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2024-08-28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共13篇)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1

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信息。按照信息学创始人申农的说法,信息的作用是能够减少人“不确定性”。如果报送发布的信息不完整,不仅不会减少信息接受者的“不确定性”,而且还会因为信息不完整给人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影响网站在接受者心里的“美誉度”。因此,报送信息在准确的基础上应近可能完整。比如近日收到一条信息:XX秸秆禁烧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日前,国家环保部和农业部督察组赞XX秸秆禁烧“无可挑剔”将向全国推广XX经验和做法。

XX市是农业大市,水稻和小麦产量大,秸秆禁烧工作面临着较大压力。XX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强化行政措施推动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着力在解决秸秆出路上做文章。按照全市境内“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做到早部署、强推进、严督察,形成了群防群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农户自律、自觉禁烧的景象已在麦收区呈现。环保部和农业部秸秆禁烧督察组在X检查后,盛赞该市秸秆禁烧工作措施实、有亮点,很有特色,富有成效,无可挑剔。督察组表示,他们将把XX的做法和经验带回去,收编成册,作为共享资源面向全国进行推广。

有关秸秆禁烧方面的信息近来收到很多,其中,能向全国推广经验而又“无可挑剔”的信息显然具有优先报道的价值,但是,仔细看一下这条信息就会发现,这是一条显得空泛也不完整的信息,因为,它没有告诉我们该市秸秆禁烧方面的任何具体措施,只有一些抽象的概括。信息写作和写其他文章一样要求有“血”(抽象性的概括)有“肉”(具体性措施、事例或细节),这样才能生动准确。否则,只有抽象没有具体的事例会落入语言学中“死线抽象”的陷阱。

所以,这条信息如果写完整可以采取两种补救办法:一,在现有信息中加入具体措施,如加入怎样做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具体做法,或在哪些方面“无可挑剔”的;其二,使用链接,在这条信息后面加入一条具体怎样做的链接信息。这样这条信息才能完备,才能减少读到这条信息人的“不确定性”,才能有用——对其他地方工作有指导意义。与这条信息不同的是,宿迁报来的同类信息要具体得多。如:

宿迁:实施财政激励措施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为认真做好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上因秸杆焚烧和乱堆乱放、腐烂变质带来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宿迁市财政局制定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财政激励措施。

一是对各类利用秸杆的工业企业及加工项目,优先向上争取扶持;免收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规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返还。

二是对超省项目补助计划指标购买秸杆回收综合利用的机械,由财政按省标准补助。

三是对机械收割、留茬高度低于5厘米的,财政给予农机手每亩5元/奖励。

四是对以秸杆为基料生产食用菌且规模在20万平方尺以上的种植大户,财政对其建设冷库和购买菌种给予适当补助。

五是对供气农户500户以上的秸杆气化站,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建设补贴。

六是对年消耗秸杆30万吨以上的畜禽集中养殖区,财政按每立方米20元给予秸杆青贮补贴。

七是对秸杆收储大户就近建立秸杆集中堆放场且年收储量达1000吨以上的,财政给予30元/吨补助。

八是对各地、各部门成立的秸杆综合利用中心,财政给予5万元补助,并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每项成果5000元-20000元的奖励政策。

这样的信息虽然写法上“一、二、三、四„„”不太符合新闻写作的格式,“为„„”做开头也属于公文式语言,但是,有用的粗糙胜于无用的完美。因为这条信息比较具体实用,尽管没有获得向全国推广的待遇,仍然最终得到采用。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2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 知识更新周期短, 信息技术课

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更新, 教学内容要更新, 教学方法要更新, 教学设备也要更新, 学生更需要培养教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跟的上科技的发展。

2、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上的许多知识, 特别是软件的应用, 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 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3、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应用, 应用既是学习的目标, 也是学习的手段。它只需要一台电脑, 而且立竿见影。这样可以大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 在学校里, 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的方针, 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 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并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含有更多的认知主义观点, 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实现了许多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校的主体任务已不再是教师的教学, 而是学生的学习, 教学的主体从“教”转移到“学”, 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 学生构建知识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接收者变为主动学习者, 他们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或协作去构建知识, 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 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式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 才能培养他们具备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 教学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作为教学的辅助方法, 它是教学课堂中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工具以及时空的延伸。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 教师、图书馆、实验室一样是学生学习的资源, 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还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知识。

再次, 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师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 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时常注重反思自已在学习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现了学习个别化和教学最优化,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 教学方法的转变。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交互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面对网络和计算机, 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情况下提出问题, 这种可参与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大胆、自主、诚实、执着的精神,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3

【关键词】信息 任务驱动 反思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更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梯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有关photoshop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自带相机,现场拍照提取素材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教学。教师提取身边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理论课也并不枯燥

五、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任何话语的描述都不如亲自实践更能检测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实践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的方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一个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识记动手操作能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喜欢采用一些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程的控制,通过教学广播软件对新知识的操作进行一个演示,这种做法仍然是“教师为本”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与其他课堂区分开来。相比于知识讲授,信息技术课堂更为重视的应该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则充当引导者的地位。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教师尽量不引导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师尽量不代替学生的操作。比如在讲授打包演示文稿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看课本的相关操作,进行实际操作。对那些无法独立完成的同学,教师再实施给与一定的指导。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尽量不加以干涉,不打断学生的操作进程

六、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4

摘 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省编写了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该教材充分地反映了信息技术课必须姓“信”的原则,我们在运用新教材时必须要注意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 任务驱动 实践性 整合 兴趣

秋季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将使用我省自己编写的新教材,新教材一改国内现有《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着知识陈旧、体例杂乱、编写思想过时等问题,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较好地体现教育部颁发的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符合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反映了信息技术课必须姓“信”的原则。笔者也有幸参加了这教材的编写,下面就新教材的特点,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学科演变过来的,它与计算机学科是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认为是计算机学科的翻版。计算机学科主要讲的是计算机知识,软件的使用与技巧;而信息技术则是从信息的角度出发,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根据问题去找相应的软件,计算机只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新教材各部内容都是从完成某个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通过示范操作或阅读课本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时,通过制作《调查报告和电子板报》大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项小任务,如“制作调查报告”分解编辑调查报告、修饰调查报告、制作调查表、设置版面与打印等,每节课教师按一个或多个小任务组织教学。调查报告和电子板报的完成,文字处理软件也就学会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根据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了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和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的任务,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教师要彻底丢掉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课前要收集好教学资料、设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

二、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息技术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必须姓“信”,新教材突出了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处处体现信息的获得、加工与应用,强调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教材为体现该设计思想和编写原则,设计了“学做着”、“动手做”、“试一试”栏目,要求教师想使用新教材,必须在计算机教室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考虑到各地硬件设备的条件不同等因素,设置“学着做”栏目。本栏目在教师或教材指导下学生全部都能完成;也可以通过大屏幕、网络等手段教师将书中完成任务的操作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按部就班就能学会最基本的操作;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教材进行操作。此栏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试一试”栏目是指导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能否用其他方法完成上述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学会使用软件的不同操作方法。“动手做”栏目是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3个或以上和本任务相似、有一定梯度的任务,以便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巩固性操作练习需要,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并且都能完成,使其具有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这一特点,保证所有学生进入机房后都有任务,有事可做。但要注意实践不能仅仅是验证计算机的某种功能,还是要与任务驱动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

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采用整合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把信息技术设为必修课程,则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将来的发展,还是要取消这门课程。既然现阶段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学科,但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融合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

新教材再与其他学科整合上作了大胆尝试。如第6章“网上研究环境污染”,把信息技术与普通高中的一门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网络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选择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大气的温室效应”、“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等综合任务或主题,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应用网络作为学生搜索查询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所谓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由于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显著特点是交互性,它能及时反馈,实现师生间双向交流;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为学生的探索和想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笔者认为进行课程整合应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心和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与其他学科整合,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学习气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一中特殊认识倾向,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常常表现为他们对计算机的喜爱,笔者曾经对高一新生做了一个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经过半个学期学习后,只有不到50%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究其原因是过去的教材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加之我们有些教师的陈旧观念,教学方法的呆板,就可想而知了。

新教材在设法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维持下去,使其愉快地学习,做了很多努力。在版式上新颖活泼,栏目插有卡通图标,形象直观,如学着做 、试一试 、提个醒 、动手做 、知识窗 、金钥匙 、想一想 、练习、小结 。在内容上选择有兴趣的任务,如“玩”纸牌、绘制“希望的田野”、网上研究环境污染、制作“我的简历”、制作电子通讯录等,这些吸引人的内容,学生按照书上“学着做”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助也能完成。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差异,新教材中“试一试”和“动手做”栏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都具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维护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进而主动、自主地学习。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5

----顶岗学习体会

如何开展好信息报送工作是每名通讯员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顶岗学习过程中老师系统全面的讲解,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我觉得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应该解决两个问题,即如何有效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如何避免无米下锅?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初接手信息工作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素材可写,无米下锅。即便是苦思冥想出来的思路,也因为有枝无叶不得不“半途而废”。写起来只能单凭“大概其”,有时干脆“米不够,水来凑”,添枝加叶,“合理想象”,湿货多,干货少,最终影响稿件质量。但同时本单位又开展着涉及方方面面的大量工作。我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通讯员必须培养和锻炼自己迅速准确地识别、捕捉和挖掘总结最有价值的信息素材的能力,具体说来是要练好三项基本功。

善搜集。得到信息线索的首要途径就是多看、多观察。每天的报纸、密云新闻、网上传文、各刊物信息报送要点、本单位制定发布的种类文件、各科室站办所的总结与计划等材料都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并领会精神内容。一言以蔽之,要围绕县镇中心工作,搜集一切可以得到的材料并挖掘信息点。

善思考。大多数信息材料并非现成的东西,这需要通讯员有高度敏感的政治嗅觉,要讲大局、抓重点,心中时刻装有县镇中心工作;有归纳总结特点的能力,勤分析、多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能够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捕捉信息点。

善交流。获得信息素材必须做到腿勤跑、手勤记、嘴勤问、耳勤听。将信息工作与电视新闻工作联系并结合起来,相互提供线索。有时间就多跑、多接触实际,各科室、各村、各重要单位都要勤去聊聊,发现信息点。但凡与同事见面都要聊上两句:“您这两天忙什么呢?准备开展什么活动吗?”由此自然不缺信息线索。对于从聊天中发现的信息点,要紧追不放,打破砂锅纹(问)到底,把背景、意义、目标、现状等情况全部摸准确,写作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同时,一定要参加本单位各类(充许旁听的)会议、镇域内的重要活动,这是得到信息线索最重要最简捷的途径。在口袋里装个小本子,养成手勤的习惯,勤记、勤写,把看到的和听到各种材料,记录积累起来。

如何实现“箭无虚发”?

上稿率低一直是我遇到最大问题,能够“箭无虚发”也是信息工作者的最大愿望。通过分析和学习,我觉得自己信息上稿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稿件滞后。写稿爱跟风,看见登什么就写什么。常常与已刊登的稿子内容相似,观点重复,没有新意。二是稿件失真。或数字不准确、措词不严谨;或小题大做,有夸大的成分,“套话”太多,“干货”太少;或大题小作,没有抓注信息的“闪光点”,写的时候角度没选准,浪费题材。三是稿件太“白”。内容或结构一般化,没有个性,缺乏亮点。比如“四加强”、“四到位”、“四措并举”等文章结构,让人心生厌倦。四是稿件“潦草”。把稿件写完之后,自己一遍也不看就急三火四地往外投稿。常常是丢

三落四,张冠李戴,有头无尾,有果无因,或者出现别出心裁的自造词等等,最终是把问题推给了编辑。

针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对自己提出了几点写作要求。报送要及时。滞后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信息。我觉得把握信息时效性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县里重要会议的落实情况要及时报送,一般可上综合;县里布置的重点工作的开展计划、开展进度、完成情况总结等内容要随工作进展及时报送;重点时期的重点工作要第一时间报送,如“五一”“十一”节假日前安全稳定举措;本单位的重要事件、重大活动最好能在刚刚发生后就报送,切莫隔夜,上午的事情上午报,下午的事情下班前报。

标题要新颖。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 一个好的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而内容却是对标题的解释。好标题像电影演员那双传情达意的眼睛,一下子能把读者“吸引”住,使之产生“不妨看下去”的欲望。凡是优秀的题目,都有两条优点:一是做到题文相符、虚实结合,让读者见题明义而思读;二是突出个性、避免雷同,使读者见题便知文达意,并激发阅读兴趣。我觉得应该深入挖掘信息内容,总结信息特点,起一个直点主题的标题的同时,还要保证信息题材和内容有可借鉴性。

内容要真实。真实是信息的生命。只有坚持事实的准确,写出的信息才有价值,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察传而不轻信,对那些传闻或别人反映的情况慎重地加以考察。不造假,不传递假内容。把过多的水分、虚话全部剔除,好的信息应该掐头去尾,直接上来就是建立了几项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提出什

么建议。

语言要简洁。领导每天需要阅看的材料不记其数,信息工作的目标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报送最重要的事情。行文用字既不松散罗嗦,又不拖泥带水。避免出现累句,使句子紧凑,逻辑清晰。找出、并把这“唯一需要的词”安放在“唯一需要的位置”上,力求做到“锤字坚而难移”。把那些词不达意,词语不当或不完整的句子,以及过长的句子改正过来,否则语言就不会精炼准确,乘法明快。最大限度减少形容词,比如“进一步”“努力”“非常”等等。尽量少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之类的句式。用这样的句式,往往造成语言繁琐。锤练语言,除了边看边改以外,还可以采取边读边改的办法,诵读是发现文章毛病的好方法。“文章不厌百回改”,从一定意义上讲,一篇好信息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俗话说:“笔杆没多重,无志拿不动。”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觉得信息工作就像吃苦瓜,起初嚼着味苦难忍,但几次过后就觉清脆可口别有滋味,咽到肚里能通气败火强身健体,而且很容易上瘾。

十里堡镇高海生

申请港口经营应报送的材料清单 篇6

申请港口经营应报送的材料清单

一、港口经营的范围:

1、为船舶提供码头、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

2、为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设施和服务;

3、为委托人提供货物装卸(含过驳)、仓储、港内驳运、集装箱堆放、拆装箱以及对货物及其包装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等;

4、为船舶进出港、靠离码头、移驳提供顶推、拖带等服务;

5、为委托人提供货物交接过程中的点数和检查货物表面状况的理货服务;

⒍为船舶提供岸电、燃物料、生活品供应、船员接送及提供垃圾接收、压舱水(含残油、污水收集)处理、围油拦供应服务等船舶港口服务;

⒎从事港口设施、设备和港口机械的租赁、维修业务。

二、申请港口经营资质应具备的条件: ㈠、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㈡、有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港口设施、设备,其中: ⒈码头、客运站、库场、储罐、污水处理设施等固定设施应当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和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⒉为旅客提供上、下船服务的,应当具备至少能遮蔽风、雨、雪的侯船和上、下船设施;

⒊为国际航线船舶服务的码头(包括过驳锚地、浮筒),应 当具备对外开放资格;

⒋为船舶提供码头、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的,应当有相应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能力和相应污染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器材。

㈢、有与经营规模、范围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三、申请从事港口业务经营,应当提交下列相应文件和资料:

1、港口经营业务申请书(规定的制式申请书);

2、经营管理机构的组成及其办公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3、港口码头、库场、储罐、污水处理等固定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证(明)书。4、1994年1月1日后开工建设的港口设施港口岸线使用批准文件;

5、经营人经营的码头及后方堆场、客运站、库场、储罐、污水处理等固定设施平面布置图;

6、负责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人员通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培训证明材料;

7、港口主要设备清单,设备出厂合格证书或安装竣工证书。

8、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颁发的港口主要设备操作人员上岗资格证书;

9、规划批准文件;

10、法人身份证明文件;

11、紧急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2、从事船舶港口服务的,港作船舶的船舶证书和满足最低配员要求的全部船员证书;

13、申请从事客运服务的还应提供为旅客遮风避雨场所的有关证明、旅客安全措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港口未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整体验收的,要提交主要单项工程(或设施)的竣工验收证明;进行试运营的相关报告、批复文件资料;试运营结束后提交相关竣工验收证明的承诺书;

15、对外开放的港口码头要提供相关批准文件;

16、经营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文件;

17、安全防护设施情况证明;

18、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19、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20、从事维修的提供相应的资质;

以上资料一式三份,有关证书要复印件,原件经核实后返还。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从事港口业务经营必须取得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不得从事异地经营;

2、在港区内从事供油作业经营,应同时取得港口经营许可和危险货物港口经营认可;

3、凡从事《港口经营管理规定》所确定的经营行为,不论 经营规模大小、经营时间长短,都必须取得港口经营行政许可,纳入港口经营行政管理;

4、港口经营人停业或者歇业,应当提前三十个工作日告知原许可机关。

5、港口经营人变更经营范围应当重新办理行政许可;

6、港口经营人变更企业法人代表或者办公地点,应向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港口经营人变更或者改造码头、堆场、仓库、储罐、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固定设施,应按法规履行响应的手续;

8、港口经营人应当按规定按时报送计划统计资料及财务报表,及时足额交纳行政规费;

9港口经营人应主动接受港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10、在审批港口经营许可时根据黄骅港的实际情况,对以下项目实行数量限制:

⑴、为旅客提供服务的项目; ⑵、为船舶提供燃料供应的项目; ⑶、为船舶提供生活品供应的项目; ⑷、为船舶提供垃圾回收服务的项目;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7

●注意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教学应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宗旨, 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 一定要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

1. 发扬传统教学中物理是以实验和实物为基础的优势

传统教学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而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一味的模拟实验, 会使学生养成不尊重客观事实, 也不理解物理本质, 更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坏习惯。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这种“灌输式”的信息化教学失去兴趣, 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反而会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绊脚石。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亲自实验和信息化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光的传播》一节讲到影子时, 我先让学生课下到教室外面“踩”影子, 再到课上屏幕前“玩”手影, 最后用激光手电筒完成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 效果很好。在教学中我的经验是:凡是能用传统教学中实验和实物演示的, 一定用实验和实物;若实验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 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过程。

2. 发扬传统教学中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优势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很“顾”学生的, 都是边板书, 边讲解, 教师鼓励的眼神和点播、引导的话语成为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用信息技术所控制的课堂教学更为严密和紧凑, 正因如此, 师生间会多一份拘谨而少了一份自如。尤其一些计算机技术不熟练的教师, 往往只忙于操作计算机, 目光多在鼠标和屏幕上, “顾”学生的自然就少了。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教师本身与教学内容入手:教师本身方面, 在注意“人”与“机”交流的同时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的眼神要充满关怀和鼓励, 教师的话语要充满情感, 教师的体态要生动、鲜活;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信息技术和学生动态的关系, 也就是说教师制作的课件要能吸引住学生, 引起学生对你所制作的课件的兴趣。

例如《重力》一节讲到重力会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时, 我利用了多媒体播放“神州七号”的三位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生活情境的片段, 学生们看到这一生动有趣的现象, 兴趣倍增, 无形中就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再如《家庭电路》一节讲到三孔插座时, 我将三孔插座、三角插头及金属制的家电外壳接地的模拟图像利用了多媒体动画模拟, 还用了伴有的“哎呦”声表示了金属制的家电外壳不接地的危害, 学生们个个看得入迷、听得兴奋,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注意课堂容量、节奏要适应学生的承受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虽然能增大课堂容量, 但若超出了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 多数学生会因所学知识点太多、节奏太快而理解掌握不好, 为以后较快遗忘埋下了种子。

例如在进行《重力》一节的教学中我曾收集了与重力有关的大量图片, 并在课上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学生被好看的画面所吸引, 又由于很多板书被多媒体所替代, 使得学生的思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减少, 导致学生对公式G=mg理解不足, 在后面学习压力、压强、浮力及二力平衡应用公式分析问题很不熟练, 做题出错率大大增加。所以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 即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上、思维深度达到。

●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板书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思考与书写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最为有效的过程, 所以应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板书, 而且教师的板书是学生效仿的蓝本。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作图的问题, 像力学中的力的示意图与图示、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等一直是由学生和教师互动, 共同练习板书作图, 从不用多媒体代替,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8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理念的整合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更好从事数学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学,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获得及时的体验、拥有足够自主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学习。

因此,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教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聚集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代替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能用实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维动画?

信息技术确实有许多优势,但其它常规媒体也不是一无是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教师甚至连板书也让计算机代劳,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师只是操作员与画面讲解员的角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鲜活与生动。所以,教师不要一味追求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信息技术和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发挥最佳效益。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观地位。运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把学生推向台前,自己站在幕后,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加和减”时,我用电脑设计了一棵果树,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树上的果子,每个果子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响起一阵轻松美妙的音乐声。电脑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情感的交往。而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要,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地运用电脑与学生交往,就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学习“4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练习“下面的蝴蝶是由哪只小虫子变成的?”这道题的意图是练习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蝴蝶身上的口诀和小虫子身上的算式进行判断,用鼠标把小虫子拖到蝴蝶处。选择正确时,蝴蝶会扇动翅膀,同时说:“我长大了!”。这些赋予情感化的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情绪很高,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篇9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听课时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经验,评课时要对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各自独立的问题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还必须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本质问题。

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课堂信息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有的同志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喜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严重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3、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

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或者板图画的非常漂亮等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往往会使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带来一些沮丧失望的心境。心理学研究证明,不管任何性质的心境都具有强烈的弥散性。也就是说,这种愉快和失望的心境使人们在其他问题上也会带上同样的感情色彩,产生“一好遮百丑”或者“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觉。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那么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盖全。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

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评课时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持虚心态度;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把评课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的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细节问题。同时要帮助其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持扶持态度,评课要具体,可以就教学细节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责备,可结合实际讲一些教学理论问题,但不宜太多太深。二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对待性格谦逊的老师,可促膝谈心;对待性格直爽的教师,可直接了当;对待性格固执的教师应谨慎提出意见。三要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对待素质好的教师,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待素质一般的教师,要注意鼓励、鞭策,使其充满信心,迎头赶上;对待素质较差的老师,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们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评课要看对象,不能一个程式往上套。

5、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赏识教育要得当。赏识的目的最终应该是无须赏识。促进学生由自发学习到自觉学习,当学生到了自觉学习阶段,他已经变成了完全自觉的行动。赏识教育可分三个层次——鼓励,鼓舞,鞭策。鼓励,通过赏识促其建立目标,培养兴趣,促其励志,这是赏识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初阶段。但教育不能长期停滞在这个阶段。鼓舞,通过赏识,促其认识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形成自觉行动,驱动其内在动力的阶段,这是赏识教育的重要阶段,必不可少。鞭策,是在赏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磨炼的阶段,促其主动竟争,应对复杂现实的教育,也是赏识教育乃至教育的终极目的。

赏识教育必须同其它教育方法相互结合,对骄傲的学生,要让其赏识失败的体验,对一帆风顺的学生,应有挫折的体验,对大家赏识的学生,应让其有受忽视乃至蔑视的体验,教育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既要当祖国花朵的护花使者,也要成为磨励花朵的风霜雨雪。这是受教育者的需要。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提高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87-01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本书,一支铅笔”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知识迅速增多更新的需求,也不易被在以电脑为玩具的现代社会的学生所接受。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较能接受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即声、光、形、色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当然会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它集录音、幻灯、投影仪、电脑、录像等设备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例如在教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Topic 1,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这一话题,有很多表示食品的单词,有些食品是外国的传统食品,中国学生难得一见,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做成会动的幻灯片,直观告诉他们cheese是什么,pizza、cookie、sushi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能看见直观的东西,非常有兴趣,学生们记得快,学得快。

2、能有效突破难点、重点,提高上课效率,巩固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改变了单一静止的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观赏性等特点,能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中的重难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这个比较难的语法时,我制作了大量会动的幻灯片,例如跳高跳远,跑步游泳,唱歌跳舞等图片,配上夸张的声音,然后问学生们:“What is he doing now?”“What are they doing now。”学生们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之后我让同学们对所回答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是,“be动词”加“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我又通过幻灯片出了大量的巩固练习,先让他们口头练习,再笔头练习,然后用进场动画的形式,给他们答案。在轻松有趣的状态下完成了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巩固了教学内容。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仿真语境,展开口语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交际理所当然是它重要的职能,而中国学生学英语,欠缺的是真实的语境,最难的是开口讲英语。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能弥补这一缺陷。例如教授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Topic 2,I feel better now这一话题,我把课本Section A和Section B进行整合,设置相关活动——影视配音,它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训练学习语音语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能扩大英语知识面,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们看英语电影,唱英语歌,甚至开英语晚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提升自己,从而更加热爱英语,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适度

信息技术虽然在很大层度上促进了英语教学,但它毕竟是辅助课堂的一种手段,不能过多过泛地运用,不可喧宾夺主,教师还是要在对教材充分的分析理解下,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紧扣学习主题,围绕重难点问题,简明清晰,否则课件再精美,若太花俏,容易引起学生分心,对于重点难点反而不易集中精力去把握,起不到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

2、练习的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

信息技术能大量节约板书事间,多做练习。但是,我觉得量不宜过多,应留一定时间消化,否则学习好的同学能接受,但中等水平的同学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胡囵吞枣。对学过的只是一知半解,反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时间一长,会人为地加大学生的两极分化,不利于知识的消化。

3、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要熟练,指令要明确,有能力做出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不能出现失误,避免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节,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浪费课堂时间,也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4、要注意与学生的感情共鸣

教师在演示课件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与情感共鸣,当感觉学生跟不上、不理解或不耐烦时应立即停下来,放慢速度,做深入的分析和讲解,消除消极的情绪,和他们产生共鸣。

报送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篇12

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面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师应学习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越熟练,就越能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反之则有可能因人为操作不当,或不能及时排除意外的非操作性故障,而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进行多次的实验,同时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2.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书本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然需要以教材为主,教师需要深挖教材,适时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然而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非主导。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选取得当,信息量也不能过大,否则会淡化重点、难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制作课件时,必须以课本的相关内容为依托,课件重、难点要突出,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选取的资料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3.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把教师的主导性与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处理好。信息技术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工具,是多种教学手段里的一种,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影响力以及整洁的板书是任何一种现代教学手段都无可替代的。因而,教师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避免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一味地站在计算机前操纵鼠标,而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选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次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以此选择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再次还要考虑教学哪部分内容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还需要哪些资料;最后还要考虑如何来呈现教学内容,这个环节在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加强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管理,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应加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修建机房,配置设备,以推广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从而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

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13

1.备过程

即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讲的话,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举手投足的关键动作,教师与学生互动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个备课过程看似费时费力,却能让授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炼,课堂效率高。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材很熟的老教师,可以不必面面俱到,只列出框架就可以;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我认为教案必须要祥细,这一点非常关键和重要。这不仅对备好本节课至关重要,而且对今后的教学和自身业务的提高都非常重要。备公开课必须要经过这个过程,公开课才有可能成功。

2.备学生

在备课时,根据学生学习差异,着力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将会遇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普遍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寻找直观形象的方法突破难点。了解学生,如果学习内容忘得差不多了,还需对以前所学的加以回顾;如果从来没学,就要看前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的怎么样,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障碍,课上的内容也要由浅入深。

其次,备课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等等;另外要考虑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把重点内容放在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解决,如果课堂中能带领学生达到一个高潮,那肯定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了。

3.新课的导入力求新颖。

好的课堂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诗词导入法,歌曲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谚语导入、设疑导入等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环节的过渡力求自然。

上一篇:纪检工作检查汇报下一篇:《一出好戏》电影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