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影评

2024-07-17

七宗罪影评(精选11篇)

七宗罪影评 篇1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也读过这些的“罪” 而且无比坦诚地承认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在每一天都在犯着罪。耶稣基督说,最大的诫命,一是 全心全意尊奉神,二是爱人如己。事实上这两点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神也知道我们无法做到,所以给我们机会悔改和赎罪。人最大的勇气 在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愿意改变。最后的审判没有到来,我想,神是一直在给我们机会,而我也相信人类有悔改的机会。只要我们活 着,只要我们愿意悔改。任何妄图代替神去审判人的人,都是自大而可笑的。影片的最后,如果米勒选择宽恕,那会怎样? 七宗罪的审判也就无法完成,嫉妒和愤怒获得了宽恕。所有的人类也就都获得了宽恕。图1

从影片整体色调来看,整部电影大部分都处与灰色,黑色,以及青色 为主色调的处理,在以往的悬疑惊悚片中都是常用的色调,属于典型 的黑色电影。还有,对于光线的把握是尤其重要的,在影片第一个案 件(暴食)昏暗而狭小的室内杂乱无章且极度安静的音效相配合,中,然后便是诡异的移镜头,再加之前面的雨水相铺垫,营造出一种压抑,诡异,和死亡的气息,室内唯一的直接光源便是两个手电筒,与黑色 的影调形成强烈反差,代表的是警察的锐利和刺破阴霾的决心,同时 也给人一种收缩的无助感,有一种被黑暗吞噬的恐惧,经过这样的光 影搭配,手电筒就具有了双重效果,而后在(懒惰)一场戏中也同样

有这样的妙处。然后便是在影片的构图上也有某种暗示性,影片最开始新来的米尔斯 与沙摩塞是对立切互相抵触的,他们在小小矛盾后镜头的切换中和构 图中作者很少使他们两人处于同一个镜头之内,并且更多的是两人的 对立和背向,造成一种距离感和疏离感。然而作者恰恰在这样的构图 前后做了比较,当米尔斯的妻子翠西请沙摩塞一起晚餐之后,两人逐 渐走向一起侦破案件的目标,沙摩塞不再因为快退休而失去兴趣,而 米尔斯在与沙摩塞的接触中逐渐发现这个老警官的过人之处,敬佩之 心油然而生,之后的构图中,特别是在他们两在推理案件的时候,两 者更多的是处于同一个镜头之内,共同协作,并且他们面部朝向很多 时候是一致的,更加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和决心。还有便是在特写的运用之中,这部影片没有象《沉默的羔羊》一开始 便是大量的特写,而是循序渐进,在特定的时刻给予特写来刻画人物 的内心变化,比如沙摩塞每次在案件现场分析的时候便是各种特写的 堆砌,作者特意把沙摩塞和米尔斯的面部特写相互切换形成一种对 比,表现了沙摩塞的老练,沉着,

冷静,同时也刻画了米尔斯躁动,活力,有干劲的人物性格,这样的镜头不仅充分刻画了人物性格,同 时在营造恐怖的气氛上作者也别出心裁,比如在(暴食)的一场戏中 突然提起的死尸面部特写,在(懒惰)的一场戏中对那半死不活的人 抽搐的面部特写加之与突然出现的音乐充分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不仅 有冲击力而且对整个气氛的营造也有帮助。而且伴随着影片的推进和 节奏的加强,给主角的特写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方法不仅能营造出空

间的压抑感同时也是暗示着这部影片侧重的是人物的内心本身的变 化而不是单纯的变态凶杀。而关于剧作方面,《七宗罪》更多的是逐渐的铺垫和上升,与整个剧 情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整个影片时间的设置为七天,将近一天一个 命案。这种剧作方式其实就是让观众知道下一刻会发生命案,但又对 警官的侦破产生向往,这样就充分带动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也掉 入了这场游戏,成为了旁观者和鉴定者。而在节奏的控制上,变态凶杀,在追逐犯人方面节奏的掌控优点就是 静与动的强烈反差和爆发性的对比,比如沙摩塞和米尔斯第一次找到 凶犯住宿地的时候被凶犯攻击就是绝对的安静突然爆发出强烈而动 感的音乐,配合以快速的运动镜头,紧张,刺激,激动,等一系列感 觉就这样爆发,加之走道这样特定的空间设置,不断的未知尽头(人 对未知的东西存在着恐惧)和犯人模糊的影象处理在同样是成功的。这里强调的就是节奏的收缩以及静动对比的震撼。《七宗罪》中设置了两和主角,并且配之与鲜明的个性对比,沙摩塞 的沉着冷静和锐利,米尔斯的冲动,活力以及单纯。两个主角的设定 绝不单纯,我的猜想是运用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相互对比以激发这 部电影真正的主题——直白真挚单纯的人的内心被抹杀,对混乱的社 会下人的内心的一次审问。很明显,沙摩塞的沉着冷静和锐利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和主要线索 发现者,若要把整个凶杀案说明白沙摩塞一人就已经足够了而作者为 什么要设定两个人物从相互对立相互配合?

我想,米尔斯作为纽约这个混乱城市的外来者他代表的是鲜活的个性 和自信,还有与之相关联的是美好的家庭和贤惠的妻子,他的暴躁完 全来自于对于这个城市的失望和无法理解,而沙摩塞始终是个冷静的 旁观者,他已经习惯于这个城市的光怪陆离,他看着米尔斯在一次又 一次接连发生的案件中情绪的逐渐升级,从冲动到焦躁然后是暴躁到 最后的愤怒,米尔斯的悲剧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起根源是在这个环境,充满着各种各样罪恶治安极其之差的
的城市的影响,而米尔斯仅仅只是 一个载体。在翠西因为怀孕单独与沙摩塞交谈的一场戏很清楚点明了 一点,为什么翠西会对孩子的出生产生犹豫?为什么沙摩塞打掉了属 于自己的孩子而葬送了自己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归之于对社会 环境的不信任,不希望鲜活纯洁的新生命被这个城市污染。在米尔斯最后充满泪光的眼神和三次垂下的举着手枪的手时,他在反 抗,作者在这时候切了四个镜头,沙摩塞的无奈,米尔斯几乎崩溃的 脸部特写,杀人犯约翰的麻木表情,以及直升机上人的主观视角。米 尔斯的表情全部是特写与近景的切换,他在最后的时刻杀掉了约翰,他无法放弃自己的尊严来赢得这样的胜利,对着他的镜头在不断的微 颤,充分说明人物内心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作为反抗者的他在这一 时刻全面崩溃,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他无法相信自己的妻子被眼前 的人切掉了头颅,他反抗到了最后,但是最后这个社会并没有给他任 何希望,在最后一个关于他的镜头中,警车内被封锁的头部特写和昏 暗的光线是他内心的外部表现,对于这个社会,他已经不抱有任何希 望。而沙摩塞作为一个老者,旁观者,他代表的无疑是正义,但是在

这一时刻正义在死板的法律面前是如此的暗淡而失去光辉,作者在这 时候故意利用天空的阳光调节光线对比,让沙摩塞的的脸部变的剪影 般,并且似乎被黑暗笼罩的感觉,无奈但又无法挣扎的抑郁,让人欣 慰的是他扇了约翰一个耳光,这个耳光不仅代表的是他的愤怒,同时 也代表的是给死板的法律的一个耳光。而变态杀人狂约翰,给他的是正面的特写,脸部阴影对比强烈,此刻,他几乎没有任何表情,麻木而冷酷,完全的让人憎恨又理所当然,他 自己化身为嫉妒,让米尔斯堕落杀人变成愤怒,他无疑赢得了这场游 戏,然而他代表的不仅仅是恶,而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存在的危机,那便是贪图,嫉妒则是无法占有,然后他便毁灭,这是人欲念的畸形 化产物,但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中,这个产物也已经麻木,失去了人最 后对于生命起码的尊重而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信仰,何其可笑!影片最后的黄昏中,沙摩塞说起了海明威的句子: 这个世界是好地方,值得我们为他奋斗。但他却只承认后半段,面对人们日益压抑而不稳定的内心,还有这个 社会和世界的残缺和冷漠,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奋斗,而不是挣扎。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我们的生命必须让这个社会和世界重新找 到希望。


七宗罪影评 篇2

在战略上,营销经理要规划营销方向,在战术上,营销经理要制定执行计划。

营销经理是营销团队的“灵魂”,团队的战斗力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经理的个人魅力和管理方法。

营销经理带领的团队是企业的“战斗部队”,只有仗打好了,打赢了,企业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不称职的营销经理有很多种,可以列为营销经理的“七宗罪”!

一宗罪:

好大喜功。营销经理应该是一个“看米下锅”的做菜能手,而不是只能“下馆子”才能吃饭的“赵括”!这样的营销经理喜欢制定大战略,喜欢“纸上谈兵”,喜欢畅想未来。如果,企业遇到这样的一个营销经理,而且又赋予了它足够权利,那么这个企业离破产也不远了。这样的营销经理不在少数,只是病症的严重性不太一样而已。我们看很多在央视打了几个月的广告后一直未看到产品或品牌动静的,我们看到规划全国市场,招兵买马,气势汹汹的,没几个月就悄无音讯的了,都属于这样的。有些人在这个企业“忽悠”几个月,然后又到另一个企业继续“忽悠”!

二宗罪:

经验主义。毛主席不也批评不要总是“经验主义”,还有“本本主义”吗?一个营销经理从一个企业离开,到下一个新的企业,一定带有上一个企业的“烙印”。如果上一个企业很成功,那更让他“自以为是”了。他不清楚,营销经理是企业的手脚,如果企业不同,大脑不同,打出的“拳脚”是不一样的,也不可能一样。只知道照搬所谓的“经验”,一定会遭到市场的打击。

三宗罪:

指鹿为马。鹿非马,而以为是马。就是有人把鹿也当成是马来用。在这样的营销经理处,市场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想象出来,并且还设计了整套“养鹿”的计划,干的津津有味。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益,他也很苦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是自己的市场规划出了问题。

四宗罪:

平均主义。营销经理掌握着企业的营销资源,在做战略规划时,或者在部署执行计划时,很多的营销经理会犯一个“平均主义”的毛病。觉得哪一个方面都很重要都需要做好。在排兵布阵上,平均投放自己的兵力和武器,尽量做到完美无缺。这恰恰是最要命的。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前,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让蒋介石误以为解放军是要全面突破,所以将自己的兵力在长江沿线全面部署,结果解放军集中兵力从一点突破,“就像一把钢刀刺进了敌人的胸膛”,国民党的防守瞬间土崩瓦解。再回想,解放军打的胜仗,很多次都是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打歼灭战!在关键点和关键时间上投入足够的兵力和武器是营销经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宗罪:

贪恋权力。很多营销经理很珍惜企业赋予他的“资源”和权力。紧紧地攥在手里,生怕别人给拿了去。这样的营销经理喜欢用“资源”分配来换取下属的“孝敬”,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营销的问题都在市场,解决问题就需要使用企业的资源,如果一线的指挥官不能得到相应的权限,那么这个仗的胜负就可想而知了。很多企业喜欢中央集中制,过过瘾而已,也过不了多长时间。

六宗罪:

跟老板一头“睡”。在工作中这样的营销经理有很多,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或者根本就不想有,完全是老板的“跟屁虫”,老板说东就是东,老板说西就是西。老板一讲话就“鼓掌”、“喝彩”、“叫好”。这样的人,最后一般都会“摆”老板一道,然后走人。老板是要最后要效益,但是,很多老板躺在自己的“辉煌”中无法自拔,都到悬崖边上了,还不自知,如果在遇到这样的营销经理,那么难免不摔个粉身碎骨。

七宗罪:

高考“七宗罪” 篇3

假如没有了高考,中国的教育将会怎样?

如果将高考就这样进行到底,中国将会怎样?

高考第一宗罪:考试至上,素质滑坡

也许是古已有之,高榜得中,高官厚禄,衣锦还乡,封妻荫子……这样的“能量守衡定律”的根深蒂固,是以一种反动确定无疑:自古华山一条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时至今日,也许是从胎教开始,所谓的考大学,就成为中国人的一条金科玉律。它简直就是中国人的一个神圣的图腾。考试,特别是高考,被推上了神坛。而且,似乎没有下来的迹象和可能。

在某工科大学偶一日某老师叫起学生朗读课文,发现的是那学生、那些学生和那不止一批的学生的小学、中学里的语文课是白上了的。语气不对,语感不佳,句、逗不分,层次不明,底气丧失,章法杂乱……一打听原因则非常简单,一小学和一中学的过来老师和学生们全力以赴的就是——答题。

是的,将聪明智慧和勤劳正直的中国人都绑在一辆战车上,向着高考做一次最后的斗争,中华民族,是不是自己将自己弄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在某公司某经理给某大学生员工布置的文案中,错别字连篇,句法错误,章法混乱,一篇文案竟然将一个逗号进行到底,最后划上了一个句号。

这样的语文学科素质,怎样在生活中、思维里和逻辑上将大小事情分得清楚?怎样在工作上、行为里和作风中体现出应有的精明强干?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啥时候能够小学毕业?

语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表达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素质。在这种基本素质上的散失,我们的高考,考得“高”吗?

高考第二宗罪:目标缺失,理想倒置

人生的头30年里,只忙一件事,中考、高考和高考后。这样一个目标,锁定的是什么?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而奋斗不息,值?还是不值?

30而立。立什么呢?用30年时间忙活了一场场考试的人,到后来除了会考试之外别无所长的学生们,他们安身立命的依据是什么?哪个是他们今后的人生理想?

第一个问题是,30岁以后,他们为什么而活?第二个问题是,一旦考完了,今后怎么活?第三个问题是,以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他们能活成啥样?

如果一个人的头30年为高考而活,30岁后才开始为自己而活,“自由”的生活与工作,这是不是倒立人?这不是理想的倒置吗?

这样的理想倒置的最大悲剧,是一种发生在我们千百万莘莘学子身上的一种司空见惯的反映——不会活。

高考,为什么?是为了高考吗?

高考,考什么?是考生必须的吗?

高考,凭什么?一种死制度竟将那么多活着的生命桎梏,合理吗?

在我们这里,大学生自主创业罕有成功者。当人们将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的创业神话津津乐道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了解到那里的神秘。当那神乎其神的创业与我们的学生总是擦肩而过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发生了——中国学生要当老板当富翁的理想越强烈,他们失败的机率就越大。原因也简单:谁都想过河,谁也找不到渡河的方法。高考给了人们以那么大的希望,但却抽掉了那梯子,让你掉下来直到死无葬身之地。

高考第三宗罪:违背规律,漠视人性

这世界上,有没有天生就不爱读书的人?人世间,是不是只能靠一场考试定终身?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高考,则肯定。

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叶子都没有,这个哲学命题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个性并肯定了共性。但高考则强调了共性而否定了个性。

如果你不去高考,第一你不是好孩子,第二你将来肯定没出息,第三你现在就应该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所有的孩子们都在削足适履、拔苗助长和缘木求鱼中将自己与高考结下不解之缘以后,一道龙门下是千万条小鲤鱼竞跳,跳过的从此如鱼得水,没跳过的于是就要被开除“鱼籍”,从此到处遭白眼和被鄙视,这是我们这个和谐社会的概念吗?

于是,我们这个国家里,从来都不缺乏所谓的“文化人”,但文明却不断的散落。我们也不缺所谓的“精英”和“人才”,但是就是没有产生出超越古代四大发明那样的彻头彻尾的自主创新成果。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教育也有它自己的规律。因材施教,是孔子早就提出的观点,可惜到现在,我们的教育者们却仍在反复地鼓噪“唯高考论”:高考而不因材。那些实在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高考的人,就都成了被遗弃的一群。看一看他们脸上的惭愧,就知道高考的伤痕有多深了。

高考第四宗罪:扼杀创造,散落文明

“思维是大自然中最瑰丽的花朵”,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之所以英明,是因为他特别强调了“自然”。

当全中国最活跃因而最智慧、最年轻因而最可贵的头脑们都被一项考试钳制,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家用一个头脑思考,人们用一个答案判断,所有人都陷在集体无意识的一个怪圈里发生了可怕的思维障碍。

直勾勾的眼神,傻呼呼的表情,蒙兮兮的神态,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学生模样”(孔乙己)。而当他们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超常和神勇,则说明他们的智、情商等尚没有泯灭反而张扬,但只可惜,那样的活动是常常被冠以“不务正业”的。

于是,在这样的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出现丑恶现象甚至走向极端主义,不是非常可能的吗?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人,拿了一个标准来约束很多人,物极必反的逆反与抗拒,将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没有给学生们以更多的选择和更开放的空间,学生们在“是A非B”的选择中,当然就极容易从一方面走向二方面,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没有;一以当十的辩证法,没有人教给他们。

大学里连结婚都可以了,还不宽松吗?

他们真的结婚了,拿什么活下去呢?

高考第五宗罪:片面功利,教育错位

几乎所有的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上的舆论最后都将高考列为青年学生的第一选择,在唯有高考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下,片面地强调高考的功利性,我们高等教育的位置,摆得正吗?

教育,是百年大计。说的是教育因为独特的功能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希望。教育改革,包括高等教育考试的改革,应该是在创新中寻找更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当举国上下都在强调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是否找到了无法实现创新的原因?

考大学,读本科,攻硕读博,当这一切都朝向一个方面——好找工作,找好工作,学而优则士,这种相当局限和片面的功利导向,来自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更来自我们高等教育的错位。

凭一纸文凭和一些名气,在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在“垄断”了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将自己变得寄生、腐朽和垂死。而当这种弊端无法获得来自教育主体的觉悟和自省,毕业生学无所长和学无所用在初露端倪后,其实并没有引起向来以老大自居的高校的警觉。

当内地里的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而转道香港求学的报道引起哗然之际,吸引人们的更大的功利是,那里的毕业生就业容易。

学业、专业、就业和立业,这本来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设计,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发展,但是因为我们在教育上的严重错位,它们不幸被割裂,被破坏和被遗忘了。

高考第六宗罪:资源浪费,脑力衰微

在21世纪,脑力成为第一生产力。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关键一步。头脚倒立,是新世纪最让人看不懂的事儿。用头脑走路,让脚来思考,靠直觉判断——这是返朴归真还是返祖?是遭遇复杂还是问鼎简单?是更感性还是更理智?所有这一切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隐藏着这样一个玄机:新一轮新格局的社会竞争,很可能就是在脑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界面上来进行。

但是,我们却把脑力几乎都用在了高考、中考和英语四、六级上。全中国最聪慧的头颅里,一边是出题的、判卷的、录取的和服务的,一边是复习的、押题的、辅导的和答题的,人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了一项劳民伤财的怨声载道的事情。谁都看到了那里面的问题,但谁都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更令人头痛的是,发生在上述考试上的教育腐败和考试经济,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在防不胜防中将一种特别的反动昭然若揭:因为你有空子可钻,你并不是十全十美,你完全可以换个方式和方法。但是,你没有。

我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们将最重要的脑力资源放在了猫与老鼠的游戏上,我们已经不堪重负!

高考第七宗罪:信息封锁,公信力差

高考志愿的填报,是在成绩公布之前。这样的规定不知道有多久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一改。在信息社会已经发展到如此先进的地步,在我们的高等院校并没有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情况下,考生们却不能充分享受开明社会的开明录取,先公布成绩,后填报志愿——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人们亲眼所见,因为志愿的选择每一年都要葬送很多考生的前途。在后悔药没地方买的情况下,一种与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相悖的怪诞,竟然堂而皇之了这么多年。在国家办教育和国家垄断高等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各个高等院校的竞争,就是建立在考生志愿填报之上,怎么看上去都降低了高等院校的公信力。

问题的关键是——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深造的形式,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不能夸大,更不能将它神化。

高考,作为社会资源整合的方式,有它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能只是这一种,更不应该说它是万能的和至高无上的。

七宗罪影评 篇4

从Mills,Somerset和John三人到达沙漠下车说起。一下车,Somerset就看见了路旁的一条死狗,在一个人鸟不下蛋的地方出现这样一条只有半个头而且身体只有一半的狗实属蹊跷,而且这条狗与MILLS家的狗明显属于同一品种,而且大小大体相同。Somerset告诉mills他看到了一条死狗,John立刻告诉mills《Ididn’tdothat》。似乎是在告诉Mills他没有杀那条狗,颇有点幽默搞笑的意思,作为John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不贴合逻辑的。其实John是在暗示他并没有杀死Tracy(mills之妻)。

《七宗罪》为了凸显出人类的恶而在影片中用了超多恐怖血腥的画面,但在最后关头却没有将Tracy的头颅明示。我的看法是:盒子里根本就是一个狗头。而John所说:“Itookherprettyhead.”就是指的Mills家的狗。

问题就在于为什么Somerset没有告诉Mills从而阻止他的愤怒?

这也是整个影片暗线发展的一个主题。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警官,Somerset在一开始是没有准备理解这个案子的,而在中局反而向MILLS要求参与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案子越来越恶劣,事实上更是因为他要亲自去应对答案。全局中只有他一人对JOHN的作案动机了如指掌,只因为在人格上,他与John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最后是他与John的争斗,如果mills开枪,john赢,证明这个世界需要他这样的传道方式以警醒世人,如果mills克制住自己,则证明人类凭借已有的潜力完全能掌控善与恶。

教师负担“七宗罪” 篇5

现在,给学生减负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实际上,给教师减负,也是刻不容缓的,只有给教师真正减负了,给学生减负才能落到实处。时下有一句话这样来评论教师:“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驴还多,吃得比猪还差。”这话自然是夸张了,但当今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实在并非危言耸听。

“罪”之一,社会舆论之压力。随着近年来关于教育、校长、教师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地被披露出来,社会上对教师的观感每况愈下,什么“校长开房”“教师禽兽”的言论时有耳闻。实际上,任何行业都有害群之马,这些狗苟蝇营之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只是极少数的一撮,绝大多数的教师是敬业爱岗的,是有较好师德修养的。社会对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好事,它需要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而不能把压力简单地转移到教师身上。现在,“校园春游”成常态,不敢惩罚学生,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教师几乎成了完全的“弱势群体”,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这是一个真正重视教育、尊重教育的社会应该具有的现象吗?《今日早报》2015年3月31日报道:杭州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因未交作业被家长领回家,结果从7楼跳下身亡。报道称,该生的老师在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当场晕倒。出了这样的事,教师究竟该负多大责任呢?这就是当今教师要面对的现状,只要出了事,教师和学校都难逃责问。因为无论如何,社会舆论都是不会同情教师的。

“罪”之二,学校管理之压力。有人说,当教师的很轻松,每天就上几节课,时间一大把,还有寒暑假。一听这话,就知是不熟悉教育不熟悉学校的人说的。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老师倒在一堆打印好的文件中,同事猛扑上去,拼命摇醒,“同志,你醒醒啊”。他虚弱地微睁双目,颤抖的右手努力去捡散落的纸张,吃力地挤出,“这,这是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学科教学总结、教研组总结、结对总结、课题小结、个人年度小结、个人三年规划、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各科成绩汇总、个案追踪、家访记录、安全工作总结、消毒登记汇总、学生评估手册、学籍卡登记、德育渗透材料、培优扶差总结、课外活动总结、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学习材料、业务学习材料、听课记录……请,请一定代我转交组织”。说完又陷入了昏迷。同事含泪晃着他的身子:“同志,同志,你醒醒,醒醒,组织还、还、还有要求,还、还、还得要一份电子版的!”这个段子生动地写出了学校里各种评比检查泛滥、各种总结报告漫天飞的情景,难怪有教师发出了“还能不能安静地读书、教学”的呼声。学校推进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是好事,但也是有副作用的,教师因此做了很多或重复性的,或额外的,或低价值甚至没有意义的劳动。这能让教师没有压力吗?

“罪”之三,教学研究之压力。众所周知,当今是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教育界以前就流传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的名言,现在,这句话已经变成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长流水”。“长流水”,就是无限的水,就是不枯竭的水,这让教师的学习压力怎能不陡然提高。再者,教师要面对“公开课”“推门课”“优质课”“交流课”“家长开放课”“网上研讨课”等各种名目的听课、研课、磨课活动,这些也都是不轻松的,甚至可以说是折磨人的。比如,某某某为讲一节优质课,瘦了十斤,这都是很平常的例子。越是正规的学校,越是市区的学校,越是重点的或知名度高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压力就会越大。

“罪”之四,教育技术之压力。某老师曾这样吐槽,“这个学期,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我要学习制作微课,还得参加信息技术远程培训、教育云空间建设比赛、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课、云空间、慕课、翻转课堂一直充斥在大脑,有时做梦都在想这事”。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之于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这当然是好事。然而,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技术不会一步到位,设备不会一步到位,软件和系统不会一步到位,教学过程最优化也不会一步到位。我们没有办法按一个按钮或者喊一下口号,一切就倏然而成了。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压力自然也就更大。

“罪”之五,升学统考之压力。不知从何时起,学校的学科很自然地分成了统考学科和非统考学科,这么一分,马上就有了主科、副科的区别,语数英理化生的教师要面对区域评比和升学考试,一切都是真刀真枪的,自然“压力山大”。现在,有些地方的小学还要面对“小升初”考试的压力,更不要说中考、高考了。就是中考,除了传统的统考学科,现在音乐要考,美术要考,体育要考,信息技术也要考,纵然分数比例小点,但也要算是统考学科了。理化生还得考实验操作。这不都是压力?

“罪”之六,职称评聘之压力。职称评聘其实更不需要多说,以前是评不上聘不上,现在好了,评聘分开,职称评上了,然而问题更严峻了。岗位、编制完全绑定,教师又不交流,很多教师都面对着有资格无岗位的情况。评上了固然是好,然而聘不上,还不是一样?聘不上,就意味着只能以低一级的身份承担同样的教学任务。收入没有提高,待遇没有提升,干着能不憋屈?

“罪”之七,绩效考核之压力。绩效考核开始以后,大家都很高兴,以为幸福时光完全降临了。然而,实际情况是,绩效可以考核,奖金并无多发。大多数学校要从教师现有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然后再根据工作实绩,多维量化考评,最后再进行发放。这就意味着,必然会有一部分教师,原有工资的一部分拿不回来,而是进了别人的腰包,这别人,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因此,多拿了的教师也没法理直气壮,少拿的更是牢骚满腹。这样的绩效考核,要么只少扣那么一丁点,略为意思意思,要么就造成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后果也不容乐观。

如此种种,教师怎能不压力重重、心神疲累?一句话,为学生减负,先从给教师减负做起吧!

七宗罪观后感 篇6

七宗罪,这是一部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片子,整个影片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就是昏暗、潮湿,肮脏、混乱,一连串离奇的凶杀案,凶手故意在现场留下人类的七个罪诫“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每个凶案的作案方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以如此方式来传教,简直就没有了传教的意义,只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攻击、相互伤害,让人咋舌称之变态罢了,其中我个人觉得凶手以残忍的作案方式来表达他貌似理智的传教更让人觉得恐惧。

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开头是老少两代警官追查杀人凶手,感觉好像一部侦探片。被杀者的惨象和阴森的作案现场在影片开头就让人心理紧张。在案子进行到第三个时,他们突然领悟到凶手是以杀戮的方式进行传道,在以上帝之名惩罚被天主教认为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暴食、贪婪、懒惰、愤怒、骄傲、淫欲、嫉妒。片子的宗教意义也就从这里开始显现,并在剧情行进中愈加强调,特别是将近影片最后,凶手极力控诉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来惩罚那些有罪的人。

混乱的社会秩序是产生这样的杀手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也在电影中不断有所反映和体现。然而,现实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进行残害的杀手虽然还没有发现,但却有很多在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让我们想想世界各地近年来出现的邪教组织和连环杀手: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吉姆·琼斯、邮包连环杀手大卫·卡钦斯基……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

影片中的杀手杀人并非是因为嗜血,而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信条加上妄念来实施他自以为的通过“审判”和布道来拯救的目的。这才是最可怕的。这个杀手也许平时连一只鸡也不杀,但是他找到了依据来实施对人的毛骨悚然的谋杀。这种恐怖并非是亲眼看到某种可怕场面时感官的自然反应,而是心理上的恐怖。这使得这部看起来像是侦探片或类型化恐怖片的电影脱离了这些窠臼,而与美国社会现实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联系。

杀手的动机是以宗教为名义的,在杀手的彻底疯狂里似乎还有某种理智,这是最恐怖的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我们来分析杀手的杀人动机。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有两种: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这两种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动机源。影片中的杀手正是在死本能的驱使下制造了一连串的凶杀案。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应激事件,当个人防御机制无法缓解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时,人们往往把死本能向外转化,做出攻击和伤害他人的行为。

团购“七宗罪” 篇7

在美国,像Groupon、Living Social等团购网站,如果用户对其购买的服务不满意,可以获得全额退款。但是中国团购网站却不曾学习其美德,仅偷用其模式,再冠以自身的“奸商”之心,欺诈国内消费者。

首当其冲,支付方式存在漏洞。大多数消费者被要求通过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支付平台预先付款,而并不是收到、确认商品或接受服务后付款,因此当商品或服务出现质量瑕疵,消费者要求团购网站退款时,一些不规范网站便以种种借口拖延办理甚至不予退款,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未消费”的吸金现象亦不容忽视。相关数据显示,“未消费”的比例通常是30%~50%,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而团购网站和商家早已对这犹如“天下掉馅饼”般的不义之财“了如指掌”。有业内人士分析,若团购1000人,其中将有300~500人不前往消费,而如果每单100元,则会直接有3万~5万元作为毛利落入团购网站的口袋。这也正是很多团购网站敢于“不加价、甚至赔钱发起团购”的核心原因。

如“疯狂钢琴”曾于今年暑期与“大洋团”进行先后两次88元钢琴课程和66元古筝课程的团购合作,而这种课程都是有时效限制的。过期作废,疯狂钢琴就等于在没有提供任何服务的情况下,不费九牛一毛的力气便和大洋团进行了利润瓜分,消费者却大多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所付的款项掉入团购商业陷阱,摊手耸肩做无可奈何状,来自我解嘲。

第2宗:商家资质

团购网站由于对商家资质审查环节缺失而造成消费者利益受损,是其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今年6月,一些消费者通过糯米网团购了三里屯3.3大厦的“GAMEPARK热玩俱乐部”的游戏卡,但到8月份发现该游戏俱乐部已经关张,上百名消费者向糯米网和电玩城工作人员讨要说法。

尽管很快糯米网对消费者的损失已经作出了全额无条件退款的承诺,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相应的退款标准、流程、时间,但有参加此次团购的王女士表示,糯米网至今未兑现对大部分消费者的赔偿承诺,目前他们已成立专门维权QQ群,讨论解决此事。

糯米团的商家走人事件虽仅为团购行业乱象又增一例。但不良商家消费陷阱,却对团购行业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如何填补团购网站的相关制度空白,仍有待网站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推动。

第3宗:隐性消费

为数不少的团购产品都存在隐性消费问题。消费者购买折扣券、优惠券后,进店消费时往往会被店家推销其他付费项目,产生不自主的隐性消费甚至“强制消费”,降低了消费者享受服务的愉悦感,侵害了其自主选择权。

“两张电影票加可乐、爆米花和冰激凌,团购价需40元。”这个由“糯米网”推出的双人电影套票优惠券,两天吸引了15万网友。此前,陆续有自称已使用过优惠券的网友说,尽管优惠券上写着“遇特殊影片,每张影票需加10元”,但在一线城市,这种优惠券只能观看60元以下的影片,而几乎所有的影片票价都在70元左右,这意味着两个人使用优惠券看电影,还要补交20元。团购网站以低价吸引人,去消费时商家却有“附加条件”,这让本来图实惠的参与团购的人叫苦不已。

第4宗:返利骗局

团购能像风一样的迅速火起来,除了团购价格便宜的道理而外,还得益于所有团购网站悉数用上的“返利”招数。

细看一下团购网站的返利规则:“邀请好友首次注册并购买团购商品,如果审核成功,将会在您的账户里打入10元,可做直接消费使用。10以内商品无返利。”再如美团网的“哪些情况会导致邀请返利失效?”情况中,列举了如下条款:好友点击邀请链接后超过7天才注册并购买。这条款之前显然应该加上“霸王”二字。

一段段团购返利的纠纷也不断上演,网上还有人自发为大家详解团购返利骗局。其中,就有这种情况,邀请者有成功记录,而后团购网又擅自将其判定为无效。于是,有网民不禁解嘲:“其实,团购返利只是团购网吸引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方式,别太当真。”

第5宗:产品类团购隐患多

在产品类团购中,从团购产品的质量到送货周期、再到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环节均隐患多多。例如消费者以极低的折扣价格团购某知名品牌产品,可是团购到产品之后,或者发现产品与团购网站中的图片不符合,或者在使用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打电话联系到厂家,发现厂家根本没有参与团购。这才发现,原来团购到了“冒牌货”。

即使团购到了真货,团购经历也不一定令人愉快。因为庞大的购买量,等货物送到恐怕已是一个星期之后的事,团购产品的喜悦早就跑得没了影,你还很可能会窝一肚子火。

另外由于团购的产品很多开不了发票,厂家不给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使得团购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无处维修。这一问题,仍有待各方的认真对待和解决。

第6宗:服务类团购体验差

团购产品的价格较低,商家利润空间小,因此团友的团购体验有时得不到保障。

有些商家参与团购,却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承载能力,导致消费者大量团购之时,店面和服务人员跟不上,由此遭到团友的投诉。今年8月,满座网推出一款团购产品,包括烧青花鱼、刺身拼盘等共计14道菜品的日式料理双人套餐,以原价534元的1.7折即89元出售,大量网友点击下单,两天内成交量超过7000份。可是等消费者到餐厅消费时,发现那里已经人满为患,只能到外面排队等候。团友很不满,到最后“团购”演变为了“团退”,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带来的积极效果。

第7宗:虚假宣传,“忽悠你没商量”

现在完全不作假的团购网站实在是少之又少。例如团购网站流行一个潜规则,即谎报团购成交量,制造虚假繁荣。虽然这并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最终消费,但是这种意欲提聚网站人气、有意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本身已经表明其诚信意识的缺乏。团购网站在经营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有些团购网站则以低价抢购商品为名,忽悠消费者成为注册会员。有网友爆料某团购网站打出这样的标语“仅1元抢购原价1220元Dior彩护系列还赠送上海世博会门票两张,PClady快团1元抢购日开抢啦!”可是等消费者注册之后,才发现,原来1元钱是用来抽奖的,获奖之后才能以1元钱的价格购买。这明显是在误导消费者。

销售经理犯七宗罪 篇8

本文的用意是找出即使是优秀的销售经理也会犯的七个最危险的错误,以及在未来如何避免让它们发生的一些建议。注:这不是在批评销售经理,而是我尝试去帮助他们避免可能会让他们的团队,甚至是他们的事业成为泰坦尼克的冰山。

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基于和Asher公司的CEO,传奇销售培训师约翰・W.亚瑟的谈话,其余内容来自和数十位销售经理和各种销售大师的谈话。

那么,闲话少说,进入正题吧。

巨大错误之一:把错误的人放在销售岗位上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销售经理经常雇佣没有天赋的人,然后坚持把他们留在工作岗位上,希望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这种才能。这损害了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因为这为每个人建立了一个更低的表现标准。这也降低了团体平均值,并且会迫使团队的其他人去做额外的工作,以使整个团队能完成配额。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找到有天赋的销售员是非常困难的。曾在其他公司工作过的申请者往往有不好的习惯,而没有销售经验的申请者除了吹牛,一无是处。但真正的问题是将表现欠佳的人留在岗位上,这通常是因为销售经理对表现欠佳的人心怀愧疚,或者更糟糕的是,销售经理不能承认,他不擅长于当发现销售天才的伯乐。

如何解决它:对销售职位的每个申请者进行个性评估,以确认他们具备做销售的基本素质。然后继续衡量他们的表现,看看是否存在基本销售技巧方面的问题。提供缺乏的技巧方面的培训。如果这种做法行不通,让表现欠佳的人去另谋高就吧,这对大家(包括表现欠佳之人)都是件好事。

巨大错误之二:无法控制住销售和营销成本。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许多销售经理的眼中只有收入,而不考虑实现这个收入需要花费多大的成本。在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追求中,销售经理往往没有注意跟踪开销的增加,特别是当发生在另一个部门内的开销。最糟糕的情况下,一家公司会最终因出现每笔销售都亏本的情况而倒闭,但是试图通过按量计算销售来补足差额。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大多数时候,这是纯粹的狭隘主义。因为不用花他们自己预算内的钱,他们认为对不大可能对销售产生多大影响的计划(比如价格昂贵的广告活动)进行投资是无害的。唯一的问题是最高管理层很快弄明白没有人在关注成本,而且(居然)指责销售团队的绩效不佳。

如何解决它:销售经理应明确要求其他部门不要资助任何对销售没有可衡量的影响的活动。销售经理还应该考虑根据利润而不是收入,实现一个支付工资的佣金结构,假设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和销售团队沟通这些指标是可能的。

巨大错误之三:向最好的销售代表许诺销售经理职位。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销售所需的技能和管理以及指导一个销售团队所需的技能完全不同。尽管一些人在两方面都能胜任,但是这种完美之人相当罕见。将进入销售管理层作为销售业绩的一种“奖励”,可能会使团队损失一位顶级销售执行者,而换回一位糟糕的销售经理。这是个相当吃亏的买卖。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通过给顶级销售员确定一条上升的职业发展道路,试图防止他突然跳槽。这一许诺带来的损失在于,销售代表必须集中精力建立关系和完成业务,但是经理必须将重点放在开发每个员工的潜力上,

他们的工作完全不同。

如何解决它:将顶级销售员留在销售职位上,但确定并建立一条会增加他们的收入并提高他们的认知度的备用的职业发展道路。然后,为销售经理职位雇佣具有管理和指导才能的人。你还可以从这些销售代表中寻找合适人选,只要他们显示出对指导和培训的兴趣和才能。

巨大错误之四:未能建立一种合适的劳动分工。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许多公司都希望销售代表都做到:1)在潜在客户的心中建立品牌形象,2)为产品定位可能的候选用户,3)寻找机会并完成销售,以及4)维持不间断的关系。这些是非常不同的技能,很有有人能把各个方面都做好。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通常发生在一个组织从小公司或初创企业逐步成长扩大的时候。根据需要,第一位销售专业人士必须能“把所有事情都搞定”,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人帮他做这些工作。随着整个公司的成长,出现的倾向是继续像过去那样做工作,即使这既没有效率,也没有效果。

如何解决它:这是相当简单的管理事务。退后一步,看看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天赋和工作,将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拆分开来。亚瑟建议将销售和营销团队按下列职能细分为四个小组:1)提高意识,2)寻找合格的销售线索,3)与合格的销售线索达成交易,以及4)客户关系管理。

巨大错误之五:不具备一个可重复的销售流程。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许多销售经理指望聘用能“自我激励”的个人,并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销售。然而,如果经理们过于依赖销售代表的天赋去开展和完成业务。每个销售代表最终会“重新去创造整个体系”,因为无法分享过去可行(以及不可行)的方法。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讽刺的是,大多数销售经理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销售代表感到幸福和不受约束。他们不希望被看作鸡毛蒜皮的事情都管的人,因此,让销售代表们在不受干涉的情况下实践自己的“艺术”。其用意是好的,但结果却是糟糕透顶。

如何解决它:不去鲁莽行事,销售管理层应该建立并记录现实和可行的销售流程。它应该描述了购买者通常经历的各种阶段,并(简要)解释如何帮助购买者进入下一阶段。每月或每季度召开会议,分享可行和不可行的方法,如果合适,将结论补充道流程当中。

巨大错误之六:不断变化的薪酬计划。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一些销售经理对不断修改薪酬计划上瘾。但是,如果该计划不断变化,你最终会陷入一种境地,无论销售代表工作多长时间,他或她都无法达到薪酬上限。很快,公司将无法聘请到优秀的销售代表,因为公司的名声不好。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有两个原因。通常情况下,薪酬计划的变化是对管理层新的优先考虑作出反应的一种尝试。然而,(不幸的是)薪酬计划有时候是为了通过减少支付给销售代表的报酬,从而降低销售成本而作出改变。

如何解决它:永远不要对薪酬计划作出随意的调整。如果优先考虑有所变化,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办法,并且让整个销售团队参与到确定哪些激励措施会驱动理想的行为的过程中。总是按承诺支付奖励。奖励努力工作,而不是用薪酬削减计划进行惩罚。

巨大错误之七:以整个团队为代价,打造销售明星。

将之看作巨大错误的原因:一些销售经理将某位销售代表确定为“明星”,而忽视了其他销售代表的辛勤工作。这位“明星”得到了所有热门的销售线索和大量的认可,而团队的其他人都被当作不存在。这离间了其他销售人员,暗示大家溜须拍马是成功的途径。

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通常,销售经理打造“明星”,因为他们知道“明星”会成功完成交易。“明星”因此得到了所有的热门销售线索,创造一个让他继续得到更多东西的由下而上的循环,而其他成员却因此一蹶不振。

吾生七宗罪初三抒情哲理散文 篇9

每当信誓旦旦得去指责别人的罪孽。谁知道心里有多么不安。谁能斩钉截铁得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那样可以吗?如果能忘掉。给我一把上膛的枪。如果说我虚度光阴。我宁愿自我解脱。给我一把装满子弹的枪。如果说我浪费青春我宁愿自行离开。给我一把对准我脑袋的枪。如果说我连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替我扣下扳机。如果说你爱花。在枪口上放上一朵茉莉。扣下扳机的那一刻。也许没有血的味道。离我远点。我不想离开的时候还被惦记。如果说。世上没有善良的人了。怎么办。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如果是对立的两面。恐怕越是善良。罪孽越深重。人之所以为人。只是因为他更高等么。

的`确。世界上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原则。但是如果身为一个人类。有没有必要来肩负起保护别的动物,同类的责任?弱肉强食的原则难道是在宇宙中永远存在不变的定理么?罢。如果说动物最擅长的是斗争。人类未必不善于战争。

也许哪一天。一把上了膛的枪放在自己面前。才能明白自己一生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做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妄想着人类间爆发的战争。

国产动画“七宗罪” 篇10

1987年,当《黑猫警长》第五季片尾曲响起之前,黑猫警长最后举枪,屏幕逐字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然后,我们至今等着下集……

无独有偶,早在此前的1984年,由美影厂出品的木偶动画片《西岳奇童》也是这样一个烂尾工程。影片结尾,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毕克的那句“小沉香到底有没有救出妈妈?请看下集。”成了这个动画片留给观众的最后一句台词。

直至2006年暑期,《西岳奇童》后半部终于补齐上映。彼时的小朋友,现在都有了小朋友。

其实,让当年电视机前的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何止于此——为什么动画长片《金猴降妖》要被肢解成多集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导致观众很难每集准时收看?为何《阿凡提》系列也无疾而终?拍动画片的人都哪去了?

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起的三十多年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影厂一直吃的是皇粮,享受财政拨款,国家定价收购、限量生产,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统购统销制取消了。被“断奶”后要自己找出路,这对于多少年来从未真正参与过市场竞争的美影厂来说,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

更何况,当时蜚声国际的“中国动画学派” 其实是以宽松的创作环境、一流的美术大师、不计成本的精雕细琢为前提和后盾的。就拿《大闹天宫》来说,仅人工画稿就超过了7万张,投资成本保守估计也在100万以上,这在上世纪60年代不啻为天文数字。另外一些佳作,如由齐白石名作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源自齐白石的名作,集中国绘画、诗歌、音乐于一体的《山水情》等,无不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时间。然而,在与市场接轨后,这些以剪纸、皮影、折纸、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为手段的“工坊式”制作模式,显然很难抵得过日本、美国“多快好省”的大分工协作。

与此相比,大量优秀人才流失更是致命一击。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到国产动画开始没落的90年代初,美影厂原画设计人员走了近四分之三。为了生存,美影厂的员工转而投向中外合资的动画企业——1991年,中日合资的兹普拉亚动画公司成立,当时在上海招聘30名原画员、80名动画员和 100名着色员,结果前来报考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五千人,资金的力量,不言而喻。

被“围剿“的原创:集体缺失的不止是动画

就在《黑猫警长》无疾而终的那一年,玩具大亨孩之宝的《变形金刚》暗中筹措登陆中国的计划。最终,这部95集,影响了一代中国儿童的动画片,以免费赠送的形式落户上海电视台,开始了上海、广东、北京的全国热播。

不久之后,中央台提出的免费重播《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请求,迪士尼也是当即应允。

从此,国外动画片如潮水般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在一众“超人圣斗士美少女坦克飞碟”的洗礼下,中国观众的眼光渐渐毒辣起来。曾经风靡于八十年代的经典国产之作,此时已是相形见绌。属于那一代的动画印象,终于湮没在风尘之中。

恐怕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动画会被专门强调冠以“原创”的字样。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原创动画在中国几乎集体缺失,中国动画公司基本以加工公司一种形态呈现。

1991年之前,我国动画片共获得46个国际大奖,被国际评论界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也正是这一年起,我国动画片竟然10多年与国际奖项无缘。

“我,幼儿园钟爱猫和老鼠,一年级幻想成为哆啦A梦,二年级看了N遍神龙斗士,三年级足球小子改变了我的生活,四年级迷恋柯南,五年级小樱(樱桃小丸子)强势来袭,六年级知道宫崎骏的剧场版。而现在的孩子呢,幼儿园喜羊羊,一年级喜羊羊,二年级喜羊羊,三年级喜羊羊,四年级喜羊羊,你五年级六年级还是喜羊羊。”这是一段流传很广的段子。

2011年夏天,继国家广电总局公布数据称2010年我国年产原创电视动画片22万分钟,之后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发布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称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动画生产国。

然而,紧接的现象是22万分钟动画片中,其中绝大部分被业界认为是“粗制滥造,内容贫乏甚至是低俗的动画垃圾”。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电影接二连三在票房上一片惨败。

面对票房的尴尬境地,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认为,观众的收看习惯是导致国产动画电影乏人关注的原因:“过去很多国产动画伤了观众的心,我们是在为国产动画的‘原罪’买单。长久以来,影院和观众已经对美日动漫形成了依赖,存在思维惯性:国产动画片就是不好看。”

2009年,号称耗资2100万元的主旋律动画片《雷锋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平均每秒400元的高价制作费用和粗制滥造内容的反差让观众和业内人士大跌眼镜,骂声一片。

单纯追逐量产而生产出粗制滥造的动画片事出有因, 2004年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了对动画公司原创作品的奖励政策,而各级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只求量不求质,让动画公司们陷入了“只求最多,不求最好”的怪圈。

在这种表面繁荣,实则恶劣的生存状态下,真正制作精良的原创动画片难以杀出重围,与观众见面。

《喜羊羊》们的红与黑:

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

如今,不论电影还是电视系列剧,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总是作为一个成功范例被介绍和效仿。

这部低成本动画系列剧在2007年前后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几乎是一枝独秀,最高时曾创下17.3%的高收视率。主题目图书卖出数百万册,第一部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又仅凭200多万元的制作费用狂赚8000多万票房。商业上的成功,让许多人都认定“喜羊羊”模式终于为中国动画找到了成功前进的方向。

可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其实更多来自“时势”造英雄的幸运。彼时,广电总局下达指令,要求“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00—20:00之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

事实上,业内专家对《喜羊羊》内容的评价并不高,在2010年杭州国际动漫节上,外国专家甚至将其打为零分。

面对观众共同的疑问:中国现代动画为什么赶不上迪士尼动画?

“长达20多年的动画加工大潮席卷了整整一代中国动画人,把中国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完整独立的动画语言和体系清洗得片甲不留,此为中国动画之‘失身’。当今天的中国动画人走出加工公司,重新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又发现自己‘失语’了。”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写过一篇文章叫《先失身后失语的中国动画》,他认为上海美影厂时期的经典动画是在“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到了承接外包加工片时期就是“用别人的话讲别人的故事”,而今天很多努力模仿外国作品的国产动画则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

“中国动画需要放平心态,将注意力转回到自身文化与真实情感为本的创作上来。”陈廖宇说,“即使短期内我们做不到与外来大片平起平坐,但至少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往前走。”

以梦工场、皮克斯等好莱坞一流动画制作公司的经验来看,制作一部品质精良的动画电影,从立项、制作到上映,需要4到6年时间。而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大多在一年左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研究室主任薛燕平说;“中国动画缺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这个行业太浮躁,从官方到民间都急于求成,恨不得花一年半载做个片子就火遍全球挣大钱。”

动画片市场这个蛋糕越做越大,但其中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让业内人焦虑,反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热门动画片,“低幼”几乎是其代名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动画创作的趋势是“全龄化”,一部好的动画作品,所关注的应该是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

薛燕平坚信在英国攻读影视动画硕士学位期间,有件事给他很大震撼:他一个同学的孩子喜欢背动画片里的台词,并当场对着电脑里的《机器猫》背诵起来。让薛燕平陷入沉思的是孩子爸爸的话:“将来做动画片一定要认真啊,要知道你可能随便写的台词,我家孩子是拿来背的!”

“在那之前我从没意识到,动画片对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可能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薛燕平说,“这才是我们在动画产业之外应该知道的更重要的事。”

让你此生难成大器的七宗罪 篇11

因为你满足于平庸,因为你选择不去尝试。因为只在嘴上说说学习一门新外语(或编程)比真正去学容易太多。因为在你看来,每件事都是“太难”或者“太复杂”,所以你选择“等等看吧“或者”明天再做好了“。即便你讨厌自己的工作,也不愿意换另一份,因为你觉得自己可以轻易拒绝”被拒绝“这件事。但就在你一事无成、败于尝试之际,我正在尝试各种可能、哪怕失败,我正在挑战自我、学习新知识、如果失败,那么越早越好。因为就算失败也是宝贵的一课,我会调整方向,保证自己一路向前。正如炼钢,烈火锤炼我已经历。一把磨得尖利的宝剑,必能把未经历练的你,切成两半。

第二宗罪:你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因为你要合群。因为你坚信,与众不同的你,要跟大众一起用同样的方法与众不同,才算酷。因为你害怕面对真正的自己,因为你害怕世界会对你另眼相看。就因为你会对别人评头论足,你非认为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你在乎拥有的东西多过做过的事情。但当你在不断买新衣、新车、光顾昂贵餐厅和各色酒吧之时,我正在不断投资自己。你在不断努力求得主流认可,而我将让主流认可我。我会一窝蜂抛掉所有不安全感,让世界看见真正的我。你怎么看我,我不再在乎。我会只身受信念大潮的冲洗,怡然自得地看你与世俗联姻,而我却与超凡携手。

第三宗罪:因为你自觉十分聪明

因为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别人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别人读什么书你也依葫芦画瓢读同一本。因为你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通过既定的考试又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因为你觉得学习那是只发生在学校里的事。但你读大学的时候,我正在学习人生;我选择不在教室里学习这个世界,而是真正闯进去,活在真实世界里,以此为我的课堂。因为我懂的,远比任何一张文凭赋予的都多。因为聪明从来都不是学来的,聪明是从生活中来的。也许我没有文凭,但我打赌,你找不出任何一个让我哑口无言的话题。你的所谓考试,如果有必要去考,那我也能考过,但我所经历的生活的考试,你连一丁点儿通过的机会都没有。生活的考试,从不依据什么贝尔曲线、通过率来评分,生活的考试有且仅有那么一条评分依据:生存!

第四宗罪:你从不阅读

因为你要么就是读些必读的书,要么就是根本连读都不读。因为你觉得历史枯燥无味,哲学更是愚蠢可笑。因为你宁可坐在那看八卦新闻、音乐台,也不愿意去学点新东西,不愿一头扎进其他人的思想里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你不愿承认,世界上所有的力量都源自先人的思想。你不愿承认你想要的所有东西,都能从那前人无数的思想里寻获,且在当下,寻获这些信息是前所未有的便捷。你大概连这篇文章都看不完吧,即使你清楚自己应该从头到尾看一遍。现在正在看这文章的人,都已经懂得这些道理。而你,虽可引马到水边,却不能让马低头饮。

第五宗罪:你毫无好奇心

上一篇:市首届全民运动会实施方案下一篇:餐饮行业年度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