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力

2024-09-18

个人能力(精选12篇)

个人能力 篇1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留学生就业前景】个人能力描述:简历个人能力怎么写

简历是沟通能力的体现

李女士说,现代企业越来越强调沟通能力,简历是你与招聘单位的第一次沟通,你的目的是让对方认识和接收你,单位的目的是了解你。

对单位人事部来说,你可能是数以千计的应聘者之一,有些简历甚至没被认真阅读就被扔进垃圾桶,更多的简历在招聘人手中只停留十秒钟,也难逃相同的命运。那些书写潦草、满纸错字的简历根本就别想过关,即使你是个天才。

李女士强调,一定要重视简历的包装,但包装虽然重要,决定胜负的却是内涵。你是否真正具有单位所需要的才能才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

简历要有效表达个人信息

如果你不具备单位要求的条件,就算弄虚作假取得面试机会,也一样会被识破。但如果你正是单位所需要的人,却未取得面试机会,就该检查自己是否在简历中有效表达了个人信息。

简历的基本内容是必需的。别看简单,可总有不少人忘记写上自己的联系办法或是性别。李女士提醒毕业生,以下内容是简历中不可少的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职业目标、教育背景、所受奖励、校园及课外活动、兼职工作经验、培训、实习及专业认证、兴趣特长。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关于简历的基本守则,李女士说,首先要真实可靠。其实单位要想获知你的真实情况并不困难,许多单位都将诚实视为第一重要的品质,一旦单位发现你作假,即使你才华再出众也不会录用你。

简历的成功要诀

李女士阐述了什么样的简历可以在上千份简历中获招聘人青睐:

1.求职目标清晰明确。所有内容都应有利于你的应征职位,无关的甚至妨碍你应征的内容不要叙述。

2.突出你的过人之处。每人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经历和技能,如你有演讲才能并得过大奖,你应详尽描述,这会有助于你应征营销职位。

3.用事实和数字说明你的强项。不要只写上你“善于与人沟通”或“富有团队精神”,这些空洞的字眼招聘人已熟视无睹。应举例说明你曾经如何说服别人,如何与一个和你意见相左的人成功合作。这样才有说服力并给人印象深刻。

4.自信但不自夸。充分准确地表达你的才能即可,不可过分浮夸,华而不实。

5.适当表达对招聘单位的关注及兴趣。这会引起招聘人注意和好感,同时可以请求面试机会。

简历个人能力怎么写是个说难不难,但说简单却也不简单的简历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之一。小伙伴们认真阅读本文应该还是会有所帮助的哦。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 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个人能力 篇2

而高校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个人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能否适应国际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并在竞争中站稳自己的一方土地,直接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应加大在高校普及户外拓展训练的力度,从而实现磨练学生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锻炼团队的目标。

1 户外拓展运动对高校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的意义

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迫使家长让孩子从小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有些家长做到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一切包办,为的是学生能够心无旁骛的考大学。但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发育容易不健全,虽然是大学生了,但心智依然不够成熟。当远离亲友,背井离乡来到自己梦寐的学府学习时,却发现自己不能很好的适应校园生活,不能很好的安排,没有父母班主任严格督促的时间,更不能应对各种措手不及的矛盾的冲突。而高校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自立性差,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易自闭;情绪稳定性差,易焦虑;缺乏自信易自卑。而户外拓展运动正是解决这些顽疾的良方,可以帮助高校学生走出困境,更加勇敢自信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1. 1 户外拓展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意识, 摆脱依赖性强的困扰

户外拓展项目是根据人的心理设计的,通过触动参与者的心理,起到培训的作用。对于独立意识较弱,容易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的同学,可以选择丛林绳桥的训练,这项训练能够有效地使受训人员体验恐惧,有效管理恐惧和压力,感受自身的心理成长,培养勇往直前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训练还可以帮助提升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挖掘自我的潜能,利用心理学原理,提高对恐惧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应对模式。

1.2 户外拓展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人际互动的社会,只有做到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工作学习进行得更加顺利。但当代大学生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巨大的高考压力面前常常使学生没有与他人聊天玩耍的机会,而这种习惯在进入大学后开始变成一种缺陷。其中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很好的融入集体,并是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阳光开朗。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内向甚至自闭,这对未来这类学生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是很不利的。而拓展训练恰恰可以帮助同学打开心扉。户外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就是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对学生心理进行很大的考验,强调集体合作,是每名学生都竭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吸收极大的力量。

1.3 户外拓展运动可以使学生自信勇敢内心强大

自信勇敢是实现一切人生目标的前提条件,参与拓展训练的收获时常是心得远大于身体上的考验。每个学生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形成责任感,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以保证集体目标的实现。就个人方面,拓展训练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定位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为实现团队目标努力,因为在训练中容易让人意识到只有团队的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团队是自己展示才华的一个舞台,是自己发展的基础,但每个人也会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并从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变得更加勇敢自信。

2 户外拓展运动对团队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户外拓展训练对于提高团队意识的作用是显著的,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支持、鼓励在校园开展户外拓展运动,比较常见的活动有背摔、穿越电网等等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训练。无论是背摔还是穿越电网都是需要高度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讲究经验和技巧。以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户外拓展课为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了这两项运动。教学的过程如下:第一步,教师先通过视频同时讲解活动的形式和要点。第二步,布置场地。第三步,背摔时教师帮助学生编排好保护背摔同学的队伍,并做示范。第四步,穿越电网时同学先自己尝试如何顺利通过电网。第五步,教师指导同学使用规范技巧成功穿越电网。这些运动使同学感深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位同学不仅克服自身的紧张和羞涩,同时也认识到团队中自身责任的重大。

3 结论和建议

户外拓展训练使学员在活动中认真思考,主动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进而对身体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因此提高高校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的个人自信,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组织能力不等于企业家个人能力 篇3

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竞争环境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下,我国民营企业受到的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它们所依赖的熟悉本土市场和国情的竞争优势,正在被跨国公司所侵蚀。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也要求我国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组织能力:民企自主创新的瓶颈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企业外部的原因;二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下,为何有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强,而有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呢?这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在起作用。笔者认为,制约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管理素质不强。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钱德勒认为,企业的组织能力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成长。

我国的民营企业,组织能力可说是先天不足。相对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组织能力方面的缺陷更为明显。国有企业有党政工团等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而民营企业往往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在治理机制、领导机制、组织体制与管理规范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积累。

组织能力是相对于个人能力而言的。简单地说,组织能力是属于企业整体的,不是建立在企业家的个人能力之上。单纯从产权关系看,民营企业可能是个人所有或家族所有,但民营企业同样是属于一种组织。企业组织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生命周期。作为民营企业家,如果没有意识到组织整体的这种客观需求,完全依据主观意志和个人喜好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将无法实现持续成长的目标。组织能力的核心是企业管理的整套制度和机制建设。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好的机制,才能实现百年老店的目标。对现实中企业的观察可以发现,组织能力与企业家能力不能划等号。许多民营企业,老板个人能力很强,包括创业能力、洞察商业机会能力以及与外部机构打交道搞好关系的能力,但是企业整体的组织能力却非常脆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浙江一位知名的民营企业家英年早逝,家业交给了仍在求学的女儿。他女儿接手企业之后,很快发现整个企业的运作其实都是靠父亲一个人多年积累的关系在支撑着。这种企业家个人能力强、组织能力弱的现象在民营企业中仍然比较普遍。组织能力的欠缺成为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主要障碍。

因为民营企业忽视组织能力建设,许多民企老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企业视为个人附属物。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为一句漂亮的空话;企业即使有了制度,制度也会形同摆设。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正是意识到企业的社会性和公众性。

相对于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是难度更高的能力。新知识的产生不同于知识的利用,它对企业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创新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行为和制度化行为,而不是爱迪生式的发明家个人行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企业的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呢?首先要在企业经营思想上进行战略转型,即从过分依靠低成本竞争转变到以创新获取竞争优势。这里的创新既包括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工艺,也包括战略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换句话说,在企业所追求的一系列战略变量中,如成本、质量、服务、反应速度等,创新将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战略转型的典型例子是海尔。许多人听说过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80年代中期,国内的家用电器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谁的质量过关,谁就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张瑞敏通过砸冰箱宣示海尔把质量作为战略变量来追求。到了90年代初,国内家电市场已显饱和,呈现出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时海尔提出星级服务的口号,即把战略变量从质量转变为服务,这样,海尔就把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再后来,海尔把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战略来实施,进一步开拓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

把创新作为战略变量来追求

把创新作为战略变量来追求的思想确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首先,企业需要投入资源。可以定下一个规则,每年把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做研发。如果企业自身的资源不够,或者在某个技术领域缺乏经验和人才,就需要找国内外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即所谓产学研联合,这对缺乏资源的民营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这就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有才干的人才吸引进来并留住人才。除了人才个人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团队建设。这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把创新机制制度化,贯穿于每一个流程和整个管理系统。

国内一批优秀企业,如华为、联想、蒙牛等都十分重视企业创新的制度建设。华为提出了“知本主义”(知识资本)的经营理念,在研发上不惜重金保持高强度投入。

国际上,成功的公司都把企业制度建设视为“造钟工程”。只有把创新机制内化为企业制度,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稳定的提高和积累,创新才会成为一种真正的组织行为,企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主体。

总之,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组织能力不强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原因。作为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开阔的胸怀。蒙牛总裁牛根生的“ 散财”理论、“经营人心”理论都说明了企业家的宽广心怀和企业取得成功的密切关系。公和私本来是一对矛盾,越是私人性家族性的企业,越需要采取带有公共性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写个人简历要知道自己的个人能力 篇4

1、个人简历不但要重点也好个人能力,在个人能力尽量写得自己是多样化的`,不是针对职位会做而已,就是跟职位相关的工作也是会做。

2、在求职简历中还要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工作上的态度, 比如: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团结合作,尊重同事,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对同事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是认真考虑问题。

3、个人简历中还要简单明了的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专业特长,这个特长不要写太多字也不要写多个,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精通的。

工作能力范文大家可参考一下:

在n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n年会展行业招商经验,系统地学习了国内外会展理论,有深厚的会展理论素养和招商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中外会展市场及会展项目,善于策划项目,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及执行力强,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个人专长例子:【本文首发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转载请注明,谢谢!】

具有很强的判断与决策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

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业务工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具有娴熟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极强的谈判能力及优秀的口头表达,能承受压力。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人诚实可靠、品行端正、具有亲和力,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公关能力。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领导能力及出色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个人能力分析 篇5

情景一 分析网店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

实训作业上交时间:2013年3月21日晚上

任务训练一: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不同类型网店经营者的素质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网店经营者共同的特征。

任务训练二:通过互联网查找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上人才招聘信息,了解网店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职责要求

任务训练三:分析自己更适合什么工作或者什么岗位?写一个个人能力分析书。自我分析

自己从小就觉得以后是从事商业的,而如今的社会,就更肯定自己的目标。SWOT分析

优势:

1、对开店充满兴趣与激情,自己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2、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商机,并不断总结经营和教训。

3、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能自我引导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4、为人乐观,对人热情,责任感强,能苦中作乐,有进取精神。

5、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喜欢广交益友。

劣势:

1、有时做事过于严谨,不愿尝试和冒险,胆量不够。

2、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做事犹豫不决,没有魄力。

4、社会实践能力薄弱,缺乏经验。

机遇:

1、国家政策越来越开放,提供和谐的商业环境,倡导公平竞争,从事商业有法律维护。

2、目前,商业发展迅猛,进入商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3、与父母关系融洽,能为自己提供开店的资金。

4、有很好的社会关系网,很多朋友愿意帮助自己。

威胁:

1、商业竞争激烈,现自主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2、没有开店经验,也没有亲戚朋友做相关的职业,比较势单力薄。

3、本专业知识尚未学精。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篇6

一、自身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精力充足,细心,做事积极主动。

2、处理事情逻辑能力强,处理事情井井有条。

3、技术上能独挡一面,能领导别人做事情,并能够注重下级的个人能力培养。

(二)不足剖析

1、组织管理能力较弱,沟通水平不高。

2、英语水平一般。

3、对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的解决能力不足。

二、个人发展目标

(一)终极目标: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能成为一名软件开发行业的高级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能同时领导2~3个项目经理,即2~3个项目。

(二)一年目标:(2009~2010)提高英语水平,到达听说读写都流利的状态;提高沟通能力,能组织管理好下级,做一个下属员工的好领导;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

(三)三年目标:解决各种冲突问题;能让技术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甘心为我所管理。能和其它国家的客户或合作者自由沟通,并能驾驭他们。

三、具体方案实施

1、平时努力做好常规工作:认真工作、了解下属的想法、抽出时间来学习英语、争取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多看新闻,多说话,提高沟通水平。

2、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汲取各领域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将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尽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个人能力 篇7

2015年8~12月开展了农技员个人调研,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研的对象包括27个省份 (含直辖市、自治区) 、884个区/县, 共有10 627个农技人员参与。

2 调研内容

2.1 个人基本情况

按照性别比例划分,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 男性为6 822人, 占64.19%;女性为3 805人, 占35.81%。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男性居多。

年龄结构:年龄在20~29岁810人, 占7.62%;30~39岁2 962人, 占27.87%;40~49岁5 124人, 占48.22%;50岁以上1 731人, 占16.29%。其中, 40岁以上的占64.51%。农技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

职称平均占比:初级职称2 579人, 占24.27%;中级职称4 950人, 占46.58%;副高级职称1 593人, 占14.99%;正高级职称145人, 占1.36%;无职称1 360人, 占12.80%。 大部分农技人员职称为中级职称, 其次是初级职称, 副高级及正高级职称的偏少。

注:平均排名越小, 比重越大 (平均排名= (Σ (人次×排名位数) ) /本题填写人次)

调研的县/区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5年及以下的1 822人, 占17.15%;5~10年的1 431人, 占13.46%;10年及以上的7 374人, 占69.39%。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0年及以上的人数最多, 表明大部分农技人员长期甚至可能终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 日常工作地点在市区 (县城) 的有4 923人, 占46.33%;在乡镇4 592人, 占43.21%;在农村1 112人, 占10.46%。 绝大多数农技人员日常工作地点在市区 (县城) 、乡镇, 在农村工作的农技人员很少。

学历情况:学历初中及以下339人, 占3.19%;高中或中专1 620 人, 占15.24% ; 大专4 192 人, 占39.45% ;本科4 214 人, 占39.65% ;研究生262 人, 占2.47%。由此分析, 农技人员以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居多。

参与调研的农技人员中加入合作社或公司, 占2.61%;没有加入合作社, 占97.39%。由此分析, 目前已有少量农技人员多元化发展, 从技术服务转型为经营服务或者兼顾经营服务。加入合作社的农技人员身份多样。其中, 顾问占1.82%;理事长占35.27%;技术与管理指导员占1.09%;监事会成员占5.82%;监事长占1.09%;理事占29.09%;秘书长占1.45%;普通社员占20.36%;执行监事占4.00%。由此分析, 加入合作社的农技人员身份为理事长、理事、普通社员的居多。

2.2知识更新情况

2.2.1知识更新途径不同知识更新途径排序、人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 计算平均排名, 由前到后依次是: 会议培训 (2.38) , 函授进修 (2.96) , 同事传授 (3.15) , 报刊杂志 (3.24) , 广播电视网络 (3.61) , 其他知识更新途径 (5.35) 。 最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是会议培训和函授进修。

2.2.2 参加培训情况如表2所示, 调查2010~2015年农技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 (10 623人参与此项调查, 另外4人此项提交空白数据) , 参加省级培训的占82.37%, 近5年参加省级培训的农技人员中, 绝大多数参加省级培训次数为1~5次。 参加市县级培训的占97.87%。 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 10次及以上, 6~9次。 农技人员参加一周以上培训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6~9次、10次及以上。 参加一周以内培训按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1~5次、10次及以上、6~9次。

多数农技人员对参加的培训感到满意, 一小部分农技人员感觉一般。 农技人员参加培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培训内容实用性、针对性不强, 在实践中应用不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训结束后缺乏后续服务, 知识难于转化为生产实践;培训内容不能够满足农民需要, 培训目标与农民的需求脱节, 重复性培训太多, 针对性不强;培训教师不接“地气”、照本宣科, 脱离实际, 实用性不强。 建议农技人员给农户开展培训, 结合农户生产实际需要, 培训结束后, 及时提供生产指导, 效果会比较好。

2.2.3 新型知识获取方式农业科技网络书屋项目团队于2015年1月组织全国农业专家开发“农民科学十万个为什么”, 有针对性地回答基层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可随时随地查到解决方法。 调研的绝大多数农技人员认为这种服务模式很好, 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 形成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立体化、高效化、全天侯和无盲区传播。 少量农技人员认为:1)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业务能力, 但是要和各个地方的实践相结合, 因为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较复杂, 受环境条件等影响较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发挥作用。 2) 这种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等提供了海量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等知识信息服务, 但是对于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随时可能提出的各类个性化疑难问题, 需要一支长期在线的农业专家队伍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实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3) 此种服务比较先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一些基层人员来说工作地偏远、无网络信号, 手机上网费用太高。

2.3 推广服务情况

2.3.1 试验示范情况10 623 人参与了农技人员试验、示范情况的调查 (另外4人提交空白数据) 。 每年2次以上3 471人, 占32.67%; 每年1次3 875人, 占36.48% ;每两年或两年以上1 次1 652 人, 占15.56% ;没有试验、示范的有1 625人, 占15.29%。 数据分析发现, 试验、示范每年1次或者2次以上的农技人员人数居多。

2.3.2常用服务方式提供现场指导服务有9 334人, 占87.83%; 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有8 395人, 占79.00%;提供发放资料服务有8 324人, 占78.50%;提供技术承包服务有2 116人, 占19.91%;提供其他服务的有314人, 占2.96%。 数据分析发现, 农技人员常采用的服务方式为:现场指导、咨询培训、发放资料。

2.3.3 入户和到田指导情况10 621 名农技人员参与了此项调查 (另外6人提交空白数据) , 经常主动调查农户、示范户农业生产情况, 并提供技术指导的农技人员有7 042人, 占66.30%;单位有组织时, 入户到田指导的农技人员有1 506人, 占14.18%人;农户、示范户垂询时, 入户到田指导的农技人员有2 009人, 占18.92%;其他情况为64人, 占0.60%。 由此可以看出, 多数农技人员经常主动调查农户、示范户, 并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农技人员是否有作为主讲人对农户进行培训的经历开展了调查, 结果显示, 多数农技人员有主讲经历。

2.3.4 农户主动咨询的频次及培训情况调查了农技人员关于农户主动向其咨询农业生产相关问题的频次 (周) , 10 621人参与此项调查 (另外6人提交空白数据) , 1 702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5人 (次) 以上, 占16.02%;2 246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3 ~4 人 (次) , 占21.15%;5 655人反馈农户一周主动咨询1~2人 (次) , 占53.25%;1 018人反馈一周内基本没有农户主动咨询问题, 占9.58%。 由此分析, 农户主动咨询的频次多为一周1~2人 (次) 。 针对农技人员是否有作为主讲人对农户进行培训的经历开展了调查, 结果显示多数农技人员有主讲经历。 作为主讲人对农户开展培训主要内容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农业政策或法律法规宣传与讲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介绍、农资信息介绍。

2.3.5 农技推广过程中困难调查了农技人员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由主到次依次是7 063人反馈推广资金不到位, 占66.47%;7 036人反馈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差, 占66.21%;5 029人反馈推广工具过于陈旧, 占47.33%;4 455人反馈管理体制不顺, 占41.93%;376人反馈有其他困难, 占3.54%。

2.3.6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难题调查农技人员, 服务新型经农业营主体的难题主要有:1) 农技推广人员自身业务能力能否匹配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农技推广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更好地衔接, 也就是高校教授专家、农技推广服务者、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如何高效地传递技术信息, 确保技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没有自己的阵地和现代高效的办公设施, 现代农技推广技术和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和传播, 无法将最新的科技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新技术、新试验、示范无法进行, 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实效。 农技人员建议:1) 加强技能培训, 并应用于实践。 2) 多引导农民进行市场分析, 不要急功近利。 3) 多寻求政策方面的支持, 多以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为主体。 4) 多获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2.4 急需的实用技术及技能

由表3所示, 农技人员急需种植业的实用技术是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苗木花卉栽培技术;急需的养殖业实用技术由主到次依次是疫病诊断与检疫防疫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奶 (肉) 牛养殖技术;急需农机方面的技术是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保养技术、作业技术。 急需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服务礼仪和餐饮服务常识; 农技人员管理类需求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经营管理, 组织管理, 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营销类的需求主要是市场调研方法和营销策略制定方法; 品牌建设需求比重较大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宣传与推广, 其次是品牌营销模式、品牌产业链建立; 急需的标准化生产知识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农业标准化。

由表4可知, 信息类需求较大的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急需的农业产业化知识及技能是产业规划与实施、结构调整与布局、发展战略制定、产业环境分析。 农技人员打算创业, 选择的行业主要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经营特色餐饮、乡村旅游、经营小超市或特定商品店、农机服务。 农技人员当前的主要优势是有一定经营头脑, 地方特色明显, 有一定消费市场;主要劣势为欠缺相应的专业技能, 受季节影响, 市场波动较大, 相关人员起点低。 农技人员创业前期急需做好市场调研, 创业规划、设计, 熟悉各种资质证照办理流程。 农技人员最需要的经营指导为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是优惠、补贴、专项扶持政策, 经营品牌打造;再次是经营状况分析, 政府资助项目申报。

3 研究结论

3.1 农技推广队伍的重要性

农技人员服务于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主、分散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业生产者等, 通过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组织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开展培训, 将最新的政策、品种、技术等信息传递给服务对象。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直接咨询农技人员, 农技人员答疑解惑, 将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农户, 并指导其进行一线农业生产活动。 农技人员是将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到基层的主力军,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农技人员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非常重要。

3.2 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调查农业县/区单位农技人员整体状况, 农技人员个人情况, 机构调查与个人调查数据反映的基本情况 (年龄、学历、职称、职能等) 趋于一致:农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学历本科、大专居多, 初级、中级职称偏多, 大多数职能为农业推广指导人员。 农技人员学历层次不高, 需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充电, 不断累积知识, 有了坚固的基础, 才能更容易理解学习并掌握新技术,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户。 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工作绩效考评与职称、工资挂钩。 无论是从服务对象考虑, 还是从自身考虑, 提升个人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3.3 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农技人员是农业县/区农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 提高农技人员的能力, 是农技人员个人发展需要, 农业县/区单位人才的建设需要。农技人员能力提高, 间接带动农户发展, 有利于本地农业经济发展, 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4 能力提升的紧迫性

农业企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对象已经出现, 农技人员掌握的传统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的服务对象的需要, 农技人员需要学习并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及技能, 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时, 才能胜任工作。 通过个人调查发现, 部分农技人员已加入合作社担任理事长、理事或其他身份, 转型成为了经营管理者, 农技人员需从技术型人才转化为兼顾经营型人才。

3.5 能力提升的方向

3.5.1 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在种植业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 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果树栽培技术。 在养殖业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疫病诊断与检疫防疫技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肉羊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 在农机方面需要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故障诊断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保养技术、作业技术。 在信息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农资信息、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致富。

3.5.2 经营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营销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市场调研方法、 营销策略制定方法、营销环境分析、产品分销渠道、电商建立与营运、目标市场选择技术。 管理类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 品牌建设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品牌营销模式、品牌产业链建立。 标准化生产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技术,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我国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内涵与特性。 经营类方面需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 优惠政策、补贴政策、专项扶持政策, 经营品牌的打造, 经营状况分析, 政府资助项目的申报等方面的知识。

3.5.3 产业规划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旅游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为服务礼仪、餐饮服务常识、娱乐服务常识。 产业化技术方面需提升的方向由主到次依次是产业规划与实施、结构调整与布局、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环境分析。 创业规划方面需提升市场调研, 创业规划、设计, 资质证照的办理等方面的能力。

摘要:2015年我国农业改革进入深水区, 如何使农业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中, 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农技员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任务, 开展农技人员能力需求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概述了开展全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需求个人调研的基本情况、知识更新情况、推广服务情况以及急需的实用技术, 明确了农技人员需要提升三个方向的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经营管理服务能力、产业规划服务能力。

个人能力 篇8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一句台词广为流传,也道出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什么是人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到底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传统上我们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称为人才,而现代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那就是“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从江苏近十年的高考改革,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2000年开始,江苏进行了一系列的高考改革,先后采用了3+X(小综合)、3+X(大综合)、3+2等多种方案,2008年最终定位为现在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指的是基础教育主要课程: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综合素质测评则包括一个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可以说,江苏教改的这一模式,已具备了“人才”培养的雏形。更加具体地说,人才应当符合下列4个标准:

1. 具备良好的人品

2. 博学广识,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有专长,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3. 效率高,讲方法,洞察力强,吃苦耐劳,有创造性思维

4. 较高的情商,较强的沟通能力

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青睐复合型人才。何谓复合型人才?它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不仅是某个专业技能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还需在相关领域具备较高的技能。要成为复合型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往往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即一个人要能具备两个及以上的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因此需要大批有外语基础有海外文化背景有国际眼光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

1. 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2. 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

3. 熟悉掌握国际惯例

4. 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5. 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

6. 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 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国格。

二、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九种能力

毋庸置疑,大学毕业生就业首先需要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各种各样的能力。在这里我们结合近几年毕业生就业、从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向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就业所需要的几种基本能力,以便在报考志愿以及将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南京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孙江林老师曾专门写文章来阐述这一问题:

1.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与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密切相关。一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取得成功。

2.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教科书上是得不到的。因此,要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就要注意大胆参与、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容、交往时的诚实守信以及人格之间的平等。

3. 组织管理能力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到组织管理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大学生活期间,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学会抓住机遇锻炼自己;二是向别人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4.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在这里要把握这样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谈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文字表达能力也是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却整体欠佳,这与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的不尽完善有关。因此,在校生应该抓紧时间去研读有关的著作和范文,多做练习,使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实践技能。对毕业生而言,无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生产第一线,动手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能力的发挥,因此,大学生应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做到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

6. 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注意积累知识、增强才干,同时注意想像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7. 竞争能力

在现代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培养竞争能力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意识到培养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较多的技能,善于把握时机,敢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中取胜;要意识到竞争实际上是人格的考验,必须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8.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人们在面临多项选择时及时、果断地做出选择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使你以比较少的付出获得较大的收获。培养决策能力要注意这么几点:克服从众心理;增强自信心;注意把握全局,勿求十全十美。

9. 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每个出色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为,作为单个的人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独立地去完成任何工作或研究课题。培养沟通能力应当注意:沟通需要自信。沟通也需要技巧,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二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三是要在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共同点。沟通要避免几个致命的过失:一是对别人任意评价;二是不恰当的询问;三是命令的语气;四是威胁的话语;五是模棱两可的表达;六是注意力不集中;七是讲反话。

除了具备以上九种能力外,在您即将踏上社会、迎接新挑战之际,还应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素质: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的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中的重要体现。现在的用人单位一般都是把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两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准,而对于后者则更加强调。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的内涵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务实作风和心理素质。强调“德”,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是所有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上非常看重的一个标准。

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不是具体的能力指数,但个人能力发挥的多少却取决于心态是否积极。事实上,许多失败者也就是在自己消极心态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三、十二五期间,技工更风光

无论是国际化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填志愿、选专业,还是要落实到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始,国家就业政策取向在提高就业总量的同时,将重点关注就业质量的提升,其中尤其关注劳动力供给在层次和区域方面的结构性矛盾: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人才吃香,将获得大力发展,直接拉动研发、项目管理、工程开发等职能的就业,而且通过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对制造、建设、安装、工程规划和管理等各个职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会产生广泛需求。

金融人才紧俏。国家将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绿色产业金融支持人才”,就是熟悉绿色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能够为低碳、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定价、结算、融资、交易、保险并开发相应的创新产品,为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支持的人才。

旅游和体育产业人才匮乏。2011年将成为旅游和体育产业规范发展的元年。201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全国旅游人才开发示范试点工作,旅游人才开发将大大加快。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的大好前程,中国体育界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技工更加风光。一方面,由于欧美还面临经济下滑的可能,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外贸出口持续回升的势头将有所放缓,2011年与出口加工有关的就业还面临相当的压力。另外截止10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高了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使得大量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制造企业面临着操作工短缺的问题。根据万宝盛华公司的年度人才短缺调查结果,操作工和技术人员的短缺十分明显,已经超过了管理层和高级管理人员而成为最紧缺的人才。

当然形势有好就有坏,在产业升级和优化的长期趋势下,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必然,而这些行业涉及的人才也将更多的呈现跨行业的流动。

结语

一般来说,就业过程为:志愿填报→选择专业→高校录取→入校学习→结业毕业→职场招聘→岗前考核→单位录用→走向社会。这是大学生就业必然经历的过程。它告诉我们,考生的升学志愿,专业选择是基础,是今后毕业就业的第一位的工作,是成功人士提早做好职业预测和职业规划,必须首先做好的一件大事。

个人业务能力总结 篇9

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新教师师德培训遵循师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统一的发展规律,做到爱国爱党和爱岗敬业相融合,立己达人和立德树人相促进。市委党校徐莉莉老师的讲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百年党史,坚守教育初心》拉开了新教师第二第三年业务能力集中培训的序幕。随后的专家讲座如严华银教授的《理性教育:教师何为》、罗琳院长的《教师发展:价值、要义与路径》、高纪良教授《给自己许一个美好的职业生涯》、徐国华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等从不同方面引导职初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职业认同,力求内外兼修。

二、能力为重,在学理论、重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结合职初教师工作现状,一方面,发展中心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送教上门”,丰富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例如,来自南京、上海、南通等地的专家王九红《适合发展课堂的理解与实践》、曹海永《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关景双《课例研究提升教学素养》、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从理念到行动》等多个专题让尚在摸索的职初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安排的线上教学课程资源让大家结合平时的实践有了更多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职初教师的发展需求,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学生为本,在带班级、帮学生中培养仁爱之心

如何表现个人能力 篇10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人都很难完美的依靠这一理念制作出高质量简历,也正因如此,所以我们才需要将更多的视线放在简历的创作问题上。

首先、竞争者人数对比

越是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求职者越是应该尽可能的将个人能力烘托出来,那些原本有足够能力赢得心仪工作岗位的人,也多会因为不知道怎样类型的个人简历才可以吸引到招聘企业。这里我们可以对某一工作岗位所存在的`竞争人数进行对比,求职人数多即说明这一工作岗位的就职难度就越大,怎么才能降低难度,从而使求职者脱颖而出,这才是职场中最为关键的能力突显问题。【本文首发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谢谢!】

其次、出其不意的效果

个人能力 篇11

一、 跳皮筋活动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1、跳皮筋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

由于跳皮筋活动多是以下肢弹跳动作为主,双臂摆动,腹部肌群收缩配合提腿,在扭腰转髋等动作中完成方向的转换,所以对提高学生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不停的弹跳动作中,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弹跳能力。

2、跳皮筋活动有助于学生灵敏、柔韧等素质及协调能力的提高

跳皮筋时,学生在几根皮筋中穿梭,需要灵活地、准确地找到正确的步调完成动作。有时在做一些动作时,需要很好的柔韧性才能够到皮筋,所以,跳皮筋活动对于学生的灵活、柔韧等素质非常有好处;另外在跳皮筋时,需按照儿歌节奏来跳,有时还要正确地判断几根皮筋先后跳的顺序,这就要求神经系统对肌肉进行有条不紊的支配,这些动作也会不断刺激脑下垂体产生,增加脑细胞的活动。由此可见,经常跳皮筋可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从而使人体的协调性得到改善。

3、跳皮筋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都得到锻炼

学生在长时间地跳跃活动中,不断地增大肺通气量,呼吸加深加快,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运动加剧,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增大了组织血流量,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心脏血液供应良好,组织代谢加强,促使心壁增厚,血管的弹性增大,心肌力量增强,心脏的重量、体积增加,心脏的容量逐渐加大,从而达到优化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目的。

二、跳皮筋活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1、跳皮筋活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喜欢跳皮筋并且经常跳皮筋的学生来说,在跳皮筋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的是自信与快乐,即使遇到困难,也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追求胜利,学生再累也不肯停下来,表现出了非常的毅力。由于跳皮筋活动简单易学,同时又富有趣味和节奏感,所以任何学生都可以参加,有些羞于在人前表现的学生,通过跳皮筋活动找到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们变得大胆和自信,敢于挑战自己原本以为完成不了的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在跳皮筋活动中变得勇敢、自信、坚强。

2、跳皮筋活动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跳皮筋时一般都配有童谣,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由教师编写一些积极向上的童谣或者是引导学生自己编一些童谣,并把这些童谣运用到皮筋游戏中,学生能从这些童谣中领悟出做人和生活的道理。比如这首“小熊猫, 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 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可以让学生明白不注意听讲的坏处;这首《牵牛花》——“东篱边,竹竿下,生出一棵牵牛花。绿绿的叶儿长长的蔓,紫红的脸儿映朝霞。牵牛花,似喇叭,唱着歌儿往上爬,附着竿,攀上瓦,笑夸自己真高大。忽如一夜狂风起,吹折了竹竿摔碎了瓦,扭伤了枝叶蹂烂了花。牵牛花儿没了家,垂首不再说大话。依附别人难生存,自强自立才最佳。”,告诫学生要自强不息。而且,学生在编写童谣的过程中,锻炼了才干、增长了知识,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一举多得。让孩子们在快乐吟唱和跳躍中,快乐自由地接受教育,内化自身的行为。通过跳皮筋活动,把德育真正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通过跳皮筋活动,唤醒和鼓舞孩子们的道德自觉,在他们身上焕发出惊人的道德力量,真正实现孩子们的自我内化、自我约束,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3、跳皮筋活动能增进友谊,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合作

学生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及其复杂的过程在跳皮筋活动中可以简单快速地完成,他们三五成群或者队与队之间对抗,在游戏中沟通、合作。他们或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或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完成自己的多种角色。跳皮筋的这方小天地,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学生在这里体会竞争、合作,体会友谊、失落,体会成功、失败,更体会快乐和成长。

个人能力 篇12

然而, 实证经济学研究将过度的注意力偏颇地加之于对读写、算数或科学能力的考察上,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与个人发展和经济产出有关的能力, 而那些能力与认知能力虽联系微弱却同等重要, 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动机、领导力以及其他典型的非认知能力和个性特质。James Heckman (1999) [1]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称, “在对意图干预人力资本的项目进行评估时, 全神贯注地用分数衡量认知及学术能力, 而将社会适应性和动机等因素排除在外, 这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偏差”。这种测量便捷的评估方式所带来的偏差, 在近10年间逐渐被觉察并在一些实证研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有很多研究者开始质疑认知能力的巨大作用, 并利用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探讨非认知能力对收入的贡献。

一、非认知能力的概念与意义

认知能力或技术通常被认为等同于智力和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普遍以阅读、科学和数学能力的测试分数作为度量标准;与此相比, 非认知能力常与行为心理学框架下的个性特质有关, 而他们通常与IQ测试所能获取的智力系数关系微弱, 但会对成年后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市场表现及生活其他方面的行为有关, 指个体的社会性技能、自我约束能力和其他一些决定成功与否的能力。

Roberts在著作 (2009) [2]中对个性特质的定义如下:个性特质是个人想法、感觉和行为的持久性模式, 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况下, 个人总会出现固定倾向和趋势的响应方式。有许多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个性特质, Roberts (2006) [3]将一些与个人行为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归纳, 如图1所示。在Roberts的观点中, 所谓“性格”和“个性特质”不同, 前者更像是一个在动态过程中的系统性概念, 首先由先天的基因特征决定, 而后者, 与后天成长过程中的其他要素发生互动, 受到影响, 并表现出来。个性特质是性格的一个决定要素, 在识别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地从整个性格表现中区别出来。

来源:整理自Roberts, 2006.Figure 2.

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源于燕国材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994) [4]一文中使用的“非智力因素”, 主要是指个人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之后的研究普遍将非智力因素的界定与智力因素相对,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 观察力, 想象力, 记忆力, 思维力, 创造力;而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应的, 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5,6,7,8]。

国外文献中对“非认知能力” (Non-cognitive Skills) 的概念界定也是相对于认知能力 (Cognitive Skills) 而言, 指那些与计算、阅读或背诵等认知能力不同的, 却可以用个性特质进行衡量的能力。

目前教育经济学界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的概念性定义。IQ测试方法的创立者Alfred Binet (1916) [9]在其论著中指出, 学校教育的成功需要学生智力以外的投入, 包括注意力、意愿和其他良好的品质。当人力资本理论创立10年之后, Gintis (1971) [10]以及Bowles和Gintis (1976) [11]的研究则认为, 追随着雇主意愿的学校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生产劳动中的技术要求灌输给工人, 同时也将非认知能力的需求强加给了工人。这里暗含着对非认知能力概念的描述, 即是与劳动生产具有一定联系的非技术性的能力。

二、非认知能力的测度

研究者始终不懈地寻找着非认知能力的可行测度, 不仅需要它们较为稳定, 易于测量, 并且能够在各种文化体系中不存在冲突, 更重要的是要与劳动力市场产出有关。从过去20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个性特质“五要素模型”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共识并被广泛应用于对非认知能力的测量。这一模型的建立有赖于诸多独立研究所积累的不同假设和理论探讨, 将一系列个性特质进行整合, 构建起具有可测统计因子的五要素模型, 从而在经济学方法论框架下形成可操作的测量体系。表1是五个被广泛认同的基本人格心理学变量。

总结归纳自几项著名研究对各特质的解读 (Johnson, 1997;Judge et al., 1999;Seibert&Kraimer, 2001;Jakobwitz&Egan, 2006;Heckman, 2012) [12,13,14,15,16]。

当然也有研究者使用其他的非认知能力测度对其进行衡量, 笔者着重关注在“五要素模型”框架下的非认知能力对收入影响的研究。

三、非认知能力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围绕着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定量实证研究, 学界一度将来自于教育的认知能力或测试分数与经济产出间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加以讨论。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实证结果发现, 过去的研究似乎高估了经济产出中认知能力的贡献;而非认知能力对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甚至在其成年后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表现, 却具有重要作用。

2001年由Bowles, Gintis和Osborne[17]进行的概括性研究, 发现教育对收入的作用中, 在统计意义上仅仅有一小部分是可以由测验分数进行解释的。他们将上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接近40年间的25项研究进行汇总分析, 得到了58个收入估计函数, 三位学者将测验分数作为经济产出的解释变量进行估计, 并在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 将人口统计资料、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情况作为收入的解释变量, 并以此来估计受教育情况 (通常用受教育年限表示) 的系数。随后他们设想, 假如学校教育这一变量只是学业成就的一个近似的粗糙的代理变量, 那么用标准化测试的分数代表全部的教育价值将是错误而不足的。因此他们想要设计一种方法, 考察除去用分数所能衡量的技术获得以外, 学校教育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纯粹” (原文使用naive value) 的教育价值。上述三位学者最终在收入估计函数中加入标准测试分数作为控制变量, 以考察有多少“纯粹”的学校教育价值被低估。结果发现, 排除了测试分数所代表的教育价值之后, 学校教育的“纯粹”价值的系数仍然保持在82%左右。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了大部分学校教育对收入的作用是通过那些标准化测试分数所不能衡量的因素而发挥的效果。

Cawley, Heckman和Vytlacil (2001) [18]使用美国青年纵向研究调查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Youth (NLSY) ) 的数据, 假定“自律” (self-discipline) 这一个性特质虽然不是认知能力, 却是能够影响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 并使用包括逃课和迟到等一系列行为指标作为收入的解释变量, 发现这些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 从而验证了先前的假设。

同年, Heckman和Rubinstein (2001) [19]在其研究中控制了受教育年限和测验分数这些认知能力要素之后发现, GED (the 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证书持有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甚至低于高中辍学者,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GED证书持有者具有相对较低的非认知能力或缺乏良好的个性特质, 如毅力和自律性。这是一个被广为引用的精彩研究, 因为研究者找到了GED证书持有者这样一个有效的参照群体。GED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一般教育发展证书, 等同高中毕业学历, 是为没有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学生准备的一项等级考试。GED考试有5个科目, 分别是英文阅读、英文写作、科学、数学和社会科学, 要求的难度也与高中水平相当①。由于该考试的内容同样对认知能力因素进行考察, 且难度相当, 因此可以认为GED证书持有者与高中毕业生在认知能力上无明显差别;然而这两个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境遇并不相同, 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一些非认知要素在起作用。这一研究于2001年在《美国经济评论》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期刊上发表, 随后该团队利用GED持有者群体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于2011年被由Eric Hanushek主编的《教育经济学手册》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收录;随后该团队将相关研究编纂成书, 于2012年出版。Heckman和Rubinstein在2011年和2012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控制了先在的认知能力, GED持有者比高中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欠佳, 然而一些社会行为却更类似于那些普通的高中辍学者, 包括吸烟、酗酒、性与暴力举动、盗窃和抢劫等犯罪行为。研究者将一系列行为整合成一个非认知特质指标之后, 的确发现GED持有者的非认知能力更接近于高中辍学者;另一方面, GED持有者拥有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同等的进入大学的机会, GED证书在此方面的效力与高中文凭赋予高中毕业生的机会并无差异, 然而仅有40%的GED持有者申请进入两年制或四年制的大学进行深造, 而这其中仍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在第一年辍学。长期数据显示, 最终这些GED持有者中, 到40岁时, 只有3%到4%的人员获得了学士学位。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 GED持有者缺乏正向的动机和持久的毅力, 而这也将影响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甚至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表现:与高中毕业生相比, GED持有者更易于辞去工作、离婚或者被捕入狱, 并且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几率十分接近高中辍学者的状态, 而普通高中毕业生则显得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加顺利平稳 (Heckman et al., 2012) [20]。

Seiber和Kraimer (2001) [14]利用取自某大学的样本量为496 (包含318名男性和178名女性) 的参与者数据, 使用分层结构模型, 控制了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和其他相关变量, 发现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及亲和性与收入的相关系数在统计意义上均不显著, 也就是这几项个性特质不对经济产出造成影响。同时, 研究者假设思维开通特质强烈的个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然而回归结果得到了恰恰相反的结论;另一方面, 研究者假设, 职业类型与外向性具有交互作用, 他们想要验证在人际互动因素较强的行业中, 如销售行业, 外向性与工资具有相关性, 然而回归结果并未支持该假设。在考察亲和性对收入的影响时, 研究者也对职业类型进行了分类, 结果发现在人际互动因素较强的行业中, 亲和性和工资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在人际互动因素较低的行业中, 二者关系没有显著相关性。

对于该研究的异议, 主要针对样本的选择。该研究中被调查者全部是该学校的MBA毕业生, 所以被试者的工资的平均值较高, 方差较低, 总体平方和较低, 调整后的R方仅为0.02, 说明因变量工资的变异中, 由包括个性特质在内的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占比极小, 仍有其他一些重要变量未能在回归模型中加以控制。当然这也或许与样本数据类型是横截面数据且样本量较小有关, 但是笔者仍然认为应归咎于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而该研究的横截面数据导致的另一问题就是定量研究中普遍面对的因果关系判别问题, 因为职业的成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个性产生影响。

因此之后广受好评的非认知能力研究都会尽量追求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以避免对这一严重的结论质疑,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使用全国性的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 以提高结论的普遍性。

Mueller和Plug[21]在2006年的研究中, 同时考察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变量。他们使用的样本来自威斯康星纵向调查 (the Wisconsin Longitudinal Study) 。该调查在1957年从全国高中毕业班级中随机抽取高中生, 记录下他们的IQ指数和其他背景资料, 并于1975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追踪调查, 最终在1992年收集到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相关信息和非认知能力指标, 有效样本量高达10317个。在控制了IQ指数、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行业特征和其他个人变量之后, 研究者发现, 对男性群组而言, 对抗性和思维开通性对每小时工资的对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对女性群组而言, 责任感和思维开通性对每小时工资的对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总体而言, 非认知能力特质对工资的影响在两性之间差别较大, 唯有思维开通性这一特质具有一致的作用, 说明无论男性或女性, 越有创新创造力、不墨守陈规, 越倾向于获得更高的收入。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着力讨论了非认知能力对收入作用的性别差异。该研究避免了样本量过小的问题, 然而其因果关系仍有待商榷。原因在于, 虽然该研究使用了长期纵向数据, 但是非认知能力特征和经济产出数据都是在1992年的同一次调查中收集的, 因此仍未能规避因果方向这一争议问题。

Heineck和Anger (2010) [22]使用包括6195个女性样本量和6826个男性样本量的德国社会经济专门调查 (the German Socio-Economic Panel Study) 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 以考察认知能力和个性特质对收入的回报。他们对2005年收集的个性特质的指标数据和2006年收集的社会人口统计数据, 以及2007年收集的工资和职业特征数据进行分析, 以此规避了对因果关系的强烈争议。他们发现对抗性越强的女性收入越多, 而对于男性而言, 并未发现五大个性特质与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

总结一系列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

1. 更高的神经敏感性导致更低的收入。

2. 更高的对抗性, 即低亲和性, 带来更高的收入, 尤其在具有高度人际因素的行业中。

3.已有的研究对思维开通性和工资的关系众说纷纭。一些研究 (如Seibert&Kraimer (2001) [14], Gelissen&de Graaf (2006) [23]) 发现思维开通性与工资显著负相关, 而以Mueller&Plug (2006) [21]为代表的研究却发现了相反的结论。不过我们可以注意到, 后者的研究在模型中控制了IQ指标, 而另两个研究则未曾对智力因素加以控制。而创新能力或创造性思维往往与智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关, 且智力又通常与收入有正相关关系, 因此未来在对思维开通性与经济产出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应考虑控制IQ指标变量。

4.更高的责任感通常会导致更高的收入, 且对于女性而言尤为如此;在大部分研究中, 男性的责任感与其收入都未呈现显著关系。

5.除了以MBA为被调查对象的Seibert和Kraimer (2001) [14]的研究, 其他研究都未发现外向性特征与收入有显著关系。

四、讨论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 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实证结果发现, 过去的研究高估了经济产出中认知能力的贡献, 而经济产出与非认知能力之间却具有相当强烈的关联。从一系列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能够推断, 早期干预对成年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 不仅通过认知能力的提高, 也通过对非认知能力的改善而产生作用。因此, 我们可以预期那些关注在非认知能力的早期干预项目可以有效地帮助参与者获取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成功, 并认为无论国内或国际的教育测评都应该把对教育产出的测量进行扩展, 关注那些联系到经济产出、民主参与及个人发展的非认知能力和个性特质。

然而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对非认知能力的研究仍然不够成熟, 尚且存在许多争议有待探讨。

1. 个性特质测量的尺度。

教育投入与劳动力市场产出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而认知能力的测试分数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这样的测试已然发展成熟, 数据较易获得。相反, 能够同样预测学术表现和经济产出的系统性的个性特质与非认知能力测试尚有待发展。这种社会性的和行为学意义上的个性特质测试, 或称为非认知能力测试, 它的定义、结构和度量体系都更为复杂。

在一些经济学研究中, 并未就非认知能力的测量采取精心的考虑。如M’ohanty (2009) [24]的研究中仅为积极态度和幸福感设计了一个单一项目测度;而Heckman, Stixrud和Urzua (2006) [25]的研究虽使用了一系列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概念项目测度, 却整合出一个单维并略显肤浅的非认知能力因子。这不仅由于经济学家们并不习惯处理那些不可观测的心理学建构概念, 更是由于像NLSY那些长期纵向研究在设计之初并无意图解决这些涉及心理特质的研究问题。

另外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对非认知能力的鉴别, 因为它与认知能力并不容易区分, 一些个性特质常常在具体事宜中才能产生影响, 而此时认知能力也恰恰在同时发挥作用。因此, 开发清晰的衡量测度将是影响整个研究的关键因素。

2. 关于因果关系的方向和长期跟踪调查的必要。

在评估个性特质对收入的作用时, 测量时的潜在内生性问题常常引起对结果理解上的争议。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横截面调查研究中, 往往对个性特质和收入同时进行评估。因此, 难以从横截面数据中确定究竟是个性特质影响了收入还是收入状况所导致的结果。比如Bowles, Gintis和Osborne (2001a, b) [17,26]的研究结果就遭到了Groves (2005) [27]的质疑, 后者认为前者的研究中, 由于当下被调查者的个性特征极有可能会受到收入和工作满意度等劳动力市场中的现实状况影响, 因此对个性特征的参数估计会发生向上的偏差。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 研究者们有必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 对被试者幼年时期或青少年时期进行个性特质的测量和记录。当然, 也有实证研究已经对个性特质进行了纵向的稳定性考察, 如Caspi和Roberts (1999) [28]以及Judge等 (1999) [13]的研究已经阐释个性特质与职业产出的因果关系方向是由前者导向后者, 而不是相反方向。尽管如此, 今后的纵向研究也仍需确保在个性特质和职业产出之间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指向。

3. 公认的研究框架。

关于非认知能力对经济产出的影响, 学界尚且欠缺明确的模型, 需研究者重铸这一领域的理论架构, 并开发一种经济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通用的模型和框架。

4. 学校教育的“功用”和“价值”。

学校教育的作用究竟为何, 是否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或算数等认知能力, 这是教育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历来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很多讨论认为, 学校教育在知识层面之外, 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品格等心理特质的培养, 甚至应比对知识的关注更加重视。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开朗性格, 要比学习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而这一任务, 不应仅仅托付给家庭熏陶, 而应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充分重视。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考试始终是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手段, 教育模式也因此以“应试教育”为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一些由于心态不健康或情绪控制力不足而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事件时而见诸报端;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 不仅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在大幅增长, 也要求其拥有综合而全面的素质。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也应同时加强培养良好的非认知能力和健康的个性特质。

摘要: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赋予其参与者在劳动力市场中所需的生产力, 因而作为经济产出的首要度量指标, 收入也自然成为评价教育成果的关键因素。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由教育所引起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对收入的解释力似乎受到了过高的估计, 而过去不曾被重视的非认知能力却对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 发现非认知能力是收入的重要解释变量, 同时影响着劳动力市场中的诸多表现, 值得深入探讨以建立共同而广泛的研究框架。

上一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下一篇:致青春路上奋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