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2024-06-13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共10篇)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1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谈心谈话记录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谈心谈话记录

根据部务会统一安排,我带领调研组到挂点的东湖区彭家桥街道七里街社区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会上,有56年党龄的饶文保同志的几句感慨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他说:以前在企业,每周都固定时间开展支部活动,现在条件好了,支部活动却越来越少了。退休党员陶桃生接过饶老的话说:现在社区里退休老党员很多,平时在家没什么事,很想有个党员集体活动的机会,但社区党支部很难得才组织一次。

老同志的三言两语,让我感触颇多。为什么以前坚持得这么好的制度,现在却坚持得不好呢?大家普遍认为,现在“三会一课”的内容对基层党员缺乏吸引力。党内组织生活以党员为主体,党员到底需要什么?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深入调查,满足于集中开会、学文件、念报纸,理论上空对空,形式上虚对虚,没有抓住基层党员关注的重点。党员没积极性,再好的制度也坚持不下去。

怎样让“三会一课”这一“老传统”散发出“新活力”?我想,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不仅要把坚持“三会一课”放在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要经常性地下到基层支部参加民主生活会,上党课,与党员谈心谈话,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解决问题,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

其次,内容上要与时俱进。“三会一课”的内容只有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更具吸引力。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以基层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在必要的政治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党员围绕支部所在单位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建言献策。特别是在社区一级,更要积极引导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扶贫帮困,参与公益,增强党员责任感。要争取驻区单位支持,经常安排党员集体活动,增强党员归属感。

作为组织部门要强化对“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实施的保障。在党建工作的考核中,改变以往那种查记录、看笔记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倾听基层党员声音,通过民调、问卷等方式,以党员对所在党组织的满意度评价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通过“老瓶装新酒”,让“三会一课”在新形势下成为保持党员党性纯洁的有效途径。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谈心谈话记录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法院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切实加强党员干警教育管理工作中,长安法院机关党委始终把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制度抓紧抓好,常抓不懈,做到了党支部建设有章可循、学习活动按制度落实的良性轨道,推进了院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会一课”制度在党建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明确“三会一课”制度有关要求。根据区直机关工委关于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长安法院机关党委对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上好党课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明确会议及党课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并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通报“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通过院机关党委刊物《党旗耀天平》及时表彰宣传推广在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三会一课”制度在党建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二是规范“三会一课”记录。为了规范“三会一课”记录,院机关党委专门设计定制了《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党组织会议记录本》、《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党组织学习记录本》下发到各党支部、党小组,要求各党支部,结合本支部学习实际,对“三会一课”记录格式进行规范,同时要求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必须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和会议的内容,即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者、出席者、缺席者、记录者、会议议题、与会者讨论发言要点及会议决议。党课记录除了记录党课组织情况、授课人员、授课内容、时间、地点外,要求参加学习人员做好学习笔记,并结合思想、学习、和工作(生活)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使党课教育收到实实在在效果。

三是创新党课教育形式。长安法院机关党委及党支部在党课形式上打破常规,鼓励大胆创新。各党支部除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外,院机关党委结合形势和法院工作实际需要及时组织全院党员上党课。通过领导上党课、书记委员上党课、专家教授上党课及利用多媒体、数字化平台上党课等形式,尽可能使党课上得生动活泼,实用有效。

四是开展学习评比活动。要求党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推动自己,加强学习,不断进步。要求党员学习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交流。并适时开展学习评比活动,表彰奖励在学习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

五是强化“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评先评优和平时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重视程度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评的重要依据。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谈心谈话记录]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2

1 强化管理、确保“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有力

1.1 规范内容。

针对争创“四强四优”活动对“三会一课”提出的新要求, 及时对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的讨论内容、决策范围以及组织方式进行规范, 进一步明确“三会一课”的目的和作用。结合2011年1月1日, 路局深化改革, 旅服部门由客运段归属站车集团的实际, 将分析党员和职工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 总支在组织“三会一课”前, 深入班组职工,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针对党员群众议论的热点、难点问题, 突出重点确定会议主题, 着力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 为安全稳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

1.2 完善制度。

按照“思想引领力强、安全保障力强、工作落实力强、组织凝聚力强”的要求, 对“三会一课”制度进行细化, 并将落实《政治学习制度》、《思想分析制度》、《家访谈心制度》、《帮教制度》纳入“三会一课”内容中, 与党总支《“安全屏障”工程竞赛考核办法》有效衔接, 促使“四强”党支部建设指标、“四优”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和作用发挥步入制度化管理中, 为“三会一课”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制度保证。

1.3 强化队伍。

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的素质决定了“三会一课”的质量, 也影响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效果。我们按照培养一支“熟悉生产经营、精通党建业务、群众威信较高”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队伍的要求, 制定完善党支部书记岗位标准、工作职责和实绩考核办法。建立了一支以分公司班子成员、支委成员、技术能手为主体的授课队伍, 通过以会代训、跟班培训和“当一天工人”实践活动等形式, 有的放矢地抓好支部书记党务知识培训, 为实现“培养热爱岗位之情、提高学习之力、增强实践之能”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2 积极创新, 确保“三会一课”常开常新

2.1 在设计内容上创新。

本着“三贴近”原则, 紧紧围绕分公司的安全形势任务, 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与落实行政工作要求同步实施, 适时召开“三会”并上好党课, 切实把支委会形成议事会、出谋划策会, 把党员大会开成形势宣讲会、党务公开会, 把党小组会开成交心会、作用发挥展示会, 把党课上成党务知识学习会、业务技术比武会。今年1月份政工例会上, 各支部书记一致反映因刚刚归属站车集团, 职工对新单位管理方式、发展思路都不清楚, 导致思想比较活跃, 为摸清实情, 强化教育, 确保稳定, 分公司总支召开专题支委会、党小组会以及党员大会的形式, 分层次、逐条逐项进行政策讲解分析, 加强了党组织与党员的沟通。

2.2 在组织形式上创新。

我们注重双向互动, 一改过去在“三会一课”中党组织习惯于把自己作为主体, 把党员作为客体, 把“三会一课”等同于简单灌输过程的现象, 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通过开展“给党员过集体生日”、“庆七一”党员郊游以及组织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答题等丰富的互动活动, 使简单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让党员在平等参与中获得教育。

2.3 在考核验收上创新。

党总支把党支部工作每月检查与支委成员包保指导相结合, 采取看基础资料、找党员座谈等方法, 督促“三会一课”是否真正落实。把考核验收与发挥党员监督作用相结合, 对党支部“三会一课”不落实的, 在追究党支部书记责任的同时, 追究支委其他成员的责任, 形成了融“三会一课”内在质量与有效监督为一体的约束机制。

3 抓好结合, 确保“三会一课”融入中心

3.1 坚持与生产经营结合, 让党员主动“挑大梁”。

各支部针对今年春运临客多、客流大、任务重的实际, 利用支部会议研究部署, 党员大会宣传发动, 党小组会献计献策等形式, 组成党员突击队, 帮助终到班组进行卫生整备、备品更换、库内看车作业等, 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 关键任务有党员承担, 切实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带头作用, 为分公司行政工作分担了压力, 展示了新时期党支部的新作为。

3.2 坚持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 有效遏制党员“两违”。

分公司总支把提升党员素质作为遏制党员“两违”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将党内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定期通报考核制度、公开曝光亮相以及绩效奖励激励制度纳入到“三会一课”内容中, 通过静态专门盯控与静态跟踪指导有机结合, 把“三会一课”搬到了现场。尤其是本着“以问题为教材”的思路, 根据每月党员“两违”情况确定课题, 专门备案, 把技术党课做为开展月度“党员示范演练”活动的一个补充,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疑难杂症”, 党员防止事故、杜绝隐患的能力明显增强。

3.3 坚持与主题实践活动结合, 增强“三会一课”效果。

分公司党总支把提高“三会一课”质量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 围绕深化“安全屏障”工程, 将确保生产经营与与做好稳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共谋企业发展之策, 共筑和谐工作环境, 结合旅服部门工作特点和党员队伍建设实际, 开展了“挖潜提效”、“让标准成为习惯”主题实践活动, 并组织党员和生产骨干对安全关键和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包保, 在党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三会一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支部会议分析党员职工思想动态, 党小组会重点帮教, 党员与职工“结对子”等形式, 抓住职工思想和行为苗头,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摘要:文中紧扣安全、稳定、经营等重点工作, 从规范管理、科学创新、搞活载体等方面入手,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3

“三会一课”是基层党支部落实从严治党,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执行关系到党组织生活的常态化、规范化,也是改进机关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三会一课”制度有效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制度本身、思想认识和方法载体等诸多要素,提高“三会一课”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需要系统思维,全面分析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强化“三会一课”制度的刚性和权威,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的科学性,发挥“三会一课”的制度功效,提升机关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有效性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2-0035-03

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党工委制定了贯彻落实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党建项目化方案,以期通过两至三年时间,使各机关党组织党建基础性工作更扎实。松江区机关党工委成立了“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有效性研究课题组,分别召开了书记、委员和普通党员三个层面的专题座谈会,并发放问卷446份,从 “三会一课”的制度价值入手,立足松江区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实践探索,重点分析当前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三会一课”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困境,需要我们对制度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制度自身因素、制度执行主体、制度执行客体、制度执行环境和秩序执行资源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问卷显示,认为支部“三会一课”质量不高的原因,其中“脱离实际、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的占26.91%,认为“支部书记不到位、素质能力需提升”的占7.62%,认为“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的占81.17%,认为“党员主动参与意识缺乏”的占55.38%,认为“上级指导考核不力,缺乏刚性约束”的占19.51%。

(一)从“三会一课”制度权威看,对“三会一课”的认知存在偏差。一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支部书记对“三会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也有的搞不清楚“三会一课”具体内容,存在“执行不执行无所谓”的思想,也有认为“严格执行制度反而吃亏、自讨苦吃、自找麻烦”的思想。也有一些党支部书记认为“行政业务是刚性的,党务工作是弹性的”,不愿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二是领导引领作用欠佳。有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过双重组织生活不到位,往往把自己当成特殊党员,不能严格要求,或者以事务繁忙为由不参加“三会一课”活动,示范作用全无。也有一些“三会一课”党员主持活动轮到了领导书记卡了壳,随后不了了之,反而成为“三会一课”制度执行的消极因素。三是制度执行较为随意。有不少单位“三会一课”随意性大,缺乏约束,无从谈起。或者对“三会一课”进行精心策划不够,导致“三会一课”形式简单,内容老套,缺乏吸引力。问卷显示,支部大会一个月一次的为28.48%,两个月一次的为13.45%,一季度一次的为19.73%,不定期的为37.44%。党小组会议召开时间一个月一次的为33.41%,两个月一次的为8.07%,一个季度一次的为6.95%,不定期的为49.01%。

(二)从“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效果看,针对性、有效性不够。一是内容枯燥,缺乏感染力。主要表现为党内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不紧密,脱离了党员的实际思想和生活、脱离了不同单位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三会一课”成了空洞说教。不同程度存在“四不”现象,即“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研究不深,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把握不准,对党员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透,对党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不够”。

二是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三会一课”形式总体看比较单一,学习以读文件和传达上级精神为主,外出考察学习也因计划、系统性不够,流于形式。结果往往是书记一个人唱独角戏,读读文件。由于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缺乏双向互动交流,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吸引大家。

三是一团和气,缺乏战斗力。党内生活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难度大,有的党支部书记不敢针对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利用“三会一课”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即使通过会议或党课进行了提醒,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思想上不重视,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不够。

(三)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看,客观上存在先天不足。一是制度权威性不够,实际执行“打折扣”。制度本身是否科学和具有操作性决定这制度执行的程度和执行的成效。实际组织生活中,“三会一课”检查考核力度不大,缺乏制度刚性约束。访谈中有党务干部认为,当前“三会一课”执行“重视不够、抓手不多、氛围不浓、刚性不强”的问题,根本还是缺乏一个严格的执行办法。二是制度操作性不够,评估标准“毛估估”。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衡量“三会一课”的质量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以单纯的数量、过程评价“三会一课”的质量、客观上造成“三会一课”考核中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同时也存在上级组织检查指导不到位的情况,缺乏及时有力的检查指导标准和要求,也是影响“三会一课”制度不能在基层党支部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三是制度规范性不够,执行效果“一阵子”。实践中“三会一课”的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表现为,“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不够,缺乏设计好的议题,结果是会议没有中心议题,随意性大,泛泛而谈,不能形成焦点议题。也有临时草率定议题,没有经过认真调研,议题与本单位工作结合不紧密,效果上更不会持久。

(四)从制度执行环境看,“三会一课”制度执行资源贫乏。一是机关党务工作主动性不强。机关支部书记兼职导致“三会一课”处于从属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机关党支部工作被动性、附属性强,从属于行政,缺乏主体性。也有单位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组长是年轻党员,“小马拉大车”,工作全靠领导支持,难以大胆开展工作。

二是机关党务工作缺乏吸引力。由于普遍存在一岗双职,支部书记面临行政考核、部门考核,客观上支部书记等党务工作者缺乏职位待遇和相应激励,业务与党务工作存在矛盾。另外,支部书记荣誉感不强,吸引力不大,而年轻党务工作者又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基本素养。

三是“三会一课”制度认同不够。由于机关“三会一课”的会议决议功能不足,有决议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光说不练假把式,长此以往,大家自然会认为是搞形式,“三会一课”制度执行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认同缺乏导致执行不到位。

(一)强化“三会一课”制度刚性,实现“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一是要夯实“三会一课”制度基础。首先要明确时间要求。建议规定支部党员大会至少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党课至少两个月举办一次,支部书记每年至少要讲两次党课。其次制定工作手册。上级组织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三会一课”制度指导手册,明确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召开的内容、条件和具体流程,规定每年党课的具体计划、内容、时间和方式等内容。再次汇编经典案例。汇编“三会一课”经典案例,为机关党务工作者开展“三会一课”提供示范指导,从而提升“三会一课”执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资料归档备案。明确“三会一课”相关资料由组织委员或党小组长收集整理,按年度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组织委员负责保管。

二是要明确“三会一课”的量化评价标准。首先,制定基本制度。出台“三会一课”制度的工作标准、考核测评标准,为基层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提供指导和依据。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将“三会一课”执行情况与党建工作考评、党支部书记个人述职、党支部党员发展指标和各类评优相结合,建立制度执行激励机制,提升党务工作者的能动性。再次,完善保障机制。针对在场地、人员和经费方面存在困难的党支部,给予相应支持,不断提升项目化党建经费支持力度。

三是要强化“三会一课”的考核体系。首先要强化一体考核。建立“三会一课”的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把“三会一课”执行情况纳入机关党组织工作的一体化考核。其次要强化专项考核。上级党组织要制定考核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办法,每年至少一次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落实“三会一课”的制度规定的工作计划、措施成效进行考核。再次要强化常态考核。坚持考核与指导相结合原则,将日常检查、定期考核和实效评估相结合,建立上级考核与党员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做好“三会一课”的工作纪实的台账。还有,就是要严肃组织纪律。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一个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因故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要履行请假手续。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予以告诫;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批评教育。

(二)完善科学流程,提升“三会一课”制度成效。一是需求导向,注重“三会一课”的流程设计。(1)议题环节凸出“谋”。各类会议需求要体现上级精神要求,既要跟着上级走,保证精神不走样,也要考虑党员真实需求,立足党员需求,注重人文关怀,确保会议高效。(2)讨论环节强调“议”。会议的核心功能在于议,党课的效果也取决于互动,要善于调动会场的气氛,事先准备好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会议效果。(3)执行环节确保“实”。会议过后要及时出台会议纪要,出配套措施,公开相关信息,确保决议全面执行。

二是服务中心,提升“三会一课”的有效性。首先,围绕中心谋划。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三会一课”制度要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起到导向和保障作用。其次,实现有机融合。将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与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环节相结合的做法,实现“三会一课”内容与单位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再次,突出问题导向。将“三会一课”活动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党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三是优化资源,创新“三会一课”的载体形式。首先要优化设置,改造传统的“三会一课”的组织模式。在党小组设置方式上,按照“有利于工作交流、有利于日常联系、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准则,打破原来同一个党小组成员必须同属一个支部的设置方式。其次要创新载体,提升党员“三会一课”的参与机会。增强“三会一课”的现场感、交流感,党课可采用演讲的形式,辩论、研讨等形式,读书会等学习交流,借助QQ群、微信群、微型党课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学习的开放性、互动性。再次要成果转化,提升“三会一课”的制度实效。突出民主议事、建言献策、沟通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民主讨论决策形式把会议决策成果和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提升与工作实际的结合度。

(三)抓住关键少数,提升支部书记的素质能力。从发挥好支部书记的作用看,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处于主导核心地位,其素质能力决定着党组织功能的发挥,也决定着机关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功能发挥成效。问卷显示,认为提高支部大会质量关键,“支委会成员素质高、能力强”的占73.99%,“精心设计”的占78.92%,“党员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占91.26%。因此,需要抓住书记这个关键,形成“领导要抓三会一课,三会一课要抓领导”的合力。

一是要选好人,解决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组织认可、党员信任、个人愿意的党员推选到书记岗位上来,坚持党员选举和组织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给机关党务工作一定的职务待遇,提升党务工作岗位的含金量,增强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建议机关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或专职书记担任。

二是要培养人,解决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党务培训和新老结对等方式快速提升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对新上任的支部书记要“扶上马,送一程”,在业务培训指导上给予更多关注,可采用岗位锻炼与新老结对的形式。对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培训要拓展深化,创新支部书记探索创新党务工作的载体路径,可通过书记论坛的形式研讨交流提升能力,也可送出去培训学习提高。

三是要配专人,解决精力不足问题。目前而言,机关党支部书记兼职比例非常高,也不会作为工作量给予一定的折扣,这是造成支部书记难以全身心投入党务工作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配专职党支部书记,那就要在工作任务上给予必要的折算。或者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干部协助书记开展工作,让支部书记从日常工作中分身出来专心组织“三会一课”活动。

四是要责到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各机关单位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对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具体指导、明确要求,并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经费和资源保障。机关党委、总支要履行领导责任,精心组织、有序推进;书记、委员要结合分工,加强经常性联络指导。党支部要落实具体责任,抓好党的组织生活的实施。党支部书记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和能力,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程序和方式方法,提升自主开展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党内事务,提升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4

在开学第一课片中一位热爱舞蹈的女生——寥智在一次地震中不幸失去双腿,在常人眼中这样连走路都不方便更何谈跳舞呢!而她却坚持追逐着自己的舞蹈梦,用假肢来练习舞蹈,甚至学会了轮椅舞,加油站员工郑亚波为了帮助智力不好的儿子康复,自学钢琴再教给儿子,他们都在为梦想奋斗,追逐,一步步的朝着梦想逼近,从而慢慢的实现梦想。

而有些人却认为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是空想的,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古今中外,哪一个人的成功,不都是怀揣梦想,再去一步步实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居里夫人怀着梦想让她发现了镭,诺贝尔有梦想,发明了炸药,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义不容辞,为全人类做着贡献,霍金,鲁迅,伽利略……这一个个人难道不都是有着梦想,才成功的吗?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5

思想政治工作三谈四访

三谈:每逢部内调资、晋级、岗位变化等容易出现思想波动时,党总支和各支部委员要主动找有关同志谈话,做好思想工作。

四访:每逢部内同志生病、婚丧嫁娶、家中遇有突发事件或特殊困难时,党总支和各支部委员要主动进行家访慰问,帮助解决困难,使同志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党员入党纪念日贺卡制度

每逢党员入党纪念日,由党支部书记找该同志谈一次话,听取党员思想、工作汇报;每个党员对总支工作、支部工作提一条建议;党组织对本人提出要求,赠送入党纪念日贺卡一个,鼓励其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优秀共产党员。好范文版权所有

党日活动制度

每周五下午为党员活动日,活动坚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原则,一般安排学习、到基层参加义务劳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并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部内同志参观旅游、开展社会调查、向先进单位和个人学习等,寓教于活动之中,使机关生活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愉快、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

三会一课制度

支部党员大会。每季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支部书记主持,主要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制定贯彻落实的计划和措施;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支部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每次举行支部党员大会,都要指定专人做好记录,详细记载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到会人数及名单、会议议题、每名党员的发言内容、决议的内容及表决情况(同意的人数、不同意的人数、弃权的人数),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存档备查。

支部委员会。每月最少召开一次。主要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指示、决定、支部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等;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支部委员会议内容也要安排专人按要求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党小组会。通常每月召开一次或两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党员学习,研究如何贯彻执行党支部的决议,完成各项任务;党员汇报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会一课制度 篇6

一、党小组会

1、党小组会召开的时间

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有特殊任务,可适当增加或推迟。具体时间由党小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党小组会的内容

(1)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内容的学习。

(2)研究如何贯彻执行党支部决议和决定,制订完成各项任务的措施,向党员布置工作。

(3)讨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预备党员转正问题,进行党员鉴定、评议、评选优秀党员,讨论违纪党员的处理问题。

(4)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听取党员关于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的汇报,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支部委员会会议

1、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召开的时间

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支委会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

2、党支部委员会会议的内容

(1)关于党支部工作的计划、总结、重要活动的安排等。

(2)关于党支部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思想工作和党员管理教育。

(3)关于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批示和决定。

(4)关于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三、总支党员大会

1、党员大会召开的时间

每半年召开一次,一般定于每半年第一个月上旬召开。根据需要,可吸收非党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列席会议;党总支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大会的次数。

2、党员大会的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贯彻落实的计划和措施。

(2)定期听取讨论社区党总支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3)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联系实际,讨论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讨论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讨论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事宜。

(4)组织党员讨论制订开展争做优秀党员、创建先进党支部活动的计划。

(5)讨论对先进党支部、党小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表彰,并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对犯有错误的党员、不合格党员,提出处理意见。

四、党课教育

1、上党课的时间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一般每半年组织党员上一次党课,也可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相对集中使用党课教育时间。

2、党课教育的内容

(1)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时事政治、形势和任务;

(2)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7

任何制度的产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结构基础和动因。政治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进步,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需要。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在广大的农民在获得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经济的自主权后在政治上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政治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结果[1]。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原有的农村管理体制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小组)三级管理体制模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空间,逐渐解体。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出现了暂时的“真空”。农民的利益得不到维护,农民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于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管理组织的出现成为必然。1980年初,广西宜山县果作村自发产生了村民自治组织。此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村民自治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改变了国家对农村的管理模式,为实现农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自治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找到了初步的途径;村民自治实践为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村级治理在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

二、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困境

1. 宣传不力,村民认识不足。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虽然其实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仍有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制度内容、作用、意义的认识有限,一个原因在于有关部门的宣传措施不到位,或只注重宣传形式,效果不明显。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在参与村民自治管理的过程中就比较被动。

2. 乡镇政府影响或干预村委。

按照有关规定,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而村委会不是国家一级政权机构,而是自治组织,二者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是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由于过去村委是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其完全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对村委的管理和领导,虽然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这种地位,但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加之相关法律制度的模糊性,乡镇政府仍习惯于对村委进行干预:首先是对村委会选举的干预;其次是“政绩考核”和“一票否决”制的滥用,坏了村民自治的法理基础;第三是对村委会的财政监控。在分税制财政以及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的背景下,使得乡镇财政普遍困难,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不会轻易地退出对村级财源的控制[3]。此外,有些乡镇政府机构或乡镇干部在村级经济中还有自己的经济利益,更不会放弃对村委的干预,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这些都严重地背离了村民自治的民主,背离了村民自治的本质。

3. 村党支部和村委不协调。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其职权来源于党内的选举及上级党组织的任命,负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村委会是是自治组织,其职权来源于广大村民的直接选举,负责村里事务的自主治理。但在实践中,由于党支部和村委之间分工和职能范围界定不清,经常出现党支部作为一个村的领导总揽大权,甚至代替村委会来管理村里的事务,使村委会成了党支部的一个执行组织,或村委会主任不愿意听从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导致二者争权夺利,遇事相互推诿扯皮,思想不团结,就很难及时、准确地对村民提供相关事务的管理,致使村民逐渐就失去了对民主治理的政治热情。

4. 选举工作不规范。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也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其能否实现取决于选举制度的制度化、程序化。目前,在有些农村中大多数青壮年都长年累月在外打工,村中只留下一些老、弱、妇、幼,相对来讲,这些人的政治文化素质较低,政治敏感性差,加之村民的分散性,集体行动能力较差,难以组织起来,还往往在选举过程中对选举结果存在搭便车倾向,参与性差;选举之前的宣传不到位,选举程序不透明,乡镇政府对候选人干预,对选举结果的干预。

5. 制度建设的缺失。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当前村民自治在总体上还处在国家启动和主导即还属于一种政治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阶段,国家对村民自治仍有相当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促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法规制度建设是关键。但村民自治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正式制度缺乏,这就导致了村民自治这一制度变迁遇到很大的障碍。

现有的一些法律条款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性和程序性,可操作性差。还有,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利己主义倾向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短期效益;参与意识较差;很多村中能人进入村级组织,如何保证他们能为村民服务是个问题等,都会影响到村民自治的效果。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 加强组织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首先,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是村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村民自治的基础。能否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村民选举权利能否落到实处,则要求应制定并严格遵循直接选举的民主程序。其次,要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就是要由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委会成员组成村民代表会议,同时坚持村重大事务公开、财务公开、资源公开、分配公开,使村级事务决策逐步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还有,需要对村民委员会与村党委、乡镇人民政府的关系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在实践中才能厘清它们之间模糊关系;还应该规定违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行为所应受到的法律责任,依法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由于农村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要切实保证村民自治落到实处,还要发挥地方政府和村庄的自主性,应在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村民自治地方性规范,村庄应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村庄的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制定过程中,应该保证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和村规民约的一致性,不能有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要尊重村民的创造性、自主性。

注重制度建设,更要加强制度执行。制度建立后如不执行也是徒劳无益。因此,构建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同时,需要加强依法制村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管理者的教育和监督,使其认识到法律、法规对他们的要求,自觉地按照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素质,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也提高他们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积极参与到对村务管理活动的监督。

2.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

首先,要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合理划分乡政管理和村民自治之间的权限,做到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有机衔接。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乡村村务。其次,目前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变迁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因此,要积极推动乡镇政府改革:精简机构,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要转变观念,改变由原来直接的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向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宏观政策制定指导转变,要合理引导、规范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帮助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3. 理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整合村级组织。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是主要村级组织,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工作的有效运作。首先,要合理确定村委会和党支部的权限。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应起到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将重点放在指导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协调各组织之间的关系上,帮助和支持村民自治组织独立开展活动。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包括村经济、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移风易俗等实行自我管理。其次,要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加强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建设,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时代奉献精神。再次,村委会要积极搞好组织发展工作。

在如何搞好村委会和党支部的关系上,不少地区创造性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他们从村情民意出发,以治理绩效为目的,采取村支委会和村委会,或村支委会、村委会、经济合作社管委会“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分工、共同管理”。故此,地方政府和村民群众习惯地称之为“村两委”或“村三委”,甚至干脆叫“村班子”。视其为一个统一的村务管理机构。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鼓励党支委与村委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兼职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降低村干部人数及其经济负担,减少矛盾和冲突。但是这些探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4]。因此,有关部门要尊重村民的创新,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提炼,探索新型村级领导制度。

4. 采取措施,保证村民有序参与。

村民自治实质就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从目前实践来看,村民自治主要问题是村民缺乏政治参与热情与政治参与的理智。为此,需要政府支持和村委会协助,通过多元渠道、形式灵活多样、时间不固定的培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使村民认识到自己的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到村民自治过程中,同时,要积极引导村中存在的一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合理地利用这些组织对其成员进行教育和动员。进行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保证村民在村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利用农村是熟人半熟人社会,通过村政务公开等形式,调动村民利用舆论对村干部进行评价和监督,影响和约束村干部。

参考文献

[1]方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问题及影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2) .

[2]唐震.改革开放以来的村民自治实践及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 (6) .

[3]李彬.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篇8

坚持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我党的执政理念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对执政宗旨、执政理想、执政使命、执政价值、执政性质和执政目的等所持有的总的信念,是我们党保证自身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的精神诉求和认知模式。

执政理念,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的概括,是对我党执政理念的最新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这一总体目标,突出了我党作为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质,从根本上回答了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问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的是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只有始终坚持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的结合,才能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要解决好为谁执政的问题,就要通过执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保证执政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竭尽全力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要解决好靠谁执政的问题,就要通过党与人民关系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解决好怎样执政的问题,就要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努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是我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坚实基础

党的先进性是在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的结合中获得的。执政理念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执政党的文化价值观和灵魂。制度是执政党定型化和规范化的运作体系,有力地促进执政党内部机制的良性运转。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能够从言与行、形与神、表与里相统一的高度,奠定党的先进性的坚实基础。

我党长期执政的实践已经证明,执政能力建设水平突出地归结为执政党的制度能力建设水平,执政党和其党员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能够自觉遵循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上。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明支架,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积淀为制度文明。制度设计的过程和制度设计的成就反映出制度文明的状况。政治文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制度文明。依靠制度实施统治是政治统治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则和规律。制度文明反映出执政党的文明程度。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将先进的执政理念与自觉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神圣性、至上性和权威性结合起来,与不断加强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并使之与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发展相配套,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将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自从我党执政以来,就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但是,由于制度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先进的执政理念在实践中很难得到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发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将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现代政党政治都追求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执政为民作为一个口号,在现代政党理论中具有相当大的普适性。但是,资产阶级政党所说的执政为民,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阶级属性,用来蒙骗人民的一个口号。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既是一句真实的口号,同样也是通过制度创新而体现出来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执政过程中,通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体现出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通过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的制度创新,体现出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通过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的制度创新,体现出党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作风;通过以提高党的素质和战斗力为基础的制度创新,体现出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效果。

将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是我党有机整合各类执政资源的重要途径。制度创新本身就是执政资源。在制度设计以及制度规范运作的全过程都能有效地动员、开发和培育出一系列的执政资源。因此,重视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就是重视执政资源的开发、整合和有效管理。建构现代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使执政党成为创新制度和带头遵守制度的模范,就能够塑造执政党良好的执政形象,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认同,增强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性,提高政治影响力,开发出重要的政治资源,并且能够促使潜在的执政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政治资源,促使不利的执政资源转化为有利的执政资源,将消极的执政资源转化为积极的执政源,就能够使自己在永葆先进性的过程中执掌好政权和巩固好政权。

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路径

执政理念和制度创新结合推进先进性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党与人民的关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政治关系,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所在。党的先进性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党与人民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由人民认可和评定出来的。政党政治的实践充分说明,政党和民众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博弈过程。党真正代表了人民,人民才选择党,并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按照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先锋队。党与人民存在着天然的血肉联系,离开了人民,党的事业就一无所成,党的执政就失去根基,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重要的制度保证。只有健全民主制度、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制度以及人民群众信访渠道畅通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使党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获得先进性。

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推进先进性的落脚点是践行理念和创新制度。党的价值观、利益观、执政观、权力观、群众观等观点,既是理念问题,同时也是制度问题,只有对党自身如何保持先进性问题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保证党能够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通过法制和制度建设,实现党的领导方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维护党章的权威,按照党章要求,在党内逐步实现党的生活、党内民主、党内决策、党内关系和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只有从建立健全具体制度着手,规范议事决策权限和决策程序,完善议事决策规则,提高决策水平,才能解决党政机构设置不规范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党内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办法,通过建设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出现权力寻租等权力异化现象。要建立通过全委会听取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任职回避、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建立健全巡回制度、全面实行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制度;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和把关、又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有权必有职、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制度。建立健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谈话诫免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质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要把党内监督与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制度体系和整体合力。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党必须自觉遵法和守法,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领导人民走向法治国家。

执政理念与制度创新结合推进先进性的最终目的是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它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执政理念和制度创新都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活动,要通过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党的执政理念应该落实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表现为一个内容丰富的利益系统,既有经济利益,又有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它对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推动发展就成了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理顺党与政府的关系、党与市场的关系、党与企业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

(执笔人方世南)

党员三会一课制度 篇9

“三会一课”(即: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局机关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机关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三会一课”活动的总体要求

“三会一课”是党支部的工作制度之一,机关支部必须把“三会一课”活动纳入工作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结合我国新时期、新任务总体要求,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中心工作,根据本支部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组织好“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不断推动局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为教育工作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三会一课”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

(一)党支部大会制度

党支部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党支部大会可提前召开,无特殊情况,一般不推迟举行。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到会,由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主持。

开会前,党支部委员会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支部大会的议题,并将会议内容、要求事先通知全体党员。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有时可以吸收非党干部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列席会议。

党支部大会的主要任务: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二)党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党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会人数的半数才有效;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能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党支部委员会负责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所作出的决议不能修改或推翻。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如发现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时,支部委员会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三)党小组会制度

党小组会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以推迟召开。

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分析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群众的工作,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研究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方面的有关工作。

(四)党课制度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党员政治思想觉悟的重要措施。根据局党委的要求和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进行党课教育。

上好党课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突出党员教育的特点。党课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党的中心任务,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党的基本知识。二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要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解决党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根据党组织的要求,结合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党课教育计划。四是定期检查和讲评党员接受教育的情况,作为党支部党建考核的一项内容。

三、“三会一课”活动的时间安排

(一)每年年初各支部都要根据机关党工委和局党委下发的工作要点,制定本支部的“三会一课”活动计划,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认真组织实施。

(二)“三会一课”活动必须定期进行。一般每两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年上一次党课。根据工作需要,“三会一课”活动也可随时进行。若无特

殊情况,一般不宜推迟进行。

(三)“三会一课”活动一般要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如与局中心工作或重要工作时间有冲突,支部可另调时间。

四、“三会一课”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三会一课”活动的召集人或主持人应加强“三会一课”的组织工作,将“三会一课”的时间、地点、中心内容等事项在事前通知每个参加者。

(二)“三会一课”在内容上,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形势、围绕中心工作,体现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要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三会一课”必须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注重实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积极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三会一课”的质量,克服和防止为开会而开会的“走形式、走过场”的做法。

(四)各支部要严格“三会一课”考勤制度,健全“三会一课”记录簿,会后及时小结反馈,使“三会一课”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五)党员要自觉参加“三会一课”活动,不能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对三次以上无故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党支部及时提醒并给予批评教育。

学校“三会一课”制度 篇10

“三会一课”制度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课堂,是提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具体措施。为提高“三会一课”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一、支部大会制度

1、会议时间: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

2、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党委委员和各支部书记参加。

3、会议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党委计划。

(2)定期听取、讨论党委和各支部的工作报告,对各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3)讨论各支部发展新党员和接受预备党员转正情况,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4)讨论需由党委会决定的其它重要事项。

4、会议形成的决议由党委会负责检查落实。

5、会议记录:党委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年终归档备查。

二、支部委员会制度

1、会议时间:

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及有必要时,支部书记可随时召集。

2、与会人员:

会议由全体支委会成员参加。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

3、会议内容:

(1)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2)讨论通过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5)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党员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6)讨论支部工作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

4、会议要求:

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事项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半数以上;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到会的委员不超过半数时,必须提交党员大会讨论。

5、会议形成的决议,应确定有关支委会成员负责检查落实,并向书记报告

执行情况。

6、会议记录: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缺席人员名单、会议议题、会议决议等。会议记录由专人保管,存档备查。

三、党小组会制度

1、会议时间: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推迟召开。

2、与会人员:会议由小组全体党员参加,由党小组长主持。

3、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3)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支部决议的情况。(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5)定期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4、注重效果: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每次会议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5、会议记录: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存档备查。

四、党课制度

1、上课时间:每个季度上一次党课。

2、党课内容:

(1)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2)学习党的方针政策。(3)学习党建相关理论和知识。

(4)结合当前形势,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3、党课要求:

(1)要认真制定党课计划,由组织委员负责。

(2)建立考勤制度,无特殊情况,不能无故缺席。对因故未能参加党课的党员要及时补课。

(3)党课教员由支部书记担任,也可以邀请上级领导及党员先进典型人物和由具备授课能力的其他支委担任。每次授课必须要充分准备,讲课时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上一篇:街统计站统计执法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