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特”字研究

2024-07-31

《诗经》中“特”字研究(通用2篇)

《诗经》中“特”字研究 篇1

研究生《中特》课程教学要求

1、教学时数安排:采取3+1模式,即三节课堂教学,一节课外自主学习(注: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仍按四节课进行课堂教学)。

2、组建学习团队(每个教学班十个团队为宜):围绕课程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课堂展示团队的集体学习成果,进而引发课堂讨论。团队展示成绩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判。

3、除常规考试外,每个学生还要提交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主题: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探析。

4、课堂增加互动,原则上互动环节要占课堂教学环节的三分之一时间以上。

5、最后一周前两节课正常上课,后两节课安排随堂考试。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

6、课堂纪律要求:缺课一次总分扣10分。

《诗经》中“特”字研究 篇2

1.辨析题4*5 2.简答题5*10 3.材料分析题1*10 4.论述题1*20

二、参考题目

1.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深化改革、3.全面依法治国、4.全面从严治党 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党自身的责任担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2.为什么我们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二)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并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最大国情,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理论特色、制度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

答: 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任务: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4.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什么特点?

答:

“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1)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5.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答:

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

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4)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5)城乡二元机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6)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新形势 原因: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6.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7.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答:

(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2)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5)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社会管理领域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6)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3)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4)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统筹协调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建立全国科技重大决策机制,完善中央和地方、科技相关部门、科技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

(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1)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

3)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氛围和良好风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1)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

2)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3)注重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4)注重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提升对外科技合作水平,推进科技援外,加强民间科技合作。

8.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利益关系? 答: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2)注重维护群众权益 3)注重做好群众工作 4)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1)健全诉求表达机制 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3)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 4)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落实公平的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四)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4)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5)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缩小民生差距、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而增进社会和谐,根治复杂的经济社会复合问题,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主要途径:

1)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 2)加大财政投入

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

9.社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

主要有四个层面:

(一)政党协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协商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外进行广泛协商

(二)国家政权机关的立法、施政协商,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协商和政府与社会的协商对话

(三)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在人民政协,中共除了与各民主党派开展政治协商外,还与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开展协商,主要通过履行政治协、民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和提出与落实提案等各种经常性的工作实现

(四)基层民主协商。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体系

10.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答:

(一)制度缺失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不健全 2)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有待完善 3)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二)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是根本性保障

1)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由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重要保障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动力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存环境诉求的积极回应 5)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可以带来低投入、高收益的持续“制度红利” 因此,生态文明必须依托制度建设才能健康发展。

11.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答:

党面临的“四个考验”:

1)执政考验 2)改革开放考验 3)市场经济考验 4)外部环境考验 党面临的“四个危险”: 1)精神懈怠的危险 2)毅力不足的危险 3)脱离群众的危险 4)消极腐败的危险 党需要增强四种意识:

1)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式中保持清醒头脑

2)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4)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12.为什么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答:

1)政治体制改革任务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很难有一个清晰的估计和设计 2)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相当复杂而深广的利益。3)渐进变革是和平环境下社会进步的主要路径

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上

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1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4.概述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答: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3)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坚持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依法治国的确立,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在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权的实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的必然要求。

16.如何认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想?

答: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二)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四)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17.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到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答:

发展的历史进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到1954年9月全国人大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3)党的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概念,并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1)有利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 2)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有助于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4)有利于体现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的公共性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8.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答:

(一)进一步提高利用机遇和挑战的水平

要正确认识机遇和挑战的辩证关系,把握机遇和挑战的新特点,将机遇和挑战统一起来

(二)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水平

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要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三)进一步提高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水平

要认真研究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全面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防范和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和冲击

19.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答:

维护公平正义,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健全诉求表达机制(二)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5)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制度 2)加大财政投入

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价体系

(四)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20.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

(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1)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 2)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 3)深化居民自治

(二)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

1)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2)实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

3)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 4)依法引导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

(三)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1)畅通诉求表达机制 2)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3)完善矛盾调处机制 4)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上一篇:一年级日记中秋节下一篇:中班音乐活动拉勾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