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精选8篇)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 篇1
1 研究区概况
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北侧, 位于东径103°2′~104°2′, 北纬38°5′~39°6′之间, 从地质构造分界, 主要包括红崖山-黑山以北的昌宁盆地和民勤盆地, 属阿拉善台块的边缘凹陷区。西部和北部与荒漠地带相接, 西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 东南为腾格里沙漠, 主要地貌类型为剥蚀低山、沙漠、戈壁和湖盆盐碱地。石羊河下游地区处于中国东亚夏季风的西部边缘地带, 平均海拔1000~1500m, 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干旱缺水, 蒸发强烈, 风大沙多, 年9级以上大风日数为27.8d, 年沙尘暴日数为37d;多年平均气温7.6℃, 年平均降水量113.2mm, 年蒸发量2604.3mm。石羊河下游内无地表径流产生, 唯一的地表水资源来自石羊河。地带性土壤为灰棕漠土, 在河流沿岸和湖盆分布有草甸土和盐碱土, 在戈壁沙漠分布着风沙土。该地区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 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介于草原区向干旱荒漠区过度的边缘, 有天然种子植物23科73属123个种, 其中豆科 (12属) 和黎科 (12属) 最多, 其次是菊科 (11属) 、禾本科 (10属) 。
2 主要植被群落分布范围及特征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区主要植被群落现有梭梭、白刺、红砂、盐爪爪、霸王等。
2.1 梭梭群落
梭梭 (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 是藜科梭梭属植物, 属于亚洲荒漠成分, 广泛分布于中亚荒漠地区, 在我国天然分布主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等4个省 (区) 境区, 由于其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沙埋风蚀、耐盐碱、容易成活、生长快等优势, 在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中广泛应用。
据民间资料记载, 20世纪初在石羊河下游民勤西北部的周家井一带曾有过约4600hm2天然梭梭林, 20世纪20~30年代消失。1959年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从新疆准噶尔地区引进梭梭进行人工造林获得成功, 开始在民勤及中国西北广大沙区推广。目前石羊河下游现存梭梭林面积2.44×104hm2。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 项目区营造梭梭林主要采用“粘土沙障+梭梭”的模式;上世纪90年代以后, 主要采用“麦草方格沙障+梭梭”的造林模式。
据资料记载, 梭梭分布区为极端大陆性, 不仅能生活在干旱荒漠地区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 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 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 喜光性和抗旱力极强, 根系发达, 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其抗盐性很强, 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 而在含盐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长不良。
通过调查, 研究区人工梭梭林主要分布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假砾石滩地等;这几种立地条件下的梭梭林占了整个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的97.56%, 这几种地类也是项目区风沙危害的重点区域, 更是多年来当地防风固沙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其它的生境类型还有山前洪积扇和风蚀残积山坡等。
项目区梭梭群落伴生植物种主要有灌木白刺 (Traria tangutorica) 、沙蒿 (A rtemisia ordosica) 和1年生草本植物沙米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五星蒿 (Echinopsilon divaricaturn) 、刺蓬 (Cornulaea alaschanica) 等;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梭梭林伴生种也不尽相同, 半固定沙丘生长的植物种数多, 盖度也最大;其次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仅植物种少, 且植物生长不良, 盖度也低。
生长在流动沙丘上的梭梭存活率高, 生长旺盛, 主要体现在新枝数量多、生长量大、结果枝多;半固定沙丘上栽植的人工梭梭林的长势次之;固定沙丘、丘间平滩地和假砾石滩地3种立地条件下梭梭林生长较差;山前洪积扇和风蚀残积山坡这2种立地条件下的梭梭林不是处在风沙危害的主要地段, 面积也小, 在项目区防风固沙中不起主要作用。
梭梭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梭梭的不同生长指标的差异性各不相同, 这主要是在梭梭生长过程中立地条件对梭梭的影响不同所致。梭梭栽植初期, 沙丘都是用粘土沙障或者草方格沙障固定, 土壤中储存的水分条件较好且接近, 梭梭生长较旺盛;但是随着梭梭进一步生长, 不同立地条件下枝条生长情况差异就变得较大。梭梭适宜在沙丘上生长, 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有利于大气降水向土壤中人渗, 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梭梭一直处于较旺盛的生长状态;丘间平滩地和粘土固定沙丘可供梭梭生长利用的土壤水分少, 梭梭生长不良。就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这3种立地条件下的梭梭对比分析, 株高最大的是流动沙丘上生长的梭梭, 生长在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的梭梭株高很接近。冠幅的差异比较显著, 生长在流动沙丘上的梭梭的冠幅比生长在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上的梭梭大得多。
2.2 白刺群落
经调查, 在研究区内分布的白刺属植物种质资源有泡果白刺 (N.sphaerocarpa Maximowicz) 、白刺 (N.tangutorum Bobrov) 、大白刺 (N.roborowskii Komarov) 、小果白刺 (N.sibirica Pallas) 等4种, 这些白刺种是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 是优良的抗盐碱和防风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及饲用植物。
目前,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白刺资源面积为19.34×104hm2, 白刺主要分布在民勤绿洲边缘的西北风沙线上, 分布带约成45°, 与来自巴丹吉林沙漠的主风方向相垂直, 以阻挡着来自巴丹吉林沙漠的风沙, 保护着民勤绿洲。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白刺种类的调查和分类鉴定, 白刺种群分布类型有4种, 分别是草地型白刺、沙丘型白刺、沙地型白刺和散生型白刺。石羊河下游主要以沙丘型白刺类型为主, 是白刺分布的主要形式。
2.3 红砂群落
红砂 (Reaumuriasoongorica) 隶属于柽柳科 (Tamaricaceae) , 为超旱生小灌木。主要分布项目区的山麓洪积平原、山地丘陵、剥蚀残丘、山前砂砾质和砾质洪积扇、戈壁等;土壤一般为灰棕荒漠土, 在荒漠灰钙土上也有生长, 在盐渍化以至强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良好, 是项目区荒漠灌丛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和建群种之一;其抗逆性强, 生态可塑性大, 具有很强的抗旱、耐盐和集沙能力, 对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具重要作用。
目前,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红砂分布面积1.52×104hm2。该区域的红砂群落类型具有结构简单、密度稀疏、种类成分单纯的特征, 伴生植物有灌木和多年或1年生草本。依据植物生活型, 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2个层片, 第1层片为灌木、半灌木层, 主要植物种有刺旋花、苏枸杞、泡泡刺、白刺;第2层片为草本层, 主要植物种有骆驼蓬、针茅、蒺藜、刺叶柄棘豆、沙葱、画眉草、碱蓬、刺蓬、狗尾草、羊胡子和禾草。
经调查研究, 发现从5月到10月, 红砂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没有变化, 盖度逐渐降低, 10月份为4.38%, 比5月份下降16.73%。草本层植物随季节变化较大, 10月份植物种达到14种, 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从5月到10月草本层的密度和盖度逐渐增大, 10月份密度和盖度是5月份的48倍和4.45倍。10月份的冠幅与5月份相比, 分别增加44.32%、237.84%、83.63%。白刺、泡泡刺在5月份的盖度最小;刺旋花盖度10月份最大, 这主要是由于苏枸杞、刺旋花、泡泡刺和白刺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不同所致。红砂群落的草本伴生种随季节变化不同, 5月份主要有禾草;7月份主要有禾草、草霸王、蒺藜;10月份主要有禾草、蒺藜、沙葱、画眉草;10月草本层密度达到最大。红砂的生长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密度基本稳定, 冠幅逐渐增大, 盖度逐渐降低。随着气温的回升, 4月中下旬红砂萌动出芽, 开始生长。5月份红砂株高18.66cm, 冠幅为40.20~36.46cm, 盖度为9.44%;红砂枝条生长缓慢, 6月末7月初红砂开花。同5月份相比, 7月份红砂的冠幅略有增大, 密度、株高和盖度有所下降, 下降依次为8%、2.41%和19.28%;一方面由于气温持续升高, 红砂生长的同时蒸发、蒸腾和干旱的加强, 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不足;另一方面, 牲畜的践踏、啃食, 还有小部分红砂衰退。8月上旬红砂进入果期, 9月末至10月初种子成熟。同7月份相比, 10月份红砂的冠幅增大, 密度略有减少, 株高略有增加, 新梢长度增加23.89%, 盖度下降14.70%;一方面随着雨季来临, 红砂生长所需的水分较充足, 红砂继续生长;另一方面, 由于部分红砂自然衰退较明显, 从而导致红砂生长指标变化。5月、7月和10月红砂植株的含水率分别为14.80%、31.07%和22.82%, 可见, 7月份红砂的水分蒸腾和蒸发较强, 储水能力较差, 水分易于蒸发散失, 红砂长势较差, 受水分的影响较大。
2.4 盐爪爪群落
经课题组调查研究, 在研究区内分布的盐爪爪属植物种类有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 (Pall.) Moq., 细枝盐爪爪K.gracile Fenzlin Ledeb., 圆叶盐爪爪K.schrenkianum Bunge ex Ung.-Sternb., 黄毛头K.cuspidatum (Ung.-Sternb.) Grubov var.sinicum A.J.Li。盐爪爪植物属于多汁盐柴灌木、半灌木或小灌木荒漠, 生于荒漠草地和荒漠盐湖外围的膨松盐土和盐渍化的低沙地或盐渍化的丘间低地, 往往形成地表盐结皮, 其株高20~50cm, 冠幅50~100cm, 多分枝, 分布面广, 多为稀疏状态, 在局部地段有时成为纯群丛, 植被盖度5%~35%。
在研究区内盐爪爪群落中, 该群落植物生活型谱有多年生草本、灌木、小灌木、半灌木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等5种, 其中:多年生草本占35.71%, 灌木占28.58%, 小灌木占17.86%, 一、二年生草本占10.71%, 半灌木占7.14%。
盐爪爪群落中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种类较多, 所占的比例最大, 分别占总种数的35.71%和28.58%, 而小灌木、半灌木和一、二年生草本种类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干旱荒漠区盐爪爪群落中荒漠植物对该区域干旱少雨、气温变化剧烈以及土壤盐渍化等严酷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在盐爪爪群落中, 主要伴生种有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 (Pall.) Maxim.、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 Moq.、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 C.A.Mey.、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 (Pall.) Less.、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泡泡白刺N.sphaerocarpa Maxim.、大白刺N.roborowskii Kom、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阿拉善碱蓬S.przewalskii Bunge等。
2.5 霸王建群种
经调查统计,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霸王群落在项目区呈2片, 集中分布在民勤北石榴井西部的霸王坑和五托井的北板滩井的半固定沙地、积沙洼地、砂砾质戈壁和剥蚀残丘上。分布区土壤以棕色荒漠土或灰棕色荒漠土为主。在霸王坑, 霸王和泡泡刺为该群落的共优势种, 伴生种有唐古特白刺、荒漠锦鸡儿、泡泡刺、戈壁针茅、沙葱、刺叶柄棘豆等。在北板滩井, 霸王和驼绒藜为该群落的共优势种, 伴生种有刺叶柄棘豆、荒漠锦鸡儿、刺旋花、沙葱、唐古特白刺、泡泡刺、戈壁针茅、细叶骆驼蓬等。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霸王群落的调查, 在霸王坑分布区内出现的植物有8科19属20种, 样地内出现的物种共有16种, 样线中出现而没有在样方中出现的有4种, 在北板滩井分布区内出现的植物有8科17属18种, 样地内出现的物种共有13种, 样线中出现而没有在样方中出现的有5种。由些可见, 在石羊河下游霸王群落共有9科20属21种植物组成, 群落主要特征为植物种类单一, 个体数量少。
项目区霸王群落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7个, 其中:世界分布3属,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5属, 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6属, 温带亚洲分布2属, 中亚分布1属, 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2属, 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1属, 分别占总属数的15%、25%、30%、10%、5%、10%、5%, 该区域霸王群落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和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摘要: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是中国西北乃至全球干旱荒漠区的典型地区, 该区域分布的天然植被群落面积多达23.4×104hm2, 且70%以上均为原生态状态, 是极佳的天然荒漠植被物种基因库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场所, 同时也是当下国内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对该区域荒漠植被群落全面调查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 重点对该区域主要荒漠植被群落的分布面积、地理分布区域、群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以便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重点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荒漠植被,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1]张百平.中国干旱区生态战略再思考[J].干旱区研究, 2006, 23 (3) :381-383.
[2]常兆丰, 赵明, 韩福贵, 等.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J].干旱区研究, 2004, 21 (4) :384-388.
[3]常兆丰, 赵明, 韩福贵, 等.民勤沙区几种荒漠植物的现实生态位[J].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 (1) :165-173.
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有哪些 篇2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以及印度南部,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侵,所以冬半年气温相对较高。
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在乾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气温是全年最凉爽的时刻,一般平均湿度比较常落在50~75%之间,此为乾凉旱季。夏半年,随著太阳已经开始直射北半球加温,是一年中最热的半年,在西南季风来临后,容易生成种种滞留锋,常有海洋生成的热带气旋来袭,以及午后热对流产生的雷阵雨,雨量明显增多且不时有暴雨的出现,此时的平均湿度一般落在75~100%中间,令人觉得潮湿燠热难耐,此为湿热雨季。
3、季风显著
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
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 篇3
本文综述了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的活动特征,并对2006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行分析,同时对2006年的El Ni(n)o、南方涛动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用500hPa月或候平均环流形势解释了2006年的`台风登陆早、登陆时间集中的原因,说明500hPa月或候平均环流形势对台风登陆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作 者:王艳萍 田志光 作者单位:王艳萍(宁波海洋环境监测站海洋预报台,宁波,315200)
田志光(92899部队,宁波,315200)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 篇4
华南热带作物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区,尤以海南岛最为重要.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立的地理单元,使海南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而且海南目前部分局部地区已存在着土地沙化、热带雨林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实现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丁式江 陈显尧 陈颖民 吴国爱 作者单位:丁式江,陈颖民,吴国爱(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陈显尧(北京三联计算机技术公司)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 篇5
1 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及其特征
与其他产业一样,农业中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会经历一个兴衰的过程。农业中新产业的产生,首先要经历产业萌芽期。农业产业萌芽期,或称为农业产业孕育期,是指农业新产业经过孵化、培育而逐步成型的过程[1]。农业产业萌芽过程的核心内容是农业新发明、新技术从提出至被首次商业性应用。农业领域的新发明可以是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也可以是某一项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研制成功等等。农业新产业萌芽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具有市场潜力和产业发展前景的全新产品的出现;二是独立从事此种产品生产的企业出现。当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就意味着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正式完成了萌芽过程。当然,处于萌芽状态的农业新产业可能产品比较单一,产量小,生产体系不完善,成本高,市场销路较窄,产品的知名度也比较低。
根据我国热带特色农业新产业的生产对象和依托技术不同,我们可以把农业新产业的萌芽分为4个类型:一是一种野生种质资源的驯化成功形成新的农作物,如一些野生南药的人工试种成功,形成南药种植业;二是对现有农作物进行育种培育形成新的品种,包括对原有的农家品种进行选育,如木薯种植业、木瓜种植业;三是新的农业耕作、运销、储藏、管理等技术的运用,如蔬菜冷链运销业、热带农产品信息服务业、薄膜覆盖种植业等;四是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运用,生产出新的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如番石榴、百香果等果汁饮料业。
对于由新的农业技术引起的热带特色农业新产业的萌芽,人们过去主要是从农业技术推广运用的角度去观察的(“农业技术产业化”的提法与此类似)。这种观察角度是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题,把农业新产业的萌芽仅仅看作是农业技术推广后的产业影响,使农业产业萌芽被排斥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视野之外而成为“题外话”。它反映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初始阶段,人们重视改变农业的落后状态,重视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而忽略现代农业的产业属性和市场特征。这就无疑限制了人们从更广阔的产业发展角度去认识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作用和产业意义,容易忽视市场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造成农业技术推广与市场割裂、与农业产业发展割裂。在农业产业萌芽的分析中,把农业技术创新放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把农业技术推广看作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因素,使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成为有机联系的系统,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现代市场经济中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我国现阶段的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具有鲜明的过渡性特征。(1)由以提高产量为目标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热带农业以提高产量,解决吃饭问题为产业发展目标。热带农业主要推广运用提高产量的技术。一些野生的种质资源被人工栽培,以寻找更多的食物来源;以提高单产为特征的农作物新品种得到广泛种植,以增加粮食供给。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吃饭问题逐步解决,市场利益成为农业追求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精致农业、设施农业等得到重视和发展。(2)由科技推广运用为特征到产业经济发展为特征。我国一直重视热带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但过去主要是针对热带农业中的单个问题,缺乏对热带农业产业技术集成系统的研究和运用,形成在热带农业技术推广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现在,人们逐步把产业化作为热带农业的发展目标,重视热带农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热带农业的现代产业特征逐步增多。(3)市场化特征逐步增强。热带特色农业技术推广逐步由非市场行为转向市场化行为。科研成果的运用由非经济目的推动更多地转向经济利益刺激。产业萌芽过程中各方的经济利益通过市场得到实现,非市场经济的因素逐渐被淡化,甚至退出。以经济利益和法律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规则逐渐成为热带农业产业萌芽过程中经济主体的行为准则。
2 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的过程
2.1 第一阶段,技术选择
在诸多的农业技术成果中选择某一项予以运用是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的发端。这一阶段有5个环节:信息传播、比较与择优、决策、技术交易、确定运用方案。一项农业技术出现后,其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传播。“一个新成果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关键在于人们对这一成果的了解和认识程度”[2]。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举办展览会、新闻媒介,以及建立示范田、展示田等,使潜在的技术需求者产生感性认识,达到认知、接受的目的。技术需求方在获得技术信息后在诸多技术方案中进行比较择优,选定适合自己需求的技术,通过市场交易使技术产权实现转移,然后根据获得技术的要求,制定资源配置方案,形成农业技术运用的计划。
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的我国热带种植业,其技术选择具有3个特征:从众化、同质化、滞后性。由于分散农户没有能力对技术和市场进行分析判断,主要是根据周围同行选择行为的示范效应来进行择优和决策,具有显著的从众行为特征。这就导致农户选择的技术方案趋同,形成农户经营内容的同质化,进而造成农户选择的技术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特征一方面使农户在接受农业技术、与市场衔接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的示范效应、形成区域种植特色优势方面却也具有某些积极的意义。
2.2 第二阶段,产品和流程创新
运用选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资源配置以形成产品,是产品和流程创新的目的。这一过程的任务是形成技术方案产品化的各种技术标准和经济规范,并能以物化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内容是对已选定的农业技术进行技术性试验和经济性试验。技术性试验是检验技术的“可生产性”,根据试生产的情况制定各项生产标准和生产规范。经济性试验是检验所选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检验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成本、盈利,进行必要的社会和环境评价,制定相应的生产流程和经济核算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述的中间试验是指由农业技术的接受者来进行的,是指农业技术的第一个运用者的“试生产”。在我国现行的科技规范中,中间试验阶段是作为农业技术研究阶段的内容,一般是由科技人员来完成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目的不同,作为科研的中间试验,其目的是检验生产运用的可能性,并修正可能的误差,以完成本项目最后阶段的研究;作为农业技术运用者来进行的中间试验,其目的是检验自己运用的可行性,以最终生产出产品。前者属于技术流范畴[3],后者属于产业经济范畴。
2.3 第三阶段,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的目的在于为产品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其主要内容就是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为此需要进行需求唤醒与市场催生。唤醒潜在需求,引发新的需求。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来识别、标识、选择市场受众群体,选择相应的产品信息传播渠道与路径,采用恰当的市场公关策略,提高目标市场对产品价值功能的认同度和接受程度,创造市场,产生消费群体,形成目标市场。在产品、价格、渠道、形象认知等方面与市场相关方进行的反复博弈中,不断调整与市场的关系,最终形成稳定的市场。
对于已经存在有相关产品的市场,则可利用产品具有的替代性和互补性,采用“搭便车”的市场策略,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获取市场的速度。如大薯的基本功能与木薯相似,但产量比木薯高。利用木薯现有的市场需求,引导用户用大薯替代木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些稀有的热带水果饮料品种在开发市场时采用的也是类似的做法。
3 我国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的基本模式
3.1 技术推动型
随着农业科研进展而产生相应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的应用导致热带农业新产业萌芽。这种科技成果主要的是农业科研本身自身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根据市场要求而进行的科研工作的结果。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科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大量的实验室工作是独立于农业之外的,产生的成果并不一定与农业生产经营中对科研成果的已有需求一一对应,而是可能增加农业生产的内容,拓宽农业的产业边界,推动农业新产业的产生。如,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医疗功能。对这些植物进行人工栽培,形成了新的农业项目。现代物理学和航天工业的发展把物理射线和空间生物学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产生了核技术放射育种和航天育种产业。
这种热带农业产业萌芽的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化程度较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直接目的不是为市场服务的,其经济收入没有与成果在农业中的运用直接联系,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专利化难以实现[4]。同时,这种农业产业萌芽模式容易造成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的分割,导致成果转化率较低。由于科研工作是与农业生产和市场严格分离的,所以,科研中易忽视市场需求,忽视科技与农业发展的结合,不注重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后对农业技术集成系统的整体需要。
3.2 市场拉动型
在市场需求拉力的作用下,生产新产品的农业企业逐渐出现,形成新的农业产业萌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水平和结构发生变动,潜在的农产品新需求逐步萌芽、形成和扩大。农产品新的市场需求类型包括:拥有新功能的农产品,如新型果汁饮料、新型功能食品等;具有价格等优势的替代品,如价格更低的食品、品质更高的农产品、生态农业产品等;为新消费组合进行配套的农产品,如人们改为低动物脂肪消费组合、低碳消费组合时需要更多的植物蛋白和新的植物蛋白来源。这些新的市场需求造成了对新农产品供给力量的强大拉力,调动资金、技术、土地、人力等资源向新的农产品供给领域进行重新配置[5],新的农业企业应运而生,形成农业新产业的萌芽。
市场拉动型的农业产业萌芽,是我国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的主要模式。它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形成的一般规律,符合市场需求的要求,因而其企业也更具有竞争优势,产业也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然,由于市场拉动型的农业产业萌芽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快速地积聚经济资源,因而形成的速度比较缓慢,产业萌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高。
3.3 增长战略推动型
增长战略推动型是指主要由政府力量推动而形成的产业萌芽,因而也可称之为政府推动型。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保持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长因而成为各级政府的主导目标。由政府推动催生的农业新产业主要是为实现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服务的。产业选择以产量目标、农民收入目标等为主。政府目标成为农业新产业萌芽的主要动力,政府的行政措施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推动力。相关的市场信息、技术传播推广则以自上而下的传递服务为主要方式,甚至由政府机构直接实施。政府推动农业新产业萌芽可以通过诸多途径实施,如提升农业新产业的企业供给能力、由政府培育和强化新产品的市场需求、提供良好的产业萌芽环境等。
由政府来推动农业新产业萌芽,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如造成新产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过度依赖,容易出现产业萌芽过程中脱离市场的盲目性,产业基础和产业素质比较脆弱,企业的抗干扰能力弱,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能力弱等等[6]。但是,对于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我国农业来说,由政府推动农业新产业的萌芽,可以降低经济资源配置的时间成本,提高农业新产业萌芽的速度,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新产业的风险,因而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快速变化,我国热带特色农业产业萌芽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由于野生种质资源和大量的农家品种不断被开发,今后,对野生种质资源开发和农家品种的选育在新品种产业化中的比例将逐渐减少,而对现有农作物品种进行选育改良将成为热带种植业新产业萌芽的主要路径。随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对单一农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大宗农产品在居民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为适应我国食品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农业新产业的产业规模将逐渐小型化,特色农业产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农业产后环节服务的新产业将不断涌现,农产品储藏、运销、加工等产业将有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忠良,何维达.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84.
[2]李锋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和过程[J].中国农技推广,2004(3):17.
[3]王欣,徐学强.技术流—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1.
[4]曾福生,刘战平.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农业技术经济,2006(2):58-59.
[5]詹慧龙,胡明文,刘燕.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学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2(9):72.
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 篇6
摘 要:解决矿业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问题仅靠实施技术手段是很难解决好的,本文从环境恢复保证基金展开,并围绕影响评估报告与环境恢复保证基金、财税制度与绿色融资渠道、环境的可持续评价与环境绩效审计三个视点,探讨运用多种经济管理手段配合,以达到矿业生态、环境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的
关键词:矿业、环境恢复保证金、绿色金融、环境绩效审计 引言
矿业多因矿区、矿业企业的存在而发展起来的,从生态与环境系统看,矿区与矿城基本范围是一致的,具有一体性;矿业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离不开对矿区及开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治理。目前我国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在技术和方法上日趋进步,却由于资金、效益问题使具体实施困难较大。因此本文探索矿业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经济管理手段,只有将技术手段与经济管理手段配合才能使矿城、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得以顺利进行。
一、矿业环境与生态的破坏及其治理技术
通常由于采矿将引发整个矿区生态系统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的极度退化,固体废弃物、重金属、二氧化硫、粉尘、污水给土地、植被、水体水质、大气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露天开采导致数倍于开采区的生态环境巨变:形成巨大的露天矿坑与上百米高的排土场,也切断了地下水的通路;而地下开采,引发地表塌陷不仅毁坏耕地,还使城市的建筑物、电力、道路等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国际上对于这类采矿后的生态与环境恢复、重建的研究与实践自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并由此推动了“恢复生态学”的诞生;我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步较大,“八·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曾立项推动了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和土地复垦工作;“九·五”期间继续立项支持该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矿城、矿区的环境治理、生态恢复、保护问题的技术、方法研究主要有:1)土地复垦技术,包括:矿区废弃地的工程复垦技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物复垦技术等;2)矿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包括:垃圾污泥利用技术、矸石无害化处理技术、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等;3)选矿厂的清洁生产及其清洁生产审计。应该说上述技术方法、手段已经日趋深入、细致。然而这些技术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却并非顺利,与国际上相比较,我国的矿城、矿区生态环境整治相差甚远。由于缺乏经济政策手段的支持,因资金与效益的原因,使整个采矿区及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半途终止或被搁置。
因此,必须配合相应的经济管理手段为矿业的生态恢复、环境治理铺平道路,其中环境恢复保证金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各国环境恢复保证基金现状
(一)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复垦保证金的国家,形式多样:以复垦履约担保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使用最为广泛;信托基金和契据或各种形式的现金和存款也是比较易于接受的资金担保形式,这些资金担保形式可靠性高、变现力强。
(二)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规定:1)使矿山开采后关闭及其土地复垦成为矿山开发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把与矿山关闭所需费用的财务规定看得与矿山启动投资费用同等重要;3)各级政府与矿山部门协作确保建立有效机制,为妥善关闭矿山工作提供资金。政府还规定,凡属国有土地上开发矿山,就必须对动用的土地有一个综合的复垦计划,包括提供足够的资金担保为复垦以及必要的长期管理之用。
(三)南非。采矿活动的税收要求矿业公司依法对采矿有关的环境恢复安排财政预备金。如果是以托管基金的形式,那么税法允许从收入中扣除这笔预备金,并且对保存这笔预备金而进行的注册的环境基金所产生的收益和自然增值实行免税。
(四)澳大利亚。其复垦保证金不要求用现金支付保证金,而是通过银行或其他经认可的财政机构全部担保的方式实现复垦的资金担保。
(五)德国。德国的采矿法、矿产资源法等都明确规定:采矿企业在申报开矿计划的同时必须把采矿后的土地复垦计划、复垦方向、资金渠道等一并报批,否则不允许开矿。采矿停止后两年内必须完成复垦工作,否则不在发放采矿许可证。复垦资金来源一般有几种渠道,一是由采矿公司出资存入银行作复垦费用,专款专用。二是由采矿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根据土地复垦的实际情况,提供部分复垦经费补贴。三是由联邦政府在预算中列入专项复垦资金。四是地方集资或社会捐赠一些资金。由于德国的采煤企业大体分为国有和私有两种,所以国有企业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拨给复垦资金,私有企业由企业自己提供复垦经费。
三、环境、生态恢复需要多种经济管理手段配合2003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中指出:中国二十一世纪初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和控制矿产资源采、选、冶等生产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白皮书中还指出: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会改变和影响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政府高度重视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实行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同步发展。可见整个采矿矿区及矿业的生态维护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运用高科技手段的基础上,须积极配合多种经济管理手段。
(一)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与环境恢复保证基金
目前我国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制度,它是我国矿山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之一,在项目设计任务书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是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远期影响、拟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论证,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布局上合理、对环境危害较小的最佳方案,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目前立项评估单位多为地质勘查院或煤田地质勘查设计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护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技术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报批。上述各种报告、方案中通常详述了对矿区地质环境保护及防治的技术对策,但这些方案在现实中落实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东北某煤矿曾对矿区进行植树复垦近1000km2,后因植树效益不佳等原因而停止,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4年10月,海南出台新政策:凡在省内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采矿前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矿山复垦恢复保证金,矿山企业缴交的保证金应不低于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恢复的实际费用,并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所确定的矿山复垦工作量等有关内容,由市县国土环境资源主管部门与矿山企业协商确定保证金数额,设立“共管账户”存储,专款专用。采矿权人完成矿山复垦任务后,经验收合格,可得到退还的保证金及利息;采矿权人在开采过程中投资分期进行复垦和恢复环境的,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可将复垦保证金及利息分期返还采矿权人。„„这是我国土地复垦、生态环境恢复履约保证金制度的开始。
(二)财税制度与绿色融资渠道
一个地区的资源开采,对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生态受损与环境污染,这种负面效应不仅出现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而且在开发结束后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直持续着。只有配合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才能实施技术上的防治。海南刚刚进入开发阶段,及时出台环境保证金制度将为今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面对我国处于“中、老年”的矿山应采用什么样的经济管理手段、制定何种经济政策来恢复、重建生态、环境系统?这一涉及后代子孙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这两大宏观经济政策手段的联袂出台、携手并肩行动。
财政上具体指: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补助政策扶持,应针对科研投入大,对整个社会具有公益效应的企业。从未来的发展看,资源型产业最终与高科技行业融合[4],如:从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到资源维持、保护、循环、再生替代只有与高科技融为一体,才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前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高科技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再利用已及土地复垦的企业行为本身具有公益性,应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才有吸引力;在金融上,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目前多是针对国家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农业发展、进出口信贷项目给予低息(财政贴息)贷款,没有针对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金融渠道,绿色融资需要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对于老矿区、矿城的环境治理与重建还需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扶植矿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三)环境的可持续评价与环境绩效审计
上文我们提到我国实行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制度,是一种事前控制。在矿山运行过程中是实行矿山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以期对于灾害能够预报预警。建立信息网络,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灾害发生。能否将这种环境调查监测上升为对环境的可持续评价?在此提出“环境的可持续评价”是认为,在采矿地区生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事前”一次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为了使生态、环境和谐、具有长期持续稳定性,需要对环境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价,以监测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对采矿的环境绩效审计重点是考核“花钱的效果”。它要求采矿投资不仅要让该地区、城市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也要让大家生活的环境质量得到保障;不仅要让区域经济在一个阶段有所增长,更要让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基础――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西方各国已将“花钱的效果”对资源、环境的作用作为环境审计中的重点。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运用的是一些不同于传统审计的方法,更突出对环境要素的考虑,它更多的作用已不在于传统审计(财务收支与合规性审计)的查问题,找漏洞,纠错查弊,而在于“评价”――对企业提供的可行指标进行评价,以帮助政府完善环境规划与管理;在于“鉴定、鉴证”――通过鉴定、鉴证以树立企业对社会的环境责任意识,因此它更多的是环境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我国审计署有意尝试环境绩效审计,从矿业开始将是很有意义的。
结束语
总之,矿业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仅已影响到这一代人的生活与工作,它还意味着我们能留给后代什么?虎毒尚不食子,我们不能让子孙失去生存的环境――失去生存的城市。如果我们直接地生育子孙,又间接地消灭他们,是不符和人类道德规范的,所以为后代着想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矿业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不仅需要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仅限于技术方法上,还需要多种经济管理手段的配合。
参考文献[1] 隋凤良,德国矿山复垦,森林与人类,1999.3
[2] 李祥仪 李仲学 《矿业经济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1
[3]李万亨等,矿产经济与管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12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 篇7
5月18-2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家畜产业部刘世民博士应邀访问了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刘世民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西澳大学医学院与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三方合作承担的“哺乳动物机体抗氧化及脂质过氧化调控机理研究”项目与该所进行了磋商,详细提出了与该合作项目的实施计划,确定了近期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同时,刘世民还介绍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家畜产业部前期工作进展和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情况,并向研究生做了如何撰写英文科学论文的报告。(韩雪锋)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 篇8
5月23日,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视察了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王克林所长陪同下参观了该所重点实验室和园区,随后与该所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副所长谭支良汇报了亚热带生态所的国际合作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网络中心高级主管张梅就该所信息化的具体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
谭铁牛副秘书长在认真听取了汇报,详细询问了ARP所级系统的应用及运维情况,了解了网络环境条件后,对该所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该所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主动做好ARP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信息化建设对研究所科研工作和管理创新非常重要,ARP不仅是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作引领管理创新的一种手段。(科技处)
【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征】推荐阅读:
热带雨林的作文07-19
热带雨林作文08-15
林嘉丽:《热带雨林探险之旅》作文05-29
雨林提案07-03
社会的热带化08-22
热带亚热带08-03
我的热带鱼作文10-19
我家的热带鱼400字作文08-29
我的小伙伴热带小鱼儿作文09-21
热带植物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