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雪江雪

2024-09-27

古诗雪江雪(精选9篇)

古诗雪江雪 篇1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古诗雪江雪 篇2

《江雪》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这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 学生对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应该说已经很熟悉了, 有一大半的学生课前就已经会背诵, 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 对诗的内容, 尤其是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 所要表达的情感等却知之甚少。

二、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 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 我把理解诗句, 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距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 学生与诗人的情感难以产生共鸣, 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 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要求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能读准后鼻音“径”“翁”, 正确书写生字“孤”。

(2) 理解本诗字词的意思, 能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2. 能力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并背诵。

(2) 能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 想象本诗描绘的画面, 并用笔绘画出来。

(3)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读古诗———想画面———悟诗情。

3.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渲染、想象画面、绘画、朗读等多种方式理解本诗内容,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坚强不屈的人格。因此,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以及写作背景。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 但往往还是习惯于形象思维, 对诗中描绘的画面比较感兴趣, 正处于形象感性思维向抽象理性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 因此, 教学时要注重教给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会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读古诗

1. 看画读诗导入

“诗是文字写就的画, 画是图案构成的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在教学起始时, 我出示三幅精美的图画, 让学生吟诵画中隐藏的古诗, 从而导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初读诗歌,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对于《江雪》这首诗, 学生在平时诗歌积累时就已经能熟读成诵了, 因此我在教学时避免零起点,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来组织教学。直接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教学字词时并不是面面俱到, 而是在选择重点时有所侧重。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径”“翁”, 结合已学古诗和相关图片理解“径”和“蓑笠”, 进而理解“蓑笠翁”。在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时, 我教给学生读五言诗的方法, 标出节奏线, 学生很快就能达到要求。

第二板块:想画面

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一个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其当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到,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逐字、逐词、逐句的分析、理解, 教学成为机械、呆板的分析, 成了对诗句意思上的“单一求证”, “肢解”了古诗, 甚至造成学生学古诗时“死记硬背”的现象。

我认为, 古诗句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在基本意思不变的情况下, 寻求灵动, 寻求“模糊化”。古诗语言的高度凝练及时空的悠远, 对于学生来说, 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总体而言, 其语言还是通俗易懂的。在引导学生把诗读正确, 读出节奏之后, 我并没有谈到半句关于理解诗句意思的话语, 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借助诗句, 想象画面, 将黑板作为画纸将画面描绘出来。

在读诗中想象画面, 在想象画面后, 描绘画面, 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从诗中哪个字词体会到的”, 让学生聚焦关键的“字象”“词象”, 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直觉”训练, 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初步的梳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 了无痕迹地把诗句的理解和诗句的朗读水乳交融、落雪无痕地结合在一起, 把学生看到的“画面”和教师引导学生将画面变得丰盈, 形象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板块:悟诗情

古人云:诗言志, 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 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 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 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古诗雪江雪 篇3

为此,我尝试着通过以下几方面教授古诗,探索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从“我要学古诗”转变成“我爱学古诗”。

一、课前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喜好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道”,古诗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授《江雪》前,我从实际出发,抓住孩子们喜欢唱歌这一点,课前先让孩子们跟唱《春晓》《江南》《静夜思》等新学堂歌,然后导入:“刚才这三首诗分别体现了春天、夏天、秋天三个不同季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写冬天的诗。你们想听吗?”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江雪》。

二、反复朗读,想象画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教学亦是如此,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通晓其义。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想让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诗中有画”这一点很难。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个别朗读,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再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听读想象,学生能在脑海里勾勒出诗歌的大致画面。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边复述边通过简笔画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意,更易读出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三、抓住字眼,领悟意境

古诗教学,有时一字一词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在品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我利用幻灯片的动画技术去掉了“绝”和“灭”,让学生直观看到“绝”和“灭”的消失并让他们再读并想象:“没有了“绝”和“灭”会变成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就回答了:“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鸟在山上飞,有很多小路。小路上有很多人的踪迹。有很多人在说话。”

尔后,再通过重现“绝”和“灭”,再让学生想象加了“绝”和“灭”后“此时变成了另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出:“我看见了千座山被白雪覆盖了,鸟儿都绝迹了。路上,人的踪迹也都没有了。”

通过展示句子和图片的对比,使学生能很好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更容易理解一“绝”一“灭”展示出两种不同的画面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进而体会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环境的冷寂。

在品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我先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寒冷的下雪天里,山上没有了鸟,路上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感受到了寂静/孤独/荒凉。”然后,学生通过朗读与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诗眼“孤”、“独”并试着读出诗人的“万千孤独”。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抓住关键字眼,反复推敲,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诗意,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味古诗的美之所在。

四、了解背景,挖掘心境

古诗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从字面的意思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江雪》这首诗的预学单中,我要求学生查找“诗人柳宗元的简介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课上,再选择性地出示诗人写作背景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诗人“万千孤独”及“冒雪独钓”的原因,进而使學生理解出诗中的渔翁就是柳宗元自身的写照,挖掘出渔翁不是在钓鱼,也不是在钓雪,而是在钓一种“理想”、一种“希望”,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五、拓展阅读,深入感悟

教学中,我们想依靠课本的古诗文让学生感受意境,理解诗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适当延伸,拓展阅读,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走近诗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介绍《题秋江独钓图》这首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再让学生思考两首诗的异同点。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出:“都是在江上钓鱼;都是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更有的学生懂得抓住“高歌”一词来说明《题秋江独钓图》的诗人心情是惬意开心的,而《江雪》诗人的心情却是孤独苦闷的。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学生能进一步重新感悟渔翁,感悟诗人的写作心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江雪古诗详解 篇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柳宗元虽然活了不到50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人风格:

在中唐诗坛上,柳宗元诗以其清劲纡余、古雅闲淡的风格独树一帜。柳宗元各体式诗歌都呈现出鲜明的风格。其五古诗以山水为题材绘出“清”境,结合自身的遭际创造出独特意象,寓于深厚感情形成“清峻”风格;其七古诗以寓言为题材,寓于自己未伸的政治抱负和对自由的向往而形成“悲慨”风格;其五律诗融深深的`忧思于一种平和雅正等。言淡而味深,是柳诗风格中显著的多层结构的特色之一,在诗人柳宗元的审美过程中,把“淡”与“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感经验,辩证地统一在自己的诗歌风格之中。

代表作品:

古诗:《溪居》 《江雪》 《渔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寓言代表作《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杂文:《封建论》、《断刑论》、《晋文公问守原议》

传记:《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 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天说》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采用托景言志的写法,历来为人们所称诵。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首先,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其次,诗人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已很明显,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最后,这首诗的结构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

评价比较: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诗人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融入,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

宋人严羽曾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唐代人唯有柳宗元深知骚学)

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

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 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 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江雪古诗词课件 篇6

江雪古诗词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孩子进行评价。

2、孩子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孩子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孩子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孩子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孩子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孩子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孩子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孩子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孩子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孩子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孩子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孩子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篇7

㈠、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3、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㈡、预设重点、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明白诗词的“借景抒情”和“借诗言志”。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的方法。

3、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体悟诗歌的意境和韵味。㈢、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画,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2、出示《静夜思》画面。

3、出示《山行》画面。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柳宗元写的诗歌——《江雪》。那么,读这首诗,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板书: 江雪]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评价正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一幅画。

[板书:——画。] 读这首诗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古诗,边读边想,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2、交流。

★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画,你想画什么?(我要画一个人在小船上钓鱼。)(1)请你上来画。

(2)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点红理解“孤”和“独”)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棕编成的,“笠”是用竹子编成的,专门用来防雪防雨的工具。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点红理解“翁”:是一个老翁,他披着蓑衣、戴着斗笠。)(3)能用朗读读出画面吗?评价。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还想画上很多山,很多条路。)(1)请你上来画

(2)你从哪里看出有很多山的?(点红理解“千山”)

(3)还有一处写法和“千山”写法一样,是?(点红理解:万径)(4)生画纵横交错的路。

指导:你们觉得他画的路怎么样?(太宽/太长)应该怎么画?(明确“径”是指山中的小路。)请学生修改。

★ 你还想画上什么?(我想画雪)

(1)示范画。这样画行吗?(几片——多些——全是)(2)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的雪?请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好吗?(“独钓寒江雪”“蓑笠翁”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3)你是从哪两个字中发现原来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理解“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4)喔,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两字却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5)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3、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谁能看着我们的作品。读着古诗,完整地说一说诗意? 同桌说,指名说。

4、了解诗意后我们再来读读古诗,读出我们见到的画面,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配乐)指名读,评价:宜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四、三读古诗,感悟情境,读出诗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点红: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万千孤独在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份孤独。

[板书:万千孤独]

★“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灭。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齐读。

[板书: ——情] 五、四读古诗,简介作者,明白诗志。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作者生平。

由于柳宗元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3、此刻,让我们放声读这首诗,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你读出的是一个怎样的柳宗元?

4、生自渎、交流。

(是呀,天气虽然恶劣,环境虽然艰苦,但柳宗元虽身处逆境却顽强不屈,虽困难重重却无所畏惧!)

[板书:不屈不畏]

5、他真的在钓鱼吗?他到底在钓什么?(点红:钓)

6、齐读。你们不愧是柳宗元的知音。《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

[板书:——志]

7、让我们来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齐背。

8、播放录像(机动)

六、小结拓展。

1、今天,老师向你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点击出示): 渔翁

bànɡ jí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ǎi nǎi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zhú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2、范读。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齐读)

3、同学们,今天的课上完了,老师布置两个作业(任选其一):(1)吟诵《江雪》,绘制“寒江独钓图”。

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

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古诗背景图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

二、完整欣赏古诗

1、听完古诗,你有哪些地方不懂得?

2、教师通过幼儿的提问,给以解释。

3、最后教师完整的解释整首古诗的大意。

三、再次欣赏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句的意思。

并让幼儿说说这首古诗的的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四、师幼共同欣赏并朗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附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故舟蓑栗翁

古诗雪江雪 篇9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带多篇,课外延伸,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以题目为钥匙,让学生读完题目后,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上一篇:自然之美征服了我1200字作文下一篇:协会总结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