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很舒服(优质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很舒服(优质教案) 篇1
9* 那一定很舒服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缩、努”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的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学习大树的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板书:9 那一定很舒服(学生齐读课题)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1)谁一定很舒服?(2)为什么很舒服?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生字)
suō nǔ jīnɡ tuī zhī ɡā chāi jiù
缩
努 茎
推
吱
嘎 拆
旧
(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经一茎 堆一推
折一拆
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谜语:“一日”就是“旧”。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象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默读课文,把含有“舒服”这个词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
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很舒服。”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课件出示)
②做一棵会跑的树该多好啊,那一定很舒服。(板书:做一棵会跑的树该多好呀)
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③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板书:手推车)④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就好了,那一定很舒服。(板书:要是能停下来,坐着休息)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5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就木料做了把椅子。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很舒服。
(板书: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来)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年轻的农夫细心地用木片拼成了美丽的木地板。他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颗树。
(板书:木地板)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预设:一棵大树——一辆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
(1)相同点:都是写的是一棵树被砍伐后的变迁。
(2)不同点:前一篇是歌颂友情、守信,后一篇是写大树的奉献精神。
2.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一段名人名言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很舒服(优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的良好习惯。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的良好习惯。【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2)
有一个地方,大树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巨人与矮人快乐地玩耍嬉戏,王子与公主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学生阅读,猜猜这是什么地方?(童话王国)(板书:童话王国)3.教师小结:那个地方就是童话的王国。在那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
4.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童话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5.小结过渡: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童话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课件出示1)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二、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一)交流《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内容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童话故事。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课件出示)其中的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气起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太丧气了。
(2)(课件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他在那儿躺了两个整天。后来有两只雁——严格地讲,应该说是两只公雁,因为他们是两个男的——飞来了。他们从娘的蛋壳里爬出来还没有多久,因此非常顽皮。“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注:这儿的“我”(jeg)是单数,跟前面的“他们说”不一致,但原文如此。)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你做一个候鸟,跟我们一块儿飞走好吗?另外有一块沼泽地离这儿很近,那里有好几只活泼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你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噼!啪!”天空中发出一阵响声。这两只公雁落到芦苇里,死了,把水染得鲜红。“噼!啪!”又是一阵响声。整群的雁儿都从芦苇里飞起来,于是又是一阵枪声响起来了。原来有人在大规模地打猎。猎人都埋伏在这沼泽地的周围,有几个人甚至坐在伸到芦苇上空的树枝上。蓝色的烟雾像云块似地笼罩着这些黑树,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漂去。这时,猎狗都扑通扑通地在泥泞里跑过来,灯芯草和芦苇向两边倒去。这对于可怜的小鸭说来真是可怕的事情!他把头掉过来,藏在翅膀里。不过,正在这时候,一只骇人的大猎狗紧紧地站在小鸭的身边。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很长,眼睛发出丑恶和可怕的光。它把鼻子顶到这小鸭的身上,露出了尖牙齿,可是——扑通!扑通!——它跑开了,没有把他抓走。
(3)(课件出示)其中的再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对于他过去所受的不幸和苦恼,他现在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你们看那只新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抛了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到水里,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他现在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鸟儿。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扇动翅膀,伸直细长的颈项,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的幸福!”
5.教师小结:《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而美好的童话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历经磨难的丑小鸭,坚定的锡兵,卖火柴的小女孩,用歌声赶走死神的夜莺„„这些故事你只要看过就难以忘记。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送给全世界孩子和大人的共同的礼物。这篇童话一般都认为是安徒生的一篇自传,描写他童年和青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通过重重苦难后所得到的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课件出示)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冰雪皇后》、《看门人的儿子》《夜莺》、《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被改编成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板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
(二)交流《稻草人》。
1.(课件出示)《稻草人》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内容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童话故事。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课件出示)其中的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稻草人正在想的时候,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他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从他的职务想,从他对主人的感情想,都必须把那小蛾赶跑了才是。于是他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可是扇子的风很有限,不能够叫小蛾害怕。那小蛾飞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象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象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2)(课件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星星结队归去,一切夜景都隐没的时候,那小蛾才飞走了。稻草人仔细看那片稻叶,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着好些蛾下的子。这使稻草人感到无限惊恐,心想祸事真个来了,越怕越躲不过。可怜的主人,她有的不过是两只模糊的眼睛;要告诉她,使她及早看见这个,才有挽救呢。他这么想着,扇子摇得更勤了。扇子常常碰在身体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他不会叫喊,这是唯一的警告主人的法子了。
(3)(课件出示)其中的再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稻草人非常心惊,想这又是一件惨痛的事情让他遇见了。她要寻死呢!他着急,想救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摇起扇子来,想叫醒那个睡得很沉的渔妇。但是办不到,那渔妇跟死的一样,一动也不动。他恨自己,不该象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见死不救不是罪恶吗?自己就正在犯着这种罪恶。这真是比死还难受的痛苦哇!“天哪,快亮吧!农人们快起来吧!鸟儿快飞去报信吧!风快吹散她寻死的念头吧!”他这样默默地祈祷;可是四围还是黑洞洞的,声音也没有一点点。他心碎了,怕看又不能不看,就胆怯地死盯着站在河边的黑影。
5.教师小结: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课件出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板书:叶圣陶《稻草人》)
(三)交流《格林童话》。
1.(课件出示)《格林童话》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内容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童话故事。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1)(课件出示)其中的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灰姑娘边提着水桶走出去,边伤心得抽抽噎噎地哭了。灰姑娘走进自己简陋的小阁楼里。看到映在镜子上的脸都是灰尘与污垢,而身上所穿的衣服又这么脏。不禁悲伤起来,心里好难过!“啊!我好想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呀!”灰姑娘跟其它的女孩一样,也想去参加舞会。“到底舞会有多热闹、多华丽呢?”灰姑娘想到舞会,内心好兴奋,可是这身肮脏的打扮,怎么能够进入王宫,参加王子的舞会呢?灰姑娘非常羡慕两位姐姐。姐姐们那么兴奋、愉快地准备着,可是灰姑娘尽做些打扫和做饭的杂事。
(2)(课件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灰姑娘把以前旧而脏的衣服脱掉,穿上漂亮、华丽、高贵的衣裳。因为这已不是魔法变成的衣裳了,所以,灰姑娘再也不必担心了。“太好啦!能够找到公主,的确太好了。”王子非常高兴地说:“这次绝对不让你走了。”灰姑娘姑娘像在梦里一般,幸福洋溢„„两个姐姐非常害怕不知灰姑娘会给她们怎么样的惩罚?可是心地善良的灰姑娘仍像亲姐妹般对待她们。不久,灰姑娘和王子举行结婚典礼,场面盛大、热闹非凡。“恭喜!恭喜!”的祝福声,到处都是。全国的百姓都诚挚地向他俩祝贺。灰姑娘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3)(课件出示)其中的再一幅插图,字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第三天晚上,小伙子又坐在工作台上,心情烦躁地叨咕:“我要是会害怕该多好啊!”
话音刚落,突然走进来一个高大的男人,个头比小伙子见过的任何人都高,样子特别可怕。他已上了年纪,留着长长的白胡子。
“嘿,淘气鬼!”他吼叫道,“你马上就学会害怕啦!你死到临头啦!” “没那么容易吧,”小伙子回答说,“要我死,先得我答应。” “我这就宰了你。”这个恶魔咆哮道。
“忙什么,忙什么,”小伙子对他说,“别尽吹牛皮。我觉得我和你的劲一样大,或许比你的劲还要大。”
“那咱们较量较量。”老头儿大叫道,“要是你比我劲大,我就放你走。过来,咱们比试比试吧。”
他领着小伙子穿过黑乎乎的通道,来到一座铁匠炉前。老头儿举起一把斧头,猛地一下,就把一个铁砧砸进了地里。
“我会干得比这更漂亮。”小伙子一边说着一边朝另一个铁砧走过去。
老头儿站在一旁观看,白花花的胡子垂在胸前。小伙子一把抓起斧头,一斧就把铁砧劈成两半,还把老头儿的胡子紧紧地楔了进去。
“这下我可逮住你啦,”小伙子大叫道,“是你死到临头啦!” 说着小伙子顺手抓起一根铁棍,对着老家伙就乱打起来,打得他鬼哭狼嚎,央求小伙子住手,并告诉小伙子说,如果他住手,他会得到一大笔财富。于是小伙子将斧头拔了出来,放开了老家伙的长胡子。
老头儿领着小伙子回到魔宫,给他看了三只大箱子,箱子里装满了黄金。“一箱给穷人,”他说道,“一箱给国王,另一箱就是你的了。”
正说着话的当儿,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这个老妖怪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只剩下小伙子一个人站在黑夜之中。
5.教师小结:打开《格林童话》,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魔们„„
(课件出示)《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而成的。《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灰姑娘:格林童话灰姑娘: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板书: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三、交流感受,指导阅读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和感受。2.教师小结,指导阅读。(1)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2)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3)“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首先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去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然后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想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话图画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困难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主意。
骤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英子怎样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齐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英子上了中学,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板书设计: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游戏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很舒服(优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写字。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b.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c.配乐朗读这一段。
2.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生开始上课了。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3.朗读有关句子,想象句子描述一幅情景?
a.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3.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四、作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很舒服(优质教案)】推荐阅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语文教案08-02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jqx 名师教案(2018年)09-02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用拼音》的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2018年)08-22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葡萄沟》教案01-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纸船与风筝》01-04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部编版05-08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数九歌教学设计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