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原则论文

2024-07-30

工程设计原则论文(精选12篇)

工程设计原则论文 篇1

一、FTTH建设原则

1.1 OLT建设原则

OLT的部署应结合接入层光缆网现状和业务发展趋势统筹规划, 在建设前期应明确OLT的覆盖区域及范围, 一般情况下OLT覆盖半径应控制在3km范围以内, 对于业务发展潜力较大、用户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实施OLT下沉, 缩短OLT的覆盖半径;同时考虑就近上联BAS设备, 在条件允许下, OLT双上联BAS。

1.2ODN建设原则

(1) 覆盖方式分类。可分为FTTH细覆盖和FTTH粗覆盖。①FTTH细覆盖:引入光缆、光分路器端口、入户光缆按覆盖家庭总数一次建设到位。②FTTH粗覆盖:引入光缆按覆盖家庭总数一次建设到位, 光分路器端口按覆盖家庭总数分步建设, 入户光缆按需布放。 (2) 覆盖方式选择。根据市场预测情况选择细覆盖或粗覆盖。①新建:市场预测两年内入住率≥50%, 宜采用细覆盖方式;市场预测两年内入住率<50%且光缆入户难度大 (无弱电井、无到户暗管) , 宜采用粗覆盖。②改造:采用粗覆盖。 (3) 分光方式。①一级分光:市场及工业园区, ODN网络可采用一级分光方式, 分光器放置于户外光交内, 分光比可采用1:8—1:64。分光器端口的初期配置原则上为覆盖用户数的10%-20%, 通过逐步增加光分模块数量来实现端口的扩容。在市场及园区合适位置放置光纤分配箱, 户外光交至光纤分配箱布放配线光缆, 配线光缆芯数根据入户光缆数量的1~1.3倍配置, 预留不少于2芯的备用纤, 在光纤分配箱内做成端接续, 通过适配器与入户光缆对接。②二级分光:用户相对集中的高层小区, ODN网络建议采用二级分光方式, 第一级分光器放置于小区光交, 第二级分光器放置于楼道光纤分路器箱内, 一般采用1:8和1:16分光器, 两级分光器分光比乘积不得大于64。分光器端口的初期配置原则上为覆盖用户数的20%-30%, 通过逐步增加光分模块数量来实现端口的扩容。

1.3不同场景的FTTH建设模式

(1) 公众小区。 (a) 接入方式选择:原则上应采用FTTH进行全部覆盖。 (b) 建设要点:根据小区情况选择分光方式;需考虑垂直布线到位, 水平布线至少考虑水平通路, 保证后期水平布线顺利施工。一般按用户数30%配置端口数, ONT数量配置不超过10%。 (2) 商务楼宇。 (a) 接入方式选择:优先采用FTTH方式进行覆盖, 需配置语音端口。 (b) 建设要点:按照楼宇情况, 可选择一级、二级分光;原则上不考虑水平布线, 在水平区域物理空间不明确的情况, 需考虑水平通路。 (3) 专业市场。 (a) 接入方式选择:专业市场采用光纤到楼层的方式。 (b) 建设要点:把若干栋划分为一个配线区, 在配线区中心位置设置光缆交接箱并在交接箱内放置分光器。 (4) 工业园区。 (a) 接入方式选择:工业园区应在园区内设置光交接箱, 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引入。可以采用光纤直接引入或PON方式。 (b) 建设要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级、二级分光, 如用户密度低采用二级分光方式。

二、FTTH工程设计

2.1光缆交接箱

(1) 500户以下住宅小区应在小区内设置光缆交接箱, 低于300户宜安装144芯挂墙式光缆交接箱, 大于300户宜安装288芯落地式光缆交接箱。 (2) 住户规模大于500户的住宅小区应根据建筑群分布情况设置1-2个576芯落地式光缆交接箱。 (3) 光缆交接箱应有良好的接地, 接地电阻为5~30Ω。

2.2光缆分纤箱

(1) 光缆分纤箱宜安装于地下室、楼道或弱电井内。 (2) 光缆分纤箱在楼道上的安装高度宜为箱底距离地面1.8m, 井内安装高度宜为箱底距离地面1.5m。 (3) 光分路器必须安装在具有防尘、防潮功能的箱 (框) 内, 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 如户外落地式光交、户外挂墙式光交、室内挂墙式光分纤箱等。

2.3引入层光缆

引入层光缆以星树型结构递减配纤方式为主, 引入层光缆主要选择6-24芯束状光缆。引入层光缆应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与接入设备同步建设。

区域内有光缆接入需求的每栋建筑都应规划为一个用户光节点。对于普通住宅的引入光缆, 应按照FTTH模式的纤芯需求选取, 建议对每栋住户在180户以下的住宅楼配置6-8芯光缆, 180户以上的住宅楼配置12芯光缆。

工程设计原则论文 篇2

1.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在本项目系统设计时将充分考虑国资委与各省级国资委、各央企和国家其他 部委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规划本项目系统,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既 考虑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握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 关系

2.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原则

在设计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系统升级、扩容、扩充和维护的可 行性;并针对本系统涉及用户多、业务繁杂的特点,充分考虑如何大幅度提高业 务处理的响应速度以及统计汇总的速度和精度。

3.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系统的设计实施尽最大可能节省项目投资,设计国资监管系统性能优良,价 格合理,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设计面向实际,注重实效,坚持实用、经济的 原则,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帮助用户节省投资。

4.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将充分应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满足建设的要求,把科学的 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提出先进合理的业务流程;系统将使 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化产品,使系统具有较高性能,符合当今技术发展 方向,确保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5.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原则

在设计时采用了可靠的技术,系统各环节具备故障分析与恢复和容错能力,并在安全体系建设、复杂环节解决方案和系统切换等各方面考虑周到、切实可行,建成的系统将安全可靠,稳定性强,把各种可能的风险降至最低。

6.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分析 篇3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基本设计原则;分析

一、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我们也应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人类兴修水利工程的种种人为活动致使河流的多样性、流动性和连续性发生改变,水域的水温、水深、自流水边界、水域流速等自然规律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会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对这些影响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兴修时,应全面把握生态系统健康与社会经济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一)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分支,首先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保证工程安全性是任何水利工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深入实际,充分考察水体的水质、水流等基本情况,进而充分考虑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对泥沙的堆积和搬运作用,同时还应全面把握河道走势的自然规律等。只有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持久性以及设施的安全,才能确保建筑物持久地发挥其功能。在保证了工程安全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工程的经济性进行合理分析,力求实现资金投入最少、经济小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二)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相关调查显示,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能够影响其生活群落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日渐丰富,食物链的组成也将更复杂,这样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兴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该流域内的水体内部环境日趋单一化,那么,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食物链结构逐渐简化、生态系统日趋单一化,造成水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自然净化能力逐渐下降,并逐步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进而对设计草案组建数学模型,对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在这一方面,人工建筑物所起的作用则十分有限,只有自然因素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所形成的生态圈才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功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绝对化的人为力量,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这样,不仅仅可以取得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方面的成效,还能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确保河流生态系統的整体性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常被人为地划分成不同功能且相对封闭的小区域,影响了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内不同小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速度,从而人为地破坏来河流生态形同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应充分掌握施工流域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恢复水体的原始状态,确保河流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受到外力的破坏,而不能仅仅是在工程结束后,单纯地对河道水文系统进行修复或是只对河岸的植被进行修复。

(五)确保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设施之间的反馈机制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以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为主要参照物,并充分利用生态学可的相关理论和环境工程的先进技术,力求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系统,从而保证工程设施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境自发地进行活动,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河流水体的质量。通常这种自发活动的方向不是单向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一种“反馈调整”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执行之后,仍旧需要对水体的环境进行长期的监督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三、生态水利工程面对的新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生态目标,同时还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所以,在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经济效益和环境成本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需要不断地去适应日趋完善的评价标准以及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同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协调问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必能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由于经验积累问题上的不足,其发展较为缓慢,但是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识的逐渐加深,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系统安全工程原则 篇4

ISO/IEC 27001:2013的发布为信息安全管理引入了一些新的控制项,有的控制项一目了然,如A.14.2.6安全的开发环境,也有的控制项让人觉的似是而非,例如A.14.2.5系统安全工程原则。在ISO/IEC 27002:2013中建议宜建立基于安全工程原则的安全信息系统工程规程,形成文件并应用于内部信息系统的工程活动。安全宜覆盖到所有架构层(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之中,以平衡信息安全需求和访问需求。宜针对安全风险,分析新技术,并针对已知的攻击模式,评审相应的设计。那么内部信息系统的工程活动是什么,以目前广为接受的概念来描述就是系统集成,即新的信息系统与已有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

一般认为ISO27001:2013的A.14控制项是与ISO27001:2005的A.12控制项相对应的,而ISO27001:2005的A.12有哪些控制项是与该控制项相关的呢?答案是A.12.2.1输入数据确认、A.12.2.2内部处理的控制、A.12.2.3消息完整性、A.12.2.4输出数据确认。这四个控制项都是用于确认组织的新信息系统与已有信息系统集成时能够正确的运行。那么四个控制项整合为一个控制项是控制更简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表面上看要求很清晰,有原则就可以,但系统安全工程原则的概念很宽泛,这个概念最初是2004年由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csrc.nist.gov)提出的来自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7-“信息安全技术的工程原则(实现安全的基线)”。虽然27001与27002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技术文档,但事实上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控制内容。

NIST SP 800-27一共包含33条信息技术安全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被归为6类

1 Security Foundation安全基础(框架)

1.1 建立安全策略作为设计的基础;

1.2 把安全当作整个系统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1.3 由关联的安全策略控制物理和逻辑安全边界;

1.4 确保对开发人员培训如何开发安全的软件。

2 Risk Based基于风险管控

2.1 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2 假定外部系统是不安全的;

2.3 评估增加费用以降低风险或接收风险从而降低费用;

2.4 针对组织的信息安全目标制定系统安全措施;

2.5 在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2.6 考虑定制产品,以实现充分的安全性;

2.7 保护系统免受所有可能类型的攻击。

3 Ease of Use易用性

3.1 在可能的情况下,基于开放标准实现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3.2 在定制安全要求时采用通用语言;

3.3 系统的安全设计需考虑允许后期由于新安全技术或处理逻辑升级;

3.4 争取业务的易用性。

4 Increase Resilience增加弹性

4.1 实施分层安全(确保没有单点故障);

4.2 设计和操作信息系统实现限制损害并在响应中有弹性;

4.3 为弹性面对预期的威胁提供持续保证系统;

4.4 限制或容忍系统缺陷;

4.5 隔离关键资源的公共访问(包括数据、流程);

4.6 使用边界机制隔离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基础设施;

4.7 设计和实施审计机制来检测非授权的使用并支持事件调查;

4.8 开发并运行应急或灾难恢复程序,以确保适当的可用性。

5 Reduce Vulnerabilities减少脆弱性

5.1 尽可能简化系统;

5.2 为实现可信尽可能最小化系统组件;

5.3 实现最小访问权;

5.4 避免导入非必要的安全机制;

5.5 为关机或处置系统确定适当的安全性措施;

5.6 识别和预防常见的错误和漏洞。

6 Design with Network in Mind以互联网思维设计

6.1 通过结合分布式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实现安全;

6.2 制定安全措施,以解决多个重叠的信息域;

6.3 验证用户和进程,以确保适当的访问控制和跨域身份验证;

6.4 使用用户的唯一标识

由此可见,实际上ISO27001:2013是将原有的四个控制项重整扩张为了33项,虽然在这些原则中只有很少可以说是新的的原则,但导入这些原则并且将它们用作检查表从而确定符合组织信息安全目标的系统集成非常有意义。并且27001标准鼓励组织依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它们从而更适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所以,合适的系统安全工程原则应当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符,例如金融组织,通常会为其系统接口制定加密规范、数据处理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系统时间以哪一个授时服务器为时钟源等等原则,所有新建的信息系统都必须遵循这些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原则。再例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组织,通常会为其系统接口制定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分块大小等等原则,且这些原则不能违反相关的国家标准,如《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等。

那么哪些组织可以在适用性声明中定义这项控制项为不适用呢。判断的依据是不采用这项控制项是否影响组织实现其信息安全目标,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这个控制项是不适用的,因为这些企业的信息系统特点是:(1)系统数量少,可能仅有OA、邮箱、财务系统;(2)系统间关系松散,不需考虑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3)逐步趋向采用Paa S或Saa S的方式替代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如采用钉钉、QQ企业邮箱,从而节约公司自身的硬件投入以及维护成本;同时对于开箱即用的软件,组织也不需要导入安全工程原则。

对于适用此控制项的组织可以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一部分都定义安全技术形成程序文件:项目启动及计划-功能需求确认-系统详细设计-编码-验收-编译及安装;它应该包含基于组织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的所有内容。且规定其评审流程、责任部门,这些原则应形成文件并评审。对组织的这些措施同样应该考虑应用到可能的外包过程,通过合同或其它协议实现。

参考文献

[1]ISO/IEC 27001: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

[2]ISO/IEC 27002: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trols.

面试试题设计原则 篇5

面试试题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岗位需要的特殊性,二是针对应试者个体素质的特殊性。即:面试试题设计前要全面分析应聘者的资料,然后结合岗位的需要,设计出既适合岗位要求又能切实测查出应聘者个体能力素质的考题。

2.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要求在试题设计的过程中,题目的形式和内容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让应聘者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3.延伸性原则

延伸性原则要求面试试题在内容设计上,尽可能采用开发类题目,从而给应聘者思维展开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有助于面试人员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能力。

1.HR面试试题的四个选择原则

2.Zenefits数据库设计面试题

3.iOS开发、设计面试题汇总

4.平面设计专业面试试题

5.iOS开发设计面试试题

6.java设计模式面试题

7.网页设计的面试题与分析

8.编制面试试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9.面试官是如何设计面试题的

公路桥梁设计原则思考 篇6

【关键词】桥梁结构 探讨分析 建设

桥梁工程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公路桥梁的设计的优良。优秀的公路桥梁的设计需要对桥梁工程的安全性、结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和耐久性。文章主要通过笔者长期在桥梁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现行的公路桥梁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设计措施,促进公路桥梁的建设和发展。

一、桥梁设计中的几项必要性原则

(一)安全性

桥梁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性。安全性关系到桥梁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桥梁的安全性体现在桥梁的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的标准,结构是否牢固。倘若安全性不高,承载能力低,可能会因为桥梁在受到高负荷时候产生安全问题;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不牢固,则容易出现倾斜甚至倒塌的情况。此外桥梁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桥梁的耐久性,使建造出来的桥梁具有抵御自然或者人为造成的侵蚀。桥梁在建成后会受到各种条件的侵蚀,比如风化、酸雨、使用磨损等等。公路桥梁设计的安全性是工程的重中之重。

(二)耐久性

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 ,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然而,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却很少有人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设计和施工角度来改善桥梁耐久性研究。

(三)牢固性

桥梁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对付地震、 爆炸等灾害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

二、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公路建设

先进的理念是引领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要进一步创新提升公路勘察设计理念,一要贯彻“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选线要尽量绕避不良地质灾害体,尽量避免长大纵坡和高填深挖。对特殊复杂桥梁隧道工程认真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二要贯彻“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理念。路线要将减少用地、减少矿产资源压覆作为路线方案选择和优化的重要指标。积极推广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采用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等技术。三要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把提高建设质量和工程耐久性放在首位。把严格控制工程投资作为约束性目标。

(二)确保地质勘察资料全面实用可信

外业勘察资料尤其是地质勘察资料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必须确保全面、实用、可信。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外业勘察与地质勘察指导书,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批准并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做好外业勘察特别是地质勘察的验收工作。凡是由于勘察设计单位未完成地质勘察指导书所确定的工作量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把关不严而引发重大、较大设计变更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不予确认并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三)突出总体设计的总纲作用

在勘察设计阶段务必加强总体设计工作,以保证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合理性、统一性。对于有多个勘察设计单位参与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确定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要组织编制总体勘察设计大纲和事先指导书,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查确认后执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设计文件预审或审查时,要将总体设计作为审查的重点,对不符合要求的将予以退回重新补充完善,以杜绝总体设计只是“简单汇总”的倾向。

(四)确定合理的勘察设计周期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给勘察设计单位一个合理的勘察设计周期。除平原区等地形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项目外,初步设计有效工作周期一般不少于120个工作日,施工图设计有效工作周期不少于180个工作日。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设计质量管理流程开展勘察设计,依据通过验收的外业勘察资料和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内业设计。大力推行设计标准化,加强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密切配合衔接。

(五)健全勘察设计管理制度

对拟列入工程投资规模的科研项目要严格筛选、阳光操作,形成专题报告随初步设计文件一起上报审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验收的科研成果要报部公路局备案以便推广应用。要尽快建立勘察设计企业信用信息庫,开展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实现设计企业的信息公开。对有严重不良记录的勘察设计单位,要公开曝光,一年内不得承揽新的设计任务。

三、桥梁设计安全关系分析

(一)桥梁与路基的安全选择

路基规范强调,“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时,宣和桥梁做方案比选。”路桥设置界限问题,一直是难以把握的,也是影响公路造价的问题,项目实际运作中,往往由于工期紧,或认为桥梁跨越方案安全省事,就直接考虑桥梁方案。实际上,对于地质情况较好,虽然填方中心高度为30m,但收敛较快的V型峡谷,且桥隧相连地段,为消化隧道废方,考虑路基方案可能比桥梁方案更安全更经济;而对于宽而平缓地段,虽然填方高度只是20m左右,但如果需跨标段借方,且运距远,填方基底还需花大量资金处理的路段,反而考虑桥梁方案可能更安全更经济。

(二)桥梁上部构造设计分析

一般来讲,大跨径桥梁方案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还是采用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的标准化、预制装配化结构。大跨径桥梁一般是控制因素不同,方案也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而标准跨径桥则更多的是具有共性特征。

(三)桥梁下部构造设计分析

1.桥墩。高度较矮的桥墩 (h<40m)多采用柱式墩,Y型薄壁墩,其中又以柱式墩最常用。柱式墩分圆柱和方柱。圆柱施工中外观质量易控制,且与桩基衔接方便,平原地区用的较多。但从美观上来说,方柱有棱有角,与上构梁体协调,有一定的视线诱导性。从受力上看,截面积相等的方柱和圆柱,方柱抗弯刚度大干圆柱 ,受力优干圆柱,当体系为连续刚构时,方柱可以方便地通过调整两个方向的尺寸来调整墩柱的刚度,从而达到调整墩柱受力的目的。Y型墩薄壁是独柱双支座的一种墩型,美观性较好,但施工稍显复杂。当墩高较高时Y型薄壁墩施工只需一套模板,只需搭一个支架,对于地面横坡较陡,搭支架困难,模板需求量大的山区桥梁,Y型薄壁墩具有显著的优势。

2.桥墩与路幅的关系。高速公路有整体式路基,也有分离式路基。除了中长隧道等设置分离式路基外,越来越多的采用整体式路基。对于高墩长桥,为了减少开挖,增强边坡稳定性,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整体式下构即双幅两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与双幅四柱相比,在桥墩截面积及横向宽度相当的情况下,整体式下构横向和纵向刚度是分幅设置的两倍以上,除了可以减少开挖,节约材料、施工面少外,还能减少墩顶变位。一座桥究竟是采用 整体式下构还是分幅下构,需结合桥位处地形、地质、水文、墩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篇7

一、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地域性差异明显,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不明确。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 又要符合工程学的相关原理, 所建水利工程设施要能够承受住不同程度的载荷。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制订的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到工程所处的实际地理环境, 其次要考虑到标准的可操作性, 最后要考虑工程建设规划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使制定的标准符合实际需要。

2. 忽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 在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生态环境科技人员和水利工程的构建人员合作机会较少;另一方面, 国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只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少注意, 甚至不予考虑。

3. 生态水利工程和传统的水利工程缺乏协调性。

要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既要考虑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水体能有效地提供供电效能、排 (用) 水标准和防洪工作等, 又要考虑到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差异性, 以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传统水利工程的协调运行。

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

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依据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有关理论, 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在河流综合治理中不仅要满足人的需求 (其中包括供水、灌溉、发电、防洪以及航运等) , 还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和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如, 在依照河流地貌学的原理来进行河流的纵、横断面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到河流泥沙淤积、输移和河流冲刷、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要依据河势的变化规律, 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考虑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研究表明, 在生态环境中,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即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越明显,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就越复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尽可能地降低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确保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3.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考虑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

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复杂多样, 使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功能, 自组织功能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种群之间, 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它的机理就是物种的自然选择, 某些和生态系统较友好的物种, 能够在生态系统中找到物种生存的有利条件, 以维持物种自身的发展。

4. 河流生态修复要考虑生态系统大景观尺度空间的特点和其自身的整体性。

(1)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与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的基础上进行, 而非在小尺度、零星局部和短时期的范围里进行的。在景观大尺度上对河流进行修复规划主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水域的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庞大系统, 它由广义水文系统、生物系统及人造工程的设施系统等子系统组成。二是应考虑物种生存环境边界的动态扩展。动物迁徙和植物随机扩散时, 物种生存环境边界也会随之发生动态的变化。

(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出发点, 掌握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 寻找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既要修复河道的水文系统, 又要修复单一的物种或河岸的植被。

5.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遵循反馈、调整式的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成长是一个过程, 其河流修复需要充足的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 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内部稳定性和系统有序性随着生物的进化会有所增加与提高, 抗干扰能力也得到增强, 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由较短时间尺度来看, 一种类型生态系统由另一生态系统代替也要若干年时间。因此, 期望河流短期修复是不现实的。

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确定性。除自然系统演替外, 人类系统的变化和干扰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有别于传统工程确定性的设计方法, 但也要严格遵循反馈调整式的设计原则。可按照设计→规划→执行→监测的流程循环进行。其中, 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与水文观测。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初期, 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进行长期观测, 为阶段性评估提供所需数据。

三、结论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篇8

1 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 不仅要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在社会生产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 同时, 更要注重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安全性和经济型的原则, 要保证工程符合工程学原理, 才能确保工程设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才能充分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发挥;也要确保工程在生态学领域的科学性, 确保工程的建设与河流的自然特征相符合, 根据地貌学原理对河流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于河流特征、淤泥等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 使水利工程的设计符合河流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 才能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2 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我恢复的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的体现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主要特征, 通过自组织功能实现河流物种的自然选择规律, 保持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友好精神, 才能找到与自然资源相适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环境, 这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水利工程在具备人们所期望的水利功能实现的基础上, 依靠自组织的功能实现自我修复,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形成科学的河流生态环境, 自我选择适合的生物物种, 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3 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 一个地区的生存空间异质性越高, 则说明其内部含有多个不同的小环境, 可以允许多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存。反之, 生存空间异质性越底, 则其可以容纳的生物种类越少, 这必然会使该空间内的生物群落环境变得日益单调, 同时在生物群落的性质和密度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对于河流的自然性和连续性进行了人工的切断, 使得河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单一, 进而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所以,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有效的促进河流生态的空间异质性的提高, 这样才能促进河流生态环境中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 从而促进生物群的多样性的回复。当确定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目标以后, 需要对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密度进行详细的勘察, 建立详细的资料库, 同时对于河流的自然环境也要有详细的勘察, 包括河流的水温、流苏、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等等, 只有对自然生态环境有详细的掌握, 才能为生物群落的生长创造最佳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4 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应当是建立在对景观的长期保持的基础上实现的, 而且必须是大尺度和整体性的, 并不是针对某一范围内的系统进行恢复, 小范围的生态修复成功率较低, 而且在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方面也较低, 所以,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大尺度、整体性的修复。景观大尺度的原则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种, 而在河流系统受到威胁时, 往往也会从这两个角度体现, 所以需要对尺度的要素进行综合的研究, 科学的掌握河流生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 对生物群落生存的基本条件进行整体性的创造与恢复, 才能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运行与河流的动态演进过程保持一致, 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5 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来说, 同样需要较长的一段实践, 才能在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 也能够使河流生态系统自身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增强, 有利于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如果从当前社会发展的时间交替的角度来说, 需要实现一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或者是用一种生态系统代替另一种生态系统, 往往需要若干年的时间, 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是不可能的。

6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的出发点, 对河流的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最大限度的模拟, 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 以此促进生态水利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展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于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生态水利工程的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主要针对生态水利工程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牛涛.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科技与生活, 2012 (04)

[2]于海, 姜浩.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探究[J].企业文化, 2011 (10)

论游戏场景设计及其设计原则 篇9

关键词:游戏场景,游戏设计,数字娱乐,游戏功能

游戏场景设计是指游戏冲心中除了角色造型以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游戏的主体是游戏角色或是参与者控制的主体, 围绕在主体周围, 与主体发生关系的所有事物, 如生活场所、陈设道具、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场景设计既要有高度的创造性, 又要有很强的艺术性。场景设计一般分为室内空间、室外空间和内外结合空间。

一、游戏场景的造型功能

游戏场景的造型功能是多方面的, 集中到一点, 就是创造互动性和游戏性, 刻画主体的角色, 刻画角色就是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 放映角色的精神面貌, 展现角色的心理活动。角色和场景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相互依存的关系, 刻画角色的性格除了对角色身份的物质空间, 包括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职业特征, 对周围的场景环境构建外, 还要对角色的心理空间进行刻画, 心理空间是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场景刻画角色首先从角色个性出发, 确定场景的特征, 运用造型因素和手段, 形成场景形象, 直接、正面的表现性格, 突出个性, 然后, 在比较和对比中找到区别和差异, 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强化突出所表现的内容, 场景对角色心里的烘托, 可以靠多种造型元素和手段的综合应用, 色彩、光影、结构以及镜头角度等等。

二、营造恰当的气氛

设计游戏场景设计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游戏的场景造型, 要有驾驭整个作品的主体意识。场景总体设计的切入点在于把握整个动漫作品的主题;场景的总体设计必须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反映于场景的视觉形象中。正确完整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整体构思——局部构成——总体归纳。也就是先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再进行每个局部的设计, 然后再进行总体的归纳整理。具体的做法就是要从调度着手, 充分考虑场面的调度, 以动作为依据。强调造型的意识, 以造型的表意性、叙事性取代说明性。如何表现场景的视觉形象, 就是要找出动漫作品的艺术基调。基调就好似音乐的主旋律, 无论乐章如何变化, 总会有一个基本情调;或欢乐、或悲壮、或庄严、或诙谐等等。而基调就是通过动漫游戏中角色的造型、色彩、故事的节奏以及独特的场景设计等表现出的一种特有风格。

动漫游戏的场景设计也是一种艺术表现, 是一种世界观的设计, 不管是什么样类型的作品, 还是采用了二维或是三维的空间形式, 都可以应用视觉艺术的表现原则来实现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电子空间。气氛的营造是游戏场景设计的第一位, 白天、夜晚、明亮、清新、阴暗、诡异……不同的环境、气候和色彩能给玩家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就是真实感的实现, 年代、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等客观依据, 这种真实不一定是现实中的那种真实, 可以是制作者自己营造出来的一个小社会中的真实。最后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真实与夸张之中找到一种统一、平衡。动漫世界不可能完全的再现现实, 却能浓缩现实, 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 这种真实感可以说是来自于人类社会, 但却比人类社会更有趣。当然, 这需要设计师的灵感和想象力去实现。好的气氛营造、真实感和适当的取舍夸张, 也就构成了动漫游戏的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三、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指的是在构图中有效安排设计元素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由于画面中需要融合各种不同元素, 因而设计师在每幅图画中也会使用多种原则。理解这些原则并将其运用于关卡设计中, 可以更有效地制作出所需的视觉效果, 向玩家传达设计师的想法。

设计师使用的所有元素都有着对应的视觉重量, 与颜色、色值和大小有关。暗色元素的视觉重量高于淡色元素, 大型元素的视觉重量高于小型元素。游戏邦了解到, 维持视觉平衡需要在视觉焦点两侧适当距离处放置恰当数量的“重”和“轻”元素。

设计师可在构图中也利用方向产生的视觉动向来引导玩家的注意力, 更为确切地说, 可以让玩家按照设计师的想法移动。还可以用于强调某个地点或某片区域的深度和广度。方向可用于在区域内引导玩家, 但如果场景中缺乏令其感兴趣的视觉强调点, 那么整片区域将变得死气沉沉, 而且场景流动也会显得过快。在视频游戏中, 虽然由玩家控制的动态镜头使构图中运用这些比例方法较为困难, 但某些情况下依然可以用到。这些比例准则已研究数百年之久, 能够给观察者带来不俗的视觉响应, 因而在构图中非常重要。黄金分割比例为1:1.618, 三分构图法是将屏幕横向及纵向三等分, 在构图中位于这些交叉点的元素更为美观。

四、总结

游戏场景是游戏中重要的设计环节, 角色和故事情节无论有多精美和丰富, 场景如果设计失败, 这款游戏必将失去玩家的倾心, 所以游戏场景有时要比故事情节更加重要, 掌握游戏场景的设计原则, 是游戏开发设计师的必修课, 也是能否在众多游戏产品中致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海洋出版社, 2006

建筑设计原则及设计内容探析 篇10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就像水滴之于江海, 树木之于森林。从从属的角度看, 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 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 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建筑功能所体现的就是设计者在充分考虑自身多种需求的条件下为使用者所创造的空间环境。然后, 使用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活, 这样空间的优缺点又在生理及心理或是文化习惯上影响到了人。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 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 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 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 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 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

2建筑设计原则

当评价一个建筑内部功能或是外立面设计优劣的时候, 往往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设计师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设计倾向。这种个人设计风格在建筑上的使用为建筑带来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作为建筑师, 做设计的时候首先应把握基本原则, 保证设计的基本合理性。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原则问题可以分为两类:职业规范及国家规范;以人为本的原则。

2.1职业规范就是建筑学教育中所学到的空间组织划分、色彩、功能、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基本原则。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师具有较高的素养, 但是建筑师往往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欠考虑。如色彩、空间关系等问题。

2.2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 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建筑师在从业过程中, 时时刻刻受规范和标准的约束。这些规范的制订, 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质量, 代表了国家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合法权益。

2.3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 (1) 甲方, 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 (2) 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 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 (3) 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3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功能。功能就是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各种要求, 包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 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 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年轻的建筑师往往将其片面的理解为平面功能, 但平面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机的、三维的思考建筑功能往往能创造出有趣、灵活的空间环境。现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运用做以下简要介绍。

为了获得宜人、丰富的外部空间, 仅仅一种手法是不够的, 需要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建筑以及不同的环境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法。

3.1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内外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手法的运用。

3.2层次与序列。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 就要考虑空间的层次。而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向, 就要有序列, 有高潮和过渡。外部空间的序列通常表现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两种。

3.3建筑尺度的处理。建筑作为外部环境的主体其本身的尺度必须有适应人体尺度的过渡。建筑本身需要以一个较大的尺度去适应其所处的大环境, 又要以一个较小的尺度去满足其本身的外部环境。建筑物应该具有多层次的尺度关系。

3.4其他。在建筑外部环境运用中, 小品及雕塑的运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 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环境的主题。

4智能建筑的部分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 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包括有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建筑物自动化。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 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 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 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统一综合管理。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 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 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 在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中,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 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4.1智能建筑的地面设计。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 容量大, 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 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 但会造成地面高差, 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 不会产生高差, 施工方便, 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 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 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 采用扁平线, 施工同样方便, 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 做防静电处理。

4.2智能建筑的墙面设计。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 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 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4.3智能建筑的屋顶的设计。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 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 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 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 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 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 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 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 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摘要:建筑与城市既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 因此, 建筑设计师便成了城市的灵魂工程师。建筑设计所表现的建筑内涵, 不仅是建筑设计师文化内涵的展现, 也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展现。所以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首先要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熟知建筑设计原则, 方能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 符合科技发展, 符合环境需求, 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生活空间。

工程设计原则论文 篇11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73-1

1 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人是构成城市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城市的主体。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对空间选择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的不同需求,反映各种不同理念,为广大市民提供最佳服务。好的道路景观设计要处处为人着想,从宏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吸引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 尊重历史的原则

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现在中国很多城市街路绿化盲目模仿与借鉴其他城市的风格与经验,导致如今中国大多数城市街路看起来没有风格,都是一个类型,体现不了当地的特色,这就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3 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主要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各种设施、设备及相关配置均应符合人性化,以最大程度地成为适合、适宜地设计,发挥景观的最大效能。经济原则是指合理地利用费用、空间。在费用上,合理花费,使用当地现有材料,因地制宜,比如植物可以使用当地、当季植物,这样价格会便宜许多。另外,对于不同品质、不同价格的建材多加比较、衡量。合理而充分地利用空间,可以考虑选择能节省空间的材料,如立体绿化的藤蔓植物或用草地,以充分利用空间。景观设计的美多偏重于视觉上的美观。具体设计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性、群众性以及经济实用性而后再论及美。这种美有时又是抽象的,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景观设计方式应在统一中求变化,且表现出设计的独特风格。

在如今高度密集型的时代,信息以及物流传递的速度使适应现代潮流的大城市中心和一般城市中心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了,因而全国各地一些现代化城市和城镇正失去自身的个性,看上去都很相似,有一种城市建设标准化的趋势。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量保留城市10年以上的大树,重点保护30年以上有历史的老房子,重新开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让这些城市的痕迹得到保护并保留。

4 道路设施的设计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利用这些空间可以在城市有限的绿化空间内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尺度景观的和谐。做成高密度的植物群落,可以降低机动车对城市产生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热岛效应。

现在有些城市为了加速机动车的发展取消了非机动车行车专用路线,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一方面提倡节能减排,一方面取消非机动车的使用,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对于公路建设项目而言,重要的是充分考虑道路沿线景观和视觉效果。保护原始景观,尊重河流、小溪及自然排水系统,充分认识到边界、护栏、树木形成的线条,尊重历史形成的小路,认识远山的景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及地平线。保护原始地貌,创造良好的视野。

道路设施的配置及设计尽量搭配清晰可辨识度并且位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可以配合景观起到醒目的作用。

一板二带的植物配植。这是最常见的绿化类型。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种植行道树(各栽一行乔木)。一板二带在城市内三级街道居多,和生活区接近,为了美化市容,净化环境,增强防护效益,一板二带的植物配置应考虑行人和行车的遮阴要求,还要不影响交通和路灯照明,这类街道一般人、车混用。由于街道狭窄,光线不足,要选择半耐阴树种,以形成和谐相称的绿色通道。在两株乔木间,可适当配置耐阴花木或宿根花卉,不经常通机动车的街道可设置花径,以丰富道路景观。住宅小区的街道两侧,可选用开花或叶色富于变化的亚乔木,为街道增色。城市小巷最好栽植落叶树种,以免在葱郁的树冠覆盖下,冬天得不到阳光照射,一般只宜在南北向街道上适当配置常绿树种。临街围墙和围栅要适当栽植些爬藤植物。

二板三带的绿化植物配置。二板三带就是除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上配置人行道绿带外,中间用一条绿化带分隔,把车道分成上下行驶的两条车道,这种形式仅在市区二级街道,机动车流量不太大的情况下适用。在二板三带绿化的条件下,一般路面都比较宽,且人行道一般是在两侧绿带中,因此边带绿化多根据路面宽度栽植1~2行乔木,两行树间有2~3m的人行道。如南北走向道路边带靠近马路一侧可选择观花、观果或观叶的亚乔木,靠近两边建筑物的一侧可栽植高大阴浓的乔木。这样,有较强的层次感。在亚乔木间(即靠近路边的一颗树间)可栽花灌木或剪形的灌木,外侧一行可间栽常绿针叶树,以增强冬季的防护效果。东西向马路南侧,要尽量选项择较耐阴的树种。为了不影响南侧靠近边一行树的生长,两行树木应插空交错栽植。为了美化市容,丰富街景,上层林冠乔木树种要栽得疏些,尽量配置成乔、灌、草复合形式,在绿化带较宽的条件下,尽量配植绿篱,显得街道绿化规整,有层次,对消减噪声、滞尘和吸收有害气体均为有利。中间分车绿带,尽量栽植叶大阴浓的树种。要尽量选择树形整齐的,如桧柏、云杉、冷杉等,间栽灌木、剪形灌木或花丛,以免影响交通视线,减小噪声和吸滞灰尘,还要适当配置绿篱,例如:行道树有黄槐、厚皮香;灌木有女贞球、女贞、叶子花、紫薇、竹子、塔柏、花柏、鹅掌木、黄金叶、天竹葵。

公路线路设计原则探析 篇12

1 公路路线选择的原则

公路路线选择要综合考虑路网规划、路线周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建设条件、技术难度、投资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综合权衡。一般来说, 路线选择的原则有以下这些。

1.1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

一般情况, 路线大的走向在路网规划时就已确定[6]。因此, 路线选择需要从路网全局出发, 根据路网整体情况决定其中某条道路的走向, 以使得整体路网的结构最佳, 效益最大化。同时, 局部道路的线路选择则需要进一步细化, 进行多方案比选。

1.2 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原则

公路路线的选择要结合路线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一般来说, 平原区路线布置更多考虑的是路网、沿线的城镇和经济规划, 综合兼顾其他因素, 比如文物分布和征地拆迁难度等, 总体来说以服务区域经济点和完善路网的配置为主要考虑目标;对于山区, 路线选择更多的需要考虑工程规模, 施工条件和技术难度等因素, 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 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1.3 注重环保, 注意气候对行车安全影响

山区自然气候复杂, 雨雾天气较多。高山地区气候更为复杂, 气候多变, 横风和极端天气较多, 容易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因此, 需要在线路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公路运营安全的影响, 采取合理防控措施。

1.4 质量为本原则

百年大计, 质量为本。公路路线设计要严格按照既有的规范和标准来, 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的质量和效果。平原地区线形设计属于常规设计, 按照常规设计规范把握好设计质量即可。山区线形设计比平原地区复杂, 除了要控制常规设计质量外, 还要注意平面线形、超高的设置、纵面线形设计及爬坡车道和视距等问题。山区公路的平面线形尽可能以曲线为主, 以与沿线的地形景观相协调为最佳;在进行超高设置时, 要对具体的路段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性分析, 以合理设置超高。

1.5 多方案比选原则

公路线路设计往往穿越地形复杂, 不同路段地质条件, 施工条件和难度有所差别, 尤其是山区道路, 路线设计和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不同的方案的论证难度、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造价、工期等也有所差别。因此, 有必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 从技术角度和经济性角度进行综合取舍, 选定局部最佳方案和整体最佳方案。

2 案例分析

现在以沈海高速公路湾坞至宁德段线路设计为例来说明上述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 以期能够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2.1 案例概况

沈海高速公路规划路线由原国道主干线同三线沈阳至连云港段, 国家重点公路嘉荫至南平线连云港至上海段, 同三线上海至海口段组成。沈海高速公路辽宁段原名沈大高速, 是中国内地第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 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 全长348 km, 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 全立交, 全互通。2002年开始拓宽改造, 于2004年改造完毕, 为八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时速120 km[7]。

沈海高速公路湾坞至宁德段十分典型, 该段虽然全长仅31.6 km, 但其难度较大。该项目沿线跨越多处海湾, 其中在下白石港区人渡码头上游30~70 m处跨越赛江, 在云淡及田螺两处跨越田螺海湾, 均为通航海轮航道。建桥处河段航道自然条件良好, 缺少历年的测图和水文资料, 白马河段废弃码头和现有码头众多, 吨位各异, 桥梁通航高度难以确定。因此, 道路线路设计限制因素众多, 设计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也很多[8]。下面分别介绍该段设计工作的难点和解决问题所遵循的原则。

2.2 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1) 标准论证问题。

如上文所述, 由于涉及航道通行问题, 如按超大型吨位船型作为代表船型, 则会造成通航净空过高, 桥梁工程造价增加;如按小型吨位船型作为代表船型, 则造成部分修造船厂超大型海轮无法通过, 进而造成停产停业。因此在公路桥的设计标准拟定上遇到一些问题, 一定程度上耽误了选线进程和后续施工。

(2) 前期勘察工作难度大。

勘察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勘察进场难度大, 交通条件差, 不便于勘察设备进场和勘察工作开展。这是由于沈 (阳) 海 (口) 高速公路湾坞至宁德段项目沿线仅有一条国道G 10 4, 还远离路线走廊, 各村之间山水相隔, 交通极为不便, 而且在涨潮期有些道路还会被淹没, 因此前期勘察工作难度大也是制约设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路线布设难。

沿海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布设, 既要重视地形选线、地质选线, 更不能忽视地物选线、环境选线。技术指标掌握上, 到底是采用标准的上限还是下限, 路线走向是取高位还是低位, 这些问题都需大量的比选论证确定。沈 (阳) 海 (口) 高速公路湾坞至宁德段路线从歧后到南浦仅10 km, 路线穿越吴楼山脉, 一侧沟壑纵横, 横坡陡峻, 植被茂密;另一侧海湾滩涂, 山间盆地, 软土地基厚, 工程性质差, 又有人工围海成塘, 星罗棋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路线设计标准把握难度大。

2.3 设计工作所遵循的原则

(1) 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原则。

针对不同路段的地质条件, 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解决路线设计问题。

(2) 注重环保, 注意气候对行车安全影响。

沿线居民点多, 而且穿越近海, 要注意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 在路线设计上注重对当地自然环境, 尤其是渔业资源的保护。

(3) 质量为本原则。

该路段路线设计过程中, 始终坚持质量为本的原则, 对于一些关键重大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反复论证, 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4) 多方案比选原则。

设计过程中分别进行了通航标准论证、路基超高横坡论证、高填路基方案与桥梁方案比选论证、山间深谷地段桥梁和路基方案比选论证、蛇曲河流地段桥梁路基方案比选、深挖路堑与隧道方案比选论证和高挡墙与半边桥方案比选论证等诸多方案论证。这些多方案比选, 不仅保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的经济性。

3 研究结论

公路路线设计选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公路路线设计的若干原则, 指出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 注重环保、注意气候对行车安全影响, 质量为本原则, 多方案比选原则是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结合沈海高速公路湾坞至宁德段线路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指出这些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网易财经.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进[EB/OL].http://money.163.com/12/0817/06/893CP8ME00252G50.html.

[2]大宗商品网.两部委筹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4万亿盛宴开席[EB/OL].http://finance.glinfo.com/1 3/0 4 0 3/0 9/9F5857E253500750.html.

[3]管养网.浙江:机场大道将大修五桥一隧全面维修[EB/OL].http://www.rbtmm.com/Html/News/2 0 1 3/0 2 2 5/2013022510100032366.html.

[4]管养网.福建:榕2013年改造危桥4座8亿建设公路[EB/OL].http://www.rbtmm.com/Html/News/2 0 1 3/0 2 1 7/2013021702560032281.html.

[5]和讯网.益阳今年投资6.56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EB/OL].http://news.hexun.com/2 0 1 3-0 4-0 2/1 5 2 7 6 9 4 8 3.html.

[6]张益华.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13) :677, 755.

[7]百度百科.沈海高速公路[E B/O L].http://baike.baidu.com/view/1 5 9 9 5 5 2.htm.

上一篇:书法在中国画中运用下一篇:场外交易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