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通用13篇)
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 篇1
婚后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
以下文档由湖北普明律师事务所李宏伟律师倾情奉献!
李宏伟律师专业法律顾问,合同法专家为你服务,联系电话:***.立协议人: 甲方(男方):,身份证号码: 乙方(女方):,身份证号码:
鉴于:甲方与乙方于 年 月
日在民政局登记结婚,为防止甲乙双方婚姻生活中不必要的财产纷争,使双方以后婚姻家庭生活有序进行,和谐美满,现就有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债务约定,遵循自愿、平等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后,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持有的股权归男方所有。上述公司所产生的经营收益归甲方所有,因管理和经营上述公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债务均由甲方承担,与乙方无关。
二、乙方
归乙方所有。上述公司所产生的经营收益归乙方所有,因管理和经营上述公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债务均由乙方承担,与甲方无关。
三、自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实行严格的婚后财产个人所有制,自本协议签订后甲方所取得的一切财产归甲方个人所有,与乙方无关,乙方所取得的一切财产归乙方所有,与甲方无关。
四、婚生女
所产生的一切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由甲方承担,由此所导致的对外债务由甲方承担。
五、甲乙双方确认:至本协议签订之日,甲乙双方无其他共同债务,如果发生相关债务,则在谁的名下由谁承担。
六、甲乙双方确认:本协议签订后,无论任何乙方再次发生对外债务,则在谁名下,由谁承担,与对方无关。
七、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后有义务向相关第三人披露甲乙双方对夫妻财产和债务约定的内容,并告知相关债务履行风险。如果甲乙双方没有尽到相关义务,导致另一方承担债务的,由违约方赔偿全部损失。
八、本协议系双方自愿签定,甲乙双方清楚了解其协议的法律效力,并遵守约定内容。
九、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 篇2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大类。前者指夫妻之间没有对财产的所有权进行约定时, 直接依照我国《婚姻法》规定来确定夫妻对财产的权利义务。约定财产制则是就双方财产归属权达成协议, 并优先于法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一般又分部分 (限定) 共同财产, 夫妻双方协商确定一定范围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 共有范围外的财产均归夫妻各自所有, 离婚时不进行分割。和分别财产制, 指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 并各自享有对财产的占有。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 夫妻财产约定必须以书面的形式, 口头协议、录音协议等都不被承认。根据协议形成的时间不同区分如下:
一、婚前
婚前协议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根据《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也就是说, 婚前协议既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归属权, 也可以对将来婚后双方新产生的财产归属进行约定, 如何约定全凭双方意愿。夫妻双方对约定可公证可不公证。公证的优点有三, 一是避免将来某一方对协议内容的真伪与效力进行质疑, 二是让双方对协议的内容以及法律后果更加明确, 三是可以避免因为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或文字表述上错误, 导致对财产归属的约定不明确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发生。而缺点就是, 双方将本来属于两人内部财产隐私、对外进行公布。
二、婚后
(一) 维持婚姻状态的财产协议
其与婚前协议的性质一致, 根据《婚姻法》第19条规定:既可以对夫妻双方已取得的财产进行一定的处分也可以对以后财产收入进行约定分配。既可以对全部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只对部分财产进行约定。
(二) 解除婚姻状态情形下的财产协议
1.如果协议约定任何一方提出离婚则放弃所有的财产, 全部财产归对方所有
笔者认为:这个协议是附条件的协议。一般情况下, 当约定的条件出现时该协议生效。但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十五条规定,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如果所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或者不可能发生的, 应当认定该民事行为无效。因此, 签订的附条件协议是否有效要看约定的条件是否合法。如果约定一方提出离婚则放弃所有的财产, 这一约定实际上侵犯了离婚自由。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离婚的自由, 而协议约定一方提起离婚就要失去财产。如果这一协议有效, 那么当夫妻任何一方提起离婚请求时就可能面临损失财产的结果, 这显然限制了离婚自由。以离婚作为附属条件违背法律规定, 因此, 该协议所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 应当是无效的。
2.违反“忠诚义务”的协议约定
“忠诚义务”:约定一方不得背叛对方、背叛婚姻, 否则, 全部财产归对方所有, 另外支付对方一定的赔偿金等等。根据《婚姻法》第4条规定, 夫妻双方有相互忠实的义务。“忠诚协议”是双方约束婚内相互忠诚的契约, 不违反法律规定, 只要是双方的真实意愿表示, 那么, 该协议就是合法有效的。“忠诚协议”的违约责任, 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 “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既然在我国婚姻法中没有明确禁止夫妻就忠诚问题进行约定, 协议又出自平等双方的真实意愿, 既不损害他人利益, 且有利于淳化善良风俗, 完全为法感情所接受。
3.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协议
离婚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为前提的, 一方或者双方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 可能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上做出一定的让步, 在双方未能在婚姻登记机关协议离婚的情况下, 该离婚协议并没有生效。
附登记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 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以协议离婚为基本目的, 并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的协议。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协议内容的符合性。附登记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复合的, 其内容涉及夫妻身份关系的解除、有关财产的分割等问题, 既包括人身关系也包括财产关系。第二, 生效条件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 民事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可生效, 对双方当事人即产生法律拘束力。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的离婚协议虽然可以归于民事合同, 但其生效条件却有特别之处。在夫妻双方均同意离婚的情形下, 除了男女双方具有离婚的合意之外, 还必须到离婚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方能发生法律效力。否则即便双方当事人具有自愿离婚的合意, 也不能发生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后果。第三, 婚姻关系解除效力的前置性。解除婚姻关系是协议的前提条件, 财产分割等内容具有附随性。附登记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从表现形式来看, 无论是“离婚协议”还是“财产分割协议”, 当事人一般都不会明确写明什么是所附条件, 但从本质上来看, 登记离婚是财产分割的前提, 该财产分割协议属于附条件的合同, 故理论界将其界定为“附登记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
值得注意地是, 如果离婚协议中对财产进行了平均分割, 最后人民法院也可照此进行了判决。这种情形并不表明协议对于离婚的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恰恰能说明一般情况下诉讼离婚处理夫妻财产时应依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分割财产。
(三) 已登记离婚的财产分割协议
财产分割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离婚时达成的关于财产分割的协议。财产分割协议生效后, 产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后, 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 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不难看出, 司法解释对可撤销协议要求得更为严格, 范围更窄。这是因为, 像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协议, 有其特殊性, 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离婚当事人只有在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况下签订协议, 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 才能请求进行变更或撤销。只有在存在上述规定的两种情形下, 一方当事人才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申请撤销、否则应当认定有效。
谈谈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看法 篇3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约定协议;公证
1 引言
随着社会法制的发展和法律的普及,人们的法律法制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在转变:对待夫妻财产的归属问题,更多的人采取婚前或者婚后财产协议来进行明确划分,而通过公证的形式的也逐渐常见化。这种以法律形式保障婚姻当中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划分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积极地调整婚姻中夫妻两人的财产关系,有利于维护婚姻的稳定,维护婚姻中的个人权益,尤其在处理离婚时财产纠纷时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2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2.1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定义、适用主体和范围
夫妻财产制度主要有三种,其中夫妻财产约定制是其中一种,根据协议的时间可分为婚前和婚后两种财产约定协议,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也就是指通过公证机构,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对夫妻婚前或者婚后的财产归属进行协议性的分配和确认。这是合法的律法行为,其协议主要受到我国《婚姻法》的法律保护。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主要是对婚姻财产的约定,因此主要适用主体,也就是适用对象是具有婚姻约定的、已婚或者未婚男女。这里强调约定协议建立的前提是协议双方是已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具有婚姻关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男女,如果是未婚同居或者是无效婚姻的,则财产约定无效。
而根据财产获得的时间可以把夫妻财产分为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而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则包括这两方面的财产,但是可以根据具体协议内容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进行不同的约定:属于婚前财产的,比如夫妻双方结婚前两人各自拥有的不动产(如房产和其他财产物品或物权)和动产(如汽车、珠宝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可以进行约定支配的是夫妻双方的财产,而不能约定他人的财产,比如丈夫好友的财产不归属到约定的财产范围中。而协议的约定可以面向夫妻全部财产,也可以只约定部分指定财产。而协议的约定必须采取书面的形式,而不能通过口头形式,后者内容不够明确,容易产生纠纷和矛盾。而且我国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和法定财产制结合应用,具体适应情况为:对于夫妻财产,一般按照财产法定制执行,但如果夫妻双方进行有效的财产约定协议,则约定的财产则优先按照约定协议执行。
2.2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中的作用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作为契约财产的一种法律约定形式,本身具有法律效力,而一当提出申请后,公证单位或者公证机构就会依法对其进行公证,并会发放对应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法律文书,对夫妻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应,以后夫妻财产的归属和继承等问题则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预防以后发生的一些纠纷和诉讼,并可以作为以后财产纠纷时的法律依据。公证是保障夫妻财产约定协议法律效力的一种司法制度,为了保障相关规定的依法实施。
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必须通过公证机构进行。公证机构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办理公证业务和其他相关事务的法律机构。
公证机构在对夫妻财产约定协议进行公证时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查主要是为了确认约定协议的适用主体、客体和适用条件和财产范围等,以及协议的真实性、自愿性和合法性,主要包括公证受理和形式审查两个流程。公证机构在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需要对当事人告知对其可能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保障约定协议当事人的知情权,也减少以后的纠纷和误会。
3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基本流程
要进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必须经过当地的公证机构。具有婚姻约定的男女或者夫妻需要一起到当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协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资料(身份证、户口本,或结婚证原件)和有关的所有权、适用权证明及财产清单;并起稿财产约定协议,对财产约定的当事人身份信息和财产情况进行阐述并约定好财产的归属及其他具体适用情况补充。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需要夫妻双方当事人的亲自参与,保证协议的申请和要求制定符合双方的意愿。当事人提出申请及填写相關资料后,需要等候公证处进行审查,审查之后再由公证处出示相关法律文书,才能说明约定协议成效。
4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而我国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夫妻间的财产问题涉及双方的切身利益,往往容易引起各种不愉快的纠纷和矛盾,破坏婚姻的稳定,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协议,并通过公证的法律手段,在处理婚姻财产纠纷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制度作为我国婚姻制度中的一种,具有相当的法律效力,这不但保障夫妻某一方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也保障了夫妻双方享受相关财产的权利。提前对财产进行约定协议和公证,一方面可以预防以后可能发生的一些财产纠纷,减少诉讼。尤其是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如果之前已经签订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并进行公证,那么财产的归属划分十分明确,并具有法律依据,当事人需要遵循协议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纠缠。而且公证保证了当事人的自愿与知情以及协议的合法合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自由,体现法律对公民的财产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维护了婚姻和家庭的稳定。许多离婚案件的核心都离不开财产问题,如果在婚前或者婚姻中夫妻双方可以就其财产进行一定的公开坦诚,不但可以增加伴侣的信任度,还可以通过对婚前和婚中的财产划分进行良好沟通和协议,减少双方对财产利益问题的矛盾和误会,对以后可能发生的财产纠纷具有一定的规避作用,更有利于长期婚姻的维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5 结语
遵循法律,善用法律是法制社会的一个常见现象,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维护权益是21世纪人理智的做法。在婚姻关系中,夫妻财产问题一直是十分重要问题,正确处理好则有利于维持婚姻的稳定与持久,而事前双方的良好沟通和利用法律手段对夫妻财产进行公开划分和合理合法的处理,是一种维护婚姻的理性行为。
参考文献:
[1]史宏,陈茜.如何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J]. 西部法制报,2014,(03).
婚后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 篇4
甲 方: ##,一九 年 月 日出生,现住。
身份证号码:11111
乙 方: ##,一九 年 月 日出生,现住。
身份证号码:22222
甲、乙双方与 年 月 日登记结婚,现为夫妻关系(有一幼子,20个月大),婚后双方有各自独立的工作、收入来源及帐户,为共同承担家庭责任,避免婚后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在双方自愿、合法,不规避法律或者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下,双方协商一致,现自愿就婚后财产做如下约定:
1、婚后甲乙双方与 年 月 日在 地购买的商品房因系乙方独立出资购买、还贷,甲方自愿放弃夫妻共有,产权归乙方所有。
或者:————商品房,产权归儿子 所有。
2、乙方为甲方投入的40万 启动资金由甲方支配使用,甲方经营 期间产生的效益、债务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或债务,均为甲方个人所有。
3、乙方独立经商期间所产生效益、债务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或债务,均为乙方个人所有。
5、甲、乙双方自此协议签定之日起,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双方每月各需为家庭支付 元作为基本生活费。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和协议内容 篇5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度及所得财产的分配方法、原则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可以是未婚夫妻在婚前申办,也可由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申办。申办该协议公证须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由当事人住所地或协议签订地公证处管辖,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应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已婚者还须提交结婚证书;
协议书草稿,当事人书写有困难的,公证人员可代写;
有关的财产证明;
公证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现有夫妻财产(含债务)的名称、数量、规格、种类、价值、状况等;
现有夫妻财产的归属及今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债务)的归属;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
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 篇6
婚前财产协议书(婚姻财产约定范本)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于2005年3月16日履行了结婚登记手续,都愿共筑爱巢,白头偕老。但为防止今后可能出现的婚前财产纠纷,现双方理智地协商,就婚前财产达成如下协议:
一、婚前财产范围:甲方的财产有,奥迪A6型轿车一部,木器加工厂一座(资产总价值50万元),住房一套(**市**区**路***号**居民小区*号,面积130平方米),家具、日常生活用品一套,银行存款30万。乙方的财产有,银行存款两万元,新大洲踏板摩托车一辆。为建立家庭,双方共出资购买了夏华牌40寸液晶彩电一台,海尔立式冰箱一台,LG中央空调一套,双人床一个,其他生活用品一套。
二、婚前财产的权利归属:甲方的轿车、工厂归甲方个人所有,甲方在轿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责任由其自行承担,工厂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责任由甲方享有和承担;住房归甲方所有,甲方与乙方婚后共同使用,婚后增值或者价值下降等后果由甲方承担;甲方的其他财产归甲乙双方共同共有。乙方的摩托车归乙方个人所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存款归甲乙共同共有。双方为建立家庭共同出资购置的财产归甲乙双方共同共有。
三、婚后双方各自收入归个人所有和支配,对方不得干预。夫妻共同生活的日常开支由双方分摊。甲乙双方无其他财产争议。
协议经公证机关公证后生效
立协议人:
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篇7
夫妻约定财产制, 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商定其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事项, 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根据上述规定, 可以看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该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 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二、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夫妻可约定的财产范围及财产权利过于拢统
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物权包括自物权和他物权, 因此, 就夫妻约定的财产的权利而言, 不仅应该包括基于该物的所有权, 同时还应包括所有权以外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而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没有具体的规定。而现实生活中, 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的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的约定是经常出现的, 如股权的变化、无形资产的期待权、他物权等。其次, 《婚姻法》没有提及有关夫妻债务约定的具体规定, 使得可约定财产的范围不够完整, 使当事人容易产生误解, 在实际生活中操作也很困难。
(二) 没有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
夫妻约定财产协议, 又称为“夫妻财产契约”其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契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夫妻双方订立的夫妻约定财产协议是应该可以随着夫妻财产关系的变化而变更或撤销, 但是变更或撤销在什么情况下可行, 又要经过什么程序等等, 我国现行《婚姻法》都没有作出规定。尤其是在实践中, 不仅会给夫妻处理夫妻财产关系带来麻烦, 也会给审判实践带来巨大困难。
(三) 没有规定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生效时间
夫妻间的婚姻契约是主契约, 关于财产的约定是从契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从契约不能独立存在, 只有依附于主契约才能存在。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财产约定时间及生效时间, 一般认为财产约定既可以在婚前、结婚登记时, 也可以在婚后。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 婚前, 没有成为合法夫妻之前的主体双方对财产的约定, 能否称为“夫妻财产约定”, 显然这里的主体是不合法的。同时, 按照这种逻辑推理, 如果把财产约定仅仅限定在婚后, 只有合法的夫妻才能对财产进行约定的话, 这很显然又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宗旨。
(四) 没有规定财产申报登记和公示制度
我国《婚姻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但未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公示手续, 而对于未经公示的夫妻财产约定, 当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同时《婚姻法》也没有规定夫妻财产申报登记制度。这就使得在实践中, 如果夫妻财产约定没有经过登记和公示, 在一方与第三方进行民事活动时, 该第三方以不知道该约定为理由而不予承认, 此时, 按照民事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夫妻一方要证明第三人知道该约定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使得夫妻财产约定在对外效力上有时是很难实现的。
三、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措施
(一) 扩大约定财产的范围
夫妻可以就婚前财产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的归属做出约定, 也可以就婚前财产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归属作出规定, 约定的财产既可以是夫妻的全部财产, 也可以是部分财产。同时, 对于约定的财产的权利, 除了包含所有权外, 还应当明确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 这样更能适应于新时期的夫妻财产关系。
(二) 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的变更和撤销的条件
夫妻财产约定, 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 在其生效后, 因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情况发生变化, 应该可以依法变更和撤销原约定。在此方面, 可以借鉴德国民法典中对允许婚姻双方在结婚后通过婚姻财产契约对婚姻财产制予以撤销或变更的相关规定。但是, 该撤销或变更的行为必须经过登记或被第三人知晓, 才会对第三人产生效力。
(三) 明确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生效的时间
法律应该明确夫妻财产约定既可以在婚前作出, 结婚登记时做出, 也可以在婚后作出。同时法律应该明确区分夫妻财产约定的时间及约定财产生效的时间。这样对于之前的问题, 夫妻约定财产一定要是合法夫妻才可以, 那么就只能在婚后才能成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夫妻财产约定, 并不是只能发生在婚后, 之所以叫做夫妻财产约定, 只要求在处理财产时是夫妻即可。
(四) 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我国《婚姻法》要求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但未要求夫妻双方履行公示手续, 而对于未经公示的夫妻财产约定, 当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不利于保护夫妻双方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依据公示方式进行登记, 确认约定的对外效力。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 对于与夫妻一方进行民事活动的第三人来说, 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夫妻间的财产约定情况, 避免以后发生纠纷夫妻一方非法转移自己的财产, 同时对于夫妻一方来说, 因为登记制度, 第三人便不能主张自己对夫妻财产间的约定不知晓, 这样就使得夫妻约定财产的对外效力得到很好的实现。
关键词: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参考文献
[1]柴淑萍, 王锦烨.试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J].律师世界, 2005 (5) .
[2]苏颖霞, 王葆莳.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变更及评价[J].理论导刊, 2002 (08) .
浅析夫妻约定财产制 篇8
【关键词】婚姻关系;约定财产制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关系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调整婚姻关系的重要法律,我国婚姻法对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夫妻婚前债务、婚后债务的清偿,婚姻关系消灭时财产的清算等规定了两种制度,即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前或婚后没有对夫妻财产的归属等作出约定或者约定无效的情况下,适用法律的直接规定的制度。约定财产制,是指婚姻当事人以协议的方式,对夫妻在婚前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第三人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作出约定,从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法定财产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而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协议、契约的方式依法选择适用的财产制,其效力要高于法定财产制,只有在当事人未就夫妻财产做出约定,或所做的约定不明确,或所做的定无效时,才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
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使婚姻当事人有灵活处理夫妻财产关系的余地,明文允许婚姻当事人以契约方式规范其夫妻财产关系。在原第13条第1款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该规定表明,在夫妻双方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我国的法律既承认夫妻共同财产制(即法定财产制),同时又以但书的方式允许夫妻双方对夫妻财产制另有约定,而且该约定排除法律直接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制。自此,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得以正式确立。但是,该规定对夫妻约定财产制无具体规范,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公民个人財产构成出现了新情况,财产种类不断增多,财产价值日益增大,部分社会成员拥有巨额个人财富;妇女普遍就业,经济地位有了较大提高;夫妻之间的财产结构变得日益复杂,既有夫妻双方各自的婚前财产,也有夫或妻一方在婚后接受赠与或继承所得的财产;既有家庭一般财产,也有夫妻所经营的企业财产等。夫妻财产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财产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夫妻双方当事人对于财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80年《婚姻法》虽然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但是对于约定的具体条件、范围、方式等没有做明确的规定,而且采取了“除外”式的而非设置专门条款的立法模式,在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方面的不足比较明显,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我国在2001年对1980年《婚姻法》的修改中,增加了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相关规定,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了夫妻财产的约定方式,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规定尊重了夫妻的自由意志,体现了私法领域意思自治的基本精神,同时使这一制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也为司法实践中认定夫妻对财产的约定的效力提供了标准。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根据上述规定,夫妻可以对相关财产的归属等进行约定,从而排除法定财产制的适用。虽然婚姻法对约定应符合哪些条件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但参照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的相关立法精神,夫妻订立财产约定,依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对当事人双方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
根据民法规定,当事人在从事民事行为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而且意思自由。夫妻双方对相关财产的约定,事关重要的民事权利之一——财产权,所以在进行约定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夫妻订立财产约定,必须具备下列成立要件,该约定才有效:
一、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而且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由于是夫妻约定财产制,当然只能是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才可以对他们的财产做出约定。具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了结婚登记,从登记之日起,男女双方之间就具有了合法的婚姻关系。
夫妻财产约定属重大民事行为,进行夫妻财产约定的当事人在约定时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确定一个人是否具备行为能力,看两方面:年龄和智力发育水平。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均高于民法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所应该达到的18周岁,而且我国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因此,具有正常心智从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婚姻当事人,才能进行夫妻财产的约定。如果夫妻一方由于智力水平方面有欠缺,为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或者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能适用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只能适用法定财产制处理夫妻财产关系。
订立夫妻财产契约必须当事人亲自实施,不适用代理。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关系到当事人双方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关系到婚姻共同利益,涉及到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涉及到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恰当地估计该约定是否合适,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约定。所以夫妻财产约定不同于一般的财产契约,它具有特定的人身性质,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不得使用代理。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认识到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内心意图与外部表达相一致的状态。即行为人表示要追求的某种民事后果是其内心真正希望出现的后果。如果当事人的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不适应,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时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对当事人双方产生法律效力。反之,如果一方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不正当手段干涉了对方的认识或者意志的行为,将会导致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严重地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损害了对方的利益,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于理于法均不能使约定行为产生效力。
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法理,当事人的行为要具备法律效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无效或者可请求撤销。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均规定,财产所有权人对财产的处分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也是如此,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規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的法律规范。夫妻双方对其财产的约定是一种民事行为,此民事行为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必须是符合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规避养老育幼等法律义务,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否则是无效的。所以,夫妻双方的约定必须尊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以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四、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夫妻财产约定是要式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是指依法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婚姻法》第19条第1款明确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用写成书面文件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书面形式具体区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两种。一般书面形式是指用文字来进行意思表示;特殊书面形式是指除用文字进行意思表示外,还必须对书面法律行为进行公示才予以确认,即采用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具有公信力的外部表现形式,如公证、登记等形式予以进一步证实或审核。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只需采用一般书面形式即可成立,法律不强制要求采用特殊书面形式,当然,如果当事人自愿采用特殊书面形式的,也为法律所允许。
婚前财产约定协议书 篇9
协议人(乙方):_______
甲、乙双方经自由恋爱,准备依法登记结婚。现根据公平、自由原则,对双方的婚前财产作以下约定,以供婚后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婚前财产有:(略)
二、乙方的共同财产有:(略)
三、甲、乙双方婚前财产的所有权,归甲、乙各自所有。若发生离婚等原因致婚姻关系终止,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的婚前财产主张所有权。
四、甲、乙双方对各自的婚前财产拥有自由处分的权利,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处分婚前财产的行为进行干涉。
五、甲、乙双方婚前各自所产生的债务,由各自独立承担,另一方不负清偿责任。
六、其它(略)。
七、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八、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即行生效。
协议人(甲方):_______(签名)
协议人(乙方):_______(签名)
婚前财产约定协议书(修改) 篇10
甲方:姓名:出生年月:
乙方:姓名:出生年月:
甲、乙两方准备依法登记结婚,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之有关规定,经过双方充分、友好协商一致,在自愿、平等、公正的情况下,对于双方在依法登记结婚前、依法登记结婚后所有的债权、债务作出以下约定,以供婚后共同遵守。
一、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甲、乙双方登记结婚之前的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双方对各自的婚前财产拥有自由处分的权利,任何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处分婚前财产的行为进行干涉。
二、婚后甲、乙双方取得的财产(房产及资产),以在谁的名下即归谁所有;双方离婚时,任何一方不得向对方主张所有权。
三、婚后甲、乙双方各自的债权、债务,由各自享有和承担;双方离婚后也各自对外承担债务,被第三方以夫妻共同名义要求履行债务的,任何一方在对外偿还后有权向另一方在自己的偿还额范围内追偿。
四、婚后日常家庭开支,甲、乙双方商量共同承担。
五、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 篇11
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相比较而言,其灵活性更强,更能适应复杂多样的夫妻财产关系,更能适应现代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也更能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个性化的需要。我国现行《婚姻法》在规定以共同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的同时,允许夫妻双方对财产关系作出约定,以排除共同财产制的适用,该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的《意见》也规定:“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约定的,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允许夫妻按照双方的意愿,约定处理夫妻财产关系,适应新形势下夫妻因各种原因,如个人承包经营、再婚夫妻的财产、涉外婚姻及涉及港、澳、台同胞的婚姻等,以多种形式处理双方财产问题的需要,体现了夫妻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有利于减少家庭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1980年婚姻法仅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关系进行约定,对婚前财产和约定财产制的内容,如约定的范围、约定的条件和方式、约定的效力等未作规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财产日益增多,财产关系日趋复杂多样;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人权利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保护个人财产权利,避免因配偶的债务殃及自己的财产,或者为了减少夫妻财产因个人债务而承担的风险,或者为了防止对方借婚姻谋取财产,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需求更为强烈。此外,随着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纠纷增多,采用约定财产制的人们也会有所增加。随着采用约定财产制来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的人的不断增多,原有的有关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就显得过于简单,既缺乏指导性,也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增加规定,以完善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一、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
(一) 约定的条件和方式
夫妻对财产关系的约定需要符合下列要件:(1)缔约双方必须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未婚同居、婚外同居者对财产关系的约定,不属于夫妻财产约定。(2)缔约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约定必须双方自愿。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必须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的约定,对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4)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以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约定的内容不得超出夫妻财产的范围,如不得将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列入约定财产的范围,不得利用约定逃避对第三人的债务以及其他法定义务。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避免发生纠纷。当然如果夫妻以口头形式作出约定,事后对约定没有争议的,该约定也有效。夫妻以书面形式对其财产作出约定后,可以进行公证。
(二)约定的时间和范围
关于约定的时间,我国婚姻法未作规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约定的时间不必作更多的限制。约定可以在婚前进行也可以在婚后进行。
关于约定的范围,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一规定的范围是比较宽的,根据该规定,夫妻既可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对全部夫妻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对部分夫妻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概括地约定采用某种夫妻财产制,也可以具体地对某一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约定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或者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处分权的行使,也可以约定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债务清偿责任、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
关于当事人可以约定采用哪种夫妻财产制,我国未作规定,即没有对当事人可以选择的财产制进行限制。一般来说,当事人可以约定采用的夫妻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般共同制: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均归夫妻共同所有;(2)劳动所得共同制:夫妻婚后的劳动所得归夫妻共有,非劳动所得的财产,如继承、受赠的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金等,归各自所有;(3)管理共同制: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同时根据双方的约定,除特有财产外,双方的财产由夫或妻统一管理;(4)分别财产制: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管理,委托对方管理的,适用有关委托代理的规定。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概括地约定采用某种夫妻财产制,也可以对部分夫妻财产,甚至某一项财产进行约定,如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归其本人所有,也可以约定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金归夫妻共同所有。
(三)约定的效力
约定的效力,分为对内效力(指夫妻之间)和对外效力(指对第三人)。
1.关于对内效力,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财产关系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按照约定享有财产所有权以及管理权等其他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2.关于对外效力,主要考虑的是在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保护夫妻财产权的同时,要保障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夫妻财产登记制度,为了保障第三人的利益不因夫妻财产约定而受到损害,本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 篇12
关键词:夫妻财产,财产约定制,契约,缺陷
一、夫妻财产约定制概述
我国《婚姻法》着眼于中国具体实际, 本着约定先于法定、夫妻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保护弱者权益、保障夫妻合法的财产权益和维护第三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了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两种夫妻财产制度。所谓夫妻财产约定制就是指夫妻 (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 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 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法定财产制是依照法律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 而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协议、契约的方式依法选择适用的财产制, 其效力要高于法定财产制, 只有在当事人未就夫妻财产做出约定, 或所做的约定不明确, 或所做的约定无效时, 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一)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内容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的有关规定, 婚姻当事人约定夫妻财产制的种类有明确的限制, 即只能在法律允许的三种夫妻财产制中选择其一:即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对于这三种形式, 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财产约定。
1.一般共同制。一般共同制, 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婚后的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共同共有, 但特有财产除外的夫妻财产制度。不论夫妻各自婚前还是婚后财产, 也不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一律归夫妻共同共有, 由夫妻双方平等地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 只有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财产除外。现行《婚姻法》第18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1) 一方的婚前财产: (2)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 (3)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
2.限定共同制。限定共同制是指夫妻以契约方式约定其婚前或婚后所得财产部分归夫妻共有, 而其余的归夫妻分别所有的夫妻财产制度, 即部分共同所有、部分个人所有。这种制度与婚后所得的共同制的区别在于共有财产的范围不同。法定婚后所得共同制中共有范围严格限制在婚后所得财产, 婚前财产依法属于个人所有。而限定共同制下, 共有财产的范围完全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当事人可以将婚前的财产约定为双方共有, 也可以将婚后部分财产约定为共有。
3.分别财产制。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 并各自行使管理、使用、处分和收益权的夫妻财产制度。这种制度不排斥夫妻一方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管理权交给另一方, 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分别财产制建立在夫妻别体主义基础之上, 它充分肯定了夫妻是各自不同的独立之人, 特别是该制度充分承认已婚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和财产权利, 具有反对夫权主义和男尊女卑的积极意义。
(二)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形式
婚姻法要求夫妻对财产制进行约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包括了协议书、信件和数据电文 (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三)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的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制为法律明文规定, 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应地也产生法律约束力。夫妻之间关于财产的约定能够产生两方面的约束力:
一是对夫妻双方的约束力。夫妻财产约定一旦生效, 即在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 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受此约定约束。夫妻双方都必须依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夫妻财产利益的分配也必须按照有效约定进行。
二是对第三人的约束力。《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 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 在夫妻财产约定中, 凡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的, 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 第三人不知道该夫妻财产有约定, 婚姻当事人的夫妻契约不得对抗第三人, 即夫妻任何一方不得以债务不是自己欠的、夫妻有约定而不承担该债务。夫妻中未借债一方只要不能证明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的, 均得以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先行对第三人清偿债务, 清偿后, 夫妻中不负债的一方再向另一方追偿。
(四) 约定的时间
约定的时间, 可以在婚前、结婚登记时, 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 反之亦然。但该条件和期限不得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例如, 约定当妻子生育儿子时, 双方的经济收入才合并为夫妻共同财产, 即为违反男女平等原则的。约定作为一种双方协议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法律范围内, 可依法成立, 也允许依法变更或撤消原约定, 而使用法定财产制, 亦可对原约定的内容进行部分或全部变更。如原约定采用限定财产制, 即部分共同共有, 部分各自所有, 可变更为采分别财产制, 即全部财产均各自所有。变更或撤消原财产约定必须履行与订约相同的程序———订立书面协议。从约定终止的原因来看, 婚前定理的财产约定, 可因双方不履行婚约而自然失效;也可由于约定所附加条件不成立而无法执行;还可能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而撤销。
二、夫妻实行财产约定制的有效条件
关于财产约定应当具备哪些有效条件, 婚姻法没作明确规定。但约定既然是一种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它自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而《婚姻法》第19条又规定: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 笔者认为夫妻财产约定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财产约定时, 必须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夫妻双方亲自订立, 不得由他人代理。如果夫妻一方已丧失了或部分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例如夫妻一方出现精神病发作或因某种原因而丧失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夫妻之间不能就财产问题做出有效约定, 那么这对夫妻只能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 而不得另行约定夫妻财产制了。
2.当事人必须自愿, 意思表示真实。这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 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不正当地干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 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 则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3.夫妻双方必须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而且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 不得利用约定规避法律或损害国家、集体及第三人的利益。夫妻双方必须通过平等协商, 对婚前财产或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约定。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不得超越当事人双方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范围, 不得规避赡老育幼、偿还对第三人债务等法律义务。对属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权利以及当事人非法所得的财产也不得列入约定的范围。规避法律的约定应认定为自始无效。
4.约定应该采取书面形式, 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将约定的内容以文字定成书面文件, 双方应当署名。采用书面形式“白纸黑字”能够将法律关系更加明确化, 防止和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为了加强约定的公示效力和确定性, 夫妻也可以自愿将书面约定进行公证。如果关于财产的约定中涉及需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批准、登记、备案手续的, 应当及时办理。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协议中应该指明哪些财产属于婚前财产, 哪些属于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 哪些属于夫妻个人所有的财产, 哪些属于部分共同所有的财产, 等等。如果没有做出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则相应的财产不属于夫妻约定财产, 根据《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所有财产和夫妻个人所有财产的规定处理, 这样的财产约定协议自然不产生效力。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我国现行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度方面作了不少努力, 与旧婚姻法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1.夫妻财产契约何时生效问题, 立法没有作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契约, 是婚姻契约的从契约;夫妻订立财产所有关系的契约, 不能独立存在, 只能依附于缔结夫妻关系的婚姻契约, 婚姻契约经国家审查批准生效, 附随于婚姻契约成立的夫妻财产契约才能生效。婚姻依法成立以后的夫妻财产契约, 由于婚姻契约已经生效, 当然可以附随生效;而婚前财产契约则只能在婚姻契约生效时生效。
2.夫妻财产制度的约定缺乏公示程序的规定, 令该约定缺乏公信力。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虽然该规定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是笔者以为, 该约定毫无公信力, 根本不足以对抗第三人。由于书面约定, 乃是夫妻之间的合意, 无公证机关的介入, 其约定势必可任意曲解, 第三人根本不可能知情。于此, 善意第三人利益不应因此受损, 根据法律最终之价值取向, 将不得不以牺牲该约定的公信力为代价, 在与夫妻任何一方发生交易之时, 第三人的债权可向夫妻任何一方主张债权。在这方面, 许多发达国家法典比我们规定得明确:法国民法典规定夫妻所有财产协议, 均应有公证人在场, 当事人对此协定均表同意并且必须有公证人在契约上签字, 该证书必须指明在举行结婚前交至身份官员。德国法也有类似之规定, 我们应该借鉴。
3.夫妻财产约定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 立法没作出明确规定。一些国家规定在夫妻约定财产以后, 不得变更或撤销。如《日本民法典》第758规定:“夫妻的财产关系, 于婚姻申报后, 不得变更。”夫妻财产约定为契约性质, 是夫妻双方意思一致达成的结果, 是其意思自治的反映, 自应允许变更或撤销, 但应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我国立法没有这种规定, 原则上应准许变更或撤销, 但又没有规定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这也是不足之一。
对夫妻财产制度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的缺陷与不足, 为了防止纠纷, 预防纠纷, 我们因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由于我国的婚姻法刚行修改, 再进行修改已不可能, 但可以在与之不相冲突的婚姻法实施细则中加以完善,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中明文规定, 夫妻财产约定生效的具体时间。婚前缔结的约定于结婚时或约定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 婚后缔结的约定于约定当时或约定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
2.规范夫妻财产协议, 规范公示程序, 未经公示程序不得对抗第三人。至于采用何种公示程序, 存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夫妻财产制选择的约定, 应当进行公证。夫妻对财产的书面约定经过公证证明, 其效力更为可靠;另一种意见认为, 夫妻对财产制的约定应当向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未经登记不发生法律效力或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由于夫妻财产登记的内容、效力等问题比较复杂, 而我国对家庭财产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所以笔者认为, 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程序应以公证为准。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公证业务辖区至少有一个公证机构, 对夫妻财产约定的受理情况十分有利, 而且便于第三人查核, 可以达到公示公信的效果, 确保夫妻双方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夫妻财产约定必须公证, 由公证机构具体把握约定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有效性问题。夫妻财产约定以公证对抗第三人, 不公证, 只发生对内效力, 不发生对外效力。
3.增加财产协议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笔者认为, 夫妻约定在订立生效以后可以变更或撤销, 但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可为之, 同时, 变更或撤销应到公证部门公证备案;且约定的变更、撤销不得影响行为人对第三人原应承担的财产责任, 以欺诈和逃避财产责任为目的而订立或变更、撤销约定的行为均应视为无效。其次, 须对变更次数作出限制, 以保证协议的公信力, 也是对夫妻变更冲动的轻率作出必要规制。
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与国际社会接轨,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我国应在借鉴别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 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 既科学、规范、明确、具体, 又具有操作性的夫妻约定财产制。
四、结束语
任何一个时代的法律和法学, 归根结底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的, 但又不能离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而凭空创造,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扬弃过去时代法律和法学中不适合需要的东西, 吸收适合需要的东西, 并加以改造和创新而形成的。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随着婚姻立法的完善而逐步规范化, 解决了现今社会对于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时可能出现的纠纷。吸收和扬弃才能促进立法的发展, 财产制度涉及到交易安全问题, 如果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明确, 就容易发生纠纷, 夫妻一方在与他人进行交易时, 他人因为不清楚夫妻一方的资金来源以及性质如何, 可能不敢同他进行交易, 也可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科学的规定和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对于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继承法编注.中国法制出版社.
[2]吴国平, 张影.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王卫国, 夏吟兰.民法学卷五婚姻家庭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4]蒋月.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出版社.
[5]张晋藩.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6]高祥阳, 陈宇.婚姻财产·离婚制度·家庭维权.中国城市出版社.
[7]林嘉.外国民商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探讨 篇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个人拥有的财富也不断增加,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趋多样化,婚姻家庭的稳定性也面临着危机。据统计,全国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数量平均每年递增9.08%,仅1999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就达1199万件,而这些离婚案件中,财产纠纷经常是双方争议的焦点。如何正确认定夫妻财产的范围和产权归属成为司法实践中棘手的问题之一。《婚姻法》自修改颁布以来,“婚前财产协议”日渐成为中国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不论是媒体还是百姓的评论中又常和“公证”联系在一起,婚前财产公证能使婚姻关系建立在真诚相爱的基础上来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还可在婚姻纠纷发生之前,肯定各自利益的归宿和合法事实的存在,它是认定夫妻约定财产、债务范围和权利归属的可靠证据,可供人民法院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因此对于家庭的安宁,社会的稳定均有益处。我们作为公证界很有必要对该现象作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使之能够不断的成熟,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最终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虽然婚前财产协议貌视简单,但它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民事协议关系(民法)、婚姻关系(婚姻法)、继承关系(继承法)、诉讼关系(诉讼法),以及我们办理公证所适用的公证程序的法律关系,构成了多种法律关系的综合体,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婚前财产协议当事人的资格及行为能力的问题
首先,婚前财产协议是民法中的一种民事协议或契约。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即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当然包括签定各项民事协议。从这一点上看,当事人只要年满十八周岁即可签订婚前财产协议,而且该协议只要符合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即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则应当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在我国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六条的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这里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应该以何种年龄标准确定当事人签订婚前财产协议的有效性?
我认为,应当以第一种即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行为年龄规定为标准。第一,首先前面已经提到,婚前财产协议首先是一种民事协议,应当用民法来调整。因为尽管当事 人的签约的潜在目的是与对方结为夫妻关系,但是在签订该协议的时候,当事人的身份地位还没有上升到需由婚姻法来调整的阶段,因此关于该协议当事人的身份关系仍由民法调整。其次,协议中涉及的财产(如果已经存在的),在协议签订的时候,仍属个人控制和所有,仅适用民法中关于所有权的规定而不适用婚姻法中关于婚姻财产的规定。第二,当事人签订该协议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婚姻关系形成之前,而“之前”的概念从文义上理解可以一直延伸,但在民法上又有一定的限制,即当事人须年满十八周岁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虽然婚姻法和民法通则关于这个问题的年龄标准不一致,也应当认定当事人在具备结婚的条件之前可以签订婚前财产协议。
其次,当事人一方如系外国人士或境外人士,如何认定及处理?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国际私法的问题,我国民法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方面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有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只要当事人之间不存在规避法律的行为,不违背我国法律规定,就可以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予以适用。
第三,当事人签约或办理公证可否由他人代理的问题。因为婚前财产协议涉及的不仅是财产关系,而且涉及到当事人的特殊目的即准备结为夫妻关系,这一层目的就决定了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身份关系。而这类涉及身份关系的民事行为诸如立遗嘱、委托、赠与、声明都不能委托他人代理,只能由当事人亲自办理。
二、关于婚前财产协议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
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都代表了统治者的意志,要求全社会的服从和遵守。它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规范,要求行为人依照其规定行事,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在立法技术中也常用但书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变通,所引起的效果即约定优于法定。在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取得对方的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即约定的行为不仅可以发生在婚姻关系期间,也可以发生在婚前阶段。法律也授权当事人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约定来变更法律的规定,在形式上主要有两种:婚前财 2 产协议和夫妻财产协议。因此,婚前财产协议的存在具有合法性。在我所接触和办理的婚前财产协议实例中,当事人签订这类协议的背景情况最主要的有这么几种:
1、男女双方或一方有过婚史,受到过离异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多都是在财产上纠缠不休;
2、男女双方的经济条件都相当的优越,但在现实环境的影响下,对婚姻的稳定性都持相对怀疑的态度;
3、当事人一方系境外人士,境外一方大多是男性,或年长失偶,或事业有成但觉得中国女子聪明贤惠,基于各种原因欲与中国境内女子结婚。在这几种情况中双方均有着一定的感情基础但对将来心存顾虑,因此他们选择了婚前财产协议的方式,既使感情的发展有了完善的归宿,又消除了双方的顾虑。即使今后双方的感情出现无法弥补的破裂导致离异,也可以明确而又快捷地依据事前所签协议确定的原则、方法处理财产问题,即使诉讼,也为审判人员作出判决提供了依据,又由于事前有约定,不会使双方在财产分割上纠缠不清,从而减少当事人的痛苦。可以说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在当今离婚率越来越高的现实生活中,对于避免纠纷,减少诉讼,促进婚姻家庭和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关于婚前财产协议应当具备的内容
首先,要探讨的是关于该协议涉及的财产范围内容。顾名思义,婚前财产协议是在婚前设立的协议,但就其包涵的意义,可以产生两种理解,一是当事人双方在婚前就双方在婚前业以存在的财产签订的协议;二是当事人双方在婚前就婚前和婚后取得的财产签订的协议。那到底该采用何种理解?我觉得应该采用后者,因为应该说婚前财产协议主要是一份原则性的契约,它在确认婚前双方各自所有的财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婚前确定了一个在婚后如何处理的原则。因为,财产的存在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因双方的劳动,或因一些意外或偶然的机会而不断增加;也会因日常的使用消耗或意外的情况而减少或变更。因此,一份完整的婚前财产协议虽然在婚前阶段形成,但它主要的意义是针对婚后的适用。其次在协议中应考虑婚后可能出现终结婚姻的情形,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两种:一是离异;一是一方或双方死亡。因此结合前面所述,我觉得,在这份协议中最起码应当具备这些内容:
1、确定双方各自在婚前所持有的财产。
2、对婚前财产在将来双方离异的时候如何分割约定。
3、对婚后取得的财产,在双方离异时如何处理的约定。
4、对婚前或婚后的财产在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死亡时如何进行继承的约定。
关于当事人签订的协议所包括的财产范围,还有一个问题是非属于当事人所有范围的公房使用权、承租权可否列入当事人进行约定的财产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的第一项解答“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自行协商不成,„„”可以理解为当事人是可以对公房的使用权、承租权进行协商的,当然也可以在婚前财产协议中进行约定。
在协议文本形成的技巧上,应着重关于财产分割的原则,在确定了明确的原则的前提下,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可以灵活地加以适用。所要确定的原则,可以概括为这两方面,一是关于如何确认双方婚前或婚后的个人财产的归属标准的原则;二是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处分的原则。当然具体该如何表述,则由于当事人因不同的观点而存在较大的偏差,可以存在一些差异。
四、关于婚前财产协议的补充
婚姻法第十七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男女双方可以在婚前约定关于婚前婚后财产的处理,也可以在婚后对财产的分割或处理进行约定。因此,我们在对婚前财产给予极大关注的同时,也应对婚后所签的财产协议有一定的重视。
相对“婚前财产协议”,婚后所签的协议应称之为“夫妻财产协议”。导致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期间考虑签订夫妻财产协议的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婚姻关系期间双方的观点和性格等均出现了一些变化,导致双方的感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其次,在生活过程中受一些家庭之外的因素影响,促使双方决定签订夫妻财产协议,这其中又有确实让双方感觉有婚姻破裂的危险和让双方出于逃避责任的原因。在前面的因素控制下当事人签订协议,并不都违反法律的原则规定。要注意的是当事人为了逃避债务而签订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夫妻双方确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由个人负担债务为非法行为。因此,在办理公证的时候,应注意严格把关审查,防止当事人利用公证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
五、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的概念及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应坚持的原则 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是指公证机关依法对未婚、再婚夫妻双方就各自婚前或婚后拥有的财产、债务的范围和权利的归属为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的法律效力主要是证据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有关规定,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真实原则。真实原则是公证活动应遵循的核心原则,是公证书的灵魂。在把握真实原则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注意审查夫妻双方签订协议和申办公证是否确是本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有没有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行为;其次要保证当事人向公证机关如实地提供所必需的关于财产或债务的证明材料,最后为了确保真实性,公证机关或公证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可对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合法原则。坚持合法原则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审查公证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要审查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合法,如未婚夫妻双方是否达到法定婚龄、是否属于我国禁止结婚的情况,有没有明显侵占他人财产、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等;三是公证员办理公证应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也会导致公证行为无效。
第三、保密原则。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时,公证机关和公证人员很可能接触某些涉及当事人的秘密,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证机关信誉,就要求公证机关和公证人员保守秘密。同时还要求公证员制作的公证书只发给当事人,非经当事人许可,不得将公证卷宗借阅、查询。
第四、便民原则。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和喜事,而且中华民族传统结婚日期往往选在节假日或春节前,申办婚前财产协议公证也往往集中在上述期限内办理。所以公证人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甚至放弃节假休息日,为当事人提供最大方便,确保及时出证。
六、从立法角度看婚前财产协议公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多种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公民收入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消费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城乡居民除必须生活支出外,均有数额不等的积蓄或物业购置,婚姻家庭关系中,由此也产生了因继承、分割和婚姻财产关系不明确而引发的诸 5 多纠纷。新婚姻法增加婚前财产公证条款,从立法指导思想看,就是通过立法,不仅调整婚姻家庭关系,还要调整婚姻财产关系;既要保护合法婚姻关系,又要保护合法婚姻财产关系,以此达到减少发生婚姻财产纠纷的目的。婚前财产经过公证机构依照程序办理公证,依法确认当事人婚前财产的所有权利,可以有效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避免因财产权属不清发生纠纷,减少因财产发生矛盾引起诉讼,维护婚姻家庭和睦。即使婚姻家庭日后发生变化,也有利于财产的处分,给调解和审判工作提供可靠的书证。新修改的婚姻家庭法有以下特点:
(一)是建国以来首次以立法形式将婚前财产公证注入婚姻法条款,对婚姻家庭关系人,从人身关系到财产关系予以确定,也是第一次对婚前财产要求以合同约定形式办理公证确认其归属。
(二)规定婚前财产办理公证是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婚姻关系的建立,不仅从人身关系上发生变化,由一般自然人际关系演变成特殊关系,即夫妻关系。随着婚姻家庭的成立,还会产生父母与子女人身关系和其他家庭财产关系的发生。家庭财产在财产分割、占用使用、产权所有以及继承等方面的矛盾往往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直接影响婚姻家庭关系,形成一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引起纠纷或者诉讼。此类案件,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比例看,非占少数。由于涉及财产权利的复杂性,给审判工作从调查、取证、确认和最终裁判都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由此可见,立法规定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
七、我们在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是法律赋予公证机关的一项法定业务,这就要求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办理中严格审查,依照公证办证程序完善手续,依法出证,确保婚前财产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首先应明确的是我们所要公证的是一份民事协议。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当事人提供的协议文本进行审查。第一是主体资格审查。首先应提供双方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其次应提供婚前财产的有效证据,如房产证、购物票据等,与他人共有的财产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供财产所占份额的有关材料和确认文书;再次,应认真审查当事人是否具备民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最后,办理婚前财产公证,一般应要求当事人到场,不宜委托他人办理。第二是客体方面的审查。包括:(一)、审查婚前财产是否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受理范围;(二)、是否有欺诈和胁 6 迫行为;
(三)、不是乘人之危或重大误解情况下显失公平的行为;
(四)、有无越权行为。第三是婚前财产协议内容审查。包括:
(一)、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婚前财产的名称、数额、所在位置明确;新旧程度清楚(物品可注明购买时间);
(四)、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时,应注意引导当事人就婚前财产婚后占有、使用、处分权利的约定条款和时效予以说明。当确定予以受理后,应按一般的程序制作谈话笔录,制作谈话笔录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身份和民事行为能力,夫妻财产约定行为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三)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
(四)财产约定协议的形式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有无规避法律或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应记录当事人未在协议中涉及的问题或不方便提出的问题,因为毕竟要考虑当事人马上要结为夫妻的喜气,不便过分强调要求在协议中体现当事人不太愿意提及的问题,而在谈话笔录中进行补充,并在最后告知当事人该谈话记录和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八、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的重大意义
第一、婚前财产协议实行公证制度是完善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的需要。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处理及约定财产制的规定过于简单,已不适应现阶段公民收入方式变化和复杂的现实,也不能满足公民维护个人财产权益的要求。而婚前财产公证让结婚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就双方财产、债务范围及权利的归属达成一致,使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并用,既符合我国现阶段家庭经济多元化的现实,又符合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和农村在传统观念、文化素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的现实,是对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第二、婚前财产协议公证是再婚者特别是老年再婚者的福音。目前,我国离异再婚特别是老年人再婚往往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产问题难以处理,如果约定财产制,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婚姻财产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老年再婚者将会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第三、办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从而自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由于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的不完善,往往给借婚姻骗取钱财者以可乘之机,一方给另一方提供商品或巨额财产作为结婚条件者大有人在,订立婚前财产协议并办理公证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有 7 效地制止利用婚姻骗取钱财的现象发生。
第四、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可以预防婚姻纠纷,稳定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直接涉及到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清算和分割,而在婚姻财产纠纷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财产纠纷这种常见的民事案件转化成恶性刑事案件而走向犯罪,运用公证的法律手段来规范约定财产制,明确夫妻财产所有权,可以稳定家庭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夫妻财产债务约定协议书】推荐阅读: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05-25
再婚夫妻财产约定协议10-15
约定夫妻财产09-20
约定夫妻财产制07-25
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06-06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书08-26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书》10-03
夫妻财产12-14
夫妻财产制度12-20
中国的夫妻财产制度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