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柱施工方案

2024-06-16

高墩柱施工方案(共5篇)

高墩柱施工方案 篇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湖北十白高速公路SHTJ08合同段位于湖北十堰市郧县鲍峡镇,标段起点位于十堰市郧县鲍峡镇姚家湾村,分标点桩号为K31+400,上接SHTJ07标段,路线向西展布,穿过无漏沟,在北湾附近两次跨越G316,沿大峡河北缘西行,走小花果北面,在殷家湾跨越G316和襄渝铁路,沿G316南面山坡西行,上爬至分水岭,设置宋家湾隧道。分标段桩号为K41+100。本标段长度(右幅)9.791公里,多为整体式路基。本合同段设有长链一处:K33+741.297=K33+650.110,长链91.187米。

本合同段主要结构物有:隧道2座,长度1190m;大桥1587m/4座,中桥164m/2座,其中襄渝铁路跨线桥同时跨越G316和襄渝铁路;涵洞15道;鲍峡服务区一处;通道11道;天桥一座;路基土石方1933千立方米;排水防护231.4千立方米。施工合同工期24个月,开工日期2010年6月20日,竣工日期2012年6月20日。工程总投资4.3亿元。

第二节 建设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形地貌情况

沿线主要行政村:姚家湾村、花园村、郭家店村、大庙村、分水岭村。

本合同段线路区域主要出露岩石以中元古界武当山群(Pt2dw)变质片岩为主;在沟谷和山麓缓坡地带,则为第四系全新统(Q4el+dl)残破积层和(Q4al+pl)冲积层等。沿线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地层 1 岩性、地址构造、工程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局部山坡存在垮塌现象。

(二)气象与水文情况

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区多雾多雨,8、9、10月份为雨季,7、8月最为炎热,最高气温达40℃,1月份气温最低,可达-13.5℃。年平均气温为15.3℃,11月份至翌年3月为降雪期。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气温较高。

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多发生于7~8月。

本项目所经区域属汉江流域,路线所经区域的主要河流有堵河、将军河、大峡河。其它为山涧溪流,水量受本区域季节性降雨影响,春夏水量较大、秋冬水量小。

(三)工程地质情况

本合同段构造剥蚀丘陵-低山地貌区。山体相对高度100~200m,自然坡角40~50。,植被茂密。地表水主要为山涧溪流,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斜坡上基岩大都直接出露,为中元古界武当群片岩、晋宁期侵入辉绿岩和砂砾岩,岩层倾角陡,地质构造复杂,岩体裂隙发育,挖方过程中易崩塌掉快,局部覆盖层厚的路段,路基稳定性较差。总体而言,本合同区线路地质条件基本适宜公路建设。

本合同段桥址区基岩以片岩和辉绿岩为主,当桥台一带覆盖层厚度较小时,桥台一般可采用浅基础(扩大基础),以岩层为基础持力层;桥墩宜采用桩基础,奠基于中风化岩上。各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第三节 安全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 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0号);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程》;

6、《爆破安全规程》(GB722-2003);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

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9、《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和《职业病目录》;

10、《湖北十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鄂十白指质[2010]53号);

11、《十白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施工设计文件》。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一)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在基础开挖、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钢筋制作、爆破作业、支架搭设等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和使用的设备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危险源:

1.高处坠落 2.机械伤害 3.触电

4.车辆伤害 5.倾覆 6.物体打击 7.火灾

(二)对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高空作业时,不按照要求系安全带,容易出现高空坠落事故。

2、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3、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4、车辆伤害——在施工过程中,所用车辆较多、加上施工便道坡陡弯急,还存在与既有线路(G316、村道)交叉路口,操作不慎,容易出现车辆伤害事故。

5、倾覆--在桥墩模板、大型起吊设备等因材料不合格、操作不当、基础不牢实,支架搭设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容易出现倾覆事故。

6、物体打击---基坑、支架、模板安装、架梁施工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高空坠物造成打击伤害事故。

7、火灾---因施工现场人员复杂,易燃易爆物品较多,如因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等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火灾事故频发区域:库房和民工宿舍以及施工区域周边树木从等地段。

(三)安全预防措施

1、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6(1)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a 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b 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a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b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c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d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a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b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由项目部安全部实施。

c安全交底应在交底人、被交底人、现场监理三方同时在场,三方签字确认,安全部门留一份存档。

d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1)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a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b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项目部、施工队、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c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年龄超过55岁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d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e凡作业层以下无安全防护设施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f临边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同时设立警示标识。(2)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a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b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c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按操作规程操作。

d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e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f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资格证的人员应通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进行机械操作。

(3)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2005 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A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b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c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

d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e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f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g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h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 时间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i照明专用回路设专用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 米的应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j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空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h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4)预防车辆事故的安全措施

a所有机动车辆进场前须经相关部门检验,确认性能合格。b所有车辆司机必须持证上岗。c施工前对司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d建好施工便道,及时对存在潜在危险的便道进行加固、维修。e对工地车辆要求限速行驶,并保持一定车距,避免交叉作业。f在交叉路口等特殊地段要有专人指挥车辆。(5)预防倾覆事故的安全措施

a支架搭设作业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b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c模板、支架材质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d模板加固、承重等必须经过验算可行后方能施工作业; e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严禁酒后或带病作业;

f大型起吊设备在作业时,设备性能必须能满足起吊要求。作业范围之内的基础必须牢实,要有专人指挥。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十不吊》准则。

(6)预防坍塌、滑坡事故的安全措施

a为防止坍塌事故事发生,在施工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和操作规程施工。

b隧道施工按照爆破设计方案组织爆破施工,按“浅孔、少药、短进尺、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

c发现隧道开挖面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d遇有特殊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加强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e做好隧道排水,避免隧道被水浸泡松软; f路基边坡应严格按照设计的坡度放坡开挖或填筑。

g路基边坡开挖完成,应及时的对其完成边坡防护的施工,避免长期裸露,岩石风化变软引起坍塌。

h发现有坍塌迹象的边坡,应立即停工并做好警戒,上报项目部,经处理后方可重新开工。

i遇有特殊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加强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j基坑四周之内严格控制材料等堆放,禁止车辆在基坑、边坡缘等危险地段行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程的要求做好护壁施工。

K加强汛期安全巡查力度,做好滑坡体的监测工作,在雨季保证施工区域之内的排水设施通畅、完善。

11(7)预防爆破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a所有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爆破作业施工队队长及爆破人员与项目部签订爆破安全包保责任状。

b爆破施工前对涉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请联棚派出所人员对涉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c炸药的审批、领取、使用严格按照程序实施,遵守爆破操作规程。

d爆破施工前对周围建筑及其他设施提前做好炮损标定。e火工品库房做好消防保卫,做好爆破物品使用台帐,确保爆炸物品不丢失。

f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方案组织爆破。g做好爆破警戒工作。

h危险地段的爆破做安全专项方案。(8)预防中毒、窒息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a隧道、深基坑施工必须满足机械强制通风要求,通过机械通风降低隧道内粉尘及其他有毒气体的含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保证深基坑内供氧充足。

b深基坑外要有专人看护。

(9)预防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a基坑四周不得堆积施工材料等物质,做好三级防护措施,设立警示标识;

b基坑内有人员作业时,坑外要有专人看护;

c支架搭设过程中要设立警戒线,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出; d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合格的、满足施工作业要求的工具袋,不得随意放置工具;

e严禁酒后、带病作业;

f安全防护措施要设置合理,保证施工安全。(10)预防火灾事故的安全措施 a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

b在库房、民工宿舍等易发火灾区域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 c易燃易爆物品周围设立危险标志,禁止吸烟等; d施工现场严禁乱丢烟头等带火物品,避免

高墩柱施工方案 篇2

关键词:特大桥,高墩柱,盖梁,施工组织

1 工程概况

黑沟特大桥,中心桩号ZK 21+797.383(YK 21+798.075),左线孔径49×40m、右线孔径48×40m,桥长1968.374m(右幅1935.334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形连续梁。

该桥位于桓仁县黑沟乡,跨越国道201、哈达河及东边道铁路,起点在黑沟隧道出口,前进方向接宋家沟隧道进口。最高墩柱48.5m,高墩柱有两种截面形式,400cm(长)×220(宽)和400cm(长)×170(宽);高墩盖梁尺寸为1124cm(长)×300(宽)×250(高)。

2 主要工程数量

3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根据设计资料,对线路中线和水平进行精心复测,布设精密导线控制网和水准点布设网。复核设计图纸,认真调查施工现场,规划现场临时设施。根据控制网的布设,测定各墩位中心桩。

(2)施工用水:该桥混凝土集中在黑沟搅拌站拌和,施工用水采用井水供应。施工现场用水主要用作混凝土养生,采用当地河渠和水塘的水,使用前,需经检测,应无腐蚀性。

(3)施工用电:接专线现场确定在搅拌站安装1台500kVA变压器,顺桥向左侧接通线,每个施工中的墩柱均安装电闸箱,电闸箱中按“一电一闸一漏”进行配置从接入点至施工现场的引线采用木电杆架空,架空高度必须距构筑物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在变压器位置处四周设置围挡,并设置警示标志。

(4)施工便道:为便于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利用G 201国道和现有村道,并在桥位中间修筑一条宽10m的泥结碎石便道,在跨越黑沟河处采用3~30m长4.5m宽钢栈桥,栈桥荷载为50t,桥面标高高出设计水位1.0m。

4 工期要求(见表2)

5 劳动力组织及机械设备

6 墩柱施工方案

该桥墩柱设计平面尺寸为1.7×4.0m墩柱54个,配12套模板,每套模板由3节2.25m高模板组成,2.2×4.0m的墩柱32个,配9套模板,每套模板也是由3节2.25m高模板组成。混凝土分节浇注,其中墩高在30m以下的墩柱3个,配置吊车、泵车、爬梯;墩高在30m以上的墩柱83个,配置塔吊、泵车、爬梯,墩身施工前期也可以使用吊车。墩柱施工队7家,模板每3d周转一次,以保证墩柱施工工期。

6.1 人工翻升模板设计

翻升模板每作业段采用三节大块模板与支架、作业平台、塔吊、爬梯、手动葫芦等组合而成的成套模具,每次往上翻二节模板计4.5m,钢筋加工长为4.5m,采用套筒连接。每次施工当第三节混凝土强度达到3MPa以上以及第一节、二节混凝土强度达到l0MPa以上时,拆除第一、二节模板并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上脱模剂后,用塔吊或手动葫芦将其翻升至第三节模板上。此时全部施工荷载由已硬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墩身混凝土传至基顶。依此循环,形成接升脚手架→钢筋接长绑扎→拆模、清理模板→翻升模板、组拼模板→中线与标高测量→灌注混凝土和养生的循环作业,直至达到设计高度。

模板之间用Φ30螺栓连接,用[12槽钢支撑拉筋垫板,[12槽钢间距不超过1m,拉筋用Υ20mm的圆钢。在拉筋处的内外模板之间设Υ25mmPVC硬管,以便拉筋抽拔及再次利用。施工时在施工平台上铺薄钢板,临时存放运送来的混凝土,并在施工平台顶面(脚手架)的周边设立防护栏杆,并牢固挂立安全网。翻模系统示意图,见图1。

6.2 翻升模板施工要点

(1)为兼顾钢筋绑扎与混凝土灌注,施工平台与待灌节段的混凝土顶面基本平齐。脚手架安装完毕后安装防护栏杆和安全网,搭设作业平台。

(2)钢筋绑扎与检查。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后进行检查。绑扎中注意随时检查钢筋网的尺寸,以保证模板安装顺利。由于墩高风大,故钢筋绑扎时要加工绑扎架。

(3)首次立模准备。根据墩身中心线放出立模边线,立模边线外用砂浆找平,找平层用水平尺抄平。墩柱模板支立前,先在墩柱混凝土与承台混凝土接触面处充分凿毛,以保证混凝土的良好连接,并在模板支立部位用水泥砂浆找平,厚度以2~3cm为宜,便于模板支立平稳并且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待砂浆硬化后即可立模。

(4)首节模板安装。定型钢模采用塔吊吊装,人工辅助就位。先拼装墩身一个面的外模,然后逐次将整个墩身的第一节外模板组拼完毕,然后上拉杆。

(5)立模检查。每节模板安装后,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中心及平面尺寸。测量时用全站仪对二向中心线(横向、纵向)进行测控。每次测量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换手多测回测量以保证精度要求。模板安装检查标准详见表5:

(6)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经汽车泵泵送浇注。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40cm左右,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不要漏捣和过度振捣。灌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包裹养生。

(7)模板翻升。将第一节模板用手动葫芦挂在第二节模板上,松开并抽出第一节模板之间的拉筋,用塔吊和手拉葫芦分别起吊第一节模板的各部分并运至第三节模板顶部或地面,清理模板涂刷脱模剂后在第三节模板顶按上述次序安装固定各组成部分。如此循环,直至墩顶。

6.3 模板拆除

待模板内混凝土强度大于10MPa时,拆除所有外模板。拆除时按先底节段后顶节段的顺序进行。

6.4 墩身钢筋制作与绑扎

钢筋主筋的连接采用机械连接,在钢筋加工时应先将纵向主筋顶面滚好丝,待施工时再用正反丝套筒进行连接,施工时钢筋接头要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主筋与箍筋之间采用22#铅丝进行绑扎。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现象,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机械接头需作破坏试验,焊接接头应做焊接工艺试验。由于钢筋竖直长度4.5m,因此套丝时应将其固定在支架上,以防钢筋倾斜或倒塌。

6.5 墩身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汽车泵泵送、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施工方法。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确保其位置准确、保护层足够。

为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振捣时要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分层浇注,层厚控制在40cm左右。

(2)振捣前振捣棒应垂直或略有倾斜地插入混凝土中,倾斜适度。

(3)插入振捣棒时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洞。

(4)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

(5)振捣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6)混凝土浇注后随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s以上。

混凝土的浇注要保持连续进行,若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果间断时间超过了初凝时间,则需按二次灌注的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凿除接缝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以上。在浇注新混凝土前用水将旧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能留有积水,并在水平缝的接面上铺一层l~2cm厚的同级水泥砂浆。

根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相应尺寸的垫块,垫块数量按侧模3~5个/m 2放置。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时即可拆模。进行不少于7d的标准养护,养护用水与拌和用水相同。

6.6 墩身线形控制

在承台浇注完混凝土后,准确放出墩中心和墩身大样,然后立模、施工墩身混凝土。每提升1次模板根据墩不同高度,利用全站仪对四边的模板进行检查调整。施工中要检查模板对角线,将误差控制在5mm以内,以保证墩身线形。检查模板时间在每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避免日照对墩身的影响;每次检查前校核各个方向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有偏差,按墩高比例向相反方向调整。

7 盖梁施工

高墩盖梁尺寸为高250cm、宽300cm、长1124cm,共86个,其中1.7×4.0m盖梁54个,2.2×4.0m盖梁32个,底模各14套,侧模7套。

7.1 盖梁支撑设计

(1)支撑结构通过应力检算纵向穿2根18cm钢棒、横向采用4根56a工字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方法进行施工;

(2)纵桥向墩柱穿2根长5m的18cm钢棒作水平支撑,然后在其上横铺4根长13m的56a工字钢;盖梁悬挑处,铺设8根长5m的28a工字钢作分布梁;

(3)横桥向通过在墩柱中预埋钢板的方法,焊接2根牛腿(单侧1根),作盖梁的辅助支撑;

(4)底模采用定型钢模;

(5)底模四周预留工作平台:横桥向88cm,顺桥向165/140cm。

7.2 支撑结构铺设

(1)钢棒处支撑自下往上顺序:18cm钢棒,0.4m×0.4m×0.7钢板盒、15cm×15cm×70方木垫块,56a工字钢,28cm×28cm×28cm方木垫块(此种垫块仅布置在4m宽的墩柱范围内),盖梁底模;

(2)2根钢棒预埋时在同一高程上,盖梁横铺通过方木垫块进行调节;

(3)墩柱横桥向两侧支撑自下而上铺设顺序:牛腿,15cm×15cm×15cm方木垫块,28a工字钢,盖梁底模;

7.3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根据盖梁钢筋设计图特点,盖梁钢筋骨架要求在加工场地预先加工成形,待盖梁底模铺完后,用塔吊吊装盖梁钢筋。为保证每个钢筋骨架不发生扭曲,钢筋加工需在平整的混凝土台座上进行,台座用C 20混凝土现浇预制。台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先在台座上按设计图纸尺寸用墨线弹出盖梁骨架钢筋的定位点和线,再按定位点线摆放好钢筋,最后采用双面焊焊接钢筋,加工完成的钢筋骨架成品堆码整齐待用,并做好骨架成品的防雨防锈工作。

7.4 盖梁模板制作与安装

(1)底模

盖梁底模采用定制钢模,强度和刚度需满足施工要求。底模平铺在56a工字钢顶面,底模拼接接缝应平顺,模板接缝处要黏贴双面胶,严密不漏浆;上表面应涂刷脱模剂,便于拆模。底模标高、横坡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

(2)侧模和边模

盖梁侧模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进行组拼,拼装采用边模包底模的方案,立模前应对钢模内表面打磨除锈,在钢模内表面满涂脱模剂,不得让灰尘沾上模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侧模安装时用塔吊吊装,人工配合移动调整钢模位置,钢模间用螺栓连接紧固,钢模外侧设上下二排[14槽钢加Υ20圆钢对拉杆对拉加固,对拉杆上下各设一根。模板接缝要求平整、密实,无漏浆缝隙,不得有错台现象,以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边模安装完成后,测量复核边模顶面标高。

7.5 盖梁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垂直运输采用汽车泵浇注。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90~120mm之间。混凝土用Υ50振捣棒振捣,每次浇注的混凝土厚度不宜超过30cm,振捣棒的插入点应均匀布置,保证振捣棒的作用范围覆盖整个混凝土面,振捣点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振动时间和次数依照混凝土密实情况来调整,首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一次插入底模底面,快插慢拔,以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出现浮浆为标准。第二层混凝土以后,每次振捣棒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5~10cm。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浇注过程中,派专职试验员按规范要求在工地当场制作足够数量的混凝土试件,并及时拆模送标养室养生

7.6 支座垫石施工

该桥支座垫石根据支座类型不同分为两种尺寸,分别为70×70×15cm和80×80×15cm,垫石钢筋要在盖梁混凝土浇注前预埋。盖梁混凝土浇注时,宜使支座垫石位置的盖梁混凝土面比其它地方低2~3cm,并留好混凝土接茬。盖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全站仪放样出每个支座的中心位置,再弹好垫石边线立模加固,安放好支座垫石钢筋,用水准仪测量每个垫石模板顶的标高,最后按规范进行混凝土浇注。支座垫石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严格控制各个墩台支座垫石的顶面标高和尺寸,其顶面标高误差不得超过1mm。

(2)支座垫石顶面一定要用混凝土原浆抹平,表面要保证绝对平整。

(3)支座垫石施工完成,且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40%时,应及时将桥墩台的横轴线、桥中心线、支座纵横中线放样于墩台顶部,并弹出墨线。

(4)在盖梁混凝土浇注完成时,应注意在支座垫石所在位置上预埋接茬钢筋,钢筋头露出的高度不得超过支座垫石顶面高度。

(5)拆边模养护

盖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拆除边模,但底模必须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后才能拆除。拆模时要特别小心,不得损坏混凝土表面影响外观质量,拆模后应及时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来定。

7.7 盖梁的张拉

矩形实体墩盖梁养生14d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方可进行预应力束张拉。钢绞线下料时均留足两端顶镐张拉位置所必须的长度。张拉机具采用ZB 4-500S型油泵与YCW系列千斤顶配套。施工工艺技术及质量检查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有关规定办理。所有钢绞线均采用双控一次两端张拉工艺,张拉吨位按设计要求控制。按吨位和延伸量实施双控,以延伸为主,延伸量误差在±6%之内,延伸量扣除因非弹性变形引起的全部延伸量。张拉时同一断面断丝率不大于1%。在任何情况下,钢束的实际张拉应力不得大于钢束标准强度的80%。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бk(持荷2min锚固)。

张拉完毕后立即用C 40水泥浆进行压浆。水泥浆内掺入适量膨胀剂。进浆口必须待压力上升到0.7MPa持续2min或足够的时间,且无漏水漏浆时可关闭压浆泵以使压浆饱满压浆结束后浇注封锚混凝土,当灌注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才能拆底模、架设T梁。

7.8 模板拆除

(1)盖梁拆除顺序如下:拆除盖梁侧模、剔除各种方木垫块、拆除横桥向盖梁底模、拆除最外侧6根28a工字钢、拆除横向牛腿、拆除剩余2根28a工字钢、拆除纵桥向盖梁底模、拆除56a工字钢、拆除钢板盒、拆除钢棒修补钢棒预留孔。

(2)盖梁混凝土浇注时,需在盖梁顶面预留6个Υ25钢筋圆环(直径15cm即可),以备拆模时悬挂吊篮。

(3)拆除牛腿时,将两块连接钢板之间的焊缝,采用乙炔氧气的方法烧掉即可。

7.9 盖梁施工安全

本桥采用钢棒加牛腿做为盖梁施工支撑系统的墩柱共计86个,而且墩高均在30m以上,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如下:

7.9.1 模板安装

(1)牛腿的焊接、牛腿与预埋钢板之间的焊接,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焊条为E 5003型号,焊缝焊脚为hf=1cm,焊缝的有效厚度≥0.7mm(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人员)。

(2)方木垫块必须与水平支撑固定,防止滑动。

(3)钢棒与钢板盒接触处,适当进行点焊,防止钢板盒在钢棒上滑动即可。

(4)用人工搬运,支立模板时,应有专人指挥,所有的绳索要有足够的强度,绑扎牢固,支立模板时,底部固定后再进行支立,防止滑动倾覆。

(5)整体模板合拢后,应及时用拉杆斜撑固定牢靠,模板支撑不得钉在脚手架上。

(6)用机械吊运模板时,应先检查机械设备和绳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吊后下面不得站人和通行。模板下放,距地面1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操作。

(7)高空作业应将所需工具装在工具袋内。传递工具不得抛掷或将工具放在平台和木料上,更不得插在腰上。

7.9.2 模板拆除

(1)拆除模板时,应制定安全措施,按规定顺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和悬挂的模板,严禁硬砸或用机械大面积拉倒。拆下带钉木料,应随即将钉子拔出。

(2)拆除模板不得双层作业。模板在拆除时,应用绳索拉住或用起吊设备拉紧,缓慢送下。

试分析桥梁墩柱无支架施工方案 篇3

关键词:桥梁;墩柱;无支撑;建设

引言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农业、工业、民生、医疗还是军事力量,都在科技的指引下每天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改变,自古以来道路的发展就受到每个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道路就好比人类身体中的血管,是在全国范围内为各处各地输送“营养”的基础设施,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一个地区的道路不通畅,就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我国国土广袤,山川河流地形十分复杂,这使得有非常多的地方都需要架设桥梁才可通行,而在桥梁建造过正中,建造技术,施工方式、工艺,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完善,变得更加省时、省力,本文将在下文详细介绍一种在墩柱无支架的环境下进行桥梁施工的方法,在节省人力、资源、原料的同时,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尤其适用于一些松软土质、泥沼地形、山坡丘陵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要,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推广性可靠性都很高的施工技术。

一、桥梁墩柱无支撑施工方式的具体内容

桥梁墩柱无支撑施工具体方式,一言以蔽之,即:以第一新建桥墩为起点,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向上,依建设先后次序作为施工操作平台,随着建设进程而向上不断推进的一种施工作业方式。

二、无支撑施工方式的操作步骤

为方便阐述,我们可以用假设来模拟一个高架桥的建造过程。首先我们假设一架高架桥全部长度为700米,设计墩身为1.6*3.8m,1.9*3.8m,2.2*3.8m,最高墩柱为45.339m,墩柱与盖梁分别采用相应的混凝土,运用常規的翻模和预埋钢棒方式进行基建,那么在这个条件下,如何采用无支撑施工方式来操作呢?

首先,在桥梁墩柱翻模时候所用的钢板相应高度的8毫米厚度的作为模板,在模板的四角使用斜拉螺杆,对拉螺杆各两排为最佳,然后用钢筋进行捆扎,即第一层捆扎之后,把模板进行排立,这时要注意的一点是各个模板之间所处水平面需保持一致,此外对垂直度的检查也不可忽视,严格按照规定规范进行施工操作,为防止已经排立好的模板变形,可采用钢绳进行加固;模板步骤施工完毕之后,即可利用模板搭建施工的工作平台,利用圆钢和角钢进行搭建,以每一层模板的横面为支点,并在工作平台四周围建栏杆和防护网,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安装吊篮,其用途在于用来搭送施工人员,而其他大型的原材料,操作用工具、机械则用吊车进行运送。

其次,是盖梁的具体操作步骤。在浇筑墩柱时留下150毫米的预留孔内插入钢管,并放置工字钢来作为盖梁的承重支柱,在工字钢上层排设建筑木方,每个木方之间距离不要超过1米,木方要进行严格找平,然后使用大块的钢板进行来底膜的安装,由于木方和混凝土的密度性质,铺设好的底膜通常会有1至2厘米的下沉,可预留顶高来应对。之后按照设计规定,用常规方式捆扎钢筋和安装模板,处于对安全的考虑,一定要保证模板的稳固,需要用螺杆进行加固,做后期水平和垂直度的调整。

三、桥梁墩柱无支撑施工时的注意要点

桥梁墩柱无支撑施工的整个建筑过程可分为准备期、模板安装期、钢筋捆扎期、混凝土浇筑期、操作平台搭建期、直至拆除继续搭建下一个平台这样几个期间,在整个桥梁建筑中循环往复,有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有建筑工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混凝土保养及浇筑;预埋钢筋等器件;工字钢架设;模板安装与拆除等。

混凝土的保养与浇筑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来看,前期应注意的有预埋器件的统计和检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预埋的检测,并检查模板是否组装符合要求,认为减少施工失误;中期浇筑时,挑选配合比最佳的混凝土,混凝土状态为稳定性强、颗粒匀称、强度高,在拌合完成后,用专用器材进行浇筑,采用分层的手法均匀的进行浇灌,每层不宜过厚,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性状和凝结时间;后期将振动器插入混凝土,深度在5厘米左右进行振捣,留意预埋器件的位置,不要产生碰撞。

安装模板时必须严格保持水平精度,对中调平,以保证稳定性,模板与模板连接处缝隙接触平滑紧密贴合;模板之间架设钢筋以支撑;捆扎钢筋时可在已经搭建好的平台上进行,由人工操作机器链接;从安装第二节模板时起就要安排操作的人员扎好安全绳,同时安装吊架;不可贪图方便违规操作。

模板翻升阶段应注意混凝土的凝结强度,符合设计指标后才可将模板进行翻升。首先拆掉模板的对拉钢筋和管套,采用吊车整体提升。运送至相邻墩柱的模板位置进行再次安装,安装步骤与前次一致。需注意在调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避免造成工人或工具的损伤。

四、桥梁墩柱无支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地质地貌不一而足,数十年来的建筑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的支架施工已经不足以满足所有状态下的桥梁建设了。举例来说,我国云南、甘肃、新疆等地区,多山地,多溪流,多沟壑,如果在这样的地形下采用脚手架式的建筑方式,由于土地的松软和不平衡,直接会影响脚手架的稳定性,为了增加工人在作业时候的安全系数,必须将脚手架的下班部分进行加固,加密,桥墩越高,难度、资金和材料的耗费也会呈几何级数随之增大,建设难度成倍增加,搭建设备的增加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费工费力费时,往往会事倍功半,拖慢整个进度,影响工期。相反的,若采用上文所述的无支架施工作业方式,则可以轻松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节省了资金的投入,也降低了劳动的强度,相对应的也提高了劳动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能,尤其在山区的应用更能突出它在实用性上的优点,安全,高效,经济性非常强。

五、 结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排在首位的都是对安全性的强烈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在有安全保障的环境下进行作业,安全生产必须是一切社会性劳动的前提条件,无支架的桥梁建筑模式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改进,不断把新技术融入进去,去芜存菁,这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航向。

参考文献

[1]周金涛,孙玉君.柱式高桥墩施工监理的实施及质量监控[J].中国西部科学.

[2]时涛.高桥墩(盖梁)无支架施工技术[J].北方交通

高墩柱施工方案 篇4

(一)桩头凿除不彻底、不到位

1、在承台挖基过程中禁止使用挖机挖除桩头外露钢筋笼内泥浆,防止损坏外露钢筋。也禁止用挖机用力勾桩头,防止造成断桩。

2、承台挖基至承台底设计标高后,做好基坑排水、基坑防护才可进行桩头凿除施工。

3、凿除桩头前测量人员先进行水准测量,进行设计桩顶标高交底。并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够。

4、凿除桩头是先在桩顶设计标高处人工凿出一条环向深槽,深度至孔桩主筋。桩顶设计标高以下部分桩身混凝土禁止破坏。

5、破除桩头时应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为操作方便可将凿出孔桩主筋扳弯,但严禁扳成死弯造成损伤及无法校正。注意在凿除安装有声测管的孔桩时,不可将声测管破坏。

6、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砼,凿出的浮浆及碎渣应清除出基坑;严禁用挖掘机或铲车将桩头强行拉断,以免破坏主筋。

7、将伸入承台的桩身钢筋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复测桩顶高程,对没有安装声测管的桩头利用磨光机打磨出四个平面待做桩基检测试验。对安装声测管的孔桩,此时可以将声测管切除至桩头以上10cm。但施工时注意不可有任何杂物进入声测管内。

8、桩头处理完成报与监理验收合格后,通知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桩基进行检测。

9、凿除桩头后残余桩头应平整无松散、无浮渣

10、凿除桩头预留10cm 嵌入承台

(二)承台浇筑时跑模

1、施工用模板采用大型组合钢模,再运至现场拼装。采用Φ50钢管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必要时在模板与基坑边缘用木方支撑。模板内侧用预制的同标号砂浆垫块垫于承台钢筋与模板间,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外侧用型钢或方木与基坑壁撑紧,保证位置准确。在承台四周用Φ50钢管搭设脚手架,便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2、严格控制浇注速度,保证混凝土浇注速度控制在≤0.3m/h。

3、混凝土浇筑时,在基坑内保证有2-3名模板工,对模板进行临时加固,防止跑模。

(三)承台外观质量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产生原因:

①、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

②、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

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

④、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⑤、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⑥、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预防措施(事前控制):

①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②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

③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处理方法(事后处理):

①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

②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

③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④如果是孔洞,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2)、混凝土露筋

产生原因:

①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②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③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

预防措施(事前控制):

①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

②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③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处理方法(事后处理):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四)承台混凝土养护

1、非冬季施工时,养护要点如下:

1)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入模温度控制在5-30℃之间,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进行抹面压光;

2)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对顶面外露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布并进行洒水,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用水应采用干净的自来水或采用拌和混凝土用水;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5)承台混凝土在保证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拆除模板,基坑回填,侧面进行湿润土自然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覆盖草帘或塑料布并及时洒水养生。

2、冬季施工时,养护要点如下:

1)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入模温度控制在5-30℃之间,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进行抹面压光;

2)混凝土初凝后,及时用草帘或土工布进行包裹覆盖,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出现裂纹。必要时生煤炉进行保温。

3)混凝土包裹保温时间不得少于14天; 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桥梁墩柱盖梁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桥墩墩身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错台、翻砂、流浆、麻面、蜂窝、气泡多、色差、露筋、“烂根”、缺棱掉角、收缩裂缝等。

1、墩柱错台严重

现象:模板拼缝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一致,曲线不圆顺。

原因分析:模板加工质量较差,两块模板接缝不在同一直线上。

预防措施:

①在设计模板时,选择不易变形、表面光洁的板材,从而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混凝土浇注时,模板产生明显的挠曲和变形。模板加工好后,首先检查模板材料的规格、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吻合;其次检查模板结构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最后检查模板平整度、错台、模板连接处是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②在模板安装前,先进行试拼,在试拼处设置定位梢,对模板接缝、平整度等进行检查,同时进行编号,确保模板的精度和吻合度并保证错台不大于2mm。随后对每个模板进行除锈、抛光打磨。涂刷模板漆和脱模剂。

③模板安装时,上下模板的连接定位销必须对齐以保证接缝平整。模板板块之间连接缝必须用2mm厚、30mm宽的双面胶带做密封带,即先将双面胶带贴到先安装的一块模板侧螺栓连接处,在下一块模板即将靠拢前再撕去双面胶带上的防粘纸,让两块模板对位后粘贴在一起,拧紧连接螺栓。连接螺栓受力后,双面胶带经挤压起到密封作用,保证模板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校正,保证模板拼接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和脱落的铁皮等杂物,必须清除干净。

2、墩柱表面翻砂

现象:主要表现为桥墩表面无水泥浆,不光滑,能看到砂子,而且呈竖向分布。

形成原因:

(1)、振捣严重,由于振捣时间过久混凝土离析,石子下沉,水泥浆上升,甚至冒水,将砂子表面的水泥浆洗掉。

(2)、混凝土泌水严重

①、与原材有关,砂石料含泥量大,含泥量大则混在水中阻碍和水泥产生水化,延长凝结时间。砂子中含石量较大、级配不好,石子级配不好,导致和易性,粘聚性不好。

②、掺合料(粉煤灰)质量太差,细度偏大,属于Ⅲ级。就是说细颗粒太少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③、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不好,减水率不够,导致搅拌中水加多,造成配合比不良。混凝土本身原材之间的比例不协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或者使用的是高效缓凝减水剂.凝固时间是5-6小时,这样大大加大泌水的时间,使混凝土在凝固期间由于过度深入振捣继而加大了凝固时间,从而过振泌水。

④、水灰比太大。水泥掺量少,水掺量多。坍落度过大。

预防措施:清洗砂石料,控制原材料的含泥量,控制砂石料的级配,减少粉煤灰的用量,增加水泥用量,调整减水剂最佳用量,控制凝结时间,时刻注意砂石料的含水率,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方法。

3、墩柱表面流浆

现象:主要表现为桥墩表面像流过水泥浆一样,由上而下呈流动状。

形成原因:模板加固不牢靠,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间隔时间太长。等底层混凝土已经初凝或将要初凝时才浇筑上层混凝土,这时模板在外力作用下向外侧活动,而底层混凝土由于有一定强度并不跟着活动,这样在模板和底层混凝土之间就形成一个空隙,上层混凝土水泥浆流到这个空隙里。

预防措施:混凝土要连续浇筑,在底层初凝前就浇筑上层混凝土,同时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符合施工要求,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形。

4、墩柱外观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5、墩柱外观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6、墩柱表面气泡

现象:墩柱表面有形状呈圆形的小坑。

原因分析:(1)、振捣过轻,没有及时有效地把气泡从混凝土中排出不能达到密实状态。或是把气泡都挤到墩柱表面不能及时及时顺着模板排出,故产生气泡。

(2)、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拌合不均匀,密实度不够,或是混凝土本身含气量就大。

预防措施:延长振捣时间,加大振捣棒的功率,控制坍落度。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在混凝土浇注每30cm捣固一次。混凝土入模捣固前将混凝土拌和物耙平,并使模板边周围的混凝土比中间稍高出10cm左右再振捣。振捣棒距模板10cm,振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20cm。快插慢拔,每处的振捣时间为10s~15s,最多不超过20s。振捣过后应用捣固锤或人工踩踏模板边的混凝土,将个别还滞留在模板边的气泡完全排尽。

7、墩柱外观色差

现象:同一墩柱表面不同位置的颜色不一样。

原因分析:

(1)模板刷脱模剂不在同一时间段内,或模板除锈不均匀,或不是使用同一种脱模剂。(2)混凝土颜色本身不一样(水泥不是同一批次,或砂子颜色不一致,含泥量不一致)

预防措施:浇注混凝土前,将模板清理干净,不留有铁锈和污渍,在模板表面涂擦一层薄薄的脱模剂。前后浇注的混凝土干稀度尽量保持一致,坍落度不均匀的误差控制在不大于±2cm范围内。确保混凝土原材一致。

8、墩柱外观出现钢筋痕迹

现象:墩柱表面有钢筋的痕迹。

原因分析:保护层不够,钢筋离墩柱模板太近,没有足够的水泥浆将钢筋包裹住。

预防措施:控制墩柱钢筋的平面坐标和墩柱钢筋的垂直度,确保保护层厚度。

9、墩柱底部“烂根”

现象:墩柱底部出现石子(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浆被窜筒和料斗粘住从而水泥浆减少,出现烂根现象。

预防措施:在浇筑之前先用清水润湿一下,第一车混凝土的后面打0.5方砂浆作为润料斗作用。

10、墩柱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过早拆模,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预防措施:

(1)拆除柱模板时,混凝土也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2)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时,混凝土阳角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1、收缩裂缝

现象:收缩裂缝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纹,是桥墩墩身外观质量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形成原因:

①、钢筋施工技术不当引起的裂缝,浇筑混凝土时无工作平台,施工人员直接触动钢筋,造成钢筋局部变形,形成素混凝土,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下降,于是出现无规则交叉混凝土裂纹。

②、干缩应力引起的裂纹,在模板拆除之后,由于墩身表面失水,造成温度变化,而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内部各单元体之间相互约束,产生干缩应力,引起混凝土裂缝。

③、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桥墩墩身在浇筑初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产生大量热量,混凝土内部迅速升温,但混凝土导热性能差,在其内外形成温度梯度,混凝土表面受拉,内部受压,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即产生裂纹。

高墩施工液压爬模注意事项 篇5

1、爬模安装埋件、挂座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和佩戴必要防护用品。高强螺杆和爬锥连接必须要拧紧。爬锥上均匀涂抹脱模剂,防止爬锥拆卸困难。

2、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5Mpa以上,才能进行模板爬升。

3、严禁夜间光线不足时进行爬升作业,应在白天进行。

4、在雷雨、大风(8级以上)、大雾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爬模不得进行操作。

5、液压泵应设专人操作,使用时压力不得高于16Mpa。

6、爬模爬升时除爬模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离开爬模架,爬升到位后其他作业方可进行。

7、爬模时下端四周3米范围内用警戒线维护,所有人员不得进入警戒区,以防高空物体坠落。

8、爬升架体或提升导轨前,操作人员必须对机械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准备好一切爬升工具,待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进行爬升。

9、爬模爬升时,爬升架上不准堆放重物。爬模施工安全措施

1、工人在进行模板安装及拆除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安全的骨架上。

2、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帽,穿防滑鞋,发现违规者,应立即制止。

3、爬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后,方能独立操作。

4、模板吊升应由专人指挥。

5、模板上的脚手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平台跳板必须与脚手架捆绑牢固,跳板尽量不要出现悬挑现象,若需要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或规定的指标搭设跳板,发现有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整改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否则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上一篇:策宣部2010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吴绍萍事迹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