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的作文

2024-07-19

热带雨林的作文(精选12篇)

热带雨林的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们去了云南游玩。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去腾冲热带雨林游玩。

那是一个大晴天,我们从宾馆出发,来到了腾冲的热带雨林。我们走进雨林,看到了许多稀有的植物,像火炮蕉、美人蕉等。

我们一路走,一路玩,到了一个小亭子,那边有一个小鱼池,里面有许多美丽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引得游人们驻足翘望,争相投食。我们还到亭里的射箭场,拉弓射箭,玩得开心极了。

忽然,我们听见潺潺的水声,循着水声跑去,看到了一个大瀑布。我捡起一块石头,向瀑布中扔去,瞬间就被吞没了。

我和哥哥打着雨伞,向瀑布深处走去。我走到离瀑布最近的石板上,可一不小心,滑到了。我勇敢的爬了起来,继续前进,结果弄得满身是水。休息了十多分钟后,我和哥哥再一次向瀑布发起了进攻。

在热带雨林,我们玩得开心极了,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热带雨林的作文 篇2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位于青秀区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东南面, 桂花路东面、凤岭南路北侧。建筑整体造型采用“热带雨林”的空间概念, 以时间为轴线, 是全面展示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性展馆。规划总建筑面积21238平方米, 其中市政公共绿化用地约1520平方米, 实际用地面积23333.33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主题规划展示区、临时展示区、场内停车以及室外山体公园。主题规划馆靠用地东北面布置并嵌入山体, 设计为地下一层, 面积4283.63平方米;地上三层, 总面积16954.55平方米, 展示面积11539平方米, 其中一层布展面积3322平方米, 二层布展面积5389平方米, 三层布展面积2828平方米。

该馆定位是以城市规划展示为平台, 全景式反映南宁城市历史和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 便于市民参观了解城市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 更有利于向国内外宾客展示南宁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建成后将成为南宁市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 并将成为南宁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是集展览、市民休闲、景观为一体的新概念展示馆。

主设计师简介

冯果川,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执行总建筑师、筑博设计建筑工作室总负责人, 著名学者, 城市规划专家。在积极参与建筑实践的同时, 一直保持对中国城市和建筑的反思和批判。其批判角度主要为空间政治学研究, 关注意识形态以及资本在当代中国城市中的运作轨迹。建筑实践以积极的态度与权力和资本互动, 尝试以专业技能影响和揭示当下大规模空间生产的具体状态。

设计特点:用现代建筑语言重新演绎绿城风情

南宁简称邕城, 又叫绿城。针对项目城市地域和承载功能的特点, 设计师倾向于不单纯使设计趋从于一种风格, 而是进行融合。用现代建筑语言重新演绎城市风情, 用建筑语言去诠释南宁绿城的概念以及绿城人宽容的气度, 并将丰富的城市生活融入展示馆空间。为整个城市提供向市民展示的窗口, 让市民在其中关注城市, 了解城市。

建筑地址位于一座山体公园的边缘, 如果按照常规做法, 将会在路边留出空旷的纪念性广场, 而将建筑后退挤到山边, 削去大部分山体建造十几米高的挡墙, 这样一来既占据和破坏了市民散步的公园空间, 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消极的体量庞大的建筑和一个无用的广场。设计方的做法则是将建筑贴向道路布置, 以便尽可能地保留原始山体。延续山体以占满基地, 从边缘切开、掀起、抬高地皮, 中间置入主要展览空间和办公空间。原有的优良山体资源在建筑上得以延伸, 建筑仿佛从环境中自发生长出来, 与自然和谐共生。

沿街的建筑体量向上托起, 架空形成有遮阴的近人尺度的公共空间, 以代替空旷的前广场, 这里既是室外临时展厅也是供市民遛弯的通道, 如此便可以让城市规划展览更贴近市民。设计最显著的特征是将该建筑屋面设计为一个起伏的人造山丘, 使建筑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这不但使山体的保留变成了该项目的景观特色, 而且扩大了山体公园的面积。这样一来, 虽然占据了场地、修建了建筑, 但是却还给市民一个更大、更有趣的开放公园。

起伏的地景屋面由若干个喇叭状钢结构体支撑着, 喇叭形既顺应山丘起伏, 又形成良好的受力形态, 使建筑内部获得33米的大跨和15米的悬挑空间。“喇叭”同时也是导入阳光、收集雨水的装置, 并且内部作为楼梯间、设备间等用途。

建筑二层拓扑变形生成的树干状空间作为支撑结构, 并融合雨林特征, 行走于其间仿佛漫步于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之中。同时使建筑具有壮族干栏式吊脚楼意向, 上层展览空间既拥有优良通风干燥条件, 又用现代手段表达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因屋顶如同山体蔓延衍生, 平缓而舒展起伏, 结构的曲面形式造成施工定位较困难, 因此结合先进的BIM技术, 为屋面结构板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因展示馆内展厅空间形状各异, 在设计中力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内部不设吊顶, 因而设备管线的合理布置极其重要, BIM三维的管线设计、碰撞检测可提前预判完成的效果, 以优化设计, 保证让设备高效运行的同时不影响展厅的空间感受。馆内有固定展、临时展, 展出内容丰富多彩, 展品展出摆放形式各异, 而包含全部建筑信息的三维BIM模型可以为各种展览提供三维的空间参考、模拟演示、设备需求等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需求。馆内各专业设备信息加载在一个统一模型之中, 不管是在建设阶段还是运营的各个阶段, 都可以实时继续补充信息, 通过BIM应用, 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和管控, 同时还可以提升造价、质量、计划的总体管理水平。

有趣的热带雨林 篇3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如南美、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雨林中生活着数不清的动植物,它们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联系紧密、互相依存。

热带雨林形成的过程

热带雨林的形成与赤道地区的气候有关。赤道地区常年日照强烈,使地面上空的空气受热上升,在底层形成一个低压区。

热带雨林里好玩的现象

热带雨林的树木没有年轮,因为气候温暖,树木的生长会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所以不会长出年轮,也就设法计算年轮,只有那里的土著人才能看出树的年龄。

热带雨林中的蛙类把树枝当作自己的家,潮湿的空气使它们的皮肤总保持湿润状态。

当一棵大树枯死后,在阳光照射下,小树们拼命成长,谁先长大,谁就取代了大树的位置。

热带雨林的分层

最高层下方是林冠层,大约有14米到45米高,那里有密密麻麻的树叶,光线和风只能透进来一小部分,这里生活的动植物最多。

雨林的底层是阴暗喑潮湿的地被层。那里没有阳光,光线昏暗,只是矮小的植物和爬行动物在这里生存。

热带雨林里面有什么

在潮湿的地被层,生活着矮小的茵类、蕨(jue)类和一些显花植物。还有霍(huo)加、矮河马、水豚(tun)等食草动物以及蜈蚣、白蚁、蜘蛛等。

林冠层有丰富的树叶、花和果实,那里还生话着很多动物。有金刚鹗鹉、犀鸟、巨嘴鸟,小巧的蜂鸟和喜欢吃花蜜的懒猴。

南美州热带雨林的动植物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诃流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卷尾猴和绒猴的体型较小,尾巴还会抓握树枝。

树懒一动不动地挂在树枝上,把吐皮贴着树枝。在高高的上空,飞翔着巨大的角雕,它们是十分凶猛的鸟类。豹猫、美洲虎,它们身体轻巧,都是爬树的能手。

热带雨林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 篇4

我在假期里准备了打火石、食物、水、大砍刀、帐篷……邀上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和胆大的.表哥,开启了一场热带雨林的探险。

那里树木丛生,花香四溢,湖水清澈翠绿,还有鸟儿在枝头歌唱。这里还有许多没见过的小虫子和小果子,这些小果子五颜六色非常诱人。表哥见了,没忍住摘了一颗,刚要吃,探险家匆匆制止:“这果子有毒,没见过的东西,可不要乱吃!”表哥惊了一惊忙扔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们又遇见了几只蚂蚁,不以为然丝毫不放在眼里,没想,探险家说:“离远点,那是子弹蚁,被它咬一口,你会像被火烧了一般痛!它们都爬到你身上时,没一会儿就会被它吞噬!”没想这小虫子竟然如此厉害。来到树木密集的地方,探险家让我们慢点走,注意头顶,许多人都被头顶掉下的东西砸伤过。

突然,我们听到动物滑过草的声音,定睛一看竟是一条蛇,它的头三角形,身体巨大,是条眼镜蛇,它的毒性极强,中了它的毒,分分钟将丧命!我紧张极了神经紧绷,目光中满是吃惊与害怕,甚至要昏过去了。大胆的表哥也瑟瑟发抖,就连老探险家也不淡定了,都有点不知所措。是的,情况危急,蛇察觉到我们,一般都会离去,而它显然是饿了,把我们当成了食物。老探险家由紧张而感到头脑混乱,他努力保持清醒,保持镇定,他缓过来了,在那几秒钟里他迅速拿出大砍刀,并在它扑过来时用力一砍,砍死了蛇,刚才我们命悬一线,差一点就葬身蛇腹。

热带雨林作文 篇5

在这十一长假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何香凝美术馆参观热带雨林的野生动物和植物。

来到何香凝美术馆,一进门直走就看到几只可爱的小珍珠龟。如果要认清楚它的外貌并不难,因为他的背甲周缘部分K]有刻痕,但在背甲中央有三条明显的脊棱。背甲略微扁平,背壳上有一个个似金X状的图案。我眼前的这几只小珍珠龟因该有七厘米左右吧。一般体型为十至十五厘米左右。而初生的就只有三四厘米。随后我往左瞧了瞧,哇!怎么会有红色肚皮的青蛙呀!走前一看,哦,原来这是红肚蛙呀!怪不得肚皮那么红!红肚蛙产于美洲,是一种极普通的蛙,他的肚皮虽然是红的,但仔细看,会有一丝丝的小黑条,他的背部是深绿色的,也参有一些小黑条。正当我看得入神时,妹妹突然忙拉着我往前走,我一看,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一条壁虎呀!吓得我跳了起来!大壁虎是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三十厘米左右,厉害吧!头体长与尾长相近。头宽大,像一个三角形。腹面是白色的,有粉红色斑纹。尾部形成灰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环纹。再往右走,便能看见几个蛙眼守宫,顾名思义,它的眼睛真得非常像青蛙,所以人们才把它称作蛙眼守宫的。他的身长达十三厘米左右,四肢、躯体及尾部都覆有大型鳞片,看起来听可怕的!突然,人们哗声一片,循着这片叫声走过去一看,原来人们正在“斗”蟒蛇呢!只见笼子里一条约三米长有碗口那么粗的大蟒蛇吐出那又细又长的的舌头扑向人们,看他那凶残的样子,好像要生吞掉整个人似的。

热带雨林的生物真不少呀!数也数不清:还有网蛙呀,小守宫呀,美洲猎蜥呀,扁头蛇颈龟呀,金蛇呀等等。走着走着,我们仿佛置身在热带雨林里。可别小看这些雨林的“居民”,他们大多数都是一级保护动物。

热带雨林探险作文 篇6

一进景区,我们就被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吸引住了。树木一棵比一棵高大,像是放哨的士兵一样昂首挺胸地坚守岗位。最让我惊讶的是芭蕉,一片叶柄包在另一片叶柄上。最高的芭蕉说出来一定让你们吃惊,它最下面的叶柄有我的大腿那么粗,中间的呢,和我的手臂一样大,而最上面的却比我的小拇指还细呢。

这里的植物不但高大,而且生命力非常强。有一棵树(忘记是什么名了)被白蚁咬空了树干,外面只留下了树皮。不只是这样,还有一些弯弯曲曲的藤条死死地缠绕着它呢,你可千不要以为它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因为它的根还牢牢地扎在泥土里面,它的树冠跟另外的树一模一样,一点差异也没有。这足以让我们赞叹!

令人难忘的是过索桥时的情景。这座索桥建造在一个山谷的上空。一上索桥,我就看见了一棵大树。它长在山谷的最底下,可是树冠的最上面居然比索桥还要高呢,足足有100多米,真是一棵参天大树!从索桥上往山下望,一大片红叶铺在山脚下,到了山腰就变成了黄色,到了山顶上树叶又是绿色的了。此时,蒙蒙的薄雾笼罩着大山,简直进入了仙境一般。

如何营造热带雨林氛围 篇7

1 热带雨林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

热带雨林景观的规划设计, 就是对热带雨林景观进行空间布局和创意设计, 营造出独具魅力、优美神秘的氛围, 达到吸引游客参观的目的, 进而实现热带雨林景观的生态化、形象化和实用化。热带雨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要在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 在我国, 只有华南部分地区适宜热带雨林生长, 热带雨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也只是局限在这些地区。根据景观规划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特点, 其设计应从旅游景观生态规划、文化策划、景观设计等内容来加以体现。就我国华南地区的热带雨林景观规划设计而言, 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1 保护优先原则

目前, 全世界范围内对热带雨林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严格意义来讲,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是指海南岛、台湾岛和桂、滇两省南部等华南地区的热带季雨林。近年来, 我国也加大了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并在海南岛、西双版纳建立了热带雨林生态景区, 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开发。由于热带雨林陆地森林最主要的生命功能载体之一, 对生态环境具有强大的改造能力, 对热带雨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遵循保护优先原则。从宏观上来看, 景观规划应考虑到热带雨林生长的客观条件, 尤其是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从微观上来看, 景观规划应考虑到每一个景点的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地质地貌、气候等条件, 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保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从整体生态网络构建入手, 重点考虑生态旅游管理容量和生物保护两大要素, 对景观生态进行合理的设计, 形成安全格局, 更好地发挥热带雨林景观的整体功能[1]。

1.2 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

热带雨林景观的生态环境具有多变性、复杂性特点, 对其开发又具有多层性等特点, 因此, 热带雨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坚持整体性原则, 树立全局意识, 从协调一致的观点出发, 对景观构成元素以及相关变量进行系统的分析, 并将其作为规划设计的目标, 应以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 保护生态资源的特性和生物多样性, 体现出景观的异质性, 将自然特性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 发挥综合效益, 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热带雨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以热带雨林等自然景观和其他要素构成为主, 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然而, 在规划设计中,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就要求景观的设计还要遵循地域性原则, 应结合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 对景观环境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能够让旅游者体验到具有原始风貌的热带雨林环境;此外, 人文环境的融入要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状态, 利用现代工艺为旅游者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体验到独特的人文气息[2]。

2 热带雨林景观规划的营造方法

2.1 景观总体布局的营造

热带雨林景观的规划设计首先要营造出热带雨林的氛围, 其关键性在于景观总体布局的营造, 充分体现出热带雨林的特有魅力, 突出主题特征和文化特色, 体现地域特征和环境特征, 以旅游市场的客源为导向, 重视在自然风格的塑造, 让旅游者感受到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独具区域特色的魅力。在景观总体布局上, 应重点分析相关设施与地貌形态的相互关系, 使景观主题能够在功能分区中得以体现, 并对各功能单元进行统一规划, 集中布置, 确保各功能分区彼此之间的协调, 合理规划参观线路, 使游客能够在最小的人工斑块中体验到最好的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 同时还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

2.2 道路景观及相应环境景观的营造

道路设施是景区规划建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工设施, 其对景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外部道路的通达度也是衡量热带雨林景区质量的重要条件。对于热带雨林景区道路景观的营造, 除了要考虑到景区内的地质地貌条件外, 还要分析游客的行为心理, 以及视觉空间组合、景观表达意向等因素, 使道路景观与自然风貌融为一体。对景区内外部道路设施的完善, 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 合理营造新的道路, 避开一些生态脆弱地带, 道路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恢复功能, 尽量结合地形、尊重自然, 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景观环境的营造要融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 解决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对景区宏观生态格局的构建, 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 将热带雨林景观与地域特色结合起来, 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功能与视觉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 环境景观的营造应遵循节约、重新利用、循环的3R原则, 将现代设计手段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工艺融入其中, 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协调发展[4]。

2.3 对景观进行综合定位

我国的热带雨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华南部分地区, 其中, 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资源最具观赏价值, 同时这些地区又多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 应注重对地域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类景观的开发, 充分利用各种旅游资源, 将原始绿色生态与地域文化特色联系起来, 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旅游景区。热带雨林景观的营造应充分发挥当地风景资源独特的优势价值,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开发, 如对海南岛黎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对景观进行综合定位, 要将自然资源保护考虑进去, 原始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对外部压力的承受能力有限, 一切开发手段必须符合国家的现行标准, 充分考虑到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实现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5]。

3 结论

综上所述, 华南地区热带雨林景观的开发和营造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学理念, 营造热带雨林氛围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生态系统的维护, 开发与保护并举, 实现热带雨林景观的生态化、形象化和实用化。在设计和营造过程中, 应将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 对其进行综合规划, 更好地发挥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和旅游观赏价值。

摘要:热带雨林既是一种自然资源, 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热带雨林景观规划实际上就是对2种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营造出独具魅力、优美神秘的热带雨林生态景观, 以供人们参观和欣赏。以华南地区为例, 分析和探讨了热带雨林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方法, 以期能够对热带雨林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热带雨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营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益曦, 许先升, 刘培蕾.热带雨林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以三亚呀诺达雨林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4 (6) :6700-6703.

[2]石素玲.热带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展览温室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3]邹丽娟, 黄瑞兰, 王春南.热带雨林之旅 (上) ——华南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景观规划及植物配置[J].园林, 2011, 15 (4) :47-49.

[4]李素文, 黄向力, 翁殊斐.华南植物园主温室趣味植物展示区景观营造的初探[J].广东园林, 2011, 12 (6) :59-66.

雪山之中的热带雨林(一) 篇8

沈鹏飞

人文地理摄影师,自然博物、旅行撰稿人。出版Lonely Planet丝绸之路指南,“藏羚羊”最新疆系列。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法老的军队遂带领车辆军兵追赶他们,一心要在红海把他们一举消灭。带着魔杖的摩西抵达红海边,此刻耶和华显灵使海水分开,露出干地使摩西可以带领以色列人安然到达对岸。走在慈巴沟之中奔腾的河水旁的林子里,一座座阻挡道路的大山满脑子都是《出埃及中》所描述的画面,此刻的慈巴沟国家级保护区,正是一个旺盛的季节,草木虫鸣,河水奔腾,这也是第一次以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为主的调查团队进入这一片位于西藏东南部的亚热带从林。之所以选择察隅与墨脱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主要是基于这两个地区作为喜马拉山山脉的最东段十分具有生物多样性代表性的地区,也是延续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的东段与南段,同时也是TBIS环喜马拉山考察的一个重要节点。除了本次夏季考察TBIS还将在今年冬季完成该地区的冬季考察,冬季考察的重点将是鸟类和兽类。

再出发通麦天险

2014年TBIS夏季考察拉开帷幕,本次地点在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和墨脱县,24日所有参与考察的考察队员、纪录片摄制组、工作人员、司机等都已经集结完毕。25日一早四台车组成的小车队从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出发前往考察的第一目的地。沿着川藏公路,一路向东,经过我们曾经考察过的色季拉山、鲁朗花海牧场、东久沟,这一路过去考察的光景仿佛历历在目。我们前往的方向,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东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结束的地方,就像在地图上钉钉子,TBIS环喜马拉雅又打下了新的地钉。此时雨季,天空是乌云密布,空气中都是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当然并没有咖喱的味道。2011年的TBIS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曾经也通过这里,寻找传说中的“天使之虫”。

东去察隅,一定要经过318国道上最惊险的一段“通麦天险”,这一段全长只有14公里的路段往往要走上4个小时,遇上单边放行堵车6-7小时并不稀奇。这一段14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的道路,号称世界上“第二大泥石流群”,走到排龙通麦的峡谷之中,明显感觉空气变得闷热,从鲁朗东久的针叶林而下这里已经变化成阔叶林,常见很多大阔叶的天南星科植物,各种蕨类也在底层生长。周边的雪山带来源源不断的溪流、瀑布,松软的土壤,随时可以看见的落石,加上不太稳定的地质结构,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颠簸的搓板路面,伴随公路一侧的深渊,还有奔腾的河水,我们和司机一样紧张地集中精力看着前方,无暇兼顾一路风景。相信走过这一条路你必然能体验到生与死的一瞬间,当地还有所传闻说有些内地司机到达这里不敢开车,雇佣到当地司机走完这一段路,短短14公里代驾竟然需要1000多元,可想而知这一段路途的艰难。走到了通麦大桥,也是318国道上的天堑,如果这座大桥一断,318国道通往林芝拉萨的道路就彻底中断。2000年大桥一侧的易贡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造成的易贡湖堰塞水量猛涨,易贡湖溃坝暴泄,洪水裹挟的泥石流狂奔而下,将这个建立在峡谷上全长258米、主跨为210米,高31.5米的通麦大桥冲毁得无影无踪,同时在此路段行驶的重型卡车也被卷携洪水之中,连车上的一块铁皮都未觅到踪影。我们一辆一辆的通过通了麦大桥,告别的天险路段,我们和司机都松了一口气。

察隅,另一个边境

察隅县与两个国家接壤,一个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与印度实际控制区接壤,另一个东南亚国家缅甸,这样的边境很有跨越的感觉,从南亚一下子到东南亚。常说边境地区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物种,大家带着这种期待抵达察隅。说说这个考察队,我们的考察队一共由一位植物专家、一位昆虫专家和一位两爬兼顾昆虫专家、视频组老师,以及笔者本人与后勤保障一人组成,当然除去考察队我们还有纪录片组、后勤保障族组成。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团队,大家互称之奇葩团队,有中国民间昆虫学界的大拿张巍巍老师,他的体重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团,胖胖的笑起来很可爱,就像一尊弥勒佛,他不但是昆虫学界的大拿,还是著名的集邮家。考察队中有年轻有为的魏来老师,瘦瘦高高的他刚好30岁已经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讲师,27岁就从中科院植物所博士毕业,严肃又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团队中学习的楷模。拍摄两爬和昆虫的陈尽,被大家公认“长得就像他所喜爱的昆虫”,考察队视频组老师胡杨,一个率真的酷酷的女孩,话不多,但是一开口就很有料,她的愿望是坐完全世界的火车,和这个有故事的团队总有无尽的快乐。

我们翻过雪山,下到察隅河谷,抵达这个这边境小县城,崇山峻岭之中在河谷高地上的小县城,实在没有开阔的地方,办好下察隅的边防通行证大家匆匆前往下察隅。沿途上我们考察车队队长杨骏介绍,这一条沿着河的公路曾经是中印战争瓦弄战役中我军进攻路线,这条中印战役中最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的进军线路,我们向着麦克马洪线的下察隅前行。

抵达下察隅并没有想象的原始森林的密布,而是不断开发的农田和经济林地,原始的森林都在更加遥远的高山,我们分开行动,我去了靠边境的人村,其他的老师们各自为阵拍摄。人是我国未识别民族之一,他们的身份证民族一栏填写的是“其他”,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人口大约1600人,全部居住在下察隅或上察隅。我同纪录片摄制组到达夏尼人新村,做客村主任家。村主任一家穿上了传统服饰迎接我们,受到所谓现代化生活的影响,人之中除去年长的人,年轻人很少在平常时候穿着传统服装。点起篝火炖上鸡汤,用当地出产的大米配上特殊山花椒等本地出产的香料,人特色的手抓饭开始制作。居住形态,生活起居的记录正是从这个手抓饭的制作开始。最后鸡汤、鸡肉、配上芭蕉叶做底托的米饭,手抓饭出炉了。在传统和现代之中发展是一个纠结的话题,许多人家庭都还保留着传统的竹编手工艺的工具,保留刀具等传统的劳动工具,然而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来袭,让这一切方式都会成为历史。保留的传统并非对于过去的恋旧,而是在现在生产生活中仍然需要。

下一站,慈巴沟

拍摄完人村,下山与各位老师会合,在这个农药泛滥的边境大家收获都不多,最后被评价为“最二的边境”。实在不愿意在这里呆太久,我们离开这里到达慈巴沟的沟口保护站。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本次考察的一个重要节点。

保护区位于东喜马拉雅、念青唐古拉和伯舒拉岭形成的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山环的内侧,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脉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东面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层层山岳阻挡了东来的太平洋季风,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念青唐古拉阻挡了南下的干冷气流。由于来自印度洋的高温高湿气流无法逾越本区东部和北部的高山只能在本地回旋,因此,气候温暖多雨。该气候区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1000-2500米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0-20摄氏度,年平均湿度为60%-70%,无霜期200天以上。保护区位于北纬29°,越过热带气候北界5个半纬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在保护区内形成了较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完整的气候带谱,是植被带谱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小型的气候博物馆。我们在保护区的保护站休整,准备物资,准备进入慈巴沟。下一期期待我们在沟中没有信号的故事。

热带雨林探险作文 篇9

此次探险为了预防在途中的险情,我们随身携带的装备有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药品、帐篷。

下了飞机,我们坐上了一班火车。在晌午时分我们进入了森林。这片雨林遮天蔽日,十分寂静,但有时也会听到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哇哇”的叫,那声音十分悲凉,好像在哭。脚下的落叶踩上去发出“吱吱”的响声,落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变成了黑色,棕色。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在牛爷爷的带领下一向向前走,走着走着,我被一朵体型巨大,颜色鲜艳,花型似日轮的,花朵吸引住了,还有一阵阵浓厚的香味扑面而来。我跑过去刚想要摸牛,爷爷连忙阻止我对我说:“不要碰,这是食人花,千万不要靠近,不然它巨大的身体会把你吃掉的。”听到后,吓得我毛骨悚然,赶紧躲到了牛爷爷的身后。

夜色降临了,光线越来越黑,手中的手电筒光线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嗖嗖……”我听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表哥说:“别害怕,这不就是一条小蛇吗?”之后我走的每一步都异常细心翼翼,我说:“我们还是出去吧。”牛爷爷说:“到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又壮了壮胆儿,我们继续向前走。

这次探险我们一向走到了雨林的最北端,最终回到了家。

热带雨林探险作文 篇10

“陈叔叔你可是大探险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都听你的。”

整整一天,我们都穿梭于各种只有书中才能看见的神奇植物中,看见了珍惜的“见血封喉树”,品尝了美味的“龙果”......我们走了一天,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权叔叔给我们支起帐篷,点了一堆火。我们围着火,准备吃一些食物填饱肚子,听见草丛里有着响声,突然,一条巨蟒已经在我们眼前。哎,原来我们忘记在帐篷边放硫磺了。我们十分缓慢地将食物放在地上,又缓缓地站起身,整个过程我们都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生怕惊动了蟒蛇,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表哥身上,他两腿直发抖,眼神里都写满“不要吃我啊”五个大字。我的目光又看向了陈叔叔,陈叔叔的目光从我看到了书包,示意我去拿硫磺,突然那巨蟒把目光放在了我的身上。我赶紧把手里的硫磺扔了出去,它就飞快地跑走了。

热带雨林的潘多拉宝盒2 篇11

几乎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才抵达雨林深处的曼旦村,也因着这机缘,才见到了无与伦比的漫天星辰和宽广银河。

雨林总是在人毫无防备的状况下带来无限惊喜,星星点点的夜幕像一张挂满宝石的薄纱,静悄悄地铺过村寨、滑落苍穹。

正陶醉在无边的夜色中,阁楼里的傣家老波桃(傣家阿伯的称呼)波罕丙热情地出来迎接我们,女人们则开始在厨房忙碌着准备饭菜。

波罕丙家是傣家坝子里寻常的一座木阁楼,阁楼用多根木桩托起离地约两米高,全家人住在楼上,而楼下则用来储存杂物,养一些牲畜。

拾阶而上,眼前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堂,伸手可以够着屋前的树叶,坐在大堂里可以触摸到迎面而来的风。大堂一个角落摆放着许多未雕刻完成的粗木桩。

“这些是用来做象脚鼓用的,还没有完成。”主人笑笑解释道。

转眼饭菜已上桌,白天我们从雨林里采摘的野菜、主人自家腌制的酸鱼……全是地道的傣家口味。三两白酒下肚,一桌天南地北的人就像许多年未见面的熟人一样闲聊起来。

得知波罕丙是傣家传统象脚鼓舞传承人的时候,我们惊讶不已,而他却因为我们从深圳过来而显得十分开心,“前几年我去过锦绣中华做过表演呢!”

“现在还有年轻人跟你学民族舞蹈吗?”我问。

“当然有啊,这里的很多年轻人从八九岁开始就要学习傣族传统的象脚鼓舞蹈和傣拳,农闲的时候他们就会来我这里,现在外面寨子的一些年轻人也会过来跟我学习。明年我会在这里建一个制作传习馆来传播傣家文化,除了学拳跳舞之外还包括象脚鼓的制作。”波罕丙说起来满脸自豪。

“他们不用外出工作或者打工吗?”

“不用不用,我们这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出去,从小孩到老人,所有人都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过这样的日子。”波罕丙抿了一口酒。

不知怎的,脑袋里突然无比清晰地闪过桃花源的畫面,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里的老老少少耕田劳作,怡然自乐。

不知不觉夜已深沉,波罕丙的家人都陆续进里屋睡觉了,我躺在客厅刚铺的地铺上,稍稍拉高了温暖柔软的棉被。

阁楼的窗外没有凤尾竹,没有动人的小三弦,没有傣家年轻姑娘和小伙的深情对唱,只有摇晃在屋檐上的橘黄色灯光招来的些许昆虫,跳着不知名的舞蹈,而我却觉得此情此景真实无比。

告别桃花源

晨起,我终于得以看清了曼旦这个小村寨的面貌。

远处绿林上的薄雾还未消散,初升的阳光又给村寨增添些许朦胧,早餐摊上熙熙攘攘,已经有人打渔归来,挑着一篓新鲜的鱼儿摆放在街边贩卖。裹着鲜艳傣族长裙戴着斗笠的姑娘步履匆匆地走在路上,拐角处忽而驶出一辆拖拉机,风尘仆仆地朝着田野驶去……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小村寨又沐浴在新一天的晨忙中。

我们跟正忙着搬运木头的波罕丙告了别,也跟我们这一趟的穿越行程告了别。

车子驶过郁郁葱葱的雨林、明镜般的曼旦水库和阡陌纵横的田野,有孩子在水边嬉戏,女人们在那洗着蔬菜,男人们在田地里愉快地劳作,空气中飘起新翻的泥土香……

我想很多年以后,在穿过一栋栋精致的高楼大厦,走过一块块坚硬的水泥瓷砖,搭上一辆红色的士飞驰而过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些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关于热带雨林,你知多少?

Q:热带雨林是如何形成的?

A:在人类无法改造大自然的年代,在热带地区,尤其是降水丰富的地区,经过自然界优胜劣汰的选择,适合这个环境的动植物得以繁衍生息,并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热带雨林这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它长年炎热,雨水充足,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更替速度极快,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Q:世界上有几大热带雨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A:目前世界上有三大热带雨林,包括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又称为亚洲的雨林群系,它以龙脑香科为优势,缺乏具有美丽大型花的植物和特别高大的棕榈科植物,但具有高大的木本真蕨以及著名的白藤属和兰科附生植物。非洲雨林群系分布在刚果盆地。它的种类较贫乏,但有大量的特有种。其中棕榈科植物尤其引人注意。至于美洲雨林群系,则是所有雨林群系里面积最大的。这里豆科植物是优势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多,凤梨科、仙人掌科、天南星科和棕榈科植物也十分丰富。

Q:雨林探险该注意什么,如何选择向导?

A:雨林探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需要掌握一些小知识。探险时要注意:1.穿着较为贴身的长衣长裤,以避免蚊虫叮咬及树枝扯挂,若衣服宽大,可以将裤腿、袖口扎起来。另外衣服颜色不要太鲜艳,鲜艳会招蚊虫。2.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当感到脚底疼痛时,迅速在痛处贴上一小片医用胶布,可以预防起泡。3.准备足够的净水、干粮及常用药品,如驱蚊药、止泻药、外伤药等。4.请向导引路。林中无明显标志物,因此进入森林时一定要结伴而行,并请向导引路,不要过分深入丛林。一般当地都有专业的向导,可以在附近村里找专业人士带路。

热带雨林的作文 篇12

1 蚕桑洪涝灾害及抗洪减灾技术

1.1 洪涝灾害对蚕桑生产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地区, 雨季长, 雨量丰沛, 年降水量较大。但降雨在时间季节、空间区域分布不均, 一些地区、一些季节暴雨频繁, 甚至出现特大暴雨, 使当地及其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珠江流域的5~8月, 长江流域的6~8月是暴雨频繁、洪涝灾害最集中的时间;一些地区成为暴雨中心点, 江河沿岸、湖边的低水位区、低洼集雨区、库区常常遭受洪涝灾害。西江是珠江的干流, 在广西境内流域集雨面积达202 427km2, 占广西总面积的86%。西江流域的上游主要支流有郁江、柳江、桂江、红水河等。5~8月是西江流域降水集中期, 总降水量占全年的62.5%, 各月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上, 其中6月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 达到261.5mm, 5月、6月、7月、8月降雨量分别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5.2%、17.5%、15.5%、14.3%, 此期间由于降水量大且过于集中而常出现洪涝灾害[2]。包括因江河或水库洪水泛滥、漫淹河堤, 造成洪灾及河水排泄不畅、雨水贮积于地表而产生的涝灾。在喀斯特地区峰丛洼地内, 洼地内的积水通常仅仅依靠天窗或漏斗向地下排泄, 一旦山洪暴发, 常因排水不畅而积水成涝, 在有地下河与地表河相连的洼地内, 常因地表河流水位的升高, 地表水倒灌致地下河, 地下水沿天窗或漏斗上涌而造成洼地内积水成涝[3]。

桑园受特大洪水冲刷, 造成土壤流失, 植株倒伏, 桑根外露, 甚至桑园被洪水冲毁。连续暴雨, 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位上涨使桑园受洪水淹没, 山区洼地、谷地及防洪堤内, 雨水排泄不畅, 使桑园受内涝淹没。因受淹的程度、受淹的时间及桑品种、树龄的不同, 桑园及养蚕灾害损失有显著的差异。地上部淹没越少受害越轻;洪涝淹没7d以内, 洪水过后能及时排除积水的, 洪水没有淹没整树、新梢能露出水面的桑树基本上均能存活, 除桑叶受淹当造养蚕损失外, 下一造养蚕用叶也会受到影响;桑树整树受淹没、没有芽叶露出水面, 受淹10d以上, 较难存活[4]。

洪涝灾害还会造成灾区养蚕房屋设施受损, 当造养蚕受到影响;甚至养蚕房屋设施被洪水冲毁, 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2005年6月21日发生在广西象州县的“6.21”特大洪涝灾害, 对象州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全县11个镇 (乡) 全部受灾, 受灾人口达15万人以上, 150个自然村被洪水浸泡, 42个村屯被洪水淹没, 倒塌房屋3.6万多间;农作物受灾42.8万多亩, 近20万亩绝收;养蚕重灾村的蚕室被洪水冲毁, 桑园被水泡, 树上被浸泡的桑叶均已受损不能用于养蚕[5]。2010年6月1日和2011年7月1日, 忻城县北更乡遭受强降雨造成局部内涝积水, 桑树等农作物近万亩大面积受淹, 部分养蚕房屋倒塌, 蚕桑生产连年受到较大损失。但洪水所浸泡的桑树仍存活, 洪水过后只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就能促进桑树萌芽长叶, 加快产叶养蚕, 减少灾害损失。

1.2 蚕桑防洪减灾技术

1.2.1 蚕桑生产防洪技术措施

1.2.1.1江河沿岸及洼地建设新桑园, 应提前在秋季种植, 选粗壮大苗适当深栽。河岸桑园的桑行方向应与河水方向平行。种植后加强管护, 使之当年成活长出新枝, 翌年春新桑能够提早发芽, 争取5月上旬新桑园开始采叶养蚕, 洪水来临前桑根已扎深, 新梢已长高1m以上;投产第一年不宜夏伐, 以利养树, 使植株形成高大树型, 促进地下部向纵深扩展, 提高桑树自身的抗洪抗旱能力。

1.2.1.2桑园冬伐宜早, 在冬至前10d进行, 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方式 (剪留下半年生长的枝条高30~50cm) , 重施冬肥, 萌芽期及时灌溉一次, 促进春芽早发快长, 争取洪水到来之前多产叶多养蚕。

1.2.1.3洪灾多发地区, 新建蚕室应建在地势较高处, 按防洪要求设计和施工, 避免蚕室被洪水淹没和冲毁。

1.2.1.4建设防洪排涝工程, 彻底根治洪涝隐患。忻城县北更乡、古蓬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区, 2011年以前连年发生内涝灾害, 其根源是排洪隧洞和天然消水洞受堵, 排洪泄洪不畅。2011年政府投资1 300万元, 实施北更乡内涝治理项目工程, 扩建排洪隧洞、闸坝改建、河道疏浚等, 取得根治涝患效果, 近两年北更乡蚕桑生产已无洪涝为害[6,7]。

1.2.2 洪灾后蚕桑生产减灾措施

洪灾后只要及时采取措施, 加强桑园管理, 重视养蚕投入, 改善生产条件, 全面贯彻消毒防病制度, 科学养蚕, 精心经营, 夺取丰收, 就能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2.2.1 洪水退去后, 尽快排除桑园渍水, 防止桑树长时间浸渍。低洼桑园受内涝浸泡, 应组织人力及时疏通渠道, 尽快排除积水, 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桑树烂根。

1.2.2.2 对冲刷严重, 造成土壤沟蚀、桑根裸露的桑园, 应尽快扶正桑树, 及时填土保根。

1.2.2.3 水位较高、很少受到洪涝灾害的桑园, 洪涝退水后受淹桑园应及时夏伐剪枝, 促进桑芽萌发。剪伐高度采用低刈方式 (剪口距地面20~30cm) 、根刈方式 (平地面剪伐) 均可。

1.2.2.4 离江河较近、常受洪水危害的低水位桑园及低洼土地常受内涝危害的桑园, 如估计到还会有洪涝危害, 第一次洪涝退水后不要急于夏伐降枝, 以免剪伐后又受到第二次洪涝的“没顶之灾” (淹没树顶之灾害) 。桑树剪伐后还没有恢复树势又被洪水长时间淹没, 会降低桑树自身抗涝能力, 易造成桑园毁灭性灾害。此类桑园可先让桑树恢复,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树体自身抗涝耐渍能力, 待汛期将过时再考虑是否夏伐降枝。

1.2.2.5 大水淹过的桑园, 常有淤泥沉积, 土壤容易板结, 但这些淤泥相当于给桑园改土施肥, 利于培肥土地。待桑园土面稍干时要及时耕翻, 打碎沉积泥块, 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桑树长出新梢后增施肥料, 加强管理, 及时灌溉和排除积水, 争取下半年多产叶、多养蚕, 减轻损失。

1.2.2.6 蚕区被洪水淹的房屋 (包括养蚕房屋) , 退水时先排查房屋是否有险情, 确保安全后及时抢在洪水退完之前洗刷生活房屋场所、养蚕房屋和用具, 彻底清除淤泥和脏物, 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 (用1kg漂白粉加水25kg配制) 对生活房屋、养蚕房屋、周围场所及养蚕用具进行全面消毒, 预防人畜流行病的发生, 也有利于今后养蚕的防病。

1.2.2.7 养蚕房屋被洪水损坏的, 应抓紧在养蚕之前修好。养蚕房屋已倒塌的, 可以建大棚或简易房屋用来养蚕, 尽快恢复生产。

1.2.2.8 洪涝灾后, 桑园易招致斜纹夜蛾等虫害发生, 要注意观察桑园虫情, 及时防治。斜纹夜蛾1~3龄幼虫有群居习性, 此时在桑园巡视, 人工捕捉斜纹夜蛾幼虫, 可达到有效的除虫效果;斜纹夜蛾大龄幼虫抗药性及活动力很强, 可用90%万灵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 (10g万灵粉兑水50kg) 喷施, 杀灭效果较好, 喷药后间隔15d才能用叶喂蚕。

2 蚕桑旱灾及抗旱减灾技术

2.1 热带—亚热带地区蚕桑旱灾特点

长期雨水稀少就会出现气象干旱, 但气象干旱不等同于农业干旱。即使是特旱级气象干旱, 如有灌溉条件, 能保证土壤适宜含水量, 作物就不会发生旱灾。桑树为木本植物, 根系发达, 扎得深、伸得远, 耐旱力比水稻、麦类、甘蔗、蔬菜等作物强。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5~8月份是雨季, 冬季桑树为落叶休眠期, 此时期干旱对其影响不大;蚕桑的旱灾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同一地区因桑园土地类型不同、灌溉条件不同, 桑园干旱程度也不同。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2月~3月底云南大部分地区无降水或降水量极少;广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的东兰、巴马、风山、南丹、凌云、靖西、那坡等县无降水或降水量极少;贵州黔西南、黔南州地区降水量极少。这些地区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干旱影响了桑园扩种、新桑的成活和生长;造成桑园新梢生长缓慢, 桑叶产量下降, 养蚕时间推迟, 生产受到重大损失[8]。

珠江流域雨季过后, 雨水就稀少, 8月中旬以后常出现秋旱, 此时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度大, 土壤水分蒸发大, 土壤持水量小, 植株蒸腾作用大, 新梢芽叶容易萎蔫, 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提前黄落, 产量明显下降。

2.2 蚕桑防旱抗旱栽培技术

2.2.1 种植耐旱的桑品种。

杂交桑根系发达, 适应性广, 耐旱能力较强。近几年的春旱、秋旱, 不管在喀斯特地区的石山旱地、还是在海拔1 850m的高山坡地种植桂桑优12、桂桑优62都表现较强的耐旱耐瘠能力和丰产性能, 热带、亚热带地区应大力推广种植。

2.2.2 改善桑园的灌溉条件, 及时灌溉抗旱。

加大桑园水利建设的投入, 组织农民修建灌溉水渠、蓄水池塘、地头水柜, 购置抽水机、输水管, 做好引水、蓄水等抗旱的准备工作, 建立村屯联户灌溉抗旱的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水利设施作用, 及时灌溉补充桑树水分, 达到节水节本灌溉增收目标。

2.2.3 桑园深耕改土、护土保墒、培肥土地。

山坡旱地, 较易干旱, 种桑前修筑成梯地, 结合挖沟填入肥土;石山瘠薄土地筑埂保土、客土垒土, 增厚土层;桑园种植前及每年冬伐后深耕, 以利土壤疏松;桑园行间铺盖或深埋秸梗杂草, 防止水土流失、蓄积水分、减少蒸发, 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畜水保水能力。

2.2.4 合理密植和剪伐, 加强肥水管理, 使桑园迅速形成茂密、荫闭、湿润的小气候。

热带—亚热带地区桑园种植密度以每亩6 000株为宜, 新种桑园要做好淋水保苗工作, 加强新桑园管护, 确保新种桑成活, 加快新桑成园投产养蚕。桑园冬伐在冬至前后进行, 采用留长枝的剪伐形式 (剪留下半年生长的枝条高30~50cm) , 促进提早发芽, 增加发条数;开沟重施冬基肥, 及时施催芽肥、追肥;促进新芽嫩梢快生速长, 桑园提早封行, 可有效减轻春旱危害。珠江流域常有秋旱, 桑园夏伐宜早不宜迟, 夏伐最适时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此时还是雨季, 夏伐后桑园土壤能保持适宜水分, 桑树发芽齐、新梢生长快, 桑园很快就可封行, 新根也扎得深, 秋旱来临时桑园已是枝叶繁茂, 形成一个荫闭的小气候, 可减轻大阳炎热辐射,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增强桑树的耐旱能力, 达到稳产高产。如果8月中旬以后才夏伐, 因降雨较少, 夏伐后光秃秃的桑地在烈日下暴晒, 土壤水分会迅速蒸发, 表土会很快被晒干, 就会加重旱情, 影响桑树生长。

3 桑树冻害及防冻抗寒技术措施

桑树属多年生、阔叶型、落叶性植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 桑树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发芽抽枝、长叶和落叶休眠的周期性活动, 其中最明显的是一年中有生长期和休眠期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从春季桑树发芽、长叶至秋冬桑树落叶前, 称生长期。每到秋末冬至, 日照时数缩短, 气温下降到12℃以下, 桑树停止生长, 叶片黄落, 进入休眠状态。桑树落叶休眠是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 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但也受光照、温度、内源激素及水肥管理所影响。桑树休眠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在自然休眠状态, 即使具备了萌芽生长的环境条件, 桑树也不会继续生长。桑树除了脱落叶片、进入冬眠状态、不萌芽生长来增强抗寒力外, 更多的是植株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 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 后者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 使细胞不易结冰, 有利于加强抗寒能力。广西的桑树品种, 如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等具有明显的冬眠期, 一般每年的11月底落叶进入冬眠状态。桑树冬芽萌发时间, 广西桂南地区在12月底至1月中旬, 桂中地区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 桂北地区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这几个桑品种 (杂交组合) 的适应性较强, 在广西极少发生严重的冻害。

3.1 冰冻灾害气候对桑树的影响[9]

2008年1月12日至2月18日, 广西连续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全区各地气温为0.9~11.5℃, 平均气温6.6℃, 比常年同期偏低4.9℃;全区平均气温连续30d低于8℃。这是广西近50多年来没遇到过的长期低温冻害天气。一些农作物受到严重灾害, 桑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灾害影响。

3.1.1 桑苗遭受冰雪危害后, 部分苗木茎皮失水坏死导致植株枯死。秋播苗受害较重, 且枯死的大多数为比较幼嫩细小的苗木。

3.1.2 新种桑园受雨雪天气影响, 造成部分桑苗枯死。苗木幼小的、种植时埋得浅的受害较重。

3.1.3 成林桑园受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 依桑树品种及生长发育进程、灾害气候强弱而不同。广西桂南、桂中等地区已发芽的桑园, 受低温冷冻危害, 部分嫩叶、新芽受到损伤, 有的幼叶、嫩芽已萎凋, 但并无冻害死株, 主芽、副芽、潜伏芽均保持萌发生长的活力;桂桑优12、桂桑优62等桑树品种的适应性较强, 桂北地区虽然出现特大的冰冻、雨雪天气, 但这些地区桑树还处在休眠期, 冻害天气对其影响不大。

3.1.4 冰冻灾害对春季蚕茧产量影响较大。长时间的冰冻灾害天气严重影响桑树生长和产叶, 导致2008年广西春季少养蚕0.5~1批, 全区4月底前的发种量比2007年同期减少51.60万张, 同比减少27.96%。桂北地区由于历年桑树发芽比较晚, 受灾相对较轻, 仅少养半批蚕。

3.2 桑树防冻抗寒技术措施

3.2.1 桑苗防冻害技术措施

3.2.1.1适时播种, 秋播育苗不宜太迟。春播育苗, 因苗龄较长, 桑苗生长发育充分, 苗茎已木质化, 组织细胞的营养积累较多, 又经过自然的落叶休眠过程, 耐寒能力较强。秋播育苗, 苗龄较短, 有的苗木苗茎尚未木质化, 组织细胞的营养积累不够, 耐寒能力较弱, 播种越晚、苗龄越短, 耐寒力越弱。秋播育苗时间应在中秋节前播种完毕。

3.2.1.2加强苗圃地管理, 培育壮苗。播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 保持苗地适宜的水分, 及时追肥, 促苗快长。前期 (播种至小苗6片叶前) 保持苗地畦沟有小半沟水, 6片叶时及时淋足水肥, 苗高30cm后应适当控制苗地水分, 达到炼苗、控制徒长、加快木质化的作用, 提高苗木耐寒能力。

3.2.1.3播种较晚、苗木幼小的苗圃, 可加盖小拱膜防冻害过冬。

3.2.1.4密切注意天气预报, 采取措施应对。如预报当地当晚至次晨有可能发生霜冻时, 可采用熏烟防结霜, 预先在桑园周围准备半干秸杆杂草等熏烟材料, 每亩桑园4~5堆备用 (每堆材料的量能熏3h左右) , 于下半夜2时左右, 当气温降至3℃左右时, 点燃柴草, 笼罩整个桑园, 烟幕能抑制苗圃低层热量的散发与冷空气向低层部位的沉降, 可避免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霜冻对桑苗的危害, 达到预防霜冻的效果。在雪灾到来之前开通排水沟, 平整苗地畦面坑洼处, 下雪后及时排除雪水, 防止雪水浸泡苗木。

3.2.2 新种桑园防冻害技术措施

3.2.2.1 选择适合亚热带种植的高产桑品种。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粤桑11号”等具有发芽早、落叶晚、发条多、生长快、叶大叶厚、产量高等优良特性, 而且适应能力较强。经过2008年长时间寒灾的考验, 充分证明其耐寒性、适应性较强, 应大力推广种植。

3.2.2.2 选择壮苗、适时种植、深栽覆盖。冬季是广西、广东等亚热带地区种桑的适宜季节, 但要避开在霜冻、下雪时段种植;应选用苗龄较长、较为粗壮、茎已木质化的桑苗, 栽植时适当深埋, 覆土至根茎交接处以上5~7cm, 踩实盖土, 覆盖秸杆杂草, 增强桑苗耐旱耐寒能力和再生能力。

3.2.2.3 新种桑园, 如遇霜冻气候, 可采用熏烟驱霜;如遇雪雨应及时排除积水。

3.2.3 成林桑园防冻害技术措施

3.2.3.1 适时冬伐。根据桑树发芽时间和历年养蚕时间来确定冬伐时间, 广西桂南、桂中地区及广东大部地区冬伐时间在冬至前后10d进行, 广西桂北、广东粤北可推迟至1月上旬冬伐。

3.2.3.2 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即冬伐时剪留夏伐后生长的枝条30~50cm高, 可促进桑树发芽早、发芽多、发芽齐、发芽壮、新梢长势旺、桑芽再生力强, 起到增强耐寒能力, 有效控制桑花叶病发生, 增产桑叶, 提高叶质的作用。

3.2.3.3 已萌芽长叶的桑园, 如遇霜冻天气, 可在霜冻当晚至下半夜熏烟防结霜;如遇雨雪天气, 应及时排除桑园冻水。虽然幼叶和嫩芽易受冻害损坏, 但天气回暖后桑树的副芽、潜伏芽及新梢的腋芽均可自然萌发生长, 已进行冬伐的桑园不必重新修剪。要抓住土壤湿润的有利时机, 及时松土、开沟施冬基肥、追施催芽肥, 促进桑树恢复旺盛生机。

4 蚕桑冰雹灾害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4.1 蚕桑冰雹灾害特点

珠江流域地处低纬, 春夏之交因强对流天气, 局部地区引发冰雹暴雨灾害。由于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常会造成严重危害。广西冰雹集中在3~5月, 降雹日变化明显, 集中在14~19时, 持续时间大多数在30min以内, 地理分布特点:北部比南部多, 西部比东部多, 山区比沿海多[10]。

2013年3月~4月, 广西的象州、那坡、忻城、柳城、宜州等养蚕县 (市) 先后发生暴雨冰雹灾害, 蚕桑受到严重危害。重灾区桑树枝叶被毁坏得七零八落, 新梢、顶芽折断, 桑叶、嫩芽普遍受到损坏, 无法养蚕。但春雨滋润了桑田, 只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就可促进桑树恢复生长, 减少冰雹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

4.2 冰雹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4.2.1 树枝条折断、部分芽叶受损的, 应及时修剪断枝, 扶正植株, 修剪清理萎凋的芽叶, 保留还未完全坏死的新梢和芽叶, 使其继续发挥光合作用、长芽长叶的机能, 受伤植株很快就可恢复。

4.2.2 受灾特别严重、全部枝叶受损的桑园, 应及时剪枝, 统一在新梢基部20cm处剪伐, 促使新梢基部发芽、长梢、长叶, 恢复生机。但不宜用根刈法剪枝 (即不宜平地面剪伐) , 因为根刈法剪伐, 发芽迟, 芽数少, 恢复较慢。受灾不是特别严重的桑园 (30%以上的新枝没有被折断的) , 就没有必要全部剪光, 因为全部剪光新枝, 要等40d左右才有叶养蚕, 利用残存的枝叶恢复生长, 能够减少损失。

4.2.3 受灾桑园整修清理后, 用72%农用链霉素1 500倍液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全面喷洒, 防治芽叶病害发生。

4.2.4 及时施肥, 促进桑树生长。开沟亩施复合肥20~25kg加尿素7~9kg, 或亩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20kg、氯化钾6kg, 结合施肥盖土, 进行桑根培土。

4.2.5 受灾村屯和小蚕共育户要根据受灾损失情况及时调整养蚕计划, 做好桑叶调剂供应, 减少蚕种损失。

摘要:根据桑树生长和蚕桑生产的特点, 分析热带-亚热带 (珠江流域) 蚕区洪涝灾害、干旱、低温冻害、冰雹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危害特点及对蚕业生产的影响, 提出蚕桑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关键词:蚕桑,洪涝灾害,旱灾,低温冷害,冰雹,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全国桑蚕种、茧、丝产量预测和指导服务的通知[.商运字 (2013) 10号][R].2013-3-28.

[2]何慧, 陆虹, 欧艺.1959~2008年广西西江流域洪涝气候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3) :134-138.

[3]宋书巧.广西喀斯特地区洪涝灾害研究[J].广西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8, 15 (1) :20~23.

[4]宜兴市蚕桑指导站.洪涝灾害对桑树存活的影响[J].江苏蚕业, 1991, (4) :26~27.

[5]吴永才.象州县利用低水位田地种桑养蚕经验介绍[J].广西蚕业, 2007, 44 (1) :57-59.

[6]罗金城.忻城县北更乡多年水患将得到“根治”[OL].http://www.xcxzx.cn/bencandy.php?fid=10&id=869.

[7]樊绍光.忻城县斥资近1300万元治理北更乡“孤岛”内涝[OL].http://www.gxnews.com.cn/, 20110929.

[8]朱方容.西南地区蚕桑旱情及抗旱保收措施[OL].http://www.gxny.gov.cn/web/2010-03/274005.htm.

[9]朱方容, 祁广军, 林强, 等.冰冻灾害对广西蚕业影响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 2008, 23 (S1) :64~69.

上一篇:润滑管理制度手册下一篇: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