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

2024-06-02

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精选7篇)

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 篇1

三会一课内容及要求

三会一课内容及要求一

“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

一、支部委员会

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由二中党支部书记主持。

主要内容是:

1、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

2、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措施;

3、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4、研究关于干部选拔、调整方面的问题;

5、研究培养、发展新党员方面的问题;

6、讨论研究协调工、青、妇等群众工作方面的问题。

二、支部党员大会

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书记或副书记主持,如果书记或副书记缺席,可以由支部委员主持。主要内容是: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单位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

2、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3、讨论和接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4、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

5、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三、党小组会

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党小组组长主持。主要内容是:

1、学习上级组织有关文件精神和党报、党刊及其他相关材料,学习学习先进党员的模范事迹等;

2、汇报党员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分析本小组党员和群众思想状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研究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情况以及党员发展、转正情况;

4、改选小组长、酝酿支委候选人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候选人;

5、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及党务方面的工作等。

四、党课

党课:每季度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党的基础知识、时事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三会一课”制度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三会”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按时上好党课。

一、支部大会制度

1、会议时间: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

2、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党员参加,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可吸收非党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列席参加。

3、会议内容

(1)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

(2)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

(3)讨论发展新党员和接受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

(4)选举支部委员会成员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

(5)讨论需由支部大会决定的其它重要事项。

4、会议形成的决议由支委会负责检查落实。

5、会议记录: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年终归档备查。

二、支部委员会制度

1、会议时间: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及有必要时,支部书记可随时召集。

2、与会人员:会议由全体支委会成员参加。

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

3、会议内容:

(1)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

(2)讨论通过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5)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党员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

(6)讨论支部工作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

4、会议要求:

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事项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半数以上;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到会的委员不超过半数时,必须提交党员大会讨论。

5、会议形成的决议,应确定有关支委会成员负责检查落实,并向书记报告执行情况。

6、会议记录: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缺席人员名单、会议议题、会议决议等。会议记录由专人保管,存档备查。

三、党小组会制度

1、会议时间: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推迟召开。

2、与会人员:会议由小组全体党员参加,由党小组长主持。

3、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3)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支部决议的情况。

(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定期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4、注重效果: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每次会议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5、会议记录: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存档备查。

四、党课制度

1、上课时间:每个季度上一次党课。

2、党课内容:

(1)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

(2)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3)学习党建相关理论和知识。

(4)结合当前形势,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3、党课要求:

(1)要认真制定党课计划,由组织委员负责。

(2)建立考勤制度,无特殊情况,不能无故缺席。对因故未能参加党课的党员要及时补课。

(3)党课教员由支部书记担任,也可以邀请上级领导及党员先进典型人物和由具备授课能力的其他支委担任。每次授课必须要充分准备,讲课时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4)每次党课要认真做好记录,以备上级检查考核。

三会一课内容及要求二

“三会一课的内容及要求”

党组织生活中“三会一课”指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主要依托党支部、党小组开展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对党员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七大”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指示,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

一、三会一课的内容:

1. 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党员大会是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是党支部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党支部中享有最高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党员大会每月必须召开一次。会议由支部委员会召集,由党支部书记主持。会议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本支部的工作需要确定。

支部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吸取和审查党支部的工作报告,讨论、决定本支部的重大总是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选举新的支部委员会,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接收新党员;提出对党员的奖励和处分意见,决定职权范围内的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支部委员会如发现党员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院党委的决议时,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党员大会再次讨论决定。

支部党员大会是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开展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对于经过讨论暂不能统一认识的问题,不要急于作决议,下次会再议,必要时可报告上级党组织。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支部党员大会有时可以吸收非党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列席。大会协议必须经应到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2. 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随时召开。必要时也可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吸收党小组长和有关党员干部参加。会议议题一般包括:研究、贯彻上级党委的决议和指示,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针办法,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分析支部党员队伍状况,检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研究培养、发展新党员方面的问题。

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议的内容要提前通知与会人员。议事要遵守规定的程序。对会议议题的执行情况要检查督促。

3. 党小组会。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党小组会的内容一般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党支部的近期工作,结合本小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次解决一两个问题。内容包括:组织党员学习;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和各项工作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工作事项。要抓住四个环节:一是会前要与党支部沟通确定内容、方法,通知党员做好准备;二是抓住中心内容讨论,力求统一思想;三是明确责任,及时督促检查议定内容;四是做好记录,向党支部汇报。

4. 党课。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党课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本校实际和党员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党员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等。授课人主要由本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龄较长的党员担任,也可由本支部党员分别准备专题,轮流上课或请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者授课。

党组织应在上党课前抓好授课人教材的准备,授课过程中组织好听课和讨论,注意收集党员的反映和要求,不断改进党课质量。每个党员都应当自觉地接受党课教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二、三会一课的要求:

第一,要体现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上。通过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活动,规范基层党支部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从而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要体现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通过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活动,健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接受组织教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促进党员坚定理想、牢记宗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三会一课”活动的效果要体现在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上。通过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活动,将企业的中心工作融入到“三会一课”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小组和党员在企业稳定、经营、管理和生产中的桥梁、骨干、带头作用,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国企又好又快发展方针落实到基层、班组、岗位,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会一课内容及要求]

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 篇2

一、新制度对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操作规程 (银行企业版) 》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及内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名录及分类管理是金融机构执行外汇管理的重要前提。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第10条规定“外汇局实行‘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 (以下简称名录) 登记管理, 统一向金融机构发布名录。金融机构不得为不在名录的企业直接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第28条规定“在分类管理有效期内, 对A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 适用便利化的管理措施。对B、C类企业的贸易外汇收支, 在单证审核、业务类型及办理程序、结算方式等方面实施审慎监管。”由此, 企业是否属名录企业是金融机构判断能否为其提供贸易贷物服务的前提条件。而不同的分类结果是金融机构选择不同的业务流程的重要依据。

2. 新制度强调金融机构对相关单证的合理审核。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第19条规定“金融机构按规定审核相关单证后, 应当在单证正本上签注收付汇金额、日期并加盖业务印章, 并留存相关单证正本或复印件备查。”这里所指的单证包括了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单证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 也包括了提前购汇符合真实合法进口付汇需求的审核及发生退汇时原路退回的审核要求。相关单证是指以信用证、托收方式结算的, 按国际结算惯例审核有关商业单据;以货到付款方式结算的, 审核对应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或进口合同或发票;以预付货款方式结算的, 审核进口合同或发票。所有单证都应签注盖章并留存依据。

3. 金融机构应注重对外汇局相关信息报送的质量。

外汇局建立进出口货物流与收付汇资金流匹配的核查机制, 对企业贸易外汇收支进行非现场总量核查和监测。对收付汇资金的相关信息的监测进行非现场、现场核查。金融机构应注重对以下信息的报送质量。 (1) 收支信息类。细则十一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国际收支申报和贸易外汇收支信息申报规定审核企业填写的申报单证, 及时向外汇局报送信息。 (2) 电子数据核查信息。B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由银行实施电子数据核查。 (3) 登记表签注信息。B类企业超过可收、付汇额度及C类企业的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金融机构应当凭《登记表》办理。并通过监测系统签注《登记表》使用情况。应注意签注时效信息的反馈。对以上信息报送的及时、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外汇局非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及应对建议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一年多来, 金融机构出现的种种问题来看, 既有银行人员对新制度、新规程学习执行不到位, 部分操作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 也有外汇政策落实与运营操作脱节, 对重要业务缺乏应有监督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发生说明金融机构对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监管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现从全面性、系统性、可控性三方面对新制度的落实提出应对建议。

1. 全面性。

新制度的改革是外汇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业务内容涉及货物贸易的角角落落, 业务流程涉及银行的各个部门。所以, 根据政策变化梳理和改造内部管理要求应是全面性的过程。对新制度的全面性把握首先是对业务流程的整体把握。以浦发银行绍兴分行为例。为企业办理贸易项下付汇、开证时是贸易金融部办理;出口贸易融资放款则由信用运营部办理;而各机构的营业部则是制度执行的综合部门。涉及汇入汇出业务、结售汇业务、现钞结汇等多岗位。对新制度的执行不仅是外汇会计岗需掌握的内容, 应该是各部门、各岗位协作配合、职责落实地全面执行。其次是对业务内容的全面性把握。新制度的管理要求包含了境内、外清算的各类贸易方式进出口业务。根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所称的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包括:从境外、境内保税监管区域收回的出口货款, 向境外、境内保税监管区域支付的进口货款;从离岸账户、境外机构境内账户收回的出口货款, 向离岸账户、境外机构境内账户支付的进口货款;深加工结转项下境内收付款;转口贸易项下收付款;其他与贸易相关的收付款。应注意到目前, 各商业银行对各类货物贸易收支管理执行力度不一。如在我行存在“重出口结汇轻进口付汇;重一般贸易轻其他贸易方式;重跨境划转轻境内划转”等问题。对于境内保税监管区内、区外, 转口贸易相关币种交叉、跨行收付汇等外管陆续出台的补充规定没有持续形成制度的梳理、流程的改造, 容易形成监管的薄弱点。建议金融机构形成制度落实牵头小组, 由各相关部门协作分工, 各司其职, 对各项贸易收支业务根据各行架构层层分解, 落实到位。

2. 系统性。

新制度执行以来, 各金融机构已经多有培训资料及风险提示下发。但尚缺乏系统的操作流程。没有形成固定的操作规程, 易造成操作变型、人员流动操作水平不稳定等操作风险隐患。在笔者所在地区接连有经办人员因为漏查名录, 为未上名录企业办理外汇业务;对分类管理理解不到位, 误为超额度B类企业直接结汇;B类企业电子数据核查漏核查而触发外汇局的违规处罚。各银行应将各部门负责货物贸易收结汇及售付汇审核、操作、系统查询、电子数据核查、事后跟踪的岗位, 按照新制度相关的政策要求和处理原则进行消化整理, 关注以下环节操作风险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流程, 嵌合相关岗位操作流程。 (1) 主体名录管理。为企业办理贸易项下付汇、开证、收汇入账或出口贸易融资放款业务时进行业务主体识别。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查询“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状态。机构不得为不在名录的企业直接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2) 资金性质判断。按《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规程》规定对其贸易进出口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汇入汇款无法确定收汇资金性质的, 要及时与企业联系, 要求企业说明。 (3) 待核查账户管理。企业贸易外汇收入应当入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待核查账户的收入范围限于贸易外汇收入, 含转口贸易外汇收入, 不含出口贸易融资项下境内金融机构放款及境外回款。 (4) 企业分类管理。通过监测系统查询企业名录状态与分类状态。对A、B、C类企业区别办理业务。A类企业进口付汇单证简化, 可凭进口报关单、合同或发票等任何一种能够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单证在银行直接办理付汇。A类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时无需联网核查。 (5) 电子数据核查。对B类企业, 金融机构应当实施电子数据核查。依据B类企业填写的支出/收入申报单, 通过监测系统银行端查询企业的可用余额, 并在进口付汇/出口核查界面的“本次核注金额”和“本次核注币种”栏录入企业实际支/收金额与相应币种, 供监测系统自动扣减对应可用额度。 (6) 《登记表》类业务。B类企业超过可收、付汇额度及C类企业的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金融机构应当凭《登记表》办理。

3. 可控性。

新制度实施一年以来, 部分银行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滞后, 没有根据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而及时变动。部分外汇指定银行的内控制度和岗位职责, 多是照搬和沿用上级行转发的制度, 很少结合本地本行的实际制定具体规章, 不能很好地指导业务办理。二是内控制度偏重于业务办理的程序, 而对业务办理各环节存在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基本没有提示, 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

外汇局对企业名录状态和分类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名录状态在同一工作日内可能发生变化。根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操作规程》, 分类结果是自发布次日起生效。企业分类结果在同一工作日内不会发生变化。根据以上监管状态的实时动态变化的要求, 我行办理每笔贸易收支业务都必须查询企业名录状态和分类结果。这是对工作流程上的重大改变。相对应这一流程的变化内控要求是经办人员打印查询结果, 以便进一步的复核及审核。又如, 外汇局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对A类企业给予贸易收支便利。A类企业出口收汇无需联网核查。B类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由银行实施电子数据核查。否则不能办理从待核查帐户的划转与结汇。不同的分类结果引导不同的业务流程及会计核算。因此, 对规程中提及的名录状态查询记录、企业分类记录、电子数据核查记录、《登记表》及进出口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单据审核都应留存纸质凭证。便于落实商业银行内部对外汇监管要求的双线复核、内部监督。

金融机构应适应政策变化, 应提合规意识, 积极调整内部管理要求, 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以达到流程优化及风险可控的最佳平衡, 全面、系统、可控地落实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S].2012-08.

[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S].2012-08.

[3]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操作规程 (银行企业版) [S].2012-08.

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 篇3

“三会一课”(支部大會、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之一。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这项制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执行情况如何呢?笔者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要问题

1、形式单一不创新。不是一人讲、大家听,就是上边念、下边看。会前征求党员意见少,缺乏思想交流与沟通。让党员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少。在党课学习上,集中开会多、读报纸文件多、这种形式的党课学习,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缺少吸引力,党员感到枯燥无味。党员形象地称为“一张嘴巴,一支烟,一张报纸念半天”。

2、内容单调不实际。“三会一课”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党员队伍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泛泛而谈的多、面上情况的多、理论说教的多,联系实际少。不少党员反映,有些“三会一课”的内容,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帮助不大。

3、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斗硬。“自我批评谈情况,批评别人谈希望”的现象比较普遍。会上说工作多、谈思想少;说成绩多、谈问题少;说自己多、批评别人少,出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一种不正常的“一团和气”景象。

4、支部党员大会的功能异化。支部党员大会一般为三个月召开一次。会议要选定议题,提前通知全体党员,会上党员围绕议题进行民主讨论和表决,要宣布表决结果,形成支部大会决议。其主要功能是带领全体党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讨论并决定支部重大事项。但不少支部党员大会成了工作安排会,任务布置会,活动动员会,有的还成了务虚会议,成了为开党员大会而开党员大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5、支委会集体决策的职能弱化。支委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以随时召开,是党支部实行集体领导的主要形式,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少数党支部书记对“一把手”的理解就是“两人商量,一人决策”,有“一言堂”的现象,大搞“家长制”。

6、党小组会虚化。党小组会一般由党小组长召集,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但在农村,党小组会没有正常开展,存在虚无化现象。党小组在组织党员执行党支部决议,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做得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得较少。

7、党课学习淡化。党课必须定期进行,一般情况下,每两个月上一次党课。但在农村,党课普遍质量不高,党课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感染力不强,部分党课观念落后,知识陈旧,多是念念报纸,读读书,对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二、原因解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和党员对“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还不清楚,在调查的1500名党员中,对“三会一课”的具体内容知道的有1171名,占78%;了解一些的,有299名,还有30名完全不知道,也就说还有近五分之一的。部分人觉得党建工作是虚的,经济工作是实的,“三会一课”多了,会冲淡发展的主题,“三会一课”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有些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工作和做群众工作的好手,但文化程度不高,理论水平和学识不够,组织“三会一课”的能力比较弱;有的支部书记忙于抓经济发展,党建工作“主业”意识不强,少数党务干部对“三会一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主业”有荒废的现象。

3、上级党组织检查指导不力。上级党组织在工作要求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少。对“三会一课”仅仅提出一般要求,缺乏具体措施。检查支部工作仅限于看看台帐、翻翻资料、听听汇报,解决问题少,实际参与下级党组织活动并现场督查工作的少。

4、客观因素制约较大。在农村,随着行政村合并,党支部覆盖地域范围扩大,服务的群众和党员数量增多,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常期外出,人员流动增大,流动党员增加,都加大了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的困难。留守的党员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实际开展活动也有难度。还有就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匮乏、支部财力薄弱等也制约了“三会一课”质量提升。

三、对策建议

1、落实责任,提高认识。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三会一课”质量增强支部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可以使党员经常受到党性教育和党的理论教育,工作中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落实了相关责任,“三会一课”的质量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努力形成党委、支部、党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2、增强素质,严格管理。一要建队伍。着力把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懂管理、有奉献精神的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的岗位上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队伍。二要抓培训。落实支部书记上岗培训制度,通过业务轮训提高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素质。三要严管理。要加强日常管理,用制度管人,凭制度管事,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3、完善机制,加强督查。一是根据《党章》及有关规定,结合党支部工作实际,制订“三会一课”工作流程制度。二是建立逐级督查制度,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形成融“三会一课”内在质量与有效监督为一体的督查机制。三是对“三会一课”措施实、效果好,作用发挥好的支部,进行必要的表彰奖励,做到有为有位,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党课纪律要求及考勤制度 篇4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第二十期党课计划中规定整个党课中各同学的出勤情况成绩占考核成绩的15%。为了加强同学们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加强积极分子组织性纪律性意识,特此制定以下纪律要求与考勤制度,望周知。

总述,我们会为大家安排一个编号,一个编号对应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对应一个人。在上党课的时候按照指定座位就座,我们考勤就是以这个为依据,比如如果座位上没有人,那么我们会根据座位编号查到没有来的那个人,方便考勤。

1.缺勤一次,在总评中扣十分。两次取消结业考试资格。(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

到,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出教室的,需和在场工作人员说明情况。)

2.上课玩手机,睡觉,写作业等一切与党课内容无关的活动的人发现第一次下课

时提醒,第二次下课时口头警告,第三次开始,每次扣总评成绩三分,扣满十五分者取消结业考试资格。

3.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的同学,视情况在总评成绩中提高1-5分。

4.结业考试中,如果发现作弊的情况,直接取消考试资格和今后上党课的权力。

5.此制度最终解释权电信特研会持有。

希望各位同学遵守规定,认真上课,在党课结业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电信特研会2011.10.31相关要求提醒: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党支部要积极推荐有强烈入党愿望并且有很好群众基础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务必要求学员从思想高度上重视本次党课培训,务必把此次培训当作一次提高思想觉悟,学习理论知识的新起点;认真确认各小组组长,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培训,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二)遵守要求,严格考勤。各党支部通知入党积极分子上课前10分钟到达指定教室,提前5分钟找组长签到,上课前组长将考勤表上交;下课时交200字关于本课的总结;无故旷课早退者将被取消结业资格,不能参加下一期党校培训,请假迟到两次及以上者,将不能结业,视情况参加下一期党校培训。

(三)努力学习,务求实效。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做好笔记;课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讨论,就党课的学习心得和思想认识方面进行交流,根据自己的学习收获发言;学院党校结合出勤情况、讨论发言情况及结业论文等方面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发结业证书,并报校党校备案;党校将根据实际情况评选优秀学员,作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认真完成结业论文。结业时独立完成党课结业论文,结合学习内容,针对某一点或整体进行阐述,做到重点突出;要结合实践,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深度;不少于2000字,统一使用稿纸手写,字迹工整,态度严肃认真;上交论文,由各组组长初审后交到指定负责

人处,审查合格后装入入党积极分子档案袋。

(五)认真对待党课考试,做好充分准备。考试期间不得携带各种通信设备、不得携带与考试有关资料、自己独立完成。如发现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行为,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并在大学期间不得上党课。

相关活动:

主题讨论:

各学员课下自主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内容,并在主题讨论课上发言,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要求学员认真学习会议内容。

实践活动要求:

各小组在第十一周一周内进行一次实践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自定,可以外出参观学习、观看红色电影、热点讨论等,并制作成PPT,在12日实践课上汇报。另外,每人交一篇1000字以内关于实践活动的总结。

终期考核

(1)参加党课的全体同学在党课结束后递交党课论文,论文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5%

(2)党课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

考试得分90以上为“优秀”;

考试得分80—90为“合格”;

考试得分低于80为“不合格”。

餐饮店管理制度及要求 篇5

炫多加盟商课程六:餐饮连锁店现场管理制度及要求

餐饮连锁店现场作业管理绝非易事。管理人员在致力于餐饮业的教育训练时,应清楚任何作业规定及规范,都是比较倾向于个人的作业及职责,是比较容易训练的工作,而由每个独立个体所组成的工作团体,做整体运作管理时,就是一件男士,他是集各生产工厂,销售卖场,消费服务的综合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建立追踪管理。

当我们经由各类检查表,来检核整个作业卖场时,如果油价任何不合乎作业标准或不完善的事情时,就全部列出各类代办事项,并将事情之优先次序,处理方式,责任归属等问题,经由沟通授权,追踪处理及复核的方式,来达到随时管理掌控,随时汇报的目的。整个分权,授权,追踪,控制的管理模式,纳入现场运作,更能使管理者在现场作业上,减少损失,发挥更大效益。

其次,随时巡视观察,在餐饮连锁店现场作业运作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现场的随时控管及事件处理,因此餐饮连锁管理者就应其职掌其分配的作业区域,快速的走动式管理,不管从大厅,户外环境到厨房后区,洗手间等等,每个小时至少要巡视一次,最好的状况是每半个小时至45分钟巡视一次,而每次约3-4分钟内完成,并将各类缺失记录,分派授权处理及汇报,最重要的是在各类事件尚未扩大时,即应妥善圆满处理结束,如果超过时限,应立即请示处置,避免事件扩大,造成更多作业困扰。

第三,有效判断处理

餐饮连锁管理者在走动管理时,应审慎观察各类状况,不管是作业流程或是顾客用餐等等,都应分辨是否违反作业规定或影响到客人用餐的不便或困扰,而这种违反标准作业的偏差问题,是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到我们的顾客,他所影响的层面,范围,种类等,都必须判断其影响程度为荷,并将其分为最重要级,重要级,次重要级等类别来做序列性的分派管理。

第四,意外事件防处

在餐饮连锁店现场作业管理中,顾客抱怨的情况最多,抱怨内容以服务品质为最,再其次为事务品质等。在处理顾客抱怨程序中,不管是及时无品质,买单作业,服务品质等都可就事件发生的处理的经验,建立一套基本处理模式来应对事件的发生,而一些常见的意外事件,如停电,停水,噎食,机械伤害,烫伤等处理程序,都应编列教案来教育所有的员工,来应变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此,才能够获得餐饮连锁声誉的提升。

餐饮连锁店经理绩效管理要求

餐饮连锁店经理要做到对企业管理的认真落实,就必须做到对绩效的认真管理,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正确认识到企业的发展。

第一、餐饮连锁店经理要协助总经理制定挑战目标,制定并努力达成个人或企业的挑战目标。

第二、餐饮连锁店经理要确保团队的工作对企业餐饮的目标有直接贡献。

第三、餐饮连锁店经理要指导技能操作和部门计划制定,并对员工的发展和管理职责负全部责任

第四、餐饮连锁店经理要对任务进展的跟踪应作出明确有效的评价

第五、餐饮连锁店经理要关注内部、外部选定的培训计划,对需要培训的内容提出建议

第六、餐饮连锁店经理要倾听员工的需求与所关心的事务,制订员工培训教案

第七、餐饮连锁店经理要探索,积累技能参数,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获得所需的数据和反馈

洗碗间管理制度及卫生要求 篇6

洗碗间管理制度及卫生要求

1.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所以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方可上岗。

2.洗碗间必须区分垃圾与搬运清洁餐具通道不得混用。

3.严格执行五过关,(1刮2洗3冲4消毒5保洁)保证餐具清洁无污,达到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4.对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须收回洗碗间用清水冲洗,进行消毒后,方可再用。

5.严格按规定及程序对餐具进行消毒。

6.玻璃器皿,瓷器,烟灰缸分开清洗,当班时要彻底,干净将餐具洗好,消毒,不得留给第二天,必须一事一清。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

7.要及时挑出,并报部门负责人处理。洗涮、消毒过程中注意保护好餐具,做到轻拿轻放减少消耗,洗涮、消毒后的餐具要分类摆放整齐。8.消毒的食具不能与未消毒的食具混淆,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不能将未消毒的食具给客人使用。9.严格杜绝破损的餐具上台面。

10.按时擦洗消毒柜和各种清洁用具,及时清理洗涮槽内的残渣污物,消毒柜内外光洁、无尘、柜内无积水、无杂物、无油迹。

11.拿取保洁柜里的餐具必须洗手消毒,或戴洁净手套。盛放餐具的容毒液进行擦拭。12.保持洗碗间干净明亮。

13.餐具清洗后必须按类别整齐摆放于餐具架上,餐具不可堆放太高,以防倒塌损坏。

14.对备用餐具需要做好妥善保管,保持卫生清洁。

15.消毒后的餐具应及时放入保洁柜内,分类码放,待使用时拿出,柜门必须密封。

16.拿取保洁柜里的餐具必须洗手消毒,或戴洁净手套。盛放餐具的容器必须经过消毒。

17.爱护餐厅财物,清洗,放置餐具时做到轻拿轻放减少损耗,节约用水、用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

18.不锈钢柜、架洁净,柜架上摆放的物品整齐有序,19.地面干净,无死角;下水道无杂物、无异味。垃圾,泔水应及时处理干净不能在洗碗间过夜

20.下班前清洗洗涮池、墙裙、地面卫生并及时处理好当天的垃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2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2.每日清点餐具做好交接班工作。

关于考勤1.上班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1元、2分钟2元以此类推、、超过30分钟按旷工半天处理,无故,不打招呼不来上班者按旷工处理,特殊除外

旷工1天扣3天工资,半天扣1.5天工资,连续旷工3天,按自动离职处理,工资没有,请假,事假1天扣3天,病假1天扣1天,因岗位特殊

超出7天劝退,病假需有医生开取证明方可,否则无效按事假处理,请假或调班必须有主管同意才行,否则视为旷工,并扣发当月全勤和奖金

凡有迟到或早退、旷工的,取消当月全勤奖和奖金、、12,上班期间,工作衣,及仪容仪表干净整洁,不穿工作衣的处罚10元每次

13.在酒店打架斗殴者,开除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14.不服从主管安排、调动的一次50元,严重者开除

15、卫生检查到餐具清洗不干净的一次10元【处罚当班的,无当班的处罚所有人员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6.洗碗间卫生脏乱,餐具摆放不整洁的一次10元【处罚当班的,无当班的处罚所有人员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7.洗碗间水龙头不关长流的一次10元,【处罚当班的,无当班的处罚所有人员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8.上班时间吵架者一次处罚50元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9.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正确操作程序进行,经过主管提醒纠正再次违反者一次处罚50元,严重的开除

20.各员工在工作期间应按照先服从后上诉原则,禁止拒绝工作,凡

有在酒店造谣生事,鼓动人心,搞罢工者,立即无薪开除

餐具管理制度为加强餐具管理与控制,使餐具破损控制在千分之六的范围内,特作以下管理制度:

一、洗碗组:

1、在清洗过程中,餐具必须分类装放,按秩序清洗;

2、使用框装餐具时,不能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二;

3、清洗好的餐具必须大小分装,整齐叠放;

4、洗碗组领班监督洗碗工按规定清洗,发现破损,立即开出破损单;

5、餐具清洗后,由领班负责用电梯打下,由传菜部领取送到各楼层,小件餐具不能堆放太高,以防倒塌损坏;

二、传菜部:

1、营业时间传菜部必须协助服务员时用过的餐具传回洗碗间;

2、传菜部在传餐具,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滑倒,损坏餐具,做到轻拿轻放,具体由传菜领班监督;

三、后勤部各部门的餐具,由本部门派人传到洗碗间,清洗以后派人到传菜电梯口领取,并分类摆放整齐;

四、各楼层服务员:服务员在服务和收拾餐具时.认真做到轻拿轻放,杜绝鲁莽作业,并严格做到大.小餐具分类摆放,由各楼层领班负责监督,发现损坏,追究责任,并开出破损单;

五、每月月底进行餐具盘点,汇总一个月破损的餐具向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展示;

六、在餐具的使用过程中,各部门员工要加强责任心,如发现有不合格的餐要及时更换,避免将破损餐具上台而影响公司整体形象;

七、各部门发现的破损餐具,在每天收市后由专人统一交四楼洗碗间,由洗碗组作记录,便于财务收集数据;

八、客损的餐具按成本价的两倍赔偿,员工损坏的按成本价进行赔偿,若员恶意损坏的按客损进行赔偿;

九、凡是损坏的餐具都有必须做好记录,由领班开单到财务,再由财务开单到库房由领班领取补充;、严格杜绝破损的餐具上台面,方法是:出品不用破损的餐具→传菜员不传有破损的餐具→服务员不用破损的餐具→洗碗组不洗有破损的餐具,并需上报主管追查原因后,再清洗入柜,不向出品部提供有破损的餐具。

十一、月底盘点产生的差额由公司所有员公司分摊,行政

三会一课制度及要求 篇7

1.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自由化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金融监管机构既不能抑制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也不能忽视对风险的防范与金融的稳定。因此, 处理好适度的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的关系是确保金融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 过于严格的监管将使得金融行业丧失活力和效率。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 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管制, 形成了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然而, 在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中, 金融管制的僵硬性逐渐突显出来。随着市场利率变化不断加剧以及通讯和数据处理的技术不断革新, 严格的金融监管无法与趋于自由化的金融环境相适应。对金融体系过度干预不仅无法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益, 反而会抑制金融机构的发展, 进而抑制服务经济的深化发展。因此, 在实施金融监管的同时也需要给予金融发展一定的自由度, 但另一方面, 金融监管又不能过度放松。金融监管的缺失不仅会大大增加本国的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 还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的连锁反应, 最终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如此迅猛地爆发并传播, 从金融监管角度来看, 正是由于金融自由化下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使得资本在金融环境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大量投入而引发。由此可见, 金融自由化离不开金融监管。

2. 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是动态“博弈”的过程。服务经济环境下的金融业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 又需要金融监管作为保障。金融监管机构必须重两者自身发展的同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共同促进金融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一方面, 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但另一方面, 金融创新也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组合的方式再组合, 这种组合后的金融风险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 使金融机构难以控制。同时, 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 使得银行与非银行业、金融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界限难以界定。这必然导致金融监管机构原有的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出现不适, 需要调整。因此, 在服务经济的环境下保持与金融创新的同步发展是金融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

二、传统金融监管与服务经济发展要求的差异

1.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分业监管现状导致监管低效。

现代服务经济下的产业延伸、扩展、重叠和交叉, 要求金融服务作相应的延伸、扩展、重叠和交叉。这一变化也必然要求金融服务业加快向混合经营发展。而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在混业经营格局下仍然实行分业监管架构, 就会出现体制落后于市场的弊病, 导致监管失灵和低效。在分业监管状况下, 没有一个监管部门拥有全部信息和权威以监控系统性风险, 无法识别并制约个别金融行业或机构危害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不当行为, 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很难采取高效率的联合行动解决金融市场突发的危机事件。如目前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母公司由中央银行监管, 而其子公司则按所处行业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来监管。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受到多个监管主体的监管, 往往会由于监管部门自身的责、权、利而产生权利纠葛, 容易造成监管重复或监管缺位, 或者出现监管成本过高与规模不经济问题。

2. 金融服务业行业渗透和交叉导致分业监管出现管理盲点。

在服务经济下, 行业渗透和行业交叉使分业监管出现了管理盲点和监管责任难以明确的问题。由于分业监管实行的是各个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的监管方式, 而金融机构的业务渗透和交叉使得非主管的监管部门难以跨部门进行全面监管。而且有的业务在一个金融机构中呈现多个行业的渗透, 更使得单一监管部门无法进行监管, 于是出现监管盲点。最为典型的是当前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 往往呈现银行、保险和基金的业务重合, 使得单一监管部门对这类产品不同环节的监管显得无可奈何, 或者无法进行跨行业监管, 或者干脆撤销某些跨行业的理财产品。而这又阻碍了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

3. 金融服务业的自由化复杂化发展要求与分业集中监管的差距。

长期的金融抑制阻碍着中国金融的发展, 在服务经济下, 金融服务业日益向自由化复杂化发展, 金融市场竞争性增强, 资本配置效率提高, 融资方式多元化, 企业有更多渠道获得资金, 并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但金融业务业发展的自由化复杂化, 也更容易积聚金融风险。我们既需要金融服务业的自由化以满足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要有相应的监管手段以保证金融安全。在当前中央政府外部监管为主的分业监管模式下, 由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分兵把守, 其金融监管只能以银、证、监某个角度为立足点, 在操作中面对复杂化、多方面的问题却鞭长莫及。既要金融的自由化, 又要金融安全, 就必须改革当前的分业集中监管模式。

4. 合规性监管与服务经济所要求的风险性监管的差距。

合规性监管是指通过行政手段, 对金融服务业执行国家的法规、制度和规章等情况进行监管。风险性监管, 是依据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 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开展对金融机构的全方位的、动态的监管, 以加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 是在合规性监管基础上进一步的审慎性监管。中国金融监管内容历来强调合规性, 即金融业务经营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规, 但在金融自由化趋势下, 金融创新业务日趋复杂, 竞争日趋激烈, 从近几年披露出来的金融大案要案来看, 都是粗放型管理、片面追求资产规模酿成的恶果。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 必然要求金融监管从合规性监管逐步过渡到风险性监管的模式。

三、中国服务经济发展对金融监管体制的要求

1. 适应混业经营的要求。

由监管制度上实行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是中国金融监管适应混业经营要求的最佳途径。当前中国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 匆匆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过渡到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应当以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需求为契机, 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各个监管机构的职能, 增设相关机构或增加相关机构的职能, 相对于把分业监管制度进行彻底改革的做法, 其阻力及风险小于制度性颠覆所带来的影响。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对监管渐进式改革的要求, 主要应考虑四个方面: (1) 综合性的金融监管机构; (2) 要求设立全面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3) 制定能体现中国金融体系规范发展的相关法律; (4) 应当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调实现信息共享。

2. 适应服务经济下金融自由化要求的金融监管。

服务经济发展必然推动金融自由化进程。这个过程要求金融监管既不妨碍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又能防范自由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和动荡。适当减少行政干预, 降低金融监管的地方分割程度, 增强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

3. 适应风险防范的要求。

设立金融服务机构内部的风险预警系统, 金融服务机构内部风控控制系统较薄弱, 是中国金融监管的软肋。金融服务机构内部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才能使各机构的经营管理能真正按稳健方式运行, 资产能得到保护, 负债能得到控制。特别在当前国际金融业务急剧发展和资金调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 内部控制系统就显得越发重要, 并能够促使外部监管的效果更好地表现出来。建立健全科学的预警指标。这套指标主要包括反映资本充足性的指标、反映流动性的指标、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等。针对中国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的三大因素 (外债、银行坏账和通货膨胀) , 借鉴国内外经验,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建立完善金融机构材料上报制度。金融风险预警制度必须建立在充分、翔实的金融资料基础上。各金融机构必须按照金融监管当局制定的时间、项目、格式和口径上报各种财务报表和资料, 并保证上报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建立风险预警的评估系统和传导机制。金融监管当局在收到金融机构上报的资料后, 由专人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并运用各种预警指标, 预测各家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程度。随后, 金融监管当局应及时将金融风险反馈给金融机构, 向有问题金融机构发出警示信号, 提醒有问题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高度警惕, 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金融风险。建立金融服务业分类风险控制体系, 设置混业经营下的金融“防火墙”, 设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机制。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对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方面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 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保护手段和措施。作为金融市场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必须给予最大程度的保护, 才能减少市场的动荡, 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业银行受利润动机的驱动和迫于竞争的压力, 难免过度承担风险, 一旦破产, 将损害储户和其他客户的利益, 严重者造成社会动荡。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中央银行的监管目标应以此为重。从银行监管方面来看, 抓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从证券市场的监管来看, 必须进一步完善保护消费者的法规、制度, 使得金融机构的信息更加透明化, 通过这些法规制度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劣势, 从而更大程度上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摘要:服务经济环境下, 金融业发展呈现出金融手段信息化、金融发展自由化等特征, 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的核心要解决好两大关系, 即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中国传统金融监管与当前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应借鉴国外服务经济先行国家金融监管的经验与教训, 结合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 构建国内金融监管制度和先行试点。

关键词:服务经济,金融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元.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科技产业, 2010, (8) .

[2]高翔.以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经济能力[J].天津经济, 2010, (6) .

[3]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提高服务经济水平[J].西南金融, 2006, (3) .

[4]陈桦.加快金融改革服务经济建设[J].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6, (3) .

上一篇:高校全方位育人下一篇:爱管闲事的爸爸-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