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片段式作文训练(精选8篇)
小学片段式作文训练 篇1
关于片段训练
小学作文训练之一: 怎样把句子写完整 小学作文训练之二: 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小学作文训练之三: 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小学作文训练之四: 怎样把句子写灵活
小学作文训练之五:怎样把句子写生动
小学作文训练之六: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小学作文训练之七: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小学作文训练之八: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
小学作文训练之九:景物描写训练——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小学作文训练之十: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关于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是小学中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实现从低年级写话训练向高年级写篇训练的过渡。要搞好片段训练,首先要了解片段训练,然后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方式进行训练。片段,其本义是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部分,片段训练就是写一篇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段的训练。把它引申开来,写好一段话、两段话、三段话的训练,都叫片段训练,它是为篇的训练打基础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片段训练是对写成篇文章相对而言的,它与篇的训练比较有两点明显的区别:①整篇作文结果比较完整,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片段训练在结构上不要求那么完整,不需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②从内容上说,整篇作文容量较大,一般要求写事情的过程或事物的全貌,片段训练只是对事情或事物作单项的或局部的描述。
片段训练题材广泛而多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幅肖像,某人的一些动作等等,都可以作为片段训练的材料。比如,看到一个人,可以写他的衣着、外貌和表情;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可以记下他们的语言和神态;遇到 一个精彩的场面,可以描绘场面的情况和气氛;喜欢小动物,可以写写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虫鸣鸟叫,刮风下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凡是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多到二三百字,少则几十个字,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要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规律,把对某种事物的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活动上,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对事物的认识和事情发展的经过说出来,继而用文字表达出来。
片段训练的形式灵活自由,常见的有看图写片段,观察实物写片段等。片段训练虽然不像写整篇作文那样复杂,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凑几句话便可以的,它也应有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基本要求大略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容要真实,叙述要具体。写景物或事物的片段,首先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景物与事物,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把观察到的如实具体地描写出来。
第二,叙述要明白,条理要清楚。写片段尽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东拉西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要有个顺序,要叙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第三,要写得集中。片段训练由于文字少,写一个片段只能突出一个方面,要避免在一个片段里写几样事物。
第四,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写片段虽然内容简单,但语言运用上应当严格要求,要做到准确、通顺、力求生动。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呢?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个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最难忘的镜头,最感兴趣的场面。这不仅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物,还要多动脑筋想想,哪些可写,怎样写。在平时的观察训练中,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常写一些开头段、结尾段、外貌段、对话段、心理活动段、景物段等。写得多了,学生就能逐渐做到言之有物。2.要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有条理记叙察;房间陈设,按照防卫的顺序观察。让学生在习作时注意一段话句与句之间要衔接自然、条理清楚,写几段话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要指导学生观察时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
有的学生抓特点的能力较差,往往人云亦云,写出的片段千篇一律。因此,在观察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同类事物的比较。如这个文具盒和其他文具盒的比较;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如小猫和其他小动物的比较。学生找出了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多方面感知事物,以形成对事物完整的、全面的印象。
4.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可帮助学生打开获得信息的窗户,想象则可帮助学生丰富观察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更清楚、更准确地抓住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如观察一尊母子雕像,可以让学生想象母亲可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又可能说些什么,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但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要想那些与中心毫无关系的东西。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环境,渲染气氛。
5.把阅读课和指导学生片段结合起来,教师鼓励学生仿写,提高其写作能力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范文,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文“引路”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有关的讲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再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片段训练进一步领会并掌握这些方法。有时教师也可允许学生仿照课文写作,掌握多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片段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段的训练扎实,就为篇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 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打好片段的基础,以顺利地向高年级篇的训练过渡。小学作文训练之一:怎样把句子写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的句子一般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如下面例句:
1、姐姐 学打字。2、妈妈 是优秀教师。3、菊花 真好看。
这三个句子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姐姐学打字”;第二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如果少了一个部分,句子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清楚了。又如: 1、你 星期天去图书馆吗? 2、房子 建好了吗? 3、爸爸 下班了吗?
这三个句子是向别人发问的。都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句问:“你星期天干什么”;第二句问:“房子怎么样了”;第三句问:“爸爸是不是下班了”。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和“?”,句意更清楚,听的人就更明白了。
还有一种表达感情的句子,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例三:
1、这棵白杨多高啊!
2、我玩儿得多么开心啊!
第一句讲“白杨高”,第二句讲“我开心”,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为了表达对白杨的赞美和“我”的高兴心情,句子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谁 干什么? 什么干什么?”、“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谁 怎么样? 什么 怎么样?”。
想一想,练一练
1、按三种基本句式写句子,回答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谁 干什么? 什么 干什么?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谁 怎么样? 什么 怎么样?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同学们()
②小猴子()
③太阳()④()是我的好朋友。
⑤()真大。⑥()在海上航行。
3、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读读培根的话,想一想,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你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语文使人_____________。体育使人________________。音乐使人____________。美术使________________。不读书使人_______________。作文训练二:怎样把句子写通顺
作文,除了要把句子写完整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写通顺,就是写的句子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事理,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果句子写出来词序颠倒、不合事理,不合语言习惯,别人就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闹出错误和笑话来。
要把句子写通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哪个词在前,哪个词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不能颠三倒四。
例如:
1、我告诉妈妈,鸡生蛋了。
2、妈妈告诉我,鸡生蛋了。
3、弟弟告诉我,妈妈生蛋了。
4、告诉弟弟我,生蛋妈妈了。
上面四个句子所用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所以句子的意思跟着起了变化。第一句是讲“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第三句闹成了笑话——“妈妈生蛋了”;第四句由于词序排列混乱,意思表达不清楚,别人无法理解。上述例句说明,要把句子写通顺,一定要注意词序的排列与词的组合。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例如:
1、春天到了,种子在发芽、生根、长叶。
2、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第一句,通顺,合乎植物生长的规律,第二句虽然也通顺,但不合事理。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芽→生根→长叶。违背事理的句子,在意思上是讲不通的。
把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如我们常说“刮风了”“下雨了”。如果说成“刮雨了”、“下风了”。人家就要说你是胡说八道。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1、扩词成句。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词序。
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 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按要求写句。
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
谁 干什么 ②___________________ 谁 是什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时候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想一想,练一练 1.照样子扩词成句。
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①土层里的 乌鸦 啄吃 喜鹊 在 和新 翻松的地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走来走去 大草原上 在 羊群 一眼望不到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军民联欢 我们 兴高采烈地
庆祝
八一建军节晚会 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妈妈 悄悄地 落下去。小勇 轻轻地 走上领奖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 不慌不忙地 走过去蒙住小三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像雪一样白的 是天空中飘着的雪花。那像晚霞一样红的 是田野里的油菜 花。那千变万化的 是山坡上的桃花。那像金子一样黄的 是果园里的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话应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
① 分给大家吃
妈妈
让我 把葡萄洗一洗
吃过晚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吹得树叶乱摇
一只蜘蛛垂落下来
逃走了
忽然一阵大风
55.下面是词序颠倒的病句,请修改后写在横线上。①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风凛冽地呼呼地刮个不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把劳动场面热气腾腾地写下来啦!
小学作文训练之三: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例如:1.翠鸟掠过湖面。2.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第2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第2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 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例如:1.我们高兴。2.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第2句加上了“跳起来”,就把“高兴”的结果、程度具体地描绘出来,强化了表达的感染力。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的,有下列三种基本方法: 1.加定语。
例:队旗在空中飘扬。
“(鲜艳的)队旗在(蔚蓝色的)空中飘扬。”
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定语。加上这些定语后,就知道了是什么样的队旗,在怎样的空中飘扬。表达的意思更明白具体了。
这种练习同学们在语文作业里做过很多。
如:给下面的句子加上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演员们()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上面句子中括号里要加的词语就是定语。加上什么样的定语,能使这两个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句子的内容,可以加下列一些词语: “昨天”——说明表演的时间 “在百花剧院”——说明表演的地点 “精彩”——说明什么样的表演
“昨天在百花剧院精彩”的表演——说明了表演的时间、地点和水平。
加上这些定语以后,显然,每一句都比原句要具体。最后一句,不但告诉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还把表演的情况也说明了,自然是最具体的了。2.加状语。
例:弟弟跑来了。——弟弟是怎样跑来的?
弟弟(摇摇晃晃地)跑来了。括号里的词语我们就叫它状语。加上状语就把弟弟跑的样子写出来了。句子就具体了。这种练习同学们也做过不少。
例:给下面的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括号里要加的词就是状语。加上哪些词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呢? 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可以加上与“完成任务”搭配恰当的很多词语。如:加上“胜利、圆满、光荣”一类的词,就能表明任务完成的“情况”。加上“提前、超额、昨天、早晨”一类的词语,就能表明完成任务的“时间”。加上“都、全部”一类的词,就从“范围上”表明了完成任务的情况。
加上“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一类的词语,就表明了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总之,不管加什么词语,只要与句子的中心词——“完成”搭配恰当,又符合句子的本意,都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3.加补语。
例:飞机飞。飞机飞得怎样呢? 飞机飞得(又高又快)。
括号里的词语就是补语。加上补语,就把飞机飞得怎样写具体了。
又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就把漓江水静的程度写出来了。
以上是练习把句子写具体的三种基本方法,只要掌握了它们的规律,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想一想,练一练
1、照“例”把句子写具体。
例:燕子飞过田野。(什么样的燕子?飞过怎样的田野?)
黑色的燕子飞过绿油油的田野。
①天空飘着白云。(什么样的天空?飘着什么样的白 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阳升起来了。(什么样的太阳?怎样地升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西北风刮着。(什么样的西北风?刮得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青蛙爬出来。(从什么地方爬出来?)
青蛙从洞里爬出来。(它是怎样爬出来的?)青蛙从洞里慢慢地爬出来。(洞是什么样子的?)青蛙从又黑又湿的泥洞里慢慢地爬出来。
①鸭子游过来。(从什么地方游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怎样游过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数星星。(什么样的孩子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什么地方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怎样数星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星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把样子写具体。原句:熊猫真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晚霞真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动作写具体。原句:老爷爷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山羊跑得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程度写具体。原句:西瓜真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天气真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神态写具体。原句:老师望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他沉思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作文训练之四:怎样把句子写灵活
作文,除了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外,还要注意把句子写得灵活,用多种多样的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这样,语句就显得生动活泼,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采,鲜明感人。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种句子形式,但最基本的,也就是在说话、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四种句式。
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如: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疑问句——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感情的句子。如:哇!这衣服真漂亮!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如:不许乱说乱动!
除了掌握好这四种基本句式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变换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
1、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内容。
例如:写文具盒的样子,就可以用下列三种不同的句式来描述: ①什么样的文具盒?(长方形的、绿色的、塑料制的文具盒。)②文具盒是什么样的?(文具盒是塑料制的、长方形的、绿色的。)③什么样的文具盒是什么样?(塑料制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绿色的。)又如:
①这是谁的钢笔?(这是小强的钢笔。)
②这钢笔是谁的?(这钢笔是小强的。)
③谁的钢笔是这支?(小强的钢笔是这支。)
2、用同一种句式表达不同的内容。例①小鸟飞过来了。/ 小刚跑过来了。
例②你说什么呢?/ 他是谁呀?
3、变换词序表达同一内容。
例①列宁打碎了花瓶。/ 花瓶是列宁打碎的。
例②空中的燕子摆着尾巴飞来飞去。/ 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例③蚕姑娘在蚕山上盖起了白色的新房。/ 在蚕山上,蚕姑娘盖起了白色的新房。例④你把这道题再仔细做一遍。/这道题,你再仔细做一遍。/你仔细一点儿,再把这道题做一遍。
4、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关系非常密切。它们可以互换。例如:“日本女排被中国女排打败了”,可变换成“中国女排把日本女排打败了”。这说明,这两种句式能表达同一个意思。不过由于句式的变换,表达的意思有细微差别罢了。作文的时候,用哪句好呢?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
5、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如: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句式和语气不同。第一句是陈述句,语调平稳;第二句是反问句,感情比第一句强烈,它迫使读者经过思考得出肯定的结论。在作文、说话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可变换句式来达到效果。想一想,练一练
1.按下面要求各写一个句子。①述说一件事情的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提出问题的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强烈感情(如赞扬、愤怒、惊讶)的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示请求(或命 令、禁止、劝阻)意思的祈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同一句式写不同内容的句子。
3.用三种不同的句式写电冰箱的样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②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时间是非常珍贵的,难道我们能不珍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孔繁森事迹的报告,谁能不深受感动呢?
③改成带“把”字的句式。
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秋风吹得树叶飒飒作响。④改成带“被”字的句式
。肖强和李刚修好了教室里的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日战士的鲜血 染红了胜利的战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把他迷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霞把山峰、田野、村庄染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小树林被大雪覆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条小鱼都被猫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照“例”改变词序写句子。
例1:明明捉到了蛐蛐。蛐蛐是明明捉到的。巨浪吞没大船。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例2:荷叶上的水珠滚来滚去。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河里的小鱼欢快地游着。
蓝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例3:猴子在高杆的顶上倒竖了蜻蜒。在高杆的顶上猴子倒竖了蜻蜒。山羊在铜丝上不慌不忙地走来走去。一只老虎在茂密的森林里寻找食物。
⑧照“例”把下面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例:张衡坐在院子里。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小猴子扔了玉米。小猴子去摘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光淡淡的。太阳光 一点也不刺眼。
小学作文训练之五:怎样把句子写生动
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也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常用的方法,除描写、比喻的手法外,还有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方法。
如下面段落中的例句:
秋天来临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低着头弯着腰,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半空中,排着“人”字形的雁群,高兴地唱着歌,告别人们,向天边慢慢飞去„„
这段描写秋天原野景色的话,一共只有7句,却有5个是拟人句,如“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疑望着„„”;“白鹅欣赏自己„„”;“枫树的叶子喝了„„酒”;“稻子低着头弯着腰”;“雁群高兴地唱着歌”运用拟人的方法,把无思维的动植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它们像人一样会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有性格有行为。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排比句也能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这种句式由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意思相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排成一串。并且,常常有一个相同的词语,反复出现在各词组或句子中,起连锁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有气势,很有表现力。
如:“一阵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
这一段描写的是柳絮飞向各处的景象。用了排比的方法,语言生动活泼,句子整齐有序,写出了景物的生动画面。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一句话里,同时运用几种修辞方法,句子更生动、形象。如下列例句:
1、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像鹅毛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3、踏进公园的大门,上百盆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黄菊花像一堆金,白菊花像一盆雪,红菊花像一团火„„
例句(1)先用排比“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后用比喻“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例句(2)前面三个分句是排比句,但每个分句又都是比喻句。排比和比喻兼用;例句(3)则同时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三种方法。描写公园的菊花。先用拟人法说“菊花张着笑脸迎接游客”,接着用三个句子结构整齐、字数相等的排比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颜色。
这样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里同时并列地或交错地用几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内容,自然就更生动、形象了。
想一想,练一练
1、照“例”写拟人句。
例:鲜花张开了笑脸。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例”写排比句。
例: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
公园里的菊花,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有______的______。他的歌声,飞到______;飞到______;飞到______。3.认真读一读下面的例段,做好后面的练习。
夏天的星星就像俏皮的孩子一般逗人喜爱,它们有的会跑到老远的地方,好像躲在纱帐里跟我们捉迷藏,使人只能看见一个朦胧的影子;有的活像一个怕羞的小女孩儿,闪着明亮的眼睛,躲在一个角落,在偷什么似的;有的又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扮着鬼脸不停地朝我们眨眼睛。
①这段话里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
②照上面例段的写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A.水池里养着许多可爱的小金鱼,这些小金鱼就像______。它们有的______;有______的;有的______。
B.山边流淌着一条小河。那清澈的流水啊就像______;那潺潺的流水声啊就像______;它欢乐地蹦跳着,就像______奔向远方。
小学作文训练之六: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北风吹,雪化飘。()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 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看,再写()看,接着写()看,最后写()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穿针→()→()→()→()→()→()(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 水来。()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请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小学作文训练之七: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 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盖土可是细活儿,瞧后面那两位,先撒细土,再把大坷垃砸碎,盖上。瞧他那认真劲儿,像给睡熟的婴儿盖被子。” ①这段话是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的。段中的概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了哪三个事例具体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第一件:王婶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2)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概述句,举1—2个事例,具体进行叙述。注意详略得当。三是先整体再部分。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从整体写荷花池里荷花开放的全貌:“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然后对刚开、全开和未开的各种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样写,不但使读者能了解荷花开放的全貌,而且对各种荷花的形状也留下了具体生动的印象。
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法写段,一定要注意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写。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状物,如果只有整体的介绍,而没有部分的描述,那么给人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轮廓;同样,如果只有部分的描述,而没有整体的介绍,别人又会对全貌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一定要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记叙。例如: “我爱小白兔。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毛茸茸的,好像穿了一身白棉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棉团。它的头,有拳头那么大。头顶上竖着两只长耳朵,耳朵能自由转动。它的眼睛红红的,圆溜溜的,好像嵌在白绒中的两颗红宝石,红白相映,使小兔更加讨人喜欢。可小白兔的嘴巴,长得有点奇怪,上嘴唇从鼻子下面开始分为两瓣,下嘴唇是完整的,所以人家叫它“三瓣嘴”。它吃青菜时,胡须一翘一翘的,真像掉了牙的老公公。小白兔有四条腿,它的两条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长又壮,它不走,只会跳。有时,我给它吃食,它还会用两只后腿站起来,像人一样直立站着。小白兔还有一截短尾巴,像个白绒球贴在屁股上,它跳起来,短尾巴一撅一撅的,显得十分调皮。
这一段是描写小白兔的外形。先从整体写小白兔的颜色和体形:“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像个大棉团。”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它的其它特征:头——拳头那么大;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像红宝石;嘴——三瓣,胡须一翘一翘的;腿——前短后长;尾巴——短,像绒球。给人留下了具体而生动的印象。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完成后面练习。
“下了车,眼前出现了一幢崭新的楼房——它是由四上四下八间屋子组成的,雪白的墙壁,大红的门窗,雕花的阳台,漂亮极了。一进门,宽阔、平坦、牢固的楼梯迎着我们通向外婆的卧室。楼梯和栏杆漆成桔黄色,还散发着油漆的香味。外婆的卧室可美啦!墙上贴着草绿色的墙纸,地板油漆得通红透亮,天花板上还装着雪白的吊灯呢!舅舅房间的气派就更足了!屋里摆着一套奶黄色的组合家具,全海绵的三人大沙发,窗户上挂着紫红色的丝绒窗帘。楼下是厨房和卫生间。墙上、灶上是一色的白瓷砖,地面是磨光石的,嵌着金色的铜条闪闪发光„„”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②作者先写新楼的外观整体印象,接着根据新楼的内部结构特点一部分一部分地叙述。给人留下完整、具体的印象请填表列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把下面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梧桐树,它高大、粗壮、枝叶茂密。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到三层楼顶了;说它粗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作文训练之八:掌握常见的几种段的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
1、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例二《松鼠》中的一段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例三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各例段,完成练习。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家。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柳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可分为______层。第一层是讲______,第二层是讲______ 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里的花,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儿的果子也非常多,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枝。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一共写了三句话。第______句是总叙,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______,可分为______层。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天高云淡,秋风瑟瑟。大地穿上了黄色的毛衣;鲜艳的枫树叶随着秋风悠悠地飘落着,好像一只只彩色斑谰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那松树爷爷却不顾寒霜降临,仍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香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桔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爱秋天。
①这一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一共写了______层。②第一层是总起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是总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层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家乡的变化真大呀》为题,用“总——分——总”的形式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列结构。
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例一《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又如下面例段:
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
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进行练习。
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它的眼睛。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发声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出。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这就是猫能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追捕老鼠的主要原因。猫的脚掌上长着一块软而厚的肉垫儿,因而走路时没有声音,可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逮住老鼠。猫的胡须很粗,感觉灵敏,能测出各种洞口的大小„„ ①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
②写了猫的哪几个特点?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请填表作答。
(2)以《一群小鸡》为题,用并列式写一段话,要写出小鸡的不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接结构。
这种结构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接,有的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承接。如下面例段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我们上了船,迎着朝阳破浪前进„„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承接的顺序是:
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再看下面例段:
„„我先放了一桶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到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下,接着再放一桶水,将菜叶一张一张地擦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
这一段话写的是一个洗菜的过程。句与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的,用“先„„接着„„最后„„”三个时间代词把洗菜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句子连接得非常紧密。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试验开始了。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①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全段一共写了______句话。句与句之间是______关系,是______按顺序写的。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的动态变化过程(如猫捉老鼠,蚂蚁搬食,公鸡斗架„„)运用承接式写一段话。注意抓住动态特点,把过程写清楚。
4、因果结构。
这种结构,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和“果”的关系。一般在因果结构的段落中,往往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关联词语。如下面例段:
冬天给麦浇水,能保护小麦安全过冬。因为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保持地面的温暖,使麦苗儿不受寒冷的侵袭;水蒸气遇冷凝结,也会发出热量,保护麦苗儿;水结了冰,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儿根部不受冻伤。
这段话是因果结构。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全段两个句子。第一句是讲事情的结果——冬天浇水可以保护小麦。第二句是个大句子,有三个并列的小分句,从三个方面说明冬天浇水能保护小麦的原因——①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使地面温暖,使麦苗不受寒冷侵袭;②水遇冷凝结会发出热量能保护麦苗;③水结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根部不被冻伤。
因果结构段,有的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如下面例段:
妈妈是花儿工人,可她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袭人的巴兰都不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爸爸常常看着文竹出神,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这段话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写事情的原因——(因为)妈妈“唯独偏爱文竹”,第二句写事情的结果——“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第三句通过爸爸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进一步说明窗台上写字台上摆文竹的原因。这种结构形式,能把问题说得明白,把事理说得清楚。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按要求做练习。
理发的人很多。大家就按照进来的先后排了次序,没轮到的就坐在一旁等着。
①这段只有两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哪句讲事情的“因”,哪句讲事情的“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事情的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事情的果。
②在句子中加上“因为”“所以”两个关联词,使句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明确。怎样加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也很团结,见了面就互相摇触角打招呼。我很喜欢它们,有时捉虫给它们吃。
在段中找出写“因”和“果”的句子。
写“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最喜欢什么?用因果结构形式写一段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折结构。
这种段的结构特点是:有同一的中心,但具体内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词语表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如下面例段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
这就是转折关系结构的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大船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事故,第二句说“后来出现了小窟窿。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用“可是”作转折词,说明船出现小窟窿的原因是因为生了蛀虫。
小学作文训练之九:景物描写训练——要学会观察与描写 作文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观察与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观察,就是用五官认真地察看、感受、体验周围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尝,用鼻子闻,用手摸,把那些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姿态、结构、气味、滋味、声音、软硬、冷热等等,统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认真的观察,有了这种深刻的印象,有了这种入微的体验,就有了丰富的、生动的描写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写,都必须有详尽深入的观察作基础。
怎样学会观察,练好观察的基本功呢?
1、要选择好观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如下列例段: “清晨,宽广的校园显得格外宁静。教学大楼刚从晨雾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躯。一扇扇相继被打开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调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场上空无人影,只有两只高高的篮球架站在那里。
操场边那一排翠绿的冬青,长得郁郁葱葱,像一队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学校大楼。
眼前的花坛,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月季花苞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令人喜爱。坛边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嫩。”
这几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校园晨景。很显然,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首先从上(仰视)到下(俯视)观察“教学大楼→玻璃窗→篮球架”;接着从远(远望)到近(近看)观察“操场那边的冬青→眼前的花坛”;再细看花坛里的月季花和环视“一圈小草”。这种以作者站立的地方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远望,或近看,或环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叫它固定观察。
什么叫移位观察呢?还是先来看看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一个例段吧!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1000或是800人开个会,一定不觉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
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的一段描写。作者是按照他游览所经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进行观察的。游览顺序及观察角度是:在洞口抬头望(仰视)→走进去周围(环视)是石壁,抬头(仰视)是高高的石顶→洞内一团漆黑,„„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正视、环视、仰视)。我们把这种按照作者经过的地方(即移换位置)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观察。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观察还是移动位置观察,都不能机械套用,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针对观察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交换使用。什么时候要运用固定位置的观察,什么时候要运用移动位置的观察,也要取决于你计划写的文章的体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过,一般地说,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描写事物的顺序和层次的变化。
2、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三是以观察移位变化为序。
我们外出参观或游览,地点和线路经常变化,因而观察的顺序必然随参观游览的顺序而变化。如下面例段:
“每人买了一枚火炬,燃着由洞口进去。门很小,只容一个人走,先向下有石级,越走越暗,火炬的光,不到五尺,照到头上,顾不到脚下,路潮而滑,煞是难走。我们五个人一串,你拉了我的手,我拉了他的衣服,一步一步地蹭着走。偶然举起火炬,向上一看,只见奇形怪状黑黝光滑的大石,石上不时还有一滴一滴的水滴下来,滴到颈项里,冰冷彻骨,要接连打两个寒噤。把火炬提起向远处一看,只见七高八低的石头,有的地方很深,黑洞洞的看不见底。大家静默无言地向下走了十几分钟,翻过一个很高的大石脊,忽然发现前面几线天光,越走越亮,路也越宽。只见头上四周,尽悬着一条一条的石钟乳,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各色都有。又向上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出洞的门,比入洞的门高大得几百倍。我先出洞,过一座小石桥,到对面山上,回看洞口,是一个高大的半圆形,一层层一条条的钟乳石,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排列着,有的像圆柱,有的像圆锥,有的像象鼻,有的像橡树杆,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真是瑰奇大观。他们几个人在洞里后出来,好像蚂蚁蠕蠕而行的样子,洞口之大,可想而知了。”
作者按照入洞→洞中→出洞的游览顺序进行观察,按移位观察的顺序把山洞的奇景描写得非常具
体细致。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以事物的结构为序。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观察的时候按事物的结构为顺序,依次进行观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如下段对芦沟桥的观察和描写:
“芦沟桥全长260米,宽7.5米,共有11个孔,桥的两边,装饰有石雕栏杆,每边又各有碧柱140根,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卧伏的石狮,殊形异态,各不相同。特别是小狮子,有的盘蹲在大狮子脚下,有的爬在大狮子背上,有的互相交头接耳,嬉戏耍闹,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芦沟桥的建造极其美观。在桥的两头,有两对石兽,东边是一对狮子,西边是一对象,象征着大桥固若金汤,坚实无比。东端,还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芦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另一座石碑记载了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芦沟桥的经过。桥的两端,还有精刻的华表,把芦沟桥点缀得分外美观,„„”
这一段是写芦沟桥的雄伟壮观。作者按照桥的构造艺术结构,先从整体(长、宽)后到部分(桥孔——栏杆——碧柱——石狮)进行观察和描写,再从建造艺术的特点写桥的美观,也是按照结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给读者留下了桥的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3、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就是同一事物它的特征也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不动的时候的状态和处于活动、变化时的状态就大不一样。因此,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黄巴儿狗从一堆烂柴堆里钻出来,汪汪地叫了两声,走近了一看,认出了小荣,它的两只前腿急忙搭在小荣身上。小荣把它抱起来,哭了,狗儿也像哭一样的唔唔叫个不停。”
上述两段,一段写景,一段写动物,都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例段一,是对荷花的静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具体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荷花的姿态和香味;例段二,是对小黄狗动态特征的观察和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小黄狗和小荣见面时的动人情趣。又如:
“绿色湖面上,一支微微抖动着白色翅膀的小船,在润湿的微风中荡漾。那个样子,看上去显得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是投在水面上的一簇银色的蒲公英。”
这里既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特征,又抓住了静态特征。第一句写小船在湖面荡漾的动态,第二句写小船的静态——样子„„很轻盈,很纤弱,就好像„„一簇银色的蒲公英。有动有静,把湖面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列各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完成段后的练习。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喷水池,池边呈梅花形,池台上放着一盆盆开得火红的“一串红”,池旁满是一盆盆粉红色的月季花和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桔。池中央一座假山石上面,是一个用绿绒做成的海豚。它嘴上顶着一个彩球,尾巴还调皮地向上翘着,好像在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演技,一汪清水就从那尾巴尖上喷出„„
公园的条条小径都通喷水池。小径的尽头,沿着围墙是一条环行土道,道上安放着排排木椅和石桌、石凳,原来是为人们下棋、玩扑克准备的,可现在都变成了人们学习外语的场所。本例段写的是喷水池及其周围的景色。
段中描写了盆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凳等八种景物。作者是以_______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一只大芦花鸡正在伸着脖子叫唤,叫一声,抖着翅膀一跳,用它那尖嘴叼住一支大麦穗子,左一摇,右一甩,肥饱的麦粒儿就给抖落在地上,拣几个粒儿吃,又去叼另
一支麦穗儿了,好像要把每一支麦穗儿什么味道都要尝一尝。
①这一段是写鸡的生活习性。作者是通过对______的观察和描写来写鸡的生活习性的。②段中运用了十个恰当的动词描写了鸡吃食的动作。请把这些动词找出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观察写话。
①以空间方位为序观察自己的教室,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晴天晚霞的形状和颜色,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出它的静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动态特征和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作文训练之十:怎样观察和描写树木花草
花草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观察、描写花草树木,要抓住它们的特征。树木花草一般都有根、干、茎、枝、叶、蕾、花、果等部分,但这些部分不仅不同,而且有的有突出的特征。如有的根很细长,有的干很粗壮,有的花很美丽,有的叶很茂盛。在观察、描写的时候,就要抓住不同的特征。如下面例段:
楼外近处,一棵威严的百年老榕树,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遥相对望。大榕树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
那一尺多高的万年青,远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却似一个青罗盖。那粗糙的身躯,顶着密集的枝叶,翠绿的枝叶一层层重叠着,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这形状再配上那裸露的龙爪似的劲根,仿佛是一条翻腾的蛟龙。再看看枝条上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大的一寸来长,椭圆椭圆的,映出幽幽绿绿的光泽,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虽无馥郁的馨香,也无红花的点缀,而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但它那奇形怪状的样子,却叫人十分喜爱。
一座突兀峥嵘的石峰上,挺立着一棵松树。它高大挺拔,树杆笔直笔直的,栗棕色
的树皮上饰着椭圆形的鳞片。至树冠处才横伸出几杆枝丫、都朝向阳的方向平展着,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呈扇形状,有如一只巨鸟展开翡翠似的翅膀,随时准备凌空飞翔。
上面三个例段写的虽然都是树,但由于抓住了每种树的特征进行观察描写,因而树栩栩如生,各有特色。如例段(1),以“百年老榕树”的“威严”为特征,写它“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盘根错节”;例段(2),抓住“万年青”“青”的特征,写它“无红花的点缀”,“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那绿油油的叶子”,“层层重叠”,“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例段(3),则抓住松树“高大挺拔”、“笔直”的特征,重点写它那“密匝匝,绿苍苍的针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树木花草,还要注意其形态、颜色、气味及其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如下列例段:
春天的夹竹桃,繁花盛开,有的大红,有的桔黄,有的洁白。一丛丛夹竹桃上像撒满珍珠、玛瑙和白玉,十分美丽。秋天,西风萧瑟,娇气的树林纷纷落叶了。但是,一排排夹竹桃顶风傲立,那墨绿的枝叶互相交错,好像绿色的卫士手挽着手护卫在大路两旁。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三月的桃花粉红艳丽,吸引了多少游人,而校园路边的李花却使我不忍离去。五个白色的小花瓣合成了一个小脸蛋,花瓣中那许多纤细的花蕊,顶着一粒粒淡黄色的小点点。三四朵花围成小圈,在春天的吹拂下抖动,真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羞涩地跳着“圆舞曲”„„李花,它没有用艳丽的色彩来显示生命的欢乐,而是用洁白的心灵来报答春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夜来香的叶子是对着长的,它刚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它绿得像碧玉、像翡翠。到了七八月份,夜来香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它还有个特点,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它那四片浅黄色的花瓣,杏黄色的花蕊,凑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看上去淡雅、清秀,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你如醉如痴。它虽不像牡丹花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君子兰那样名扬四方,然而,我爱它,它把自己仅有的芳香,无私地送给人们。
以上例段分别描绘了夹竹桃、丁香、李花、荷花、夜来香等五种花的不同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随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例段(1)写夹竹桃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春天,“繁花盛开”;秋天“那墨绿的枝叶”“顶风傲立”。例段(2)抓住丁香花“色”和“香”的特点描绘。例(3)写的是李花,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重点描绘了花的颜色和形状。例(4)是写荷叶的形状、姿态与香味,比喻巧妙,语句精练。例(5)抓住夜业香开花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到了七八月份„„,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第二天晚上,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
同学们都知道,文章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描写树木花草也是一样,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无“知”无“觉”的植物写得有“血”有
“肉”有“情感”。这样描写,树木花草就有“神”(神韵、精神)了。请看下面例段,是怎样写树木花草的“神韵”的。
春风拂过,披着鹅黄嫩衣的杨柳,摇摆着轻柔的枝条,婀娜曼舞地吟颂催耕田。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在耕耘中把汗水流淌;在春风中遥望那压弯枝头的桃李,在春中憧憬那殷实的金粮。这缕缕希望的情丝,不正是从那嫩嫩的枝条里抽
出的吗?丝丝缕缕扣人心弦,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绿色的汁液汩汩流动,人们的希望在盼望中生长。杨柳啊,和人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
本段以拟人的手法写杨柳“吟颂催耕曲”“呼唤人们,快快在春耕里播下希望”;又从杨柳“由含苞到滋芽,由鹅黄变嫩绿,由嫩弱长丰满”的生长过程,联想到“人的希望随着绿叶的萌生而萌生”,写出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在不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这么雄纠纠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本段写仙人掌,除对它的形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外,重点突出了仙人掌“坚韧的性格”:“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还“开着鲜艳的花朵”。写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吃苦耐旱、拼搏向上”的“精神”。
红棉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因为它孤愤,不需一片绿叶扶持;因为它傲风寒,以怒放宣告寒潮的败退;因为他不飘落一片花瓣,即使跌落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本段的特点是没有描绘红棉(也叫木棉花)的色、形、味,而是以“孤愤”、“傲风寒”、“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等拟人的方法,表达红棉的“性格”。
上述各例段告诉我们,观察和描写花草树木,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第二,要仔细观察其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过程;第三,要写出树木花草的“神韵”,做到情景交融。这三点当然不是孤立的,在观察和描写时,44 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描写树木花草的例段,想一想:每个例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征?是怎样进行描绘的?按要求完成各段的练习。
走近枫林,看那树身不但粗壮,而且高大,高高的树干上伸出无数的枝*。那片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抖动,不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柔软,那么舒服。我轻轻拾起一片枫叶,那红彤彤的叶面上布着清晰的叶脉,边缘上长出均匀的锯齿。样子虽然像张开五指的小手,但颜色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①这段话主要是描写_______。哪两句是写枫叶的形状的?用“”标出来。②段中用了两个比喻,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有种乔木,叫做钻天杨。主干挺直,枝枝相抱,叶叶聚拢,青翠碧绿,钻天而立。它不嫌黄土高原的贫瘠,不畏西北风雪的严寒,生命旺盛,团结向上。①这段话用了______、______两种方法描写钻天杨的外形特征。②用“”标出写“神韵”的句子。
我看到一片茫茫的竹林,被一场大雨洗涤得绿生生的,像一泓湖水向天边漫下去,染绿了风,染绿了雨,染绿了我的眼睛,染绿了我的心境。①这一段话主要是描写竹林的________ ②段中一共用了______个“绿”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用“”标出排比句。
我觉得,竹子的情与性在其坚节、劲直、虚心、磊落、根固。说其美,美在这里。我爱它,爱在这里。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写竹子的______。第三句表达作者爱竹子的______。
山坡上,一墩墩耐冬花,婆婆娑娑,生机勃勃。翠绿枝头,红花点点,像是燃烧着
的火苗,鲜艳夺目。花分五瓣,火红纯赤,其蕊金黄,微透芳香。那绿叶、红花、黄蕊蕊上,好似抹着一层奶油油的蜡光。
①这段话描写了耐冬花的形状、______、______。②用“”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牡丹池内,花团锦簇,五彩缤纷。那姚黄,双手捧出一堆黄澄澄的金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富丽壮观;二乔也不示弱,她抖开一条两色红的舞裙,翩翩起舞,迎风摆动着花瓣,仿佛在向游人点头致意,娇美无比;那“妩媚仙子”穿着洁白的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鲜亮诱人。
这一段描写的是“牡丹池内”的“花团锦簇”。写了______、______三种牡丹花的形状和颜色。是用______的方法来写的。
山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翻滚、追逐,身上、头上粘满了刺刺草。伙伴们互相望着那逗人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草丛里还隐藏着黄色的豆瓣草。用手一按,它就“叭”地一声裂开了。我们淘气地把它挂在耳朵上,像戴着一对儿小耳坠,别提多有意思了。
这一段写了______草和______草的特点,还写了______表达了小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心。
2、到大自然里去仔细观察树木花草,按下列要求写话。①描写一棵你最喜欢的树,用一段话把它的特征写出来。
②描写一种你最爱看的花,用一段话把它的颜色、香味写下来。
③描写一种你认识的小草,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神韵”来。④用比喻的方法写菊花的形状。
⑤用排比的方法写竹子的神韵。
⑥用拟人的方法写荷花的颜色。
小学片段式作文训练 篇2
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感知文章选材的精当、布局谋篇的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精准,从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联想文章蕴含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动笔写作。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一课,我让学生感知“捉鸭子”场面描写的用词后,要求学生以记者身份,给捉鸭子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报道,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因内容是从课文的文段衍生而来,学生没有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内容可写,同时又激发他们挖掘教材、钻研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并开动脑筋,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课内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扩充、补写等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阅读框架,将思维触角延伸得更深更远,既可深化阅读所得,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让学生想象并补写: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反应……。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对比,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了解了美丑的含义,而面对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大家意犹未尽。因此,在完成补写任务前,心里早有各种丰富的想法,在完成时,用自己的文字或强调丑陋心态的延续,深化对丑的鞭挞,或突出忏悔,强调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词精准,常常一字传神,古代诗词曲中,名家对于景色的描绘相当动人,句句文字营造出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间溪旁、垂柳落花、飞鸟游鱼,每一幅画面如同经过摄影师精心选择拍摄而成的照片,有强烈的艺术感。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扩写古诗词,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名句,又可锻炼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诗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又如在《登岳阳楼》教学赏析中,要求学生根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象作者的当时的情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深入了解诗歌中作者强烈的爱国情,也能通过练习有内容可写,训练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从课文中提炼精萃,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在借助课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可立足于文章的语言,模仿名家用词遣句,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模仿名家选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选择文章的布局谋篇、文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到位的指导、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来,仿写范文的确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途径。
名家名篇中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词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选择当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范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这个单元,针对单元课文中精彩动人的语言,选择“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等句式,让学生仿照进行描写,让学生领略句式之美,从而能学以致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介绍过春节习俗的写作特点,通过“跟我做道拿手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菜经历,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让学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特点,训练他们写作条理清楚的能力。
四、总结
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片段训练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片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92-01
片段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动笔、爱动笔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片段训练,抓住每个有利时机,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观察——让学生有一双慧眼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是由于没有用心观察,忽略了身边的美丽。海市蜃楼是美的,每天的日出日落就平淡无奇吗?同样的水,在微风吹拂下,水波潋滟是美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另有一番景致。面对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界,孩子们,借你一双慧眼吧!让你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上,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一举一动,并展开想象,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在日记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笔者在学生的日记中看到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的蜗牛在桌子上向前爬,对面也爬来了一只蜗牛,它们爬到一起时停下来了,它们想干什么?我猜它们可能是好朋友,很长时间没见面,在互相拥抱呢!也许它们谁也不让路,打起来了。我把想法告诉老师,老师笑了。还有的学生写:我带来了三只蜗牛,它们有大有小,这三只蜗牛在桌子上居然爬到了一起。我猜它们可能是一家人,爸爸背着妈妈,妈妈背着孩子,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我要是能听懂蜗牛说话就好了,就能知道它们在说些什么,想要干什么了。
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日记愉悦了我的心,和以前的无话可说相比,笔者发现孩子们是可以很好地表达心中所想的。之后,笔者又关注了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选择合适的内容让他们仔细观察。将片段训练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简单易行,生活中的静物、动物、房间设施以及师生日常生活场景等都可以作为内容,这种训练易于逐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教师做有心人了,学生才会在细节处用心,才会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
二、阅读——让学生妙笔生花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为作文准备了条件,反过来,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又能增强阅读的目的性,使阅读不仅出于兴趣、追求情节,而且从读中学习解题、理解文章内涵、捕捉中心段、品评词句,选择材料、布局谋篇,进而探索表达方法、语言技巧和艺术风格,从而提高习作能力。例如:在教学《万年牢》这篇课文时,在学生预习之前,让学生说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呢?把想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写:《万年牢》中的牢房已经有一万年了吗?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坚固的牢房吗?我听爸爸说过,外国好像没有判死刑的,可能是有些人犯的罪太大,被判了一万年。我真想快一点读课文。有的写:是什么人犯了什么样的错,竟然要他坐一万年的牢,再说人也不可能活那么大呀?我要好好读读课文。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来了精神,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把文中有趣的和触动心灵的地方写下来,把自己在预习之前写下的内容读一读,并进行比较,再把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学习课文后,心灵受到洗礼,心中的感想也富含深刻的道理了。
三、真情——让学生笔下充满灵性
就文章价值而言,真情实感比文章技法技巧更重要。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抒真情、写真话的习惯。老师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时机,为他们营造氛围,创设“场合”和“条件”—— “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一次,笔者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中看见了一只红色的千纸鹤,上面的内容是听说我生病了,心里很难受,听他姐姐说对着千纸鹤许愿,愿望就能实现,就叠了一些彩色的千纸鹤送给我,希望我天天身体健康。这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每次看到我都笑笑,喊一声老师好,从不多说一句话,没想到他会采用这种方式传递着对我的关心。班里胆大的孩子在看见我时,会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说给我听。有很多孩子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说给我听。我想应该给他们搭建一个表达心意的平台。
语文课上,我说:“同学们,你们对老师的祝福,老师收到了,谢谢你们。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有很多话想对我说是不是?”有的学生说:“是的。”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先说。”我笑着说:“我有一个好办法,你们愿意按我说的去做吗?”“愿意。”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拿出了一沓漂亮的纸,对学生说:“看,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漂亮的纸,你们每个人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你们写的话将永远珍藏在老师的心里。你们觉得这种方法行吗?同意的举手。”同学们全都高高地举起手。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他们有的表情严肃,有的面带笑容。看得出,他们是用心在写。我问:“同学们,以后你们愿意继续用这种方式和老师交流吗?”“愿意。”同学们一起说。“我们的约定从现在开始生效。”我和学生拇指相对,相视而笑。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可以利用的氛围;用智慧去创造时机,就能让练笔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片段式作文 篇4
滚滚逝水,亦如生命之流!浩浩之典,亦如生命之树!问逝水,问典籍,亦如问生命。——题记
站在大河之畔,望滚滚逝水,我叩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逆顺,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流入海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一、逝者之魂
历史,总是这样的承重,它载负着古往今来的沉淀,让之后者鉴照不断轮回的人生。
还记得汨罗江畔那踽踽独行的屈子吗那浊世中纵身一跃的悲壮,使多少人在阵阵清波涟漪中明白了何为“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那个湘江边徘徊的身影,沧浪间翻滚的灵魂,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年代,执著的求索着生命的皈依,“质本洁还洁去”,他用香兰般的身躯筑起了一个神圣的祭坛,让生命在献身的高贵中不朽!
心而无色,何能示如此之鲜红人而无格,焉能矗如此之巍然至今犹记,那茅屋前振聋发聩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漂泊”如“沙鸥”般潦倒的生命何以能有如是与黎民苍生共温暖的情怀即使生命之途总是“旅夜”“孤舟”相伴,韧然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处涸辙以犹欢”,“诗圣”杜甫用那不屈的精神鼓胀了一面“济天下”的帆。诠释生命的要义,让多少匍匐者在跪拜中腐朽!西子湖畔,那白铁铸就的佞臣就是对漠视生命尊严的严正警示!继往开来,后行者在不断的攀登。吹拂八面来风,衣袂飘飞。站在历史的祭坛上,追问生命的归属。
念天地之悠悠,前有古人,我们大声叩问:之后者何
二、生命之淀
查看历史的典籍,我们叩问世间所有的生命,才惊奇地发现,每段生命的生长方式都不会相同。有的一如瓦缝间的蒿草,有的一如峭岩边的孤松,有的亦如蚌壳间的珠粒,有的亦如天空中的流星。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美的过程。在继承中沉淀,在升华中涅槃,让生命蜕其浮华,变得纯粹而厚重。许是千年漫漫风沙过,堆砌了大漠中的雕塑;许是万里滔滔江河流,涤荡了心灵间的神气。蓦然回首,生命之淀竟是如此之厚重!
三、魂兮归来
当亘古的《国风》吹过,当千年的玉门箫起,我们问茫茫寰宇,万里之遥的塞外,是谁在挥舞着大汉的旌节向东眺望铁马冰河,孤村僵卧,是谁在弥留之际幽然长叹昔我往矣,日月曾几何,而生命之约不改!峰峦如聚,江山如簇,是谁挥舞着巨手,在茫茫天地间擎柱主沉浮南极风光,皑雪飘飘,是谁在异域他乡抒写炎黄之骄傲渺渺苍穹,浩浩乾坤,是谁向寰宇作睥睨之俯视那是黄河灌注的血脉,那是轩辕传承的子孙,那是方正的汉字教会了我们顶天立地!
训练一:片段作文 篇5
【主题阐释】
近几年来,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微写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谓“微写作”,就是给定主题或对象范围,写一个一两百字的小作文,也叫片段作文。此类作文既有放在作文题中考查的,也有放在语言运用或综合性学习中考查的。
所谓“作文片段”,是指用一段或一节小篇幅的文字,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1)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截取精神世界的一个小活动进行叙述描绘;(2)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3)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地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文无定法,但文亦有法。这“法”就是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专项(专题)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快速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剂良方。语文课本的编者,就十分重视片段作文的训练,在课后练习中,有不少课文设计了主观感悟或拓展延伸类题目。这些题目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片段作文训练。
【真题展示】
23自然段的横线上作一个关于“女1.[2014·长沙]请在《天外财富》一文中第○孩”的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描写。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150字。
2.[2014·山西]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请你从“视觉角度”或“听觉角度”(二者都用也可),描写大自然中的一处美景。字数不少于80字。
3.[2014·北京]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主编邀请你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向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和关爱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请你从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
要求:(1)将你选定的对象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内容要求真实具体,语言要准确得体。(3)字数在150—2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4.[2014·德阳]补充所给句子,以此开头,写一段文字,以描写为主,150字左右。
路过__________,偶一抬头,__________ 【题目解读】
第1题属于现代阅读题中的拓展性阅读。题目要求根据选文内容,补充文中的“女孩”和“我”的心理活动的片段,要依据选文上下文内容作推断;第2题,主题鲜明,要求从视觉或听觉角度描写自然美景;第3题可以看作语言运用题。此类试题在中考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试题中比比皆是。题目要求感恩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的一个,不能另选对象,另外对字数、内容、语言和保密等也做了要求;第4题属于续写,题目给定了情景的开篇,但允许考生在横线上根据自己的熟悉度、喜好,补充给定的句子,这就使得考生自主发挥的余地更大了。
【写作指津】
片段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 1.其一是笔头练。
(1)仿写。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段,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一个微作文训练。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要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要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
(2)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例,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辟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情节延伸。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
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3)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
2.其二是口头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
但要注意,在安排口头练时,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段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佳作赏读】
雨 中
雨中,整个大地焕然一新,仿佛被挂上了一层薄薄的帘子。小树们贪婪地吸着雨露,爱美的花儿们脱下自己五颜六色的长裙,松鼠孩子躲在树枝下,摊开小手接着水滴,并兴奋地叫着下雨啦下雨啦。树林是那么安静,只有雨打在落下的树叶上,融入泉水中,滴在每一个小动物的脸上。雨,如丝如缕飘向森林,织起了一张无崖的绿茸茸的地毯。
【点评】 作者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描写了雨中树林的美景。
【类题演练】
1.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第一次组成的。如第一次学会喊“妈妈”,第一次懂得爱,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泪流满面„„这些第一次,有的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试将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第一次的精彩片段写下来。不少于100字,注意心理描写。
2.经过层层选拔,你所在的团队有幸在学校各班级的汉字听写大赛中脱颖
而出,准备代表学校出征市县的比赛。出征前,学校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壮行活动,希望你拟写一段祝词。要求文笔优美、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不超过15字。
3.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进行续写,不少于150字。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去上学。一路上,车灯闪烁,车铃声声。突然,„„ 4.[2014·达州]请根据以下作文开头,进行续写。题目自拟。
中学作文片段训练练习 篇6
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和面部表情等直接地剖析,或采用梦境、幻想等间接地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烘托。[练习]
1.当得知你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时。(200字左右)
2.身为军人的爸爸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当你得知这个中秋节他要回家时。(200字左右)
3.当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而破碗中还寥寥无几时。(150字左右)
二、行动描写 [理解]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行为动作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人物的行动受其思想感情的制约,显示出某种社会意义。选择提炼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行动加以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练习]
1.寒风呼啸,母亲在庭院中扫雪。(150字左右)2.晚上,三轮车夫在大街上等客。(150字左右)3.你的同学参军了,你到车站送他。(150字左右)
三、语言描写 [理解]
通过人物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要求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和行动性,使读者能从特定的语言内容,乃至各具特色的说话腔调、惯用词汇及表达方式中,准确地把握不同人物独自的出身经历、习惯爱好,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练习]
1.父母商议孩子的上学问题。(250字左右)2.与网友的一次网上对话。(200字左右)
3.两个人争论“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句中的“闹”字的用法。(200字左右)
四、肖像描写 [理解]
对人物的服饰、体态、容貌、表情和风度等外在特征作具体的描绘,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包括动态的描写和静态的描写。要求突出主要特点,通过不同人物的肖像描写,显示各自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生活处境、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并表现作者的爱憎倾向。
[练习]
1.对你放假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家人进行肖像描写(150字左右)2.对街头的一个小商贩的肖像进行描写(150字左右)
五、表情描写 [理解]
通过对人物的面部神情表现,写出人物的心理或对某件事物的反应。要求抓住人物面部最具表现力的神情,比如说眼睛、脸色、嘴巴等,来表现人物。[练习]
1.对知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父亲的表情进行描写。(100字左右)2.对被交警扣住的司机的表情进行描写。(150字左右)
3.想像自己在镜子中的表情。(150字左右)
片段作文训练的题目
1、课堂上精彩的一瞬;
2、福利彩票摸奖现场一瞥;
3、阅览室内,一位同学突然闯入„„
4、课间十分钟,两位同学为家庭中,孩子做家务,长辈付“报酬”而争论不已。
5、篮球场上,当别的班级的同学偶然把球投入篮筐时,围观的同学们„„
小学片段式作文训练 篇7
片段作文训练单是形式短小、切入面窄, 就足以深得学生喜爱, 如果我们长此不懈地训练, 就不难发现它的优点很多。那么,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呢?
一、从模仿入手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模仿学习是“一类基本的学习方法”, 目的性强, 见效快, 而且模仿又是孩子们的天性, 虽说文无定法, 可是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储备了丰富的写作技巧, 方能在写作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写作能力由弱到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其中必然有一个储备的过程, 也就是所谓的“源头活水”。而由“源头活水”变化为“澄澈之渠”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鉴、模仿。
模仿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课文, 课本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 独具风格的语言、精巧别致的行文布局、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样板。因此, 我们决不能无视于它们的存在, 不能让它们白白消失于我们眼前, 而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借鉴、去吸收, 从而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片段模仿训练:第一是语言句式上的训练,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第二是写法上的模仿, 仿百草园美景的写作顺序, 写一段顺序井然的写景片段;第三是内容上的生发, 仿“雪地捕鸟”写一个活动过程。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其中几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如“我走出了教室, 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 打开了手中的包袱, 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 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一“递”一“看”, 读后不禁让人动容。由于有了参照物, 学生心中有了依靠点, 所以就会愿意写、乐于写。一招一式的学习, 一点一滴的内化, 在不知不觉中, 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又掌握了诸多的写作技巧。长此以往, 我们又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
二、从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入手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雪莱说:“想象力是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作具备的条件之一, 我不敢说一个具备丰富想象力的人一定能成为写作能手, 但是我敢断言, 一个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肯定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学生想象力的缺失, 导致作文语言平淡、乏味, 作文内容浅显无奇, 文章显得干瘪枯燥, 没有嚼头。当然我们此处所说的想象力并非是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而是一种合乎情理, 贴近生活实际, 能够起到丰富文章内容, 使形象具体化、生动化的文学再创造。在作文片段训练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训练学生的语言。
好的文章离不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往往离不开生动性、形象性, 而生动性、形象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多用修辞手法, 这就是联想力和想象力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如朱自清《春》中“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由“雨丝”想到“牛毛、花针、细丝”, 这就是由一种形象到另一种形象的生动再现, 而“雨丝”的“繁、密、亮”就由这一组事物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使文章内容丰富而饱满。
因此, 在平时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们应加强学生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训练, 着手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写一些三言两语式的小景或活动的过程, 亦或是人物某一方面的刻画等。如“天上的一片云”、“树上的第一片嫩叶”、“风中摇摆的树”、“妈妈的笑”、“奶奶的皱纹”等。在描写过程中, 一定要要求学生语言上的生动性、形象性。
2. 训练学生思想上的深邃性。
由于生活物质的丰富, 活动形式的多样, 以及学生学习上的机械性, 我们的学生不仅情感日益贫瘠, 而且思想认识也逐渐沙漠化。他们似乎对一切事物都熟视无睹, 对一些现象不愿深究其内在的实质, 在作文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人生、自然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看到“一叶落”却不会想到“天下秋”, 更不会想到“人生如叶”;看到“一江春水”, 他们不会想到“逝者如斯夫”, 亦不会想到“人类历史长河”;看到“梅花开”, 他们不会想到“香自苦寒来”, 也不会想到“自古英雄多磨难”。因此, 作为老师, 我们就要开启学生思想上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培养他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当然, 此处的想象力并非无病呻吟, 而是指感悟生活能力和深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片段训练形式短小的优势, 只要学生三言两语表述清楚即可, 如由“风筝”想到“自由”、“约束”、“自由和约束”、“我就是风筝, 妈妈的爱就是手中的线”等。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至于选题,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是自然界的事物, 如花草虫鱼;其二是人类社会的事物, 如楼梯、书本、课桌、标点符号都行。在训练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从培养学生细致性观察能力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观察训练是作文训练的起步, 在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写小说的人都有一个体会, 就是故事情节可以虚构, 细节却几乎无法虚构, 它们只能来自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朱自清有语, 细节就是“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最能显真情, 最能打动人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爸爸看着我, 摇摇头, 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 举起他的手, 看那上边的指甲。”爸爸的无奈与痛苦就尽显在这“摇头”“看指甲”中, 让人不禁动容、落泪。而我们学生在写人叙事中往往就缺少这让人心动的细节描写能力。
所以有意识地加强细节描写片段训练, 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洞察力, 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用细节丰富作文内容的写作技巧。在训练中, 教师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精彩的瞬间, 使之成为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片段的素材。
片段作文训练形式短小、目标单一, 可以当堂完成, 随即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解救学生于作文难之中, 同时又救老师于批阅作文苦之中, 最为重要的是, 目标顺利完成, 同时, 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可谓过程、结果双丰收。相信如此“源头活水”定会成就学生的“澄澈之渠”!
摘要:片段作文训练是相对于篇章训练而言的。它形式短小、目标单一, 可以当堂完成, 随即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解救学生于作文难之中, 同时又救老师于批阅作文苦之中。
片段作文训练指导 篇8
一、仿写
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典型细节或段落,适当地布置学生利用十分钟完成这个小练笔。仿写不是说照抄照搬,而是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中悟出不同点。例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片段后,我布置学生用文中的“不必说……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排比句,让学生写些类似的景物、事物,既写出其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之处。文中写的是百草园,而现实生活中可以是百花园、百果园、菜园。又如教学《理想》这首诗时,我布置学生根据里面的排比句、排比段的特点仿写几个带有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因为刚刚学过这首诗,学生写起来并不觉得困难。这样的小作文要求不像大作文那么高,那么规范,字数也没那么多,学生写起来没有那么吃力,写作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二、续写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或者揣摩人物的心理,或者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例如,学习了《芦花荡》后,可布置学生完成二菱目睹老头子痛打鬼子的心理描写;学习了《喂,出来》后,可运用联想和想象续写小石头飞出来后接下来发生的事。当然,不必局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可以用这样的训练方式形成一条训练链:以写人记事为主——以状物说明为主——以叙述议论为主。
七年级以写人记事为主,着重训练描写方式,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从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训练;环境描写从景物描写和动静物描写入手;场面描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发挥。例如,有一次因为学校临时召开班主任会议,我迟到了几分钟,这下可好了,教室闹翻了天,我阴沉着脸走进教室,学生看到我的表情顿时鸦雀无声。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一次场景描写的小作文训练呢?于是我走上讲台,首先问一个平时说话最大声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在干什么。他一一说了其他人的表现。我又问那现在为什么又静下来了?一些学生马上回答,因为班主任你来了!那班主任的表情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下来,用了六七分钟。我话锋一转,刚才同学们都用几分钟把教室里的表现说出来了,现在就把这个情景写下来。还适时指导他们写到同学们的百态时从概括到具体写,并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构成总分句群,同时又形成排比句。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又是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学生只用10~15分钟就写出了200字左右的小作文。像这样的即兴作文可以随时训练,一般每星期利用20~40分钟来完成这个工作。
八年级着重训练以状物说明为主的片段作文。所谓状物作文,就是对某种物体描摹和介绍的作文。如果按内容分,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建筑物的、器物的(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如果按写作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记叙为主,二是以说明为主。状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怎样教状物写景作文呢?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配合恰当修辞的运用,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了这些,就是一篇成功的状物作文了。
有了七、八年级的训练、积累,到了九年级,学生的片段作文训练就升级到以叙述议论为主了,并且逐步结合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进行大作文训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学生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出现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抄作业、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讨论的对象。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总之,作文片段训练是个积少成多的活动,又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如竹子开花——节节高。
【小学片段式作文训练】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训练09-24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技巧08-28
小学教学教案教学片段08-17
小学语文作文训练要点08-25
小学作文教学与训练10-27
小学生并列式开头的作文范文10-17
小学英语作文写法训练10-18
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08-06
小学生作文基础训练05-27
小学生作文训练题目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