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价值作文

2024-06-26

劳动的价值作文(通用8篇)

劳动的价值作文 篇1

那天晚上,我看作文书上有一篇是写自己暑假做了一个月的家务,因此得到了妈妈20元钱的奖励工资。我暗想:“下学期,班级一定还号召大家捐款打印作文选,我也学小作者的办法,做家务挣工资,为班集体做一点贡献。”

第二天早上,我把这个法子告诉了妈妈,她自然满口答应。于是,中午我便正式“上岗”。吃过午饭的餐桌上堆满了鱼刺呀、鸡骨头呀什么的,我真不想去碰那些恶心的玩意,可为了宝贵的20块,又有啥办法呢?嗨!

正当我满头大汗,准备半途而废的时候,妈妈走过来夸我说:“咱们家玉环会干事了嘛,瞧把桌子抹得多干净呀!”

妈妈这句话,给我打了气,我用脏兮兮的爪子――手,擦了一下脸,端起盛满脏物的撮簸,向垃圾箱飞奔而去。谁知刚出家门,踩到一块西瓜皮,我摔了个仰八叉,幸好没什么地方跌破,只是垃圾撒了一地。又要回家拿扫帚把脏物撮起来,真倒霉!

倒完脏骨头,又忙着扫地,什么饭粒呀、菜叶子呀,都是我吃饭时掉在地板砖上的。现在可好,自作自受。我左扫右扫,忙活了老半天,好容易把地面弄整洁。

一切工作终于完毕,每天中午睡不着的`我,今天一趴到床上,就呼呼大睡起来,睡了好几个钟头才醒。起床后,我照照镜子,镜子里出现了一个长满黑胡子、头发乱蓬蓬的怪物。我端详了半晌,才认出古里古怪的家伙竟是自己。

劳动课考了90分的我,今天才真正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劳动的价值作文 篇2

一、把脑力劳动等同于复杂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 不同劳动由于复杂程度不同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不等。马克思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把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劳动划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把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解决了两者之间的比较与交换。传统的劳动划分方法具有明显特征:其一, 这种划分具有历史性, 是对手工工场与机器大工业时期的主要劳动形式体力劳动的划分。当时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形式以体力劳动为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引用的一份资料中说, 当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1800万, 其中有1100万人全部靠简单劳动为生, 这一比例占总人口的60%以上, 这其中还不包括所有工资较高的“工厂工人”和非劳动人口, 甚至连瓦匠被当成复杂劳动者被排除在简单劳动之外;其二, 这种划分具有表象特征, 即根据劳动表面复杂程度进行粗略的划分, 不能体现各种劳动的本质特征。然而,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由于脑力劳动极少, 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划分劳动具有合理性。尽管如此, 马克思还是意识到这种划分的缺陷:其一, 这种划分经常含混不清, “是根据单纯的幻想, 或者至少是根据早就不现实的, 只是作为传统惯例而存在的区别”, 其原因正是由于大多数劳动都是体力劳动, 尽管复杂程度不同但没有本质的区别, 以至于现实中常常粗分、错分;其二, 把脑力劳动简单地等同于复杂劳动, 容易低估脑力劳动的价值。由于把脑力劳动等同于复杂劳动, 人们常常是用脑力劳动力的价值衡量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 所以马克思认为“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的估价, 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脑力劳动的价值得不到真实体现, 从而压抑了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新经济的发展呼唤脑力劳动价值论, 要求从本质上划分劳动, 即根据劳动中耗费的主要成份, 把劳动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不是简单的倍加关系, 而是幂加关系。

二、混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价值实体的共性与个性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上把价值实体等同于抽象劳动, 混淆了不同劳动价值实体共性与个性的差别。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聚, 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或一般人类劳动, 它无非是“人体的机能, 而每一种这样的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 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费。”所以, 价值实体本质上是凝聚在商品中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耗费, 它是一切劳动的共性。一切劳动无论它们的具体形式是多么的不同, 都可以转化为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耗费这一共同的东西, 从而进行比较、交换, 从这个意义上讲, 价值实体等同于抽象劳动。

但是, 虽然任何劳动都要同时耗费一定的体力与脑力, 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的体力、脑力耗费的比例不同, 即不同形式劳动的价值实体有各自的特殊性即个性。在体力劳动条件下, 脑力耗费极少,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是复杂体力劳动, 劳动中脑力耗费绝对小于体力耗费。统计数据表明, 即使在完全机械条件下, 复杂劳动中的体力与脑力耗费比大致为9∶1, 这恰恰证明经过训练的复杂劳动基本上也是以体力耗费为主。可见, 体力劳动形成的价值凝聚的主要是人类耗费的体力, 价值实体的基本构成是体力耗费。在脑力劳动中, 体力耗费微不足道, 价值凝聚的是人的脑力, 脑力劳动的价值实体可以近似地看成是脑力的耗费。因此, 不同劳动具有各自的个性:在体力劳动条件下, 价值实体是体力耗费;在脑力劳动条件下, 价值实体则是脑力耗费。

价值实体的差别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中脑力耗费极少可以被忽略, 在新经济条件下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显得异常重要。正是由于价值实体的差别, 导致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值尺度、价值规律的不同, 混同两者的差别则可能低估脑力劳动的价值量, 不利于脑力劳动的发展和脑力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三、把价值量等同于劳动时间

脑力劳动价值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潜意识中把价值量等同于劳动时间, 忽略了脑力劳动价值量的决定特点, 用劳动时间计量脑力劳动的价值量。价值量本身是劳动量而不是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价值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长期以来, 人们毫无疑虑地把价值量等同于劳动时间, 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 产品的价值量越大, 反之, 则越小。其实, 马克思将劳动时间等同于价值量是有条件的。

首先, 马克思指出了价值量本质上是体力、脑力耗费量或劳动量, 而不是劳动时间本身。劳动时间只有当作衡量劳动量的尺度时, 才能与价值量划等号。马克思把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是针对特定的历史阶段主体劳动形式即体力劳动而言的, 因为劳动时间是体力劳动价值量的自然尺度。离开了体力劳动的条件, 价值量的衡量尺度将会发生变化。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状态下, 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 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之所以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不同, 是因为在不同劳动形式中, 劳动时间对价值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脑力劳动条件下, 劳动时间对价值量的影响在减小, 自然人们对劳动时间的关心在降低。可见, 马克思已经认识到了劳动时间对价值量决定的可变性。

其次, 马克思指出劳动时间不是决定价值量的唯一因素。马克思说:“计量劳动时间的, 除了‘外延量’以外, 还有它的密度”, 即内涵量。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劳动量, 决定价值量大小的因素既有外在因素, 又有内在因素。影响不同劳动价值量的外在因素是劳动时间;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劳动时间越长, 耗费的体力或脑力越多, 价值量越大。影响不同劳动价值量的内在因素则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 体力劳动表现为劳动强度、熟练程度等因素;脑力劳动则表现为能动性、创新性等因素。如不同的体力劳动, 如果劳动强度不等, 熟练程度不同, 那么, 相同时间内的体力耗费则不同, 价值量不等。而内涵量就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衡量, 只能近似地折算为一定的劳动时间。

最后, 劳动时间作为决定价值量的因素是以平均内涵量为前提条件的。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价值量既包含外延量又包含内涵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是以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即内涵价值量一定为前提条件的, 也就是说所有劳动不存在内涵价值量的差别。马克思之所以把影响价值量的内涵因素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等作为前提条件, 其一, 在体力劳动条件下, 全社会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等内涵因素在个体劳动者身上的差异不大, 假设为平均值具有合理性;其二,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 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的差别引起的劳动量的变化也是有限的, 不足以使劳动量发生质变, 从而使不同的体力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大的差别。相反, 当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一定时, 劳动时间可以无限延长, 价值量则可以不断增大。劳动中的体力耗费随时间的流逝成正比;其三, 劳动时间计算价值量不仅技术上方便, 而且符合人们的习惯。因此体力劳动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则成为前提条件。

脑力劳动的特点决定了内涵因素对脑力耗费的影响大大超过外延因素的影响, 因此, 脑力劳动主要决定于内涵量, 即劳动的能动性、创新程度, 外延量劳动时间只能作为前提条件。其一, 当不同劳动的创新程度和能动性一定时, 其价值量基本确定, 高级劳动是“幂加”的低级劳动, 低级劳动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价值量是有限的。一件脑力劳动产品, 虽然花费了很长劳动时间, 但由于劳动的能动性不大, 创新程度不高, 耗费的脑力不多, 社会所承认的价值量也就不会大;相反, 一件脑力劳动产品花费的时间不长, 但创新程度极高, 其价值量极大地超过前者;其二, 在劳动时间一定时, 价值量未必能确定, 因为通过提高创新程度和能动性能极大增加脑力劳动价值量。能动性越大, 创新程度越高, 意味着劳动中耗费的脑力越多, 其价值量越大。脑力劳动比较的不仅是劳动时间, 甚至主要不是劳动时间, 而是比较能动性和创新程度。一项专利其价值可达几十万, 甚至上百万、千万元, 但生产这一专利并非要比生产某普通商品花费更多时间。

四、把劳动时间看成是永恒的价值尺度

用劳动时间衡量脑力劳动价值量是价值低估的直接原因, 而把劳动时间当成永恒的价值尺度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解。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指出:“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 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作为价值, 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马克思指出了劳动时间是价值量的天然尺度, 充分肯定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的必要性, 因为在体力劳动中, 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等内在因素受生理极限的制约, 对价值量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外延量对价值量起决定作用, 外延量又是以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所以, 劳动时间是价值量的尺度。

但是, 这并不等于说价值尺度只能是劳动时间。同样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又间接指出了劳动时间不是价值量的永恒尺度。他说内涵量与外延量“这种差别, 正如亚当·斯密指出的, 会因每种劳动特有的次要条件, 而部分地相互抵销。只有当劳动的内涵量和外延量成为同一劳动量的相互对立的、彼此排斥的表现时, 这种差别才会影响到劳动时间充当价值尺度的作用。”即当内涵量的因素对价值量的影响与外延量即劳动时间对价值量的影响相当甚至超过时, 劳动时间尺度的准确性必然受到影响。显然, 马克思在这里又承认了随着内涵价值量的增长与外延价值量的降低, 劳动时间尺度就有被其他价值尺度代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劳动时间价值尺度不是永恒不变的。实践证明, 当脑力劳动成为社会的主体形式时, 劳动时间的价值尺度已经不能准确地衡量脑力劳动价值量, 才导致脑力劳动价值量被严重低估。脑力劳动的价值量决定于内涵量, 即脑力劳动内在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外延的劳动时间成为决定价值量的前提条件, 价值尺度自然由劳动时间转化为衡量能动性和创新程度的尺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89

[2]季正松:脑力劳动价值论[M].徐州:中国矿大出版社, 2006, 12.56

[3]季正松:新经济条件下的脑力劳动价值论的发展[J].理论导刊, 2004, (6) .37

浅析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关系 篇3

价值论是指经济学家对商品价值的形成的观点。价值论是经济理论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价值论,经济学其他的理论就很难说明经济现象。

价值论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对价值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不同的价值观。马克思认为:“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是公道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写什么东西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论必然会因为经济制度的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的观点。

资本主义价值论与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密切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逼迫被雇用阶级为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阶级为了证明其占有剩余价值的合理性,把剩余价值说成是企业利润,并由资本本身带来。于是在资本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下,效用价值论自然被提出。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由商品满足消费者能力决定,而不是由劳动创造,进而否定劳动价值论。因为劳动价值论从商品交换入手,通过描述物物交换的关系揭示了其背后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即否定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从而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与之相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段价值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认识上的。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进行社会建设,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因此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形态下,劳动价值论成为人民进行按劳分配的依据。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区分出必要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和企图回避、否认的。因为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整个体系。

现实中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不断开放的,因此在思想领域,我国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惧怕任何批评和挑战,也随时准备吸纳新的科学思想以充实发展自己。一些西方经济学虽然其立场不同,但其对于商品的某些论断是正确的。

二、关于财富的源泉

劳动价值论是从亚当·斯密提出到大卫·李嘉图发展再到卡尔·马克思所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人类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但其并不否认商品使用价值的来源不仅包括人类结晶了的活劳动还包括自然界,例如,马克思提出“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

效用价值论首先由萨伊等人提出,效用价值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商品价值由该商品效用决定的,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效用论着重点在于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人的主观感受不可能离开事物使用价值凭空做出结论,效用论和劳动价值论一致认为商品价值建立在商品使用价值基础上,在这一点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有其相似处。

可以看出,在对财富源泉的问题上,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都认为财富其源泉是自然界和人类劳动,虽然效用价值论没有直接阐述,但是它认为只要对人有效用的对象即便可称为财富,对人有效用的对象无非是自然界天生就有的和人类后天创造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具有相似点,承认财富源泉即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基础作用。劳动价值论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基础,而效用价值论也肯定使用价值的基础,因为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可以去使用它从中得到效用。因此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三、关于价值货币表现的认识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这一点上,劳动价值并未否认价格浮动的现象。马克思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也说过,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它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的”。又如马克思在批判韦斯顿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中写道:“需求的提高在某些场合完全不改变商品的市场价格,在另一些场合也只会使市场价格暂时提高,接着就会使供给的增加。这种供给的增加又必然是价格重新降到原先的水平,在某些场合还会使它低于原先的水平。”在这里,马克思明确阐述需求和供给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商品的价值有着精辟的概述,它一方面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其它论述中阐述了需求和供给也会决定价值。这看上去似乎矛盾,为什么价值既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又由需求与供给决定呢?其实在说明前者时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在内,即只有在供给和需求相等的基础上,生产的商品才能全部实现其价值。如果需求和供给不等,例如需求小于供给,该商品被社会承认的价值就会少于该物品内实际凝结的劳动量,其单个商品的价值就会少于该商品的实际凝结的劳动量;反之亦然。因此,这与西方经济学价格决定理论有着相似之处.效用价值认为价值表现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不论是商品是消费品,还是资本品,它的使用价值表现为物的有用性,即满足需要和欲望的能力。物品的使用价值既反映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程度,也是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的重要依据。物品的使用价值相对于消费者越大,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越高;反之,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越低。由于物品的使用价值相对于消费者具有边际递减的性质,从而需求者愿意提供的价格随物品量的增加而减少。价格与物品需求量的反向关系即需求基本规律。物品的需求价格不同于成本价格,它不由价值所决定,而受使用价值的影响。物品的使用价值同价值的矛盾,在需求与供给关系上表现为需求价格同成本价格的矛盾。物品的需求价格受使用价值及其边际递减性质的影响,不是对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价值规律的否定。

可以清楚地看到,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于价值表现都有自己的论述,劳动价值论对价格的观点更着重生产商品的过程来推断其价格。而效用价值论更偏重于从商品的销售环节推断价格,虽然都是对商品价格的看法,但是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而已,都是对市场经济价格现象的正确理解。

四、关于价格形成的认识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最终商品的价值有三部分组成:原有固定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即通常所指C+V+M。在商品的形成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价值转移过程,而是很复杂的价值先消化再生产的过程,在复杂的转变过程,必须要依靠一些生产要素做为生产条件,例如进行农业生产必须要拥有土地以及买种子化肥的资金做为生产条件,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拥有购买厂房的资金以及建厂房的土地、资金、技术、土地作为进行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以及价值形成的过程中像催化剂一样使得人类劳动物化到新的商品中去,为活劳动转化为价值并创造剩余价值创造客观的条件。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里,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利息、地租都是从剩余价值里占有的,是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以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为基础,效用是指物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但商品的边际效用也会随着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增多出现递减。当消费者在消费他最后一单位商品,此时他愿付出的价格就是商品的价格。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就是体现边际效用的工具,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之间关于商品价格形成对比,效用价值论更偏重把价格有决定权给需求方,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与此种观点相悖的现象,例如对于一些垄断行业如石油行业,油价更多受供给方供给量的影响,而消费方在定价能力很弱因此用效用价值论中的价格形成理论很难解释此现象。

虽然从表面看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有着其对立的一面,但是在商品的价格决定问题上,二者又具有联系。劳动价值论是从供给上面研究以及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它其实是给商品的价格规定了一个下限即商品的成本。如果商品的价格低于这个下限,生产商就得亏本,除非该生产商想转行,否则他不会看着商品的价格低于这个下限。因此它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成本决定了价格,成本低或高,价格就会跌或涨。效用价值论是从需求上面研究以及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商品消费者只有当消费者认为商品的效用大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才会从钱包拿出钱来购买,因此消费者的自身效用是商品价格的上限,如果商品价格大于消费者所认为的效用,消费就不会购买;而生产商就不能完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换,从而价值实现不了,生产商一样会倒闭。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商品的效用会决定商品的价格。因此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其实并不矛盾。它们对于商品的价格形成的有着统一的地方,这样的认识为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的种种现象提供解释。

五、对分析两种价值论的启示

1、劳动价值主要研究对象是商品现象背后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其研究目的是为了解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规律。可以说劳动价值论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而效用价值论主要通过商品作为研究对象,解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通过数学方法使得经济学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我们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提供较科学的工具,笔者认为,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则下,同时要吸取西方效用价值中有利于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成份更好的繁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

2、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再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须总量时花费在单个标准质量商品上的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时间在内的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不过是这些东西的社会职能而与他们的自然属性毫无共同的地方,这些所谓的社会职能就是社会劳动,因此,我们可以说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发明是为了更好的社会分工。而交换价值由商品的共有的东西来衡量,这个共有的东西就是内化的劳动量。但与之相适应的效用价值论,则认为这个共有的东西是消费者的个人效用。无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效用价值论,它们都曾认价值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分工,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①CHARTER SCHOOLS PROGRAM [EB/OL].http://www.ed.gov/programs/charter/funding.html. 2008-07-05;

②Gregg Vanourek.State of the Charter Movement 2005(Trend, Issues, & Indicators)[R/OL].http://www.publiccharters.org/content/publication/detail/543/. 2008-07-09;

劳动的价值作文 篇4

早在 19 世纪中叶, 马克思在对工厂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比较研究中, 就发现了科学劳动对价值创造的意义。 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 解 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并把两种劳动者即“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合称为“总体工人”,认为他们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创造者, 这就很明确地将脑力劳动者的科技劳动视为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内容, 而科技劳动者显然就是人才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还没有系统理性化的人才意义。 因此,马克思对脑力劳动的关注, 也就奠定了马克思在那个时代所形成的人才思想。

第一,人才的一般价值。

如同一般商品, 人才的价值同样是凝结在商品其中的一般人类的劳动, 同样为抽象劳动所决定。 从这一意义上探究,人才商品依然是体现了“两种劳动形态”统一体:(1)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对立统一中,私人劳动是基础,社会劳动是条件。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人才的一般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 这是人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人才的价值必须在社会、市场的竞争关系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实现。 同时,人才的个别价值又是由私人劳动决定的, 这是人才劳动成本和实现其价值的自我抉择基础。 正是这种私人劳动的作用, 才有了人才间的差别, 因而成就了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人才结构。 这就更加说明了, 在人才的培育成长过程中, 人才自身的努力和付出起着决定性作用, 自我的努力付出与其价值形成必然是正比关系。 社会劳动是重要的外在条件,家庭抚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锻造等等都将深刻地影响着人才的成长, 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作用。 (2)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对立统一中,活劳动是基础,物化劳动是条件。 按照马克思观点,活劳动是价值增值的源泉,物化劳动只是价值转移,但它是价值形成必需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因此,在人才的培育过程中,所有投入到成才过程中的活劳动, 包括自我奋斗、家长抚育、教师教导、社会化育以及各种形式对于成才的人力因素影响等等, 都凝聚在人才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 人才的培育并非简单的价值转移与增减, 而是一种以精神价值为支撑的综合价值形态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综合的长期劳动。

所以,外部人力因素的正确推动、引导和教育的方向、力度以及方法显得特别重要。 按照一般人才成长规律,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工作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状态等等, 无不对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当然,物化劳动对于人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条件对于特殊人才往往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诸如实验室对于科学家、工厂条件对于工程师、高校设施条件对于教授等等, 这也是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现实社会实践中, 人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 它的内在价值必然具有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具体劳动对人才价值具有特殊意义。 对于人才而言,所谓具体劳动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培育、使用人才过程中个别劳动的不同内容、形式和方法。 也就是说,除了用心用力的劳动付出程度外, 不同类型和层级的人才一定是不同劳动的方式、不同的内容所造就的。 这就说明了诸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量才使用” 等人才培育规律的道理。 (2)人才价值远非经济形态。 它还凝结着与劳动有关的思想、道德、社会、情感等价值观与精神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力, 而且这些影响力对于人才价值提升具有决定作用,也是人才社会性的必然要求,这是人才与其他商品价值的本质区别。 (3)人才价值实现过程, 也是自身价值增值和磨损的过程。 对于人才而言,实现价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其才能在工作中增值的过程,但同时也必然会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变化和自然生命的衰减等因素的影响, 同样存在着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价值磨损和生命因素相关的自然磨损,人才的价值增减将挑战着人的一生。因此, 成才是一个人终身劳动的付出和事业。 (4)从长期视角看,人才价值包括自然生命价值与精神生命价值两种形态。 如果我们仅仅拘于一般观念理解人才的价值,就会得出结论:人才的价值与其自然生命是一体的, 必然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失。 但是,人才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超越于自然生命价值, 在于它具有鲜明的穿越时空的精神生命价值。 如上所述,人才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同时是精神产品, 凝结着大量而卓越的精神劳动。 正由于其精神生命价值的存在与影响, 人才资源才能独据其他所有资源不可企及的经济价值与社会精神高地。

第二,人才的使用价值。

人才对人类社会的不同作用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即人才效用。 人才使用价值一般由三个效用层级所构成:(1)自然状况、智力结构和能力释放的基础层级。 所谓自然状况主要指人才所具有的健康身体素质和良好心理素养, 其才能只有与健康体魄和心理融为一体, 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才资源; 所谓智力结构主要是指人才所拥有的知识领域与深度、专业结构与技能以及吸纳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受教育和训练程度的标志, 既是人才使用价值的主体与基石,也是社会、市场衡量人才有用性的基本标准; 所谓能力释放主要指人才所具有的潜能以及发挥这种潜能的能力, 是人才能力与发挥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 是人才体现其效用的重要保证。 (2)品格修养、行为风范和激情有为的优秀层级。 所谓品格修养主要指人才性格、品德和素养等内在精神因素, 这是一个人自然形成与接受教育的结果,是人才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所谓行为风范主要指人才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认同状态, 是人才融入社会的`能力和利用外在条件而发挥作用的能力, 它对人才作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所谓激情有为主要指人才对人对物的积极态度, 是提升人才精神境界和激发人才潜1有乘数效应。 (3)坚定信念、宽怀睿智和深厚阅历的杰出层级。 杰出的人才必然具有坚定的信念与信仰, 并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毅力, 它决定了人才成就大业的根基; 必然具有宽阔的视野与虚怀若谷的胸怀,它决定了人才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气度;必然具有非凡的阅历磨砺,并具有百炼成钢、彻骨感悟的人生积累,它决定了人才驾驭自我、奉献社会的能力。 人才使用价值体现出来的形态是才能,深层次的内容则是综合素养,这也是现代人才学研究的对象。 与其说这里提出了人才使用价值三个层级的具体形态, 还不如说这就是人才自身追求与社会评价的境界与尺度, 就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鲜明导向性。

第三,人才的交换价值。

人才既然是商品,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所以, 人才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形式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点, 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人才价值实现同样遵循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 只有凝结在人才商品中的一般劳动通过使用价值的体现而得到相应的补偿, 整个社会的人才再生产才能得以继续。 所以等价交换原则是人才价值实现的基本原则, 也是人才资源配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同时,人才又是特殊商品, 其个别价值又是私人劳动所决定的, 而且其特殊性还在于它具有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效能。 人才价值的实现既包含了补偿劳动付出的物质成本, 更包含了人才高尚的精神价值的实现, 物质成本补偿是有限的,精神价值实现是无限的。 真正具有强烈精神生命价值观的人才是不会将其所得报酬作为其价值实现的唯一标准和追求。

人才交换价值是在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实现的, 它同样遵循供求基本规律,受到价值规律的决定和支配。 绝大多数人才必需在市场供求规律支配下自由地寻求实现价值, 最主要的选择参照物依然是工资和待遇等有形的物质利益。 市场在千千万万人才中选择千里马同样需要检验人才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这就是人才价值、市场价格、人才使用价值、市场供求规律在交换价值关系中的互动。 同时,人才与其他商品交换价值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具有更鲜明的社会属性和独特的自然属性, 它同人才的生命质量高度结合, 同精神生命价值高1值实现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性; 不仅具有突出的实际应用效用性, 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变化的互动性, 人才资源的价值意义完全是通过交换价值体现出来的。所以,一个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使人才的价值能得到充分实现, 是人才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本所在。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人才成长规律, 使我们对人才培育成长领域的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把握,诸如:(1) 人 才 价 值 由 私 人 劳 动 和社会 劳 动 决定的原理, 阐明了既尊重人才才能的私人性、经济性和补偿性,又要尊重人才的社会性, 人才必须回报社会劳动的付出。

利用劳动合同放大你的价值 篇5

--了解你的需要和你未来雇主的需要。聘用合同谈判需要权衡与协调,要在这类谈判中成功,你首先要权衡自己的能力。你想要什么?你是否自信能达到既定的标准从而得到奖金?了解你自己的需要将有助于你选择公司的类型,每个公司所能给的报酬和福利都有许多由来已久的制约,了解公司在其运营能力和预算范围内所能给予的,将有助于你取得更大收获。

--了解特定谈判的不同变化。有时你这样的人才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公司通过面试发现你是惟一的人选,便会很快聘用你。如果这时你推迟聘用合同谈判的话,你的优势地位将增强。你可能是公司的几个候选人之一,公司愿意聘用任何一个人。报酬是决定聘用的关键因素,权衡一下形势,了解每一方的相对形势将有助于你决定如何进退。

--永远不要说谎,但要利用你的优势。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谈判中说了谎,一旦被人发现,你就失去了所有的信誉,将处在非常不利的位置。另一方面,你也不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某个问题,除非这样回答能使你获益。你可以决定回答的内容和方式。

--未知也可以成为你的优势。如果一个雇主不能确定怎样才能聘用你,他所给的报酬有可能是最好的报酬。如果你泄露了太多的信息,那么报酬有可能没有原来那么高。如果不告诉雇主你确切的报酬,这将迫使他提出最好的条件。

--善始善终,把握最佳结束谈判时机。在谈判时你得到了你期待的,这时你应该感谢与你谈判的人。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此时应该停止谈判,那么你可能会让公司觉得他们选错了人。

签订劳动合同:打有准备之仗

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仅事关个人在薪酬、福利、保险等方面的物质利益,还涉及到诸如培训、晋升等个人长远发展问题,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在试用期间或面谈接触之际,应全面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情况,切忌在工作难找的压力下,急于催促用人单位签约,结果反为用人单位所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尤应注意这一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劳动争议发生后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劳动者至少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常识:

--提前准备。在劳动合同订立前7天,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合同文本,以便对合同文本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双方协商约定的条款,尤应引起高度重视。

--把握内容。从全面保护个人利益出发,应尽量了解《劳动法》的内容,这一点虽然对大众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但从合同本身出发,应清楚劳动合同的条款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律规定的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应负的责任共7方面的内容;二是双方认为有必要明确约定的条款,应明确写明。

--重点了解。在把握合同条款的基础上,还应该清楚了解事关自身利益的两部分内容。

一是在什么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以及补偿标准。关于这一点,《劳动法》列出了7项内容,可向劳动部门查询。

二是在什么情况下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9条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

稳妥善后:让你的劳动合同“滴水不漏”

劳动合同签订后,还应积极做好善后工作。明目张胆的不公正合同比较好防范,即使在签订比较正规的合同时,也要洞察蛛丝马迹,以防上当。

--附加条款要看清。在聘用合同中,一般都是会有一些附加条款的,求职者在签订前一定要让企业拿出原文,仔细审看无异议后,还要盖章留存,作为依据。要认真检查有无遗漏的约定事项或者附加说明,需要立即补齐的绝对不可拖延。

--当面签字、盖章不可少。求职者拿到合同,应该让企业及其负责人同自己一起当面签字盖章,以防某些企业利用先后签字的时间在合同上做手脚(更改数字、时间等)。同时,仔细鉴定单位所盖公章,看其是否与自己即将进入的单位一致。因为事后往往发现,在同一法人单位下,会存在许多分公司、下属单位或营业部门,不少劳动者是不愿意进入所有的部门的。

--数字一定要大写。合同签字后,有些企业会抓住时间空隙,将合同上的数字更改让求职者吃“哑巴亏”,所以,求职者在签订合同涉及数字时,一定要用大写汉字。

另外要注意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和附加条件(如签证、登记);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妥善保管;双方在签订时如有纠纷,应通过合法方式解决。

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人生 篇6

索特传动 吴建龙

人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劳动这种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劳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一个人是否活得有尊严并不在于其有如何显赫的地位,如何体面的工作。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活得坦荡自在,就是有尊严地生活。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什么样的劳动才算是辛勤的劳动?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和劳动的问题,是每个人如何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党提倡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才能逐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劳动使人聪颖,劳动使人进步,劳动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们不仅从劳动中可以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满足。在劳动的环境中,我们得到了不可缺少的人类间的交流;从劳动的成果上,人们得到了更大的满足。试想想:当插秧后的土地变得青葱点点,当秋天的果实结满枝头,当流水线上的成品源源流出,当你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我们的心中会有多么的愉悦。有些人不明白一些富人的生活,他们的钱财足以使几辈子都花不完,为什么还每天工作呢? 于是便认为他们贪得无厌。但事实上,很多富人都明白钱财带不进棺材,他们需要的是那种劳动后受重视、受尊重、受赞许时的心情满足。现在的不少新贵们感到生活空虚,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致。

其实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一个人一生中能做成几件事就非常了不得了。一般人能做成一件事就可以生活的很舒适了。贾平凹写出《废都》,靠着描写性文学而一举成名;宗庆厚做成了娃哈哈,因此成了中国知名人士;陈明先生和樊营先生专心研究成功学终于悟出《财富心经》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人生就像一张蜘蛛网,牵一发而全动,只要你选择了一件事,把它做好,你毕生都不用发愁,就可以高高在上享受无限的风光。巩莉因演《红高粱》而成了国际影星,赵薇因演《还珠格格》成了花季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

人一生下来就是为死亡而准备的,没有人能逃的了这世纪的轮回,当然更没有人会喜欢生会在逆境中,也没有人会喜欢被骗、被打、被冤枉,真因为有了这太多太多的无奈才会有了“奋斗”这个词,贫穷与富贵、无赖与善良、偏见与容忍、阴谋与正直、天灾与横财这些就是用来为“奋斗”铺路的,只有把自己的不公平遭遇、自己的贫穷、生活中对手、甚至自己的敌人看成是自己奋斗动力的人,他才能真正领略到“奋斗”的真正含义,由于人和人的欲望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造成了人生奋斗目标的高低不一,绝大部分人的奋斗目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低,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不会因为绝少的机遇而去继续追寻,你不能把儿时的梦想当成是现在的目标,那是因为社会在前进,很多人通过多年自己的奋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沾沾自喜,可他不知道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因为时代的步伐不会停留在你儿时的梦想上,不过只要这世界上还有人存在,总会有一部分人不顾一切的去追寻梦想。最后我想说:

即使你不相信,奇迹也在发生;

即使你不等待,明天照样黎明;

即使你不承认,机会依然存在;

即使你不参与,成功仍在继续;

没有你的今天,阳光依然灿烂;

有了你的明天,世界更加精彩;

劳动的价值作文 篇7

一、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相关概念解释

(一) 精神障碍含义界定

精神障碍患者从古至今都有, 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在古代时候人们称之为附体、癫、痴、狂、神经病、疯子等。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人们把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都称之为是精神病。但是精神病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精神病指的是虽然患者的精神活动失常, 但是他们还具备了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狭义的精神病则是指患者的精神出现紊乱, 一般的社会能力也丧失。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医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而把精神病一词进行更加详细的定义。精神病这个概念包含了情感性精神病、妄想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障碍, 而其他种类的精神障碍统统的被归入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范围内。

(二) 劳动权利概念界定

劳动权指的就是拥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可以参加社会劳动, 并且可以按照其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获取一定的报酬和收入。劳动权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所享有的劳动权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而是包含了公民的就业权、职业选择权利以及获得劳动报酬和待遇的权利。我国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利, 已经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劳动权利更是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 精神障碍的劳动者在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时候, 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劳动权利保障的意义

(一) 精神障碍患者地位的特殊性

精神障碍患者我们将其归类为弱势群体, 所谓的弱势群体并不是绝对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可比性。残疾人包含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等。精神残疾指的是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持续了一年以上的时间, 患者在履行对社会和家庭应尽的职能时出现障碍。虽然精神障碍的患者并不一定是精神残疾, 但是和其他种类疾病相比, 精神障碍给人带来的危害会更大。在所有非健康的人群中, 精神障碍患者很容易被别人所侵犯和歧视, 甚至还可能会被其他人所虐待。很多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权利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他们的意见和权力也没有被认真的考虑过。

(二) 劳动权利保护是精神障碍患者保护的价值基础

劳动权作为人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是一个人尊严和价值的表现, 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标准。人权最主要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普遍性指的是不管是社会中的弱者还是强者都享有人权, 另外人权的价值也需要得到普遍的认同。而人权的平等性则是指任何人都需要被平等的对待, 而且人权也是衡量一个人尊严的标准, 是判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标准。当然劳动权也具备了人权的平等性和普遍性特点, 与此同时还有其特殊性。法律中所规定的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它不再具备社会所赋予他的各种角色,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的, 人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 而且每个人的特点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性格、能力以及天赋等都会给他们造成不同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 才使得法律没有办法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权利。如果法律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平等, 必然会造成结果是的不平等。我们生活中弱势群体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进行有差别的保护, 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价值的具体措施

(一) 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力度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保护必须要政府作为引导者,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的力度, 改善当前对精神障碍患者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切实的满足精神障碍患者最基本的就医需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是为社会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提供服务的, 它具备着很强的社会公益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的时间比较长, 疾病复发率比较高, 患者和家庭因为疾病而出现贫困的现象, 因为疾病返贫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当前在对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大多数还都是只对疾病急性期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于患者出院之后的疗效巩固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工作做的不到位。政府可以提高对精神病人的关注度, 通过为其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来确保其劳动权利得到顺利的实施。

(二) 完善和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

精神障碍患者因为疾病, 各方面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在实行劳动权利的时候, 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就业的过程中被其他人所歧视和排斥, 这就使得劳动权利的公平性和普遍性受到了挑战。因此必须要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性, 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保护, 比如说可以建立起专门保护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法律法规, 对于已有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的完善, 切实的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实现。精神卫生立法就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 以法律的形式对其合法的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在促进精神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价值实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让精神障碍患者的劳动权保障做到了有法可依。我国想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立法可以借鉴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精神卫生立法原则, 同时也需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一些内容。在具体的立法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需要做到预防为主, 我国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医疗措施都偏重于事后的处理和补救, 忽略了要以防为主, 这其实会给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保障造成更大的伤害, 从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终的效果并不好, 所以必须要注重事先的防范。

其次需要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以家庭为主, 而且现在也没有完善和严密的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制度, 虽然在《民法通则》中有规定, 但是比较宽泛, 精神障碍患者如果自身得不到有效的监护, 那么他自身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劳动权利的保障就更无从谈起了。

最后, 建立起相关的救济和法律援助制度。司法可以说是权利保护的最重要的保护屏障了, 在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很容易被别人所排斥和歧视, 还有一些违背病人或者家属的“被精神病”现象也很普遍, 所以在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过程中必须要足够的重视。

四、总结

劳动权利作为公民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精神障碍患者本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在实行自己劳动权利的时候会受到歧视和排斥, 对他们的正常权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实行可行的劳动权利保障措施, 可以使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摘要:劳动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但对于精障碍患者来说, 他们的劳动权利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本身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会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建立起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体系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权利保障,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蕾, 彭玉凌.精神病患者的人权保障机制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5:14-18.

[2]张帆, 卫学莉, 卫学芝.精神卫生法视野下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权益保障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6, 29 (03) :99-100.

企业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综合分析 篇8

【摘要】 烟草行业的政工干部是行业的宝贵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政工干部的劳动并不是简单劳动或者无效劳动。正确评价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是加强烟草行业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烟草;政工;精神价值;劳动效能

一、企业政工工作不被重视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只看到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蔑视精神文明的反作用。现阶段企业领导班子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政工工作的界定存在模糊的认识,老一代的领导都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并没有残酷阶级斗争的经历和切肤之痛,对政工工作的作用认识先天不足,界定不清就必然导致主观上的不重视。

工人对政工工作不理解,年轻一代工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政工理论的落后,工作方法的守旧,无疑使他们难以产生认同感。政工领导往往没有能力把具体、丰富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丰富和发展政工理论,另一方面开展政工工作不联系实际,企业存在政工工作与实际脱钩的现象,实际情况是一回事,政工工作又是一回事。政工工作没能反映实际情况,道出工人群众的心声。

二、企业政工干部劳动的特点

政工干部的劳动是一种脑体兼有的综合性劳动。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思想和感情。在被教育者的思想没有根本性转变之前,人们一时是看不到明显效果的。政工干部的劳动潜在于被教育者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对劳动对象具有从外因转化为内因,再由内因转化为外在表现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具有相对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企业干部是塑造人们心灵的工程师,他们的劳动是帮助员工塑造美好心灵,既靠真理的力量,也靠人格的力量,是一种忘我的奉献性劳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但要具有坚强的党性,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愿奉献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企业政工干部劳动的正确评价

企业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是非常大,它不但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具体重大意义的精神价值。精神形态的价值,是指政工干部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转变员工的思维观念。物质形态的价值是精神形态转化的结果,即由于员工思想境界的升华导致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自觉提高,促进物质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工干部的劳动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他们与其他管理干部、业务技术干部以及其他员工一起共同创造社会的财富。烟草行业政工干部并没有完全脱产,既自己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又推动别人创造物质财富,他们是双重贡献者。

现实价值,即容易被员工立即感受到的作用和成效。在现实价值中也包含着潜在价值。如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传达等。在教育过程中,可能立刻感觉不到它的明显作用,但它的确是股强大的潜在力量,其价值是无形,但是却是巨大的。

四、重视企业政工工作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们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肯定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政工工作在企业有被淡化的危险,必须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经济工作生命线”的畅通无阻。

(一)加强企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培养

政工工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工作应该加强,不应削弱,甚至取消。政工工作能不能够得到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厂长、经理的政治素质,特别是企业领导班子新老交替后新一代的企业厂长、经理的政治素质。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企业厂长、经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政工工作的兴衰,为此必须加强企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领导干部讲政治对政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处理好企业经济与政工工作的关系

当前,企业必须坚决反对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轻视、甚至蔑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想法和观点。不要简单地、机械地把企业经济与政工工作对立,甚至分裂开来,企业经济和政工工作是相辅相承、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辩证统一。企业搞不好,经济效益上不去,讲政工工作也只是空谈,光搞经济不讲政工工作,又会变成单独的经济,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讲经济和讲政工工作并不对立,相反搞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最大的政治,不抓经济效益的领导干部,就是一个不讲政工的领导干部,就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坚决反对把政工工作看作企业累赘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刘广生,裴煜.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2(8)

上一篇:开河优美散文下一篇:金融服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