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作文教案(精选14篇)
片段作文教案 篇1
片段作文教学教案
湘东镇中学 贺益娇
(一)片段训练
描写校园一处风景
(二)教学目标
培养写景能力
(三)重点难点
思维方法训练
一、创设情境
引入:同学们,有位诗人说过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美丽的花园。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表现我们世界的美呢?那就需要我们大家用生花的妙笔来描绘。今天我们就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的写法。[板书]:写景
二、合作探究
1、有助于表现万事万物本身的美与特点。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一切景语皆情语”
2、点明写景作用(生交流讨论,师明确): 回忆写景要求:
1、学生质疑:
2、解疑:告诉学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
按一定顺序 :空间与时间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随着景物的变化而转移视角
4、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板书:
抓住景物特点
弄清景物描写的主次以及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动态与静态的角度等)
5、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6、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7、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 颜色
形态
气味
声音 大小
„„
8、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我们还得注意什么?
生动、形象、具体
三、牛刀小试
过渡:我们的校园也很美丽,如果有人参观我们学校,你会怎样介绍呢?同学们请思考一下。
1、欣赏校园美景(播放校园风景画面),看看哪些有代表性。
2、自由描绘校园美景,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字数约200字。
3、讨论、分析、点评。
四、总结
1、谈收获。
2、最后教师作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
五、布置作文
写一篇关于名胜古迹美景的文章
片段作文教案 篇2
对于我来说, 苔仅仅是江南屋檐下浓重软腻的一笔泼墨, 仅仅是一种“卑微”的植物。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 不甚引人注目, 颜色不明艳动人, 总是默默地一声也不吭。
春日浅草才没马蹄, 春风和煦。江南古镇里, 踏青的人数不胜数, 我亦来寻找春意。我问相熟的朋友, 何处寻觅春日芳踪?她便领我避开人声鼎沸, 拐进小巷, 指着檐头上融成一片的绿色笑着说:“喏, 这就是最烂漫的春天。”
那是我认为的卑微的苔。
但我从未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苔。
它们附在瓦上, 绿得深沉动人, 在黛色的屋顶上显得格外显眼、格外沉静, 远远望去, 整个屋顶都被如潮水一般的绿色覆盖着。它们细细密密地长在每一个小小的角落里, 没有肥沃的泥土, 没有阳光的亲吻, 却“开”出了这样烂漫的、比春日的阳光更胜几分的“花朵”!
那美丽的绿色, 让我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绿色并不太明艳, 但深沉安静, 好像从江南的山水里走出。阳光照不到苔上, 于是它在阴暗中不卑不亢地呼吸着, “绽放”着。感知这少见的绿色, 春天的气息仿佛在古老的青石巷里跃动, 让人感到了一阵破土而出的、坚定有力的心跳。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我被这蓬勃的生命力与卑微的执着所打动, 一时间心生暖意。
———常州外国语学校毛天与《从卑微到烂漫》
2
化工厂使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 进而带动了商业的兴旺, 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
与欢乐气氛不相匹配的是, 天空的乌云将不知从何处带来的丝丝隐忧一点点地弥散在空气中, 好像一滴滴冰冷乌黑的墨汁无声息地侵蚀着原本清澈、温暖的水。北方吹来阵阵寒风, 呛得人直咳嗽。树枝上, 几片黄叶仅剩下茎部微弱的连结, 注定将被风无情地吞入口中, 席卷而去。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好几天, 但人们全部沉浸在走向富裕之路的欢乐中, 谁会注意到呢?
半年后, 又一根高高的烟囱竖了起来。
又一个半年后, 烟囱已经如高楼大厦一般鳞次栉比了, 整个工业区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整座城市焕然一新, 只是多了些“不和谐”的景象:医院派上了大用场, 住院部里已经塞满了患肺癌、呼吸道疾病或食物中毒的病人;高速公路两旁的植物, 叶片早已在非寒冷的季节凋零殆尽;泛黑的河流上漂浮着鱼儿可怜的尸体;天空的乌云把一年年积攒的忧虑, 毫无保留地融在了空气里……
人们对化工厂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热爱, 已经转变为对自己将来能否生存下去的担忧……
———盐城市初级中学王雨坤《从爱到忧》
3
妈妈背着我沉重的大书包,我吃着橘子……
我突然想到自己应该让妈妈也吃点东西。她每天这样劳累奔波,晚上还要不辞辛苦地来接我回家,风雨无阻,而我却一直对她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她的默默付出,我不禁心里生出几分愧疚。
我把手中的橘子递过去,却又突然不好意思起来,这样做是不是太突然了?妈妈会笑我吗?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扭捏着找了个借口:“我吃不下了,你帮我吃了吧!”
“吃不了就先拿着,回家再吃。”淡淡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悻悻地收回手去,心里顿时有点小失望, 妈妈好不“领情”!
于是一时无话, 我们沉默着, 一前一后走过那条安静的街, 街边有阑珊的灯火。
我下意识地回头去看妈妈, 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 妈妈是在笑着的!真的, 我绝不会看错, 那双眼睛里盛满了笑意, 闪烁出明亮的光彩, 平日里的操劳疲惫在此时完全被那嘴角的弧度遮掩了, 她的整个面庞都舒展开来, 像明媚的阳光, 纯净、安然、满足。
有一股暖流从我心底流过, 在我身体里晕开来。那一刻, 我突然长大。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吴雨倩《那一刻, 我突然长大》
4
那天,我数学考得很差很差。回家的路上,满脑子都是老师炯炯的、极富杀伤力和震撼力的眼神,还有那如同炸雷般掷地有声的话语。
夏天里,我第一次觉得,这天气冷极了。
我不禁忧虑起来:我是否真的不如别人呢?数学是否真的是我的七寸呢?我,还能好起来吗?心中的问号越来越多,几滴晶莹的泪珠,早已悄悄地滑落,落进了湖水,破碎了,碎成一池涟漪。
乌云悄悄地,布满了天空。空气中也掺和着雨的气息。
是时候该回去了。我缓缓地抬起头———
一只红蜻蜓跃入了我的视线。它一会儿爱抚着湖水, 一会儿在我身边盘旋, 纤细的红色身体在这灰蒙蒙的背景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被迷住了, 目光一直追随着这红色的精灵忽上忽下。
突然,一阵急风卷地而来,树木发出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咆哮。些许落叶被卷入空中,急速地旋转,我好像看见了无数生命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那只红蜻蜓!我下意识地竭力寻找它。还好,它在。我松了一口气。
可是很快,我的心海又澎湃了起来。那只红蜻蜓,扬着它透明的翅膀,瞪着它的大眼睛,傲视着前方的风暴,好似鼓起了搏一把的信念,如一支箭,飞快地向风暴冲去。世界,静了;时间,凝固了。红蜻蜓———它成功了!它冲破风暴,赢得的是无限的宁静。
我,伫立在湖前,久久没有动弹。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盐城市初级中学葛乙平《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5
奶奶的糯米糕
奶奶是个泼辣外向的人,她顶喜欢吃夹了馅儿的糯米团子。她也常常做一些独家秘制的新玩意儿:把咸菜、香菇、鲜肉都切成细末,再裹上一层通透晶莹的糯米外衣,放在灶里用大火蒸。
我很爱看奶奶掀开锅盖的那一刻,刹那间,一股浓烈的米香菜香伴随着热热的水蒸气立即将我包围。那些团子一个个白净、饱满,像一个个新生的婴儿,睁开了一双双蒙眬的睡眼。
这时候,奶奶总是很得意,她满足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然后挨个给邻居们送去。看着邻居们赞叹的表情,她总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的糯米糕,软和、鲜香,咬一口,一股鲜美的汤汁便喷薄而出,让人久久回味。
看着奶奶在老灶上一起一伏揉面团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所有的忧虑与无奈,都被奶奶揉在了一块,又随着美食出锅时那氤氲的水蒸气一道, 消散尽净。
妈妈的蛋饼
“嗞———”一听到这声儿,就知道今天又有口福了,妈妈的拿手好戏登场了———炸得焦黄的蛋饼,外酥里嫩,再撒上一把碧绿的葱花,好吃得舌头都打卷儿。
煤气早已普及,可妈妈固执地认为大灶上做出来的食物更有味。谁说不是呢,大灶上的食物,总那样亲切、熟悉、自然,总能吃出一串串回想。
咬一口蛋饼,那慈爱的味道在舌尖上萦绕回旋,更在心间弥漫。
老灶经历了酸甜苦辣,仍是静静地立在那里。
老灶上的好滋味,从舌尖,到心间,永远伴随着我,温暖着我。
———苏州市吴江区庙港中学葛书润《从舌尖到心间》
6
奶奶卷起衣袖, 露出黝黑的臂膀。她双手抓住豆株的根部, “嘿———哟, 嘿———哟”, 号子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就这样, 在一声声的号子声中, 豆株被奶奶一一拔起。“嘿———哟, 嘿———哟!”奶奶一声声地喊着, 即便天再热, 口再干, 她也不停地喊着号子, 给自己带来充足的斗志和力量, 迎接太阳的挑战。
我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奶奶, 只见豆大的汗珠在她的脸庞流淌, 渗进她刀刻般的皱纹里。听着奶奶那沙哑而又有力的号子声, 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奶奶为了让我喝上美味的豆浆,吃上喷香的豆油,竟不惜以瘦小的身躯向太阳挑战!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周禹萍《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英语作文片段欣赏 篇3
I am a pupil. I’m very smart. 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nd ping-pong. My mother is a worker. She works hard every day. She is pretty. Her hobby is singing. My father is a worker, too. He is handsome. He likes playing chess.
312000浙江省绍兴市车恂如小学六(2)班金超群
My Family
指导老师寿文琴
Miss Yang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achers in our school. She is a warm-hearted young woman. She works very hard, and teaches very well. All the students in her class like her lessons.
5226621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迎春学校五⑴班毛 沁
My English Teacher
指导老师梅 琳
There is a long holiday in summer. In this holiday, I can go hiking and take a trip. I can visit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and take lots of pictures for memory. I can wear my beautiful dresses, skirts and shorts.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五(2)班张馨予
My Favourite Season
指导教师倪金萍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Do you know? Let me tell you.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
730334甘肃省兰州市永登西铁小学六(3)班李晓
My Family
I love spring! In spring, it’s windy and warm and I can fly kites in the park. I can smell the beautiful flowers. I can enjoy the sunshine.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五(2)班王心珂
I Like Four Seasons
指导教师倪金萍
My “ducky” is a desk lamp. It is in the middle of my desk. Its colour is pink. In front of the light, you can see a lovely duck. The duck has a green clothes and a blue tennis cap.
518000广东省南山实验学校(南头部)四(5)班李宗恩
片段教案(例题) 篇4
__ 级 姓名:_ __ 代码_______
例题:A、B两地相距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乙车在遇到甲车后又开30分钟才到达A地,求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行程方面的问题.
2、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行程和浓度方面的应用题.
2、难点:如何分析和使用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对于难点,解决的关键是抓住时间、路程、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设出未知数和列出方程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那么有什么用呢?我们知道在求解一些实际问题时会用到一元一次方程,同样也可能会用到一元二次方程,下面结合一道例题来看看如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实际问题。(面对大家)
2、例题分析
我们先看一下题目(转向黑板边读题边写题),题目要我们求两车出发倒相遇所用的时间,那么,我们就设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为x小时,甲、乙两车在C点相遇,我们画图如下:
甲—> <— 乙
由我们的假设和已知甲车的速度为36km/h,则AC=36×x,由题知,乙走完AC所用的时间为0.5小时,所以乙车的速度为小时,因此BC36x0.5x36x0.5,乙车从B到C用的时间为x
。又根据图我们很容易得到AC+BC=AB,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关于x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3、例题解答示范
下面我们一起来求解一下这道题:
解:设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各x小时,根据题意,得
整理,得 18x2+9x-14=0.
4、口头小结
片段教学教案 摇滚巴士 篇5
大班音乐活动:摇滚巴士(律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它节奏感强、动作顿点的独特魅力。
2.跳动生活经验合作创编乘巴士的动作,尝试在动作中大胆表现机械舞的动作。3.享受情景化舞蹈的乐趣。活动准备:
舞蹈视频、迈克杰克逊图片两张、机器人图一张、摇滚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热身
1.引导语:天气好冷哦,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动一动热身一下吧。
二、观看视频,发现机械舞的特点并初步体验
1.引导语:刚才我们热身一下有没有比较暖和啊,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很有趣的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2.观看视频
3.师幼讨论机械舞动作特点。问:
(1)你最喜欢迈克这段舞蹈中的哪个动作?请幼儿大胆上来示范一下。(2)你们觉得做这些动作有什么感觉?(3)你们说说它的舞蹈特点是什么?
4.小结:你们看的真仔细。像这样很有力,一停一顿的舞蹈就叫机械舞,麦克有很多的机械舞造型,我们来学学吧!
三、机器人游戏,初步体验动作有力,停顿的感觉。
1.引导语:今天有以为机器人也来了,它说要来教教小朋友们机械舞,我们一起欢迎它。
2.现在我们随音乐跟机器人一起活动身体吧。
四、调动生活经验,创编机械舞动作。
1.引导语:机器人把一些好玩的动作编成一个舞蹈故事,叫《摇滚巴士》,我们一起来听听。
2.在背景音乐下倾听故事。3.提问:
(1)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2)故事中有个“你在干嘛?”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人们在乘坐巴士的时候有可能会做什么? 4.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机械舞风格的动作,问:
(1)刚才我在等车的时候做了什么动作?一起来学学我吧。(2)巴士来了之后,机器人可能会用什么动作上车呢? 5.创编动作。
(1)引导语:现在还剩下四句,我们一起来编一编看可以做哪些动作?注意机器人停一顿的感觉哦!(幼儿自由创编动作。)6.个别幼儿展示
(1)公车上,机器人除了站着拉扶手,还可以怎么拉?(2)你还想怎么表现巴士上下坡的时候机器人的动作?(3)下车的时候机器人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可以一起动起来?
五、完整舞蹈,个性化的表现机械舞特点。
电磁感应片段教学教案 篇6
南平一中
黄月媚
注:课前准备了三组实验的器材,共十二套,学生分四组进行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经过预习,大家是否已了解我们的实验器材了呢?
生:了解了!
师:不过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在电流表的读取中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生:电流的强弱……还有电流的方向。
师:对,实验时,我们可要好好地记录和利用这些信息呀。
师:接下来,由各学习小组发布自己的实验方案。
……
师:很好!各小组的实验方案都是可行的,并且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关注到这两点:第一,各实验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二,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第三组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电流?请问第三组的同学,你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生:我们觉得获得感应电流的方法很多,但有些方法会受到条件的限制,所以,我们就想在这些条件允许下,能否获得最佳效果,也就是观察到最大电流值。
师:好,希望你们能找到这个好方法。
(学生实验现场很活跃,学生们除了按实验方案进行外,还不时突发奇想地改变实验方法。如让条形磁铁横着靠近线圈,或让线圈绕着磁铁转等)
……
师:现在由各组总结一下实验结果。
生:第一,我们验证了: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师:这样的电流就叫——
生:感应电流。第二,在不同的实验中改变电流方向的方法也不同。在这几组实验中,改变磁场的方向、改变导体的切割方向、改变条形磁铁的运动方向、改变滑片的运动方向等都能改变电流的方向;第三,电流的大小跟磁场的强弱有关、跟线圈匝数有关,特别是跟运动速度有关。
师:“特别”跟什么速度有关?能进一步说明吗?
甲:实验前我们不是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怎样获得更大的电流吗?结果我们发现,在现有条件允许之下,只要加大切割速度,就能获得更大的电流;加快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也能获得更大的电流;滑片的滑动速度变大,观察的电流值也会变大。
师:说得很好!
生:老师,我们把滑片滑到阻值为零处,然后只用开关控制电流变大、变小,发现电流表的指针改变很快,并且都满偏了。
师:这一现象能不能用刚才的分析解释呢?
生:能!因为电流的改变太快了,几乎是瞬间改变。
师:但这一做法不妥。
生:为什么?
师:你只要弄清开关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就可以了,想想看。
生:我想,开关是用来使电路闭合或断开的,也就是使电路是否要工作,滑动变阻器才是用来改变电流的大小的。
师:对,还有呀,滑动变阻器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呢,如果不加以控制,电流过大,会怎样?
生:会损坏电流表。
师:对!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敢于打破已知的传统步骤,用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实验,这种探索精神值得发扬。但是,自己的创新行为也不能违背常识,违反其科学性。这就包括要了解各实验器材的功能及其使用条件了。
……
【分析】
以上是我接触和学习新课程理念之后所上的一节课的片段。
新课程理念要在理解中应用,并在应用中加以渗透,本节课蕴含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例中学生的预习、实验方案的设计、甚至实验过程中的那种“自我投入”行为,以及归纳总结都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即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这一理念的实施更能符合物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虽然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既定的,结果是已知的,但探究过程才是重要的,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和采用的方法是有差异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才能不断审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有所反应,并能调整自己,以便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也是本节课所蕴含的课程理念之一。
写话作文从“片段”练习开始 篇7
出现以上问题, 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的个别因素, 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学生在中年级时片段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 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 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习作”在第二和第三学段又各有侧重, 第二学段以“片段”训练为主。第三学段以“篇章”训练为主。这样划分, 既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又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如果中年级教师没有针对片段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而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 就无异于“拔苗助长”, 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但得不到提高, 连正常的发展要求都很难达到。
那么, 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片段训练呢?
一、多彩小片段, 让习作内容更生动具体
一篇完整的作文, 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段落组合而成。因此, 要想让整篇作文写得通顺、流畅、有文采, 教师首先得从细处着眼, 小处着手, 训练学生写好单个段落的能力。
例:总分结构是小学阶段学生经常采用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该方法, 教师可以先从句子训练开始, 先让学生学会补充中心句。
如“。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 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学生对此种简单的练习一般都非常感兴趣, 且经过教师的指导很容易完成。当他们明晰这种句式特点后, 教师可进行下一层次的练习, 即出示中心句, 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写一句话。
如“课间, 操场上可真热闹啊!”
因为有了补充中心句的练习, 这时候写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 或不同的人, 或不同的游戏, 或者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 最后都写出了课间操场的热闹。
这种片段训练的着眼点要小,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或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来拟定训练点, 可以是某个词语的造句方式, 可以是某个句式的写作特点, 可以是某种简单的构段方式, 甚至可以是某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训练。训练方式也要追求不拘一格, 或词语填空式, 或排列句序式, 或围绕一个或几个词语写句子, 或续写……不管哪一种方式, 教师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巧妙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实用性。杜绝随意性太强、信手拈来式的训练和专业性过强与学生年龄层次不相符合的练习。
二、随堂小练笔, 让表达方法更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中间包含着许多精巧传神的表达句式。如果课堂上教师能引导学生对这些宝贵资源进行品读、积累和仿写, 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石榴》一课第3自然段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这一段写作方法十分典型, “先……逐渐……然后……”清晰地表达了石榴成长的先后顺序;“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几个表示颜色的词, 生动形象地把石榴成熟过程的变化写出来了;“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等拟人化的词语更是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针对这一段进行小练笔, 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成长过程的方法。
其实, 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可以用来进行随文练笔的课文有很多, 教师一定要进行精挑细选。练笔时, 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课文, 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练笔;要营造渲染典型的情境, 避免练笔时的生硬感和做作感;要尽量多安排模仿类练笔, 以便让学生习得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三、课后小日记, 让习作起步“真真切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的作文素材就一定会充满新鲜感、朝气感。作为刚升入中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教会他们正确观察与写作的方法外, 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随时记下身边新鲜、有趣的精彩瞬间。
于是, 运动会后, 学生们记下了精彩瞬间:“助跑———像刮起的一阵旋风。起跳———似腾起的一只雄鹰, ‘刷’的一声, 他又跃过了那高高的横竿!”
无臂书法家来校做演讲时, 学生写道:“王老师面带微笑, 从容优雅地向我们走来。他身着一件白褂, 两个袖管空空如也, 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那一身儒雅的艺术家气质。”
……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和习作只有曲径相通, 热爱生活的人才有丰富的情感表述。
对于日记形式, 教师不必追求过分完整, 只要学生能记下真人真事, 真情实感, 能针对人物事件的某个方面、某个细节进行刻画, 不高谈阔论, 不泛泛而谈就算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特等奖作文片段选登 篇8
春日浅草才没马蹄,春风和煦。江南古镇里,踏青的人数不胜数,我亦来寻找春意。我问相熟的朋友,何处寻觅春日芳踪?她便领我避开人声鼎沸,拐进小巷,指着檐头上融成一片的绿色笑着说:“喏,这就是最烂漫的春天。”
那是我认为的卑微的苔。
但我从未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苔。
它们附在瓦上,绿得深沉动人,在黛色的屋顶上显得格外显眼、格外沉静,远远望去,整个屋顶都被如潮水一般的绿色覆盖着。它们细细密密地长在每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没有肥沃的泥土,没有阳光的亲吻,却“开”出了这样烂漫的、比春日的阳光更胜几分的“花朵”!
那美丽的绿色,让我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绿色并不太明艳,但深沉安静,好像从江南的山水里走出。阳光照不到苔上,于是它在阴暗中不卑不亢地呼吸着,“绽放”着。感知这少见的绿色,春天的气息仿佛在古老的青石巷里跃动,让人感到了一阵破土而出的、坚定有力的心跳。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我被这蓬勃的生命力与卑微的执着所打动,一时间心生暖意。
——常州外国语学校毛天与《从卑微到烂漫》
化工厂使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进而带动了商业的兴旺,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
与欢乐气氛不相匹配的是,天空的乌云将不知从何处带来的丝丝隐忧一点点地弥散在空气中,好像一滴滴冰冷乌黑的墨汁无声息地侵蚀着原本清澈、温暖的水。北方吹来阵阵寒风,呛得人直咳嗽。树枝上,几片黄叶仅剩下茎部微弱的连结,注定将被风无情地吞入口中,席卷而去。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好几天,但人们全部沉浸在走向富裕之路的欢乐中,谁会注意到呢?
半年后,又一根高高的烟囱竖了起来。
又一个半年后,烟囱已经如高楼大厦一般鳞次栉比了,整个工业区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整座城市焕然一新,只是多了些“不和谐”的景象:医院派上了大用场,住院部里已经塞满了患肺癌、呼吸道疾病或食物中毒的病人;高速公路两旁的植物,叶片早已在非寒冷的季节凋零殆尽;泛黑的河流上漂浮着鱼儿可怜的尸体;天空的乌云把一年年积攒的忧虑,毫无保留地融在了空气里……
人们对化工厂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热爱,已经转变为对自己将来能否生存下去的担忧……
——盐城市初级中学王雨坤《从爱到忧》
妈妈背着我沉重的大书包,我吃着橘子……
我突然想到自己应该让妈妈也吃点东西。她每天这样劳累奔波,晚上还要不辞辛苦地来接我回家,风雨无阻,而我却一直对她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她的默默付出,我不禁心里生出几分愧疚。
我把手中的橘子递过去,却又突然不好意思起来,这样做是不是太突然了?妈妈会笑我吗?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扭捏着找了个借口:“我吃不下了,你帮我吃了吧!”
“吃不了就先拿着,回家再吃。”淡淡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悻悻地收回手去,心里顿时有点小失望,妈妈好不“领情”!
于是一时无话,我们沉默着,一前一后走过那条安静的街,街边有阑珊的灯火。
我下意识地回头去看妈妈,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妈妈是在笑着的!真的,我绝不会看错,那双眼睛里盛满了笑意,闪烁出明亮的光彩,平日里的操劳疲惫在此时完全被那嘴角的弧度遮掩了,她的整个面庞都舒展开来,像明媚的阳光,纯净、安然、满足。
有一股暖流从我心底流过,在我身体里晕开来。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吴雨倩《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那天,我数学考得很差很差。回家的路上,满脑子都是老师炯炯的、极富杀伤力和震撼力的眼神,还有那如同炸雷般掷地有声的话语。
夏天里,我第一次觉得,这天气冷极了。
我不禁忧虑起来:我是否真的不如别人呢?数学是否真的是我的七寸呢?我,还能好起来吗?心中的问号越来越多,几滴晶莹的泪珠,早已悄悄地滑落,落进了湖水,破碎了,碎成一池涟漪。
乌云悄悄地,布满了天空。空气中也掺和着雨的气息。
是时候该回去了。我缓缓地抬起头——
一只红蜻蜓跃入了我的视线。它一会儿爱抚着湖水,一会儿在我身边盘旋,纤细的红色身体在这灰蒙蒙的背景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被迷住了,目光一直追随着这红色的精灵忽上忽下。
突然,一阵急风卷地而来,树木发出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咆哮。些许落叶被卷入空中,急速地旋转,我好像看见了无数生命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那只红蜻蜓!我下意识地竭力寻找它。还好,它在。我松了一口气。
可是很快,我的心海又澎湃了起来。那只红蜻蜓,扬着它透明的翅膀,瞪着它的大眼睛,傲视着前方的风暴,好似鼓起了搏一把的信念,如一支箭,飞快地向风暴冲去。世界,静了;时间,凝固了。红蜻蜓——它成功了!它冲破风暴,赢得的是无限的宁静。
我,伫立在湖前,久久没有动弹。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盐城市初级中学葛乙平《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奶奶的糯米糕
奶奶是个泼辣外向的人,她顶喜欢吃夹了馅儿的糯米团子。她也常常做一些独家秘制的新玩意儿:把咸菜、香菇、鲜肉都切成细末,再裹上一层通透晶莹的糯米外衣,放在灶里用大火蒸。
我很爱看奶奶掀开锅盖的那一刻,刹那间,一股浓烈的米香菜香伴随着热热的水蒸气立即将我包围。那些团子一个个白净、饱满,像一个个新生的婴儿,睁开了一双双蒙眬的睡眼。
这时候,奶奶总是很得意,她满足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然后挨个给邻居们送去。看着邻居们赞叹的表情,她总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的糯米糕,软和、鲜香,咬一口,一股鲜美的汤汁便喷薄而出,让人久久回味。
看着奶奶在老灶上一起一伏揉面团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所有的忧虑与无奈,都被奶奶揉在了一块,又随着美食出锅时那氤氲的水蒸气一道,消散尽净。
妈妈的蛋饼
“嗞——”一听到这声儿,就知道今天又有口福了,妈妈的拿手好戏登场了——炸得焦黄的蛋饼,外酥里嫩,再撒上一把碧绿的葱花,好吃得舌头都打卷儿。
煤气早已普及,可妈妈固执地认为大灶上做出来的食物更有味。谁说不是呢,大灶上的食物,总那样亲切、熟悉、自然,总能吃出一串串回想。
咬一口蛋饼,那慈爱的味道在舌尖上萦绕回旋,更在心间弥漫。
老灶经历了酸甜苦辣,仍是静静地立在那里。
老灶上的好滋味,从舌尖,到心间,永远伴随着我,温暖着我。
——苏州市吴江区庙港中学葛书润《从舌尖到心间》
奶奶卷起衣袖,露出黝黑的臂膀。她双手抓住豆株的根部,“嘿——哟,嘿——哟”,号子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就这样,在一声声的号子声中,豆株被奶奶一一拔起。“嘿——哟,嘿——哟!”奶奶一声声地喊着,即便天再热,口再干,她也不停地喊着号子,给自己带来充足的斗志和力量,迎接太阳的挑战。
我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奶奶,只见豆大的汗珠在她的脸庞流淌,渗进她刀刻般的皱纹里。听着奶奶那沙哑而又有力的号子声,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奶奶为了让我喝上美味的豆浆,吃上喷香的豆油,竟不惜以瘦小的身躯向太阳挑战!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兰亭集序》第二段片段教案 篇9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联系现代文写作,把写作知识融合其间
3、升华全文中心,讲解对学习的认知 【教学重点】
1、从古文学习中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0~15分钟
一、导入
介绍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知识的精华,也是每个大作家写作方法的体现,更是对每个学习人的一场考试。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下王羲之给我们出的一份试题。(1m左右)
二、巩固基础
带领大家把全段朗读一遍、重点字词注释的认知到位(2m)
三、阅读理解
【过渡】我们闯过了古人的基础题,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阅读题了。
下面我们看以下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结构和思想上全面阅读找出答案(1)整体感知
片段作文教案 篇10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寺庙很高的?
生:我从“危楼高百尺”看出来的,有一百尺那么高,很高,很高。师:那这一句怎样读呢?
生:危楼──高──百──尺。
生:我从“手可摘星辰”看出来的。寺庙很高,站在上面都能摘到星星了。
生: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出来的。天上的神仙就好像在我们的头上,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就吵醒他们了。师:那该怎样读呢? 生:(轻声细语地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你看,云朵就在半山腰,星星就在旁边,多高啊!师:你的观察真细致呀!
师:那么“危楼”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高”的意思。师:我觉得是“危险”,这座寺庙是危房,快倒塌了。生:不对,要是快倒了,诗人还敢住在上面吗?
生:是因为这座寺庙太高了,站在上面往下看,觉得很危险。„„
写活人物片段作文指导 篇11
关键词:课本资源;积累素材;片段仿写;综合成篇
一、将丰富的课本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在阅读中积累写活人物的素材
目前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少,视野较窄,各种生活经历体验也很少。这种实际状况要求语文教师要做个细心人,对课文进行梳理,选出那些有着写作示范作用的语段,在指导学生写作中发挥作用。通俗地说,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建立写作素材库。就写活人物来说,可以大致的分类整理:外貌(神态)描写见长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精妙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的。课本中确有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描写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衣着、外貌特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同人物细致的肖像刻画;《老王》中最后一次见到病重老王时震撼人心的肖像描写;《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在酒店中收到酒客质问时传神的神态描写。
《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认出真于勒时惊慌失措时的对话;《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变化的个性语言描写;《故乡》中年闰土僵硬的神态、拘谨语言。
描写人物见长的语段课本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不断提炼,在阅读中加强片段仿写,培养学生学课文写作文的良好意识,课本资源才会发挥最大效益,学生的写作指导才会充满生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更能得心应手。
二、结合学情,利用课本指导片段写作,在仿写中提高写活人物的能力
1.写出人物的“活动作”
动作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的描写方法。学生的实际作文中动作描写就是直叙,“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走了进来,看了我们一眼,说今天测验。然后就开始发试卷。”在他们的笔下,语文老师只是机器人,动作僵硬。究其原因没有写出“活动作”。
根据整理课本资源积累的经验,学习《王几何》这篇课文教会学生描写人的动作。动词前修饰词语能表现出动作的幅度、轻重、速度等,使人的动作灵动多变,不是机械地出场。修饰词语的妙用通过去掉修饰词语,进行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
“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王几何》
比较之后,学生模仿这一片段,练习写作“语文教师上课宣布测验”,在练习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根据情境选择适合的修饰词语描写老师的动作。学生眼前有鲜活的“王几何老师”,激发了他们描写自己老师的兴趣,这时的练笔不仅仅是描写人物,还蕴含着那么点写作的热情。我们相信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体会到恰当的修饰词语能让人物活动自如,富有个性。
2.写出人物的“真表情”
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描写妈妈都是朴素的衣着,温柔的表情,充满爱的眼神;描写老师都有白头发,极具耐心,眼里都是关心信任。学生写作中不知不觉模式化,极不真实。学生不会用手中的笔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等,语文教师指导写作要在“真”字上下点功夫。
3.写出人物的“精语言”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语文成绩不佳的学生来说,特别不会写人物的对话。他们习作中总是充满大段的对话实录,没有重点更不简洁;更有胜者,事情的发展完全靠一问一答对话推动。班级学生很多不会描写人物语言,不知道让人物说些什么,啰嗦不清。
“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王几何》
为了表现王几何老师的特别之处,语言描写重在绰号的介绍。其他无关的语言描写一概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说话精练。这时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说过很多话,可是在测验的课堂上老师会说些什么呢?围绕中心事情,引导学生描写精练的语言。提醒学生,老师说话时会有怎样的神态表情,怎样的动作呢?通过这一追问将写活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融为一体。
三、阶段整合,把片段写作中获得的能力用于成篇作文的写作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片段写作,提高了学生某种专项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整合,把这些分散获得的能力转化为成篇作文的综合能力。通俗地说,平时的片段写作只是要求某一点的达成,经过一系列的分点训练,最后综合成篇。平时训练的点在一篇作文中都得到展现。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处理好平时小练笔与大作文之间的关系,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使作文训练条理清楚。以写活人物作为主线,分项练习描写动作、表情、语言之后,以《老爸秀厨艺》为题写作文,综合成篇。
利用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是我写作教学的尝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但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带领学生去阅读,用阅读汇聚写作的力量,让他们写出充满活力生命力的作文。除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广泛地阅读。
参考文献:
李晓萍.以阅读之石.改写作之玉[J].语文教学通讯,2013(08).
片段作文教案 篇12
片段作文训练单是形式短小、切入面窄, 就足以深得学生喜爱, 如果我们长此不懈地训练, 就不难发现它的优点很多。那么,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呢?
一、从模仿入手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模仿学习是“一类基本的学习方法”, 目的性强, 见效快, 而且模仿又是孩子们的天性, 虽说文无定法, 可是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储备了丰富的写作技巧, 方能在写作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写作能力由弱到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其中必然有一个储备的过程, 也就是所谓的“源头活水”。而由“源头活水”变化为“澄澈之渠”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模仿。
模仿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课文, 课本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 独具风格的语言、精巧别致的行文布局、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样板。因此, 我们决不能无视于它们的存在, 不能让它们白白消失于我们眼前, 而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借鉴、去吸收, 从而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片段模仿训练:第一是语言句式上的训练,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第二是写法上的模仿, 仿百草园美景的写作顺序, 写一段顺序井然的写景片段;第三是内容上的生发, 仿“雪地捕鸟”写一个活动过程。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其中几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如“我走出了教室, 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 打开了手中的包袱, 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 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一“递”一“看”, 读后不禁让人动容。由于有了参照物, 学生心中有了依靠点, 所以就会愿意写、乐于写。一招一式的学习, 一点一滴的内化, 在不知不觉中, 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又掌握了诸多的写作技巧。长此以往, 我们又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
二、从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入手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雪莱说:“想象力是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作具备的条件之一, 我不敢说一个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一定能成为写作能手, 但是我敢断言, 一个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肯定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学生想象力的缺失, 导致作文语言平淡、乏味, 作文内容浅显无奇, 文章显得干瘪枯燥, 没有嚼头。当然我们此处所说的想象力并非是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而是一种合乎情理, 贴近生活实际, 能够起到丰富文章内容, 使形象具体化、生动化的文学再创造。在作文片段训练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训练学生的语言。
好的文章离不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往往离不开生动性、形象性, 而生动性、形象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多用修辞手法, 这就是联想力和想象力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如朱自清《春》中“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由“雨丝”想到“牛毛、花针、细丝”, 这就是由一种形象到另一种形象的生动再现, 而“雨丝”的“繁、密、亮”就由这一组事物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使文章内容丰富而饱满。
因此, 在平时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们应加强学生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训练, 着手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写一些三言两语式的小景或活动的过程, 亦或是人物某一方面的刻画等。如“天上的一片云”、“树上的第一片嫩叶”、“风中摇摆的树”、“妈妈的笑”、“奶奶的皱纹”等。在描写过程中, 一定要要求学生语言上的生动性、形象性。
2. 训练学生思想上的深邃性。
由于生活物质的丰富, 活动形式的多样, 以及学生学习上的机械性, 我们的学生不仅情感日益贫瘠, 而且思想认识也逐渐沙漠化。他们似乎对一切事物都熟视无睹, 对一些现象不愿深究其内在的实质, 在作文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人生、自然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看到“一叶落”却不会想到“天下秋”, 更不会想到“人生如叶”;看到“一江春水”, 他们不会想到“逝者如斯夫”, 亦不会想到“人类历史长河”;看到“梅花开”, 他们不会想到“香自苦寒来”, 也不会想到“自古英雄多磨难”。因此, 作为老师, 我们就要开启学生思想上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培养他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当然, 此处的想象力并非无病呻吟, 而是指感悟生活能力和深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片段训练形式短小的优势, 只要学生三言两语表述清楚即可, 如由“风筝”想到“自由”、“约束”、“自由和约束”、“我就是风筝, 妈妈的爱就是手中的线”等。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至于选题,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是自然界的事物, 如花草虫鱼;其二是人类社会的事物, 如楼梯、书本、课桌、标点符号都行。在训练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从培养学生细致性观察能力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观察训练是作文训练的起步, 在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写小说的人都有一个体会, 就是故事情节可以虚构, 细节却几乎无法虚构, 它们只能来自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朱自清有语,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最能显真情, 最能打动人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爸爸看着我, 摇摇头, 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 举起他的手, 看那上边的指甲。”爸爸的无奈与痛苦就尽显在这“摇头”“看指甲”中, 让人不禁动容、落泪。而我们学生在写人叙事中往往就缺少这让人心动的细节描写能力。
所以有意识地加强细节描写片段训练, 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洞察力, 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用细节丰富作文内容的写作技巧。在训练中, 教师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精彩的瞬间, 使之成为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片段的素材。
片段作文训练形式短小、目标单一, 可以当堂完成, 随即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解救学生于作文难之中, 同时又救老师于批阅作文苦之中, 最为重要的是, 目标顺利完成, 同时, 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可谓过程、结果双丰收。相信如此“源头活水”定会成就学生的“澄澈之渠”!
摘要:片段作文训练是相对于篇章训练而言的。它形式短小、目标单一, 可以当堂完成, 随即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解救学生于作文难之中, 同时又救老师于批阅作文苦之中。
片段作文教案 篇13
【教学起点】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并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全词进行准确翻译。【教学选点】体会本词上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教学时间】10分钟。【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有感情地背诵全词,并且正确地翻译词中的每个句子。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词的小序和上阕这两部分,说说你能体会到词人表达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呢?
明确:①思念亲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矛盾。“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③惆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④困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⑤孤独。“起舞弄清影”⑥通透(豁达)“何似在人间”(注意:此时学生很可能只体会出前两种情感。若学生暂时没有体会出其他几方面的情感,教师无需在此时引导学生体会余下几种情感,应直接进入第二步教学环节。)
二、背景介绍
教师:同学们刚刚体会的很好,这首词表达最明显的就是词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是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的情感是非常丰富而有层次感的,同学们还没有完全把握住。当然,这不能怪同学们不细心,而是我们不了解苏轼当初写这首词的处境。词的小序中提到的“丙辰中秋”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官。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外放于京城之外,辗转各地为官,与弟弟已有七年未见。就事业而言,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家庭而言,又无法和胞弟相见。所以词人最初是比较苦闷的。
三、体会情感
1.教师:那么,你能找到表现词人苦闷情绪的词句吗?(板书:苦闷)明确:“大醉”,“把酒问青天”。词人喝了很多酒,可见他想借酒消愁。2.教师:同学们找得很好。上阕开头一句词人便质问青天:“明月几时有?”那么,你认为词人真得仅仅是在对天发问吗?这里的“青天”和“明月”除了本意还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明确:青天指高高在上的朝廷中的掌权者。明月指词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其实词人是在质问当朝的掌权者,何时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3.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同样的道理,你能依次分析上阕中剩下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它们的深层内涵又是什么呢?
明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现了词人困惑的情感。深层含义则是表达了词人对当今朝廷情况不明了的困惑。(板书:困惑)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想到天上仙境中去,但又怕禁受不住天上的寒冷的矛盾情感。深层含义是词人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板书: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前半句表现了词人孤独的情感,后半句表现词人经过思想斗争后豁达通透的情感。(注意:前半句有两种理解。一,词人在月亮上起舞,只有和自己的影子作伴,十分孤独。深层含义是:在月亮上即在朝廷中,词人认为即使回到朝廷中,自己也是孤掌难鸣,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所以还不如就在地方当官,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二,词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所以即使在人间也可以自得其乐。其深层是与其在清冷的朝廷中,不如在地方做官,只要自己奋发图强,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板书:孤独,豁达通透)
四、总结过程
教师:通过刚才各位同学地分析,我们已经能清晰明了的看出词人情感的变换过程。最初词人是苦闷惆怅的,后来经过矛盾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词人积极奋发的情感占了上风——即使在远离朝廷的地方做官,只要奋发有为,一样能为国家出力。希望同学们今后遭遇逆境时会像苏轼一样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后续】刚刚我们分析了词人在上阕中表达的情感,下面让我一同再体会一下词人在下阕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
水调歌头
苦闷
→
困惑
→
矛盾
→
孤独
→ 通透
消极
→
片段作文教案 篇14
一、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观提出,儿童关于现实的概念不只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发明",这意味着"概念"既不预成于内,也预成于外,儿童必须自己去构造"概念"。学生掌握一个新概念,一般经历概念的引进、形成、运用和巩固、深化与发展四个阶段,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适当开放几个阶段或某一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教学案例开放了概念的形成阶段,学生积极投入到找锐角、钝角、优角和周角,并给它们命名等学习活动,深深体验了自己发现新概念的快乐,尝到发明创造成功的喜悦。
二、开放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适度开放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放教学的前提。教师不能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要帮助学生建立质疑、创新的意识,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创新;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心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多种意见。如此教学案例中,学生给几种角命了很多名字,但最后要引导学生接受人们一直沿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