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2024-09-22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精选10篇)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篇1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他们用炽热的鲜血.誓死护国的决心,书学了129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但爱国学生的抗日烈火是扑不灭的。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虽然129运动已离我们多年之久,但那页历史的字里行间却不停地敲击着我们的内心提醒着我们不忘国耻,维护祖国的尊严。今年,我们艺术系各个专业迎来了这次活动,我们通过多种方法,和团委组织的学习活动让我们充分学习了129运动的历史和对其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做用,作为视觉传达的一份子,身处一个校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段历史,并把这段历史作为我们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把复兴中国文华历史艺术作为自己任务。

七八十年前,先辈们是为了“中国崛起而读书。”他们做到了。我们有的同学现在学习上慢慢放松,缺少奋力拼搏的精神,对于人生感到迷茫,我们应调整自己,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我们要为“中国腾飞而读书!

要深刻理解一二九精神的真谛,明确历史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和学校的贡献。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学习他们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甘于奉献,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学习借鉴历史经验,有利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重温,是为了永远地牢记;回顾,是为了坚定地向前。多年过去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已经消散,我们面临的时代、形势、任务都不同以往,但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仍然需要大力弘扬129精神。

弘扬129精神就是要弘扬众志成城的团结协作精神,为此,我们在要让艺术系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全面加快艺术系崛起步伐。立志在艰苦中创作、在弱势中崛起、在困境中前进,力争通过艺术系各个专业和各届师生的努力,改变艺术系相对松散的面貌。最后,要付诸行动,落到实处。只有行动起来,才有能冲向成功,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12·9运动的成功爆发正是爱国青年们的切实行动,所以目标的实现与否,关键是在于行动。而行动对于现在对我们来说主要是学习和增强自己的能力和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同学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历史任务,自己的意志,和自己应该做什么。回顾历史,应当以史为鉴,从中获取智慧和启迪。我们应该珍惜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时刻铭记,为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光荣;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篇2

1.NCAA给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改革带来的启示

NCAA是全美高校竞技体育联合会的简称 ,是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全国性竞技体育联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竞赛规程统一、队伍规模庞大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NCAA在大学开展体育竞赛是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1.1 NCAA的学籍管理制度

NCAA对考入成员学校的新生有明确的最低学术要求 ,保证入学后能够实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对运动员的录取资格,NCAA有明确的规定。NCAA对学生运动员有严格的学籍管理。学生运动员要参加有组织的训练资格,必须进行学士学位或者同等学位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全日制课程的注册。学生运动员的比赛资格与学籍相挂钩, 也就是说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才允许参加比赛[1]。

1.2 NCAA的竞赛管理

按NCAA制定的分级标准将全国及以下各大学校际运动会实行甲、乙、丙三个级别的赛制,保证为所有参赛运动员与成员学校提供平等的竞赛机会。设立奖励制度和处罚制度。对学生运动员参加校际间体育比赛的资格制定了严格的要求[1]。

1.3训练经费的来源与分配制度

NCAA的经费基本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学校的财政拨款;二是来源于NCAA的篮球赛、橄榄球赛和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运动竞赛给学校带来的巨大收益; 三是来自于校友的捐赠。在市场推广方面,重视与赞助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名称、标志等使用权卖给一个中介公司,然后由该公司挑选、分配合作伙伴。NCAA对于成员学校根据级别分别享有利益分成的比例。在资金的分成中包括援助资金、学术促进基金、体育赞助经费、特别补助资金、联盟补助资金等。NCAA商业化运作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各个成员学校得到相应的利益,对于学生运动员给予许多经济上的援助。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组织机构设置较为简单、不够完善。 (2)管理层次比较单一,大多是纵向管理,不利于调动基层的积极性。 (3)分工不够明确,不利于组织的灵活运作,影响工作效率。比较NCAA的成功经验,我国高校管理机构应该做一些改革:(1)充分吸收NCAA的优点,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作用。 (2)完善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走上依托市场,自我运行的道路。 (3)组织管理机构要分工明确,权力适当,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3]。

2.美国大学给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学训矛盾解决的启示

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管理体制大学校际体育运动是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学生运动员是全体学生的一部分,学生运动员的录取后的政策、学术水平标准都应与其他所有学生一致。在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中存在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但是在美国这个矛盾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解决[4]。

学分制的实施缓解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 以修满专业所要求的总学分为合格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即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计划甚至学习年限,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上课时间、地点。由于美国大学都实行这种学分制, 因此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中学与训矛盾的解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5]。

首先,学生运动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可以为运动训练赢得更多的时间;其次,学生运动员可以延长学习年限,推迟毕业,用以弥补因训练竞赛而耽搁了的课程,只要有了学习的时间, 就为学生运动员学与训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美国大学实行的这种学分制缓解了学生运动员的学与训之间的矛盾。

通过中美大学在解决大学生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矛盾的分析, 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是以牺牲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求得与运动训练的平衡, 以牺牲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扩充运动训练时间。而美国则是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激励机制,通过学分制、提供教育经费资助、限制竞赛资格三个方面调控学习与训练,使二者得到平衡。美国在解决学训矛盾方面的成功经验给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学训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借鉴:(l)延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年限,确保他们能达到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其他工作;(2)向学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进行资格限定,通过这种激励与制约的关系调动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热情, 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3)限制竞赛资格与提供奖学金相结合,合理引入激励大学生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机制, 缓解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矛盾[6]。

3.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经费解决途径给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费解决的启示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经费整体上数量少,来源单一,没有形成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而美国大学则充分发挥了NCAA的功能 ,利用市场规律 ,开辟了多种途径、方法的经费筹措形式。美国大学的这些成功经验给我国大学在解决经费问题上有很多启示:(l)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应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各高校一起把解决经费的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应着眼于未来;(2)要积极开辟以高校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市场,成为筹集资金的主渠道;(3)充分利用体育市场,形成向学校、社会、个人多途径的经费筹集体制[5]。

4.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体制 、 教练员机制对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启示

4.1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机制的启示

NCAA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所有打算申请高水平运动员的人均应向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申请, 只有达到资格审查的要求才具有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1]。同时可根据联合会发布的各个学院的毕业率及运动成绩, 准高水平运动员选择高校进行接触、会面。这个过程一般可持续1年。如果双方都感觉满意,就签订国家意向书与经济赞助协议。

在此期间 要通过美 国高校高 水平运动 员的资格 审查。如果想申请成为高水平运动员, 首先就要成为准高水平运动员,也就是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规定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对于受教育程度与学术水平具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保证了全国在招生上的统一性和公平性。要想通过资格审查必须满足高中毕业,高中期间必须修完一定数量的必修课程且成绩合格。必须修完一定数量的核心课程等要求。这使得美国大学生运动员之所以既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 又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 为将来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首先, 我国应设立负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专门机构, 加强对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统一管理并对招生过程进行宏观控制和调控。制定全国统一的资格标准,对运动员进行资格认证,规范招生程序。规范招生过程中学生与招生负责人的行为避免不正当竞争的产生[8]。

4.2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机制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水平很高, 除了与其发展的历史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之外, 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也是其保持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校在确定好教练员之后,还要与教练员签订一份详细的聘用合同。当然,运动成绩指标是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他们在聘用期内不能实现学校提出的目标,完成签约时提出的任务,那么这些教练员将会被解聘。而且美国各高校对教练员的职称并不看重,他们只看中结果,美国大学通过这种方法聘请优秀教练员,激励他们努力工作[10]。当然,美国的教练员有着较高的运动水平和学历水平。这些教练员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学历教育。

在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教练员允许聘用,既可以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又可以是外单位甚至是俱乐部、专业队的教练员,而且这些教练员不承担教学任务, 是专职的大学竞技体育教练员。另外,NCAA为了平衡各学校的竞技水平、维护竞赛的公平性和节约经费支出,对学校运动队的教练员人数也做出了严格限制。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整体水平如何, 对发展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运动员的教育作用,还是对整个高校竞技体育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美国在大学教练员的管理机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1)打破现有的教练员任命制,建立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聘用制,实行教练员责任制,允许聘任社会上优秀的教练员到大学执教,这样不但能提高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成绩, 而且能带动和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师教练员;(2)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组织一些活动尽快培养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的教练员。可以采用定期学习和培训,实行岗位培训、教练员等级制等方法加速教练员水平的提高;(3)大学在管理教练员方面应引入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使得教练员主动提高业务水平[11]。

5.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对策

5.1明确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定位

构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目标体系。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表述:积极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应该与大学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和建立以业余为主的校际体育竞赛体系;培养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运动员;培养为社会各行业有用的有运动才能的体育人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具体目标应该体现为以下方面:宣传目标、规模目标、管理体制目标、竞赛目标、市场机制目标和运动员培养目标[12]。

5.2学训矛盾的调和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份是双重的,既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又要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因此,处理好学习与训练这两方面的矛盾是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关键。

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应该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先进理念,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采用:(1)延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年限,确保他们能达到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其他工作;(2)向学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进行资格限定,通过这种激励与制约的关系调动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3)限制竞赛资格与提供奖学金相结合, 合理引入激励大学生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机制, 缓解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5.3转变思想观念 ,盘活经费来源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 目前经费短缺是制约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一直由办队高校自己解决,虽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在逐年增加, 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经费整体上数量少,来源单一,主要渠道就是学校拨款,没有形成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我国高校在解决经费问题上必须摆脱封闭自守的发展形势, 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推向市 场 ,建立与之 相适应的 运行机制 :(1)我国大学 生体育协会应该发挥应有的功能, 各高校一起把解决经费的问题放在 一个重要 的位置 ,应着眼于 未来 ;(2)要积极开 辟以高校竞 技体育为 主体的市 场 , 成为筹集 资金的主 渠道 ;(3 ) 充分利用体育市场 , 形成向学校、社会、 个人多途径的经费筹集体制[14]。

5.4保证生源质量 , 完善招生制度 , 提高教练员的工作效率

为确保优质生源必须疏通招生渠道, 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必须把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视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国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大学为龙头,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的竞技体育发展规划, 确保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的持续性发展;按运动成绩制定文化成绩的标准,文化成绩不要过低;完善法律法规,杜绝不良之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环境。

随着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及运动员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荷都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的范围,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努力外,教练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整体水平如何, 对发展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运动员的教育作用,还是对整个高校竞技体育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6.结语

6.1美国高校 竞技体育 管理机构 (NCAA) 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不够完善,应该在依托教育部门管理高校体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把法律和行政有机结合。

6.2美国高校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激励机制,通过学分制、提供教育经费资助、限制竞赛资格三个方面调控学习与训练,使二者平衡有效解决学与训之间的矛盾。我国高校在大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矛盾的处理上应该延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年限,采取浮动学分制,将提供奖学金与竞赛资格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国际健康;促进运动;发展启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0-0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1健康促进的发展轨迹

Mckeown教授曾提出为全人类健康着想的六项原则:①改善卫生条件的不均一性;②强调疾病的预防;③部门间相互合作;④公众的参与;⑤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视;⑥国际合作。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Mckeown教授的六项原则制定了“健康为人人”的政策框架,并于1978年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这是人人健康运动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健康促进发展的雏型。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了《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推出健康促进的全新概念,呼唤人们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世界新的公共卫生运动——健康促进。提出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的综合性策略。1988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敦促各国政府协调经济、社会和健康政策,以推进健康促进运动。1991年在瑞典松滋瓦尔召开第三届大会强调健康和身体环境的关系。1997年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第四届大会强调各国要坚持将健康促进作为健康进展的核心,会议通过的《雅加达健康促进宣言》提出了WHO确立健康促进在21世纪的优先地位。

2国际健康促进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2.1体育成为增进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明进程中社会技术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运动缺乏,生活中体力活动减少,静态生活方式比例大大增加。大量研究表明,静态生活方式与疾病关系密切。根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五大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44.5%,恶性肿瘤占20%。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Health Promo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会议,明确提出了“体育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1997年,第47届世界健康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联席会议,阐述了一个健康促进的视野,即“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的运动观点。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呼唤健康,对健康的认识、对生命质量的重视日益提高。体育作为增进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也成为人类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身体发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体育的含义可以看出体育对促进健康有广泛的作用。

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于运动促进健康的政策、建议、法规、指南等内容,可以看出缺乏体力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公认。在我国,体力活动不足正在成为更加突出的疾病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借鉴国际上有关运动促进健康的经验,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强对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的探索,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呼吁政府部门更多地重视群众体育,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够参加体育锻炼,政府部门投资购买体育设施,扩大体育健身辅导员队伍,真正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组织我国全民健身和健康促进活动,更好地促进大众的健康。

2.2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一般作用①发达肌肉,增长力量,这是健美运动的一个突出作用。②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经常从事健美锻炼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健美锻炼可使心肌增强,心脏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从而提高心脏收缩力血管舒张力,使心搏有力,心输出量增加,故心脏能承受更大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圣体的营养水平,代谢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③改善体型体态。健美运动可使全身各部分的比例匀称协调,平衡和谐,线条优美,身体各部位的姿态端庄流畅。④提高神经系统机能。体育锻炼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能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和集中能力,提高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2.3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①体育运动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緒,获得微妙的快感,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是由于工作和劳动带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不良情绪得到有益的放松和调节。体育运动还能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力。②体育锻炼对自我知觉和自信心的提高。③体育锻炼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④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2.4建议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②讲究心理卫生。③积极进行锻炼。

3结论

在人类发展史上,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对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健康在于运动,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通过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变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现代的科学理论和运动实践更证明,合理的,适宜的,科学的锻炼,对提高和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充沛的精力,促进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历程[J].中国健康教育,2007(11).

英国农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篇4

英国农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1 英国农业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群岛组成,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比广西总面积略大一些.英国总人口为5978万人,人口密度为245人/平方公里,比广西大.其82%的`人口为城市人口,城市化程度居发达国家的前列.

作 者:陈伟超 Chen Weichao 作者单位:广西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南宁,530022刊 名:广西农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年,卷(期):“”(2)分类号:F3关键词: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篇5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二、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历程

现代社会工作起源于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实施的《济贫法》,这部法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并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16世纪的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当时的英国统治者面临大量的贫民生活无着落、偷盗、乞讨等社会问题。因此,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贫困问题。《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济贫法》的意义一是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二是其救济经费的一部分来源于富有阶层,即国家强制征收的济贫税。《济贫法》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供养的区内贫民负责救济,救济经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金三者为主要来源。《济贫法》的特点是

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济贫法》于1834年修正为新《济贫法》,到1948年,在英国实施了347年,《济贫法》的修正实施使社会工作者尝试用个性化方式解决贫困问题,这为英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德国1788年在汉堡市实行一种救济制度,史称“汉堡制”,对社会工作在制度与方法上影响甚远。汉堡制将全市分为若干区,分别对贫困者实施救济,或介绍职业、医疗疾病等,并设中央办事机构,总管全市救贫行政事务。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小市镇仿汉堡制并加以修改完善,开始实行爱尔伯福制,即各区再分段,负责对段内的贫民进行经常性调查,按需予以补助,并办理职业介绍以及对游民进行管理训练等。各市设有全市性的赈济组织。在此期间,英国早期社会工作者借鉴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做法,进行济贫工作。此后,1869年在伦敦成立的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和1877年成立的美国慈善组织会社进一步推动了济贫工作的专业化,确定了服务到个人的社会工作理念。

兴起于英美等国的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运动共同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社区睦邻运动首先是由教会及一些慈善组织、基金会发起的。社区睦邻运动的方法是让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尽量调动并利用社区内的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和教育居民改善自己的环,培养居民的自助与互助精神。社区睦邻运动发起于英国,1884年,伦敦东区传教士巴涅特为纪念年轻的亡友——牛津大学经济系讲师汤因比服务于贫民、工人的崇高精神,在自己所属的教区建立了第一座社区睦邻中心,并定名为汤因比馆。继该中心后,英国各地也建立了类似的服务中心。社区睦邻运动在美国的影响较大,开展最为广泛。1886年,美国著名的社区睦邻服务社苏尔大厦创办,厦内为青年人、老年人提供了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教育的机会,还成立了如贫困、劳动、教育、政治等大型研究室。苏尔大厦的建立改善了其所在地芝加哥市市民的生活,并促进了全美社区睦邻运动,到1937年,美国已建立了 300多个类似的服务中心。欧洲大部分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社区睦邻运动。

社区睦邻运动的开展及其所提倡的服务精神和取得的成就,无疑给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在社区基础上,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解决贫困问题。社区睦邻运动对于社会工作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首创了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二是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即充分关注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并且将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均建立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三是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四是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五是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工伤保险法》,1889年又实行了《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的推出缓解了一触即发的劳资矛盾,解决了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国内经济的发展。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1929年的“大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所导致的成千上万失业人员的生活及就业等问题,颁布施行了《社会安全法案》,其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三个方案构成。这些制度的建立说明各国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对社会成员贫困问题的关注逐渐趋向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中的社会行政工作日趋重要。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扩展,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1940年代,小组工作(亦称团体工作)开

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之中。1950年代以后,由于联合国的推动,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社区福利计划和社区发展计划。到了1960年代,美国的社区发展计划进入了黄金时期,1962年社区工作正式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政府也视社区工作为福利国家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对社会工作教育提出了要求。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较早的是美国,1898年,纽约救贫协会创办讲习班,讲授慈善学的应用。1904年改为纽约社会工作学院。后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于1910年设置社会工作课程。1912年正式成立社会工作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于 1903年开设社会服务课程。1917年美国学者理查曼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把这种助人的工作作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系统加以研究和传授,从而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英国早半个世纪,一是来自社会工作教育团体,同时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也日益感到接受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因此美国的大学应邀负责培训社会服务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继而纷纷开始建立社会工作专业。1953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SW E)和1955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 ASW)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最终成为一个公认的职业。

英国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在1945年以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认为社会服务是针对社会中的贫苦及边缘群体提供的机构服务。社会服务部门的创立,给英国社会工作者构建了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工作结构。英国在 1969年正式成立英国社会工作员协会(B ASW),1970年,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CCE T SW),正式奠定英国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地位。1970年实施的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从那以后,为个人社会服务的公共支出增长了400%。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承担了复杂的个案工作,从老年人到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与一些特殊群体打交道,向儿童、老年人以及广泛流行的心理、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在社会服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工作发展到现在,均已实现了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工作必须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系统训练。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同医生、律师一样,没有获得社会工作的执业资格,就不能从事社会工作事务。从为贫困者提供服务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从关注贫困人员问题到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由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到成为专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由自愿的慈善服务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托多学科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参与,使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多样化。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协调人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没有社会问题,就没有社会工作。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再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相关学说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社会个案工作中被广泛运用。这些理论研究的共同点都是探讨如何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方式方法。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西方社会工作发的历程表明: 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和工业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分不开的;相关的社会福利理念是支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特别是专业社会工

作发展的关键力量;发展社会工作需要制度化的空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提升福利服务地与效果的必然选择;等等。我认为我国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改善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首先, 从推进中国市场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对发展社会工作必要性的认识。改革以来,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先的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机制发生了变化, 不能继续完满地解决这些问题, 显示我们在对原先的福利制度加以改革与完善的同时, 有必要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其次, 吸收中外有价值的社会福利思想, 营造适应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基础。中国自古以来, 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就非常丰富。

第三, 强化国家(政府)的主导角色, 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表明, 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落实上述措施必将大大加快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应当看到,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 诸如其一, 由于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事物, 人们对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尚存在分歧;其二, 中国近年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很快, 但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比较权威的评价标准;其三, 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际部门的需要缺乏有效的衔接,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严重存在;其四, 第三部门不发达, 限制了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空间;其五, 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照搬照抄现象, 对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工作尚严重不足;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 制约着中国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有待于国家(政府)出面采取切实措施一个一个地尽快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宗派:《人道与仁政》,《社区发展月刊》, 1976 年第 9 期。[2]参见叶楚生:《社会工作概论》, 台北, 同泰公司,1980 年, 第 3~4 页。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篇6

一二九运动历史意义

1、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3、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一二九运动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对当前青年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4、红军长征和一二九运动的密切关系。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了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帮助了中华民族,增进了全民族的利益。

5、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纪念一二九运动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美国高速公路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篇7

关键词:美国公路概况,交通控制与管理,环境保护,人性化设计

辽宁省交通厅路面施工与养护技术培训团赴美进行考察培训, 从植被丰厚的东海岸到干旱少雨的西海岸, 对美国公路发展现状、施工与养护技术及科技研究、运营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学习。

在美期间, 我们参加了路面养护系统及路面资产评估、港口运输优化设计、美国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等集中培训, 先后参观了亚特兰大快速捷运局 (MATA) 、佐治亚州公路收费管理局、亚特兰大高速公路收费站、佐治亚州公路安全管理办公室及佐治亚州公路材料试验室, 并亲身通行和考察了75#、85#、95#州际高速公路、亚特兰大1#高速和部分县道、农村公路。

1 赴美考察培训学习体会

1.1 美国高速公路概况

美国公路网十分发达, 做为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公路的四通八达在促进工贸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发展得最迅速、最发达、配套设施最完善的是高速公路。美国自1940年在洛杉矶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起,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 至今总里程已经达到了9万多公里, 占美国公路总里程1.4%, 占全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一, 美国各个州几乎都通高速公路, 以十纵十横为主骨架向外延伸加密, 总长7.3万公里, 形成了十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承担了全美公路21%以上运输量, 缩小了时空距离, 提高了运输效率, 商品、资源流通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也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出行方式。

1.2 美国高速公路的特点

1.2.1 高速公路设计特点

(1) 线形设计十分注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因地制宜, 不过分追求过高的技术指标,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始终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长直线设计多被在地广人稀的地方采用, 大而长的纵坡也常在山区采用, 在美国仿佛土地不是问题, 分离式路基使用得十分普遍。

(2) 路基特点

在美国几乎出行都开车, 走路的行人很少, 活动范围大, 因此通道在高速路上设置的不多, 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置必要的跨线桥和互通式立交即可, 高填方较少, 与原地面基本齐平。

(3) 高速公路建设占地较宽, 中央隔离带宽 (约10~20m) 和道路两侧较宽缓冲带是其突出特点, 这不仅仅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加宽提供了方便条件。

(4) 由于路堤较低, 不设置通道, 很少的跨线桥, 在排水的位置设置必要的涵洞, 涵构造物较少。

(5) 排水结构多以浅碟型排水沟为主, 汇流后采取明排或暗排的形式。

(6) 边坡缓

由于路堤低, 较缓的边坡不仅可行, 而且与宽中分带一起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所以公路边防撞护栏也较少设置。

(7) 沥青路面与混凝土路面均有使用, 佐治亚洲州际公路中1212km为沥青路面, 784km为混凝土路面。总的来说, 路面材料以沥青路面居多, 大多是四层结构, 特别之处是表面层为透水层, 可以有效地防止雨天路面形成积水和水膜, 可以有效地防滑, 使用效果也很好, 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排水功能。

(8) 中央隔离带一般以植草皮为主, 不植树, 保持良好的通视性。

(9) 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双向车道数较多 (约7~10车道) , 大多实现了同向小型汽车和大型货车分道行驶, 互不干扰, 为保证不混行, 除交通法规等约束外, 同向不同车型行驶的车道中间增设了防撞护栏等硬隔离设施。

1.2.2 桥梁设计特点

(1) 桥梁结构简单实用, 以满足功能需要就好;

(2) 跨线桥主要以钢梁为主。

1.2.3 交通控制与管理方面

(1) 收费高速公路较少

在美国约90%左右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投资建设, 绝大部分的高速公路不收费。个别州的高速如有收费的, 收费标准也较低, 大都实现了不停车收费, 收费系统很先进, 可使车辆迅速地通过, 提高了行车效率, 减小了拥堵。

(2) 汽车多, 交通量大、车速较快

美国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 一般家庭都有两台或更多车辆, 数量巨大;高速公路限速都在每小时100~120km之间, 车况整体较好, 大型货车和小型车基本都可以达到这一速度。

(3) 交通标志简洁、清晰、明了

高速公路不同颜色的提示牌代表了不同的提示功能, 简洁明了, 多而不乱。

(4) 安全防护以实用为主, 以必要、有效为设置原则, 即经济又起到了作用

由于路堤低、边坡缓、中央分隔带宽, 所以较少采用防撞护栏等安全设施, 仅在桥上及路边有危及安全的设施 (如电线杆) 时设置防撞护栏。在一些路段的硬路肩上设有一些宽1cm、深1cm、间距20cm的横向凹槽, 当车辆驶出行车道、压到硬路肩上的凹槽时, 会产生较大的颠簸和噪音, 提醒司机注意, 效果较好。车道间隔标线外侧边缘, 嵌有反光标, 有利于夜间车辆行驶安全。

(5) 立足现有, 通过法规和措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缓解拥堵。

公路管理部门采用多种措施在现有条件下挖潜, 提高车辆通行能力。例如优化交通信号、标志, 城市道路上设置专门的左转车道, 为乘坐二人以上车辆提供专用车道, 设置交通管理中心, 配备公路应急反应人员等。其中亚特兰大有6英里的高速公路, 最内侧有一条车道实行根据车辆的多少实施随时调整价格的收费行驶方式, 控制了单条车道的车流量, 通过收费的方式减少了拥堵情况, 虽然正在试验阶段, 但是效果很好。在车多路少这一现实交通共性问题面前, 这种方法值得推广与借鉴。

(6) 高速公路管理制度执行得有效彻底

美国高速公路路况普遍较好, 一方面是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本身质量过关、品质过硬, 同时也与政府对车辆超载超限的严格管理息息相关。美国政府对车辆超载运输的管理执法相当严格, 使得超限运输违法成本极高, 使得运输车辆不敢违规违法。交通执法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加强对运输车辆超限检查, 主要措施有在高速公路的关键位置设置称重站, 检查所有经过的卡车。对超重的车辆要求卸载, 或缴纳用于道路养护的罚款后才可通行。超宽超高的车辆, 必须履行有关手续, 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才可上路。这样既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 又减少了因车辆超载超限对道路带来的过早破坏, 最直观的表现是极少有车辙现象, 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有效保证。对违法驾驶行为例如酒驾、不使用安全带等, 都有专门机构、专门设备、设施进行管理, 这使得整个交通运行秩序表现得十分顺畅, 拥而不堵, 顺畅、有序。

(7) 在州界设置服务区, 具有迎宾功能

在美国高速公路每到州与州的交界处, 大都设有服务区, 这里的服务区除了具有人员休息和车辆保障的功能外, 还有迎宾的功能, 向进入本州的司机免费提供地图以及住宿、旅游等方面的服务信息, 不仅方便人们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8) 自觉文明礼让

在美国道路上驾车行驶, 绝大多数人能做到行车文明礼让, 给我们留下了较深刻印象, 例如, 行车过程中极少使用喇叭, 夜间行车较少使用远光灯 (未发现有氙气大灯) , 天色一旦渐暗就提前开启车灯, 给其它车辆一个有效的提醒。弯道进入永远让直行做得非常好, 车辆永远给行人让行, 礼让的结果是秩序井然, 是安全快速的车流, 是较低的管理成本。

1.2.4 环境保护方面

在美国最大的体会之一, 就是美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公路建设方面, 环境保护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保护是确定公路线位的第一要素

环境保护是项目选线的重要前提, 项目的线路走向、方案确定必须首先通过环保部门审查。

(2) 线形设计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线形设计力求与环境协调, 采取的工程措施、方案不是以高指标为目的, 而是因地制宜, 适当采取分离式路基。

(3) 注意水土保持

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原有土壤的扰动, 设置临时排水和防护设施。对未绿化的土质边坡铺盖临时覆盖物, 如土工织物、棕榈垫、防雨布、橡胶片、枯枝败叶等, 防止水土流失。

(4) 在穿越村庄、城镇等居民聚集区时, 采取声屏障等隔离降噪措施。

1.3 美国公路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美国公路发展总体处于较高水准, 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滑坡, 公路建设与维护也面临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公路规模过大、建设与养护经费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了收费公路、增加税收、引入社会投资等方式, 由于各种方式的采用均需通过投票表决, 资金筹措的周期较长, 影响了公路改造、维护的进程。走过的几条高速公路路况来看, 路面破损开裂的、桥梁钢构件腐蚀锈蚀的、混凝土破损漏筋的现象也很多, 这些现象都亟待修复解决。

2 美国公路发展现状对我们工作的启示

(1) 合理布局, 继续加大力度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为提供更便捷的物流环境,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大发展阶段, 国民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交通系统必须认识到肩负的重大责任, 合理规划, 快速发展, 建立畅达快速的交通网络,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2) 增加智能化管理设施,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要十分重视将电子、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科技手段运用到高速公路管理中, 积极发展交通智能化管理, 解决和满足人们对交通“高速、安全、舒适”的要求, 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3) 加强超载管理工作, 避免路面早期破坏

从此次考察的情况看, 结合我省公路病害的情况, 超载运输对路面的破坏是主要的、显而易见的, 因此从保证合理运价、营造良性运输经营环境、加大加重治超的手段, 增加超限违法成本, 治理超限运输刻不容缓, 减少路面过早破坏, 减低公路维修养护成本, 提高路网运输效率。

3 结语

通过本次考察培训学习, 使本人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工作思路, 更加坚定了投身交通发展事业的信心。我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将国外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 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李渔的文学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篇8

一、 立“主脑”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认为,一出戏中有许多人物,却只是为一个主要人物而设置的;这个灵魂人物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其实只是写透他的一件事而已。那么,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节课也应当有一个“主脑”?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脑”应立足于“一课一得”。其实,这四个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之所以提起,是因为现在有许多的语文课,为了实现所谓“大容量”,为了体现“三维目标”,为了将文本资源挖掘到“算无遗策”,遂在短短的40分钟内努力实践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果是尾大不掉,“主脑”不明。其实,“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在每一节课都要平均地体现出来,而应该是在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段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均衡达成的。一节课的目标不必太多,有“一得”即可;一节课的头绪不必太繁,有“主脑”即可。

比如,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收录《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诗。该课教学的“主脑”是什么?对教材和学生分析后我认为,诗句通俗易懂,写出了儿童的调皮、可爱。因此,教学以“童趣”二字为“主脑”,通过诵读,感悟诗中真趣。遂设计几个基本环节:1.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疑,串讲全诗,读出诗意;2. 想象《池上》描述的画面(口头语言训练),表演《小儿垂钓》(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训练),读出画面;3. 学生谈谈自己喜爱诗中的哪一个小孩,喜欢他什么,读出喜爱;4. 介绍自己读过或搜集的写小孩的古诗句,谈谈自己对诗句中的孩子的感受,读读背背。如此一节课上下来,书里书外的儿童都是趣味盎然了。

中年级的儿童正处于从形象思维迈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如何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文本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者确立的“主脑”是“文字——画面——情感”的学法指导,因此,课上设计两个重要的板块:一是学习老天鹅舍身破冰一段,在研读词句、体会冰层之“厚”和老天鹅一击之“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二是学习群鹅破冰一段,学生闭目聆听教师诵读,想象群鹅齐心破冰、此起彼伏的壮观画面。经过这两次从文字到画面的想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于概念上的勇敢、团结等辞藻,而是激发出强烈的认同感、钦佩感、同情感,实现了“披文以入情”的目的。

上述《古诗两首》以文本的思想感情为“主脑”,《天鹅的故事》以阅读方法教学为“主脑”,有的课也可以用读写结合为“主脑”,不一而足。

二、 减“头绪”

“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减“头绪”与立“主脑”联系密切,欲立“主脑”,必先减“头绪”;若头绪纷繁,“主脑”又如何能够分明?李渔认为,头绪繁多是非同一般的大病。这使我想起高林生老师曾统计某次公开课教学,平均每节课老师提出24.2个问题,这么繁琐的教学和地毯式提问,真有点让学生们应接不暇了。看来,减“头绪”还真是当务之急。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由于教师的启发和赏识,让学生在质疑环节里一口气提出了二十几个问题,涉及课文的许多词、句、段,当然也有一些能指向文章主题的。怎么办?孙老师机智地将诸多问题归纳为:1. 老人到底累不累?2. 老人为什么还不退休?3. 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板书三个字:累、退、岁。三个问题,形式上合辙押韵,简洁风趣,内容上涵盖了学生提出的绝大多数问题。更有价值的是,问题极富张力,很开放,没有特定的答案,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深入到文本的内蕴里去,这是减“头绪”的经典课例。

三、 密“针线”

李渔指出,“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算是密“针线”?

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教者设计了教学的三个层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盘古劈开混沌一段,感悟他的勇猛有力;通过研读词语的方法学习盘古顶天立地一段,感悟他的关怀生灵;通过诵读记忆的方法学习盘古化身万物一段,感悟他的甘于奉献。如此,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地显现出来。这是层层深入的密“针线”。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基于学生最初的感受便是母亲如此之“轻”,教者便引导学生围绕“轻”字质疑。学生提问:“母亲到底有多轻?”“母亲为什么这么轻?”“我为什么不知道母亲这样轻?”“当我终于知道母亲这样轻,会怎么想?”由这些问题引出相关段落学习,感受母亲殷殷的爱子之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由一点辐射开去的密“针线”。

缜密的结构终究是为“主脑”服务的,是为学生的“一得”服务的,因此“密”不可沦为“碎”,而应视为教学环节与板块内在联系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教师要坚持给学生空间,重视课堂的生成,达到密而不繁,疏而不漏。

四、 贵“浅显”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叠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发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李渔如是说。

一语中的!公开课上,诗词歌赋,妙语连珠,导入时用,过渡时用,讲解时用,小结时用,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据不完全统计,最多的一节课可用到二十余首古诗),学生听了,如堕五云之中,效果不外两种:一是对该教师的才学崇拜不已;二是因为自己听不懂而自卑不已。据说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可是,对于完全不懂的东西硬灌进来,小学生通常都会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一种填塞是硬要把不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深邃思想灌输给他们,揠苗助长地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强压给学生,无视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李渔认为戏曲要老少咸宜,通俗易懂,才能为大众接受。我们的语文教学既然是面向儿童的,自然也要浅显明白,才能为学生接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聪明人”做傻事?李渔一语道破:“假此以见其才也。”那是为听课的领导和教师表演的。后一句话说得更好,“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于是想起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珍珠鸟》。开篇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简单解释了一下,点明这是学习课文的要求。薛老师把第4自然段作为指导的重点,课件上拉红了四个虚词:只、竟然、索性、反而,让学生们注意这几个词,读读这段话,逐一地说理解,谈感受,体会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渐渐地不怕人的过程;再拉红六个方位词:笼子四周、屋里、柜顶上、书架上、小桌子上、杯子上,体会小珍珠鸟与“我”越来越接近,直至亲密无间;再拉红三个连续的关联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小鸟的调皮可爱,无拘无束。到这里,人与鸟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已渐渐呈现。回头看看这一段的教学,没有华丽的铺陈和引用,只有若干个极浅近极常见的词语的理解而已。可又有几人能想到通过几个虚词、方位词、关联词将学生引向文章的内涵,渐行渐深,而学生始终学得轻松愉悦,并不觉得这文章有多么深奥难解,更不觉得这老师有多么渊博高明,这的确算得上是“浅处见才”的“高手”了。

中国古代文论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并非只有李渔的文论观点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所启示。这里只取《闲情偶寄》的一瓢饮,谈点收获,与同仁切磋。我以为若追本穷源,细细研读中国古代文论,充分汲取营养,那么对于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否更有裨益?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篇9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改革实验陆续出现,有些已取得初步成果。这无疑将对提高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的质量起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成功的实践经验,加以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的改革经验,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快地提高。各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尽管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有着很多共同点,面临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些问题在国际会议上还进行了共同的探讨和研究。了解这些,对我们的改革会有一定的助益。当然,研究国外的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注意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探寻其中有益的启示,避免照搬。

从国外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 强调数学为所有的人

这是1984年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代表们认为,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以来,设计的数学教学好象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致使许多儿童在学习中感觉困难。因此,他们指出,数学教育应当改变方向,使数学为所有的人,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有用的工具。这是九十年代应当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各国的社会、文化条件不同,学校制度不同。但是,代表们都认为,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大多数的需要,要找出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数学的有效方法。

这一点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国正在逐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已基本上达到普及。义务教育不仅要求所有适龄的儿童都要入学,而且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给所有正常的儿童打好初步的数学基础。对于这一点,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也有所注意。但是也有的教师还不够明确。例如,有些教师对于优等生比较重视,而对差生往往重视不够,结果使一些本来可以达到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的学生落伍了。另外,也有的老师把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升学率方面,补充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内容或难题,而不是着重研究如何使数学成为所有学生的有用工具。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正常的学生都能达到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仍是当前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改革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

这是近年来在国际会议上以及一些国家研究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初期,由于过份重视数学水平的提高,强调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打基础,结果削弱了一些实际中有用的基础知识。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必须删减那些用处不大的内容,而增加或加强一些实际中有广泛用途的内容。例如,由于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可以简化,而应加强口算,增加估算;所解的问题应是现实世界常遇到的,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于日常生活之中,于其他学科之中。当然对于数学的应用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因此所解的问题也包括一些探究性作业,以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联系到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一方面在编订教学大纲和编写课本时要注意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实际用处不大的可予以删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根据改革发展的趋向正确掌握教学的重点。例如,数目较大、步数较多的运算就不宜再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练习,而应加强数目不大的笔算和一般口算的熟练程度。应用题方面,也不宜超过大纲、课本的范围和难度,可以适当加强联系实际的题目。以为现在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用题就要加难加深,这种看法很值得研究。一些实践表明,不超出大纲、课本的范围和难度,只要教材组织得当,教法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增加过于繁难的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降低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早在60年代,国外由于科技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就提出改革数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但是70年代以至近些年来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顺序,教学生死记硬背。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趋向于选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方法,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做“讲台上的圣人”。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各国都提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美国提倡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等;苏联提倡用独立作业法、问题教学法等,同时对传统的讲解法、谈话法等加以改造,加强启发性。各国都强调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用最佳最合理的教法。其次,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改变传统的“教师――学生”这种单向联系的教学模式,而把班级、小组和个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联系,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使优等生和差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再次,针对目前不少国家中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时要注重理解,要在“工具性的理解”(能回答“怎样做”)和“有理性的理解”(能回答“为什么”)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此外,还提倡广泛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使用学生可以操作的教学材料,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和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发现数学规律。

国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我们也有很大启发。在我国,有一部分教师十分重视并积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行启发式,在不同程度上还是用灌输式或填鸭式,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考试主要靠死背硬记,受教育者主动性很不够,……”据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现象。如有些学生死背课本上的一些结语,但并不真正理解。这种现象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切实为培养人才打好数学基础,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此,去年国家教委修订公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专门写了一条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中的问题是很多的,修订的《大纲》中对一些主要问题都谈到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认真贯彻执行,就一定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效果。

五四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篇10

1919年5月4日,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掀起了一场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当代青年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最终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这些已经过去95年了,五四运动本身早已成为了历史。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既然国家的宏观形势已经改变,那么我们就不能死守着95年前的斗争方式去表达爱国情感。但纵观当今青年,却造就了“非主流”,“啃老族”、“月光族”等鲜明特征的当代青年,一些爱国和民族主义者的青年渐行渐远,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是挥霍着时间,虚度年华。谈到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最多的是对现实的困惑,迷茫,空虚。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而当谈到关于爱国的时候,多数人的反应则是冷漠淡薄,更不用谈关心国家命运,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我认为这是社会环境与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的原因,与当时五四时期的社会现状相比,当今社会,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往往就考虑自身的利益,仅仅关注自身发展这个“小我”,忘记了关注社会这个“大我”。而大学生所最关心的问题也就局限为自身的基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实现。学生只是社会的软弱阶层,作为一个阶级其自身不仅在政治上是软弱无能的,而且也缺乏社会的或经济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但为什么青年越来越少?历史浩浩荡荡,然而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心灵状态却固执地停留在原处,没能走出悲愤而迷茫的荒漠。

上一篇:投资理财最好的方式下一篇:掌声教学设计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