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作文

2024-09-08

片段作文(共12篇)

片段作文 篇1

1

对于我来说, 苔仅仅是江南屋檐下浓重软腻的一笔泼墨, 仅仅是一种“卑微”的植物。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 不甚引人注目, 颜色不明艳动人, 总是默默地一声也不吭。

春日浅草才没马蹄, 春风和煦。江南古镇里, 踏青的人数不胜数, 我亦来寻找春意。我问相熟的朋友, 何处寻觅春日芳踪?她便领我避开人声鼎沸, 拐进小巷, 指着檐头上融成一片的绿色笑着说:“喏, 这就是最烂漫的春天。”

那是我认为的卑微的苔。

但我从未见过如此声势浩大的苔。

它们附在瓦上, 绿得深沉动人, 在黛色的屋顶上显得格外显眼、格外沉静, 远远望去, 整个屋顶都被如潮水一般的绿色覆盖着。它们细细密密地长在每一个小小的角落里, 没有肥沃的泥土, 没有阳光的亲吻, 却“开”出了这样烂漫的、比春日的阳光更胜几分的“花朵”!

那美丽的绿色, 让我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绿色并不太明艳, 但深沉安静, 好像从江南的山水里走出。阳光照不到苔上, 于是它在阴暗中不卑不亢地呼吸着, “绽放”着。感知这少见的绿色, 春天的气息仿佛在古老的青石巷里跃动, 让人感到了一阵破土而出的、坚定有力的心跳。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我被这蓬勃的生命力与卑微的执着所打动, 一时间心生暖意。

———常州外国语学校毛天与《从卑微到烂漫》

2

化工厂使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 进而带动了商业的兴旺, 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

与欢乐气氛不相匹配的是, 天空的乌云将不知从何处带来的丝丝隐忧一点点地弥散在空气中, 好像一滴滴冰冷乌黑的墨汁无声息地侵蚀着原本清澈、温暖的水。北方吹来阵阵寒风, 呛得人直咳嗽。树枝上, 几片黄叶仅剩下茎部微弱的连结, 注定将被风无情地吞入口中, 席卷而去。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好几天, 但人们全部沉浸在走向富裕之路的欢乐中, 谁会注意到呢?

半年后, 又一根高高的烟囱竖了起来。

又一个半年后, 烟囱已经如高楼大厦一般鳞次栉比了, 整个工业区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整座城市焕然一新, 只是多了些“不和谐”的景象:医院派上了大用场, 住院部里已经塞满了患肺癌、呼吸道疾病或食物中毒的病人;高速公路两旁的植物, 叶片早已在非寒冷的季节凋零殆尽;泛黑的河流上漂浮着鱼儿可怜的尸体;天空的乌云把一年年积攒的忧虑, 毫无保留地融在了空气里……

人们对化工厂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热爱, 已经转变为对自己将来能否生存下去的担忧……

———盐城市初级中学王雨坤《从爱到忧》

3

妈妈背着我沉重的大书包,我吃着橘子……

我突然想到自己应该让妈妈也吃点东西。她每天这样劳累奔波,晚上还要不辞辛苦地来接我回家,风雨无阻,而我却一直对她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她的默默付出,我不禁心里生出几分愧疚。

我把手中的橘子递过去,却又突然不好意思起来,这样做是不是太突然了?妈妈会笑我吗?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扭捏着找了个借口:“我吃不下了,你帮我吃了吧!”

“吃不了就先拿着,回家再吃。”淡淡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悻悻地收回手去,心里顿时有点小失望, 妈妈好不“领情”!

于是一时无话, 我们沉默着, 一前一后走过那条安静的街, 街边有阑珊的灯火。

我下意识地回头去看妈妈, 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 妈妈是在笑着的!真的, 我绝不会看错, 那双眼睛里盛满了笑意, 闪烁出明亮的光彩, 平日里的操劳疲惫在此时完全被那嘴角的弧度遮掩了, 她的整个面庞都舒展开来, 像明媚的阳光, 纯净、安然、满足。

有一股暖流从我心底流过, 在我身体里晕开来。那一刻, 我突然长大。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吴雨倩《那一刻, 我突然长大》

4

那天,我数学考得很差很差。回家的路上,满脑子都是老师炯炯的、极富杀伤力和震撼力的眼神,还有那如同炸雷般掷地有声的话语。

夏天里,我第一次觉得,这天气冷极了。

我不禁忧虑起来:我是否真的不如别人呢?数学是否真的是我的七寸呢?我,还能好起来吗?心中的问号越来越多,几滴晶莹的泪珠,早已悄悄地滑落,落进了湖水,破碎了,碎成一池涟漪。

乌云悄悄地,布满了天空。空气中也掺和着雨的气息。

是时候该回去了。我缓缓地抬起头———

一只红蜻蜓跃入了我的视线。它一会儿爱抚着湖水, 一会儿在我身边盘旋, 纤细的红色身体在这灰蒙蒙的背景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被迷住了, 目光一直追随着这红色的精灵忽上忽下。

突然,一阵急风卷地而来,树木发出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咆哮。些许落叶被卷入空中,急速地旋转,我好像看见了无数生命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那只红蜻蜓!我下意识地竭力寻找它。还好,它在。我松了一口气。

可是很快,我的心海又澎湃了起来。那只红蜻蜓,扬着它透明的翅膀,瞪着它的大眼睛,傲视着前方的风暴,好似鼓起了搏一把的信念,如一支箭,飞快地向风暴冲去。世界,静了;时间,凝固了。红蜻蜓———它成功了!它冲破风暴,赢得的是无限的宁静。

我,伫立在湖前,久久没有动弹。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盐城市初级中学葛乙平《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5

奶奶的糯米糕

奶奶是个泼辣外向的人,她顶喜欢吃夹了馅儿的糯米团子。她也常常做一些独家秘制的新玩意儿:把咸菜、香菇、鲜肉都切成细末,再裹上一层通透晶莹的糯米外衣,放在灶里用大火蒸。

我很爱看奶奶掀开锅盖的那一刻,刹那间,一股浓烈的米香菜香伴随着热热的水蒸气立即将我包围。那些团子一个个白净、饱满,像一个个新生的婴儿,睁开了一双双蒙眬的睡眼。

这时候,奶奶总是很得意,她满足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然后挨个给邻居们送去。看着邻居们赞叹的表情,她总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的糯米糕,软和、鲜香,咬一口,一股鲜美的汤汁便喷薄而出,让人久久回味。

看着奶奶在老灶上一起一伏揉面团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所有的忧虑与无奈,都被奶奶揉在了一块,又随着美食出锅时那氤氲的水蒸气一道, 消散尽净。

妈妈的蛋饼

“嗞———”一听到这声儿,就知道今天又有口福了,妈妈的拿手好戏登场了———炸得焦黄的蛋饼,外酥里嫩,再撒上一把碧绿的葱花,好吃得舌头都打卷儿。

煤气早已普及,可妈妈固执地认为大灶上做出来的食物更有味。谁说不是呢,大灶上的食物,总那样亲切、熟悉、自然,总能吃出一串串回想。

咬一口蛋饼,那慈爱的味道在舌尖上萦绕回旋,更在心间弥漫。

老灶经历了酸甜苦辣,仍是静静地立在那里。

老灶上的好滋味,从舌尖,到心间,永远伴随着我,温暖着我。

———苏州市吴江区庙港中学葛书润《从舌尖到心间》

6

奶奶卷起衣袖, 露出黝黑的臂膀。她双手抓住豆株的根部, “嘿———哟, 嘿———哟”, 号子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就这样, 在一声声的号子声中, 豆株被奶奶一一拔起。“嘿———哟, 嘿———哟!”奶奶一声声地喊着, 即便天再热, 口再干, 她也不停地喊着号子, 给自己带来充足的斗志和力量, 迎接太阳的挑战。

我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奶奶, 只见豆大的汗珠在她的脸庞流淌, 渗进她刀刻般的皱纹里。听着奶奶那沙哑而又有力的号子声, 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奶奶为了让我喝上美味的豆浆,吃上喷香的豆油,竟不惜以瘦小的身躯向太阳挑战!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水雾,两行热泪如断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周禹萍《那一刻,我突然长大》

更多作文大赛信息,请扫描二维码查阅。

片段作文 篇2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

嵇康是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被高高扬起,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在一起,发出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能于热中思冷,则一世不陷于凄凉之境;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形容枯槁之苦。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诱。于是,我们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看到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看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面对过千百般的困难后,他们会叩问心灵,会振臂高呼:“我愿意!”

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灵魂?有多少人为追逐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梦想与追求?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拼爹、炫富时,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们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总设计师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累倒在了地,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他只想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的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有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拼搏不屈的过程,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钱与名利的堆砌,而是在追求中获得一份心灵的充实、满足与宁静。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身有残疾却用生命奏出华美的乐章;从小不幸得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女医生周月华,多年来从未向命运屈服,伏在丈夫背上,夫妻俩行走于大山间,为村民们治病。对此,人们想必会问:“值得吗?”而答案已在他们的心中,就三个字:我愿意!

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内心,一生,安矣!

叩问心灵,“我愿意!”

【传道书】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甚么呢。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

人一生虚度的日子、就如影儿经过.谁知道甚么与他有益呢.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甚么事呢。

【七杀碑文】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草民生死皆如物,贵人骄奢天恩眷。如此云荒非人世,逆天而行应天谴。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徒手劳? 不忠之人,杀!不孝之人,杀!不仁之人,杀!不义之人,杀!不礼不智不信人,奉天之命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千年沧桑大梦还。君臣将相皆如土,总是刀下觳觫(husu)材。传令麾下三军众,破城不须封刀匕。三军之中树此碑—— 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空白中的独舞】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茶:引恬淡上了心间

西方人喜欢咖啡,浓烈而沉重。那种如铁一般的黑,泛着机械和金属的光泽。细抿一口,使满口的苦涩,强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间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经,像一个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以西方人喜欢冒险,喜欢开拓和占有。

而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汽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中,所以好饮茶的东方人,恬淡睿智,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饮茶,用微微淡漠,游丝般的幽香,给思绪给生活以更多的空间方可恬淡自如,从容不迫。画:一片空白引情来

一片叶子,毕加索会细细地绘出它在阳光下那些清晰的脉络,高更会沉默着刻画叶子在阳光下的阴影,凡·高则会偏执地用大块大块的颜色涂抹叶子生之悲哀与死之疯狂。而无论是谁,则都过于具体,过于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换句话说,他们都过于完满。

而中国的画家,则会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隐隐绘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后就只有一片孤单的叶,无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独地飘荡在天地。有穷之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这其中,空白,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利用虚无而又充实的载体去负担一个天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这是智者的抉择。

兴许人心如画,有时一点空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的空白。人:空自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而唯有伽叶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弟子顿悟”。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我思故我在】

“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梵高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容貌会永存在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存。是的,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椅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些纸包的烟草,他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他一生始终以一种坚持不懈的行为——不停地挥动画笔,向庸俗的艺术观提出挑战。今天,当他的《向日葵》在卖出天价时,正是他的思考造就;当时无人问津的作品受到现在无数人的追捧与赞扬,正是他坚持不懈地对美术的思考,使得他的艺术观超出了当时,在现在成为了佳作。这就是梵高的价值,他的人生意义。

拂去岁月积下的尘埃,在历史动人的容颜里,我们总能依稀辨出那些依然鲜活的形象:孔子与老子,一个一心入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是孔仲尼急切要建功立业的生动写照;一个寄情于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聃感悟自然的体问。孔子一心向仕,周游列国而不得任用,然而他的学说却最终一统天下。老子寄情山水,默默无闻,后世门生面对令尹之职也不动心,终南捷径的典故至今暧昧的出现在典籍之间。司马迁与班固,一个少年立志然而时运不济,忍辱负重写下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个文采飞扬,震惊朝野,一只妙笔著下煜煜《汉书》亦让人惊叹。

是的,他们都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很直接的表现。通过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思想与文化没有被历史磨灭,流传至今。而对于我们来说,有何尚不应该这样呢?

人生就像一场短暂的散步。迈步走过春的清风暖阳;快步跑过夏的雨帘荷香;小步漫游秋的落叶归雁;轻轻踩过冬的皑皑白雪,人生便已结束。所以,我们90后绝不应该只是给别人讲我们是多么的特别,而应该用自己的思考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留下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有贡献。在历史长河中不被磨灭,留下自己思考后的脚印。的确,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选择,但却都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我们绚烂的人生。【林语堂《苏东坡传》】

·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是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辞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的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苏东坡这时轻松愉快,壮志凌云,才气纵横而不可抑制,一时骅骝长嘶,奋蹄蹴地,有随风飞驰,征服四野八荒之势。但是弟弟则沉默寡言。父亲则深沉莫测,对事对人,一概不通融假借,因此处世则落落寡合,将身旁这两匹千里之驹,随时勒抑,不得疾驰而奔。

·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韩寒《后会无期》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

·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避免》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独木舟《深海里的星星》 ·流年未亡,夏日已尽。种花的人变成了看花的人,看花的人变成了葬花的人。——郭敬明《夏至未至》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 —海子《以梦为马》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宫崎骏《千与千寻》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郭敬明《小时代》 ·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七堇年《尘曲》

·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宫崎骏《幽灵公主》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三毛《亲爱的三毛》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也许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成熟。——七堇年

·我再也不想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荒芜,还是交给时间,慢慢淡漠。——几米 ·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对无言。——安妮宝贝《清醒纪》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龙应台《目送》

·“不疯魔不成活”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敬业。更深一步,“不疯魔不成活”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痴迷的境界,无论对戏还是对事物具有一种深深的迷恋,这种迷恋让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科学巨人等等能成就一番大作为者,不乏疯魔之辈,唯有此等痴迷投入才能终成大器,完成大业,故有“不疯魔不成活”。

【余秋雨】

·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灯下回信》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灯下回信》

·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收藏昨天》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收藏昨天》

·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收藏昨天》

·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寒冷透骨,已经无所谓境界,世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流浪的本义》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仁者乐山》

·中国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艺术创造论》

·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文化苦旅·自序》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洞庭一角》

·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山居笔记·小引》

·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关于友情》

巧用片段教作文 篇3

师:我们请小作者读一下。

生:牛肉面一看就十分诱人:纤细的拉面堆成一座小山,上面十几片牛肉摆成花状,再撒上些碧绿的葱花,浇上金灿灿的辣油,真是十分夺人眼球。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好在哪里?

生:这一段写了牛肉面的颜色,“碧绿”“金灿灿”,让人觉得颜色搭配很协调,吸引人的眼球。

生:这段话还写了牛肉面的样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生:我觉得这段话的语言虽然比较简练,但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样子又有颜色,牛肉面的确很诱人。

师:这样写牛肉面,看起来就让人有吃的冲动。有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很好看,但谁也不否认它也是一种美食。让我们来品尝品尝“臭豆腐”的味道。请小作者念一下。

生:臭豆腐滑进我的嘴里,鲜浓可口的汤汁在嘴里漫开,辣粉也浸润了口腔。我满嘴是油,轻轻一嚼,汤汁就完全散开。虽然有点辣,可我还是接二连三地塞进嘴里。

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

生:这一段写了臭豆腐的味道,作者把所有的味觉都写出来了。我虽然没吃到,但已经感觉到很好吃了。

生:作者把吃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完整。

生:我觉得“漫开”“浸润”“散开”这些词用得特别恰当、生动,让我仿佛感受到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

师:对,写美食最重要的就是写清色、香、味、形,再用上恰当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的美食就与众不同!

师:再看看下面这一段话,这样写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烧饼就放在我的面前。外皮被烤得金灿灿的,好似一个小太阳,脆皮上还撒上了黑白两色的芝麻,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我咬了一大口,脆皮的油香味顿时钻满了嘴里的每条牙缝。再看看烧饼里面,竟有十几层皮——外面是看相很好的脆皮,中间是有些泛白却依然香脆、满是油香的中层皮,最里面看不太清,就是口感糯糯的里皮。在里皮之间还夹着晶莹的糖浆,或是又细又长的萝卜丝。哇!真称得上是十里飘香,想来那些人就是闻香而来的吧!)

生:这段话把烧饼的色、香、味、形全都写出来了,内容特别具体。

师:是的。其实,色、香、味、形就是一个整体,有时候不能刻意分得特别清楚,把它们融合起来写,就能把美食写清楚,语言也自然而然丰富了。

在作文课上,不少教师往往在“老套路”里浅层游走,不断给学生提要求,而很少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实践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者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片段作文教学,即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作文训练,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评价能力。首先,这些片段均来自于学生课前之笔,被特级教师管建刚称之为“前写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其次,每一个点评的片段都是通过现场互动、评价、表达、分享,形成学生的“读者意识”,对学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肯定与促进。另外,片段呈现的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内容丰富,充满了学生的童真生活意态,既拓宽了素材,又拓展了思维。如果学生吸纳了别人的精华,那一定能舒畅地倾吐自己的表达。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写道:作文教学要从“湖泊”入手,想法子将“湖泊”里的“水”搅动,再将它引入“池塘”,“池塘”里的“水”自然会成为活水,作文教学自然有了活水源头。那么,上述执教者就是把“湖泊”里的“水”不断搅动起来。她从片段内容出发,分三个步骤循序指导,第一步先看“色、形”让学生去发现“好在哪里”,重点指导“色、形”的语言表达;第二步再学“香、味”,以臭豆腐为例,主要发挥对“香、味”的描述;第三步推动学生要把“色、香、味、形”这四方面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一步步,环环相扣,前后勾连,师生互相点评,思维碰撞,感知语言,促进语感。结果便于不刻意间,只在欣赏中就摸到了门道;于不经意间,只在品析中就找到了窍门。小小的片段,让教学变得直观、丰富、有效。教师教得得法,学生自然也能得心应手。正如教师所命题的:真正是舌尖上的“文字”。(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结合教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篇4

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感知文章选材的精当、布局谋篇的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精准,从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联想文章蕴含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动笔写作。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一课,我让学生感知“捉鸭子”场面描写的用词后,要求学生以记者身份,给捉鸭子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报道,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因内容是从课文的文段衍生而来,学生没有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内容可写,同时又激发他们挖掘教材、钻研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并开动脑筋,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课内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扩充、补写等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阅读框架,将思维触角延伸得更深更远,既可深化阅读所得,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让学生想象并补写: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反应……。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对比,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了解了美丑的含义,而面对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大家意犹未尽。因此,在完成补写任务前,心里早有各种丰富的想法,在完成时,用自己的文字或强调丑陋心态的延续,深化对丑的鞭挞,或突出忏悔,强调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词精准,常常一字传神,古代诗词曲中,名家对于景色的描绘相当动人,句句文字营造出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间溪旁、垂柳落花、飞鸟游鱼,每一幅画面如同经过摄影师精心选择拍摄而成的照片,有强烈的艺术感。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扩写古诗词,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名句,又可锻炼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诗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又如在《登岳阳楼》教学赏析中,要求学生根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象作者的当时的情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深入了解诗歌中作者强烈的爱国情,也能通过练习有内容可写,训练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从课文中提炼精萃,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在借助课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可立足于文章的语言,模仿名家用词遣句,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模仿名家选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选择文章的布局谋篇、文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到位的指导、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来,仿写范文的确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途径。

名家名篇中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词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选择当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范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这个单元,针对单元课文中精彩动人的语言,选择“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等句式,让学生仿照进行描写,让学生领略句式之美,从而能学以致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介绍过春节习俗的写作特点,通过“跟我做道拿手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菜经历,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让学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特点,训练他们写作条理清楚的能力。

四、总结

人物片段作文 篇5

“怎么写怎么写!”雒阳越想越发愁。“晕死我了,记得做过这道题,怎么就是想不起来了!”雒阳豆大的汗珠全落在试卷上了。

班上只有竺岚岚沉稳的坐在位置上,哼哼着小曲。显而易见,答完了――卷子上充满着蓝色的方正字体。那透明的眼镜掩盖不住她内心的兴奋。

“时间到,请最后一名同学起来收卷!”监考老师打着哈欠站起来,“小号冲上,大号冲下!检查班级姓名!”

雒阳无精打采的斜躺在椅子上,张璇如一阵旋风飘到雒阳身边安慰:“别愁了,玩去吧!”洛阳从椅子上爬起来,抓起书包一步一个脚印的错向教室门口……

眼前浮现出了游戏的景象:灭团!雒阳精神焕发,冲上讲台,拿起扫把,高呼:“我来出个问题!”

“有奖品吗?”张璇问道

“MP3一部!”毛顿知道他在想什么。

“哇塞!好诶!”张璇做起了白日梦……MP3。

“做梦吧你!”毛顿再一次识破,没到一秒便高呼出来。

“谁能难住我?”上官思不紧不慢的说。

说到这里啊,先介绍一下,这前面四个可都是一班的闻名人物:雒阳,第一个字念“luò”,班里著名的“搞笑家”、“坐家”、“捣蛋家”、“问学家”、“四想家(一想吃,二想玩,三想睡,四想分)”……张璇,废话极多,很聪明,眼疾手快,十分爱占小便宜。毛顿,为人十分幽默,但是思维总是跟不上节奏,但令人惊奇的是,他有时候能猜到张璇在想什么。上官思,班上的学习委员,十分好学,博古通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滴!

至于竺岚岚啊,是雒阳的同桌兼死对头兼仇人兼……这俩人,出生差半天,在同一个宇宙、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医院、同一个地方降生,上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同桌……直到现在。班上的的班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特等奖作文精彩片段选登 篇6

窗棂紧闭着,竟还是有雕花的红木窗。那些雕花十分精巧,仿佛要钻到人心里头似的。图案也十分漂亮,屈指数算,整整单排的几扇大窗棂,上边刻了一个个故事,它不讲究对称,只追求独有的形象美。这美显然是恰到好处的。

东边窗棂上一枝梅花图案已不见“傲立”之风光,垂头了。与之相伴的,是丝丝被拉长的蛛线,简直在“梅花”和窗棂空隙边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那“梅花”仿佛要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唯一一段与“原处”相连的红木,绝不悄然落下。

几近天亮时,我被一阵杂乱而无节奏的声音所吵醒。我走出门去,想一探究竟。

那是被大风刮起的“红梅”。吹上去又落下来,自然产生如此大的声音。可是那一刻,我竟会觉得这声音那样地美妙动人;那一刻我呆呆地站在两间房屋的中隙,思绪好似高音断了的曲子,不知如何续上。可最终冲出脑海的,是红木梅花的坚毅,是它的执着。

——张家港市第三中学八(3)班许晨诺《隔壁的声音》

与父母居住在爷爷家,普通的老屋,一群群一簇簇的散落在贫瘠的乡野。土坯堆成的一堵矮矮的墙隔出兩块天地,是两个不同的家庭——我家和隔壁秋爷爷家。远望两家房屋紧挨着,像两位携手的友人相伴走过如晦风雨。确实是这样的,自我记事以来,隔壁的声音总会或有或无地闯入我的耳膜。

夏夜纳凉时,隔壁一家拎着小竹凳坐在院中闲聊,我自家亦同。寻常的谈笑间,我还能捕捉到几缕隔壁的声音。

许是秋爷爷在讲故事吧,有“嫦娥”“孙悟空”等字眼飘入耳朵,也有年轻母亲哼唱温婉如水流般的小曲儿哄小孩入睡。聒噪的蝉儿此时似乎也安静下来,不忍打破这宁静的夜,不忍打破这温暖的一家人。

透过童年的窗口串起的是这样的隔壁的声音,但岁月从来是一把最无情的镰刀,不紧不慢地向前挥扫。

——盐城市初级中学九(41)班孙连莹《隔壁的声音》

我的体育不大好,长跑总在及格线外徘徊,很少有人知道,我不张扬的性格之下也有着倔强的脾气——只是想和你并肩罢了,只是想看着你高飞时我不被落下太远罢了,毕竟你的体育是那么的优秀。放学后,留下练习的我看见你逆着夕阳的光芒向我走来,在我身侧拉下长长的影子。“一会儿你跟着我跑。”平常的语气,却让我莫名地感到心安。风在耳边呼啸,呛得人鼻子、嘴里都火辣辣的疼,腿也又酸又麻,全身的力气都仿佛被抽空了一般。一圈、两圈、三圈……依稀能看到你在前面的身影,模糊的意识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后一个弯道你开始冲刺,而我已经难受得几乎要闭上眼睛,觉得什么都听不见了身体轻飘飘的,真的好像快飞起来了。最后计时的老师说:“刚好达线。”我的眼泪刷刷地掉,在你关切的眼神中一把将你搂住。我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很艰难,但我终于可以和你并肩了。

——镇江市实验学校九(15)班裴诗语《飞起来》

其中有对中年夫妇,女人有些木讷,男人很勤快,家里家外忙活的全是他。有一天,女人突然病了,像是很严重,之后,就很少见他们出来了。

院里看书的我很是好奇,他家门外总听得到“咕噜~咕噜~”的声响,门口也常有一些药渣。

我问奶奶,她说,这家女人病了,家里没太多钱看病,怪可怜的,但还好有个负责任的男人在,这女人还算有福。

清晨,我特意早起,才看见这男人。他系着一条褪了色的围裙,手执一把蒲扇,蹲在火炉旁,小心翼翼地扇着。炉上,是给女人煮的汤药。

“咕噜~咕噜”我用心地听着,看那小火苗舔着瓦罐。瓦罐一点点地升温,褐色的汁水溢出来,药味四处弥漫。男人小心地把药汤倒在小碗里,轻轻吹着,直到不烫了,才端去给妻子。

每天如此,很早的时候,我躺在床上,似乎也能听到那小火慢煨的声音,心里不断地浮起男人忙碌的身影。

我不懂,这是怎样一种声音,这是怎样纯真的情感。

——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9)班高雅儿《隔壁的声音》

“小妹妹,我给你唱支曲子吧。”她摸了摸我的头。

“按捺沧桑,自有水袖来挡……”她的声音宛若泠泠的月光下腕上剔透的玉镯,像在水中浸过似的,高雅冷清,有着精粹的单纯和不谙世事的简单。

刹那间,那清婉的声音一下子打开了我原本抵触戏曲的心门。我的心,已宁静成一瓣莲花。

回到家,从母亲的口中得知,那女子原本是县戏剧团的“台柱子”,剧团解散后,对戏曲情有独钟的她不仅每天和一帮票友坚持在广场免费演戏给百姓看,而且在双休日义务为“小戏迷”辅导。

我若有所思地端坐在床头,心中盈满无尽的感慨。这样的声音清丽空灵,使我恍惚间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敞开窗,隐约又听到隔壁唱戏的声音,溢满了无边的孤单,飘旋在我的耳边,潆洄成一天一地的澹悠,在沉沉的午夜,伴我静静睡去。

——东台市安丰镇中学八(6)班吴子玥《隔壁的声音》

放眼望去,阳关给我一个淡淡的投影。

总会想起王维那首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液是琥珀色的,不需白玉盏,不需夜光杯,瓷盏盛来,也自会有“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味道,醇厚、温香、宛转,一如王维本人。

多希望溯洄千年光阴,目睹那画面:天空中已是落着小雪的,落进杯盏则旋而不见,似乎连存在过的轨迹也寻不到。他与友人回头望望这坟堆,又笑着端起酒盏。酒已暖好,红泥小火炉的炭火还温热,澄澈的酒液入口也不会觉得辛辣或冰冷,只有无尽的清香流转。诗人微微张嘴,眉宇间升起一串白气,想道几句惜别之言。但复又谈笑,且道一句:“更尽杯中酒。”

这便是中国最灿烂的文化了。生于坎坷,但又不全是坎坷。在阳关,这似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战争孕育了文化,一页页文化又翻过了一页页卷帙,一层层铺垫了时间。远古的坟堆形成一种王者般的沉默,而文化似乎又要将这份亘古的沉默打破。

nlc202309021112

抬起头,天空中飞过几只淡青色的鸟。这很平常,但在阳关,总觉得这象征了些什么。是战士们甘愿奉献一切的人性吗?是中国那内敛而繁华的文化吗?正如那些高飞的鸟一样,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

——海门市海南中学九(1)班成子颖《飞起来》

我努力生长着,将根埋于深处汲取水分,将身躯挺立以冲出地面。那抹细微的阳光作为我信念的支撑以熬过风霜雨雪的残酷折磨,蓝天啊,我离你还有多远?冬季的沉睡前,我许下了期盼。

我是否还在睡梦中?为什么能感受到阳光的缕缕温暖,微风的丝丝轻柔?睁眼那一刹,我看到了天空,那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蓝天啊,竟然如此真切地在我眼中呈现,我想张开双臂去拥抱,可我却依旧很渺小,我一定要飞起来,我对自己许诺。

暮春时节,微风阵阵,在一片清香中,我飞起来了——向蓝天投放了生命的全部,我追逐着风,飘荡着,直至青空,我想起沿途看到的一位伟人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我曾被命运所束缚,但我不曾屈服而沦为奴隶,梦想告诉我,有梦,便会飞起来,直至青空。

——宜兴市实验中学九(7)班郑慧艳《飞起来》

故园的三层小楼,在路的尽头。推窗便是田,窄窄的水渠弯曲其间,玉带纵横。邻家夫妇是平常生意人,日复一日,庸庸碌碌,但却是我心中的烦扰。

“我走喽!”隔壁家男人粗犷的一声,墙角的架子微颤了两下。“一路小心呵!”女人尖细的嗓音,紧紧地如枚银针,一下穿过耳鼓。声音交替,纵然正与周公攀谈,也被生硬地拉出梦境。我睁开惺忪的眼。窗外,雾气仍在田间盘横,静谧如亘古的荒原。但一切就此打破。

晴日已是如此,雨日更是恼人。不知为何,密集的雨线,落在邻居屋顶的青瓦上,一如千军,又似万马,横扫心间,引得肺腑之共鸣,耳鼓之轰响。间歇滴落,发自檐边的雨珠,如一三尺稚童,不时乱入脑海,思绪戛然,忽又传来暴风骤雨般的捶门,“今儿提早收摊啊!”又是一片嘈杂。

终于搬离了,看那小楼在机器轰响间脆弱地崩塌,是该庆幸不再被嘈杂声所扰么?不知为何,却有一丝空旷寂寥在心间游走。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九(6)班卢语 [恬]《隔壁的声音》

“婆婆,为什么隔壁不正常的阿姨要每天吹笛子呢?而且还那么难听,她儿子不嫌烦吗?”

“娃儿哎,那不是她吹的,那笛子是她儿子吹的。”

“她的儿子也不正常吗?”

“当然不是。这个女人的丈夫一年前在工地里干活,被落下的脚手架砸中,不治身亡。从那以后,她就神情恍惚,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每到夜晚,她就闹着要找她老公,她的孩子没办法,只好说:‘爸爸很快就回来了。’于是,每天晚上,这个孩子都学他的父亲吹长笛给他母亲听,告诉他,‘是爸爸回来了!’,只有这样,她才能入睡。”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金銮校区九(8)班赵沁轩《隔壁的声音》

微风荡漾,现在的我不需要爷爷的帮助也可以“飞起来”。秋千来回摇荡,像一颗匆匆的流星,划过时光的天幕。爷爷望着我安然而笑,与阳光相融,那样安详静谧。一瞬间,只那一瞬间,仿佛所有溜走的时光,再一次重归怀抱;所有丢失的美好,在那一刻便是永恒。我沉浸在甜醉的梦中,却被周围人的惊呼陡然吵醒。回头一看,在人群中,一个老人倒在了地上……

淚水抵不过地心引力,我终究还是恣意地哭了。我带着梦想,在一步步起飞,离希望越来越近。而那个最初让我“飞起来”的爷爷,却与我渐行渐远。不过我始终相信,无论我坠落还是翱翔,爷爷始终会在原地微笑,并且,为我插上一对永不毁坏的翅膀。

我在高高的山顶上看见了微笑的爷爷,他说:“飞吧,张开你的翅膀,就像那山风一样自由。”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九(1)班孙宇同《飞起来》

片段组合式作文中考作文的最爱 篇7

小标题——主旨式

概括了段的内容,且抽象出了段所表达的中心。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嗅觉中的生命》一文,作者着力表现了“种子对生命启程的向往和发力”“兰花追求生命成熟的热烈奔放”“老人面对生命黄昏的纯真深情”,重点刻画三个场景,开头与结尾形成呼应,形式整齐,浑然一体。

诗句连缀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雅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苍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如果写以“美”的话题作文,就可顺手来用。恰到好处的引用、化用经典名句,会使文章平添一股书卷气,增加语言亮点。其语言中先露出的诗词底蕴,使阅卷者眼前一亮。

岁记式

岁记式以“岁”为主线,简明地记叙在每个“岁”中的主要事件,而将许许多多的内容作为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再创造。可以用“五岁——十岁——十五岁”“小时侯——长大后——而现在”“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等围绕几个时间段写人生经历或事件,脉络清楚。这种写法运用得当,能使作品简洁而不乏韵味,短小而又别具一格。

镜头式

它巧妙撷取生活中的小镜头,设置出一种能充当全文的结构线索。如有篇中考作文《复习生活剪影》拟制了这样的小标题 :清晨的闹钟声——数学课上的鼾声——晚自习的笑声。

还有中考满分作文《永恒的乐园》一文,小作者分别描绘了古人的三处乐园,即“诸葛草庐”“陶潜东篱”“东坡赤壁”。全文构思新奇,主旨深刻,艺术感染力强,令人心驰神往。

片段议论式

议论文中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也采用了片段式作文形式。如体现文章并列关系的《说“勤”》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勤出智慧”“勤出成果”两个片段 ;体现文章的并列关系 ;又如体现文章递进关系的《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先阐述“为什么”,然后阐述“怎样做”;再如《保持清醒,祝你成功》先从正面阐述,再从反面阐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上几点只是片段组合式作文中的几个常用样式,大家在平日的习作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美文共赏 :

诗人月光美景

风裹满月光的香气,穿越古今,把历史的天空吹得更高,更远,吹醒了繁星,于是他们陷入了历史的沉思,什么是美?

李清照——清风·弯月·黄花。

她抬头仰望,星星的忧伤落满她的瞳孔,挂在树梢上的一抹弯月,勾起她冰封的记忆。

回首往事,她浸入沉思,美到底是什么?是“知否,知否,应星绿肥红瘦”的情趣,还是“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牵挂,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还是“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无奈,

她陷入沉思,并未注意到清风卷过的丝丝凉意,最后却是“人比黄花瘦”。

也许美丽是一种挥抹不去的忧愁,你感受到了吗?

李白——长河·孤月·流水。

背后的依依柳条,让他的背景略显孤独,独自站在江头,远处天与江水连接成为一点,他陷入了沉思,美到底是什么?

或许美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张望的思念,或许美是孤立黑夜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又或许美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抑郁。

不知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还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格,或者云游四海亲近自然的恬适?

也许美是锁在眉间的豪迈,你感到了吗?

李煜——梧桐·哀月·西楼。

莹玉似的月光,刺破黑夜,繁星从夜的伤口中逃逸出来,点缀他的满地愁绪,什么才是美,美到底是什么?

美是“林花去了春红,太匆匆”的无奈吗?是“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苦楚吗?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沉默吗?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伤吗?

也许美是失去后的惋惜,你感受到了吗?

易安的忧、青莲的狂、后主的伤都一一诠释了“什么是美”。

点评:

文章用词典雅、文采斐然。作者巧妙引用,精彩的诗句与丰富的典故相结合,语言情景交融,文采飞扬,三个文人的名句随手拈来却恰当合宜,文段整齐,起段,文字不多,笔墨却极富感染力,三个词语成段,词简,意丰,“也许美丽是一种挥抹不去的忧愁,你感受到了吗?”“也许美是锁在眉间的豪迈,你感到了吗?”“也许美是失去后的惋惜,你感受到了吗?”句式相似,又形成一种排比美。结尾“易安的忧、青莲的狂、后主的伤都一一诠释了“什么是美”。更是恰然结束,令人怦然心动。”

写话作文从“片段”练习开始 篇8

出现以上问题, 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的个别因素, 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学生在中年级时片段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新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 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 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习作”在第二和第三学段又各有侧重, 第二学段以“片段”训练为主。第三学段以“篇章”训练为主。这样划分, 既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又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如果中年级教师没有针对片段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而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 就无异于“拔苗助长”, 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但得不到提高, 连正常的发展要求都很难达到。

那么, 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片段训练呢?

一、多彩小片段, 让习作内容更生动具体

一篇完整的作文, 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段落组合而成。因此, 要想让整篇作文写得通顺、流畅、有文采, 教师首先得从细处着眼, 小处着手, 训练学生写好单个段落的能力。

例:总分结构是小学阶段学生经常采用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该方法, 教师可以先从句子训练开始, 先让学生学会补充中心句。

如“。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 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学生对此种简单的练习一般都非常感兴趣, 且经过教师的指导很容易完成。当他们明晰这种句式特点后, 教师可进行下一层次的练习, 即出示中心句, 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写一句话。

如“课间, 操场上可真热闹啊!”

因为有了补充中心句的练习, 这时候写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写, 或不同的人, 或不同的游戏, 或者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 最后都写出了课间操场的热闹。

这种片段训练的着眼点要小, 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或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来拟定训练点, 可以是某个词语的造句方式, 可以是某个句式的写作特点, 可以是某种简单的构段方式, 甚至可以是某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训练。训练方式也要追求不拘一格, 或词语填空式, 或排列句序式, 或围绕一个或几个词语写句子, 或续写……不管哪一种方式, 教师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巧妙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实用性。杜绝随意性太强、信手拈来式的训练和专业性过强与学生年龄层次不相符合的练习。

二、随堂小练笔, 让表达方法更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中间包含着许多精巧传神的表达句式。如果课堂上教师能引导学生对这些宝贵资源进行品读、积累和仿写, 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价值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石榴》一课第3自然段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这一段写作方法十分典型, “先……逐渐……然后……”清晰地表达了石榴成长的先后顺序;“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几个表示颜色的词, 生动形象地把石榴成熟过程的变化写出来了;“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等拟人化的词语更是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针对这一段进行小练笔, 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成长过程的方法。

其实, 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可以用来进行随文练笔的课文有很多, 教师一定要进行精挑细选。练笔时, 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课文, 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练笔;要营造渲染典型的情境, 避免练笔时的生硬感和做作感;要尽量多安排模仿类练笔, 以便让学生习得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三、课后小日记, 让习作起步“真真切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生的作文素材就一定会充满新鲜感、朝气感。作为刚升入中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教会他们正确观察与写作的方法外, 还要帮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随时记下身边新鲜、有趣的精彩瞬间。

于是, 运动会后, 学生们记下了精彩瞬间:“助跑———像刮起的一阵旋风。起跳———似腾起的一只雄鹰, ‘刷’的一声, 他又跃过了那高高的横竿!”

无臂书法家来校做演讲时, 学生写道:“王老师面带微笑, 从容优雅地向我们走来。他身着一件白褂, 两个袖管空空如也, 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那一身儒雅的艺术家气质。”

……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和习作只有曲径相通, 热爱生活的人才有丰富的情感表述。

对于日记形式, 教师不必追求过分完整, 只要学生能记下真人真事, 真情实感, 能针对人物事件的某个方面、某个细节进行刻画, 不高谈阔论, 不泛泛而谈就算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浅谈作文基本功——片段训练 篇9

那么, 中年级应该如何进行片段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的引导途径很多,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从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根据片段训练要求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

1. 阅读中学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的观察目的和方法, 懂得怎么“看”“看”什么。如教看图学文《师生情》时, 先让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 由整体到部分, 由物到人, 重点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再引导学生寻找作者的主要观察点———医院病房前, 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观察点。在每课的观察学习中注意渗透一些观察方法。如抓住特征观察, 抓住重点观察, 全面观察, 比较中观察等。课文《晨读》中就是用对比法观察, 通过对比三个学生不同的读书神态。再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丰富观察方法, 继而能自觉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2. 生活中重观察

开始学习观察, 引导学生要从身边的人和事着手, 把握简单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让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把他们在家中做的一件事的过程具体写出来, 强调观察顺序、观察方法。如多角度地观察人物的举动、姿势、动作的持续变化。再进一步扩大观察范围。如组织各种活动, 在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观察点和观察顺序, 活动后回忆观察过程, 突出重点处。如观察自然环境, 天气变化, 四季更替等。观察各种生物、植物、用品、建筑、交通工具等。进而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观察捕捉生活中的趣事和新鲜事。

二、教给学生构段方式

片段训练尽管是一段话或几段话, 但也要求通顺、连贯、有条理, 每段话内部各层意思有一定的关系, 这就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构段方式。

1. 总分式

这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一种写法。它是有总述和分述的句子构成。如教学《李时珍》一课第四段时, 让学生明确段中首句是总述句, 而分号之间的三方面说明旧药物书记载的不全、不详和不对之处, 是分述的句子。然后练习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形式写片断。

2. 并列式

它是在一段话中把事物分成几个相应部分而构成的。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练习同时写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3. 承接式

它是按事物的发展顺序, 以动作行为变化的连贯叙述构成。学习《一个降落伞包》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练习一句接一句写出连续动作或连续事件的经过。

4. 因果式

它是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句子构成。通过学习《五彩池》第四自然段写法, 练习前后句子一个表明原因, 一个表明结果。

5. 转折式

它是由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句子构成的。如通过学习《沙漠里的船》第一段, 练习首句是后句的前提, 后句是前提的转折的写法。

构段的方式还有对比式、方位式、整体局部式、递进式、概括举例式等, 在教学中可灵活运用训练。

三、有序地进行训练

片段训练尽管有很高的“自由度”, 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放任自流, 收效不大。而且, 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不会持久。因此, 一定要注意有序地训练。

从两方面入手

1. 确定片段训练的内容序列。

A.状物片段训练。如各种植物、各种生物、各种用品、各种建筑、各种交通工具等。B.写景片段训练。如自然环境、天气变化、四季更替等。C.叙事片段训练。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兴趣爱好等D.写人片段训练。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描写等。

2. 以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为序。

先结合阅读“随堂练笔”, 形式可多样。如上《翠鸟》后,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动物, 然后让学生仿写《翠鸟》第一段静态中翠鸟的外形。如教学《小摄影师》后, 要求学生续写小摄影师第二次给高尔基照相的情景。再根据书中作文要求做些分组性的单项练习。如写动物时, 先让学生观察动物外形, 进行动物的静态的外形描写的片段练习, 再让学生观察动物吃食或走动时的样子进行动态片段练习。

浅谈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的作用 篇10

顾名思义,“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就是让学生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段话的练习。这种练习,其内容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在评阅时,可从中选取3~5篇比较优秀者,在“阅读欣赏”或“作文指导”课上进行简单的讲评。起初,个别学生或许还语不成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就会深深地喜欢上这种训练方式,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确实有着其他作文训练方法无可比拟的作用。

1.“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是师生感情联系的纽带、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教育教学过程的不够耐心,使一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了陌生感、畏惧感,使师生在沟通与交流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代沟,给教育教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恰当地运用“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的方式,会织起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利用这种方式,或多或少地向老师敞开他们的心扉。他们会把学习上的问题、收获,生活中的好恶、烦恼以及心底的秘密,通过“片段练习”这一形式,尽情地向老师诉说、倾吐,老师则尽可能地对其进行鼓励、开导和帮助,不假时日,师生间的关系会日渐密切,感情会日渐融洽,心灵会日渐贴近,从而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是学生思绪自由驰骋的旷野,可尽情展示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中设计的作文训练,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要设计相应的题目、体裁,限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这就给思维活跃的青少年学生的写作划定了框架,给一些写作“困难户”造成了“大脑短时间的空白”,使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笔,无话可写。“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完全任由学生思绪驰骋,学生可尽情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即便是那些写作“困难户”,也会随意创造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品尝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里的“得意”,又有谁能不说是激发“差生”自信心最好的“药引子”呢!

3.“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的素材可信手拈来,难写之疾一扫而光

“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因为从不提内容方面的要求,学生们在写作时就不再为“写什么”而绞尽脑汁,也不再为“怎样写”而抓耳挠腮,只需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思通顺、完整地表达出来。其内容虽五花八门,但多能存真求实,就事论感,完全避免了以往的假大空话满篇、没有真情实感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找到了一种成就感、愉悦感。于是,他们逐渐地爱上了写作文,并逐渐地培养、提高了创造性思维。

4.“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能够锻炼学生准确把握作文命题意图,推动课外阅读,增加知识的积累

“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是在五分钟内要完成的练习,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交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阐释清楚一个观点,表达明白一段思想感情,那就必须迅速集中注意力,使思绪从活泼、纷乱的课间活动凝聚到眼前的练习上来。这种情况下,学生平时阅读到的优美词句会如同喷泉一般不断涌现。所以,“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准确把握作文命题的意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是长期不懈进行的练习,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使自己的练习有好的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逐渐地选择一些以往未曾写过的题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获取更多的信息,扩大获取知识的领域。

5.“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拓展了教育渠道,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语文课堂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正是能够利用的绝佳方式。在练习时,学生大多会选择自己最关心的和自己联系密切的事情,以及理想情操、人生价值、道德修养、治学处事等话题。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体察班级中、学生间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好人好事或不良行为,便于有针对性地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由于切合实际,比空洞的说教、粗暴的批评更直接、更有效。

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不断地琢磨、发掘、研究、总结。

摘要:五分钟作文片段练习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是师生感情联系的纽带、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思绪自由驰骋的旷野、尽情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和提高其注意力,使其迅速准确把握作文命题的意图,同时可拓展教育渠道,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初中片段作文训练的实践研究 篇11

片段作文是指用一段或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的看法。片段作文包括对人物的语言片段描写、心理片段描写、神态片段描写、动作片段描写、外貌片段描写,以及景物片段描写,仿写片段,续写片段等。

从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来看,我县初中作文教学总体水平不高,各个学校的语文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作文依然存在假、大、空和抄、套、编的现象,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一条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成了我们的关注点。

二、片段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设计

我县初中语文中心组开展的片段作文训练研究,以片段训练为抓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生动。学生学习写作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片段作文练习在学生的写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夯实学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它可以帮助学生从说话写话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片段作文训练的策略是逐项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将写作基本技能进行逐项分解,然后进行分项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学习经典名著的写作手法,利用习得的写作技巧写下“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片段作文训练主要得法于课内,可一课一练,做法是:抓住教材中某一篇文章的精彩段落,设计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比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学生认清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出尔反尔的性格特点后,纷纷对这个人物进行了评价。我们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遇到了迎面而来的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请学生根据情境内容把这个情节写下来。又如,《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最精彩的情节是吴用设计用蒙汗药麻倒众官军,原文用的是行动描写,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作文练习:当时,吴用献计说:“我们只需要在黄泥冈等候……”众人听罢大喜,便分头行动,依计而行。请学生补充吴用未说完的话,把文中的行动描写改成语言描写。此时,学生已经读懂了段落的意思,改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通过这样的片段作文训练,学生既习得了写作的技能,又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实践证明,在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后,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开展片段作文训练,能有效缓解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压力。

教材中安排的单元作文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给老师们开展片段作文训练提供一个范例,课题组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了初中3年的片段作文练习。每册教材编写12个片段作文练习,每个片段练习有3篇例文,同时将片段作文训练与单元大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掌握的写作技能运用到大作文的写作中。此外,每个单元还配有一份作文导练方案、两篇范文、一篇病文修改,供学生参考。

下面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成长的烦恼”为例,对片段作文训练的设计作具体的阐述。

训练一:仿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片段,用上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种游戏或某个事件的过程。

例文一:“老鹰”左扑右撞冲击了好几次,均被“母鸡”张开的双臂阻挡了。这时,“老鹰”停了下来,凝神静气,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他加足马力,快速向左边奔去,“母鸡”张开双臂马上紧跟过去,“老鹰”又往左边继续紧跑几步,突然停住,转身佯装右撤,“母鸡”不知是计,急忙冲向右边拦过去,但“老鹰”却马上收回右脚,扑向没有庇护的左边队伍,捉住了未及躲闪的“小鸡”。

点评:本语段最精彩的莫过于“老鹰”捉“小鸡”时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使整个游戏表现得生动具体、形神具备,玩过此游戏的人无不微笑、默叹,“于我心有戚戚焉”。

例文二:小华把“红蜻蜓”风筝高举过头顶,我在五六米外用左手握住线管,右手拉线向上举,一边后退小跑,一边不停地放线。小华放开风筝后,我赶紧用右手扯紧风筝线向后扬,眼睛紧盯着“红蜻蜓”,“红蜻蜓”扶摇直上时就赶紧放线,“红蜻蜓”飘摇不定欲往下坠时就赶紧向后扯线。很快,“红蜻蜓”飞起来了,张开翅膀挺立在空中迎风傲笑!

点评:准确运用动词把放风筝的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两个少年玩游戏的情景历历在目。

例文三:我在沙堆中划出一块地,铲来沙子,用沙子做成一个圆柱体,然后挖开一个口子。哎呀,沙子太松,一下子倒塌了。唉,只好重来。我又找来一根竹棍,前面放上几堆沙丘,把竹棍插在圆柱体的“嘴巴”上,我的“碉堡”就大功告成了。

点评:小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描绘筑“碉堡”的过程,写得比较具体。然而,动词的运用不够紧凑,顺序有些混乱,交代也不够清楚。

以上是一次片段作文训练的设计,除了引用课文中的例子,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3段例文,每段例文后面附有相应的点评。前两段为优秀例文,后一段为中等水平的例文,让学生在对比范文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三、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片段作文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课文例子引路,强调读写结合的理念

写作须以阅读积累为基础,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又有数量众多的精彩段落,几乎所有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都蕴含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与精彩的段落里。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和情感,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文中细致的外貌描写和传神的动作描写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仿照课文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方式,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技能,使片段作文训练进行得扎实、高效。读写结合训练是语文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寻找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片段写作练习,对学生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nlc202309061807

(二)重视近距离模仿,以习得方法为目标

模仿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必要过程。片段作文训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借鉴课文中典型片段的写法,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在模仿中习得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仿照文中写景的方法来描写秋天的景物的练习。以下是学生写的片段作文:

以落叶为观察对象的例文:秋风乍起,落叶们翩翩起舞,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天使、有的像快乐的小精灵……它们一会儿淘气地打个旋儿,一会儿滑滑陡坡,一会儿又在厚实的大地上跳一跳,好不快活。它们心中一定藏有一些欢快的小秘密,你看,它们扭动着腰肢,随着风儿一起跳舞,你挤我,我推你,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活泼。

以阳光为观察对象的例文:风儿轻轻的,阳光暖洋洋的,校园里的秋景是那么温柔恬静。操场上,阳光的颜色被落叶染黄了,金黄的叶子飘然而落,再把阳光轻轻折射,给校园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每当我们放下手中的笔和本子,走出教室,极目远眺,能看到一片金黄的田野。

这种近距离模仿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写作文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三)强化描写技能训练,把片段作文写具体

无论是学国画,还是学油画,都需要有素描的功夫,有对物体的形状、比例、明暗、透视等的把握能力。写作文也需要这样的素描功夫,即对现实生活中静态、动态的物体和场景作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比如,一个学生看到爸爸吃完晚饭,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边抽烟边看报纸。那么,他只要把这个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如实地描述出来,就是一个极好的片段作文。为了帮助学生把类似的生活场景写生动、具体,我们根据学生描述的情景,组织学生表演,而表演的过程实际上再现了片段作文的内容,学生会在“好玩”的表演中发现更多的细节,在写作时自觉地进行补充,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学习了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设计了一个描写片段练习,让学生把一个动作写具体、形象。以下是教师给出的例文:

我开始自己动手煎荷包蛋。我不能像妈妈那样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我怕油溅到自己,怎么办?首先,我拧开火,把锅里的水烧干,然后关掉煤气。接着再慢慢地往锅里倒入花生油,撒下一点点盐,小心翼翼地把蛋打到锅里,然后打开煤气,拧开火。哈,油一点也没溅到我!过了一会儿,我拿着锅铲把蛋翻一翻,把火调小继续煎,两分钟后,香喷喷的荷包蛋出炉了。

经常进行这样的作文片段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当堂训练和当堂反馈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发现,学生很喜欢玩游戏,原因是游戏有严格的规定,让玩游戏的人能够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产生愉悦的高峰体验。对玩游戏者来说,及时反馈可以得到及时的矫正,从而对再次玩游戏充满信心。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些方面没有让学生产生玩游戏时的感觉,自然就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当堂点评。事实上,学生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存在的写作潜能,看到自己写作的进步,进而增强写作的信心。对于在写作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个别指导。

要做好当堂点评,片段作文的批改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常常是精改细批,批改周期长,到作文讲评时,学生对上一次作文早已淡忘,对于教师的批语,也只是快速地浏览一遍。这样的作文讲评,必然事倍功半。有效的作文评点必须及时,在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当堂互评互改,做法是:选择学生的作文片段,请学生朗读,教师或同学作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教师在点评时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点评时要指明修改方向,作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可“暗暗地修改”。这样的作文点评,让每个学生的作文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矫正,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当然,在评点作文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即先做到文通字顺,然后达到具体生动,见解深刻,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这样的点评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才能将作文训练的重点落到实处。

四、片段作文训练的有效课堂模式

以片段作文训练为抓手,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呢?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知识先导与激趣活动—范例赏析与方法探究—应用与训练—展示与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先导与激趣活动”是片段作文训练的首要环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一起构建写作知识。这种知识是方法性知识,而不是理论性知识或科学性知识。在形成写作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调动起已有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主动建构。唯有如此,学生拥有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最终唤起写作动机。同时也要认识到,在一堂作文训练课上,这种知识必须是集中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能是空洞的、概念性的解说。比如,让学生欣赏名画《踏花归来马蹄香》,引导学生从阅读经验中感知“侧面描写”的概念,接着利用《陌上桑》一文的侧面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无需给“侧面描写”下定义,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侧面描写”的含义。“范例赏析与方法探究”是片段作文训练的过渡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例子引路,让学生习得方法,为写作训练做好准备。“应用与训练”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之所以把片段作文训练作为抓手,是因为一个片段描写的意思相对完整,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便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练习。比如,训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先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人物的特点,再用“平日里”“有时”“总是”等词语来概述一两件能反映这个人物特点的事情。通过“说特点”“概述”“详述”三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写作训练要求。“展示与交流”是片段作文训练的反馈形式。展示与交流环节是以生为本的合作课堂应秉承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主张让学生开口说话,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作文课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因此,作文训练应该是在交流与碰撞中展现个体生命的活力与灵性,而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正是对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检验。

作文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唯有扎扎实实练好写作基本功。自2009年8月我县初中开展片段作文训练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初中语文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可操作性强,开展各项研究活动都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不但教学成绩突出,而且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目前,我县一部分小学也开始了片段作文训练研究,正式成立了片段作文课题组,仿照初中的《多元素养作文》体例,初步编写了《小学生读写同步学本》,并在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各小学开展实验研究。片段作文训练的科研课题凸显了较强的生命力,我们也期待本课题研究在更大的范围里开花、结果。

(责编 欧孔群)

片段作文 篇12

片段作文训练单是形式短小、切入面窄, 就足以深得学生喜爱, 如果我们长此不懈地训练, 就不难发现它的优点很多。那么,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呢?

一、从模仿入手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模仿学习是“一类基本的学习方法”, 目的性强, 见效快, 而且模仿又是孩子们的天性, 虽说文无定法, 可是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储备了丰富的写作技巧, 方能在写作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写作能力由弱到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其中必然有一个储备的过程, 也就是所谓的“源头活水”。而由“源头活水”变化为“澄澈之渠”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模仿。

模仿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课文, 课本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 独具风格的语言、精巧别致的行文布局、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样板。因此, 我们决不能无视于它们的存在, 不能让它们白白消失于我们眼前, 而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借鉴、去吸收, 从而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片段模仿训练:第一是语言句式上的训练,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第二是写法上的模仿, 仿百草园美景的写作顺序, 写一段顺序井然的写景片段;第三是内容上的生发, 仿“雪地捕鸟”写一个活动过程。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其中几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如“我走出了教室, 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 打开了手中的包袱, 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 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一“递”一“看”, 读后不禁让人动容。由于有了参照物, 学生心中有了依靠点, 所以就会愿意写、乐于写。一招一式的学习, 一点一滴的内化, 在不知不觉中, 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又掌握了诸多的写作技巧。长此以往, 我们又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

二、从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入手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雪莱说:“想象力是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作具备的条件之一, 我不敢说一个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一定能成为写作能手, 但是我敢断言, 一个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肯定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学生想象力的缺失, 导致作文语言平淡、乏味, 作文内容浅显无奇, 文章显得干瘪枯燥, 没有嚼头。当然我们此处所说的想象力并非是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而是一种合乎情理, 贴近生活实际, 能够起到丰富文章内容, 使形象具体化、生动化的文学再创造。在作文片段训练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训练学生的语言。

好的文章离不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往往离不开生动性、形象性, 而生动性、形象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多用修辞手法, 这就是联想力和想象力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如朱自清《春》中“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由“雨丝”想到“牛毛、花针、细丝”, 这就是由一种形象到另一种形象的生动再现, 而“雨丝”的“繁、密、亮”就由这一组事物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使文章内容丰富而饱满。

因此, 在平时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们应加强学生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训练, 着手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写一些三言两语式的小景或活动的过程, 亦或是人物某一方面的刻画等。如“天上的一片云”、“树上的第一片嫩叶”、“风中摇摆的树”、“妈妈的笑”、“奶奶的皱纹”等。在描写过程中, 一定要要求学生语言上的生动性、形象性。

2. 训练学生思想上的深邃性。

由于生活物质的丰富, 活动形式的多样, 以及学生学习上的机械性, 我们的学生不仅情感日益贫瘠, 而且思想认识也逐渐沙漠化。他们似乎对一切事物都熟视无睹, 对一些现象不愿深究其内在的实质, 在作文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人生、自然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看到“一叶落”却不会想到“天下秋”, 更不会想到“人生如叶”;看到“一江春水”, 他们不会想到“逝者如斯夫”, 亦不会想到“人类历史长河”;看到“梅花开”, 他们不会想到“香自苦寒来”, 也不会想到“自古英雄多磨难”。因此, 作为老师, 我们就要开启学生思想上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培养他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当然, 此处的想象力并非无病呻吟, 而是指感悟生活能力和深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片段训练形式短小的优势, 只要学生三言两语表述清楚即可, 如由“风筝”想到“自由”、“约束”、“自由和约束”、“我就是风筝, 妈妈的爱就是手中的线”等。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至于选题,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是自然界的事物, 如花草虫鱼;其二是人类社会的事物, 如楼梯、书本、课桌、标点符号都行。在训练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从培养学生细致性观察能力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观察训练是作文训练的起步, 在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写小说的人都有一个体会, 就是故事情节可以虚构, 细节却几乎无法虚构, 它们只能来自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朱自清有语,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最能显真情, 最能打动人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爸爸看着我, 摇摇头, 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 举起他的手, 看那上边的指甲。”爸爸的无奈与痛苦就尽显在这“摇头”“看指甲”中, 让人不禁动容、落泪。而我们学生在写人叙事中往往就缺少这让人心动的细节描写能力。

所以有意识地加强细节描写片段训练, 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洞察力, 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用细节丰富作文内容的写作技巧。在训练中, 教师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精彩的瞬间, 使之成为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片段的素材。

片段作文训练形式短小、目标单一, 可以当堂完成, 随即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解救学生于作文难之中, 同时又救老师于批阅作文苦之中, 最为重要的是, 目标顺利完成, 同时, 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可谓过程、结果双丰收。相信如此“源头活水”定会成就学生的“澄澈之渠”!

摘要:片段作文训练是相对于篇章训练而言的。它形式短小、目标单一, 可以当堂完成, 随即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解救学生于作文难之中, 同时又救老师于批阅作文苦之中。

上一篇:住房恢复重建下一篇: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