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2024-05-13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精选7篇)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1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苏庄村书记助理张帆

2010年8月,我参加中央组织部组织的大学生到村任职考试,有幸成为一名村官。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来到落垡镇苏庄村担任书记助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通过与张书记和两委成员的深入沟通,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走访调查,进村1个月来,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苏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苏庄村基本情况

苏庄村:现有人口1079人,户317,占地1816亩,党员25名,积极分子18名,村民代表20名,党支部村委会系09年换届选举产生,两位交叉任职,支部书记张会来,委员苏荣生,张文奎,村主任苏荣生,委员产生一名苏学勇现在廊坊养病不能工作,村街事务由张会来,苏荣生主持,支部村委会功过能够很好的相互配合,能够完成上级交办的村街日常工作,现有两室12间,独门独院标准较高。并每天都有门卫看管村委会。

近年来,该村在村书记张会来和村主任苏荣生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苏庄村经济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强抓机遇,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该村始终把经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培植第一、二、三产业中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方面,在政

府的带领下,垃圾回收电厂正在我我村投资建设中,电厂建成将造福于该村村民。

2,社会治安与信访问题,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苏庄村双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宅基地,地边引发的信访问题落垡镇北片工委密切关注大力解决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苏庄村双委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3.基层组织建设,苏庄村双委在村支书张会来、村主任苏荣生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落垡镇党委副书记马书记誉为“落垡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苏庄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苏庄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苏庄村双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既要巩固自身的专业所学和理论知识,也要不断加强社会磨练,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做为一名“村官”,既然来到基层,就要为百姓办实事,谋实惠,把加快农村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我坚信,在办事处的帮助和村委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必能为广大村民带来福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三、对苏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关于发展和吸收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双委班子中去,使柴湾村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不要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建议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尽快筹建文化大院,积极引导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电脑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文化娱乐和图书科普等方面的设施或载体,以及健身场所和设施。村民劳作之余,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给消极文化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快筹建文化大院,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结合远程教育平台,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

5.关于两务公开

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双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为苏庄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苏庄村双委的直接领导下,苏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掀起高潮。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双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奔小康。我相信,苏庄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落垡镇苏庄村书记助理

2010年12月15日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2

1 水磨镇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区的现状

1.1 水磨镇林区的森林资源

水磨镇总面积达到270.94 km2;林业用地面积达到5909hm2, 其中灌木林面积有397 hm2, 森林面积有433 hm2, 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3%, 中幼林面积达到140hm2, 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4%。未成林造林地有2332 hm2, 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39.5%, 退耕还林有64.4 hm2, 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1%。总体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34%。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本地幼林中, 人工植苗造林的比例比较大, 造林地点主要集中在山区部分, 树木种类主要有云南松、杉以及华山松等植物, 树木品种比较单一, 且大多数是独自成林;从林木生长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来看, 灌木层和草本层比较少, 因此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且水土保持能量比较低, 个别地方的草本层和灌木层生长过于茂盛, 使林区内出现怪形树或者藤缠树, 对林木生长带来较大影响,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 降低了林业的经济效益。

1.2 水磨镇林区低产林的成因

1.2.1自然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从地理位置看, 全镇主要位于云贵北部, 气候为低纬度季风气候, 全年温差较小, 年降雨量达到600mm~1100mm, 降水量虽然比较充足, 但年分布不均匀。当地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低温、冰雹以及霜冻等, 对林木的正常生长带来了严重影响。水磨镇土壤主要以紫色土、水稻土以及黄壤等为主, 紫色土是由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砂页岩发育成的, 土质结构十分松散, 且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物质, 遇水之后很容易被溶解、侵蚀, 因此其保肥、保水的能力比较差, 同时, 紫色土的有机物含量十分低, 一般在2%左右, 因此林地土壤不够肥沃, 难以为林木的正常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从而导致林区逐渐发展为低产林。

1.2.2树种比较单一, 且栽植密度不合理。水磨镇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 为片面追求荒山绿化的目标, 大规模、大面积的开展造林活动, 主要栽植适合本土生长的单一林区,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速度, 也为病虫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此外, 本地种植密度较大, 虽然起到了绿化效果, 但也产生了怪形树、藤缠树等问题。

1.2.3对中幼林的抚育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当地在造林时虽然也加大了混交林的种植面积, 采用透光抚育措施进行管护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在多种因素地限制下, 林木抚育力度还是较小, 从而产生了低产林区;管护措施在实行过程中, 经常是砍优留劣, 因此遗留下来的林木其生态效益以及经济价值都不够高, 也逐渐成为了低产低效林。

2 水磨镇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区存在的问题

2.1 改造任务艰巨

由于当地的低产低效林所占比例比较大, 且亟需抚育的中幼林面积在林业总面积中的成分也比较大, 不仅缺乏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 而且质量较差, 如果在短期内缺乏及时有效的抚育措施, 便会逐渐成为新的低产低效林。

2.1.1改造利用的价值不高。中幼林在抚育过程中, 偶尔还会根据需要进行砍伐, 由于生产的木材比较小, 利用率比较低, 即使作为柴火, 当地农民或者职工也无法使用那么多;如果遇到经济较好、有需求的县城进行销售, 由于路程较远或者运费较大等因素, 人们很难获得收益, 甚至连劳务费都不一定会赚回来。因此说, 中幼林及低产林的改造利用率比较低。

2.1.2缺乏明确的采伐体制。对中幼林及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生产时, 其成本比较高。按照规定, 中幼林的抚育, 要采伐数量较多的胸径达到6cm以上的林木, 但采伐限额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且采伐手续的办理比较麻烦。因此, 在采伐限额管理的影响下, 企业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甚至使采伐成为了择伐, 忽视了改造中幼林及低产低效林的目的, 转为以取材为目标。

2.1.3缺乏改造资金。由于国家并没有设置关于中幼林及低产林区的专项改造资金, 因此对于人工造林而言, 国家只对树苗费用、造林费以及后期管理费进行了有计划的安排, 且上级财政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幼苗及低产林区的抚育力度, 从而导致人工造林的抚育比较滞后, 没有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 水磨镇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区的改造建议

3.1 降低林区密度

要降低林区密度, 可采取间伐措施, 从林业局的工作经验来看, 667m2土地的植株数量保持在120~150株比较理想。进行间伐时, 要遵守去劣留优、间密均匀的原则, 并顺便清理已经枯萎、病死、畸形或者长势较弱的树木, 还要把间伐木的残留物处理干净, 从而为保留的优质树木提供更好的水土、光照等条件。对植被较好的区域, 可进行局部抚育, 疏散根部土壤。对需要进行间伐或者调整林木组成结构的低产林区, 在改造期要加强管理, 防止滥砍乱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做好除草、除虫害等工作。

3.2 适当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的营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林分的组成结构。由于当地低产林主要为松木林、杉等, 因此可补植其他适合生长的树种, 改善当地的林地条件, 并调整树种结构, 从而有效提高林分的生长能力。补植时要注意采伐生长状态不够好的树木, 保护已有的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对山顶或者山脊等比较贫瘠的地方, 可采取乔灌混交。

3.3 实施封山育林政策

封山育林, 主要是把已经形成的林分进行封禁, 然后通过人为或者天然方法进行下种, 在育林、保灌以及护草等多种措施的处理下, 确保林区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演替。对人为干扰因素比较大的低产林进行封闭, 在育林过程中结合补植、补播等, 改造低产林区的现状, 从而取得更好的抚育效果。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 可以保证林分实现混交, 从而增加林分结构的稳定性, 提高其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

3.4 制定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通过制定有效的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可实现对森林的分类管理和经营。首先要对当地的林区进行调查, 以便确定区域划分的标准,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 确定培养目标、建设模式以及技术标准等内容, 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 满足人们对林区资源的需求, 以便更好地保护森林, 提高林区的生态效益, 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对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林区进行有效改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区的生态环境和质量。通过调查水磨镇林区的实际情况, 对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进行改善, 利于水磨镇林区更好的发展。因此, 中幼苗的抚育和低产林区的改造, 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特征, 因地制宜, 从而更好地达到改造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星.塞罕坝机械林场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2 (8)

[2] 乔方彬.林地产权演变和林业的发展--云南林区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及管理.2009

[3] 梁国利.退耕还林地人工幼林抚育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1 (02)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48-1

1公主岭市农防林基本情况

公主岭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县(市)之一。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该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防林体系,不仅在防风固沙、保土保肥、减灾增产等方面,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资产,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557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53万立方米。但由于在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上过多地强调生态防护功能,加之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使农防林更新改造成为困扰林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2公主岭市农防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成过熟林比重大,防护功能下降

根据最新二类调查统计结果,公主岭市成过熟农防林面积达10591.9公顷,蓄积达197万立方米,占全市农防林面积、蓄积比例分别为80.7%和95.1%。在现有农田防护林中,残次农田防护林带面积、蓄积分别为600公顷、5万立方米,分别占现有防护林的4.6%和2.4%,枯死农防林带面积达300公顷,蓄积达9万立方米,占农防林比例分别为2.3%和4.3%,整体防护功能日趋弱化。

2.2受采伐限额限制,更新速度缓慢

公主岭市农防林蓄积量为207万立方米,如果按照原有采伐限额,每年采伐1.5万立方米,则需要100多年才能轮回一遍,严重影响了农防林更新改造的进程。

2.3经济利益得不到实现,大量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各方面意见很大

农防林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改造,一方面造成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应该获得的经济利益得不到兑现,严重挫伤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林龄的老化,病虫害、自然枯死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森林资源资产的流失和贬值。这部分收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得到,农民没有得到,林业部门也没有得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依靠现有的模式和办法显然难以办到,只有通过更新改造,才能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升防护功能,增加收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目的,进而实现突破一点,带动全面。

3农防林更新改造的重大意义

一个时期以来,农防林体系建设之所以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层面,在于没能很好的与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因而也就很难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能动行为。从公主岭市的试点情况看,农防林改造不仅大大加快了更新进程,而且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该市2005-2010年秋季通过农防林更新改造可生产木材18万立方米,仅木材销售一项就可实现收入12600万元。如果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后再出售,保守地算,收入最少可翻一番。而且,还可以拉动木材加工、运输、苗木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季节性就业,相当一部分民间债务链可一次性得到解决。这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讲,是上任何项目,发展任何产业都难以办到的。同时,由于采伐量增加,林业部门育林基金等方面的收益也有所增加,为发展造林绿化事业积累了后劲。

4搞好农防林更新改造需要把握好的关键环节

4.1严格把握标准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无论怎样改造,这个根本目的不能丢。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把握标准,保证现有的生态防护功能不能下降。尤其是对残次林带、病腐林带、枯死树林带、“小老树”林带的鉴定,必须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把关,防止采好留坏。

4.2搞好调查设计

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尽量选择在生态比较稳定的区域内进行,田问林带必须实现隔带采伐更新,防止因更新改造出現漏风现象。要把调整结构,提高功能作为重点,采伐成过熟林,配比相应的残次林带和规划未造林带与无树林带;采伐病腐林带,营造抗性强的新品种林带,实现农田全覆盖,防护功能整体提高。

4.3精心规划方案

农防林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是实施农防林试点应遵循的文本和指导性文件,是确保农防林更新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可使这项工作在一开始就规范化、制度化,避免跑偏。因此,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个总体的规划,分轻重缓急,确定农防林哪些先更新、哪些先改造,哪些作为配套先造林,等等,以此推进农防林有步骤地建设和发展。

4.4确保更新造林

农防林更新改造成功与否,还要看是否按要求、按标准还林。在公主岭市的试点实践中,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更新造林面积不减少、确保春季一季完成更新造林、确保一次造林一次成林。总结该市多年保证造林质量的经验,进一步提出要严格把好三关:首先是整地关,采伐后做到清除伐根,清洁伐区,填平土坑,修植树台,挖防护沟和植树坑,做到全面整地。第二是苗木关,必须采用2年根2年干或3年根2年干的大苗进行造林,而且要选择生长快、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未经鉴定的树种和品种坚决不用。第三是栽植关,要立足抗旱造林,实行灌浆造林,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大水漫灌,一次浇透。

4.5建立有效机制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4

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纪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好今年的各项工作。现在我就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谈谈看法,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按照各自的工作思路,把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一、开展创建“五要”工程示范村活动,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根据《关于开展创建“五要”工程示范村活动的通知》(宁纪办 [2010]57号)精神,全市分三个类别(城郊村、沿海村、山区村)开展创建“五要”工程示范村活动。

1、加强领导。全面实施以“农村的事农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五要”工程,是省委八届七次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对于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化和拓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创建“五要”工程示范村活动,是我市全面推进“五要”工程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确保“五要”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市已安纪[2011]6号文件下发,各乡镇(街道、村街工作

周围村、居、社区)设有固定标准版面的村务公开栏的不少于6个版面(包括政策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党务公开、其他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公开),沿海、山区村不少于4个版面。

2、公开时间:城郊村统一在每月25日前(上级要求15日前)公开上个月村务情况,沿海、山区村统一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5日前公开上个季度村务情况,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和要求公开的事项随时公开。

3、公开内容:按照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市村务公开栏板面样式规范》统一公开内容,做到全面真实。

一是政策公开,具体包括:减免农村税费政策,种粮、良种、购置农机等方面补贴政策,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政策,农村征兵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其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等。

二是财务公开,具体包括: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方案,村集体财务收支详情,村集体债权债务,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资金及使用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村集体资产明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处置情况,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个人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村组干部补贴和误工报酬等。

三是事务公开,具体包括:村委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及实施情况,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村务决策听证事项和办理情况,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点题公开”、“入户公开”、网络公开等形式,建立村务公开与党务公开联动机制。

7、公开档案。村务、党务公开的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城郊村按月收集归档,沿海、山区村按季度收集归档。

三、广泛实行户代会制度,村里的事让群众参与

在全市农村实行户(联户)代表会议制度,即以本村家庭户为单位推选产生户(联户)代表,由户(联户)代表组成户(联户)代表会议,对本村有关村务进行讨论决定,让群众参与监督,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判权,让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透明化。

1、按照“6321”工作规则,落实“六议”程序,即按照民情咨议、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户(联户)代表会议决议、党员和户代表评议的程序进行重大村务决策。

2、实行村务理事会制度。由村民代表或户(联户)代表民主推选产生村务理事会,采取社会自治组织的形式,参与重大村务事项的实施和监督。当某一重大村务事项执行“一事一议一理事”完毕,这一机构自然解散,确保了农民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3、建立完善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行户(联户)代表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

4、健全征求意见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月初,村委会向村民代表或户(联户)代表发放村务征求意见表,当月10日前收集整

镇(街道、村街工作处)根据《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案》,要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要同时成立村集体会计代理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村(居、社区)要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资产评估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集体“三资”进行严格监管。同时,要建立覆盖市、乡、村三级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乡镇(街道、村街工作处)、村(居、社区)公有资产、村集体财务票据要实行电子化管理,实施在线监控指导,及时调查核实监控中发现的“三资”监管异常情况,督促整改落实。

1、全面清查集体资产资源,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帐实相符,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和计算机网络监管,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公开、统一建档。

2、村级财务审批制度完善、手续规范。“三审”制:每一张报销发票,第一步是“经手人”签字,第二步是“证明人”签字,第三步才通过“三审”,即(首先)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查,(其次)支部书记审核,(最后)村民主任审批。严格费用报销,实行村级公务零接待。

3、实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城郊村每年不少于一次,沿海村、山区村2年内不少于一次;村干部换届或离任时,必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三资”管理存在明显问题、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实行重点审计;对征地补偿款、救灾物资等村民关注的重大事项,实行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5

2007年4月, 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旧城棚户区改造任务, 重点是低洼易涝、基础设施严重不配套的平房、简易房、危险房集中的片区, 拆迁面积达到460万平方米, 约需动迁6.8万户、18.6万人。截至目前, 济南市已经启动27个集中片区和14个零星片区的改造, 拆迁建筑面积约210万平方米, 动迁居民约3.5万户、12万人, 开工建设安置房约130万平方米,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棚户区改造的主要经验

1. 制定和完善棚户区改造政策措施

棚户区改造之初, 济南市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的通知》, 把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棚户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下达经济指标, 不谋求政府收益, 最大限度让利于民。一是以就地安置为主, 以异地安置、货币补偿为辅。群众对安置房拥有完全产权, 选择货币补偿的按该片区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评估确定。二是对只有一套住房且面积低于国家强制标准规定的住宅设计最低套型面积的, 由政府无偿按最低套型面积标准安置或换算后进行货币补偿。三是超出应安置面积的部分, 按该片区的普通商品房评估价收取差价。四是对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用地外的经营性用地, 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 所产生的土地收益作为专项资金, 用于棚户区改造的统筹调剂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五是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4‰的比例建设部分经营用房, 交由社区居委会经营, 所得收益用于困难居民物业补助, 保证困难群众既能住得上房又住得起。

针对棚户区改造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实际情况, 2008年9月济南市财政局、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首批免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的通知》, 免收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拆迁管理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绿化收费、环境卫生费等19项收费。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棚户区改造的影响, 不折不扣地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济南市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意见》, 进一步加大了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一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部分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商品房部分视安置房建设规模和工程进度予以减征;二是改造项目商品房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和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仍需缴纳部分, 可按工程进度分期缴纳;三是前期涉及的经营性收费一律按相关标准下线执行;四是劳务工资保证金推迟至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时缴纳, 房屋维修基金推迟至办理产权分户时缴纳;五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工前的预售收入, 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规定标准的下线预征企业所得税。六是改善政府行政服务, 在土地供给、规划审批、建设和预售许可、贷款办理等方面简化程序, 实行全过程的承诺服务、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

2. 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组织机构

济南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 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 各有关单位组成的济南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全市棚户区改造。成立济南市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作为市政府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协调机构和运作平台, 具体负责棚户区改造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规划策划、投资融资、拆迁安置、项目招商等工作。各区都成立旧城改造指挥部或办公室, 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各部门特别是办事处的作用, 具体进行棚户区改造拆迁和国有土地收储工作。

3. 借鉴外地经验, 因地制宜开辟棚户区改造创新模式

在济南棚户区改造之初, 市里派出调研组赴辽宁等地进行学习调研其棚户区改造的经验做法。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采取了政府主导和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对一些重点项目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运作, 开创了以改善民生为主、以扩大内需为重、以积蓄后劲为基的济南模式, 把棚户区改造与产业发展结合, 改善民生与扩内需保增长统一, 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棚户区改造新模式。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济南市棚户区改造一开始就从思想上明确棚户区改造是政府的责任, 突出强调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第一是政府主导规划策划。采取就近整合、整体捆绑或项目搭配等方式, 确定棚户区改造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第二是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各区政府负责组织拆迁工作的摸底、审核、公示, 落实拆迁安置房源, 组织居民回迁。第三是政府主导土地熟化。由政府筹措资金统一整理熟化土地, 有效破解市场运作周期长、资金不到位的弊端。第四是政府主导安置房建设标准。棚户区改造主要针对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 户型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 所占比例90%以上。第五是政府主导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程监督, 确保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项目范围外的市政基础设施由政府组织建设。

二是实施“阳光拆迁”。棚户区改造事关拆迁居民切身利益, 为把这项惠民工程打造成“勤廉双优”工程, 市区两级加大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力度, 实现了该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对拆迁安置方案、享受最低保障居民名单、规划设计方案、选房方案等居民关注的政策措施,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 公示告知社会各界。主动畅通民意反馈渠道, 开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向居民发放公开信、设立公开电话等, 给居民一个反映问题的平台, 也是对棚改工作中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的公众监督平台。

三是加强监督力度。首先, 棚户区改造市区两级实施公众监督、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办法, 建立和完善责任考核制度, 强化责任考核的规范性、有效性, 将责任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其次, 市审计局制定市区两级审计机关联动审计制度。审计部门与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建立联系人制度, 定期进行情况交流和沟通, 及时研究解决棚户区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的高效使用。另外, 由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委托中介机构对棚户区改造资金进行现场跟踪审核, 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和审计局分别对中介机构人员及审核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 并建立中介机构审核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

三、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1.拆迁收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这项工作, 但存在个别居民漫天要价、抵制拆迁的现象, 影响项目顺利开展。

2.根据项目规划和行业管理规定, 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学校、社区中心、卫生站、邮政等配套设施, 都是无偿交付使用, 单靠项目开发全部代建难以实施, 需要政府投资建设。

3.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目前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由于拆迁成本高, 项目规划无法实施, 造成部分项目用地暂时闲置。

4.通过济南市实际运作, 济南市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台在棚户区改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主体资格地位未能在法律法规层面予以明确。

四、棚户区改造相关建议

1.为了维护绝大多数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 加快改造建设进度, 解决棚户区改造中拆迁收尾难的问题, 建议司法部门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

2.对于棚改片区需要建设的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医疗、文体、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行业专项规划, 由政府组织建委、财政、规划、教育、民政、工商等部门研究平衡确定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具体位置、规模、标准等。

3.对于规划确定的学校、社区中心、卫生站、邮政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建议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明确建设模式、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及使用管理等相关办法。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6

众所周知, 山西是资源大省, 也是“资源可循环大省”。长期以来, 山西由于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 逐步发展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和支柱的产业结构, 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角色。山西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增长和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 这种粗放的、附加值低、利润流失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巨大, 要求也最为迫切, 特别是以煤为原料的焦化、电力、钢铁企业, 在煤矸石、粉煤灰、废钢渣综合利用和废气、废水、余热回收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关联性。

因此, 山西省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改造, 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这既是提高山西省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战略抉择, 又是实现工业新型化的基本路径;既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又是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关键所在。

那么传统产业循环化改造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以下工作重点:

从清洁生产入手, 对传统产业循环改造

要从企业清洁生产入手, 用已经认知的循环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改造, 坚持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引导并鼓励企业采用新理念、新技术对传统行业和重点行业中不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生产流程进行改造, 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利用, 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煤炭行业在三个环节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开采环节, 加大实现煤矿机械化、集约化、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矿井生产技术改造, 大力发展综采综掘技术, 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深层开采技术, 提高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二是在加工环节, 采用干法和节水型洗选技术, 实现深度降灰脱硫, 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和效益;三是在运输环节, 采用密闭运输, 减少抛撒损耗。同时, 向下游延伸煤炭产业链, 如煤电、煤钢、煤化工等发展。

焦炭行业在三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是在配煤环节, 采用捣固装煤技术, 提高配焦煤掺入比例, 应用掺入粘结剂配用型煤、煤调湿和煤分级粉碎等配煤技术, 提高资源生产效率;二是在炼焦环节, 推广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煤气净化工艺和炼焦自动化控制等技术, 提高脱硫效率, 降低废水排放;三是在煤气利用和焦化产品回收环节, 鼓励炼焦企业区域集中, 促进焦油、粗苯、焦炉剩余煤气回收利用。

冶金行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装备, 实行高温废气回收及余热发电、废水闭环处理循环利用技术、加大废渣综合利用率和废钢、废铜的回收利用力度, 进一步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 积极开发高炉喷吹废旧塑料、轮胎颗粒等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电力行业加快对现有发电设备的改造力度,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 降低水耗和烟气除尘脱硫为中心, 推广节能、节水、环保新技术, 逐步依法关闭单机容量较小的常规燃煤机组;发展一批洗中煤、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及热能梯级利用;逐步提高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发煤层气、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

从园区建设入手, 建立循环经济链条

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避免“循环不经济、循环不环保、循环不集约”问题。要从大型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入手, 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为主要目的, 建立起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链条。通过园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集聚, 解决单个企业废物利用循环不经济的矛盾, 通过补链设计, 将众多能够共享的资源互换到产品的上、中、下游, 使园区内形成必要的生产循环, 组成生态工业链,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从而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对现有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改造, 对基础设施较好、规模较大、产业档次较高、集聚功能较强、产出效益较优的工业园区, 要重点培育和发展, 充分发挥这些工业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形成集约化生产;对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园, 鼓励园区通过共享资源、延长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 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 通过产业整合、基础设施整合、管理机构整合, 形成协调发展态势, 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对新建工业园区要加强规划指导, 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建设, 园区内企业 (生产单元) 之间要尽量实现废物和副产物的互相利用、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 推动不同产业和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 推进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 形成企业或产业之间的生态网络, 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村街改造调研报告 篇7

(1)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所

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所是原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 下设的六个专业所之一, 具有环境卫生规划、工程设计与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面,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主编和参编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等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二十余项, 完成《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送审稿。承揽了各类环卫工程项目三百余项, 项目遍及全国七十余个城市和部分国家。项目类型涵盖所有环卫领域, 包括垃圾转运站、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生物处理与综合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工程、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电子垃圾处理工程、危险废物处理工程等。

(2) 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2年, 是专门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高科技环保公司, 是国内渗滤液高标准处理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并设有碟管式反渗透设备生产基地, 实现了碟管式反渗透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并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碟管式膜系统生产基地。其拥有的碟管式反渗透技术是目前国内能保证渗滤液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成熟技术, 该技术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环保实用技术。天地人掌握有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MBR) 、微滤 (MF) 、超滤 (UF) 、碟管式纳滤 (DTNF) 、碟管式反渗透 (DTRO) 等多种渗透液处理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水质、不同出水要求选择适合的工艺组合, 提供渗滤液处理的综合解决方案, 是渗滤液高标准全面处理领域的领军企业。

该公司成立以来, 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业绩卓著, 先后承建国内各市、县多项工程项目, 目前完工及在建项目20多个, 已经完成的渗滤液处理项目, 能够稳定运行, 正常出水水质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均在预期的范围内, 有的低于同类设备的平均值。

(3) 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 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高科技环保公司, 专业从事垃圾渗滤 (沥) 液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 提供从工艺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到售后服务的一系列服务。先后承建了近30个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 分布在北京、天津、广州、四川、山东、江苏等地, 其中已完成的项目能够稳定运行, 出水水质指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有的优于相关的国家标准, 包括《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水污染排放地方标准以及回用水标准。

该公司近年来业务增长较快, 与北京环卫集团密切合作, 统揽北京绝大部分市场, 依托北京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 集生产与研究于一身, 形成了一套适合国内垃圾渗滤液的特点的成套新技术体系, 有自主知识产权, 研究解决了配套的污泥和浓水处理问题, 属于国内领先技术。其技术具有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其中吨水能耗≤20KW (包括浓缩液处理和污泥处理) , 不足同类技术的50%;吨水运行成本为30元 (包括浓缩液处理和污泥处理) , 不足同类技术的70%。尤其是在生化反应中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装置。

(4) 北京市阿苏卫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心

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隶属北京市四清环卫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承担北京市东、西两个城区和昌平区7个乡镇的垃圾处理任务。填埋场共占地60.4公顷, 其中一期工程填埋面积26公顷, 设计处理量为2000t/d, 设计处理能力2000t/d, 设计寿命17a, 1994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一期工程主要采用水平膨润土板和垂直射水造墙相结合的防渗办法, 二期工程主要采用HDPE进行水平防渗。至2006年底日处理垃圾约2100t, 每日平均产生渗滤液约400t, 渗滤液经收集后送到处理厂进行处理。

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于1998年建成一套厌氧+氧化沟垃圾渗滤液处理线并投入运行。其工艺流程为:渗滤液提升井-调节池-厌氧池-氧化沟-沉淀池-出水井。渗滤液处理厂处理量为1000m3/d, 工程投资为700万, 设计进水指标为:COD为5000mg/L, BOD为2000mg/L;出水标准为二级排放标准。

垃圾填埋场运行初期, 大部分垃圾尚未发酵熟化, 同时新鲜垃圾携带的水分较多, 所以垃圾渗滤液的CODcr较高, 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 可以采用生物法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氧化沟工艺处理渗滤液具有一定效果, 特别是对新鲜的渗滤液去除率较高。虽然进水浓度变化幅度较大, 但出水浓度仍能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垃圾填埋场的运行, 可生物降解的物质被大量消耗, 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降低, 出水指标偏高, 不符合当地排放要求。当时主要存在3个问题[1]:

一是设计负荷太低。对于CODcr浓度约为10000mg/L的渗滤液, 该系统每天最多只能处理100~150t, 而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夏季新鲜垃圾渗滤液CODcr浓度经常高达20000~30000mg/L, 甚至更高, 氧化沟工艺难以满足处理要求。

二是处理模式单一。没有考虑氨氮的去除, 影响好氧处理段污泥的生物活性;渗滤液中存在大量的难降解物质, 导致出水CODcr较高;没有考虑脱色, 导致渗滤液中难以降解的腐殖质、灰黄霉酸等物质的积累, 使出水色度越来越高, 最后变成深褐色。

三是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温度每变化10℃, 污泥的活性变化2倍。水温低于5.6℃时, 微生物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低于4℃时, 微生物开始死亡。每年11月至来年4月, 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水温基本在10℃以下, 最低达到0.5℃, 污泥完全失去活性, 系统无法运行。

由于上述原因, 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标准, 而阿苏卫的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后排入温榆河, 市政府要求必须达到排放标准。2003年10月, 经过招标进行第一次改造, 阿苏卫主管部门北京市四清集团选用了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两级碟管式反渗透, 日处理渗滤液300吨, 出水达到GB16889-1997中的一级排放限值, 由于阿苏卫垃圾场现场土地有限, 反渗透系统安装在原有的一个调节池上, 该池现用于存放反渗透出水。这套碟式反渗透处理系统于2004年正式运行。

DT-RO反渗透处理工艺由预处理、膜分离和后处理3部分组成。整个处理系统由PLC控制。浓缩液是反渗透处理的副产品, 浓缩液的各项指标都很高, 每天产生的浓缩液由抽车送到填埋区进行回罐或运到市政污水系统合并处理。DT-RO系统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 DT-RO系统设计电导率为15000μs/cm, 而设备运行以来, 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实际电导率维持在30000μs/cm左右, 最高达到37500μs/cm, 导致净水回收率较低, 系统操作压力较大。

(2) 渗滤液由于碱度较高, 加酸时发生大量泡沫, 导致系统误报警停机。

(3) 浓缩液处理难度大。DT-RO系统无法从根本上彻底分解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处理过程中产生20%~60%的浓缩液, 虽然浓缩液可以回灌到填埋场, 但是回灌限制条件较多。

(4) 现有生化系统不能有效衔接, 预处理作用不明显。特别是渗滤液CODcr负荷较高时, 生化系统出水不能满足DT-RO系统进水的要求。因为要配合DT-RO系统, 氧化沟进水不能低于300t/d。而如果进水负荷过高, 造成氧化沟泥水分离不好, 后续反渗透沙滤器会频繁反冲洗。

目前, 阿苏卫垃圾渗滤液包括填埋场渗滤液、堆肥场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场渗滤液 (待建) , 规模为600t/d, 已进行了第三次改造, 改造工程由北京洁绿公司承揽, 采用的工艺形式是中温厌氧+膜生化反应器 (MBR) +纳滤+反渗透 (部分) , 出水标准达到GB16889-2008表二标准。

(5) 北京市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

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市区继阿苏卫、安定、北树神之后, 新建的第四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海淀区西北永丰屯乡境内, 据海淀镇约12Km。工程分两期, 一期工程于1999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于2001年5月开工。设计渗滤液处理水量一期为1000m3/d, 二期工程也为1000m3/d。原处理工艺为“中温厌氧+吹脱+氧化沟+超滤+纳滤+反渗透 (部分) ”。由于氨氮含量高, 氧化沟工艺生化处理效果不理想, 出水与处理量均不达标, 于2008年进行改造, 同年8月运行。改造后处理规模是350t/d, 采用“中温厌氧+膜生化反应器 (MBR) +纳滤+反渗透 (部分) ”工艺, 主要将“吹脱+氧化沟+超滤”工艺改造为”膜生化反应器”。改造工艺简化, 提高原氧化沟 (改造后为硝化反硝化反应池) 的生物持有量, 处理液在生物池停留时间可达10天, 提高生化处理能力和生化处理效果。设计出水标准为GB16889-1997一级。运行中充分利用氧化沟自身特点, 经过加强生化系统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部分反渗透出水后出水达到GB16889-2008表二标准。

该工程由洁绿公司承建并托管运营。现场看, 生化反应池曝气充足, 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火炬持续燃烧, 部分出水在景观池假山体喷淋, 池内鱼儿摆尾游玩, 表明运营处于良好状态。

2 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

根据我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 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规范经过2001年和2004年两次修订, 已经在填埋场防渗、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控制等方面达到国际上较高标准。“十五”计划期间, 一大批垃圾处理项目按照新标准开工建设并相继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 大批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新建或兴建。由于已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在运行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渗滤液处理项目的改造工程已屡见不鲜, 并呈必要趋势, 这点在各环保科技公司所做的工程项目中可略见一斑。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 国内现有80%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超标。至今国内渗滤液处理还是一个难点, 没有很成熟的工艺。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典型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现状[2]。

杭州天子岭渗滤液处理厂, 采用3沉2曝活性污泥工艺, 处理规模为300t/d。1991年开始投产, 进水COD为6000ms/L, BOD为3000mg/L, 出水要求COD为300mg/L, BOD为60mg/L。在填埋初期渗滤液可生化性好, 氨氮低, 可以满足排放。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 渗滤液可生化性降低, 变化复杂, 氨氮含量高, 现在出水不能稳定达标。其运行费用为3~5元/t (不包括折旧, 下同) 。

深圳下坪渗滤液处理厂, 采用氨吹脱+厌氧复合床+SBR的处理工艺, 处理规模800t/d。2002年投产, 设计进水水质COD5000~l O000mg/L, BODl000~60000mg/L, 氨氮2000~3000mg/L, 出水要求为国家三级标准。通过为期1年的运行, 设备运行良好, 出水稳定达标。该工程总投资为1500万元, 运行费用12.4元/t, 如采用CANNON工艺运行, 费用9.35元/t。

广州兴丰渗滤液处理厂, 采用的是UASB+SBR+反渗透处理工艺, 处理规模500t/d。运行进水COD10000~20000mg/L, BOD7000~1l000mg/L, 出水达到回用水标准。该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 运行费用25元/t, 其中反渗透工艺费用11元/t。

重庆长生桥渗滤液处理厂, 采用2级反渗透 (IYr RO) 处理工艺, 处理规模500t/d。出水达回用水标准。该工程总投资3700万元, 其中反渗透设备2270万元, 运行费用l6.26元/t, 其中膜的更换费用为9.36元/t。

从上述各个时期典型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可看出, 工艺发生了很大变化, 投资、运行费用也增加很多。这些处理厂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要么处理出水不达标, 运行不稳定, 要么处理量达不到设计值, 要么投资、运行费用巨大, 使处理厂不能正常稳定运行。

根据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关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高浓度氨氮处理技术和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对生物脱氮技术的新认知, 包括好氧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等, 这些技术具有需氧量低、能耗低、负荷高、对碳源碱度需求低等优点。随着处理标准的相应提高, 渗滤液若仅靠生物处理已无法达到处理要求, 应该采取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方法。高级的处理技术意味着较高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在没有找到更廉价的处理方式以前, 渗滤液的投资会偏高, 处理成本也会相应较高。

3 结论与建议

(1) 技术上的可行性

在考察中, 我们选了一家资深设计院, 两家具一定规模的专业工程公司及两家改造后正在运行的渗滤液处理站作为走访对象, 使我们对渗滤液行业的技术与运行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工程业绩看, 天地人公司和洁绿公司难分仲伯, 只是前者起步较早;从技术看, 两者都有自己的独立知识产权, 只不过看上去“天地人”在深化处理上做得更多一些, 依靠深化处理设备可以实现间歇运行, 对水质净化更快捷、更有效;“洁绿”在生物处理上研究的更为深入一些, 在生化段有可能实现对有机物最大程度的降解去除;从设计资质看, 两者都有一定设计能力, 但部分项目不具备设计资质, “洁绿”多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境卫生研究所合作, “天地人”则多联手于中南环科院;从产品价位上比较, “天地人”多做引进的高端产品, 以净化设备为主, 价格会高一些。虽然两家专业工程公司业绩骄人, 经验丰富, 但由于渗滤液处理确实复杂, 确实受到人们认知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 两家也都是边做边改进。就如前面介绍的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的第二次改造工程, 选用了两级碟管式反渗透 (即DTRO) , 这是一套深化处理系统, 运行后一直不达标, 其主要原因就是生化处理效果不好, 不得已北京环卫集团又对“阿苏卫”进行了第二次改造, 引用了生化处理技术。出水水质虽然得到了改善, 但也不能绝对说完全达标, 这也印证了渗滤液处理的技术复杂性, 正因为如此, 即使处理系统建成已正式运行, 厂家技术人员也会经常出现场解决问题, 售后服务都会优质到位。北京市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和北京小武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等一些处理单位干脆委托厂家进行托管运营。

针对秦皇岛市张桥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专家初步认同的工艺为:生化处理+膜生化反应器 (MBR) 。其工艺流程为:调节池渗滤液出水由提升泵提升至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生化反应, 高浓度的渗滤液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为易降解的物质。厌氧采用中温厌氧, 出水进入MBR系统进行生化反应, 去除可生化有机物和氨氮。MBR系统包括反硝化系统、硝化系统和MBR膜机组。工艺截止到MBR部分结束, 不上深化处理工艺和设施。

(2) 改造的资金估算

若按照“MBR (膜生物反应) +NF (纳滤) +RO (反渗透) ”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建设一个渗滤液处理站, 150t/d的渗滤液处理量, 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 基本预算公式是处理一吨水的总投资是8~9万元, 按照GB16889-2008最新标准出水水质的配置, 总投资成本为每吨10万元。

以进水指标:

CODcr<20000 mg/L, BOD5<2500 m g/L, SS<1000mg/L, PH6.5-8, NH3-N<1000mg/L为主要依据, 张桥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为:物化+三级生化+物化+超滤+纳滤, 设计排放指标为GB16889-1997一级标准, 即:CODcr为100mg/L, BOD5为30mg/L, SS为70mg/L, PH为6~9, NH3-N为15mg/L, 生化系统不做保温, 冬季停止运行。

由于设计、设施、设备上存在的缺陷, 再加上调试的不科学, 整个处理系统处于不能正常运行状态。按照改造思路, 启用生化系统+MBR运行模式, “张桥庄”的现有设施能够利用的主要有组合生物池 (需改装) ;两个厌氧罐 (需进一步确认) ;房屋土地等。超滤、纳滤、曝气系统, 活性炭过滤设备等均不能使用。需要增加的设备设施有:3台大功率的鼓风机 (18.5KW/台) 及曝气系统;PLC自控系统;加热 (燃油锅炉及换热器) 保温系统, 调节贮液池;MBR反应器装置;另外, 配电增容100KW以上;膜车间、风机房、设备间需扩容;由于出水外运, 最后还需建一个储水池。

鉴于此, 改造基本费用, 仅设备、设施预算也要在300万元以上, 当然这只是从原设计图纸上来看, 实地勘察后预算会有变化。

(3) 综合可行性比较

秦皇岛市张桥庄垃圾场建于2006年, 已经运行5年, 将在2010年底封场, 封场后渗滤液还将持续5~8年, 冬季100~200t/d, 雨季200~400t/d, 已建成的渗滤液处理站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运行, 面临改造或进一步处置。垃圾场设计没有回灌系统, 不能吸纳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和污泥。随着张桥庄垃圾填埋场的封场, 在未来的几年内, 渗滤液的成分会更复杂, 处理难度加大, 但处理量会减少, 故此, 不适合选择大的投资, 特提出以下方案供参考:

其一, 将张桥庄垃圾渗滤液运至灵海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站。灵海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系在建项目, 与张桥庄临近, 该项目由深圳市百斯特环保工限公司设计建设, 处理规模为200t/d, 预计9月份建成。一期采用中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可将渗滤液原液处理至可进入城市排水管网标准, 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

这一方案前提是解决“灵海”的容量问题, 首先应该扩容, 其次, 由于“灵海”与“张桥庄”的渗滤液成分不同, 应选择合适的工艺及设备, 最后是处理费用支付问题。如若实现, 既可以节省改造资金, 又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按照估算, 每吨渗滤液处理运行成本大概为30元/吨。

其二, 选择合适方法, 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可以大部分去除, 再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这种方法实际是将渗滤液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较多, 前面所说的生化处理+MBR是一种方法, 也不排除其他方法, 例如, 采用人工湿地的处理方式[3]。封场后的填埋场一般需在其表面覆盖粘土和营养土, 并种上绿化植物, 以防止雨水的侵入和填埋气体的扩散。如果将绿化植物改为芦苇等植物, 并做好渗滤液的收集排放设施, 这样不但可以利用闲置的土地大幅度降低渗滤液的处理成本, 还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何种方法更可取, 尚需进一步调研论证。

其三, 实施达标排放。“张桥庄”不能达标处理的瓶颈问题是深化处理后的浓缩液不能回灌到垃圾场, 只能在运行系统内循环。而去除浓液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蒸发技术, 需要上蒸发装置, 据悉, 装置本身就很昂贵, 加上蒸发的能耗, 是一种成本很高的技术, 不被广泛使用。但“张桥庄”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越来越少, COD指标也会越来越低, 能耗会降低, 使用浓缩蒸发技术也不是异想天开, 关键是如何计算性价比。

4 结语

渗滤液处理站的技术负责人说过一句话:“哪个渗滤液处理站运行都有问题”。这是一句真话, 不管环科工程公司如何努力做好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在运行中都会有不同的问题等待处理和解决。正是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解决问题, 才使技术不断更新, 也才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 我们不可不做足心里准备, “张桥庄”即使改造能够运行, 它的问题也可能会不断出现, 对运行管理的要求也会相应较高。另外, 由于南北地区存在气候差异、环境差异。温度差异等条件差异, 对渗滤液的处理, 南方比北方可能要相对容易些。

参考文献

[1]王进安刘学建杜巍卢丽超《环境卫生工程》2006-03期

[2]链接谷腾水网《国内渗滤液处理现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09年5月

上一篇:撇折和撇点书写的课件下一篇:婆家代表婚礼经典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