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基础知识总结(共7篇)
模具基础知识总结 篇1
模具设计知识总结 DD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知识总结
1.范性变型体积不变前提,范性变型时,物体体积的变化与平均应力成正比。,其产生的主应变图可能有三类:1.具备一个正应变及负应变;2.具备一个负应变和两个正应变;3.一个主应变为零,另两个应变之巨细相等符号相反。
2.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最基本的冲压工序。冲裁是分离工序的总称,她包括落料、冲孔、切断、修边、切舌、屈曲等多种工序。一般来讲,冲裁主要是指落料和冲孔工序。
3.冲裁的变型历程:1.弹性变型阶段(变型区内部材料应力小于屈服应力);2.范性变型阶段(变型区内部材料应力大于屈服应力);3.断裂分离阶段(变型区内部材料应力大于强度极限)。
4.冲裁断面可分为较着的四个部分:塌角、光亮、毛面和毛刺。
5.冲裁件质量:指断面状况、尺寸精密度和形状误差。在影响冲裁件质量的组成因素中,间隙时主要的因素之一。冲裁件的断面质量主要指塌角的巨细、光面约占板厚的比例、毛面的斜角巨细及毛刺等。间隙合适时,冲裁时上下刃口处所产生的剪切裂纹基本重合,这韶光面约占板厚的1/2~1/3,切断面的塌角、毛刺和斜度均很小,纯粹基本餍足一般冲裁件的要求。间隙过钟头,击模刃口处的裂纹比合理间隙时向外错开一段距离;间隙过大时,击模刃口处的裂纹比合理间隙时向内错开一段距离,材料的屈曲与拉申增大,拉应力增大,范性变型阶段较早竣事,致使断面光面减小,塌角与斜度增大,形成厚而大的拉长毛刺,且难以去除,同时冲裁件的翘曲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材料的相对厚度越大,弹性变型量越小,因而作件的精密度也越高。冲裁件尺寸越小,形状越简单则精密度越高。)
击凹模刃口尺寸计较的依据和计较准则:在冲裁件尺寸的测量和是使用中,都因此光面的尺寸为基准。落料件的光面是因凹模刃口挤切材料产生的,而孔的光面是击模刃口挤切材料产生的。故计较刃口尺寸时,应按落料和冲孔两种情况别离进行,其原则如下:1.落料:落料件光面尺寸与凹模尺寸相等,故应与凹模尺寸为为基准(落料凹模基本尺寸应去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小尺寸。);2.冲孔:工件光面的孔径与击模尺寸相等,故应与击模尺寸为基准。(因冲孔的尺寸会随击模的磨损而减小,故冲孔击模基本尺寸应去工件孔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3.孔心距:当工件上需要冲制多个孔时,孔心距的尺寸精密度由凹模孔心距保证。4.冲模刃口制造公差:击凹模刃口尺寸精密度的选择应以能保证工件的精密度要求为准,保证合理的凹击模间隙值,保证模具一定的使用寿命。5.工件尺寸公差与冲模刃口尺寸的制造偏差原则上都应按“入体”原则标注为单向公差。但对于磨损后无变化的尺寸,一般标注双向偏差。
7.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的布置方法叫排样。冲裁件的现实面积与所用板料面积的百分点叫做材料的利用率,它是衡量合理利用材料的技术经济指标。
8.冲裁所产生的废料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废料,是由冲件的形状特点产生的;二是因为冲件之间和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以及料头、料尾和边料而产生的废料,称为工艺废料。
9.排样方法: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
10.搭边值简直定:排样时冲裁件之间以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废料叫做搭边。搭边的有两个作用:一是补偿了定位误差和剪板误差,确保冲出及格零件;二是可以增加条料刚度,方条子料送进,提高劳动生产率。
11.冲模型压成力中心简直定:冲压力协力的作用点称为模具的压力中心。模具的压力中心应该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
12.冲裁模具的分类:1.单工序模:无导向单工序冲裁模,导板式单工序冲裁模,导柱式单工序冲裁模;2.级进模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固定挡料销和导正销定位的级进模,测刃定距的级进模;3.复合模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一副模具的统一位置上完成数道冲压工序: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击模、凹模)正装式复合模、倒装式复合模;
13.模具强度对排样的要求:孔距小的冲件,其孔要分步冲出,工位之间凹模壁厚小的,应增设空步,外形庞大的冲件应分步冲出,以简化击、凹模形状,增强其强度,便于加工和装配,测刃的位置应尽量制止导致击凹模局部工件而损坏刃口。
14.从正装式和倒装式复合模具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者各有优缺点。正装式较适用于冲制材料较软的或板料较薄的平直度要求较高的冲裁件,还可以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而倒装式不宜冲制孔边距离较小的冲裁件,但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简单,又可以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杆装配进行推荐,卸件可靠,便于操作,并为机械化出件提供有利前提,故应用十分广泛。,总之复合模生产效率高,冲裁件的内孔与外圆的相对位置精密度高,板料的定位精密度要求比级进模低,冲裁的轮廓尺寸较小。但复合模结构庞大,制造精密度要求高,成本高。复合模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密度要求高的冲裁件。
15.始用挡料装配:在级进模中为了解决首件定位问题,需要设置始用挡料装配。
16.卸料装配:1.固定卸料装配;2.弹压卸料装配(卸料想到压料作用,冲压质量较好,平直度较高,适用,质量要求要高的冲载和薄板);3.废料切刀装配。
17.屈曲:是将板料、棒料、型材或管料等屈曲一定形状和角度的零件的一种冲压成形工序。
18.应变中性层:在缩短与伸长两变型区域之间,必有一层金属纤维变型前后长度连结不变。
19.屈曲变型区内板料横断面形状变化分为:1.宽板屈曲时,横断面形状几乎不变,仍为长方形;2.窄板屈曲时,原长方形断面变成了扇形。生产中通常是宽板屈曲。
20.r/t称为板料的相对屈曲半径,是表示板料屈曲变型程度的重要参量。相对屈曲半径越小,表示屈曲变型程度越大。
21.板料范性屈曲的变型特点:1.应变中性层位移的内移;2.变型区内板料的变薄和增长;
3.变型区板料剖面的畸变、翘曲和破裂。
22.最小屈曲半径:在保证屈曲件毛坯外表面纤维不发生破坏的前提下,工件所能屈曲成的内表面最小圆角半径,称为最小屈曲半径。生产中用它来表示材料屈曲时的成形极限。
23.影响最小屈曲半径的因素:1.材料的力学机能;2.零件屈曲中心角的巨细;3.板料的轧制方向与屈曲线夹角的关系;4.板料表面及冲裁断面的质量;5.材料的相对宽度;6.板料厚度
24.回弹现象:回弹现象产生于屈曲变型竣事后的卸载历程。
25.影响回弹的因素:1.材料的力学机能;2.相对屈曲半径r/t;3.屈曲中心角;4.屈曲体式格局及校正力巨细;5.工件形状;6.模具间隙。
26.拉深:是利用模具将平面毛坯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一种冲压工艺方法。
27.起皱和拉裂是影响拉深历程的两个主要因素:
28.起皱:在拉深历程中,毛坯击缘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可能产生范性失稳而拱起的现象。
29.起皱的原因:毛坯击缘的切向压应力过大,最大切向压应力产生在毛坯击缘外缘处,所以起皱首先在外缘处起头。
30.拉裂:影响摩擦阻力的因素有:1.压边力的影响;2.相对圆角半径的影响;3.润滑油的影响;4.击凹模间隙的影响;5.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1.拉深系数:是指每次拉深后圆筒形零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的直径之比,m表示。
32.极限拉深系数:把材料既能拉深成形又不被拉断时的最小拉深系数。
33.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1.材料力学机能的影响;2.材料相对厚度的影响;3.拉深次数的影响;4.压边力的影响;5.模具工作部分圆角半径及间隙的影响。
34.分子化合物塑料的分类:1.按照合成树脂的分子结谈判受热时的行为分类:热范性分子化合物塑料、热固性分子化合物塑料;2.按分子化合物塑料应用范围分类:通用分子化合物塑料、工程分子化合物塑料、特殊的一种分子化合物塑料。
35.聚合物的热能功学机能:聚合物的物理、力学机能与温度紧密亲密相关,当温度变化时,聚合物的受力行为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力学状态,表现出分阶段的力学机能特点。在温度较低时(低于 温度时)曲线基本水平的,变型量很小。当温度上升时()曲线起头急剧变化,很快趋于水平。如果温度继续上升,变化迅速发展,弹性模量很快下降,聚合物产生粘性流动,成为粘流态,此时变化是不可逆的物体成为液态。
36.注射工艺历程,注射历程一般包括加料、塑化、注射、冷却和脱模。
37.成品的后处理:分子化合物塑料成品脱模后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后处理(退火和调试),以便改善和提高成品的机能和尺寸的稳定性。
38.压力:注射成型历程中的压力包括塑化压力与注射压力两种。塑化压力又称背压,是指注射机螺杆顶部的熔体在螺栓连结不后退时所产生的压力。注射压力:用以克服熔体从料筒流向型腔的流动阻力,提供充模速率及对熔体进行压实等。
39.根据工艺的有关要求,应尽量使成品各部分的壁厚均匀,制止局部太厚与太薄,否则,成型后因收缩不均会使成品变型或产生缩孔、缺刻及填充不足等缺陷。P83
40.注射模由动模与定模两大部分组成。41.根据模具中各个零件的不同功能,注射模可由以下七个系统和机构组成:1.成型零部件;2.浇注系统;3.导向与定位机构;4.脱模机构;5.侧向分型与抽心机构;6.温度调治系统;7.排气系统。
42.按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分类:1.单分型面注射模;2.双分型面注射模;3.带有侧向分型与抽心机构的注射模;4.带有活动成型零件的注射模;5.机动脱螺纹的注射模;6.无流道注射模。
43.分型面:是模具上用于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冷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面。
44.选择分型面的原则:基本原则-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断面轮廓最大的位置,以便顺便脱模。还应考虑因素:1.分型面的选择应便于塑件脱模并简化模具结构;2.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塑件的技术要求;3.分型面应尽量选择在不影响塑件外观的位置;4.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5.分型面的选择应便于模具零件的加工;6.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注射机的技术参量。
45.注射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分子化合物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至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其作用是将分子化合物塑料熔体充满型腔并将注射压力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组织密致,轮廓清晰,表面光洁、尺寸精确的塑件。
46.浇注系统的组成: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它可以设置在主流道的末端,还可以设置在各分流道的转向处,甚至在型腔料流的末端)。
47.流道设计:1.主流道一般设计成圆锥形,其锥角一般在2~4°内壁表面粗糙度为0.4
~0.8um;2.为了保证主流道与注射机喷嘴精密接触,防止料漏,一般主流道与喷嘴对接处作成球面凹坑,其半径,其最小直径。凹坑深度取h=3~5mm;3.为减少熔体冲模时的压力损不和睦分子化合物塑料损耗,应尽量缩短主流道的长度,一般主流道的长度控制在60mm内。
48.凹模的结构设计: 凹模也可以称为型腔、凹模型腔,用以形成塑件的外形轮廓,按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镶拼组合式和瓣合式四品类型。
49.击模和型心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镶拼组合式、活动式等。
50.导向机构的作用:注射模导向与定位机构,主要用来保证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和模内其他零件之间的准确配合和可靠的分开,以制止模内各零件发生碰撞和干预干与,并确保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密度。
51.导向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的作用:导向、定位、承受一定的侧压。导柱导向机构是利用导柱与导柱孔之间的间隙配合来保证模具的对合精密度,导柱、导套组合形式。
52.脱模机构的分类:1.推杆,推出塑件;2.推杆固定板,固定推杆;3.推板导套,为推板运动导向;4.推板导柱 为推板运动导向;5.拉料杆 使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中脱出;6.推板;7.支承钉;8.复位杆 使推板在顶出塑件后复位。
53.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1.脱模机构运动的动力一般来自于注射机的推出机构,故脱模机构一般设置在注射模的动模内;2.脱模机构应使塑件在顶出历程中不会变型损坏;3.脱模机构应能保证塑件在顶出开模历程中留着设置有顶出机构的动模内;4.脱模机构应尽量简单可靠,有合适的推出距离;5.若塑件需留在动模内,脱模机构应设置在定模内。
54.简单脱模机构的形式:推杆推出机构、推管推出机构、推件板推出机构、推块推出机构、结合推出机构、压缩空气推出机构。
55.复位机构的设计:为了进行下一循环的成型,脱模推出机构在完成塑件的顶出动作后必须回到初始位置。常用的复位机构:弹簧复位(在推板与动模支承板之间安装压缩弹簧)和复位杆复位两种。顶出形式:推件板顶出、推杆顶出、推管顶出,一般需要设置复位机构。
56.斜导柱抽芯机构分类: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定模,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斜导柱和滑块同在动模。
57.斜导柱的倾斜角:抽拨力Q一按时,倾斜角 减小,倾斜柱所受的屈曲力P也越小;但当导柱的有效工作长度一按时,若倾斜角 减小,抽心距S也将减少,这对抽心不利。故确定斜导柱的倾斜角 时,要兼顾抽心距以及斜导柱所受的屈曲力,通常采用15°~20°,一般半大于25°。
58.压紧块的锲角,压紧块的锲角 通常比斜导柱倾斜角 大2°~3°。如许才能保证,模具一开模时压紧块就能和滑块脱开,否则,斜导柱将无法带动滑块作侧抽心动作。
59.先复位装配设计:1.模具设计中的“干预干与”现象,在侧向型芯和推杆垂直于开模方向的投影发生重合的情况下,合模时侧向型心芯可能与推杆发生碰撞,这种现象称为磨具设计中的“干预干与”现象。
60.制止干预干与办法:1.尽量制止把推杆布置在侧向型心在垂直于开模方向平面上的投影范围内。2.使推杆的推出距离小于活动型心最低面,如果结构不允许,应保证h-scot >0.5mm。当h只是略小于scot 时,可通过适当增大 角来制止干预干与;3.当以上两点都不能实施时,可采用推杆先复位机构,优先使推杆复位,然后滑块才复位。
61.比较常见的推杆先复位机构有:弹簧先复位机构、三角形滑块先复位机构、杠杆先复位机谈判摆杆先复位机构。1-4说明:作图壁厚不均匀,易产生气泡使塑件变型,右图壁厚均匀,改善了成型工艺前提,有利于保证质量。5说明:平顶塑件,采用侧浇口进料时,为了制止平面上留有熔接痕,必须保证平面进料畅达,故a>b。6说明:壁厚不均匀塑件,可在易产生凹痕表面采用波纹形式或在壁厚处开工艺孔,以掩盖或消除凹痕。
1说明:增设加强肋后,可提高塑件强度,改善料流状况。2.说明:采用加强肋,既不影响塑件强度,又可制止因壁厚不匀而产生缩孔。3说明:平板状塑件,加强肋应与料流方向平行,以避免造成充模阻力过大和降低塑件韧性。4.说明:非平板状塑件,加强肋应交错排列,以避免塑件产生翘曲变型。5说明:加强肋应设计的矮一些,与支撑面应有大于05mm的间隙。
倒装式复合模
1-打杆2-模3-推板 4-推杆 5-卸料螺丝 6-击凹模 7-卸料板 8-落料凹模 9-顶件块 10-带肩顶杆 11-冲孔击模 12-挡料销 13-导料销 正装式复合模
1-导料销2-挡料销3-凹击模 4-弹压卸料板 5-凹模 6-击模 7-打杆 8-推板 9-推杆 10-推件板
正装式复合模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发布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拜候您的相册。
去帮助中心,了解如何重新恢复办事。
模具基础知识总结 篇2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包括对模具属性、模具常用命令、注塑属性这几个板块[1]。本研究通过全面介绍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概念, 充分解释所使用到的模具以及相应的技术命令和工具, 明确了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真正含义, 以此引导相关技术人员成功制作注塑模具。在渲染程式中,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是指对注塑模具的各表面色彩、反射率、光滑度、纹理等属性的结合。
2 学习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工作的注意事项
设计过程中, 应当拿一些真实的实物与模具进行比对。要引导学生学习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不同属性, 深入分析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使用方法和模具纹理材质, 充分模拟实物的注塑质感, 并分析使用不同材质制作出的不同质感的注塑模具。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还应当使用实物材质节点模拟自然界中所有注塑模具的质感, 树立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目标, 加强对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制作和演示, 熟练掌握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技巧, 充分了解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方案。
3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详细阐述
3.1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的特性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的特殊性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的制造过程中, 设计单位不仅要关注加工设备的定期维修和保养工作, 注重工人专业素质的提高, 保障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的质量, 因而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的特性对保障注塑模具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在追踪渲染中极易发生质量不合格问题, 它可以是透明的, 但是如果注塑模具属性, 该类型就不会发生不合格现象。因而合格的注塑模具主要用于一种自然材质, 还表现为自然界的注塑模具材质。
3.2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详细阐述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有明显的适用于表面具有光泽的、湿滑的注塑模具物体, 其主要是利用注塑模具进行相应的调节。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属性能够控制好模具的密度和属性。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每一层都有属于自己的属性, 可以结合不同的注塑模具材质节点, 单独设计不同的注塑模具材质, 做好分层底纹的连接工作, 调整或者建立好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工作。其中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主要用于注塑模具的凹槽表面, 具有各向异性的注塑模具属性。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通常应用于非现实或卡通的阴影效果, 并给表面添加一个颜色。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节点赋予创新性, 主要有透明度和光洁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有效果。
4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发展前景
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作为世界顶级的注塑模具设计环节, 一般包括设计效果制作和设计功能, 并且与数字化先进的建模和注塑模具匹配技术相结合[2]。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具有很强大的功能, 跟现阶段的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等基本技能有所不同, 需要有一定的入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模具设计产业的兴起, 我国国内市场对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师的用人需求量比较大, 对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技术标准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因而实现现代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现代化建设, 注塑模具设计人员在创新的同时也应当传承我国五千年的文明, 与我国的民族精神相结合, 使中华民族特性的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呈现于世界, 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 既要使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达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又表现出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要求, 又能够回归自然, 这将成为人们新的追求方向。由于现代风格的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会更加重视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因而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者应该重视个性化的设计创新功能, 根据不同的个人喜好, 设计出独特的注塑模具设计方案, 使得中国的注塑模具设计市场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5 结语
我国的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未来国内注塑模具的发展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模具独创风格的设计, 注塑模具产业也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工作, 加强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专业培训。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示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独特功能, 而且有利于提高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工作效率, 实现我国模具设计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摘要:本文从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现状着手分析, 探讨了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的发展前景, 并根据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出相应的创新对策, 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注塑模具,设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明君.基于知识的注塑模具设计制作研究[J].模具设计攻略, 2012, (11) :112-113.
模具基础知识总结 篇3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復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篇4
尺寸精度与其相关尺寸的正确性,
根据塑胶制品的整个产品上的具体要和功能来确定其外面质量和具体尺寸属于哪一种:
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的塑胶制品,如玩具;
功能性塑胶制品,尺寸要求严格;
外观与尺寸都要求很严的塑胶制品,如照相机。
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脱模斜度直接关系到塑胶制品的脱模和质量,即关系到注射过程中,注射是否能顺利进行:
脱模斜度有足够;
斜度要与塑胶制品在成型的分模或分模面相适应;是否会影响外观和壁厚尺寸的精度;
是否会影响塑胶制品某部位的强度。
二、设计程序
对塑料制品图及实体(实样)的分析和消化:
A、制品的几何形状;B、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C、技术要求;D、塑料名称、牌号E、表面要求
型腔数量和型腔排列:
A、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B、制品的投影面积与注射机的锁模力;
C、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机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D、制品精度、颜色;E、制品有无侧轴芯及其处理方法;
F、 制品的生产批量;G、经济效益(每模的生产值)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即型腔位置的布置,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及型芯的设计、热交换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所以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比较完美的设计。
三、分型面的确定
不影响外观;
有利于保证产品精度、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
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有利于开模(分模、脱模)确保在开模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便于金属嵌块的安排,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的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的确定、浇口的位置的选择、浇口形式及浇口截面尺寸的确定,当利用点浇口时,为了确保分流道的脱落还应注意脱浇口装置的设计、脱浇装置九章浇口机构。
在设计浇注系统时,首先是选择浇口的位置。浇口位置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成型质量及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浇口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浇口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及使用时浇口的清理;
②浇口位置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应尽量一致,并使具流程为最短;
③浇口的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型腔中宽畅,厚壁部位,以便于塑料顺利流入;
④浇口位置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
⑤避免塑料在流下型腔时直冲型腔壁、型芯或嵌件,使塑料能尽快流入到型腔各部位,并避免型芯或嵌件变形;
⑥尽量避免使制品产生熔接痕,或使其熔接痕产生在制品不重要部位;
⑦浇口位置及其塑料流入方向,应使塑料在流入型腔时,能沿着型腔平行的方向均匀地流入,并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⑧浇口应设置在制品上最易清除的部位,同时尽可能不影响产品外观。
五、 排气系统的设计
排气系统对确保制品成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利用排气槽,排气槽一般设在型腔最后被充满的部位,排气槽的深度因塑料不同而异,基本上是以塑料不产生飞边的所允许的最大间隙来确定,如ABS0.04以泥灰0.02mm以下赛钢0.02以下。
B、利用型芯镶件推杆等的配合间隙或专用排气塞排气;
C、有时为了防止制品在顶出时造成真空变形,必设气销;
D、有时为了防止制品与模个的真空吸附,而设计防真空吸附元件。
六、冷却系统的设计
冷却系统的设计是一项比较繁锁的工作,即要考虑冷却效果及冷却的均匀性,又要考虑冷却系统对模具整体结构的影响。
冷却系统的排列方式及冷却系统的具体形式;
冷却系统的具体位置及尺寸的确定;
重点部位如动模或镶件的冷却;
侧滑块及侧型芯的冷却;
冷却元件的设计及冷却标准元件的选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A 篇5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7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7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分离、塑性变形
2、分离、塑性变形
3、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区
4弯曲前后中性层长度不变
5、弯裂、回弹、偏移
6起皱
7、缩口、胀形、翻边
8、注塑模具、压塑模具、挤出模具、吹塑模具
9、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
10、动模
11、末端
12、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渗碳、氮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每小题2分。共30分)
1、模具的闭合高度可以小于压力机的闭合高度。(√)
2、在连续模中,侧刀的作用是控制材料送进时的导向。(×)
3、普通冲裁最后分离是塑性剪切分离。(×)
4、斜刃比平刃的冲裁力大。(×)
5、冲裁变形过程中,微裂纹最早出现在凹模端面。(×)
6、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弯曲线垂直于钢板轧制方向允许的弯曲半径较小。(√)
7、相对弯曲半径(r/t)是表示零件结构工艺性好坏的指标之一。(√)
8、材料的机械性能对弯曲件影响较大,其中材料的塑性越差,其允许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小。(×)
9、后次拉深的拉深系数可取得比首次拉深的拉深系数小。(×)
10、在拉深过程中,压边力过大或过小均可能造成拉裂。(√)
11、一副塑料模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分型面,分型面可能是垂直或倾斜合模方向。(√)
12、成型零件的磨损是因为塑件与成型零件在脱模过程中的相对摩擦及熔体充模过程中的冲刷。(√)
13、浇口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防止熔体倒流,便于凝料与塑件分离。(√)
14、浇口的截面尺寸越小越好。(×)
15、浇口的数量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使熔体很快充满型腔。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C、大于。
2、C、侧刃;
3、B、零件的弯曲变形程度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
4、A、材料的相对厚度(t/D)×100大;
5、A、切向的伸长和厚度方向的收缩。
6、C、0.87、A、推管
8、D、镶嵌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冷冲压加工?冷冲压成形加工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答:冷冲压加工是在室温下进行的,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
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冷冲压加工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性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
点。主要表现在:高生产效率、高复杂性、低消耗、高寿命。
2、板料冲裁时,其断面特征怎样?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板料冲裁时,冲裁件的断面明显地分成四个特征区:即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与毛刺
区。
影响断面质量的因素有:(1)材料性能;(2)模具间隙;(3)模具刃口状态。
3、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的依据是什么?冲裁工艺的工序组合方式根据什么来确定?
答: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的依据是劳动量和冲裁件成本。冲裁工序的组合方式可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生产批量;(2)冲裁件尺寸和精度等级;(3)冲裁件尺寸形状的适应性;(4)模具制造安装调整的难易和成本的高低;(5)操作是否方便与安全。
4、影响弯曲变形回弹的因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能减小回弹?
答:影响弯曲变形回弹的因素有:(1)材料的力学性能;(2)相对弯曲半径r/t;(3)弯曲
中心角α;(4)弯曲方式及弯曲模;(5)工件的形状。
减小回弹的措施有:
(1)改进弯曲件的设计,尽量避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r/t。如有可能,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以提高零件的刚度,抑制回弹;尽量选用s/E小、力学性能稳定和板料厚度波动小的材料。
(2)采取适当的弯曲工艺:①采用校正弯曲代替自由弯曲;②对冷作硬化的材料须先退火,使其屈服点 s降低。对回弹较大的材料,必要时可采用加热弯曲。③弯曲相对弯曲半径很大的弯曲件时,由于变形程度很小,变形区横截面大部分或全部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回弹很大,甚至根本无法成形,这时可采用拉弯工艺。
(3)合理设计弯曲模。
5、简述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
答:弯曲件的工艺性是指弯曲变形区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材料以及技术要求等是否
符合弯曲加工的工艺要求。
6、拉深时通过危险断面传递的拉深力F由那几部分组成?怎样才能降低F?
答:拉深力F由材料拉深变形拉力和毛坯材料与模具的摩擦阻力两部分组成。增大拉深系数、降低材料的屈服极限、增大凹模圆角半径、降低坯料的表面粗糙度及模具与坯料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增大凸模与凹模的间隙、进行拉深润滑等都可以使F降低。
7、内孔翻边的常见废品是什么?如何防止?
答:内孔翻边的常见废品是孔口边缘被拉裂。因破裂的条件取决于变形程度的大小,降低变
形程度可防止孔口边缘拉裂,如果变形程度过大,可采用先拉深后冲底孔再翻边或整修冲孔边缘后再翻边的工艺防止孔口边缘被拉裂。
8、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注射模浇注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作用:使塑料熔体平稳有序地填充型腔,并在填充和凝固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
各个部分,以获得组织紧密的塑件。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冷料井、分流道、浇口四部分组成。
9、为什么要设排气系统?常见的排气方式有哪些?
答:塑料熔体在填充模具的型腔过程中,同时要及时排出型腔及流道中原有的空气(熔体本
身会产生微量的分解气体),否则,使塑件内部产生气泡,引起强度下降,影响外观质量。
常见的排气方式有:⑴利用模具分型面排气:对于小型模具一般采用此法,但要求分型面须
位于熔体流动末端;⑵利用型芯、顶杆、镶件的间隙排气:排气间隙以不产生溢料为限,通常为0.03~0.05mm;⑶排气槽排气:对于中、大型模具一般在型腔一侧开设排气槽。
10、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⑴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脱模;①分型面应取在塑件尺寸最大处;②分型面应使塑件留
在动模部分;③拔模斜度小或塑件较高时,可将分型面选在塑件中部;
⑵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保证塑件外观质量和精度要求
模具顶岗实习总结 篇6
模具顶岗实习总结1
模具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巾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模具工业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在xx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不断进步,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我选择的是钳工和模具方面的,便不得不与锉刀打交道。从第一天的安全教育到拿起锉刀进行实战演练,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过渡,是理论衔接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又是一个相对很难的适应性的开始。
然而我在常熟xx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实习快要结束了,也就表明我即将要毕业了,在那里工作后的感受很多,对各种用途的模具都有了清晰的感性认识,熟悉了各种用途的模具,对b8的部分模具有了很深的了解。熟悉使用了各种钳工常用的工具,知道了一定的模具安装要求以及安装步骤,熟悉知道了模具安装的过程和安装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知道如何设计废料滑道,熟悉模具材料的热处理,知道镶块、韧口啃坏如何修补,犹豫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现在才明白,做一名在校学生,是多么的好啊!早晚要工作,早晚要步入社会,早晚要面对这些避免不了的事。所以,现在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点总比没有学的好,花同样的时间,还不如多学,对以后择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在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外,还在校内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能有力地组织同学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以及领导的认可。
在工作中,互相谅解使我很感激他们。有时同事有事要晚来一点,就要我一个人办公,偶尔我也会的,大家相处的很好,没有什么隔合。有几次要回学校办点事,去向经理请几小时的假,经理也都很体谅,直接就给批假了。这个时候心里很开心;遇到一个如此好说话的经理。所以,感觉现在的工作还是挺不错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周围的同事都很不错的。
心里上没有什么额外的,不必要的压力,可以好好工作,学习。先就业,后择业。我现在要好好锻炼自己。再好好学习,之后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找个好工作来回报父母及其所有的老师的。别的没有什么奢求的,现在当然是把磨练自己放在第一位,在这一个多月中,我学到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即使都明白的事,可是刚开始有时还做不好。现在做事,不仅要持有需心求教的态度,还要懂得取长补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不懈。现在,我工作的时间虽然不久,可是我发现自己真的变了点,会比以前为人处事了。
模具顶岗实习总结2
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已流过指尖,随着20xx年夏季的到来,我的大学三年时间即将结束,同时将近半年的实习也临近尾声了。时间过得很快,相比起别人四年甚至更久的大学生活,我的三年略显匆匆了,不过正是这三年,我所得到的成长却是长足的,我从当初一个刚高考结束迷失在不知未来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对生活有了明确目标的人。顶岗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飞逝,转眼间离开学校顶岗实习已有半年了。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有关机械制造的知识、CAD和Pro/e等软件知识与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相结合起来。在向师傅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技术总结:
(一)单位、产品介绍:
由于我是个人外出顶岗实习,是在上海威力特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做生产文员和数控火焰切割机的排版员,属于民营的一个公司,主要生产的各种矿山破碎机,单位效益不错,主要做国内出口生意.这两年公司主要业务国外出口。
(二)工作内容、收获:
我所工作的岗位是一名数控火焰切割机的排版员,主要是用CAD软照图纸的殷叫绘制再用排版软夹编程P时会用简单的手工编程。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做车间的文员工作0了不少有用的文秘侄(车间工人的劳断外草)
作为数控火焰切割机的排版员收获却是丰盛的:几个月来的实习,使得自己对数控火焰切割机有了本质的认识,已经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机床操作,对加工过程也有的较高的认识,至少开阔了视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在遇到质量问题是应当据理力争,不能畏难而退,因此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在心底诞生,不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一颗负责任的心伴随着自己,使得许许多多的问题迎刃而解,责任心往往是某些工作的动力支柱。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只需要编程不要我操作的但是不会操作不了解数控火焰切割机怎么工作更加不会做好编程工作,所以我花了一个月的工作空闲时间去和师傅学习机床操作。短时间内顶岗需要极大地细心,避免出现重大事故,而细心在于对细节的关注,在面对大问题时,要冷静处理,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在工作负责的同时,应当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安排加工工序,规避因时间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所以,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的态度,又使得自己做事效率得到了提升,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是一笔很贵重的财富,办事的能力源于点点滴滴的积累。
做生产文员工作时前期准备工作中要尽量使自己关于某方面的知识完善,形成逻辑严密的系统;课件制作中的案例要丰富。在公司实习期间除了工作内容的学习外,我还掌握了几点工作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增加工作效率。如联想三问(whywhathow),即领导分派任务时要充分了解领导的目的,了解的越详细,工作实施起来才会更加到位和顺利。明白了为什么之后在做一个详尽规划,最后才去实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很多无效劳动和重复工作。要勇于承担工作任务,不懂得地方尽快学习,边工作边学习,不断的遇到新问题去面对和解决,才会迅速成长。还有很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自己做的都不够到位,比如如何与上级汇报工作和沟通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求做到更好。很快,实习期已经过去了,我也正是的走上了岗位,走上了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为了能在今后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是必然的选择,不论将来工作还会有何变动,学习都会是自己变得更加有资本,而这学习已经不在是学校,老师系统性的灌输了,而是工作生活中吗,方方面面的积累,和自己主动地积极汲取。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自己最大的收获便是自己更加成熟了。路漫漫其修远,职业生涯刚刚开始,我还需加倍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对每项工作都要把它看成是公司对自己的一次考核,做到每一件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一定要争取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战斗”,只要希望还在,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实习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今后的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体会。因此,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去发掘,勇敢地去尝试,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同学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不可能会有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说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这期间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实习的过程即难忘又充实。短短几个月的实习,在实习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深知千万不能满足现状,这才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勇于拼搏,争取更大的进步!
模具顶岗实习总结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得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意见》中“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结合,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实行半工半读制度,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精神,我专业积极响应学院教学改革的号召,率先尝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XX年11月,我专业派出05模具 班共116名学生到模具相关公司参加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开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专业建设方面、学生就业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院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我专业05模具班共有毕业生116人。通过学院领导特别是“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大力支持,我专业与多个模具相关企业建立起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于XX年11月组织学生前往参加顶岗实习。
通过充分的动员、精心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我专业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获得了各公司的高度评价,为我院争得了荣誉。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专业毕业生于XX年6月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成为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军、探索者。更为可喜的是,我专业多名学生在实习完成后通过竞聘上岗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成功解决了就业问题。
此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意义重大。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增加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有效的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我专业通过企业的实操平台,使实训教学更加合理化、系统化。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准备,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1、明确目的
顶岗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第二,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机械系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机床的操作环节,实际体会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第三,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今后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2、高度重视
05级毕业生顶岗实习是我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习的效果和反馈对未来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以及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专业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成立了由系主任包晨阳担任组长,系党支部书记雷云进、。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老师、毕业班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积极解决经费问题,为师生提供保障,并召开毕业班实习动员大会,向全体同学布置实习任务。
模具顶岗实习总结4
20xx年x月份为响应学校第三学年社会企业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xx级的学生积极地参加到第三学年社会企业环境下人才培养的企业实习的队伍中去。也是为自己的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寒假来临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他们打算回家去休整一段时间,养精蓄锐好后才上来找工作。我在学校的把关,自己的努力下,在xx找到了我的第一个实习的地方xx塑料五金模具厂。
于是乎我便打起背包,来到工厂,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xx模具专业生产厂。虽然现在有滴滴的缩水,但是各种加工设备很是完善,钻床,铣床,车床却一样也不少,足够我实习用的啦。
虽然我学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但我还是刚刚才出来的,没有啥经验,所以要从低做起。
第一个月的时候,我的工作主要是省模,画线,钻孔,攻丝,这些都是基础的工作,是每个投身到机械行业的人都应该会,而且必须会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我画线又慢又不准,老是耽误别人的进度,后来经过师傅的教导,自己也慢慢的摸索,渐渐地掌握了画的技巧,画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我一直以为攻丝都是用机械来攻的,哪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在xx的很多厂中,攻丝都是靠人工来攻的,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是靠机器来攻的,刚开始学习攻丝的时候,攻的丝老是不正,要不斜向这边,就是斜向那边。攻丝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攻着攻着,丝攻突然断掉了,半节卡在孔里。因为丝攻要比被攻丝的孔大,且丝攻的硬度比较大,所以比较难弄出来,一般情况下,就是强力的把丝攻敲出来,或者用火烧软以后,在打出来,无论如何这个孔都是废的了,又要重新钻过另外一个了。有一次,我攻丝的时候,由于用力太大,造成两边力不平衡,丝攻“嗙”的一声就断了。那时候,我很慌,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敢告诉别人,害怕别人责怪自己。所以独自一个人在那里弄,弄了半天也没弄出来,心里更加慌了。还好,最后师傅还是发现了,他没责怪我,帮我把丝攻弄了出来。
第二个月,我就开始学习铣床的操作。虽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学习过铣床的操作,虽然过去了很久,很多知识都已经忘却了,但无论如何基础还在,所以学习起铣床的操作比较容易。从最开始的是铣键槽,一般都是8厘和6厘的。而后慢慢地熟练了操作铣床后,就开始铣打粉缸的刀,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把刀,铣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容易,曾经有一把刀,我整整铣了三天才铣出来,铣出来以后还要精加工,听老员工说,单单这把刀就值几千块钱,望着这把自己铣出来的刀,心里很高兴,三天的辛苦全都忘记了,也许这就是成就感吧。
第三个月,我就开始学习操作车床,由于在学校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金工实习,学的就是车床和铣床的操作。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基础打好了,现在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基本上能车出工厂所需要的零件,但也有一些没有掌握到,像滚筒啊,我就不会车了,车滚筒的一般都是很熟练的车工,因为滚筒的精度要求很高,且车的时间很长,一般都要几天才能车好一个,所以一般只有老车工才能胜任。
现在我已经开始绘图了。这将是我新的起点,我相信我能做好的。
经过这几个月的实习,我懂的了工作的.辛苦,原来在学校的时候老是希望能早点出来工作,不懂得珍惜学校的生活。等到现在出来了,才知道工作的辛苦,才知道学校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过无论这样,我们都得出来,都得面对社会,都得去为自己的事业闯荡,只是迟早的问题。
经过这几个月的实习,让我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工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电子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几个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匪浅,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让我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这几个月中虽然做的都是些简单的工作,但看似简单的工作,要做到又快又好却并非易事,所以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社会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上帝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不会满足每个人的每项需求,只有自己学会适应,学会面对,学会接受。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次实习的机会,调整好心态,把看似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这将成为我们真正步入社会之前一笔最大的财富。xx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交通路线四通八达,或许这就是xx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吧。
模具专业实习总结 篇7
在模具中心实习接近2个月,在那里工作后的感受很多,对各种用途的模具都有了清晰的感性认识,熟悉了各种用途的模具,对b8的部分模具有了很深的了解,模具专业实习总结。熟悉使用了各种钳工常用的工具,知道了一定的模具安装要求以及安装步骤,熟悉知道了模具安装的过程和安装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知道如何设计废料滑道,熟悉模具材料的热处理,知道镶块、韧口啃坏如何修补。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
熟悉模具设计的步骤,现在模具中心设计的模具主要以日本风格(简单、成本低)和欧洲大众风格(复杂、耐用、厚重)两种。一个模具的诞生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数据分析→设计→工艺制定→模型车间制作模型实体→铸造厂做试题浇注→数控加工→初加工(导板、导柱、斜面)→调装→调试→验收→OK
镶块与底板的装配关系:一般底板的铸件上铸出镶块窝座,数控将窝坐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加工到位,镶块安装时以底板窝座为基准。确保镶块与窝座接触面间隙小于0.03mm,事先数控已经打好镶块上的销孔以及安装镶块的螺栓孔。镶块安装好后通过定位销为其定位,在下道工序数控加工,或者而处理之后,镶块靠销孔准确定位到底板的指定位置上,镶块与底面见靠螺钉连接在一起。
各类镶块的初组装顺序:窝座及安装面去毛刺倒角,镶块安装面倒角,型面轮廓上四周的镶块安装,安装与四周相接镶块,保证结合面及靠死面间隙,钻削孔,绞削孔,打销子。
自己动手做了一些简单的工装器械,学会使用了一部分机加工具。了解奇瑞翼子板的模具,为下午给模具的汽缸安装气阀做准备。下午和孙晓明学习设计并制作了安装气阀用的两个拖架,实习总结《模具专业实习总结》。形状如下图。
模具的安全区和平衡区:安全区是保证模具在工作,运输,存放过程中,上下模相对位置处于平衡位置,有弹性,朔性,刚性三种安全区。平衡区是为了平衡制体本身形状不对称造成的受力不均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附加力。
在制作托架的过程中,学会使用了翻边机,风钻,砂轮打磨机等。最后成功的将6个气阀安装在模具上。
铸件的贴字要求:
模具上下面要铸出冲压件号,冲模号,工序内容给定,冲模上模重量,下模重量(压杆圆重量)及总重量,并有拖杆(或上气垫顶杆)的重量。
安装方向:模具正前方铸出的F做正面标记,涂红色,模具在左右两侧铸出的“LH”“RH”(上下模)作为侧面标记“LH”涂白色,“RH”侧涂黄色;重量标志:重量大于1吨的模具在左右两侧铸出模具重量上模重,下模标下模和总重量,涂白色。
产品标记;在模具上模中部的右侧铸出以下部分内容涂白色
1.制件号,工序号。
2.模具号。
3.铸件材料牌号。
涂刷颜色要求:
1.模具安装表面保留加工余量,加工表面不涂色。
2.下底版,压料板等可见部分涂车型色。
3.上下表面铸造的形状涂防锈底漆。
4.非工作表面涂绝色底漆。
5.限制器涂黄色存放限制器涂红色。
6.安全螺钉,销涂白色。
7.危险区涂黄,黑相间色。
拉延时的调整方法:
1.凸、凹模的间隙不合理。拉延时应该使矩形长边间隙小于短边间隙。
2.凸模圆角半径不合理。在修整时应该使矩形长边的凸模圆角半径小于短边的凸模圆角半径。
3.调整凸模结构。在调整时,应使长边的工作带大于短边的工作带。
4.调修凸模工作端面锥角。在调整时,应使长边的锥角大于短边的锥角。
【模具基础知识总结】推荐阅读:
模具设计基础课程07-04
ug10.0基础入门到产品建模机械模具设计全面精通视频教程06-15
五金模具维修知识试题08-18
塑胶模具产品的基本知识11-18
华宝模具学习总结06-10
模具类个人总结07-01
模具cam实训总结12-09
10模具一班班级总结06-12
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工作总结07-14
塑料模具设计与测绘实训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