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改造报告

2024-10-04

农贸市场改造报告(共9篇)

农贸市场改造报告 篇1

##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情况报告

为完善我乡农村服务体系,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快物资流转,进一步农村改善消费环境;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升级改造##县##乡##农贸市场。

一、##乡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西南部,距县城49公里。全乡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58个村小组,87个自然村,共有3913户,总人口1.8万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19073亩,其中水田18369亩,旱地70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主产水稻、豆类;近年来乡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围绕蚕桑主导产业,积极规模化发展“三养一加工”(养蚕、养猪、养鱼、竹加工),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项目实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农贸市场地处##乡##村委会,距乡集贸市场有12公里,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是##乡的又一经济、文化中心。##农贸市场也是乡主要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活用品的集散地,市场覆盖5个村委会、人数达10000余人,平均街天赶集人数可达1500人左右。但从50年代以来,当地群众和客商交易主要集中在狭长的老街子里进行,每逢赶集天并造成人员拥挤不堪,水泄不通,群众无法进行交易,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拥挤,常常造成打架斗殴,偷盗钱物等社会问题,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制约了农产品交易,直接影响 1

了该地区的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群众迫切要求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鉴于此,为进一步加快我乡农村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和环境,结合当前小城镇建设和规划,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将其建设成为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管理规范、融经济、社会、生态为一体的农产品市场显得非常必要。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升级改造后市场规模6600平方米,新增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市场容量4000—5000人,其中:街面分两条,每条长50米,宽30米,面积3000平方米,场内固定门市建筑3600平方米,市场防雨防晒棚1200平方米(钢架)。行市划分为:①农副产品市场,包括蔬菜市场、鲜肉市场、粮油市场、糖茶烟市场、水果市场;②日用工业品市场,包括综合批发门市部、零售营业部;③生产资料市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④家用机电市场;⑤牲畜及禽类交易市场;

四、项目投资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为86万元。其中:

一场地平整:场地推土平整2万元;

二街面地坪浇筑:混泥土浇筑面积3000平方米,每平方米70元,共21万元;

三钢架防晒防雨棚1200平方米,共58万元;

四固定摊床50个,共2万元;

五水、电路架设,消防水池等配套设施共3万元;

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给该地区带来较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经济效果:市场运行正常年(淡季每街运行负荷1000人,旺季每街负荷2000——4000人),可安排就业数88人,年销售农产品总额780万元,新增税后利润92万元,乡财政年新增税收额3.8万元,22年左右即收回大部份投入。

社会效益:农贸市场集中体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该市场升级改造后,一是为我乡政府支柱产业的发展奠定资源配置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开辟财源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场所,实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二是彻底改变##农贸市场长期以路为市,露天经营的状况,彻底消除街面狭窄、人员拥挤无法交易的现状,保证交易者和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三是将有力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传输,将给农户的各种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交易带来无穷商机,从而带动地方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地方土特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随着农贸市场各种专业批发、零售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将有力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和刺激消费,推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贸市场改造报告 篇2

农贸市场以品种多、价格便宜、可以讨价还价、购买方式灵活等优点拥有相当庞大的消费群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购买鲜活农产品的场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贸市场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市场准入制度的缺乏导致食品安全卫生得不到保证;经营条件简陋, 环境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薄弱导致相关部门很难对他们实施有效管理, 尤其在税费的征收上存在很大困难, 存在严重偷、漏税现象。为此, 传统的以农贸市场为主的生鲜食品的流通模式己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对农贸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

2“农改超”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生产、流通程度较低。

农产品超市是未来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向, 这就要求其经营的主要商品是生鲜农产品, 而这类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经营者难以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二是生鲜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 生鲜农产品大规模上市时, 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进行调节, 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三是生鲜农产品难以跨区域和跨季节地调节, 使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加工配送具有更多的相对经营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积极性。

2.2 企业经营战略不合理。

最好的业态, 没有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是很难达到其预期效果的, 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企业目标市场定位不正确、选址不当。任何企业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市场, 即企业为之服务的顾客群体。不少人认为“农改超”的目标顾客群就是原农贸市场的顾客。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我国大中城市中的不少居民, 因为其收入低、观念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 往往会把到农贸市场购买生鲜食品作为首选。在“农改超”的初期, 若生鲜超市将这部分居民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 并在他们的集中居住区开设生鲜超市显然是很不明智的。企业缺乏长期规划, 经营战略不当。一般来说, 企业在创业初期受投入、规模、知名度、客源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价格高、盈利少甚至亏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实行连锁经营的生鲜超市, 它是以规模效益取胜的, 大多要在十四个连锁门店以上才能盈利。价格居高不下。从商品进入超市到产品在销售的各个环节, 超市都设置有名目不同的费用。商品进超市开始要交进场费, 然后是条码费、单品费、开户费、堆头费、海报费、银行卡结算费、补损费、新店扩张赞助费、店庆赞助费、市场推广费、节假日促销费等。农副产品一进超市, 价格就比农贸市场高出以上, 有的甚至高达。在当前的经济水平下, 只有少数消费者能承受。在价格和购物环境的取舍上, 消费者自然地选择了价格低廉的农贸市场, 昂贵的价格使超市失去了相当大的市场竞争力, 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超市化进程。

2.3 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环节的

缺失是造成农产品流通体系低效的主要原因。物流配送环节是协调供应商和零售商、提高供应链效率、做到快速市场响应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物流配送企业具有相应的冷藏设施, 并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 同时存在物流配送的规模经济。而在我们国家, 很多连锁店忽视连锁企业中必不可少的配送中心的建设, 同时, 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离配送自动化、现代化还很远, 甚至有的连锁店铺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 经营上相当分散, 多数店设有独立的配送中心, 或现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都成为了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障碍。

2.4 消费观念不适应。

低收入者会常常光顾城市农贸市场, 但很少去超市, 因为他们期望得到的是价格便宜的农产品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不会对品牌、食品安全问题做更多考虑。从消费观念来看, 不少消费者认为, 生鲜食品的消费主要是讲求价格和新鲜度, 而不是购买环境、服务和品种。

3 推进“农改超”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政府应加强引导, 做好相关配套建设。

落后的农贸市场的消亡和先进的农产品连锁超市的兴起, 只能是市场发育和竞争的客观产物, 其源动力应该是经济持续增长下的消费需求, 而不是政府行政干预的结果。农产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在某些地方之所以取得成功, 是因为它与这一地区的经济、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不应直接干预超市的经营和管理, 而应为超市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和竞争机制,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以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农改超”的领导, 把“农改超”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实行年度考核。

3.2 企业应合理布置销售网点。

企业应统筹规划, 分析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其购买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 并结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和消费习惯, 采用多种经营业态和模式, 在网点的分布上做到合理、科学和便利。首先, 在原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建立较大规模的生鲜卖场, 其主营产品应是生鲜产品, 品种较齐全, 同时也可适当经营日常用品, 并按照超市的模式进行操作。面积应达到1500——2000平方米以上, 辐射范围应达到附近主要社区其次, 在社区, 应配套建立规模较小的生鲜便利店, 经营品种应是居民每日所必需的生鲜食品。便利店既可以独立设立, 也可以与原有的小型食品便利店联合建立第三, 在社区附近, 还可以建立专业性较强的袖珍型生鲜专卖店, 专门经营某一类产品或有特色的产品。

3.3 企业应适度规模, 提高效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无论采用那种模式, 要提高赢利能力, 必须降低价格成本, 形成对传统农贸市场的相对成本优势。就是说, 超市经营的农产品, 绝对价格可以等于或略高于传统农贸市场, 但综合比较质量、安全、服务等优势后, 应具有相对的农产品营销价格优势为此, 农产品超市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从己经取得成功的超市企业的经验看, 超市的农产品价格可以比农贸市场低, 但这必须要以超市的规模化经营及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前提。

3.4 加强品牌商品的经营。

结合生鲜超市的经营定位和操作方式, 在商品购进中, 应增加品牌商品或标准化产品的数量, 优化生鲜商品的品种结构同时, 充分利用超市自身的经营特点, 选择特定的商品进行自有品牌的开发, 增强竞争优势。生鲜商品的采购包括当地采购和跨地区产地采购。当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因为保鲜原因不适于远途运输的生鲜商品, 采购来源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市周围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主要有蔬菜中的叶菜类, 鲜肉类产品, 淡水养殖的鲜活水产品, 部分副食产品及各种半成品凉菜和切配菜等。跨地区产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距离内远途调运, 或者经过保鲜加工处理的生鲜的商品, 它包括具有运输批量的大宗干菜;部分果实类水果;冷冻水产品;干鲜产品和保鲜封装的加工制成品。

3.5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传统超市在向现代化超市转型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以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在用人上要大胆引进。农改超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引入, 适当放权, 以更好地发挥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优势。例如可以通过引进物流专业人才作为职业经理人对物流中心进行全权负责。以他的专业知识、科学管理的物流理念来引导物流中心的发展。这样做可以摒弃长期以来家族式的管理带来的局限性, 从而使物流中心走上现代化管理之路, 以销售优势带出物流优势, 以物流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6 加强宣传, 引导消费者消费。

不断地向消费者宣传教育, 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认识“农改超”和生鲜超市,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繁进入消费者视野的时候, 健康就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农贸市场, 很难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农产品卫生和质量难以保证成为消费者头疼的事情。而在农贸超市这些问题基本不存在另外, 在农贸市场, 小商小贩常常缺斤少两, 交易行为极不规范, 消费者明知自己受骗了, 由于没有交易凭证, 却很难得到赔偿, 毕竟大部分人不愿意花很多的精力去讨回公道, 管理部门对众多的问题零售者也无可奈何。而在超市中, 农产品的销售都有电脑小票作为凭证, 这个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通过利益权衡, 一部分“先知先觉”的消费者会选择进入超市购买农产品, 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 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走进超市。

结束语:

“农改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操作复杂, 只有在政府、企业、消费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情况下, 才能获得成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贸市场在很多方面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贸市场的超市化改造势在必行。本文探讨"农改超"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贸市场,改造,生鲜农产品

参考文献

[1]何劲.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问题研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2]郑光财.再谈大中城市的农改超, 流通经济, 2004.

农贸市场改造报告 篇3

关键词: 武汉 农贸市场 农改超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74-02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市作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在中国蓬勃发展。伴随超市的迅速 崛起,超市生鲜经营成为一大亮点。自2002年初,由福州掀起的“农改超”商业热潮,经过 几年的潮起潮落后,目前正循着市场规律稳步发展,生鲜经营超市化的优势日渐显现,使昔 日一统天下的农贸市场受到严峻挑战。武汉作为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全面开放的特大城市之一 ,农贸市场规模小,数量多,基础设施薄弱,购物环境较差,生鲜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广大消费者反映强烈,亟待进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

一、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目标模式

(一)武汉市“农改超”目标模式组织框架设计

1.以传统农贸市场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组织框架。目前,武汉市以农贸市场 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大体如下:生鲜农产品从生产 者 出发经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多个环节后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农贸 市场不具有生鲜农产品的所有权,因而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它仅 为大量零售商贩和消费者提供生鲜农产品的交易平台。

2.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目标模式组织框架。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 农产品物流目标模式连锁超市与农贸市场以及其他零售业态 并存,各有所长,相互竞争。连锁超市的优势体现在:一是生鲜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努力降低营运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以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 送的特有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损耗,满足了广 大顾客鲜活消费和饮食消费需要;三是生鲜超市购物环境舒适,采取商品自选、出口付款的 方式,减少了销售人员,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降低了生鲜食品销售价格,提高了集客指数 和吸客力;四是经销的生鲜食品保证质量与安全,对生鲜消费者负责。因此,生鲜连锁超市 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进入商品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新时期。然而,必须看到 ,传统的农贸市场尽管存在流通环节多、购物环境差、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等现实问题, 但它却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商品周转快、购物方便、价格实惠等优势,仍然是当前城市中大 多数中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首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难以完全被现代连锁超市所取代。因此,在构建“农改超”目标模式中,必须立足当前,着 眼长远、统筹兼顾,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允许多种零售业态公平竞争。

(二)武汉市“农改超”的预期目标

根据武汉市“农改超”的总体思路和拟构建的“农改超”目标模式,联系全市农贸市场 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武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及生鲜消费习惯等诸 多因素,制定2005—2010年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预期目标,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5—2007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的“农改超”任务。武汉市中心城区包 括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7个行政辖区,现有 农贸市场248个,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28个。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大多数农贸市场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不仅基础设施薄弱、产权关系复杂,而且布局不够合理, 建设也不规范,导致“农改超”工程量大面广、任重而艰巨。为此,应按照“政府推动、市 场运作、政策引导”的原则和“五个一批”的方式,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具体 实施计划:一是在新建住宅小区和布局空白的社区,新建生鲜超市或生鲜市场41个;二是将 基本具备条件的7个农贸市场改建成连锁超市;三是对87个综合超市和连锁超市的生鲜区进 行扩建;四是对93个具备一定条件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五是对18个管理粗放、设施简 陋、布局不合理的农贸市场进行关停并转。

第二阶段(2007—2010年):基本完成远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农改超”任务。 武汉市远郊城区包括江夏、黄陂、新洲、蔡甸、东西湖、汉南6个行政辖区。经济开发 区包括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远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现有农贸 市场88个,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7个。根据武汉市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方案,已对6个远城 区的经济功能进行了新的定位,竭力打造6大卫星城组群。因此,“十一五”后三年,远城 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农改超”重点将是新建一批生鲜超市和提升改造一批农贸集市。具体而 言,一是新建生鲜超市15个;二是改建连锁超市3个;三是扩建超市生鲜区13个;四是改造 升级农贸市场81个;五是关停并转农贸市场4个。此外,还要继续完成中心城区130 个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任务。

(三)武汉市“农改超”的预期效果

1.安全卫生。生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检验检测,防止农药残留、饲料添加剂超标,杜绝 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和农贸市场。

2.舒适便捷。各类生鲜市场布局合理,环境舒适,市民消费便利。

3.有序高效。依法治市,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 效率,生鲜商品价格合理,顾客消费实惠。

4.供需均衡。发展超市农业和合约农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保持生鲜市场供求均衡。

二、武汉市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培植壮大生鲜经营主体,着力提高生鲜超市规模化水平

1.支持产销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各商业金融机构应努力扩大对龙头企业 的信贷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进入大中城市社区开设生鲜食品超市。二是科技部门应支持龙头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帮助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农产品,并将重点龙头企业的研发 项目列入科技计划。三是财政部门应较大幅度地增加对超市农业的投入,对龙头企业技改贷 款、营销服务和技术培训给予贴息和补助;税务部门应切实为龙头企业新建或改建生鲜超市 适当减免税费。

2.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发展生鲜食品经营。一是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延伸产业链,拉长连锁 链,充分发挥武汉城市经济圈内超市农业的独特优势,自建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政 府相关部门应帮助他们协调和解决基地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产、 加、销一条龙的多种形式的超市农业经营模式;同时要支持他们扩大或新建生鲜农产品经营 区,财政部门应列专项补贴,税务部门应适当减免相关税费。二是支持大型综合超市实施并 购重组战略,通过低成本扩张途径,打造国内超市巨头,扩大生鲜经营规模。三是鼓励众多 中小连锁超市实施战略联盟,有效整合分散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联合抗衡 国际、国内超市巨头的严峻挑战。

(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圈型超市农业,有效降减生鲜农产品交易成本

1.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形成规模。一是扩大周边县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 生产规模,尽快在武汉城市经济圈内形成科学合理的板块布局,为生鲜超市发展和出口贸易 提供基地条件。二是优化城市圈内生鲜农产品种养结构,以提高蔬、果、肉、鱼、蛋等“菜 篮子”产品的优质率和安全性为重点,加大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力度,着力提高城 市圈内超市农业的整体水平。三是大力推进生鲜农产品清洁生产,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 农业,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四是加快生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产地优势,粗精 加工结合,充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超市消费需求。

2.积极创建超市农业品牌,形成特色。一是抓住优势农产品努力争创品牌,政府部门 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把城市圈内优势农产品纳 入创品牌系列,逐步提高品牌产品的比重,为生鲜食品进入超市取得准入证。二是不断开发 新产品积极打造新品牌,企业应瞄准市场需求,适应不同消费群体,努力研发新产品,打造 生鲜食品新品种。同时要重视生鲜食品品牌的保护,加大舆论宣传和消费引导力度,形成生 鲜超市特色。

3.加快超市农业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支撑。一是加快超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和 标准监管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性超市农业标准,更多地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逐步实 现超市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建 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户和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指导。 三是加快生鲜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市场准入 制度、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大质量监督与执法力度,确保生鲜食品的 质量与安全。

(三)加快整合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

1.依托武汉白沙洲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现代高效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是减 少生鲜物流损耗,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白沙洲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中国一流的绿色农产品物流航母,凭借其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生鲜 品种优势,通过整合城市分散的物流资源,构建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经营规范、管理 科学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和集检验、检测、冷藏、加工、包装、装卸、信 息、通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快捷便利地为本市及周边县市的综合超市、生鲜超市、 社区便利店等零售业态提供生鲜农产品运输和配送服务。

2.支持大型综合超市、连锁超市集团和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农产品集配中心。本市各大 商贸企业应把扩大综合超市生鲜食品经营面积和生鲜连锁经营规模作为商品零售增值、企业 增效的新亮点,把自建集配中心作为生鲜物流增效、超市生鲜零售价降的一项新举措。按照 国际标准要求,自建农产品集配中心应选址市郊产地,以30-50个连锁店配建一个集配中心 为宜,通过大批量自采分销生鲜农产品是缩短供应渠道、降低零售价格、提高鲜度、增加品 种规格的根本途径。

(四)切实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组织创新

武汉市“农改超”的组织创新,就是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农贸市场改建成具有法人资格 的超级市场,产权多元化,运行机制企业化。具体创新办法:一是对政府投资兴办的农贸市 场应把产权移交给国有企业,由企业办市场管理市场,并按《公司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 制改造,使其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 经营主体,并把农贸市场改建成连锁超市或生鲜专卖店。二是对于由区、街有关部门筹资兴 办的农贸市场,也要把产权移交给有关企业,由企业办市场管理市场,或由企业将产权租赁 给超市集团改建成连锁超市。三是对于由若干国有、集体公司按股份制集资兴办的农贸市场 , 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后拍卖或租赁给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商贸企业改建成社区生鲜专卖店或连 锁超市店。四是对于由乡、镇、村投资兴办的农贸市场应按照股份合作制要求改建为生鲜超 市。五是鼓励外商、外地企业和个体经营大户来汉兴办生鲜超市,实行谁办市场谁受益政策 。总之,应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把武汉市农贸市场改造为零售业态多元化 的农贸超市。

(五)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化改造的制度创新

对于武汉市“农改超”的制度创新而言,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于引导大 型超市集团或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贸市场改建为连锁超市过程中,必须明晰原农贸市场产权 ,签订好租赁合同,利用双方业已存在的资产专用性将其锁定,从而形成双方规制结构,并 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和实行企业化管理。二是对尚不具备超市化改造条件的农贸市场 在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也要进行市场企业化创新,及时采取三方规制结构把市场管理主体 与 市场交易双方牢固锁定在一起。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的法律法规,依 法规范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行为,严格实行双方规制结构和三方规制结构,使市场企业 化创新落到实处。

(六)积极开展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的交易方式创新

1.大力发展远期合约交易。针对武汉市郊农户生产规模小、合作经济不发达,利用期 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较困难的现实,发展远期合约交易显得尤为重要。

2.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网上交易。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们生活 节奏的加快,节约时间就是节约金钱,因而发展电子商务已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由于 武汉各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应该借鉴上海联华超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 物流配送业的经验,在充分发挥现有实体网点优势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虚拟配送网络 ,并把实体网络与虚体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当地订货、异地送货;一个信息、全国销 售”的电子商务经营新格局。

(本文得到2006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编号:06044)

参考文献:

1.若言.福建“农改超”的启示录.商业时代,2001(16)

2.阳明明等.物流是“农改超”的关键因素.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

关于综合市场升级改造的请示报告 篇4

关于综合市场升级改造的请示报告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

市场地处城市中心,始建于1987年,现有经营业主余户,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销售额近8亿元,承担着市区70%以上人口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给,是全市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市场综合交易区域也迅速扩大,现有各类建筑物32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产权主体单位多达17家,规模较建成之初已扩大5倍之多。

二、亟需升级改造的原因

1、设施陈旧老化,服务功能严重滞后,购物环境恶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①市场主体楼和新综合楼因建设年代已久,存在着摊位布局不合理、采光严重不足、排水设施老化、路面常年积水湿滑等诸多问题;二楼肉食摊板破烂不堪且不利于清洗,屠桌极短时间内产生刺鼻味道,给购物、经营都带来极大不便;新综合楼活禽宰杀区为敞开式经营,未实行隔离宰杀,废气弥漫、废水横流,市民怨声载道;家禽交易区与宰杀区没有分离,通道拥挤,排污设施全无,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②市场内大部分路面破损严重,市场周边主体单位多达17家,且多家单位进行了改制,改制前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装水管、布置下水道等没有统一安排规划,导致市场厅前路、市场路、轻化路、医药路、四合成衣街等多处路面严重破坏,道路年久失修,地面坑坑洼洼,严重影响市场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品位。

③市场区域内的排水系统严重滞后,整

个区域内各条路段都没有统一规划安装排水系统,而新建大楼的地面都比市场主体综合大楼地面高,每到大雨季节,市场内积水严重,造成居民进市场买菜极不方便。

2、城市品位提升和创卫工作的需要。市场是冷水江城市的窗口,是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和民心工程,市场现有的状况已无法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严重地影响了冷水江市的城市形象和创卫工作的顺利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已是势在必行之事。

3、政策的扶持及资金的支持为我市的农贸市场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从起中央设

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明确规定对县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契机,紧跟政策抓项目争取,力争把市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项目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的重点项目。

三、改造的整体方案及初步计划

市场的升级改造要根据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发展承载力的需要,以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方便群众生活、改善购销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品质为目标,按照“面向未来、综合发展、合理布局、提高档次、完善功能”的原则来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根据初步估算总投资为1050万元,拟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改造市场二楼、家禽宰杀区和卫生设施,计划时间五个月,投资万元。第二期:改造一楼和家禽交易区,计划时间五个月,投资万元。第三期:改造市场路面及排水沟,计划时间六个月,投资466万元。

四、资金筹措方式

农贸市场改造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内现有的农贸市场,采取改造、新建和拆迁等方式逐步治理,彻底取消城区内的大集和占道经营,定点规范摊点群、早夜市,尽快改造完善乡镇首集,进一步提高全市农贸市场档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与菏泽商贸流通基地和城市化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市场框架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农贸市场改造应符合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符合市场设置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发展,设施配套,与城市化建设水平相适应。(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对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内的天天市场,先改造产权明晰的,后改造产权不明晰的;先改造占道市场,后改造其他市常对各乡镇首集,先改造中心乡镇的市场,后改造边远乡镇的市常(三)社会投资与政府扶持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改造市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办、谁服务”的原则。政府在市场用地、税费等方面予以扶持。乡镇首集改造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四)农贸市场规模、数量科学合理。以方便群众生活、有利于市容市貌为原则确定农贸市场规模和数量,对规模孝档次低的农贸市场,在改造中要有步骤地予以合并、取缔。

三、目标和任务

(一)~年上半年取消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大集和占道经营、以路为市,规划定点摊点群、早夜市。中心城区确定两处农贸市场为改造试点;每个县城确定一处农贸市场为改造试点;各乡镇驻地规划出农贸市场专用场地,硬化地面,满足天天市场需要;中心乡镇首集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二)~年下半年到~年,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农贸市场全部改造完毕。各乡镇天天市场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始建设地面硬化的农村大集,并逐步向天天市场过渡。(三)在中心城区及县城城区居民区建设、改造一批高中低档并存、大中小相适的生鲜超市,引导现有超市调整内部布局,增加生鲜商品品种、数量,促使全市城区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转移。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贸市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贸市场改造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经贸、规划、环保、市政、国土、房管、建设、交通、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做好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改造任务如期完成。(二)广泛宣传发动。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农贸市场改造工作的目的、意义,为农贸市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农贸市场改造要与城乡改造统筹安排,新建城市居民区和人口密度大、社会购买力强、社区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已建居民区,要预留生鲜超市规划用地,乡镇驻地要规划农贸市场建设专用场地。有关部门要搞好市场建设的规划布局,对已批准确定的市场建设用地,不得随意占用或改作它用。(四)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贸市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农贸市场改造。

市场改造标语 篇6

1、建新型农超市场,创舒适购物环境

2、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建设群众满意的农超市场

3、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农超市场建设

4、坚决取缔马路市场,严厉打击占道经营活动

5、农超市场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6、全力推进农超市场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促农产品流通作用

7、农超市场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衡量民生改善的标尺

8、建设标准化农超市场,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

9、努力营造一个整洁、安全的购物环境,干净、有序的经营环境,通畅、安全的出行环境。

10、倡义:文明经商不跨门槛、摊点规范不乱摆卖、广告规范不乱贴乱挂、举止文雅不乱扔乱弃、整洁美丽不乱贴乱画、人行道上不乱停乱放

11、农超市场建设是一项民心所向、民意所托、势在必行的民生工程

12、支持配合农超市场建设,我们的城市会因您的文明之举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13、严厉打击阻碍市场建设行为,确保市场圆满顺利完工。

14、强化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市场运营秩序

15、加快农超市场改造步伐,改善区域交通、经营秩序。

16、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搞活农副产品流通

17、建示范性标准化农超市场,改善群众购物、经营环境

18、农超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作是城市提质升级的重要内容

19、改善农贸市场坏境,方便居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

20、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改造,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

21、加快中心城区提质改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分析 篇7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在北京市及环渤海地区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 市场现占地面积1520亩, 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 现有固定摊位4964多个、定点客户8000多家, 已发展成为以蔬菜、果品、肉类批发为龙头的国家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目前, 北京市已经进入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快车道, 必将推进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同时, 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是首都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保障首都居民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必然要求。

新发地市场升级改造内容

为顺应于首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流通现代化等方面的需要,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合理划分, 设施不断改善, 业务不断升级等策略, 力争三年内将新发地升级改造成为集农产品交易、储存、中转、集散、流通加工、货物配送、信息服务、价格形成、商品展示、科技指导、商品检验和担保融资于一体的科技化、生态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的农产品综合流通园。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采取分阶段、分重点逐步实施的办法,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1年, 调整、改造、建设期——“内升外延”阶段。

对原有市场布局进行调整, 通过市场“内升外延”进行有效分流, 规范市场秩序, 改善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功能。新建各类交易服务区包括国际农产品物流区、国内农产品展示区、农产品品牌交易区、统一金融结算中心和信息中心。同时在河北涿州、高碑店、唐山等地以及北京郊区大兴或房山设立卫星市场, 在功能优化合理分工的同时进一步保障首都人民供应。

第二阶段:2012~2013年, 完善、提升、发展期——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阶段。

该阶段新发地市场除继续配套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外, 需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和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集体供货程度较低等特点, 扩展新发地组织功能的优势, 将集原料采购和农户生产也纳入到市场的一体化管理中来, 通过提供流通组织、产品储存、商品展示、信息支持、融资担保、流通加工、配送服务、商品检验等配套完善服务, 形成从源头到终点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为更好地平抑物价、满足需求提供良好服务。

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以及消费结构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和趋势, 结合新发地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空间, 新发地市场升级改造项目主要包括3大项工程。

“内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硬件提升, 在新发地原有市场进行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 将原有露天交易场所区改造升级为交易大厅。功能提升, 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改造, 建立专门的、完善的金融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配送区和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服务提升, 在传统农产品交易区基础上, 新增国际农产品展示区、国内农产品展示区、农产品品牌交易区和冷链仓储服务区, 促进农产品有效分级, 推进高品质产品交易。

“外延”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除原有市场改造建设外, 在北京市周边和郊区建立卫星市场, 共同形成新发地市场集群, 更好地为首都经济和居民服务。具体可考虑河北涿州、高碑店、唐山等地以及北京郊区大兴或房山等地设立卫星市场。

“一体化”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服务中心、金融担保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 使市场从原来仅承担交易载体功能扩大到对农户进行统一生产指导、大宗农产品收购、农产品组织上市、农产品交易、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基地+市场+大型中介组织”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平台。

升级改造对策

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 将其纳入政府规划。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重点是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重点培育和扶持像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这一类对农产品龙头企业, 将其纳入政府发展规划中, 通过加强改造、有效引导、积极扶持, 进一步规范和壮大农产品流通主体, 使其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 带动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快速、健康发展。

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 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协等农产品组织的大力发展以及农产品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发展, 特别是应重视从农业生产者中培育成熟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 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不但有利于农民增收, 而且能带动我国农业的结构性调整, 促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的建立。

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 为农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此外, 政府应该实行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的资质认证, 交易主体承担保证经营农产品安全无害的义务。建立农产品物流信誉保障体系, 实行对农产品供应人、承销人和零售商的备案、不良记录通报制度和农产品安全责任连带制度。通过系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的实施,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 建立现代化的综合农产品园区。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满足了北京市70%以上人口的吃菜问题, 是北京市名副其实的“大菜篮子”。但由于农产品经营本身投入大、收益少, 仅凭企业自身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化市场对其软硬件的要求, 因此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借鉴山东寿光的经验, 积极争取政府的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建立符合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求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综合园区, 为北京市及华北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设施升级改造、提高管理水平。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合理规划内部布局, 加快高端农产品现代交易市场建设改变现有交通拥堵、环境混乱的局面, 并利用北京市现有成熟的商务环境, 完善市场综合化功能, 积极加快流通加工中心、检验中心、电子交易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和结算中心的建设,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及产品质量保证。在管理方面, 新发地应改变过去单纯坐地收租的管理形式, 积极融入对市场的经营管理, 加大对市场标准化、一体化管理, 加强市场管理人才的培养, 满足市场商户及消费者对农产品交易配套服务及品质品种数量等的要求。

农贸市场改造报告 篇8

关键词:促进市场提升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国务院大力整治集贸市场精神的要求,我国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经过不断调整,无论在市场的管理技术还是在业态的改造和提升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品交易市场的标准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标准化问题正在成为规范商品流通、规范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工作。从发展情况看,大力推进市场的标准化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和规范我国种类交易商品市场的重要内容。结合商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本文就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如何通过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实现商品交易市场的进一步调整、改造和提升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1标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如何实现这一科学的战略目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推进我国的标准化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措施。首先,标准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标准化恰恰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这些问题,要么缺乏权威的标准规范,生产者无所依从,消费者无从判断;要么标准的贯彻执行缺乏相应的保障,非标生产、非标流通现象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这些问题单靠法律法规、行政命令难以根本解决。所以说,一个国家标准化水平的高低,虽然表现为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是却与国计民生、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各类商品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其次,标准化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在于非标准化生产、非标准化流通,具体表现则是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违规行为。从批发市场看,目前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是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行销假冒伪劣商品,二是偷逃税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开展阶段性的整治工作。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不解决,标准化技术跟不上,也很难实现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在这个问题上,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所以倍受推崇,所以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经营方式建立的是标准化的采购系统和标准化的销售系统,在电子流程的统一运作下,从管理的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假冒伪劣和偷漏税问题的发生。这也正是我国各类商品批发市场需要努力调整、改造和提高的方向。第三,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刨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有效地掌握市场,因此,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服务,三流企业做市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和要义。这是因为,首先,标准是生产和管理技术的高度凝炼,体现了同一行业的经典技术含量。企业不懂得标准,不按标准生产经营,不可能取得行业优势。这方面。发达国家企业像微软、德芙、绿箭等知名企业都取得过非常成功的经验,他们不但是商品的生产大户,也是标准的生产大户,标准是这些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标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武器,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争端过程中,标准是主要依据。我国加入VVTO以后,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扩大,我国企业和商品面临的国际贸易诉讼越来越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解决这一类国际争端、倾销反倾销都是以标准作为谈判的法码,不掌握标准,在这些争端中很难有胜算的机会。第三,标准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重要的技术手段。WTO最重要的原则是“无歧视”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取消关税贸易壁垒。但是vvro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VVTO成员国之间仍然利益纷争不断,为了有效地保护本国利益和本国市场,几乎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地都采取了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标准化。我国已经是VVTO成员国,除了恪守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对于如何依据标准保护我国民族和企业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争取我国企业的市场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2标准化是推进我国流通和贸易服务进步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1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流通和贸易服务的标准化。比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没有固定的标准,市场的设立和管理往往就是靠行政性的指令性文件。标准化落后,直接影响到流通管理和流通服务的不规范,管理方法粗放,服务方式陈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消费者日趋成熟的理性消费意识以及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市场对流通服务和贸易服务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计划体制模式下形成的粗放管理和粗放交易方式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和摒弃。

2.2从以产品为主导向加快制定服务和管理类标准方向发展是当前标准化的趋势。我国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流通为中心、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流通服务、贸易服务以及市场管理类标准十分缺乏。标准化工作表现为重工业生产,轻流通服务的倚轻倚重现象,这种情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极不相称,也是造成我国流通服务领域流通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标准化管理部门转变思想观念,逐步改变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标准化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力量,解决社会急需,加快出台了一批与流通管理和贸易服务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农产品生产经营、现代物流服务、社会公共产业与产品服务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标准化制修订体系,对于推进这些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3现代流通管理与技术的进步对标准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管理和技术进步很快,并且越来越依赖于把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作为产业成长的支撑。这种流通管理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信息、市场等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如沃尔玛全球卫星采购系统,百安居连锁超市的编码检索系统,无一不是建立在高度的标准化之上的流通管理技术。因此,可以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流通的发展。

3标准将有效提升我国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市场升级改造标准方案 篇9

佛山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准(甲级)

一、市场升级改造的规划建设

实施升级改造的市场用地及其功能必须经国土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如涉及建筑结构的改建重建,还必须经建设部门审核批准。

二、市场内外墙面、天花

除棚架市场外,市场内外墙面、天花应涂刷具备较好防潮、防污性能的涂料,整洁美观,格调和谐。场内墙面、立柱四周应贴抛光砖,高度不低于1.8米。

三、市场采光

市场应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同时应配备足够的灯光设施,确保市场营业时场内明亮。

四、市场空气质量要求

市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出入口和换气窗,采取自然通风方式使场内无臭味、空气质量较好。封闭式市场要配置完备的送抽风设施和通风系统。

五、市场消防

市场与周边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总平面布局,市场的建筑构造、耐火等级、各类构件耐火极限,店档布局、安全疏散,市场内的消防设施等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六、市场供水、用电设施

供水、用电设施要完善,重点摊位应有独立的水电设施和统一的照明灯具。需要设置电插的摊档,线路应明铺,并做好防漏电、防人畜触电的措施。

七、市场排水排污设施

市场内污水排放通畅,做到暗渠化收集,排水沟用不锈钢材料或PVC塑料管制造,宽度为20厘米,弧底深度12-15厘米。最大集水距离不超过10米。人行道路口设置集水沟入水口,接入市场主排水渠。入水口应安装存水弯管。各类档台面应从通道一侧向档内一侧倾斜,并设置台面排水槽及垂直排水管。排水系统按环保要求设置必要的过滤处理设施,然后才能排入市政渠道。水产、冰鲜、禽类经营区(档)内排放污水要设置初级隔渣过滤设施,然后才能排入过滤处理设施。

八、市场地面

市场地面铺防滑砖,并由通道中央向两边集水沟倾斜,通道坡度比为1-3%,塘鱼、海鲜经营区前的地面倾斜坡度应当大于场内其它区域地面倾斜度。

九、市场行业经营布局

(一)场内行业布局必须按商品种类分区,鲜、活、生、熟、干、湿商品严格分开,合理划行归市。食品销售区应距离垃圾场(站)、公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

(二)气味较淡的商品安排在市场的前半部分,气味较浓的商品安排在市场的后半部分,以利于排气系统发挥最佳功效。用水量大的鱼、活禽档应相对集中,以利于排水和管理。

(三)经营鲜活禽畜、肉类、水产的区域与其他食品生产、加工或经营区域隔开,相互距离不少于5米。经营鲜活禽畜的,应当在场内人流、物流相对较少的场所设立单独的病死、病害畜禽尸体收集、暂存间。

(四)烧腊及其它熟食档不得与经营鲜活禽畜、水产的区域相邻相对。

(五)市场内每个行业经营区可适当减少门店摊档的数量,扩大单位经营面积。根据实际需要,市场可设置少量的简易临时摊位,减免租金,供下岗人员摆卖以及周边农民销售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

(六)净菜处理区。市场内设置独立隔离的净菜处理室(区),配备给排水设施、清洗水池、操作台以及垃圾收集设施等。所有蔬菜上市前必须在净菜区按照“无残留农药超标、无根须、无黄叶、无泥沙、无过量水分”标准进行“五无”处理。净菜处理室可以安排在蔬菜经营区内。如进场蔬菜全部属于净菜的,可不设净菜处理区。

十、店档基本设施

(一)市场内每个行业经营区内的档面、门店货架等摆卖设施应当整齐划一。摊档台面使用不锈钢、釉面砖或抛光砖铺设。摊档台立面贴抛光砖,档台靠通道外侧边沿设高度不低于10厘米的挡水凸边。台面装设材料不能高于台面的外缘挡水凸边或飘出台面。摊档台上方统一设置1.3米高的不锈钢架,作亮照经营以及商品价格公示、禽畜产品公示、农产品标识公示用。

(二)蔬菜、果品档。每档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台面可设为分类放置商品的阶梯式台面,以商品摆放不超出台面外缘为准。

(三)猪、牛、羊肉档。每档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靠通道一侧台面上加装多孔不锈钢板,靠档内一侧铺设聚丙烯塑料板用于切割,以不高于台面的外缘凸边和飘出台面为准,档内安装独立砧板用于砍剁;不得以旧纸皮、胶合板等易造成肉品污染的材料铺设台面。

(四)活禽类档。每档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必须用玻璃墙与其它经营区完全隔离,区内设置独立的抽风系统,售卖活禽类要使用不锈钢笼,笼底设置接载禽类粪便的活动设施,并与售卖间隔离。应配备给排水设施、清洗水池、操作台以及垃圾收集设施等。活禽屠宰可在档口设立与售卖间物理隔离的独立屠宰间,或是设置市场统一的活禽集中屠宰加工间(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屠宰加工间设立独立抽风及上述有关设施。

(五)烧腊档。每档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其中预进间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必须分别设置预进间和售卖间。预进间必须设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和个人储物柜,用脚踏式或自动感应式水龙头。售卖间必须配置冷藏设备、降温设备、紫外线杀菌灯,防蝇、灭蝇、防鼠、防蟑螂、防尘及通风排气等设施,设双门柜式售卖窗及通话孔,出入口设双向弹簧门,装饰灯应安装在售卖间外。原则上不得在市场内设立熟食加工场。

(六)水产档。每档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塘鱼池每个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水产档边缘加装不低于20厘米的挡水玻璃;台面上应加装多孔不锈钢板。每档必须设置操作台,并配置排污槽、固定污物桶(置于台底)。

(七)冰鲜、净三鸟档。每档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台面上应加装多孔不锈钢板。配置冷柜保鲜。每档必须设置操作台,并配置排污槽、固定污物桶(置于台底)。

(八)咸杂档。每档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单列区域集中设档的,设置卷闸门。

(九)熟食店档。配置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设施,配备专用的放置或展示设施,用玻璃与外 界隔离,不得露空售卖;店档配备专用的加热或冷藏设施;如无专用间,不得进行熟食分切。

(十)半成品(经腌制、调制加工后的肉菜制品、冷冻食品)店档。应配有密闭或保鲜设施。

(十一)市场内兼有门店和摊档经营区的,门店之间隔墙高度应不低于2米;摊档台之间隔墙高度不低于1.2米。

十一、环境卫生

(一)市场应有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场内环境卫生必须符合有关部门要求,地面保持干净,每档设置独立垃圾收集桶,通道及出入口有公共垃圾收集设施,场外设垃圾临时存放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和临时存放设施应密闭,并定期冲洗、消毒。垃圾日产日清,保持营业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卫生,不得在市场设施上乱搭挂、乱张贴。不得在市场内居住以及煮食,不得在市场固有设施上乱改动、乱拉挂、乱张贴、乱堆放,商品陈设整齐,保持市场店档容貌整洁。

(二)卫生间。市场内应设置卫生间(距熟食经营区域距离不低于30米),建设标准不低于二级标准(市场周边50米范围内有公厕的除外)。

十二、计量和限塑管理

市场内经营商户统一使用经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经营户不得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或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市场联系塑料购物袋厂家或批发商提供合格塑料购物袋统一配送服务。

十三、公共服务

场内应设立宣传栏、电子公告显示屏、经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电子公秤、询问处、监督投诉箱、监督电话、市场服务管理办公室、消费者咨询服务处、广播设施、“12315”、“12358”消费者投诉受理站或投诉电话、顾客休息区等服务设施。市场开办单位应利用电子显示屏向消费者公示食品检测及食品预警信息,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等。

十四、食品检测及设施

市场应配备专职食品检测人员,设立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食品安全检测室,配置符合要求的检测仪器、给排水和通风设备,开展市场自检。自检项目至少应包括农残检测、肉类水份试纸检测。

十五、市场食品安全管理

(一)设立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配置市场食品安全员。其中,市场开办单位负责人任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为市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落实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带头提高全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政策法规素质,督促食品安全员和全体员工落实食品安全措施,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安全食品经营行为,整改和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参与指挥市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行动,对本单位食品安全承担全面责任;食品安全员由开办单位视自身经营规模自行确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名,为各市场食品安全直接责任人。食品安全员负责实施食品质量检验,查验进场票、证,登记有关食品安全管理账册。食品安全员同时负责协助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监督本单位内部食品安全制度的具体落实。

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及食品安全员名单报属地工商分局(所)备案。

(二)在市场显眼位置公布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和食品安全员的姓名、职务、照片、工作职责、安全责任、联系投诉电话,加强对食品安全责任人的社会监督。

(三)在市场显著位置公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制作规格应与市场规模、环境、位置条件相适应,方便市民了解和监督。

(四)市场开办者和市场经营户的证照齐全并悬挂整齐、美观、醒目。市场开办者应持有效的《营业执照》或《市场登记证》,场内经营者应持有效的《营业执照》,不得出租、出借证照,不得超范围经营。

(五)市场开办者与经营户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场内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猪肉经营户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加工协议,且妥善保持。

(六)严格落实食品进场查验制度。

1、市场开办者应当设置档案专柜,建立市场经营户档案(包括营业执照、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一户一档,利用专柜集中保管;市场经营户要设置进货查验专用档案盒,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集中保存复印件。

2、市场经营户凭食品来源有效票证进入市场经营。有效票包括:记载有供货方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并加盖供货方单位公章的进货发票或进货单;有效证包括:供货单位或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流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供货单位公章。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应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出具合法的销售凭证。

3、市场开办单位应当严格检查场内经营者进场销售食品的有关凭证(包装食品的质量合格证明、禽畜类食品的检疫检验合格证、熟食品的有效进货票据),符合要求方可进场经营销售,否则应予退市并报告执法部门。

(七)建立和落实不合格食品退出制度。

市场开办单位与市场食品经营者应承诺,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隐患的食品,必须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下架处理、召回、无条件退货,同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八)建立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建立食用农产品入市流通信息登记制度和食用农产品标识的使用管理措施,督促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规范使用标识。积极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经营行为进行执法检查。

(九)市场开办者配备电脑,在工商部门指导下依托管理软件加强市场重要食品、农产品进货查验、台账登记管理。

十六、安全监控

市场应配置电子监控设备,监控商品进出情况及经营活动,重点监控肉类销售区域,防止发生掺杂销售注水肉、私宰肉行为。

十七、导购及公示设施

市场主要通道悬挂张贴美观宣传牌匾、图画、标语,设置明晰醒目的市场招牌、导购牌、商品区域标志及档(店)号牌。在大门口显眼位置设置至少两块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户外广告牌,做到美观对称。

十八、车辆停放场所

为方便群众购物和市场装卸商品,市场应按机动车位配建标准的规定,规划、设置停车场(位),规范场内停车管理。

十九、市场公共管理

市场要建立和落实商品陈设、垃圾处理、环境保洁、车辆停放、除四害、卫生检查、食品安全等相关公共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营户的督促与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

二十、鼓励实施超市化升级

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开办者实施农贸市场超市化升级,即:市场开办企业以自身名义开展经营,对全场商品交易活动负全部责任;对商品进、存、销全流程实行统一管理;实行电子结算,统一收银;配备空调、空气抽排机等空气调节设施以及食品保鲜设施、食品加工设施、食品检验检测设施,场内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保障严格。

附件3

佛山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准(乙级)

一、市场升级改造的规划建设

实施升级改造的市场用地及其功能必须经国土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如涉及建筑结构的改建重建,还必须经建设部门审核批准。

二、市场内外墙面、天花

除棚架市场外,市场内外墙面、天花应涂刷具备较好防潮、防污性能的涂料,整洁美观,格调和谐。场内墙面、立柱四周应贴抛光砖,高度不低于1.8米。

三、市场采光

市场应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同时应配备足够的灯光设施,确保市场营业时场内明亮。

四、市场空气质量要求

市场要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出入口和换气窗,采取自然通风方式使场内无臭味、空气质量较好。

五、市场消防

市场与周边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总平面布局,市场的建筑构造、耐火等级、各类构件耐火极限,店档布局、安全疏散,市场内的消防设施等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六、市场供水、用电设施

供水、用电设施要完善,重点摊位应有独立的水电设施和统一的照明灯具。需要设置电插的摊档,线路应明铺,并做好防漏电、防人畜触电的措施。

七、市场排水排污设施

市场内污水排放通畅,做到暗渠化收集,排水沟用不锈钢材料或PVC塑料管制造,或铺设瓷砖,宽度为20厘米,弧底深度12-15厘米。最大集水距离不超过10米。人行道路口设置集水沟入水口,接入市场主排水渠。入水口应安装存水弯管。各类档台面应从通道一侧向档内一侧倾斜,并设置台面排水槽 及垂直排水管。排水系统按环保要求设置必要的过滤处理设施,然后才能排入市政渠道。水产、冰鲜、禽类经营区(档)内排放污水要设置初级隔渣过滤设施,然后才能排入过滤处理设施。

八、市场地面

市场地面铺防滑砖或水磨石米,并由通道中央向两边集水沟倾斜,通道坡度比为1-3%,塘鱼、海鲜经营区前的地面倾斜坡度应当大于场内其它区域地面倾斜度。

九、市场行业经营布局

(一)场内行业布局必须按商品种类分区,鲜、活、生、熟、干、湿商品严格分开,合理划行归市。食品销售区应距离垃圾场(站)、公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

(二)用水量大的鱼、活禽档应相对集中,以利于排水和管理。

(三)经营鲜活禽畜、肉类、水产的区域与其他食品生产、加工或经营区域隔开,相互距离不少于5米。经营鲜活禽畜的,应当在场内人流、物流相对较少的场所设立单独的病死、病害畜禽尸体收集、暂存间。

(四)烧腊及其它熟食档不得与经营鲜活禽畜、水产的区域相邻相对。

(五)市场内每个行业经营区可适当减少门店摊档的数量,扩大单位经营面积。根据实际需要,市场可设置少量的简易临时摊位,减免租金,供下岗人员摆卖以及周边农民销售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

(六)净菜处理区。市场内设置独立隔离的净菜处理室(区),配备给排水设施、清洗水池、操作台以及垃圾收集设施等。所有蔬菜上市前必须在净菜区按照“无残留农药超标、无根须、无黄叶、无泥沙、无过量水分”标准进行“五无”处理。净菜处理室可以安排在蔬菜经营区内。如进场蔬菜全部属于净菜的,可不设净菜处理区。

十、店档基本设施

(一)市场内每个行业经营区内的档面、门店货架等摆卖设施应当整齐划一。摊档台面使用不锈钢、釉面砖或抛光砖铺设。摊档台立面贴抛光砖,档台靠通道外侧边沿设高度不低于10厘米的挡水凸边。台面装设材料不能高于台面的外缘挡水凸边或飘出台面。摊档台上方统一设置1.3米高的不锈钢架,作亮照经营以及商品价格公示、禽畜产品公示、农产品标识公示用。

(二)蔬菜、果品档。每档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台面可设为分类放置商品的阶梯式台面,以商品摆放不超出台面外缘为准。

(三)猪、牛、羊肉档。每档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台面铺设聚丙烯塑料板或原木板,以不高于台面的外缘凸边和飘出台面为准,档内安装独立砧板用于砍剁;不得以旧纸皮、胶合板等可能造成肉品污染的材料铺设台面。

(四)活禽类档。每档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必须与其它经营区完全隔离,区内设置独立的抽风系统,售卖活禽类要使用不锈钢笼,笼底设置接载禽类粪便的活动设施,并与售卖间隔离。应配备给排水设施、清洗水池、操作台以及垃圾收集设施等。活禽屠宰可在档口设立与售卖间物理隔离的独立屠宰间,或是设置市场统一的活禽集中屠宰加工间(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屠宰加工间设立独立抽风及上述有关设施。

(五)烧腊档。每档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其中预进间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必须分别设置预进间和售卖间。用脚踏式或自动感应式水龙头。售卖间必须配置冷藏设备、降温设备、紫外线杀菌灯,防蝇、灭蝇、防鼠、防蟑螂、防尘及通风排气等设施,设双门柜式售卖窗及通话孔,出入口设双向弹簧门,装饰灯应安装在售卖间外。原则上不得在市场内设立熟食加工厂。

(六)水产档。每档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塘鱼池每个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水产档边缘加装不低于20厘米的挡水玻璃;台面上应加装多孔不锈钢板,或聚丙烯塑料板,或原木板。每档必须设置操作台,并配置排污槽、固定污物桶(置于台底)。

(七)冰鲜、净三鸟档。每档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台面上应加装多孔不锈钢板,或聚丙烯塑料板,或原木板。配置冷柜保鲜。每档必须设置操作台,并配置排污槽、固定污物桶(置于台底)。

(八)咸杂档。每档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台面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单列区域集中设档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卷闸门。

(九)熟食店档。配置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设施,配备专用的放置或展示设施,用玻璃与外界隔离,不得露空售卖;店档配备专用的加热或冷藏设施;如无专用间,不得进行熟食分切。

(十)半成品(经腌制、调制加工后的肉菜制品、冷冻食品)店档。应配有密闭或保鲜设施。

(十一)市场内兼有门店和摊档经营区的,门店之间隔墙高度应不低于2米;摊档台之间隔墙高度不低于1.2米。

十一、环境卫生

(一)市场应有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场内环境卫生必须符合有关部门要求,地面保持干净,有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临时存放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和临时存放设施应密闭,并定期冲洗、消毒。垃圾日产日清,保持营业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卫生,不得在市场设施上乱搭挂、乱张贴。不得在市场内居住以及煮食,不得在市场固有设施上乱改动、乱拉挂、乱张贴、乱堆放,商品陈设整齐,保持市场店档容貌整洁。

(二)卫生间。市场内应设置卫生间(距熟食经营区域距离不低于30米),建设标准不低于二级标准(市场周边50米范围内有公厕的除外)。

十二、计量和限塑管理

市场内经营商户统一使用经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经营户不得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或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有条件的市场应提供合格塑料购物袋统一配送服务。

十三、公共服务

场内应设立宣传栏、公告栏、经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的电子公秤、询问处、监督投诉箱、监督电话和市场服务管理办公室、消费者咨询服务处、广播设施、“12315”、“12358”消费者投诉受理站或投诉电话、顾客休息区等服务设施。市场开办单位应利用公告栏向消费者公示食品检测及食品预警信息,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等。

十四、食品检测及设施

市场应配备专职食品检测人员,设立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的食品安全检测室,配置符合要求的检测仪器、给排水和通风设备,开展市场自检。自检项目应至少包括农残检测。

十五、市场食品安全管理

(一)设立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配置市场食品安全员。其中,市场开办单位负责人任市场 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为市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落实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带头提高全员食品安全意识和政策法规素质,督促食品安全员和全体员工落实食品安全措施,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安全食品经营行为,整改和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参与指挥市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行动,对本单位食品安全承担全面责任;食品安全员由开办单位视自身经营规模自行确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2名,为各市场食品安全直接责任人。食品安全员负责实施食品质量检验,查验进场票、证,登记有关食品安全管理账册。食品安全员同时负责协助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监督本单位内部食品安全制度的具体落实。

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及食品安全员名单报属地工商分局(所)备案。

(二)在市场显眼位置公布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和食品安全员的姓名、职务、照片、工作职责、安全责任、联系投诉电话,加强对食品安全责任人的社会监督。

(三)在市场显著位置公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制作规格应与市场规模、环境、位置条件相适应,方便市民了解和监督。

(四)市场开办者和市场经营户的证照齐全并悬挂整齐、美观、醒目。市场开办者应持有效的《营业执照》或《市场登记证》,场内经营者应持有效的《营业执照》,不得出租、出借证照,不得超范围经营。

(五)市场开办者与经营户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场内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猪肉经营户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加工协议,且妥善保持。

(六)严格落实食品进场查验制度。

1、市场开办者应当设置档案专柜,建立市场经营户档案(包括营业执照、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一户一档,利用专柜集中保管;市场经营户要设置进货查验专用档案盒,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集中保存复印件。

2、市场经营户凭食品来源有效票证进入市场经营。有效票包括:记载有供货方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并加盖供货方单位公章的进货发票或进货单;有效证包括:供货单位或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流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供货单位公章。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应 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出具合法的销售凭证。

3、市场开办单位应当严格检查场内经营者进场销售食品的有关凭证(包装食品的质量合格证明、禽畜类食品的检疫检验合格证、熟食品的有效进货票据),符合要求方可进场经营销售,否则应予退市并报告执法部门。

(七)建立和落实不合格食品退出制度。

市场开办单位与市场食品经营者应承诺,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隐患的食品,必须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下架处理、召回、无条件退货,同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八)建立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市场开办者应建立食用农产品入市流通信息登记制度和食用农产品标识的使用管理措施,督促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规范使用标识。积极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经营行为进行执法检查。

十六、安全监控

市场应配置电子监控设备,监控商品进出情况及经营活动,重点监控肉类销售区域,防止发生掺杂销售注水肉、私宰肉行为。

十七、导购及公示设施

市场主要通道悬挂张贴美观宣传牌匾、图画、标语,设置明晰醒目的市场招牌、导购牌、商品区域标志及档(店)号牌。在大门口显眼位置设置至少两块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户外广告牌,达到美观对称。

十八、车辆停放场所

为方便群众购物和市场装卸商品,市场应按机动车位配建标准的规定,规划、设置停车场(位),规范场内停车管理。

十九、市场公共管理

市场要建立和落实商品陈设、垃圾处理、环境保洁、车辆停放、除四害、卫生检查、食品安全等相关公共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营户的督促与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

上一篇:冷水溪乡计生协会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