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我的家说明文

2024-10-19

小学生我的家说明文(精选18篇)

小学生我的家说明文 篇1

我的家只是普通的两室一厅,但是由爸爸亲手设计,包括色彩,格局,家具摆放等等!因而具有了无双的特色!

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约两米宽的紫色灯光的长方形空间,门口铺着一张笑脸小方形地毯,地毯旁边是约一米五高的蓝色木制旋转楼梯式的鞋柜,鞋柜上整齐的摆放着家人各色各样的鞋子,一眼望去,妈妈的高跟鞋是最多的!

然后空间的尽头是一个透明的酒柜,里面有爸爸珍藏的许多美酒。酒柜对面是一张擦的很亮的吧台,吧台旁边摆放着几把高脚椅!这里是爸爸与他朋友的最爱!

爸爸的“酒吧”右边就是客厅,客厅的白色磁砖地面垫高了十厘米,与“酒吧”的暗色磁砖地面区别了颜色,这样的话,就避免了与大地亲吻的尴尬!两个空间的隔断使用白色的水晶帘,看上去非常的漂亮!

客厅的色彩以红白为主,一套红色的`沙发摆在客厅中间,对面是几十寸的液晶电视,电视背景为红白竖条墙纸!再看沙发背后是一排大型的淡蓝色书柜,书柜上有各种书籍,还有许多好玩的小玩意儿,如相框、音乐盒、陶瓷玩意等等!书柜背面靠墙的地方是一个迷你型小蓝色沙发,空闲的时候,可以在这边看看书!

介绍了客厅,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房间,爸爸一贯采用自己的风格,把卧室也设计的特别有风味儿!他和妈妈的卧室根据妈妈的喜好设计为奢华亮丽的风格,而我的卧室为蓝色动感风格!很清新,很活力!

虽然我的家只是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家之中的一个家,但是它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小学生我的家说明文 篇2

一、比较品评, 感知文体特点

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 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课始, 姜老师就出示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 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后, 让学生畅谈感受。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 同学们沉浸在文章优美的“画面”中。如此品味, 实则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面镜子。接着, 姜老师话锋一转:“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太阳》, 它的语言又会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大家走进课文好好地念一念, 感受一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自由朗读了课文之后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的感受:整篇文章感觉硬梆梆的, 很单调。于是, 姜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知《海上日出》是篇写景散文, 而《太阳》是一篇说明文,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姜老师开课即选了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样的美文让学生感受, 通过与《太阳》的一番比较, 引领学生发现两者在体式和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我在教学《太阳》时, 也采取了姜老师的方法, 通过两篇不同文体的阅读, 没有说教, 也没有灌输, 不经意的安排中, 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家, 什么是文学家;什么是科学小品文, 什么叫真正的文学散文。

二、探究感悟, 了解说明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特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 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 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 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 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因此, 了解说明方法应是说明文教学的根本。《太阳》一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很多, 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 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说得既通俗又具体,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教学中, 辨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很容易, 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则需要联系所说明的事物特征去感悟、品味。

课堂上, 我成功的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引领学生探究、感悟, 从语言文字中捕捉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方法。在梳理课文内容之后,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写得不错, 就在那个地方打上一个五角星。”这些教学步骤与手段将枯燥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融化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迅速地捕捉到文字的脉搏, 将文中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用词准确的句子找出来, 我随机引导学生将说明方法提取出来, 并由学生板书、小结。在此过程中, 我对说明方法表达作用的进行了点拨, 其中当学生说到“课文还形象地把太阳的温度写出来了, 他说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 让人一听就感到很热”时, 我顺水推舟:“你怎么会感到热?6000℃, 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夏天, 30℃就热了”;有的说:“钢铁碰到都会变成汽。”一个抽象的数字, 通过意、象的转换, 变成了具体形象的画面, 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它的表达作用。通过如此引导学生自读、探究、感悟来体会作者使用说明方法的精妙之处和文字巨大的表现力, 领悟语言准确、生动、简洁之美, 可谓独具匠心。

三、朗读品味, 感受语言特质

在说明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担心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 所以抓紧时间用来讲解课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 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 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对字词的敏感主要是读出来的, 所以如果教师能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领悟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和科学性, 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后,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 从读中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并布置朗读任务:把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由于之前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因此, 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字的“温度”, 自己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中。在学生朗读时, 我又巧妙地对语言特点进行点拨。随后, 我还通过让学生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 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质, 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一个数字、一个举例、一个比方, 都在学生在朗读中成为他们对文字宣泄的载体。既让学生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质, 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四、迁移运用, 活化语言内存

语言积累的充足性是对语言的数量而言的, 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 才能保证运用时随意支取, 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精练。说明文中同样有一些值得感悟、积累的语言材料。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激励学生将新的语言组块加以运用, 变成自身的语言。另外, 我在带领学生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关系”一部分中, 我及时地出示了:“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 这个补充说话练习。此时, 学生在课文中感知到的信息, 一下子就有了抒发的平台, 学生们将课文中的内容实现迁移, 都自然地流露到自己的语言中。但这只是第一个层次, 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 谈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知识。学生的思路被充分的拓开, 纷纷畅谈太阳能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此, 一个说话练习, 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语言已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课文的情感已转化为学生的情感, 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如此, 将课文内容的迁移、情感的表达承载在语句运用中, 落实在语言表达的积淀中, 可谓一举多得。

我的“使用说明书” 篇3

“哈哈,这个使用说明书可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小编送给你,来打开看看吧!”

产品名称:熊佳佳

产品性别:女

生产厂家:熊佳佳的爸爸妈妈

生产日期:2004年12月18日

保 质 期:一辈子

产品性格:开朗、自恋、孝顺、学习勤奋

产品特点:

1.喜欢放声笑

该产品是非常爱笑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经常都在笑,开心时大笑;伤心时苦笑;孤单时傻笑……她一笑牙齿就会露出来,特别傻。一天,家里正在吃午餐,电视里正播放着憨豆先生的电影,虽然一家人都在看,可只有她一人在疯狂的大笑,时不时就会从嘴里掉下米饭来。爸爸最后实在忍无可忍了,使出“河东狮吼”功,好不容易才震住了她,可没过几分钟,她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的笑声还有许多形态呢!前俯后仰的、捧腹大笑的……笑的声音还不一样呢!呵呵、嘻嘻、哈哈……时而哑然大笑,时而莞尔一笑,时而掩口而笑……

2.特自恋

该产品还特自恋,她常常对爸爸妈妈说自己美得就像是仙女下凡一样。有一次,妈妈让她上街去买东西,她不想去,就对妈妈说:“妈妈,等爸爸回来的时候让爸爸去买吧,你让我上街去就不怕有人把你的漂亮女儿给带走?到时候,你花几千亿都找不到我这么漂亮的女儿。”

妈妈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自己去买了。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如果考得好,她便会卖弄自己有多么厉害;考得不好的时候,她就会说:“还有人很羡慕我这个好分数呢!”她还会趁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找来妈妈的化妆品,往自己脸上抹。

3.爱看书

该产品还特别爱看书,一有书就废寝忘食。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卧室、客厅、餐厅,连厕所里都有。

有一次她睡不着,起来看书,爸爸看见她的房间里有灯光就好奇地进来,看见她在读书,就说在床上看书对眼睛不好,她只好乖乖地放下书,躺进被子里,等爸爸一走,她又拿出书,躲在被子里看了起来,一直看到半夜1、2点才睡。还有的时候,她上厕所都会带着书去呢!产品作用:会帮父母做家务

该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帮父母做家务,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帮助爸爸妈妈洗碗、做饭、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有时她正在做作业,看见妈妈正在挥汗如雨地打扫卫生,就会连忙放下手中的笔,跑过去帮妈妈做家务。

她弓着背、低着头、弯着腰,手中拿着扫帚认认真真地扫起来,仔细地把每个角落扫了一遍又一遍,连一点儿纸屑也不放过。最后她又把一大堆垃圾倒进垃圾桶里。这样,整个家都干净多了。这时,她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一头栽在了沙发上。

各位朋友,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看看该产品吧!嘻嘻,想必你们一定猜到了这个产品说明书介绍的就是我自己吧!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我很可爱呀!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第二小学 指导老师:周建荣

小学生说明文作文:我的闹钟 篇4

那一次,我和伙伴们出去玩,直到很晚才回来。妈妈说我应该有时间观念,玩也要有时间。于是,就带着我买回了闹钟。到了商店,我对售货员说:“我想买一只好闹钟,您这里有么?”“您想买的那种闹钟,我店刚进的货。瞧!就是这种闹钟,首先它会响,如果您醒不了,它就会鸣汽笛并传来炮声。如果您还醒不了,它就会您喷一束凉水,到作文吧上把您的作文删个精光。”见它有那么多功能,我就把它买下了。前几天,我对它爱不释手不时转动着旋钮。久而久之,就把它放在一旁了。后来,因为妈妈有时要出去买东西,闹钟又重新回到了它的“岗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正在不知不觉地流逝。我常常看时间时,才会大吃一惊,已经这么晚了。我在书上看过一则童话:如果时间能买卖,大人们不惜花重金买很多时间,因为他们不想那么快老去;相反,小孩子们卖出时间,想快点长大,游览世界风光,探解更多奥秘。

我的钱包小学说明文 篇5

我有一个粉紫相间的钱包,它有三层,既可以提,又可以挎,非常方便。它的三层都是颜色分明的。分别是主层、附层和夹层。主层的右边有一朵粉色的花,左边则是一个黑粉色的蝴蝶结。主层里面是白色的纱面,在这里我专门放钱。附层是紫色的,上面印着英文字母,是:funny——有趣的,因为这一层确实很有趣。不管里还是外都印有小动物的图案,有小象、小猪、小羊等等,可爱极了。在这一层里,我专门放比较贵重的物品,例如手机、钥匙、门卡之类的。而夹层呢,则是很小的一层。这一层的外表是粉色的,淡淡的颜色,能给人一种很好的感觉。这一层我只是放一些出门随身携带的物品,例如纸巾、消毒液等东西。

这个钱包是表姐送我的,我一定会好好爱惜的。

我的文具盒小学生说明文作文 篇6

新文具盒是用坚固耐用的铁皮制成的,长20cm,宽7·5cm,高3cm。整体的颜色是我喜欢的淡黄色,正面印着我最喜爱的小熊维尼的图案。面带微笑的小熊头戴一顶棕色的圆草帽,圆溜溜的大眼晴像两颗黑宝石似的,镶嵌在弯弯的眉毛下。它身穿紫红色的T恤衫,左手捧着一束五颜六色的.鲜花,右手拿着一支从花束中抽出的粉色花朵似乎准备送给我这个刚刚见面的新朋友。

上下两层的文具盒美观实用,收拿方便。上层可以放一些常用的铅笔、钢笔、尺子和橡皮,下层可以放些不常用的荧光笔、更正笔及一些备用笔。将它掂在手里不轻不重,看在眼里简单大方,我对它爱不释手,如获珍宝。

今天的新朋友就是将来的老朋友,文具盒上的小熊维尼,你一定要记得时常提醒我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只有这样你才够哥们,够义气哟!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篇7

一、导入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说明文, 教师更应精心导入, 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愉悦的情绪走进课堂。

(1) 语言。在教《苏州园林》时, 我用罗曼·罗兰的话引入:生活中不是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然后边展示图片, 边进行串讲:沙漠中的驼铃美在粗犷, 草原中雪山美在清新, 月色下的湖泊美在静谧, 北京的故宫美在气势, 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哪呢?这样, 以生动精练的语言, 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欲望。

(2) 猜想。在教《被压扁的沙子》时, 我让学生看题目进行猜想:这篇课文, 你认为会写些啥?在学生回答了“介绍沙子为什么被压扁, 或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子”之后, 我就让大家在文章中去找寻答案, 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科学世界。这样, 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 从题目去猜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对学生更有启迪。

(3) 故事。在教《奇妙的克隆》时, 我先出示了图片“绵羊多利”, 然后告诉大家这只羊非同一般, 它的出世, 曾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之后问学生知道这是一只什么羊吗?它为什么能引起全球的关注?这样一讲, 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集中到《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上来了, 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必然高涨。

(4) 图像。在教《恐龙无处不在》时, 我先安排了一段恐龙的录像画面, 然后提问: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 你打算在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 就让大家走进文本, 看看科学家又会在哪方面进行研究, 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巧设问题, 造成悬念, 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效果自然就好。

……

万事开头难, 好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点燃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为学好说明文奠定了基础。

二、内容识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 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 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主观能动性。

(1) 利用教材。在教《奇妙的克隆》时, 抓住“克隆”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术语,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多利羊克隆”这部分内容, 接着让学生把文字转化为图表, 并解说多利羊产生的过程, 体会“奇妙”所在。再让学生展开“可不可以克隆人?”的辩论, 看到学生余兴未消, 又布置了“假如我能克隆”的小作文, 让学生展开想像。

(2) 挖掘教材。在教《落日的幻觉》时, 落日变大原因文中未作探及, 在以前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也未作出解释, 我就抓住这一知识点进行挖掘, 让学生进行探究, 探讨落日变大的原因。学生一下子未打开思路, 我又出示了两幅图片:姚明与刘翔比身高, 水杯中的筷子。经过一番讨论, 得出了结论。最后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小作文。从批改的情况来看, 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把握,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比较恰到好处, 效果非常好。

从内容中去识趣, 让学生去探索, 说明文的教学也能做到轻松愉快。

三、活动出趣

如果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良策。

教学《故宫博物馆》时, 让学生自读课文, 然后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的图表, 让学生充分熟悉课文, 再以导游的身份把故宫博物馆讲解出来, 并让学生评选最佳导游。

学习《说屏》的时候, 请同学设计屏, 推销屏。要求学生在介绍时, 抓住重点, 把握顺序。这种方法, 无形之中把说明文的知识活化在里面, 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头说明文的练习。

这样, 化单调枯燥的说明文学习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新的兴趣, 对学习说明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媒体调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多媒体教学满足了这一要求。在说明文中运用多媒体, 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苏州园林》时, 学习“每个景点如何体现图画美”这一点后, 媒体展示了“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 让学生在享受了语言大餐后, 再进行视觉美餐的享受, 学生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中, 领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 对文本有了直观的感受。

教学《恐龙无处不在》时, 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即解释大陆漂移学说, 用媒体展示了“2.25亿年前”、“2亿年前”、“5千万年前”、“现在”的大陆的样子, 并让那些灵动的恐龙自己来回答“它们是怎么到了南极的”。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搭建一把通向理解之门的梯子, 使得他们攀上知识的高峰。

大量的实践证明, 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具有重要的作用。巧妙运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多改变自己, 少埋怨环境》一文中说得好: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 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育, 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 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 先适应环境, 才能改变环境。从这样的认识出发, 面对现实, 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文本解读研究 篇8

关键词:说明文;文本解读;写作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实例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序语句。“文本”即为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关系着两种“文本”:第一文本,即作者的原初作品;第二文本,即经过编者删改并加上提示等的教材。从字面意义来解读这一概念,“读”即为阅读,“解”即理解。“文本解读”即为读者对文学作品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诠释活动。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说明文为语料,我们发现教材中的说明文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严密的思维方式

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决定了该文体行文逻辑的严密。在探究文章的构段方式及谋篇布局时,我们常用“总分式”“分总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术语进行总结概括。而我们所讲的这些术语只是一个大概的、宽泛的概念,如何深入到文本中将其细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对语文教师背景知识的积累与识别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以《秦兵马俑》一文为例: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一些说明方式将兵马俑的宏大规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探析段中层次,我们发现这段文字首先按照“总分”的方式谋划篇章,接着,从句中层次来考察,本段文字则是“由表及里”“由面至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1号坑兵马俑的宏大气魄。

二、独特的阐释方式

说明文的阐释方式主要指运用一定的形式、巧取一定的角度,简洁而准确地展开说明的过程。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式主要有“分解说明”“分点说明”“分步说明”“分类说明”等。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我们发现这几类阐释方式中,“分类说明”的阐释方式运用较多。在《秦兵马俑》一文中,主要进行了分类说明,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兵马俑进行细致生动的刻画,表现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莫高窟》一文中分类描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三、注重段的写作

与其他文体的文章相区别,说明文聚焦段的写作是其显著特点之一。由于说明文讲究严密性,这类文章讲究结构的精准,同时文章的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纵观教材,我们发现,一些说明文一段的教学可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点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说,课堂中对说明文一个段的解析,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例如,说明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例段一】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襔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段落中竖线前面部分是生动的描述,后半部分是科学性的说明。生动的语言趣味横生,科学的说明简短具有说服性,这是“生动描述+说明”的构段方式。

【例段二】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虽然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但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与【例段一】相反,【例段二】竖线标出的前半部分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了火星不存在水资源的原因,后半部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这一科学现象解释了出来,构段方式则是“说明+生动描述”,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减弱了说明文艰涩难懂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综上所述,说明文犹如一座语言的宝库,只要对其语言材料进行合理利用,都可将其作为写作训练和阅读能力训练的绝佳材料。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明文的教学研究奥妙无穷[J].语文教学通讯,2016(3).

[2]马小娟.浅谈如何抓住文体特点开展说明文教学[J].快乐阅读,2016(1).

[3]孙业超.小学高年级语文说明文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6(3).

[4]刘芹.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J].小学教学研究,2014(9).

我的卧室_小学说明文 篇9

我的卧室虽然只有12平方米,但是格外温馨。翠绿色的窗帘,果绿色的床单,淡黄色的衣柜,白色的书桌和书柜,还有各种各样的洋娃娃、小动物,它们天天陪伴着我,是我忠实的朋友。

一走进卧室,右边就是我的书柜。书柜有三层,里面摆满了书,中外名著、百科大全、童话故事……各种各样的书应有尽有。每天做完作业,我都会沉浸在书中,这些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书柜旁边是衣柜,那里面装着我一年四季的衣服,我把它们收拾得井然有序,需要什么衣服时,伸手就会取到,一点也不用东翻西找。

对着门的大窗口下摆着我的书桌,精致的小台灯放在书桌的左边,“小猫”闹钟眨巴着眼睛,滴答滴答地告诉我时间在流逝。每天我都在书桌前专心地完成作业,从来不乱写一个字。

书桌旁有我的小床,金黄头发的芭比娃娃、毛茸茸的小狗、穿着燕尾服的小熊、可爱的小兔……它们都住在我的床上,和我同床共眠。

我的小窝说明文小学作文 篇10

从小,我就又一个属于我自己的 一个小房间,每次进去,我就会被感 亲切,因为拿是记录我成长的房间, 不是吗? 一进家门,直走第一间房间就会 我的闺房了。说是闺房,还不如说是 狗窝。每当我妈妈叫哦收拾房间的时 候的时候,我就会说起那套大道理: 金窝银窝还不如自己的那间狗窝嘛! 既舒适又温馨。 我的小窝真得算得上是名副其实 的狗窝了。床上的被子乱成一团,书 桌上堆满书本、衣柜里的衣服几乎乱 成一团。如果用一个菜名来形容的 话,那应该是:大杂烩! 我的小床是橙色的,上面有紫色 大花的床罩,有可爱的洋娃娃,有3张 被子。啊哈,很乱吧? 接着,我的书桌旁边,乱糟糟的 书本堆放在一个柜子上,一个个箱子 磊在书桌底下。书桌上,如果不整 理,可能一个星期过去,上面已经没 有地方可以写作业了! 在我的房间里面,唯一井然有 序,唯一不乱糟糟的地方,只有书柜 了。上面有许多书籍,有教科书,有 练习卷,有小学总复习,还有名著等 等…… 我的小窝有一个非常惬意的地 方,那就是窗口前,离地面还有半米 高的一个小平台,上面有我妈妈帮我 缝纫的垫子,有我妈妈亲手做的毛毛 靠枕。但上面也堆满了我在休息时看 的书本。因为上面非常舒服,所以我 每天都会在窗台上阅读我喜爱的书 籍。 这就是我的小窝,乱而温馨,充 满了欢乐。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91-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

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

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

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

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

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第三册中,《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北京亚运村》,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

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第三册中,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

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

小学生我的家说明文 篇12

一、明确学习目标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 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 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学生的说明能力强,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说明文之前,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 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的特点。

二、教之以情, 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 体验传导给学生, 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教《细菌的启示》时, 采用“同学们, 今天我想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来说说你身上有多少细菌”, 这样一来引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为愿学和乐学奠定了基础。

三、课内外结合, 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 即实用性强。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 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 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

四、课内外结合, 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 即实用性强。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 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 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 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 内容浅显易懂, 倘若按一般的教学要求, 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说明方法, 时间绰绰有余, 但课堂毫无生气, 苍白干瘪, 学生注意力必然分散, 学习积极性不会高。因此, 在教学时以课本为本, 从广度上开拓, 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 介绍乡土桥梁名胜, 引进桥梁知识, 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使学生多汲取营养, 尽量把课上丰富生动, 学生当然兴趣盎然, 学习效果也高。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 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 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 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 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小学作文我的书包说明文三年级 篇13

我的书包是紫色的,长方形的,还是呢绒防雨的呢。上面写着几个英文字母,正面的中间还画着一只蓝猫呢。上面画着一只可爱的小狗。小狗的眼睛小小的,耳朵长长的。看,小狗的身上还穿着一件漂亮的绿衣服呢。衣服的上面还有一颗小小的心哪,可显眼了。我的书包有两个背带,背在肩上可舒服了。

我的书包里面有四层,第一层装的是我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第二层装的是科学书、品德社会、美术等。第三层装的是我的作业本。第四层放着我的字典。

每当我背起书包上学时,仿佛听到小书包在对我说:“小主人呀,你可要好好学习呀,只有从小多学知识,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的书包不但漂亮,而且还能给我带来不少帮助,让我随时都能找到需要的学习用品,我真喜欢我的书包。

小学作文:我的“产品说明书” 篇14

我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名称:田李

毛重:四十公斤

产地:中国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

出产日期: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产品特点:该产品目前高度为一点五米,偏胖,双眼皮,大眼睛,鼻子比较挺,嘴巴大大的。该产品为学习型,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特别爱看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上几十遍,问完了,还爱琢磨为什么是这样呢!只要一看到书,不管是什么书,就立刻拿在手里。有时候漫画书,有时候小说故事,有时候历史科学,有一回还捧着《十万个为什么》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得太投入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只要一拿起书就会爱不释手,没看完就会闷闷不乐。

特别提醒:每逢此时,该产品的状态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脸部涨红,牙关紧闭,双拳握紧,紧接着会发出“狮子吼”――生气了!该产品生气是会变得非常暴躁,请勿靠近!

该产品特点还有很多,如果您对该产品有兴趣,请和他交朋友吧。

小学生我的家说明文 篇15

记得李炳亭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一个‘野蛮’的灌输者和‘优雅’的表演者, 而是一个发动学生的‘纵火犯’, 去点燃藏在每一颗头脑里的小太阳, 从而让课堂形成核反应堆效应。”我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从而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思考的时间, 有充分的学习活动的空间, 那么,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

学校尝试推进“问题发现与解决”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构建学生全员投入、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 以小组合作为载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敢展、能评”, 经过讨论、展示、质疑后, 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形成智慧, 丰富精神, 提升人格, 促进全面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又到初三总复习的阶段, 当复习到说明文阅读板块时, 我不由得重新翻开三年前的教案, 旧有的教案表明:那时的复习课设计概括起来为两大内容:一是“我讲你听”———教师系统复述关于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二是“你练我评”———学生当堂完成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后, 教师酌情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鉴赏能力等。说明文阅读理解是中考复习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无论是知识点本身, 还是它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都不容忽视。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掌握、教学效果凸显的途径呢?怎样让初三的复习课堂也能够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空间而更加有效呢?对此, 我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二、案例陈述

环节一:七嘴八舌“说”基础知识。

教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 鼓励学生回忆有关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主要内容有:

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说明事物的特征, 或阐明事理, 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配图表、引用。

5. 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总分总式、递进式、并列式等。

6.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 (科学性) 、生动 (趣味性) 。

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同时, 对以上主要内容加以归类和补充, 并适当举例, 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设计构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本环节一改过去的“给予———接受”式课堂师生关系, 采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的学生活动为主的方式, 学生在此模式下得到了尊重和激励, “老师给你们时间回忆”、“你们好好想一想”等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更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后大胆表达。检测结果表明:学生对自行回忆梳理的知识点接受得更为全面。

环节二:想方设法“找”不同题型。

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回忆后, 课堂气氛相对活跃,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从曾经做过的试卷或者手头的教学辅导用书中去寻找各种题目, 这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小小的高潮。此时, 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要确认文章是不是说明文体。每个学习小组纷纷找出不同的题型开展大组交流, 教师肯定后归类为:

1.本文说明的对象 (或说明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它有哪些显著特征?请根据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哪种 (哪些) 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3.请说说句中加点的词语 (如“主要”、“之一”等) 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或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 (或错误) 的一项是 () 。 (选项略)

5.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表格略)

6.文章内容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找”题目的积极性, 告知学生常见说明文题型有:概括文章内容、说明方法运用、说明顺序结构分析、品析说明语言、文章信息的辨别和概括、材料链接分析比较、开放拓展题型等等。

设计构想:对学生而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教学环节感到新鲜, 自然而然就有了兴趣。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 但意义非同一般———学生从大量的题目中寻找出典型题目的过程, 就是一个认知、比较、梳理、归纳的过程, 从而对说明文阅读题有了全面的感知, 激发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 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教师适时的评价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环节三:聚精会神“听”解题方法。

教师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之后, 师生共同探讨解题的基本步骤, 具体内容有:

1.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学生逐段读懂全文, 初步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理清说明顺序,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认真读题, 了解题目。要学生仔细揣摩题目本身的表述, 准确把握题干中的重要信息, 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 再读文章, 在文中努力寻找答案。

教师举出两条题目示例。 (例题略)

设计构想:笔者以为,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学生有了展示的欲望, 有了自学研究的动力, 听课的效果才有保证。高效课堂要追求“活”与“实”。所谓“活”, 是指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学习方式、展示方式多种多样, 真正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所谓“实”, 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体验情感的真实状态, 既有充实的知识容量, 又有充分的思维含量的课堂才是实在的课堂。

环节四:认认真真“做”典型题目。

“做”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短小的例文, 设置典型的题目, 在讲清解题的基本方法后, 让学生当堂训练。

设计构想:选择什么样的文章供学生练习?我的思路是, 文章要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题目要典型, 学生能够藉此掌握同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举一反三。

环节五:真心诚意“评”最佳答案。

尝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 进行自我评价。基本的步骤是:相互对答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讨论———质疑———提问———教师讲解———评出最佳答案。整个过程中, 教师行间巡视,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及时发现共性问题, 及时做好对学生的评价。

设计构想:传统的评价方法是, 学生先练习, 教师批改后, 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这一评价方法的缺点是, 评价周期长, 学生容易淡忘。和传统评价法不同的是, 学生自我评价法重在当堂“做”、当堂“评“, 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了, 答题的兴趣提高了, 思维空间打开了, 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案例分析

纵观这节课的设计, 我认为体现了“为学生而设计”的理念。

1.为了学生的需要。

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盏引路明灯, 引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行。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点拨者、赏识者, 是学生学习条件的提供者、环境的营造者、动力的发掘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是学习本质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 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 就算不上“主体”。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才能激发其内驱力, 唤醒其自主意识, 调动其学习兴趣。纵观这节课, 学生的“说”、“找”、“听”、“做”、“评”等系列活动, 无一不是在参与、在实践、在思考。

2.为了学习的有效。

初三学生进入复习阶段, 他们需要对说明文体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 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认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 学生不仅要了解中考试卷中有关说明文阅读的相关题型, 更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节课的设计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上述需要。对比过去的教学设计, 我觉得此次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表现在, 学生对所学知识点重新“听” (复习) 过一遍之后, 通过有效的“学” (学习答题思路和方法) 、“练” (当堂同题训练) 、“评” (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 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解题方法。

3.实现了课堂的突破。

一直以来, 复习课的固有模式是“先讲后练”, 教师先进行“一言堂”式的灌输, 然后学生做题目, 时间允许的话, 课堂上对对答案, 一堂课也就过去了。这样的课堂定势最难掌控的是:教师讲得有效吗?学生复习得高效吗?因此, 我在课堂设计中加入了“学生找题型”和“学生讨论答案”的环节,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其结果就是, 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旦有了主动意识, 就会迸发出可贵的探究热情, 其实践运用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我的家乡说明文 篇1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是20xx年了,我已经是月球管理基地的高级职员了。一天,当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时,心里在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故乡——大连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于是,我将手中的工作安排后,乘坐着天使一号飞船来到了地球,来到了我的故乡。

刚一下飞船,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无人驾驶的;道路两旁的的高楼大厦更像是一座座精心雕刻的雕塑品;逛街的人们,三五成群的,有说有笑的,非常悠闲,让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无忧无虑。这时,我看到远处一条红色的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心想:空中哪来的鱼和水呀?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一家西式餐厅,它的外形采用了一种高科技的设计,形象逼真,动感实足,吸引着每一位在此就餐的客人。走进餐厅,我发现餐厅里除了就餐的客人外,没有服务员,这是怎么回事?我抬眼望去,看见在餐厅的正前方有一个大的触摸屏幕,所有的客人都是在那上面选择自己想要的食物,而且菜单点好后,食物由一个智能机器人送到客人的餐桌上,非常井然有序,与以前的就餐方式完全不同,这让我兴奋不已。走出餐厅,我紧接着来到了旁边的图书馆。走进图书馆,我看见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机器人在图书馆里跳来跳去。正当我感到不知所措时,小白兔跳到了我的眼前,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说:“我想借书。”

于是,小白兔帮我办理好借书手续。同时把我领到它对面的熊猫机器人面前,说:“你想看哪方面的书,熊猫叔叔会帮你找到。”这种图书的借阅方式,我还从来没有体验过,让人感到新鲜。当我离开了图书馆,准备回家看看时,月球管理基地的秘书打电话来,说基地有要事,需要我马上回去。于是,我恋恋不舍地乘坐着宇宙飞船飞回月球,坐在飞船里,我感慨万千。没想到我离开故乡十几年,故乡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我为故乡的繁荣与发展感到骄傲,为有这样的故乡而自豪。我在心中祝福故乡:越来越繁荣,故乡的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美好。

介绍我的家说明文 篇17

向右走,然后转一个弯,就到阳台,阳台上有一盆茉莉花和一盆绿色植物。茉莉花,它总是有很多花苞。花开时,那雪白的花朵亭亭玉立,不时发出阵阵芳香。那花就像蜜蜂调出的蜂蜜一样,香极了。另外,那盆绿色植物不停地生长,那叶藤似乎不想在栏杆上,想一冲上天似的。不停长出新的叶藤,又像个调皮的孩子,想要将整个栏杆霸占掉。

向前走,左边是我的房间,右边便是妈妈、爸爸的房间。进入我的房间,你可以看见一张桌椅和一张床。床上放着一个可爱的海豚,海豚的颜色是蓝色和白色的,海豚的眼睛是黑色带点黄色的,它非常可爱,而且它摸起来十分光滑、柔软。当你盯着看它的眼睛时,它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还调皮的对你眨了眨眼。

进入妈妈、爸爸的房间有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那台电脑是妈妈的,妈妈经常用它去学习别人怎样钩衣服。

小学《我的家族谱》活动方案 篇18

五年级“三生教育”第一章生命教育, 通过《我们在成长》一节的学习, 学生们了解了“我从哪里来”、“我们在成长”、“父母从哪里来”之后, 本着加深了解亲人情况, 融洽亲人关系,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的目的, 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制作“我的家族谱”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了解亲人情况, 知道父母从哪里来。加深认识生命的意义,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促进家庭和睦, 融洽亲人关系, 更好地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使家族资料得以流传下去;培养学生立足生活, 主动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意识, 学会调查研究的简单方法。

三、活动时间

一学期。

四、参加人员

五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

根据姓氏分组, 制定计划, 了解亲人情况, 知道姓氏来源、新旧居住地、家族大事记、辈份排列、古物、墓碑、亲人、族人姓名、职业、出生或死亡时间等。整理资料, 撰写小结感受, 形成自己的家族谱。

六、活动准备

按姓氏分组培训, 明确制作意义和实施方法, 查资料, 了解家族谱。

七、调查方法

访问法、资料法、照片法。

八、实施过程

1. 培训分组、计划实施

(1) 上网查资料, 了解什么是家族谱以及家族谱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通过参观身边同学的家族谱, 了解制作家族谱的意义。

(3) 通过教师培训, 拟定提纲, 同学们大致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如何制作家族谱。

(4) 按姓氏分组, 用填表的形式制定计划, 并拟定完成时间表。

2. 调查访问, 收集资料

同学查阅自己的祖籍, 整理和编辑亲人情况, 可以采用最为直观的树状图呈现家族关系 (教材第4页, 注明家庭成员姓名) ;可以用照片记录亲人各个时期有纪念意义的家族大事, 收录家中古物, 翻拍证书;可以通过扫墓补记前人资料;还可以到老家邀请左邻右舍座谈……

周末、节假日是调查研究的最好时机:指定调查内容, 布置成书面作业, 能将调查落到实处。电话采访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调查形式。真正走入了生活, 亲自走亲访友, 到亲戚家调查更是必不可少的形式。

3. 交流完善, 补充资料

每一项内容完成之后, 及时的交流展示评讲, 可大大促进完成的效果。可采用学生自我介绍, 相互推荐, 教师对比讲评的方式。越真实、越原始的资料越应得到表扬。

通过同学间相互参观、交流、展示、介绍、翻看资料册, 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相互学习, 彼此借鉴, 及时补充, 引发思考, 从而大胆创新, 不断改进, 使家族谱异彩纷呈、各有侧重。

4. 整理资料, 小结展示

活动结束, 大家交流收获和感受, 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家族谱加上自己设计的封面, 整理成册, 陈列于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投票评选出制作认真, 有特点的家族谱, 复印之后装订成《个性家族谱》, 其余选择较好的分类整理形成《家族谱荟萃》。

九、活动成果

通过制作家族谱, 除了达到本次活动的最初目的, 孩子们还能收获很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 有的孩子在体会中提到“制作家族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 鼓舞我们热爱生活, 奋发向上, 为祖国做贡献, 为民族争光, 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有的学生这样说“通过这次实践体验活动, 我不但了解了自己的族人情况, 在制作过程中还学会了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通过查资料、询问、调查、图表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家族谱。”

“我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它不仅弘扬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 还让我们从小树立了科技、科研意识。”

“寻根问本, 也让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家族辉煌的历史。”沈航同学在总结中这样说, 并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将本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归纳为:

在走访调查中加强了与亲戚的联络, 增进了与家族亲人的了解, 亲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在一年的实践过程中, 同学们相互学习, 借鉴, 帮助, 加强了交流, 增进了友谊, 同学友谊, 学会合作交往, 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 通过查资料、询问、调查、图表等方法来解决。锻炼了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会了访问、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还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分享的能力, 人也变得勇敢了。家族资料得以流传下去, 使后人更好地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下一篇: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