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毕业论文

2024-06-20

合作原则毕业论文(共9篇)

合作原则毕业论文 篇1

毕业生实用简历原则

本站为各位介绍下实用的简历原则

尽量运用动作性短语使语言鲜活有力。并且避免会使你被淘汰的不相关的`信息。除非和工作有关、兴趣和爱好不写为妙。

最好把学历放在前面。不要用“学士”这类词笼统描述你的教育程度,详细一点用“某某专业文/理学士”。

慎谈薪水要求。你可能因为对自己估价过低或者太高而犯错误,最好在面试时再另行讨论。

认真检查简历,别写错别字。找朋友帮你校对一下。清楚指出你所需要的工作以及为什么认为自己够格。以一个工作目标为重点,将个人简历视为一个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很繁忙,在筛除掉不合适的应聘者前不会花费时间来浏览每一份简历。

只列出你过去十年的工作经历。行文力求简洁、清楚、易于阅读。普通简历应该限制在一页以内,工作介绍不要以段落的形式出现。只有那些对自己要应聘的职位有丰富且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的人才宜采用那种长简历。

着重描写自己的工作成就。在简历页面上端写一段总结性语言,陈述你在事业上最大的优势,然后在工作介绍中再将这些优势以工作经历和业绩的形式加以叙述。

名字应当用最大号最粗的字体印在抬头。把你的名字放在简历中间,目前地址放在前侧,固定地址放在右侧。不要用20磅以上的字体。

合作原则毕业论文 篇2

一、Grice的合作原则及其在广告语篇研究中的应用

合作原则从属于研究相对较新的语用学研究领域,语用学研究关注的是说话人的意图而远非话语本身,它研究的是处在特定语境中的话语含义。Grice在1975年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其中包含四个范畴,即1.量的准则: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a)不说明知是虚假的信息;b)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表达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明扼要,井井有条。Grice认为如果谈话双方都遵守这些原则,那么交际便可顺利进行,但在实际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合作原则。

广告语篇作为一种独具特点的语篇,已经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国内应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广告语篇的研究也有很多。黄国文(1997)认为相较于会话,广告语篇是一个单向的沟通过程,收到消费者的反馈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根据Grice(1975)总结的违反会话含义的四种基本情况,广告中的违反合作原则情况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话者相信受话者能觉察出别人虽然合作但不遵守某一准则,这样就得跨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理解话语中的会话含意;另一类是发话者不让受话者发觉而悄悄地违反合作原则和有关准则,从而将受话者引人歧途、使之上当受骗。值得注意的是,前辈学者研究的更多是承载信息量更多的书面广告语或口语化的广告词,对于承载产品第一印象的品牌名研究的很少,根据各类跨国公司对其旗下各个产品起不同品牌名的情况,笔者认为品牌名称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运用了会话含义原则理论来分析市场上洗衣液产品名称违反CP的现象,试着探究市场上这种品牌命名所采用的策略。

二、洗衣液品牌名称分类

在对相关内容进行分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洗衣液的产品特性、使用过程参与者以及使用目的进行梳理。

产品特性:清洁,净白,去渍,护理

过程参与者:洗衣液、水、人、衣服

使用目的:去渍、洁净、护理、衣物焕然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现在的洗衣液产品宣传已经从单单宣传去渍洁白能力,开始转向注重不褪色、不伤手、保护衣物和除菌能力的宣传。而对产品特性侧重的不同也开始影响产品命名时的策略。作者从网络及卖场中选取了了较为知名的20个洗衣液的品牌名称,包括蓝月亮、威露士、碧浪、奥妙、超能、正章、洁霸、立白、汰渍、卫新、金纺、花王、狮王、可盾、好孩子、涤王、嗳呵、倍舒净、绿伞、家庭医生,将这20个名称按照各自所违反的CP进行了分类。

三、对洗衣液品牌违反合作原则的分类

1. 违反质的原则

质的原则在于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也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将这个原则放到洗衣液品牌名称中看,就要求品牌名称里包含的产品特性是真实的并且有理由有据的。根据Grice的观点,会话中出现的某些修辞手段,如反语、隐喻、缓叙、修辞问句等,都可看作是对质准则的违背,因而也产生了言外之意,即会话含义。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分析20个例子,可以看出立白、超能、洁霸和涤王这些品牌名称所宣传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夸张成分存在,产品名中所包含的信息并不是在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特别是如立白、超能之类的名称,很明显片面夸大了产品的功效,这就是对质的原则的违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名对质原则的违反是建立在消费者察觉的基础之上的,即品牌名通过对质的原则的违反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或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清洁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借而达到宣传效果。

2. 违反量的原则

量的原则是指所说的话应既包含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但又不超出需要的信息。鉴于洗衣液产品的特性,我们认为品牌名称中包含洗衣液产品洗涤效果的都属于在量的原则指导之下,而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检视以上的品牌名称,发现在已知产品为洗衣液时,威露士、碧浪、超能、立白、金纺、家庭医生和奥妙这些品牌名称或多或少的超出了洗衣液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些品牌名称包含相关信息但又超出了必要的额度,所以它们属于违反了量的原则。但产品品牌名的意图就在这里,通过某些但不是全部意向的关联,使消费者对产品的某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印象,如家庭医生可以使人想象洗衣液可以除菌保护家人健康,超能显示洗衣液各方面的功能都比较强劲,运用这种手段来为品牌命名,既避免了过于直白的尴尬,又能树立产品亲近的形象,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3. 违反关系原则

关系原则指所传达的信息要与谈话内容有关联,不可牛头不对马嘴,扯东道西。根据在上文给出的关于洗衣液产品特性的描述、使用涉及的对象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我们认为与上述描述对象有关的都属于在关系原则的指导之下,反之则不。因此,蓝月亮、绿伞、花王、好孩子和家庭医生属于违反了关系原则。这些品牌名称与洗衣液并不呈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花王、狮王最大程度的违反了相关性原则,但又并未产生会话含义,而绿伞、好孩子、蓝月亮、和家庭医生这些名称则属于产品涉及的某一对象的另类表述,需要听话人努力联想名称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会话含义,有助于正面宣传产品形象。

4. 违反方式原则

方式原则要求所传达的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歧义,简明扼要,井井有条。在产品品牌名中,违反这一原则主要是指品牌名称会引起歧义或所表述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难以理解,从这一想法出发,我们会发现以上品牌名中的绿伞、嗳呵、超能、金纺、碧浪、奥妙、家庭医生、蓝月亮如果仅根据字面意思判断很难确定产品特性,都违背了方式原则,呈现出会引起歧义的特点。而如威露、正章、卫新和可盾则违反了方式原则中的避免晦涩这一规定,呈现出了难以理解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词语大部分都属于商家自己选取意义相关的汉字组合起来的名称,这也是造成这些名称意义难以理解的特点。而选用相关汉字来组合品牌名称能够实现在尽量少的字词里面传达尽量多而有效的信息,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对洗衣液产品品牌名违反合作原则的分析、讨论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品牌名称都或多或少的违反了CP下的具体原则,只有少数的品牌名称属于遵循合作原则的范围。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商家为了达到吸引消费者、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或者使自己的品牌名称给人深刻印象的目的,会采用一些夸大或间接关联的手段,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中的某些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商家们所采用的这种手段是建立在消费者清楚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虽然品牌名称违反了某些准则,但消费者还是能够明白商家想要传达的意思,商家的宣传目的也就得以达成。

五、结论

应用合作原则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品牌名称,我们可以发现洗衣液中大部分的品牌名称都或多或少的违反了合作原则下的具体原则,而违反合作原则的这些品牌名大部分都产生了会话含义,通过对这些会话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广告主是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有关准则,目的是让受众从广告语中推导会话含意。会话含意只出现在广告主故意引导受众的情形中,同时受众也知道广告主违反了合作原则,会自然越过话语表面意义去推导会话含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洗衣液产品广告中,会话含意是商家为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影响受众判断、诱导受众信任既而推销产品目的重要语用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Cook,G.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London:Routledge.1992.

[2]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Cole,P.and Morgan,J.(eds.)Syntax and Semantics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韩立钊.透析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之四大准则的违反应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6):67-68.

[4]胡立娇.浅谈广告语篇中的违反合作原则现象[J].希望月报,2007,1.

[5]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黄国文.广告语篇的会话含意分析[M].上海外国语大学.1997,2:22-25.

[7]蒋平,付林艳.广告中合作原则的违背及其特殊效用[J].语言文化研究,2007,3:59-62.

[8]宋兰娥.广告语篇的会话含意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1-63.

[9]王俊敏.广告中合作原则的应用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8,8:54-55.

合作原则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合作原则;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前景

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在1967年为哈佛大学做题为《逻辑与会话》演讲时率先提出来的,它是会话含义推导机制的总规则。格赖斯认为,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会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话语的组合,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成功的交谈是会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们进行交谈时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谈话双方往往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遵守一种合作的原则。格赖斯仿效哲学家康德在“范畴表”的做法,将合作原则划分为“量”、“质”、“关系”和“方式”四条准则:

(1)量准则:A把话说足;B不要多说。

(2)质准则:不说假话和无根据的话。

(3)关系准则:说话要贴切,与话题相关。

(4)方式准则:话语要简洁明白,要避免晦涩、有歧义,要条理清晰。

交际时遵守上述四原则的话语就会产生一般含义,而故意违反上述原则的一条或几条,说出的话语又能被听话人察觉的话,就会产生特殊含义,即会话含义。

一、合作原则研究的现状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语用学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它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逻辑学关注的一大焦点。这主要体现在研究的时间之久、成果之多以及范围之广等方面。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升温,合作原则也激起了人们更高的研究热情。单就国内来看,合作原则理论最早是由胡壮麟于1980年通过《语用学》一文介绍而来,后在程雨民、沈家煊等学者的介绍与影响下,关于合作原则的讨论便如雨后春笋般展开,成果颇丰,除了单篇的文章外,还有一些语用学方面的扛鼎之作。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情况,我们拟对合作原则的研究现状略作回顾。

(一)合作原则理论研究的现状

合作原则提出之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任何理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合作原则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针对不足,学术界出现了三种匡谬正误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改进、补充与否定。

1对合作原则的改进

这一派基本上肯定了合作原则,只是对它的准则尤其是量准则做了更具体更精细的分析,主要有莱文森的会话三原则、国内徐盛桓的语用推理机制。

莱文森的会话三原则于1987年提出,它是“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包括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莱文森三原则同合作原则相比较,形式化和解释力都大大地增强了。比如在量原则方面受霍恩“省力原则”的影响,莱文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形成“荷恩等级关系”的条件,用s(strong)表示“强”,用w(weak)表示“弱”,就是:第一,含s(s)A(s)必须蕴涵w句A(w);第二,s与w有相同的词汇关系;第三,s,w来自相同的语境中或表示相同的语义关系。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列举。莱文森的会话含意理论是在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和增补发展而来的,二者之间具有渊源关系。相比较而言,莱文森的三原则更注重一般含会话含意的推导,它虽然也重视语境,但更注重常规关系在会话含意推导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它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宽泛的覆盖面与更强大的解释力。然而由于莱文森创建三原则的目的主要仅是为了建构他的上指代关系的推导模式,因此没能设定一个语用推理机制。

鉴于莱文森三原则的不足,我国学者徐盛桓构建了一套用作指导语用推理的理论框架,用它来解释和推导一般含义。这一机制,包括两部分:

(1)推导过程。如图所示:

整个推导过程从“标记性”开始,先纵后横,通过箭头标志的通道过渡,直到纵行的终端,最后作出推导的决定。

(2)实施规则。也就是对方式原则、量原则以及信息原则的推导实施规则。

由此看来,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到莱文森的三原则,再到徐盛桓的推理机制,都是致力于用形式化的方法增强理论的科学性和解释力。

2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这一派基本上认同了合作原则,但认为合作原则不够全面,于是在其基础上又补充了其它的原则,比如利奇的礼貌原则、国内索振羽的得体原则、周礼全的隐涵推导理论。

礼貌原则是作为合作原则的救援原则提出来的。因为交际的双方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也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这一原则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礼貌原则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贬己尊人;为什么在一定场合下说话时需要隐晦含蓄,不可直露;为什么有时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为什么具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一直重视礼仪之道。这些都表明礼貌是制约语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索振羽认为合作原则的各个准则是很重要的,在交际中理应遵守。同时,他又指出利奇的礼貌原则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寻找一个涵盖力强、覆盖面大,能包容‘礼貌原则’以及其他一些起救援‘合作原则’作用的小原则的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也就是著名的“得体原则”。这一原则包括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和克制准则三个小类。索振羽认为,合作原则适合于直截了当的言语活动,得体原则适用于转弯抹角的言语活动,二者是“分工合作,互相补益”的关系。得体原则利用国外的语言学理论,洋为中用,描写和解释汉民族的言语交际现象,给人触处逢春的欣喜。

周礼全先将语言形式的意义概括为四个层次,在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础上,他将合作原则的准则扩充为真诚、充分、相关、表达及态度五条准则。很显然,周礼全把礼貌准则融入到了合作原则,新增加的态度准则既考虑到了说话的方式,也考虑到了说话的内容。

3对合作原则的否定

这一派认为用合作原则对会话行为缺少解释力,应该给予彻底的否定。比如斯帕伯与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国内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唐美珍的目的原则。

关联理论是斯帕伯与威尔逊合作提出的,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听话人可从说话人明示的信息中推导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尽管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可依据关联性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关联理论提出的“符号+推理”模式,把语用研究引入了认知的轨道,这应该是语用学研究的一大进步。

钱冠连“第一次公开彻底否定了语用原则的合作原则”,认为话语交际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与意图。他指出:“有了交际总目的,就会在说话中将目的分解成一个个的说话意图贯彻到话语中去,交际就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没有交际的总目的,就不可能在每一个话轮中将目的分解成为

意图,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就无法开始或者中途失败。”文章未能就此问题做更加深入的探究。

廖美珍在《“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一文中认为:如果我们承认人的行为的目的性的普遍意义的话,承认目的性是人区别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的话(按:动物也有目的性,观点片面),而且我们也接受言语是行为的哲学观点的话,那么研究话语,研究语用学就应该把研究目的,目的关系,以及目的驱使下的语言形式选择作为语用学或者话语分析的本体、主体,或者本质研究。任何理胜的人的理性言语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行为都带有目的的保证——“交际目的”。目的原则是言语行为目的分析的基石。

由此看来,合作原则及其引发的争议促使会话含义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不断丰富并逐渐完善了会话含义理论,虽然分歧很大,但都在向真理一步一步地靠近。总的说来,我们认为尽管合作原则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言语交际的纲领性的原则,它从理论上基本解释了长期困扰言语交际的“言内意外”现象,将人们研究的目光从静态的语行语义分析转移到了动态的语用分析,如同《马氏文通》给中国语法学界带来的光明与希望一样,合作原则的开创性研究功不可没。正如熊学亮所说:“Grice的含义理论突破了语义真值的樊笼,是对传统语义学的飞跃。”

(二)合作原则应用性研究的现状

理论研究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应用。借鉴别人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研究。沈家煊一再提倡要运用国外先进的语言理论来解释汉语现象,并身体力行,他曾经指出:“发展我国的语用学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继续引进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就是要开展脚踏实地的研究,要避免空论和泛论。要真正使我国的语用学研究深入下去,除了上面提到的要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把外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结合起来,外语界和汉语界要携起手来。”接下来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国内合作原则应用性研究的情况。

合作原则的到来,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把它应用到了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从网上搜索的结果来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文学作品欣赏(含小说、戏剧、小品等)、翻译、教学、幽默、教育管理、人机对话、写作等。由于文章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文章结合合作原则,或者是作个案性的分析,或者是进行深层次的理论上的探讨,多数都是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家煊先生利用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对汉语语言事实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语用·认知·言外义》一文中,沈先生指出有些言内义是言外义“固定化”的结果,而固化的过程离不了合作原则等语用原则的作用。同时文章结合认知原则分析了“事实是事实”类重言句以及“有××”结构存在的偏向常态规律。在《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一文中,沈先生指出交谈双方遵循的语用原则(含合作原则)是语义演变的重要动因,语用推理和推导义的“固化”是语义演变的主要机制。比如文章认为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分别是合作原则的“不过量准则”和“足量准则”在语言演变特别是词义演变中的作用的结果。文章对理论的把握准确,分析精辟,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二、合作原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原则自身的局限性。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在一片赞誉声中也受到多方猛烈的批评,这说明合作原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普遍性。合作原则不是真理,缺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它主要用来推导话语的特殊含义,而对自然语言的一般含义关注较少。另一方面,从合作原则的适用范围来看,合作原则以研究日常口语为主,对文学语言的解释力较差。

2概念模糊。格赖斯把合作原则定义为“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语”。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适切”,这些至关重要的术语都未能就其内涵及外延方面做出界定,这也是引起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格赖斯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来源、性质——是先天性的还是习得性的、原则和准则是普遍具有的还是因文化等语境而各有变化都语焉不详。

3缺乏语用推理机制,解释力较差。合作原则通过说话人故意违反或利用某一准则来传递会话含义,并且还要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是故意违反了某一规则,然后说话人才能知道对方传递的话语含义。这就把推理过程看成是故意的或能意识到的思维过程,往往会忽视理解的自然性和无意识性,因此对歧义、隐喻、反语等语言现象无法作出科学得体的解释。由于缺乏语用推理机制,让人感觉到合作原则的随意性较强,因此大大削弱了它的解释力。

4准则过于笼统,解说时易导致顾此失彼。徐盛桓认为合作原则的各个准则过于笼统,以至于在某种场合任何东西都能够根据意义推出,实际上,合作原则只是含义推导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另外,在推导会话含义时,往往要以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来遵守合作原则,顾此失彼。并且各准则之间存在着交叉与重复现象,操作性不强。

5对语境重视不够。如果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越多,那么推导会话含义就越准确、容易,交际就易获得成功。如果交际双方萍水相逢,交际的难度就比较大,甚至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合作原则把语境看作是一成不变的,推理是按照“是否违背或遵守交际准则”为依据进行。格赖斯的含义推导模式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P(命题)+c(语境)]→O(含义),其中c为常项。

而交际的对象往往因人而异,比如同样是夸奖一位漂亮的姑娘:“你真漂亮!”西方人会很高兴地说声“谢谢”,而中国人却要故意违反质准则去遵守礼貌原则说“哪里,哪里!”,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所带来的语境上的不同。同时,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本身也不符合辨证的哲学观。

(二)合作原则研究中存在的误区与偏离

如前所述,合作原则研究取得了很多令人欣慰的成就,但在成就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总体说来,一是研究的切入点,包括方式、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好多问题目前都还没有定论,其复杂性决定了人们还应该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概括起来,我们认为合作原则研究中存在的误区与偏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的前提不够明确,出现了对合作原则的误解。

进行争论,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论题,才能有的放矢,才会争出一个结果,否则只会风马牛不相及。再者,在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时,不能断章取义,不仅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还要看他“为什么这样说”,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这

样说的”,否则你的批评就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

(1)合作原则是编码原则还是解码原则问题。

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一部分,是为听话人解决理解会话含义而制定的。Thomas说:“在上一部分我们看到Austin如何把说话者的话(what speakers say)及其含义(what they mean)分开。必须指出Grice的理论试图解释听话者如何从听到的话(what is said)中悟出其含义(what is meant),从被表达的意义层面进入隐含意义层面。”可见合作原则是解码原则而不是编码原则,我们不能用编码原则来要求合作原则。但是关联论、礼貌原则、目的意图原则、得体原则以及莱文森的会话三原则都是属于编码原则,比如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只能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明示自己的说话意图,让听话人根据对方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获取信息。由于本末倒置,他们对合作原则的指责有很多是不公平的。

(2)合作原则研究的范围问题。

首先是对于“合作”的理解,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学虽然是一门交叉学科,但我们一般还是把它看作是语言学的范畴,合作原则中的“合作”应该区别于社会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应该是指言语交际者遵守社团交际规约,对交际目的和具体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共同磋商过程,而不应把它看作社会行为范畴的“合作”。广告、文学欣赏类的行为,虽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言语行为,但它毕竟偏离“会话”这一核心较远,因此用合作原则来解释这类现象就有点儿牵强。再者,范岱克和卡南都认为合作原则不适合文学语言,因而认为合作原则缺乏普遍的解释力。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他们在这一问题上将语用学混同了修辞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合作原则属于语用学研究的范畴,语用学家关心的主要是日常会话的口语,因为这一类语言比较稳定,便于控制,而文学语言偏离了语言的常规,不在格赖斯研究的范围之列,因此说范岱克与卡南的批评过于片面了。

(3)对合作原则的赞同与否定问题。

对合作原则的三种态度——改进、补充与否定,前两者是在赞同的基础上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修正,后者是在否定合作原则的基础上的扬弃。我们认为上述各原则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这与他们研究的立足点和目的性有关。比如合作原则与关联原则尽管在对意义的定义、语境概念的确定以及处理对象和处理方法方面存在对立性的差异,但它们在研究会话含义方面仍然具有互补性。合作原则着眼于听话人如何透过字面意义来识别说话人的隐含意义;而关联理论主要研究说话人如何通过明示推理的方式让听话人获取最大的关联。它们都是为了使会话双方更好地交际。关联理论是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起点较高,但它并不能取代合作原则,只能是互补共存。

2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还较为陈旧,应用性研究较为薄弱。

国内研究合作原则,一般是先由搞外语研究的人介绍、解释国外语言学派的理论,然后搞汉语研究的人再套用这些理论零星地解说一些汉语现象,理论建树少,缺少系统性,从事外语和汉语研究的人缺少交流,存在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两张皮”现象。应用性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大体都是“合作原则与××”格式,先简介合作原则理论,然后举几个例子验证是否符合这一理论了事,缺乏深度。

三、合作原则研究的前景

1打通学科壁垒,推进合作原则与认知原则的结合,增强合作原则的解释力。

我们认为,过去的研究充分表明了合作原则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它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在今后的实践中合作原则会逐渐地趋于完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它也必将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壮大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更强的解释力。就小的方面而言,合作原则和预设、言语行为等语用学理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作原则要研究的话语隐涵义和预设存在着叠合部分,言语行为和合作原则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对会话含意作动态的分析,二者可相互取长补短;就语言学内部而言,合作原则和语义学、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也是密不可分的,沈家煊先生的研究已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彭增安认为它在要求方面和修辞学中的消极修辞非常接近。就大的方面来看,合作原则是一个跨学科的理论,它隶属于语言学,同时,它又是逻辑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因此上述任何一门学科有关合作原则研究的成果,都必然会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合作原则缺少可操作的推理机制,应该把它和认知原则结合起来,以增强合作原则的解释力。

2加强合作原则的应用性研究。

在推进理论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合作原则的应用性研究。比如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人,要想让机器也具有理解言外之意的能力,那首先就要弄清人是如何才能传递与推导言外之意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把外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洋为中用。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把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实地调查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原则,比如通过调查在年龄、职业、身份、性别、文化水平、地域、民族、种族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群体和个体,了解他们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遵守和违反的情况,从中就可发现合作原则理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运用合作原则及相关的其它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在人机对话、翻译、社交等领域,更需要深入地研究、灵活地利用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幽默 篇4

小教文10班 姚桃红 201013404130

摘要:在平常的谈话中,和有些人的谈话会让你感觉枯燥无味、生不如死。而有的人会让你开怀大笑,我们把它称为“幽默”。幽默不仅会出现在我们平常的言语交谈中,还出现在我国的许多文化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化都代表着中国的艺术特色,小品,是我国文化的其中一种,因为它给观众到来了无数的乐趣,所以它频频的出现在各种晚会中,可见它在我国艺术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我国的小品中,它的语言特色是很有趣的,许多小品都采用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来达到幽默的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违反

合作原则

幽默

小品 正文:

一、合作原则与幽默的含义

合作原则是指在1967年,美国哲学家、加州大学教授格莱斯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三次学术讲座,在讲座过程中他提出了合作原则,该原则的提出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文学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对方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格莱斯从质、量、关系、方式四个方面来阐述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将其概括为真实原则、适量原则、相关原则和方式原则以及若干次准则,前三个原则与说话的内容有关,后一个原则与说话的方式有关。但是,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需要,有时会有意或无意的违反这些原则,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幽默是指某事物所具有的荒谬荒唐的、出人意料的、而就表现方式上又是含蓄或令人回味深长的特征。

在小品界中,幽默是通过语言或者对话来表现出来的。许多小品都采用了违反合作原则的方法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二、合作原则的违反

在我国的小品界中,只要你细心发现,慢慢体会,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小品是有意或无意违反合作原则来达到幽默的效果的,例如在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都深受观众欢迎的由宋丹丹和赵本山主演的“白云、黑土”一系列的小品,存在这许多幽默的语言,这些幽默的语言,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的欢笑,这些幽默的表现,都是采用违反合作原则来幽默效果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演员们的精湛技巧。

(一)违反真实原则

真实原则指要求尽量说真话,即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例一:在小品《小崔说事儿》中有这么一段: 崔永元:哎,大妈,你们这次到北京时怎么来的? 白云:俺们„„搭专机来的。崔永元:那太贵了,那我们报不起。

白云:不用报,都小钱儿,现在,有钱,瞅这穿的,相当有钱,嘿,太有钱了,哎呀,这都是挺贵呀„„ 崔永元:您这是貂皮!白云:错!貂绒。崔永元:特别贵吧? 白云:不贵,四万。

崔永元:四万还不贵啊?大妈真舍得给自己花钱!白云:女人嘛,对自己下手就要狠一点儿。崔永元:那我再问问大叔? 白云:行。

崔永元:您听听音乐。(摘下黑土耳机)白云:问你了,该你了。黑土:这声儿挺大的。

崔永元:大叔啊,听说你们这次到北京是搭专机来的? 黑土:啊,是搭拉砖拖拉机过来的。崔永元:那得多冷啊。

黑土:穿得多啊,这都扛风,你看她这衣服。崔永元:大妈这衣服挺贵的吧? 黑土:老贵了!四十一天租的。

崔永元:租的?怎么样?有效果吧?还得这么问。啊,我再问问大妈。您听听音乐。

在这一段中,白云的台词故意违反了真实原则,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当主持人崔永元问她是这样来北京的,她说是搭专机来的,根据黑土大叔的回答我们知道,她口中的专机实指拖拉机,而当时主持人以为是私人飞机,所以说:“那太贵了,那我们报不起。”而白云也没有解释说明专机是拖拉机,反而说:“不用报,都小钱儿,现在,有钱,瞅这穿的,相当有钱,嘿,太有钱了,哎呀,这都是挺贵呀„„ ”。当主持人问她的衣服是否是貂皮时,她很豪爽的回答说是貂绒,并且说不贵,四万而已,实则她的衣服是租的,这些言语交流,都违反了真实原则,从而使观众开怀大笑,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例二:在下一年的春节晚会中,白云、黑土卷土而来,与牛群上演了一则《策划》,在这个小品中,也有违反真实原则。

牛群:大叔大妈,公鸡下的蛋哪去了? 黑土:吃了。牛群:有啥副作用不? 黑土:吃过了跟普通的一个味儿。

白云:瞎扯,虽然不能说包治百病,但效果就是不一样。很多老年人都被脑溢血后遗症所困扰,俺家老伴去年的了脑溢血后遗症,过去他没吃公鸡蛋前,走道儿是这样的(拉着黑土配合表演,黑土指愣着两眼),吃完之后,那家伙,再看,就成这样了(黑土应声倒地)。

在这个小品中,白云为了把鸡蛋卖出去来还清欠出版社的两万元,故意把自家母鸡下的蛋说成是公鸡下的蛋,还说鸡蛋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很多老人得了脑溢血后遗症,而且还用自己的老伴来举例说明自家“公鸡”下的蛋的神奇之处。这一处,明显的违反了真实原则,就因为故意违反真实原则,给观众带来了笑果,也达到了幽默的境界。

(二)违反适量原则

违反真实原则的小品能给观众带来幽默,违反适量原则的小品也不例外。例如:

白云:吃饭了,饭好了,听见没,你吱一声行不,过的叫啥日子,没滋没味,没情没趣,年轻的时候话多得赶上小喇叭,现在糊里吧唧就变哑了,说话就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多一个字都不给你,那我绝对不是造谣,不信你们自个儿瞧,来了,看啥呢?

黑土:报。白云:饭好了。黑土:吃。白云:喝酒不? 黑土:烫。适量原则指要求信息适量,不多也不少。具体说就是谈话者双方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双方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而在小品《老伴》中,白云一开始就像怨妇一样说了一大推埋怨老伴黑土的话,而黑土就像吝啬鬼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让白云非常的无奈,正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白云大妈所描绘的生活———没滋没味,没情没趣。这是双方故意违反适量原则来达到幽默的效果,让幽默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三)违反相关原则

相关原则既要切题,具体就是要求谈话者双方所说的话与话题相关,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谈,或答非所问。

在赵本山和宋丹丹主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也运用了此种手法来增添小品整体幽默感。例如: 崔永元: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我看咱们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黑土: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挺简单。

崔:不是,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我是让你往前说。白云: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了乡里的通知,谢谢。

崔:大叔大妈呀,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呀,不是···昨天、今天、明天。

黑土:是后天。崔:不是后天。白云:那是哪一天呢?

崔: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这个一一回忆一下过去,在评说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您听明白了吗?

根据主持人崔永元的意思是想让大叔大妈说一下过去、现在、将来的一些事情,这里的昨天、今天、明天是一个很广泛的意思,而大叔大妈却把“昨天、今天、明天”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把它狭隘话了,这就是故意违反了相关原则,造成了答非所问的效果,令观众捧腹大笑。

四、违反方式原则

在“白云黑土”式的幽默小品中,为了制造笑料,说话人有时故意违反方式原则,在话语表达时含糊不清,啰嗦而缺乏条理,这种方式也为小品增添了许多幽默的色彩,为过年增添了另一种情趣。

例如:在《策划》中有这样一段: 牛群:大叔大妈,它把蛋下在了哪儿? 白云:问你呢,到底下哪儿了?

黑土:它当时心里挺有压力,不好意思,它就溜达,来到了鸡窝跟前,不能,又来到了鸭笼跟前,也不行,然后是在憋不住了,就找了个狗窝把蛋下了。

牛群:狗窝?是怎么发现的?

白云:被狗仔队发现的呗。以前鸡走道,挺胸抬头,气字轩昂,自打生了公鸡蛋,走道都改了,改这样了(开始模仿公鸡走道),鸡爪子可着劲儿的划,我一开始还没有明白,研究了半天才缓过来神,人家那是在练签名呢。

我们知道方式原则指的是要求表达的方式要清楚明白,即避免晦涩、杂乱,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而在此小品中牛群问一个问题,大叔和大妈都答了一大段,有些还很啰嗦,这种没有达到方式原则的要求,如果在平常与人的对话中,听者肯定会不耐烦,而在小品中就不一样了,这样反而会达到一定的幽默效果,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特色。

合作原则是日常交际中很重要的原则,不管是遵守合作原则还是违反合作原则都是重要的语用现象。遵守合作原则能使交际双方能清楚明了的了解炭火的内容,而违反合作原则有时能使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在说什么,但有时,违反合作原则也是一种艺术能带来许多不同的效果。违反合作原则来达到幽默效果的小品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作品都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乐趣,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将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冯广艺 《语用原则论》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谢旭慧,蒋昌华(2009)春晚小品《不差钱》的语言艺术特色,《名作欣赏》第30期。

3、罗国莹 《语用学研究与运用》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年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和方法 篇5

1.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

(1)选择围绕主题的材料

主题就是毕业论文的主题和核心,是对显示的分析研究和观察体验而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一篇毕业论文的主题与材料的关系就好比是“骨与肉“的关系。因此,围绕主题来占有和选择材料是收集材料的首要原则,要注意克服为了“凑字数”而选择一些与主题无关和关系不大的材料,应充分考虑到毕业论文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

(2)选择典型的材料

毕业论文的典型材料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和共性的材料。围绕主题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有的只是涉及了事物的本质,还有的可能是与事物的本质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不能把主题相关的材料都写进毕业论文。

(3)选择真实的材料

毕业论文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能准确地反应出客观事物,这样才能使毕业论文做到学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所以,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第一手材料,如果第二手材料要进行考证核对,最好能查看到原文,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局部真实和整体的真实。

(4)选择新的材料

新材料立足于新,材料新颖,就可以及时体现出新技术、新思想和新事物,使毕业论文更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同时也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毕业论文所研究课题相关的材料可能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将新材料写进毕业论文,既能反映出作者具有敏锐的目光,也表明作者具有驾驭新材料的能力。当然,新材料不完全等同于真实或完全可靠的材料,因此,在使用新材料时一定要先要进行反复认真的鉴别和分析,然后才能使用。当然,对于那些已经通过专家鉴别的新材料完全可以直接

使用。

毕业论文的新材料的收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最新出版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最新公布或刊载的各类材料,如统计数据、最新技术等,由于是最新发行的,所以这些材料也是新材料。

②通过调查研究所得来的材料,例如,有的大学生为了写《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毕业论文,进行了采访,召开了座谈会,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这些交谈、座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统计数字就可以说是新材料。

③自己积累整理的材料,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就注意收集整理材料,将大学校园中那些反应大学生积极向上,具有健康精神面貌的流行语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写出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毕业论文,所收集的这些流行语就是新材料。

④不曾被别人使用过或引用过的材料也是新材料。

2.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方法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收集。

(1)作笔记

作笔记对任何一个毕业论文撰写者都是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或在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实习的时候,都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材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想法体会、理论观点等。在作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的三分之一左右,用来记载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作笔记的基本方法摘录、提纲等形式,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课题研究需要灵活选择。

①作摘录。作摘录就是根据毕业论文研究课题的需要,把有关书籍、报刊和杂志中文章的重点和精华部分摘录下来,也可以把调查访问对象谈话的重点和精辟之处摘录下来。

②做提纲。做提纲就是编写查阅和访问到的材料的提纲,以便记录相关材料的观点和见解,启发自己的思路或提供一些例证。

③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对相关材料的内容、主要观点、例证和数据等进行简要的介绍,提要的内容要求少而精。

④作改写。作改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所需的原文材料进行改写,使客观材料和自己的主观见解能够融为一体。

(2)做卡片

做卡片收集材料,比较容易进行分类、保存和查找,而且所作的卡片可分可合,根据需要灵活的进行组合。卡片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到文化用品商店购买。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也可以写到几张卡片上。当然,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要不要做卡片,可依据个人习惯,不必有死板的规定。

(3)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材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要把剪贴的材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抄写的时间。

无论是摘录的材料,还是用卡片收集或是剪贴的材料,都必须要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等;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毕业论文的后面。

(4)目录、索引

目录、索引是学习和检索材料的工具。目录是用来记录图书名称、作者、版本等,索引则是用来汇集编排散见于图书期刊中的相关材料,编排时要注明出处、页码。

(5)因特网检索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检索等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实现。

合作原则毕业论文 篇6

【导读】吉林省公务员面试十大面试应答原则之团结合作原则。

这个原则重点适用于回答人际类、组织类考题。公务员工作中,比较注重强调“团结合作、大局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真题回放】

工作中你难以和同事、上司相处,你该怎么办?

【参考思路】

出现这种情况,我表示遗憾。具体来说,我会这样做:

(1)不管怎样,要以全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中要坚决服从领导的指挥,密切配合同事的工作。

(2)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不能因此而导致工作出错,更不能因此而造成新的关系紧张。

(3)认真查找原因。我会从自身找原因,仔细分析是不是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让领导不满意,同事看不惯。还要看看是不是为人处世方面做得不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努力改正。

(4)如果我找不到原因,我会找机会跟他们沟通,请他们指出我的不足,有问题就及时改正。

合作原则毕业论文 篇7

求职信是社交信函的一种, 是择业人员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以求获得面试机会的语用书信。它主要介绍求职者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实绩、个人特点等。求职信的交际目的具有双重性:一是获得面试机会的直接、初步的交际目的, 二是获得工作机会的间接、最终的交际目的。

二、合作原则概述

Grice认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 双方都应遵守一种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 (何兆熊, 2000:154) 合作原则包含四条准则: (1) 数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 (2) 质量准则 (Quality Maxim) ; (3) 关联准则 (Relation Maxim) ; (4)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Grice, 1975:307-308) 。

三、礼貌原则概述

在言语交际中, 双方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都要共同遵守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 相互配合, 相互理解, 即会话合作原则。为了解释违反合作原则的最终意图是什么, Leech等人提出了礼貌原则, 他认为为了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 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礼貌原则, 减少不礼貌的表达。换句话说,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它包括六项准则: (1) 得体准则 (Maxim of Tact) ; (2) 赞扬准则 (Maxim of Approbation) ; (3) 一致准则 (Maxim of Agreement) ; (4) 同情准则 (Maxim of Sympathy) ; (5) 慷慨准则 (Maxim of Generosity) ; (6) 谦逊准则 (Maxim of Modesty) 。

四、合作原则在英文求职信的运用

(1) 违反数量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提供一定量的信息, 但信息量不能过多, 事实上在英文求职信中, 求职信提供的信息往往较多或较少, 因此违反了违反数量准则。例如:

[1]I am a fully bilingual, team-oriented individual with over three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ales and management.

在例句1中, 求职者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证明他的语言能力, 也没有详细地说明他在销售方面工作的具体时间, 因此他用fully和over传递了自己提供的信息不足的含义。不足的信息看似没有意义, 其实却能给用工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2) 违反质量准则 (Quality Maxim)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要说真话, 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然而在英文求职信中, 求职者有时会违背自己的说话意图, 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例如:

[2]According to the advertisement, your position requires excel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在例句2中, 求职者用according to来减轻以后有可能担任的责任, 这样使得他的话语更好地让用工单位接受。

(3) 违反关联准则

关系准则要求说话要相关、贴切, 交谈时不涉及不相关的话题。在英文求职信中, 求职者往往提供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信息, 违背了关联准则但是却遵守了质量准则或者数量准则。例如:

[3]I think probably I will be abroad to get a self improvement in the near future.

在例句3中, I think和probably两个词和句子主题并不相关, 违反了关联准则, 同时也产生了会话含义, 即求职者对这个工作并不是很在意, 如果应聘不成功, 他还有其他打算。

(4) 违反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意图, 如果言语含糊其词, 曲折达意, 就违背了方式原则。例如:

[4]According to the advertisement, your position requires that the staff can communicate excellently, not shoddily.

excellently和not shoddily两次同时出现在例句4中, 使整个句子含义模糊, 因为用工单位在阅读求职信时很难弄清什么程度才是excellent, not shoddily所涉及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五、礼貌原则在英文求职信中的运用

Leech (1983) 强调, 唯有通过礼貌原则, 才能更好地解释会话含义和间接言语行为问题。为了获取面试机会及成功地应聘到理想职位, 求职者的求职信中都要采用一些委婉、间接、礼貌的言辞。例如:

[5]I am confident that I can perform the job effectively, an I am excited about the idea of working for a dynamic, nationall recognized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

在例句5中, 求职者遵守了赞扬准则, 他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赞扬该公司取得的成绩, dynamic和nationally两词营造了友好和谐的交际氛围, 用工单位人员在阅读该求职信时, 内心会产生愉悦的感受, 对求职者印象颇佳。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英文求职信中的运用, 揭示了隐藏在英文求职信中的语言奥秘。作者对英文求职信中的语用策略进行了探析, 以期对写英文求职信的求职者在运用交际策略时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求职信是社交信函的一种, 是择业人员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以求获得面试机会的语用书信, 为了获取面试机会及成功地应聘到理想职位, 求职者的求职信中都要采用一些交际策略使其话语更加得体。本文以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 探究其在英文求职信中的运用。

关键词:英文求职信,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参考文献

[1]Grice, 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Cole and Morgan, op.Cite.41-45.1975.

[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

[3]Yule, G.Pragma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合作探究小组的组建原则 篇8

1.课桌位置的优化。合理设计和编排座位,充分利用座位的变化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整个教学环境的创设意义重大。圆形排列法、六角形排列法、小组式排列法、U型排列法等均为座位排列方式的不同形式,较之秧田法排列有着明显不同的优势。

2.合作人数的确定。合作探讨的人数应根据研究的内容而确定,有时只要2人就能合作。如用“石头、剪子、布”的活动来理解游戏的公平性时只需同桌合作即可完成,人多了也没用。有时需要3人合作,如统计车辆种类时,可一人报车的种类,一人划正字记录,还有一人负责核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讨论,则每个小组4-6人为宜,这样可集思广益,丰富学生认识问题的视角。

3.探究小组的搭配。可把班中学生按不同组合分成几种学习小组,在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组合的探究小组。

①兴趣小组。是指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探究热情,他们广开言路,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②异质小组。指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基础、性别、个性、民族、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考虑,采取异质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排(优、中、差)其优点,组内成员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同时也保证全班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③同质小组。是指探究小组成员由全优、全中或全差组合,这样可让优等生有竞争的对手,让中下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但也会造成中下生的组合中讨论没有头绪或合作任务完不成等等。

④临时小组。这是一种以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临时成立的探究集体,建立在学生彼此信任与欣赏的基础之上。

⑤固定小组。固定小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合理配置的。

合作原则毕业论文 篇9

关键词:法律原则 适用情形 适用条件

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范的一个要素,对法律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法的宗旨与目的的凝练,更集中体现了法的价值追求。但是,法律原则作为法律规范被应用到司法实践中的合法性常常受到质疑,这严重制约了法律原则理论价值的发挥。关于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该如何适用,以及适用的场合、适用限制等问题,我国法学界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加之我国法官判案能力、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没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往往导致实践中滥用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关于法律原则的概念,各国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沃克认为,法律原则是当具体的规则不能解决案件或不能为案件充分的说明理由时,司法者可以适用的一般原则,是司法者运用法律推理判断案件的前提。而布莱克则认为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①,为其他确定性规则提供宏观上的、最基本的价值指引。笔者认为,以法律原则适用为基点出发,法律原则应该时刻指引着法官对具体规则的理解,甚至在有些时候是法官审理案件时能够适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

二、法律原则适用的特征

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要素,法律原则和规则自然是不相同的,二者必然存在差异。哈特的理论认为,原则和规则之间虽然存在不同,但只是在“度”上有所不同,并不存在完全对立的矛盾。德沃金也对二者做出了比较,他认为原则与规则间存在着尖锐对立,它们都是对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法律后果决定的依据,区别就在于“它们所做的指示的特点”②。我赞同哈特的观点,区别于规则的适用,法律原则适用的特征如下:

第一,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规则的适用只发生在将规则具体化的情景DD司法和执法领域。而法律原则不仅存在于这一场合,还存在于立法领域,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指导着立法活动的进行。

第二,适用的不确定性。法律规则是一种确定性规范,一般都明确具体的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义和责任,而法律原则没有严密的逻辑机构,内容和效力都相对不明确,属于不确定性规范。因此法律规则可以直接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准则,而法律原则能否适用于个案,只有通过分析该个案的具体情况才能加以确定。

第三,价值取向性。法律原则的适用有个利益衡量的问题,当两个法律原则相冲突时,或者当原则与规则相冲突时,就需要衡平二者所代表的利益群体,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实现法律的价值。

三、法律原则适用的情形

法律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情况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适用方式。其适用的关键点在于,个案中能否适用原则以及如何适用原则,取决于与个案相关的规则的具体情况。换言之,只有根据明确具体的规则才能确定能否适用原则以及如何适用原则。

(一)法律原则间接适用

法律原则的间接适用是指个案中有相适应的规则并可以适用该具体规则,同时存在着赋予该规则正当性的某种原则,又没有同该原则冲突的其他原则存在。法律原则的间接适用绝大多数都体现在一般案件中,对于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清晰、规则明确的案件,法律规则一般都明确规定了其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法律规则,原则的适用只是方便法官做出更加准确合理的解释。

(二)法律原则的直接适用

1.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相互对立矛盾时,法律原则的适用

法律规则,由于其固定性和滞后性,很有可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丧失其应有的效力,此时,究竟是继续适用法律规则还是适用更加合理的法律原则呢?在这里,“泸州遗赠案”③给了我们启示。在号称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的泸州遗赠案中,法院没有将遗产判给接受合法遗赠的“第三者”张学英,而是依据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判决蒋某胜诉。尽管在本案中遗赠事实成立,也符合继承法具体条文的规定,但是,不管是继承法还是婚姻法,这些特别法都必须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法官断案时也不能完全三段论式的裁判,必须充分领会到每个制度,每个条文制定背后的价值意义。该案法官因放弃具体规则转而引用法律原则判决的做法曾引起巨大争议。实践中,当有明确具体的规则,但该规则却与某些法律原则相对立时,该如何裁决呢?

陈金钊认为,法律原则应该指引着法官运用明确具体的规则对案件进行裁判。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可取的,当个案中适用的法律规则与其他相关法律原则发生冲突时,原则应该优先适用。此时法律原则的优先适用足以说明,即使立法已经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规则,司法者在适用规则时依然要审查规则的适用是否与法律的基本精神,与法律体系中的其他原则相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目标的实现,体现立法的价值。

2.法律规则欠缺时,法律原则的适用

人类认知能力总是有限的,在这种认知下制定出来的法律也是会有瑕疵的。即使再先进的制度,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疏漏,这便是法律规则的漏洞。那么,法律不可避免地有了漏洞怎么办?我们知道可以采用立法的方式救济,但立法的过程往往过于漫长,不能立即解决问题。因此,实践中如何应用规则与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法律原则对规则的补充完善作用,对法官断案的指引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判例法的英美国家更是如此。规则不存在时,法律原则的适用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没有法律规则,只有一种适合该个案的法律原则。在这种情形下,法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自由裁量权。为了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度”,避免法官恶意造法,我们就必须对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做出限制,关于该问题,我将在下文提到。

第二,没有法律规则,有两种相冲突的原则都适合该个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则与原则之间的冲突问题。在个案中,往往多个相互矛盾对立的法律原则都可以适用于个案,到底该适用哪一个原则,要解决这个问题,法官必须对依各个法律原则判决产生的结果进行价值考量,选出具有最大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的结果,并对该判决结果进行充分的法律解释。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法律原则所代表利益进行衡平,尽量使判决结果倾向于更大的利益一方。但是有的学者认为法律的这种衡平,往往造成法律原则的滥用。基于此,我认为在衡平的过程中加上一个约束性的规定,比如,每一个用法律原则衡平的案件都要报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防止了原则被滥用。

四、法律原则适用的条件

美国霍姆斯大法官有一句至理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原则的适用就是一种经验的东西,它对于司法审判的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内涵高度抽象,外延宽泛,不像法律规则那样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当法官援引法律原则裁判案件时,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裁判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法律原则的适用是一种法律适用的假象,它掩盖了法官造法的真相。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并不能因为法律原则的适用存在风险而限制其适用,最好的方式是防患于未然,给法官适用法律原则进行裁判设置严格的限制条件,最大可能的减少适用原则带来的不确定性。

第一,前提条件:唯一适用法律原则,禁止适用风俗习惯、网络民意、政治原则等非法律原则。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民意正在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在药家鑫案,李启铭案中便可见端倪。诚然我们必须考虑到判决对传统习惯和网络民意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反作用,但司法是独立的,恶法亦法,适用其他非法律原则以迎合民意,必然破坏法律的权威,法也失去了其强制作用。因此,法律原则的适用必须以确定、当然、有效的法律原则存在为前提。

第二,顺序条件: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这主要是法律规则优先适用问题。在个案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规则,例外适用法律原则。因为法律规则更加细化和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要个案符合规则设定的条件,即可以适用,而法律原则的抽象性程度大大高于规则,非有专业知识的人,适用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因此,在法律规则存在的前提下,应适用规则。特殊情况下,才允许排除法律规则而适用法律原则。

第三,价值追求条件: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规则必须被强制执行和遵守。同时,法律原则必须反映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因此实践中,裁判者不能擅用法律原则断案,除非是为了实现个案公平或者维护公序良俗。只有把更大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也才能保证法治的尊严。

第四,严格说明条件。法律原则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法律原则的适用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因为此时法律原则适用者不但扮演者司法者的角色,还同时扮演者立法者的角色。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限制适法者个人主观因素对法律的侵害,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与法律秩序的正常运行,适法者必须就原则的适用情况向社会与当事人充分说明理由。

法律原则作为法律体系中的根本规则,在个案中的适用不仅能起到同具体规则一样的作用,还可以引导裁判者更加深刻的领会规则制定背后的意图和价值。但是,一切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超越一定的限度往往导致相反的结果。法律原则适用的意义绝不能夸大,因为其自身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可能会带导致法律原则的滥用,也可能会导致法官过度自由裁量的恶意造法。因此在严格的适用条件下适用原则,同时不断丰富法律原则适用的理论,加强裁判者的综合素质,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才能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也才能保证法律原则适用价值的实现。

注释:

①Blacks’LawDictionar.WestPublishingCo.1983.1074.

②[美]罗纳德德沃金著.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版.第43页.

③王甘霖.“第三者”为何不能继承遗产.南方周末..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上一篇:致部队官兵的新年贺词下一篇:《食品营养与卫生》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