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精选7篇)
抓好三会一课制度 篇1
一要抓好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实行“阳光党务”,保证基层支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用规矩成就方圆。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形成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二要抓好班子建设。班子作为基层单位的领头羊,班子好、工作实,对基层党员群众是一种形象,是一面旗帜,也是一个导向。基层领导班子一定要带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带头增强持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凡是要求群众解放思想的,班子成员要坚持快人一拍,凡是要求群众踏实苦干的,班子成员要坚持先人一步,凡是要求群众争先率先的,班子成员要坚持高人一筹。三要抓好发挥组织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各种载体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空间,深化基层党建工作内涵。要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开展不同层次的主题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把保持社会稳定作为党组织的重要政治责任,关心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特别是针对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营造推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抓好三会一课制度 篇2
当前,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迈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 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 一些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瓶颈”。与此同时,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如何坚持统筹兼顾, 强基固本, 完善创新, 协调发展的改革思路, 如何贯彻保基本、强基层、改体制、转机制的工作方针, 既是战略任务, 又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无论是创新机制、完善制度, 还是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都需要有“三个支撑”:一是理论支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是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国际经验可循。因此, 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论证和说明, 特别是要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规律性、趋势性的东西加以总结、归纳、提升, 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逐步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理论体系, 籍以指导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政策支撑。就是要把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可行的实践探索、成功经验转化成为普遍施行的政策制度。三是技术支撑。医疗保险各项具体制度和规定, 必须要有配套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等作支撑, 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概括地讲, 进一步创新机制, 完善制度, 就要着力抓好“三三一” (即三个统筹:城乡统筹、市级统筹、门诊统筹;三个机制:筹资机制、价格形成机制、谈判机制;一个制度:费用支付制度) , 把“三三一”研究深透了, “三个支撑”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可行的政策和科学的规范。
关于三个统筹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内涵, 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来指导和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真正体现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公平, 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在于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公平医保”的不二之选, 它有利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统筹谋划和协调发展, 有利于体现医疗保险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有利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有利于为参保人员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可行性, 在于已经具备了“四大基础”:一是思想基础。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造成的诸多弊端和负面影响, 认为统筹城乡是大势所趋, 是历史必然。二是制度基础。新农合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筹资机制、运行机制, 保障方式到经办管理, 都已经具备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属性, 与城镇居民医保有了相同的制度基础。三是工作基础。几年来, 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践和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四是管理基础。通过十几年努力, 全国上下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经办服务体系, 现有的经办队伍和信息系统进行适当整合和扩容, 就完全可以承担统筹之后的经办服务管理。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紧迫性, 在于“三重复一缺失” (即城乡居民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网络和队伍重复建设和医疗保险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监督机制的缺失) 的严重局面亟待迅速扭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步骤, 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整合管理资源, 实现一体化管理。中央两个医改文件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 国务院领导也多次作出指示, 应抓紧付诸实施。第二步是实现行政管理的统一。第三步是制度的融合。即在基本制度框架统一的前提下, 采取“一制多档”的形式, 允许居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自由选择参保的档次, 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 实现制度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公平性与可选择性的有机结合。从各地的做法和反映看, 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是大势所趋, 而且是早统早主动、早受益, 越晚统越被动、损失越大。因此, 应该把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 并作为约束性指标, 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三步走”的任务。
——市级统筹。这是发挥“大数法则”效能, 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有效防范大病风险, 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期, 为了减少阻力, 便于启动, 采取“宜市则市, 宜县则县”的统筹办法是适宜的, 可行的, 那么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后, 还继续搞县级统筹, 就很不合时宜了。推进市级统筹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研究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要做好基金风险的防范措施。提高统筹层次, 扩大基金共济能力的同时, 也意味着参保人员就医范围的扩大和待遇支付水平的提高, 必然对基金的支出带来压力, 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防范措施。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通过统一保障范围、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经办流程、统一基金管理等办法实现“绝对统筹”, 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建立风险调剂金、过渡账户等形式实现“相对统筹”。三是现阶段不宜搞省级统筹, 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来看, 短时期内都不具备实施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条件。
——门诊统筹。门诊统筹是当前一个热点, 笔者认为, 推进门诊统筹, 一要积极, 二要慎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 门诊统筹情况复杂、数量庞大、不确定因素多, 经办管理工作量大和管理难度高, 基金风险也很大。因此, 一定要慎重。要把握“一个前提、两个基础和一个限制”:一个前提, 即参保人员的大病有了基本保障。如果参保人员的住院大病报销水平很低, 又从统筹基金中划出一部分搞门诊统筹, 就既违背了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 又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门诊统筹, 结果是两头都没保住。两个基础, 即街道社区、乡镇医疗保险经办平台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都比较健全, 这是实施门诊统筹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 参保人员都跑到二、三级医院去门诊, 结果肯定堪忧。一个限制, 即纳入门诊统筹的病种是有限制的, 而非普遍性的。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不同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具体情况, 认真考量基金的支付能力和管理能力, 有条件、有限制地审慎进行。切不可笼统地、漫无边际地搞门诊统筹, 更不可简单地搞“门诊补贴”, 将改革形成的统筹共济机制蜕变为人人有份的“大锅饭”, 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异化为纯粹的福利制度。
关于三个机制
——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这是实现基本保障并能“持续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 就是要把筹资水平由“领导决定”变为“制度决定”, 要在明确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的基础上, 合理分担。既要强调政府的责任, 又要明确政府只能负有限责任, 一定要坚持分担机制。要调整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 逐步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障投入, 并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 这是制度能否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居民医保的筹资构成中, 政府补助所占比重一定要适度, 绝不是越高越好, 一方面各级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 要考虑到筹资水平的可持续;另一方面, 过高的补助容易弱化参保人员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和就医行为的制约, 容易形成福利意识和依赖机制。
——价格形成机制。这对医、保、药三方来说都是一个基本的、关键的机制。医疗卫生服务是特殊商品, 但毕竟是商品, 就要遵循价格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如果价格形成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的价格必然扭曲, 也就是人们深恶痛绝的“价格虚高”, 那样既不能反映医疗卫生服务的真实“价值”, 又不能体现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原则, 遑论使百姓获得性价比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谈判机制。建立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 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是国际通行做法, 是医、保、药、患多方不断进行博弈, 以求得利益均衡, 实现公平与共赢的有效途径。谈判的核心内容, 一是服务价格, 二是服务质量。只有不断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 增强团购能力, 才能增强医疗保险部门在谈判中的话语权;只有经办机构逐步走上法人化、专业化的道路, 才能增强其谈判的内生动力;只有不断提高经办人员的专业素养, 汇聚相关专家形成团队优势, 才能增强谈判能力。
关于一个制度
抓好制度建设 永葆党员本色 篇3
抓支委建设,创立作风过硬的战斗集体
支部始终发扬团结奋斗、勤奋踏实的优良传统。三名支委对支部的重大事情采取民主协商、集体研究的方式决定。每次组织活动前,支委都开会进行认真研究并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每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安排合理、成效显著。为了保证党员大会的出席人数,每位委员分工通知,都要在家里打上十几个电话,认真落实参加会议的人员,确保每次活动的效果。
抓理论学习,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支部一方面强调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另一方面侧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真正把支部建成发扬革命传统,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坚强集体。支部先后组织党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尽管年已88岁高龄的刘国行老师身患疾病,但每次都认真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并积极投稿撰写学习心得并在院报上发表。81岁的张志宽老师和78岁的周立老师居住地离学校较远,但他们都能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活动。尤其是周立老师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积极捐款,获得北京市委组织部颁发的证书。
抓制度完善,建设工作规范的退休党支部
支部从退休干部党员的实际出发,建立了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二是重视支部自身的组织建设。每年年初,支部便制定出当年的工作计划,使支部工作搞得有章有序。在支部各项活动中,支部委员们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口勤、腿勤、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从不推诿,更没有怨言。为便于工作和沟通,支部编写、打印,发给每位党员一份通讯录。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益活动
丰富老党员的退休生活,切实把老有所乐落到实处。针对一部分老同志爱好文艺,党支部引导和组织大家参加春节联欢大合唱、健身等各种文体活动。78岁的魏德璋老师在去年春节联欢会上,不仅给合唱队伴奏,而且还为合唱队作指导。有的党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社区各项比赛,并且获得名次。有的党员传授养生经验,使听者受益不小。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既锻炼了身心,联络了感情,又发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
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成长成才
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努力发挥自己的余热,支部内有十几位同志参与了校关工委的活动,并承担了“面对面工程”项目。现在支部正在组建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子活动,有的党员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充分调动发挥了退休党员老有所为的积极性。
三会一课制度 篇4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局党支部、各党小组要结合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好“三会一课”。
1、支部党员大会
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是党支部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党支部中享有最高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支部党员大会主要内容包括: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决议、指示精神;讨论通过党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讨论各阶段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制定贯彻落实措施;选举党支部委员会;选举或推荐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党员的奖励和处分;安排有关政治、业务讲座;讨论决定由支委会提请的其它重要事项等。
支部党员大会应做到议题明确,中心突出。会前应将会议内容、要求、议程、时间通知给全体党员,做好充分准备。党员大会需做出决议时,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党员对党内讨论和决定等需要保密的问题,未经正式公布前,不得向外传播。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支部党员大会有时可以吸收非党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列席。
2、支部委员会
支部委员会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精神、决定和支部大会决议,按照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任务,结合支部党员的实际开展各项工作。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或视情况随时召开。支部委员会的主要内容包括:讨论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检查支部贯彻执行的情况;研究制定党支部工作计划;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展党内竞赛,制定保证监督措施,检查落实情况;定期分析本支部党员队伍、积极分子队伍状况,研究组织发展计划;研究分析党员教育、员工思想动态、支部建设及其它需要支委会讨论的重要事项;定期召开支委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委员会议事要注意遵守规定的程序,明确会议议题,做好准备。对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要注意检查督促。
3、党小组会
党小组会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包括半年一次的党小组民主生活会)。由党小组长主持。
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文件、党报、党刊,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时事政策、科学文化及业务知识;组织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组织指导党员实现支部决议,完成党支部布置的各项工作措施;定期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酝酿党员发展、转正情况;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和党支部安排的其它重要事项。开好党小组会注意抓住四个环节:一是会前要与党支部沟通,确定内容、方法,通知党员做好准备。二是抓住中心内容讨论,力求统一思想。三是明确责任,及时督促检查议定内容。四是做好记录,向支部汇报。离退休党员较多的可单独编成小组,定期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他们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党章有关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所在单位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又要参加定期召开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过双重组织生活会。
4、党课
党课教育是党组织用授课的形式定期对党员教育的一种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党员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方式。党课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
党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理想、宗旨、纪律、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八荣八耻”的学习、讨论和教育等。
党课教育的内容要注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党课教育形式力求多样化,可采取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电化教育等形式。党课教育一般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本单位中心工作,针对本部门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研究和确定党课教育内容,开展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二是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抓好党课学习讨论。三是了解党课的效果,收集党员对党课反映和要求,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党课的质量。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是以党员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活动制度。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为进一步规范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一般在期末集中组织生活中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根据需要,民主生活会也可随时召开。
二、参加民主生活会的人员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由支部书记召集,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正式党员参加。因故缺席的成员应提交书面发言,由其他同志在会上宣读,列入会议记录,书记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的同志。
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除参加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外,也要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三、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内容
主要结合半年来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及个人工作、思想情况,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的要求,从党员的党性、党风、党员先进性等方面,检查、总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认识。
四、民主生活会的准备
根据局中心工作或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重点议题。要围绕民主生活会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书记、支委成员个别谈心,交换意见,征求本单位 和上级党组织意见,就一些重要问题初步统一认识,于会前转告参加会议的党员同志或会上通报。
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要求,须提前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以便进行认真准备。民主生活会前,要将开会的日期、内容报告上级党组织。
五、民主生活会的主持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由书记主持。委员不能缺席。
书记、委员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要严于责己,真心诚意地欢迎批评,又要引导大家敞开思想,互相帮助,把民主生活会真正开成解决问题的会,切忌图形式,走过场。防止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情况汇报会、工作研究会或评功摆好会。
六、民主生活会应遵循的原则
民主生活会应遵循“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党内部的问题,达到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
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必须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和原则性,做到会下谈心解疙瘩,会上集中议大事。党员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要严于解剖自己,主动检讨思想、工作、作风和生活上的缺点和错误,诚恳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帮助;开展批评要与人为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防止在细小问题上纠缠不休;相互间有意见,可以开展个别谈心,或者把问题摆在桌面上,通过交换看法和意见来解决,不搞自由主义;要遵守民主生活会的纪律,不许歪曲和夸大事实真相,不许压制批评和对批评者打击报复,不许把党组织内部交流思想的情况向外泄漏。
七、民主生活会提出问题的处理
民主生活会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应由本级党组织解决,要积极制定改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需要上级党组织帮助解决的,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属于违反党纪、政纪的,应按照管理权限,分别交局纪检及相关部门查处。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重要问题,党组织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或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的,应追究书记、委员的责任。
八、民主生活会情况的报告
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后十五日内,要向上一级组织报送会议情况和发言记录。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况,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对于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的整改措施,可用适当方式公布,以便接受监督。
九、民主生活会的检查指导
执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一级抓一级的责任制。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局党组要尽可能派人参加,掌握情况,进行指导。对所属单位执行民主生活会的情况应进行检查、通报,总结交流经验,纠正存在问题。对未经局党组织同意而不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党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对于无故不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给与批评教育。
党员学习制度
为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加强党员的政治学习意识,推进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和创新性,提高全局整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党员学习程序,提升学习质量,特制定《党员学习制度》。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切实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树立党员形象的意识为重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好党员学习活动。
二、学习计划与时间、地点
由党支部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党员理论学习形成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时间原则上每月末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如遇急需传达的中央、省、市和局的重要会议精神,安排临时学习。地点在党员活动室。
三、学习内容
以邓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传达党中央、省、市及局的重要会议精神及方针、政策、文件以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军事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业务等知识 的学习,结合实际研究本单位近、中期重点工作。使学习人员提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论水平,了解和掌握国内发展大事及本单位发展思路、重点工作和具体工作方案与措施,增强大家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创新意识。在使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工作技能。
四、参加范围
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五、学习形式
学习采取自学、集中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将分门类设专题,联系实际研讨,观看录像片等并不定期邀请领导或专家作专题讲座。
集中学习研讨。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人每年至少有一本学习笔记或一篇学习心得。
分散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小组学习。
自学。每月每位党员自学时间不少于2小时。
每年针对思想、组织和行政上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由党支部书记邀请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由组织委员组织党员收看党建专题讲座录象。每月由党支部书记或学习委员推荐理论性强、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文件),帮助大家深入认识理解党中央、省、市及局的各项方针政策。
六、学习要求
党支部负责各阶段学习内容的组织、安排,力求做到计划周密、精心组织、健全制度、提高质量、务求实效,为圆满完成本单位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促发展”,在求深、求实、求新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成员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深入调研,勤于思考,切实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到位,思想到位。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好各项学习内容,有意识地、自觉地指导工作实践。
学习成员要做到“三个有”即:有专用笔记、有学习体会文章、有个人学习小结,年度交支部办公室备查。
考勤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学习考勤制度》,参加学习的成员要实行签到制度,一般情况不得请假。每次会议后统计出勤情况,并向有关人员定期予以通报。
建立年终述职制度。党员在年末总结工作时,要汇报一年来学习的收获和体会,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从而推动全局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深入进行。学习的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结果通报制度。支部将不定期对每个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对每次学习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撰写“会议纪要”,在党员会上通报学习情况,加强学习成果的交 流与辐射。
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会一课制度 篇5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员的重要组织生活制度。“三会”:就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三课”:就是按时上好党课,具体内容是:
1、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支部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布置工作;讨论党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吸收新党员,处分犯有错误的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
2、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讨论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定的措施;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研究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对党支部的重要工作任务作出安排。
3、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文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知识精神;向党员布置工作;了解党员思想情况和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组织党员联系思想、工作和学习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酝酿陶云发展新党员。
4、上党课。一般每季度安排一次。主要是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针对一个时期党内的思想倾向,开展有关增强党性观念的教育;进行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政策的教育。
党员“三会一课”制度 篇6
“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
一、党支部大会制度
党支部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党支部大会可提前召开,无特殊情况,一般不推迟举行。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到会,由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主持。
二、党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党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会人数的半数;党支部委员会在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
三、党小组会议制度
党小组会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以推迟召开。
四、党课制度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三个月要上一次党课,在实施中,可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相对集中使用党课教育时间。
金银潭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党支部
抓好三会一课制度 篇7
“三会一课”(支部大會、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之一。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这项制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执行情况如何呢?笔者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要问题
1、形式单一不创新。不是一人讲、大家听,就是上边念、下边看。会前征求党员意见少,缺乏思想交流与沟通。让党员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少。在党课学习上,集中开会多、读报纸文件多、这种形式的党课学习,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缺少吸引力,党员感到枯燥无味。党员形象地称为“一张嘴巴,一支烟,一张报纸念半天”。
2、内容单调不实际。“三会一课”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党员队伍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泛泛而谈的多、面上情况的多、理论说教的多,联系实际少。不少党员反映,有些“三会一课”的内容,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帮助不大。
3、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斗硬。“自我批评谈情况,批评别人谈希望”的现象比较普遍。会上说工作多、谈思想少;说成绩多、谈问题少;说自己多、批评别人少,出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一种不正常的“一团和气”景象。
4、支部党员大会的功能异化。支部党员大会一般为三个月召开一次。会议要选定议题,提前通知全体党员,会上党员围绕议题进行民主讨论和表决,要宣布表决结果,形成支部大会决议。其主要功能是带领全体党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讨论并决定支部重大事项。但不少支部党员大会成了工作安排会,任务布置会,活动动员会,有的还成了务虚会议,成了为开党员大会而开党员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5、支委会集体决策的职能弱化。支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以随时召开,是党支部实行集体领导的主要形式,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少数党支部书记对“一把手”的理解就是“两人商量,一人决策”,有“一言堂”的现象,大搞“家长制”。
6、党小组会虚化。党小组会一般由党小组长召集,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但在农村,党小组会没有正常开展,存在虚无化现象。党小组在组织党员执行党支部决议,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做得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得较少。
7、党课学习淡化。党课必须定期进行,一般情况下,每两个月上一次党课。但在农村,党课普遍质量不高,党课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感染力不强,部分党课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多是念念报纸,读读书,对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二、原因解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和党员对“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还不清楚,在调查的1500名党员中,对“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知道的有1171名,占78%;了解一些的,有299名,还有30名完全不知道,也就说还有近五分之一的。部分人觉得党建工作是虚的,经济工作是实的,“三会一课”多了,会冲淡发展的主题,“三会一课”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有些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工作和做群众工作的好手,但文化程度不高,理论水平和学识不够,组织“三会一课”的能力比较弱;有的支部书记忙于抓经济发展,党建工作“主业”意识不强,少数党务干部对“三会一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主业”有荒废的现象。
3、上级党组织检查指导不力。上级党组织在工作要求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少。对“三会一课”仅仅提出一般要求,缺乏具体措施。检查支部工作仅限于看看台帐、翻翻资料、听听汇报,解决问题少,实际参与下级党组织活动并现场督查工作的少。
4、客观因素制约较大。在农村,随着行政村合并,党支部覆盖地域范围扩大,服务的群众和党员数量增多,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常期外出,人员流动增大,流动党员增加,都加大了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的困难。留守的党员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实际开展活动也有难度。还有就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匮乏、支部财力薄弱等也制约了“三会一课”质量提升。
三、对策建议
1、落实责任,提高认识。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增强支部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和党的理论教育,工作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落实了相关责任,“三会一课”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努力形成党委、支部、党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2、增强素质,严格管理。一要建队伍。着力把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懂管理、有奉献精神的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岗位上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队伍。二要抓培训。落实支部书记上岗培训制度,通过业务轮训提高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素质。三要严管理。要加强日常管理,用制度管人,凭制度管事,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3、完善机制,加强督查。一是根据《党章》及有关规定,结合党支部工作实际,制订“三会一课”工作流程制度。二是建立逐级督查制度,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形成融“三会一课”内在质量与有效监督为一体的督查机制。三是对“三会一课”措施实、效果好,作用发挥好的支部,进行必要的表彰奖励,做到有为有位,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抓好三会一课制度】推荐阅读: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06-13
医院三会一课制度09-08
党员 三会一课 制度10-01
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06-02
公司三会一课制度情况10-24
三会一课报备、检查、纪实制度06-13
4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10-22
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07-27
三会一颗制度08-17
学校怎样抓好五个管理制度?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