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劳动作文

2024-06-29

义务劳动作文(共14篇)

义务劳动作文 篇1

义务劳动作文三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义务劳动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义务劳动作文 篇1

我平时在家里劳动,妈妈为了鼓励我,就给我一块钱,可是我这次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是不要钱的,也就是义务劳动。

上上个星期,我到妈妈公司,劳动了一天,肯定别人要问了,你劳动什么了?是不是义务劳动?对的!就是义务劳动。我帮妈妈,把正方形的3M胶贴到正方形的胶片上,因为一开始贴,还没有太会,贴的也不太好,爸爸总说我,说我贴的不好,还没有他好,听见爸爸这样说我,我心里非常难过,想着帮你们贴了那么多,你们还说我,那我就不贴了,我干吗要贴呀,停工了一会儿,我醒悟过来了,假如我不贴,爸爸就会说你做事有头没尾,那你将来长大了能干什么呢?......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贴好,超过爸爸,不要再听他说我了,后来,因为贴熟悉了,就快多了,也贴得很好了,但我就像现在的速度,还剩八千个要做多久呀!我心想,必须要想个办法,让速度快一点。我想了一会儿,才想出来,我可以先把胶片按顺序摆好,在把3M胶撕下来一半,贴上去,就这样,全部胶片,都被3M胶,贴了一半,最后一步,把剩下一半的3M给抽出来,再按一下。一开始这样贴,光顾着速度,没顾品质了,结果贴的很糟,现在我开始注重品质了,速度就会稍慢一点了,但速度还是比以前快,就这样,40分钟,3千个,平均一分钟搞75个,搞定了,搞完3千个,这时,我的.手发麻了,手指甲也在疼了,我脑子里又有放弃这个念头,但是我对自己说,忍耐、忍耐、再忍耐,就差5千个了,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我终于搞完了四千个,现在还剩一千个,我实在是搞不动了,但这时候,我又想起,做事要坚持!我又鼓励自己,顿时,我好像浑身都是劲,一口气,把余下的全都搞完了,搞完了以后,简直人都快要瘫痪,但我心里在默默地笑,爸爸和妈妈看了,也都笑了,说我做的好,对我举起了大拇指,被表扬的滋味简直是太好了。

今天的义务劳动,我懂得了很多,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只要你坚持,什么事都能成功,坚持就是胜利,我本来都准备放弃的,可是因为坚持,让我有了信心,可是因为鼓励,让我浑身起了劲,我在最后的时刻,坚持住了,完成了这件事,让我记住了“坚持就能成功”这个道理。

义务劳动作文 篇2

学校门前有一条大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学校决定组织一次义务劳动,把那段路修好。

上周五,我们班全体同学参加了这次劳动。那天特别冷,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地面冻得梆梆硬。老师分好工,同学们就七手八脚地干起来。

只见铲土的同学迅速地束紧裤带,把袖子一捋,抡起镐头就刨。镐头落地,只听“砰”的一声,跟着一股股白烟腾空而起,一块块泥土就崩了出来。我转头一看,小红额头上已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往下淌,她也顾不得拿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抡起镐头干下去。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特别是小英,她虽然年小体弱,但始终不肯落后。满满的一担泥土,几乎压弯了她的腰,但是她抢在前头。平土的同学也很积极。挑土的同学每挑来一担土,他们马上接过土篮,把土倒在凹处,又用铁锹把土拍得平平整整。

全体同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使原来一条坑坑洼洼,坎坷不平的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我仿佛看到人们笑盈盈地在我们刚修好的大道上走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感觉。

义务劳动作文 篇3

这天我刚刚来到学校,就看见有好几个同学一手拎着一个塑料袋,一手笼着一个塑料袋,在弯腰拾捡校园内的垃圾。只见一个同学发现地上有一个小纸团,马上轻轻地捡起来放进拎着的塑料袋里。另一个同学蹲在地上好像在使劲地扣地上的口香糖……真奇怪,他们是义务劳动呢,还是被老师罚的?

我看他们十分认真,每拾一个垃圾,脸上都表现出严肃的神情。心想:他们肯定是破坏校园环境后被老师罚的。于是,我同情地走上前问道:“你们是被老师罚了吗?”他们说:“不,!”“那为什么这样做昵?”他们愣了一下,然后向我轻轻地微笑了一下,说:“不告诉你。这是个秘密!”我想:哼,肯定是被老师罚的,不好意思告诉我。哼!我漠不关心地走开了。

我刚要走进教学楼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位老师抱着一大叠作业本吃力地走着,一不小心,几个本子掉了。有一位小同学立马跑了过来,向老师道了个好,然后蹲身下来,捡起那些地上的本子。后又主动要求帮老师抱本子。老师感动地说:“谢谢你!小同学。你还小,我自己抱。”但是那位小同学很坚决,执意要帮老师抱。老师没有办法,只好让她抱了一些。小同学跟着老师走了。过了一会儿,那个小同学恰好和我相遇。当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时,幼小的脸像花开了似的,告诉我说:“这是个秘密!”哎!怎么大家都这个样子?

当我走进教室问我的同学时,他们也是微微一笑。“吓”死我了。

义务劳动作文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都有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应着眼于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弄清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注意各学段作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以便从宏观上调整作文教学策略。这样做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从事作文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在作文这块热土中自由洒脱地成长,展现自己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

教师应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做到心中有数。第一学段只注重看图写话训练。第二学段让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印象最深、感动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第三学段的作文教学出现了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重的局面,要求学生在写好纪实作文的同时,也要写好想象作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其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恰如其分地想象出丰富的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作文水平也不可能千人一律,万人一致。教师只有站在高处,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注意作文教学的连贯性,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让每一个童稚的心灵不再有“作文难”的阴影。

二、扭转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体现作文的个性化

在作文教学中,时常有“程式化”的现象,把固定不变的作文模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千人一面,万篇不变”。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莫过于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个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应及时扭转“只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的陈旧的作文教学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化、个性化的作文发展空间。

个性化作文指学生在作文中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学作文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世界、表情达意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认知世界,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的一种个性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的作文不能如实地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那么,作文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

俗话说“文如其为”,作文是一种发自内心、自由自在的“倾吐”,是学生心声的流露,是个性的张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体验生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三、转变“胸有成竹”的意识,倡导作文教学要精心备课

在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不乏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对作文教学了如指掌。在进行作文教学活动之前,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备课。在这种“胸有成竹”的意识支配下,教师很难让学生如实地抒发自己所想,倾吐自己所见。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达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呢?

俗话说:“学无定法,教无常法。”即使教材没有变动,教学经验异常丰富,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用同一方法对不同对象实施相同的教学。试想,每年的劳动对象在不断地改变,他们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写作水平等因素都不可能相同,用同一模式对不同对象进行教学,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要搞好作文教学,必须精心备课。在备课时,必须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在“备教材”时,要“吃透”作文要求,把握好作文的主题方向,理清学生写作的思路,明白在作文教学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备学生”就是对全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写作水平的异同做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要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放飞丰富的想象,倾诉童稚的心声,描绘五彩的童年。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与劳动实践 篇3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课堂作文,重在课外生活。目前作文教学之所以无法突破,无法显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灵被束缚,被禁锢。在当下的观念中,作文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课程存在,一种教学样式,一种学习活动,其实上其意义远不止于此。作文教学本身有其非常特殊的规律,它固然需要课堂的集中熏陶和培养,但它更多的习得更源于生活,特别是劳动实践。语文教育界有句行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显然一同。

其次是进行随机观察训练。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使学生明白,作文是有用的,是生活需要的。材料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法国一位语文教师对学生说,“假如我们要举行一次自行车比赛,应该怎样拟定比赛规则?假如此次比赛在居民区中举行,势必影响居民休息,应该怎样写安民告示?如果这次比赛缺少经费,应该怎样写募捐启事?”于是,学生按照这种假设兴趣盎然地写开去。这种做法令人耳目一新。新在作文应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言语交际;新在学生不是应命而作,而是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从这位法国教师的做法中是否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点点启示呢?

学生害怕作文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作文时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写出的文章呆板,没有新意。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好文章。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不能光靠笔记本。另外要教学生会读无字之书——感悟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活水,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学会感悟生活,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新的看法,必须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方面。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在作文中,应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如论“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一作文题目,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如果我们能从新角度立意,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像鲁迅弃医从文、冯骥才弃球习文就是典型的事例,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这样文章就有了时代的新意。发散思维学说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创立的,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的指向,在头脑里呈散发型。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是要追求立意的多元性、观点的非一致性和角度的广泛性。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意又不都是单一的,思想大于形象,因此观点相左的文章是可以写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这样的作文,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五一劳动节劳动作文 篇4

五月,我仰首望天,蔚蓝的天空,看到大雁北飞的身影,伴随着堆堆舒卷的白云,悠悠飞过。大雁北飞天将暖,土壤解冻,细雨润物,树木发芽,野草发青。蜜蜂群飞,蛙鸣虫叫,鱼跃雀散,初春的旷野已就是喧声鼎沸了。

五月,孩子们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青年人撷下春天里的玫瑰点缀爱的天空;五月,老年人去刚刚解冻的湖面垂钓人生……五月一日,全体人民的日子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劳动人民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劳动带给我们一切,有劳动,才有回报,才有收获!劳动者的贫穷就是身无长物,劳动者的富有就是精力充沛且体格健壮,因此创造了人丁兴旺、世代繁衍,也创造了舞蹈、诗歌和天堂。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

五月,风暖了,雨也柔了,阳光一露,我们心情无比的灿烂。昨天的幸福和悲哀都将被遗忘,因为我们就是大雁,理想只能就是前方。如果真就是如此,那么就请将热情凝聚成火焰,在各自的劳动岗位上熊熊燃烧吧!多情的五月,我记起了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说过,他的画就是为劳苦大众而作。我学习先贤,拿起笔画了一张大雁图。北飞的大雁,世间的冷暖都已体会,依然不顾一身疲惫,继续往前追。大雁与朴实的劳动者一样,尝遍人生的甜酸苦辣,依然无畏地前进。让我的画,一首无声的歌,唱出大江东去的气势,把全世界劳动者的心愿,随着北飞的大雁,送给远方,送给明天。让我们为明天喝彩,为五月高歌,为劳动者击掌!

劳动作文500字 劳动的滋味 篇5

我和妈妈去了一家DIY手工烘焙店,烘焙店的姐姐先称好面粉,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酵母、水和黄油,然后告诉我要把面粉揉成面团。揉面是做披萨最重要的一步。我用手将面粉和成面皮,再揉成面团,花了很长时间,手酸,头冒汗,感觉很累。我让妈妈帮我揉,我在一旁休息一会儿。妈妈的手劲也不大,我俩轮换着揉。我一边揉面一边想:平时吃披萨,觉得很好吃。没想到,做披萨却这么费劲,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我揉面花了40分钟,直到姐姐说:“面揉得差不多了”,我才长长地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再也不想动了。

揉好了面,就是切菜了。我把红椒、青椒、洋葱切成细丝,把香菇、培根切成小片,再把芝士切成小块。切好菜,刚刚揉好的面也醒得差不多了,我开始擀面。姐姐说:“面团要擀成十寸左右大小的面饼,厚度要均匀。”我按照她的要求,不一会儿,就把面擀好了。我把擀好的面饼放入烤盘里,在面饼上均匀地撒上我刚刚切好的菜,红的,绿的,黄的,黑的,五颜六色,看上去很漂亮。我已经忍不住地开始想象烤好的披萨是多么美味了!

劳动教育:让他们去劳动 篇6

教育现状不免令人担忧。究其原因,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 二是学校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为了培养独苗成才, 父母费尽心机, 孩子还在娘肚里, 便开始胎教;上幼儿园就背起沉重的书包, 一直背到大学毕业。非劳动化倾向非常严重。对子女参加劳动从不加引导, 看重的只是学习。平时连电视也不让看。双休日、节假日更是出钱雇老师补课。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优质”教育, 宁可自己勒紧裤带, 不惜大出血赞助。有些放弃自身工作, 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农忙季节, 生活最忙、最苦、最累也要自己默默承受, 为的是让孩子有更多的读书时间。孩子偶有一次表示要参加劳动的意向, 总是斥之:“读书去!”总以为最苦也不能苦孩子, 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坏了孩子的前程。学校教育则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更是不遗余力。有些学校取消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 把它纳入考绩奖金, 把评职评先与考绩挂钩。在课程安排上, 凡是与统考升学考关系不大的课程, 像劳技课之类都被取消, 课程表上挂着的也只是装点门面, 时间往往被要考试的所谓主课占有。为方便占有, 学校把这些课作为添头搭配。临近统考, 教主课的老师忙死忙活, 教副课的安闲逍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成绩, 教师使出浑身解数, 加班加点教:白天教、夜自修教、早读课教、午休教、课内教、课外活动教。不让学生有半点空暇, 似乎存心要累死人, 减负成了空话。光考试就名目繁多, 有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联考、统考, 还有评估、测试、考纲……考试成绩排名亮相, 其目的在于增强荣辱感, 刺激老师学生死教死读。老师教得焦头烂额, 学生学得苦不堪言。可是有的家庭、学校仍然为这种教育风气, 摇旗呐喊, 推波助澜。

现在的孩子难教, 这不是孩子的错, 而是教育的失败。试想一个学生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中脱离劳动, 脱离生活, 既没有劳动的技能, 也没有做好生活准备, 更没有劳动情感, 这样的孩子即使大学毕业了, 将来到社会上去, 还能做什么呢?他们轻视劳动, 鄙视劳动, 好逸恶劳。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 只能是未来社会的隐患, 重知轻劳, 到头来祸患无穷, 只会戕害学生, 危害社会, 伤害教育自身。如此看来, 劳动教育实在是教育之舟最好的压舱石。少了这块压舱石, 学生危矣, 教育危矣, 社会危矣!

当前教育自身已存在着不少顽疾。最大的弊病就是重视知识教育, 轻视劳动教育, 并由此引起教育的并发症、多发症、后遗症。像铺天盖地的教辅书, 无休止的节假日补课, “不务正业”的家教, 屡禁不止的体罚, 众多的心理疾病, 游手好闲的“啃老族”。姑且不论百年育人大计, 就改变当前教育的种种弊端来看, 劳动教育也是一剂医治教育百病的良药。

苏霍姆林斯基被赞誉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所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在他的著作中, 不论谈及德、智、体、美哪个方面, 他都强调劳动教育的作用:“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劳动教育不但本身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他几个方面的教育也有很大作用。人在劳动中会发展坚强的意志力、自律性, 会形成相应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劳动可以开发, 提高人的智力;劳动创造美的事物, 美的生活;劳动可以锻炼人的体魄。劳动教育的力量不容置疑, 劳动可以辅德、劳动可以促美、劳动可以健体。劳动作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实在不应该忽视。

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对一个人的成长, 乃至一生思想形成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对此笔者感受最深:中学时代刻骨铭心的艰苦劳动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劳动让我领悟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 是劳动鞭策我更加发愤学习, 是劳动让我懂得了感恩。哪怕在从教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每每谈到当教师收入微薄而心理难以平衡时, 我就会想到还有那些辛酸贫苦的农民。

如何走出教育的误区, 怎样教好这些学生?一句话, “让他们劳动去”。用艰苦的劳动来“劳其筋骨, 苦其心志”。使他们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读书的幸福, 从而珍惜时间, 热爱学习;使他们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从而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坚守劳动人民本色;使他们接受劳动光荣感, 从而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

“让他们劳动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树立劳动教育观念

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改变家长对子女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观念。要让家长们懂得劳动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其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使他们成为劳动教育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学校更要转变观念, 改变价值取向, 要充分认识“劳动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的光辉论断, 要把劳动教育视作拒腐防变,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来抓。

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1.家务劳动。要求学生星期天、节假日做家务劳动, 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艰辛、当家理财的不易, 从而培养孝敬父母, 勤俭节约的品质。

2.农业劳动。组织学生农忙季节帮助父母到承包地里劳动, 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 从而热爱学习。

3.自我服务劳动。如校园环境打扫、寝室文化工作、公物保养维修。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4.社会公益劳动。为孤寡老残做好事、植树造林、扫街环卫等。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品质。

三、制定劳动教育制度

教育部门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质量评估范围。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 列入课程表, 列入班级管理和对教师的考核中。老师要按时检查“劳动作业”, 期中期末根据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效果进行考查测评, 给出等级评价, 记入学生档案。学生要把劳动作为必修课, 获得规定的劳动学分, 满学分方可毕业。

参考文献

劳动节话劳动 篇7

大家一定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吧?鲁滨逊流落孤岛,在荒无人烟的岛上一呆就是二十余年。他住的是自己用船帆做的帐篷,吃的是无意间抖落在围墙边的谷壳培育出的粮食。为了早日回到故乡,他历尽千辛万苦,自己建造木船……鲁滨逊能在孤岛上生存下来,除了有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还有一个重要品德——他热爱劳动,不怕吃苦。鲁滨逊的奇迹告诉我们,劳动也是一种生存的本领。

现在的小朋友几乎没有可能遭遇像鲁滨逊那样的困难,但是参与劳动的意识,热爱劳动的品质,我们一刻也不能丢。劳动光荣,因为劳动,自己的房间、教室更干净了;因为劳动,后院的小树活了,长高了;因为劳动,门前的积雪扫除了,人们出行更方便了……劳动让我们获得了一种体验,一份快乐,流淌的汗水换来了收获的喜悦。劳动让我们更健康,更充实,更聪敏。劳动还使自己有了价值:奶奶夸奖我,爸爸表扬我,老师朝我微笑,同学们都喜欢和我交朋友。劳动让我们有了责任感,增强了活力,劳动还能直接创造美。劳动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其实,劳动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洗一双袜子,种一棵豆苗,晒一个枕头,抹一次桌子,日积月累养成习惯,变成能力。愿同学们做热爱劳动的孩子,长大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一劳动节热爱劳动作文 篇8

“五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高楼大厦;是劳动,筑成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滨纷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有的同学根本不爱劳动。他们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娟,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涮牙,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在家里一切都由家长做,连书包也是家长背。不爱劳动的孩子,他们也很难爱学习,怕劳动,也会怕做作业,怕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就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碗筷,洗手娟、袜子等,爸爸妈妈很辛苦,难道我们不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活儿吗?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热爱劳动。

今天,我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庆祝和纪念这一伟大的节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节日。

“五一放假啦!”“五一劳动节放假咯”劳动节到了,校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想早点放学,好在家里尽情的玩耍。

我却不想这样,我想迟点放学,早点回来是上课,一听到老师说放假5天,我心里就像扎了一根似的,很难受,我一回到家,就开始认真地把学校的作业完成,在这5天里,不仅把学校的作业做好了。还抽出时间看课外书。还在电脑里把一个英语故事差不多能讲了下来。劳动节过后,我又可以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了,到了学校,我的心安了下来,有能开始聚精会神地听课了。

义务劳动作文 篇9

劳动是生命的源泉,劳动是生活的使者,劳动是人生的灯塔,是路上的照明灯。任何成就都是劳动创造的,任何的成功都是靠劳动获得的。马克思曾言:劳动创造世界。只有劳动,我们才会有美好的生活。每一份劳动都像大海里的一朵激扬的浪花,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重若轻,推动着历史的巨轮在社会的汪洋大海上不断前进。

劳动不仅仅是义务,权利,还是一种锻炼,一种美德,一种美好的品质,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用劳动去创造的民族。

在城市,一幢幢高楼像被春雨滋润后的笋芽儿似的拔地而起,一块块土地被母亲一样孕育出果实,一条条大路像藤蔓一般向四处蔓延,构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景象····这些都是通过劳动创作出来的。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一部分人来说劳动似乎渐渐变成了丢脸,可耻的事情。随着家政公司越来越多,人们都不再自己动手去做家务,甚至忘记了辛勤劳动后那种充实的感觉。什么是劳动?劳动就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并非是可耻的。劳动过后得来的甜是苦尽甘来,是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活动。

在农村,农名伯伯拿着禾苗,弯着腰,低着头,把禾苗插进土里,再站起,不断地机械般重复这个动作,时而站直,捶捶酸痛的.腰,再不懈地投入到劳动中。田野里的水还很凉,天也不暖,在凉风阵阵,或者飘着细雨的朦胧春天里,他们劳动的身影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美丽……民以食为天,农民的劳动使我们有了生活最基本的粮食。他们劳动时流过的汗泪,浇灌着禾苗的成长。我期待着她们在秋天时金灿灿的容颜,来回报农民伯伯们的劳动,也期待着农民伯伯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

生活中不止有农民在劳动着,还有林林种种的人们同样在劳动着,比如清洁工,早出晚归,使我们的城市能够干干净净;比如深夜里还在工作着的医生,救死扶伤;比如雪地里依旧尽职尽能的交警,不顾严寒,为出行的人们带来安全……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敬,致敬劳动者。

义务劳动作文 篇10

(一)合同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

合同附随义务仅指在合同履行阶段产生的,为保护当事人利益或辅助实现给付义务而产生的通知、协助、保密、保护等义务。主给付义务,简称为主义务,是用以决定合同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是合同关系中固有、必备的。从主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区别比较明显:第一,主给付义务决定合同关系的类型,在合同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附随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不决定合同的类型,却受特定合同类型的约束。第二,主给付义务是一定客体的给付,关于主义务的请求权可以让与;单纯的附随义务所涉及的是“如何给付”,而非一定客体的给付,因此附随义务亦不构成可让与的请求权。第三,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中的对待给付,一方不履行,对方有权拒绝履行相应的对待给付;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得主张对待给付的法律效果,一方不履行对待给付义务时,对方不得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自己的给付义务。第四,主给付义务是合同的根本义务,一方不履行主给付义务将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相对方有合同解除权;违反附随义务只会发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权利人原则上不能解除合同。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从给付义务,简称从义务,仅有辅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它存在的目的,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都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不具有独立的意义,都是为主给付义务服务的。对二者的区别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德国通说认为,应以可否独立以诉请求履行行为为判断标准加以区分。可以独立以诉请求的义务为从给付义务,有人称之为独立的附随义务。不得独立以诉请求的义务为附随义务,有人称之为不独立的附随义务。

我们认为,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

1、目的或作用不同。通说认为,从给付义务的目的在于实现给付利益,确保履行利益的实现;而狭义的附随义务在于弥补给付义务的不足,以确保债权人固有利益的完整。简言之,“从给付义务旨在使主给付义务得以满足;而附随义务的价值在于实现合同利益的最大化”。可见,二者与给付的关联程度不同:从给付义务,与对价有关,与主给付义务的履行密切相关,足以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附随义务没有对价可言,即使违反也不影响合同目的的达成。例如,空调的出卖人负有组装、交付合格设备的义务,因为其目的在于给付利益的实现,属从给付义务;空调的出卖人负有的说明空调使用方面应特别注意的事项、警告使用空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副作用的义务,目的在于维护相对人的固有利益,是附随义务。

2、法定或约定的可能性不同。依据通说,从给付义务的发生根据有三种:基于法律明文规定,基于当事人约定,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的合同解释。附随义务的法源基础,一般认为是诚信原则,“不过从现今之发展趋势……附随义务亦可能基于法定、约定或是单从诚信原则而来”。从内容上看,从给付义务的内容通常为增加一种物的给付(如交付车辆的相关文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妥善包装)或完成其他行为(如提供资讯)等,法定或约定的可能性很高。附随义务虽有法定化的趋势,但仍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特点,法定或约定的可能性比较小。

3、可诉性不同。按照通说,能够独立诉请履行的为从给付义务,不能独立诉请履行的为附随义务。换言之,对于违反从给付义务者,对方可请求其履行之;对于违反附随义务者,对方不能请求其履行,通常仅发生请求损害赔偿问题。这一标准可用于区分实务中的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这里所说的附随义务不能独立诉请履行,是指附随义务本身不能成为诉讼请求的客体。例外情况是,附随义务被违反,并且构成积极侵害债权,债权人可以以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名义诉请债务人负赔偿的责任。

4、法律后果不同。二者的违反都可以引起损害赔偿,但赔偿范围有所区别:按照通说,原则上违反附随义务所应赔偿的是固有利益的损害;从给付义务的目的在于确保主给付义务的实现,如果违反导致主给付义务无法履行,会发生履行利益的赔偿问题。另外,由于从给付义务以确保和辅助主给付义务为目的,因此从给付义务违反后如导致主给付义务不能履行或无利益,则可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或解除权。附随义务的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固有利益,原则上违反后只是产生损害赔偿,而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或合同解除的问题。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不真正合同义务

不真正合同义务,或称间接义务,是民法理论上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对方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违反它也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而仅使负担该义务方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不利益。我国《合同法》第 119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这条规定的不真正义务实际上是受害人的减损义务,在法律上,他并未负有不损害自己权益的义务,但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损害发生或扩大,应按公平原则要求,依其程度承受减免赔偿额的不利益。学者多认为不真正义务是一种负担,法律并没有赋予它有利于相对人的拘束力。不真正义务的作用在于约束债权人,是一种独立的义务,违反此义务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附随义务对合同当事人有一定的约束力,若违反应向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真正的合同义务。

义务劳动作文 篇11

一、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困难

1. 外界教育环境的影响

外界对于学校教育的衡量标准, 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就目前情况来看, 大多数家长仍然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 也就是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以及学校的管理情况。如果学校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 获奖次数多, 教师的科研工作到位, 就会被外界评定为优秀学校。这种评估一般通过听学校汇报、学校账目查寻与师生大会的形式完成。具有片面性的学校评估标准, 让许多学校管理者只重视“重点”学科, 忽视了劳动技术学科教育。

2. 劳动技术教育以偏概全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 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开展劳动与技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 小制作、我的小发明、劳动日记都是劳动技术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如果这些活动成为学校仅存的劳动技术活动, 其效果则会大大下降。用一年一度的劳动技术活动代替日常的课堂教学, 未免得不偿失。

3. 劳动技术教育思想有待更新

教育思想, 往往影响着劳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与知识积累, 也有部分教师关心孩子智力开发力度, 大于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些家长从不把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放在心上, 只要孩子能学习好, 他们什么也不用孩子干。一些教师盲目迎合家长的需求, 忽视劳动技术教育, 因而影响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方法

1.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教研力度

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 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提高教研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确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具体课题与实践方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生命力。从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当地的可利用资源出发, 设计具有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的劳动技术课堂, 会让学生爱上劳动, 爱上发明。比如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教师可以选择“雾霾”这一环境问题进行教学研究, 开发一个适合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制作小小空气净化器”就是一个很好的劳动技术课主题, 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雾霾的来源与空气净化器的原理, 与学生一起去收集所用的原料, 研究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这样的劳动技术活动具有时代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开发、积极发明、积极劳动。

2. 注重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优化

对劳动技术教学活动进行优化, 最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劳动技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环境, 肯定劳动技术教师的教育地位, 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 鼓励其开展丰富的劳动技术教学活动。劳动技术教师要减少粗放型劳动活动的开展, 如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捡垃圾、让学生做宣传海报等。多设计一些密集型的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时动脑,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比如讲解“小鸟的家”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小鸟的家, 让学生用眼去观察, 用脑袋去分析, 并积极创作自己的作品。将课外实践与课内创作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劳动能力提升。

3. 创新劳动技术教育评估机制

做好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估工作, 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要想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就需要定期深入到校园, 对学校所开展的劳动技术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在评估校园的办学水平与教学条件时, 将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成果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去, 提高劳动技术教育能力的权重。只有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 才能使学校领导与教师真正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外界做好监督与评估工作, 给劳动技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能够给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劳动技术学科的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文章立足于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优化劳动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这一问题。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劳动能力的强化有积极意义。只有全面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才能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成长。对劳动技术学科教育的实际意义进行研究, 重视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劳动技术活动平台, 才是服务学生的正确举措。

摘要:文章立足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主要研究优化劳动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这一问题。认为应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教研力度, 注重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优化, 创新劳动技术教育评估机制。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劳动能力,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劳欢娟.劳动技术——唤醒一批“沉睡”的孩子[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11) .

[2]万成.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滞后的原因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 2009 (08) .

[3]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0 (06) .

五一劳动节劳动光荣主题作文 篇12

虽然是寒假,但作业使我们“鸭梨”山大,只好一早起来就奋笔疾书。一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埋在作业山里的我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终于,我累得气喘吁吁,停下了手中的笔,准备到客厅散散步。突然,我发现放在门口的那块结了厚厚灰尘的大红毯子不见了,好似一场离奇的失踪案,令人迷惑不解。思索了半天,我想出了一种可能:应该是姥爷扔掉了吧。有些显得理所当然,觉得当然会是这样,没有什么可疑问的。

但为了证实,我又研究了起来。在得不到一点儿线索后,我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书房,继续写起了作业。但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一直想着毯子的事情,想着想着便出了神,不由自主的思考了起来。咦?我记得姥爷很节俭的,东西破了就补一补,烂了就绣朵花,不会直接扔掉的啊?这段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继续追查了起来。

我望望大门前,唉?怎么又多了一条崭新的毯子?还与原来的一模一样,鲜红鲜红,红得似血,崭新崭新,像是刚买来似的。姥爷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来与先前完全相同的毯子呢?这一发现是我的好奇心更浓了,迫不及待地到处搜索着,连一丝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俨然是个小侦探的模样。

义务劳动作文 篇13

早晨,阳光亲吻着我的脸,我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看了看手表,啊!9点了,怎么没人叫我呢?我像只蜗牛似的穿起衣服,走进厨房,我看见盆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脏碗。我想:爸爸和妈妈工作得太累了,今天就让他们好好休息吧!我来洗碗,就这样决定了。

“叮咚、叮咚”别在意,这是我把碗放进盆子里时弄出的声响。我先把烧得滚开的开水倒进了盆里,再放洗洁精。因为水太烫,所以要多放些碗进去,“我洗,我洗,我洗洗洗!”“我擦,我擦我擦擦擦!”因为用力太猛,竟洗出了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阳光吻着它们,使他们改变了颜色,有粉蓝、深蓝;有粉红,有玫瑰红;有嫩绿,深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看着这些五彩斑斓的泡泡,我开心地笑了。

碗上的油就像一只只小恶魔,它们是一群小坏蛋,它们怕沾了洗洁精的洗碗帕,因为用洗碗帕擦它们,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还有一些调皮的,用“隐身术”躲了起来,日我看不见它们。洗到现在,我不知道自己已经消灭了多少只小恶魔。

现在,可以开始清碗了。洁净的水从水龙头里蹦跳二出,像一群传穿着雪白的裙子的小精灵,把用了“隐身术”的小恶魔给冲掉了。

哎!终于洗完了,我累得倒在了沙发上,不过,我很开心,应为我靠自己的努力洗完了碗,劳动给我带来了快乐。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劳动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也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地笑了。

想到这里,我又“咯咯”地笑了起来……

劳动的快乐作文600字四:感受劳动的快乐

人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可我却没怎么劳动过,今天,正好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我就来给温馨的房间增点光添点彩吧。

说干就干,我撸起袖子,开始了我的劳动生涯。

先扫地!我熟练地找到扫帚,左看看,又看看,却不知该从何扫起。犹豫了几秒钟后,我做出了决定:“先扫阳台!”我一转身来到了阳台中,试着扫了几下,咳,呸!尘土飘得到处都是,我只好先退出“战场”,待“战火”燃尽时再进去。

五分钟后,我走进了阳台,抄起扫帚,摆了一个“V”字手——胜利的标志,开始扫地。我拿着扫帚左扫扫,右扫扫,上扫扫,下扫扫,眼前的景物越来越模糊,四肢越来越无力,不扫了!我把扫帚扔到一边,赌气的想。可是,眼前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走来走去,来回穿梭,非常忙碌。哎呀!那不是爸爸和妈妈吗?他们每天都那么辛苦,扫多少遍地都毫无怨言,而我却……唉!

我重新拿起扫帚,准备与浮尘一决高下。走进阳台,我拿着扫帚就开始狂扫,还没干到五分钟呢!豆大的汗珠已经像虫子爬一样流了下来,现在的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我仍然在毫不松懈地扫着地,任何一个尘土都逃不过我的“法眼”。二十分钟后,终于搞定了。打开窗帘,一阵风吹来,翻开了我的书本,紧接着,一缕阳光射进来,正照到新翻开的那一页上。

我抬起满是汗水的头,望着远处清澈的天空,心里舒畅极了,因为,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劳动的快乐作文600字五:我劳动,我快乐

我是一个城里长大,“九十”后的孩子,只懂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知劳动的滋味。爸爸妈妈从来不让我多干家务活,认为我还小。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毛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终于,我逮着了机会。一天下午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决定尝试一下

劳动,让爸爸妈妈对我刮目相看,哼,别小看人。

说干就干。我干了什么“伟大的壮举”呢?其实就是炒花菜。花菜呢?妈妈已经买回来了,也切好、洗好了,正准备下锅,趁妈妈有事出去,我乘机下手。

我切我切我切切切,我在菜板上切蒜头,一不小心手指头切破皮了,那疼啊!想到家里没有人,哭也不是办法,只好悻悻地拿个创可贴包起来。切好了蒜,下油,“扑哧”一声,油溅得我全身都是,“妈呀!”我终于大叫起来。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将切好的蒜头和花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并往锅里扔了下去,不管不顾地随意翻炒几下,记得妈妈平时有加水的,但忘记加多少水,随便啦,我大手一挥,一碗水倒了下去,盖上锅盖,一会儿又打开锅盖翻炒几下……这样来回几次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花菜在我的不断翻炒下熟了能吃了。我把“炒花菜”(不知道能不能叫菜)放到盘子里,等待着爸爸妈妈的回来验收。

熟悉的脚步声传来,是爸爸妈妈。尝着我炒的菜,爸爸妈妈说:“没想到你还会炒菜,我们儿子长大了!”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我说:“没有什么意见吗?我知道这菜很难吃。”“嗯……就是太烂了,造型也不是很好看,但还能吃,不像我第一次炒菜是半生不熟的。”爸爸说。

义务劳动作文 篇14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短缺,措施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含义及特点

劳动密集型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企业,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 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 以及服务性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 劳动者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较低, 在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因而, 它具有投资省、单位投资能吸收较多劳动力、技术操作要求较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 而资金短缺, 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 弥补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积累建设资金, 加快经济建设。具体来说, 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 大量使用人力劳动。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基本的特征, 也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使用人力劳动, 才使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第二, 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当前技术水平下, 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 即使能取代, 对于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特别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 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第三, 发展阶段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据专家研究, 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 日本持续了80年, 我国台湾地区持续了40年。只有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 劳动力是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 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 才能看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第四, 广泛性。劳动密集型企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多种所有制, 覆盖城乡两大地域。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工序, 如光学、精密零件的研磨、抛光等, 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完成。

第五, 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经济发展是分阶段性的, 尤其是资本的积累是从无到有, 许多产业的发展初期是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线, 在经过一定的资金积累后, 对企业进行再投资, 逐步对生产加工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从而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二、劳动力短缺给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

一直以来, 中国都被认为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也就是说, 在二元经济社会中, 来自农业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非农业部门。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 因此, 虽然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但是工资水平却保持不变。然而, 这种局面在近年来开始打破。从供求关系的分析,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变化, 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开始转变。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和有限的劳动力供给使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明显转变, 劳动力供不应求, 劳动力短缺开始出现。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招工难的情况, 随后, 这种现象在更大范围内蔓延, 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蔓延到部分内陆省份, 有些还是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

为了应对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转变, 企业开始调整工资水平, 以吸引劳动力。从价格关系看, 劳动力的成本一改以前持续数年保持稳定的局面, 开始上升。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考察, 近年来, 工资水平上涨的现象比较明显。根据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住户调查资料显示, 2003年~2006年到本村以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工, 人均月工资由781元增加到953元, 增长22.0%。与上年相比, 2004年农民工人均月工资增长2.8%, 2005年增长6.5%, 2006年增长11.5%, 增速逐年加快。另一项来自于劳动部的调查资料也显示, 2006年被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226元每月, 比2005年增加181元, 增长1 7.3%。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最为集中的东莞市来进行分析, 2007年9月1日起, 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从574元每月提高到了690元每月;从今年4月1日起, 最低工资标准又要提高到770元每月。工人每100元工资中就有30元是新增加的成本。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使用人力劳动这一特点可知, 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直接导致招工的困难和人才的流失, 直接压缩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 使其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应对措施

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和劳动力短缺现象, 笔者建议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 实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所有者对人力是第一资本这一观念认知不足, 没有针对企业自身的企业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对人力资源管理当作简单的行政辅助, 工作内容仍停滞在诸如档案管理、工资和福利等简单的事务性管理, 不能制定出与企业战略相协调和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也就是说目光只是停留在如何挑选企业需要的人才, 如何鉴别人才的水平, 而没有完整的一个出人才、留人才、发掘人才的长远战略规划。往往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捉襟见肘, 因中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人员的匮乏而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多数属于外来务工人员, 人员总体素质相对偏低, 人员流动性很大, 因此更需要实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战略性招聘。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根据企业规模及发展目标变化, 重视外部因素的影响来制定与之匹配的合理的招聘计划。企业招聘人员, 根据岗位和职位特点, 认真考察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作风, 考虑其能否为企业创造相应的价值, 决定企业是否聘用某位员工或者是否把其提升到某个工作岗位, 使企业得到其持续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持。

(2) 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育机制, 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劳动密集型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发展性”和“资本性”, 重视员工的培训,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匹配的培训计划。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改变一些短期行为, 注重员工的再培养, 使员工在知识、技术上不但更新, 使员工与企业同时发展, 从而留住人才和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务、食品、日用百货等行业, 以“订单主导型”的粗放经营模式来从事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位置的状态, 与世界主要工业产品的制造基地相比, 仍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严格说来, 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其量不过是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一个“生产车间”, 多数产业仍处于低端位次, 处于价值链末稍, 附加值低。由于劳动力的短缺, 导致招工难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生存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及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产业的承接能力, 提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 顺利完成从“订单主导型”向“生产者主导型”转变, 推动产业升级。结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育创新精神, 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塑造一种自主创新的氛围。

(2)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条件。

(3)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制度、管理、组织的等各方的全面创新, 把企业转变成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 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缓减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4) 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 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附加值。

当然,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 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鼓励、引导和保障企业自主创新。

3. 运用“外迁”策略, 延长产业周期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处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洲或内陆大中城市, 但现在由于国家支持和鼓励西部开发和农村建设, 很多劳动力现在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就业, 他们直接选择在家乡就业, 这就导致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洲或内陆大中城市的劳动力供不应求, 成本上升。因此, 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采取“外迁”策略, 即向我国西部或农村地区迁移, 也可向产业结构相当落后且劳动力富裕的国家迁移, 一方面可以缓解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可延长企业的产业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曾吉祥著:新人力资源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王忠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年

上一篇:文明校园创建情况说明下一篇:多读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