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

2024-09-08

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精选4篇)

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 篇1

1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功能概述

1955 年,原美国情报信息研究所( ISI) 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Science发表论文,提出将引文索引( Citation Index) 作为一种新文献检索与分类工具[1]; 在进行了几次小规模实验性研究后,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和他的团队于1963 年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 SCI) 。科学引文索引( SCI) 是目前世界上极有影响力的,可以定量评价科研绩效的工具之一[2]。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发表的论文能否被SCI收录逐渐成为国内众多学术机构考核业绩或职称晋升的关键性指标[3]。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要求其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发表SCI论文,如果在毕业之前不能发表SCI论文,只能推迟毕业。尽管许多学者批评这种制度,并称之为 “SCI现象”[4],但我们不可否认这种制度对我国科技事业的推动作用,而且这种制度在短时间内应该无法改变。SCI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方法,由于SCI的巨大成功,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又相继开发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 、艺术与人文索引( A&HCI) ,这3 个引文数据库与另外6 个引文数据库组成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平台,收录了12 000 多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5],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SCI发展之初主要是以光盘版发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些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已经基本取代SCI光盘版成为了科研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评价时都是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主要依据。

2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存在的问题

当前,论文是否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以及被收录论文的数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而且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求其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前发表的论文可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正常检索,否则无法正常毕业。目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12 000 多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论文需要录入,而数据加工部门人数有限,信息录入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接收到的数据不全、录入政策限制等许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论文未被收录或者收录的信息与作者意愿不符。根据汤森路透集团的数据统计,在我国平均每天会有32 位研究人员提出数据修改请求,每年会接到有1 万左右的修改请求,这些数据修改请求中有许多都无法在作者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修改。从作者发现错误提出修改申请到修改完成,至少需要1 周的时间; 若是数据遗漏,甚至需要一个多月甚至更多时间完成修改。如果由于这些学术之外的因素使得研究成果不被单位认可,错过职称评定期限,这样研究者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对研究者也非常不公平,如果是在读博士研究生还可能面临被推迟毕业的风险,所以科研工作者有必要了解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录入的原则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科研工作者需要了解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哪些数据录入政策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以及哪些问题会导致自己的论文不能被正确地检索,这对科研工作者非常重要。本文通过长期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录入的实地调研,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3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主要问题类型

导致论文无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正确检索的问题有很多,这里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 通信作者录入错误。通信作者录入错误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也是所有错误中最多的。论文发表后通信作者拥有版权,以后出现的所有利益和法律问题均由其承担,所以通信作者录入错误不仅会给研究者的职称评定产生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法律和利益纠纷。通信作者之所以被频繁录错,主要是因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录入政策有以下规定: 1 篇论文只能录入1 位通信作者。如果原论文中有多位通信作者,那么默认录入第一个通信作者; 如果没有明确说明通信作者,则录入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有些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期刊的要求,经常将最重要的通信作者放在最后;有些论文通信作者可能标示不太明显,录入人员可能没有发现; 有些论文通信作者没有标示。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通信作者录入错误。

( 2) 论文遗漏。有些研究者认为,只要发表论文的期刊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那么论文肯定会被收录,所以没有及时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自己的论文有没有被收录,等到需要评职称时才被图书馆通知论文检索不到,而从提出论文遗漏申请到论文被正常检索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如果是纸质版期刊还需要联系编辑部补寄纸质版期刊,这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等到论文被检索可能早已过了提交材料的时间。理论上,如果期刊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论文确实应该被收录,但有许多原因可能导致论文遗漏,例如期刊编辑部将某篇论文遗漏、PDF文件无法打开、录入人员的疏忽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论文遗漏。这时,如果作者需要汤森路透会发一封邮件说明情况,但这不一定能获得单位认可,最后可能导致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承认,从而错过晋升的机会,这会对研究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 3) 被引频次遗漏。被引频次是评价科研人员、期刊和论文的重要计量指标,所以正确统计论文被引频次就显得非常重要[6]。相对而言,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论文的被引频次是比较准确的,但面对如此复杂的论文引用网络,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误。汤森路透客户技术支持中心每天都会接到研究者要求修改论文引用频次的请求,这时研究者需要提供详细的施引文献信息,待数据加工部门确认情况属实后就会将被引频次修改正确。所以研究者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论文被引情况,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 4) 作者地址与作者意愿不符。论文作者信息中的地址有2 种,一种是研究地址( Research Address) ,另一种是现在所在地址( Present Address) 。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数据录入原则,作者信息中只录入研究地址,不录入现在所在地址。而很多研究者认为现在所在地址也会录入,结果就导致作者地址的录入与作者的意愿不符,现在所在单位的地址由于没有被录入,从而该研究成果不被现在的单位认可。

( 5) 期刊被剔除。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论文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并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对期刊有严格的剔除和引入机制,这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每年都会有一些期刊被剔除,也有一些期刊被引入。期刊一旦被剔除,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并不会将剔除之日前的所有论文收录,这是由于数据库收录有一定延迟造成的。例如如果一个期刊在2014 年7 月被剔除,那么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可能只收录到2013 年12月,因为在被剔除时该期刊只加工到了2013 年12月,而被剔除之后数据加工部门不会再接收该期刊的论文。因此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发表论文时期刊可能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但论文发表以后可能会被剔除,从而发表的论文也就不能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到。

4 给研究者的一些建议

上面是几种经常出现且可能会对研究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几种情况。对此,有些人可能认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数据录入规则不合理,但汤森路透集团作为著名的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必须要有稳定的数据录入规则,不可能 “早令夕改”,所以这些录入规则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改变,研究者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要使这些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 1) 尽量在论文中明确标出通信作者,否则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会将第一作者录为通信作者。另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在录入通信作者时只能录入1 位,如果有多位通信作者默认录入第一位通信作者。这是数据录入政策,不排除在未来可能有所改变,但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所以研究者尽量将最重要的通信作者放在前面,如果期刊有规定要将最重要的通信作者放在后面,那么研究者可以与编辑进行协商,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哪一位是最重要的通信作者,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通信作者录入错误。

( 2) 为了防止被引频次遗漏,研究者可以利用谷歌学术、百度学术、SCOPUS等学术搜素引擎或数据库查找论文被引情况,将不同学术搜素引擎或数据库中的施引文献进行对比,查看有没有被遗漏的施引文献。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在统计被引频次时施引文献也必须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否则不能添加到被引频次。

( 3) 由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在录入作者地址时只录入研究地址( Research Address) ,所以如果研究者想要把现在所在单位的地址录入数据库的话,就必须将此地址写到研究地址( Research Address) 中,不要写成现在所在单位地址,否则就无法录入。如果由于这种情况导致地址没有被录入,那么很难再进行添加,除非期刊对原文进行了修改。

( 4) 研究者一定要提前对论文收录情况以及收录的信息进行核实,如果发现与原文不一致的地方马上申请修改,而不要等到快要提交评审材料时才去检索以及对信息进行核实。前文已经提到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数据修改需要1 周左右的时间,而论文遗漏的修改一般需要1 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等到要提交评审材料时才发现错误或没有被收录,这时再去申请修改或补录,可能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研究者一定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 5) 上文中提到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期刊随时都可能被剔除,同行评审专家会考虑期刊被引情况、出版情况等作出综合的评判,决定是否将其剔除。期刊被剔除日期与数据库收录日期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该期刊在这个时间差内发表的论文在投稿时还被收录,但这些论文无法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研究者在选择投稿期刊时一定不能只关注现在是否收录,要认真衡量期刊的声望和质量。对此,笔者认为有3 点可能比较重要: 第一,影响因子,期刊的影响因子不能太低;第二,该期刊在其所在领域内的排名,如果排名在最后几位可能比较危险; 第三,该期刊论文发表情况,最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没有爆炸性的增长或者急剧下降,是否有延迟出版的现象,如果出现这几种现象,该期刊很有可能要被剔除了。

5 结论

职称评定对科研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也许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定制度还有许多缺陷,但研究者个人无法改变这种制度,他们能够做的是要尽量减少这些学术之外的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在汤森路透集团的工作经验和实地调研总结出了科研人员经常出现的几种问题类型,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其中,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选刊时一定要注重刊物的质量以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不能仅看该期刊当时是否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 二是,论文发表以后要及时查看收录情况,以及收录信息是否正确,千万不能等到要提交材料时才去检索。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每天都要录入成千上万的数据,因此出现论文遗漏、信息错误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出现上述问题并不可怕,汤森路透集团作为世界著名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有自己的原则,只要确认论文确属遗漏或信息录入与原文不一致,他们会立即进行补录或修改,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论文的补录还要与期刊编辑部或出版商取得联系,这需要足够的时间。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如果由于这些问题导致研究成果不被承认,是非常遗憾的事,研究者要对自己的论文负责,及时查看录入信息是否正确,早发现问题早修改,避免使自己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THOMSON REUTERS.WEB OF SCIENCE简介[EB/OL].(2015-04-23)[2015-07-28].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media/Web_of_Science_fs_CN-Sep11.pdf

[2]靳达申.作为一种实用评价标准的SCI[J].科技导报,2000(9):31-33

[3]李志文,钟瑞军.奖金激励与学术成果——来自浙江大学SCI论文奖励效果的证据[J].管理工程学报,2013,27(2):220-226

[4]刘虹.“SCI论文刚性绩效标准”的充足理由辨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7):16-19

[5]THOMSON REUTERS.WEB OF SCIENCE回溯数据[EB/OL].(2015-04-23)[2015-07-28].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media/WoS_Backfiles_fs_CN-Sep11.pdf

[6]孙振凯.出版专辑对科技期刊文章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85-987

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 篇2

一、打好基础, 重点预防, 未雨绸缪

中医历来重视预防, 其“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对思想教育工作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1) 未病先防: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受众养成修身养性的习惯。古人云“君子不可不修身”, 并认为“正心以为本, 修身以为基”。性情的修养, 良好修养乃立身之本。先贤把“修身”列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就足以说明良好的修养在成就个人或社会事业的重要作用。要提高个人修养需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 人们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美丑;第二, 勤于实践, 人们只有把所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 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第三, 严格要求自己, 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学习、改造的过程, 只有在实践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个人的休养才会得到提高和完善。

(2) 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治未病”是思想教育工作的理想状态, 但如果出现了“思想疾病”时, 则应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以防其“恶化”。对于一般个体而言, 思政工作者应该及时发现异常苗条、防微杜渐、及时干预;而对于失足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就应本着“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矫治恶习、重塑人格、重建道德, 使其成为守法公民, 重返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以及缓刑人员的判后回访、帮教、关爱活动不仅能帮助其坚定珍惜生活、认真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3) 预防免疫、除疫防传:中医在治疗温病即传染病方面也是独具特色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那些由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所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及其负面示范效应就是典型的思想层面上的传染病, 其特点也是起病急、传播快、破坏力大;而“预防免疫法”仍是防范这类思想传染病有效措施, 比如建立起社会舆情风险预警机制, 疏通基层民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渠道, 主动关心易发不满的弱势群体, 积极做好群体性心理排查和诱导工作, 了解敏感地区的社会情绪, 增强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应对能力、协调能力建设, 积极发挥一些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大力发展心理卫生事业等, 以铲除其“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

二、辩证治疗, 治病求本,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医的治疗原则有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 这些都是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 其很多原则都对思想教育工作有着借鉴意义。

(1) 治病必求于本。在生活中, 我们发现导致失足者误入歧途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 但最常见的因素还是当事人道德的缺失、价值观扭曲, 致使其人性被强烈的拜金主义、浓厚的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所吞噬, 最终犯下了错误。而思想教育工作的“本”就是疏导心理、纠正思想偏差并帮助受众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纪观、道德观, 使其早日恢复心灵和思想的健康。

(2) 把握轻重缓急。在当事人做出犯罪、轻生、自残等过激行为的紧急情况下, 思政工作者应遵循心理学处置规律, 当务之急是要做到顺情说话、认真倾听、安抚情绪、获取信任, 帮助当事人尽快恢复冷静, 悬崖勒马, 迅速解决危机, 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3) 扶正与祛邪双管齐下。中医认为当机体正气不足和病邪入侵的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时就会发病, 因此扶正祛邪也是中医治疗特色之一。据此观点, 思想教育领域也需要扶正祛邪, 扶正即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倡导真善美、提倡主流价值观、宣传道德楷模、用文艺陶冶人、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以提高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的抗病能力;而祛邪就是要消除滋生歪风邪气的温床、铲除藏污纳垢的土壤、抵御外来的文化糟粕污染、防范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和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使邪去正安, 刈除邪、毒、俗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戕害。

(4) 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疗效的保证, 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而言, 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再制定出适宜的教育方法, 以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因时制宜就是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特征, 当前思想教育工作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价值观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主动给予受众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了解其心声, 既给他们“带好路”又能提供“保护”。因地制宜即是要把地域特征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 善于利用独具地方特色人文传统及资源以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另外在实际工作中, 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因人制宜则是要把握受众的个体特征, 思想教育的受众在性别、年龄、性格、教育程度、职业种类、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正视个体差异, 必须根据受众的个体特征来考虑教育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当然,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我们只有全面地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思想教育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5) 坚持中病即止的原则。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 一旦病愈就应该停止治疗, 以免对机体产生新的损害。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有过精辟的论述, 即“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 好像医生治病一样, 完全是为了救人, 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1];所以我们应把握好有理有利有节、见好就收的分寸, 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将其“一棍子打死”, 只要当事人已经真实地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并且也做出了深刻的思想检查, 而且已有具体的行动来弥补过错, 我们就不应该对其全盘否定, 也不要总是纠缠于过去的陈年旧账, 而应该向前看, 给予当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做到“恨错不恨人”。总之, 既见错误也见错误者, 既要治病又要救人, 这才是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揭发错误、批判缺点时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

三、树立整体观念, 统筹解决问题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 并把整体观念贯穿着中医的各个方面。整体观念对思想教育工作也有很好启示意义。

(1)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做思想教育工作时, 我们也需要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措施, 比如主动关爱身有缺陷的特殊人群。有研究表明残疾人一般不仅存在躯体伤残, 而且很多还伴有心理或情绪紊乱现象。对此, 思政工作者应该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 使其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及不良行为得以改善, 并引导其正确地面对残疾的事实, 振作精神,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另外, 在做思想教育工作时, 我们同样应关心个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尽量联系或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在家庭、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的一些现实困难。

(2) 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 法国的卢梭提出过“同类感”思想, 他认为人和自然都是同类的, 所以会产生同情心。有了同情心与同类感, 彼此就能和谐相处, 因此同类感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体论根源;而中国传统哲学则有“万物一体”的思想源流, 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观点、王阳明“一体之仁”的思想即万物之间都是息息相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 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 我们不仅要大力宣传“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理念, 还应该将其转化为我们实际行动, 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做恪守生态伦理的楷模。

(3) 人与社会相统一。个人的存在是以一定的社会及其关系为前提的。一个人一出生便来到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 并在此环境中长大、成熟, 最终演变一个社会人。社会是复杂的, 它有好的方面, 也必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与不足。对此, 我们不应对社会悲观失望, 而要积极地改造它, 比如着重协调好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活动、保持社会协调发展、尽量弥补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等。另外, 恩格斯曾指出“在文化水平低的人那里不可避免地会采取粗暴的野蛮的暴力形式”, 而“文明甚至在现在就已经教人们懂得只有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利益, 才能有自己的利益”[2], 由此可见社会公德和社会文明是一致的, 文明程度越高, 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也越高, 所以培育社会公德, 净化社会风气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总之, 中医是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它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 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观, 这个观点也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它能帮助我们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始终把握住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上面的讨论, 笔者认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其疾病的防治原则对思想教育、思政工作者都有着十分有益的启示意义, 我们也应该从其身上汲取智慧, 为我所用, 以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二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 篇3

WTO透明度原则体现的是现代立法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特征, 在深层次上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的真实内涵。即在现代法治社会, 不仅要以公开的法律作为全体社会主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指南, 而且要求立法、司法、行政等活动和程序也应当依法公开进行, 注重这些过程及程序的透明, 以确保这些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 使法治能够深入人心, 使现代社会不仅实现有法之治, 而且实现良法之治。因此, WTO透明度原则不仅使国际贸易和国际社会能够逐步按照法治的原则进行治理, 而且能够通过WTO法律制度影响到WTO各缔约方的国内法。透明度原则最大的意义在于其作为程序法要求构成WTO法律制度的法治基石之一, 是WTO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现国际贸易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基础之一。透明度原则不仅表现在规则层面, 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指南, 具有普世价值并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守。在此意义上来说, 法律不仅是规则的组合, 更是一种信仰与精神内核。社会公众对法律的情感、信赖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法律神圣性的意识和观念, 都反映了法律所具有的内在意蕴、精神气质与性格, 这也正是现代法治社会建立、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障。但这种对法律的信赖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时期点点滴滴的培养和积累。它是WTO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坚持透明度原则有法理学、程序法、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基础, 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 更是法治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WTO基本原则之无差别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是指在货物贸易的关税、费用等方面, 一成员给予其他任一成员的优惠和好处, 都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成员。而“国民待遇”是指在征收国内税费和实施国内法规时, 成员对进口产品和本国 (或地区) 产品要一视同仁, 不得歧视。

三、从WTO基本原则看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不足

(一) 缺乏统一的正式行政听证规则

目前, 我国的听证制度规定分散在《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政府部门价格听证办法》等多部行政法规之中, 造成各部门、各地行政听证规则、程序差异巨大, 给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带来极大的不便, 造成巨大的行政资源浪费。如《行政处罚法》与《行政许可法》规定根据听证结果作出行政决定, 使很多行政相对人依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要求进行听证, 结果听证后仍对处理结果不服, 又申请其他救济措施, 造成行政机关和相对人时间与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 由于没有统一的立法规定, 造成许多新行政法规不得不重新对听证制度加以创设, 造成了立法资源的浪费。此外如《立法法》中规定, 对起草行政法规时可采用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 但未作具体规定, 而《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也未作出具体规定, 这都造成起草行政法规时很难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听取意见。

(二) 听证会参与主体广泛性有欠缺, 听证会代表产生方式不合理

听证会体现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公开, 应当让受决策影响的各利益主体都能参与到听证会中来。目前的做法是由各组织机关确定代表的构成, 国家实行听证代表名单保密制度, 妨碍了代表与被代表者的交流, 听证会上讨论的话题未事先公开, 无法充分了解、讨论。听证会参与主体广泛性有欠缺, 目前很多听证代表是由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充当的, 而其他代表也多为行政机关聘请。由于有些听证关系着不特定多数人的切身利益 (如价格听证) , 而与其利益相关的相对人却无法有效地参与进来, 或参与进来也无法有效发表意见, 严重影响了听证的效果。

(三) 缺乏对听证会本身程序公正性的有效监督

听证, 是对行政行为公正性和合法性予以监督的一种重要的现代民主行政方式。但作为一种监督措施其自身的公正性也必须予以保证, 现在我国对正式听证程序的监督一般是由新闻媒体担当, 但新闻媒体的代表性不足。因此扩大对听证程序的监督范围, 是完善我国听证制度的又一重要方面。

四、WTO原则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启示

(一) 借《行政程序法》立法的契机, 制定统一的行政听证规则, 规范听证制度的基本要素

采取统一的正式听证规则有利于保证法治的统一, 也有利于公众熟悉规则, 更好地参与决策。新的听证法规应规定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及权限, 听证记录员选任及职责,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选择和其权利义务, 听证会的启动, 听证通知的发放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 听证通知的法律效果, 对公开原则和言辞原则的适用, 听证公开进行等。对听证会的开始, 双方当事人陈述及提交证据, 双方当事人辩论, 最后陈述, 听证笔录的运用和其对最终决定的约束力、例外以及相应的法律救济方式都要加以详细规定。当然各行政管理领域也可根据本部门、本区域的特点适用一些特殊规则。

(二) 尽快做出对非正式听证和正式听证的立法, 并明确二者的适用范围

对正式听证制度的运用要做严格限制, 防止听证会过多过滥。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的划分依据我国现实国情, 兼顾了效率和公正, 是权力保障与行政效率并重的。正式听证侧重于保障行政公开, 彰显程序正义理念, 具体规则上体现出更多的司法化特征, 因此其运用应少而精。而非正式听证侧重于保障效率, 更多地表现出行政化特性, 应用于处理日常的行政决定。具体来说, 以正式听证来处理有关国计民生或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社会性行政处理决定, 如水、油等价格的调整, 如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和影响重大的针对大型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许可决定等。而以非正式行政听证方式, 处理日常针对特定少数人、组织、法人等无重大社会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 以保障行政听证确实发挥效果, 并保障行政效率。

(三) 扩大听证行政相对人参加范围, 完善正式听证相对人选举

在对公民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性行政决定中, 采用正式听证模式的行政相对人代表选举至关重要。我认为, 首先应由户籍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以一地区 (以县、区、市) 为单位, 对本地居民以区域划分, 并登记在册。要举行听证会时, 在登记在册的所有合适的居民中 (精神正常、年满18岁、有独立收入来源) 选出相当于应出席代表人数2-3倍的候选人, 再由其所在地区居民在候选人中最终选出出席听证会的行政相对人代表。出席代表对选区选民负责, 并向其汇报听证结果。

(四) 加强听证监督, 做到听证会程序透明化, 建立相对人阅卷权制度

对正式行政听证, 应主动以网络主播、电视直播方式向全社会公开, 并提供听证会录像, 接受社会监督, 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可自由参加报道, 扩大社会监督。而对程序有瑕疵的听证会立法可给予行政相对人适当的救济, 并可衔接司法救济。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大量需要改革完善的地方, WTO基本原则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尽量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1]沈四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规则解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2]沈四宝.中国涉外经贸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3]沈四宝.世界贸易组织法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4]沈四宝, 王秉乾.中国对外贸易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5]赵维田.世贸组织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7]王贵国.世界贸易组织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8]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编.贸易走向未来[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9]夏勇.依法治国 (国家与社会)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10]张步洪.中国行政法学前沿报告[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11]杨惠董.听证程序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998.

合作原则对译者的启示 篇4

罗杰斯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相对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的地位由被动转变成主动,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在网络课程设置中, 通过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网络学习环境, 并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学习活动中, 从而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参与、互动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技能, 并促进其情感发展。

(一) 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

非指导性教学是与指导性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形式。指导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等, 选择不同的学习课题, 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并从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由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每一位学生的自然、健康发展, 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使学习在学生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然地进行。

(二) 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相关主张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学习具有个体参与性, 包含个体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共同参与;其次, 学习是渗透性的, 它会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再次, 学习不是教师引发的, 而是由学生自我发起的, 虽然受外界刺激的干扰, 但也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获得、掌握的发自内心的想法;最后, 由于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 只有他们自己最了解学习的成果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 评价也是由学生进行的, 是一种自我评价。

1.关于教学目标。“非指导性”教学指出, 教育目标是培养对变化能够灵活适应的人, 学会怎样学习并且能因此不断学习的人, 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目标的实现, 即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应变能力的形成。它强调学生通过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 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

2.关于教学阶段: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到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 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 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2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 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 必要时加以澄清。3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 自由地发表看法, 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4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并初步决定, 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5整合。学生获得较深的见识, 并作出较为积极的行动, 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关于教学方法:强调意义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 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他认为无意义学习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 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 与全人无关。而意义学习是一种全权参与、自我发起、自我批评, 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 更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它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应是“促进者”。教师应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的态度, 发挥促进者的作用, 以保证学生能够自由、无约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非指导性”教学中, 教师要有安全感, 既要信任学生, 又要相信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二、网络学习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 网络学习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恰当合理、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则是学生顺利、高效地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网络学习环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以开放的多媒体非线性方式, 为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能够共享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并且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交互式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样性网络学习环境, 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因此, 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就应该考虑激励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学习, 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 也要通过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探讨。这样, 既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非指导性,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 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 提供形式不同、内容多样的学习资源, 以促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 促进非指导性教学的实施, 即学生自发进行的网络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对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一) 制定知情合一的发展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反对单纯的智育发展, 强调知情合一, 更注重学习者情感的表达、情绪的释放, 促进学习者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网络课程的设置中, 网络资源的共享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 要鼓励他们通过上传和下载资源实现个人和群体的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网络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 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在学习兴趣、团结互助等情感领域得到发展。

(二)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网络学习中,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类型进行学习。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互动交流等形式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网络课程在注重学生通过自学学习方式发展个性的同时, 还强调网络学习中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还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他们通过网络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 体现教学过程的“主导主体”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非指导性, 体现了“主导主体”的教学思想, 即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首先,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教学活动不是在教师的规定和组织下完成的, 而是师生共同协商、合作完成的。学生不仅是认知的主体, 也是活动的主体, 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任务进行学习。其次, 非指导性教学中, 师生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交流的, 他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内容方面, 还表现在情感方面, 师生之间的关系由教师权威向师生平等合作转变。同时, 教学气氛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四) 注重整体性效果的实现

非指导性教学不是单纯地注重学生某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而是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整体性效果的实现包括学生对文字、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以及学生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等情感领域的发展。

(五) 提倡自由学习,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合理、有效而正当的学习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 这需要我们为之提供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习者自动、自发地进行有意义学习。研究表明, 涉及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 它包括情感和理智两个方面。同时,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而负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会促进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学习效果的实现。因此, 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要尽量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合理的学习环境, 使他们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分组学习、学习社区等方式, 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解决问题、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同时, 鼓励学生进行我批判、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使他们在学习评价过程中, 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自主性, 提高他们相互之间的尊重度与信任度。

四、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走出了发现教学理论所预设的科学主义方向, 是对发现教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坚持人本主义, 开辟了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学理论的新天地。在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能够丰富网络课程资源, 优化网络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探索。同时, 交互 (学生-学生、学生-学习资源、学生-教师) 效果的实现也是促进网络环境下非指导性教学的关键。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该注重学生的知情合一的发展目标, 强调在鼓励学生自由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交流, 实现观念和思想的真诚互动, 以自主、自觉、自愿的态度对待学习, 促进个体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摘要:“非指导性”教学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非指导性”以及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本文通过“非指导性”的特点和主张引出网络课程, 指出了以“非指导性”教学原则为理论基础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和意义。网络课程的开发应该制定知情合一的发展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整体效果的实现、提倡自由学习, 并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非指导性”。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人本主义,网络学习,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丁颢, 胡发稳, 付永梅.建构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性学习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 2007 (01) :24.

[2]刘成新.网络课程的设计, 开发与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03) :54-59.

[3]穆肃.网络课程设计策略应用效果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07) :47-51.

[4]黄勇.网络课程的共享及其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 2008 (01) :34-37.

[5]Gilbert.L, Moore, D.R.Building Interactivity into Web Courses:Tools for Social and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8, 8 (03) :29-35.

[6]肖爱芝.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诠释[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02) :71-74.

上一篇:片段作文下一篇:高三综合历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