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精选11篇)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 篇1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
成安县国家税务局:
我公司为养殖企业,经营范围为牛的养殖,最高存栏奶牛326头,其中:成年奶牛280头,日产鲜奶达8吨,后因“口蹄疫”在我公司养殖园区暴发,奶牛大量死亡,造成奶牛存栏数量急剧下量至三几十头,损失巨大,公司无法经营下去,特向贵局申请注销税务登记。
后我公司重筹集资金,对养殖园区进行整改,并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现我公司养殖园区奶牛数量已恢复至100头,具备了重新经营的条件。
因此特向贵局申请恢复税务登记,望予办理为盼!
成安县云香牧业有限公司 2013年04月25日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 篇2
一、申请人
依据《房屋登记办法》 (下称《办法》) 第76条的规定, 异议登记的申请人是利害关系人。与更正登记相比, 显然其排除了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申请异议登记的可能性。
在《办法》起草过程中, 异议登记的申请人究竟应当限于利害关系人还是应包括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 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应当限于利害关系人。异议登记的目的在于保护真正权利人的利益, 如果其已经是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 其房屋权利已经受到了登记公信力的保护。而异议登记的效力在于打破登记簿的公信力, 因此,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会也没有必要申请异议登记来否认自己的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 权利人固然不会也不应就权利归属表示异议, 但在权利内容记载错误且无法更正的情况下, 也不妨申请异议登记。从《物权法》第19条第2款的表述来看, 其认为异议登记的申请人为利害关系人。《办法》也采用了《物权法》的表述。
我们认为, 异议登记制度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保护真正权利人的利益。因此, 通常情况下,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会对登记簿记载的权利归属状况提出异议。即便其有不同认识, 也完全可以由其告知真正的权利人并出具书面同意, 而直接进行更正登记;即使因真正的权利人无法提供证明登记错误的证据材料导致登记机构不予更正登记, 其也完全可以限制自己的处分行为, 来避免登记簿公信力损害真正权利人的利益。
但需要指出的是,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可以就权利状况中权利内容记载错误的情形申请更正登记, 如抵押权人就抵押权担保的主债权范围、地役权人就利用方式或者利用范围等申请更正。如果其申请未被登记机构接受,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就有必要通过异议登记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例如, 抵押权担保的主债权数额本为1亿元, 而误登记为1000万元。在此情况下, 如果抵押人在该房屋上设定了第二顺位抵押权, 基于其善意, 第二顺位抵押权人就1000万元之外的抵押物价值享有优先受偿权。为了保护自己优先受偿的范围, 抵押权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再如, 抵押权担保的主债权数额本为1000万元, 而误登记为1亿元。如果不能及时更正, 作为抵押人的所有权人也有必要申请异议登记。否则, 如果债权人转让了主债权, 抵押权也一并转让, 受让人可以基于善意按照1亿元向其主张抵押权。
因此, 在登记实践中, 对《物权法》第19条第2款所称的利害关系人应当做广义理解, 凡是认为自己的权利未登记或者未充分登记, 或者因登记了不存在的负担或者限制而受损害的人, 均属于这里所说的利害关系人。换言之, 这里的利害关系人既包括了对权利归属和内容提出异议的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之外的利害关系人, 也应当包括认为登记簿记载的权利内容较之于真实权利内容不足的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后一情形下,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实际上是就未记载在自己名下的权利提出异议, 也不妨认为是利害关系人。
二、异议登记的申请材料
1. 关于权利人不同意更正
《物权法》第19条第2款规定:“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 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可见, 其将“利害关系人认为房屋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 而权利人不同意更正”作为异议登记的前置条件。
异议登记是否应当以更正登记未获同意为前提, 对此存在争议。赞成说认为, 从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来看, 只有在更正登记没有获得同意之后利害关系人才能申请异议登记。反对说认为, 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可以直接申请进行异议登记, 而无需在进行更正登记而未获权利人同意之后再申请异议登记, “异议登记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的保全登记, 可以作为更正登记的前置辅助手段”。折中说认为, 为了节约登记资源, 异议登记以不能办理更正登记为前提。在办理异议登记之前, 利害关系人必须首先提出更正登记, 只有在权利人不同意或者登记机关拒绝更正的情况下, 更正登记申请人才可以提出异议登记。换言之, 如果利害关系人确实发现了登记存在错误, 其首先应当通过更正登记程序来解决登记的错误问题, 而不必要通过异议登记来提出异议。只是在无法进行更正登记的情况下才能提出异议登记, 因为异议登记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办理更正登记。如果能够直接办理更正登记, 自然就没有必要申请异议登记。
我们认为, 异议登记制度的目的在于对真正权利人提供一种临时性的救济。因此, 应当尽量降低异议登记的门槛。《物权法》起草过程中, 不少学者主张应当要求异议登记申请人提供担保, 但最终立法者拒绝了这一做法, 就鲜明地表达了这一态度。
抛开法理分析不谈, 首先, 从《办法》确立的制度体系来看, 在申请更正登记的同时或之前, 申请人有申请异议登记的必要。依据《办法》第23条, 自受理更正登记申请之日起,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 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或者做出不予登记的决定。而且, 《办法》第74条对依申请更正登记, 并未像第75条依职权更正登记那样, 明确规定“办理更正登记期间, 权利人因处分其房屋权利申请登记的,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暂缓办理”。这就是说, 在申请更正登记之后, 可能需要10个工作日登记机构才能最终做出判断。如果在此期间,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对房屋权利加以处分, 登记机构可能无法拒绝其处分登记的请求, 从而使第三人善意取得该房屋权利。故而, 要么将《办法》第75条第2款“办理更正登记期间, 权利人因处分其房屋权利申请登记的, 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暂缓办理”的规定做广义解释, 同样适用于第74条依申请更正登记;要么允许申请人在申请更正登记的同时或之前申请异议登记。
其次, 对《办法》中“利害关系人认为房屋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 而权利人不同意更正”这一前提条件也应当从宽把握。因为这一条件在登记实践中很难操作。实践中, 如果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同意更正, 其可以出具书面同意以资证明;但是其不同意的话, 申请人恐怕很难要求其出具书面意见表明自己不同意更正, 登记机构也无法强制其提供。因此, 我们很难想象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如何提供证明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证据。
此外, 这一要求也不符合常理。如果以权利人不同意更正作为异议登记的前提, 无异于要求真正权利人发现登记簿的记载有错误时, 必须先行向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提出异议。这实际上就是要求真正的权利人提示登记簿错误记载的权利人抓紧时间转让、抵押房屋, 以使真正的权利人无法取回房屋的所有权。
至于折中说所言的以更正登记被拒绝作为前提, 在技术上比较好操作, 但在法律上缺乏依据。如果一律要求更正前置, 显然没有上位法依据。而且, 异议登记制度设立的目的就在于给真正的权利人提供一种临时性的救济, 给予其一段时间去搜集证据。如果真正的权利人证据十分充分, 其一般也没有必要去申请异议登记;往往是真正的权利人暂时没有证据才去通过异议登记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按照折中说, 即便真正的权利人没有证据, 也要先申请更正登记, 在登记机构拒绝其更正登记申请之后才能再申请异议登记, 显然枉费其时间、精力、登记费用, 而且可能“打草惊蛇”, 提示登记簿上错误记载的权利人对房屋进行处分。
最终, 《办法》实际上对《物权法》的规定进行了变通处理。一方面, 《办法》第76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持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房屋登记簿记载错误的证明文件等材料申请异议登记”。这些申请材料中并未列入“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证明材料”。换言之, 异议登记并不要求申请人提交“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证明材料”。另一方面, 《办法》第18条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就“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是否同意更正”询问申请人。这实际上采用了登记替代原则, 要求在异议登记中, 登记机构应当就“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是否同意更正”进行询问, 以询问来代替审查。这种做法既维护了《物权法》的规定, 又避免了操作上的困难。
2. 关于房屋登记簿记载错误的证明文件
我们认为, 对房屋登记簿记载错误的证明文件, 应当从宽把握。异议登记本身就是在无法及时完成更正登记或者确权判决的情况下, 申请人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救济措施。如果申请人能够获得比较充分、完备的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证据, 其一般可以直接通过更正登记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而无需申请异议登记。因此, 只要申请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能够初步证明登记簿存在错误, 登记机构就应当予以受理并载入登记簿。
三、申请内容
如前所述,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提出异议登记时, 其内容或者异议事项应当限于登记簿记载的权利内容, 而且仅限于登记簿记载的权利内容较之于真实权利内容不足的情形;对于登记簿上的其他事项, 也不能申请异议登记。
而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之外的利害关系人, 其申请异议登记的内容, 应当限于权利归属和内容, 而不能包含自然状况。这是因为, 异议登记的目的旨在打破登记的公信力, 避免房屋权利为第三人善意取得。而这一公信力来自于登记的权利推定效力, 即《物权法》第16条“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因此, 异议登记应当限于房屋权利的归属和内容。登记簿对房屋自然状况的记载, 包括房屋坐落、编号、房屋总层数、所在层数、面积、规划批准用途、土地的权属性质、土地取得方式、土地用途、土地使用年限等, 固然有其节约交易成本等意义, 但其并不涉及权利状况, 其正确与否, 并不影响对交易相对人善恶意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善意取得的构成。
需要指出的是, 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可以对错误记载在自己房屋上的查封登记、异议登记等其他事项申请更正登记, 但不能对此申请异议登记。例如房屋买受人认为房屋上的查封登记系登记机构笔误, 该房屋并未被法院查封, 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更正但不能请求异议。主要原因在于, 查封、异议等都属于限制处分的情形;其申请人不能据此处分房屋权利, 也不存在善意取得的可能性, 故而没有必要通过异议登记来击破登记的公信力。
此外, 对于预告登记, 也不能请求异议登记。例如, 甲公司将某栋房屋预售给某乙, 并办理了预购商品房登记。此种情况下, 即便某丙已经和甲公司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 其也无权就该房屋申请异议登记。这是因为, 一方面, 异议登记的目的在于避免第三人善意取得房屋权利。如果某丙对该预告登记进行异议, 鉴于预告登记表示的只是某乙对该房屋的债权, 办理了预告登记之后, 某乙也没有享有房屋的所有权, 也根本不存在房屋被某乙转让或者进行其他处分、第三人善意取得的可能性。因此, 某丙的异议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另一方面, 按照合同法原理, 合同债权具有平等性, 即便某丙签订预售合同在先, 其合同债权也并不优先于某乙, 反而某乙办理预告登记在先, 其债权因预告登记而具有优先效力, 法律优先保护某乙的债权。显然某丙对某乙的预告登记申请异议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在此情况下, 某丙只能对甲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而不能通过异议登记来解决问题。
有人提出, 在特定情况下, 应当允许对预告登记申请异议登记。例如, 甲公司将某栋房屋预售给某乙, 并办理了预购商品房登记;而某丙系某乙的配偶, 现因预购登记的权利人只写了某乙, 其提出异议, 认为预购登记的权利人还应当包括自己。我们认为, 这种情况下, 也不应允许某丙对预告登记申请异议登记。理由在于, 一方面, 如前所述, 某乙此时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 也没有另行处分、第三人善意取得的可能性。因此, 某丙没有必要申请异议登记。另一方面, 按照《办法》第20条第1项对主体一致的要求, 给某乙办理预告登记, 显然以该预售合同一方当事人是某乙为前提。某丙如果对其配偶单方以其自己的名义购房不满, 其完全可以与某乙协商, 更改预售合同, 再与甲公司一同办理更正登记。某丙也完全可以等待完成转移登记之后, 再要求某乙办理相应的转移登记。
四、关于反复申请和重复申请
1. 同一申请人的反复申请
如果同一申请人在异议登记失效后, 反复申请异议登记, 是否应当许可, 在《办法》起草过程中有较大争论:一种观点认为, 此种情况下, 实际上就是在恶意行使权利, 登记机构有权拒绝。另一种观点认为, 反复申请异议登记的情形很多, 登记机构难以判断其主观动机, 以不规定为妥。实践中,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实施若干规定》第9条对异议登记的限制情形进行了规定:“登记异议因记载于房地产登记册的三个月期满失效后, 原申请人就同一事项再次提出登记异议的, 登记机构应当不予登记”。《无锡市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47条也规定:“异议登记记载于房屋权属登记册期满失效后, 原申请人就同一事项再次提出登记异议的, 登记机构不予登记”。
《办法》最终没有借鉴这一实务经验, 主要理由在于:第一, 反复申请异议登记的情况复杂多样, 如在异议登记失效前, 申请人无法取得足够的证据等等, 不宜一律认为主观上有恶意。第二, 登记机构的审查能力和审查权限, 都决定了其无法像法院那样, 对申请人是否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反复申请加以判断。而且, 《物权法》也未要求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就其申请的事实和理由加以说明。第三, 《物权法》对申请人滥用异议登记, 已经规定了比较完善的控制措施, 一方面, 其强调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 异议登记失效。另一方面, 其规定了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时权利人对申请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这里所言的“异议登记不当”, 是指经法院判决, 申请人对房屋权利的归属和内容的异议不成立, 其确权请求未被支持的情况。而赔偿范围, 不仅应当包括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为此实际支出的费用, 如律师费等, 还包括由此丧失的可得利益, 如权利人本可高价出售房屋, 但异议登记失效时房价已大幅下跌造成的损失。在此情况下, 没有必要通过限制申请人反复申请来遏制其滥用异议登记。尤其是如果登记机构拒绝登记, 而法院最终确认异议成立, 且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在此期间将房屋另行转让, 则第三人将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 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由登记机构承担;而登记机构办理异议登记, 但异议最终不成立, 该损失则由异议登记申请人承担。在此情况下, 登记机构办理异议登记, 显然更有利于避免登记不当造成的索赔风险。
2. 关于重复异议登记
如果就同一房屋, 不同的申请人就同一事项申请异议登记, 是否应当予以办理?
我们认为, 一方面, 《办法》明确强调只要受理异议登记, 就应当记载于登记簿, 而没有要求登记机构按照《办法》第20条的要求对登记申请予以审核。故而, 登记机构没有必要对此前是否存在异议登记予以审查, 自然也不能以存在异议登记为由拒绝重复异议登记。
另一方面, 从制度衔接上讲, 允许重复异议登记更有利于维护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例如, 某甲对某乙名下的房屋进行了异议登记, 某丙也要求进行异议登记。如果登记机构拒绝某丙的要求, 则在法院判决某甲的异议不成立之后, 某乙可以请求注销异议登记。而某丙并非该房屋的登记权利人, 某乙注销异议登记某丙并不知情, 登记机构也不会通知某丙。在此情况下, 如果某乙另行转让了房屋, 而法院最终确认该登记错误, 房屋原本应当属于某丙, 则某丙可能对登记机构提出赔偿的请求。因此, 允许重复办理异议登记, 显然更为审慎。
此外, 在异议登记的效力问题上, 我国《物权法》未予规定。德国法上认为异议登记的效力仅仅及于提出异议并意欲通过异议登记获得保护的人。例如, 某甲对某乙名下的房屋进行了异议登记, 某乙将房屋以市场价格卖给了某丙并进行了转移登记, 现某丁提起确权诉讼并获得法院支持。此种情况下某丙仍然能够善意取得该房屋。虽然《办法》第77条排除了异议登记之后办理处分登记的可能性, 但如果某丁申请异议登记时, 登记机构因存在某甲的异议登记而拒绝了某丁的异议登记, 事后某甲的异议登记被撤销而某丁不知, 导致某乙的房屋转移登记到某丙名下, 仍然可能引发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故而, 为谨慎起见, 应当允许重复异议登记。
3. 关于存在查封登记
介绍信不能用于申请房屋登记 篇3
一、介绍信与委托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
1.介绍信属于事务性文书,适用于事务性活动。它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于本单位派出人员或与本单位有关的人员到其他单位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信件,具有介绍、证明持信人身份和任务的作用。被介绍人一般限于本单位职工或与所在单位有关联的人员。持信人可凭它与有关单位或个人直接联系工作或了解所需情况。收信人依据介绍信明确持信人是谁,哪个单位的,要办什么事等,以便安排相应的接洽事宜。其文书格式和内容相对简单,只需写明持信人的姓名、职务、接洽事项等内容就行了。既不赋予持信人代理权、处分权和签字权,亦不约束持信人的行为。同时,也不要求持信人对承办事务承担责任。形式上,不需要审批人与持信人共同签字,只需在介绍信上加盖单位印章就行了。由于介绍信是一种事务性文书,适用于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或参加社会活动等非法律性的民事活动中,公司房屋登记涉公司财产权利的主张或处分问题,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不能使用介绍信申请公司所有的房屋登记。
2.委托书是一种法律文书,适用于法律活动中需要代理的情形。它是委托人因故不能亲自在民事法律活动中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时,书面委托他人代行其职责并由委托人承担法律后果的法律文书。委托书一经双方签订,对委托方和受托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委托方委托的事项、权限必须明确,受托人必须在委托权限内行使代理权。受托人既可是本公司职工,也可是本公司以外人员。作为公司法人,代理权只能来源于公司法定代表人,一旦公司法定代表人授予其代理权,受托人就成为法人代表,享有代理权、签字权,有权代表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公司的民事法律活动中签署法律文件,实现委托人的民事法律活动目的,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其文书要求往往比较严格规范,《民法通则》第65条规定:“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由此可见,委托书既是受托人享有代理权的法律凭证,也是受托人履行代理行为和承担代理责任的法律凭证。
二、介绍信与委托书承担的法律后果不同
持介绍信开展的是一般性事务活动,因此持信人既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也不用承担行政责任。主要是因为公司既没有赋予持信人代理权、签字权,活动本身也不会涉及公司财产性权利的处分问题,联系接洽的事情成功与否,向公司如实汇报就是了,不会给公司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就算公司负责人不满意,最多批评一下或再派人联系接洽就是。其文书内容和格式较简单,一般不约束持信人的行为和明确责任承担内容。但委托书就不同了,持委托书开展的是民事法律活动,行使的是代理权,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第66条:“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代理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三、公司类法人权利行使方面的规定
公司属于经济组织,本身不能从事民事法律活动,由它的法定代表人代为行使。《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法》第13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签字人。”《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法定代表人制度,也就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独立行使法人职权,公司其他职工没有代表权。若法定代表人因事不能亲自行使职权时,应当书面委托他人代为行使职权并应在委托书上签字。
四、房屋登记上存在的问题
非法定代表人持公司介绍信申请房屋登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持信人的代理权问题。公司房屋登记涉及到公司财产权利的处分问题,依法应由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申请登记,其他人持公司介绍信申请房屋登记,不能证明持信人因此得到了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形式上既无法定代表人的明确授权,又无法定代表的签字确认,属无权代理情形。合理审慎职责要求登记机构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仅凭介绍信上盖有公司印章就认为是公司的行为,持信人当然享有代理权,显然不符合我国法律对公司类法人权利职责行使方面的规定,是一种失职行为。如果予以受理登记,一旦出现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登记机构难以免责。二是房屋登记的真实性问题。由于介绍信上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和签字,申请房屋登记是否公司的真实意思,登记机构难以核实。三是不符合房屋登记的相关规定。《房屋登记办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公司类法人申请房屋登记适用此条规定,登记机构应严格按此规定审查房屋登记申请行为。
恢复生产申请 篇4
请求恢复正常生产的申请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镇安监办:
2017年11月13日下午,我公司厂房平台处发生一起因触电摔落致死事故。事故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公司随后停止生产。公司根据××镇安监办整改指令书[2017]198号进行了整改,整改项(除主要负责人培训)均已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已报名。企业邀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公司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安全评估。现已达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安全评估要求。企业今后将加强对相关方的资质审核及作业审批,相关方作业前,告知风险点及有关注意事项。确保施工人员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后才进行作业。企业安全员加强相关方作业期间的监护管理工作。
现申请恢复正常生产。请予以批准为感!
附××××××有限公司事故企业安全现状评估报告。
××××××有限公司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 篇5
1.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否属于机关法人
依据我国现行《民法通则》规定, 我国法人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显然, 社区居民委员会不是企业法人。而《民法通则》第五十条规定:“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 具有法人资格。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 从成立之日起, 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 经核准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因此, 从以上法律规定可知, 社区居民委员会不属于企业法人, 也不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是一级政府组织, 因此其也不属于机关法人。
2.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否属于“其他组织”
《合同法》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民事诉讼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 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因此, 社区居民委员会不属于《合同法》所调整的“其他组织”这一概念范畴。
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的规定, 合同成立的条件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当事人必须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合同必须有对价或约因;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由于社区居民委员会既不是企业法人, 也不是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以及事业单位法人, 因此其不具备签定合同的主体资格;且其在签定合同时其没有法定的意思表示的形成机关, 因此其“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难以判断。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社区居民委员会不可以签定房屋买卖合同。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申请房屋登记的处理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现行法律框架内, 对于我国的房屋登记机构而言, 尤其是对于集交易与登记审核为一体的房屋 (交易) 登记审核机关而言, 为尽量降低风险, 对于此类社区居民委员会买房而作为当事人申请房屋登记的案件, 应做退件处理, 并做好法律宣传和解释工作。不过实务操作中, 同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形, 即有些城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买房用作办公场所而申请房屋登记的情形, 根据以上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房屋登记机构也应做退件处理, 但考虑到一些城市的实际情况, 对于此类案件如果房屋登记机构考虑予以办理的话, 则应当要求当事人另行补充提供以下两份材料, 从而使房屋登记机构尽量规避法律风险。
1. 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其街道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街道办事处的任务如下: (一) 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 (二) 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三) 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相关规定, 街道办作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管指导机关, 有权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七条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 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街道办对于社区居民委员会购买房屋作为办公场所的事项负有监督、指导职责, 其对于社区居民委员会买房是否用于办公应当了解。
2. 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居民会议决议或者居民委员会决议的证明材料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 篇6
上世纪80年代,城市房屋登记工作启动。进入90年代,随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权属登记办法》先后实施,城市房屋总登记工作全面开展。由于房屋总登记工作量大、申请人法律意识不够强等多种因素,房屋登记机构没有强制要求夫妻共有房屋共同登记,所以,很多家庭习惯将夫妻共有房产登记在夫或妻一方名下,导致现在很多家庭房屋产权事实登记在夫或妻或共有人中某一个人的名下。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对房地产权属证书中的所有权人登记为一人名下的,在受理房屋转移、抵押权登记时,如果允许其一人支配和处分房产,从而忽视“事实上共有房屋另一方的存在”,即“隐形共有人”(登记薄或房产证上没有记载,但对房产又拥有部分产权的当事人)。由于房屋登记机构没有尽到保护“隐形共有人”权益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房屋登记机构代表国家的公信作用受到怀疑,同时也违背了《婚姻法》关于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等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往往因审查不慎卷入法律诉讼之中,在法庭上充当被告或第三人的角色。
多年来,为维护“隐形共有人”的权益,房屋登记机构在受理转移、抵押登记工作时,审查申请登记的房产证有无事实上共有人已成为受理申请时必做的功课和防范登记风险的必要程序及有效屏障。
在《婚姻法》修改后和《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前的一段时间,有些房屋登记机构事实上的做法是:对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申请人婚姻状况进行审查,要求申请人出示其婚姻状况证件或证明,以证实待登记的房屋有无事实上共有人。如:已经结婚的,出具结婚证件或证明;未婚的,出具未婚证明;离婚的,出具离婚证件或证明;丧偶的,出具公证书、死亡证明或未再婚证明等。一方面,弥补了以前房屋权属登记信息记载不充分的不足,有效地维护了“隐形共有人”的权益,保证良好的房屋登记秩序;另一方面,房屋登记机构有效化解了登记风险,减少了法律诉讼,保全自己。
不足之处,少数未婚或超过法定婚龄单身的申请人认为审查其婚姻状况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利。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公允。婚姻登记的目的也是为了公示,房屋登记机构在受理房屋登记申请时,应属于利害关系人,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属于依职权行为,合法合理合情。
二、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的法律依据和容易形成的风险
房屋登记机构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婚姻法》等,现逐条列举如果不“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可能给房屋登记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0条规定,“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形成风险:如果不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夫或妻一方未经共同申请登记,即登记薄上无记载,一方无共有权证;未经登记的“隐形共有人”,只能有实物占有之“实”,无登记薄(产权证)上之“名”,则一方财产处分权利受到限制或无法行使;如果一方隐瞒真相、处分房产则增加了另一方“隐形共有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成本。
法律依据二:《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法条明确了物权经登记才能产生公示效力。
形成风险:《物权法》实施后,如果房屋登记机构不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容易造成夫或妻或共有人一方隐瞒事实真相,导致一方在登记薄上有公示,而另一方在登记薄上没有记载,其应有物权得不到公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三:《物权法》第12条规定,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本法条明确规定了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和任务。要求登记人员审查申请人是否有婚姻状况证件或证明、询问申请人房屋有无共有人、以及双方或多方财产约定等内容,以确定共有与否,保证登记薄上记载内容真实、准确。
第21条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本法条规定了登记机构的责任。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没有尽到适当的审查义务,造成登记错误,致使申请登记人或“隐形共有人”的权益受损失,应对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登记机构难免卷入法律诉讼之中。
第101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不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处分房产时,对《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实施以前房屋登记簿上没有记载的“隐形共有人”而言,意味着优先购买权等权利被剥夺。
法律依据四:《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规定,共有房屋,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共有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可以由相关的共有人申请,但因共有性质或者共有人份额变更申请房屋登记的,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
第92条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房屋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房屋登记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房屋登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登记错误的工作人员,有权追偿。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违反《房屋登记办法》规定,未尽到审查义务,致使登记错误,给真正的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五:《婚姻法》第17、19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修改后的《婚姻法》明确了夫妻财产的多样性,如有婚前财产、婚后财产、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一方所有等多种形式。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不认真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就无法判定房产是婚前财产、婚后财产、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一方所有等情况,那么房屋登记簿记载的物权不准确,就无法达到物权公示目的,此外,处分房产时必然埋下法律纠纷的隐患。
综上所述,法律法规对“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是登记机构工作职责所在。相反,房屋登记机构不审慎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必然带来法律纠纷和赔偿责任。
三、依法科学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是防范风险的有效举措
首先,以《房屋登记办法》实施时间为节点,对此前已受理的房屋登记,在受理权利人申请房屋登记(如转移、抵押)时,必须对是否有“隐形共有人”进行审查,以确定房产共有与否;对《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后,已严格落实《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 “共有房屋,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规定的,登记簿记载的产权人才是房产所有权人。所以,在受理权利人申请房屋登记(如转移、抵押)时,不再对其是否存在“隐形共有人”进行审查。
其次,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中,如何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信阳市通常采取以下作法:对不符合法定婚龄的申请人不予审查;对符合法定婚龄的申请人,可以查阅申请人提供的婚姻状况证件或约定等内容,也可通过询问笔录审查有无共有人,尽到必要的、善意的告知义务。
最后,对在《房屋登记办法》实施以前,已登记在夫或妻或共有人一方名下的房屋登记,在受理抵押登记时审查发现有“隐形共有人”的,应在房屋登记簿上进行更正;权利人或“隐形共有人”提出申请要求登记房产夫妻共有并提出事实证据的,要求在登记簿上予以更正,登记机构应当受理。
恢复执行申请书 篇7
申请执行人:xxxx,男,x族,xx年x月x日出生,住xx省xx县xx镇人民中路x号,身份证号:xxxx,联系电话:xxxx。
被申请执行人:xx,女,x族,xx年x月x日出生,住xx省xx县新城镇x街x号。
申请事项:请求恢复执行贵院(201x)x3431民初x号民事判决书。
申请理由:申请执行人xx与被申请执行人xx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xx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终结,并下达了(201x)x3431民初x号民事判决书,判令被申请执行人xx偿付申请执行人借款本金100000元及借款利息24000元,案件受理费2300元由被申请执行人负担。
判决生效后,被申请执行人未履行判决义务,申请执行人依法向贵院申请执行。执行10000元案款后,贵院以被申请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中止了本案的执行。现经申请执行人调查发现,被申请执行人尚有财产可供继续执行,故申请执行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2条,特向贵院申请恢复执行。此致
xx县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 篇8
一是申请条件。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赔偿请求人有权申请赔偿。对下列情形, 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义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赔偿请求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是申请资料。赔偿请求人应当向税务机关递交《税务行政赔偿申请书》, 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 可委托他人代书, 也可口头申请。三是申请须知。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该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两个以上税务机关或与其他机关共同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 应共同履行赔偿义务;受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税务征管权力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委托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 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 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 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 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 复议机关就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 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二)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一是申请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税务争议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可依法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申请范围。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 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存款;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 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三是申请须知。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书面申请, 也可以口头申请。申请人提请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条件和时限: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 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 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征税、不予审批减免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 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 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也已经依法受理的, 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的主体资格: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 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管理相对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 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 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 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 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三)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恢复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9
申请人:。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局长。
被执行人:xxx,男,1965年1月28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xxxx,住xxxx。申请事项:
1.恢复执行案号为:(2014)甬东执民字第xxx号案件的执行程序;强制被执行人立即腾退xxx及场地(该房屋坐落于xxx);2.按年租金xxx元标准计算支付给申请人自2012年12月1日起至实际返还房屋及场地日止的房屋占有使用费;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一案(案号:(2014)甬东执民字第xxx号),已于2014年8月26日由贵院依法受理。此后,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故贵院做出终结执行裁定。
现因被执行人目前仍非法占有房屋且存在非法转租的情况,并且非法转租所得租金也由被执行人非法占有。故申请人申请法院根据已生效判决强制腾退涉案房屋,以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申请人:
申请加入恢复退出中国国籍 篇10
一、国籍申请的受理
受理加入、恢复、退出中国国籍申请的机构,在国内为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局,直辖市公安局;在国外为驻外使、领馆。
加入中国国籍,向中国籍近亲属的户口所在地或拟长期居留地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向本人原户口所在地或中国籍近亲属的户口所在地或拟长期居留地提出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向本人或中国籍父母户口所在地提出申请。未满18周岁的申请人应当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二、申请材料
(一)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1、请示。
2、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3、申请人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放弃外国国籍的书面申明。申请人未满18周岁应提供父母双方或其法定监护人签字同意其加入中国国籍、放弃外国国籍的书面申明。
4、申请人是中国人的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下同)的,提交申请人与中国籍近亲属的关系证明、中国籍近亲属的身份证件、房屋租赁或者产权证明、生活保障证明、中国籍近亲属对其加入中国国籍的意见。
中国人的外籍配偶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婚姻关系应存续满5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5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9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申请人未满18周岁的,只需提交本人出生证明、父母双方的身份证件以及中国籍父或母曾定居国外的证明。申请人已定居中国的,提交《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侨民未换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提供定居类的《外国人居留证》及取得侨民身份的相关历史档案。
申请人有其他正当理由的,提交与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事由相应的证明。如对我国公民收养的外籍子女,需提交领养公证书。对中国有特殊贡献的,需提交有关单位(国务院所属主管部、委、局及省级人民政府)的推荐函及有关证明,如“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需提交人才需求情况登记表复印件。
5、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或外国驻华使馆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未满18周岁人员除外)。外国侨民未出过国(境)的,由其国籍申请受理和审核机构在请示中予以说明,可不用提供国外无犯罪纪录证明。
6、国内无犯罪记录证明(未满18周岁人员除外)。
7、外国护照及签证或居留许可复印件。如已经退出外国国籍,提交外国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
8、二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近照2张。
(二)申请恢复中国国籍
1、请示。
2、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3、申请人自愿申请恢复中国国籍、放弃外国国籍的书面申明。申请人未满18周岁应提供父母双方或其法定监护人签字同意其恢复中国国籍、放弃外国国籍的书面申明。
4、曾经具有中国国籍的证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退出中国国籍证书、使馆出具的丧失中国国籍证明、曾经持有的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或注销中国户籍的证明等。
5、定居国外及合法取得外国国籍的证明,如外国绿卡及外国入籍证书或外国护照等。
6、申请人是中国人近亲属的,提交申请人与中国籍近亲属的关系证明、中国籍近亲属的身份证明、国内近亲属对其恢复中国国籍的意见、房屋租赁或者产权证明、生活保障证明。
申请人已定居中国的,提交《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请人有其他正当理由的,提交与申请恢复中国国籍事由相应的证明。如申请人系因回国任职就业申请复籍的,提供任职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如申请人以与外籍配偶离婚为由申请复籍的,提供婚姻状况证明。
7、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或外国驻华使馆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未满18周岁人员除外)。
8、国内无犯罪记录证明(未满18周岁人员除外)。
9、外国护照及签证或居留许可复印件。如已经退出外国国籍,提交外国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
10、二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近照2张。
(三)申请退出中国国籍
1、请示。
2、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3、申请人自愿申请退出中国国籍的书面申明。申请人未满18周岁应提供父母双方或其法定监护人签字同意其退出中国国籍的书面申明。
4、申请人是外国人的近亲属的,提交申请人与外国籍近亲属的关系证明、外国籍近亲属的身份证明,已取得外国国籍的提供外国护照。如申请人未满18周岁的,需提交本人出生证明、父母双方的身份证件、所取得的外国护照。
申请人定居在外国尚未取得外国国籍的,提交申请人定居国外的证明,如外国绿卡或移民许可等;申请人在国内取得了外国国籍但未获得外国护照,拟移居外国或外国政府允许其前往外国居住的,提交外国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入籍证书、为其签发的旅行证件或允许其出国居住的相关证明(注:对申请人无外国籍近亲属,仅是在国内或短期出国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外国护照和入籍证书,但并不实际出国居住的,不受理其退籍申请,如企图以购买的外国护照在华读书的假留学生、持投资护照人员等)。
申请人持因公护照出境,未换领过因私普通护照取得外国国籍的,申请退籍时,应征求公派单位或出国前原单位意见。
申请人有其他正当理由的,提交与申请退出中国国籍事由相应的证明。如被外国人领养的中国籍儿童,需提交领养公证书等证明材料。
5、国内无犯罪记录证明(未满18周岁人员除外)。
6、中国身份证明,如申请人未满18周岁未办理落户手续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则提供外国身份证明。
7、二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近照2张。
三、办理流程:受理---上报省厅
四、办理时限:2个月内完成调查工作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五、收费标准:国籍申请手续费50元/人次;加入中国国籍书200元/证;退出中国国籍书200元/证。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 篇11
上世纪80年代, 城市房屋登记工作启动。进入90年代, 随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权属登记办法》先后实施, 城市房屋总登记工作全面开展。由于房屋总登记工作量大、申请人法律意识不够强等多种因素, 房屋登记机构没有强制要求夫妻共有房屋共同登记, 所以, 很多家庭习惯将夫妻共有房产登记在夫或妻一方名下, 导致现在很多家庭房屋产权事实登记在夫或妻或共有人中某一个人的名下。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 国家实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明确指出, 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对房地产权属证书中的所有权人登记为一人名下的, 在受理房屋转移、抵押权登记时, 如果允许其一人支配和处分房产, 从而忽视“事实上共有房屋另一方的存在”, 即“隐形共有人” (登记薄或房产证上没有记载, 但对房产又拥有部分产权的当事人) 。由于房屋登记机构没有尽到保护“隐形共有人”权益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房屋登记机构代表国家的公信作用受到怀疑, 同时也违背了《婚姻法》关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 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等规定, 房屋登记机构往往因审查不慎卷入法律诉讼之中, 在法庭上充当被告或第三人的角色。
多年来, 为维护“隐形共有人”的权益, 房屋登记机构在受理转移、抵押登记工作时, 审查申请登记的房产证有无事实上共有人已成为受理申请时必做的功课和防范登记风险的必要程序及有效屏障。
在《婚姻法》修改后和《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前的一段时间, 有些房屋登记机构事实上的做法是:对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申请人婚姻状况进行审查, 要求申请人出示其婚姻状况证件或证明, 以证实待登记的房屋有无事实上共有人。如:已经结婚的, 出具结婚证件或证明;未婚的, 出具未婚证明;离婚的, 出具离婚证件或证明;丧偶的, 出具公证书、死亡证明或未再婚证明等。一方面, 弥补了以前房屋权属登记信息记载不充分的不足, 有效地维护了“隐形共有人”的权益, 保证良好的房屋登记秩序;另一方面, 房屋登记机构有效化解了登记风险, 减少了法律诉讼, 保全自己。
不足之处, 少数未婚或超过法定婚龄单身的申请人认为审查其婚姻状况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利。我们认为, 这种观点不够公允。婚姻登记的目的也是为了公示, 房屋登记机构在受理房屋登记申请时, 应属于利害关系人, 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属于依职权行为, 合法合理合情。
二、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的法律依据和容易形成的风险
房屋登记机构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婚姻法》等, 现逐条列举如果不“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可能给房屋登记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0条规定, “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形成风险:如果不审查申请人婚姻状况, 夫或妻一方未经共同申请登记, 即登记薄上无记载, 一方无共有权证;未经登记的“隐形共有人”, 只能有实物占有之“实”, 无登记薄 (产权证) 上之“名”, 则一方财产处分权利受到限制或无法行使;如果一方隐瞒真相、处分房产则增加了另一方“隐形共有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成本。
法律依据二:《物权法》第9条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未经登记, 不发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法条明确了物权经登记才能产生公示效力。
形成风险:《物权法》实施后, 如果房屋登记机构不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容易造成夫或妻或共有人一方隐瞒事实真相, 导致一方在登记薄上有公示, 而另一方在登记薄上没有记载, 其应有物权得不到公示, 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法律依据三:《物权法》第12条规定,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 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 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 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 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本法条明确规定了登记机构的审查职责和任务。要求登记人员审查申请人是否有婚姻状况证件或证明、询问申请人房屋有无共有人、以及双方或多方财产约定等内容, 以确定共有与否, 保证登记薄上记载内容真实、准确。
第21条规定, 因登记错误,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 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本法条规定了登记机构的责任。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没有尽到适当的审查义务, 造成登记错误, 致使申请登记人或“隐形共有人”的权益受损失, 应对损害承担相应的责任, 登记机构难免卷入法律诉讼之中。
第101条规定, 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不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处分房产时, 对《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实施以前房屋登记簿上没有记载的“隐形共有人”而言, 意味着优先购买权等权利被剥夺。
法律依据四:《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规定, 共有房屋, 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共有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 可以由相关的共有人申请, 但因共有性质或者共有人份额变更申请房屋登记的, 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
第92条规定, 房屋登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房屋登记,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由房屋登记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房屋登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 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登记错误的工作人员, 有权追偿。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违反《房屋登记办法》规定, 未尽到审查义务, 致使登记错误, 给真正的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五:《婚姻法》第17、19条规定,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修改后的《婚姻法》明确了夫妻财产的多样性, 如有婚前财产、婚后财产、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一方所有等多种形式。
形成风险:如果登记机构不认真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就无法判定房产是婚前财产、婚后财产、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一方所有等情况, 那么房屋登记簿记载的物权不准确, 就无法达到物权公示目的, 此外, 处分房产时必然埋下法律纠纷的隐患。
综上所述, 法律法规对“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是登记机构工作职责所在。相反, 房屋登记机构不审慎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必然带来法律纠纷和赔偿责任。
三、依法科学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是防范风险的有效举措
首先, 以《房屋登记办法》实施时间为节点, 对此前已受理的房屋登记, 在受理权利人申请房屋登记 (如转移、抵押) 时, 必须对是否有“隐形共有人”进行审查, 以确定房产共有与否;对《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后, 已严格落实《房屋登记办法》第13条“共有房屋, 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规定的, 登记簿记载的产权人才是房产所有权人。所以, 在受理权利人申请房屋登记 (如转移、抵押) 时, 不再对其是否存在“隐形共有人”进行审查。
其次, 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中, 如何审查申请人的婚姻状况?信阳市通常采取以下作法:对不符合法定婚龄的申请人不予审查;对符合法定婚龄的申请人, 可以查阅申请人提供的婚姻状况证件或约定等内容, 也可通过询问笔录审查有无共有人, 尽到必要的、善意的告知义务。
【恢复税务登记申请表】推荐阅读:
企业恢复生产申请报告11-26
恢复案件审理申请书07-13
恢复工作申请书模板10-18
在校学生恢复入学申请11-06
关于申请恢复整改的请示报告范例10-27
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申请书07-02
注销税务登记申请报告07-19
税务登记证变更申请09-14
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及股东会决议07-16
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申请表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