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通用8篇)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篇1
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农村党员分层
积分管理办法
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白杨河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入,但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给农村党员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白杨河乡党委结合实际,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领导干部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制定出台白杨河乡农村党员分层积分管理办法。
一、当前我乡农村党员管理的难题及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查,全乡各村党(总)支部普遍存在党员“没抓手”、“难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展组织生活难。党支部是党员之家,家庭成员理应经常相聚交流感情,这个家才有家的感觉。但目前部分农村党支部一年难得过上几次组织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有: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组织生活经费不足;党员外出务工,流动过多,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得不到保证;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是来享受,没有好处就不来。
二是按月收缴党费难。按月交党费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提醒党员记住自己的党员身份,坚持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流动党员,认为月月交党费实在麻烦,为了方便省事,村党支部遂改为一次性收足全年党费。由于不能每月收缴党费,加之组织生活少,党组织未能及时掌握党员动态,容易造成管理脱节现象,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党员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导致有的党员对党的感情淡化,对党员身份不再看重。
三是集中教育培训难。我乡农牧民党员居住分散,平时各忙各的,难得聚在一块。而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地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使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党员平均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兴致较差;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理想等。这些差别导致对党员难以统一管理和集中培训,即使以支部为单位也难使教育培训计划满足所有党员个体的需要,所以党员的参与率往往不高。
二、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难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的新途径,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村。
一、实行分类管理。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进行分类,引导其发挥作用。一是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管理。根据各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置让党员发挥作用的具体岗位,如党务村务顾问、财务监督、计划生育监督、环境卫生监督、社会治安维护、民事纠纷调解等,并规定相应的职责,采取一人一岗、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等形式,由支部把能够胜任某些岗位且符合条件的党员推荐上岗。上岗后,支部要及时进行督查。对出现问题的要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改进,有效地加强管理;二是对外出务工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各支部要对外出务工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并落实好联系人,及时向外出务工党员传递支部的信息,并要求他们每月主动向支部或党小组作一次思想汇报,支部认真总结外出务工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党员本人,促其落实整改,保持管理的连续性,使之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三是对老弱病残党员进行集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将老弱病残党员编入同一个党小组进行统一管理,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让他们过好组织生活,当好支部的坚强后盾。
二、加强目标管理。确定每位党员的管理目标,每月对照标准结合个人表现予以评分,并每月进行公布。年终把累计得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表彰先进、处置后进的主要依据。(1)划分层次。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根据农村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全体党员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党员的村两委干部;第二层次为年龄在59周岁以下的在家无职党员;第三层次为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第四层次为年龄60岁以上的无职或体弱多病的党员。(2)设定基分。根据四个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按20~50不同分值确定相应的基准分。第一层次基础分20分,第二层次基础分30分,第三层次基础分40分,第四层次基础分50分。(3)明确指标。以监督制约和发挥作用并重,确定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支部各项决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外出党员思想工作汇报;参加“三会一课”;党费缴纳;联系党务村务;协助调解民事纠纷;勤劳致富及扶贫帮困;提供经济发展项目;参加公益事业等32项指标。根据细化后的考核指标,每一项都明确规定具体得分和倒扣分值。(4)记录分数。每位党员人手一本《党员管理积分手册》,每完成一项指标及时记录在自己的积分手册中。个人独自完成的工作,要及时报告党支部,经支部讨论认可,按相应分值计分,扣分的统一由党支部讨论决定。各支部要确定一名支委为记录员,具体负责支部积分工作。党支部在每月召开的党员会议上通报各党员的得分情况,并与党员个人登记的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监督。(5)积分运用。把积分等次作为年终表彰奖励和民主评议的主要依据。按照党员全年累计积分进行划分累计达100分以上的为优秀等次、70~90分的为合格等次、51~69分的为基本合格等次、5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等次。凡被评为优秀的,要及时在党员大会进行表彰;凡被评为基本合格的,要对其提醒和警告;凡被评为不合格的,给予三个月或六个月整改期,并确定两名合格党员对其进行帮助引导,督促其积极改正缺点。
三、完善制度管理。一是建立党支部会议预告制度。要求各支部在召开党员大会的前三天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乡党建办报告召开的时间及内容,提前两天通知乡联系点领导领导和全体党员,让他们做好工作安排。会议召开后,由乡党建办随机抽查几名党员加以核实,以此督促支部按要求开好党员大会。要求各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大会预告制度,开好支委会、支部扩大会议和党员大会,上好党课,并认真做好记录,确保有案可查,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二是建立与外出党员联系制度。为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各村支部要建立与党员定期联系的机制,以党小组为单位,落实一名责任心强的党员组长或副组长为联系人;制作本小组的通讯录,包括党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内容;联系人要每月与党员联系一次,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情况等,经每月汇总后向支部汇报,让支部能即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切实做好对外出党员的管理。农村党员管理是一项长期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加强制度管理,采取党员分层管理积分考核办法,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农村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白杨河乡党委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篇2
一、现状调查
1. 教育体系较为完整
一是工作队伍较齐全。以“一骨干三配套”为框架建立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队伍。“骨干”就是以各级党员电教干部为骨干, “三配套”就是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兼职管理队伍、教育培训兼职辅导队伍、教育培训技术保障队伍三支兼职队伍。二是教育手段较齐全。利用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互联网络等手段, 在全市建成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按照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 利用电信宽带网络, 组建了覆盖到区县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专网, 开通了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中心;依托互联网, 建立了重庆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门户网站《红岩网》;依托有线电视传输网络, 建设了重庆市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数字电视专用频道, 最终形成多网并举、互联互通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2. 管理格局较健全
一是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很多村都配备了能容纳全部党员的会议室及电脑、投影仪等必备设施, 有条件的村配备电子阅览室, 增添了健身、体育等活动器具。二是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不少乡镇依据农村党员分类指导和教育管理原则, 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农村经济组织单独设立党支部, 使党组织的设置能切合农村实际;有的乡镇按照地域相近原则, 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制度。例如, 永川区的党员中心户配备了必需的学习、教育设施, 使农村无职党员能就近、经常性开展活动。三是活动载体不断更新。各乡镇街党委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载体建设,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党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 丰都县在三合街道办事处开展“党的组织进小区、党的声音进楼院、党的温暖进家庭”活动, 着力整合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服务功能, 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据调查, 一般农村无职党员占该党支部总党员数的90%左右, 甚至比例更高。虽然无职党员数量很大, 但结构不尽合理, 已经影响到农村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 很多农村党支部, 35岁以下的党员人数占党员总数比不到20%。个别村党支部中, 年龄小于35岁的党员只有1位;二是性别比例不合理, 男性党员多, 女性党员少, 有的村委想推荐一个女党员负责妇女工作都不行;三是分布结构不合理, 务工党员多、务农党员少, 外出党员多、留村党员少, 甚至有的村50岁以下的党员全部外出打工;四是知识层次不合理, 在农村党支部, 初中及以下的党员人数占一般党员总数的70%以上。
2. 无职党员管理松散
从制度层面看, 缺少加强农村无职党员管理的方法、考核制度和规定, 基层党组织管好、管差一个样, 无职党员做好、做差一个样。从认识层面看,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或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 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 对农村党员的管理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或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抓好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 保证各项任务完成就行了。只有在支部改选、党费缴纳等无职党员尽义务时才会想起无职党员。从党员自身看, 一是流动党员管理难,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偏僻贫困地区, 农村党员外出打工、搬迁, 很少办理组织关系迁移手续, 很多无职党员也成为无名党员。三是离职党员管理难, 由于年龄大、有过错、能力差等原因离职的村社党员干部, 有的不支持, 有的闹情绪, 有的泄私愤;四是老龄党员管理难, 老弱病残党员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 有的老党员子女不支持、不理解。
3. 无职党员素质偏低
一是文化水平偏低。据调查, 在很多农村党支部中, 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无职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0%以下;二是致富能力偏弱, 由于大多数无职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等原因, 找不到发展经济的好路子, 缺乏致富本领;三是党性观念淡化, 一些无职党员放松了党的理论学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向, 理想信念动摇, 宗旨意识淡化, 有的私心严重, 为己谋利;有的组织纪律性差, 对工作不支持、不配合, 与普通群众混为一谈;有的不履行党员义务, 不缴党费, 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信念动摇, 信仰宗教迷信并长期参加教会活动。
4. 发挥作用渠道不多
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政治觉悟、责任意识和社会影响力均明显高出普通群众,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发动机”作用;在发展公益事业中起到“助推器”作用;在维护农村稳定中起到“稳定器”作用;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起到“排头兵”作用。但由于没有具体职位和相应责任等原因, 相当一部分农村无职党员确实存在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农村无职党员由于无职无责, 除了参加党组织活动、交纳党费外, 与群众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想干事无用武之地, 想管事没有名份;同时, 由于农村无职党员具有较强的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有为党多做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愿望, 对计划生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工作能带头完成任务。
三、对策和建议
1. 调结构, 促使农村无职党员队伍更加合理
一是改善年龄和文化结构, 重点发展35岁以下, 高中及中专学历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党员, 以解决农村无职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问题;二是调整分布结构, 注意培养各阶层的优秀青年入党, 积极鼓励致富能人、退伍军人、返乡民工、回乡知识青年等入党, 逐步形成党员年龄、文化、技能、地域等合理结构;三是畅通“出口”问题, 也就是建立新陈代谢机制, 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 要强化“出口”关。对那些缺乏革命意志, 不履行党员义务, 不符合条件的党员要及时进行处置。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2. 严管理, 促农村无职党员职责履行到位
一是健全制度。对农村无职党员实行规范管理, 必须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在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或领导干部对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不足问题的同时, 也要健全对农村无职党员的考评体系。二是分类管理。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 应根据不同类别, 提出不同要求。比如, 请老党员多做调查研究、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等工作;对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 使他们始终在党组织视线范围之内。也可以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情况组成党小组, 方便管理。三是量化管理。由村党支部对无职党员参加学习、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情况, 细化为量化考核指标, 定期评先树优。
3. 抓教育, 促农村无职党员提高素质能力
农村无职党员教育工作重点:一是做好教育规划。围绕教育重点科学制定教育计划, 把教育培训工作向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延伸。二是增加科学教育内容。在科学教育的同时, 依据实际情况, 合理地加入培训农技知识、法治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三是灵活的教育方式。运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系统教育培训;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方式进行普及教育培训;对流动党员寄送学习资料, 发送手机短息、qq信息, 对老弱病残党员落实专人上门辅导等方式进行专门教育培训。
4. 搭平台, 促农村无职党员服务农村发展
针对农村无职党员普遍存在“隐身”“潜水”的现象,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平台, 改变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例如, 采取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家庭挂牌、建立党员形象公示栏, 把农村无职党员身份亮出来, 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又如开展“设岗定责”活动, 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设岗”的原则, 为农村无职党员“量身定岗”, 实现“人人有担子、处处有事做”。再如, 贵州绥阳开展的“践诺摘星”, 浦北的“一句话承诺”等活动也值得推广。这些活动都有效增强了无职党员干事做事的主动性、积极性, 促使无职党员以多办实事、多谋福利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5. 强保障, 促农村无职党员工作更有激情
村干部要加强对农村无职党员的关心。一是要建立关怀机制。例如, 对年龄在70岁以上, 具有一定党龄且无固定收入的农村无职党员实行定期发放补贴政策。二是建立帮扶机制。比如, 针对家庭贫困、面临困难的农村无职党员, 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无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 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脱贫等实际困难。三是建立跟踪机制。面对新入党的农村无职党员应在关心他们生产生活的同时, 对他们的思想情况进行长期跟踪, 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农村初中教育管理刍谈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管理;办学目标;学生管理;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30
初中是中学教学和小学教育之间十分重要的阶段,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农村初中除了这种承上启上的作用外,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与城市初中相比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笔者在农村初中承担着部分教育管理工作,现就农村初中的教育管理,从办学目标、学生管理、师资队伍三个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办学目标
对于一所农村学校而言,确定明确的办学目标非常重要,它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指明发展方向。鉴于办学目标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制定办学目标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现实基础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出前瞻性。只有依靠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学校才能够有效地开发教育资源、凝聚师资力量,并确保学校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因此,办学目标的制定过程非常重要。办学目标除了要体现出学校的客观实际情况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教育发展规划和当代社科实际。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综合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建议当代农村初中学校围绕这样几个方面来确定办学目标:校风优良、环境优美、教育优质、设备齐全、管理科学、教学现代化。想要实现上述办学目标,必须要经过长期地努力和不懈地奋斗,具体建议是:首先,力求育人环境的优化。育人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环境、物态环境以及周边相关环境。学校应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上述环境的优化。其次,努力培养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提供办学质量的重要人才保证,培养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以及借助于名师效应等。再次,确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最后,重视积累学校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校形成属于自己的办学风格的重要文化因素,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发展历史的整理以及各种资料档案的管理。
(二)学生管理
对于农村初中而言,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德育上。学校的德育使命是要让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的同时,获得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为成为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作好必要的铺垫。具体来看,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天性,举办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相对于课堂上的灌说教式的灌输和讲解,学生更加喜欢从各种活动当中提升认识,而且众多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可以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通过举办篮球比赛、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体育竞技精神、公平竞争精神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再如,举办以《我爱我“家”》征文比赛,在锻炼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学校荣誉的重要性,并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懂得约束自己,做一个模范学生,为学校争光。
第二,为每一个学生创建品德档案。利用学生品德档案,任课老师、班主任以及学校领导都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借此鼓励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及时地记录、综合、交流和评比,激励学生进步。同时,为了体现出学生品德的变化情况,也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社区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品德档案需要定期总结,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变化,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够激发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督促的意识。具体内容是,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需要通常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其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平等教学的理念,同时,积极探求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落实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思想。班级管理是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管理理念。
第四,强化家长和学校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家长的积极配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此举可以确保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在有效的督促下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家长和学校双方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主要包括不定期约见家长、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家长书等,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该阶段表现出来的优点以及不足等对家长进行如实地反应,并给家长相关的处理建议。
(三)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要把初中教师的评职评优评先单列出来。初中教师的“学科带头人”很少,而初中的特级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这就是一贯把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放在一起评定的结果。小学有很多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这除了与小学教师的个人努力分不开外,其最大因素是小学是单独评定的。所以,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荣誉的评选,都应该加大初中的比例。
第二,确保教师培训的实效。组织对教师培训时应“阶梯推进”,第一步,职能技能全员培训,旨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做到务实培训,学以致用,造福教师。第二步,还权教师,自主规划。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个人能力,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需求,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和加深专业素养的培训。第三步,统一规划,重点培养。教育行政部门应规划各学科的教师发展方向,最后培养出来的就是“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名师。
第三,注意在职称和年龄上形成合理梯队。全校教师低职称到高职称以及各年龄段的人员分布比例要合理,一般而言,职称上高中低三段大体按2:3:5的比例分布较为合理,年龄上20岁至60岁每十岁为一段,从低到高四个年龄段的分布比例控制在2:3:3:2的比例较为合理。为达到这种比例,学校每年在补充新教师时一方面按要求统一招考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则应适当从外单位调入年龄稍长的有经验教师。如此方能形成合理的梯队。
以上是笔者就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管理的一些想法,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详述,仅略列于此,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魏义华.初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01):256-257.
[2]冯亚苹.初中教育中家校结合实效性的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03):125-128.
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篇4
农村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给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当前农村党员管理存在的难题及原因
(一)开展组织生活难。目前农村党支部一年难得过上几次组织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有:村集体经济薄弱,开展组织生活经费不足、场地有限;组织生活单一乏味,党员参与热情不高;党员外出务工,流动过多,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得不到保证;少数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是来享受,没有好处就不来。
(二)观念不新,农村党员发展视野狭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党支部和农民群众存在以下几种模糊思想。(1)坐等上门思想。一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农民入党必须主动申请,主动进行思想汇报,村党支部没有必要去动员、启发农民入党。这种思想观念抑制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如果党支部不授意,自己不敢冒然写申请,时间一长,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在渴求和等待中逐渐消磨了信念,放弃了入党的念头。(2)求全责备的思想。一些村支部书记总是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和潜力,总认为缺点太多、条件不够,不给那些虽不 1
够成熟,但有潜力的青年以培养锻炼的机会。加之少数思想意识落后党员对农村青年负面影响较大,使他们的入党积极性降低。
(三)方式不活,农村党员教育模式滞后。一是内容安排不科学。在内容安排的总体上还存在统筹兼顾不够、支离破碎的缺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的仅仅应付上级临时安排的重要文件学习或形势任务报告,没有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不重视长期教育;有的过分突出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甚至代替了政治理论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农村党员不同的文化层次开展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二是措施方法不适应。对党员的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党员的教育仍然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老套路,对农村党员来说完全失去了吸引力。有的虽然想了一些新办法,但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差。三是师资力量不够。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有限,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在党员教育上仍然是支部书记唱独角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制度不严,农村党员管理流于形式。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抓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容易见到成效,花费精力不值得。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近些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可以说出台了很多好的制度,但就是基层党组织坚持不够、落实不够,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摆设,目的就是为了应付检查。
二、建议及对策
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要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转
变党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真正使党员在政治坚强起来,思想纯洁起来,行动先进起来,形象高大起来。
(1)要“暖心”,加强党员后备力量建设。通过使党员感到温暖,进而让群众感受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加强党员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一是在成长上关心。要把培养对象的重点放在35岁以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专业户、个体户、能工巧匠、返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青年、退伍复员军人等自富带能力强的群众上。经过调查筛选后,对他们的个人资料进行储备管理,形成“发展党员后备力量资源库”,实行定点培养,锁定目标,主动上门去谈心,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在政治上关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级发展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上,事先征询党员的建议,听取党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优先采纳党员的建议或意见,激发党员的工作热忱,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让大家感受到党员和群众就是不一样,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村有志青年的入党热情。三是在生活上关心。对于老弱病残、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党员,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医生上门到其家中进行免费体检;逢年过节时大张旗鼓的组织支委成员上门对其进行走访慰问,使农村党员能够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二)要“灵活”,开展多样化的党员教育。一是强化党员实践活动意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农村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受到教育。诸如“党员挂牌”、“党员联户”、“党员双带”、“党员责任区”等这些活动,既结合了农村工作,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使
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强了无私奉献精神和建功立业的自觉性,而且生动灵活,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的一条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二是强化宣传意识,注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工具。利用大众传播工具进行农村党员教育,既可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党员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覆盖面。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树立典型,用农村党员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让农村党员看得见,学得着;采用对话、谈心等双向交流形式,使教育深入人脑,打动人心等。三是从效果上确保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要做好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的结合,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和耐心说理、平等讨论、互教互学的民主方式,激发农村党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同时适当选择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吸取教训,警戒自己,努力在广大农村党员中造成一种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要把加强党员教育同改进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融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好办法,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增强教育效果。
(三)要“有为”,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各级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党员管理上要有所作为,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一方面,要对农村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引导其发挥作用。对现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党员,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离退休回村的退休党员,要求他们树
关于农村党员管理的思考 篇5
仓上镇党委书记李锦旻
党组织对党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是党组织的一份子,党员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党组织纯洁性问题。尤其是农村党员多数分布在广大群众中,居住分散,加之流动性大、不能相对集中等特点,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党员接受教育组织管理和教育经常性程度低。现就农村党员的管理浅谈几点个人观点。
一、农村党员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利益的驱使,党员的思想也不断变化,公德美德意识和奉献精神逐年淡化,原则性、大局意识相差甚远,讲面子、爱排场、比阔气成了年轻党员的主流,工作上拈轻怕重、回避矛盾、推诿拖拉等现象时有发生,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与《党章》的规定和各级党组织的要求相比,亟待加强党员个人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个人修养。
1、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淡化。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利益格局出现多元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主流的环境下,社会矛盾日益凸现,部分党员对此失去信心,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认为只要能搞到钱过好当前生活就可以了,淡化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多数党员只注重履行个人义务,忽视了民主权利,认为在当地只要完成支部交办的工作任务,只要起到带头作用就可以了,党
员荣誉感消失,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对大局和整体不负责任,导致党员队伍活动不足。
2、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经调查,农村党员的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党员所占的比例较大,大多数党员无一技之长,对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适应性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部分党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使党员队伍的优越性得不到很好地体现。
3、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弱化。对照党组织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逐年弱化,雷锋、杨善洲等先进型的人物在减少,奉献精神和公德美德意识不断弱化,讲面子、比排场、摆阔气的风气呈上升趋势,党员个人以自身经济利益为重,把大局意识和整体利益臵之度外,认为无私奉献是“老实人”,讲公德美德丢面子,不愿发挥个人先进性,甚至因部分党员个人的行为,在群众中起到了反面作用,增长了不良风气形成的气焰。
4、农村党员组织纪律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个人原则性不强,不能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个人形象差,乱说话、乱表态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参与组织生活不守时,或经常性不参加,且平时不学习,不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有脱离组织现象发生;三是部分党员常年外出务工,不主动与组织的联系,不定期汇报思想,导致组织管理难度大;四是党员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不讲诚信、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党员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根源分析
1、党员发展过程中把关不严。部分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程序不清,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真实情况掌握不全面,把关不严,存在为当年考核发展将就型党员,导致党员整体素质不高。
2、农村支部凝聚力有待加强。农村支部组织生活开展不正常,组织难度大,党务公开工作不到位,议事规则执行打折扣,导致党员、群众对支部有一定看法,甚至出现不团结现象。
3、农村党员优势体现不明显。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农村党员除了履行缴纳党费、带头发展农村产业、带头落实“双创”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义务外,党员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久而久之,党员消极思想明显。
4、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不够。目前,从农村党员日常组织生活开展情况来看,多数年轻党员常年外出务工,大多数支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完善支部活动记录,正常活动组织难度大,党员思想逐年颓废,党员先进性得不到体现。
5、农村党员违纪处理不到位。在农村部分党员中,违纪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薄弱,对党员的违纪得不到及时处理,一些违纪案件屡禁不止,党员违纪呈上升趋势。
三、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建议
1、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党员纯洁性。发展党员是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老更替的过程,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发展党员是保证新发展党员素质的关键,是提高党员质量的入口,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推行“四关”:一是严把推荐关。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坚持“两推一公示”,即组织群众代表和党员投票推荐,对推荐票数达不到半数的不列为发展对象。对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人选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有问题并调查属实的,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
格;二是严把考试关。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自学的基础上,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培训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的,暂缓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入党;三是严把表决关。为避免人为因素对发展党员的干扰,在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通过后,方可发展;四是严把审查关。对发展对象严格把关,加强政治审查,对其入党材料逐项审核,确保程序规范、内容齐全。对预备党员逐一谈话,了解其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地指出努力方向,促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党员。
2、加强党员管理,确保党员先进性。一是规范支部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按照“五个好”支部要求,争当先进党组织,建立和完善“两委”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在支部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支部活动经常化,定期组织和开展党员学习、教育、议事等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来提高党员个人修养,坚定信念,体现党员先进性;三是严肃查处违规违纪党员。按照调查及时、教育到位、查处有力、警示他人的原则,严明组织纪律,做到出现一例,查处一例,决不姑息,确保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方案 篇6
为促进农村干部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星级化管理向其他村干部党员延伸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镇党委《关于对农村干部党员全面实行星级化管理的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现对农村干部(农村党支部书记除外)党员的星级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任务、目标
农村干部党员星
级化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对现任农村干部党员进行考核和评议;二是依据考核和评议结果对农村干部党员评定星级。通过对农村干部党员实行星级化管理,将每名农村干部党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全面加强农村“两委”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时间、范围
这次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的考核评议和评星定级工作从9月下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共3个多月时间。以后每年“七一”前,由镇党委组织评定一次。评定星级的范围包括村“两委”班子成员、文书、计生主任、群团组织负责人、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农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不再参加村委会主任的星级评定。
三、方法步骤
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由镇党委具体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摸底阶段(2005年9月20日—10月10日)。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参加的人员范围是:镇党政班子成员、全体脱产干部、村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农村党员。各村召开会议时,要由包村干部主持,村干部、党员和每户一名群众代表参加。镇党委依据《意见》,对照“农村干部考核标准”和“农村党员考核标准”制定《考核评议办法》,报县委组织部批准后组织实施。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镇党委组织专门力量,逐村进行深入调查,理清每名村干部党员的党龄、职务、任职时间、家庭主要致富项目、个人简历、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并以村为单位建好台帐、村干部和党员《基本情况花名册》,分类建档。
(二)考核评星阶段(2005年10月11日—12月15日)。镇党委成立吸收经管、计生、信访、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片书记参加的考核小组,根据《考核评议办法》,对每名农村干部和党员近两年来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时,由考核小组按照5方面内容对每名村干部党员逐项进行打分,分值占农村干部党员评定星级总分数的50。在考核的基础上,分别召开由全体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每户一名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对村干部和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分值占农村干部党员评定星级总分数的50。进行评议时,先由村干部或党员对照县委《意见》中的5项考核内容和本《实施方案》中的考核标准,结合近两年来的工作进行述职。述职后,发放《民主评议票》,由与会人员分别对每名村干部和党员进行评议。对村干部的评议包括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五个方面,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对党员的评议包括党性好、作用好、本领好、反映好、形象好五个方面,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民主评议票》由评议小组负责汇总,报镇党委存档。对照评星标准和内容,由考核小组和村支部书记提出拟定星级名单。镇党委根据考核和民主评议情况,集体研究确定每名村干部党员的星级。星级名单确定后,要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检查验收阶段(2005年12月16日—12月30日)。镇党委对星级化管理延伸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将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全镇星级化管理延伸工作的考核评议和评星定级情况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进行表扬;对验收不合格、走过场、敷衍了事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重新组织开展。
四、政策规定
(一)农村干部任职时间界定标准
1、有兼职的,以现任主要职务计算任职时间。
2、任现职有间断的,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连续计算任职时间。
①间断时间不足1年的;
②间断时间1年以上、4年以下的,应扣除间断时间;
③间断时间超过4年的,间断前的任职年限不再连续计算。
(二)农村干部考核标准
1、“思想觉悟”方面:
①带头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各项决议,从各方面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②能够自觉摆正位置,到位,不越位,主动积极配合其他村干部开展工作;③不谋私利,心系本村群众,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④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较高的群众威信。
2、“工作能力”方面:
①落实目标责任制,具备完成分管工作任务的能力;②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效益可观的致富项目,并积极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或技术、资金服务;③能够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自己分管的工作没有引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现象;④爱护集体财产,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没有发生集体资产流失现象。
3、“工作作风”方面:
①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善于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说话办事不搞强
迫命令,不盛气凌人;②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办事,没有发生违反上级政策的现象;③能够团结、配合其他村干部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④办事公道正派,先人后己。在分配计生指标、救济粮款衣物、宅基地、义务工、各种费用负担和安排亲属、子女参军时,不搞特殊;⑤积极参与村务管理,按规定定期参加村里组织的各项活动;⑥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没有发生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⑦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的冷暖和疾苦,对特困户、五保户妥善照顾;⑧工作扎实认真,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行为。
4、“工作实绩”方面:
①能够及时完成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部署的临时性、阶段性工作;②在小康村创建、民营经济、植树造林、农村公路改造等重点工作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比较显著的成绩;③分管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5、“廉洁自律”方面:
①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②带头执行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公正、公道、民主、公开;③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以权谋私、挥霍浪费、贪污受贿现象,没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④没有发生因经济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⑤没有因经济问题而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本人当的评定星级资格:
1、违反计划生育、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上级政策规定,被“一票否决”的;
2、对抗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议,拒不服从组织安排的;
3、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执法机关立案侦察、取保候审的;
4、违背上级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农村党员考核标准
1、“党性好”方面:
①党性观念强,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不听信和传播政治谣言,不公开发表、散布同上级党委决定精神相悖的言论。②带头执行党章规定,积极参加“三会一课”和村里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③自觉贯彻执行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议,在各项工作中能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④按时足额交纳党费。
2、“作用好”方面:
①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并带头贯彻落实。②充分行使党员权利,围绕党务、村务、财务等村级重大事项,积级向村党支部提合理化建议。③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带头完成村党支部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④带头维护群众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勇于牺牲个人利益。⑤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不搞非法组织活动,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⑥带头交纳税费,无拖欠现象,并动员和教育亲属、群众按时交纳。
3、“本领好”方面:
①带头科技致富,有1-2个致富项目。②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家庭收入位居本村上游。③带头学习和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实施科学种植和养殖。④积极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或资金、技术,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反映好”方面:
①能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②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教育子女遵守计生政策。③尊老爱幼,家庭、邻里和睦,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威信。④带头遵守村规民约。⑤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违纪行为。
5、“形象好”方面:
①带头移风易俗,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倡导文明新风。②不信仰宗教,不参与宗教活动及封建迷信活动。③不参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种邪教组织。④不组织、参加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和无理闹事活动。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本人当年的评星定级资格。情节严重的,镇党委和村支部可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和组织程序,予以除名或劝退: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2、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
3、参与、组织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的;
4、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党内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5、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执法机关立案侦察或取保候审的。
(四)严格掌握原则
对农村干部党员的考核评议要区分情况,把握界限,实事求是,科学界定。要严格区分四种情况:一是把因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村干部党员不熟悉、不了解上级的政策规定同对抗、不执行上级决议区分开来;二是把因村级工作管理混乱造成村干部党员的职责、任务不清同不履行职责区分开来;三是把因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瘫痪造成村级活动不能正常组织开展同不按规定参加村级活动区分开来;四是把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而不能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同思想落后、不履行党员义务区分开来。
(五)其他规定
1、每年初,村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要分别制定《工作目标》。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目标》由镇党委负责审核把关,其他村干部的由村党支部负责审核把关。
2、由村党支部根据党员本人的实际情况,为每名党员定岗定责,明确任务目标。
3、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考核评议和评星定级工作和其他村干部、党员同步进行,每年“七一”前进行。
4、纳入星级化管理范围的农村干部离职后,不再参加评定星级。
5、农村干部的星级评定和取消,由镇党委综合考核,集体研究确定。
6、纳入星级化管理范围的农村干部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在被执法机关立案侦察和取保候审期间,停发补贴。被判刑的,自判决之日起,取消一切待遇。
7、纳入星级化管理范围的农村干部离任后,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其教育管理,保其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在村务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日常管理
(一)加强教育培训。要发挥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在培训范围上,要确保每年将纳入星级化管理范围的农村干部党员培训一遍。在培训形式上,要适应农村干部党员的特点,做到灵活多样,易于接受。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其他村干部和党员每年不少于7天。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争当“双带模范”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具体规划。要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干部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尽快培养一批帮带能力强的“领头雁”;要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二)强化监督管理。要帮助指导各村对每名村干部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目标、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对无职党员要分别设岗定责。各村要将每名村干部的职务、职责、目标和党员的设岗定责情况,在村党建活动室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对每名村干部党员定职责、压任务、抓管理,促进农村党的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严格管理纪律。对纳入星级化管理范围的村干部和党员,要定期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平时表现。对群众和党员意见比较大的,要及时给予警示,限期改正错误。对经教育不改的,视情况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问题较多、连续两年评议不合格的党员,要按照有关程序严肃处理。
六、组织领导
对农村干部和党员实行星级化管理,是健全完善我镇农村干部党员管理体制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对这项工作负总责,亲自抓,靠上抓。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要专下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抓好这项工作。要吸收组织、宣传、财政、经管等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二要大力宣传,广造舆论。利用村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对农村干部和党员实行星级化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等,在全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要加强指导,定期调度。镇党委派驻巡视组指导并督促各村开展这项工作。定期调度,听取汇报,强化指导,狠抓督查,促进全镇星级化管理延伸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关于对农村干部党员考核评议、评定星级的办法
附件
关于对农村干部党员考核评议评定星级的办法
为加强对农村干部党员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根据镇党委有关规定,现对农村干部党员的考核评议、评定星级工作制定如下办法。
一、组织实施
按照简化程序、易于操作、理顺关系的原则,抓好对农村干部党员的考核工作,农村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本村农村干部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考核,由镇党建办牵头,吸收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工作片负责人参加,依据镇党委制定的《考核评议办法》进行考核,其结果按星级化管理对农村干部党员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评议,由村党支部依据农村干部党员《考核评议办法》进行量化,按照“支部书记主持、工作片书记监督、干部党员群众评议、评议小组计分”的程序进行操作。
二、基本原则
(一)标准统一的原则。对农村干部党员职务制定考核评议办法,使同一职务的干部党员在同一个标准下考核。
(二)量化的原则。考核和评议全部实行量化,使评星定级具备直观性。
(三)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农村干部党员的考核评议既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和评议办法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又要实事求是,不能带着感情考核和评议。
三、定星分数的确定
农村干部和党员考核评议总分数为100分,其中镇考核占50分,群众评议占50分。评议总分50分,农村干部由“思想觉悟”“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五个单项构成,农村党员由“党性好”“作用好”“本领好”“反映好”“形象好”五个单项构成,每个单项占10分,农村干部单项“称职”以上票、农村党员单项“合格”以上票达到75的各得10分,达不到的酌情扣分。
村主任以下干部定星分数计算公式:镇考核得分+群众评议得分=定星分数。
农村党员定星分数计算公式:镇考核得分+群众评议得分=定星分数。
对农村干部党员的考核评议分数之和作为定星分数。得分90分以上评定为五星级,60分到90分为四星级,40分到60分为三星级,30分到40分为二星级,30分以下为一星级。
四、授星表彰
每年农村干部党员评定星级后,在各村张榜公示一周。三星级以上的农村干部、二星级以上的党员予以授星,并以镇党委文件形式予以公布。五星级农村干部党员,每年由镇党委在“七一”前进行表彰。村主任授予“*星级村委会主任”,其他干部授予“*星级农村干部”,党员授予“*星级共产党员”。
五、相关规定
(一)村干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本人当的评定星级资格。
1、违反计划生育、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上级政策规定,被“一票否决”的;
2、对抗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决议,拒不服从组织领导的;
3、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执法机关立案侦察、取保候审的;
4、违背上级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党员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本人当的评星定级资格。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2、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
3、参与、组织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的;
4、有违法违纪行为,受党内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5、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被执法机关立案侦察或取保候审的。
(三)农村干部按规定进行工龄奖星,连续担任现职每满十年奖励一个星级,满20年以上(含20年)的奖励二个星级。
(四)干部兼数职的,分别参与每个职务的考核、评议、定星,按最高得星予以授星。如有一票否决的或所兼职务有得三星以下的,不予授星。
(五)既是干部又是党员的,分别参加干部和党员的考核、评议、定星。
(六)农村干部三星级以下的予以诫免,连续两年三星级以下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予以罢免。
(七)党员二星级以下的亮黄牌,连续两年二星级以下的,按照《党章》规定的有关组织程序予以劝退。
农村师德建设现状及教育管理策略 篇7
当我们翻开一篇篇农村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 发现这些师德标兵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在“忘我工作、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三者中大多选择了“忘我工作”!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师德风范固然可敬, 但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倡的师德吗?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都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 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呢?
其实, 农村教师中的这种师德观念更为突出。虽然党和国家制定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 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教师的地位和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师德建设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负荷超载, 影响身心健康
由于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和教师编制的缩小, 超级大班、一人教一个教学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使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成倍增加, 许多教学任务不能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正常完成, 常常加班加点, 搞得疲惫不堪, 心理压力大大加重, 不少教师产生了焦虑、抑郁的心态, 进而影响教师的人格修养和育人效果。
二、教育投入不足, 影响教师水平提高
农村经济比较薄弱, 有的学校至今还背着“普九”债务的沉重包袱, 哪有经费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增添新的教学资料、设备设施?试想, 教师在一种封闭的情况下, 知识得不到补充、能力得不到提高, 怎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怎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三、教师业余生活枯燥, 导致人生观念错位
农村教师, 尤其是村小教师, 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当枯燥:一是地处偏僻, 远离城镇中心, 交际面狭窄;二是在校工作任务重, 回家生活压力大;三是城镇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 令他们孤寂、失落、苦闷和彷徨。久而久之, 这些因素导致一些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他们通过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来发泄心中的郁闷;用酣战麻将桌、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拜金欲望;有的甚至无视国法、铤而走险, 用猥亵或奸淫女生的犯罪手段来尝试腐朽堕落的生活情调, 最终成为教师的败类, 人民的罪人。
四、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难以适应改革要求
在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的长期影响下, 教师已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 “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学校至今仍大有人在, 难以适应现代基础教育改革。
五、学校存在安全隐患, 令教师高度紧张
生命不保, 何谈教育?然而,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校舍危房, 许多学校仍无封闭的校园, 尤其是村级小学, 他们一人一班, 甚至一校一人一班, 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 全国不少地方先后出现校园师生伤害事故, 再给教师压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为了学生的安全, 教师不仅要做好保姆, 还要当好保安!
针对师德建设的这些现状, 我们应如何对农村师德进行教育管理呢?
一、加强学习, 创新师德理念
首先抓好干部、教师的理论学习, 特别是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 从而使广大教师树立以“师爱为魂、育人为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善待自我、健康工作, 恪尽职守、不断创新”的师德理念。
二、健全制度, 创新师德规范
我们必须改变重业务、轻师德的不全面、不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一套体现教师师德高低的、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将师德要求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并坚持开展每期一次的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及部门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活动, 把教师的师德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选模等挂钩, 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三、树立典型, 创新示范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使教师学有榜样, 可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观看各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 领悟那种“热爱教育、无私奉献、遵循规律、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全面负责、为人师表、勤奋学习”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 坚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身边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 创设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使教师学有目标, 赶有方向。
四、开发校本, 创新培训方式
学校开发校本资源, 通过专家引领型、名师带动型、实践反思型、信息共享型、课题带动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 使教师获得主动学习和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关心教师, 创新生活环境
社会方面: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培育良好外部环境, 全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学校方面:学校管理者应及时了解和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尽量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二是建立城镇、农村教师定期交流机制, 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三是要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 与教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四是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 给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教师个人方面:加强自我维护, 积极应对压力。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克服自高自大、妄自菲薄等不良心态, 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 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六、开源节流, 创新教育投入机制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提高办学质量, 落实安保措施, 一是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 真正把学校建设成社会最好的房子和灾害避难所, 二是学校要勤俭节约, 进一步完善学校勤工俭学项目, 弥补自助办学经费的不足;三是争取社会贤达和慈善机构对教育的支持,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小学管理;现状;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很多教师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施新课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领导者的素质偏低,部分校长对教改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不高,有等待观望心理
有些校长不是“业务型”校长,而是“事务型”校长,对新课程,更多的是了解和掌握理论层次和观念层次的内容,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都比较欠缺。对基于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践参与研究不够,教师不能一起合作性的在一起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发挥其指导和引领作用。
3.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设备落后或缺乏的现象,学校管理照本宣科,“本本”管理,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学校无法正常提供各种专用教室和必要的实验用品,而且教师即使产生好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由于教室里音响设备的缺少,本就寥寥无几的光盘、磁带等只能成为摆设,不能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和落实。这些都给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4.农村学校课程资源极为有限
没有图书馆、科技馆、网络资源和博物馆。课程资源的缺乏,给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实践增加了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二、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1.提升学校决策者的人格魅力
“所谓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指校长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等个人综合素质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等的总和。”以人为本,突出管理中“人”的核心地位,重视人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人人不同的个性、需要和发展。如果仅仅采用制度、计划、监督的管理方式,只能体现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很容易把人变成只知道服从的“制度奴隶”,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当下,新型的学校管理方式是使教师向开放型、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就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高尚的人格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古人在这句话里讲的就是人格的力量。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领导者,校长要有楷模意识,自己首先做到:信仰坚定,有矢志不渝的坚毅力;品行高洁,有才学超群的吸引力;宽以待人,有严于律己的亲和力;沉着果断,有潇洒自如的感染力;举止得体,有平易近人的感染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人格高尚的决策者,能让员工内心真正的信服,自愿接受决策者的影响,这样才能树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
2.心胸坦荡,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人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好学校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和学生。学校领导应该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做到:(1)建立优秀教师制度,从教学成绩、教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确定教师标兵,以此来引导其他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2)在把业务管理权限下放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创造,用每个人的智慧去挑战难题;鼓励教师负责,让教师可以自由整合、补充、调整和拓宽课程;鼓励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把教育变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联系的立体式模型。(3)学校管理者要充分挖掘教师中潜在的资源,把对学生有利的信息、人际关系等资源综合起来,变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应对提供资源的教师给予奖励。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是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心,把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融合,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教师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要尊重理解教师,与教师全面沟通。决策者应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特长爱好、能力水平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1)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工作中给予支持和鼓励;(2)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平台。
4.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
(1)充分开发校外社会实践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高效利用,保证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更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2)开展调研,科学分类,形成学生校外社会实践“资源包”。校外实践资源是多元的,包括校外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校外社会实践人力资源包括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校外专家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人员。(3)共享是综合利用资源的重要形式,是循环利用资源的特有形式。学校也一样,某一学校开发的校外社会实践资源一旦成功,就应该毫无保留地推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社会实践资源的教育效益实现最大化。
总之,只要我们农村小学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实施先进、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就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推荐阅读:
对加强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11-22
农村老党员管理工作总结11-04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12-31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05-17
农村党员学习内容07-26
农村党员学习计划09-26
农村党员党课教案11-02
农村党员活动方案11-21
农村党员发展01-17
农村党员学习什么好处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