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共11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二)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附]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悟》(摘自《当代日本文集》)
(注:文中的 中村、贵之君、和佳子 为人名)
(1)中村家住在一幢在山腰里的商品小住宅里。家里四个人生活,父亲,母亲,还有念大学一年级的儿子贵之君和中学一年级的女儿和佳子。父亲已经44岁,是一家小公司的课长。(2)父亲近来心事重重。因为儿子贵之君变得很奇怪,他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要钱,虽然有时觉得他在撒谎,但也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就把钱给他了。因为住房的贷款等,所以家庭经济拮据。贵之君的讲话却一天天更粗野起采。(3)可是,父亲知道贵之君是个很有感情的孩子,很喜欢妹妹,所以他仍然非常信赖着儿子。(4)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那长年使用的饭盒出现了一个洞。虽然饭盒太深,用起来极不舒服,可一旦坏了父亲仍非常沮丧。
(5)孩子他妈在附近的超级市场买回了两个饭盒,给贵之君和父亲。贵之君以前是带钱去学校买饭的,现在想尽量让他用饭盒带饭。
(6)可是,父亲不喜欢这饭盒,因为装饭和装菜的夹层是分开的。(7)父亲带的饭菜每天都是大马哈鱼,这在公司里也出名了。炒鱼块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父亲吃饭时,把盖翻过采横在边上,接着把饭上的鱼块移到盖上,于是压着鱼块的那部分饭呈浅黄色。那是父亲最爱吃的。不过,时间一长,他也有点吃腻了。(8)那时已是五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9)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习惯地从包里取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还有莴苣。a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这时有同事在边上走过,他慌忙盖上盖。b他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10)c接着打开装饭盒的夹层,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11)d“难道„„”父亲喃语着,用筷子抠着饭盒角。“果真!”父亲在心中惊叹着,受宠若惊。
(12)这是两层的海苔便饭。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的海苔替他制作的海苔便饭。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13)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呼呼的,甚至有些神思恍惚;在回家的路上,他还买了四只很贵的甜瓜当作礼物,而且他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里。
(14)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父亲的心情阴转睛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15)“那样的饭能吃吗!”
(16)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好在责怪母亲。父亲不由得心头火起。“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定后推开大门。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17)“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18)父亲听见了。原来是这样。是孩子他妈搞错了父子的饭菜,父亲顿感兴味索然。(19)“我回来了。”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脸。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定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的脸。可是,贵之君不同,是一副带有愧意的表情,而且显得柔和。父亲不由尴尬地把甜瓜放在那里,走上了二楼。
(20)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他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是很粗野,但能够感受到话音里饱含着的柔情。(21)父亲几次想要对贵之君说:“大马哈鱼也很好吃啊。”但他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父亲明白,贵之君转变的原因,是那次与父亲换错了饭菜。(22)暖春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阅读试题
●揣摩·体味 ·感知·理解
1、第(1)段中加点的两个“小”字不能删去,因为它们突出强调的是中村先生
2、第二段:贵之君变得很奇怪”是指①:“ ” ;
② “ ”。
3、第(3)段话不能删去的原因是
4、第(7)段“都„„也”连用,意在突出 也为下文写“父亲”吃到了与儿子换错的饭菜时而感到 和 的心理埋下伏笔。
6、第(10)段“紧紧”的意思是,下文第(12)段与这用法相似的词是“ ”二者在写法上构成了鲜明的,突出了“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的原因,也表现了“母亲”对贵之君的。
7、联系上文找出第(14)段中用错的一个词组(短语),请圈出后,改正为:
8、(20)段与上文第(2)段都写到“贵之君的变化”,这叫做 的手法。
9、第(22)段是 描写,烘托出中村先生 的家庭氛围。
10、本文以 为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叙述了 的故事,全文正面塑造了“父亲” 的形象,侧面突出了贵之君 的品质。
●积累·运用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煦()阑珊()尴尬()()12.解释第(2)(4)段中加横线词。
①拮据: ② 沮丧: ③尴尬: 1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心里盘算的事—桩接一桩。形容思虑很多。()
②形容不顾羞耻地胡搅蛮缠。()
③形容回家心切。()
④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
14.本文以《悟》为题,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读完后,你又悟到了什么呢?请联系自我实际,说说你的感受。100字左右。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篇2
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需要强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恰当性和教学内容拓展的适度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考试中, 一般都会出现阅读语段, 记叙文体类的阅读是必考的内容, 然后是说明文语段和议论文语段交替进行, 其中说明文考的要多一些。从考试的导向性不难看出,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 对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反思
2.1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指导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注重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经常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但是, 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不同程度的走进了“自由式”阅读教学的误区。
2.2 需要强化现代的教学手段
积极运用学校的现有条件, 将多媒体手段整合到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但是, 由于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所限, 多数PPT课件都来源于网络, 稍加改造就在教学中使用, 虽然也提高了一定的教学水平, 但也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失语的课堂。
3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信学生, 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 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的引导能力在这时尤为重要。这样, 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积极倡导研究性阅读学习
研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进而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这一阅读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发现自我、培养自我的机会。在这一新形式下,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答案, 学生记忆答案”这一模式被推翻, 研究性阅读就是要教师放下“统领”的角色定位, 还学生以自由热烈的课堂环境。
事实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学生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和同龄人不同的思想。但是, 这种相对自由的教学方式也同样带给了我们一些困惑。我们看到一些课堂开始由最初的热烈的研究性课堂变得杂乱无章。不可否认的是, 研究性阅读教学比传统的阅读教学要灵活得多, 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 对于没有任何语文认知能力的学生来说, 何以谈及自主、研究。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现象就是, 在现今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小环境下, 中学生身上的浮华现象越来越严重。“把课堂还给学生”看似一句合理的口号, 但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有多少?我亲身经历过这两种不同理念下的学习方式。“自主”, 要么变成“不得要领”, 要么就变成“自由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贯彻, 但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绩, 最基本的就是学生要有作为“主体”的基础和资本, 即具备充分的“前理解”。
5 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如是定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掌握, 更是一种发展思维的方式, 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现今的语文学习中尤显重要, 而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成为阅读教学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
6 结语
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既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优秀的现代文, 达到量的积累, 使学生开拓视野, 增加阅历;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使阅读事半功倍, 满足质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阅读, 尤其是现代文阅读,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越发凸显其重要。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 因此, 把握好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文章阐述了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反思, 并探讨阅读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视, 倡导研究性阅读学习和灵活运用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佳红.课堂小练笔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有效[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2) :93-94.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篇3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据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鼓励学生适度扩大阅读视野,涉猎课外美文,加大阅读量,进行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分析
能力的有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新生代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说:“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長期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外阅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起了强化和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符合法度,显然跟吸收密切相关。”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具体措施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在词语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典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知识积累之余深化文意认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佳文中,词句运用写作技巧无一不蕴藏着作者无限寓意、深情,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设置与课文写作背景、引申含义、留白手法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解答,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其次是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所掌握,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详细说明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以及注意事项等。再者是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2.注意事项据笔者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上述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计划,即在计划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并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妥善分配课时。二是设计新教案,即教师先要全面加强对此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以往教学案例,并对此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在已有的教案基础上创新。三是充分教课准备,即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大致介绍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备课,即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应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五是将课堂提问设置为开放性。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将语文问答设作开放性的答题方式,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使想象力和联想力得以充分锻炼。以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紧扣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3.效果分析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睡觉不听课、听讲但不互动、听讲且参与互动、积极提问与考试成绩”等课堂指标调查结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同时,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调动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由此,说明了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提升学习成绩等改善作用显著。
四、结语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篇4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1、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个问题考验的是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表达情感的词语有很多,比如:忧伤、沮丧、伤心、悲痛这种痛苦类的情感,也有高兴类的情感,如:开心、快乐、欢乐、欢快、喜悦、愉快等,因此我们在分析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根据情感找出文章的线索。2、文章开头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话或者某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对于开头一句都是,开门见山、开头点题或者是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等等;而中间句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过渡、或者是再次点明中心等等;在文章的最后通常是总结全文、与前文相互照应或者是让读者产生遐想等等,我们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开头句子、结尾句子与上下句之间以及与核心思想之间的关联,这样回答起来会更加准确。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表达方式有描写、叙述、说明、议论、抒情这几种大的分类,每一个大分类下面再分很多小的分类,比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描写一般都是让文章生动、形象、感人,说明通常是让事物的特征更加形象,议论有强调的作用,抒情则是渲染了某种气氛。
4、某某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8种,分别为: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拟人,这8种中,比较常用的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比喻了,比喻的作用一般都是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化、使文章更加具体、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拟人就是将事物赋予生命后,让其有了人的思想活动,作用是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排比的作用通常是强调、突出某一特点;夸张的作用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产生共鸣。
只要掌握了修辞的特点和各自的作用,在今后答题过程中就会形成定式,既定提升答题速度也能提升答题准确率。
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在初中现代文阅读中,通常都会考概括中心思想或者是文章大意,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呢?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都有那么一句很有概括性的话,那就是中心思想。但有时候中心思想并不在句子中需要我们进行概括,下面这几句相信能够为你能带来帮助: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的描写,烘托了……的气氛,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通过……事情,抒发了作者……情感。
初中的现代文阅读难度并不是特别的大,只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加练习、多阅读、多找一下其中的规律,就能在现代文阅读中读懂核心思想、发现情感脉络、做出准确判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一、开头或者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开头这句话是什么用?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开篇点题,点明中心,或,引发读者兴趣,带读者进入故事情景。
2.结尾这句话是什么作用?
回答:文末点题、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表明观点,或,埋下伏笔、引发联想。
从这些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规律,如果在平时刻意去积累类似模板化回答,等到真正期末考试的时候能够提笔就来,省去了很多的思考时间。
二、文章加点字有什么好处?
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回答是:生动表现出了人(事)物的矫健、笨拙、冷酷等特点。表现了一种郁闷、高兴、孤单的情绪、心情;或者是衬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1.如果是概括文章内容:就可以是本文介绍了……;描写了……;讲述了……
2.如果是表达思想感情: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揭示了……;讽刺了……
四、文中某一句话的作用
一般来说,这些作用有:点明中心、承上启下、为……做铺垫、总结全文。下面就说一下具体的应用:
如果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就是点明中心;如果是在文中即总结了以上内容,又引起了下文就是承上启下;如果是在文末出现“总之”“概括来说”“总的说来”这些词,通常是总结全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5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的写呀,做呀——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之付出大相径庭,学生灰心、叹气,老师着急、头痛------
那么,怎样才能啃动这快“硬骨头”呢?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阅读时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就好。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课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来当主角,而不是被动的做观众,在我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来使阅读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借助声情并茂的范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他们带到课文的意境中来。
2、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语音朗读、多媒体教学等),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3、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外阅读,读后漫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以及困惑,并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而不是让学生为了完成某一任务布置大量的思考题,使学生产生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完全失去阅读的兴趣。
通过以上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但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时时处处进行培养
其实,学生对现代文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题得分率低,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我们的教师出于种种原因,忽视了现代文的熏陶与感染作用,更为重视的是基础知识、文言文与写作 的教学。殊不知,选编进我们中学课本的这些现代文吸收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髓,就像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可以让学生尽情享受,可以说是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三、教师应教给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3)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个中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意思,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使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四、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篇6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
道理论据: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插说。
板块二、答题技巧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板块三、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
A、记叙文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9、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10.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11、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1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13、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14、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15、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B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要表现方式,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二、一般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三、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十分明确。四、语言准确、严密、简练。
阅读分析议论文,要根据它的特点,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找准论点
阅读议论文,关键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反对自由主义》;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如《谈骨气》,开门见山,亮出论点,表明立场,先声夺人;还有的文章,是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层层议论,抽丝剥笋一般地亮出观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全文的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论据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
三、弄清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弄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弄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用事实说话,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2)道理论证:说理透彻,令人信服;(3)对比论证:突出了全文要论证的观点,使得逻辑更严密,更具说服力;(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且能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说清楚事理。其次,还要注意的是,这几种论证方法有时候是交叉使用的。
四、理清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精练、严密、准确。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或剖析事理,往往能利用抽象的词语来表现丰富的内容。一般方法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深入揣摩其表达作用。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要抓住其词义的范围和轻重及修饰限制作用来分析。
C散文
叙事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种是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另一种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阅读叙事性散文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明确人称,理清顺序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以第二人称“你”来写的甚少,但第二人称好像是面对面的对话,较易抒发作者的感情。第一人称“我”较常见,但文学作品中的“我”只能视为人物形象,起串联情节的作用,为线索人物。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使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三、抓住线索,掌握布局
记叙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线,它可以是人、物、事、情、活动,也可以是某种行为、问题、认识,甚至是一句话。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因而理清线索,有利于掌握全文的布局。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
四、抓住特殊语句,领会文章主旨
叙事性散文是以记叙为主的,但其中也有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阅读中抓住这些特殊句,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描写能较好地刻画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景等;抒情则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心;议论能直接点明或加深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段旨乃至全文主旨,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五、研读重点段落
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
六、透析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D说明文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某种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人介绍知识。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表示时间
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表示空间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表示范围
“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四、表示程度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又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五、表示次序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四个“讲究”次序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构造特点的。
六、那么,如何分析和概括一篇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呢?
三步质疑法:
一问“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来进行说明?”
二问“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三问“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依次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逐一找到最佳答案,再把这些答案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起来,这篇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就明确了。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三个问题的答案依次是“全文围绕故宫博物院来进行说明”“从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沿革、整体布局、功用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的特点”。其中“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文章的中心句,涵盖了其他两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是全文的中心。
实际上,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只要明确了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内容,再明确说明的顺序(层次),说明对象的特征就非常明确了。
七、说明顺序
任何说明文,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我们阅读时,如果弄清了说明顺序,就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或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或以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序,或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对事物作介绍。
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要理清说明顺序,一般的方法是: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像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明。
2、注意标志性的词语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以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例如: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该段以“朱漆方台”为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顺序。有“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等标志空间顺序的方位词。
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例如: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杨金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篇7
首先, 快速整体阅读全文, 切忌逐字逐句去读。读完全文后, 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 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其二, 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 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 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其三, 学会看分, 分点答题。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 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所以, 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 清晰地列出要点, 再简单加以评述。其四, 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 (意图、目的、好处) 的理解, 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 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 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 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等, 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 哪怕不会做, 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 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 考生只要言之有理, 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 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 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 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画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 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 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 再结合试题 (顺藤) 找到相关的段、句, 截取关键性文字, 找出或归纳出答案 (摘瓜) 。宜慢, 仔细, 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 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 加工改造, 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三个步骤详解:
(一) 第一步:通读全篇, 大致了解
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 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 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 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 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2.注意事项。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A.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 相当隐晦, 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B.弄清文章的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也就是说, 把结构层次弄清了, 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 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二) 第二步:审清题, 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 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 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 回读原文, 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 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 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 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认真揣摩上下文, 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 顺藤摘瓜。结合试题 (顺藤) 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 深入理解文章, 分析综合, 归纳出答案 (摘瓜) 。
(三) 第三步:理清要点, 认真答题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总结
语文的学习主要是针对文章、诗篇、词赋来进行通篇研读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生词的意思、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吸取文章中所描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增长读者的见识、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等。现代文阅读教学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及理解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可以抓住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段,对于描述较为优美和精彩的语句进行分析学习。如下将重点从两个方面简单谈下如何进行高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训练,增强学生文学鉴赏和理解能力。
一、针对三种文体结构类文章进行重点训练
文章按文体进行分类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每种文体类型的文章都有其固有的特征,学生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熟悉掌握,会很容易地抓住文章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需要先对文章的文体进行分析定位,确定文体后再根据每个文体的特点来进行详细分析。
比如,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较为明显,学生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挨个找寻中逐步会获得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在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篇文章《荒岛余生》,作者通过对自身在荒岛中的境况描写,通过两股内心情感的激烈冲击,最终安静下来梳理出一种正面应对困境时的心理状态。通过内心对境况的不断调节,找到自己存活下来的意义。在对这篇文章学习时,学生首先对文章进行一遍通读,确认文章的文体和大致阐述的内容。在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仔细研究文章内容,得到时间要素:1659年9月30日;地点要素:荒岛;人物要素:鲁滨孙;起因:被冲到这个荒岛上;经过:作者一系列内心情感的波动及抒发;结果:最终作者找到了活下去的信心和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这几点要素的梳理,文章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学生就了然于心了。
针对议论文也有其固有的文体特征。这类文章主要是先抛出一个论证标题,然后围绕这个标题进行论证,最终得出论证的结论与首段相呼应。学生在对这类文章进行阅读时,首先需要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找到论证的依据,再次找出论证的结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较为典型的议论文范本,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和学习,本文中将不再进行详细讲解。
针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结构类的文章,其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语言较为确切,文章的条理极为清晰。学生在对这类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时,需要首先确认说明的对象,其次要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较为典型的说明文如《生物入侵者》《故宫博物院》等。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授课中需要针对这几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重点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文体类型文章的特点。在进行阅读时,紧扣几个文章的特点对文章进行搜寻,最终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和归纳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文体结构阅读训练的同时,需要注重对学生总结归纳技能进行训练。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强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做一个基本概括,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此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进行,在预习完毕后,通过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课文开讲前,教师可对部分学生进行简单抽查,询问学生即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提问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关于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得到什么。此方法需要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断坚持,不间断地督促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逐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需从如上两点着手重点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对三种文体类型的文章结构、阐述方式等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同时,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总结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阅读最终的重要目的和意义,也是教学大纲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学生和教师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累积总结阅读经验,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德沐.浅析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层次性[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1).
[2]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J].才智,2011(08).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篇9
张楼镇初级中学陈会尚
三年的初中,学生学了很多的经典课文,读了很多的优秀文章,做了很多的阅读试题,但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仍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
究其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不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教材的原因。现在的教材有些内容,不能迎合当今经济化网络化的社会特点,根本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二,教师的原因。除了教材外,初中生还需要大量的时代感强、符合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老师很难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三,学生的原因。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是因为缺乏科学的长期的训练,读的少,且把语文阅读当作一种消遣,而没有从技术性的角度深入去阅读和理解。
针对以上原因,我采取了这样几点措施:一,对于教材鉴赏评论中的一些文章,我不强求全部学生去读。二,选取经典美文,以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每日读一篇。三,鼓励学生多读时代感强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报刊杂志,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读四大名著,或是放任学生偷偷的去读网络小说。四,培养学生写批注和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在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 篇10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91-02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初中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现代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生活实践和经历非常有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使情操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启发。
2.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语文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伸性,现代文阅读正体现了这些特点。在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占有很重的分量,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在阅读理解上失分较多。教师要把现代文阅读教学作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对作品的理解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理解方面越来越强,就意味着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提高。
3.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教育所关注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品德,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意识。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肯定会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进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和情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开拓,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整体素质。
二、坚持阅读目标的渐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中语文特点,制定出具有渐进性的阅读目标,最终达到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样的渐进性目标会给学生更多的信心,为实现高效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1.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制定渐进阅读总目标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由很多文章组成,但是这些文章并没有体现渐进性。所以,为了学生能有系统地学习语文,教师要把渐进性阅读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教材的写作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阅读理解水平制定出合理的阅读目标,然后列出渐进式的教学提纲,并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另外,在渐进性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阅读的重点,并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依次进行教学。事实证明,渐进式阅读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结合教材单元制定渐进阅读单元目标
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是以主题不同来划分单元,单元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不明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制定渐进式的阅读目标。首先,教师在制订阅读计划时要考虑到渐进性阅读的原则,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的能力由小到大,逐渐提高。另外,单元目标分解是渐进式阅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单元的阅读特点和教学目的,把阅读方法的讲解、练习与阅读的基础知识渗透到单元教学中去。在教学重点、难点时,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互动合作等方法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因人而异,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渐进性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衔接性,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和水平给予学生帮助,加以辅导,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渐进式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结合文本内容制定渐进阅读课时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制定不同的渐进性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文本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重视学生对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学会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把握阅读的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和学生的阅读活动相联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避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渐进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达到现代文阅读教学渐进式目标。
三、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1.初读材料,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当学生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带着欣赏的情感去了解作品,先以浏览的阅读方式了解题目、作者、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找出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和作者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受到启发,在脑海中对文章要有总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
2.再读材料,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在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写作思路和情感的情况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的问题进行细读,根据问题要求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做到有的放矢,找到和问题有关的词句片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理解,细致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3.找准切入点,进行有效答题
准确理解和分析现代文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时,要根据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题干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是命题者所表达的意思,只要学生认真读题,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限定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答案在文章中的位置,只要找准切入点,然后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认真揣摩,就能准确无误地找到答案。
4.立足全局结构,细化局部内容
阅读一篇作品首先要做到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作品。但是,只对文章整体把握还不够,还需要精雕细琢,细细品味,通过细节处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因此,要想准确地理解现代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去品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开课教案】推荐阅读:
现代文阅读初中语文05-23
初中语文《故乡》公开课教案12-17
初中语文现代文知识点09-06
公开课教学初中语文07-07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试探10-27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07-13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11-22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10-02
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