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2024-05-11

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共7篇)

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篇1

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一)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关于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特别是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这是多年来困扰我们很多同志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尽管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这些年来是不断地加大,阶段性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一些部门仍然呈现着易发、多发的态势,很容易发生,发生的机率比较高、频率在增大,易发、多发。

(二)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年费了那么大的力,力度不断加大,也有成效,但为什么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有些不正之风屡禁不止?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很还有意见呢?对这个问题中央领导同志也非常重视,都是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深入思考研究。我认为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必须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从客观的和历史的原因来分析,主要是与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经济基础变化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二,我国社会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当中来寻找原因。

第三,主观上和工作上的原因。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利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第四,社会上还存在着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三)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第一,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

我们既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反腐败斗争,又要警惕和防止敌对势力利用这个问题来诋毁党和社会。前不久香港一个刊物就造谣说中央对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开展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共的满意率不足两成,完全是一派胡言。现在有的别有用心的人编造谣言编的像真的一样,特别注意要警惕。另外今年十月份互联网上也提了一篇署名文章,说某某机关某某什么透露,初步核实外逃贪官一万余人,涉及的款项是八千亿人民币,其中涉及到亿元以上的有四百三十多,十亿元以上的有二十七人等等,而且还公布了一张表,某某省多少人,某某省多少人,外逃出去的有多少亿人民币,毫无根据。某某省三百六十七人,一百一十七亿元,某某省是二百零六人,二百五十亿元,某某省四百八十人,三百六十五亿元,看起来已经精确到个位了,全是造谣,毫无根据,无中生有。特别是今年以来,敌对势力利用新型的媒体、利用网络集中攻击党和国家的一些要害部门,攻击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关键部门,攻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要利用网络铺设干线,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攻破,你共产党就控制不住了。我们一切善良的人们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利用腐败问题造谣诬蔑,一方面确实增强了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正确认识反腐败形势的难度,所以我们一定看到这项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增强政治敏感性。

第二,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不仅有一个政治立场问题,还有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有人讲现在腐败是越反越腐败,意思就是说你不反可能腐败还没这么严重,是越反越多,事实不是这样,首先我们进行量化分析。去年我们处理党员是十七万四千多人,从机关系统来看一年处理的党员、处分的党员十五、六万,十六、七万,占全党党员总数是千分之二点

一。但是这些党员受处分要分析,不是说受处分了他就是腐败分子,不是的,违纪和腐败不能混为一谈。这些受处分的党员当中,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腐败问题,有的是因为责任事故受

到追究,包括各个级别都有,有的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的是因为工作作风或者是因为生活作风不检点受到处分,所以违纪和腐败是不能混为一谈,腐败分子在我们党内是极少数。腐败分子是政治概念,具体到人和事那就看是违纪还是违法。所谓职务犯罪,从违法这个角度讲,从我们党内看,去年这十七万受处分的党员当中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的党员多少呢?我们统计了一下,去年是9,718人,占整个党员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在我们这个党一万人当中,一点五人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当然这个比例这些年来都是波动的,但总的趋势是这个比例还是逐步下降的。其次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近五年来我们中央纪委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时间跨度(就是从初始作案到最后案发的时间),我们大致计算了一下,平均为6.4年,六年左右。比方说2003年,也就是去年,因经济问题被查处的十一个省份的干部当中,有九个人是1996年以前出问题的,是斗争深入了挖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腐败分子不可能把伪装得很彻底,纸是包不住火的,总有一天要被人们揭露出来。

我们还要客观的看问题,反腐败的成效究竟如何评判,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民意调查的数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今年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和我们中央纪委研究室在十个省区、市当中进行万人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反腐败成效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这个调查已经开展了九年。今年和1996年比,满意程度由1996年的32.8%提高到今年的57.3%,去年是首次突破50%。从随机抽样调查来看,人民群众对我们反腐败工作满意、比较满意的这两个指标去年首次突破50%,今年达到57%,不容易,很不简单的,这是抽样调查中各个层次、各方面的人都有。认可程度,满意、比较满意,表示认可的这几个指标加起来,1996年62.4%,今年达到80.3%,你看提高的幅度有多大。还要看到这几年外国一些政党、政治家对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反腐败的评价也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前不久泰国某政党主席访问我国,听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介绍反腐败工作的情况之后讲,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执政党都垮台了,中国共产党不但没垮而且站稳了脚跟。上个月我们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出国访问,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议长多次讲到中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这么快,建设这么好,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利,惩治腐败效果显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现在还有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刚刚当选的印度尼西亚的新总统苏西洛对中国的反腐败经验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要研究中国是怎样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这是第二个我想补充的。

第三,我们既要看到诱发腐败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客观现实,又要充分看到在我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有利条件也不少,至少有这么以下几条:

第一条,十六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有利,反腐倡廉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第二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为我们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提供了更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法制环境。反腐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赖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点。因此,十六大以后我们要在2010年以前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条件逐步的健全起来。依法治国的方略,特别是我们下一步在廉政立法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法制条件和体制条件都比过去九十年代,甚至比八十年代要好得多,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第三、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增强,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我们查办大案、要案大概70%的线索来自于群众举报。我们今年有的案件,包括中纪委查办的案件,其中有一个重大案件就是来自于干部群众的举报,而且是署名举报,提供线索非常具体。署名举报现在能占到12%左右,比过去大大提高了,说明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外部

环境也比以前更加有利了,我们通过签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组织之后外部环境更为有利。第四、各级执法队伍在实践当中有效突破案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办案周期同过去比大大缩短,办案效率不断提高。

第五、我们党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败的路子,积累了防止腐败的丰富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党战胜腐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篇2

判定船市能够挤出多少泡沫, 我们从表征船市的两个重要指标入手分析。

1. 世界新船订购量与新船完工量之比。

世界新接订单量与新船完工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供求矛盾。回顾世界船市的兴衰以及影响船市萧条的重要事件, 我们看到历次大的船市深度调整都与世界经济衰退有关。

1957—1958年———二战后的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1973—1975年———二战后的世界第二次经济危机, 既第一次石油危机;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到全球实体经济。

2008年手持订单占世界船队比例占到54%, 2010年底这个数字回调速度到约36%。2008—2010年船市下跌的速度犹如从2006—2007年的上升速度, 调整速度非常快。

自2008年以来, 船舶手持订单的泡沫正在逐渐挤出。从历史数据分析, 我们认为, 手持订单占世界船队的比重可能要调整到20%~30%这样的比例才为合理, 船市复苏还需要自2009—2011年近三年时间的等待。在正常年份, 世界手持订单量与船队运力之比通常达到13%左右, 之所以将该比例提高, 这是因为我们认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依然不会改变。

历次船市大的调整有以下特点:首先, 正常情况下, 新接订单量与新船完工量之比更多的是在1~1.5之间徘徊。其次, 船市升幅越高, 日后伴随的调整程度也越深。最后, 船市深度调整到底部后, 恢复过程是痛苦和缓慢的。从历史上看, 在世界经济发生最严重的危机时, 船市很难呈现“V”字型恢复。19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船市在底部徘徊了二年 (1958—1960年) , 1973年的经济大危机致使船市低迷了三年 (1975—1978年) , 届时新接订单量与新船完工量之比通常小于1。

2. 手持订单与世界船队的比例。

世界手持订单量与船队规模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航运市场对船舶需求的供求矛盾 (见图1) 。当比例过高时, 说明航运市场供给压力过大;当比例回落时, 航运市场供给压力得到缓解。

二、影响新船市场的重要因素变化

1. 全球贸易增长将谨慎乐观。

尽管美、日、欧国家步履蹒跚, 但是以中国、印度为引擎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却以“V”字型态势强劲复苏。今年1月IMF报告调高了原先的估计, 重新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6%, 并认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幅将继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并拉动全球贸易在2011年和2012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不过目前中东、北非局势的不稳定因素却令我们极为担心, 近来国际油价继续飙升, 纽约市场油价盘中冲破每桶100美元, 这种局势能维持多久?如果紧张局势不能很快平息, 世界经济复苏将会受到阻碍。

2. 主流船东经营业绩状况恢复。

自2008年的10月份, 航运市场渡过了最黑暗的时期。从财务数据上看, 2009年船东面临最大的亏损, 2009年6—9月份, 全球20大航运公司几乎全部陷入亏损状态, 直至第四季度亏损才明显收窄。2009年全球第一大航商丹麦马士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净亏损70.3亿丹麦克朗 (约合13亿美元) , 韩进亏损10.9亿美元, 智利航运亏损6.69亿元, 东方海皇亏损7.41亿美元、现代航运亏损6.91亿美元、东方海外亏损4.01亿美元。2009年国内主要航商中国远洋大亏人民币75.41亿元, 中海集运净亏损人民币64.9亿元。2010年航运运价已经逐渐恢复。从财务数据上看, 丹麦航运企业马士基在2010年财年净利润为263亿丹麦克朗 (约合48亿美元) , 营业收入为560亿美元, 创马士基成立106年以来的最好业绩。2010年中国远洋公司净利润为67.6亿元。中海集运公司净利润盈利人民币42亿元。

从财务状况分析, 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航运企业的回暖还仍然是扭亏性质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 在2010年底航运公司经营业绩迅速得到恢复, 一些大型航运公司净利润已完全弥补了2009年的亏损, 尤其是大的班轮公司其恢复程度比我们预期的要高。不过在2011年, 持续下跌的运费将给主流船东经营状况埋下一些阴影。我们认为, 今年全球前十家航运公司收入的增长将比2010年同期有所减少, 主流船东资金链的恢复情况将逊于2010年的增长情况。

3. 主流船东订单由配角转换为主角。

自2008年10月以来, 船东下单在不同阶段具有的特点是。第一阶段, 2008年10月至2009年底, 主流船东几乎没有订单;第二阶段, 2009年底至2010年5月, 船东主角是抄底和战略投资者, 过去传统意义的主流船东仍是配角;第三阶段, 2009年6月至2010年底, 主流船东在新船投资方面俨然成为主角, 但世界著名船东还没有像样的新船订单, 船东投资规模还没有放大。我们所述主流船东, 主要是指过去几年世界上的最重要的、最具有规模的航运公司。我们注意到, 在2009—2010年上半年期间, 新船订单主要来源于战略抄底, 原有订单丢弃后的改签以及船舶融资租赁公司、船舶投资基金投机性公司的投资等。2010年下半年, 新船订单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世界主流船东陆续进入。

综上所述, 我们对世界船市将充满乐观的期待。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船东的资金链和手持订单占比情况的分析来看, 世界船市的真正复苏可能要等待到2012年, 自此全球手持订单将结束下跌的态势, 逐渐企稳回升。

三、如何看待2011年船价走势

如何判断船舶价格的走势?我们分析:货币因素和供求因素在不同的阶段, 其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世界船市非常明确的上升或下跌阶段 (手持订单和新船订单同时都在上涨或下降阶段) , 市场的供求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而在船市处于拐点的附近时段, 货币等因素将具有更大的影响。例如在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期间, 新船订单不断萎缩, 但其下滑其程度还不足以立即反映在船价上。

2003年至2007年9月:船价↑, 新船订单↑、手持订单↑世界经济欣欣向荣。

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船价↑, 新船订单↓、手持订单↑虽然新船订单下降, 但美元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影响船价的走势。

2008年10月开始:船价↓, 新船订单↓、手持订单↓全球经济开始衰退, 大宗商品价格迅速跌落。

2009年:船价↓快速下跌约30%, 新船订单↓、手持订单↓全球经济衰退, 表现为全球性的通货紧缩。

2010年:船价底部徘徊, 新船订单↑、手持订单↓。

我们认为, 2011年船价将从底部区域中走出——或将逐渐提高。在上半年作用于船价的主导力量依然是供求因素, 受航运指数低迷和船厂与船东博弈的结果, 船价依然会底部徘徊。而在下半年, 主导船舶价格走强的主要推动力不是供需影响下的“商品属性”, 更多的是货币因素影响下的“金融属性”。

在2011年下半年船价波动似乎与大宗商品以及美元具有更直接的关系。考虑到2011年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快速上涨, 人民币对美元较快速度升值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船用建造成本将不断被推高。

如何看待当前北京经济形势 篇3

2009年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建国60周年的背景下到来的,也是在全国协力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战鼓催征中而来。过去的一年是不可忘却的一年,新的一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金牛开泰纵有诸多文章要做,但正确把握大势,提振经济信心乃是新年度谋篇布局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一环。本期特别报道推出三篇文章:《如何看待当前北京经济形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统计解析》、《迎战“寒冬”,开拓明天》,分别从不同角度论形势、谈信心、话发展。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普遍下滑,形势复杂多变。全国经济增速一路放缓,1—3季度,跌破5年来的两位数,增长9.9%。而北京经济2008年前3季度也出现了高位回落的情况,从2007年底的13.3%,2008年的一季度的11.3%,上半年的11%,到1—3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至9.1%。

对于经济增速回落,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由于奥运的成功举办,北京经济应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回落不正常;另外一种认为北京经济出现了奥运后低谷效应,增速还将进一步回落,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北京当前的经济形势?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北京经济的特征

首都经济。北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具有独特的、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经济特征,特别表现为中央经济在北京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资产规模看,2007年,全市45万亿经营资产中,中央法人单位资产额37.6万亿元,占到资产总额的83.4%。其中,第二产业中,中央单位资产1.1万亿元,占第二产业资产总额的52.3%;第三产业中,中央单位资产36.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资产总额的85%。中央金融单位资产32.1万亿元,占金融业资产总额的91.6%。

从增加值看,2007年,全市GDP达到9353.3亿元,其中中央单位实现3459.1亿元,占GDP总量的37%。第三产业中,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270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1%;中央金融单位实现增加值936.2亿元,占该行业的72.8%。

以上数据表明,北京经济更准确讲应该称其为首都经济。因此,北京市为中央单位服务不仅从政治要求上有其特殊性,从经济角度上也有其必然性。

总部经济。北京作为首都,具有首都经济的特征,因此北京也就成为不同类型总部的集聚地,北京经济的“总部型”特征日益凸显。

在国家国资委管辖的146家大型国企中有超过100家在京。如中国移动、中石油、中国电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等全国性、垄断性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均设在北京,对北京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仅在金融街区域,目前就汇聚了150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大企业总部,116家股份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区域内总资产已超过18万亿元,区域金融机构管理资产33万亿元,占到全国金融资产的70%,控制了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

除此之外,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200多家在北京投资,累计投资项目超过450个。由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20家。以研发功能为主的外资企业达到300多家。总部经济对北京经济影响重大。

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北京经济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1994年,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1995年,三产比重超过了50%,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了70%。2007年,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2.1%,比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40.1%)高出了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2.3%,成为带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到全市GDP的13.8%、9.4%和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0.5%、10.6%和11.4%。

北京服务业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及其他省市,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服务业不像工业、外贸等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次,服务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都是低污染、低能耗的行业,更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第三,按现行分税体制,服务业企业大多交纳营业税,而营业税大部分归地方所有,所以服务业比重高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增强地方财力。第四,从就业角度来看,服务业可以大量吸纳就业人口。

投资消费双轮驱动。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角度看,北京经济增长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投资主导型转变为当前的投资、消费双拉动型。

从投资率和消费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看,从2006年起,消费率首次超过投资率,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为53.5∶50.5,消费开始代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2007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提高到54.3∶48.7。

从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规模对比来看,也呈现出北京经济靠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点。2008年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16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3051亿元,消费规模超过投资。

开放型经济。首先,北京的商品市场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就是买全国、卖全国,甚至是买世界、卖世界。2008年1—11月,全社会商品购进总额21659.3亿元,其中57.6%由市外购进,14.4%是进口;商品销售总额22132.8亿元,其中56.2%批发到市外,5.2%出口。其次,北京作为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大进大出的特征十分明显。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11月,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552.7亿美元,占全国的10.7%。北京的进出口贸易增速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第三,北京的服务贸易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1/5,其中出口额约占1/4。通信邮电服务进出口额约占3/4;其中出口额占4/5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约占40%;其中出口额约占45%。第四,外资企业在北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7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245.9亿元,占GDP的24%;纳税总额1144.8亿元,占全市税费收入(包含国、地税各项税费收入)的26%。

奥运效应。一是奥运助推经济发展提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成为首都经济持续增长的加速器。2002—2007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2.4%,处于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稳定性最好的时期。二是提前四年实现经济翻番目标。由于整个奥运筹备阶段,全市经济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在奥运因素的推动下,全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全市GDP达到7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2000年的2倍,即比2000年翻了一番;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由2001年的3262美元跃升到6323美元,提前四年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GDP和人均GDP的发展目标。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达到93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2000年的2.25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达到7654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综上所述,北京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点,决定了北京经济发展具有稳定性好、波动小、能耗低、效益和质量好的优势。但另一方面,首都经济和总部经济的特点,使得北京经济对政策的反应更直接和敏感,开放型经济的特点,则使得北京经济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敏感。

■ 当前北京经济增速下行是周期性变化规律使然

2008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叠加效应下,全市经济进入周期性向下调整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首先,从国际环境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

其次,全国经济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逐季下行。2008年3季度仅增长9%(1—3季度增长9.9%),已连续5个季度回落,未来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第三,北京自身经济增长向下调整是发展规律使然。从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经济波动规律看,基本上10年一个周期。第一次调整是1989—1990年,1989年经济增速由1988年的11.3%降为4.2%,1990年达到谷底,增速为4.1%。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北京经济也出现下行,经济增速由1988年的12.8%降为1989年的4.4%,1990年的5.2%。第二次调整是1998—1999年,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双紧”政策,使经济逐步降温,到1998年,经济惯性下滑,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降至政府预期目标(8%)以下,1998年增长7.8%,1999年增长7.6%。而同期北京经济增速也处于低位,1998年增长9.5%,低于两位数增长。目前北京经济自身有调整的需要。从1999年—2007年,北京经济连续9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从2000年起,连续8年保持了11%以上的增速,而2002—2007年更是创出年均12.4%的高增长。从以往10年一次调整的规律来看,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目前北京经济又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

第四,奥运因素在短期内加大了经济波动的幅度。2008年上半年北京经济增长11%,进入三季度,奥运安保、环保和交通限行等相关措施限制了人流、物流、车流等,使经济发展受到阶段性影响。

正是由于出现了上述四方面相关因素的叠加影响,北京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

经济进入调整期,增速放缓。2008年以来,北京经济走势与全国一致,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GDP增速由上年全年的13.3%回落到2008年一季度的11.3%、上半年的11%,1—3季度进一步回落至9.1%。

主要行业变化明显。

(1)工业生产减速。2008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国际因素,外需减弱、订单减少使得外向型制造业增势放缓。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使得高耗能行业生产明显回落。1—11月,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3.4%和7.8%(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和6.6%)。

由于北京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1/4(2007年为23.6%),因此,2008年工业增速的大幅回落对全市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从工业发展态势看,“九五”以来,北京市对工业投资连年不足,远低于上海和天津;同时缺少大的项目,导致北京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2)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自2006年起连续3年供销双降,进入深度调整。2008年以来仍延续低迷态势,1—11月,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943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销售面积仅为968.9万平方米,下降48.6%。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继2007年下降1.8%后,2008年降幅进一步扩大,1—3季度下降18.6%。

(3)受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股市低迷,金融业增长放缓。2008年1—11月,全市证券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35.9%,其中股票、基金成交量分别下降40.3%和19.5%;11月末,股票市场库存市值4148.2亿元,比1月末缩水53.5%。1—3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8%,远低于2007年的增长水平。

(4)受奥运相关限制措施的短期影响,人流、车流减少,部分服务业增长放缓。

■ 树立信心,把握机遇

全面客观地看待调整,树立信心。第一,此次经济调整是正常的,是北京经济自身特征所决定的:一是影响这次经济回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必然性因素(如北京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带来的周期性回调和政策性减速,也有偶然性因素(如世界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紧缩,奥运环保、安保及交通限行措施等)引发的短期影响。二是当前的调整是国内外经济的共同趋势,北京很难独善其身。第二,短期调整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调整带来经济下行,但另一方面,短期调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树立信心,科学地认识短期调整是正常的,坚信北京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把握机遇,加快调整。虽然北京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同时未来发展也有很多机遇,将对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政策面良好,二是争取大项目支撑,三是恰逢建国60周年大庆,将对拉动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上述外部机遇外,北京自身也具备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如奥运的筹办为北京积累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未来经济发展蓄积了能量和动力;北京首都经济、总部经济、服务业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征使北京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较强;另外,北京市还具备资金面比较宽松的有利条件,2008年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差超过2万亿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度 篇4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1304班

姓名:陈铭

学号:6300613166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度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具体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在这期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已屡见不鲜。腐败问题已成为涣散民心、削弱党的形象和威信、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绊脚石,直接威胁着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首先我们要明白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监管和牵制,当权者在运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分配社会各项资源的时候,由于人性上的弱点,导致资源分配丧失公平。腐败作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其发生和发展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和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的。认为腐败只有中国才有或者说中国最严重是一种偏激的认识,其实世界上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腐败比中国严重的都大量存在。而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处于某些特定的阶段时腐败会更容易滋生。改革开放以来,我过正处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与成熟阶段,各种观念的入侵与交织,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腐制度措施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的综合原因导致我国的腐败发生率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有了相当大增加。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这种腐败的增加是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纵观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经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时基本都出现了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包括腐败在内的各种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对党执政兴国的信心,激发对生活工作的热情。

按照我们党提出的目标,我国要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也才过去二十来年,而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虽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但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这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之一。

腐败犯罪是无形的,对腐败犯罪的打击和查处的难度也是最大的,而每件腐败案件的涉案金额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也往往是巨大的。因此,这就要求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存在的腐败现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对其存在的深度、广度、以及对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民众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出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使民众对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反腐败的信心,安心地从事经济建设,同时,国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有针对性的长效预防机制。这样,国家就可相对地对腐败行为有一个总体的掌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预防和控制腐败现象的蔓延,而不再象以前花费了高昂的办案成本却仍总是处于一个尴尬的被动局面。

面对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党中央的认识是清醒的,反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如果这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是按照中央的路数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程度将比现在要严重得多,也决不可能有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不断加大斗争力度,措施更得力一些,工作更扎实一些,一些腐败现象也不至于像

现在这样严重。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既要看到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不能期望采取几次大的行动就能彻底解决;又要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尖锐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越是处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我们越应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只要全党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加大斗争力度,就一定能够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遏制住,进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正确的认识腐败与反腐败之后我们就要着手解决目前在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要点,这个体系既要包括从严惩治措施,又要包括着力治本的内容,这个体系必须要把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统一起来,在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权力监控、源头治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出“组合拳”。光有制度没有落实,一切制度都将是空壳。“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如何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制度上保证权利运行的公开,同时将监督权交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手中。制度上必须明确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对政府的必然要求,建立责任制,让权利运行时刻处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中。在利用群众监督时,必须拓宽监督渠道,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群众的监督意识和水平,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行驶。

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消极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和健康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还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反腐倡廉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尤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庞大的国有资产和公共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范、失察、失控,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居安思危,越是取得成绩,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同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指导和深化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全面系统地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明确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刻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够有效切除腐败这个“政治之癌”,建设一个河清海晏、官清民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资料:《2013中国反腐报告》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改革开放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处于合理区间中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依然偏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多月同比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金融风险。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 70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70%;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 1.8%,增加 307 万人。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大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2.3%,各个月份基本上是在 1.8% 和2.5% 之间平稳运行,远低于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目标。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 5% 以上。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没有影响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8527 元,同比名义增长 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 元,同比名义增长 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9%。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986 元,同比名义增长 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13120 元,同比名义增长 12.1%。9 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797元,增长10.0%。

外贸出口将温和回升。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逐步改善,温和复苏有望延续。美国下半年在就业和房地产回暖驱动下有望加速复苏。欧洲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欧元区将延续复苏势头。日本将在国内消费和投资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年初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金融动荡后,经济形势趋于稳定。我国出口环境有所改善,国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也将减轻贸易企业负担,外贸出口有望保持回升走势。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结构

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周期性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外需明显不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大幅升值进一步抑制出口增长;企业盈利前景不佳以及去库存化等因素导致投资出现减速;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市场调整导致消费稳中略降。

从中期结构性因素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化解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

从体制机制因素来看,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门、各地方行政效率较低影响到政策落实。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懒政不作为现象,稳增长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中国当前经济形势需要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长期问题。首先是有害气体减排与工业化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整个大气环境被破坏,南极和北极的冰川都在融化。工业化加大了温室气体排放,使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与我们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减排承诺。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最近几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较快。但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不能承担相同的义务。尽管如此,我们仍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其次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南到北,我们的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特别是比较发达地区的水污染更是严重。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人民生活美好,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最终目标。如果人均GDP达到一万、两万美元时,水都不能喝,GDP还有什么用?所以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保护,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等环境已经污染了再治理它就太难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再次,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很令人忧虑。资源匮乏了,环境污染了,我们的后代该如何生存?对石油、煤炭、水以及各类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美国近海油田不开发,煤矿基本上也不开发,资源得到了很好保护。美国不开发其地下资源,主要是买其他国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很自私。自私的一面我们不学,但保护环境的一面我们要学,要借鉴。我们不能耗竭式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我们现在也要学会保护资源。我们要学会资本运作,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我国外汇储备的应用,相当大部分应该放在这方面。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海外资源做支持,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

最后,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们给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应该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方面要有更大的支持。

四、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对中国有利也有挑战

今年,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化,不同经济体宏观政策在不断分化。先看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刚刚走出危机最差的时期,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稍好于2014年,但是2015年欧元区债务恶化不会明显缓解,通货紧缩将会持续,在此形势下,欧元区于1月推出欧版QE,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表现为“放松”。再看日本,在2014年4月提高消费税后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萎缩,2015年经济不会好于2014年,为了刺激经济,实现预期通胀和增长目标,将在宏观政策上继续实行超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上也表现为“放松”。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突出,私人消费抬头、制造业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但美国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并于2015年年中可能开启加息窗口,宏观政策总体趋势表现为“收缩”。发达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收和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由于美国是世界超大经济体,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放松带来的影响,不足以抵消美国在宏观政策上收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再看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新兴经济体中是表现相对较好的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目前为了应对经济形势变化,都相继采取了放松的宏观政策。但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等经济体,面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也分化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同挑战。

总之2015年,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利有弊。去年以来美元坚挺回流、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对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有利。比如石油我国每年进口约三亿多吨,如果价格降一半,我们进口原油会节省一千亿美元左右,当然这是理想状态,还有铜、黄金、铁矿石、大豆棉花等。但是,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以后,必然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通缩。一旦通缩,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对中国产品出口将形成严重需求约束。还有,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形势下,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20多个国家开始竞争性货币贬值,这使得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对其他货币明显升值。这严重抑制了中国的出口,这对当前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对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展望

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篇6

近年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党员干部到普通民众,网络上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力量正在迅速出现、汇集,覆盖率、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网络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遭受冲击的态势仍然存在,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

一、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总体上出现了向好趋势。但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一是由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场的引导力存在弱化现象。当前,在我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对于社会事件进行公共讨论的舆论氛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单向度的媒体新闻报道方式,媒体引导舆论的角色正在显著弱化。例如,在影响力排名前20的微信公众号中,官方媒体中仅有“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上榜。26万多个微信公众号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关键词的微信公众号仅有5个。数量相对较少、覆盖面相对较小、影响力相对较弱,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由突发社会事件上升为意识形态论争的频率加大。主要表现为:当舆论遭遇社会热点事件之后,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舆论论争出现了频发的态势。2014年,从东莞扫黄、昆明暴恐、马航失联、鲁甸地震、招远血案、郭美美刑拘、兰州自来水苯超标准、广州茂名PX项目群体事件到香港违法占中、乌克兰政局剧变等事件,对于每一起社会事件的公共讨论,几乎都会出现意识形态论争。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舆论场上,由具体社会事件引起意识形态论争、论战的舆情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发展。小到盲道修建、奶农倒奶、警察办案,大到中央重大改革方案,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在网络上都会被上纲上线为社会制度问题,持续不断地冲击着社会民众的心理。

三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形式日趋复杂多样。由于网络具有开放、匿名、即时、交互等特征,它能够使上述各种意识形态的观点集中呈现在一个舆论平台上,使不同意识形态的正面交流、交锋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各种意识形态都已经认识到,网络民心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资源,从而将网络作为宣传自己政治观点的“跑马场”,在这里展开了争夺政治人心的“角逐赛”。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意识形态“角逐赛”中,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复杂性、多样性也日益深刻地显现出来。由于参与者、话题内容、话语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意识形态论争与学术思想论争的界限不明,甚至一些人打着学术思想讨论的幌子,公然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参与者方面,除了国内普通民众之外,还有国外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他们积极利用国内开放式网络舆论平台进行政治活动;在话题内容方面,对中国近代史及其英雄人物的评价、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党和政府重大改革方案、对社会道德状况的评价等,都成为了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重要话题;在表现方式方面,既有基于理论的理性探讨,又有充满戾气的谩骂攻讦;既有仅限于网上的意识形态论争,又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意识形态论争。

四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对于民众心理的影响更加深刻。在公共讨论的网络舆论场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存在大量匿名用户的舆论场上,掌握话语优势的“意见领袖”,能够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制造出有利于自己信息传播的“沉默的螺旋”。一些“意见领袖”网络参与热情很高、彼此互动密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网络舆论场上的话语权。这些明星式的“意见领袖”在网民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追随度,他们影响网民受众心理的能力很大,能够使网民从喜欢他们到接受他们的每一句话,并能够为之盲目地参与到他们所引导的意识形态论争中去。在这样的情势下,由这些“意见领袖”发起或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往往形成舆论风暴,能够迅速号召大批拥趸及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使意识形态论争朝着他们主导的方向发展。

五是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存在向政治事件转化的新动向。网上网下联动,是当前意识形态论争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由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屡次出现。近日,随着“维权”律师操纵网民、聚集“访民”滋事扰序的违法事件浮出水面,通过网络舆论造势、煽动街头政治的路径也得到了大众的极大关注。犯罪嫌疑人翟岩民等人供述,他们专门挑选敏感社会事件进行网络舆论炒作,广泛散布谣言,煽动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制造所谓“访民维权”街头事件,给政府施压、干扰司法秩序。在2015年5月黑龙江庆安事件中,从建立微信“庆安事件维权群”,到网络散布“徐纯合是访民”、“警察开枪是领导指使”的谣言,再到网络人肉和炒作慰问开枪民警的当地领导,直到雇佣所谓“访民”到庆安聚集,这种通过网络舆论制造社会政治事件的流程十分严密。翟岩民坦言:“只要国内发生一些敏感事件,就按这种固定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炒作。”在网络意识形态论争过程中,借言论自由打法律擦边球的手法十分常见。把普通事件炒作成热点事件,把敏感事件炒成政治事件,煽动不明真相的网民助推反政府舆论,进而演变成街头政治事件,这一程式化的网络舆论炒作手法,将导致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向社会政治事件转化的可能性继续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何化互联网“变量”为促进稳定发展的“增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需要从解决以下突出问题着手。

一是境外敌对势力插手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程度加深。网络已经成为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西方敌对势力在我国国内物色骨干和代理人,不仅栽培个别所谓“公知”与“大V”,还收买网络写手,组织一些法轮功、民运、宗教极端势力等极端反共分子进入网络舆论场,致使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大量充斥于网络信息平台,大量反共反华的书籍在网络上传播,搅乱着人们思想,撕裂着社会共识。如今,在一些网络舆论场上,舆论走向已经呈现出被其操控的特征。例如,一些被网络誉为“打假斗士”、“青年导师”的“意见领袖”都有很深的海外背景,利用一些外资控股的网络媒体在国内迅速成名,成为网络舆论场上的意见领袖。境外敌对势力及其代言人对一些历史片段进行选择性记忆,对当今中国取得的伟大进步进行选择性失明,竭力煽动群众与党离心离德,成为当前一些地方官民紧张关系的重要肇事者。

二是“左”、“文革重现”成为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工具。在现实社会中,否定改革开放、试图走封闭僵化老路的“左”的思潮确实存在,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阻力。但与此同时,现在网络上还流行着一种一提拥护党和社会主义的观点就被讥讽为“左”,被上纲上线为“文革重现”、“文革余孽”、“阶级斗争复辟”的现象。这些莫须有的“左”的“大帽子”压制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护的正当声音,使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噤若寒蝉,严重侵害了广大网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也压制了一些党委政府部门管网治网的信心。在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之中,这种把左与“左”倾错误路线相互等同的观点,成为阻碍一些同志对于诋毁党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不敢积极作为、主动亮剑的重要原因。这种言论的实质是,通过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者“敏感化”、“污名化”的方式,企图以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对此,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走,更不能落入他们的陷阱。

三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被边缘化、污名化的危险。在网络上,一些误导民心的错误言论,企图以西方政治价值观标准塑造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与之相较,一些机构、媒体和个人缺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感,甚至是非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是非判断能力较弱,不敢亮剑和发声。一些忠诚拥护党和社会主义的同志,则在网络上遭到污名化,受到人身攻击和威胁。目前,这种淡化甚至排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舆论氛围已经在网络上出现。需要警惕的是,这样的舆论氛围将可能导致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信服力弱化,导致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被边缘化,进而导致网民群众的信仰危机。

四是蓄意诋毁党、社会主义和国家的网络舆论参与者,正在呈现类组织化的态势。逢中必反,逢美必捧,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攻击党、社会主义和中国类言论的典型特征。固然,网络作为社会情绪的宣泄地、社会怨气的集中地,是民众表达各种情绪的自由场所,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维护人民言论自由的坚定立场。但是,网络上确实存在着利用“言论自由”的权利形成攻击党、社会主义和国家的类组织结构,他们尤其善于利用社群化、裂变式的网络新媒体,通过夸大其词、制造谣言等方式,致使一个小的社会话题引发“蝴蝶效应”,掀起一次次“呲中捧美”的舆论热潮。

三、进一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建议

鉴于当前复杂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论争形势,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工作。

1.牢固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从2003年在伊战中首度实施战略心理战,到2006年成立“特种媒体部队”,再到2007年抛出“网络中心战”,美军已进行了几个波次的网络战理论更新和实战检验。互联网正在成为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第四种主权空间,“网络战”已经在一些国家打响,互联网舆论引发的“颜色革命”已在中东北非地区真实上演。互联网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我们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积极组建网络部队,制定网络意识形态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国有资本组建互联网媒体企业,主动参与网络市场竞争。对于数据新闻、大数据等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行业,国有资本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抢先一步争取网络用户和市场空间,进而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2.提高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科学认识能力。有观点认为,意识形态论争就是对抗,主张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还有观点认为,意识形态论争不过是说说而已,对其不必太过于重视。其实,把意识形态论争扩大化、缩小化的认识都难免存在主观臆断。事实上,对于意识形态论争概念的理解不当,会导致我们是非判断的标准模糊,进而导致一些部门在面对意识形态论争时难以积极、有效地作为。为了更好地认识意识形态论争问题,建议综合考虑社会各利益主体的需要,以及社会普通民众认识问题的能力水平等实际因素,从阶层利益差异、认识方法差别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严格划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之间的界限,对于意识形态论争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明确区分不同类型意识形态论争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主动权,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

3.积极组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正规军”队伍。网络作为意识形态论争的主战场,需要有英勇善战的主力军。对此,我们不仅需要专门组织“网评员”队伍,而且要把全体党员干部组织到网上去。不仅要建立数量庞大的“网评员”队伍,而且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另外,还要扶持一批爱国民间网站,积极培植一批忠于党和国家的意见领袖,特别是要培养专家学者型的网络意见领袖。笔者尝试在拥有近3亿用户的新浪微博上开办了“书香四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向广大网民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目前已经拥有逾4800万人次的阅读量,进入了文学读书类微博话题的前十名,这一尝试证明,理论只要彻底、只要主动接近民众,就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此,我们应该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组织下,通过建立广泛的网络爱国统一战线,让网络爱国力量勇于善于积极发声,使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没有市场、无人喝彩。

4.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学术话语具有准确严谨的特征,政治话语具有强调立场、突出价值判断的特征,大众话语具有通俗易懂、见文知义的特征。在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时,只有充分考虑三种话语的特征,才能得到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由于一些话语本身具有学术和政治话语的双重属性,在网络舆论中,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又往往相互混淆,这造成了在舆论引导上的困难。例如,在发端于“民主”之争的一系列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利用这些抽象的政治概念大做文章,误导网民混淆中国和西方对于“民主”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此外,还有一些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声音利用“民主”学术话语搞双重政治标准,假“自由”的学术讨论之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行大肆攻击,在“人权”的话语幌子下策划组织政治事件。对于这些情况,根据从认识的抽象上升到认识的具体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建议对“自由”、“民主”、“人权”的政治话语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

5.化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在网络意识形态主战场上,仍然有一些同志宁愿当“开明绅士”,用“不争论”、“不炒热”、“让说话”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一方面,不愿意主动在网络上设置公共讨论的议题议程,把话语权、引导权拱手相让出去;另一方面,陷入意识形态论争旋涡中之后,缺乏主动应对的勇气和智慧。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中“老好人”现象的出现,除了有一些同志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同志故意否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说白了就是没原则、无纪律、和稀泥,是明哲保身,结果就是在一团和气的所谓“和谐”氛围中助长了错误思想的气焰,无形中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丢失了不少阵地。对此,我们需要树立起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中不作为就相当于渎职,就等同于战场上不战而逃的理念,要求各级党委在网络意识形态论争事件中主动表态,进而调动党员干部主动积极参与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热情和信心。

2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形势 篇7

新形势新要求

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开展的,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在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需要进一步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目前,虽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有些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有些不正之风还比较严重。政府机关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还不够好,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以权谋私、贪污贿赂,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甚至贪赃枉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有些基层干部作风粗暴,甚至横行霸道,欺压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我们党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逃避法律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等方式拉拢腐蚀领导干部。而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集中,权力运作缺乏透明度,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制约,这就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分配制度的变化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但在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公务员的收入比较低。一些公务员对收入低和不同部门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不满意,因此产生心理失衡,容易产生腐败行为。

我们党提出要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也才过去二十来年,而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虽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但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这也容易引发腐败现象。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民主、法制、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激发了积极变革、开拓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但一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滋长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苏联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些年经济仍在发展,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产生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容易走上腐败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由于诱发腐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制约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一些因素还存在,今后一个时期腐败现象仍有可能易发多发,反腐败任务还艰巨繁重。

二、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换经济体制,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腐败的滋生蔓延有了客观条件,存在易发多发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针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全党动手,党政一起反腐败。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把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有些地区和部门抓反腐败工作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不抓工作落实,搞形式主义。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同程度地受到削弱。一些地区和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漏洞很多。一些地区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对管辖范围内反腐败任务的落实情况没有认真监督检查。一些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甚至带坏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风气,引发许多腐败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由于以上原因,党政齐抓共管反腐败的局面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形成,以致一些经过主观努力能够抑制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既置身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之中,又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这些因素的存在,给解决腐败问题增加了复杂性。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消除,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有些不正之风还比较突出,腐败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既要看到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不能期望采取几次大的行动就能彻底解决;又要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尖锐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越是处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我们越应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继续下大气力惩处腐败的同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更好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围绕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要认真贯彻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坚定地维护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的队伍的纯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实惠,更多地感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成果。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和市场经济新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严重影响建设和改革的问题,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

1、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切实抓好宣传教育这个基础。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员干部宣传教育的重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针对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教育领导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认真执行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当前,要认真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尤其要进行“两个务必”的教育,使全党同志越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继续开展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真正做到依法执政和廉洁从政。要加强防范教育,施教于先,未雨绸缪,使党员干部自重自警,身体力行,经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要深入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通过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促使领导干部增强道德约束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上一篇:婀娜多姿的成语故事下一篇:2011-2012年中国疏浚行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