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西湖教案设计(共10篇)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1
西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一.导入
1、(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示句子)“苏杭”指哪里,你知道吗?(板书:杭州 “杭”是生字,跟读)。
2、你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而西湖(板书: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3、简介西湖
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平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湖心。
二、自学
1、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图片去游览一下西湖,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听课文录音,等会儿请大家来说说看过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2、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读了,那就读吧,读的时候要做到: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3)读完后标好小节。
三、导学
1、.检查自学效果: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1)出示词语(带拼音):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素有
连绵起伏
淡
犹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
心旷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点指导:前鼻音:绵、淡、掩、般翘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读。
2、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聪明。现在请4个小朋友来读课文,边读(听)边想: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 湖水湖堤 小岛华灯)
3、教师描述引读,初步学习第1节: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①学习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②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过渡: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练习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绵——棉 犹——优、忧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铃、岭、冷、领
2、如何把字写漂亮?
重点提醒:掩:左窄右宽,“大”要舒展,盖住“电”; 般:注意“舟”的笔顺;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初:左右部分的起笔一样高。
五、作业:
1、钢笔生字描红。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
二、自学
为什么西湖会被称为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三、导学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自由读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书
A:你觉得这山怎样?(板书: 山峦)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引导理解:层层叠叠,读一读、连绵起伏、)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这山绿,--有浓--有淡:让我们看了感觉就像一幅优美-----)(那你能把这优美的景色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齐读。)通过你的朗读,真的使我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B:你还看到了什么?(板书:湖水)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觉得水怎样?美在哪里?
“犹如”可以换成“好像,仿佛”,“硕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湖面看作“银镜”?
静静的湖面有了这白鸥,显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这两句读好吗?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指名读,齐读。
2、站在湖边眺望,真是远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我们一起把这画面展现出来吧!(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
3、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赏心悦目。
学习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1、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景点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呢?
2、文中写了哪些景点呢?所有这些景点都在这绿色的镶边之中。(看,出示图片,绿色镶边)
你喜欢西湖中的什么景点呢? A:十里名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颜色很美,看多么秀丽雅致的孤山啊!)小结:西湖周围全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木。孤山在碧水之间,显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险峻,十分典雅。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它的美吗?(指名读)
B: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这里的白堤和苏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诗人。(板书:湖堤)
似青绸绿带的长堤在漂浮波动的水面上,有着一种动态的美(朗读体会)
C;湖心——仙境一般。(朗读体会)小岛在树木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十分迷人。(板书:小岛)
D: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绸绿带的湖堤,树木掩映下的小岛,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们感到十分舒畅,真是——“心旷神怡”啊!你能把“心旷神怡”的舒畅心情读出来吗?读最后一句。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介绍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点。(曲苑风荷柳浪闻莺)
3、说话练习: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4、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西湖的美景使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每当秋高气爽,湖面平静如镜,明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象。现在,请随我一起去游赏月下的西湖吧!(板书:夜游)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1)游客们,月下的西湖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 华灯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读这个比喻句。(板书:华灯)(2)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琴声(板书:琴声)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2、指名读(电脑出示画面)
3、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4、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齐读第一段。)
四、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设计:
西湖
山峦
湖水(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观)
华灯
琴声
夜游)
(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新课:
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当年,白居易修筑了白堤,留下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苏东坡修筑了苏堤,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2.朗读体会:
齐读第1、5自然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思考:游览了哪些地方?而后讨论明确。
3.赏析第2~4自然段:
a)第2、3、4自然段,各着重描写了西湖的哪一处的“绿”?
b)灵隐山的“绿”:逼人的气势。
道旁苍翠欲滴
飞来峰上发黑发蓝
扑眼而来:峰下小径布满绿到„„
冷泉亭遍体生凉
亭旁碧澄澄飞珠滚玉
细细体味,而后遐想片刻,齐声朗读。
第3句,总写灵隐之绿逼人的气势;第4~8句,具体写灵隐深浓逼人的绿;第1、2 句呢、是单写灵隐之绿吗?不,是总写游湖,“领略了一个绿字”,是第二部分的总领。
c)灵隐之绿,深浓,气势逼人,苏堤之绿呢?
第1句,总写西湖之绿各有不同的意趣。第2句,概括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绿的意趣。“幽”,幽深,千回百折,曲径通幽,颇具水帘洞、瑶琳仙境之神韵;“野”,浪漫奔放,无拘无束,是奔驰草原的野马,是疯疯巅巅的村姑,随心所欲,令人神思飞扬!“闲”,悠闲,是林中泉水,叮叮咚咚,是漫步湖边绿草地的淑女,信步所至,如行云流水。
哪苏堤之绿呢?
漫步烟、微雨
走着走着莽莽苍苍
绿茸茸、绿荫荫(色彩)
耕牛、牧人、树木、云霞(形状)
走近看时青苔青绿山水画(布局)
坚忍不拔(印象)
烟雨迷蒙,绿意悠悠,“如在画中”,是披着轻纱的少女,还是香烟缭绕的仙姑?令人心动,令人回味,真是意趣盎然!这段,写出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指名朗诵,点评。
d)灵隐之绿,深浓逼人;苏堤之绿,意趣盎然;哪花港之绿呢?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这“绿”,是什么绿?(满池的新荷之绿)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伟力!缘何有此幸遇,有此发现呢?
2.欣赏开头:
指名女同学朗读。
第1、2句,交代游湖的原因和时间。“第四次”,九年四度游西湖,说明了什么?(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美景百赏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这次一游西湖,幸运吗?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满湖烟雨,栀子香弥漫:六月西湖烟雨迷蒙、栀子飘香的特有风光。
“没有„„,没有„„,没有„„”,似是“不幸”,实乃大幸:两千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大胜事;一千年前,杜甫烟雨中来到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岂不快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风光四季如画,能在迷蒙的烟雨中、在清幽的栀子香中,遐想西湖美景,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吗?
面对这一派特有的风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以为雨中西湖怎样?(“奇”)“奇”在哪里呢?须“仔细观赏领略”才是,这样就开启了下文。
3.欣赏结尾:
简要说说,从哪个角度道出雨中西湖之奇的?
i.游时,烟雨迷蒙;游罢,已是晴光熹微。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能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描绘吗?(山色空蒙雨方好,水光潋滟晴亦奇)
ii.归途,发生了一件什么趣事?“一摸”、“欢蹦乱跳”,绘出了无限情趣。西湖醋鱼,名闻遐迩,能美味一番否?
iii.上岸回眺,“真是个神奇的湖!”
难怪,九年四度来到西湖,以后也许会有五度。六度„„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愧为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西湖之绿,足以显现河山之秀美、河山之多姿!本文就是通过描写西湖之绿,赞美„„。
说一说:引导从苗苗常青园、眼镜湖、植物园,让学生分别来说一说学校的绿
5.布置作业:
6 《树和喜鹊》 教案设计 篇3
设计说明 :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教学辅助课件。(教师)2.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7.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8.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出示:远亲不如近邻。)(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9.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 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2)指名朗读句子。
10.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11.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三个字,学生观察。2.学生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红领巾真好》教案设计6 篇4
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赵 纯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的鸟巢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生齐读课题
2、仔细看,你发现今天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3、读了小鸟的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小鸟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红领巾”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请你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齐读生字(出示课件)
3、指名认读
4、指名领读
5、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强调几个难认的字。课件出示:牌
巢
崭
蓬
棱
6、全班开火车认读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同桌读课文,听听同桌把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读了课文,你觉得小鸟怎么样?
3、你从文中哪些诗句读出了小鸟的可爱、机灵?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边读边画吧!
4、学习第一小节
1)小鸟们,大清早,你们在树林里干什么? 2)(出示词卡)叽叽喳喳,读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能通过这个词读得让老师感受到小鸟的可爱?诗中还有这样的词吗? 3)(出示词卡)蓬松的羽毛,还可以说蓬松的什么?那你体会到“蓬松”是什么意思?原来小鸟和我们一样还挺爱美的,可爱吗?
4)“清晨,林中谁最可爱?”这句话句末是什么标点符号,你认为该怎么读?你重读“谁”是什么意思?再读一次。5)谁来回答。(出示词卡)可爱的小鸟,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小鸟? 6)你们都是些可爱的什么鸟?
7)你们的歌声真动听,你们都会唱些什么歌儿呀? 8)有感情自由读第一小节 9)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0)有感情齐读第一小节
5、学习第二小节
1)你又是从哪儿读出了小鸟的机灵?
2)(出示词卡)扑棱棱,换成“扑棱”可以吗?那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3)从“飞来飞去”你认为可以怎样读? 4)谁会读一二句?
5)出示课件,范读第二小节 6)男女生赛读
6、学习第三小节
1)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好朋友。快看红领巾来干什么?(点击课件)2)谁来放鸟巢?谁来贴木牌?(拿出提前准备的鸟巢和木牌)
3)红领巾们,你们有决心保护小鸟吗?请把你们的决心读出来?(教师手指木牌上的字)4)再次齐读课题
小鸟儿们,看了红领巾给你们送来温暖的家,听了他们保护你们的决心,你们想怎样夸夸他们呢?
5)齐读第三小节
6)你们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8)齐读全文 9)练习背诵
10)齐背
四、拓展总结
1、(出示课件)除了小鸟,还有许多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快看,它们来了。
2、指导仿写小诗
3、学生自由创编诗歌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5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知道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二)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和6减几的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6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
课前准备
(一)教具:实物图(梨、公鸡、母鸡)点子图、方块图.
(二)学具:小方块、红、粉小圆片各6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卡片说数的组成和分解:
2.看图列式计算:
3.看卡片口算:
3+1= 0+5= 5-2=
5-4= 4-3= 3+2=
2+3= 3+0= 5-3=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大家会用5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来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6的加法和6减几.
1.教学6的加法.
例1:
(1)出示梨图:
师问:左边盘子里有几个梨?右边盘子里有几个梨?一共有几个梨?
师问:怎样列式?
板书:5+1=6.
再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
(2)师说:现在老师把这两盘梨调换一下位置.(边说边调换)还是求一共有几个梨?应该怎样列式?指名说算式:板书:1+5=6.
质疑: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等于6?
指名说:因为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都是5和1,5加1等于6.调换加数的位置,1加5也等于6.
师说:我们来找一找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好吗?
四人一组进行议论、指名发言.
小结 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几个梨、两个加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一样,一道是5加1、一道是1加5.
(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么想5加1等于几?(想5和1组成6,5加1等于6)计算1加5时怎么想?(想1和5组成6,1加5等于6)还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想5加1等于6,1加5也等于6)
师说:你们想法都很好.只要能计算得又对又快,什么方法都可以.
例2
(1)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4个绿方块摆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2个黄方块摆在桌子的右边.边摆边口述摆的过程.
看图说算式:自己小声说,指名说:
板书:4+2=6.
师问:你们能根据4+2=6这个算式再想出一道新的加法算式吗?指名说:
板书:2+4=6.
(2)练一练:
①指导看书上小朋友摆小棒图:
师问: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指名说.
师说:由于两个小朋友的位置不一样,看小棒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相同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下课后,你们也可两人一组用实物摆一摆算一算.
②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问:还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两个加数都是3)
师说:对,因为两个加数相同,所以只能列一道加法算式.
齐读:
5+1=6 4+2=6 3+3=6
1+5=6 2+4=6
2.教学6减几.
例3
(1)出示母鸡、公鸡图:
师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公鸡?一共有几只鸡?(一共有6只鸡)
师说:母鸡和公鸡一共是6只.要从6只鸡里去掉1只公鸡, (随手画虚线)还剩几只母鸡?(还剩5只母鸡)怎样列式?
板书:6-1=5.
师问:
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②算式中各数各表示什么?
③我们不看图,怎么想6减1等于几?(想:6可以分成1和5,6减1等于5)
④要从6只鸡里去掉5只母鸡(用手势演示)还剩几只公鸡?(还剩1只公鸡)
⑤怎样列式?板书:6-5=1. ⑥不看图,怎么想6减5等于几?
(2)找一找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人一组进行议论、指名发言.
小结 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都是有6只鸡、都是求还剩几只、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点:一道是从6只里减去1只、一道是从6只里减去5只,所以减法算式不一样.
例4
(1)摆一摆: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4个绿方块,再拿出2个黄方块,边摆边口述摆的过程.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自己小声说、两人一组悄悄说、最后指名说:板书:6-2=4,6-4=2.
指名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
老师贴出方块图,要求学生看图说.
(2)师生共同演示:
师说:6减2,你们用手盖住2个(老师用手盖住方块图上的2个)看到还剩几个?(4个)6减4,你们用手盖住4个,看到还剩几个?(2个)
师问:如果没有图,你怎么想6减2等于几,6减4等于几?
(3)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齐读:
6-1=5 6-2=4 6-3=3
6-5=1 6-4=2
小结 同学们,我们又学习了6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还知道了用6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6的加、减式题.你们学得很认真.
(三)巩固反馈
1.每人在课桌上按老师要求摆出6个圆片:每次盖住一部分,说一个减法算式(盖住一个,说6减1等于5)
师问:你们每次说的减法算式,减号前面的数都是几?(都是6)
师说:对,都是6,也就是说,都是6减几的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猜一猜:
猜一猜,红花后面的得数是几,谁猜对了红花送给他.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6的加法和6减几.课堂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层次清楚,先讲加法,再讲减法,共设计四个例题.在教学6的加法时,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看图列两个加法算式.通过看图、演示、摆一摆使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在教学6减几时,侧重于让学生弄明白每道题从那个数里去掉一部分.通过看图、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二、每讲完有关两道减法题之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三、这节课重点体现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正确迅速地计算.
四、巩固练习题的安排,也是围绕重点进行的.一个重点是看图列出加、减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一个是通过口算比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6
【名句名篇】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氓》)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9.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lo.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徐陵《孔雀东南飞》)11.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徐陵《孔雀东南飞》)1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徐陵《孔雀东南飞》)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徐陵(孔雀东南飞》)1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徐陵《孔雀东南飞》)1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徐陵《孔雀东南飞》)1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1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1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19.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2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2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2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27.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饮马长城窟行》)2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2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3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1.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冬至》)【古诗欣赏】[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7
二、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三、自读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四、教学设想:首先,拟用多媒体课件(vs-080)(包含动感形象、音乐及画外音)展示极光的神奇壮观,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研究题目及三个小标题,在未接触正文之前探索、推测文章思路,既呼应上册的能力点训练,是了解文章的第一步,又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接着再进入阅读主题,要学生通读全文,全面考虑,独立筛选全文的主要信息。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的要求,主要时间段动员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的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并用精练的语言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应简单地指明正误,交出标准答案了事。
本文内容不难懂,上述任务完成后学生可能觉得阅读完毕。教师可再出示几道开放型的讨论题,分组研讨,内容方面换一个角度,进行特定条件下有用信息的筛选,旨在使学生理解: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阅读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则可弃之不顾。这也是在实际阅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五、自读准备
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摇曳不定萦绕机理瞥遁辞
六、自读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二、通过研究标题、小标题,推测总体思路。“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我们就题目和三部分的小标题推测一下,文章的总体思路会怎样的;想一想标题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解释: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会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题目“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则,是恰到好处的。
三、朗读课文,独立筛选全文重要信息。
这是阅读训练的主要环节,约需25分钟。学生独立朗读,筛选总结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虽然本文内容不难,但学生仍难以一下子准确筛选并概括。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步骤参与思考、修改、完善。1.确认重要信息所在段落井朗读。
估计出现的问题:少数学生可能被神话故事所吸引,凭直觉选定故事。而第三部分关于过去人们的三种错误认识的介绍,语脉清晰,说明性强,也可能被选中。
启发引导:①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是介绍事物特征,阐明事物的道理。那么三个神话故事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引起了文,激发兴趣,因此故事本身不是全文重要信息。②说明文重点在介绍事物“是怎样”还是“不是怎样”?是前者,所以应略去关于三种错误认识的介绍。
选出段落:第一部分第三段、第二部分前三段、第三部分二至三段。2辨析代表重点信息的具体词句。
估计出现的问题:分不清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尤其第二部分内容较杂,不易辨析。启发引导。组成文段的内容都是一定信息的载体。但就全文来讲,有重点信息和一般信息之别。然后,提示学生研究本文写作的目的及标题的作用,并与各信息比较,便会明确。第一部分重心是要完成对极光的初步解释,而关于极光的其他称谓则是顺便交代的内容,应予忽略;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极光的外形作文章。那么,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而对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一等信息,可忽略。第三部分重点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可略去“其它行星上的极光现象”。3.把选出的内容按逻辑顺序排列。
筛选至此,各信息点处于分散、零乱状态。引导学生按照从特征到成因机理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文章条理明显,应较为顺利。顺序如下:
①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②出现在南半球的叫做南极光,出现在北半球的叫做北极光;南北极光泛称极光。③极光的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难以描绘。
④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慢状的极光慢;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⑤形成极光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⑥第三部分第二段(极光发光原理的说明)。4.信息的语言加工和最后输出。
估计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做出取舍不当、概括性不强的种种答案。需要加工的句子主要在①④③点。可分成几步,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或具体引导。第①点提示:“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下句“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大气现象”,所以把前一单句略去,句式更紧凑,表意更集中。下文还有两个信息点,一是介绍出现地点,一是光的形成原因,语言顺序应如何排列更好呢?当然“成因”与前文联系紧密。
修改结果:极光是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高空大气现象。它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第④③点提示:有些句子在文中生动活泼,描述性强,而作为信息要点的概括却不够精练,如④③句,如何使之更简洁、明晰呢?
修改结果:④极光形态特征分五种:极光孤、极光带、极光片、极光慢、极光芒。③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棒褪状的磁层。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柬。这种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励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这便是极光。
以上设计旨在启发学生按一定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这既是筛选重要信息的过程,又是锤炼语言的过程,应经常练习。
四、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6.3_实数_教学设计_教案 篇8
6.3、实数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3.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复习引出实数的概念
1、有理数的分类:
2、练一练,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3、共同探究:
以上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无理数的特征:
①圆周率π以及一些含有π的数;
②开不尽方的数(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③有一定的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 如:12.010010001……
4、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的分类(二分法)
你知道怎样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吗?
例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正有理数集合: 负无理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在数轴上作出 课堂小结 小结
1、实数的概念
2、实数可以怎样分类
3、数轴上的点和实数一一对应。作业: 课后习题 课本习题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并不复杂,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很大部分是借助新知识回顾旧内容。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9
1.教学目标
1.了解南北战争的过程(导火线、爆发、转折、结局)2.认识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理解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正确评价林肯。
2.教学重点/难点
1.林肯及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的美国总统有哪些?
2.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出示媒体】大家看历年来排在首位的是?
3.林肯。他究竟伟大在哪里呢?其实从他移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打一场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000个青壮年劳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呢? 4.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南北战争中去一探究竟。
(意图:通过展示一项奇怪的民意测验结果,直接切入主题,用数据反映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凸现问题的矛盾,可以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这节课将回答这个问题。)
二、新授 我们前面学过美国独立战争,当时美国南方和北方是团结起来才打败英国的,昔日盟友今朝为何兵戎相见?
(一)联邦危机
【出示:两种经济制度】 1.由图片看来,南北方有何不同?
2.生分析后提问:哪种经济制度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 【出示:材料】
3.阅读材料,进行角色扮演,假如北面四组是北方工厂主,南面四组是南方种植园主,展开辩论,表达自己的主张?
在南北方的矛盾冲突中,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4.当时的黑奴们他们的命运又如何呢?【出示:黑奴材料】引导学生看到奴隶制的腐朽,明确引发大战的根本原因 【出示:美国领土的扩张】
5.南北方都想在新增的土地上推行自己的经济制度,就在双方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林肯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6.【出示:当选材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得到南方的支持?学习课本p112小字。
【出示:就职材料】大家看到了人头攒动的情景,这些人来干什么?他们来自? 那么北方人民庆祝林肯当选的时候,南部应该做什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意图:通过以上材料得出结论: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一堂课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背景和面临的矛盾当中,让学生伴随着林肯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了解美国内战发生的原因。我追求一种“渐人佳境”的效果。)
(二)捍卫联邦
1.【出示:林肯演讲材料】分析美国形势和林肯的期望,明确战争爆发的标志。2.【出示:实力对比】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学生讨论探究: 1.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一再失利的原因
2.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来扭转战局呢? 3.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深远影响。
假如你是当时一位农民或黑奴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表示会参加北方的军队为自由而战。
(意图:把林肯摆在矛盾当中,引导学生从林肯是美国总统的角度理解林肯,林肯在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奴隶服从于这个目标。)
(三)联邦新生
合作探究:那么北方为什么最后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回归上课之初的问题: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
三、学古鉴今:
1.假设你现在到美国,碰到有美国政客或不明真相的人对从事分裂我国活动、破坏我国统一(如中国的台湾问题)的人和事发表支持言论或者扭曲事件真相的情况,你用什么 “武器”予以还击?
2.南北战争起因于两种社会制度,目前中国也实行一国两制,将来是否也会像美国一样会发生内战?(生畅谈认识)
课后习题
1、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的实质是()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 C、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美国内战与独立战争的相同点()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
3、美国内战后,哪一问题还没得到解决()A、国内市场狭窄
B、雇佣劳动力不足 C、种族歧视政策
D、奴隶制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板书
18.美国南北战争
一、起因
二、经过
三、结果
6 西湖教案设计 篇10
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同桌同学互相提问回答1~5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
2×5=2×2=5×1=3×4=
1×5=5×3=2×4=5×4=
新授
1.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问:在没有学习6的乘法口诀之前,请大家先猜测一下,你觉得老师要怎样来将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出示P33准备题
(1)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6
(2)问:每次加6,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6,第一个格是1个6,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6相加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6,并板书: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6个6.
3.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六得六”(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只蝉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只蝉,每只蝉有6条腿.)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1只蝉有6条腿,也就是1个6,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6×1=6,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板书:6×1=6一六得六
(2)学习口诀:“二六十二”(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一只蝉的实物图,问:现在有几只蝉,是几个几?(现在有2只蝉,是2个6.)
问:2个6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6×2=12二六十二)
(3)学习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
教师再依次出示四只蝉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
教师板书四个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诀.
(4)问:看一看这六个算式和六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6,后半句都表示得数.
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6.)
4.熟记口诀
(1)教师给出一定得时间,要求学生们在此时间范围内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开火车(找出一组学生,顺次回答问题),师生对口令(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没回答问题的学生击掌判断正误(回答正确,击掌;回答错误,立即举手纠正.).
巩固练习
1.完成P33、做一做、1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要求学生也用小棒动手摆1个六边形.
提问:
(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2)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6 西湖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05-29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07-08
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07-17
题汉州西湖,题汉州西湖薛能,题汉州西湖的意思,题汉州西湖赏析06-05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08-11
西湖龙井06-26
西湖文化景观07-28
杭州西湖10-13
东坡西湖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