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2024-07-22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精选8篇)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1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第50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健全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本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应当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总体战略布局,并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安全生产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追究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工会组织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单位,应当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对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舆论监督。

第八条 对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参加抢险救护、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对从事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水路交通运输、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领域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事故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第十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自行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当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具体提取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单位和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百分之二的比例配备。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建立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档案。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和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单位和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足额交纳保险费。

鼓励高危行业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

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中介机构为其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生产经营单位接受其指定的中介机构的服务。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工程项目,安全监管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投产。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责令立即排除,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做出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有关设施、设备、器材的决定。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和措施,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专项监察或者抽查,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或举报,并为举报人保密。受理的报告或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对于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报告制度,每季度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重大问题随时报告。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采用公告、简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每季度向社会公布一次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应当予以查封或扣押。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对本地区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暂时停产停业等紧急措施。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有关证照等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相关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在接到书面通知后,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预案经同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须立即如实报告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瞒报、谎报、迟报。

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即按下列程序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一)一次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9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以上,不足500万元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逐级上报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二)一次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10人以上49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不足1000万元的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逐级上报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省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上报省人民政府。

(三)特别重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上报。

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分级标准另有规定的,其事故报告依照相关分级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当派专人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证据。因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确需移动现场有关物件的,必须作出标志和书面记录。清理事故现场,应当经事故调查组同意。

第三十条 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依照国家规定进行调查;

(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调查;必要时,由省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

(三)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州(地、市)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必要时,由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调查;

(四)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调查组调查;必要时,由州(地、市)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调查。

第三十一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协助、配合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调查。

第三十二条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监管、公安、监察、工会以及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管理或主管部门组成。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参加事故调查。第三十三条 事故调查结束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应当提交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报组织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批复结案。第三十四条 监察机关应当加大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监察,及时查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失职和玩忽职守行为。

第三十五条 违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青海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2

第35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0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手书)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经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建设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建设及其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和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实施监督管理。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生产使用,按照国家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二章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与安全设施的设计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下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当先自行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编制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并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

(二)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途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

(三)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地方铁路专用线、电力等行业的自治区和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第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含煤矿,下同)时,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专篇。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应当考虑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和安全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本办法第六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三)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五)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本办法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并经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三)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时,应当自行组织审查,形成书面报告,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书面告知申请人。

对已经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不得开工建设:

(一)无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文件的;

(二)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

(三)安全预评价报告由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编制的;

(四)未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的;

(五)未采纳安全预评价报告中的安全对策和建议,且未作充分论证说明的;

(六)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发生重大变更、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或者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

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有错漏的,应当及时向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单位应当及时处理。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设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第十七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强制性标准。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整改。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 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有关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试运行。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将试运行方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有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第四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机构和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检验检测和验收评价。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机构和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分别出具《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报告》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第二十一条 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机构和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检测、验收评价,并对检验检测和验收评价结果负法律责任。

对与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建设项目设计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或中介组织实行回避制度。

安全评价机构从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不得再从事同一建设项目的安全验收评价。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本办法第六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

(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

(三)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

(五)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六)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

(七)安全设施需要试运行的,应当提供自查报告;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本办法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经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后,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安全设施设计备案意见书(复印件);

(二)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

(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五)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资格情况;

(六)安全设施需要试运行的,应当提供自查报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以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由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形成书面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对已经受理的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在安全设施验收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竣工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一)未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的;

(二)未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施工或者施工质量未达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要求的;

(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不符合国家有关施工技术标准的;

(四)未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或者安全验收评价不合格的;

(五)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

(六)发现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存在事故隐患未整改的;

(七)未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八)从业人员未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或者不具备相应资格的;

(九)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的。

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通过竣工验收的,生产经营单位经过整改后可以向原验收部门再次申请验收。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对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对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的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本办法第六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开工的;

(二)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三)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第三十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二)施工单位未按照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三)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情况未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生产经营单位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没有安全设施设计的;

(二)安全设施设计未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

(三)施工单位未按照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四)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未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第三十二条 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发生重大变更,生产经营单位未报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承担安全评价、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资质半年,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从业人员不到现场开展安全评价、检验检测活动的;

(二)安全评价报告、检验检测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报告存在重大疏漏,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安全评价、检验检测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 承担安全评价、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第三十五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违反法定程序和条件通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或者竣工验收的;

(二)发现安全设施建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履行监管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撤销原批准文件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指定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单位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

第六章 附 则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3

【发布文号】青政办[2004]91号 【发布日期】2004-05-18 【生效日期】2004-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青政办[2004]91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今年人春以来,由于气候和一些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等原因,我省一些地区的学数次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流行,严重影响了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严防夏、秋季常见传染病流行和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杜绝学校食物中毒和各种传染病事件发生,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卫生安全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根据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意见和建议,积极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卫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卫生经费,加强对学校各类卫生问题的整改,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以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为重点,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集体供餐食堂、学校内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设备设施、食品采购、食品及公共餐具的消毒保洁等进行检查,对学校内以及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以及学校水源、供水设施等实施卫生监督。同时,积极进行传染病监测,完善对各种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登记制度。

各级公安部门要做好学校及周边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治安巡逻,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强化学校内部安全防范,严密防范和打击投毒犯罪活动。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搞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密切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作,以提高师生身体健康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建立健全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对疏于管理,造成学校传染病流行和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各级政府及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通过发放科普读物、张贴宣传画、举办讲座等形式,在全社会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要严格依法行政,对执法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查处,并向社会曝光。各级执法监督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执法,认真检查,不弄虚作假,不走过场,确保学校卫生安全。

各级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和执行有关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的规定,建立和完善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预案,不断提高防范能力。

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承担起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管理工作责任。有条件的应在校内设置校医室或配备专(兼)职校医,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管理工作。卫生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积极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权益。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大经费投人,努力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在学校规划、建设和危房改造过程中,统筹考虑改善学校卫生室、食堂、宿舍、厕所等设施条件,积极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认真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形式,结合我省的气候、季节特点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常见病的教育,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变陋习,提高自我防范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能力。要利用家长会、家长培训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要求,使防病知识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大中专新生入学后必须进行预防性体检和预防接种,并建立学生体检档案。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牧区寄宿制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根据季节和气候,对学生宿舍和易滋生蚊、蝇、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地方要进行经常性的清扫、杀灭和消毒,杜绝卫生死角,创造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的校园。要将卫生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个班组和宿舍。学校发生学生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疑似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疾病流行时,必须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拖延、隐瞒和谎报。有关部门接报后,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尽快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将当地工作开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上报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省政府将组织省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地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五月十八日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4

仁府发„2008‟52号

━━━━━━━━★━━━━━━━━ 珙县仁义乡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监督

管 理 的 通 知

各村民委员会: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举办家庭宴席(以下简称家宴)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家宴的举办者、厨师、帮工和赴宴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且卫生安全设施缺乏,导致家宴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亟待通过加强宣传指导予以规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有效防止农村群体性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和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社会稳定,现就加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

家宴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是农村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本着从以人为本、构建和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乡党委政府负责全乡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村监督员、信息员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家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农村家宴申报管理制度

从2008年7月18日起,凡在非经营性场所因婚丧、嫁娶或乔迁、生日以及其它事由需要举办就餐人数50人以上家宴的,户主应提前48小时向所在村食品药品义务信息员报告,信息员接到报告后,应认真填写农村家宴情况登记表‡,同时向乡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家宴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类指导:就餐人数在5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由信息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在300人以上800人以下的,由乡食品药品义务监督员到现场指导,就餐人数在800人以上的,由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指派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着重对加工场地、卫生条件、原辅材料、厨师和帮工健康、菜谱等可能影响就餐安全的因素进行指导,指导完成后,宴席举办人与指导人员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信息员、监督员、卫生监督员保证现场指导到位率100%。

三、对家宴厨师、帮工的健康管理

乡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厨师,要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要求,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从事家宴厨师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进行健康检查,职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家宴厨师工作。

四、食品采购、加工、制作过程的食品安全指导

农村家宴必须严把原料采购关,要从合法渠道购进以保证原料品质,不得采购变质、变等感官性状异常和“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及其制品,不得采购野生蘑菇等有毒动植物。采购外卖熟食,必须查验熟食制作时间,及保质期限,超过制作时间4小时的必须重新回锅加工。熟食存放在、切配必须避免交叉污染。对提前购买、容易变质的食品帮原料和半成品,必须存放在冷藏设施中。各类食品必须烧熟煮透,隔夜隔顿菜肴必须彻底回锅加热,夏季高温天气,冷荤(素)菜尽量少上或不上桌,同时要加强对调味品的管理,防止误食误用。家宴用菜肴实行每样留取50克48小时冷藏制度。

五、举办家宴过程中的清洁、消毒工作

举办家宴要搞好场所清洁卫生,所使用的刀、砧板、桶、筐、篮、抹布、餐具要洁净。并做好消毒、保洁工作;蔬菜、肉制品、水产品必须分开清洗,加工用的容器、刀具必须生熟分开,原料与成品要分开存放,杜绝交叉污染。要做好灭蝇和菜肴防蝇工作,消除苍蝇孳生场所。

六、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所在村义务监督员、信息员和接诊医疗机构必须立即向乡人民政府报告(联系电话:4256201)相关人员必须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乡政府组织开展的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主动提供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

对造成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对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迟报、瞒报、谎报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加强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各村要利用标语、村务分开栏、各种培训会等形式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对举办家宴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接受食品安全宣传报导,合理控制宴席人数,选聘卫生意识强的厨师。

八、建立家宴食品安全宣传指导资料档案

各村义务监督员、义务信息员对本村的家庭宴席的真实性和工作质量要认真负责,及时收集汇总• 农村家宴情况登记表‣、•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填写•农村家庭集体聚餐指导户数汇总表‣,分类保存,并按时上报乡食安办。

各村对农村家宴的监督管理要有措施和方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投毒等犯罪行为,排除可能导致发生食物中毒的一切隐患,确保农村家宴食品安全。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食品安全管理通知

抄送:县食安办

珙县仁义乡党政办公室200年7月21日印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5

加强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资发综合[2010]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局):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行业(领域)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国有企业重特大事故呈现多发势头,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和安全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安委明电[2010]1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所监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近年来,地方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张步伐过快,管理水平与发展规模不相适应。近年来,国有企业抓住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人员、技术、装备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一些企业

片面追求规模,未对兼并重组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严格评审,埋下了重大隐患。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缺乏安全评估和相应管理队伍的情况下进入不熟悉的行业,特别是涉足煤炭、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给企业安全发展带来了极大风险。

(二)责任落实存在盲区,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一是部分企业基层单位责任落实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二是分包队伍管理责任不落实,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甚至违法分包;一些分包队伍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较低,冒险作业、违章作业等现象普遍。三是一些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在事故发生后以客观原因掩盖主观问题,未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剖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三)制度建设滞后,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一是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有的甚至是从其他企业照搬照抄,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制度形同虚设。二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被束之高阁,停留在纸上,没有有效落实到行动中。三是相关制度流程未能及时修订,无法适应安全生产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四是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有规不依、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操作流程。

(四)投入不足,重大隐患难以根除。能源、建筑、冶金、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长期处于高需求、高增长、高负荷运行状态,甚至正常的设备检修维护都难以保证,导致设备长期带病运行。部分企业历史包袱较重,经营比较困难,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老、旧、杂设备较多,安全生产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

(五)班组建设滞后,农民工成为事故多发群体。建筑、煤炭、船舶等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工,由于培训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习惯性违规违章操作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把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抓紧落实。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骨干,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局)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下大力气迅速扭转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

二、准确把握出资人安全生产工作定位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负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配臵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安全培训教育、确保安全生产投入、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实现自我约束管理、创造良好安全业绩的责任。安监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地方国资委作为企业的出资人代表,应积极履行出资人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这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也是减少

事故损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各地方国资委要重点从五个方面履行对所监管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一是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二是督促企业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督促企业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和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四是参与企业重特大事故调查并落实事故责任追究。五是引导企业统筹规划安全生产工作。各地方国资委要正确把握出资人安全生产职责定位,确保到位、不缺位、不越位。

三、切实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方国资委要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和《通知》有关要求为契机,引导所监管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按照《通知》要求,立即部署所监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会同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对检查出的隐患,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该停产的坚决停产,确保“不安全、不生产”。对存在腐败问题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督促有关企业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分析,深入查找引发事故的深层次问题,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制度到位、责任到位、人员素质到位、措施到位。

(三)督促所监管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重点加强老旧设备、落后

工艺和流程的技术改造,逐步解决安全生产欠账问题。加大对困难企业隐患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好影响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完善责任链条,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安全业绩考核,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收入与安全业绩紧密挂钩。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在责任清晰的基础上,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该调整领导班子的要坚决调整。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6

【发布文号】青政[1995]24号 【发布日期】1995-05-02 【生效日期】1995-05-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青海省国家建设统一征地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政〔1995〕24号)

省政府同意省土地管理局拟定的《青海省国家建设统一征地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日

青海省国家建设统一征地暂行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改进征地工作,使征地工作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统一征地及统征机构:

(一)统一征地是指国家建设需要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由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统征机构采取包干方式统一实施的征地。

(二)省及国家建设项目较多、征地任务较重的州(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在不增加编制和经费的原则下建立统一征地事务所(简称统征所),统征所与土地管理部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具体负责统一征地工作;其他地区暂不设统征所,征地工作继续由土地管理部门承办。

第三条 第三条 统征机构按“统一工作,密切合作,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征地工作。

(一)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建设用地批准权限,需县(市)政府批准用地的,由县(市)统征所分别与用地单位和被征地村(单位)签订委托征地协议和征地协议,并组织统一征地;需州(地、市)或省政府以及国务院批准用地的,以县统征所为主,分别与用地单位和被征地村(单位)签订委托征地协议和征地协议,由州(地、市)或州(地、市)与省统征所配合,组织统一征地。

(二)重点工程和大中型建设项目,由省统征所协调州(地、市)、县统征所实施统一征地。由且(市)统征所与被征地村(单位)签订征地协议,由省统征所与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征地协议。

第四条 第四条 统一征地的程序:

(一)用地单位持立项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及基建计划、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向建设用地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委托统征所办理统一征地事宜;

(二)县(市)统征所对拟征土地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均耕地面积、地上附着物及征地补偿情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拟定征地方案;

(三)县(市)统征所与被征地村(单位)签订征地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征地面积、土地类别、补偿及安置标准、多余劳动力安置办法、征地费总额及支付时间、交地时间、违约责任等;

(四)县(市)统征所与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包干征地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征地面积、征地费用、交地时间、处理遗留问题、违约责任及其他有关事项;

(五)征地协议和委托包干征地协议经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盖章、拟定用地范围后,由统征所代用地单位按法定程序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六)征地协议和委托包干征地协议按批准权限自政府批准用地之日起生效;

(七)统一征地手续批准后,由县(市)统征所组织实施,落实委托包干征地协议和征地协议,按规定数额将征地费用支付被征地村(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

(八)县(市)统征所代用地单位办领《国有土地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建设用地许可证》,并移交征地资料。

第五条 第五条 征地费用实行包干使用办法。征地费用必须按规定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挪用。

统征所与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包干征地协议后,用地单位向统征所一次性缴纳包干费用,包括以下项目:

(1)土地补偿费;

(2)安置补助费;

(3)青苗补偿费;

(4)地上、地下建、构筑物补偿费;

(5)拆迁补偿费;

(6)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占用菜地的应交纳);

(7)土地开发费(需重新开发土地的应交纳);

(8)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费(被征土地上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应交纳);

(9)征地管理费;

(10)耕地占用税(占用耕地的应交纳);(11)不可预见费(1-6项费用总额的7%)。

第六条 第六条 统一征地后多余劳动力的安置,按《青海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办理。安置对象本人愿自谋职业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按安置补助费标准一次性发给本人。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统一征地的领导,协调解决统一征地工作中的问题,各级计划、城建、规划、劳动、公安等有关部门按各自的职能,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保证统一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 第八条 统征机构和用地单位及被征地乡(镇)、村(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征地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被征地的村(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提出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以外的任何要求。

第九条 第九条 对违法阻挠征地工作,影响国家建设,造成经济损失的,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办理征地工作中贪脏枉法、徇私舞弊的,按《青海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条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建设划拨国有土地,城市集体和个人建设征用土地的,参照本暂行办法办理。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规章 篇7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通信建设工程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和《青海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青海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在青海省内从事通信建设工程活动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下简称“建设单位”)、通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以下简称“设计单位”)、通信建设监理企业(以下简称“监理单位”)、通信工程施工企业、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通信用户管线建设企业(以下合称“施工单位”)等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三条 青海省通信管理局依法对全省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并依法 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章 安全生产责任

第五条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建立完善的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确定责任人。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通信建设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按照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提取费率的要求,在工程概预算中明确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不得打折,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

(四)建设单位在对施工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时,应当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进行审查。有关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不得认定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格。

(五)建设单位在通信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就落实保 证安全生产的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布置,明确相关单位的安 全生产责任。

(六)不得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出不符 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 合同约定的工期。

(七)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八)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七条 设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设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对其设计安全性负责。

(二)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全 额列出安全生产费用。

(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 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 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 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四)设计单位应参与设计有关的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并 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八条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施工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 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 作规程,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 负责,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 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 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必须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保证安全生产培 训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做 到持证上岗。

(三)建立安全生产费用预算,在工程报价中应当包含工 程施工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要保证安 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 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 挪作他用。

(三)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 范进行施工作业。

(四)建设工程实施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 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 中应当明确各自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 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 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 任。

(六)要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第九条 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工程建设生产安全承 担监理责任。

(二)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监理人员的安全 监理职责,建立监理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总监理工 程师和安全监理人员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部门核发 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三)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 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 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施工单位拒不 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 部门报告。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第十条 通信建设工程企业应当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接受通信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在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监督职责是:

(一)宣贯通信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二)监督检查通信建设工程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

(三)有权随时进入通信建设工程企业或作业场所,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通信建设工程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四)履行监督检查管理职责时,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或责令改正、责令停止建设。

(五)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企业,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建立安全防范措施。

(六)加强与企业间安全生产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总结,切实整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七)配合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参加通信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监督检查通信建设工程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能贯彻执行;是否按 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生产工艺、工作场所和设备、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对本单位种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做好事故的报告、登记;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以及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的方式:

(一)行为监督检查:主要包括监督检查用人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二)技术监督检查:主要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三同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检查;对用人企业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的完好率、使用率的检查;对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的特殊工种作业的检查。

第四章 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四条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是指施工单位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购置施工安全防护用具、落实安全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所需的费用。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费应当按照“项目计取、确保使用、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通 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费率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1%,在以下范围内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检测、探测设备、设施支出。

(二)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 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三)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三)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 支出。

(五)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六)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总包单位应当将安全费用按比例支付分包单位,分包单 位不再重复提取。

第十七条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应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定额的通知》执行,确定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八条 依法进行工程招标投标的建设项目,招标方或 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单列安全生产费 用项目清单,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第十九条 投标方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单列的安全生产费 用项目清单单独报价,不得删减。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 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安全生产费用的数额、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建设单位对安全防 护、安全施工有特殊要求需增加安全生产费用的,应结合工 程实际单独列出安全生产增加项目清单。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第五章 安全生产教育

第二十二条 通信建设工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通信建设监理企业、通信工程施工企业、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以及通信用户管线建设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相关部门举办的通信建设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企业管理人员,不得担任相应职务;凡拒不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通信建设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通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通信建设监理企业、通信信 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除外)的企业责令其改正,期间不得参与我省通信建设工程施工。

第二十三条 通信建设工程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第二十四条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象:

(一)通信建设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通信建设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经理、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经理等。

通信建设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

(二)对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和特种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二十五条 教育培训内容: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培训内容: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事故发生时有自救、互救能力。

(三)对在岗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内容: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第六章 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条 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如实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报省通信管理局,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向建设、监理等单位及时通报相关情况。第二十七条 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事故报告单位(加盖公章)。

第二十八条 企业发生事故后,按照事故的性质和类别规定,及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省通信管理局及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青海省人民政府。

第七章 考核及处理

第二十九条 省通信管理局通过加强对通信建设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其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不按规定接受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发生死亡事故,情节严重的,取消责任单位1—2年在青海省境内参与通信建设活动的资格。

第三十条 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内,如果通信建设企业管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按规定接受企业通信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所管辖职责范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其安 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时,经原考核发证机关审查同意,不再考核,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延期 3 年;

第三十一条 通信建设企业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内,未按规定接受企业通信工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所管辖职责范围内发生死亡事故的,将不予续办《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需重新考核认定;

第三十二条 通信建设企业主要负责人未按规定投入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致使本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省通信管理局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三条 通信建设企业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未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未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等,省通信管理局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四条 各通信建设企业违反本办法的,依照《建 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八章 附则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篇8

一条 为了改善公司生产中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条 公司必须树立“安全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由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总体负责,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来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三条 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因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法的,交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机构与职责

四条 公司应该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来总体组织领导公司的安全生产,安委会应该由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领导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检查和监督生产安全,调查处理发生的事故等工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办)负责处理。

五条 公司下属生产单位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各单位的领导任命,并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机楼(房)、生产班组要选配一名不脱产的安全员。

六条 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划分:单位行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一责任人,分管生产的领导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

七条 公司安全生产专职管理干部职责:

1.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现场指导安全生产工作。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生产情况时,有权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领导,进行研究处理。

2.制定、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3.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大修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工程验收及试运转工作。

4.协助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令、制度,综合管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5.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6.汇总和审查安全生产的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计划执行。

7.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并督促其进行实施。

8.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情况要马上进行上传下达。

9.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监督执行。

八条 各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审核、批准技术计划、方案、图纸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时,必须使其符合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九条 各职能部门必须在本职务范围内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十条 各生产单位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要协助本单位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处理本单位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

十一条 职工在生产、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发现不安全情况时,要及时报告领导,并迅速予以排除。

十二条 各机楼(房)的生产班组安全员要经常督促本机楼(房)、班组人员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经常检查设备、工具的安全。及时向上级报告本机楼(房)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和保管工作。设备的维护和劳动场所的安全

十三条 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正确进行使用并且经常进行维护和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十四条 引进国外设备时,对国内不能配套的安全附件,必须同时引进,引进的安全附件应符合我国的安全生产要求。

十五条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

十六条 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防护措施。

十七条 生产用房、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通道平坦且光线要充足;为生产所设的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危险的处所,必需要有安全保护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十八条 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十九条 被雇请的施工人员需进入机楼、机房施工作业时,须到保卫部办理《出入许可证》;需明火作业者还须填写《公司临时明火作业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电信线路的设计与维护

二十条 电信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要符合邮电部安全技术规定。凡从事电信线路施工和维护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执行《电信线路安全技步操作规程》。

二十一条 电信线路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架空线路、天线、地下及平底电缆、地下管道等电信施工工程及施工环境都必须相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工

具和仪表要合格、灵敏、安全、可靠。高空作业工具和防护用品,必须由专业生产厂家和管理部门提供,并经常检查,定期维护。

二十二条 电信线路维护要严防触电、高空坠落和倒杆事故,线路维护前一定要先检查线杆根基牢固状况,对电路进行安全确定后,方准操作。操作中要严密注意电力线对通信线和操作安全的影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不准聘用或留用退休职工担任线路架设工作。电梯

二十三条 签订电梯订货、安装、维修保养合同时,须遵守劳动部门规定的有关安全要求。

二十四条 工程部门办理新安装电梯移交时,除应移交有关文件、说明书等资料以外,还须告诉接受单位有关电梯的维修、检测和年审等事宜。

二十五条 新购的电梯必须是取得国家有关许可证并在劳动部门备案的单位设计、生产的产品,电梯销售商须设立有(经劳动局备案认可的)维修保养点或正式委托保养点。

二十六条 负责管理电梯的单位,要切实加强电梯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保养、年审等工作。发现隐患要立即消除,严禁电梯带隐患运行。

二十七条 电梯的使用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使用合格证》。

二十八条 确需聘请外单位人员安装、维修、检测电梯时,被雇请的单位必须是劳动部门安全认可的单位。

二十九条 电梯管理单位须将电梯的维修、检测、年审和运行情况等资料影印副本报公司安委办备案。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治疗

三十条 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例,为职工配备或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各单位必须教育职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不懂得防护用品用途和性能的,不准上岗操作。

三十一条 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作业人员,要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职业体检。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或公司安委会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三十二条 努力做好防尘、防毒、防辐射、防暑降温工作和防噪音工程,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测,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应进行技术改造或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按规定发放保健食品补贴,提高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三十三条 禁止中小学生和年龄不满8岁的青少年从事有毒有害的生产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的作业。教育与培训

三十四条 对新职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生产单位、机楼(房)或班组、生产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须重新

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三十五条 对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电气、起重、焊接、车辆驾驶、杆线作业、易爆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进行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整改

三十六条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公司安委会组织全公司的检查,每年应不少于三次;各生产单位每季度检查应不少于二次;各机楼(房)和生产班组应实行班前后检查制度;特殊工种和设备的操作者应每天进行检查。

三十七条 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本单位不能进行整改的要立即报告安委办统一安排整改。

三十八条 凡安全生产整改所需费用,应经安委办审批后,在劳保经费项目中列支。奖励与处罚

三十九条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应每年总结一次,在总结的基础上,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十条 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条件:

1.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保障生产安全;

2.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四十一条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安全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落实总经理负责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设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机构,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5.连续三年以上无责任性职工死亡和重伤事故,交通事故也逐年减少,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

四十二条 由于各种意外(含人为的)因素造成人员伤亡或厂房设备损毁或正常生产、生活受到破坏的情况均为本企业事故,可划分为工伤事故、设备(建筑)损毁事故、交通事故三种(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等制度由行政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定,并组织实施)。

四十三条 凡发生事故,要按有关规定报告。如有瞒报、虚报、漏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事故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对触及刑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十四条 发生重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含交通事故),对事故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四十五 对事故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最高不超过3%;对职工个人的处罚,最高不超过一年的生产性奖金总额(不含应赔偿款项),并可进行行政处分。

四十六条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在工作岗位上或经领导批准在其他场所工作时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2.在紧急情下(如抢险救灾救人等),从事对企业或社会有益工作造成的疾病、负伤或死亡。

3.乘坐本单位的机动车辆去开会、听报告、参加行政指派的各种劳动和乘坐本单位指定上下班接送的车辆上下班,所乘坐的车发生非本人所应负责的意外事故,造成职工负伤或死亡。

4.职业性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死亡。

5.从事本岗位工作或执行领导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任务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6.职工虽不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备、设施或劳动的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负伤或死亡。

四十七条 发生无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不含交通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1.一般事故:经济损失不足万元的事故;

2.大事故:经济损失满万元,不满1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经济损失满3万元,不满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经济损失满10万元的事故。

四十八条 职工因发生事故所受的伤害分为:

1.轻伤:指负伤后需要歇工个工作日以上,但低于国际标准的05日,并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符合劳动部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所列情形之一的伤害;损失工作日超过国际标准05日的失能伤害。

3.死亡。

四十九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1.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详细记录或拍照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2.立即向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报告,事故单位即向公司安委办报告。

3.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公司安委办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指示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轻伤或一般事故在5天以内,重伤以上事故或大事故以上在30天内向有关部门报

送《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调查处理应接受工会组织的监督。

4.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五十条 无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1.机动车辆驾驶员发生事故后,驾驶员和有关人员必须协助交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参加事故处理。事故单位应及时向安委办报告,一般在4小时内报告,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应即时报告。事后,需补写“事故经过”的书面报告。肇事者应在两天内写出书面报告交给单位领导。肇事单位应在七天内将肇事者报告随本单位报告一并送交安委办。

2.因公驾车肇事者,应根据公安部门裁定的经济损失数额的0%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处罚款项原则上由肇事个人到财务部缴纳。处罚的最高款额以不超过上公司生产性奖金总额(基数.0计)为限。

3.凡未经交管部门裁决而私下协商解决赔偿的事故。如公司的经济损失超过保险公司规定免赔额的,其超出部分由肇事者自负。

4.擅自挪用车辆办私事而肇事的,按款规定加倍处罚;可视情况给予扣发一年以内的奖金,并进行行政处分。

5.凡因私事经主管领导同意借用公车而肇事的,参照款处理。

6.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超时限两天属瞒报),每次加扣当事人三个月以内的奖金。

五十一条 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询私舞弊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触及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五十二条 事故原因查清后,如果各有关方面对于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劳资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交由单位及主管部门处理。

五十三条 各级单位领导或有关干部、职工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有如下行为之一造成事故的,按玩忽职守论处:

1.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擅离岗位或对作业漫不经心的。

2.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的。

3.施工组织或单项作业组织有严重错误的。

4.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条例、规程的或自行其事的。

5.对安全生产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的。

6.延误装、修安全防护设备或不装、修安全防护设备的。

7.对安全生产工作漫不经心,马虎草率,麻痹大意的。

五十四条 本规定由公司安委办负责解释。

上一篇:让开放性的多元评价春风化雨育桃李下一篇:小火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