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

2024-09-22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精选7篇)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 篇1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

员工是最基础的工作单元,如何把员工的安全卫生质量意识提高上去,应是管理者关心的大问题。充分发挥全员参与的优势,组织全体员工参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才是有效的方法。只有员工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有体系的持续改进,但是员工的培训不能只停留在技能和纪律的层面上,应更加重视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控制要求的培训,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膳食服务过程中,卫生知识和管理制度的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对员工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的知识层次、认知深度及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服务过程的安全控制。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规范服务行为,对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定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分管院长任科长,强化膳食服务科的管理职能,对全院膳食服务工作做好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强化知识培训

每年至少一次对从事膳食服务的所有员工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除对烹饪专业技能培训外,着重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确保人人掌握膳食服务安全卫生要求,杜绝发生不安全事件。

3、做好日常监管

各层各级做好膳食服务日常监管,制定监管制度,强化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膳食服务质量监管与食品安全卫生督查,保证膳食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卫生。

4、广泛征求意见

每年要开展膳食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意见征求,对服务对象(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等)发放意见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保证食品安全,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 篇2

在当前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需要对城镇水源的可持续开发进行评估和规划。对地表水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较多,但对地下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少,而地下水作为可循环的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营口市为例开展城镇地下水水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据资料统计:营口市城镇地下水供水量占全省城镇总供水量的45%以上,城镇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对于营口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通过对营口市地下水源水位、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对营口市地下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安全评价,并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营口市城镇地下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和用水方案配置。研究结果表明:

a.营口市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形成了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条件,无论从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还是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的指标衡量都属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

b.营口市地下水水源水质总体评价结果为Ⅱ类水,表明周边地表环境对地下水水源地现状水质影响不大,个别项目超标主要是地质原因,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周边地表环境的改善,地下水源地水质经评价较为安全。

c.营口西部地下水水源可开采率为56.98%,评价指标为1,经评价属于安全水源地;大石桥市地下水水源可开采率为89.4%,经评价属于安全水源地;盖州市大清河中下游地下水水源可开采率为97.1%,经评价属于较为安全水源地;熊岳河至沙河区间地下水水源75%和95%保证率下可开采率分别为93.8%和116.9%,经评价属于合格以及不合格水源地。

d.在现有地下水水源地供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中水回用和新建水源地进行优化配置,可满足区域地下水水源可持续利用。

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地下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营口市地下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评估和参考依据。

据2014年营口市水资源公报资料统计,城镇地下水供水量占到了全市城镇总供水量的50%左右。近年来,营口市地下水由于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些地区造成海(咸)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对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用水造成严重影响,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严重威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城市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

2 城镇水资源优化配置

2.1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2.1.1 现有水源工程

城区现有三个水源地,供水能力8.33万t/d;向阳、龙城两个供水公司,供水能力0.3万t/d;企业自备井水源共有取水井212眼,供水能力12.31万t/d。合计供水能力20.94万t/d,可供水量7643.0万m3。

2.1.2 中水回用

营口市净源污水处理厂(他拉皋乡三岔口村)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t/d,由于厂外还有部分收集管网尚在施工,现在实际日处理污水5.5万t,预计年末可达到设计处理能力10万t/d,2020年前规划再建一座处理能力10万t/d的污水处理厂。根据水平年预测需新鲜水量分析其产污量、处理量及中水可利用量,结果是2015年、2020年、2030年中水可利用量分别为1923.2万m3、3261.2万m3、4356.8万m3。

2.2 大石桥市城区地下水源地水资源优化配置

2.2.1 现有水源工程

大石桥市现有市自来水公司所辖的5个水源地,供水能力3.52万t/d;企业自备水源井59眼,供水能力2.01万t/d。合计供水能力5.53万t/d,现状供水工程可供水量2019万m3。

2.2.2 中水回用

大石桥市现在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t/d,计划2015年末投入运行,2016年达到设计处理能力。根据不同行业用水产污标准及不同的收集率和回用率,得到不同规划水平年中水可利用量分别为180万m3、407万m3、622万m3。

2.3 盖州市城区地下水源地水资源优化配置

2.3.1 现有水源工程

盖州市现有水源工程包括自来水公司两个水源地,取水能力1.398万t/d,2015年实际取水量273.45万m3。企业自备水源有61眼井,取水能力5.331万t/d。现状取水量1945.94万m3,2007年实际取水量1713.65万m3。根据近几年区域降雨、水位变化及实际取水情况分析,现状供水能力为1987.1万m3。

2.3.2 中水回用

盖州市现正在建设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万t/d的污水处理厂,计划2016年达到设计能力。2015年前规划新建另一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万t/d,按不同用水性质计算其产污率、收集率及处理率得出各规划水平年中水可利用量分别为255万m3、569万m3,826.7万m3,主要用于热电、工业及环境绿化用水。

3 城镇地下水源地利用与保护

3.1 功能区保护

3.1.1 水质保护目标

根据不同地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控制的情况,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规划目标和资源的保护。在水质目标控制中未受污染的区域维持现状的水。经过改水,更换,引水水源补充等措施,以改善水质;使被污染的区域得到治理保护。对于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采取三方面措施:节约、替代、增加来源;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减少和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建设,地下水超采量可通过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压缩,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地下水可开采量。

3.1.2 开采量控制方案与水位目标

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以可开采量和开采区地下水补给条件来合理确定。其目的是实现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平衡;地下水水位是保持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地下生态水环境功能的重要指标,不能定得太低,也不应该太高,应根据实际保护目标的各项功能区,确定一个合理的要求,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进行核定。

3.2 保障措施

3.2.1 工程措施

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的主要措施包括地下水的保护与恢复、城市和农村供水、地下水的安全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等。

3.2.2 管理措施

地下水资源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法律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和体制建设等方面。

3.2.3 规划实施极大提高地下水综合管理水平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和实施就是对重点管理的集中水源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监测系统,对每一个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进行动态管理。甚至对地下蓄水层的重要领域,应充分发挥用户的节水管水意识。规划实施将使营口市地下水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4 结语

a.在营口地区的城镇供水量中,盖州市城区、大石桥市城区的供水量全部为地下浅层淡水。营口市区的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量6141万m3,占总供水量10805万m3的56.8%,地下水供水量4664万m3,占总供水量的43.2%。鲅鱼圈区的供水量中,地表水供水量1095万m3,占总供水量3061万m3的35.8%,地下水供水量1966万m3,占总供水量的64.2%。

b.在所有的城镇供水中,市政水源主要是供应城镇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在城区的自备井中,用水量主要是工业用水。营口市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形成了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条件,无论从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还是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的指标衡量都属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

营口市受自然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水资源总量短缺的现状,在人均水资源总量或亩面积上占有水量均属于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地区。

大部分蓄、引、提水工程规模应不变,适当调整城镇供水方案,局部熊岳河流域建拦河坝抬高地下水、拦截地表水,适应当地农业、工业、生态等各项需要,以促进全营口地区不同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合理开发治理污水、建中水回用工程,推广分质供水,分别满足城市不同性质的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节约水资源,使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珮,谢崇宝,张国华,刘增进.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4).

[2]杜大仲.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庞子渊.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4]尹志杰,管玉卉,胡晓雪.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J].水资源保护,2010(6).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 篇3

【关键字】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意义

(一)由于人們提高了对产品的质量意识,社会对检测机构出具的公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检测设备的更新、人员素质的提升作为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标志,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纠正、预防等软要素的完善以及其有效实施,尤其在欠发达地区检测机构事业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及硬件建设,对社会科学发展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二)一个组织若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希望自身能够处于持续改进状态,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就应当充分实施ISO9001标准。在实施质量体系管理过程中,零差错是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在现实工作中又是难以企及的。所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能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IS09001标准强调“所有的控制都应针对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实现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减少偏差发生的概率,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四)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是企业/组织进行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ISO9001标准中指出“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区别和联系

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持续改进的关系要正确把握和理解,首先,应正确理解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共同目的: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或发生,要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已发生甚至是多次发生过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的措施称为纠正措施,降低或消除已发生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是纠正措施的目的。而对于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称为预防措施,它所关注的是类似的不合格以后不再发生,目的是避免不合格的发生。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并提供许多实用的管理方法,从而引导整个质量系统和组织的共同持续发展。

1.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是针对不符合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和排除事件、事故和不符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但该类事件和不符合今后可能还会重复发生。

2.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对已发生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为消除造成事件、事故和不符合事实的真正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可防止同类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3.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不同,是针对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这时尚未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但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的相同点都是针对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常见问题

1、“纠正措施”,而不是“预防措施”。

发生不合格问题时,大家会着手去处理现场的问题。可是不合格现象消失后,就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并不去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是怎样产生的。满足于“纠正”,忽视“预防”,导致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2、制定措施的人员经验不足。

往往由于负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人员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有限,很难准确地找出真正的原因,分析问题不够深刻,没有“刨根问底”,举一反三,经常出现同样性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不严格管理质量记录。

缺乏对质量记录填写的正确认识,不能及时的填写工作日志、过程记录、自检记录等,工作不够仔细,而是事后改正。发现不合格时无法追溯、资料上缺签名、缺现象描述、缺原始数据、缺处理过程甚至缺时间等等,导致纠正和预防措施无法展开实施。

四、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步骤

步骤1:识别已存在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也就是说组织/企业要认真自我检查,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分析已发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其影响程度。

步骤2:分析不合格原因。找出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利用统计工具。

步骤3:负责部门准备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程序;

步骤4:领导负责纠正或预防措施方案的审查和批准;

步骤5:责任部门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并记录执行的情况;

步骤6:效果验证。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通过效果验证,所有工作空话一谈,只是形式及应付,失去意义。

步骤7:综合部门收集整理一套完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资料,在管理评审时报告结果。要注意过程资料的文件化管理,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在上述7个步骤中,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是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发展的关键,

造成不符合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项:(1)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规定不当或不完善;(2)岗位设置不合理;(3)缺乏人力资源,缺乏培训或工作失误;(4)设备、设施等资源不足;(5)试剂及消耗材料缺陷;(6)设施环境条件不适宜;(7)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不适宜。

总结

持续改进的措施 篇4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持续改进的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过程的持续改进。2 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持续改进的组织策划,负责组织持续改进的实施和协调。2.2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归口管理持续改进,编制、实施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改进,对持续改进最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2.3 各维保检测室负责完成本检测室的持续改进项目并形成记录。3 控制程序

3.1持续改进是公司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公司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开展改进活动,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

3.2 确定持续改进项目 持续改进是一个过程。公司通过以下活动的实施,实施不断的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的服务质量改进,目的是促进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维保检测服务的有效性提高:

a)通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建立、实施和考核,营造激励维保检测服务的改进机制;

b)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过程的趋势和不足,评价顾客不满意的信息;

c)通过内部审核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d)通过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改进;

e)通过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采取改进措施。

3.3 持续改进的方法

a)通过机构调整,优化维护保养检测服务的组织及接口方式; b)对维保检测服务实现过程进行改进; c)资源的合理优化和调配;

d)开展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监督活动;

e)纠正和预防措施;

f)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或方案; g)合理化建议。3.4 持续改进的措实施

3.4.1 重大持续改进 关系到公司整体运行机制、过程的重大突破性持续改进,由总经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具体改进方案,经总经理办公会评价批准(一般以文件形式下发指令)后实施。

3.4.2 一般持续改进项目:指日常渐进的改进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提高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由各维保检测室负责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经本检测室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3.4.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质量监督活动:各维保检测室应积极开展服务质量监督活动。通过开展服务质量监督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维保服务质量。

3.4.4技术、质量负责人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项目改进计划,规划持续改进工作程序,并 通过实施维保检测项目改进计划,检查完成情况,持续改进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3.5 持续改进的考核 技术、质量负责人每年组织公司所属维保检测室对开展的持续改进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在持续改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维保检测 室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优秀维保检测服务质量监督活动成果;对未按计划完成持续改进项目的单位进行必要的处罚。4.0记录

4.1 实施本标准形成以下记录: 持续改进实施记录 质量监督活动成果 持续改进奖惩记录

4.2 本标准形成的所有记录由《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持续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实验室应利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本公司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持续改进措施改进管理体系。

1、客户服务的持续改进

在ISO/IEC17025;2005;4.7.2中规定“实验室应向客户征求反馈意见,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应进行分析客户提出的意见,以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和校准活动及客户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顾客调查,互访、投诉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每年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顾客调查,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技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检测周期,客户意见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用有效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后的顾客调查表进行满意度分析,并对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并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以寻找改进的途径,实验室应对顾客调查,互访、投诉等过程中顾客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反馈,对提供的意见建议、新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开展新的维护保养检测技术服务项目,改进检测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流程,改进检测报告格式等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2、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改进

每年度应在公司内部有计划的开展和组织一到2次的内部审核工作,自我检查的要求;对于外部的审核所发现的观察项或不符合项,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从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项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潜在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无论是内审还是外部审核都是体系改进的重要机会,把接受审核的过程当做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改进的机会,每次要把审核的机会当做虚心学习他人的有益经验。

3、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改进

公司全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质量方针和目标进行宣贯,让公司的每个从业人员理解并能为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而努力,实验室应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必要时可对质量目标做一些调,整逐步改进和提高质量目标。

4、管理评审改进

公司在每年度的管理评审中所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改进措施,并进行必要的变更,管理者要确保这些措施应在一定的时限内得到实施和验收证

5、质量控制改进

从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服务质量控制方式(实验室比对、复测、能力验证)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的改进,使用质控图、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尤其对于质量控制所获得的结果或数据应加以分析,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定依据,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对于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的可疑或离群结果,应采取纠正措施,对产生的原因加以系统查找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整改报告,并通过再次参加能力验证,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维护保养检测技术服务质量控制是确保维护保养检测实验室持续保持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司维护保养检测技术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发现种种不符合和潜在的不符合,6、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于文件修订、人员引进和培训、人员监督、过程监督、新项目开发、设备开发和引进环境的改善进行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和评价实验室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2)管理者确定质量改进目标

3)动员公司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寻找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的解决办法 4)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估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5)组织相关人员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持续改进措施 篇5

本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持续改进措施改进管理体系,包括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改进。

1、相关方服务的持续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从调查,互访、投诉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方调查,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客户意见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用有效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后的调查表进行满意度分析,并对目标进行评价,并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以寻找改进的途径。对顾客调查,互访、投诉等过程中顾客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反馈,对提供的意见建议、新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改进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流程。

2、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改进

每年在公司内部有计划的开展和组织1到2次的内部审核工作,自我检查;对于外部的审核所发现的观察项或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从而提高管理体系的符合项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潜在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无论是内审还是外部审核都是体系改进的重要机会,把接受审核的过程当做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改进的机会,每次要把审核的机会当做虚心学习他人的有益经验。

3、方针与目标改进

公司全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方针和目标进行宣贯,让公司的每个从业人员理解并能为贯彻方针,实现目标而努力,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必要时可对目标做一些调整,逐步改进和提高质量目标。

4、管理评审改进

公司在每的管理评审中所发现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并进行必要的变更,管理者要确保这些措施应在一定的时限内得到实施和验收证。

5、纠正和纠正措施

对于文件修订、人员引进和培训、人员监督、过程监督、设备开发和引进环境的改善进行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2)管理者确定改进目标;

3)寻找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的解决办法,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估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

4)组织相关人员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5)通过测量分析验证和评价实施的结果,加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篇6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措施

一、单品种用量排名公示制度,通过HIS系统,对本院单个品种用药总量进行排序,排在前3位的药品及供应商进行公示,连续3个月排名前3名的品种暂停采购使用3个月。

二、药品采购限量制度,除基本药物、基础输液和毒、麻、精药品等,其它药品实行限量限额采购,单个品规每次采购金额不超过10万元,每个月不超过20万元,抗菌药物单个品规每次采购金额不超过20万元,每个月不超过40万元。

三、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开展处方、医嘱点评,对抽查到的不合理处方、医嘱,每月进行内部公示。由临床药学室按处方点评方法负责点评,并将用药评价结果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按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进行处罚,并进行内部通报。

四、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月预警制度,每月统计用药量20万元以上的普通药品和抗菌药物,对其供应商进行警示谈话。

五、临床科室药品费用比月通报制度,实行用药费用比科主任负责制,控制各临床科室用药比例,财务科每月统计各科室收入与用药比,并按照目标管理方案进行处罚或奖励。

六、门诊实行处方最高限额控制,门诊处方(含门诊医师、专家和住院医师)每张最高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500元。

七、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权限控制,各级别医师不得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专家会诊同意后才能使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使用但仅限于1天量。

八、药品新品种引进评审制度,新品种进院前将严格审查,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严格执行“一品两规”制度。从源头上加大对药品使用环节违规行为的控制力度,严肃惩处索拿卡要和收受回扣等违规行为。

连山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资料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为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促进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小组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监督、指导及管理组织,负责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负责人由主管药师以上人员担任,科主任、药品仓库负责人、临床药学室负责人、调剂室负责人、制剂室负责人、质检室负责人等组成。

三、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职责

(一)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对医院药品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并认真落实。

(二)药剂科设置药品制剂检验室,负责日常药品及制剂的质量检测工作。

(三)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定期进行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科室规章制度的学习,保证药品质量监督的科学公正。

(四)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医院药品质量具有裁决权,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五)定期抽验购入药品的质量。检查药品库和各调剂科(室)药品质量管理情况,有无过期、变质药品,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疑似质量问题的药品有权停止使用或封存,并报药剂科质量管理小组。

(六)定期对临床科室的备用基数药品、急救药品的保管和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与有关科室沟通,并做好相关登记和记录。

(七)药剂科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应根据监督结果定期进行药品质量监控分析讨论,对期间发生的药品或制剂质量问题,及重大质量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做好落实,并有详实的记录。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小组:

组长:科主任

食品安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 篇7

关键词:食品检验机构 管理体系 运行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10-02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稳定。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在第五十七条中明确规定“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为此,2010年9月,国家认监委印发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标志着我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正式建立。作为食品检验机构,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规范食品检验工作行为,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

本文从仪器设备及环境、提高人员的素质、强化实验室特殊条件建设三个方面阐述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途径。

1加强环境及设备仪器` 的管理

仪器设备及环境是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体系实施及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食品检验需要固定的检验场所,在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例如冷冻室、分析设备、冷藏室、信息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药剂以及辅助设施等,因此,这些设备首先要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其次按期检定,保证设备在有效测量范围内。同时试验环境要满足工作要求,检验过程中要实时记录仪器的使用状态,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期间核查计划按时完成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保证检测设备的有效控制。同时,要完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适时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才能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生产率,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开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对设备的管理所必须的,同时,指定设备持证人员专人操作,防止设备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从而增加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设备的检测精度。

对于所有的检验检测方法都应有效控制,防止使用过期作废的产品标准及检测方法标准。在检验指标方面,要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成熟的检验经验,不断的完善检验体系,对于政府而言,要加大对食品检验机构经费的投入,保证经济投入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及技术管理体制。只有将以上措施落实好,才能保证仪器设备、检验方法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才能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

2 提高人员的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出的。合格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能够用最专业的素质及态度把好食品检验这一大关。因此要保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熟悉食品卫生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食品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标准等,对检验操作技能要掌握,熟悉操作程序,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及防护、质量控制要求、计量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市场准入原则相同,对专业人员的控制也要符合条件才能从事该职业,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要注重检验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对其从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及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从各方面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只有最忠贞、最专业的人员才能保证食品检验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

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监督人员及维护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管理人员,监督人员负责对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及正确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在公正、公平及公开的原则基础上,杜绝不符合检验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而技术人员作为食品检验的一道关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验检测,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通过层层把关,才能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食品进入市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相关知识技能,熟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熟悉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违反食品检验规范,违规操作应予以严厉的制止,打击贪污腐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 强化实验室特殊条件建设

由于食品检验实验室经常会需要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检测,而这部分检测项目需要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设备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验室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将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严格分离,杜绝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微生物实验室而言,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时,要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在同等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还要配备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柜。在试验过程中,要防止被微生物感染。此外,要控制实验室的湿度、温度,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照明配备也要合理,在进行试验时,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定期进行消毒。进行放射物质、挥发物质及微生物等特殊实验时,要配备特殊药剂,从而保证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持续有效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需要在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带领下,严格制定管理体系,通过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监督下,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安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从根本上保证老百姓的食品食用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2]张耀武,吕岩.食品检验机构管理体系文件编排方式的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5).

[3]刘萍,杜纹.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分析及持续改进[J].科技资讯,2012(16).

[4]陈仲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中人员评审方面有关问题与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质,2011(12).

上一篇:学习中心岗位职责下一篇:读后感1000字左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