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考?

2024-10-03

诗经:考?(精选12篇)

诗经:考? 篇1

1、旭日

《续一切经音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上(旭)凶玉反,《切韵》云:日初出也;《说文》云:日旦出也;《考声》云:旭,明也,从日九,九亦声也。下(日)仁一反,《说文》曰:实也,太阳精不亏也,从口一声也,口音;雨非反,像口匝之形也。

诗经:《国风·召南·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据《续一切经音义》中注解,“旭”意为太阳刚刚出来,(日初出也,日旦出也),日意为“太阳精不亏也”。在《诗经》中,“旭日始旦”采用了后世称之为“互文”的方式解释了“旭日”的意义,“始”意为开始,与《切韵》“日初出也”同义,“旦”则应《说文》“日旦出也”。希麟考“旭”用了形训的方式,以“明”训“旭”。而下文训“日”之音出现了矛盾,在现代汉语中“仁一反”和“口音”相悖。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的读音即是这样,二是流传出现的抄写错误。

2、明星

《续一切经音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蔡邕从目作明,古文从日作明,三体皆通,《经典》(《经典释文》)多用古文,明字,音鬼永反;下星字,古文作“星”,《尔雅》曰“明星,谓之启明。”郭璞注云:太白星也。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太白。”

《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经》:《国风·秦风·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根据《续一切经音义》所言,郭璞着“晨见东方为启明,昏见东方为太白。”在《诗经》两首诗中,第一首“子兴视夜”,可与郭璞注相符合,此处“明星”指“昏见西方”的“太白星”;第二首“昏以为期”,也明示其是“昏见西方”的“太白星”。

3、熊罴

《续一切经音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上羽弓反,《毛诗》云:“惟熊惟罴”,《说文》云:“兽也,似豕,山居,冬蛰,舐足掌,其掌蹯;音烦下,音悲;《尔雅》云:“罴如熊,黄白文。”郭璞曰:“似熊,长头,高脚,猛多力,熊拔树也。”

《诗经·小雅·大东》: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诗经·小雅·殷武》: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据《续一切经音义》所言,“熊罴”是兽类的一种,像猪像熊,在山野居住,有黄白的纹路,长长的头,高高的脚,凶猛力大。在《诗经》中,“熊罴是裘”指用熊罴做成的衣服。(推测应该是用熊罴的皮做出的衣服。但《续一切经音义》所引书与《诗经》都未提到,暂不做妄断。)

4、螟蛉

《续一切经音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上(螟)觅瓶反,下(蛉)历丁反,《尔雅》曰“螟蛉,桑虫。”《毛诗》:“虫鱼。”疏云:”桑,小青虫也,似步屈,今蜾所负为之者是也;蜾蜂也,一名‘蠮螉’,许慎云:“细腰蜂也。”郭璞云:“俗谓螟蛉为桑蟃,蜾音,果音,鲁果反,蠮音,烟继反,螉音,乌公反,蟃音万。

《诗经·小雅·小宛》: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据《续一切经音义》所言,螟蛉是一种虫类,“桑虫”,“小青虫”,在注解中,先释“螟蛉”,以“蜾所负为之者”解释,再释“蜾蜂”,是为递训。而郭璞也采用递训的方法,对其加以解释。而《诗经》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是一种虫事现象,即蜾蠃产卵在螟蛉体内,卵长大后吃掉螟蛉,后音义书,注疏等大多都将其一起解释,如《续一切经音义》、《尔雅》等。

5、鳏寡

《续一切经音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上(鳏)寡顽反,《礼记》云:“老而无妻,曰‘鳏’”。《尚书》云:“有鳏在下曰‘舜’,年过而无室也。”下(寡)寡音,关瓦反,考声,云独也,谓妇人夫也,寡字,音必遥反。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剧《续一切经音义》所言,“鳏寡”鳏是老而无妻,寡是妇人无夫。《诗经》要根据上下文释义,“之子于征,劬劳于野。”是家中的男子都征战去了,所以后文“鳏寡”即可推测得义。

6、菡萏

《续一切经音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

上(菡)含感反,下(覃感反)毛诗注云:“花未开者曰‘芙蓉’,已开者曰‘菡萏’”。《尔雅》曰:“荷,芙蕖,其花作‘菡萏’,字经文作‘菡萏’,二字皆不成字也。”

《诗经·国风·陈风》: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剧《续一切经音义》所言,“菡萏”是已经开放的荷花,《毛诗注》运用了反训的训诂手法,已开为“菡萏”,未开诶“芙蓉”。在《诗经》中,“彼泽之陂”后的“有蒲与荷”、“有蒲与蕳”、“有蒲菡萏”、这三者指同一事物,指俗称的“荷花”。《尔雅》中“二字皆不成字也”的后一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即为“词”,如在《马氏文通》中的名字、代字、动字。若按照现代说法,“菡萏”应为连绵词,如玻璃、葡萄等。《诗经》采用了兴、比的手法,以美好的景物起兴,比美好的人物,若不知蒲荷、蒲蕑、菡萏的意义,也可从“有美一人”、“硕大”、“卷”、“俨”中推断出“菡萏”的词汇意义。

7、鸳鸯

《续一切经音义·新花严经卷第七》:

上(鸳)于袁反,下(鸯)于姜反,《毛诗》曰:“鸳鸯干飞。”传曰:“鸳鸯,疋鸟也,言其止为疋,偶飞则双飞。”《说文》从夗央,皆形声字也。

《诗经·小雅·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据《续一切经音义》所言,“鸳鸯”是一种飞行的鸟类,其文字上来说是形声字。《诗经·小雅·鸳鸯》两句采用“鸳鸯”起兴,“在飞”、“在梁”都明示“鸳鸯”为飞鸟。

二、结语

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引《诗经》的词汇主要集中在动物、植物、农事、祭祀等方面,这与《诗经》产生的年代以及其主要内容有关。而在引用《诗经》的同时,《续一切经音义》还引用了很多训诂专书,如《字林》、《说文解字》等,所以我们在找出《续一切经音义》中引用《诗经》的内容后,即可藉助其他字书进行勘误,这是大有裨益的。《续一切经音义》内容广泛,涵盖了太多知识,我们作为文字学的学生要多加学习,在训诂、音韵、文字方面多多注意。

摘要:《一切经音义》源于对佛典专著的训诂释义,分别有两种,一类是唐僧玄应所着,一类是唐僧慧琳所着,而慧琳所着《一经音义》引用了很多古文,兼容并包,囊括万象,很有研究的价值。本文以《续一切经音义》为底本,力图找出其引用《诗经》的例子,对这些例子进行训诂研究。《续一切经音义》含有的《诗经》(毛诗)中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自然景观(旭日)、农作产物(稻粱)、飞禽走兽(螟蛉)等,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民俗风情。通过训诂,更理解了这些词语在当时当地的意义,以及其的意义和现在意义的相同和差别之处。

关键词:《续一切经音义》,《诗经》,训诂

参考文献

[1]希麟.续一切经音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李青,编.诗经[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诗经:考? 篇2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邶风·静女》简介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诗经:考? 篇3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

译:高山抬头看得清,沿着大道向前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译: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

诗经:考? 篇4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译文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国君要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诗经·秦风·无衣》鉴赏

《诗经》中的爱情诗 篇5

少女怀春, 少男钟情, 他们大胆勇敢热情的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摽有梅, 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摽有梅, 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摽有梅, 顷筐暨之, 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 (《诗经·召南·摽有梅》) 春天即将过去, 梅子渐渐黄熟。姑娘怎不着急?她说:梅子纷纷落地, 树上还七成, 追求我的小伙, 赶快抓紧这大好时光。树上的梅子只有三成了, 小伙子, 今天就是好机会!梅子已经全部落下, 要赶快用筐装起来, 追求我的小伙儿, 还不快快说出来!红颜易逝, 青春易老, 唐代杜秋娘说:“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在千年前的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孩早就唱出了怀春女儿焦急心情。“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 面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 男子热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恋和追求, 渴望与她相伴相随, 感情单纯而真挚, 悠悠的欣喜, 淡淡的哀伤, 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热恋是甜蜜的, 《诗经》中热恋的男女也是甜蜜的。“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诗歌表现了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情景, 那静女的调皮和活泼, 男青年的钟情和淳朴表现得生动形象。“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木瓜》) 青年男女自由相会, 自由恋爱, 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 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 以物定情, 终身相许。“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王风·采葛》中这位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 渴望与恋人相见的情竟如此强烈。

“不见复关, 泣涕涟恋。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热恋中的女子, 面对心仪的男子是全身心的投入去爱, 她们为情哭, 为情笑, 是那样的真挚。

新婚是幸福美好的, 《诗经》中一首描写新婚的诗则有生动的表现, “绸缪束薪, 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诗经·唐风·绸缪》) 一对情人在新婚之夜的幸福时刻, 面对美丽的新娘, 幸福的男子激动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如此良人何”那种情感是多么的真实。读之如同亲睹男子手足无措的紧张神情。

江淹道:“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别离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击鼓》) 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曾经有情人花前月下“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誓言, 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 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愿言思伯, 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 (《诗经·卫风·伯兮》) 这位女子自从夫君你踏上征途, 前往东方的战场, 无心梳洗, 头发便乱得如同飘摇的蓬草。不是没有洗发膏, 他不在家, 我哪有心情打扮自己, 打扮出来让谁看嘛!女子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 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 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 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诗经:考? 篇6

读《硕鼠》有感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这些怨刺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而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罪恶,辛辣的讽刺中与有强烈的怨愤不平。《硕鼠》是《诗经》中的一首怨刺诗,以《硕鼠》为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诗经》。

《硕鼠》选自《诗经•魏风》。在内容上,这首诗将统治者比作人人厌憎的大老鼠,他们的贪婪凶残,使人民陷入绝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们不得不逃往他方。从中可以看出国风中的怨刺诗与“二雅”中对宗周倾覆,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怨愤的情感不同,而是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由于其多出于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和意志。在《硕鼠》这首诗中更多的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重敛剥削的怨恨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硕鼠》中所运用到许多的艺术手法是本诗的一大亮点。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硕鼠》中诗人关注现实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其二,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硕鼠》整首诗就是都一首都以拟物表达感情的比体诗。诗人就巧妙地运用了借喻的手法,用田间的大老鼠比喻统治阶级的可憎可鄙与贪婪无耻。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感情。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涉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此外,诗人还将“乐土”比作无忧无虑的理想乐园,在阶级社会无疑是一种空想,但此诗将统治者比作大老鼠,则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在该诗中各章句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并用相同性质的词进行代替,更具体说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代替(如①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②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③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④乐土乐土、乐国乐国、乐郊乐郊。⑤爰得我所、爰得我直)。句式完整,全部都是四言,而且也起到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感和节奏感的作用。

在《硕鼠》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与形式,对后代的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从更深的程度讲,是《诗经》对文学创作具有深远影响。就表现内容上看,如晋朝诗人陶渊明在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岁月里。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从而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这个理想境界与《硕鼠》中赋税重而人们向往理想乐园是相一致的。就表现的形式看,诗史杜甫反映社会**、民间疾苦的诗篇,也正是继承了这种政治讽喻诗和社会怨刺诗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其现实主义的风格的表现。

此外,在《硕鼠》中还有一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细读该诗,我们会发现诗中对统治者的批判,怨刺,愤恨也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看不到阶级斗争积极反应,更不敢采取一些如起义之类的活动,而是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的理想王国。这也看出《诗经》的总体风格“温柔敦厚”,与孔子的中庸之道是非常吻合的。古人认为,温柔敦厚主要是做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此外,还以为文学的抒写,思想感情的表达要委婉含蓄,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犯而不校,一切不可超出“礼”的范围。这对于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非常有利。这与许就是《诗经》从古至今一直被统治者所推崇,历久不息的原因。也是《诗经》作为一直作为考试内容(如唐朝的科举制、明朝的八股文)的重要原因吧。

《诗经》中的“采×”类诗考 篇7

关键词:《诗经》,“采&,#215,”,命题规律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在孔子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将“诗”文本称为“经”, 才确定《诗经》的名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共三百零五篇, 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以及思想感情, 对我们学习周代到春秋时期的社会和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诗经》三百零五篇, 每篇的题目或是早已有之, 或是后人加之,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暂不讨论。这里我主要是想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诗经》中的部分诗篇的题目进行分类和研究。我对《诗经》中有关“采采××”或者是“采×”或是“采×采×”这三种类型的题目和诗文进行了总结归纳, 共得出十一篇。其中或是题目或是诗文都含有上面三种类型。其中《周南》两篇, 《召南》两篇, 《国风》共三篇, 《小雅》四篇, 《大雅》和《颂》中都没有相关诗歌题目的记载。

具有这种特点的十一篇文章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题目中就表明“采×”特点的诗文。这种诗文共有八首, 其中召南中的《采蘩》、《采蘋》两首, 王风中的《采葛》, 唐风中的《采苓》, 小雅中的《采薇》、《采芑》、《采菽》、《采绿》四首, 这八首的类型特点显而易见。二是行文中含有“采采××”或“采×采×”特点的文章。其中周南中的《卷耳》、《芣苢》和鄘风中的《桑中》三篇, 前两首具有“采采××”的类型特点, 第三首是“采×”这种类型的的诗篇。

从下面表格更加清晰可知这几首诗的分类:

从上表可清楚知道, 这十一首诗篇主要来自于《国风》和《小雅》, 《大雅》和三《颂》中没有一篇这样的诗文。并且这十一篇诗文都是四言诗, 结构清楚, 朗朗上口, 便于吟诵。

郭锡良先生在其所编著的《古代汉语》下册中说:“《诗经》的篇名大都取第一句中的两个字, 也有只取一字或三四个字的。”从上面几篇文章中可以清楚知道这个命题规律, 例如《卷耳》就是取了诗文中“采采卷耳”中的“卷耳”一词, 《采薇》就是来自“采薇采薇”。

程俊英先生在其所编著的《诗经译注》中说:“《诗经》多取每篇首句中二字或三字或四字为题。”这就是说, 《诗经》中任何一首诗歌作品的题目, 应当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明或概括整首诗的主旨和内容, 这十一篇诗文的题目与整首诗文正是具有这样简单而且紧密的关系纽带。根据古代文献记载, 《诗经》中的作品主要是依靠采诗、献诗和文人专门创作三种渠道而汇集到一起的。那既然是采来的、献来的和有目的创作的, 为了达到对上进行讽谏、歌颂, 以及使君主了解民情的目的, 就不应故意使作品的题目与作品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

在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也有这样的“采×”特点的诗歌, 篇名为《采薇歌》和《采芑歌》。这是现有记载的最早的“采×”特点的两篇有关的诗文, 并且都是与题目有相关联系。此书说:“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 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而作歌。其辞曰……”这首诗歌由此而来。而《采芑歌》是由于齐人对田常的政绩歌颂, 两首诗歌作者都不详。

《诗经》中这十一首诗歌主要出自《国风》, 而《国风》里反映人民各种生活情景的诗歌。如《芣苢》, 它体现了古代活泼健康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反复的语言, 重叠的篇章, 这些都不同程度表现了这些妇女热爱劳动。根据程俊英译注的《诗经译注》中对《诗经》三百零五篇的主题定义, 我们进而对这十一篇诗文进行主题分类和研究。《卷耳》是说一位妇女想念她远行的丈夫的诗;《芣苢》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得短歌;《采蘩》是一首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采蘋》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桑中》是一个劳动者抒写他和想象中的情人幽期密约的诗;《采葛》是描写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的情诗;《采苓》是劝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采薇》是一位守边兵士在归途中赋的诗;《采芑》是描写方叔南征荆蛮的诗;《采菽》是赞美诸侯来朝, 周王赏赐诸侯的诗;《采绿》是描写一位妇女思念外出的丈夫的诗。这十一首诗篇中, 隶属《国风》中的几篇都是有关男女之间的思念或爱慕之诗, 《小雅》中的几篇大多是关于祭祀、赞美王公贵族的, 这样看来这十一篇诗文主题鲜明并且描写多种不同的生活, 也说明了《诗经》的收集、编辑和流传痕迹。比较来看, 和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採薇歌》和《采芑歌》这两首歌的主题种类增多, 并且在行文和押韵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已经从先秦时的三言、五言、七言趋于完整的四言诗, 并且行文中增加了较多的修饰性的词语和诗句。此外, 从题目或是行文中看到的采摘的情景都是很欢快的, 即使是那种男女思念之作, 也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展开的。

我国的原始诗歌大都是有感而发的:“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因此, 原始诗歌皆非命题之作, 根本没有题目。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选本几乎都有题目, 这都不是原始作者所为, 而是后来的整理, 编定者所为。《诗经》以前或稍后的诗歌, 均散见于典籍中, 不是独立成篇出现于诗集中, 这足以说明原始诗歌不是命题之作。例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记载:“田常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齐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货。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 归乎田成子。’”这是一周古老的诗歌, 主要说明了这首诗歌是为了赞颂田常的无私以及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 表现了他的政绩显赫。这完全是抒写胸臆, 绝不是命题之作。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采芑歌》, 题目为后人所加。

同样, 《诗经》三百零五篇, 原来都是没有题目的, 后人收集整理并且加以编辑《诗经》时, 才一一加上题目。从《诗经》的产生原因看, 有三说: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认为, 周朝统治者为了了解民情, 就命令官员从民间采集诗歌。而后负责采诗的人, 对采来的诗歌进行整理、编排时, 是否为每篇诗歌加上了题目呢?没有具体的考据材料可以作证。献诗说认为, 古代帝王为了考查时政, 命令诸侯百官献诗。据载, 诸侯百官献上的诗歌, 都给了天子, “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 是否乐官对诗歌进行了一番整理、编排工作, 并为每篇诗歌加上了题目呢?今人已无从知道。删诗说认为, 原始古诗有三千余篇, 是孔子亲自删定、编排的, 那么, 孔子是否为各篇加上了题目呢?这种可能性, 至今还不能证实。

综上所述, 《诗经》中诗题的命名方式何原因虽然参差不一, 但都是为了更好地或说明、或体现、或概括作品内容和思想。这说明《诗经》中作品的命名都是有着一定依据的, 绝不是作者或编者随意加上去的, 而且大多数作品的题目都有能从最大限度上用最简练的词语或诗句来概括全诗内容的作用。这些命题规律和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地学习和体会《诗经》的内容和主旨内容和中心思想。

参考文献

[1]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2]张树波.国风集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3.

[3]郭锡良, 唐作藩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4]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5]陆侃如.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6]戴维.诗经研究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7]陈一平.先秦古诗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8]朱金发.先秦诗经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7.

[9]刘毓庆, 郭万金.从文学到经学——先秦两汉诗经学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诗经读后感 读诗经有感 篇8

木心说,中国没有与荷马同等级的大诗人,乃中国之不幸。如果中国有宏伟的史诗,但不能有那305首古代抒情诗。怎么选择呢?我宁可要那305首《诗经》抒情诗。

没有认认真真背过《诗经》,没有仔仔细细阅读每个注释,没有读一首停下来咀嚼一首的习惯,是很难明白木心所说“任何各国古代抒情诗都不及《诗经》”的论断。《诗经》讲究的是意境,所以外文无法翻译。

而从古至今,情感无非就那么几种。《诗经》的可爱之处在于,古代人民的眼光如同儿童一般,关注于细小的事物,将这细小的事物再与自己的心情挂上钩来。因此,看什么都充满诗意。

看到葛藤蔓延,就联想到女子远嫁;看到野葡萄缠绕弯曲的树枝,就联想到新郎新娘的相亲相爱;桃花开得正艳,如同新娘子绯红的面容;蝗虫群集一方,也希望人多子多孙。就连一张捕猎的大兔网,一只高大的长颈鹿(古代人说是麒麟),采个车前草,砍个树枝,古人都能以之发乎情,并且止乎礼,你说,可不可爱。

现代人是再也回不去那个全民诗意的时代了。

诗经:考? 篇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成了相爱,似乎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左与右,自然也无法用粗糙的言语来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歌末段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翘首以盼,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对男子的思恋之情可见一斑。

从此结发老,生死两恋长!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小情歌,唱着人们心中的曲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写少女时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当然,相爱的两个人最美满的结果是踏入幸福的殿堂。《诗经》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相对来说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三> 诀别: 弱柳扶风美,无风柳为谁?

在乱火纷飞,战事频发的年代,男子应征入伍参军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相爱的两个人便不得已要分开了,丈夫背井离乡,妻子独守其家,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其中,《卫风 伯兮》便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之痛。

女子如是,男儿亦然。“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击鼓》)便刻画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昙花一现醉,怜花奈何摧!

其实,再美好的开始也有耐不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七年之痒”的时候。从《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丈夫的喜新厌旧,另结新欢是夫妻情感决裂的主要原因。

其中,《卫风•氓》这首诗便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无独有偶。《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讲述了在危难时期,两个人相依为靠,但在安乐之后,丈夫却将她抛弃的悲凉故事。

结语: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而向往的,比如,当我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这些美好的诗句时,便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可枯,石可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而那些真诚率直的情感又让我们如此动容。

略论《诗经》的和谐精神 篇10

1. 祭祖诗体现了周人对人神和谐的追求。

祭祀诗本属于人神相接、上通天地以祈福祛灾的乐歌。而周人的祭祀诗虽也具有这一性质,但诗中并不存在超自然的神力对人的威慑和压迫,不存在人对神的恐惧和感恩。更多地却表现为一种对祖先神功德的歌颂,勉励后人敬德慎行,并通过祭祀过程来增强宗族凝聚力,亦即借沟通人、神的形式达到协和宗族社会的目的。祭祀先祖的诗在《周颂》的祭祀诗中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乐歌重在歌颂先祖的德业功勋,而不在崇拜其“神威”或超自然的神力,目的是证明其统治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怀念先祖之德,让后人知道先祖创业之艰难,从而兢兢业业,居安思危,确保家业永远安宁,并增强血缘宗族凝聚力。而这些最终都是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服务的。如《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至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1]诗中歌颂文王德可配天,伟大而纯粹,作为后世,理应继承他的事业,发扬他的德行,并笃行不倦,全诗表现了一种告慰祖先之灵的虔诚。在《维清》中,更进一步说明文王的功业:“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眕,迄用有成,维周之祯。”如此清明光耀的德行是文王的典则。文王的功是肇兴于西土,终于获得成功,文王之德是周人获得天下的祥瑞。诗中声言天下之所以清明,是因为文王征伐有法。文王奏天命以征伐四方,眕祀上天,创造了祭天的“典则”,从而才“迄用有成”,取得灭商的胜利。《天作》是周人祀在岐山创业的先公先王之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诗中说上天先造了高大的岐山,古公亶父开始治理它,文王又在这里安居。自先王居住这里,在沮水侧,在岐山下,开始有了平坦的大道。可见岐山道由险阻变平坦是因为文王希望施惠,作为子孙后代,更应珍惜并继续保持这种作风。又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诗中认为上天将天命赐予了周人,文王和武王恭受天命,施德行业,不敢安逸放纵。成王继成文、武的事业,恭奉天命而不敢有丝毫懈怠,推行宽厚仁爱的政教而安抚天下,所以才能使周人的统治秩序安定而和顺。这其中蕴含着周人的尊德精神。《大雅·既醉》中云:“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里孝作为一种伦理准则,在祭祀仪式中体现出来,成为祭祀者和先祖神灵往来的纽带。从而,“这样一种仪式可以使同宗、同族的人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和亲近感,加强了他们之间情感上的联络,以有力地维护宗族的团结。”[2]由以上可见,周人即使祭祀祖先,其祷告歌颂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活着的人,为建立其统治的合法性服务,进而谋求社会统治秩序的和谐。

2. 农事诗体现了周人对天人和谐的追求。

周人以农业立国,《诗经》中的农事诗既有农事祭祀诗,也有纯粹的农事生活诗。这些诗表现了周人立足于脚下的热土,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开发家园,创造财富与文明的精神。其中农事祭祀诗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周人为祈求丰收或答谢神灵的恩赐,但实际上更在于具体地表现周人农业生产方式、规模,以及丰收的一派喜悦景象。如《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瞗侯以。有觠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覧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诗中前半部分以写藉田劳动为主,表现了劳动人数之多和田亩的广阔;后半部分则写周天子代表族人向祖先献祭,实际还是歌颂祖先发明农业生产的伟大。诗中贯穿着周人对农业丰收的喜悦,在祭坛上供奉粮食贡品以祭祀祖先和神灵,其本质是对农业劳动的自信和自豪,以及对土地的亲和感。再如《良耜》是秋后报赛社稷的蜡祭活动的写照,人们在秋后遍索与农事有关的土地、谷物,及帮助人们消灭害虫的猫虎、沟洫之神一并祭祀。在这些回报社稷、方神的诗中,既表现了周人仁义的善良秉性,也展示了在表面的宗教形式所暗含着的人与大自然众多生灵、事物所缔结的友善关系[3]50,这些自然生灵和土地方神在他们眼中,并不是令人恐惧的异己力量,而是与人类和睦相处的关系。

《诗经》农事生活诗最能体现天人和谐的当属《豳风·七月》。这首诗是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前半部分重在写“衣”,后半部分重在写“食”,在一年四季的时令推移中展示人为衣食所安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这首诗中,没有对神灵的感恩,有的只是人们在与大自然生命节律合拍的生产活动中努力开辟生命的希望。在一系列农事活动的叙述中,固然也伴随着阶级压迫与剥削,但它的哲学特质更在于体现一种农事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农事稼穑中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即人尊奉天时进行合规律性的劳作,天则赐予人衣食,使人得以生生不息。而它的本质正是农业文明国家中固有的一种天人之间的互动与和谐。

3. 宴饮诗体现了周人对人际和谐的追求。

周代是农业宗法社会,家族血缘关系是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血缘情感使周人习惯于在充溢着和谐亲切的家庭气氛中交流感情,解决纠纷[4]。而《诗经》中的周人宴饮诗就为此提供了典型的证据。宴饮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长老会食礼”。而周代宴饮诗的直接目的却是为了巩固周族的血缘宗法制度,在“亲亲”、“尊尊”中达到和谐。

如周天子宴饮群臣的飨礼,就是周王在太庙中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这种礼仪形式非常隆重,以太牢招待宾客,但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吃喝。如《小雅·鹿鸣》就是通过宴饮歌颂君臣和谐之歌。《毛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诗的开头先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起兴,引出天子宴请群臣宾客之事,由于鹿本身被人们奉为神灵之物,吉祥的仁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威严的力量。所以这一起兴给宴会笼罩上一层庄重而神圣的气氛。“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反映了君臣之间上下和睦、融洽的欢乐景象。第二章写天子赞颂群臣勤政爱民的德行,表现出为君的礼贤下士。第三章写宴会进入高潮的情景,君臣们为治国安邦大事而庆祝,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作结,既表达了天子对众臣勤政爱民的答谢,同时又告诫和勉励大家要继续尽心竭力,和衷共济。在“和乐且湛”的气氛中奏出君臣融洽一体的主题。这正是周代贵族通过宴饮所达到的目的。这首诗作为列《小雅》首篇的宴饮诗,与其他宴饮诗相比,没有描绘歌舞行为和“既醉且饱”的现象,而是强化了一种“鼓瑟吹笙”的人文精神。在这种境界中,饮酒并非狂滥的放纵,礼规范酒、乐防范舞,在鼓瑟吹笙的音乐声中振奋人的精神,在适度的饮酒对神经的松缓中,与会者消除平日等级的隔阂,和谐地将个体融入群体。“宴饮诗‘鼓瑟吹笙’的奏乐,实际上象征着礼乐文化的诞生;宴饮仪式上礼乐的陶醉,实现的是将宴享由单纯的酒食享受,提高到对精神意义的领悟上来。因此在丰厚的酒食面前,每一次宴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与会者道德修养、精神境界的考验;而每一次符合礼节的宴飨,都是德性的增殖。唯有如此,‘宴以和好’的人伦之‘和’,才是有文明价值的。”[3]97

又如《小雅·棠棣》是通过宴饮以增进兄弟情谊。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兄弟之歌。”诗中反复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畏), 兄弟孔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申明人与人只有兄弟之间是最可亲密的,只有兄弟才会相救于急难,兄弟只在墙内相互争吵,一旦有外侮,就要共同抵御。所以“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为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这里是说,兄弟经过丧乱后,会更加相亲,陈列出笾豆食物,聚一处宴饮,兄弟都已来齐,和乐而相亲。与妻子相亲如琴瑟相和,兄弟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可见,这首诗正是周人倡导兄弟血亲团结的诗歌。世袭制度的家天下,子辈对父辈的权力继承问题,既是一个容易造成兄弟不和的根由,又是一个导致政权不稳的症结。商有诸弟“争相代言”,周有因管叔、蔡叔疑忌周公而导致的武庚叛乱,兄弟关系总是贵族内部敏感的问题,周代嫡长子制的确立尽管相当有效地解决了兄弟间的继承权问题,但兄弟之间的权益分配总是容易出现不愉快,因此,兄弟间的天伦关系也最容易受到干扰破坏。而周人要维持其统治,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固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棠棣》便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产物[1]309。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各类诗作中所见之周人崇尚和谐精神的考察, 以求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为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挖掘有益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诗经》,周代礼乐文化,和谐精神

参考文献

[1]聂石樵.诗经新注[M].济南:齐鲁书社, 2000.

[2]雒启坤.诗经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130.

[3]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7.

《诗经》两首:氓 篇11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教具方法:多媒体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卫风•氓》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

四、具体研习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

一、痴情、温顺迁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暴躁。

女诗经,男楚辞 篇12

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这是好事。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如花似玉貌。

30、清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月出》是整本《诗经》中非常有意境的一篇,在我大爱的电影——徐克的《梁祝》中也有出现,我对她爱不释手。

39、楚楚。《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楚楚:鲜明貌。蜉蝣是一种短命的小虫,故而此篇的基调是消沉的。

40、如雪。《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个人最喜欢刘禹锡的一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41、荟蔚。《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隮”。荟蔚:云雾弥漫貌。

1、翕(xī)。单名一个“翕”字,取自《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翕:和顺。以读音xī为名的人很多,但该字却不常见。《易经·系辞上·第六章》曰:“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静翕”也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名字。

2、依依。《鹿鸣之什·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柳枝随风飘摇。在其它语境中也形容不舍。

3、霏霏。《鹿鸣之什·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文还有:“雨雪雰雰”)。霏霏:雪花纷飞貌。然而该词多用以形容雨雪天气,阴森气氛=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没完没了的下雨必然就令人抓狂了啊!所以凡事讲个度,名中若用“霏”字,一个足矣!

4、燕绥。《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燕:即“宴”,这里指宴请,描述席间的景象;绥:安宁。后文还有“燕笑”、“燕喜”等。

5、令仪。《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岂弟君子,莫不令仪”。令仪:优雅的风度。取这个名字的知名人士有:包拯他爹包令仪、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女孔令仪等。

6、闻天。《鸿雁之什·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总让我想起三国时的凤雏···)。譬如Party早期的Leader张闻天同志。

7、金玉。《鸿雁之什·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金玉:比喻珍贵和美好。这里用作动词,指珍惜。

8、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9、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骏德:犹言美好的品德。

10、翰飞。《节南山之什·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翰飞:高飞。

11、巧颜。该名字绝对是个大花瓶,看看《节南山之什·巧言》怎么说的:“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这才叫骂人不带脏字。在《诗经》的语境下,无论“巧言”还是“巧颜”都是很不好的名字,不要被字面给骗了。

12、溱溱(音真)。《鸿雁之什·无羊》:“旐维旟矣,室家溱溱”。和国风篇第一个词条“蓁蓁”是一样的意思,表众多。五行缺水的话可以用“溱”。此字多音,也读秦。

13、嘉卉。《谷风之什·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嘉卉:美丽的草木。是个带着青草气息的名字,小清新范儿。

14、雅南。《谷风之什·鼓钟》:“以雅以南,以龠不僭”。雅和南均指音乐,且相当于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的那种高雅音乐。

15、苾芬。《谷风之什·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苾芬:芬芳。又如《谷风之什·信南山》:“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16、思柔。《甫田之什·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在这里,思是助词,柔指柔和。形容美酒温和。

17、英英。《鱼藻之什·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英英:轻盈明亮貌。在其它语境中,也可指杰出、有才、美好等。

1、维桢。《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维系;桢:支柱,栋梁。后文《周颂·维清》中还有“维周之祯”,祯是吉祥的意思。

2、缉熙。《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文心雕龙·时序》曰:“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3、鹰扬。《文王之什·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鹰扬:犹言鹰之飞扬,威武貌。《后汉书·刘陶传》:“鹰扬天下”,霸气外露有木有!但该词极易被读成“阴阳”,登时霸气侧漏了···

4、玉瓒。《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玉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

5、思齐。《文王之什·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这里“齐”字其实读“zhāi”,通“斋”,端庄貌。《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衍生出成语“见贤思齐”,这里就读“qí”了。例如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

6、徽音。《文王之什·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

7、静嘉。《生民之什·既醉》:“其告维何?笾豆静嘉”。静嘉:洁净美好。

8、清馨。《生民之什·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9、柔嘉。《荡之什·抑》:“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柔嘉:柔和美善。《荡之什·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

10、柔惠。《荡之什·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柔惠:柔和仁惠。

11、懿德。《荡之什·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懿德:美德。感觉这个词儿一般都用作什么皇太后的封号···

12、穆清。《荡之什·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穆清指清和之气。

13、哲成。《荡之什·瞻卬》:“哲夫成城”。

1、秉文。《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2、德纯。《周颂·维天之命》:“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德纯:品德纯正。

3、骏惠。《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之意。

4、振鹭。《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振鹭:振翅高飞的白鹭。

5、和铃。《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6、馨宁。《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馨:馨香;宁:安宁。

7、纯熙。《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纯:大。熙:光明。

8、其琛。《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如外交部原部长钱其琛。

素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纯如。曒如。绎如。从之,纯如也,曒如也,绎如也,以成。里仁第四。凡二十四章

无适。无莫。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贤思。见贤思齐焉

其赋。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敏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臧文。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令尹。子文。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令尹:楚国官名 丞相 成章。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怨希。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少怀。信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文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德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义山。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德邻。德不孤,必有邻 朝闻。朝闻道,夕死可矣。弘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临渊。履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虞盛。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博文。约礼。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恂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惟谨。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惟谨尔。

誾与。与上大夫言,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誾:和颜悦色 与:威仪适度的样子

修辨。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白薇:有清热解毒之效。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之效。

雪莲花:活血通经,强筋骨,祛风湿,温肾阳之效

佩兰:具解暑化湿之效。藿香:主要功效同佩兰。香橼:理气宽中,疏肝解郁之效。紫菀:具润肺下气之效。珍珠:镇惊安神,明目祛翳之效。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处方别名:水香、水泽、泽兰 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果穗。处方别名: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艾叶:医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白芷:香草

半枝莲:并头草、韩信草、半向花、半面花 沉香:沉水香、落水沉

重楼:拳参、紫参、虾参、山虾、蚤休、倒根草、七叶一枝花、刀剪草、草河车 丁香:支解香、丁子香、鸡舌香、公子香 冬葵(子):苘麻子、苘实 凤仙(草):指甲桃、透骨草 浮萍:水萍

甘草:粉草、甜草、美草、蜜甘、国老 合欢(花):绒线花、绒花树、马缨花、合欢米 龙葵:苦葵、天茄子 凌霄花:紫葳

茜草:血见愁、活血草、拉拉秧、挂拉豆、粘草、西草、小活血 青木香:马兜铃根

紫菀:夹板菜、小辫儿菜、驴耳朵菜 葳蕤:雅韵堂中玉,淡泊幽香阁上魁.相思子:止热闷头痛。除风痰瘴疟疾,杀虫。

六月雪:健脾利湿,舒肝活血。【别名】白马骨、满天星、路边姜、天星木、路边荆、鸡骨柴。

夜明砂 :消积,活血,明目。【别名】天鼠屎。

夏枯草: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铁色草、乃东、燕面、夕句等。

旋复花 : 消痰,下气,软坚,行水。【别名】驴儿草、百叶草。苍术(zhú):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辛夷: 祛风,通窍。【别名】木兰、紫玉兰、辛矧、侯桃、木笔花、新雉、迎春等。苍耳: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湿痹拘挛,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别名】爵耳、耳珰草、常思、羊负来、野落苏、青棘子等。

决明子: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等。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别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别名】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

半夏: 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别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紫苏: 散寒解表,理气宽中。【别名】苏叶。

苏木 :行血祛瘀,消肿止痛。【别名】苏枋、窳木、红柴、苏奠、佐模兴(藏语名)、沃德印地(维族名)等。

五灵脂 :疏通血脉,散瘀止痛。【别名】药本、寒号虫粪、寒雀粪。

刘寄奴:疗伤止血,破血痛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别名】金寄奴、六月雪、白花尾、千粒米、斑枣子、苦连婆等。

望江南 :肃肺,清肝,利尿,通便,解毒消肿。【别名】飞天蜈蚣、铁蜈蚣、凤凰草、喉百草、夜关门、假决明、山咖啡。

景天 :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止痛。【别名】活血三七、八宝(非八宝粥的八宝)、胡豆七。

雪见草 :能活血,消痈肿,止吐衄,全草治疮毒。徐长卿 :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

上一篇:2022年统战、宗教事务管理责任书下一篇:欢笑童年小学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