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疆精神

2024-09-10

解读新疆精神(共8篇)

解读新疆精神 篇1

解读新疆精神

什么是新疆精神: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新疆人的精神——爱国

爱国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川土地和传统文化的眷恋,对国家的荣辱兴衰和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和信心,以及作为祖国一员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一定视角看,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一定政权独立行使主权的范围。但这只是国家的外部直观形态,并不是国家共同体的本质。真正的国家共同体,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形成的“凝聚力”,可以称之为“爱国文化”。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之所以延续了5000年以上没有中断过,中国之所以成为聚集起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庞大的国家,原因是综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爱国文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一部分”,既体现在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中,也体现在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国意识”中。例如:公元I865年,浩罕军官阿古柏在英国的怂恿下,率军侵入新疆南部。当地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仅和田一地就有5万多人在反抗中被阿古柏军所杀。据维吾尔文献《伊米德史》记载,当时南疆的

人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着汉人就要回来的消息,互相宽慰。书中还记录了伽师两个正在种地的农民风趣的问答。一个问:“老兄,你在种什么?”另一个回答说:“我在种汉人”。春种秋收,百姓们都盼望着在秋收的季节有大批汉人来到,与他们并肩战斗,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国土。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爱国主义的最强烈表现。

在近代,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刺激新疆大地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感召下,新疆各地成立了各种类型的抗日救亡组织和团体,举行各种抗日募捐和宣传活动,以支援抗日战争。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各族民众踊跃捐款捐物,出现了很多感人肺腑的场面。当时迪化裕丰隆商号拍卖三天货物,货款全部捐作抗日经费。温宿县妇女阿提克汗,将丈夫生前遗留下来的27个元宝全部捐出。不少劳动者更是将自己微薄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钱捐出来。一位泥瓦匠在给募捐机构的信中这样写道:“爱国有心,捐款无力,仅将今天给人下苦所得省票3500两,捐3000两,留500两买两个馕充饥。”温宿县西大庄维吾尔族农民巴海巴临终前嘱咐儿子沙海将其准备赴土耳其朝觐的2500银元,一半捐助前防抗日将士,一半留作家用。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农民艾沙,因家贫无力捐助,便将自己18岁的儿子玉素甫送往抗日前线,并称“倘不忠实抗战,宁可不见子面”。据统计,仅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新疆各族共捐款合计322万余元。1939年8月,新疆各族民众利用捐款152万余元(法币)购买了10架战斗机送往前线,命名“新疆号”,这些飞机参加了武汉保卫战。与此同时,又有10万封由新疆各族人民

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慰问信翻过千山万水送到抗日前线,新疆各族民众对抗日前线将士的支持所体现出来的对于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决心和勇气。这表明,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传统是很浓厚的。

新疆是中国内陆边境线最长的省区,“爱国护边”是新疆人民爱国主义特殊重要的内容。边境地区的护边任务固然靠边防战士,但更多还靠边民。例如,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楞村哈萨克族的斯拉木和马合沙提哈父子,他们不是兵,也没穿军装, 却与共和国的边防军人一样,用满腔的赤诚,忠诚履行了30多年卫国戍边的神圣使命。30多年来,他们与风雪做伴,与烈日同行,与孤独为伍 ,策马扬鞭在边境线上,走过三十多万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边境线总长的15倍还要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着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斯拉木在村里墙上写了一条护边标语: “我家住在界河边,祖**亲在心间,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反映了这个边境村民以守边护边为己任的真实心情。马合沙提哈在日记上这样写到:“我要像父亲一样把边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装进心里。”这实际上是新疆所有民族人民的共同性格和情怀。

爱国就要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 3

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了祖**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正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在他的诗中所写道的:“任何时候祖国都无比神圣庄严,植根祖国才能实现抱负和理想。先哲圣贤早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祖国的人憔悴枯槁、抑郁彷徨‟”。他以维吾尔族诗歌特有的语言诉说:“失去母亲的孤儿是多么不幸和悲惨,远离祖国的人好似迷途羔羊般长叹。”要正确认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真正懂得任何一个人都必须生存于一个具体的国家里,依附于一定的国家形态,有了这个实体,个人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任何时候、任何个人都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这是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义务。

爱国就要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国家和民族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国家是政治共同体,是法律概念,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法律关系。民族是社会历史文化概念,人们与所属民族之间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心理关系。国家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就没有中国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反映在人的意识上,就是国家意识高于民族意识,在对各种身份认同中,国家公民身份认同高于其他身份认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肩负起对国家的责任,努力促进国家的强盛,从而实现民族的发展。

丰富的现实内涵

在今天,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繁荣边疆、巩固边防,建立牢固的西北屏障,是最现实、最生动的爱国主义。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19个省市大力帮助新疆,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体现。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作为做好新疆工作的主体和中央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将国家的支持同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把加快发展、造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变成实实在在的美好现实,真正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目标,也是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体现。必须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统一起来,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秀美新疆的伟大实践中,让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爱祖国,努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要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

裕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矗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

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团结统一,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热爱祖国,必须讲团结,民族团结是新疆最大的爱国主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祖国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共同缔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民族人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深厚情感。我们要发扬这种可贵的优良传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

进入新阶段新时期,按照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提升“新疆能力”,创造“新疆速度”、“新疆效率”,推进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社会和谐,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也是新疆精神永恒的魂魄所在。

我们讲“四个认同”,首先是对祖国的认同。我们讲“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有个前提是共祖国,精神实质是爱国。“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这几个字的核心是爱国,其中包括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

爱国意识深植于各民族成员心中,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防安全就坚如磐石,跨越式发展也必定实现。

新疆人的精神——感恩

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古已有之,《诗经》里就有“投桃报李”之说,古语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名言。

感恩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现。感恩滋生了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能够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与历史形成的这种感恩精神有密切的关系。

感恩是一种情感。它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正如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感恩是崇高的义务,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是一种回报。当今社会,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我们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受惠者。作为受恩者,理应感恩。

感恩是对社会生活积极回应的方式。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就是笑对生活。

感恩是理性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感恩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感恩并不是单向度的付出。感恩,让我们在施予的同时分享了生命的阳光和感动,领略了幸福的真谛。

我们需要感恩祖国。历史清楚地昭示世人: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从来就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不可分割。国家发展强盛,新疆各族人民就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国家落后衰败,各族人民就会陷入颠沛流离的悲惨境地。是新中国把我们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封闭落后,带到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普天同乐的幸福家园。

我们需要感恩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位于祖国边疆的新疆更是成为侵略者觊觎蚕食的对象。解放前,偌大的一个新疆,竟然不能生产一根铁钉,没有一公里铁路,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党把老百姓从地主巴依的终 8

身农奴变成了新中国的平等公民,是党使老百姓过上了温饱富裕的生活,把新疆引入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发展快车道。

我们需要感恩全国人民。“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许多在新疆生活的双鬓斑白的老人,听到这个口号依然会激动不已。建国之初,为了支援新疆的建设,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响亮的号召,无数风华正茂的青年告别家乡,来到新疆,他们修通了公路,开挖了沟渠,建起了工厂,于是,戈壁荒原上,崛起了一座座年轻的城市;大漠瀚海中,翻卷出一片片金色麦浪。在新一轮援疆大潮中,“新疆效率”时时处处得以体现。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一结束,国家机关、各部委及19个援疆省市热情高涨,一批批高规格的考察、调研团纷至沓来,试点、示范项目纷纷上马,行动之迅速,态度之务实,投入之倾情,前所未有。从各援助省市规划来看,至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10年内兄弟省市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至少超过千亿。与此同时,中央还将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加大投入,且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的规模。

新疆各民族需要相互感恩。我们今天各民族享受的本民族的丰富物质产品和思想文化之中大量蕴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交往中相互吸收彼此优秀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十分注重吸收中原的儒家思想,他在序言中说,“此书极为尊贵,它以秦地哲士的 9

箴言和马秦学者的诗篇装饰而成。”这里的“秦”指北部中国,“马秦”指南部中国。

感恩需要知恩,知恩需要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使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的概念具体化,成为可感知、可操作的东西。越是深刻学习认识到其他人和自然的帮助对我们的珍贵,对感恩对象的理解就越具体、越生动、越深刻,对其他人和自然的爱就越具体、越生动、越深刻。有情感专家实验证明: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感恩思维,一般能将人的“幸福定位点”提高25%。由此观之,感恩更需要学习。

感恩需要叙说。历史是由一个个生动鲜活故事构成的,当故事广为流传时,故事所包含的价值观、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就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感恩文化的传播需要我们以故事为载体进行传播,弘扬感恩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叙说自己的感恩故事。故事越是具体、生动,我们的感恩文化才会被越全面地展示。

感恩需要教育。持久健康的感恩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阐述感恩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开展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培植感恩沃土、催发感恩激情、深化感恩行动。需要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舆论媒体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

感恩需要行动。感恩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只有践行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到心灵与心灵的真诚,才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会充满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感恩之心弥漫我 10

们的心灵、弥漫我们的社会,相互感染、相互传导、相互激荡,汇成精神的巨大暖流时,我们的心灵会更加阳光、社会会更加和美、民族会更加和睦、生活会更加幸福。新疆精神——勤劳

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

勤劳是道德之本。以往的哲学家常把道德的本源归之于人性,其实抽象的人性是不存在的。原始的人性毋宁说更近似动物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道德的根源仍然来自实践,勤劳实为道德之本,唯勤劳者最知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一粥一饭,常思耕夫之苦;一丝一缕,恒念织女维艰。”道德观念难道不是由此而生?因此,“勤劳”总是与“勤俭”相连。古语云:俭以养廉,廉则清正,清正无私,乃有大勇大仁。因勤劳而爱惜劳动果实,由此扩展,则爱学习、爱科学、爱艺术、爱人民、爱乡土、爱祖国、爱和平、爱大自然、爱大好河山和一切优美的事物和行为。勤劳与强取豪夺是对立的,以强取豪夺为能则必然以勤劳为愚。反之,以勤劳为生、崇尚勤劳者也必然憎恶强取豪夺。由此而反对欺诈奸诡,反对骄奢淫逸,反对损人利己,反对损公肥私,反对贪污腐化。因此,勤劳精神中往往蕴含着反剥削、反压迫等革命精神的因素。

温州人的“四千”精神,即:走过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

方百计、经过千辛万苦,“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其基础是勤劳。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精明、最勤劳、最坚忍。他们在世界人口中占的比例仅为0.3%,但却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获得了17%的诺贝尔奖,赚取了世界上30%以上的财富。他们是谁?他们就是犹太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鳄索罗斯,华尔街的金融巨子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红色资本家哈默……这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都是犹太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成功的奥秘在哪儿?

发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当农一师推行机械化采棉的时候,从以色列引进了大型机械化采棉机,同时以色列的犹太机械师也来到当地进行示范指导,他们每天从清晨6点钟工作到晚上11点钟,每天工作时间达17个小时以上,并且效率是当地职工的3倍。他们的信仰是“劳动自身必须被当成绝对的目的,当成一项天职去执行。”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世界上曾经崛起过的国家,其国民品格中都突出地含有“勤劳、储蓄、学习、协作、创新”这五种人格品质的几种。

中华民族以其勤劳精神创造了足以夸耀于世界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中世纪文明,直到唐宋时代一直居于世界各民族的前列。然而,明清以后却长期停滞,至鸦片战争前已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难道说,明清以后中国人民就不勤劳了吗?

十五、十六世纪是全世界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的转折时期,西欧各国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取代了分裂割据的封建领主制,随着基督教的改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近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勤劳、学习、协作、创新等成为这些国家公民

新的品格特质。也正是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却恶性发展,压制反映民间工商业发展要求的进步思想,压制科学技术和勤劳精神的发展。这种专制统治使中华民族的传统勤劳精神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没有及时融入学习、创新、协作等现代民族所应具备的品格。

如今新疆已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除了中央的大力支持和19个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外,我们更主要还是需要充分发挥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这样一种时代新风,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完成历史任务。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有的人一生充实地度过,收获累累硕果;有的人只是平庸地存活于世,一生无所作为。一个人如此,一个社会也如此。

效率就是命运。慢人一步,最后就会慢人一百步。办事效率低在很多部门都能感受到,制度的不完善是原因之一,但更多是人为的因素。要改变,首先要从人的理念入手。任何人都有提高效率的潜力,有意识地去做,就会真正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创造新疆速度、新疆效率、新疆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真正的勤劳是既劳力又劳心,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结合,知识和才能是把劳动转变为财富的转换器。李嘉诚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

乏知识,没有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勤劳是一种人格资本,是一种主体生产力,这种生产力能产生和放大其他的生产力,没有这种主体生产力,就没有一切生产力。焕发勤劳精神也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还能鼓励养成各种美德。

新疆精神——互助

互助就是互相帮助,现代文化中互助意味着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意味着团结合作、同生共赢。互助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基。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作出互助选择,是基于人生存的一个严峻事实:每一个生命个体,既没有钢牙利爪,又没有非凡的体力和速度,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非常困难的事。于是当原始人从蒙昧状态中醒来,便从自然独居生活结成了更紧密的组织生活模式,“组织生活”基本含义就是互助原则。尽管今日的人类已不复为原始时代的人类,但是这一原则的根据今天依然是存在的,并且它将一直存在。因为人的现实力量相对于人的未来理想(欲望)而言,总是弱小的、力不从心的。人们要实现未来理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联合力量,而联合力量的本质就是互助合作。这时的互助已经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相互关爱、共同幸福的心态和精神。

比如,美国就是一个互助文化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比尔·盖茨为公益事业已捐助200多亿美元,他还承诺,自己财富中的90%以上将用于慈善公益事业;200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约1/4的美国人当过志愿者,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志愿服务的大约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一半,美国的志愿者组织达100万个,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包括志愿者在内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和企业,共同构成了维持美国运转的三大支柱。美国的互助文化,既是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相对平衡稳定的有效支撑,又是联结、凝聚美国人意志和精神的重要纽带。从新疆来看,十九省市对口援疆,是互助;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广义上的互助;各民族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和共享,更是互助。

现代文化需要弘扬互助合作精神。现代文化中的互助是一种整合思想和智慧资源的态度和精神。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就会有两个思想。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互助,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与同生共赢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更丰富的机会、财富,是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温州模式”其实就是互助合作、互利共生的典范。当面临发展机遇,单个人的资金、智慧难以获得机会时,多个人的资金、智慧的联合加入,其合力远大于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付出,每个人都得到回报,可以说“共同奉献、15

共同幸福”是温州精神的重要内容。现代西方国家的互助文化,形式上是富裕者通过帮助贫困者,客观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其结果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现代西方国家的互助,其精神内核同样是“共同奉献、共同幸福”。相对而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互助,更多地是在血缘、亲缘之间进行的再分配,其调节社会的功能就小得多了。因此,现代文化中的互助,既非损人利己,也非损己利人,关键是要学会用“我们”而非“我”、“整体”而非“部分”的观念共谋发展。

时代列车已驶进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这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与团体绩效双赢的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模式,需要团体内每个部分团结协作,需要每个部分勤勉敬业、创新进取。正如张瑞敏在《海尔是海》中描写的那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其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其实互助的重要性,在于团体力量的体现。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发展前景,看什么?理念、资金、科技含量、科技人员等都很重要,但都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 16

是企业是否有团队精神。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有发展的生命力,具有决定性因素是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生命力的新疆,正是具备了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互助精神的新疆。

新疆精神——进取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精神——进取。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内涵,进取意味着奋发有为,意味着顽强拼搏,意味着革故鼎新、创新发展。

生活在古代新疆的各民族,长期处于“地涸泽碱卤,不生五谷”“木皮三寸,冰厚六尺”的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又常常相互争战。这种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新疆各民族吃苦耐劳的品格和进取自强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内核和精华,至今仍然是新疆各民族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源泉。

进取体现在对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目标、道路、模式的选择上。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融入全球化的历程,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文化适应过程。如同一个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动力一样,文化的发展、文化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确定方向和目标,也会陷入盲目和停滞。想得到才能做得到,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如果只看到过去和眼前的辉煌或困境,没有对未来美好梦想的勾画,就难以找到当前行动的依据。人类发展的历史告

诉我们,每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的背后都隐藏着梦想,如果没有人类对飞行的梦想,就不会有人顽强拼搏、百转千回地为“飞”而探索,也不会有今天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文化的重大创新背后同样有对未来的种种设想和规划,这些设想和规划激励着人们确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一往无前不畏艰难的毅力,引领着人们着手现在、付诸行动。新疆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发展目标,同样需要我们共同谋划和描绘,自觉、合理的新疆未来文化选择一定能够鼓舞和凝聚更多的人为之而勇猛精进、不懈奋斗,促进文化创新的步伐,加快新疆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进取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上。一般来讲,适应于农业社会的文化形式,如果不经过改造就很难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当前全球化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问题,经典的思想理论、既有的文化模式都很难提供现成的说明、规范和引导。因此,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实现突破。生物界的适者生存法则在文化领域里一样通行,文化的基因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实现现代转型。否则,文化不仅会阻碍一个地区或文化群体的现代化,而且在竞争的文化“市场”上,终有一天会被淘汰。完全可以说,文化只有经过不断创新,才能以经久不衰的魅力扎根于社会,扎根于不断成长的人的心灵中。从新疆看,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其他文化,并把学来的经验和优秀的文化转化成适合本地需要的东西,还要根据自身文化资源和自己现代化建设经验创造出具有现代化的文化来。

当前,新疆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近些年来,新疆文化的现代转型已在社科界引起讨论、研究热潮,一批研究这一问题的专著的出现,使一批专家学者成为引领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先行者。新疆文化的创新发展、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深入研究探讨,继而形成新疆各民族的、与推进新疆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疆现代文化,促进人的现代化转变。

文化创新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创新、文化知识体系创新和文化思维方式的创新。

文化价值观念创新。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社会实践的转型发展要求价值系统的转型和重构,新的社会实践也规定新的价值系统的发展方向。新疆文化价值体系创新的总体方向是:在新疆文化精神上,培育和丰富新疆文化中平等、竞争、创新、诚信、民主、法治等精神;在新疆文化价值上,实现由重视群体价值向既重视群体价值、也重视个体价值的转变;在新疆文化体制上,实现由缺乏活力的高度统一的模式向多样化的模式转变。

知识体系的创新。知识是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近代以来知识的极大发展,就没有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追赶上知识革命的大潮,创新和更新新疆文化的知识体系,使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自然科学体系和人文知识体系能为更多的新疆人所掌握、所运用,就能为新疆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

文化思维方式的创新。思维方式是文化体系的骨架和框架。要反思和突破“自我中心论”,形成开放整体思维,即:改变那种以自我价值为最高价值,忽视、否定和排斥其他文化价值的封闭性思维。要反思和超越“两级对立论”,形成共存互补思维,即:改变那种不分具体时代片面强调对立和对抗,强调一方战胜一方的思维方式。要反思和超越“线性发展论”,形成多元发展思维,即:改变那种把全球化看作同质化的思维方法,尊重新疆文化的多元性,并积极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共同点。

解读新疆精神 篇2

唐代新疆边塞诗意境高远, 格调悲壮, 是雄浑的军号, 是悲壮的画卷, 是浪漫的歌唱, 是盛唐时代的最强音, 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是古代诗坛上空前绝后的奇葩, 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有描写边塞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瑰丽的风情; 有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 有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千载之后, 犹可感受到诗人们的那种极度的洒脱、苍凉的诗意、漫天的豪气。这种生命状态是昂扬向上的, 是磅礴洒脱的, 是当今最需要的时代精神。

一、为誓言而活出人生的精彩

誓言和理想是人生的航标, 指引和推动人生执着地朝一个美好的方向努力奋斗。不同的时代, 人们确立自己誓言和理想的标准也不一样, 往往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对一个人的前景的描绘有重要的影响。但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幻,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誓言和理想对人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年轻时的誓言, 这句誓言对他一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作为一个战士的誓言是怎样呢?我们在王昌龄的《古从军行之四》可以找到答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二句: 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 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上空密布阴云, 烽烟滚滚, 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 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从地理学的角度讲, 站在“孤城”之上, 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相联的千里边防线的, 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 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 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有力的概括。其中, “黄沙”二字既是实景, 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 又道出了边塞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 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 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 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 乃至牺牲。但是, 金甲易损, 生命可抛, 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 是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 是视死如归的铮铮誓言。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 使人倍感诗境阔大, 感情悲壮。

二、让奇思妙想编织人生豪情

杜甫在《渼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 携我远来游渼陂。”所谓“好奇”, 就是讲他爱好新奇事物。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 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 迥然不同的边塞景物,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 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是咏雪送人。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出人意外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 就给人蓬勃浓郁、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 写冰天雪地的背景, 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 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 也显示出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 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 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这首诗的奇思妙想大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开篇的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 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至, “北风卷地”四字, 妙在由风而见雪。“即飞雪”的时间和状态让作者惊奇。

2.比喻的新奇。梨花喻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 颇具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 那雪白的花是一团一团, 花团锦簇, 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相似。春风吹来梨花开, 竟至“千树万树”, 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3.天气的奇寒。“狐裘不暖锦衾薄”, 最好的御寒装备也不能保暖, “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 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 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风掣红旗冻不翻”, 都表现了边地的奇寒。

4.飞雪的奇美。诗中有四处写雪:“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上空留马行处”, 生动地描绘了飞雪的时间、状态、送人时的情景, 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如在眼前, 读之如临其境。

5.夸张的奇妙。“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句以夸张的笔墨, 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 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6.景象的奇趣。“风掣红旗冻不翻”, 尽管风刮得挺猛, 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 那冷色基调的画面的一星暖色, 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 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 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三、人生常怀悲天悯人之心

洒脱、审美的人生态度, 悲天悯人的情怀, 是李颀作品动人之所在。他以洒脱而淡泊的个性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 让我们沉醉在他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里。他将悲天悯人的情怀演化成了一种颤动心灵的力量, 用审美的人生态度、悲天悯人的情怀书写着自我的人生。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此诗以汉喻唐, 借写汉武帝的开边, 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 充满悲悯思想。开篇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 夜里刁斗悲怆, 琵琶幽怨, 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 四顾荒野, 大雪荒漠, 夜雁悲鸣, 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 本应班师回朝, 然而皇上不准; 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 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 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 步步逼紧, 最后才画龙点睛, 突出主题, 显出其讽刺笔力。“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不仅看到了唐朝将士的艰苦卓绝,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还同时清醒地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 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摧残, 在胡雁哀鸣的背景下, 胡儿眼泪双双落, 更是让人有种钻心的伤痛和凄婉。

四、 让自信乐观之花在人生道路盛开

自信与乐观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如影相随,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极大影响。面对困难, 自信就像一把钥匙, 打开心锁勇敢前进;面对困难, 乐观就像一副盔甲, 抵挡它的进攻和侵蚀。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 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 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这种哀怨不消沉, 而是壮烈。对死亡的淡定和坦然, 视死如归, 慷慨赴难, 对生命的结束没有丝毫的恐惧和忧伤, 心中存有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大义, 这是何等的洒脱, 何等的乐观!

解读新疆人事变动 篇3

“7•5”事件两个月后,新疆作出重大人事调整。

9月5日,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免去栗智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书记职务,朱海仑接任。同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决定任命朱昌杰为自治区公安厅厅长,免去柳耀华原自治区公安厅厅长职务。

乌市此次重大人事调整,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在维稳压力下,强调法制和整顿吏治或将成为新疆长治久安的新举措。

两位“副省”同日去职

8月20日以来,陆续有乌鲁木齐市民在公共场所被针状物刺伤,针扎案件的频繁发生,在乌鲁木齐部分群众中引起恐慌和不满。9月2日和3日,一些市民开始聚集游行,要求严惩犯罪分子。

9月4日晚,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9月3日,乌鲁木齐市一些医院共接诊自称被扎伤的群众531人,其中发现有针眼和痕迹的106人。被扎群众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

在聚集游行过程中,少数群众情绪激动、行为失控。截至9月3日已造成14人受伤住院,5人死亡,包括公安、武警及无辜群众等。

9月5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检察院及由6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向公众通报“针扎”案情。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专家、研究员钱军介绍,已发现的“针扎”案例中,均已排除使用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炭疽等烈性病原微生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有关样本正送往北京做进一步检测。

乌鲁木齐市检察院检察长吾提库尔•阿不都热合曼说,公安机关目前已抓获25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刑事拘留7人,逮捕4人,起诉3案4人。

官方公布案情当日,新疆宣布免去栗智乌鲁木齐市委书记职务,随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也免去柳耀华自治区公安厅厅长职务。

两名“副省”级官员被免职,没有提及与“7•5”骚乱事件或者几天来导致人员伤亡的群众示威有关。但多名政治观察家分析,这是“7•5”事件之后,新疆首度进行重要人事调整,与此前的新疆维稳局势有关。

今年59岁的栗智是安徽人,长期在新疆工作,曾任当地多家国企领导。2005年1月出任昌吉州委书记,2006年11月调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免职前,他身兼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书记、乌昌党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等数职。

据新疆当地媒体报道,栗智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9月3日,“当时栗智站在警车上向群众喊话,指局势已经缓和,呼吁民众不要示威。”

“被免后,栗智仍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耀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职务也保留,两人的副省级级别都没变,”当地一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继任者来自南疆

两名继任者均来自南疆,显示出中央把打击疆独、稳定社会作为选拔当地官员的主要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希恩说,从公布的简历来看,朱海仑具有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同时在政法岗位工作了3年,具有非常丰富的维稳工作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针对目前乌市的现状的。

5日,新任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朱海仑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表示,要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始终把“民所恨,除之;民所想,予之”作为座右铭和行为准则,“动员一切力量,维护全市的社会稳定”。

朱海仑说,市委目前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带领各级各族干部维护好全市社会稳定,依法严惩“7•5”事件的犯罪分子和针刺群众案件的犯罪分子,“尽快给市民一个交代,让群众满意”。

据公开资料,朱海仑今年51岁,江苏涟水人,现任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及政法委书记,1975年在新疆叶城县接受再教育,此后常驻新疆。从1984年起,朱海仑开始在南疆喀什地区工作,到2001年8月,共在喀什地区待了17年;随后,他转往南疆另一个维族人口较多的和田地区担任地委书记。2006年11月,朱海仑升为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

王希恩说,朱海仑是新疆培养出来的地方领导人,1985年起,他先后4次在新疆的区委党校和中央党校进行理论及相关专业领域培训,时间跨度长达15年。

朱海仑长期在南疆喀什地区工作,南疆3个维族聚居区,朱海仑曾主政其中两个。王希恩认为,深厚的地方治理经验,又经过区政法委书记一职的历练,为朱海仑的仕途奠下了稳固基础。

而接替柳耀华的朱昌杰曾任焉耆县委书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副州长、阿克苏地委书记。去年库车县枪击事件中,柳耀华因处理果断曾得到自治区党委的认可。

人事调整之后,新疆再次推出一系列维稳新举措。

5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针刺伤害群众等犯罪活动的通告”。

通告说,对使用有毒害性物质的注射器或吸食毒品后废弃的注射器扎刺他人的,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依法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故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和组织、策划、教唆、指使他人扎刺无辜群众的行为提出依法从重处罚。

通告还说,对于借机滋事、从事打砸、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不分民族、性别、身份、宗教信仰,一律依法惩处”。

政情分析人士认为,政法委出身的朱海仑显然试图通过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息当地公众的不满情绪。

6日,新疆再次召开干部大会,选派厅级以上干部100名、处级以上干部500名,与乌鲁木齐市直属机关、区、县及街道社区的近7000名党员干部混合编组,组成若干个工作队,深入乌鲁木齐市1lO余个街道社区,面对面开展维稳工作。

当地一位官员说,“7•5”事件之后,自治区党委曾选派1500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深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街道社区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事实上,自“7•5”事件以后,中共中央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动员都提上新的高度。

7、月,胡锦涛在云南调研期间,在与云南省委的座谈上,大篇幅的讲话强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任用问题。随后,国家民委提出用3至4年的时间将全国民族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轮训一遍。7月27日至8月10日,来自15个省区市99名民族乡党委书记、乡长参加了首轮培训。

“少数民族干部不仅要在数量上保证,还应该重视整体素质,”王希恩说,基层稳定需要基层干部做大量工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执政能力,基层稳定无从谈起。

7月21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仕民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家不会因为这次事件而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包括配备新疆和西藏这两个自治区的干部提出什么新的更严格的限制。“限制,本身就没有,更没有什么新的”。

解读新疆精神 篇4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学双语特岗教师招考公告于5月20日下午下午5点10分发布,华图教育专家就此次新疆小学双语特岗教师考试公告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总体上来看,与2013年相比,2014年新疆双语特岗教师招录政策出现了不少变化,需要各位考生加以重视,有方向、有针对地进行备考。

一、招聘对象——范围有所缩小

去年的招聘对象其中之一为新疆户籍或生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含成人高校普通计划毕业生),而今年的招聘对象中则不包括成人高校普通计划毕业生。此外,去年的招聘对象还包括非新疆生源的内地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而今年这类人员则不作为招聘对象考虑。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招聘对象范围有所缩小。不在招聘范围的情况与去年相同,请各位考生认真审视自身条件进行报考。

二、报考条件——更加具体和细化,充分照顾到各类考生的不同情况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招考条件更加具体和细化,招聘岗位均要求师范类专业(距离县<市>城区10公里以外的村级小学以及教学点除外),具有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允许新疆生源成人高等教育全日制脱产本专科师范类毕业生(包括自学考试的汉语言文学、维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蒙语言文学、英语、小学教育、义务教育和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报考;南疆三地州村级小学和教学点音、体、美学科招聘岗位,允许中等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报考。

同时,今年的招考条件也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各类考生的不同情况,母语为汉语报考人员,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母语为非汉语报考人员,HSK等级水平须达到5级及以上,或MHK等级水平须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其中:对内地普通高校的新疆少数民族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MHK等级水平不作要求,但是如果通过考试,并在2014年9月正式上岗任教后,必须在上岗一年内取得招聘岗位规定的MHK等级证书。

在招聘岗位教师资格要求方面,相比去年更加具体。除了要求考生应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外,还明确规定历届毕业生必须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2014年应届毕业生如无法提供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则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并在2014年9月正式上岗任教后一年内取得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 1

证书。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指必须符合招聘岗位学历要求,同时汉语水平或普通话水平达到第5条所列标准。

请各位考生认真审视自身条件进行报考。

三、报名时间——务必在报名及缴费截止日前完成报名缴费,切勿兼报考生应在2014年5月20日16︰00-29日18︰00,北京时间前登录报名网站进行报名。考生只允许选报一所学校的一个岗位,同时不得报考2014年自治区统一组织的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招聘岗位,兼报无效。资格审查务必带好所要求的相关证书及材料。请各位考生谨慎报考!

四、考试科目——综合知识测试、学科专业知识测试

综合知识测试考查考生对时事政治、民族宗教政策及教育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共分16个学科:汉语文;维语文;哈语文;蒙语文;柯语文;汉语;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与去年相比减少了6个学科,请考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报考。专业测试分学科进行,实行“教什么、考什么”原则,考查考生对报考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程度,考查重点为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笔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学科专业知识测试120分,综合知识测试30分。

考试科目变化不大,但竞争压力不小,望广大考生早作准备,认真复习,取得成功!

来自华图教育教师马洁琼

2014年教师招聘岗位分析

2014年新疆教师招聘的岗位已经全面出台,部分备考考生对大篇的岗位表有所困惑,并且不太清楚其中的一些条件应该如何解释,以下对2014年新疆教师招聘的特岗职位、公办幼儿园职位及特殊教育学校岗位进行了各地州的统计,并且对一些条件要求进行了分析,请广大考生注意。

2014年新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共招聘6084人,其中岗位需求分布为:阿克苏地区约900人,喀什地区约1838人,和田地区约950人,巴州约150人,阿勒泰约150人,塔城地区约129人,克州约300人,博州约70人,伊犁地区约550人,昌吉州约100人,吐鲁番地区约100人,哈密地区约60人,乌鲁木齐约784人,自治区直属2人。其中多数为南疆双语小学教师需求,并且南疆有很多岗位的限定的岗位所在地州,这也是对当地考生的一些优惠政策。部分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岗位对师范专业的条件有所放松,允许非师范类考生报考。

2014年新疆公办幼儿园教师共招聘967个岗位,共计约1491人,其中岗位需求分布为:阿克苏地区100个岗位,约188人;阿勒泰地区52个岗位,78人;巴州52个岗位,72人;博州30个岗位,45人;昌吉州47个岗位,65人;哈密地区24个岗位,42人;和田地区96个岗位,147人;喀什地区256个岗位,约362人;克州44个岗位,58人;塔城地区61个岗位,64人;吐鲁番地区33个岗位,96人;乌鲁木齐市45个岗位,89人;伊犁州125个岗位,176人;自治区直属2个岗位,9人。约百分之52%直接要求少数民族报考,哈萨克族91约个岗位,维吾尔族约330个岗位,这两个是所占比例较大的少数名族,其余的部分要求少数民族,部分族别不限,由此可以看出招教政策对少数民族也是有很大的优惠政策的。年龄要求全部在26岁以下,这也是一个硬性条件,处乌鲁木齐市、吐鲁番、阿克苏及部分克州岗位要求学历在中专或大专以上,其他大部分学历要求都是中师及以上。

2014年新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共招聘272个岗位,共计约319人,其中岗位需求分布为:阿克苏地区22个岗位,22人;阿勒泰地区12个岗位,12人;巴州20个岗位,20人;博州13个岗位,15人;哈密地区9个岗位,10人;和田地区12个岗位,25人;喀什地区68个岗位,81人;克州14个岗位,20人;塔城地区6个岗位,6人;吐鲁番地区15个岗位,15人;乌鲁木齐市13个岗位,17人;伊犁州68个岗位,76人。其中大多数要求汉语授课,约占比例87%,双语授课约占12%。对于专业要求也有部分直接要求特殊教育类专业,并具备相应资格认证。

2014年教育部关于教师招聘计划解读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双语特岗教师简章已于2014年5月20日正式出台,此次的招聘计划面向社会招聘公办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及特殊教育教师,共计12467个教师岗位,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招聘1491名,小学教师4573名,小学教师6084名,内含双语特岗教师5300名,中学教师4573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319名。

此次的招聘的对象与往年相比较并无太大变化,但在招聘条件上比往年作了部分调整,往年只有部分地区的教师岗位限定专业,而今年对于专业要求相对严格,所以提醒今年备考特岗教师的各位考生一定要看准对师范类院校的要求以及对相关专业的要求,不要盲目报名,并且不可以同时报考幼儿、小学和中学及特殊教育岗位,这就需要大家确定好自己的报考范围。对于考生户籍的要求也有限定,比如有的岗位,如阿勒泰限定当地户籍的岗位,只能是阿勒泰地区拥有当地户籍的考生报考,各位备考考生一定要注意,以免报名失败。

招聘岗位教师资格的统一要求要求,考生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历届毕业生必须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2014年应届毕业生如无法提供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则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并在2014年9月正式上岗任教后一年内取得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这些硬性条件都是统一的。公办幼儿园今年的招聘岗位要求报考人员所学专业必须是学前教育类专业,并且是全日制普通大中专毕业学历,对于村级的幼儿园招聘岗位对此条件会稍有放松,允许新疆生源成人高等教育全日制脱产本专科毕业生,含自考毕业生报考,普通话及汉语水平的要求与往年并无差别。

小学虽对县级及以上的教师岗位严格要求师范类专业,但是距离县市城区10公里以外的村级小学一级教学点允许非师范类专业报考,报考人员必须是全日制本专科学历,南疆三地州村级小学部分岗位的招聘允许中师毕业生报考,这里虽对村级没有限制师范类,但是也要注意是教育类的相关专业,不要走入误区。而高中教师报考的年龄从30岁及以下调整为35岁以下。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 篇5

过去的一年,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是2100万天山儿女同心致力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一年。

在新疆精神的激励下,新疆经济较快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感大为提升。

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豪情,新疆人意气风发踏上了新征程。

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不难发现,贯穿这一进程始终的,正是伟大的爱国情怀。没有这种情怀,就不会有19省市援疆干部抛家离乡、义无反顾参与新疆建设的英雄壮举,就不会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家园建设的巨大热情。

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新疆精神的核心。

爱国是一种奉献。没有等价交换,没有讨价还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祖国需要,就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爱国是一种信念。没有选择,没有抱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论祖国是贫弱还是富强,是遭受欺凌还是扬眉吐气,我们都深深地爱她。贫弱,靠我们去改变;富强,靠我们去创造。祖国的兴衰荣辱永远和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从各族群众积极捐款购买“新疆号”战斗机支援抗日战争,到斯拉木父子“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一面大旗,无数的爱国志士和爱国史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史;也正是这种源于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使新疆历经侵扰而不散。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

新疆的特殊地位和现状昭示我们:以爱国为荣是当代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最现实、最需要的价值认同,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赢得反分裂斗争胜利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在成就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中,只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才能使新疆变得更美好。

爱国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爱自己的家园、爱自己的同胞;只需要我们用执着服务人民、用血汗浇灌绿色梦想,拒绝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珍视、爱惜我们的国土和家园。同胞之间相互尊重、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共同遵守和维护共同秩序。

爱国不一定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为祖国繁荣、人民富裕默默耕耘。对我们而言,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像米吉提〃巴克那样具有一种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把爱国热情凝聚成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事业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同心同向、创造“新疆效率”,同调同力、提升“新疆能力”,让世界看到新疆人的团结、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新疆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

“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

让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

论感恩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感恩,是新疆精神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年来,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天山南北各领域已发生诸多可喜变化;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历史进程中,全区呈现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当下,进一步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怀感恩之心建美好家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中央和各援疆省市对我们的深情关爱和支持,转化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动力。

感恩是什么?

感恩展示了一种崇高的情感,从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再到自己的祖国;感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感恩是崇高的义务,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美德,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质朴的心灵。“饮水思源”古训家喻户晓,“投桃报李”古语深入人心;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

报”等经典名言,都是对感恩内涵外延的深刻诠释。

感恩是与报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你才会感知付出、学会感恩、践行感恩。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与历史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感恩文化密切相关。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祖国,指向了我们伟大的党。

这使得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这也是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确存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不少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漠与缺失,甚至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在需要感恩的时候,依然出现失语,毫无反应,那不是含蓄、内向,更不是持重,而是寡情薄义与违情悖礼。

为此,我们一定要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尤其要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我区在经济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激发人们知恩感恩的热情,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新的时代;大力倡导各族人民以感恩之心去相互欣赏、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凝聚起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

感恩不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感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仅有赤诚于心的感恩之情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转化为用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奉献于行,为美好新疆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代表着时代主流,推动着社会进步。

弘扬新疆精神,用一颗感恩之心报效伟大祖国,把中央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转化为建设美好新疆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一个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新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巍然屹立在共和国西部!

论勤劳——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勤劳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

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勤劳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的意思。勤劳既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品格和思想精神因素,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变革、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于世。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锻炼和培育出来的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及俭朴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劳勇敢是形成最早、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劳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和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身体力行。

劳动创造世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抑或将来,勤劳是创造社会财富最本质的力量。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沙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从吐鲁番的“地下长城”坎儿井,到阿克苏的大型人工湖——克孜尔水库;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戈壁惊开新世界,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于全国第一;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倾其一生培育“金皇后”甜瓜,到民间慈善家阿里木靠卖烤肉资助贫困学生……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勤劳之歌。

一项针对新疆各民族对自身民族性格认同的调查研究表明,勤劳作为传统的优秀品质,一直是支撑新疆发展的主要品质要素之一,在今天依然得到各民族的一致认同。

在新疆,勤劳已经成为一种奋发向上、气势磅礴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坚韧持久的精神,一种长存心灵深处、永远激励着新疆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这十多年来,新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都是各族干部群众辛勤劳动的成果。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各族人民更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出了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累累硕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不仅是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与未来新疆区情的呼唤;勤劳不仅是新疆各族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更是进一步推进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展望未来,新疆的前景无限美好。科学跨越,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耕耘、去创造;后发赶超,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努力、去实现。

勤劳,对于新疆各族群众来说,就是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提倡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反对依赖、依附的习惯,反对“只图享受,不问耕耘”的懒惰思想。对于新疆的各族党员干部来讲,就是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要有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干劲;要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勤奋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与各族群众一道,把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美好未来,属于那些勤勉的人。让我们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勤奋开拓、勤苦敬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再创新的辉煌!

论互助——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互助,一个美丽动人的词汇!互助,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字眼!

中华民族有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易经》中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孟子》中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间名谚更直白:“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所有这些,都是对互助文化的诠释与礼赞。

互助,亦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两千多万各族儿女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创造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互助,无数事实证明它原本就是新疆各族儿女一种自然、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在新疆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

统。

人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互亲互助。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人物的维吾尔族“慈善家”阿里木,8年间卖了30多万串烤羊肉串、攒了10多万元,用满是烤羊肉串味道的“辛苦钱”,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阿里木的感人故事一经网络视频形式推出,就在全国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感叹其助人为乐可嘉,赞佩其人间真情可贵。

人间需要温暖,在困难时更需要患难与共。正在热播的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内地只身飘泊进疆的画家刘沛,被“甜水巷”一个大杂院各族居民呵护的故事:一份温暖,有情有义;几多互助,有滋有味。影片以小见大,表达出互助和谐、创造幸福比什么都重要。“甜水巷”,实际是新疆人共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理解,多少年来风风雨雨中的互帮互助让我们温暖、收获感动,也让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无助,会让人感到绝望、看不到希望;而互助,会让一时陷于困境中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继而产生力量走过艰难困苦,创造人间奇迹。

曾经在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伊犁巴彦岱公社”居住多年的著名作家王蒙,在他新出版的书籍《你好,新疆》中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新疆是我的乐园,即使在苦难的岁月里也罢。新疆是我的亲人,即使人际关系受到了种种扭曲也罢。新疆是一首最美丽最深情的歌……”

怎样的土壤就会孕育怎样的禾苗。现今在乌鲁木齐有一个“乌鲁木齐公益群”,主要是一群70、80后的年轻人,无论寒暑雨雪坚持开展公益活动,为灾区捐助衣物,为残疾人义演、义卖,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奉献爱心……福海县从事个体装潢工作的郭丞,13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被医生判定最多只能活两年多,正是得益于这个“公益群”的帮助,郭丞坚持到现在,且出版了三本书《躺过长夜》《风中的胡杨》和诗歌集《心灵的呼唤》。

互助不唯助人利己,且能提高修养。在新疆各地处处有像“乌鲁木齐公益群”这样的志愿者身影,他们不仅为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送去精神的抚慰,而且还在影响、改变着许许多多人,使这些人变得热情、阳光、积极、乐于助人,成为建设新疆美好家园的有力分子。

现代文化需要弘扬互助合作精神。从新疆来看,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发展、实行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广义上的互助;各民族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和共享,是互助;十九省市对口援疆,也是互助。“以我所长补人之短,亦以人所长互补其短”。在援疆大潮中,我们应该向援疆省市躬身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在互助合作中,援疆省市与受援地的互动互补,更会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互助精神,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持续给力,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

论开放——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一种气度,是新疆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开放意味着敞开心扉,意味着尊重、包容和理解,意味着吐故纳新的大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大智慧。

在新疆的历史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开放的基因。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马绢互市”“茶马贸易”,特别是横穿整个古代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就是开放性、包容性的生动诠

释。新疆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融洽关系,也生动反映了历史上新疆的开放包容。

开放的精神,不但在历史的天空光辉耀眼,现在的新疆也处处闪现着开放的智慧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通道,在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发展空间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程度高,发展空间就大,发展空间大,发展活力就足,发展速度就快。

当下,新疆正迎来千载难遇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机遇,步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智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唯有开放,才能尊重差异,相互欣赏,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和谐的根基。“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开放、联结、贯通、吸收,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与活力。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迥异,各族群众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同心守望,关键在于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

唯有开放,才能从谏如流,从善如流,为跨越式发展带来丰富的养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包容,不仅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更是善于直面问题并调动一切因素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我们必须承认,新疆和内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行业各领域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善于学习,善于借鉴,让一切积极力量为我所用,实现新疆的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

唯有开放,才能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跨越式发展不同于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模式,必须打破旧框框,突破旧思维,摒弃旧模式,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才能敢为人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突破桎梏,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走出一条先行先试的新路子。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已先后三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宁夏、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市学习考察,开拓视野;自治区决定用两年时间,分批选派2.2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锻炼……一个又一个举措,为开放作了一次次生动的注解。

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新疆。新时期新阶段,从城市到乡村、从北疆到南疆,新疆的青春与活力在开放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焕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开放的时代,身处开放的世界,肩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画地为牢,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事业的大发展,以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的大跨越!

论进取——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

启超,更是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其成也,涸脑精以买历史之光荣,其败也,迸鲜血以赎国民之沉孽。”

进取精神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进取精神更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励志名言,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激励下,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光大和升华进取精神,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现实需要。

放眼四望,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势头不改;中部地区奋力崛起;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方兴未艾;即便是在我们所处的西部,各省区市也呈现一派你追我赶的态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强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意识,是新疆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未来责任。

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有所作为,说到底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更要有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才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进取精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新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好的愿望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全民境界。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美好新疆的一分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各级领导,要承担起统率和决策的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激情干事谋事;作为普通劳动者,要承担起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激发蕴藏在各族群众之中的内在求新能量,让一切有利于发展,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谋发展的进取氛围。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创新思维。

进取精神体现在不断创新上。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条件差、基础弱,只要不断创新思路、推陈出新,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不敢进取,也会一事无成。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否始终保持进取精神,是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

进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生命力,是一个地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活的灵魂。

新疆精神大讨论-进取 篇6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更是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其成也,涸脑精以买历史之光荣,其败也,迸鲜血以赎国民之沉孽。”

进取精神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进取精神更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励志名言,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激励下,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光大和升华进取精神,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现实需要。

放眼四望,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势头不改;中部地区奋力崛起;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方兴未艾;即便是在我们所处的西部,各省区市也呈现一派你追我赶的态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强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意识,是新疆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未来责任。

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有所作为,说到底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更要有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才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进取精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新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好的愿望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全民境界。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美好新疆的一分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各级领导,要承担起统率和决策的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激情干事谋事;作为普通劳动者,要承担起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激发蕴藏在各族群众之中的内在求新能量,让一切有利于发展,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谋发展的进取氛围。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创新思维。

进取精神体现在不断创新上。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条件差、基础弱,只要不断创新思路、推陈出新,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不敢进取,也会一事无成。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否始终保持进取精神,是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

进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生命力,是一个地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活的灵魂。

浅析新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建设 篇7

关键词:新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 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 人口213万, 由55个民族组成。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较恶劣, 经济欠发达, 文化风俗多元, 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由于医疗卫生资源, 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并且配置不均衡, 加之自治区级增量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工作尚未起步, 致使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加复杂, 艰巨和长期[1]。为此, 当前努力推进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建设更具有迫切性和战略意义。

1 在构建医疗服务共享型社会组织中凝炼高尚的职业精神

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医院要正确处理国家、医院、患者大众和医务人员四者的利益关系。将坚持公益、尊重生命、服务公平、提高效率、团结互利放在医院运行宗旨的首位。在医改步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 医院要更加重视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从治病救人转向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包括预防疾病与损伤, 确定和维持健康, 缓解疼痛和痛苦, 对疾病的照料和治疗等, 以此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和新需要, 营造出诚信互利的医疗服务共享型社会组织。

2 在积极探索医院管理、运行和补偿的综合改革中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

在深水区医改中, 国家将进一步发挥价格, 医保和财政的联动作用, 例如, 取消以药补医, 增设医事服务费, 消除医务人员不正当的药械利益, 调动医务人员通过优质服务获取回报的积极性;创新内部管理, 推动形成长效机制的便民惠民措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维护公益性的导向, 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 推动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立体化医疗服务体系, 较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丰富高尚的职业精神

在医改攻坚阶段, 医院要在7个方面转变发展方式:医院宏观运营的目的要从谋取自身团体利益向服务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任务转变, 医院发展指导思想要由逐利倾向向公益性方向转变, 医院发展战略要由规模扩张外延型发展向质量内涵建设集约型发展转变, 医院管理的重心要从注重建设和粗放式管理向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精细化管理转变, 医院临床能力的提升要从依靠临床各科室和全体医务人员向与重点依靠临床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要由“技术至上”的矜持型向人性化医疗服务型转变, 院领导的作风、道德和素质修养要从感性随意自发型向理性学习自律型转变。

4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中升华高尚的职业精神

一要创新教育方式, 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在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中使广大医务人员回归人文, 提升人文素质, 实现救死扶伤的社会价值和解危济困的职业尊严。除常规培训外要适时开展一些专题培训和专项活动。同时, 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 加大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和学习力度。二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为民服务的载体和抓手, 在迎接等级医院评审中便民惠民, 促进服务和质量的全面改善。尤其要在改善医患关系、优化执业环境中遵纪守法, 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三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 认真履行“中国医师宣言”,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活动, 用高超的技术、人性化的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抚慰[1]。四要在加大对口支援工作中, 让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基层各族群众的期盼与疾苦, 在基层受教育受启迪, 促进相互的了解与交流, 增进相互的友谊与合作, 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5 在关注医务人员物质精神需求中强化高尚的职业精神

医院在培养和使用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三级人才中, 坚持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辅以合理的物质激励, 关心他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使他们的事业有奋斗的目标、信心和希望, 并打造好人才梯队, 防范人才资源管理风险。当前要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力度, 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信、希望、乐观及坚韧的“心理资本”, 让他们成为优秀职业道德和高新技术水平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要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和情感疲劳, 解决他们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 增强其归宿感;要做好留住人才的管理, 打造全院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使医院成为实现他们自我价值的精神家园。

6 在积极参与新疆维护稳定、维护团结工作中锤炼高尚的职业精神

医院要认真执行新疆民族工作的五个大政方针, 要以对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统一思想, 铸就和谐民族关系;要构建和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 带领全院各族职工积极参与反对“三股势力”破坏活动的斗争, 做好本职工作, 为社会稳定做贡献;要营造积极参与发展经济的有关工作, 努力完成相关的民生工程任务, 确保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医院要认真执行我国区域民族自治政策, 按照有关规定在医院领导班子中配备好少数民族领导并确保他们完全行使职权;加强全院民族团结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大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的开发力度, 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 做到各民族成员同工同酬, 特别要照顾好特殊困难的民族职工和家庭。在营造精神昂扬、心态平和、团结协作、稳定幸福的医院大家庭中, 维护和精炼各族医务人员高尚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解读新疆精神 篇8

摘要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道德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新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校園内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精神层面上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条件,只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才可以将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师生联系在一起,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下对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使他们慢慢接受这些良好的体育观念、爱好、体育行为等,进而融入到这个族群之中,并使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观念、态度等,培养出他们优秀的品格,最终达到体育的教育功能。

一、体育观念现状与分析

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不同民族,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反映出对体育观念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表1新疆高校体育观念现状调查表

调 查 项 目调 查 结果

是否说不清

n%n%n%

运动是否有助于个性培养23725.8213214.3854959.80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是否非常乐观42346.0810211.1139342.81

体育运动是否有助于学习和思考问题37841.18586.3248252.1

运动是否能改善人的心情69175.27586.3216918.41

体育课是否能使身体更加健康84391.38171.85586.32

是否想拥有体育特长35839.00889.5947251.42

是否想成为同学中体育方面的佼佼者64470.15828.9319220.92

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新疆部分高校的学生对于体育观念有着相同和不同的认识,有将近25.82%的学生认为运动有助于个性的培养,有将近46.08%的学生认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是非常乐观,有将近41.18%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和思考问题,有91.38%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加健康。数据还显示有70.15%的学生想成为同学中体育方面的佼佼者,表明体育在学生的心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这是学校各种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从总体上看,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二、体育风尚现状与分析

体育风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环境和基础,在此是指由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有助于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陶冶其情操,优化其心态,从整体上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表2关于体育风尚调查情况一览表

调查项目调 查 结果

经常偶尔根本不

n%n%n%

学生自觉体育锻炼情况14816.1248853.1628230.72

学生阅读体育报刊情况11312.3168174.1812413.51

学生观看体育节目情况31834.6445249.2414816.12

有表2和图1的数据、图例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还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经常阅读体育报刊的学生分别为34.64%和12.317%。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上,绝大多数学生是自己自由活动,学生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分别仅占22.19%和7.84%,体育活动组织的相关团体及部门还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普遍性、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

三、体育精神文化现状与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目标,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它能够激励广大的师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新疆高校各族师生对于体育精神的态度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体育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几个方面对新疆高校校园体育精神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表3关于体育精神文化现状调查一览表

调查项目性别调 查 结果

充分体现较充分体现较不充分体现不充分体现不清楚

n%n%n%n%n%

体育创新精神男194.175612.2814331.368919.5214932.68

女418.876213.428217.757416.0220343.94

体育遵纪守法精神男23751.979921.71367.89245.266013.16

女19842.8616335.28265.63163.465912.77

体育竞争精神男31268.4211525.22132.8571.5491.97

女28361.264910.61234.987115.37367.79

体育意志精神男7215.797416.2313429.3911124.346514.25

女18940.9110723.16224.76316.7111324.46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男生在体育运动中体育竞争精神和体育遵纪守法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女生则在体育运动的意志精神上可以充分体现。在创新精神上来看无论男、女生很大一部分不清楚什么是体育创新精神,这反应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原来的体育活动模式,既在原有的活动项目或方式中不能或不会主动的去创造自己及周围同学兴趣的项目或活动方式。

四、体育知识结构现状与分析

体育知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基石,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随着现代网络时代的不断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生所需的体育知识与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育知识,如何去理解和改变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对体育知识渴望获得的内在矛盾冲突。

表4关于体育知识结构的调查情况一览表

调查项目调 查 结果

娱乐健身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其他

n%n%n%n%

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类型768.2810111.0068374.40586.32

学生希望获得的体育知识42045.75899.6932435.29859.26

调查结果(见表4、图2)表明学生有45.75%的学生希望获得娱乐健身知识,而教师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强调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心态,从以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类型,与学生希望获得体育知识的结果是基本矛盾的。当前新疆各高校体育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与学生希望获得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上,甚至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通过调查表明,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应对教师强调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娱乐性,要用科学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对象所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体育教学与学生渴望掌握体育知识的和谐统一。

五、体育道德现状与分析

体育道德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观念及价值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场上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各队员的责任感、遵守规则的精神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体育道德状况,以下是新疆部分高校校园体育道德状况。

表5关于学生体育道德文化的调查情况

调查项目调 查 结果

充分体现较充分体现较不充分体现不充分体现不清楚

n%n%n%n%n%

責任感41244.8822324.2912413.51414.4711812.85

公平竞争59364.023725.82222.40192.07475.12

功利主义90.98283.0518820.4850755.2318620.26

集体主义44348.2621122.98889.59272.9414916.23

组织纪律性41745.4233936.93788.50626.75222.40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新疆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状况良好,在活动中能够格守公平竞争的原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这反映出新疆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

六、结束语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作用的体现。在体育课堂上,需要体育教师切实的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体育观念、道德的形成。在学校大型的体育比赛中检验学生体育观念、道德及风尚的状况。在宣传上各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体育宣传板报、广播及体育活动标语等并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使学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体育意识、观念,从而营造出文明和谐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曹桂祥,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美育关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67-168.

[2] 黎明华,欧阳江琼.湖湘文化对湖南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8):113-116.

[3] 段雪梅,陈云,黄琦.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内江科技.2010(03):40,72.

上一篇:散装汽油购买介绍信下一篇:在校抽烟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