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原则

2024-08-10

工程预算原则(通用11篇)

工程预算原则 篇1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1、制定完善事中控制的依据,保证控制点的有效控制。事中控制的依据就是公司制定的制度、办法(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采购付款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如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必须遵循预算,由财务部门在资金上进行控制,超标发生的、预算外的不支付等等,相反予以支付或根据制度申请奖励;

2、明确预算控制点,目标分解后,预算表对每个分目标、细化的目标进行量化,量化之后的数据即是控制点,通过每个控制点的控制,使得总目标得以实现;

3、预算控制方法原则上依金额进行管理,同时运用项目管理、数量管理的方法。

(1)金额管理:从预算的金额方面进行管理;(2)项目管理:以预算的项目进行管理;

(3)数量管理:对一些预算项目除进行金额管理外,从预算的数量方面进行管理。

4、定期组织召开预算分析例会。原则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分析例会,通报考评结果、控制要求等内容,真正做到分析出问题、通报问题、处理问题、预防问题,各事业单元、职能部室需于每月度终了5日内、季度终了10日内将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报财务部,最后由财务部形成总预算分析报告,交预算委员会,为预算委员会对整个预算的执行进行动态控制提供资料依据。预算分析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1)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累计差异数等绝对值或相对比例;

(2)对差异额进行的分析;

(3)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5、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台帐,各职能部室、事业单元均要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台帐,要有专人负责统计,及时登记,并主动与财务对帐,每月至少核对一次。预算信息台账要求按预算的具体项目详细纪录预算数量、金额、实际发生数、发生日期、差异数、累计预算数、累计发生数、累计差异、差异原因说明等内容。

6、定期检查预算执行。定期检查各部室、事业单元预算执行情况,对差异指标及时进行纠偏,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为了更好的发挥预算控制作用,强化预算的执行,各事业单元应优化完善各业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费用签批流程、资金支付流程、合同签批流程(包含价格审核、应收账款审核和费用审核)、定单投产流程(增加财务部审核定金和合同)、销售价格制定执行流程并报集团财务部备案,一是作为事业单元预算编制、事中控制的依据,二是作为集团后期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依据;

7、职能部室资金支付流程及具体规定如下:(1)各职能部室每月5日前上报资金收付计划;

(2)各职能部室计划内款项签批流程:经办人→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

(3)计划外的资金原则上不予支付,确需支付的在申请单上注明,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并且计划外的资金不能超过总付款额的5%。

8、费用控制的重点,原则上应优先考虑“可控费用”,过多的控制危害企业合作精神与合作效率,而控制不足又会导致无法控制预算结果,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规范审批权限来减少各项费用的超标,职能部室费用预算签批流程及具体规定如下:

(1)1000元以下(含1000元):经办人→主管领导→会计审核→财务部门负责人;1000元以上:经办人→主管领导→会计审核→集团公司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

(2)预算外的费用原则上不予报销,确实需要报销时,首先执行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进行预算调整,然后按上述流程签批;

(3)集团公司高层副职发生的费用需报总经理签批。(4)对部门费用预算层层分解并进行分类管理(可控部分、不可控部分),明确各可控费用的直接责任人。

(5)严格控制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使各项费用控制在预算内。

9、两项资金占用预算执行与控制

(1)结合两项资金占用预算控制目标,各事业单元应制定完善到责任人的应收、存货控制工作方案,落实逾期应收、积压存货的责任人;

(2)原则上各事业单元两项资金占用必须控制在预算内;

(3)对逾期应收款、积压存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由财务部与事业单元财务处沟通、商讨拟定计提比例。

10.集团与各事业单元财务费用结算

(1)以预算中资产负债简表为依据,将期初净资产与持股比例相乘视为集团公司向各事业单元投入的资产,各事业单元按公司同期贷款利率向集团公司支付利息。

(2)双方结算均采用现金方式,如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方式结算,需向对方支付贴息。

(3)如变更付款方式,双方均需向对方支付因付款方式不同产生的财务费用。

11、预算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集团财务部设置集团层级预算预警指标,各事业单元根据行业特点与公司实际设置预算预警指标,当预算执行偏差大于以下指标时(当期预算指标差异率≥、累计预算指标差异率≥),财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重点提示预警指标差异及影响;各预算执行部门对预警指标填写差异分析报告及改进措施,反馈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进。

12、预算剩余可以跨月转入使用,但不能跨。

预算的调整

1、为保证预算能够刚性而不僵化、灵活而不失控的持续执行,公司正式批准执行的预算,在预算内一般不允许追加(减),但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经营条件、政策原因等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应该调整预算。

2、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要求

3、各事业单元经营预算调整10%(含10%)以内的报集团总经理批准;超过10%不大于30%(含30%)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大于30%时报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4、集团预算调整实行逐项审查、逐级审批制度。具体由责任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预算情况、调整原因、调整后指标、保证措施等事项后报公司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并按调整比例报公司领导审查。

5、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责任部门在总预算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在相关项目之间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报财务部审查备案。

6、预算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财务部门下达给责任部门执行。

预算考评

1、职能部室的预算考评与激励,根据部室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结合职能部门经营目标责任书与公司薪酬制度,对各职能部室进行考核;

2、事业单元的预算考评与激励,各事业单元应结合与集团签订的经营目标责任书,根据集团公司薪酬制度要求,构建全面预算控制指标考评体系,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3、预算执行单位于每年4月、7月、10月及次年1月上报季度预算执行报告,报告需经本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核,确认通过后执行奖惩措施。

工程预算原则 篇2

ISO/IEC 27001:2013的发布为信息安全管理引入了一些新的控制项,有的控制项一目了然,如A.14.2.6安全的开发环境,也有的控制项让人觉的似是而非,例如A.14.2.5系统安全工程原则。在ISO/IEC 27002:2013中建议宜建立基于安全工程原则的安全信息系统工程规程,形成文件并应用于内部信息系统的工程活动。安全宜覆盖到所有架构层(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之中,以平衡信息安全需求和访问需求。宜针对安全风险,分析新技术,并针对已知的攻击模式,评审相应的设计。那么内部信息系统的工程活动是什么,以目前广为接受的概念来描述就是系统集成,即新的信息系统与已有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

一般认为ISO27001:2013的A.14控制项是与ISO27001:2005的A.12控制项相对应的,而ISO27001:2005的A.12有哪些控制项是与该控制项相关的呢?答案是A.12.2.1输入数据确认、A.12.2.2内部处理的控制、A.12.2.3消息完整性、A.12.2.4输出数据确认。这四个控制项都是用于确认组织的新信息系统与已有信息系统集成时能够正确的运行。那么四个控制项整合为一个控制项是控制更简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表面上看要求很清晰,有原则就可以,但系统安全工程原则的概念很宽泛,这个概念最初是2004年由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csrc.nist.gov)提出的来自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27-“信息安全技术的工程原则(实现安全的基线)”。虽然27001与27002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技术文档,但事实上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控制内容。

NIST SP 800-27一共包含33条信息技术安全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被归为6类

1 Security Foundation安全基础(框架)

1.1 建立安全策略作为设计的基础;

1.2 把安全当作整个系统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1.3 由关联的安全策略控制物理和逻辑安全边界;

1.4 确保对开发人员培训如何开发安全的软件。

2 Risk Based基于风险管控

2.1 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2 假定外部系统是不安全的;

2.3 评估增加费用以降低风险或接收风险从而降低费用;

2.4 针对组织的信息安全目标制定系统安全措施;

2.5 在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2.6 考虑定制产品,以实现充分的安全性;

2.7 保护系统免受所有可能类型的攻击。

3 Ease of Use易用性

3.1 在可能的情况下,基于开放标准实现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3.2 在定制安全要求时采用通用语言;

3.3 系统的安全设计需考虑允许后期由于新安全技术或处理逻辑升级;

3.4 争取业务的易用性。

4 Increase Resilience增加弹性

4.1 实施分层安全(确保没有单点故障);

4.2 设计和操作信息系统实现限制损害并在响应中有弹性;

4.3 为弹性面对预期的威胁提供持续保证系统;

4.4 限制或容忍系统缺陷;

4.5 隔离关键资源的公共访问(包括数据、流程);

4.6 使用边界机制隔离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基础设施;

4.7 设计和实施审计机制来检测非授权的使用并支持事件调查;

4.8 开发并运行应急或灾难恢复程序,以确保适当的可用性。

5 Reduce Vulnerabilities减少脆弱性

5.1 尽可能简化系统;

5.2 为实现可信尽可能最小化系统组件;

5.3 实现最小访问权;

5.4 避免导入非必要的安全机制;

5.5 为关机或处置系统确定适当的安全性措施;

5.6 识别和预防常见的错误和漏洞。

6 Design with Network in Mind以互联网思维设计

6.1 通过结合分布式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实现安全;

6.2 制定安全措施,以解决多个重叠的信息域;

6.3 验证用户和进程,以确保适当的访问控制和跨域身份验证;

6.4 使用用户的唯一标识

由此可见,实际上ISO27001:2013是将原有的四个控制项重整扩张为了33项,虽然在这些原则中只有很少可以说是新的的原则,但导入这些原则并且将它们用作检查表从而确定符合组织信息安全目标的系统集成非常有意义。并且27001标准鼓励组织依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它们从而更适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所以,合适的系统安全工程原则应当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符,例如金融组织,通常会为其系统接口制定加密规范、数据处理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系统时间以哪一个授时服务器为时钟源等等原则,所有新建的信息系统都必须遵循这些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原则。再例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组织,通常会为其系统接口制定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分块大小等等原则,且这些原则不能违反相关的国家标准,如《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等。

那么哪些组织可以在适用性声明中定义这项控制项为不适用呢。判断的依据是不采用这项控制项是否影响组织实现其信息安全目标,例如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这个控制项是不适用的,因为这些企业的信息系统特点是:(1)系统数量少,可能仅有OA、邮箱、财务系统;(2)系统间关系松散,不需考虑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3)逐步趋向采用Paa S或Saa S的方式替代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如采用钉钉、QQ企业邮箱,从而节约公司自身的硬件投入以及维护成本;同时对于开箱即用的软件,组织也不需要导入安全工程原则。

对于适用此控制项的组织可以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一部分都定义安全技术形成程序文件:项目启动及计划-功能需求确认-系统详细设计-编码-验收-编译及安装;它应该包含基于组织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的所有内容。且规定其评审流程、责任部门,这些原则应形成文件并评审。对组织的这些措施同样应该考虑应用到可能的外包过程,通过合同或其它协议实现。

参考文献

[1]ISO/IEC 27001: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

[2]ISO/IEC 27002:2013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trols.

基于预算原则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篇3

摘要: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关系到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甚至影响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预算原则分析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及其不利影响。

关键词:预算原则;预算管理;影响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是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是学校财务活动顺利而有效运行的关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支出多样化的新格局下,通过科学地编制预算、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对全面掌握学校资金,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预算的主要原则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

“量入以为出”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就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财力的有限性与各部门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无限性矛盾太大。因此,编制财务预算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得搞赤字预算。

2收入预算稳妥原则

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合理测算院系部门各项可能收入,收入预算编制过大或不切实际,势必影响收入预算的执行,导致无法完成年度财务计划。收入预算编制过小的话,则无法保证学校的正常经费开支,所以必须认真、详细测算,做到资料翔实可靠、数据真实准确。

3支出预算原则

(1)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高校应结合自身财力,对每笔支出项目精打细算,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又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既要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又要兼顾一般项目;既要讲求局部效果,又要考虑整体利益,根据轻重缓急的妥善应对,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办学效益。

(2)成本——效益原则。能否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成为高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某些支出项目,应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技术、财务、成本费用、学校发展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标准和市场行情,逐项细化和核定。

二、基于预算原则的财务预算管理

1重视预算,全面了解情况

(1)应摸底调查各院系部门的设置、人员的编制数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测算院系部门各项收支,包括可控制收支和不可控收支。

(2)对上年度经济运行状态和决算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哪些是预算外发生的,哪些是可以减少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哪些是本年度会发生的变化。

(3)了解学院的发展目标,包括学院的招生规模、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目标、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目标等,以及各个院系部门的年度发展目标。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为正确、合理、编制收入和支出奠定基础。

2全面的编制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是高校在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所取得的可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是学校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高校有些部门利用掌握的高校资产进行出租活动,收取费用,或利用职权,自定标准,自行收费。将所收的这些款项不纳入院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私设“小金库”。为了杜绝上述情况,正确地编制收入预算,掌握可使用的资金,将各项收入应按来源预测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这样既能明确来源构成,又能分清部门的责任,同时便于考核收入的执行情况。

3合理的编制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目前,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公用支出,也就是吃饭和正常维持运转经费;项目支出是指修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结转自筹基建、科研等事业发展经费。

在安排各单位日常运行经费后,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安排各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经费。项目支出预算在其全部经费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项目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低利用率等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学校一方面紧缩开支,节约有限资金,另一方面却因管理漏洞使大量资金白白流失。因此,应强化项目管理,进行可行性论证,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项目经费由项目经费具体使用单位到其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审批,如人才培养费用由人事部门归口统一预算,教学管理经费由教学管理部门归口统一预算。各部门必须细化项目支出预算,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

4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资金来源多,财务关系复杂,使得高校预算项目更为细化,为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稳妥,应该针对不同的预算内容采用合理的预算方法。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零基预算法不受历史成本条条框框的约束,对于任何一笔预算支出,都是一切以零为起点,能有效解决部门预算经费的不均衡;增量预算法是以上年实际支出数为基础,根据学校年度的财力和工作计划,在基数上进行调整,学费等固定收支项目预算可以采用这一方法;长期发展规划的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法,可以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进而优化整体支出结构。合理确定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使财务预算编制变得规范化、科学化。

5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与考核

预算执行控制目标应与院系部门的工作目标相呼应,对预算的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计监督,形成以反馈控制为主、前馈控制与现场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进行。预算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考核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年终决算报告出来后,对院系部门年度工作成果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奖惩制度。在收入方面,可以分析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将实际收入数和预算数比较,分析收入未完成的原因,以及各项收入的开发潜力。在支出方面,分析各项支出是否控制在计划之内,比较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哪些属于合理超支,哪些属于非合理超预支,重点分析超支原因,作出考核评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三、预算原则的对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

第一,在“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预算中人为的压低某些项目经费及其开支标准,使用各种定额作为依据,反而会造成预算外开支增大或预算内挤占其他项目资金,使资金使用失去控制,同时降低了人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预算资金安排上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限制支出的分配,应当同样重视收入与效果,做到收入、支出两手抓。

水保工程项目划分原则 篇4

为防止项目划分的随意性,同一单位工程中,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不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投资不宜相差太大,分部工程之间最大不超过1.5倍。

每个单位工程的分部工程数目不宜少于5个。

4.单元工程划分原则

4.1枢纽工程

按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建筑工程以层、块、段为单元工程;安装工程以工种、工序等为单元工程。

4.2渠道工程

明(暗)渠开挖、填筑按施工部位划分,衬砌防渗(冲)工程按变形缝或结构划分。渠道工程:当Q<30m3/s时,单元工程不宜大于100 m;当Q>=30m3/s时,单元工程不宜大于50 m,且须按底板、左边坡衬砌、左边坡垫层或防冻层、右边坡衬砌、右边坡垫层或防冻层、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等划分。建筑物工程可划分为:基础开挖、基础或护底工程、土方回填、进口八字墙、边墙或闸墩、机架桥砼、胸墙砼、出口八字墙或刺墙、设备安装等。

4.3堤坝工程

按施工方法与施工工作量划分。对于堤身断面较小的堤身填筑工程,一般按长度(200~500m)或工程量(1000~2000m3)来划分单元工程。

4.4水土保持工程

借鉴水利水电工程按工序或工程措施或结构组成划分

4.4.1水平梯田:田埂、田面、田坎;

4.4.2造林: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苗木栽植、穴播;

4.4.3种草:整地、播种、管护;

4.4.4蓄水池、旱水窖:集流场、基坑开挖、沉砂地、窖体及井盖;

4.4.5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须按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压井、喷灌、滴灌、管灌、防渗渠等工程的结构组成再进一步细划;

4.4.6护地坝及谷坊坝:基础、坝体、坝体表防护溢流口及消能工;

4.4.7封育治理:抚育、补植、围栏、标志牌等;

4.4.8沟头防护埂:土埂体、截水沟、土埂植物措施防护。

4.5注意

为防止项目划分的随意性,同一类型的单元工程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不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投资不宜相差太大,且单元工程之间最大不超过1.5倍。

同一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数目不宜少于3个。

4.6中间产品

指砼、砂浆、块石、水泥等原材料,苗木、草仔须有生产许可证、出场合格证、运输许可证、出苗率试验报告等,须安装的设备必须合格且有出厂合格证或材质单。中间产品进场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参与相应分部工程验收。

监理工程师:水保工程质量管理项目划分原则

1.本概念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单位工程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单元工程,按三级项目划分并进行质量控制。

1.1单位工程

系指能独立发挥作用或具有独立的施工条件的工程,通常是若干分部工程完成后才能运行或发挥一种功能的工程。单位工程通常是一座独立建(构)筑物,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独立建(构)筑物中的一部分或一个构成部分。

1.2分部工程

系指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部分。分部工程往往是建|考试大|(构)筑物中的一个结构部位,或不能单独发挥一种功能的安装工程。

1.3单元工程

系指组成分部工程的、由一个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可依据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为层、块、区、段等来确定。单元工程与国标中的分项工程概念不同,分项工程一般按主要工种工程划分可以由大工序相同的单元工程组成,如:土方工程、砼工程、模板工程、钢结构焊接工程等,完成后不一定形成工程实物量;单元工程则是一个工种或几个工种施工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形成工程实物量或安装就位的工程。(是国家或行业制定有验收标准的项目)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虽有其特殊性,但归根结底仍就是水利工程,其质量评定项目划分应结合其自身特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进行。

2.目划分原则

质量评定项目划分总的指导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正式颁布的标准、规定,水利工程以水利行业标准为主,其他行业标准参考使用。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水工建筑安装工程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划分。

2.1单位工程划分原则

2.1.1枢纽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每座独立的建筑工程或独立发挥作用的安装工程为单位工程。如厂(站)房、管理(生活、办公)用房、溢洪道、输水(泄洪)洞、土(石或砼)坝、进(分)水闸、节制闸、进(出)水池、交通工程等建筑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独立的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电气、通讯等安装工程分别为单位工程。

2.1.2渠道工程按渠道级别(干、支渠)或工程建设期、段|考试大|(以节制闸为界)划分。以一条干(支)渠或同一建设期、段的工程为单位工程,投资或工程量大的建筑物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单位工程。

2.1.3堤坝工程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以堤坝身、堤坝基础、堤坝岸防护、交叉连接建筑物等分别为单位工程。

2.1.4水土保持工程一般以一个独立的小流域或较大的独立建筑物(大型谷坊坝)划分。它由若干沟道或区片或班号组成。

3.部工程划分原则

3.1枢纽工程

按设计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划分。如基础工程、大坝坝体、防渗工程、金属结构、电气、坝顶、渠首进水闸、渠首冲砂闸、导流坝等

3.2渠道工程、堤坝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按设计结构及施工部署划分:

3.2.1渠道工程:大车桥、分水闸或支渠口、节制闸、渠段

3.2.2堤坝工程:基础工程、护岸工程、堤防堤身工程、护坡工程、堤顶工程、防渗工程、生物防护和道路工程等。

3.2.3水土保持工程: 沟壑或区片或班号治理、成片水平梯田、小型蓄排水工程、成片水保林、成片人工种草、封禁治理、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等。大型谷坊坝坝基处理、坝体填筑、坝坡防护、溢流口门、坝体及坝基防渗工程等 3.3注意:

为防止项目划分的随意性,同一单位工程中,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不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投资不宜相差太大,分部工程之间最大不超过1.5倍。

每个单位工程的分部工程数目不宜少于5个。

4.单元工程划分原则

4.1枢纽工程

按设计结构、施工部署或质量考核要求划分。建筑工程以层、块、段为单元工程;安装工程以工种、工序等为单元工程。

4.2渠道工程

明(暗)渠开挖、填筑按施工部位划分,衬砌防渗(冲)工程按变形缝或结构划分。渠道工程:当Q<30m3/s时,单元工程不宜大于100 m;当Q>=30m3/s时,单元工程不宜大于50 m,且须按底板、左边坡衬砌、左边坡垫层或防冻层、右边坡衬砌、右边坡垫层或防冻层、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等划分。建筑物工程可划分为:基础开挖、基础或护底工程、土方回填、进口八字墙、边墙或闸墩、机架桥砼、胸墙砼、出口八字墙或刺墙、设备安装等。

4.3堤坝工程

按施工方法与施工工作量划分。对于堤身断面较小的堤身填筑工程,一般按长度(200~500m)或工程量(1000~2000m3)来划分单元工程。

4.4水土保持工程

借鉴水利水电工程按工序或工程措施或结构组成划分

4.4.1水平梯田:田埂、田面、田坎;

4.4.2造林: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苗木栽植、穴播;

4.4.3种草:整地、播种、管护;

4.4.4蓄水池、旱水窖:集流场、基坑开挖、沉砂地、窖体及井盖;

4.4.5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须按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压井、喷灌、滴灌、管灌、防渗渠等工程的结构组成再进一步细划;

4.4.6护地坝及谷坊坝:基础、坝体、坝体表防护溢流口及消能工;

4.4.7封育治理:抚育、补植、围栏、标志牌等;

4.4.8沟头防护埂:土埂体、截水沟、土埂植物措施防护。

4.5注意

为防止项目划分的随意性,同一类型的单元工程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不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投资不宜相差太大,且单元工程之间最大不超过1.5倍。

同一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数目不宜少于3个。

4.6中间产品

工程量计算的原则是什么? 篇5

•熟悉基础资料

在工程量计算前,应熟悉现行预算定额、施工图纸、有关标准图、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因为他们都是计算工程量的直接依据。

2.计算工程量的项目应与现行定额的项目一致

工程量计算时,只有当所列的分项工程项目与现行定额中分项工程的项目完全一致时,才能正确使用定额的各项指标。尤其当定额子目中综合了其他分项工程时,更要特别注意所列分项工程的内容是否与选用定额分项工程所综合的内容一致,不可重复计算,

例如,现行定额楼地面工程找平层子目中,均包括刷素水泥浆一道,在计算工程量时,不可再列刷素水泥浆子目。

3.工程量的计量单位必须与现行定额的计量单位一致

现行定额中各分项工程的计量单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m3、有的是m2、还有的是延长米m、t和个等。所以,计算工程量时,所选用的计量单位应与之相同。

4.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

计算工程量必须在熟悉和审查图纸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以施工图所标注尺寸(另有规定者除外)为依据进行计算,不能随意加大或缩小构件尺寸,以免影响工程量的准确性。

5.工程量的计算应采用表格形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选择的原则 篇6

厂址的选择

(!)水厂厂址的选择应符合镇(乡)村总体规划,并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确定:

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与内涝威胁,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量,一般应靠近用水区,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满足水厂近远期布置需要,交通方便,靠近电源,施工、运行管理方便。

水厂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产构(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宜分别集中布置。

2〉生活区宜与生产区分开布置,

3〉分期建设时,近期、远期应协调。

4〉生产附属建筑物的面积及组成应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经济条件确定。

5〉加药间、消毒间应分别靠近投加点,并宜与其药剂仓库毗邻;消毒间及其仓库宜

设在水厂的下风处,并应与值班室、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滤料、管配件等堆料场地,应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与生产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30瓜,不应采用旱厕和渗

水厕所。

8〉水厂应考虑绿化,其占地面积应视规模、场地、经济条件确定。

9〉应根据需要设置通向构(建)筑物的简易道路,并应有雨水排放措施。

10〉水厂应设大门和围墙,围墙高度不宜小于2

11〉工艺宜根据高程竖向布置,减少占地和利用原来水压,减少二次提升。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篇7

1 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 不仅要满足传统水利工程在社会生产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 同时, 更要注重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安全性和经济型的原则, 要保证工程符合工程学原理, 才能确保工程设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才能充分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发挥;也要确保工程在生态学领域的科学性, 确保工程的建设与河流的自然特征相符合, 根据地貌学原理对河流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于河流特征、淤泥等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 使水利工程的设计符合河流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 才能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2 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我恢复的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的体现以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主要特征, 通过自组织功能实现河流物种的自然选择规律, 保持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友好精神, 才能找到与自然资源相适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环境, 这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态水利工程在具备人们所期望的水利功能实现的基础上, 依靠自组织的功能实现自我修复,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形成科学的河流生态环境, 自我选择适合的生物物种, 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3 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 一个地区的生存空间异质性越高, 则说明其内部含有多个不同的小环境, 可以允许多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存。反之, 生存空间异质性越底, 则其可以容纳的生物种类越少, 这必然会使该空间内的生物群落环境变得日益单调, 同时在生物群落的性质和密度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对于河流的自然性和连续性进行了人工的切断, 使得河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单一, 进而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所以,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有效的促进河流生态的空间异质性的提高, 这样才能促进河流生态环境中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 从而促进生物群的多样性的回复。当确定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目标以后, 需要对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密度进行详细的勘察, 建立详细的资料库, 同时对于河流的自然环境也要有详细的勘察, 包括河流的水温、流苏、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等等, 只有对自然生态环境有详细的掌握, 才能为生物群落的生长创造最佳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4 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应当是建立在对景观的长期保持的基础上实现的, 而且必须是大尺度和整体性的, 并不是针对某一范围内的系统进行恢复, 小范围的生态修复成功率较低, 而且在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方面也较低, 所以,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大尺度、整体性的修复。景观大尺度的原则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种, 而在河流系统受到威胁时, 往往也会从这两个角度体现, 所以需要对尺度的要素进行综合的研究, 科学的掌握河流生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 对生物群落生存的基本条件进行整体性的创造与恢复, 才能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运行与河流的动态演进过程保持一致, 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5 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来说, 同样需要较长的一段实践, 才能在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 也能够使河流生态系统自身抵御外部干扰的能力增强, 有利于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如果从当前社会发展的时间交替的角度来说, 需要实现一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或者是用一种生态系统代替另一种生态系统, 往往需要若干年的时间, 想在短时间内实现是不可能的。

6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的出发点, 对河流的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最大限度的模拟, 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功能, 以此促进生态水利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展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于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生态水利工程的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主要针对生态水利工程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牛涛.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科技与生活, 2012 (04)

[2]于海, 姜浩.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探究[J].企业文化, 2011 (10)

论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原则确定 篇8

【关键词】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一些大型甚至特大型工程相继上马,但是,与之相伴而生的是工程质量事故显著增加的不利后果。北京西客站、九江防洪大堤、綦江彩虹大桥、杭州钱塘江大堤……,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相继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建筑工程倒塌事故造成的损失在1000亿元左右,这应该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字。因此,有人预言:我国将步入建国以来的第四个工程质量事故多发期。

工程建设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加之我国建筑市场严重不良的现状,使得这一风险又大幅度增加,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来分散和控制这种风险。国外有些国家(典型的如法国和西班牙)已建立了有关这方面的比较完善的制度,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则非常落后,许多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是一个空白。加强工程质量保险的立法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既可分散和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可以净化建筑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最终将对提高工程质量取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责任保险中,保险人的责任是以被保险人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为基础,即只有确定被保险人的责任后,才有可能使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但对于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在何时得以真正确定,我国保险法并没有明文规定。在理论上,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被保险人因其行为致第三人遭受损害而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即告确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二是被保险人受到求偿时,保险责任即告确定;三是被保险人因其行为致第三人遭受损害而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人受到求偿时,保险人应负赔偿责任。笔者认为,相比之下,第一种观点较为合理,因为责任保险在本质上属于填补损失的保险,以填补被保险人或第三人的实际损失为目的,被保险人或第三人没有损失,保险人自然谈不上承担保险责任。但是,我们也不能将赔偿责任的确定和履行混为一谈,被保险人因其行为致第三人遭受损害而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不论第三人是否提出索赔,被保险人赔偿责任确定后,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应当确定。因此,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和保险人责任的确定具有顺序性和统一性,即被保险人责任的确定在先,保险人责任的确定在后,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被保险人的责任一旦确定,保险人的责任即告确定。但是,对于工程质量保险来讲,却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此。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我国法律关于施工人责任归属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合同法》、《招投标法》、《建筑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体系,对从事、涉及工程建设的各方市场主体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这是当事人一旦因工程质量产生争议进行处理的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发包人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返工、改建。经过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后,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在合理适用期限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承包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两条其实分别规定了施工人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实践中,施工人的责任在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是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但是,不管施工人承担的是哪一种责任,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损害的产生必须是因为施工人的原因所致,这实际上也就确定了对施工人所适用的归责原则是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即受害人要想让施工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就必须证明损害的发生是由于施工人的过错所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对施工人所适用的归责原则是否合理。

就违约责任来讲,我国新《合同法》出台以前的《经济合同法》中所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该法第29条规定,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在我国《合同法》制定的过中,鉴于国内当时的经济形势,国家所维护的价值发生了改变,其价值取向倾向于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这一情况下,在合同中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就有相当的必要性。从《合同法》的现行规定来看,其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和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一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合同法》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佐证。当然,对于是否应当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在立法论上有不同意见。应当指出,《合同法》也同时规定了若干过错责任原则,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的责任便是其中之一,将承包人的责任作为一个特殊单列出来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立法者或许有自己的道理,可能是考虑到工程建设的参与方多,过程复杂,并且工程质量要受到很多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责任也难分清,如果一发生质量事故就要施工人承担责任,对施工人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对施工人的责任适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又确实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正是由于工程建设自身的特点,因而一旦发生事故,受损方要证明施工人的过错,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难以分清和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该规定实际上为某些施工人逃避责任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对于侵权责任,也存在类似情况。就大多数事故的受害人来讲,要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证明施工人的过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目前这些受害人是否能得到赔偿,往往取决于国家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所作的调查和最后的定性,这显然不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对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建筑工程虽然不属该法所规定的产品范围,但其本质上仍属一种产品,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罢了。笔者并非主张对施工人的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是借此说明适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的确存在很大的弊端。实际上,从我国目前建筑市场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工程质量事故是因为施工人的原因造成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赚取利润,无视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徇私舞弊。笔者认为,对施工人的责任归属应当考虑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指为了保护受害人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可以不承担责任。过错推定原则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很难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借助过错推定来认定行为人具有过错,另一方面,从加害人的角度来看,加害人更了解损害发生的原因,让其承担举证责任有利于查清事实从而决定责任的归属。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自始至终处着主导地位,手上掌握着有关施工的第一手资料,让其承担举证责任要比受害人容易得多,这样更容易分清事实,落实责任。因此,对施工人的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要比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更为合理。

在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仍按照现行法律所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来确定施工人的责任,将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保险责任将会因为施工人的责任长期得不到确定而不能明确,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这样,受害方也就不能及时地拿到维修费用或受到赔偿,建立这一保险制度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对该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将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法国的这一问题比较突出,在法官没有审判定案之前,保险人就不赔偿,而这个审判可以拖到几年之久,业主和受害人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赔偿。西班牙正是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采取了和法国不同的做法,即只要损害存在,经检查评估后,保险人立即赔付,然后再由保险人向相关责任者索赔。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在确定保险责任的时候,不应当按现行法律的规定以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确定施工人的责任,而应以过错推定原则确定施工人的责任,再以此确定保险责任,也就是说,当发生质量事故时,推定施工人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责任,同时保险责任也得以确定,但是,施工人或保险人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证明其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责任。如在法定的期限内不能证明,保险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当然,这样的规定可能会使保险人的利益在某些情况下受到损害,但基于开设此项保险的目的,在价值取向上应适当有所倾斜。至于保险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可以通过赋予其对工程建筑的参与权以及保险代位权等相关权利,使其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许崇苗、李利著,《保险合同法理论与实务》[M],法律出版社,2002.

[2]崔建远主编,《合同法》[M],法律出版社,2003.

[3]梁彗星,《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载《民商法论丛》[M],法律出版社,1997.

[4]崔建远,《严格责任?过错责任?—中国合同法归责原则的立法论》,载《民商法论丛》[M],法律出版社,1999.

[5]魏振瀛主编,《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三项原则 篇9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体现以下三项原则:

一、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据分析,设计费不足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的1%,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施主动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仿离的原因,关系确定下一步的对策。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这样的工程造价控制当然是有意义的。但问题在于,这种立足于调查——分析——决策基础之上的偏离——纠正——再偏离——再纠正的控制是一种被动控制,因为这样做只能发现偏离,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为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还必须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控制措施,实施主动控制。

工程预算原则 篇10

2、事故现场处理:

(1)开展事故现场勘察工作:

① 现场物证、证人材料或其他事实材料等的搜集;

② 对现场进行拍照、摄影取证;

③ 进行事故临时问话笔录。

(2)事故现场处理事项:

① 向事故单位发出停工整改通知单,责令施工现场停工整改或局部停工整改;

② 责成事故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向市建规委、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建管处等单位提交事故快报表;

③ 责成事故单位立即组成事故调查小组,按(1)要求开展事故现场勘察工作;

同时成立事故善后处理小组,作好家属接待、安抚和稳定工作;及时完成理赔工作,并办理相应的签字手续;

④ 由我站对所有相关资料,特别是安全资料进行封存检查;

⑤ 责成事故单位组织相关当事人(如:业主、监理、项目经理、安全管理员、施工员、事故现场见证人等)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问话;

⑥ 责成事故单位对项目所有劳务人员重新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

(3)由市建规委、安全监督站及时完成对相关当事人的调查问话,作好问话笔录。

3、责成事故单位于15日内提交事故初步调查报告。

工程预算原则 篇11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属于一个新分支,主要研究的是水利工程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够对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性进行维护的技术方法与原理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内涵是指:新建工程在进行传统的水利建设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河流系统的修复任务。对已建成的工程则注重受到严重干扰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生态水利工程同时与环境立法、清洁生产以及传统的治污技术与资源有效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而一套系统的河流生态预防保护系统,成为河流生态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一、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正处在发展阶段的新学科,以水利工程学科为基础,着重研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生态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进行工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将生态系统考虑其中,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视水利工程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由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第三,生态水利工程投入运营之后,要根据生态规律控制水资源,防止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生态规律;第四,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地址的选择时,要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视为重要因素来考虑,一定选择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这样便可以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在河流、水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要满足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以及航运的需求,并且还要兼顾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需求。生态水利工程,在原理上应当符合水利工程学以及生态学的要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符合工程力学以及水文学的相关规律,进而保证工程设施的稳定、耐久以及安全性。工程设施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在设计标准所规定范围之内,要能承受住洪水、干旱、侵蚀、风暴等自然产生的载荷。除此之外,还要依照河流地貌学的原理对河流的纵断面与和断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泥沙的输移、冲刷、淤积以及河流的侵蚀等特征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其河势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的研究,确保在河流修复的过程中,工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分析工程经济、合理性,应当遵循小风险、大利益的原则。因为生态演替过程以及所得到的结果事先很难得到把握,造成生态水利工程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方案的比选,对于生态系统长期的定点监测与评估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提升河流形态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的原则

通过对大量相关的生物群落资料进行的研究,能够清晰的发现,生物群落是否具有多样性同非生物环境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环境、特定空间下,由一定的生物种类所组成,并且同环境之间能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具有特定功能以及一定结构的生物的集合体。通常所说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的就是群落中功能与结构的多样性。事实上,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问题指的是物种水平上存在的生物多样性。在一个地区中,空间异质性若是非常高,那么就说明其能够形成许多的小环境,这样就能够为更多的物种提供生存的空间。反之,若是非生物环境非常单调,那么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就会降低,群落的密度、比例以及性质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渐渐的就会导致生态系统出现某种程度上的退化。

(三)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设计与自我恢复的原则

生态工程在设计上可以说是一种指导性设计,也可以称为是辅助性的设计。通过生态系统说具有的自组织与自设计的功能,能够从自然界中选择适合的生物物种,构成合理结构,进而实现设计。通过对成功的工程案例调查表明,自然与人工所做的贡献分别占据一半。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自然的河流与水域进行控制。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放弃对自然进行控制这一动机,运用新的工程建设理念,善于运用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设计、组织能力,更深层次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除此之外,任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应该重视因地质疑,给予每一条河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以及自然属性以充分的尊重,进而找到最合理的生态工程建设方案。在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方面,有很多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其中包括水的流量,水的质量,水文特征,土壤与地貌等生态因子,此外,生物种类、密度以及群落的稳定性等因素也对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景观尺度以及整体性的原则

在对河流以及水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规划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可持续性、长期、大景观尺度作为实施的基础,而不是在短期、局部、小尺度的范围内来实施。在大景观的尺度上进行河流的修复具有修复效率高的优势,而在小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不仅效率比较低,其成功率也得不到保证。所谓的整体性就是从生态形同所具有的功能以及结构出发,对系统各要素之间交互的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提出一个能够综合的、整体的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方法,而不是只在河道的水文系统修复上下功夫,更不是修复某一单一的动物或者植被群体。

(五)反馈调整式的设计原则

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的设计,主要还是对成熟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模仿,争取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可持续、健康的生态系统。在河流的工程项目实施之后,就揭开了自然生态不断演替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出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除去自然系统进行的自主演替之外,人类系统对其造成的干扰以及产生的变化也能导致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整。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上的这种不确定性与传统工程再设计上的确定性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使用的是反馈调整式设计方法。主要是依照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套流程,并且以一种反复循环方式来运行的。整个流程之中,监测是整个工作的基础。监测的任务主要包括水文监测与生物监测两种。要想达到良好有效的监测目的就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监测系统,并且进行长期的检测。

总结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水域治理与修复,生态保护、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都就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发现,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牵涉到以下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提升河流形态空间异质性的原则,生态系统本身的自设计、自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以和整体修复原则以及最后的反馈调整式原则。只有完全了解与掌握以上的五种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而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余兴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J].中国水利,2008(1).

[2]王立明.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变及生态修复对策[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打工实践报告下一篇: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