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诗诗词阅读答案

2024-05-30

春诗诗词阅读答案(通用9篇)

春诗诗词阅读答案 篇1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是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流落夔州时所作。

14.颔联运用对比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5.诗人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4.(2分)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突出了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的渺小单薄(或形单影只)。(意思表达相近即可得满分。)

15.(3分)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自己漂泊生涯苍凉的感慨。(意思表达相近即可得满分,如答出一点给2分。)

1、读杜甫的《孤雁》回答问题。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4、(1)孤雁思念同伴,非常执着。野鸦则是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的象征。

(2)对亲朋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鹊踏枝诗词阅读答案 篇2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8.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4分)

鹊踏枝阅读答案赏析王鹏运

8、【答案示例】(1)主要抒发作者的怀乡之愁。上片写望远愁多休纵目登高远望愁绪繁多,下片梦中飞驾越过湘水返家乡,结尾一句点明愁绪来由“归心”急促。

(2)岁月蹉跎之愁。上片写遍绕花丛,特地观笋,眼看春笋生机盎然,暗隐时不我待之意。

(3)久居客乡、有家难回的飘零之愁。长路漫漫只能借助梦境飞回故乡,借助鸿雁传音,聊解思乡之愁。(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9、【答案示例】(1)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词中写了梦中情景,远望春山碧色,只记得梦中翻山越水返过家乡,犹言现实中有多险阻,有家难归,虚幻之景更让人痛感无奈。

千秋岁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3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莫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以乐景衬也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

解析:本题是形象类鉴赏题。题干设置指向性强,答题范围交代清楚,审题要求不高。难度不高。至于作用的问题属于知识结构考查。

【思路点拨】这道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翻译重组词句。只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把描写的景象有次序的重现出来就可以了,最后不忘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一般是季节+时令+物象(人物)活动+画面(图卷);第二问,开头的景色描写,一般有三个作用:一,创设(营造)一个意境(氛围);二、为抒情主人公(诗词中人物)出场提供背景(时间、地点);三、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又细分为景中含情和乐景衬哀(哀景写乐)

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双头、借代、比喻、夸张(手法2分)

(1)双关:“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2)“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3)“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

解析:“春去也”,使用的双关手法比较难于辨析,其作用的简析是很简单的,双关也是古典诗歌中常涉及的手法,在《定**.莫听》一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典型双关修辞,既有谐音双关,也有语意双关。语意双关的识别有赖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对诗词的深层理解能力。后一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比喻、夸张容易答出。但是,借代就比较隐含了。这其实也是个积累问题。平时接触到很多的“落红”“飞红”“乱红”“残红”其实都是借代。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千秋岁》诗词鉴赏

该词一起句就标明了作者身处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水边沙外”。地点:栖霞寺外的沙洲上,瓯江边,面对青田县城(后文再作补叙)。时间:暮春季节。以“外”字连带“城郭”,正是“城郭轻寒退”的时候。城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门外、后山等周边地区。这里已是绿意盎然。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言不论水边沙外还是内城外郭,已是一片暮春气息。“春寒退”,春天即将归去。这种恋春、惜春之情,也正是词人惆怅失意的感情流露。“花影乱,莺声碎”,写“花影”,可见阳光明媚;写“莺声”,可见境界清幽。“花影”、“莺声”相互照应,应是一派明柔春景,加上“乱”、“碎”二字,联系上文的惆怅之情和下文的“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两句看,则乱者情也,碎者心也。春光虽好,但已入暮,身世如斯,怎不令人心碎意乱。这就自然地引起“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的怀人之情。“飘零”是说自己遭受贬谪,“酒盏”是指与朋辈把酒共话。一个“疏”字,写出词人仕途坎坷,半生飘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游共饮、谈诗论政了。对这种友情的无尽相思,使人衣带渐宽身渐瘦。“离别宽衣带”所说的“离别”,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因政治原由各遭贬谪,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离别,所以其痛苦更甚。“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词人明知相见不易,却又无时不产生强烈的愿望。但翘首远望,昔日挚友又在何处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渐渐聚合的天空碧云。思念、失望、孤寂、苦恼,在“人不见”、“空相对”里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片“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两句,这里的“西池”,即指金明池;“鵷鹭”是两种鸟名,因其飞行有序,故常用以喻班行有序的朝官;“盖”,车盖,指车。这两句是追忆当年与同僚友好,飞车赴会的盛况。这次盛会,参加者三十六人,皆当时名公文人,他们纵谈阔论,宴饮畅游,从早至晚,极尽欢娱。但,俱往矣!如今朋辈星散,各贬他乡,抚今追昔,不能不使词人发出“携手处,今谁在?”的凄怆悲呼。“日边清梦断”,“日边”指帝京,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既往之日不可复回。本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可在梦中寻求,但是“清梦断”,词人清醒地认识到重返帝京、旧友重聚已不可能。这种不满当前流离生活又深知前途无望的双重感情,使词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而憔悴衰老,以至“镜里朱颜改”。难怪孔毅甫见“镜里朱颜改”一句时,惊道:“少游盛年,何为悲怆如此。”“春去也”呼应开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现得更沉重,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而“飞红万点愁如海”,以落花飘零衬愁情,其悲怆绝望的心情更令读者惊心,以海喻愁乃词人内心深处的断肠泪凝聚而成。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词阅读答案 篇4

《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7~8题。(4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有些版本把“曲径”作“竹径”,你认为课本用“曲”好在哪里?(2分)

8.请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做点赏析。(2分)

参考答案

7.“竹径”就是竹林里的小路,而“曲径”是指弯弯曲曲的.小路。课本要“曲径”,小路弯弯曲曲,这样层次多了,景致变得丰富了,胜过了“竹径”的一览无遗的景色。

春诗诗词阅读答案 篇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

敦煌曲子词

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

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

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教心怨天。

8.“春去春来庭树老”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词中包含了哪些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8.“老”字用得最为精妙。“老”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老”,实则暗示思妇容颜憔悴,以此反衬思妇等待的漫长,也生动地传达出了对停止征战、安居乐业的向往。

9.对征夫为功名而抛下自己的埋怨;对远方征夫的痛苦思念;对年华已老的感伤;对征夫早日归来的期盼。

【解析】

8.略

9.略

【备注】这首词的上片写征夫。征夫正当年少,血气方刚,为建功报国毅然从军。征夫自己颇有一番抱负,“为爱功名”而“千里去”,志向可嘉,“携剑弯 弓沙碛边”则描写征人的征战生活。前四句塑造了一位远离家乡在塞外征战的.少年征夫形象。末句笔锋陡转,写思妇的不满和怨苦之情。抛弃妻子就如同割断琴弦一 样,这是对一心追逐功名而将妻子抛弃不顾的征夫的埋怨和责怪。

武陵春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6

【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和参考答案】

12.下列对此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

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词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1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可从修辞、写法等方面品析)(2分)

2011古诗词阅读练习题之答案 篇7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A4、B5、D 夜雨寄北 1问诗人何时回来。回答是遥遥无期。2前者是景物,雨纷纷的样子,体现心中愁绪入于水一般越积越多。后者是时间,通过雨夜体现诗人孤独、惆怅的心情。情景交融。

泊秦淮

杜牧①“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册古诗词阅读题望岳(岱宗夫如何)

1、巍峨(高大)

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1、比喻、对偶

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春望(国破山河在)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凄凉(悲凉)

.2 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 , 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四册古诗词阅读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1、安史之乱

2、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饮酒(结庐在人境)

1、“心远”指思想远离官场和世俗。“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2、“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1.停 投 拔 顾;内心的苦闷、抑郁 2.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1、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送别

3、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9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11过零丁洋

(一)参考答案:(1)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二)参考答案:⑴儒家经典(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3)舍生取义 12山坡羊①潼关②怀古(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13己亥杂诗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3.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五册古诗词阅读题

14渔家傲•秋思14渔家傲•秋思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D2、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六册古诗词阅读题

关雎(关关雎鸠)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4、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5、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1.雎鸠 荇菜 2.窈窕淑女 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点拨: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8蒹葭(蒹葭苍苍

1、D2、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波兹曼的诅咒》16.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4分)17.(4分)(1)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2)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18.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放任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4分)

马草行古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篇8

【清】朱彝尊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

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

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

里胥①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

归来输官③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

【注释】

①里胥:里:指古代地方基层单位。有以二十五家为里者,有以八十户为里者。胥:泛指吏役。②飧(sūn):晚上的饭食。阑牢:家畜饲养圈。③输官:向官府缴纳。

【文学常识】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号竹垞,浙江嘉兴人。诗作有学者气,重才藻,求典雅。

【阅读训练】

1.开头两句“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描绘了___的.景象。其中“健儿”“呜呜”辛辣地讽刺了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六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图画。

3.第七句至第十句描绘了______横行乡里的丑剧,他们除了催缴马草之外,还_____。

4.清代诗人_______也写过同题诗《马草行》。

5.简析末尾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十万马兵闯入“空城”清兵如临大敌

2.县官连夜张灯逼征马草

3.里胥(乡吏)

春诗诗词阅读答案 篇9

除夕恰遇立春,真非常有之事。本应感到无限喜悦,可是对于客中的游子来说,所引发的却是无限感伤。此词上片三句写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显示出百花将开的消息。四、五两句再写除夕守岁。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有人”以下三句写人们在欢笑中迎来新年: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

下片开头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作者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纤纤玉手为自己破开黄柑,那幽香似乎还萦绕在周围。对往事的追忆和神往,令自己走进了梦境,然而相隔既久,山水迢迢,过去的美好回忆,连梦中也难以追寻了:“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湖水如镜,梦影朦胧,难觅归路。往事散如轻烟,徒增无穷怅惘而已。最后几句直接抒情:此时是春风吹融了冰雪,可是永远不能消去飞上鬓角的寒霜,已经够可悲的了;更何况落梅如雨,斑斑白发与点点白梅相对,这岂不令人凄绝!词作委曲含蓄,欲藏还露,而其抒情笔触又了然可寻。

上一篇:14定向毕业典礼发言稿下一篇:树叶里的大发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