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读书心得(精选13篇)
老师的读书心得 篇1
唯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教师应当在每一个时刻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心情愉快的时候爱孩子,心情沮丧的时候也要爱孩子;精神焕发的时候爱孩子,身心疲惫的时候也要爱孩子;工作顺利的时候爱孩子,困难重重的时候也要爱孩子。爱聪明的也爱愚钝的;爱乖巧的也爱淘气的;爱长得可爱的也爱长得不可爱的。相反,对于那些贫寒的、身体不好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这些处于弱势境地的孩子,教师不但不能舍弃,而要格外的爱护和关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
教师的爱是重要的。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可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人生。同样,教师要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一道冷酷的目光。
教师的爱不求回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条单行道,我们放任感觉、情感和行为,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而不企求任何感激或感恩,不仅是现在也包括将来。
教师的爱是真诚的。真诚的爱,不是虚张声势的夸赞,不是勉强挤出的笑容,不是天空中飘忽不定的云彩。真诚的爱,来自于教师的心底,她是持久的、坚定的,没有半点做作和敷衍。学生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能感受到教师心灵深处发来的信息,一点点的虚情假意都能被敏感地捕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爱也是无止境的,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老师的读书心得 篇2
所以,一个以教书为生命的老师,他应该是一个不放弃读书的老师,是能将读书与教书紧密相结合从而读教相长的老师。这里我将具体阐述教书与读书的密切关系。
一、读书,可以守护教育这片净土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难免物欲横流,诱惑重重,这个时候,人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教师,在这一特殊的变化的时代,也难免被卷入时代的潮流中,而使教育这条孤船在风雨中有些飘摇。作为教育的干将,很多老师,因为没有灵魂精神的定位渐渐迷失了自己,丧失了一个教师应具备的为人师表的品质。据有关专家调查,现在的教师80%以上存在着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事实。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老师应该怎样摆脱这种处境,怎样寻回失去的自我呢?我认为老师这个时候,应该要有点哲学家的智慧,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师生活的本质,找回迷失的自我,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还我们一个安宁的心境,守护我们教书这块净土。
而哲学家的智慧不是天生的,其很大程度来源于对书的探寻。通过博览群书,洞悉人生的本质,从而悟出人生的真谛,学会于繁杂浮躁中保持平淡的心境,这样教师的心胸才会开阔,正如杜甫所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有这样的心胸,这样的人生态度,教师又怎么会浮躁不安,又怎么会抵制不了种种的诱惑?
所以说,读书可以让教师多做精神的呼吸,净化我们的灵魂,从而固守我们这块净土,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能坐看云起云落,岂不洒脱。
二、读书,可使教书更具魅力
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受书的熏陶,而自身变得更具魅力,他的一言一行,一顾一盼,无不包含着一种情致,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使教学更具魅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读书可以养情。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文学的殿堂包容着人类丰富的情感,而对语文老师来说,情感是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苍白的。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间心灵的沟通,而沟通的有效基础则是可以感知的情感。因情感而产生共鸣,因共鸣而产生感染,知识思想方得以传递。所有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必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老师,而情感丰富与深化,这又依赖于读书的体验。读书可以人生的体验,也可以细腻深化的人的情感,使老师变成一个更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这对于教书来说,可以用喷涌的激情来激活每一次教学,岂不美哉?
其次,读书可能增添老师的人格魅力。读书可以养气,这种浩然正气,正是新时代中老师所需要的。在书的熏陶下,我们的品格会不断提升,从而培养出一种内在的气质,历练出一种坚忍的意志,这绝对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读书,可以深化老师的思想,从而使教学闪烁着睿智的火花;读书,能点石成金,从一般的整理中引申出深刻的思想,使课堂闪烁着理性的思想之光,从而提升了课堂的品位。
另外,读书还可以增长人的智慧,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将单一的传统课堂扩展为多元化的课堂,就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课文。所以说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比如,教游记一类的课文,我原本不喜欢读游记的,受游历的束缚,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何以能使学生觉得饶有情趣?后来,我搜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游记集中阅读品味,慢慢地体会到了游记内在魅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感性、具体地把握游记的美及其传情达意的特点。所以,讲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意趣盎然了。让自己,也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获得了美的体验。
所以,读书让我的课堂增色不少,使我的教书更具魅力,读书给予我的,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三、教书,是老师读书最好的实践
老师教书,当然离不开读书,正所谓“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但作为一个老师而言,读书是离不开教书的。正如单喜欢教书而不喜欢读书一样,单读书而不喜欢教书也是不可取的。它们都割裂了教书与读书之间读教相长的紧密关系。一个喜欢读书却不喜欢教书的老师,至少算不上一个优秀的老师。因为教书是读书的一种实践,一种思想的升华。
教书作为一种活动,实践性很强,而读书侧重于内心的感情体验,侧重于理论。教书与读书的结合,就意味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得益彰。
兵家有“纸上谈兵”的说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形象,同样也表现在教育上。如果一个专门搞教育理论的专家,从不从教学的实际着眼,那也只不过是闭门造车罢了。反过来,理论研究却能因教学实践而凸显其价值。当前中国的教育理论可谓不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能产生巨大效果的却不多。在社会上,我们总强调医生要实践,孰不知老师的实践意义更大。因为医生实践的对象是病并非人,而老师的实践对象却是活生生的人。人是复杂难以把握的。有人说,教学只不过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已,目标明确,内容单一,孰不知,教学因实践对象是人而变得富于变化。所以,教书,作为读书的实践,非常重要。读好书,并不一定表明教师一定能教好书。要想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的成果,还真不是一件易事。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朱自清的《背影》,它以平实显示真情,我们虽读得懂,也能感受到文中的真情,但要将这份真情表达出来,让学生产生共鸣,并非易事,教师懂了,不代表学生懂了,但通过教书能使读书的体验更深入。教完《背影》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把握深得多了。因为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自己的真情与文中作者的真情,与学生的真情体验都会互相感染,融为一体了。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语文老师,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理应将教书与读书结合起来,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多抽出时间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摘要:教书不能不读书。读书, 消减了教书生涯的单调与寂寞, 使教书成为展示自己人生风采的舞台。教书, 因读书而更具活力, 更具魅力。
读书是老师的责任 篇3
一、教师读书难
《中国教育报》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读书:教师职业的起码底线》,作者对教师读书难的原因作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
1.社会浮躁心态与人文价值的失落。市场经济的匆匆到来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灵震荡,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出现在自己身旁,于是乎价值天平产生了倾斜,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实惠抬了头,有的人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了。
2.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弊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试卷的主要内容来自课本,于是课外书便赋了闲,读书成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
3.生活、工作负担过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往往在8小时以上。从社会氛围来看,不论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也都与静心读书的氛围不甚和谐,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
4.影视与网络的影响。铺天盖地的影视文化与网络浪潮的冲击,使读书更陷困境,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电光闪闪的媒体诱惑,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视线和神经。
二、教师须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风气,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这既关系到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也关系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份书香味的熏陶就是给学生们最好的影响。
当我们事务缠身时,一定要给自己留一点读书与思考的空间,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要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仰望星空。我认为:这星空就是精神的家园。
读书是一种熏陶。教师带头读书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人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读书破万卷的学生。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这话很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以获得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的认同和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成了心灵的一种寄托。
三、教师读什么书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为读而读,而应有所选择。在这里,以我个人的理解谈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读点学生爱读的书。我们可以抽空看看孩子愿看的《快乐星球》,翻翻《淘气包马小跳》,读读《环游世界80天》等等,那样就能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近学生的心灵,找到跟他们交流的共同话题,既可交流,又能娱乐,而且尝试“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何乐而不为?
2.读点教育理论和专著。从教育学名著中可以学到在实践中无法直接体会到的真谛,从而使教学少走许多弯路,减少失败。教学中遇到了困惑,怎么办?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找找答案;课堂上,遇到了不听话的学生,怎么办?《赏识你的学生》可以明确地给你答案;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卡耐基的名言:“给他人一个美名,他会为之奋斗努力。”这些都可以引发你深深的思考……
3.读点文学类书籍。多读些文学类书籍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内涵。个人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必读篇目也应是教师首选的必读篇目,然后选择名家名篇去欣赏领略,再根据需要读点社科类的图书。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你满腹经纶的时候,相信你定能旁征博引,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
做幸福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4
哈拉直沟中学曾广婷
读了王三阳老师所著的《做幸福的老师》给了我很深的感悟和启迪。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九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呢?
信任是一种力量,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信任。老师和学生之间更需要信任,没有信任就无法沟通,甚至会产生“代沟”、隔阂。我们是初中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行为还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自我约束力、控制力,往往会犯一些“小儿科”的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以信任为出发点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必要时“糊涂一回”,点到为止。因为孩子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教师的尊重、信任!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话音未落,只听到有几位同学叽叽喳:“唉呀,又上……”我听到这些话,心想:好啊,看来同学们不愿意学了!学的不耐烦了!顿时一股无名火油然而生。“刚才是谁„唉呀‟的?站出来!”我呵道。学生们见我这架势,吓得都不敢吱声,立时站得整整齐齐,哑雀无声,40多双眼睛齐刷刷的看着我。随后有两位同学慢慢腾腾的站了出来,“还有一位,我都听到是谁了,看他能不能自觉地站出来!”一分钟过去了,没人吱声,二分钟,也没有,五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人站出来。我心想:他要是不站出来,我作为一个老师多没脸面呀,不行,一定要让他站出来!于是我想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办法:把这位同学四周的都问一下,如果这四位同学都说没有说话,那么中间的同学要是知趣,就知道我其实是专指他的,让他自觉地承认,他也就会站出来。可是我的想法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中间那位同学稳坐钓鱼台――就是不承认!这下我可真火了,看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是不知道厉害!于是我三步并作两步上去把中间那位同学揪了出来。“是不是你?”我问道,他委屈、不情愿的点了一下头,我更火了:“那你怎么不承认?!”之后是一阵雷电交加……那位学生自然是呜呜的哭个不停。“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可是,这位同学还在哭,这样怎么能上课?“为什么哭?难道老师委屈你了?”“其实不是我说的。”他怯怯地说,声音很小,连我几乎都听不到。我一听马上就明白了,这时才想起自己确实不能确定是他说的!怎么就……唉,只怪自己一时冲动,确实是错怪他了!我马上调整自己的情绪,赶紧向他道歉:“噢,我知道了,老师错怪你了……”课后,我把他叫到身边,“刚刚你虽然没有说,但你也在和其他的同学在讲话,对不对”。他看看我,低下了头,说:“是的”。“那你以后上课,还要不要和别人讲话了呀?”“不了,我以后上课不再讲话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是我却一直不能忘记,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一股内疚感也会随之涌上心头。是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出现多少象我这样大大小小的事呀,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要对学生多一份信任――因为学生总是信任老师的(即使老师不信任他,让他站出来),他也相信老师不会错怪他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好的,只不过是他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清
纯!学生难得有这样的情怀,作为一个老师,我想对待学生应该时时把信任放在最前!
曾经我最忌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它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咒一样时刻提醒着我是一名“不会教”的老师,因为总有些学生不及格。直到读了书中“微笑教学,亮出最佳的„名片‟”和“莫做杀手,播撒阳光耀心灵”之后我释怀了。原来衡量好学生的尺度并不单纯的是成绩,所谓的好老师是——要把我们的爱心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得到发展,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我们教师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学生,就会发现每班级是一幅画,每个学生都是精彩绝伦的一笔。哪怕我们用真心的付出换回的只是学生微薄的进步,也能体会到“采得百花成蜜后”的欣喜与甘甜,幸福妙不可言。
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5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
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在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很多话非常很耐人寻味。“ 后进学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 篇6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镇西老师说,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刚开始看时,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后明白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比如说学生不交作业了,学生上课总是违犯课堂纪律了,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随处可见,有时,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时,可能会批评的严重一点,这个时候,老师的尊严显示出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控制不好,会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尊严丧失掉。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会在班里大发脾气,狠狠的在班里批评,这个时候,气氛应该说很严肃的,很紧张的,但是等我骂完了,静下心来却发现,其实我的一顿乱发脾气却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还在偷偷的乐呢!这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尊严可讲,事实上,老师的尊严已经随着威严的丧失而丧失了。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想犯错啊,只是有时不小心出了错。就是因为我没有容许学生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有时我们犯错了,心里觉得是对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评我们,我们就有了反叛!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
《论语》读书心得 篇7
(1) 攻击不同于己方的言论 (学说、观点) , 那么它的危害也就会消失 (停止) 。
(2) 攻击不同于己方的言论 (学说、观点) , (这种行为) 是有很大危害的呀。
(3) 致力于别种学说 (这里应该是指有别于儒家的学说) 的研究, (对其进行适当地磨合改造) 那么它有危害的那些弊端就会消失了。
(4) 对别种学说进行研究, 是有害的呀。
杨伯峻先生采取是第一种观点的, 他翻译的原文是“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 祸害就可以消灭了”。其用以佐证的理由是:“《论语》共用四次‘攻’字, 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 《颜渊篇》的‘攻其恶, 毋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当‘攻击’解, 这里也不应例外。”乃是“以本经用语例决之” (程树德《论语集释》) 的方法, 是比较可信的考证方法, 但是杨伯峻先生只将这种方法用了一半, 没用彻底, 在他的这种翻译中将“已”字解做“停止、消灭”的意思。我们来看看《论语》中“也已”二字的情况。全书共出现了六次, 分别是:
《学而》———可谓好学也已 (1.14第九页) ;《为政》———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2.16第十八页) ;《雍也》———可谓仁之方也已 (6.3.第六十五页) ;《泰伯》———其余不足观也已 (8.11第八十二页) ;《子罕》———虽欲从之, 未由也已 (9.11第九十页) ;《子罕》———斯亦不足畏也已 (9.23第九十四页) 。
除了第二条之外, 杨伯峻先生自己也全将其余五条看做语气词, 没有译出具体意思。那么“以本经用语例决之”的话, 《论语》里共用六次“也已”, 其他的五个都是语气词, 一般无意, 这里也不应例外。用“以本经用语例决之”的方法再进一步的话, 就可以得出我们上面列出的第二种解释了, “攻”解为“攻击”, “也已”解为语气词, 即“攻击他种学说, 这是很有害处的 (行为) ”。
程树德先生即采取这种观点, 也是笔者偏向接受的。其原话是:“《论语》中凡用‘攻’字均作‘攻伐’解, 如‘小子鸣鼓而攻之’, ‘攻其恶, 毋攻人之恶’, 不应此处独训为治, 则何晏、朱子之说非也。‘已’者语词, 不训为‘止’, 如‘末之也已’, ‘可谓人之方也已’, 其例均同, 则孙奕、钱大昕、焦循诸家之说非也。” (《论语集释》108页)
他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位解释论语比较出名的人物, 程先生就是用这种以本书中的例子来证明本书中的例子的方法将他们一一都驳斥了, 算得上是最有信服力的方法。
何晏说:“攻, 治也。善道有统, 殊途而同归, 异端不同归也。”就是说研究和学习异端的学问有害, 即上面所列的第四种观点。受他影响,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范氏曰:‘攻, 专治也。”
至于第三种观点———研究“异端”的学说, 将其与自己所主张的学说相互磨合求中, 从而消除其中的害处弊端。其支持者以焦循、刘宝楠为代表。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用焦循的说法道:“焦氏循补疏《韩诗外传》云:别殊类, 使不相害, 序异端, 使不相悖。盖异端者各为一端, 彼此互异, 惟执持不能通则悖。悖则害矣。有以攻治之, 即所谓序异端也。斯害也已。所谓使不相悖也。”即是说, 攻治异端, 使相异之两端摩之而不异, 从而到达“斯害也已”的目的, 即“所谓使不相悖也”。他这是想利用儒家中庸的观点将孔子的形象善化, 是明显的尊孔抬孔行为。
笔者偏向于程树德先生所持的观点, 这可以从《论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孔子的言行形象得到论证, 且举出以下例子说明:
“子曰: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2.18第十九页)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8第八十九页) 慎言之人, 讷言之人, 四毋之人, 善扣两端之人, 岂轻易会去攻击异端之人?
参考文献
于漪老师谈读书 篇8
平时,我们常误以为喜不喜爱阅读是个人的小事,根本没想到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书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文化的结晶,它指引人们摆脱愚昧,创造光明,它教导人们明智、怡情、加强修养。当今,青少年学生要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现代文明人,就要珍视读书这个神圣的权利,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广为涉猎,广为采撷,心中就会呈现五彩斑斓的美妙世界。
冰心老奶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读书时的情景仍是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十分感人。她给儿童、青少年写了句情深意浓的话,这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个人生活的范围有限,而要了解的事物,要懂得的道理又很多,怎么办呢?如何来弥补呢?读书,多读书。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生活的一扇窗,你就可以看到窗外的种种景色。例如,你读《少年邹韬奋》,你就会感受到这位卓越的文化战士、伟大的爱国者成长中的趣事。尽管你与作品主人公所处的年代已迥然不同,但书中展现的生活画卷却生动、鲜活,让你看到了在烽火四起、民族危难之际,有志少年是如何奋斗如何成长的。你跨越了时间的隧道,受到那时候生活的教育与启发……
书,当然要读好的。学会选择,是读书的重要本领。古往今来,作品从来有好坏之分。有人曾这样作比较:文学的情形和人生丝毫没有不同之处,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劣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危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究其原因,这些人是为贪图钱财而写,置坑害人于不顾,诲淫诲盗的坏书,犹如毒药,要炼就火眼金睛,识别,拒绝。优秀图书是精神食粮,开卷有益。
读书要学会咀嚼,读出味道來。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读与不读就没有多少区别,徒然浪费了时间。好的作品要静下心来仔细读。例如冰心的散文、小说,读的时候须思考:这篇散文、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她为什么这样写,哪些词句特别感人,哪些修辞手法用得特别好,这些问题在脑子里转几下,就有了印象,如果是自己的书,可做点记号,写一两句评论或感想;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可作点摘记,记一记,脑子里就会留下痕迹。读书,要注意联想和想像,这样就能走进作品之中,体会寓含的深意。
读书还要注意和自己对照,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读书是为了求长进,知识、能力、思想、情操都得到提高,因而,联系自己就显得十分重要,读书,有时就是照镜子,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照镜子。比一比,照一照,是非曲直一清二楚,自己的进步也就更明确了目标。例如读《过目不忘:50则关于荣辱观的故事》,就不仅仅是熟悉故事,而且要对照比较,激励自己知荣耻,树立道德信仰,规范思想言行。
(节选自于漪老师写给青少年读书网同学们的一封信)
思考:
1.于漪老师提醒我们读书要注意些什么?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书心得1 篇9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性太猛烈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的想法和他产生了共鸣,这种感觉很奇妙。我很少这么如饥似渴的渴望快些读完这本书,除了小说、漫画,这是第一次我那么急切地想读完一本书。
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而言,我很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所以压力很大。尽管前辈们、领导们、朋友们都会安慰我,让我慢慢来,但是我心里有时候很难平静下来。家长们很信任我,相信我能帮助孩子学习很多知识,而且我觉得我要对教授的孩子负责,教授知识,并告诉他们如何为人做事。
这一个月来,我的内心活动还真是丰富多彩,有时候会因他人的表扬开心好久,有时候又因为自己的不佳表现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伤心难过,有时候会在平衡教学和管理上踌躇犹豫。在这一个月里,我找不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每天都告诉自己,做一个好老师, 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做,怎么努力。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要成为怎么样的老师,好老师这个词太泛泛了,我要孩子们喜欢学习,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让我的数学课充满激情,又纪律严格。因为我是个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具有想象力的青年,我不想遏制我的天性,我想通过自己来影响孩子们。这些都是在我读书后领悟的。
“所谓父母,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帮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勇于梦想、敢于实践。”
课堂应该是个充满激情的地方,富于热情、创造性、又不失严谨,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家长角色至关重要。
我们要让孩子们具有全球视野,培育出有眼光考虑多种文化以及其他国家和人民面对的问题的领袖,看到的是整个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在中国,更明显的差异就是,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外地人口,农民工。人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多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出身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那些看法。绝对的公平、平等是不存在的,不要浪费时间去抱怨不能改变的事实,哪里都会存在差异,社会地位的不同,权力中心的控制力,很多很多。虽然是和谐社会,但是社会等级还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孩子应该知道这些,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当问题出现后,来影响或是扭曲观念。
永远不要轻视一个孩子,他的精神、决心和性格都有可能值得你学习。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往往比很多成年人更加清晰和准确。
当某个想法闯入心头,就要付诸行动,认真的做事,为了不留遗憾地生活而努力。需要时间和耐心。好学生是相同的,“差”生各有各的不同,我们要很高兴能看到孩子的差异。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学习信心和动力,尤其是到了初高中,应试教育,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所以在小学阶段,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旅行能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快乐,还有学习的乐趣,不仅是去玩儿,在玩儿中渗透着知识,需要大人做足准备。
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
每个人都要心怀远大梦想,永远不要放弃坚持真我,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无所畏惧。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得平淡就是幸福,但是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所以要鼓励他们怀有远大梦想,不管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但是这样他们至少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啊。家长们,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梦想。不要只看到平时他们有多么淘气,要看到他们身上蕴藏的潜力,“看到的不是一般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而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领袖,那我们就会自如地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
老师有责任比孩子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要乐于深入挖掘,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发现他们内心所蕴藏的潜力。
让他们知道如果收到教育,那么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将从中获益良多。只有当你乐于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这些目标才会实现,不要否定自己的梦想,对自己做的每件事尽心尽力。而在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享受是其他事情无法给予的。鼓励孩子们坚持梦想,当你陪伴着他们获得成功后,他们已经从你那里得到了远多于成功的幸福,他们会迫不及待想去为他人做相同的事情。“孩子的潜力就在那里,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潜力,鼓励潜力,并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毫不怀疑地坚信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弱者被环境淘汰;中者适应坏境;强者改变环境。
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奖励: 好成绩不等于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社会不会因为孩子们的家庭情况而为他们开脱,家庭背景不良不是表现不好的借口。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个孩子,并且要尽力推动他们打到那样的水准。期望越高,收获越多。低分数会是一堂意义非凡的人生课,叫孩子学会面对失败,凡事要努力,没有不劳而获,有时候低于自己的期望才是动力。不能只关心孩子的自尊心,而没有考虑他们的表现与能力。他们要靠自己而不是总指望着父母提供资助。努力才会有奖励。家长要和老师在这个方面达到共识。
Teachers should try different ways to encourage students and make the class full of passion.“以最高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并绝不降低期望,这种做法造福了每个学生。教出最优秀的学生,绝不降低期待。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学生一样。
当人们还在努力工作时,也许他们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对他们表达了感激和赞赏,他们就会受到一种鼓舞,进而为了不辜负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对学生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严格管束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孩子装进套子里,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规矩的力量——给孩子的行为设限。让学生们知道你的期望并要求他们遵守。
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让人们表达,并全心地倾听而从不打断。学生有时候并不理解我们的做法,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询问孩子的想法,以免错误的处罚孩子。
“你所希冀的并非感激,你追求的应该是孩子们的成就及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时候孩子们是因为心烦才惹麻烦,而他们心烦是因为他们对成年人很失望。他们只是孩子,并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他们只是陷入某种不能自控的情绪之中。
孩子只会理解字面意思:
我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知道或者理解我们说话的出发点,问问孩子“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我对你生气吗?”我们永远不应该臆断孩子的想法。我们必须询问他们,发现问题,然后向他们解释我们觉得应该那么做的原因。
走进孩子的生活:
“清楚的告诉孩子们,我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是他们的朋友”。微笑,表扬,特别是针对个别学生,要有耐心,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期望很高。
主动请求别人的帮助,特别是家长的配合。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那种奉献精神,这样一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能做到“把事情办成”,不要找借口,just do it.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
如果我们要求他们勇于创新并追求卓越,我们也应同样要求自己。做每件事都要问自己: 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怎样利用这次机会来创造特别的时刻?
我们已经为打好基础而竭尽全力了吗?
我们已经准备好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了吗? 我们已经为追求卓越而全力以赴了吗?
“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要把你希望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那种学习热情和激情,亲自展示出来。”让孩子看到老师的那种兴趣和好奇心。真正的天才是那些能够自如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人。老师教授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探索人生,以身作则地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终身学习”。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为了考试而学,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望,如果是主动的作出学习的动作,主动探索发现,才能体会到乐趣,幸福感。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而性格特点和文化特色更是不同。西方人更富于冒险精神,去探索追求,从他们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就能都看出来,不仅仅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这是和国家发展过程有关。而作为文明大国,历史悠久,儒家思想更是主导了中国人几个世纪,直至现在,虽然不是主导思想,但是还是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世,风雅,气度等多的是一种peaceful的感觉。但并不是说这个不好,应为这才是民族的,中国的,只是我们现在进步,改进。求知是发自内省的渴求,我们有几人是这样的?
作为老师,不要向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是考试,会影响孩子的认识。要他们明白: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学习充满了乐趣,获取知识是世界上最美好、快乐的事情之一。当孩子们发现学习是快乐的,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是牢固的,主动学习有利于记忆理解,那考试对他们而言就是a piece of cake.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疼惜他们:有时候确实是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不会明白孩子们心中的痛苦和不得不忍受的挣扎。但我们能做到的是,爱他们,并视其为我们牵挂和尊重的人。
成功源于精益求精的态度(性格差异,完美主义者):同事间能都做到彼此的想法直抒己见。人们总是害怕伤害或激怒对方,所以即使对方的想法很糟糕,仍会夸他的主意很棒。坚持挑战自己、团结一致,认真对待,努力实践。
这个和教学没什么关系,但确实如何教会做人:善有善报,对别人好,你会感到快乐,你的心灵会得到提升,而且这会给你的一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经常想想自己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如果想要培养儿童的好品质和同情心,就必须逐步使他们具有帮助他人的愿望。
学会“掌控一个房间”:
不要让自己或你的处事方式受他们摆布,保持自我克服恐惧,虽然不情愿但是努力去做了。一个人最不应该说的话就是“我不行”。对待事情要认真,负责。对环境报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交流时注意眼神交流,有力的握手和微笑的力量,举止温文尔雅。
经常鼓励孩子,当他们感到恐惧怀疑自己时,要支持他们,站在旁边让孩子知道有你在,不要畏惧别人的看法并改变自己。为了孩子学习有时候要“哗众取宠”,但是不要在乎别人如何看待我们,为了帮助孩子们获得成功要心甘情愿做任何事。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会接受吗?这是幽默感的差异吗?鼓励孩子毫无畏惧地生活,充满力量和勇气,忽视别人的看法。
爱学生所爱,不管那有多么另类:小学高年级要对男孩和女孩有特别关注。在中国更多的要求是“可以”、“允许”、“禁止”,当男女生交往过密时,通常是禁止如何如何,现在的教育已经有所改变,我们的制度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会感激已经拥有的。
从小做事情要有条理,肯负责任。学会面对失败。
语言表达能力,省略那些“那个”,“额”。
学生要有礼貌,开心快乐,渴望学习;相互帮助,有某种少见的积极能量。高年级孩子看起来似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不愿意跟老师有什么瓜葛和交往,但是他们依然渴望你的关注,你的爱护。他们想知道,在你心中他们是独特的、优秀的。
别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为同学鼓掌:
让所有的学生知道,他有责任跟所有同学一起达到同一学习水平,要等待,给他们时间思考、冷静下来。其他同学要鼓励加油而不是跃跃欲试想抢答。明确要求:当老师想全班同学提问时可以争先恐后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当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该安静地坐着,聆听。
教孩子学会一起合作,去鼓掌、去欢呼、去相互激励,这样就有机会把我们的课堂变成世界上最鼓舞人心的课堂。要求:1,故障时间不超过5s;2,一个人故障时,大家要一起鼓掌。
不给补考机会:
成绩优异的疯狂表扬,教会学生们为第一次做好准备,为优秀的成绩而努力学习,因为这个世界不会为某一个人作出任何调整。
让演讲更生动:
演讲前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困难,都需要努力;你会一直支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地鼓励自己的同学。表现不好时,不能说很棒,要提出改进的建议,态度温和,但要肯定他的努力,帮助他明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没有时间恐惧”,“笑容能抹去任何错误”。
消灭怯场,人生才有机会大放光彩:
尽力为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告诉他们“你能做到更好”。快速进行头脑风暴
用眼神关注每个孩子:
上课时,同坐在教室后面和角落的学生们进行目光交流很重要!!
有时候,重要的不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而是我们如何表现。只要你表现出来一种情绪,它通常也会转化成为你内心的感受。作为大人,如果我们自己欢笑、快乐,学生们就想围绕在我们身边,被吸引在我们周围。大人们要向孩子们展示生活中快乐的一面。笑声能够帮助每一个人战胜所有的困难,它能够使所有的问题都看起来不那么可怕,笑在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孩子们希望我们要求严格,明确界限,希望我们始终如一。提高你的期望,对孩子负责,告诉他们你的要求需要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他们的人生需要成年人这样的支持。如果有人关心你在乎你,并且希望你表现优秀,这个信念的作用非常巨大。
一件小事带来的巨大改变:
和别人打交道时,你永远不要低估那些表示欣赏和关心的简单手势的作用。有时候,只要再向前走一步,这一步就会影响未来的长远之路。小行为大收获,不要懒惰,动动脑,动动手,会改变很多。手写卡片„
老师的读书心得 篇10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以及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着我,教学技巧和教育思想潜移默化中我得到提升。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这一书,分成了六个内容话题:观念,突破,心境,幸福,智慧,呼和建言。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我们的教育者不能丢了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初心。
2.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3.学生的分数属于隐私,应该受到保护。
4.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国旗的站姿,文明举止、读课外书等,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树起榜样。否则会闹“自己是一摊烂泥却恨铁不成钢的”笑话。
5.素质教育不是唯分数的教育,是人的心灵、个性、尊严全面发展,是内涵丰富的教育。
6.教育是慢的艺术,急功近利要不得。
7.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活生生的教育。
二,突破枷锁,展现自我
1.相信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
2.班主任的智慧从学生中来,从反思中来,从阅读中来,从同行中来。于漪曾说:“对孩子的爱,能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
3.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4.多一些理论学习,所谓的技巧,妙计,兵法等“操作性”的不存在普适性。
5.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也需要天赋:对孩子具有立和七
5.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也需要天赋:对孩子具有亲和力,内心世界细腻而丰富,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幽默感,浪漫气质。
三,心境宽,路才宽
虽然环境恶劣,待遇低下,但凭着良知,怀着责任,发挥智慧,点点滴滴去做的老师或者领导,才能把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宽。
四,追求教育幸福感
虽然在教育实践的这条路上,我没能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但总觉得与孩子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一天不见,心里空落落的那种。
什么是教育?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让教育充满着诗意,让教育编织成童话。我想,这也是我永远的追求。
五,智慧教育,成就人才
组织课堂上需要老师的智慧,突发事件的处理,更需要老师的智慧。有时教育是不动声色,是不知不觉。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最自然的。李老师告诉我们,后进生转化不是“体罚”,而是需要大爱与大智慧。
六,呼吁和建言
李老师代表全国人民教师发出呼吁,给老师留着自由地空间,展现不同的色彩,不要用一个教学模板。不要让“非教学”任务占了工作的时间。这是多么切合实际、符合教学现状的大实话,写出了多少老师或校长的无奈。确实应该换学校一方净土了,我们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怎让其他不必要的任务抢占我们的宝贵时间呢?
老师的读书心得 篇11
关键词:职中学生,合格的劳动者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中国不缺专家、教授, 不缺老师、医生, 更不缺乏优秀的公务员, 中国要搞产业技术升级, 要生产出高科技以及附加价值高的产品, 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中国缺乏大量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文化的、有纪律的、有过硬专业技术的合格产业技术工人, 为此, 我把自己长期担任职中学生班主任及长期驻外就业带队的一些经验体会, 具体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诚实:现在的学生, 在校期间多少都有些喜欢撒谎, 学些投机取巧, 速成获利的方法, 这与中国搞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社会整体因极端趋利行为使整体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有关, 学生作为社会人,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必定受社会影响较大, 所以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就是要教育他们踏实做事, 老实做人, 不要过分的追求急功近利, 要教育他们首先学会做一位诚实守信用的人, 然后他才能成为国家的一名合格劳动者。
勤奋: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 家长带小孩很娇气, 在家不做体力劳动, 在学校也不开展运动量大的体育活动, 贪图安逸, 生活中、学习上很少刻苦,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 无法负担来自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担。美好的生活不是等来的, 所以, 日常教育中老师要给他们一些身心方面的压力训练, 特别是要首先让他们懂得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一定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
节俭:节俭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职中学生一旦结束学校生活, 马上就要走入社会, 成为一名打工者, 一名自食其力的人, 如果不节俭, 只知道自己买名牌服装、手机, 甚至到处交酒肉朋友吃喝玩乐, 自己不留余钱, 以后如何成家立业?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如何哺育自己的下一代?节俭是一种好习惯, 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养成,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做好学生的节俭教育工作。特别要提出来的是, 学生学会了节俭, 手中有了余钱, 在将来其他条件成熟的前提下, 还可以自主创业, 来解决就业难问题。没有余钱一切都是空谈。
孝顺父母, 感恩社会:父母亲辛苦把孩子们拉扯大, 很不容易, 我们要尽孝道, 要善待父母, 要赡养他们, 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外打工要多打电话问候他们, 向他们报平安, 逢年过节也要常回家看看。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 也要尽量的回报社会, 回报国家。多参与做志愿者、慈善者的工作。
遵纪守法:在就业带队中, 有个别学生不听老师的劝导, 出现了违法行为, 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违法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轻则要给受害方经济赔偿, 重则要坐牢, 要失去自由。我时时刻刻给学生敲警钟, 要他们在社会上遵纪守法。
职中学生还有一项最大困扰———就是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以及性教育和女生的自我保护问题。他们正处在花儿般绽放的年龄, 情窦初开, 懵懵懂懂, 思想行为叛逆, 情感方面也最容易出问题, 像洪水, 堵是堵不住的, 只能通过疏导。毕竟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是人世间最美好最幸福的事物之一, 但同时情路艰辛, 这一点老师要提前警醒他们。它的坏处, 伤害也要提前告诉他们, 处理不好, 一是在学校会影响学习, 二是走入社会后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 更会影响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根据报纸网络上的公开资料, 我国每年有1300 万女性做人工流产手术, 有数百万对夫妇进行不孕不育治疗。这一铁的事实证明我国在性教育方面的缺失。可见, 青春期的情感教育和性教育, 对职中班主任和驻外就业带队老师而言, 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共识, 此事处理不好, 特别是对女劳工会造成极大伤害。
职中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学习, 再经过班主任, 就业带队老师在思想道德、为人处世、遵纪守法、青春期情感处理、社会安全知识等方面的精雕细琢, 就会成为一个个合格的劳动者。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并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1、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2、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3、不断自我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老师的读书心得 篇13
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运用书中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一、培养读书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郑杰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二、探究教法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三、更新知识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老师的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幼儿园老师的读书心得10-20
《做最棒的老师》读书心得07-12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书心得10-20
老师读书心得总结08-24
数学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0-13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08-09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书心得优秀500字08-17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书笔记09-13
读书征文 老师点评05-19
小学体育老师读书笔记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