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2024-06-29

多读书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多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

读书心得体会

“好书是一味心灵良药”,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句不错的话,看了作者写的故事稍稍感动了下,觉得他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还记得暑假看过的《教育先锋者档案》这本书,封面是淡黄的,上面有很多教育先锋者的名字,显得很严肃,那题目也让人觉得书的内容学术性很强。虽然也是教育者,可看到纯理论,学术性很强的书还是会觉得头疼。轻轻的翻开书本,看着“行走在守真归本的路上” 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从批判到课堂教学重构”的韩兴娥老师的新阅读实践;“搭建通向生活的桥梁”的张晓梅老师及其大语文教学圈;等等生动的例子,我被吸引住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沈红旗老师和苏静老师。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也有云“厚积薄发”。沈红旗老师中学时期就阅读大量的名著,并硬性规定每天有一定的熟读背诵量。因为书难买还抄了不少书,直到现在依然保存着《西方名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杜甫诗选》《李贺诗选》《苏东坡诗词选》等的手抄本。高二暑期狂读《辞海》分册里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等部分。大一年级时,背熟一本成语词典。大学4年,钟爱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开始拜读弗洛伊德、尼采、孔子、老子和庄子等大家的哲学书。他有句话正说明了他教学成功的关键: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参加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参加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你仰头挺胸走出心灵困境。

2010年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迷上了读小说,反正就是对文学,对作家情有独钟。现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个人的读书经历。

三毛:原名陈平,一位台湾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学教师,受家庭影响,五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绚丽多姿却又平淡无奇的云,洁白无暇而又飘逸灵秀。自由浪漫,坦率而又不失天真。自杀后,骨灰一半遗在了台湾的日月潭,一半遗在了大陆西北的鸣沙山(敦煌)。日月潭可以浸透《温柔的夜》,鸣沙山可以重温《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大抵描绘的应该是她吧。

贾平凹:陕西、西安人,原名贾平娃。西安是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熏陶了他。善长写长篇小说和散文,其《废都》是对《红楼梦》的一次成功模仿,同《红楼梦》一个遭遇,一开始就被沦为禁书。散文:语言朴实、平和。小说:语言富有独到的地域气息,并有方言夹杂其间。其作品摆脱了那种浮躁、张扬、浅薄、晦涩、华丽的文风,整合并开创了一种现实感、趣味性、哲理性、深沉气质的风格。写小说难,难在有始难有终,高鄂对《红楼梦》后期成员遭遇的安排非常合理。张爱玲:一个不落俗套、身着红袍的前卫女子,个性十足。《倾城之恋》、《沉屑香》、《半生缘》…。她的文字更具个性:环境描绘、意韵烘托、心理剖析、想象丰富,读起来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饱含了对爱情的透彻思悟。她仿佛在告戒后代的女子们如何识破男人们的诡计,不过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在给女人使坏,女人总是用她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女人谈恋爱前应该读读张爱玲,失恋之后更应该读读张爱玲,做女人应该像张爱玲。如果你对他们三位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会发现,三毛比较欣赏贾平凹的文章,贾平凹比较欣赏张爱玲的文章。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早年是上海艺术戏剧学院的院长(现已封笔终老,退出文化圈)。《借我一生》、《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山居笔记》,从他的作品名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何等大气的作家,这里用作家来称谓他是有问题的,准确地说他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并对历史有较深厚的研究。他的作品除《借我一生》以外,都与随笔有些类同。余秋雨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向我们讲述国内、国外的历史、文化史。

80后写手: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韩寒曾获得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一个另类的天才,精通语言的韵律,文字的巧妙组合与运用。其小说故事情节性差,所以语言上格外的努力,要求句句都出彩。这与其人生阅历有关,毕竟年纪小。大家都知道鲁迅、钱钟书、李敖是我国三位泰斗级的语言大师。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和李敖的影子,他的《三重门》是对钱钟书《围城》的一次成功模仿,也就是《三重门》奠定了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但有点刻板,钱钟书的诙谐幽默是流出来的,李敖的喜笑怒骂是溢出来的。韩寒出生在电玩时代,身上有太多的享乐因素。他并没有把文学当成一种真诚的生活姿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够敬业,而是把文学当成一种品位的炫耀,一种实现自己飙车梦想的手段。其作品娱乐性较强,有意思的东西不一定有意义,有意义的东西往往没意思,他应属前者。

从人性本位上讲,三毛与张国荣比较类似,都是因过早的繁荣而枯萎。三毛一生遭遇坎坷,无丈夫(其夫荷西因出海捕鱼遇风暴而溺水),无儿子。最终因难遭疾病的折磨而把生命交给了一只袜子。张国荣:一位电影演员,一位双性恋者,演技精湛,红遍影坛。当他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得失荣辱演尽时,跳楼自杀了,也许他们以为这样是功成身退吧。张爱玲与李清照类似,安妮与王菲类似,这里的类似是指艺术情调、文化品位、风格倾向等。

文学是人文的一个主支,它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体裁,它和艺术、科技共同构成了文化的主题。各个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审美倾向,不同爱好的人喜欢不同的作家和不同类型的作品,譬如小说,男人看小说一般看故事的曲折情节,所以金庸较受欢迎。女人看小说一般体会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所以言情派、感情派的较受欢迎。比如,琼瑶、席绢。

大家要做好文学首先要对它有兴趣,懂得并会欣赏文学的美,否则文学与你无关。音乐、书法、绘画也一样,不感兴趣,不会欣赏,再好的艺术也与你无关。其次,文学素养的提高靠平常的积累、思考,所以耐性、悟性要好。“文无定法,大体须有”,这就是所谓的写作章法。多阅读文学作品,多做读书笔记,名家作品的结构和思路就是章法,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掌握章法的过程。最后,要多写多练,多修改。要想写一手好文章,光看、光说不行,会说、会看不会写的很多,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不是一会事。既要自由写作也要有所约束,所以要多让别人给自己提意见,虚心请教,自己多做修改、调整。这样读写结合才不会白读。最后,我给大家谈谈读书态度的问题,读作品时要有敬畏心理,细细品味,切不可马马虎虎,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合的观点大加指责与批评,甚至对作者产生反感。尤其阅读小说尽量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比较对照。尝试着去接触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与大师同心也”。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效果可能就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专一地研赏一番,定会受益匪浅。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能写出精美、感人、意义深刻的文章来。

浅析教师多读书的意义 篇2

关键词:理由;益处;意义

一、教师不读书有N种理由

我是一线的教师,据我的观察,教师阅读的状况是尴尬的,在我们学校(当然其他好多学校也如此),能每天坚持读点书的教师还真不多,即使读,也只读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捧着两本教科书,靠着经验过日子的老师大有人在。更不用说关于阅读的文化追求,写写教育随笔,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是一种遥不可及、难以抵达的境界。据我所察所思,教师不读书有N种理由:

1.惰性心理

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危机感不强,对工作只求过得去,对知识,不求学精学深。读书似乎并不能给教师带来什么实际生活的改变。很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容易滋生惰性,走向因循守旧。

2.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教师总以为自己的学历、自己现有的知识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甚至觉得绰绰有余。可当我们曾经掌握的新鲜知识已成为常识时,当学生向你提出各种各样你闻所未闻的东西时向你讨教,向你质疑时,你除了学习,不断地读书,你还有什么选择?

3.工作忙,无暇读书

教师认为每天都要昏天暗地地批改作业,铺天盖地地对学生进行练习测试,还要应付五花八门的常规检查评比工作。长年累月的形式主义等这一切成了教师不读书的理由。

教师,别为不读书找理由,即使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来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

二、多读书益处多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教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教师若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的真谛,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笔者认为教师多读书,有以下几点益处:

1.多读书,知识渊博更有利于教学

书是砖瓦,可以构筑知识与人格的大厦。教师通晓古今,高瞻远瞩,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多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在教学上应用自如,在课堂上妙语连珠,让孩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

2.多读书,是永葆青春的源泉

读书,“以内养外”“补血养颜”。多读书自会“颜如玉”。读书可以让精神愈加充实,学识更加渊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容颜有老去的时候,而学识和智慧却能始终闪烁耀眼的光芒。坚持阅读会让你增添了几丝高雅,几分神韵,几许自信,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3.多读书,让心灵得以净化

书是甘露,可以滋润龟裂的心田。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读书的同时,培养高雅学习情趣,让思维得以发展,智慧得以提升,灵魂得以净化。通过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吸取书中的智慧和精髓,让人更能分辨人世间的美与丑、是与非、智与愚、善与恶……通过读书,就更能做到敬业奉献,淡泊名利。

三、读书固然重要,读好书更重要

1.读孩子们读的书

如《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哈利波特》等。教师多读这类儿童读物,他就和学生就有对话的可能,与孩子零距离的对话,孩子会更信任我们,更喜欢我们,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事半功倍了。

2.读教育名著、专业知识等书籍

进一步拓展深入以及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读这类书可以学到很多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少走弯路,并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疑惑。做到持之以恒,那么即使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即使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教师也有十足的把握来浇灌未来的花朵。所以我们要读《论语》,要读陶行知,于永正,窦桂梅,要读杜威,要读苏霍姆林斯基……

3.拓宽渠道,广泛阅读

晓得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天文地理书籍、科普读物、文学时事、体坛名人等,从各方面吸收营养,丰富自己,充盈自己。

當然在阅读时,有些书需要从头读到尾,有些书则需要粗略浏览,有些书则要反复研读,甚至背诵。对我们教师而言,对于教育经典则以精读为主,对于其他书籍,因自己的喜好而定,可以浏览式阅读或筛选式阅读。

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做到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只有对自己做到“学而不厌”,对学生方能做到“诲人不倦”。最后,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句话劝勉我们广大教师:“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样的教师,文化底蕴深厚了,思想格调就高,教育思路也就宽了。

苹果与粉笔灰读书心得多篇 篇3

书的内容由近百个小故事组成,学生的,教师的,校长的,家长的,课内的,课外的,成功的,失败的,喜悦的,困惑的,千姿百态的,情趣情溢。如果你想了解名人,包括国家总统,著名作家求学生涯中的细节,如果你想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迎接学生挑战欣然走出困境,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摆脱琐事的繁忙挤出时间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提高,那就都可以在这本书中读到。

教育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就拿上好一节课来说。看似平常,实则有诸多因数的影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热情,对学生的热爱与呵护,文化底蕴,专业水平,教学的基本功,语言的魅力,学生的心态,环境的气氛……都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成长。这本教育小品对教育的方方面面提炼出不少精彩的看法,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洞悉问题的实质,形成重要的教育观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能醒人耳目,启人深思,催人奋进,追求卓越。

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一定要拥有“专业自我”。要做到“专业自我”,就必须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还要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与魅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不仅仅是多看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如果我们每节课只停留在课本的`讲解,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英语失去学期的兴趣。对于这些“苹果种子”而言,单又老实的春风化雨还不够,更多的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提供他们吸收营养。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广阔的人文素养。

其次,在教材的处理上,一定要懂得“超越教材”和黄金分割”。教材是例子,但也是引子,对于这些课文,我们与其不停地挖掘,不如学会“升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些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我们就不需要用太多的语言去三番五次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打断学生的思维,如果是设置的题目有点难度的,最好是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用最精练的语言提醒学生从哪些角度去考虑。我们带给学生的不单是纯文本的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三,教师在课堂中要“永葆激情”。“生命与激情同在,岁月与青春同行”这是生活的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保持我们的“个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关注细节”。英语课就是一堆细节,春风化雨更富魅力。最后,再优秀的教师也要懂的“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激烈的竞争环境,强调个人发展,但若要一个年段得英语教学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的“团队合作”。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书心得500字 篇4

这本书看似简单,无非是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相互诉说着我有多爱你,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童真的故事,却带给我一种强大的震撼。“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问。“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笑笑地说。“我爱你这么多。”小兔子拼命张开双臂。可是,不管小兔子怎么比,怎么跳,他的爱总是比不上大兔子来得多、来得高、来得深、来得远。最后,小兔子终于了解妈妈对他的爱,是那么深那么远,相信他也会努力付出更多的爱。在简短但纯真的对话中,展露无边的亲情,温馨感人。

我想,在现实中,孩子们都应当学会对爸爸妈妈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有这么多!” 如果没有他们爱父母、爱长辈、爱一切尽了心的抚育者的远到月亮那儿的感情,那么大兔子的“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又怎么会有?怎么延续?生命里遗传的神奇也是有生命的理由的。

多读书的好处 篇5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

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我怎么没想到呢”。

所以经常去读些书,你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读书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

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

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应用自如。

三、多读书会提升教师气质,伸展教师个性。

既然新课程理念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那么首先我们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

我们每个人也应具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读书,从书中慢慢积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四、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

而会不会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

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

因此,我们要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为了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把握今天多读书 篇6

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实在的时段,在今天的人生轨道上,昨天的成功与失败都显得苍白黯淡,今天可以抹去昨天的一切不平事,让昨天的理想得以实现。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不会虚度光阴;只有把握住今天,才是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只有把握住今天,才会有一个充实、无悔的人生!

今天来临,我们要从今天开始,铺设理想的画卷、扬起生命的风帆,它不会因为今天的阳光明媚而停止,也不会因为今天的阴雨绵延而提前消失。“今天”是短短的一段时间,转眼就会成为过去,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切实把握。

把握今天,因为明天虚无缥缈,尚未到来。触摸不到的花即使再鲜艳也只如同海市蜃楼,只能向往却无法触及。明天的美景不应让我们在今天止步去等待,因为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得到。如果“神童”们不去努力,而是坐在那里等待美好的未来,可能世界上又会多了许多“方仲永”。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靠无数个“今天”的勤奋一笔笔写就,贝多芬的每一首乐曲是靠无数个“今天”的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如果牛顿不勤奋思考,只是等待苹果掉下来,他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牛顿”……或许明天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只寄希望于明天的美好,那么千千万万个“今天”便会虚度。

生命是宝贵的,它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堆积而成的,珍惜今天就是珍惜生命,荒废了今天就是荒废了生命。人们常把时间比作流水,说它匆匆流过,一去不复返。的确,时间就是在流逝,在你不经意间从你的面前消失。你若有心抓住,它就能为你服务。如果你对其视而不见,任其流逝,那你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没有脚印的”……这些话我们经常听到,但还是有人不能领悟它们的真谛。今天过去了,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李大钊同志有句名言:“我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这句话提醒人们:今天,是宝贵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今天。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时光,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情推到明天再做。明朝诗人文嘉写过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今天的时光,怎么能谈得上珍惜明天的光阴呢?

鲁迅对时间的认识很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富兰克林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古今中外,那些蜚声世界的大家们知道今天的时间耗不起,他们深知没有把握今天,明天的希望只能成为泡影。所以,他们都是珍惜时间的典范。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忘我工作,成了有2000多项发明的发明大王。在他79岁生日时,他自豪地宣布:“按照常人的工作量计算,我已经135岁了。”

雨果成名后谢绝繁琐的邀请和宴会,竟不顾体面而剪掉自己半边头发,在头发长齐的日子里,他又完成了一部著作。

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

我们要珍惜今天,把握今天,就要珍惜每分每秒。历数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

毛泽东自少年时代起,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毛泽东的居所就像书的天地,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厕所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张海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法语、英语、世界语等几种语言,完成了《海边诊所》的翻译。一个身体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原因之一不就是由于她抓紧了分分秒秒的宝贵时光,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吗?

在许多人眼中,今天的努力是一杯寡淡无味的水,可以毫不顾惜的摒弃,明天的辉煌是一杯清凉美味的饮料,即使喝不到嘴也能望梅止渴,梦中尝尝它的滋味。可是,不往水中添加美味的果汁,水永远是寡淡无味的;不往今天注入你的努力与辛劳,明天的日子便会永远没有喜悦与辉煌。

我们要善于利用“今天”的零碎时间。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一个人如果认识到学习的重要,看到自己水平不高,感到时间的紧迫,就会自觉地去利用零碎时间。

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随意浪费时间,荒废今天,那么你将一事无成。有的同学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立下“明天我将开始……”之类的誓言,结果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学校生活只是我们人生中短暂的一瞬,未来人生中每一个今天仍要好好把握。今天是明天的奠基石,没有今天牢固的基石就不能修筑起明天的高楼大厦。

对于莘莘学子,就今天而言,不管将来如何,今天也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让它白白地溜走,既然坐进了教室,既然捧起了课本,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天,不让懒惰的种子在我们的思想里扎根。如果每一个今天我们都认真过、努力过、拼搏过,天天临睡前就能无愧于心地对自己说:今天没有虚度。

记得朱熹有一首劝勉人们惜时的诗:“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今天的日子,是一根五色丝线,你的努力便是织机,你能把今日之线编织成明天漂亮的锦缎,也能将它弄成一团无序的乱麻,这完全靠你自己去把握。

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获取知识的机会。誉满全球的国画家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和心情不好外,无一日不动笔。京剧花脸前辈郝寿臣也是一位善于抓住“今天”的人,他床头贴着“睁眼就起”的条子,吃早点的地方贴着“赶快吊嗓子”的条子,他就是这样对待今天的。试想,清洁工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哪有日复一日街道马路的洁净?农民不在今天及时割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救治病人,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体魄?体育健儿不在今天挥汗苦练,哪有奥运会上那一块块闪亮的奖牌?我们不在今天刻苦学习,哪有日后祖国的栋梁之材?

在哈佛的理念中,时间是最公正的,它不会因你财富充裕而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因你物质匮乏而少给你一秒。很多人都羡慕哈佛学生的生活,却未必知道哈佛给学生的告诫是:如果你想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必须把握今天良好的学习机会。“明天的前途,取决于今天的努力”,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今天”,那么美好的明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时光如水,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今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做国家的有用之才。

我们生活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学习,而明天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时代要求我们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珍惜“今天”,珍惜“今天”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珍惜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紧紧抓住时间的脚步,不要让我们美好的人生留下遗憾。今天,你洒落的只是数滴汗水;明天,你将拥有一片海洋!

上一篇:义务劳动作文下一篇:夏天诗句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