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办新品牌的效果(精选6篇)
合作创办新品牌的效果 篇1
‚新创业、新醴陵‛
---创办醴陵特色民办职校“新创业、新醴陵”专题研讨班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为一名醴陵人,尤其是做为一名职校校长,应该如何为家乡为父老乡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周晓理书记说:建设新醴陵就是要把醴陵打造成‘以现代产业文明为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在此了解醴陵、读懂醴陵,认清醴陵在全国、全省和株洲市所处的位置,并结合醴陵的具体实际及其我个人的办职校经历前提下,准确清晰地自我定位---创办醴陵特色民办职校,为勾勒与描绘新醴陵建设蓝图增添一笔色彩。如何才能实现新创业,构建新醴陵?周晓理书记强调,关键在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也是我张白鸽做人、办学一贯的宗旨。下面就‚创办醴陵特色民办职校‛说几点:
我校原名醴陵市渌江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创办于1989年,是醴陵市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曾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1994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是经株洲市教育局审批注册,具有职业中专学历和各类职业培训资格的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4月学校由我个人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承办醴陵市渌江职业技术学校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将一所负债累累,面临停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得到了恢复,现在是与时俱进,生机勃勃。学校现在校教职工21人。其中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4人,教师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2人,其他学历2人。在校学历教育学生326人。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获市局表彰,二00八年获市局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二0一0年获地方产业人才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获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二0一一年获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二0一二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等。同时,我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株洲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年培训1000人以上。学校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紧跟市场办学,不断探索创新,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能致富‛,积累了一套独到的经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打造安全堡垒,构筑优越环境,让学生“留得住”
首先是学校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实行了校园封闭管理制、教师值周制、夜间巡逻制等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学习生
活环境。再次是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建起了计算机、电子电器维修等实训室。
二、打造品牌专业,加强教学管理,让学生“学得好”
学校‚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针对市场人才需求开设,是醴陵职校精品专业。同时学校推行‚2+1‛办学模式,让学生在校用两年时间学完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第三年由学校统一安置到企业中实习。这种办学模式,既能使学生得到实习锻炼,又能积累生产实践经验,还可以挣到不少的劳动报酬,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为了配合‚2+1‛办学模式的推行,让学生在两年时间内学到真本领,学校推行课程设置‚模块化‛,加大专业课、强化技能课、丰富活动课,使技能实训天天练、课外活动不间断,让学生在实训中强化技能、在活动中提高素质。
三、推行校企联合,拓展安置渠道,让学生“出得去,能致富”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注意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行校企联办,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以‚立足醴陵,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就业格局,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订单招生、定向安置,形成以进名优企业多,对口岗位多,技术岗位多和学生自主创业多的就业特色。就业后工资高,福利好,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学校又对分配后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服务,真正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用人单位称心。
由于本校重视在校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走出去的学生很受企业的青睐。近几年来,从渌江职校走出去的毕业生有的已成为企业的部门主管,有的月薪在万元以上,有的被派往了设在海外的分公司,有的凭借自己学得的一技之长独创天下,建起了自己的公司。他们成了学校的骄傲,成了学校的招牌。沿着这条成功之路继续探索、不断创新,渌江职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我一定带领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真正让渌江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一所有责任感,与时俱进的以现代产业文明为特征的醴陵知名职校。
合作创办新品牌的效果 篇2
一、发展背景与条件
浏阳是一个农业大市,辖37个乡镇,农业用地380万亩,农业人口117.8万、占总人口的88.8%。浏阳农机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市场意识的推动。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其产生提供了契机:全市有61%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急于为其责任田寻找合作耕种的“婆家”。二是机主渴望规模经营为其组建奠定了基础:多数机主仅耕种自家不足3亩地,机具自用时间每年不到4天;如带机入社集约经营则会有效改变“有机没活干、有活没机干”的被动局面,大幅提高农机使用效益。三是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其壮大扩展了空间:浏阳系全国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又是花木之乡,特色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机械化服务。全市烟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烟地耕深要求达18cm以上,只有高效的农机作业才能满足种植要求。几年来,融政策、法规、乡情、民意于一体而催生的农机合作社,至今已发展到10家,其中北盛镇农机合作社是全国最早产生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之一。农机合作社有效解除了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为机主提供了用武之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浏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基本模式与效应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农机合作社都设置理事会,制订了章程,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广泛吸纳机主以农机入股,按股分红,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营机制;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机具维修,统一调度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现在,农机合作社的经营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可由农户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是全包服务型:合作社全年租凭经营农户承包地,利用自身优势实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农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合作社支付农户的租金按年承包面积合同约定,一般每亩承包地的年租金为150公斤稻谷或250元现金;此服务方式适宜于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二是半包服务型:合作社只承包农户早晚稻两季机耕机收作业服务,粮食收益归农户所有,农户按每亩225元支付作业服务费;此服务方式适宜于亦工亦农“两栖农民”。三是流动服务型:流动服务即以跨区作业为主,如北盛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先进机具45台,2007年走南闯北,在江西等5省中标承包机耕机收作业服务面积达2.4万亩,服务收入288万元,跨区作业服务收入占全社总收入79%。去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面积9万亩,其中有48名机手受聘于外地,专门指导烟叶种植和承包烟地机械作业。
农机合作社的问世与发展,产生了三大可喜效应。一是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农机合作社的高效集约化作业,要求将零星土地集中连片,2007年促进87.9%的村10.4万户农民流转农用地70.3万亩,此举亩均增值350元。市银峰茶业公司租赁淳口镇1700亩荒坡,通过机械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亩均产值逾5000元。二是加快了农产品加工的步伐。经合作社机械集约加工,1根12元的原竹升值到60元、1公斤茄子从1元升值到100元,有效改变了“树卖方、果卖筐、菜卖堆”的粗放经营。全市发展竹木、食品等机械加工业1099家,年加工总产值达3.3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1.2万人。三是加快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机械作业每亩早晚水稻成本仅358.3元,比人工节约304元,成本降低45.9%,同时亩均年增效160元,两项合计每亩年增收464元。农机合作社年可节约机具维修费10%、油料5%,服务效率和效益大大提高。北盛农机合作社拥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大中型农机具5台,2007年产值达65万元、扣除成本净赚19万元,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22万元。
三、实践经验与思考
农机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和农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整合农机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何推进农机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联系浏阳实践经验,当前应着力做好三项工作。
第一,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机合作社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当前合作社的突出问题是,普遍缺乏粮食生产机械。浏阳合作社初期农机多为运输、加工机械,极少量粮食生产机械,品种单一、交叉重复、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机械栽植水平仅为10%,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机收水平不到8%。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占2/3以上。民以食为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机合作社的首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要“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此,浏阳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机械作为合作社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抓紧抓实。实行资金扶持向合作社粮食生产机械化倾斜。去年发放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达323万元,带动社会投入5500万元,有效提高了合作社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龙港农机合作社去年粮食生产机械发展到87台,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优质水稻4490亩,与隆平米业签订收购合同,走上订单生产之路。社长刘国斌拥有价值达35万元的粮食生产机械,早晚稻种植面积达810亩,产粮381吨,销粮收入76.2万元,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今年他种粮扩大到1028亩,可向国家提供粮食一万担以上。带动周边乡镇粮食生产走向机械化、规模化。
第二,扩展机作领域,大力蓄实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强势后劲。市场效益决定生存发展,能否最大限度扩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集约使用率,大幅度增加农民机手收入,关系到农机合作社能否持续发展。合作社成立之初,大都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僧多粥少,农机闲置,利润微薄,合作社难以为继。为此,浏阳农机部门按照“引导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原则,建立联通全国农机市场的信息平台,发挥网络系统“信手鼠标直通天下市场,偏安一偶网尽农机业务”的作用,并大力培育遍布全国的农机经纪人队伍,全面、及时、准确地向合作社提供机作业务信息,促使合作社实现由“门前小闹”向“跨区作业”的历史转移。永安农机合作社新春初五,便开出65台大型农机,兵分三路到长沙县、望城县、株州市开展大规模跨区作业。社员彭桂平高兴地说:“一台拖拉机每天毛利达1000元,这次出来除去油料成本,至少净赚130万元”。沙市镇农机合作社社长罗铁生利用各地农事时间差,将今年1月至12月逐月跨区机作表排得满满的。他3台农机上半年就赚回12万元。全市10个合作社农机除留守本地耕作外,另有998台在河南、广东等全国各地作业。机作领域的扩展,显著提高了农机使用率,壮大了合作社的实力。
第三,强化优质服务,改善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环境。合作社涉及方方面面,惟有强化政府服务,才能健康发展。一是社会通力协作。石油、国土、电力部门及乡镇、村优先安排合作社建库用地、用电、用油。二是排忧解难。去年旱灾、柴油中断时,由局长、站长率全体干部深入灾区一线,全力开展“心系农民,送机抗旱”活动,为合作社捐赠、组织机具2万台,调运物资2300万元,发放柴油300吨,免费抢修农机528台。三是全面推广机具。结合6场最新农机演示会,开展“三算三看”:一算效益账,看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机械作业可替代200人工作量,亩均节种16公斤、节肥50%、节药40%、增加蓄水量17%、提高产量21%。去年有42.9万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入非农产业,城镇化率达35.4%。二算收入账,看发展合作社的可能性。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48元,财政收入22.04亿元,同比增长16.8%、21.7%,均创历史最高。三算机遇账,看发展合作社的紧迫性。中央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合作社带来发展机遇。“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必须以争分抢秒的紧迫感发展农机合作社。“三算三看”,算动了农民的心,看动了合作的情,购机热潮高涨。
参考文献
创办农机合作社 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新农村的首选方式。农机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机投资,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农机产业的良性发展,努力为农村经济、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服务,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1]。
一、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机具性能增强。大型农业作业机具的应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抑制重复购机,并进一步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及农产品的采收和处理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户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之后,能有效解决投资大、耗油多、作业质量差等影响粮食产量的问题,有效地增加农民的非土地经营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资源配置优化
农业在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农机合作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机合作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农机行业的各种服务资源,通过组织化进入市场。当前的农村社会,多数农民已告别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走出家门长期在外打工,土地无人或无力经营,而农机合作社就可以直接接受转让,这样一来,农民既可以不改变自己的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增加了个人收入,又可以使得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起来,以便于合作社的统一经营,统筹安排农业生产,避免零散作业造成的资源浪费,增加农机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从而实现农民和合作社的“双赢”。
三、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许多适用、有效、先进的农业机具应用于农业生产作业中,改善了生产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农机合作社实行机械化生产作业,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得农民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为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随着大型农业机具的增多,农机总动力的增长,使得更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及其他农业相关工作,农民也在加入农机合作社中获得了收益,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发展农机合作社,加快农机新技术与新机具的推广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有利的推进了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在促进农机新技术推广、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农机合作社不同于其他的合作社,它不但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发展的后盾,更有优秀的农机技术人才作为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这些优秀的人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更能快速有效的传达到农民的手中,使农民尽早尽快地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有利于农机新技术及新机具的推广。
五、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已取得相当的进步,农民的收入也已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农业机具的统一调度,提升农业服务质量,在服务中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使农机合作社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每个股东都有分红,使农民对农机合作社产生浓厚的兴趣。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产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
六、发展农机合作社,完善农业经营体制
多年来,过去的农业经营方式一直制约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开展更广泛、更全面的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使得更多的农民得以团结起来,解决农民难以解决的许多生产经营问题,使得落后的农业家庭经营方式向更多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式转变,提高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生产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创新,使落后的经营方式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体系转变,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七、发展农机合作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薄弱环节,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机具的整体水平和使用效率,增强农业的物质基础,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农业生产,统一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整合农村农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等各项农业资源,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先进机具的应用,使农业生产向集约化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3]。
合作社是极富活力的农机经营形式,必将与农机化事业一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日益壮大。农机合作社在未来必将成为主要的农机经营形式,是未来农机工作的一个重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跟进形势,提高认识,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和应对这一事物,才能给合作社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农机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会越发丰富,必将引发全面的农业合作。现在就要把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在它前进的过程中还会有新问题出现,要跟进解决好。合作社必将向 组织更严密、分工更精细、管理更科学的企业化方向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让我们期待它未来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洪蕾,吴丽娟.发展农机合作社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机使用与维护,2007,(1).
[2]李富娟,于丁一,于亚学.建设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
创办养殖合作社申请书 篇4
关于张峰华等农民创办养鱼合作社的申请
陈村村委会:
在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学习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农民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改革创新”,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调整结构,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突出特色”的号召,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也为了推动我村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几位农民现申请创办农民养殖产业合作社!
通过考查我们几位农民决定充分利用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对闲置戈壁滩的重新开挖创办农民养殖产业合作社。该项目的包括三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我们将建设鱼塘用于喂养四大家鱼,鲤鱼,带鱼,鲢鱼,鲫鱼等。年产成鱼10万斤,产值40万元!
第二期工程我们将建设可容纳300头猪的养猪场,年产值40万元!
第三期工程将建设肉鸭场,年产值35万元!
该项目落成后既无任何环境污染又可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猪排出的粪便可用作鱼的食物而鱼的粪便及其浮生物又可作为鸭的最佳饲料)从而大大减少资源浪费降低饲养成本。同时随着该项目的进行可为周围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
农民收入从而带动我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现我们八位农民经过周密思考和全面考查申请注册总投资220万元的农民养殖产业合作社。望村委会能够批准!
合作创办新品牌的效果 篇5
为提高杂志的影响力, 现面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征集创办专栏的合作者。
杂志社要求:
1. 合作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科研人员。
2. 合作时间:最少一年, 可从任意一期开始。
3. 合作版面:每期2-5个版面。
4. 专栏名称:可以是杂志社目前已有的固定栏目 (栏目附后) , 也可以由合作者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杂志风格、市场需求自行拟定栏目名称。
5. 每期文章论点新颖明确、论据充分可靠、文字流畅精炼、文题简明扼要、书写整齐规范、文责自负。各期文章风格统一, 具关联性。
6. 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份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通讯地址、电话、邮箱详细准确。
7. 论文涉及的课题如获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关键词下方。
务传真、职89、为..Q2称现2Q方0、代等0便教营字。育我销为背们编一景与辑个、你从部版联事在面系的 (与, 包工来合括作作稿标及者时点研沟应符究通同号方的时、向基提空等础格交) , 上合。合可作作对者者来百的稿字详删左细改右联。的系介地绍址 (, 内杂容志包邮括寄作地者址) 姓、名邮、编年、龄电、话性、别信、箱职、发创法区附展新律域杂战研法经志略发规济目前经人实行已营力战业设管资案经理源例济栏目明市财现网细场务象络营天研在:销地究线
金融商务人文天下
联系人:子寒QQ:1215231256
电话: (0) 135043005900431-87618939 (单位弹性工作, 请尽量拨打手机)
联系邮箱:yxxy58@126.com
地址:长春市普阳街1688号长融大厦
邮寄地址:130061长春市绿园邮局007号信箱
合作创办新品牌的效果 篇6
1995年冬, 不到20岁的罗明刚随着打工热潮, 踏上了打工之路。2005年, 漂泊了8年后, 孩子大了, 父母年纪也大了, 再三权衡, 他决定返回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 学习种烟。
由于没有经验, 开始种烟时也吃了一些亏。但由于他肯学习、能吃苦、善思考, 很快就成了行家里手、种烟大户。
跻身茶产业
2007年, 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他看到了商机。租地、雇劳力、挖种植沟、定购茶苗, 罗明刚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根据在外打工所看到的企业运作模式, 凭借250亩的基地和15万元的现金, 他成立了古夷州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 凤冈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 他又组建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茶叶标准化种植突击队, 除了种好本社的茶叶外, 还帮助其他种茶大户实施茶叶标准化种植。省茶叶专家牟春林担任技术顾问, 专门负责茶叶种植、管护和加工方面的技术传授。
“好茶从种植开始”, 这是罗明刚坚持的做茶理念。选地、种植、管护等, 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规定。
选地上, 他坚持“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规律, 选择了海拔800米以上的土地, 这里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远离工业和生活污染区。基地林茶相间, 是生产有机茶的绝好环境。在选种上, 首先选择的是优良品种———福鼎大白。在种植上, 移栽之前严格按照50公分的深度开挖种植沟, 然后在种植沟里按每亩200斤复合肥的标准施底肥。在管护上, 坚持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沼渣沼液和菜加工后剩下的油脚子。在保温保湿方面, 坚持用秸秆、菜子壳和树叶子覆盖。在除草上, 坚持人工除草, 不用农药。在修剪上, 严格按照培养树冠、整饰树型的要求适时进行修剪。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 合作社贷款60万元, 修建300多平方米的清洁化的茶叶加工厂, 有两条生产线, 生产名优茶和大宗绿茶。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合作创办新品牌的效果】推荐阅读:
合作创办归真园生态园艺场之构想04-06
新品牌合作协议01-31
学生创办的公司论文02-11
创办企业成功的案例10-09
创办企业应注意的问题02-09
电子杂志的创办策划书01-07
申请创办民办幼儿园的报告06-03
创办学院12-05
创办实践04-09
期刊创办申请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