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通用2篇)
《江雪》柳宗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篇1
作品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作品原文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字词注释
1、绝:无,没有。
2、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3、人踪:人的脚印。
4、孤:孤零零。
5、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6、独:独自。
白话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鉴赏评价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写作手法
艺术表现上,除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外,该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仄韵。五绝是绝句中最玲珑剔透的小品,用仄韵是罕见的,也最难写出神韵,因为仄韵字,容易造成逼仄压抑的心理反应,不利于诗境的开拓。而此诗却用仄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绝”“灭”“雪”因为逼仄造成的冷峻刻削之感,正好与雪境的氛围相合,体现出柳诗峭拔的骨力与清冷色调紧相揉合的特色,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柳诗的基本风格。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
英汉对照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RIVER-SNOW
Liu Zongyuan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作者简介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 篇2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一首题为《江雪》的诗,以其孤绝凄清以及旷远的意境感染了后世。大空,大静,冷凝,压抑,悠闲,自在……如此种种意味迎面而来,让人于空茫茫的诗歌意象中生发出若干的联想。
孤舟蓑笠翁,似钓非钓,钓而不以钓为钓。千山万径因铺满了积雪寒冷彻骨。茫茫然打量这天地,没有一只鸟在天上飞,也不见有人往来的踪迹。江面的冰层上,也铺满了厚厚的雪,一位老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孤独地危坐在一只被冰雪冻结的小船上,用了钓竽钓那白茫茫的寒江雪。
他真是在用钓竿钓那江雪么?或许他正用那或锐利或迷茫的目光在打量着眼前满江面的积雪呢。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说明此时天上正下着纷纷扬扬的雪,北风呼啸,雪花亦在飞舞。那独钓寒江雪的老翁,在这空旷纯净的雪天里,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又显得是多么的无奈,大孤独、大寂寞由是生焉。若换一个角度审视这位独钓寒江雪的老翁,一种跟天地同体的浑然无我的大自在精神境界,却是从大孤独、大寂寞氛围里自然生发出来的`超然于物我的意味。
在这大孤独、大寂寞的千山万径的空茫茫的大背景下,他能钓起些什么呢?他又能想起点儿什么了?柳宗元借渔翁的形象,或许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寂寞感,他是想借此心灵外化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渺茫不可把捉的理想;从另一层面来审视,透过孤独寂寞的表象,也恰恰能够感触得到他精神内核的强健。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境界也很高,前后皆不见,天地一片茫茫,于这空落落的感怀里,真是欲哭无泪的孤独落寞。“念天地之悠悠”,往古今来的时间与四方上下的空间,是永无穷期的,相比之下,人是非常渺小卑微的一种存在,时空的机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渺小的人没办法改变时空机器所施与的命运走向。“独怆然而涕下”,除了诗人站在高处的思想外,天地万物皆与自我无关,自我好像被这无形的隔离势力压抑得黯然泪下。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推荐阅读: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05-21
柳宗元《江雪》注译赏析09-30
江雪_柳宗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2-16
柳宗元《江雪》孙承宗《渔家》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对比赏析11-10
柳宗元《江雪》鉴赏07-13
江雪柳宗元08-02
《江雪》柳宗元阅读答案11-05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12-01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赏析12-22
古诗赏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芙蓉亭》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