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2024-08-12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精选8篇)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篇1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1、中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2、燃烧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3、事故处理 “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答: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

4、用火期间,距用火点多少米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气体?多少米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液体? 答:30米和15米。

5、公司主要使用哪类型灭火器? 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6、三违指什么?

答: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7、三不动火指什么?

答:三不动火:无合格的火票 不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 不动火,监护人不在场 不动火。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什么时候实施? 答:1998年9月1。

9、三级安全教育指什么?

答: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安全教育。

10、关键设备若有必要申请拆除必须履行哪些程序?

答:关键设备若有必要申请拆除必须经生产技术部同意或总工程师批准。

11、化学危险品的堆垛高度不得超过多少米?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之间应留出不小于 多少米通道?

答:1.5米和0.7米。

12、乙块气瓶和氧气瓶相互之间距离不得少于多少米。答:5米。

13、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指什么?

答: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抑制灭火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什么时间开始实施? 答: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15、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多少? 答:85dB(A)。

16、聚酯装臵切粒机系统噪声高达99.5 dB(A), 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应超过多少时间?超过应佩戴护耳器。答:1/4h。

17.高层建筑中能否使用侧拉门、吊门、转门作为疏散门? • 答:不能。

18.在火场上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传播方式是什么? 答:传导、对流、辐射。19.什么是消防工作的方针? 答: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0.火灾分类?

答:A:固体火灾;B:液体火灾;C:气体火灾;D:金属火灾。21.危险物品储存的养护管理主要是抓好哪三方面? 答:防热、防潮、防冻。

22.防止火灾发生的四种基本措施? 答:隔离、窒息、冷却、抑制。23.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答:蔓延快、逃生困难、扑救困难。24.我司办公楼配臵哪种灭火器? 答:手提干粉灭火器。

25.我国对高层建筑房的允许疏散时间是多少? 答: 3—8分钟。

26.要做到及时控制和消灭初起火灾,是否主要依靠当班员工? 答:是。

27.水在灭火过程中的四种作用? 答:冷却、窒息、冲击、稀释。

28.火场上经常遇到的四种有毒气体有哪些? 答:一氧化碳、卤化氢、二氧化碳、氰化物。29.计算机房常配用哪种灭火器? 答:二氧化碳灭火器。

30.电器线路火灾的基本原因?

答: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电气线路产生的火花和电弧。31.任何单位、成年人是否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灾的义务? 答:是。3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共有多少条?什么时间发布?什么时间实施?

答: 48条,2001年11月14日发布,2002年5月1日起实施。33.谁应对本单位消防工作全面负责? 答:法人代表或安全负责人。34.单位是否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答:是。

35、单位是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答:是。

36.什么是重大火灾?

答:造成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受灾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37.ABC干粉灭火器可扑灭哪类型火灾? 答:固体火灾、气体火灾和液体火灾。38.火灾中引起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答:吸入烟气窒息死亡。

39.高层建筑是指几层及以上的楼房? 答:10。

40.扑救带电物体火灾不能用哪种灭火器 答:泡沫灭火器。

41.保险丝常用哪种低熔点材料制成? 答:铅合金。

三、判断题 42.公安消防机构在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的现场扑救时,火场总指挥是否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答:是。

43.对故意阻碍消防车、消防艇赶赴火灾现场或扰乱火灾现场秩序行为的是否可处警告、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答:否。

44.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是否应用浸湿的被褥、衣物堵塞门缝,向门上泼水降温,以延缓火灾蔓延时间,呼叫待援。答:是。

45、试述本公司一级动火区域。

答:一级动火区域:正在生产中的易燃易爆区域及设备(1)主厂房:CP楼及SSP楼。

(2)原成库:PTA仓库及输送区、PET成品库。(3)中间罐区及四周3米以内。(4)热媒炉生产区域。

(5)工业下水道系统(包括上述地点5米以内区域)。(6)叉车棚及四周五米以内。

46、发生火灾时怎样报警?

答:A.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后应当报警和救火同时进行;

B.当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应该一边呼救,一边进行处理,必须赶快报警,边跑边喊,以便取得群众的帮助;

C、报警拨通“119”电话后,应沉着、准确地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燃烧物是什么、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使用电话的号码。

47、什么叫“职业病”?

答: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48.发生火灾拨通“119”后,应向“119”台报告哪些情况? 答:(1)发生火灾的详细地址;(2)起火物;(3)火势情况;(4)报警人员及所用电话。49.常用的灭火器有哪几种? 答:(1)手提式泡沫灭火器:(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50.热水和冷水灭火哪个效果好?为什么? 答:热水灭火的效果要比冷水强。因为热水喷洒在燃烧物上,不仅能够起到冷却作用,而且燃烧物周围很快被一团团水蒸汽所笼罩,使燃烧物周围减少氧化,火势必然受到控制,这些蒸汽层起到大面积窒息作用,从而使火势由强而弱最终达到灭火的效果。51.简述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答;首先拔掉保险销,在尽可能离火源近的地方,一只手握住灭火器喷嘴,另一只手压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灭火,灭火时对准火焰根部。

52、吸烟为什么容易引起火灾? 答: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到700—800℃,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物品,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53.简述初起火灾的扑救原则。

答:(1)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原则:(2)先控制,后消灭原则;(3)先重点,后一般原则; 54.电源插座的防火安全措施是什么? 答:(1)尽量少使用移动插座,多使用固定插座:(2)灯头插座易出事故,且容易超负荷,要随时注意:(3)插座附近不应落入可燃粉尘或堆积可燃物品:(4)插头、插座损坏后应及时修理、更换。

55.违反消防管理,处10日以下拘留、100元一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为有哪些? 答:(1)在有易燃物、易爆物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2)故意阻拦消防车、消防艇通行或扰乱火灾现场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3)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灾的:(4)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56、什么是“四全” 安全监督管理原则? 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57、“三同时”指的是什么?

答:在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同时,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保证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8、事故分类?

答:人身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事故、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环境污染事故。

59、五位一体指什么?

答:机、电、仪、操、管。

60、我司关键装臵和重点部位分别是什么? 答:聚酯装臵和污水处理站。61、炼化企业用火作业分哪几级?

答:炼化企业用火作业分级:特级用火、一级用火、二级用火、三级用火、固定用火区。62、三基指什么?

答: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

63、五同时指什么?

答: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和制度,在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64、什么是三不伤害?

答: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65、什么是三不动火?

答:无合格的火票不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火人不在场不动火。66、什么是高处作业?

答:凡在距离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发生坠落危险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67、聚酯装臵防火设计为几类,耐火等级是几级? 答:丙类、一级。68、我司主要窒息源? 答:氮气和天然气。

69、我司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答:废水(乙二醇、乙醛和微量聚合物颗粒)、废气(颗粒物、乙醛、甲苯、二氧化硫)、废渣(低聚物熔体)、噪声源(切粒机、风机、空压机、凉水塔)。70、HSE是哪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答;HSE分别是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71、什么是健康(H)? 答: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72、什么是安全(S)? 答: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73、什么是环境(E)? 答: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74、HSE管理体系是按照什么样的运行模式来建立的? 答: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简称为HSE体系)是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来建立的,即PDCA模式。75、HSE管理体系的十要素是什么? 答:①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②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③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④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⑤装臵(设施)设计和建设⑥运行和维修⑦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⑧检查和监督⑨事故处理和预防⑩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76、在上述十个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的是? 答:“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在十个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77、HSE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基础是什么? 答: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78、什么是风险评价? 答: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79、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的十方面是什么? 答:十个方面指: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

80、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的三种状态是什么? 答:三种状态指:正常、异常、紧急。

81、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中持续改进的原则指什么? 答:HSE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改进,采用PDCA模式,实现动态循环。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体系要求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应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对HSE进行审核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改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82、试说出几种危害识别的方法。(要求3种)答: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故障假设分析(WI)、预危害性分析(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等。83、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它包括: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HSE教育培训;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84、HSE程序文件架构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HSE程序文件架构共分为两个层次:管理层文件和作业层文件。85、管理层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答:管理层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86、作业层文件包括哪些? 答:作业层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报告等。87、各部门HSE工作主要分为哪三个步骤? 答:各部门HSE工作主要分三步:识别评估、风险控制、绩效评估。88、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中几个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中有三个关键问题: A: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是前提条件。B:全员参与是关键。

C: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以及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估是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的步骤。89、什么是HSE方针? 答:HSE方针是企业对其在HSE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声明,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有效实施管理体系,必须有正确的方针作指导。90、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有哪些? 答: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91、HSE管理体系中所指的承包商是什么? 答:承包商就是由业主雇佣来完成施工、建设、安装、检修等工作或提供服务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

92、HSE管理体系中所指的供应商是什么? 答:供应商就是为业主供应原料与设备的个人、公司或合作者。93、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答: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发生变更; c)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94、变更管理是什么? 答: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95、应急管理是什么? 答,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96、HSE体系中的检查分为哪几类? 答:HSE体系中检查分为:

a)国家、公司安排及要求进行的指令性检查;b)常规检查。97、HSE管理体系审核是什么? 答:审核就是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过程。98、HSE管理体系审核分为哪两个层次? 答:公司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分为:a)内部审核;b)第三方审核。99、HSE管理体系评审是什么? 答:评审就是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正式评审。100、HSE管理体系对事故如何定义? 答:事故就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101、什么是危害? 答:危害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102、什么是风险? 答:风险就是发生特定危害时间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103、企业的HSE第一责任人由谁担任? 答: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第一责任人。

104、承包商的施工人员入厂前的HSE教育由什么单位负责? 答:承包商的施工人员入厂前的HSE教育由企业HSE管理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组织进行。105、承包商的施工人员作业前的HSE教育由哪些单位负责? 答:作业前的HSE教育由相关生产车间和工程管理部门组织进行。106、以上施工人员作业前的教育内容包括哪些? 答:a)作业地点和作业对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注意事项; b)施工作业中应遵守的HSE规定;c)易发生泄漏、跑冒、着火、爆炸、中毒的部位及防范措施; d)生产装臵消防报警设施和保护、救护设施的摆放位臵及使用方法; e)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理的方法。107、隐患评估分为哪三个步骤? 答:隐患评估分为:隐患自评、申报和复查、评估三个步骤。108、内部审核的频次一般是多少? 答:企业及二级单位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109、HSE管理体系建立分为哪五个步骤? 答:HSE管理体系建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a)HSE管理体系的初始状态的评审; b)HSE管理体系策划及风险评估; c)HSE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d)实施HSE管理体系;

e)HSE管理体系审核及管理评审。

110、文件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实行文件控制的目的是: a)与公司的活动相适应;

b)定期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发布前经授权人批准; c)需要时现行版本随时可得;

D)失效时能及时从颁发处和使用处收回。111、作业指南里所指的作业是什么? 答:主要指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在HSE管理体系中工作内容。

112、在作业中,可供选择的现有办法主要包括哪些? 答:可供选择的现有办法包括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SOP)、作业指导书(WI)。113、作业负责人制定作业方案的步骤是什么? 答:作业负责人在制定作业方案时,必须召集与本作业相关而且有代表性人员成立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小组,形成基本工作步骤利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或其他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和环境因素评价,填写附表作业HSE管理表,识别本作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以及完成本项工作后可能产生的新的HSE方面的问题,对参与分析的人员要求有一定的风险分析能力,生产经验的人员。114、作业指南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业指南作为HSE管理体系运行中涉及HSE内容的作业提供管理和实施规范文件,指导实施各种作业HSE管理工作的指南,是编写HSE管理方案、开展HSE管理工作的指引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篇2

1.1 国家法律的规定

根据国家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明确规定, 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 提高员工的风险辨别能力, 使员工能够在危及自身安全健康的时候实施自救, 减少事故的发生, 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法律规定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则为“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企业所有者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教育是必须的。

1.2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大机器化运用到企业的生产中, 标准化、流水化作业普遍应用起来, 生产流程被分解开来,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率, 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员工的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 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的同时, 也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因此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培训, 将员工的安全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部署中, 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落实, 是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 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

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直接面对着可能存在危险的生产环境, 任何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惨烈的事故, 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未能正确地使用设备, 或者是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员工未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等等, 这些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 都极有可能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 使员工能够按照操作流程正确地使用设备, 掌握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 辨别危险源, 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 预防事故的发生。当事故发生时, 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提高安全意识。

2 目前健康安全环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更多安全生产的知识, 提高了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技能,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依然存在着不足。

2.1 建立的体系机构不完善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 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 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淡薄, 重经济效益, 轻安全生产, 未能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只重视眼前利益, 而忽视事故发生后为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审核机制, 文档资料管理混乱, 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只处于管理层面, 不能有效执行, 发生事故时, 各方责任人往往推卸责任。

2.2 培训师数量不足, 培训质量不够理想

培训师的职责是将安全操作的知识传授给员工, 帮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 这就要求培训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现实情况是企业员工众多, 工种复杂, 与之相对的是高素质的培训师数量不足, 培训时间不够, 培训方式单一, 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 缺乏实践指导, 培训气氛不够活跃, 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影响着培训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培训质量不太理想。

3 加强员工健康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的经营所有者和各级主管领导要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由企业负责人和各级领导担任小组长和组员, 将健康安全生产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作为企业的工作内容纳入整体建设的发展战略当中, 学习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为员工讲解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 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落到实处。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考核机制, 将安全责任的目标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一个员工, 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责任书, 要求员工遵守责任书中的规章制度, 严格量化考核, 将日常安全管理纳入考核机制, 同领导的绩效直接挂钩, 用制度规范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3.2 开展全员安全环保宣传教育, 稳步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

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强化作业前风险辨识以及动态风险识别与控制, 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 宣扬安全知识、宣传遵守安全制度的优秀人物事迹、鼓励员工人人讲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着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达到消除隐患、减少违章、杜绝事故的目的。

3.3 强化现场检查,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企业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入现场检查员工的操作情况, 根据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 对员工的操作现场点评并做好记录。要深入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专项整治活动, 对检查出来的违章违规行为, 要加大惩处力度, 实行责任连带, 强化责任追究, 发现违规违章的操作发生, 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岗位风险管理, 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在作业过程中, 确保高风险作业的受控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使公司的安全环保形势继续保持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3.4 创新培训模式, 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

以前传统的健康安全环保培训模式主要是向员工讲解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讲义方式”为主。近年来培训的方式不断变化着, 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现场向员工展示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使员工有着更直观的了解, 更方便他们掌握, 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 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可能会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 彼此交流, 不断创新, 比单纯的知识讲解更有效果, 对于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更具有实践的意义。培训结束后, 深化员工对于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认识,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 总结工作中的不足, 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讨论, 加深职工对于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员工健康安全的能力, 让安全环保的思想扎根于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尽可能地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3.5 运用计算机技术, 完善监测考评体系

网络的普及,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企业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知识的培训, 使员工可以自主地学习, 不断地学习, 当遇到新问题时, 可以在互联网中找寻解决方案, 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检测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员工的实际操作情况, 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 纠正员工的工作方式, 当工作环境的有害物质超标, 达到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指数时, 监控台就可以自动启动警报, 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绩效考核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摘要: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化工企业应通过对员工的安全环保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 规避风险。本文针对现阶段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 提高员工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意识和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技能, 以求最大限度的杜绝事故的发生,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员工培训,健康,安全,环保

参考文献

[1]王大卫.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 (QHSE)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2.

[2]韩晓霞.QHSE管理体系及其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杨平, 吴赟.企业实施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6 (02) .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篇3

摘 要:石油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的发展,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可以保障企业人、财、物的安全,更有利于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与稳定供应,因此,要加强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石油企业;健康安全;环保;培训

石油企业安全问题是企业生产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和设备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事故危险也更加严峻。因此,企业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消防工作,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消防技能,从而降低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提供前提和保障。

1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健康安全环保培训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企业对消防措施和消防设备投入力度的加大,石油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进步。就目前企业安全而言,消防产品的更新换代,消防车、泡沫、水源设施配备的齐全以及消防队伍的专业化和速度化极大改善了企业消防工作不利的局面。此外,除去专业的消防队外,企业还会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和施救能力。然而,油田是一项高危作业的组织,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程度高,事故发生概率大,石油勘探、开发与提炼的过程中火灾事故安全隐患过于集中,一旦石油、天然气发生泄漏,遇到引火源极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加剧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难度。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快速的管理调配机制,当石油石化系统发生重大应急救援事故时,现有的指挥体系和救援措施往往仅限于区域内部,各部门和各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不能快速进行联合行动和人员调动,造成了安全事故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极为不利。

2 提高职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需要,同时,更是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安全、提高和改善职工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因此,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是石油企业目前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企业生产安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企业要保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加强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方面,企业要提高安全管理素质,在工作中切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首位,做到“不保证安全不开工、不解决安全问题不放过”,把安全问题当作现场施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3 加强石油企业职工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

3.1 促进组织结构的完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企业要落实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工作,首先,就应该从组织结构的完善方面着手。首先,企业的领导人应提高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要清楚安全工作无小事,把企业职工的健康安全工作納入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长期过程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警惕性。其次,面临我国健康安全环保教育的新形势,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邀请有关的专家和安全教育专员到企业中为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对职工进行安全、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以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加强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在石油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中,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会职工安全工作的技能和应对事故的处理技能等,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安全意识。为此,在石油企业中,应分层次建立安全培训机制。首先,对于企业中有工作经验的职工,应以岗位技能规范作为培训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对老职工的岗位技能规范训练,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同时还应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和安全技能,提高他们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对于企业的新进职工来说,不仅要让他们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进行安全常识培训、突发事故的应变等,要让他们熟悉石油企业所有的安全设施,并能掌握应用的方法,从而保证他们在突发事故处理中的灵活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职工的健康安全意识,还应该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技能考核,并将考核纳入职工最终考核事项中,同时,石油企业定期还应该组织进行消防演练,提高职工对突发生事故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

3.3 加大企业安全宣传工作。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安全宣传实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目的。首先,企业要改变消防安全策略,要不断地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详细报道安全事故中的人员受伤情况和企业财产损失情况,不断提高职工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性。其次,加强生产安全人性化宣传,从职工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入手,明确安全事故对家人、朋友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和安全观,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同时,在石油企业中,还应该不定期进行环保安全宣传,可以通过在班组间举办环保知识竞赛、节能环保行动等活动加大对石油企业内部的环保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的环保意识,促进企业节能环保工作的进行。

3.4 严格企业的安全管理。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离不开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实践,首先,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制度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范和职工守则,使员工思想上时刻有紧迫感、压力感,在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和参与施工人员的脑际当中建立起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不会松懈。其次,还要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职工的奖励制度相挂钩,当职工在生产中及时制止了安全事故的产生或发现了安全隐患,企业应适当对职工提出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来不断提高职工对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关注,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强烈认识,从而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

4 小结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安全工作要依靠的是企业内广大职工的共同重视,才能提高石油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要重点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帮助职工形成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安全行为的意识,争取每一位职工都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准绳,再通过企业严格的安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促进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规范,从而从源头上消除石油企业生产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兆寒.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

[2]杜丕祥,刘光山,陈彤彤,等.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减少事故发生[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

安全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工作总结 篇4

洛阳西韩立交项目部自今年4月份进点以来,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项目开展以来,各个工点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首肯,深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公司、业主单位及上级单位扬尘管控及环保要求,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积极开展职业病宣传活动。在公司部门,项目部领导及施工外协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火灾、交通、环境污染等其他事故,现将二季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小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明确各个工序生产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部位及安全防控措施。利用周例会及时传达学习上级下发的安全文件,及时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讲评,定人定责,并以包保责任书的形式与现场主要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绩效考核兑现,有力遏制了现场各类问题的滋生和蔓延。

二、根据工程季节性特点及时编制应急预案并演练

根据工程性质的季节性特点,及时编制了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特别是针对六月份的天气炎热,降雨异常的特殊情况,及时编制了《高温防暑应急预案》和《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了演练;根据现场电焊工施工及方木存放过多的特点及时编制了《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并且对现场进行了演练和操作;根据现场5月份深基坑开挖的特点,适时编制《防坍塌应急预案》并计划适时演练,有效锻炼了各部门的应急协调配合能力及现场工人的自救能力。

三、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含职业健康),全方位无死角全员覆盖

自项目进点以来,随着作业面的扩大和外协队伍的增多,项目部安质部重拳出击,每天加班加点,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不遗余力的对新进场的工人进行分工序、分工种安全教育培训,实名登记,不留死角,全方位全覆盖的实现了对外协队伍的培训,对于一些更新增加的队伍人员,一经核实,立即开展,雷厉风行。截至目前,现场的施工作业队伍培训覆盖率达到了100%。

为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5月初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积极发放宣传资料,由项目部安全总监牵头,项目副经理、安质部长积极开展民工进行宣传,针对项目多个工序施工作了职业健康知识讲解,活动现场共发放了100余份宣传资料,不断强化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提高了职业病安全防护的鉴别能力,增进了与现场工人的思想沟通,提升了工人的安全觉悟,为现场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积极响应地方环保要求,多途径开展扬尘环保管控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项目部各部门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抓住重点,齐抓共管,有效施策,强化管理,使得环保目标各项内容和指标落实到了实处。一方面从源头上规范,坚持实施环保设施“三同时”原则。开工不久,在进入场地的大门口设置了洗车台标准装置,门外的围挡上设置了喷淋装置及扬尘监测系统和监控视频装置,保证了施工现场全覆盖无死角,增设了两台较大型号的洒水车(雾炮),每天在现场不间断洒水,保证地面处于润湿状态。此外,构建了一支不低于十人的场地保洁队伍,每天负责施工现场的裸土覆盖,路面保洁,门卫管制,文明施工,安全防护及各类工作的快速有效落实,为施工现场的环保管控提供了保障。

为提高一线员工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项目部在大门外墙设置了公益广告,定期设人维护保养,大力弘扬节能环保施工氛围,努力创造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好企业形象。

五、以安全月为契机,积极开展专项问题整治活动

面对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高危工序,项目部以本次安全月为契机,坚持每日巡查,每周检查,每半月项目经理带队检查,每月综合性检查,每次检查完以通报的形式把存在的问题下发至各个施工作业队伍带班负责人处,要求限时整改,定人复查。对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源:高空作业,脚手架施工,起重吊装作业,施工用电安全,机械伤害安全,夏季防暑,预计防汛施工,习惯性违章,文明施工,消防安全等,做到检查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截止六月下旬,项目部安质部共下发整改通知书15分,罚款通知书12份,切实做到发现问题,纠正隐患,有力控制了现场的违章现象,确保每处工区施工生产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六、小结

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环保及职业健康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牢记“安全重于泰山”,“质量就是生命”,“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构建职业危害防治长效机制”等正确理念,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结合自身优势,深入开展各项安质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弘扬节能环保正确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不断发挥现场人员主观能动作用,在探索和总结中不断前行,为企业的安全质量环保及职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洛阳西韩立交项目部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篇5

摘要:公司的行业性质决定了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之中充满了对身体健康和环境有损害的物质,因此,出于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出于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同时出于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本文就对中石油员工健康安全环保教育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关键词:中石油 员工培训 健康 安全 环保

一、对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一)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法律,尤其是《劳动法》,明确要求公司针对职工,在有可能危及到员工安全健康的时候,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使职工能够达到自我保护,目的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思考,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我国的生产活动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处于对法律威严的尊重,同时也是出于对工人生命安全的考虑,对于员工进行行业的有关职业培训,成为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现实因素紧迫要求

随着科技在生产之中的运用,生产流程被分解为多个流程,大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效率。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我们在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不确定的生产风险。2003年12月23日,重庆中石油公司因为员工工作的失误,发生事故,造成巨大损失;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分公司也因为工作环节的疏忽,出现事故造成员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安全生产,安全生活,这是公司员工不成文的工作期许。随着工作流程的细化,大量的机器设备需要在操作之中注意其功能与安全,任何一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果。因此,对于员工健康安全环保教育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科学而严谨的员工技能培训,将员工的安全纳入到公司发展考虑之中。

(三)长效安全机制的建设成为一种趋势

根据国内行业发展的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芜湖销售分公司所采取的行动,收到了系统内部的肯定。安徽芜湖分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HSE体系建设工作为主线,取得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说明,一个安全机制的建设,对公司自身的发展,也是有莫大的利益的。

即便放眼国际社会中,同行业的发展之中,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也被视为,评价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重视员工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是一个公司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企业贯彻国家“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

二、公司对员工相关培训的经验与方式

(一)相关培训经验

通过公司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对于员工的培训总结了一些经验。一方面是培训员工培训本身的经验,另一部分笔者认为可以总结为对于培训结果的总结经验。

1.培训方式经验

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地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员工补充进去员工队伍,公司在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上,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方式和内容。首先是方式上进行改变。新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于上一代员工,他们更热衷于接受新形势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思路,不拘一格的培训分为,越来越成为公司新一代员工愿意接受的方式[1]。相对于有固定形式的说教教育,新一代员工更愿意自由的利用各种先进实践操作方式。

2.培训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在对于培训结果的认识上,我们也有一部分经验。比如,经过培训,职工的业务技能使用更加科学化,更加符合公司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发现,经过培训的员工,更能感受到企业的家文化,更能偶感受到企业对于职工本身的重视和认同。在劳动之中,我们更容易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将职工的健康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准。

(二)培训方式的总结

1.传统的讲义培训

即便时代不断的发展,但是公司培训的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在过去的几年当中,通过类似大学课堂的教育模式,我们对员工的培训方式主要以“讲义方式”为主。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对于自身在工作之中的经验和公司的相关操作规定进行解释和传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们的新员工能够有一个直面的了解,同时,老员工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更为客观实际的工作方法。

我们在培训中发现,一个工作地点的工作操作环境有不同的地方。在老员工的工作古城当中,对于机械的操作,更加熟悉,因此,老员工对于新员工的指点,更具有实践意义。而且,一部分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个,对于新的操作方法,有着自己独到的改进。通过实践的证实,比书本上的工作方法更为有效,对于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更具有实践的意义。

2.新型的讨论模式

在公司的实践之中,通过讨论来总结工作之中的不足和问题,也是我们广义上进行培训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学习是一个内容,但是距离实际操作还存在一部分的空间。2012年5月份,公司在基层选取一个工作点,进行员工安全环保教育的讨论。为了保护职工,我们将员工平时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抽象化,进行抽象的处理,演变为一些讨论的问题。以一名职工为虚拟的对象,鼓励大家对其操作的流程进行总结。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职工对于安全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讨论的目的是要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不仅要让公司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更要了解安全环保专业知识。而在实践操作上,今年以来,为普及安全环保意识,公司组织开展了以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让“安全环保”四个字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

3.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运用

互联网技术在职工培训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观察公司培训方式过程当中,认为互联网逐渐成为取代具体空间和事件的培训地点。例如,公司要求员工学习,尤其是新员工学习公司展示在互联网上的安全常识,以及生产规范。一批新员工通过互联网的学习,不断的纠正自身在工作之中的失误以及不足,成为熟练地员工。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培训资源库”,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事件和条件,安排自主的学习。有些基层工作点,并不具备互联网培训的能力,因此,员工自身在华联网上寻找自身的问题解决办法,保障自身在工作中的安全,成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我们有员工称互联网为“无限的培训课堂”,你可以在里面找到你要的任何资料[2]。

计算机技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我们在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一般也选择适当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简单地将,一方面,我们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考核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将对员工的实际操作进行监督。在工作区安装相应的工作监督设备,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员工工作方式,对员工有可能引发健康环境问题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的检测工作环境的变化。一旦工作环境的有害气体或者其他指标超标,我们的监控台就自动启动警报,对员工的生命健康环境安全,进行科学的监督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陈勇:吸取教训、迅速行动 多措并举、加强防控[J],《水上消防》,2010 第4期

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案 篇6

一、培训要求

1、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应掌握其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危害机理、预防方法的常识

2、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要重点了解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

二、培训内容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危害机理、预防方法的常识

1、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岗位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危害,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保护的对象是作业场所中的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不是对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在作业场所内、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不包括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所说的“作业场所”一般来说是指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

2、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可以看出,劳动保护并不是指对劳动者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它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我们常说的劳动 保护我个人理解是指对特定工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员工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

3、职业病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例如从事矿山开采、翻砂造型、玻璃、陶浇等作业的工人,因长期接触含二氧化硅粉尘而得的矽肺,从事铅冶炼、蓄电池、铸铅字等工人因接触铅烟、尘而患铅中毒等。

4、危险、危害因素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时间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体说,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为了区别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5、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我们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非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闭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 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音危害(机械性噪音、电磁性噪音、流体动力性噪音、其他噪音)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和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度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湿高温、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和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二)对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1)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氛围16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形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被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臵物倒塌等,不适用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化学性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4)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刺、割伤和非机动车辆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2)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音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6、根据我们公司现阶段生产的特点,可以确定我们公司在焊修场所存在电焊烟尘、压铸熔化区存在熔化烟尘、压铸车间的高温、压铸车间噪音、清铲区存在粉尘、喷丸操作存在粉尘、喷漆作业存在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根据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我们简单介绍各种危害。

(一)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机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职业安全卫生中的毒物是指生产性毒物(又称为职业性接触毒物),是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烟尘等形式存在的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品和杂质,并在操作中可经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损害、造成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或死亡的物质。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的毒性、接触毒物的时间和剂量、人体健康状况及体质差异有关系。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是以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情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成物定出级别。在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害程度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列入国家标准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Ⅰ级13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级5种。我公 司喷漆处二甲苯在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物危害程度分为Ⅲ级(中度危害)。

(二)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治疗只能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不能使肺组织的病变消失。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烟草等粉尘使皮肤、眼睛发生溃疡性皮炎、结膜炎等)急性中毒、(铅尘、锰尘等)、致癌率增高(石棉尘、砷尘及放射性物质粉尘等)。

(1)尘肺的分类按尘肺的发病原因,通常可以分为5类 1)矽肺由于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矽肺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发病周期短、病变过程快,是危害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尘肺病。

2)硅酸盐尘肺由于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均属于硅酸盐尘肺。

3)炭素尘肺由于吸入炭素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煤尘肺、碳黑尘肺、石墨尘肺均属于炭素尘肺。

4)金属尘肺由于吸入含有金属性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铝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5)混合性尘肺由于同时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如煤矿工人所患的煤工尘肺(煤矽肺)和铸造工人所患的铸工尘肺多属于混合性尘肺。

目前我国把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滑石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 工尘肺这12种尘肺列为法定职业病。

(2)影响尘肺的致病因素尘肺的致病因素主要有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和吸入量。

1)粉尘在肺泡中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的首要条件,沉积量和下面的因素有关。粉尘粒径:人体呼吸器官对粉尘的进入有防御功能,进入的粉尘大部分被阻留在鼻腔中或粘附在各级支气管的黏膜上,随呼吸或痰液排出体外,仅有一小部分粒径较小的尘粒才可能进入肺泡而沉积。粒径大于15微米很难进入肺泡,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径在10微米以下,阻留在肺泡内的粉尘95%以上的粒径都小于5微米。表面活性:粒径越小、破碎生成的粉尘越新、表面活性越大,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越强。荷电性:空气中悬浮的粉尘大部分带电,温度升高荷电增大,湿度增大荷电减少;荷电多的粉尘容易被阻留在肺内,并能影响细胞的吞噬速度。

2)粉尘的致病性(毒物粉尘除外)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氧化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的时间越短,病变发展速度越快,危害性越大;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粉尘的发病时间远低于接触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下的粉尘;石棉、铅、铬、镍、滑石联苯胺粉尘、焦炉烟尘及放射性矿尘等是致癌粉尘;金属致癌粉尘除与剂量有关外,且与吸烟有关,如接触铬尘的工人,肺癌死亡率吸烟的约为不吸烟的6倍;有机粉尘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肺泡炎;难溶性粉尘都能引起气管炎和肺组织纤维化。

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越高、有尘作业的劳动强度越大、接触粉尘的时间越长、粉尘吸入量就越多,越容易得尘肺。

(三)噪音噪音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噪音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噪音可分为:机械噪音(由固体振动、金属摩擦、构件碰撞、不平衡旋转零件撞击等产生。如冲击力作功机械等)、空气动力性噪音(又称气流噪音,是因为气体流动的压力、速度波动产生的。如喷气式飞机、风机叶片旋转、管道噪音等)、电磁噪声(因电磁作用引起振动产生。如变压器、励磁机噪音等)。

国家标准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对各类作业场所的噪音限制值及接触噪音时间做出了规定。部颁标准LD80-95《噪音作业分级》依据作业环境的等效连续A声级、接触噪音时间将噪音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四)高温作业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30℃只有一般情况的50~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高温环境还会引起中暑,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高温危害程度与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热和个体耐热性有关。

国家标准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是依据工作地点温度和湿度、劳动强度制定的(不使用于辐射强度超过12.56J/㎝2.min或3卡/㎝2的高 温强辐射和露天作业)。

7、职业危害的预防对策

(一)防尘对策需要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劳动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对策。

(1)工艺和物料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小的物料是消除、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

(3)通风排尘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工艺特点和排尘的需要,利用风压、热压差,合理组织气流(如进排风口、天窗、挡风板的设臵等),充分发挥自然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的作用。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臵全面或局部机械通风排尘装臵。

(二)防毒对策应对物料和工艺、生产设备(装臵)、控制及操作系统、有毒介质泄露处理、抢险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对策。

1)物料和工艺应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

2)工艺设备(装臵)生产装臵应密闭化、管道化,尽可能实现负压生产,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外逸。

3)通风净化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仍然存在有毒物质逸散且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臵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装臵,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值以下。机械通风排毒方法主要有全面通风换气、局部排风、局部送风三种。

(三)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 定采取措施。

(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臵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各类屏蔽装臵)。

(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臵全面、局部送风装臵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供应清凉饮料。

(3)依据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重要法律、法规介绍国家安全生产相关重要法律、1、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违背,因为宪法是各种法律的总法律或总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中第1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保护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条件和休假制度。《宪法》第48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宪法》的这些条款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面工作的原则性规定。

2、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06年6月29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六),加重了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刑法修正案

(六)将刑法第134条修改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将刑法第135条修改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刑法第135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35条之一: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刑法第139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39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5月1日起施行。

(一)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中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以下几种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有以下几种:

(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职责

(1)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劳动法》第53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是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劳动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如女工卫生室、更衣室、饮水设施等)。

(3)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及劳动防护用品。《劳动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 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工伤事故,产生职业病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真实的掌握情况,有效的采取对策,预防和防止事故隐患和职业病的发生,《劳动法》第57条规定: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5)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劳动法》第55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在现代的劳动生产过程中,除了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以外,其他普通劳动者在上岗前也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取得任职资格。这是现代化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安全生产本身的必然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即有责任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操作训练和安全技术培训。

(6)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第56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4、工会法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对工会组织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群众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及工会的各级组织的作用。如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工 会有权要求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或者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工会可以提出意见调节处理。企业研究决定有关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以及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应当有工会代表参加,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工会有权参加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行政领导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等内容。

5、消防法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

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火灾预防;第三章消防组织;第四章灭火救援;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详细内容略。

6、民法通则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通则》是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发生责任事故时有关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第六章民事责任第三节侵权的民事责任中,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第123条: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7、劳动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施行。是处理劳动合同中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中应该有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的条款。第32条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第42条规定:在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41条的规定解除合同。

8、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对如何防治职业病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

(一)前期预防职业病防治法总结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所做规定执行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从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的源头实施管理。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项目盲目上马,再走先危害后治理的老路,从源头管起,从根本上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

(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和管理防治职业病,用人单位是关键。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对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作了以下具体规定:

(1)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等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对特殊职业危害工作场所实行有别于一般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的管理。

(2)为了保护用人单位及时掌握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状况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①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③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工。

(3)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而没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没有说明书或者中文说明书,劳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缺乏防范意识,造成健康损害的情况,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生产、经营、进口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中应当载明与职业危害相关的事项和职业卫生防护、应急救治等措施,并在醒目位臵标明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4)针对在经济活动中转移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现象,职业病防治法对转移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双方作了限制性规定,即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 单位或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

(5)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隐瞒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事实,不告知劳动者的真相,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不提供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条件,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情况,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①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与职业病防治有关的事项;

②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写明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危险。劳动者因调动岗位或工作内容改变而从事合同中未事先告知的存在职业危险、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危害、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并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6)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作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健康损害和职业病病人,并通过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为了解劳动者健康状况、指导劳动者选择职业、解决纠纷提供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①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禁忌的作业;对在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 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不得接触或终止与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③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此外,职业病防治法还对劳动者应当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相应的规定。

(三)关于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关于职业病的诊断管理,职业病防治法主要从三方面作了规定:

(1)考虑到职业病诊断属于医疗活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承担职业病诊断的机构应有特殊要求。据次,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获准的职业病诊断项目。

(2)考虑到劳动者的流动性较大,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需要对劳动者赋予职业病诊断选择权。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3)考虑到职业病诊断比较复杂,其结果往往关系到劳动者享有的待遇,需要严格规范管理。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诊断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当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4)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发生患有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必须及时诊断、治疗,妥 善安臵。职业病防治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规定:

①关于对疑似职业病病人的诊断,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②关于对已诊断为职业病的病人,防治法规定: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Ⅱ、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造成职业病的用人单位承担。

③关于对职业病病人的安臵和社会保障,防治法规定:Ⅰ用人单位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Ⅱ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臵;Ⅲ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职业病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臵职业病病人。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全文分7章,共97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到第十五条,共15条概括了立法的目的、原则、适用范围、法律主题等内容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十六条至四十三条,共28条从法律上确立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体地位,明确提出了要求,是本法的重点。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四条至第五十二条共9条从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人,规定了其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五十三条至六十七条共15条明确了安全生 产过程中政府各职能机构的权责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六十八条至七十六条共9条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九条至九十五条共19条在明确了主体的权利、义务之后,概括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九十六、九十七条共2条

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将某经济开发区90家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劳动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随机抽取方式抽取30家企业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每一家企业选取10名劳动者,发放调查表300份,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8份,有效率为99.2%。

1.2 方法

结合国内外及本地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及认知行为调查表》。先组织调查人员对调查标准、方法及方式进行培训,再组织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者的性别、年龄、目前工作时间、获取职业卫生知识的途径、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等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调查者基本信息及职业卫生知识掌握度

在298名劳动者中,男性调查者有168人(56.4%),女性调查者为130人(43.6%),男性调查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调查者;其年龄中最大的为70岁,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35.12岁,以20~45岁年龄段的劳动者为主,占总人数的78.2%;当前工作时间调查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为15年,最短的不到三个月,平均年限为2.35年。劳动者获取职业卫生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网络(25%)、报纸电视(50%)以及宣传资料及培训(15%)以及闲聊(10%)。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非常了解的人数仅30名(10.1%),不清楚其内容的人数为150名(50.3%)。另外还有118名(36.6%)劳动者完全没有进行过任何相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2.2 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及认识行为培训效果

培训前后调查者性别、年龄、卫生知识获取渠道及工作时长均未构成统计学差异(P>0.05),其调查者对《职业病防治法》的了解程度有明显提高,非常了解人数由30人提高到125人,不清楚其内容人数由150名降低至80名,而完全未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的劳动者也从120名降低到95名。

3 讨论

企业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是因为以下问题造成的[1]。企业职业卫生的培训工作没有到位,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有义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以此督促劳动者能严格的遵守法规中所要求的[2],而劳动者职业卫生的培训率据相关规定要达到90%以上,而本次调查中,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获取来源首先是电视报纸,其后是网络[3],最后才是企业宣传资料及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现阶段企业在职业培生培训工作上没有做到位,而就其原因中首先是因为卫生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开展培训活动时缺少专业素养,而且一般企业中的职业卫生管理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所以没有使企业卫生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其次企业的宣传栏及资料没有定时进行更新,卫生资料发放也较少,企业较为缺乏法律意识,且没有依照相关规定来开展职业卫生的培训工作。

本次针对管理员缺乏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再根据培训资料,对管理员进行集中授课等方式,使职业卫生管理员的培训能力及卫生知识有大幅度提高,不仅如此,经过调查发现,卫生管理员在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后,劳动者对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应用职业卫生管理员的培训模式能使劳动者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有极好的效果。职业卫生管理员培训模式与之前的培训模式相比,有以下优点,直接培训卫生管理人,再让卫生管理员培训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直接培训的数量有效减少,工作协调能力也能有效培训,而而培训工作在财力及人力上的投资也能相应减少。

在本次调查中,在298名劳动者中,男性调查者人数168人明显多于女性调查者130人;其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35.12岁,;当前工作时间调查中,最长工作时间15年,最短三个月。劳动者获取职业卫生知识的渠道依次为电视报纸、网络,企业宣传与培训。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仅10%,不清楚内容的人数比例50%。另外还有40%劳动者完全没有进行过相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前后调查者性别、年龄、卫生知识获取渠道及工作时长均未构成统计学差异(P>0.05),其调查者对《职业病防治法》的了解程度有明显提高,非常了解人数由30人提高到125人,不清楚其内容人数由150名降低至80名,而完全未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的劳动者也从120名降低到95名。

综上所述,现阶段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乐观,如让企业卫生管理员对劳动者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掌握度。

参考文献

[1]葛津锦.接触职业危害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知识调查及其培训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3,12(02):123—124.

[2]杨迪.长春市汽车制造业喷漆作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权利保护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4,14(07):145—146.

职业安全健康事故发生理论综述 篇8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事故理论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及其员工却越来越被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所困扰。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伤亡、疾病和其他损失。所谓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伤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1]根据这种界定,职业安全健康事故可以分为职业伤害事故和损失事故。职业伤害事故是指导致死亡、职业相关病症、伤害的意外事件,损失事故主要是指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2]职业相关病症具体包括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及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如果要有效地应对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就不能不先理清楚这些事故是如何发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事故发生的机制和原因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先后出现了多种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相关研究呈现出从关注人的因素到关注环境的因素再到洞悉二者的关联细节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前的事故发生理论或称事故致因理论往往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操作或作业失误,过错与责任都在于个人。这种认识深受当时重视机器而不重视人的思潮影响。二战后,工序和设备操作失误的增加让人们意识到事故的发生并不全是操作者的责任。这一时期产生的人机工程学改变了人与机器的关系,物的危险性也被认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大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提出和应用,对事故的认识更为全面,对其解释越来越多地采取了相互作用论,即从人与环境中的作业任务之间能否匹配和协调来解释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倾向理论

事故倾向理论是事故研究早期的一种理论。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根据对工厂伤亡事故的统计研究,在1919年提出了这一理论,后来由纽伯尔德(Newboid)和法默尔(Farmer)进行了补充。[3]该理论认为,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某些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这源自人的天性,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事故,因而他们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预防事故确保职业安全的基本措施就是不要雇佣这些事故频发倾向者。事故倾向理论把事故的发生归责于个人,而且它假设,具有事故倾向是某些人的内在特征,而与环境因素无关。换言之,有些人天生就是“肇事者”,只要他们参与操作,就有可能发生事故。这种只强调先天因素却忽视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至今未得到证实,却有很多相反的证据可以将之证伪。该理论也因之受到了很多爭议和批评。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海因里希(Heinrich,HW)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4]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事件的结果。这种关系犹如五张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牌倒下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最后一张牌就是伤害。这一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五张牌代表的是事故因果连锁过程中的五种因素,即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第一张牌表示遗传及社会环境,个人从遗传得到不良性格或性格缺陷,环境会助长这种性格。它们会造成人的缺点,如鲁莽、轻率、缺乏安全生产知识等,这是第二张牌。人的缺点会让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第三张牌。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是第四张牌。事故发生,导致伤害,这是最后一张牌。如果去除因果链中的任一张牌,连锁过程就会被破坏,伤害就会免于发生。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防止中间那张牌的出现,也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海因里希根据对55万件工伤事故(其中死亡和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事故48334件,其余为无伤害事故)的统计发现,重大伤亡、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是1:29:300,这一规律被称为“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安全金字塔法则”。该法则显示,在1个重大伤亡事故背后,有29件轻伤害事故,有300件无伤害事故,以及大量的安全隐患如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根据这种逻辑,如果放任安全隐患的存在,就有可能导致300件无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对这些无伤害事故不加以控制,就有可能产生29件轻伤事故,如果仍疏于防范,最终将产生一件死亡或重伤事故。反过来说,若要防止重大事故,就必须预防轻伤害和无伤害事故,要预防这些事故,就须控制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在海因里希理论的基础上,后来又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因果连锁理论,如博德(Frank 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等,他们修正了五种因素的含义,使之更趋合理和完善。

三、流行病学理论

1949年,葛登(Gordon,JE)提出了用于解释事故发生机理的流行病学方法。[5]他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与流行病病因具有相似性,分析事故时可以参照流行病因的分析方法。分析病因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二是环境特征,如居住地、社区状况、季节气候等;三是致病媒介特征,如病毒、细菌等。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将此方法用于事故分析,也就是分析相对应的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以及引起事故的媒介特性。后来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更明确地指出环境、病原和主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导致职业伤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消除与这三个要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就能控制事故的产生。

四、系统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在事故原因研究领域出现了多种理论模型。它们均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看待,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剖析事故原因,故可统称为系统理论。

(一)瑟利模型

1969年,瑟利(Surry,J)提出一种基于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事故模型。[6]在他看来,事故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事故的发生过程包括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人的信息处理过程都被分为对事件的感知、对事件的理解和行为响应三个环节。在危险出现阶段,三个环节都正确,就不会出现危险。如果出现了危险,但在第二阶段,如果信息处理正确,危险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伤害。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比如感知错了,或理解错了,或者是行为错误,就会使危险转化成现实的伤害。后来海尔(Hale,AR)[7]、安德森(Andersson,R)[8]等人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这一模型深入考虑了人的行为发生过程是有心理学的作用机制的。

(二)威格里沃斯模型

威格里沃斯(Wigglesworth,EC)在1972年提出一种“人失误”模型。[9]该模型认为,所有事故伤害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人失误,也就是对外界刺激做出错误或不适当的响应。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作用于劳动者的感官,如果劳动者对这些刺激有正确的或恰当的响应,事故就不会发生。如果错误地响应了一个刺激,也就是失误了,就有可能出现事故。事故是否会带来伤害,还需考虑一些随机因素,比如虽然因机械操作失当导致设备倒塌,但操作者因临时被人叫走而免于砸伤,因偶然因素而没有出现伤亡事故。

五、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0]人和物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中,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发生了交叉,破坏性的能量作用于人体,伤害事故就在这个交叉点上发生了。人和物的状态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在相互作用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导致事故出现的中间过程,而非事故发生的源头。在职业活动中能事前预防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实情况往往比较复杂,要求人

和物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有时难以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时也有方法能预防事故的最终发生,那就是要避免二者的交叉。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原因,管理失误和缺陷是间接原因。而社会经济环境、习俗、法律等也会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如从社会行政的角度看,出现职业伤亡及疾病问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层面的管理[11],它们是更深层的社会因素。这些认识正在被整合为一种新的综合发生理论。

参考文献:

[1]中国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29 e61ea102de2bd960588b4html,2012-04-16

[2]宋大成职业事故分析:原因分析、统计分析、经济损失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2

[3]Frank P MckennaAccident proneness: A conceptual analysi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1983,15(1)

[4]Heinrich,HW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4th edn[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y,Inc,1959

[5]Gordon,JEThe Epidemiology of Accid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Nations Health,1949,39(4)

[6]Surry,JIndustrial accident research: a human engineering appraisal[M] University of Toronto,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69

[7]Hale,ARand Hale,MAccidents in perspective[J]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70,44(1-4)

[8]Andersson,R,Johansson,B,Lindén,K,Svanstrm,Kand Svanstrm,L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accident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1978,1(4)

[9]Wigglesworth,ECA Teaching Model of Injury Causation and a Guide for Selecting Countermeasures[J]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72,46(2)

[10]張连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9

上一篇: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xx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实验小学先进党支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