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共10篇)
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创伤患者176例, 院前按香港简易创伤分类法及院前指数 (prehospital index, PHI) 得分进行分类分为红色 (PHI≥6分) 32例、黄色 (PHI≥4且≤5分) 130例、绿色 (PHI≤3分) 14例。各类创伤事件均符合其临床诊断标准。176例患者分为救护组和自救组各88例, 救护组为120救护车出诊收入院的患者, 自救组为同期自行来医院诊治并收入院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创伤分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处置方法
对入院的创伤患者进行登记, 将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患者分为救护组, 自行来院就诊的患者为自救组。内容包括: (1) 院前检伤分类及院前指数 (PHI) 得分; (2) 在急诊停留时间; (3) 住院情况, 包括入院科室、创伤疾病名称、住院费用等。评价指标包括:在急诊停留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救治方案: (1) 院前出诊准备:接到120中心指令, 简要了解患者病情, 携带必要的仪器设备, 5 min内出诊。 (2) 现场救护措施及转运: (1) 检伤分类:按香港的简易检伤分类法将患者分为红色、黄色、绿色、黑色 (总时间≤30 s) ; (2) 初级创伤救治:气道管理 (吸氧、提下颏或托下颌、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道、吸痰、面罩给氧、气管内插管、环甲膜穿刺或切开、使用颈托) 、呼吸管理 (张力性气胸和血胸的引流减压、关闭开放性胸外伤、人工辅助通气) 、循环管理 (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 、神经损伤程度评估、全身检查 (评估总时间2~5 min) ; (3) 途中转运:救护车内实施抢救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书写院前创伤病历, 同时进一步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了解病情, 电话与医院联络做好接诊、会诊准备。院内救治:开通院内绿色通道, 根据病情进行检查及治疗, 包括输液、输血及手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急诊停留时间:指从患者到达急诊科至收入各科室的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指患者从入院开始到出院时的所有费用。创伤院前评估方法: (1) 模糊定性法 (香港简易检伤分类法)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创伤现场的检伤分类分为4个等级: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 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 遵循下列的救治顺序: (1) 第1优先 (红色) :立即救治, 伤员需要马上进行拯救生命的医疗干预措施; (2) 第2优先 (黄色) :延迟救治或观望:伤员不需要马上进行拯救生命的医疗干预措施, 其治疗可以稍后进行;观望是指由于损伤本身的严重性及环境和资源缺乏等造成的复杂形势导致伤患实际上已经失去救治的可能; (3) 第3优先 (绿色) :可行走的轻微受伤伤员:仅需要简单救治或不需要救治; (4) 第4优先 (黑色) :死亡、呼吸停止, 创伤已与生命无关[1]。 (2) 定量评分法:PHI评分≤3分为轻伤、评分≥4且≤5分为中度伤、评分≥6分为重伤。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分析实验数据, 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伤患者疾病构成
急诊科创伤患者176例中男性122例 (69.3%) , 女性54例 (30.7%) ;年龄8~80岁, 平均38.6岁。红色患者以脑科外伤为主 (68.8%) , 黄色患者以骨科外伤为主 (62.3%) , 绿色患者以脑科外伤为主 (50%) , 见表1。
2.2 创伤事件患者临床资料
两组患者间基线资料、院前状况、起病状态、职业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表3。
2.3 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比较
两组红色患者、黄色患者、绿色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均为救护组较自救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2.4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两组红色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两组黄色患者、绿色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自救组均高于救护组 (P<0.05) 。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院外延伸, 主要包括院前出诊准备、现场紧急救护、转运及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3个部分。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 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PHI法用数据定量评判, 比模糊定性法更加科学、准确, 但评分过程相对复杂、费时。我们先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即先采用模糊定性法初步筛查, 然后再对筛选出的重伤员和中度伤员用PHI定量评分, 综合二者的优点与长处, 比单用一种方法更加合理、正确[2]。
目前国际上院前急救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说明院前急救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潜力, 这种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医学工作者所认识。但是多年以来, 我国的院前急救学术领域少见前瞻性、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成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伤、建筑、矿井等事故以及由火灾等所造成的大量伤亡往往是群体性创伤, 特点是急诊突发性强, 常成批出现, 多发伤、复合伤发生率高, 病情复杂, 这就增加了院前急救的难度。因此, 建立完善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 制定规范的院前创伤事件应急策略, 完善救治措施及流程已经势在必行。但是, 当前我国医院急诊科外科力量还比较薄弱, 创伤救治整体水平有待提高[3]。
2010年开始, 卫生部以南宁等若干国家级基地为依托, 引进和推广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项目 (primary tyauma care, PTC) [4], 内蒙古包头市亦对各级急诊医师进行了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培训, 同时在包头市重大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演练中使用了初级创伤救治, 提高了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创伤急救水平。
我市120每年救治患者数约1万例, 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包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8年至2011年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创伤占所有疾病的30.47%, 位居第一位[5]。我院在包头市是第一家开设120急救中心的医院, 每年急救的创伤患者也占全部出车患者的31%~33%。本研究通过开设交通事故绿色通道、制定初步的创伤急救方案和流程, 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今后制订完善的创伤患者救助体系、改善创伤急症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和预后奠定了基础。
本文结果可见, 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为救护组较自救组短, 可能与拨打120救护车者创伤较重有关;虽然救护组在院前应用了初级创伤救治, 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 但因创伤较重、住院时间较长、费用相应增加, 故与自救组平均住院费用无差别;另外, 两组黄色、绿色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自救组均较救护组高, 这可能与救护组在院前应用了初级创伤救治, 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 因而缩短了住院时间、费用相应减少有关。
参考文献
[1]基础灾害救援医学[M].北京:中援思德 (香港) 有限公司紧急救援训练中心, 2010:3-8.
[2]赵伟.灾害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评述院外定性与定量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5) :291-294.
[3]陈国庭, 刘中民.急诊创伤外科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7 (4) :441-442.
[4]赵会民, 曾光, 张剑峰, 等.推广初级创伤救治培训提高急诊创伤救治能力[J].中国急诊医学, 2012, 32 (10) :949-950.
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52-02
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引起一系列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特别的对于生源状况不太好的高等职业学校,以扰乱教学秩序为主的突发事件更是频繁发生。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院的稳定,保障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
学生突发事件是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学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它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
二、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分类
1.按照事故原因划分
(1)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学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压踩踏、交通事故等);
(2)公共卫生事件(食物和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3)群体性事件(打架斗殴、学生运动、闹事等);
(4)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破坏性地震等)。
2.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一般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在学校发生,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紧急情况。
(2)重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在学校发生,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的紧急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它指的是对学生人身安全、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院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院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死亡3人以上的紧急情况。
三、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指导思想与处理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处理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应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
(2)应坚持“责任分包制”。
(3)应遵守“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3]
总之,突发事件应急的处理应理清程序,抓住重点。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按照不同的程序随时进行处理。事前,要以预防为主,对出现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事中,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财产损失;事后,要查明原因、追究负责人的相关责任,吸取教训,力争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如若不能避免的則在下次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2.组织机构
为了贯彻以上思想,按照应急处理的两个处理原则,必须成立一个责任明确而且行动迅速有效的团队,形成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将防患和应急处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一个有力的应急处理体系。
一般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应由总指挥(或组长)、若干副指挥(或副组长)和若干成员(组员)构成,并设立突发事件处理部门(小组)、宣传部门(小组)、安全和后勤保障部门(小组)等。
3.处理过程
(1)监测预警工作
监测预警就是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源”,对学生实时监控,对于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随时掌握,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某高校部分高年级学生对食堂伙食严重不满,为表示抗议,准备联合其他同学进行“罢餐”,甚至有“绝食”抗议的打算,就在“罢餐”准备刚开始的时候就由学校在同学当中设立的“信息源”报告给校方,校方立即采取措施,联合相关班主任等一起做好这部分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对食堂伙食及时做了调整,从而成功的避免了“罢餐”事件的发生。一个有效的“信息源”必须包括由学生、校保卫人员和教师三者共同组成,缺少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事态的及时控制。
其次,要对引起突发事件的一些常见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常见因素有学生宿舍管理不善问题、学生食堂伙食差问题、学生看病难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学生看病难问题,特别是在夜间,一些突发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那么患病的学生就有生命危险。
再次,要做好对师生的危机意识[1]和应急处理的培养。人永远是第一要素,在平时就居安思危,学校可以开展各种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也可通过编制安全知识教育手册,普及救险脱困、防盗等安全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以讲座、展览和晚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例如,某高校每年的4~5月都会开展“安全文明月”活动,集中对安全文明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2)事中处理工作
1)及时报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当“信息源”在得知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立刻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再由上一级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向上一级报告。一般对于一般性突发事件由二级学院(系部)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即可;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学校(院)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对于特大突发事件必需由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理。
2)控制势态。应急处理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教师、校保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做好前期处理(如: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等工作),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可及时拨打救急电话(如110等)。
3)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并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4)做好宣传。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信息处理机制,及时公布信息,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谣言满天飞”的情况发生,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另一方面以起到把握舆论导向、稳定社会公众情绪的作用。例如,2003年2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大学的餐厅发生爆炸事件,炸伤了几位用餐者。事件发生后一个小时之内北京大学校园网就播发了来自校方的公告,宣布两所大学共有9人受伤,这就大大缓解了紧张恐怖的气氛,高度透明的信息让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缺少了空间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可能发生的恐慌心理。[4]
(3)善后处理工作
1)学生突发事件调查工作,依据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一般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由学院组织调查;特大突发事件,由学院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
2)实施责任追究。要强化稳定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作,确保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指令的畅通。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稳定工作保障条件和保障水平。如果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预防为主,及时、合理的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 强、刘建平.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3 黄克宇、兰 茹、徐安娜.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5(2)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篇3
1.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时1.组织现场救援,视伤情急送医院。2.根据情况拨打120、110、119、122。3.向学校领导报告。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4.可能构成刑事伤害的,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通知家长,做好接待和安抚工作。调查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学生伤害事故。1.学校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2.重大事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向本地人民政府和 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2.学生伤害事故善后处理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篇4
一、组织与指挥
(一)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领导 小组,统一领导 全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副组长: 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上级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本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 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对部门组织或负责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应有预见,并根据学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主动纳入学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校内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部门(年级段)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
(五)学校内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服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突发事件巡视监测。任何人员都有巡视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责任,值周教师、教学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安全门卫等教师更有监测学校突发事件的职责,一发现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向学校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对事故可能影响膳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四)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应当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送向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处室应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
3、冷静、沉着,积极主动和及时、合法、公正处理的原则。
五、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区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情况报告教育局。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封闭的D级危房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教育局。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1、学校要定期检查锅炉使用情况,做好锅炉工的培训工作,购买特种行业保险。
2、事故发生后,及时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告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审报教育局,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教育局。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11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立即停止学校饮食摊点、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 材料 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利用学校隔离室对患病师生进行隔离观察,及时报警110、120电话请求援助,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并作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十)环境污染
1、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源,如化工厂、印染厂等,如果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物,因及时向环保部门联系。并备案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的污染性质和处理办法。
2、产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配合环保部门紧急疏散全校师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疏散过程维护好师生的秩序。
3、平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环境污染自护自救教育。
(十一)住校生停电应急预案
1、住校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晚上在晚自学前5分钟做好点名工作(按作息时间表执行),并且管理好住校生晚自学的管理工作。
2、如果突遇停电事故,管理员首先要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不可慌张,然后用学校准备的应急灯进行照明,让学生疏散。
3、如果在停电时学生的作业已完成,要组织学生就寝,等学生全部睡下后才能离开休息;如果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应向学生提供蜡烛等照明工具,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一直到就寝后方可离开。
4、学生寝室在没有管理人员监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私自点蜡烛,点蚊香。
5、总务处要在白天及时供应好蜡烛、应急灯等停电照明工具,照明工具用完或损坏,应及时通知总务处,总务处要在当天就补充到位。
6、如遇学生生病或其它重大事件,要及时向德育处、总务处等有关领导报告。
华夏学校双语学校德育处
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篇5
2、校园硬件设施安全由总务主任负责,随时观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3、校园内人为不安全现象和重大违纪行为的管理由行政值日和值日教师负责。
4、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成员与值日教师,值日学生组成值日小组,维持每天校园的正常秩序。维持每天校园的正常秩序。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并对各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5.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各类隐患如实记录及时整改。
6、学校设兼职情报信息人员,负责了解校园硬件设施安全隐患,人为不安全现象和校园内重大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当日的值日教师、值日领导汇报,重大事件及时直接向教导处老师汇报。
7、情报信息由专门老师负责收集、整理和处置。当日突发事件由值日领导负责处理,视突发事件的大小分别与班主任、年级组长、家长取得联系,共商教育良策。重大突发事件要根据危害性大小及时汇报校长和有关部门或电话报警,同时即刻着手调查,深追到底,查清事件原因,进行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处置等。
8、节、假日和非常时期,由保卫组临时确定保卫值班人员,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及时处置,失职要追究责任。
9、对重大违纪同学实行督控,防止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走失。
1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校级领导要即刻赶到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县教育局办公室。
11、若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值日领导需按以下程序即刻反应:
(1)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
(2)告知校应急小组或110、120电话报警。
(3)通知家长或有关人员。
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篇6
高校外事活动中的各类突发事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突发性因素所导致的突发事件, 另一类则是因外事工作计划制定不周密导致的工作失误。应当说, 外事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是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 也集中考验着外事管理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一、高校外事活动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一) 偶发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
在高校外事活动中, 因偶发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比较常见。一般来说, 偶发因素主要是指因来访者个人或团队的原因所引起的突发事件。例如来访者在外事活动中突发急病、护照或个人物品遗失等等。这类突发事件的最主要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不可预见性、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危害后果的严重性等等[2]。
案例1:2003年7月, 笔者接待了非洲某国高校的学术访问团。在访问的过程中, 对方代表团的一位团员因为水土不服, 突发急病, 随团翻译由于语言能力有限, 并不能够准确地掌握具体病症, 并做出具体描述。由于该团在我校停留的时间有限, 如果病人病情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得到缓解, 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归国行程。
在处理整个突发事件的过程中, 我校外事部门一方面与该国驻当地领事馆取得联系, 第一时间调配一名专业翻译, 详细询问了具体病情, 并迅速联系本地医院开设绿色通道, 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另一方面与政府外事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探讨延长该团访问期限的可能性, 做好延期的各项预案和准备工作, 安抚该团成员的情绪。最终经过有效治疗, 病人的病情有了明显改善, 最终顺利随团回国。该国代表团回国后专程致电给我校外事部门, 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并高度赞扬了我校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专业能力。
由此可见, 由于偶发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在高校外事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对于高校外事管理部门来说, 只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 抓住主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 将各种因素考虑周到, 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这类突发事件也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二) 由于外事计划制定不周密导致的突发事件。
这类突发事件一般都是由于高校外事管理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过程中周密性不足所导致的。由于没有将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因素考虑到方案之中, 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类问题一旦发生, 将会对外事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是危害性严重、应急处理时间较短、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等等。
案例2:2004年8月, 我校外事管理部门接待了日本某高校的学术访问团。我校外事管理部门事先制定了一套活动接待方案和接待日程安排, 还特别考虑到日本当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安排了日式餐饮。但是在一次学术交流会议的过程中, 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事先对音响设备、网络设备进行检查, 校领导在介绍我校基本情况的时候出现了麦克不出声的情况, 而且ppt等素材也无法正常使用。由于事先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在现场音频视频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校领导只得简单地凭借记忆介绍了相关情况, 使得事先准备的素材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效果大打折扣。事后, 校领导对外事部门的相关准备工作提出了批评, 并要求今后制定接待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内容。
二、如何有效处理高校外事活动的突发事件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处理高校外事活动中的各类突发事件, 高校外事管理部门必须要遵循若干原则, 同时还要具备一些工作方法。
(一) 处理高校外事活动突发事件的若干原则。
一是以维护生命安全为原则, 这是处理外事活动突发事件的一个最根本性的原则, 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之时, 外事工作者的一个意识就是要迅速挽救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伤者实施紧急的施救并迅速联系急救医疗机构。在预检可能对现场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情况下, 应当组织人员迅速离开现场。
二是影响最小化原则。影响最小化原则是指高校的外事工作者在遇到各类突发事件之时, 要尽可能地将这些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突发事件可能给外事活动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三是成本优化原则。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 高校外事工作者还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在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地采用成本较低的处理方法。
(二) 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方法。
首先, 高校外事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和协调工作机制,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就能够有效动员各种力量, 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其次要提高外事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包括应急反应能力、心理素质、基础急救等等, 提高高校外事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最后, 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定期考核制度, 对已经建立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效果进行全面考核, 及时增加和修订相关内容, 确保各项应急机制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建华.高校外事工作机制探索.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9.
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篇7
关键词:突发事件;特点;star法则
大学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线,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起到督促作用,所以提高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应对能力是辅导员必备的能力。
一、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显著特点
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包括一般社会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自身特点。一般社会突发事件特点:(1)紧急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须在短时间内控制局面,将损失降到最低,具有控制上的紧迫性。辅导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迫使辅导员必须以有限的资源为基础作出决策。(2)扩散性。大学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他院校也会受影响。即使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也难免不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联动效应。现在媒体越来越发达,短时间内就可能遍及世界各地。(3)危害性。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有些学生情绪激动难以控制,会使事态恶化。(4)突发性。突发事件并不是一触即发的,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产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瞬间。—个偶然的契机就会诱发一场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自身特点:(1)人群的特殊性。大学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群的特殊性,几千个年轻的大学生云集在校园里,他们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民主意识强等特点,对突发事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精力旺盛,热衷参与其中。(2)群体聚集性。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剧增,突发事件涉及的在校学生数目并不多,也许只涉及个别学生,但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引来更多的学生围观。(3)后果严重性。大学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辐射面广,影响力巨大,有些新闻媒体非常关注大学生的突发事件,极易拿突发事件做文章,别有用心的闲杂人员往往会利用突发事件对学校进行恶意攻击,所以会放大危害范围和影响程度。
二、运用star法则处理突发事件
Star法则的英文缩写是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其中每个英文单词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Situation:事情发生的情形;Task:应该承担的任务;Action:根据情况采取行动;Result:结果如何处理。
1.situation(情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辅导员应迅速赶到第一现场,保护好现场,调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立即与院系领导取得联系,及时汇报情况,获得领导支持,得到领导指示。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学生处、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开展工作,确保收集信息准确无误、情况报告及时到位、指挥处理方法得当,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不再蔓延。
2.Task(任务):辅导员应做好当事人的心里抚慰工作,听从主管领导制定的处理意见,根据领导的指示做好善后工作。
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多找学生谈话交流,防止突发事件再次发生;勤给学生干部开会,布置好预防和善后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家长最担心孩子,辅导员应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与家长说明事件的进展和处理结果,尽可能多地理解、包容家长的焦灼心情,多聆听家长的想法,给予最浓厚的关怀,向其承诺一定妥善处理,让家长放心满意。在不违背原则性的前提下,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当家属与学校的处理意见不同时,或出现抚恤金意见不一致时,不能轻易对家长做出承诺。辅导员要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将双方的意见和沟通结果及时传递给对方。在后续协商出现严重分歧时,辅导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避免让协商陷入僵局。
3.Action(行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学校会紧急成立事件处理小组,其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学生处、院系负责人、保卫处和心理咨询中心,大家分工各不相同,各尽其责。辅导员根据具体安排将事件涉及的家属接待、医疗费用结算、保险理赔等相应工作落实做好。
4.Result(结果):当处理工作接近尾声时,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梳理信息,配合院系妥善做好传递信息的工作。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及时向在校的大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通过多媒体平台向其公开发布大学生突发事件起因、经过和后期的处理结果,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避免虚假新闻的流出,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辅导员应尽快安抚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尽快解决好突发事件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及时召开全体学生会议,客观讲述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安抚情绪低落的同学。让所有学生干部及时发现、跟进情绪异常的学生,防微杜渐,就其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及早汇报。并立刻联系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需要做心理咨询的学生耐心辅导。辅导员将整个事件归纳整理,写成汇报。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在网上的议论信息,通过多种手段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言论的责任教育,并建立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预防是处理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的初始阶段。辅导员应重视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做好监督监管工作,对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反馈、处理和总结。校园只有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其他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才能正常进行。高校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正确的危机意识。与此同时应联系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在校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逐渐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远离突发事件。高校须细化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合理规划处理过程,明确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能力,让大学生在健康的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更好的生活,并学有所成。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篇8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强公司抗御灾害及危机管理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可能与公司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影响或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重大上访事件以及公司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理机制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到位。各支公司要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和处理。
第四条
办公室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指导各支公司建立相应制度,并协调、检查、督促市分公司相关部门及各支公司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条
各支公司主要负责人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支公司要根据情况,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第六条
市分公司分管办公室的领导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责任人。市分公司办公室是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专门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进行全过程地了解和监控,主动实施报告制度。
第七条
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重大突发事件,各支公司要及时向市分公司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一)台风、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可能造成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的;
(三)突发性严重传染性疾病或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的;
(四)特大火灾爆炸、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事故或意外交通事故等,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发生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五)我公司承保的飞机失事、轮船航行事故等特殊风险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六)2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或员工、相关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集体上访、静坐或采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虽然不足20人但影响较大的;
(七)5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集体退保或者起诉我公司的;
(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被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
(九)计算机系统发生系统性故障,造成大量客户数据资料丢失的;
(十)按干部管理权限属省分公司负责管理的人员突然失踪、病故、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
(十一)其他与公司相关、社会影响大、危害程度高的重大突发事件。
第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质和影响范围;
(二)当前事态的最新发展状况;
(三)对公司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损失或者影响;
(四)拟采取或已经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九条
理赔系统的灾情上报要严格按照理赔管理有关要求,同时报告理赔中心。
第十条
各支公司要秉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或谎报。第十一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市分公司办公室,24小时以内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作出书面报告,并随时补充报告事态发展的最新情况。同时,根据需要撰写新闻宣传稿,由市分公司办公室审核后上报,经总、省两级公司核稿后,及时向外部媒体发布,以掌握舆论主导权。
第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向外部媒体及外界发布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灾害和有重大影响事故”理赔处理应急预案》(人保财险发[2004]262号)、《保险业重大上访事件处理办法》(人保财险发[2003]94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暂行规定》(人保财险董发[2003]9号)等相关制度规定,认真做好查勘理赔、解释劝导、信息报送等相关应急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或事故损失,降低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信息报送,保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第十五条
市分公司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值班人员职责,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记录,并及时报告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第十六条
各支公司要加强与政府、同业、媒体、客户、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调,切实履行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注重危机公关,防范和化解舆情风险,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十七条
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各支公司要进行总结评估,针对事件的起因,评价各个环节的反应处理力度和速度,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和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建立专门档案,以备日后查询。
第十八条
各支公司要加强危机公关管理,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会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篇9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会 所 突 发 事 件 处 理 应 急 预 案
一、会所安全要求
1.会所的安全工作要做到每月一大查,半月一小查,不定期的随时检查。2.会所值班的负责人,应对安全工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指挥,并及时向
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
3.会所当班人员应多巡视,多观察,如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4.会所当班人员应按时打开所有通道的栅栏门,通道禁止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5.会所当班人员下班时,各部门要切断电源,关好窗子,锁好门。确保下班后会所场馆的安全。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二 停电预案
1.会所如遇到停电,当班人员应保持冷静,维护会所现场秩序,并稳定客人情绪。
1.当班人员应向客人表示歉意,密切注意会所场馆内的情况,向客人提供备用照明设备。
2.当班人员应及时将停电情况汇报有关领导,并报有关部门立即检修。3.当班人员应及时引导客人安全疏散,避免客人发生碰伤、摔伤或是遗失物品等意外事件发生。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三 火灾预案
1.会所如遇到火灾,当班人员应保持冷静,按响离你最近的警铃。2.当班人员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立刻切断电源。3.当班人员及时的组织客人安全有序的撤离火场。4.当班人员就近使用灭火设备进行自救。5.当班人员及时将火灾情况详细的汇报有关领导。6.火灾过后将火灾情况详细记录在值班日至上。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四.伤害预案
1.发现客人受到意外伤害后,立即帮助受伤客人移至安全位置,并报有关领导。2.向客人表示歉意,检查客人伤势。
3.客人轻伤,服务员应利用已有急救知识进行处理,如紧急情况(如客人发生溺水、骨折等事件)拨打120前来抢救。4.维护现场秩序,避免其他无关人员围观。
5.将事故发生经过和处理结果详细记录在值班日至上。以便日后查阅。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五 遗失物品预案
1.发现客人遗失物品,应立即通知有关领导。
2.在第二人在场的情况下,将遗失物品的名称、形状和数量等特征详细记录在客人失物认领单上。
3.注意寻找失物中如身份证、电话号码本等可以查询失主身份的物品。4.如无线索将失物认领单交中心经理。如找回物品同失物认领单一起交给中心经理处理。
5.事务中领人前来申请,要认真确认无误后,可将物品交还申请人,并在失物申请上单上签字。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六、事件预案
1.服务员要提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当班人员应多巡视、多观察,发现设备受到人为损坏。先查明事故原因,根据管理规定及可修复情况向客人提出索赔,如一时无法解决,则向有关领导反应进行处理。
3.发现故意滋事捣乱者,立即上前制止,进行善意解释,如个人无法控制局面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事态严重,拨打110报警.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七、客人饮酒后游泳的处理
1.当班泳池救生员应随时提高警惕,认真观察游泳客人的情况,确保游泳客人的安全.2.游泳池救生员发现客人饮酒后,游泳应立即进行劝阻,防止危险和溺水事故的发生。
3.如果饮酒后的客人不听从劝阻,立即向当班主管报告。
4.对不听劝阻继续游泳的客人要做到全程关注,一旦发现客人有危险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其继续游泳。
5.对于醉酒客人,还应通知其家人将其领回。6.将事情经过详细记录在值班日志上。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八、溺水事故应急处理
1.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污物,检查溺水者口中是否有假牙。如有,则应取出,以免假牙堵塞呼吸道。
2.垫高溺水者腹部,使其头朝下,并压拍其背部,使吸入的水从口、鼻流出。这个过程要尽快,不可占过多时间,以便进行下一步抢救。
3.检查溺水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没有,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是:使溺水者仰卧于硬板上或地面上,一只手托起其下颏,打开气道,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口对口吹气,约每分钟16次~18次。
4.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检查溺水者的颈动脉,以判断心跳是否停止。如心跳停止,则应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挤压,方法是:双手叠加对溺者心脏部位进行每分钟60次~80次的挤压。
5.迅速将溺水者送医院急救,在送医院途中不要中断抢救
执行人员:
执行负责人:
X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X中心物业管理处
九、紧急服务电话
1.火警:119 2.匪警:110 3.急救中心:120
999 4.供电急修:供电局95598 5.供水急修:66189955
工程部: 工程部:
执行人员:
高校突发事件信息应急机制建设 篇10
【关键词】风险社会 信息 应急机制
“风险社会”的概念和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的。“9·11”事件之后,风险社会的理论成为西方最热门的理论之一并迅速在世界各国传播。作者认为,自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也就进入了风险社会。社会风险不仅来自于自然灾害,同时还来自于人的决策与选择,①如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要从容应对风险、化解危机,政府需要由原来传统的“常态管理”转向“危机管理”,而建立高效科学的信息传播体系则是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
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报告,指出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进入“高风险社会”。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以2008年为例,南方雪灾、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奥运火炬传递受阻、西藏打砸事件、手足口疫以及汶川特大地震,这些“风险”无一不使中国政府和人民处于风口浪尖。应对各种危机,不仅是政府部门和新闻传媒的事,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应当组织科学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有效化解危急。危机传播,正是整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一系列传播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种传播活动,也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公众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过程和行为。②
高校作为一特殊的组织,具有居住相对集中、人口密度大,疏散较为困难等特点,而怎样使信息流通,将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是高校也是每一个社会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社会学家韦克认为,所谓的组织说到底是一种传播行为——通过传播信息,从而使组织降低从环境及周围事物中所接收到的信息的不确定性。③本文从“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部分高校大学生表现入手,以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探讨高校建立应急机制的有关问题。
一、信息传播和心理恐慌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和媒体同心协力,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随后公开透明的报道,有效稳定了民心,维持了社会稳定,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尽管如此,地震报道中因大众传媒的表现引起的恐慌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5月19日当地电视台发布的地震局关于将要发生余震的《公告》。还有5月30日,当地《××晚报》在显要位置转载了一篇某天文学家对余震预测的文章。余震预测的消息传到成都已完全走样,成都和各地级市高校关于余震的各种版本都有,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笔者当时通过手机发短信调查,显示大众传媒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
二、信息引起的恐慌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接触媒介多样,他们经常是信息的积极搜寻者和信息积极发布者。尤其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省各高校的大学生关注地震的热情最高,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关注地震信息,并在最短的时间将有关信息发送给亲人朋友。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种媒介分别是网络(66%)、手机短信(21%)和电话(9%)。
作为大学生,消息较为灵通,文化程度较高,认识较为理性,怎么会出现恐慌心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分析。
1、信息本身的特点
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中,高校较大的恐慌是由传统媒介引起的,而对网络传言和流言很多同学可以做到理性对待。这说明,尽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但对他们仍然认为传统媒体的可信度较高。媒介信息本身的特点就是引起大学生恐慌心理的主要因素。
(1)权威性。在我国,大众传媒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非常时期,大众传媒是大众了解有关情况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公告是由省地震局发出的,省地震局是监视、预测和通报地震信息的专业机构,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2)强制性。公告中,以法律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广大市民”提出了硬性要求,无疑具有很高的强制性。
(3)模糊性和脱离语境性。符号学告诉我们,脱离语境的文本是没有意义的。5·12特大地震之后,四川高校的社会语境是,很多同学惊魂未定,大家都在避震的时候讨论和交流余震的信息,基本的学习生活受到很大的干扰,很多学校已经停课。在媒体文本提供预测余震信息脱离具体语境、语焉不详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人们对媒介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给原本紧张的心理雪上加霜,增加了校园恐慌的气氛。
2、信息引起的大学生心理的变化
地震发生时,很多学生正在午睡或刚刚起床,强烈的震撼使学生大受惊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出现轻微的晃动,80%左右的学生表现得很紧张。
“人们对新闻形成的认知模式不仅包括文本中报道的局势还包括传播情景本身。”④在认知和理解新闻的过程中,文本的“互文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理解某一媒介文本时都在有意无意地参考其它的相关文本,使得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互文性,它既在读者的潜意识层面上运作,也在意识层面上运作。⑤学生积极搜索有关地震和余震甚至传言的信息,当他们看到有关余震预测的媒介文本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将余震的信息和已有的关于地震的文字、图片相对照。当他们联想到地震惨烈的画面时,就会增加对余震的恐惧,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解读信息的方式。
三、高校建立信息应急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地震中大学生恐慌主要是由信息的不恰当和失控引起的。因此,高校如何在信源和学生之间建立信息的过滤机制就变得很有必要。
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Westley and MacLean,1976)在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维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它区别以往传播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在传播者A和B之间放置了角色C,它观察、选择、编码来自不同信源的信息X1、X2、X3、X4……Xn,以满足B的信息需求。它随时提供反馈,使得传播顺利进行且富有成效。可见角色C在该传播模式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选择能满足B的需要或解决B的问题的信息;2、将它们转换成包含与B共享意义的一些符号形式;3、通过某些渠道或媒介将这些符号传送给B。⑥
当遭遇到突发事件时,高校可以借鉴该模式建立应急机制,以维护正常有序的校园环境。图中A是指各种信息来源,有来自传统媒介的、有来自网络的、人际交往产生的流言甚至谣言等;B是接受信息的广大学生;C是信息的把关者——即高校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根据B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解读和反馈,进而影响A的传播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传播互动,使传播行为富有成效。
突发事件中,高校信息应急系统应起到如下作用:
1、收集和选择信息,全面把握学生动态。高校应保证迅速、及时、全面地搜集有关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刊登的信息、人际传播产生的流言以及社會上流传的谣言,以把握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有关信息,这是基础性工作。
【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推荐阅读: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05-10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07-04
消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07-31
污水处理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07-2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程序07-15
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08-26
2016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09-10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10-17
突发事件应急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