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2024-08-02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共11篇)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1

个别化学习活动计划

班级

中一班

日期

2021年12月21日

主题

在动物园里

目标

1、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步骤图和同伴共同协商的情况下完成操作。

2、能安静地进行游戏,剪下的垃圾能放入垃圾盘里。

3、能用提供的材料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并能自己收拾整理材料。

与主题相关活动内容

漂亮的狮子

第一层次: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步骤图粘贴狮子。

第二层次:自己绘画狮子的五官,并用剪刀剪细长条做为狮子的毛发,再进行粘贴。

折大象

第一层次:按照步骤图,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第二层次:尝试自己看步骤图完成作品。

给动物找家

第一层次:根据动物门牌号把动物送回家。

第二层次:根据楼层数字提示,写清楚门牌号。

温馨书屋:

第一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能一页页的看故事。

第二层次: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的小故事。

纸杯动物

第一层次:幼儿用教师已剪好的形状黏贴在纸杯上,制作出不同的动物。

第二层次:幼儿自己设计图案并剪下来,黏贴在纸杯上,制作不同的动物。

小小建筑师

第一层次:能运用较大的积木搭建动物园。

第二层次:能用小积木在动物园里增添适各种动物以及背景(如:花草树木)。

动物连连看

第一层次:一名幼儿掷筛子,根据筛子上的提示找出相对应的动物,放到九宫格内。的二层次:两名幼儿轮流掷筛子,根据筛子上的提示找出相对应的动物放到九宫格内,以最先完成连接的获胜,获胜者可以在自己面前插一面旗子。

园艺工人

第一层:用圆形纸制作出花朵并粘贴在花园里。

第二层:尝试制作出立体的有特色的花,并插入花瓶。

非主题活动内容

多米诺骨牌

玩法一:把骨牌排列成简单的直线,并能依次倒下

玩法二:尝试把骨牌排列成不同的形状,并能依次倒下。

垒高

玩法一:能用纸杯或瓶子垒高成宝塔,且不坍塌。

玩法二:能结合光盘,垒高出有特色的且牢固的建筑。

打扮小动物:

玩法一:根据示意图,用彩带帮小动物系上漂亮的蝴蝶结。

玩法二:尝试用长长的彩绳穿过一个个洞,在系上漂亮的蝴蝶结。

正确使用筷子

第一层次:能仔细观察,分辨不同筷子的外形特征;

第二层次:尝试用筷子夹纸球和雪花片;

第三层次:尝试用筷子夹不同材质的圆球。

装饰花布

玩法一:能用不同的颜色装饰纸巾,做成漂亮的花布。

玩法二: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装饰纸巾

剪剪贴贴真有趣

玩法一:用剪刀剪纸,剪出不同的形状,玩法二: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对边或对角重复折叠,沿线剪成数个相同的图形。

分享交流重点

1、介绍自己如何能够剪出同等粗细的纸条。

2、让幼儿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述自己的想法。

金色阳光世博幼儿园

反思: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这个年龄段孩子应该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反复选择与生活经验相吻合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内容的最大化价值。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如游戏一:“有趣的房子”“各种各样的房子”,让孩子通过线描画、水墨画、剪贴画和折纸这几个方面设计房子,当孩子们看到设计房子有这么多的材料,孩子们的兴趣增加了,并能积极地投入设计,绘画出了各种形状和特色的房子。如游戏二:“造房子”,我们考虑到孩子对于数字的分成并不是很理解,因此让孩子根据屋顶上的数字,选择相应的两块砖拼成准确的楼面,其中有填空的、自由选择的方法让孩子操作,通过操作,孩子们知道了10以内的分成方法。如游戏三:“我们的城市”,孩子们能用提供的不同材料搭建房子、花园、路灯等,搭建的材料孩子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材料,孩子们也能发挥想象,创作出了不同的建筑,在孩子们的创作中,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孩子们手中展现。如游戏四:“造桥”,这是一个新内容,活动前让孩子先了解材料,再然孩子尝试并记录,在游戏中,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尝试用提供的多种材料造大桥,虽然造的大桥式样简单,但是孩子的探索欲望很高,对于这个活动内容都露出了想参与探索的兴趣。在个别化游戏中,我们注重课程的平衡性,既有满足孩子在美术,数,语言方面的探索,也有满足孩子在交往,音乐方面的探索。并根据主题内容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标志、送信,还有非主题的刺绣、快乐舞台、词语天地、编织、多米诺骨牌,每一个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出发展开,并借助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孩子积累经验能起到进一步的推助。

不足:

1、区角环境、内容能够与主题有机整合,但是主题内容挖掘还是不够深、不够透,2、提供的游戏材料还不够丰富,如在纸的提供上可以多种多样,让孩子能用不同的纸张创作。

3、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指导、交流分享两个环节的把握上还存在困惑,重点讲评上,孩子还是交流的不够,需要孩子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2

在每一个新主题开展前,教师首先要根据主题目标与幼儿认识发展需求进行仔细分析与规划,尤其是在创设个别化区域环境时要预设好每一个区域内幼儿在与环境、墙面及材料互动时所要达到哪些能力水平,如,自主探索学习、表达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为此,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由的、宽松的,教师所提供的低结构材料是丰富的,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支持的。其次是对个别化分享交流讲评的预设,教师需要有目的性地观察某一区域,预设幼儿近期在该区域内发生的问题或者经验的提升、新问题的生成等,有针对性地放在个别化分享交流中与集体幼儿一同讨论,分享经验。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下的一次个别化交流活动中,我预设选择了一个语言角区域内关于冬天的散文诗分享学习交流。我与幼儿就“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交流,当大部分幼儿做出肯定的表示时,昊×说“不喜欢!因为冬天容易感冒,很冷的!”由于之前预设到幼儿可能存在否定的答案,于是回应道:“是的,那我们在冬天里应该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不感冒?”让幼儿分享请洗手、多喝水、重保暖、强健体等有关生活健康的经验,最后以“冬天是一个让我们学会照顾自己的季节”来小结,帮助幼儿减弱对冬天的消极情绪。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开放性提问的一种思维逻辑的扩散,幼儿从散文、故事中去学习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并能将语言运用到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来激发幼儿主动对环境产生兴趣。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真正推动有效的师幼互动。

例如,“在农场里”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环境布置中布置了具有情景色彩的农场,贴上幼儿比较常见的家禽家畜,丰富幼儿的认识经验。起初,幼儿会对颜色鲜艳、美观的墙面有很大兴趣,幼儿也会经常围在墙面前讨论“我认识的小动物”,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也会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画、剪、贴的方式呈现在农场里,还会和同伴说说“我做了什么小动物”。但是时间一长,墙面也就慢慢失去了与幼儿互动的价值,孩子们的兴趣也慢慢淡化。为此,针对班内孩子们的表现,我在墙面上重新贴上了几个不同颜色的问号,每个问号后面代表的是一个提问,例如“小鸭最爱吃什么?”在问题背后教师会提供一部分答案供幼儿参考,另一部分需要幼儿自己通过翻阅图书或者其他方式,如,咨询家人、网上搜索答案等来获取。在一次个别化交流讲评中,我将问题抛出后,孩子们纷纷踊跃互动,有的是通过老师给出的线索来寻找答案的,有的是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的,有的是翻阅图书或者电视中看到的。在分享交流过后,再将孩子们的回答做成一个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孩子了解答案。

三、释放自由———生成互动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活动环境和学习环境,提供易操作、易变化的底结构材料,幼儿才会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从而生发和谐的师幼互动。

1. 释放宽松的心理环境

个别化分享交流虽带有一定的预设性和目的性,但是教师也需要把握调控的力度,把控过度就有可能会抹去幼儿自身的创造性,孩子们失去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需要在交流过程中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与同伴和老师互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更能使幼儿在互动中产生问题。

例如,在“我在马路边”主题中,我们从主题内延伸出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站点,在个别化材料投放前,我们首先与幼儿开展关于这方面的交流讨论,并在最后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请你找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经过一周时间的资料收集,我们在一次个别化交流活动中进行集体分享交流,孩子们纷纷乐意把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根据垃圾类别的不同进行区别分类划上小格子,并且每一样垃圾都有序地画在空格内。当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伴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表格记录的清晰度、品种的多样等。于是我们在选出“你认为谁的答案你最满意”中,选出了一份记录详细、图画排序清晰、内容又丰富的调查表,于是围绕“我们怎样能像他一样,做得又好看又多呢?”展开讨论,幼儿发现同伴作品中的优点,寻找自己的问题,并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我们将“垃圾分类”这一内容投入到个别化区域内,供幼儿操作。

2. 提供低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就是幼儿能自由组合、可以一物多用、在试用过程中可以开拓思维、有利于想象的材料。因此,在个别化材料调整中,应在尊重幼儿自主、互动的同时,注意整个材料提供与幼儿各方面发展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一次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发现昊×和文×各自拿着一盘正方体拼图玩,他们从一开始的按花色比谁拼的快,到最后比谁搭的高,期间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周围也有幼儿被他们的新想法所吸引,为此针对幼儿生成的新玩法我们进行了集体分享交流,当我首先出示两盘正方体拼图时,我给孩子们一分钟思考的时间,想想可以找出几种玩的方法。大部分幼儿都说到了老师在环境创设中所预设的一些玩法及规则,最后我请昊×和文×把他们的新玩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一下子对他们的新发现有了很大的兴趣,由于垒高对我班的孩子来说经验比较缺乏,不了解垒高过程中需要高以外,牢固也很关键。为此随后我与孩子们开始一同探索垒高的试验,在一次次失败后孩子们一同总结办法后再试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最下面一层搭得越坚固,垒高时越不容易倒下。于是,在拼图区域内,又多生成了一项有趣的垒高比赛,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检测工具,比较谁垒得最高、最稳固。

摘要: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项深入、延伸活动,是发展幼儿对主题经验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探索学习欲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主题活动,师幼互动,问题激趣

参考文献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主动学习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品质,都是在游戏和其它非课堂活动中体现的,包括:好奇心、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能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现就如何在“我自己”这个主题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进行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感悟。

做法一: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体现了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对学习活动持肯定的看法,流露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勤奋,愿意刻苦努力,并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就是要让孩子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案例一:系鞋带

由于现在的孩子穿有鞋带的鞋子的机会较少,因此对于学习系鞋带这项技能往往容易被忽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部分中,要求大班孩子要会自己系鞋带,因此,应利用《我自己》的主题将系鞋带这个生活技能的培养投入到生活区中,鼓励幼儿在看懂系鞋带的步骤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这项技能。学习系鞋带对幼儿来说是一项比较困难而又近乎枯燥的活动内容,为了鼓励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在投放材料初期,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学习系鞋带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在示范时,结合有趣的儿歌(两个好朋友,拉拉手钻洞洞,你弯腰我弯腰,再来钻个大洞洞),不仅能引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孩子理解方法,为掌握技能做好准备。

感悟:教师及时的观察、鼓励、指导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结果,在评价的环节中让没有成功的孩子说说自己的困惑,让成功的孩子介绍自己的经验,让孩子们在相互的介绍中去体验,去尝试,逐渐向成功迈进。如耿撄畅小朋友虽然每次都能自觉地进入到这个活动中,但在学习第二个节的打法时遇到了困难,由于没有成功的时候,她常会拿着鞋板叹气,当我问她有什么想法时,她说:“这真的太难了!”于是在评价环节我请获得成功的同伴说说自己学习的经过,林芳羽介绍说:“我开始学的时候也觉得很难,但我先仔细看步骤图,再慢慢的学呀学,回到家我还请姥爷帮助我一起学,于是我就学会了,我还会帮姥爷系鞋带呢。”一脸的成就感反映了孩子能做到不会的愿意学,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放弃的好品质。

做法二:培养学习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持续地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品质之一。坚持性强的幼儿,能最大限度的运用自己的智慧,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知识、发展能力。4~6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幼儿坚持性的培养。

案例二:红绿小人配

此项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采用操作材料包中的红绿小人,了解一个人的身体有红绿两部分,按照红绿两种颜色剪开后,重新组合形成不同动作的小人。第二环节是教师提供半边人轮廓,由孩子们先添画出另一半人物的动作造型轮廓,再进行红绿两种颜色的装饰,并将完整的人物剪下后粘贴在小舞台展板上。由于有添画、涂色、剪贴的过程,孩子们在活动中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在第二次活动中继续进行。

显然这项活动的两个环节是有递进性的,第一环节目的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区分人体的左右,并在比较简单的剪纸后进行组合。由于在中班时孩子们对剪刀的运用有了经验,所以大多孩子能采用将红绿小人对折或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剪开,同时也能根据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意愿将不同动作的半边小人进行组合粘贴,摆出了不同的造型。而第二环节有对称的添画、涂色、剪贴的过程,孩子们不能在一次的活动中完成,需要孩子要用认真、坚持的态度去应对。由于在平时的学习活动引导中,我比较重视孩子们成功方面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孩子们的进步和成功经常给与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促使孩子们对成功的体验愿望逐渐增强。因此,大多数孩子已经养成了对自己参与的活动一次没有完成,第二次还会继续投入的习惯,孩子们的体验是:只有将一件事情做完整了才是学会了一种真正的本领。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支持幼儿需要,实现玩中发展,需要教师领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并以全新的视角探索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可玩性设计,以此引发幼儿的快乐学习,让每个幼儿的智慧找到赖以生成和自由飞翔的动力。

感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大班孩子的要求是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是相符的。作为教师应担负起鼓励孩子拥有执着、自信的品质,让他们在探索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4

专题研究总结 大(2)班 殷雪丽

一、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是对儿童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和智力启蒙。而不少艺术教育中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幼儿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千篇一律地舞,限制了幼儿的表现力,忽视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倡导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观,其意义包含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应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幼儿,而不是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而使其单方面发展的幼儿。对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幼儿,也不是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幼儿,而是必须尊重差异,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有效地去培养“每一个”。要做到这些,那就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个性的发展”。

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对发展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二、研究过程: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创百度文库

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各种创造因素潜能培养的最佳时期。

(一)、创设环境,为幼儿的创新提供条件

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环境的刺激和启迪,可以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记得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是学不会的,但维也纳的人民没有一个是不懂音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音乐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为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就为幼儿能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活动提供了条件。

1、设计教学活动环境

《幼儿园规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在幼儿的每一次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活动环境的设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活动《欢乐圣诞节》中,我不仅让幼儿欣赏了国外欢度圣诞的录像,使幼儿对活动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让幼儿有一种热闹、欢快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活动室中我还拉起了彩带,立起了圣诞树,营造节日的氛围。在活动的结束环节我请幼儿自发的选择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迎圣诞的活动,小朋友拿了长长的彩带、圣诞老人帽、礼物盒等,他们想象出各种情节,如:上窜下跳、用彩带模仿赶驯鹿、围着圣诞树跳庆祝舞、背着大口袋送礼物等。想象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 创设音乐活动区环境

音乐活动区主要通过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在进行活动区的创设时,我特别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材料的提供上,环境的创设上力求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遨游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取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创造潜能。

百度文库

欣赏角: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欣赏氛围,为幼儿提供了《义勇军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摇篮曲》、《梦幻曲》、《金蛇狂舞》等不同风格的乐曲。.孩子们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乐曲仔细倾听、欣赏和比较,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并为幼儿提供的纸与色笔,让孩子们把心中的感受创造性的通过色彩线条来表示。使幼儿的情感体验逐渐变得细腻、深刻、丰富,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也在不知不觉中滋长。

叮咚小屋角:在演奏角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双响筒、锣、鼓、串铃等。目的是让幼儿根据这些乐器的特色创造性的为乐曲配器。如在《舒伯特小夜曲》中,第一段乐曲较为优美、缓慢,选用什么乐器呢?经过反复的选择、尝试,幼儿发现铃鼓较为适合。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处拍击铃鼓,第二拍则甩动铃鼓表示延续。又如《送我一支玫瑰花》最后一小节感觉很重,应该怎样来配器呢?孩子们讨论、尝试过后觉得几种乐器一起拍感觉很响、很重,最合适。配器后,在小朋友的指挥下进行演奏,获得了成功。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去创造。

(二)、注重选材,为幼儿的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又是活动的依据。教材选得好,教育目标的实施就有了重要的保障。选取好的音乐教材,针对教材的结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与研究,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为幼儿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节奏乐、创编歌曲、舞蹈等选对题材对幼儿的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获得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创新,我注意选择不同的情感题材进行了对比欣赏。让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

百度文库

案例分析:如在以音乐欣赏《小夜曲》(舒伯特)为例,1.通过材料和经验的准备,创设和谐静谧的情境,师幼共同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教师陶醉在音乐之中,暗示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倾听。2.幼儿倾听后自由用语言表达感受。(1)“你觉得音乐怎么样?”(2)“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3.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像,教师辅以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4.以音乐为背景,幼儿三人为小组,以“我听见”或“我看见”为开头,合作创编小诗,并将自己编的内容合着三拍子节奏轻声朗读。如“我听见风儿在轻—轻吹—,夜一色,多一美好—”或“我看见星星在眨—着,眼—睛,夜—色,多—美—”等,教师及时进行记录。5教师将幼儿编的诗歌配合旋律朗诵或演唱,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动作。(教师观察为主)6.为音乐配色,这首乐曲像哪种颜色,为什么选这种颜色? 7.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绘画《美丽的夜晚》,要求运用相匹配的色调。又如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每一段音乐都能使他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并用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如徐缓的音乐代表乌龟、欢快的音乐代表兔子、深沉的音乐代表大象、优美的音乐代表天鹅,等等。这些音乐活动都潜在地感染幼儿创造与表现的情感心理,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科学性开发。同时选择一些跨度较大的音乐题材,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增强自己对不同作品的感受力及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表现力。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深,展现出来的表现能力更为准确及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如组织幼儿了解京剧、欣赏百度文库

京剧;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民俗选择反映民族文化的歌曲,如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选择适合的歌曲等。

(三)、创编动作,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1、肢体动作补充为幼儿提供创编空间。

边唱边跳是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有了粗浅的音乐技能和经验,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为此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启发、引导幼儿用探索、发现法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我平时让幼儿多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细节,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韵律活动《秋天》中,幼儿可以随音乐自由想象用身体和动作模仿小树叶飘落时的各种动态,尽管幼儿的表现还是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欣赏《摇篮曲》时,我借助现代多媒体电教技术,放映幼儿、乌鸦、喜鹊、小猫、小狗睡觉的姿态,引导幼儿观察歌中的不同对象的睡觉方式,并启发他们用身体去表现事物的睡觉姿式。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编动作,还可以激发他们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想像月亮、星星睡觉的样子。经常性地培养幼儿这种参与意识,正确树立和突出幼儿在音乐教室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欢乐的音乐氛围,有效地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表现力和想像力,使他们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以发展。

2、运用故事情节理解音乐特质,促进创造表达能力提高。

结合大班幼儿理解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音乐活动中结合故事情节,不仅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更帮助幼儿大胆地对音乐作品的创造性表现。

案例分析:音乐活动《不一样的生日》 百度文库

片段一:活动前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吧!然后放音乐,进行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开始引出活动。师:我们来到大森林了,你们去找找森林有谁? 分析:开始从律动引出活动,从强烈的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带领幼儿运动,引出了孩子很浓厚的兴趣,一个个都跟着我跳的非常有劲;然后我让他们找找森林里面有谁,因为孩子都是很喜欢大森林和各种小动物的,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对后面的活动更加感兴趣,接着我让幼儿直接坐在我身边,我不用积木,会让孩子和我更加有亲切感和互动。片段二:第一次欣赏音乐 师:刚才你发现了哪些小动物啊?你们猜谁是森林之王呢?(幼儿自由回答)师:这一天啊,森林里面格外的热闹,原来是狮子王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完整欣赏音乐,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教师用动作来讲述一个故事,教师要将动作和音乐匹配。分析:在找完小动物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刚刚的发现,这样孩子会有一个记忆能力,然后引出狮子王,接着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森林里面的狮子王要举行生日晚会了,马上接上音乐,用简单的动作和起伏的语言来形象的表现音乐和故事的情节,让孩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感受故事中的各个情节。片段三:分段理解音乐

1、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的样子。(第一段)师:你们听,谁来了呀? 师:狮子是怎么走路的?怎么走才像是森林之王呢?(请幼儿来表演)百度文库

2、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动作和小动物害怕动作。(第二段)师:你还听到了什么?狮子王吼叫的声音越来越怎么样啊? 狮子王一吼小动物们怎么样?害怕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啊?(请幼儿表演)分析:一段一段的分割音乐可以让孩子更加清楚的表现,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孩子对现在的表现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特别是狮子的表现和狮子喉叫的样子,孩子学做的表现欲望特别的强;但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把时间搞的太快了,害怕这一环节根本没有解决掉,幼儿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了,我也没有要求,对另外的幼儿也没有要求,我引导的也不够,随机能力的浅薄,导致效果不好,幼儿情绪的无法稳定,对后面的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段四:创编动物舞蹈

1、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一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动作。(第三段)师:不用害怕,今天是狮子王的生日,它还邀请小动物们去跳舞呢!(教师直接拿出头饰请幼儿看头饰选择)

2、每一样动物坐在一起,互相商量你们准备给狮子王跳个什么舞?

3、师:现在请小兔子给我跳个兔子舞看。小鸭子,小猴子…… 分析:因为我班的孩子的表现欲望很强,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在我出示各种小动物头饰时,孩子争先恐后的抢,场面一下子很混乱,带上头饰后我让孩子是同一种小动物的站在一起,自己想动作来给狮子王庆祝生日,孩子很兴奋,一堆一堆的想了做了起来,而我自己的情绪因为前面的混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感觉自己一下子对后面活动的开展丧失了信心,所以很不投入。

三、反思: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多通道的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百度文库

耳等多种感官,让幼儿听听、说说、看看、动动。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我在活动组织中也大胆的尝试了一些音乐活动中的新教法,音乐活动中老师尽量少说,而因以音乐活动中特有的体态动作的提示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而改变以往的语言式理解音乐。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改变以往幼儿单一而又盲目的听,而是配上有情节的故事,与老师的身体动作来帮助每一个小朋友形象生动的理解音乐,为孩子的创编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支架。但是在活动中,分段欣赏音乐时因为太紧张的原因,时间上没有很恰当,太快了,对于后面的活动开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设计时对于幼儿这一方面的考虑还有所欠缺,自己的随机能力也不够,所以在游戏时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孩子,也没有很好的和幼儿一起投入到游戏中,导致了无法收拾乱的场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先充分的把活动设计好,分清活动的重难点在哪,本次活动开展时应重点放在哪个部分去进行,然后对于时间上的安排也要再恰当,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3、在音画转换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幼儿丰富的想像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通过音画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画笔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表达。

百度文库

案例分析:《上学去》: 活动实录一: 这是一节大班的歌唱活动《上学去》,老师通过图谱将歌词内容一一表现,并借按照节奏型根据乐句的顺序排列,图谱的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教师一边讲述上学路上的内容,一边出示图谱,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图谱,专注的听着,孩子此时的表达多以表情、情绪来展现,以倾听为主。活动实录二: 教师完整地唱了一遍歌曲之后,孩子们每人拿到一份图谱表,都特别高兴,他们便拿着自己的图谱表要和同伴交流演唱,兴趣十分浓厚,都争着要唱给同伴们听。孩子们对歌曲的内容记忆清楚,根据图谱能较准确地唱准“|×0××|”的节奏型,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看着图谱能演唱歌曲,孩子通过演唱、表情、及节奏演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活动分析: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进行表达表现。这时,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 用是一种视觉参与,这种方式适合在新授活动中帮助孩子更快更好更准确的理解音乐作品和掌握音乐作品。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活动反思: 百度文库

孩子从一出生就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首先就是看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其次喜欢看黑白分明的图谱,而且图案越复杂他越爱看,每次注视时间约1-3分钟,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即注意力从新生儿期就开始了,而来自视觉的感受与刺激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对视觉的运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通过视觉运用进行多种方式表达就跟容易体现,就象我班的2个孩子,在本次活动中边看边跟着集体进行了歌曲的演唱,而平时从来不会主动或是被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

一、以图文故事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和愿望: 文学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活动设计将为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和无尽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幼儿表达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在音画转换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幼儿丰富的想像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通过音画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画笔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表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视觉参与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幼儿的类比思维,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现作品的结构、内容,作为幼儿启百度文库

蒙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很值得推广运用。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灵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表达。

三、基本策略: 选择音乐和素材方面:

1、选择要具有节奏鲜明的配合着不同的文化的乐曲。

2、要从幼儿心理、最近发展区对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实施音乐教学活动方面:

1、审美体验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受体验—感悟兴发—表达外化。

2、问题发现法----教师不必多用语言解释,只是提示小朋友看教师的表演,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问题。

3、肢体体验法----配合动作的弹跳、摇摆、跳舞的歌曲和音乐,使幼儿在与音乐的互动中刺激了身体、大脑的运动与协调,刺激了感觉的整合。

4、图文故事法-音乐活动中运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内涵及性质,更能给予幼儿创造表现的空间,激发幼儿大胆积极表达。

5、音画转换法--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灵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表达。2009、6

个别化学习计划(白天和黑夜) 篇5

小五班

“核心经验”的关键词 认知

观察兴趣(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感知变化(月亮、光线的变化)

情感

不怕黑夜

乐意表达(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白天和黑夜)

活动实例

1.给太阳穿新衣 2.抓亮点 3.白天和黑夜 4.小黑屋 5.谁的黑影 6.小猫和老鼠

实例一:给太阳穿新衣(源自《学习活动》P130)

材料

1.制作太阳的材料:红色或橙色的圆形纸片、圆形纸盘、圆形盒盖; 2.辅助材料:吸管、扭扭棒等。

玩法

◆玩法一:装扮太阳

幼儿将圆形纸片粘贴在铅画纸上,选择喜欢的材料装扮太阳。◆太阳照照我

幼儿用制作好的太阳进行互动游戏。问:太阳照照我,照哪里?答:太阳照在头顶上。另一幼儿就把太阳放到头顶的位置。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喜欢选择不同材料装饰太阳(是否偏爱某种材料)。

2.在装饰太阳的光芒时,幼儿是否会尝试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大小、形状、颜色)进行间隔排列。

实例二:抓亮点(源自《学习活动》P130)

材料

1.小镜子若干; 2.宽敞的场地和墙面。

玩法

◆玩法一:照一照

事先在墙壁或地面上做标记(如动物或小树、小花等),然后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在标记上,再慢慢移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及班级环境中,引导幼儿找找、说说亮点在哪里。

分辨篮子里有哪些玩具找不到家了,找找它们的家在哪里。◆玩法二:抓亮点

教师利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在墙上,转动小镜子使光点不断移动,引导幼儿抓拍墙上的亮点。

◆玩法三:踩亮点:教师利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在地面上,转动小镜子使光点不断移动,引导幼儿踩地面上的亮点。

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看懂标记的意思,将玩具放入贴有标记的家里。2.幼儿是否有无归原处的意识,并主动将玩具送回家。

实例三:白天和黑夜(源自《学习活动》P132)

材料

1.自制图书;

2.图片:白天(太阳、小鸟、小花、小树、小朋友活动的照片);黑夜(月亮、星星、小朋友、小花、小鸟、小鱼)。

玩法

◆玩法一:白天和黑夜

幼儿翻看图书,观察比较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玩法二:

贴贴说说:幼儿从篮子里拿出卡片,放到情景(白天或黑夜)中,要求卡片内容与情景相符合。

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边翻看图书边讲述。

2.幼儿如何选择卡片贴在相应的情景中区分白天和黑夜。

实例四:小黑屋(源自《学习活动》P133)

材料

1.一个纸箱装饰成的小黑屋,两边侧面开窗户; 2.各种玩具和材料的实物和照片; 3.手电筒。

玩法 ◆找找在哪里

幼儿在小黑屋里寻找卡片上的各种物品。◆摸一摸,猜一猜

幼儿伸手摸摸小黑屋里的玩具,猜猜可能是什么?

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对小黑屋有兴趣,不惧怕;喜欢独自还是结伴在小黑屋里玩。2.观察幼儿在小黑屋里的行为,是否愿意通过触摸猜猜物品的名称或者根据卡片去寻找相应的物品。

实例五:谁的黑影(源自《学习活动》P134)

材料

1.黑影图片若干; 2.表演台。

玩法

◆玩法一:猜猜这是谁的黑影

从黑影猜测是谁的黑影,进行实物图片匹配。◆玩法二:影子表演 幼儿观看教师表演影子木偶。

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能根据轮廓猜测相应的物品。2.幼儿对影子表演是否感兴趣,并尝试表演。

实例六:小猫和老鼠(源自《学习活动》P131)

材料

1.小猫和老鼠头饰; 2.月亮和太阳牌子两块。

玩法

◆玩法一:猫捉老鼠

分别扮演“小猫”和“老鼠”,用颜色信号表示“太阳”和“月亮”。看到“太阳”,小猫和老鼠都睡觉,看到“月亮”,老鼠出来吃东西,小猫就去抓老鼠。小猫抓到老鼠,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玩法二:小猫和小朋友

分别扮演“小朋友”和“小猫”,看到“白天”或“黑夜”后,小朋友和小猫分别做出不同的动作。如看到“白天”,小朋友做活动的模仿动作,小猫则睡觉;看到“黑夜”,小朋友只能做睡觉的动作,小猫则可以做许多动作。

观察要点

1.幼儿将物品进行配对的情况。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6

背景:

在本周的主题“动物花花衣”的主题中,我投放了一个小动物找家的个别化材料,首先我先用废旧的纸巾盒做了搭建了一个小动物的房子,在房子前面铺上了一条路,然后在房子的上面贴上不同的动物皮毛。

我一共搭建了四栋小房子,四栋小房子上分别有不一样的动物皮毛,分别是奶牛、斑马、老虎和长颈鹿。

在动物花花衣主题下,很多学习活动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认识动物皮毛、区分动物皮毛,所以小朋友们对不同皮毛的动物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我还给根据房子上的皮毛制作了与房子皮毛上相应的小动物投放在小动物找家的个别化材料中。

实录:

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新投放的材料,小朋友们对新投放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和操作方式,所以我让朱梓烽和丁俊天参与了这个新投放的材料。

他们对于新投放的材料都非常感兴趣,根据我之前介绍的玩法,他们开始给小动物找家,天天帮自己的小动物找完了家还想把朱梓烽那里的小动物也赶快送回家去,但是朱梓烽想要自己送小动物回家。于是两个小朋友就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分析:

1、两个孩子都非常有个性,游戏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2、毛毛虫的游戏中,我们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如几个孩子一起游戏时,拿到什么颜色的牌子就要变出相对应颜色的毛毛虫。孩子们有着明显的规则意识,但是缺乏灵活变通性,遇到问题,不会协商解决。措施:

1、引导幼儿理解游戏中,除了有对抗竞争的玩法,还有互相合作的方法。

2、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两名幼儿如果选择竞争性玩法,当出现都要一种颜色的牌子时,可以协商,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解决。如果选择合作的玩法,那么两个孩子共同使用一种颜色的牌子,共同将毛毛虫变成两个人都想要的颜色。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7

策略一:捕捉兴趣点,顺势引导

区域活动中,“特殊幼儿”的产生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每个“特殊幼儿”对活动都缺乏兴趣,兴趣是引领幼儿参与的最主要动机。不管其中的过程有多长,教师一定要在积极的引导进程中去捕捉其身上出现的萌动兴趣,顺势而为地给予各种支持。

实录一:有个性的程程。

程程是我们班很有个性的男孩子,每到玩区角活动的时候,总能看见他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别人玩区角活动。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他又不愿意参加活动区活动。我坐在他身边有意无意地跟他说话,爱搭不理的他突然说:“学梁的笔套掉了。”我一看,真的!学梁的脚边掉着一个水彩笔笔套。我说:“程程你很乖,去帮他捡一下吧,顺便看看他在画什么。”他真的过去了,一会儿他跑来说:“学梁在画汽车,可是他画错了。”“真的?”我很夸张地说,“他怎么这么不仔细,画错了也不知道!我们去看看吧。”我很自然地拉起程程的手走进了美工区。

我用一种让程程很有面子的语气说: “学梁,程程已经发现了你这辆汽车有个地方画错了,你快找找。如果找不到,就让程程就帮你改过来吧。”学梁没看出来,程程说话了:“小汽车只有四个轮子,从边上看只有两个,你画得太多了。”我说:“你帮他改改吧!”程程说:“改不了啦,彩色笔擦不掉的,只好重新画一辆了。”当我把另一支笔递给程程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坐下来开始画小汽车……

策略二:积极暗示,稳定兴趣倾向

通常还有这样的情况:幼儿有了一定的活动动机,但并不十分稳定,容易受干扰而发生动摇。这时需要教师以一份真诚的态度对待幼儿,不间断地给他们连贯性的后续支持,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激发与鼓励,使其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机并转化为稳定的兴趣,延续下来。

实录二:失去耐心的涛涛。

涛涛今天真是难得———去了建构区。 他在尝试用各种瓶子和三夹板块搭房子。 可是在搭第三层的时候总是会塌掉,涛涛似乎不想再工作下去了,可又不想一个个地把瓶子捡回到筐里。

正在他发呆的时候,我走了进去,看着那些散乱在地上的瓶子说:“哎呀,涛涛你跟老师想的一样,想用这些瓶子来造房子。”涛涛说:“我不想再造了。”我说:“不造了,为什么?”他说:“我已经很小心了, 可是它还是要倒掉的。”我说:“真的吗?我上次造房子也是这样,刚刚造第二层时就倒掉了。”涛涛说:“我是造第三层时倒掉的。”我一副羡慕的神情:“真的啊?你已经在造第三层了,你比老师造得好!你教教我吧,怎么造到第三层?”

于是涛涛又开始造了。我一边看他一边说:“我上次造的时候,四个角上的瓶子放得太开了就倒了。”看的出来涛涛听了我说的这句话,有意地把四个角上的瓶子往里放了一点,结果这一次造到第三层时,房子没有倒下来。我惊叹地说:“涛涛你真棒!你已经造好第三层了,你超过老师一层了!”涛涛说:“我还要造第四层!” 我离开建构区时,涛涛并没有离开。

策略三:迁移一成不变的兴趣定式

教师还要善于将幼儿产生的活动兴趣向其他领域的活动渗透与迁移,激发他对不同领域的活动产生、保持兴趣,不断地扩展他们的活动参与面,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实录三:偏爱画画的好好。

好好是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她画的画可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每次玩区角活动时,也总是在美工区找到她,她总是画完一张又画一张。教师“引诱”她去别的活动区,可是她坚定不移地留守美工区。这一次我拿着订书机来到美工区,帮助孩子们把各自的画订成册。当订完好好的画时, 我说:“好好,把你做的这本图书送给我吧,我有用!”好好不解地看着我,“阅读区需要一批新书,可老师没准备那么多,你这一本画成的书也送过去吧。”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可我又一副担心的样子说:“就是老师担心阅读区的小朋友看不懂你这本书,你去跟他们介绍介绍吧!”好好想了一想,拿着书去了。我尾随其后悄悄观察, 她还真是很认真地在讲故事,那个忘了画上耳朵的小人,好好说是打了一个喷嚏飞走了———她还真会编故事!在这一次活动结束时,我又一次表扬了她,这一次的表扬我没有说她画得好,而是一个劲儿地称赞她的故事讲得好,“从来没想到好好这么会讲故事!”她说:“我还会讲好多好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我家里的童话书上看来的,星期四我把那些书带来给你们看!”我相信,星期四的区角活动好好肯定会出现在阅读区中了。

俗话说:“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要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中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通过个别化关注的指导策略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并从中获得发展,保证幼儿在其活动过程中获得学习主人的体验,才能使区域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

摘要:针对区域活动中的“游离儿童”,教师应采用捕捉其兴趣点,顺势引导;积极暗示,稳定兴趣倾向;迁移——成不变的兴趣定式的策略加以引导,使幼儿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保证幼儿在其活动过程中获得学习主人的体验,使区域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

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个别化学习 主动探索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43-01

一、研究背景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说过,“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1]大班幼儿萌芽抽象逻辑思维,变得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活动自主性、主动性提高,并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但一些园所因考虑生源,教师素质有限等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智发展。

二、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涵义及其研究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亦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为此,个别化成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个别化学习即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根据其年龄特点,结合自身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等,提供发展不同能力的区域内容和多种富有价值的、趣味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以独立思考或同伴合作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和创造性表现。

个别化学习促进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积累与环境相关的经验,不断丰富对身边事物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关注身边的问题,发现、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探索的兴趣。

三、幼儿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

1.构建适宜的一日生活课程,解决内容上出现的“小学化倾向”问题

在个别化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将幼儿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学习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性。在学习熨烫衣服的内容中,教师将集体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区的工作,根据幼儿的生活能力一对一示范和全程观察和指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活动兴趣浓厚,并主动延伸为熨烫其他衣物,甚至去影响其他幼儿。

2.教师观察与指导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在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发展需要选择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层次的工作材料,对不同的内容加以尝试,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与指导。区域观察记录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材料制定详尽的观察计划,有针对性的观察某一区域中某一材料的使用情况,并全程、有思考的观察某一幼儿的工作过程:幼儿是否对工作感兴趣?工作情绪和状态如何?投放材料是否符合发展需要?幼儿是怎样操作和使用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工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完成工作的效果如何?继续选择此工作的可能性如何等。

个别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做法,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否需要介入其工作?何时介入?以何种方式和身份介入?如何评价其工作效果?是否需要投放新的工作?如何投放适合其发展的延伸材料?这样幼儿才能够获得具有实际意义指导,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提高与成长。

3.活动过程中的规则提示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幼儿大胆探索的同时,也要遵守活动规则,讲秩序,爱护材料。

首先,个别化学习中暗语的使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要求幼儿亲身尝试和探索,鼓励认真思考,为此就要保证安静的活动氛围。教师可尝试与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设计一些简单、意思明显的“暗语”,以不打扰别人。如幼儿上厕所可出示双手食指、中指摆成的“W”手势,教师点头同意;可用右手拇指、食指出示“请安静”手势;工作中有人打扰,可出示表拒绝的手势,等等。

其次,制定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人数规则。教师与幼儿约定某一区域的可容纳人数,通过粘贴控制点,放固定数量的椅子,投放提示卡片等来限制人数。如美工区设置进区牌,幼儿需持牌进区,当其他幼儿还想进入区域时,看见已经没有区域牌了,就明白自己需要等待了。

再次,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操作规则。个别化学习材料是根据幼儿不同需要有层次的投放的,教师要正确、严谨的示范其操作过程,如取放工作毯、拿放材料、姿势礼仪等,先示范基本操作再探索变化延伸。同时,可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使用才能保证材料的完整,让幼儿自己形成保护材料的意识。

再次,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整理规则。可制作材料名称对照卡,整理示范图片,让幼儿学习整理材料并正确归位,养成物归原位的良好习惯。

备注:[1]北师大教育系、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 主编。《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三版 第11页。

参考文献:

幼儿园下学期个别教育计划 篇9

本学期我们大(2)班的幼儿有部分都是新生,可能是因为父母工作原因从各个地方转到本班来,其中有一位幼儿叫甘露的小朋友年龄较大,还有点口齿问题、爱动手去触碰其他小朋友等不好的习惯。通过老师上课的两个星期来看,发现甘露小朋友不仅爱动手还有点孤僻、独立要强,可能是因为身高也比其他幼儿高吧!所以造成了爱动手、让其他幼儿都怕她,老师还发现她不仅不爱表达也不善于活动,一天上课就是一个人呆着一整天,老师j叫她过来一起玩,她只是跑到一边看小朋友们玩。在活动方面不善于表达。在学习方面也是个难题,因为是从其他学校转来的,我们也不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到本班上课后才发现她还不会握笔写字,或许因为口齿原因所以发现她自己的简单心愿也不会表达出来。

二、预期目标

1、培养个别幼儿能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吉泽明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个别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有合作意识;

3、培养个别幼儿树立自信心,具有勇敢精神,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

4、培养个别幼儿能主动参与探索、操作活动,对活动感兴趣;

5、培养个别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6、个别幼儿能主动进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三、因材施教当发现幼儿的不好习惯与不足时,我与其他老师以后对甘露小朋友多沟通、引导与带动她和小朋友一起玩。

一天户外活动时她又一个人在一边看其他小朋友玩,后来通过引诱方式来带动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话虽不多,但也看到她露出了笑脸。

写字课时,我就把她带到自己的身边,然后握着她的手写字,通过多次练习她也会一些简单的数字了。

在语言方面,我们与她多沟通、交流,把她想表达的心愿用简单的语言教她说出来,再让跟着老师读。如;师、我要写字,幼、我要写字。通过这样多次沟通交流与练习,本班甘露小朋友也变得开朗起来了,不在是那么孤僻,也勇敢的和老师说话,也融入了集体,还不会再动手去触碰小朋友了。虽然语言上说的不够多,但也能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

小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篇10

记录人:丁奕

姓名:嘉琳

性别:女

时间:10.20

地点:教室

行为表现

今日我们中午吃番茄抄鸡蛋、奶油菜花。大部分的孩子都很爱吃,当我走到嘉琳那时,看见他把小丸子都吃了,可是菜花还一口都没吃呢。“嘉琳,丸子好吃吗”,“好吃”。“还想要吗”,“想”。“那你把菜花吃了教师在给行吗”,嘉琳看着我没有说话。我也没有再说什么就去看其他的小朋友了

教育过程

过了一会儿,我又来到嘉琳那,他还是没有吃菜花,这时,我悄悄的对他说:“嘉琳,我听见菜花说想让你吃掉它。”嘉琳一听,就主动的舀起了一小块菜花,放在嘴里吃了起来。也就有两分钟的时间,当我再看时,嘉琳的菜花已经吃完了。但盘子里还有十几块胡萝卜。我看着嘉琳,嘉琳也看着我。过了一会,嘉琳说:“教师,我不想吃胡萝卜。”“是吗唉,可怜的胡萝卜,我都听见它哭了。它还说想让嘉琳吃掉呢。”嘉琳看看我,又看看胡萝卜,没有动。我又之后说:“它还说,此刻菜花都在嘉琳的肚子里跳舞呢,它也想去。嘉琳你让它去吗”嘉琳点点头,用勺子舀了一块最小的放在了嘴里。然后我又指着一块大的说:“它也想去嘉琳的肚子里,”嘉琳很高兴的又将那块放在了嘴里。吃了有三四块以后,我又说:“这两块想一齐去嘉琳的肚子”。嘉琳又一齐吃了两块。就这样,我们不爱吃的胡萝卜很快就吃完了。

嘉琳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教师提出的要求嘉琳都能很好的完成。可就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嘉琳爱捣乱的小细胞就出来了,每次遇到嘉琳不爱吃的食物时,我们尝试用过很多的方法,有时嘉琳会吃上几口,有时不管你怎样说,我不吃就是不吃。想今日的这几样菜,嘉琳最爱的是丸子,菜花不爱吃,但也还能够理解。但胡萝卜是我们嘉琳的天敌,以前我们也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他吃,最多的是吃下五块。今日这样的表现是开始时我也没有想到的,看来今日我们成功了。

效果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 篇11

关键词:主题活动;师幼互动;问题激趣

一、观察、分析——预设互动

在每一个新主题开展前,教师首先要根据主题目标与幼儿认识发展需求进行仔细分析与规划,尤其是在创设个别化区域环境时要预设好每一个区域内幼儿在与环境、墙面及材料互动时所要达到哪些能力水平,如,自主探索学习、表达表现欲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为此,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由的、宽松的,教师所提供的低结构材料是丰富的,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支持的。其次是对个别化分享交流讲评的预设,教师需要有目的性地观察某一区域,预设幼儿近期在该区域内发生的问题或者经验的提升、新问题的生成等,有针对性地放在个别化分享交流中与集体幼儿一同讨论,分享经验。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主题下的一次个别化交流活动中,我预设选择了一个语言角区域内关于冬天的散文诗分享学习交流。我与幼儿就“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交流,当大部分幼儿做出肯定的表示时,昊×说“不喜欢!因为冬天容易感冒,很冷的!”由于之前预设到幼儿可能存在否定的答案,于是回应道:“是的,那我们在冬天里应该如何照顾自己,让自己不感冒?”让幼儿分享请洗手、多喝水、重保暖、强健体等有关生活健康的经验,最后以“冬天是一个让我们学会照顾自己的季节”来小结,帮助幼儿减弱对冬天的消极情绪。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开放性提问的一种思维逻辑的扩散,幼儿从散文、故事中去学习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并能将语言运用到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来激发幼儿主动对环境产生兴趣。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真正推动有效的师幼互动。

例如,“在农场里”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环境布置中布置了具有情景色彩的农场,贴上幼儿比较常见的家禽家畜,丰富幼儿的认识经验。起初,幼儿会对颜色鲜艳、美观的墙面有很大兴趣,幼儿也会经常围在墙面前讨论“我认识的小动物”,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也会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画、剪、贴的方式呈现在农场里,还会和同伴说说“我做了什么小动物”。但是时间一长,墙面也就慢慢失去了与幼儿互动的价值,孩子们的兴趣也慢慢淡化。为此,针对班内孩子们的表现,我在墙面上重新贴上了几个不同颜色的问号,每个问号后面代表的是一个提问,例如“小鸭最爱吃什么?”在问题背后教师会提供一部分答案供幼儿参考,另一部分需要幼儿自己通过翻阅图书或者其他方式,如,咨询家人、网上搜索答案等来获取。在一次个别化交流讲评中,我将问题抛出后,孩子们纷纷踊跃互动,有的是通过老师给出的线索来寻找答案的,有的是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的,有的是翻阅图书或者电视中看到的。在分享交流过后,再将孩子们的回答做成一个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孩子了解答案。

三、释放自由——生成互动

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活动环境和学习环境,提供易操作、易变化的底结构材料,幼儿才会自主活动、自由表达、体验过程、主动建构,从而生发和谐的师幼互动。

1.释放宽松的心理环境

个别化分享交流虽带有一定的预设性和目的性,但是教师也需要把握调控的力度,把控过度就有可能会抹去幼儿自身的创造性,孩子们失去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需要在交流过程中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与同伴和老师互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更能使幼儿在互动中产生问题。

例如,在“我在马路边”主题中,我们从主题内延伸出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站点,在个别化材料投放前,我们首先与幼儿开展关于这方面的交流讨论,并在最后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请你找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经过一周时间的资料收集,我们在一次个别化交流活动中进行集体分享交流,孩子们纷纷乐意把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根据垃圾类别的不同进行区别分类划上小格子,并且每一样垃圾都有序地画在空格内。当分享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伴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表格记录的清晰度、品种的多样等。于是我们在选出“你认为谁的答案你最满意”中,选出了一份记录详细、图画排序清晰、内容又丰富的调查表,于是围绕“我们怎样能像他一样,做得又好看又多呢?”展开讨论,幼儿发现同伴作品中的优点,寻找自己的问题,并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我们将“垃圾分类”这一内容投入到个别化区域内,供幼儿操作。

2.提供低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就是幼儿能自由组合、可以一物多用、在试用过程中可以开拓思维、有利于想象的材料。因此,在个别化材料调整中,应在尊重幼儿自主、互动的同时,注意整个材料提供与幼儿各方面发展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一次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发现昊×和文×各自拿着一盘正方体拼图玩,他们从一开始的按花色比谁拼的快,到最后比谁搭的高,期间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周围也有幼儿被他们的新想法所吸引,为此针对幼儿生成的新玩法我们进行了集体分享交流,当我首先出示两盘正方体拼图时,我给孩子们一分钟思考的时间,想想可以找出几种玩的方法。大部分幼儿都说到了老师在环境创设中所预设的一些玩法及规则,最后我请昊×和文×把他们的新玩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一下子对他们的新发现有了很大的兴趣,由于垒高对我班的孩子来说经验比较缺乏,不了解垒高过程中需要高以外,牢固也很关键。为此随后我与孩子们开始一同探索垒高的试验,在一次次失败后孩子们一同总结办法后再试验,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最下面一层搭得越坚固,垒高时越不容易倒下。于是,在拼图区域内,又多生成了一项有趣的垒高比赛,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检测工具,比较谁垒得最高、最稳固。

参考文献:

韩慧芳.创设隐性师幼互动环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 (31).

上一篇:乡情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大连市人民政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