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态度思想表现(精选12篇)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1
政治态度、思想品德鉴定材料
我校高三年级二十三班田芷毓同学,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时了解和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自我要求严格。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并进行预习和复习。遇到问题时总是能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思维积极、善于分析总结、学习成绩优良。并善于总结经验,也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别人。
生活中为人正直,诚恳,能尊敬师长,与同学能融洽相处,心理健康、乐观向上。能自觉地遵守学校和宿舍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卫生,爱护公物,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与周边的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集体观念较强。能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人生态度积极乐观。
沈阳市第二中学
2016年3月21日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2
(一) 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1.陈述笼统空泛。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确定了总目标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分类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热爱中国共产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关心祖国命运……”等, 这些目标是整个高中学段教学目标, 而很多政治课教师将其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中。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等。试问:如此高层次的目标是一节政治课就可以实现的吗?显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这种陈述语句都是正确的废话。
2.设计无法实施。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归宿, 是指导教学开展的航标。然而, 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过于笼统,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 师生无法采取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或模式来实现这种“遥不可及”的目标。有些政治教师只是在课堂小结中概括几句鼓舞人心的话而已, 有的政治教师则完全忽略和放弃这种“空洞”的目标, 只重视知识的灌输, 这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导教导学功能流产。
3.要求强行一致。
很多政治课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 在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想当然地要求全体学生都达到“具有公民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等, 这其实是将目标的主体抽象概括化了,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内在的、复杂的心理因素, 并不像外显行为那样容易控制和测量, 因而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某一相同高度的水平只能是脱离了实际的美好幻想而已。
4.评价无从下手。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但是以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和表述过于笼统模糊, 使得评价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怎样才算“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样才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怎样才算“具有了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根本无从考证、无从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落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政治教师的目标价值取向还过多地停留在普遍主义上, 将其制定得过于笼统, 使得许多教师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与陈述当作形式。对于这一问题, 有必要考虑另一种教学目标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二) “表现性目标”取向的特点
“表现性目标” (expressive objectives) 是美国课程论学者艾斯纳 (E.W.Eisner) 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表现。其特点如下:
1. 唤起性和激发性。
表现性目标指明学生将要遇到的学习情境、要处理的问题及要从事的活动任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它并不规定学生在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艾斯纳曾说:“一个表现性目标既向教师, 也向学生发出了一份请贴, 邀请他们探索、追随或集中争论他们特别感兴趣或对他们特别重要的问题。一种表现性目标是唤起性的, 而非描述性的。”
2. 开放性和生成性。
表现性目标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并不将整个课堂进行整体预设, 而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 使课堂不断生成;它也并不具体严格地规定学生所要进行的行为步骤, 而是打破了学生思维的种种限制,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广阔舞台任思想驰骋, 任思路纵横。它更关注的是学生探索的一种状态及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 而不是一些有限的知识或技能。
3. 个体性和多元性。
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 每个学生的反映和表现都是不同的, 都是富有个人意义的。因此, 表现性目标并不是对大部分学生的共同要求, 而是追求多元性, 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4. 主体性和创造性。
表现性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在“际遇”中表现出来的首创性反应, 描述和叙写的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强调回答问题的创造性比回答问题本身更重要。表现性目标给了学生释放思维、释放理性的出口和机会, 给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营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三) “表现性目标”取向对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作用
1. 陈述要具体, 具有操作性。
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学生学习的情境, 学生要处理的问题及学生要从事的活动任务。艾斯纳曾给出了这样的例证:“解释《失乐园》的意义;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参观幼儿园并讨论那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样陈述的目标比较具体, 比较容易操作。政治课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也要将笼统的目标具体化, 明确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通过什么活动、应表现出什么态度、做出什么行为等。如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陈述为“学生能举例说明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应采取的维权途径, 能对社会上一些不尽义务的行为做出批评。”将“具有创新精神”陈述为“学生在课堂中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不因回答错了而自卑, 愿意并经常同老师、同学进行辩论。”
2. 设计要开放, 具有创造性。
表现性目标取向认为所有课程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因为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表现及在教学中所得到的收获是生成着的, 是无法预先知道的。所以, 政治教师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要注重开放性, 即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如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设计成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情境, 如“针对‘学生过生日请客吃饭’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能够踊跃参与讨论, 并能提出一个既省钱、又有意义的过生日方案。”或“针对‘追求时尚品牌服装’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说出怎样的装扮才能彰显高中生的青春活力。”
3. 要求要多元, 具有层次性。
表现性目标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研究, 因而这种取向的目标并不倡导为全体学生规定一个统一的、共同的目标, 它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政治教师在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要注意学生主体的多元性。每个里, 土壤会不会变硬;有的说无色的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等很多不同的见解。虽然有的见解不一定正确或不一定完全正确, 但这些都是学生真实的观察, 都是学生有个性的表达。经过逐一分析讨论, 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要尊重事实、观察细致、敢于表达个性想法的重要性。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无一不是科学情感与态度的体验和积累。
3.自主探索, 验证猜想, 运用迁移, 深化认识。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 进行思维加工, 总结得出结论, 验证自己的猜想, 使学生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 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电阻的串联”教学中,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通过探究, 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艰辛与快乐, 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往往潜藏在学生心里, 并且具有个别差异, 较难用方法表示或评量。因此,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落实在科学知识的主动获取过程中。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也在点点滴滴长期积累, 最终汇滴成溪、成海。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陈述、设计、要求、评价中的问题, 倡导新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 以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性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桂英.试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 (10) .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Eisnet E W.The Art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A Personal View[M].The Ealmer Press, 1985.
[4]王焕芝.四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J].福建教育, 2004, (6) .
[5]施良方.简论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 1995, (6) .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3
一、点击生活实践,引发情感回应
新课程理念倡导回归生活,强调生活实践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源泉。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的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保持密切联系,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教学“消费心理面面观”(《经济生活》第三课)时,教师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选取所谓的典型案例,而是提问:“哪位同学刚刚过完自己的生日?能否把你收到的生日礼物写在纸上向大家展示一下?”当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在屏幕上时,“电脑”“手机”“文曲星”“名著”等字眼顿时引发了学生的热议。教师没有制止学生们的讨论热情,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生日礼物(仅限一件),请思考并回答你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结合“消费心理”的有关知识对学生们的选择逐一进行分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既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情感素材,又要善于把情感因素渗透和还原于生活之中,使学生生活在充盈着情感的世界里。这样的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回应,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漾起闪光的情感涟漪。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道德情感
适宜的情境可以激发情绪,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行动上的自觉。因此,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反思。
一是设置问题情境。新课程指出,教学不能止于知识的教授和能力的训练,更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鼓舞和激发。通过小而具体、新而有趣的矛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营造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兴趣,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感悟和提升。
例如,在教学“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经济生活》第八课)时,教师设置了如下情境:小明的爸爸幸运地中了体育彩票50万元,缴纳税款后领回40万元。小明不理解为何中奖了要纳税,税单上为何还有刮奖呢?提问:(1)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如何树立纳税人意识?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增强监督意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中,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更实现了情感升华。
二是创设模拟情境。教师可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某些生活场景。如可用生动的画面再现生活情境,利用情境的感染和移情作用,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也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小品、角色游戏等形式再现于课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政治生活》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了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理解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后,教师指导学生组织一场有关学生收费问题的模拟听证会。全班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教育局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学生家长、校方代表、社会人士、媒体朋友等),并分别准备资料;然后,推荐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模拟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到民主决策与公民个人的关系,从而提高了自身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提供现实情境。教师可直接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道德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一哲理时,教师采用了轰动全国的赵小亭支教献身事件。当教师播放她的视频,特别是7月28日下午2点,沈海高速公路江苏如皋市东陈出口处的十里长街上,近万名市民自发站在路边,默默等候如皋好女儿赵小亭骨灰的归来这一画面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泪水滑过了同学们的脸庞,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领悟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有感触的行动才是自觉的。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点滴的感动,点燃学生心灵的烛光,让他们成为真善美的积极传播者,假恶丑的有力抨击者。
三、活用教学方法,强化道德情感
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开启中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因此,教师要活用教学方法,以情感人,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
巧用切入法,在导入环节强化情感。例如,在教学“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第七课)时,教师以抗震救灾的一则公益广告为切入点。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提炼有关信息时,教师开始引导:“‘昂起倔强的头颅,燃起火热的心,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是温家宝总理第二次赶赴灾区,向受灾师生们喊出的震天动地的口号!这张图片将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和两双紧握在一起并高擎五星红旗的手摆在一起,有什么寓意呢?”学生在分析讨论时,个个心潮澎湃。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地涉及“不屈不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精神,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善用点拨法,在理解体验中强化情感。例如,在教学“如何将爱国主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文化生活》第七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冲突”:“针对钓鱼岛事件,有人号召中国民众抵制日本商品。你们认为抵制日货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小辩论,教师则及时点拨,学生得出:要把爱国主义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区分开来。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非理性民族主义的滋生。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并在合作辩论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慎用对质法,在归纳总结中强化情感。常见的课堂总结者多是教师,其实,让学生成为总结的主体,可以及时暴露问题,让学生直面错误。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经济生活》第三课)一课教学的总结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来作梳理和归纳。有学生说道:求实心理是合理消费的前提,把握消费原则是关键(关注到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得知,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危害极大,但在具体消费中还是很难避免(关注到方法,能够联系实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是值得提倡的,不过现在我们富裕了,再讲这些好像不合适宜(认识片面)。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闪光点,同时,针对其片面认识引申教学:大家说说,在消费中如何才能避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什么艰苦奋斗不合时宜,能说明理由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化了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无定法,我们仍需继续探索,用充盈情感的教学不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教师政治思想表现 篇4
该同志参加工作来,一直战斗在教育的前线,为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教育教学硕果累累,是一名不可多得深受学生家长爱戴,受领导和同事一致好评的优秀教师。
一、政治思想表现
该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家庭美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本职工作中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的表率作用。该同志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业务,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该同志团结同志,善于合作,严于律已,宽厚待人,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公认度。该同志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首位,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甚至牺牲自己正当的假期也在所不惜。例如:(略)
二、教学教育工作
自#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长期战斗在高三前线,现已在教育战线上奉献了#个春秋,先后送走了17届毕业班,为高校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员,为社会各界培养出了众多的有用人才,很多学生已是市、县(区)级政府各部门、学校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有的已到海外继续深造。如:(略)。该同志以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和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深受学生爱戴,是一名爱生如子的优秀教师。尽管工作上一直是超负荷运转,但她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且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届学生参加高考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平均分超省平均分20分以上,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奥赛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市级奖若干。
该同志担任班主任一贯以自己为示范,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纪律、集体活动等要求极为严格。能针对学生个体采取个别谈话、家访、作报告和组织丰富多彩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等形式进行适时的教育。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并通过各种途径,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培养、训练班干部(每月至少开一次班级干部会议),执行值周班长制,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该同志从不歧视差生,总是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来带动和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当学生有困难时,总是竭尽全力给予帮助。(略)。该班在当年高考中重本上线县单班上线榜首,罗老师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得到县教委的嘉奖。该同志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同学总是团结友爱,具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在温暖的大家庭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友好的气氛中竞争。对于“问题”学生,她总是耐心地做疏导工作。如,(略)。
三、教研成果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 篇5
本人一至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各顶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特别是自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忠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同志,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觉悟较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既教书,又育人,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洒下了辛勤的湛汗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和谆朴可爱的山里孩子。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和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一神圣称号。
无论何时何地,我对政治学习一刻也未放松,积极参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xxxx”的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学习党政方略、教育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个人学习不放松,集中学习不打折扣,做到了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体会、有实践。通过政治学习,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心灵环保不断加强,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政治观点,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思想上言行上和党中央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站在坚决反对xx,崇尚科学的前列,坚信党的领导,紧跟党的路线,坚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忘我的工作着。对教师职业道德我牢记在心,并严格用其规范自己的言行,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班主任工作及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牢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服务宗旨,无任何排挤、歧视、讥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春天般的温暖关爱教育对象,多次给贫困生捐款捐物,看望生病学生,抚慰遇天灾人祸的学生家庭。为人师表,以身垂范,与学生始终保持着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书育人的旅程中,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教师、领导的充公肯定,在干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范文网【】
政治思想表现考核证明 篇6
明
兹有我村:----,女,汉族,身份证号:---------在思想上,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该同志能密切关注时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汇报思想,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在思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道德品质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工作上,该同志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落实领导布置的任务,处处以身作则,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生活中,该同志能够坚持严于律己,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且做到待人以诚、待人以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在我村期间表现良好,无违法犯罪记录。特此证明!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7
一、应科学设置, 避免编制不严、粗制滥造
由于所选、所编题目的入口关没把好, 导致练习低效、无效, 浪费了教学时间, 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所选、所编题目中有较多的“傻瓜题”。“傻瓜题”不等于简单题, 即是所选、编的题目无效、无趣, 没有思维含量, 与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无关。
例1.一位哲人指出;“首先, 我们培养习惯, 后来, 习惯塑造我们。”这句话强调了 () 。
A.习惯的重要性 B.习惯影响大脑发育
C.习惯影响视力 D.要消除习惯
该题答案为A, 题目中的B、C、D肢基本属于胡编乱造类型, 是典型的无效肢。
例2.小富同学最近有点烦———觉得周围同学不尊重他。请你告诉他受人尊重的奥秘是 () 。
A.尊重他人 B.奉承他人
C.藐视他人 D.迎合他人
某市中考题。该题答案为A。题目中的B、C、D保留一个尚可, 由于过于直露, 缺少必要的基础知识依托, 这就导致该题缺乏一定的效度。
二是有争议或是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即是题目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 或具有不确定性, 易产生歧义。
例1.有一天, 王娟正好听到好朋友李梅在背后说她小气, 从此, 王娟不再与李梅交往。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
A.王娟是正确的, 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待
B.王娟是正确的, 这种朋友不交也罢
C.王娟是错误的, 她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学会宽容
D.王娟是错误的, 她应当立即上前同李梅理论
某市中考试题。该题答案选A。题中李梅的做法当然不对, 但从思想品德教育角度看, “从此, 王娟不再与李梅交往”的做法难道就正确吗?该题是有争议的。
例2.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A.解放思想B.理论联系实际
C.以人为本D.协调发展
该题是单项选择题, 答案为A。所谓解放思想, 就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难道“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该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例3.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
(1) 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2) 这些花儿很漂亮
(3) 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4) 这些水果真香甜
A. (1) (2) B. (2) (3) C. (1) (4) D. (2) (4)
某省高考题。该题答案选D。哲学价值判断、哲学观点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对事物的共性、最一般规律的认识, “这些花儿很漂亮”、“这些水果真香甜”是哲学价值判断还是特殊的价值判断?题目的编制者误把“哲学教材上所说价值判断的含义”等同于“哲学价值判断”了。
三是整张试卷或课堂教学中所选试题都是同一类型的低层次, 甚或高难度的题目, 导致训练缺乏层次性, 影响练习的效度。
教师要有对问题的科学设置能力。试卷的编制不但要注意新颖性、知识点的分布、问题设置的梯度等问题, 更要注意其问题的质量和科学性。把好入口关,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试卷, 这是练习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二、应精细批改, 避免批改不精、粗枝大叶
批改是练习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的练习批改中, 批改粗疏是练习低效、无效的重要原因。面对试卷上笼统的分数, 甚至仅仅是批改日期, 学生不明确究竟是知识失误, 还是思维缺陷, 难以进行有效的反思和研究。另一个原因是教师盲目。讲评时心中无数, 缺乏针对性, 讲不准、讲不精。因此, 精细批改是练习有效的重要途径。为此, 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练习的量要适宜。过多、过滥不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而且也使教师难以精细批改。
二是批改要及时、到位。从认知规律角度看, 练习批改时间过长, 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反馈与校正, 而且由于学生失去了对试题的鲜明印象, 必然导致教师讲评的效果不佳。
三是对部分学科成绩处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和关键试卷要坚持详批详改, 这不但对学生有激励、督促、指导作用, 而且在讲评中容易做到重点帮扶。
四是要做好统计。在阅卷过程中对学生答题中的倾向性问题、突出性问题要予以记录, 对学生答题中错误率的高低和失误点要进行统计。通过统计, 教师才能做到胸中有数, 讲评才有针对性。
三、应准确解读, 避免讲评不透、粗糙浅陋
讲评是练习的落脚点, 也是学生能力生长的关键点。目前, 练习评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缺少研究, 讲评粗糙浅陋、浮光掠影, 不能对问题进行准确解读, 满足于核对答案、背答案, 不善于引导学生研究答题思维、答题规律, 导致讲评的低效乃至无效。因此, 搞好讲评, 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譬如, 教师要提高其对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 也就是对问题的解读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简单地讲, 也就是把问题置于整体知识框架中来思考, 置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来思考。如, 针对“民主决策的必要性”这一问题, 如果仅仅局限于《政治生活》第二课框题的内容, 即主要从民主决策本身的意义来组织答案, 必然导致问题论证的不充分, 也使学生失去了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机会。把该问题置于《政治生活》全书的框架中思考, 答案还应从国家性质角度、从政治文明建设角度等方面来阐明。为什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残缺、零乱, 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关。只有既让学生微观掌握, 又宏观把握, 答题才能全局在胸, 放得开、收得拢。
再譬如, 教师要提高其对问题信息的有效提取能力。也就是对问题所蕴含的信息要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和精辟的分析。
例1.有同学认为, 我国应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进一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度。请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该题的关键是能否解读出其中潜在的信息。相关资料和一些教师对该题的分析是:应抓做关键词“快速推进”。结论:题目中的观点犯了急性病, 该题应该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进行论证。这种分析虽然正确, 但不全面, 因为, 本题还有潜在的背景和信息: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在不断发展, 而民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 是受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 该题的观点中也有合理因素。从唯物论角度看, 可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来论证;从辩证法角度看, 可用发展的观点说明;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可以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分析。由于题目的编制者和讲评的教师对问题的信息提取不充分、不准确, 缺乏辩证思维, 导致了问题解答的粗疏和片面。
在面对信息量较大的复杂题目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审读, 细心体味, 辩证思考, 在概括、提炼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 分层推进, 使学生易把握、好理解。
例2.“4+4<8和8-1>8”是在一些学校广为流传的公式。说的是每天埋头苦读8小时, 效果不一定最佳;每天学习7小时, 抽出1小时锻炼身体, 参加课外活动, 学习效率可能反而比原来高得多。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 但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 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从各个角度排列组合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 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发生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则善于把已知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 运用于对新知识的学习, 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 却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上述现象给了你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哲学启示”的要求,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审读, 提取有效信息, 确定问题的着眼点、分析点:“‘埋头苦读’和‘死记硬背’不佳, 适当锻炼和融会贯通更佳”, 可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进行论证;“不同的‘排列组合’, 结果不同:7小时学习, 1小时锻炼则效率高;融会贯通、巧妙结合则会有‘质的飞跃’、突飞猛进的发展”, 可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整个8小时时间和个人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进行局部调整, 可优化结果, 提高效率”, 这可用“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来谈启示。而有教师认为该题仅能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论证的观点是欠妥的。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8
关键词:林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表现;措施
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塑造高中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实中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林区教育显得相对落后,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如何搞好林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日渐成为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林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主要表现
1.教學内容忽视学生实际,大而空
纯理论化的教学使学生不能亲身感知和践行学习内容,限制了学生情感和发散思维空间,知、情、意、行难以统一。有些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教师自己理解就不够准确,致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模糊。
2.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式运用少,灌输大于探究
普遍存在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感受。思想政治课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德育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阻碍。
3.不注意课内课外内容的统一连接
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若有若无,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索然无味、缺乏自觉性、听课方式不科学缺乏主动性、应付作业等现象层出不穷,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应对林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措施
1.对学生进行受挫折教育
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能在逆境中学会自强、自立。只有学会自强、自立,才能勇于拼搏,争取成功。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名有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学生时代远比现在艰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知难而进,不断进取而取得的。如果人的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感到束手无策,不敢面对,即使有超常的智力也难以有所作为。
2.加强爱心,责任心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会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即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3.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
如今社会上攀比斗富、奢华享乐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示范”和诱导作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进行超前消费。青少年学生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各种思想观念正在形成中,再加上他们的好奇和爱模仿,因此极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能使他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效遏制浪费现象,并使他们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谈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表现证明材料 篇9
********,**************,汉族,********************。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就读于蚌埠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12年 2月至今进入我院心外科(ICU)工作。工作期间,虚心学习,对工作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医院及科室各项指令性任务。在任职以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精通业务、团结同志,较好地完成了负责的各项本职工作。
一、思想政治表现:
热爱祖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行动指导方针,学习与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完成各项政治学习任务,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道德品质:
自进入医院以来,一直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三、业务能力
在业务能力方面,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医院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在检查工作中,尊重事实、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圆满完成院里交付的工作任务,同时,自觉学习临床等方面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四、工作实绩
在开展工作期间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努力学习,锻炼自己,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领导思想政治表现报告 篇10
该同志思想积极上进,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诚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出色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一是注重理论学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把业务知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指导业务工作的能力。
二是勤奋踏实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能做到工作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坚持从工作大局出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难点、社会舆情、民生热点等加大采编力度,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真正发挥了新闻节目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
三是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具有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该同志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党纪政纪和各项法规,自觉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讲真诚、讲团结,待人接物讲和气,时时处处保持住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面对工作细碎繁琐的特点,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到有条不紊,扎实有序。在外注重维护单位整体形象,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树立了良好形象。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11
作者简介:陈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广州/510275)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批准号2010CZ018)成果。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内16所高校的20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显示:他们的政治态度总体上乐观、积极,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都表现一般;在政治面貌、个人收入、专业背景、职称、有无子女和不同地域方面,其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社会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对社会政治活动的参与以及政党组织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指政治人对政治目标与政治情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其中,政治目标包括整个政治系统、政治系统中的各种角色、角色承担者、政治系统中的自我角色、政治规制和政治系统中的输入与输出。政治情境则指特定时空的政治状况。[1]政治态度研究始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理论探讨的同时,学者们也通过采访和调查的方法来识别、分析、度量政治态度,把它作为解释政治行为的一种工具。随着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改进,政治态度研究的范围与对象日趋扩大,涉及政治价值、政府政策、政党认同、政治人物的信任评估等,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国内对于政治态度的研究相对集中于中产阶层、青年大学生、农民等特定人群的实证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对于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科学研究事业的进步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准确把握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政治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自编问卷,从个人生活情况、学历专业背景、家庭情况、单位情况等方面设置15个自变量,从个人感受、对政府的信任度、对社会形势的看法、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五个方面调查样本的政治态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和分析原因。调查的抽样范围为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类型的、40周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整理和分析。
一、政治态度调查的基本情况与结果
(一)问卷和样本情况
本文使用自编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量表,共 16个题目,采用 Likert 5点式记分法,其中14个正向题,分别计1至5分;2个反向题分别计5至1分;理论中值为3。问卷另外设置4个检验性问题,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
调查时间为2012年1至4月,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为87.1%。问卷调查的范围为广东省16所高校,整体抽样情况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高校2所,普通本科院校12所,高职高专院校2所;广州、深圳地区院校8所,省内其他地区8所;整体抽样时充分考虑了院校性质,样本涉及综合大学和农科、商科、医药、艺术等院校;在16所院校中,每一所院校发放10~20份问卷。在整体抽样的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抽样,样本分布合理。
(二)测量结果
把个人、学校属性等共15个项目作为控制变量,观察变量为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15个题目中,各组的总体方差相等,均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P﹤0.05为差异显著。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的测量结果如下:
1.政治态度总体上乐观、积极,但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都表现一般。统计结果显示,政治态度的总体均值及其五个方面的均值都高于理论中值3,说明高校青年教师总体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其中,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为一般水平,个人感受、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仅略高于一般水平。从各个小题目来看,得分在2.87—3.98之间,“官方媒体和政府值得信任”一题得分最低(2.87),“大陆与台湾终究会统一”一题得分最高(3.98)。
2.不同政治面貌和个人收入的被试,其政治态度存在差异。不同政治面貌的高校青年教师,其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两个方面。中共党员教师的国家意识最强、政治认同最高;无党派教师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次之;民主党派教师的国家意识最弱、政治认同最低。不同个人月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人月收入低的教师比个人月收入高的教师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更为积极,国家意识更强,政治认同更高。这与“收入越高越拥护现制度,政治态度越正面”的通常感受和推论恰恰相反。
·教师与学生· 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不同专业和职称的被试,其政治认同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专业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艺类和文史类专业的教师比理工类教师的政治认同更高。不同职称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职称越低的教师其政治认同越高。职称在政治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情况可能主要与社会阅历、学识水平有关。
4.是否有子女对高校教师的政治态度存在影响显著。有子女和无子女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对社会形势的认识两个方面。无子女的青年教师比有子女的青年教师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对社会形勢的认识更为积极。
5.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所在地的高校青年教师其政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广州、深圳地区的青年教师比省内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对政府更不信任,对社会形势认识更不积极,国家意识更弱,政治认同更低。
二、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革和转型之中,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诸多思想文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既有改革中积累的问题——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出现新旧交替和变革;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全球化、社会扁平化、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等都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和民众的生活方式。这些问题无疑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根据统计分析得出的初步研究结果,结合验证问题和访谈情况,现对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与分析。
调查中的验证问题也能对社会政治参与对于人的政治态度有重要影响加以佐证。对“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民主政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两个陈述的认同得分分别为4.00和4.19,远远大于理论中值,也明显高于政治态度量表中的其他题目得分。其中对于非政府组织的态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状和趋势,一方面也在于非政府组织给民众提供了一个比政治活动更容易的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
另外,过于强调公民的义务而忽视公民参政議政、监督政府的权利,甚至把民众的政治参与当成达到某些政治目的的工具,也容易使政治参与流于形式。对于民众而言,只有形式上而没有实质性的政治参与其实就等于没有参与。政府与民众互相所持的态度其实是对等的,政府对公民自由、权利的漠视,使得相对弱势方的个体民众产生无力感。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既然进而无力,就只好退而漠视了。于是,无论你说什么、写什么、做什么,我统统都不信。鉴于此,政府应该积极、及时拓宽民众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渠道,更多的参与才会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和信任,也才能够产生更为积极的政治情感和正确的政治认知。
(五)政党组织对政治态度有一定影响
高校党建工作、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较受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以往研究普遍认为高校中共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在新时期被削弱,主要表现有: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困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乏力且不受重视,重业务轻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等;也有研究认为“党员身份”对政治态度没有解释力。[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高校青年教师其国家意识更强,政治认同感更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更为积极。这一结果显示,高校中共党组织对党员教师有明显的政治影响力,其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效的。
中国共产党之外的其他民主党派在高校中也存在广泛影响。在正式量表中,民主党派与无党派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访谈中,研究者深切感受到民主党派的青年教师和中共党员、无党派的青年教师在一些问题上的明显区别。在问卷中的四个验证问题中,民主党派青年教师有三个题目的得分都明显高于中共党员和无党派青年教师;与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青年教师相比,无党派的高校青年教师在量表得分和验证问题得分都是最低的,他们的政治态度最为消极。
对于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人来讲,政党组织是专业化的输入机构,频繁进行着政治社会化方面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激起其成员和影响人群的问题倾向性。中国共产党有广泛的政治资源,其他民主党派作为合法政治组织也拥有足够的、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能够对其成员产生重大影响,使人们投入政治活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也面临着提高执政能力的严峻问题。在此历史条件下,高校中共党组织建设应该继续把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大力发展党员作为工作目标,把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等渠道,积极有效地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青年教师的政治工作。当然,党内、党外有别,高等院校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做好非中共党员青年教师的工作,并非一定要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之下,而是应该尽己所能,增进理解和互信,消除政治上的冷漠态度,引导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一起,积极参与到本单位、本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参与到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敏.政治态度:涵义、成因与研究走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1):10-14.
[2][3][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98,104,154.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 篇12
近年来, 针对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探索和推进, 一些院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就普遍情况来说,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制约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因素———“瓶颈”是多方面的。
一、“瓶颈”表现之一: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利用经济、科技、互联网等渠道推行其霸权主义和西方强势文化, 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吸引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 诸如下岗失业增多、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社会风气败坏等等, 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迷茫和困惑。在这样大背景下, 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增大。艺术院校大学生由于其专业性质, 相对其他高校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更早, 机会更多, 他们在接受积极向上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 受到社会环境复杂性负面影响也更多。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上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价值取向扭曲, 诚信意识淡漠, 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调查中, 认为目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现状一般的占55%, 较差的占41%, 只有4%的学生认为很好;有38%的学生认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家庭的幸福, 19%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地位的高低。这样的现实无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受到严重冲击, 增加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难度。
二、“瓶颈”表现之二:专业院校的特殊性
高等艺术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校来说, 其突出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一些艺术院校为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和人才竞争利益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上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弱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从维持专业院校自身生存与发展、学生就业率和人才市场占有率而言, 这无可厚非。但是, 人才培养目标是顶层设计, 对一所高校来说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引领, 直接影响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专业特殊性和倾向性导致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发生错位, 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 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瓶颈”表现之三: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对艺术院校来说也不例外, 但艺术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多数学生仅仅把它作为不得不学、积累学分的课程,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上带有很强的被动性。一是学习兴趣差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被动;二是文化课基础差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被动;三是价值取向偏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被动。调查中, 有6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规划和设计, 并为此努力;只有1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会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52%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老师点到自己才会回答问题;有34%的学生认为现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主要目的是应对期末考试, 拿到相应的学分。
四、“瓶颈”表现之四: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 全国各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统一教材, 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授提供了基本依据。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主线,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为理论, 且与艺术专业的实际结合不紧密, 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 普遍重技术、轻理论, 重感性、轻理性, 重具象、轻抽象, 他们对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不适应;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缺乏艺术专业基础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讲授得多, 实际联系得少, 尤其是与艺术专业实际联系得少, 一味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记忆, 这与艺术专业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勇于创新等特点也不相吻合。
五、“瓶颈”表现之五: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 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往往是教师在台上“高谈阔论”, 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或“各行其是”。这种强调灌输说教、缺少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呆板、单调, 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对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情感丰富、喜欢创新的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 只能适得其反, 不仅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的渴望, 学生的创造性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六、“瓶颈”表现之六:教师素质的差异性
调查发现, 艺术院校学生大多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等教学态度表示认同, 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大多毕业于其他普通高校, 缺乏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忽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 教学手段和途径缺乏灵活性;二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了解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不理解艺术类学生对专业情有独钟的情结, 对他们因参加各类比赛排练、演出等实践活动等影响课程的情况不理解, 没有意识到学生实践也是很有效的思想教育手段。
综上所述, 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形成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 要打破“瓶颈”, 破解难题, 还必须深入分析形成“瓶颈”的原因, 寻找解决办法, 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点问题, 更是难点问题。近年来, 为破解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 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 各高校也积极探索和研究具体措施和办法, 但效果并不理想。艺术院校作为普通高校中的特殊群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尤为突出。笔者认为, 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首先认清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所在, 对症解决。本文旨在查找和分析制约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瓶颈”表现, 为从根本上突破和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依据。
【政治态度思想表现】推荐阅读:
政治态度07-22
思想政治表现11-07
同志政治思想表现情况05-14
教师政治思想师德表现06-02
政治思想工作表现鉴定08-19
政治思想工作表现评价08-25
工作政治思想表现评语11-16
工作态度及纪律表现05-28
党员思想政治表现总结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