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

2024-07-08

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精选6篇)

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 篇1

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关键是激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即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形象魅力,善于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深厚意蕴,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把文字“还原”为头脑中表象的能力,读书入境,这样在领悟古诗词艺术魅力的同时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一、联想能力的训练

所谓联想是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想或推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认识活动过程。古诗词是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包含大量的联想。而联想既不受时间的限制,又不受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说,可以“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空间上说,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抚四海于一瞬”。作家艺术家在感受客观外物之后,只有经过一个“收视反听”、“寂然凝虑”的联想和创作过程,才能达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时,可以顺着作者的思维方向去联想,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意境和神韵,同时训练学生的联想的能力。

1. 相关联想,加深理解。

相关联想是指相邻相关的事物因时间或空间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通过相关联想的训练,能巩固学生已有表象和知识的积累,并运用积累的表象和知识来进一步理解新的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 相似联想,异中求同。

相似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性质或动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古诗词创作的手法、表达的情感、形成的风格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运用相似联想,在同类作品的比较阅读中理解、掌握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和鉴赏方法。

同一内容或情感运用相同或相似表现手法的古诗词作品比比皆是,我们往往可以由此及彼,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古诗词中有许多风格相似的作品,在学习时,可以互相联系起来。同类作品的比照,可以加深理解,而相似主题但不同形式的作品间的联想,能在加深理解作品主旨的同时拓展思维。

3. 对比联想,鉴别吸收。

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具有相反或相对特点的事物的联想。相同题材不同立意作品的比照,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一意象相反立意作品的比照中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是因景生情还是由情设景。相反风格作品的比照,让学生在品评作品时,密切联系作家的生活遭际,体会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准确把握作者独特的创作性格和以此形成的创作风格,从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如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与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比照。

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运用联想这一思维方式,就如帮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任思绪飞扬,让思路宽畅,徜徉于文学艺术殿堂中的学生们的思想就会闪烁出智慧之光。

二、想象能力的训练

所谓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们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智力品质。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美学大家康德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力越丰富活跃,所受的限制越小,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情感体验就越强烈,审美体验就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大。

想象包括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依据新颖性和独创性上的差异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而发展形象思维主要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根据图样、图形、符号记录等的示意,而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是自觉的,有时还要作出一定努力的想象,所以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教材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再造想象占据突出的地位,学生正是根据作者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并根据作者的提示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再造新的形象,所以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想象再造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个人爱好、个性和生活积累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再造想象实现了文本阅读的还原性和多样性,这种能力的培养可贯彻在整个古诗词阅读训练中。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指导、启发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句的揣摩,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造想象性的描摹,使平实的文字显现丰富的内蕴,简单的场景变为鲜活的画面。从而把握作者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2. 创造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训。

激发、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在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中进行训练,更要注重长期培养、形成习惯,才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 篇2

(一)、诗歌鉴赏:(8分)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4分)

13.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答案:

12.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1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古诗词阅读训练 篇3

鹧鸪天

□苏 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③,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歌妓等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词。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 栈

□张问陶

马嘶人语乱斜阳,漠漠连阡水稻香。

送险亭①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②。

[注]①送险亭:在四川境内栈道终点处的一座亭子。②陈仓:在今宝鸡市境内,为关中与汉中交通要道。

(1)“万峰飞舞下陈仓”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在布局上有何特点?你从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怎样的人生道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半闻横管

□程 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①。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委:落下。②金谷:即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此处代指金人占领下的北方失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2)“把酒送春春不語,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答: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古诗词对比阅读训练 篇4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

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对比阅读

8.李诗的“独”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个字为什么用得好。(4分)

9.两道诗所写的战争都是败仗,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独”字,刻画出一位勇武过人,力挽狂澜的英雄,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4分)

9.李诗主人公出征的铁甲都已破碎不堪,陷入敌军重重包围,却并不丧气,而是显出豪气豪情,杀开重围,绝处逢生。刘诗主人公也是处于敌军重重包围,外无援兵,内无力自守,陷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情绪悲凉沉重。(4分)

拓展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古诗词阅读训练(三) 篇5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3.前两句采用 手法,点名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要到边塞,山高路远,觉得自己好像是“ ”又似“ ”一般,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了幽微难言的愁苦之情。

2.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

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3.结合诗句,谈一谈王维“诗中有画”在本诗中的体现。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和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美、 美、 美、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4.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为什么说这首诗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

5.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是指 。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的特点。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3.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40字)

4.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写的是 。诗的前四句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

含义:

3.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八、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中写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的句子是什么?

2.请你赏析颔联中“遍”字的表达效果。

3.王维的诗歌称“诗中有画”,请你结合本诗谈谈此特点。

九、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沈之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罟(gǔ)师:渔人。临圻(qí):近岸之地,这里指江东。

1.诗歌写了哪些意象?呈现出的作者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呢?

古诗阅读训练 篇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王 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周 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长恨辞

□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答:

2.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湖早春[注]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乱点碎红山杏发”与“榕叶满庭莺乱啼”中均用到“乱”字,请分别赏析其妙用。

答:

2.《南湖早春》《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分别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上一篇:基本待遇下一篇:空气负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