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

2024-07-26

农业生态学(通用8篇)

农业生态学 篇1

创新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的必要性,水土资源短缺和口益凸现的环境问题将会长期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农业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农业革命。从理论探索到发展模式改进,至今仍开展的轰轰烈烈,理论的多元化和生态农业类型的多样化非常显著。

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上的口益完备、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启动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诞生出一批样板与典型,在不少示范区取得了很大成功。

然而,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和技术模式上的不成熟性,中国生态农业在国家整体层次上远未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效果。同时,在面对资源环境挑战等方面,中国生态农业与国际替代农业既具有共同特征,又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本质特征、追求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有质的不同。

因此,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展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对深化中国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和保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技术和管理等层面。在观念上,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在具体贯彻生态农业政策时,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然注重突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不到真正保障,做法上实际与常规农业并没有实质性差别。

在技术上,生物性农药、生物性肥料、可控释肥料、可降解农膜等新型替代材料整体仍处于试验阶段;生物防治、水肥联合调控技术、节肥技术、环境自净技术等新技术,还缺乏大规模示范推广,实践中小范围样板示范与治理,大范围

却在继续损害环境的现象还时而可见。在管理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较多,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完善,技术规范和生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中形式主义、名不符实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己经加入了wTo,农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农业正在探索一条节本增效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双赢道路。因此,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探索、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是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

理论体系创新 C概念剖析 至今,中国生态农业的科学边界尚不十分明确,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沟通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相关概念在各阶层的理解还不很统一。国外出现的各种替代农业类型,尽管在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针对石油农业导致的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国外生态农业的重点集中在资源低消耗、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上,产量高低并不是第一目标。中国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原理,以生态、经济、社会等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与国外提出的生态农业相比,中国生态农业不排除人类的能动作用,不排除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品的应用,注意因地制宜和全面发展,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系统的可持久性,注重中国农业的传统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理论体系的缺陷 中国生态农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完善与形成阶段。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有些过于理想化、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二,中国生态农业地域性理论和发展阶段性理论还很薄弱;第三,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体系中还有待进一步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对经济学和社会学规律的吸纳。时代呼唤能融入指导农业生产的多学科体系的新的生态农业理论。

农业生态学 篇2

1.1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农业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发展起来的, 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它从有机体与环境关系角度为农业提供一些原理与观点。例如资源负担原理、食物链原理、能量金字塔原理、十分之一定律等等。生物体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 这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也是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小麦、棉花多分布于北方冷凉干燥的环境, 水稻、甘蔗则多分布于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工农业结合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 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不足和生态失调等反效果。

1.2“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 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人力、畜力和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相结合, 不排除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施用工业化肥、生长剂、保水剂等, 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转化;在植物保护方面, 尽量采用耕作措施和人工措施防治农田病、虫、草害, 积极研究高效、低毒、无残毒的化学农药, 把农药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采取食物链加环的方法, 发挥生物能转化效率;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等非矿物能源的利用。

2 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农业生态实际是农业生态学, 是研究人为干预下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的科学。农业生态研究的就是这种人为干预或控制下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为人类调控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 它是一个专门的学科, 侧重于原理的探索和规律的追求。“生态农业”从字面上看, 它本身是一种农业类型, 它和旱地农业、能源农业、有机农业等一样, 是一个以特殊方式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 生产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是不能分离的。

3 新时期中国推行的生态农业建设

3.1 中国生态农业的类型

无论什么样的生态农业模式, 都是在一定区域的土地类型上进行的, 无论其规模如何, 它们都是一个农业生产的系统, 并且是一个结构和功能都优化的生态农业系统。依据各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中国的生态农业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生态农业系统。

1) 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根据各类生物群落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考虑到不同的生物对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等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组合, 最终实现不同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类型。

2)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一种按照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系统。

3) 主要因子调控的生态农业系统:针对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 采取人为措施对其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加以调控和治理。

4) 区域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系统:在一定区域内, 运用生态学规律, 提高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 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中国生态农业模式案例探析—以贵州从江县为例

中国幅员辽阔, 沿海较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从而使得两者的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模式选择和发展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本文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总结了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 对本省同类型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2.1 从江县区域发展概况

从江县全县山地面积2 963 km2, 占总面积的91.34%, 坝子面积64 km2, 占2%, 河流滩涂面积占4%。从江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山地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8.4℃, 森林覆盖率65.13%。从江县属珠江水系, 支流纵横、水源丰富。通过资料研究发现, 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 耕地资源相对缺乏, 且以梯田为主, 粮食生产难度极高, 产量低。

3.2.2 从江县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模式

1) 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模式:从江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稻鱼共生、玉米同收的生态农业模式, 根据稻鱼鸭共生的原理, 在稻田养鱼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生产经营。

2) 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农业模式:从江县因地制宜地生产发展高品质、特色农产品, 加强产业化建设, 一方面减少了粮食生产的压力, 另一方面促进了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发展。

3) 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农村沼气建设已经成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沼气起着连接种植与养殖、生活与生产用能的纽带作用。

4) 旅游业的发展:从江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 由于相对闭塞的环境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 从江县拥有独具特色的苗族、侗族的民俗文化, 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

3.2.3 从江县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总结

从江县根据该县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模式积极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增长, 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 存在大面积的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 某些模式的应用推广比例在不断减小, 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形成多方面的参与机制;其次, 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大, 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 应在优化农产品内部结构的同时建立各产业的农民协会, 改善基础设施;最后, 农村劳动力减少, 交通不便利, 一些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又需要农民从生活习惯上作出改变,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支持措施,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建立完善的后期保障服务体系。

3.3 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目前, 中国农业已经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全面推动小康社会的发展建设, 社会对农产品和食物上的要求不仅是满足数量上的需求, 更多的是从农业生态环境和食物安全方面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做更多的系统研究, 使科技顺利地融入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当中,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 对土地盐渍化、作物病虫害、环境污染等进行动态研究;应用卫星成像系统, 辨别农作物病虫害, 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情况恶化。

中国农业应建立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模式, 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本身的系统能力, 减少人为和药肥的投入, 改变其现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提高资源环境的综合利用率, 最终实现走生产安全可靠且高质量的农产品与生态环境健康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结语

生态农业建设利用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 寻求农村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最终使我国生态建设发展既不同于西方的生态农业, 也不完全是传统农业的回归, 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生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是中国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的初步发展, 但现阶段我国要全面推行生态农业, 还存在诸多障碍因素, 因此要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推广力度, 建立生态农业信息网络, 规范农村和农产品市场,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以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福生, 周发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J].农业技术经济, 1998 (4) :6-8.

[2]张宝文.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 17 (2) :1-5.

[3]陶战, 郑向群, 成卫民.我国十五期间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 16 (3) :1-7.

[4]骆世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 1997 (1) :38-41.

[5]信乃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过去与现在[J].中国科技论坛, 1999 (1) :1-5.

[6]CONWAY G1 The doubly green revolution[M].Suffolk:Penguin Books, 1997:142-149.

[7]骆世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 1997 (1) :38-41.

[8]董全, 等.面向21世纪的西方生态学[J].科技导报, 1996 (2) :45-50.

[9]GLIESSMAN S R.Agroecology: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M].Chelsea:Ann Arbor Press, 1997.356-366.

农业生态学 篇3

今年,被誉为“法国最大农场”的法国农博会共吸引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家展商参会,其中既包括大量普通农户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机械生产商等相关企业,也不乏众多与农业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团体和组织。

此外,约330个品种、共计4000头(只)来自法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家禽牲畜再次“如约而至”。与往年相同,对这些包括牛、羊、猪、马、兔子、鸡、狗和鸟类等在内的各类“动物明星”进行的展示、评比和比赛活动依然是展会最大亮点,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特别是儿童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孩子们在与动物、农作物、花卉等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也通过益智游戏、实践活动等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基础知识。

博览会上,参观者们不但能够见识并品尝品种繁多的奶酪、红酒、火腿、水果等农产品,还有机会了解大量高科技农业机械和先进技术。来自法国农艺研究所、法国国家环境和农业科技研究所、法国国家林业局等机构的专家借助图文、模型、多媒体电子设备和互动游戏等向参观者介绍各类农业知识和创新技术。

法国农艺研究所环境科学主任让-弗朗索瓦·苏萨纳告诉记者,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干旱、降水不均等现象对农作物和畜牧业均有负面影响。他说,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小麦和玉米两大农作物的产量在一个世纪内分别减少2%和1%,同时,一些牲畜因高温而食欲降低,导致减少产出。

这些现象表明,各国一方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使农业活动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相关技术,从而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应注重减少农业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节约水资源,减少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生物能源技术开发,以减少农业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态学 篇4

课程论文

“桑基鱼塘”模式

姓学专

名 : 号 : 业 :

*** ******* ********** ***********

********** 考试日期 : 成绩 :

批阅老师 :

“桑基鱼塘”模式

[摘要] “桑基鱼塘”模式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关键词] 桑基鱼塘 生态农业 耕作系统 三种模式 珠三角

1.桑基鱼塘的出现及其历史演变

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生态条件下的产物, 是珠江三角洲人继承古人“天人相参”的思想, 根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的“三宜”原则, 应对自然的举措。它是一种通过水陆相互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循环和功能交换, 使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 从而产生较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工农业生态系统。它由陆地子系统、淡水子系统和养蚕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基面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 就是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循环。桑基鱼塘的生产形式, 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演变、发展、完善的过程。

有塘必有基, 基塘系统的端倪也当在此时。当地居民将低洼易生水患的土地深挖, “取泥覆四周为基, 中凹下为塘”。基种农作物, 塘中养鱼。基塘互动, 形成“基塘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水体与陆地之间进行复杂多样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水体资源和陆地资源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在鱼塘基面上, 或种果树, 或种甘蔗, 或种花卉, 或种桑树。于是出现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花基鱼塘等不同形式。

基塘生产形式在明中叶的出现, 并非偶然。它是宋元以来治理地势低洼, 水潦频仍地区经验的产物, 是对唐宋江南治理低洼沼泽地经验的发展与创新, 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优化运用自然资源的有效措施。明中叶以后人口迅速增殖、已出现富裕劳力的社会因素恰与高密集劳力的基塘生产形式相适应。

2.桑基鱼塘三个子系统的循环过程

桑基鱼塘的形式, 是经过反复实践, 不断改进, 逐步完善的。后来将基堤的面积和池塘水面的比例确定为“ 基七塘三” 或“ 基六塘四”, 基堤之上种蚕桑并同时养蚕、缫丝, 这是取得高产值的最优形式。桑基鱼塘由水体、陆地和蚕丝三个子系统组成。桑基鱼塘中的塘基陆地子系统, 只具有作物的初级生产品, 即桑叶;鱼塘淡水子系统则具有初级生产品即浮游植物, 还有次级生产品即鱼;蚕丝子系统, 即养蚕产丝。蚕丝子系统充当前两个子系统的联系环节。例如基面种的桑叶, 用来喂蚕;蚕丝子系统的产品除丝货外, 其初级产品蚕沙(屎)和蚕蛹可投入鱼塘中喂池中的浮游生物和鱼;鱼屎、水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其死亡后的残体等有机物, 有的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无机养分, 供浮游生物生长需要, 有的沉淀成塘泥, 塘泥在冬季戽泥

而回到基面, 以肥桑树。物质和能量通过桑叶、蚕沙和蚕蛹、塘泥进行反复交换, 把三个子系统联结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间互相依存, 互相促进, 彼此不断循环往复,从而保持了生态平衡。

在桑基鱼塘系统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过程中, 因呼吸作用和生命活动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和消耗的物质, 可从光合作用以及系统外输入的有机物中得到不断补充, 因此, 系统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从一个生物传达到另一个,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保持平衡, 又可通过改进人力资源的投入而取得持续的发展。

桑基鱼塘中的各个子系统, 同时形成更复杂的结构和层次。例如, 水体子系统的层次较多, 食物链较长, 能量和物质的投入、输出也比较复杂。按照鱼类的特性, 鱼塘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适合喂养鳙、鲢, 中层喂养鲩鱼, 底层则主要喂养鲮、鲤鱼。鳙鱼以食浮生动物为主, 鲢鱼则以食浮生植物为主。食剩的饲料、蚕沙、浮游生物尸骸等有机物质下沉底层, 一部分成为鲮、鲤鱼和底栖动物的饲料,一部分经微生物分解而充当浮游生物的食料和养分。鲩鱼吃蚕沙和青饲料为主, 它排放的粪便, 既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 又可供杂食性鱼类饲料。就水体子系统本身而言, 也是环环相扣, 互相促进, 循环往复。至于蚕丝子系统,除作为陆地和水体两个子系统的联系环节外,其产品蚕茧可制成高价的丝货, 由此演绎出农、牧、渔、副相结合的经济整体。在制造丝货的过程中, 众多的经济部门被带动, 诸如蚕桑业、养蚕业、缫丝业、丝织业、制糖业、花卉业、果木业、鱼花(苗)业等行业, 并由此而引发商业、运输业的勃兴, 以出口为导向的贸—工—农经济体系因而形成。珠江三角洲的果基鱼塘、蔗基鱼塘、花基鱼塘等, 都属于基塘系统, 而在基塘系统中最具创意, 最具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是桑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一集约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农业经营,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辟的经济与环境、资源、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目标, 并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创举。

3.“桑基鱼塘”三种模式 3.1 “桑基鱼塘”模式

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这种塘基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在基上种果树、蔬菜、甘蔗,分别称为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蔗基鱼塘。后来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鱼塘里养鱼、塘基上种桑树的桑基鱼塘。桑基鱼塘基上的桑树是生产者,蚕以桑叶为食,是第一级消费者,生产丝、茧、蛹,排出蚕粪。塘里的鱼是第二级消费者,为充分利用各种饲料和立体空间,施行不同鱼种分层放养,上层鱼吃剩的残余物及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饲料,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又被微生物分解为含氮、磷、钾的简单物质,混人塘泥。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

用,是施用于桑基的好肥料,从而进入新的循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陆相互联系、动植物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层层利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桑茂、蚕壮、鱼肥大,鱼肥、泥好、桑茂盛”的有机联系。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洼地水涝之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2 “台田一鱼塘”模式

台田一鱼塘系统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规划、实施和建设的。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科技工作者“因洼制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即台田—鱼塘模式。以辛店洼为例,该地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挖沟困难、排水更困难,可变挖沟为挖鱼塘,筑台田,变排水为蓄水。台田地势增高,地下水位降低,摆脱了-渍涝危害,为农林果牧的发展提供了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台田坡地和台地上的盐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对鱼塘水质产生影响;台田种植的稂食、饲草等是鱼类饵料来源;鱼塘底泥也可作为有机肥料肥田;蓄水而成的鱼塘,可以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这样就构成了台田—鱼塘互相促进,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利用的立体开发模式。

台田一鱼塘模式可细分为以鱼为中心的鱼一果一粮、鱼一暴—棉、鱼一果一菜、鱼一果一草(饲料)等四种立体种养模式。台田一鱼塘系统包括鱼塘和台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子系统,子系统各有自己的物种结构。从鱼塘物种结构来看,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鲤鱼、鲫鱼。草鱼吃草,其粪便可作水体中浮动植物的养料,并增加水体中絮凝物,成为鲢鱼、鳙鱼的饲料。鸭子在水面活动,排泄物落入水体,不断提供碳、氮和磷源,提高鱼塘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产量。从台田物种结构来看,果一粮间作: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绿豆等,果树为苹果;果一棉问作:苹果树行间种植棉花;果一菜间作:苹果一蔬菜(韭菜、白菜、茄子、番茄、扁豆、青椒、黄瓜、西葫芦、冬瓜、蒜、大葱、萝卜、胡萝卜等)间作和葡萄一蔬菜间作。

这种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又能促进当地当前和中远期受益的多种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辛店洼试验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黄淮海平原低湿涝洼地新型农业生态区建设典型。鱼塘建设成鱼苗鱼种人工繁育场、成鱼饲养场、河蟹饲养场、水生经济植物开发区过水河道养鱼场;台田建设成果园、农田,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见效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辛店洼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3 “山区农业”模式

在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山区,人们充分利用这种“立体气候”资源,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实行多种生物结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业,这种农业模式就是“山区农业”模式。

江西省赣江流域中部的泰和县千烟州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过去这里只开垦了沟谷、河滩上的土地,重点进行粮食生产,农业生产单

一、落后。从

1983年开始,这一地区进行了综合开发和治理,逐步建立了高效的立体农业生态体系,因地制宜、挖掘自然资源潜力,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过去的以粮食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林果为主,建立立体的农业生产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从丘上到丘下,农业布局大体为用材林(同叶林或针阎混交林)一经济林或毛竹(劝林地可问种人工牧草)一果园或人工草地一农田一鱼塘。千烟洲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可带动当前即可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的。千烟洲仅开发6年时间,就使农业用地占开发区总面积的比重从ll%增至86%,人均总收入从180多元增至1 500多元,农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千烟州这种山区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又能促进当地当前和中远期受益的多种农副产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经济效益显著;实现脱贫致富,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山区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其缺陷是:分散的农户较难广泛推广多层次综合性立体农业生产,实行立体农业机械化有一定困难,需要的农业投入量较大等。

参考文献:

[1] 叶显恩, 周兆晴.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典范.珠江经济.2008年 07期 [2] 吴泽英.桑基鱼塘网格.广东园林.2008年 02期

[3] 张健.南方蚕区蚕桑产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桑基鱼塘.蚕业科学.2010年 03期 [4] 王苇.三种基塘农业模式.地理教育.2008年 01期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篇5

1、巨型南瓜是观光农业园区的重要瓜类作物之一,巨型南瓜瓜型巨大,可达100 kg以上,外形美观,集食用和观赏为一体。南瓜悬挂在大棚上方,很是壮观,据相关人员介绍,这种南瓜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品种。

2、树形番茄即按树的形状来栽培的番茄,属一年生草本,和植物学上所说的番茄树(又名木本树番茄,属多年生茄科,四季常青灌木)不同。由于其生长期长,枝叶繁茂,每株可结上万个果实,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长达9~10个月,观赏期长,省工,深受农业观光区种植者欢迎,近年来在全国一些省市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仅秋季产量就可达14吨。仅

3、长丝瓜又名蛇形丝瓜。挂长120-150厘米,最长可达220厘米,上端直径2-2.5厘米,下端直径4.5厘米,绿色。果肉柔嫩,纤维少,品质较好。蔓长4-5米,7-8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常每节着生雌花。其中又分木把和铁把两种,木把即瓜柄部肥嫩可食,品质好。铁把品质较差。杭州的葫芦青丝瓜,合肥长丝瓜均属于此类型。

4、无土栽培的红薯。只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吧红薯的主根放入营养液中培养,藤蔓和块茎则悬挂于空中的架子上,以达到观赏的效果。产量也是很可观。它长出的红薯很多都很像人形,第一次看的时候真觉得很神奇,一眼都没认出来,后经介绍才知道。

5、无公害蔬菜。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该园区使用的用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两种,为了能有更好的观赏效果,他们还设计了循环式的无土栽培法,用水 1 车的方式,即达到了补充营养的效果,又更美观。据相关人员介绍,该园区内大多都使用生物农药,尽量减少有机农药的使用。

6、绿色鸡蛋。不吃合成饲料,没有添加剂,一般在山上放养的鸡下的蛋。其营养价值也比较高。

7、吸毒草。吸毒草(学名:柠檬香蜂草或者皱叶薄荷,拉丁名:Melissa Officinalis,英文名:Lemon balm)是唇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南岸。耐寒耐阴耐干旱,也耐修剪。冬季能耐低于0°C的低温,夏季30°C以上的高温生长受限,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0-20°C之间。株高50厘米左右,茎叶具有雕牌肥皂香味,轮伞型花序,唇形白色花,花期7-8月。香蜂草繁殖容易,可以播种,扦插和分株繁殖。专吸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氡气、苯气、氨气、二氧化硫、以及烟味、异味、二氧化碳释放负离子速度快、消毒杀菌。

8、苦瓜酒。据园内人员介绍,他们园内的苦瓜酒是只供观赏而不出售的,因为它的制作工艺有点特殊,他们的苦瓜是一整个的放入到酒瓶里的,由于口径太小,在苦瓜小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放入酒瓶里培养。常饮苦瓜酒,可促进食欲、清热解毒、泄热通便,而且还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扁桃体炎、咳嗽等作用。

9、川穹。园内的无公害大棚里种植了很多川穹,使用的是我前面所说的无土栽培技术。川穹的功效主要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据介绍,奇异瓜果种子来自国内外不同的地方,且有的还是太空种子。空中长出的红薯是运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培植出来的,打破传统的种植方法,充分发挥空间的作用,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

据介绍,他们实施以园养园的运行模式,在养殖上,用养鸡是产生的粪便来给蔬菜施肥,用种植出来的蔬菜中质量差的由喂养即,质量好的在餐厅使用或是出售。在经营上,以生态餐厅为主,以绿色超市、蔬菜采摘、科普示范休闲度假、商贸等多元化经营方式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每年春天,顾客还会来园区选购各式各样的奇异瓜果的秧苗回家去栽种。众多的游客来这里享受小桥流水、瓜果长藤满情绕的都市田园风光。

据介绍,该园区每年都会引进新品种来这里栽种,进行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此外,园区还积极引进全省特色农产品到绿色超市销售,让园区成为农业发展的窗口,也为市民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文化提供一个好去处,让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三者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统一。

这一天的参观下来有很多的收获,了解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植物,也知道了很到新的科学技术。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到校图书馆查阅云南省资源植物,以下是我查阅资料后整理的内容:

定义:资源植物是能够被用于人类衣、食、住、行的所有植物。分类: 1食用植物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反应了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而人们,尤其是我国人民每日所吃的粮食,大部分来自植物。粮食、蔬菜、油类、水果、干果、饮料、甜味剂、调味香料、天然食用色素等成千上万种食用植物及其不计其数的制成品,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例如:烟草:

类别:目: 茄目 科: 茄科 属: 烟草属

特征:一年生草本,普通烟草主根不很明显,侧根和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根系能合成烟碱,根尖活动与烟碱含量的高低关系很大。株高1~3米。茎直立,每个叶腋都有腋芽,均可萌发成分枝。叶互生,螺旋状排列。烟株移栽后叶片生长较快,顶峰期在移栽后的45天前后,每天约增加1片。多数普通烟草品种无叶柄,叶基部与茎连接处呈耳状的侧翼,俗称叶耳。大多数烤烟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0.65左右。叶形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披针形和心脏形等。

应用前景:对于植物学科的发展来说,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烟草作为模式植物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遗传、繁育、生理、生化和后期采收代谢方面。烟草种子数量多,品系之间特别容易杂交,尤其是它的染色体里有许多标记性基因,因此,是一种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绝佳研究材料。由于烟草是较为理想的模式作物,因此,可用作生物反应器将其他作物的抗癌、抗艾滋病以及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基因导入烟草,使其充分表达,然后利用生物技术予以提取,可加工成治病强身的“灵丹妙药”。瑞典科学家将人体基因注入烟草植株,从收获的烟叶中提出血液蛋白质活化剂,可医治心脏病等。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地培养出抗体烟草,从中提取抗癌和抗病毒干挠素,对肺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改进方向:提高烤烟质量,减少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白肋烟;适度发展香料烟;开发马里兰烟;大力开发晒烟。

2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是指人参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例如:三七

类别:目:伞形目 科:五加科 属:人参属

特征: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

应用前景:在医疗上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改进方向:通过栽培实践,了解到三七生长过程,达到高产、高质;对土壤的利用要养用兼重。

3、观赏植物

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还有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特有的许多珍贵植物。

例如:山茶

类别:科:山茶科 属:山茶属

特征:常绿乔木,高8-16米,胸径达50厘米;对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被细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尖,基闻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锐锯齿,下面主脉被毛或无毛;叶柄长4-15毫米,被柔毛或无毛。花粉红色至深红色,常1-3朵着生于新梢顶端叶腋,直径5-18厘米,无梗或花梗菜短;萼片5-7,被毛;花瓣5-7,重瓣花可达30-60;雄蕊多数,基部连合成筒状;子房上位,3-5室,被丝被茸毛。蒴果扁球形,直径4-8厘米,外壳厚木质,成熟时3-5瓣裂,每室有种子1-3粒;种子直径1-1.5厘米。花有单瓣、复瓣、重瓣各类型;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红、银红以及红百相间各种。

应用前景:云南山茶花是具有15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云南省特有土著木本花卉,它以树体高大、花期特长、花大色艳而极具观赏价值著名,是世界公认的名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和云南省八大名花之一,它是云南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改进方向:想要发展云南山茶花花卉产业,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市场问题;其次就是花卉商品化的问题,将云南山茶花做大做强之后,使其形成花卉产业,这样才能让云南山茶花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4、材用植物

材用植物通常指的是那些向人们提供木材的那些乔木属树种。没有那种木材适合于一切用途,但所有的木材都有一定的用途,所以我们要根据用于来选择。例如:云南油杉

类别:科:松科 属:油杉属

特征:树高达40m;干皮厚而粗糙,不规则深裂痕。一年生粉红色至淡褐色红色,有褐毛。叶较厚,长2~6.5(9)cm,宽2~3mm,先端尖,成不规则二列状。球果圆形,长15~20cm,径约5cm,果鳞上缘向外反卷。

应用前景:木材耐久用,供建筑等用。木材富含树脂,种子含油30%,可用于制皂工业。根皮煮水治痔疮,能散风热,活血解毒,治跌打损伤。

改进方向: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

5、纤维植物

能从中取得纤维的植物。例如:白草

类别:科:龙舌兰科 属:龙舌兰属

特征:龙舌兰属多年生常绿植物,植株高大。叶色灰绿或蓝灰,长可达1.7米,宽20厘米,基部排列成莲座状。叶缘刺最初为棕色,后呈灰白色,末梢的刺长可达3厘米。花梗由莲座中心抽出,花黄绿色。

应用前景:叶的硬质纤维白色有光泽,弹性好,拉力强,耐摩擦,耐潜力强,可作渔业、航海、工矿用绳索、缆网、防水布等原料。加工后的渣可作造纸、提酒精、醋等原料和作肥料。又可用作卧具、家具的填充物;医药上还用叶来提制“海科吉宁”。

改进方向:由于龙舌兰是喜温植物,适合栽培于温暖而霜冻期短的地区,故栽培时应注意因地适宜。

6.树脂及树胶植物

树脂及树胶都是植物体内的分泌物,其形成过程和对植物体的生理作用,尚未完全了解,通常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干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有机物。

例如:小桐子

类别:科:大戟科 属:麻风树属

特征:小桐子树为喜光阳性植物,灌木或是小乔木,枝条粗壮,圆柱形,绿色,有白色乳汁。叶互生,纸质,基部有黄绿色腺体两个,具长柄。蒴果长椭圆形或近球形,顶端有小尖头。黑色种子,长椭圆形,切面钝三稜角。

应用前景:小桐子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国际上研究最多的能生产生物柴油的能源植物之一,是世界公认的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替代化石能源的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树种,则被认为是极具炼柴油开发潜力的一种。最近用麻风树油作燃油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经改性的麻疯树油可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并在闪点、凝固点、硫含量、一氧化碳排放量、颗粒值等关键技术上均优于国内零号柴油,达到符合欧四标准的生物柴油,成分接近石化柴油,油流动性好,其中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 7 肪酸。在印度人工栽培灌溉的条件下种植6年的麻疯树亩产达800公斤种子。种仁含油率在40%-60%。提高麻疯树油含量的空间还有很大。印度出产的部分种子含油量可达80%。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麻疯树提高含油量的育种研究;加强人工高产栽培潜力的研究。

改进方向:由于小桐子树对土壤的酸碱性无特殊要求,故用苗床育苗的土壤也不用特殊改良,只需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无杂草,无建筑垃圾与杂物的壤土或山土均可,北方地区也可选择透气良好的沙壤土育苗。

7、淀粉植物

能食用或工业用的富含淀粉及其他糖类的植物。淀粉是植物体内贮藏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成分。不同植物所富含淀粉的部位不同,主要有种子、果实、果梗、茎、根茎、球茎、鳞茎、根、块根、髓心、皮层等。根据植物所含淀粉部位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种子类(如银杏、板栗等);果实类(如野燕麦、薏苡等);茎类(如马铃薯、魔芋等);叶类(如须蕊忍冬);和根类(如甘薯、木薯等)。

例如: 海芋

类别:科:天南星科 属:海芋属

特征:直立草本,地上茎有时高达2—3米,全株最高可达5米。匍匐根状茎粗5—8厘米,圆柱形,有节,常生不定芽条。叶多数,螺旋状排列;叶柄粗大,长可达1.5米、下部1/2具鞘,基部连鞘宽5—10厘米;叶片革质,表面稍光亮,绿色,背较淡,极宽,箭状卵形,边缘浅波状,长50—90厘米,宽40—80厘米,前裂片宽卵形,先端渐尖,长宽几相等,后裂片半卵形;长约为前裂片的1/3,基部联合较短,弯缺圆形,后基脉互父成直角或锐角;前裂片Ⅰ级侧脉6-10对,略宽。花序柄2—3 丛生,圆柱形,各被以长50厘米,宽约8厘米的苞叶(鳞叶),后者披针形,绿色;花序柄长(12-)50—60厘米,淡绿色。佛焰苞管部席卷成长圆状卵形或卵形,白绿色,长3—5厘米,粗4厘米;檐部白绿色、黄绿色,后变白色,舟状,长圆形,先端稍突尖,略下弯,长(10-)20—30厘米,展开宽(4-)5—8厘米。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圆柱形,长(2-)3—4厘米,不育雄花序长(2.5-)5—6厘米,渐狭过渡为能育雄花序,后者长3—7厘米;附属器圆 8 锥状,奶黄色,基部较粗,长3—5.5厘米,粗1—2厘米,先端钝,嵌以不规则的槽纹。雌花:子房棱柱状,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柱头盘状,胚珠卵形,基底胚座。不育雄花扁平,顶部六角形。浆果亮红色,短卵状,长约1厘米,径5—9毫米。花期4-7月。

应用前景:淀粉可供工业原料用。根茎还可入药,有健胃、治肺结核、痧症热病及外敷消肿等功效。

改进方向:供食用时必须经过处理除去所含的山芋碱。8.芳香油植物

所有的植物都会进行光合作用,它的细胞会分泌出芬香的分子,这些分子则会聚集成香囊,散布在花瓣、叶子或树干上。而芳香油植物就是指含有芳香物质成分的植物类群.例如: 金合欢

类别: 科:含羞草科 属:金合欢属

特征:灌木,高2-4米;枝具刺,刺长可达1-2厘米。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8对,每羽片具小叶10-20对,小叶片线状长椭圆形。头状花序腋生,直径1.5厘米,常多个簇生。荚果圆柱形,长3-7厘米,直径8-15毫米。种子多数,黑色。常为二回羽状复叶。许多澳大利亚种及太平洋种的叶小或缺;叶柄扁平,代行叶片的生理功能;叶柄可垂直排列,基部有棘或尖刺。花小,通常芳香,聚生成球形或圆筒形的簇;花多为黄色,偶为白色;雄蕊多数,使花朵外形呈绒毛状。荚果扁平或圆柱形,种子间常缢缩。头状花序簇生于叶腋,盛开时,好像金色的绒球一般。

应用前景:金合欢还是一种经济树种,花极香,供提取香精,可提炼芳香油作高级香水等化妆品的原料。果荚、树皮和根内含有单宁,可做黑色染料,茎中流出的树脂含有树胶,可供药用。术材坚硬,可制贵重器具用品。

改进方向:本种可用播种及扦插繁殖,在我省干热河谷地区有发展前途。我国的一系列措施,保证了我国在资源植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资源植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50—60年代的乱砍滥 9 伐森林、乱垦滥挖草原、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失调,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严重殃及了资源植物种质的生存,危及了这一可更新资源的永续利用。又如对资源植物管理工作上的疏漏和科研进展的缓慢,使我国名贵的资源植物种质流失国外,浪费了其使用价值。例如国际上对月季的栽培曾经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引进了我国月月红常年开花的特性,另一个是利用我国黄花蔷薇的种质育成了黄色的月季。原产我国广西的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以它金黄色的花朵别于一切现有的名贵山茶,在山茶花的培育上今后也可能育成含有我国金花茶种质的大朵黄色山茶或黄白相间的名贵山茶,从而风靡全球。此类一级保护植物我国是禁止出口的。但在几年前,岂止已被某日本人盗买了一株,回国后用组织培养法大量繁殖,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又如,新西兰栽培原产我国的中华猕猴桃作为优良的含维生素C水果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我国此项研究已开展二十多年,找到了单个果实重达150克的优良植株,可是至今未形成令人瞩目的生产规模,市场上也很少见。

[1]何明勋.资源植物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农业生态学 篇6

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志庆

【摘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虽然不是十分严重,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环保措施,构建和谐农业生态,这也应该成为旌德现代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农业 产地环境 污染危害 防治对策

要真正体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旌德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形成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保护好农业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并举,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1.农业环境保护污染现状

1.1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1.1.1种植业污染情况

1、化肥。施用量大,使用方法不当。据调查,我县年均使用化肥量平均 50kg/亩,远远高 于全国平均 26 kg/亩,85%以上采取撒施,造成土地板结,肥料利用率低,肥料养分易流失,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2、农药。我县每年使用各种农药实物 97吨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杀虫剂占70%。但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中农药残留;农药瓶、袋乱丢乱弃现象严重。所以70%~80%的农药都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污染环境和地下水。

3、秸秆。每年各种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或直接抛弃约占总量的60%。这些秸秆被随意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4、传统灌溉方式。这种方式加重了对流域水体的污染。多数采取漫灌或串灌,导致污染面积扩大,水体污染加重。

5、农用地膜污染严重。据统计,该县2011年全县农膜使用总量达91吨,农膜被残留,地膜长期被氧化、分解出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着空气、水和土壤。

1.1.2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

在畜禽养殖业 中一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无害化处理不足20%.二是畜禽粪便流失量大。家庭或散养户未经处理的粪便露天收集堆放,经日晒雨淋,流失率约为20%。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也基本未作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

1.1.3水产养殖业污染情况

全县水产养殖15000多亩,没有循环用水的方式;水产养殖使用的药物、饲料、肥料等直接排向农田和河流。由于不合理的捕捞方法造成我县野生水产品产量及物种逐年减少。

1.2农村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所承受的污染压力也空前加大。农村生活、城镇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对农村环境形成了新的挑战。

1.2.1城镇生活污染迅猛发展

农民工进城增多,农村劳动力紧缺,城镇粪便垃圾已经难于及时清运。许多粪便垃圾未经认真处理就直接排了出去,以至于我县城中的徽水河、白沙河就明显地被污染,有时达到了劣类水质,人畜不能饮用,而且没有污水处理厂,水体普遍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旺盛生长,鱼虾类锐减,日益增长的生活污染可能导致人、畜、禽疾病的扩散流行。日前,桶装水市场的逐步繁荣,实际是人民生活的不幸,也是地方经济的悲哀。

1.2.2家电污染正迅速蔓延

过时的、淘汰的家电正在农村普及,但电视机、电脑设备、旧手机、各类电池、各种小家电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成份复杂的多种化合物,用后无人回收,只好任其散落到耕地和水源中。而这些家电的污染性极强,仅一个五号或钮扣小电池腐烂扩散就可污染一平方米土地,或污染数十立方米水源。

1.2.3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明显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袋装食品更多地进入了千家万户,而这些食品袋往往只是被随意丢弃,四散飘零在山林、农田、水体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1.3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不断增多

我县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在工业化的大潮中,为了发展经济,增强财政实力,改变被边缘化的局面,县积极主动出击,承接长江三角产业转移,引进工业企业落户。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下,各乡镇纷纷建立工业园区,筑巢引凤,此举确实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在引进过程中,“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严重,一些高污染的企业被不合时宜地引进来,这些工厂工作环境恶劣且缺少防护措施,严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更导致了农村环境污染加重。

2.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远离环境污染的世外桃源,就我县来说,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2.1环保意识不强,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温饱即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不高,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使认识到环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深处,普遍认为只有工业才会产生环境污染,因之对农业环境染污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

2.1.1对农药的使用在认识上的误区明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确实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农民大量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导致的后果是,虫害天敌锐减,过剩农药流入自然环境,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严重影响人类安全。

2.1.2对化肥的过分依赖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确实对农作物增产产生过重大作用,但大多数农民对平衡施肥知之甚少, 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盲目施肥, 结果造成化肥利用率不高。过分的使用化肥,让人们丢掉了过去使用农家肥的传统,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土地严重酸化、板结,土地自身肥力不断下降。

2.1.3对环境污染危害性认识的不足

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没有危及自身利益或自身安全前,很多人都没有将此当回事,普遍

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处世哲学,对污染事件听之任之,不加关注。由于认识的不足,关注得不够,农村环境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2.2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当前造成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引起的。

2.2.1农业环境产权的失灵

在现实条件下,资源与环境问题大多不是市场缺陷造成的,而是产权界定不清的结果。由于缺乏排他性的产权安排,所有相关的人都有监督的责任,但监督的成本往往独自承担,监督的效果却由大家共享,导致“搭便车”行为。

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产权失灵十分普遍,一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环境的范围不易确定,其产权边界也难以确定或确定成本较高;二是目前农业环境产权还没有从农村土地使用权中独立出来,仍然依附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因此造成农业环境产权的所有者过多而难以确定单个农业生产者的权利;三是产权的明确性和排他性要求对侵权行为能够进行惩罚和赔偿,然而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与赔偿往往是非等价的。

2.2.2环境保护经费保障体制的不足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或劳务,这种物品或劳务一旦被生产出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被排除在享受它带来的利益之外。而纯粹的个人主义机制使得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会主动为它付费,这就造成了农业环境保护这种公共物品的生产严重不足,有时甚至会出现供给为零的局面。因此,在农业环境保护经费保障机制上,政府理所应当地成为主体。而这种保障,既与政府的环保意识有关,更与政府的财政实力有关。由于经济实力的不足,导致财政实力的不足,是一种典型的“吃饭”财政。这样的一种现实条件,严重制约了财政对环保工作的经费投入。有限的污染防治经费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的环境污染却向农村扩散, 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

2.2.3政策法规和机构标准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现行有限的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需求和参与。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立法缺位,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塑料薄膜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噪声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基本是空白。虽然许多乡镇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

此外,农业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还很薄弱,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3.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3.1.1加快农业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步伐。

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对农业环境保护做了某些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不系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在实行工作中难以有效实施。因此,尽快制定较为完整、具体、针对性强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保护制度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才能逐渐消除污染,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

3.1.2加强农业产地环境管理执法。

首先要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其次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第三做好法制宣传

和执法检查,不断增强群众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监督管理机制。

3.1.3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环境标准,包括农业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标准,主要有《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等。对于现有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保护农业环境需要的标准,应当及时进行修订。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些新的标准,如《农田大气质量标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等。此外,还应根据各地农业环境特点制定地方环境标准。

3.2农业污染及防治

3.2.1加强农业病虫害监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证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影响着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①加强病虫监测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农民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②提倡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新技术;③科学合理用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④认真贯彻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按规定使用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3.2.2科学使用化肥,增施有机农家肥

通过土壤普查和土壤养分监测,推广使用配方施肥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挥发。同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采取堆腐还田、牲畜过腹还田、沼气发酵还田、食用菌生产等措施。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注重水土保护,发展节水农业,不断改善土壤环境。

3.2.3积极推广和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技术

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攻方向,不断培育优势产品产业,通过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设成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县。

3.2.4 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村大力沼气生态建设,把“一池三改”技术落实到位,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开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彻底改善人居环境。

3.2.5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及肥料、农药、饲料、兽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法规,强化对农业投入类产品市场的监管,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

3.3控制并消除工业污染,严格执行环保法,努力调整工业结构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一是对已有的规模小而污染重的企业应当痛下决心关闭。同时加强监督,对不使用治污设备,偷排污染物的企业要重罚,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二是在招商引资中,要有选择地引进低污染企业或有治污防污能力的企业。三是要根据环境承受能力编制好经济发展计划,严防单个企业排放合格而整体污染的现象发生。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重点发展轻工业、深加工业、高科技企业。

3.4加速农村沼气池和生物肥料厂的建设,切实解决生活污染

城镇粪便是主要的污染源。因此,在沼气池的推广利用中,既要考虑到这是农村新能源开发的一个主要目标,更要想到这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条件许可的乡镇,可建

立大型沼气池,统一处理粪便,然后给农民补贴让其运去当肥料。这也是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化体现,这一措施比建污水处理厂投入小,运行经济、灵活、有效,更能满足小城镇环保的需要。同时也可节省大量化肥,减轻化肥供应的紧张感,减少国家的能源压力,也减少城镇生活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威胁。

3.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规模畜禽养殖场有机污染。

各级农业部门要采取措施,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加强管理。一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对新建大型畜禽养殖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三同时”制度,使其尽可能远离饮用水源、河流。二是采用先进工艺,增设污染处理设施,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粪便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要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的技术,建立大中型能源环境示范工程。

3.6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首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忌掠夺式地使用耕地;其次在利用生物资源时应做到利用与繁殖相结合,旌德生物资源很多,可利用的野生动植物不计其数,在充分利用生物资源时,应尽可能地采取驯化,设立保护区等措施,以确保植物、动物的多样性和原始基因的多样化。第三要加大山溪、河流、山塘、库坝等水域的综合治理,确保本县山青水秀。第四在城镇、工业的发展中要把生态保护、农田保护作为规划范畴。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充分利用好旌德生态好的优势,发展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业,达到生态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二〇一二年六月五日

作者简介:

张志庆男安徽旌德人1957年10月出生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在旌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邮编:242600 Email:jdzzq001@163.com

Protect agricultural zoology environment to build the beautiful environ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ecurity system

Jingde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Zhang Zhiqing

[ Abstract ]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the issue involves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My count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not serious,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not to be ignored.Therefore,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agricultural zoology, this should also 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Jingd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an important work.[ Key words ]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参考文献

[1]邵文杰等.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光明日报,2000-06-13

[2]张彦涛;张旭东 黑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 第06期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

高等农业院校生态学办学特色初探 篇7

一、树立服务农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方面的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农业院校所设置专业的门类大幅度增加,部分重点农业高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农业院校的办学宗旨还是为农业服务的,则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的服务目标也应该与服务农业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屏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经济形式的大规模发展,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就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态学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去。第二,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担负两大使命:一是向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学专业人才,二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第三,农业环境污染源分散,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广域性,农业生态污染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污染较为复杂,对农业生态治理人才的水平要求比较高。第四,高等农业院校具有植物、动物、地理、林业和土壤等农业相关的优势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大都是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队伍延续了这些专业的师资水平,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综上,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在规定的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框架内,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农业生态安全维护的技能,培养学生服务农业的使命感。一些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明确了加强农业生态的培养目标,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坚持以农业生态发展为己任,以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农业和环境生态问题为导向,遵循系统科学原理,以生态科学为主导,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为支撑,以污染生态和湿地生态为突破,立足湖北、面向华中,深入探明长江中下游农业和环境生态建设的科学问题,努力服务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学科,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生态学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华中农业大学培养或引进了一支具有土壤学、植物学、林学、水生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特别重视引进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适度扩大学科队伍,力争在未来5年内新增教授3~4名,引进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博士8~10名,培养或者引进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1~2名,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动生态学部分方向的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学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生态学系还注重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出国进修和访问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堂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对青年教师传授授课技巧,主动担任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较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掌握课堂的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机制,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采取合同聘任管理制度,使教师拥有宽大的舞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师既有教学科研压力又有前进动力;积极探索合理的薪金分配办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和重教学工作量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收入,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为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专心工作、乐于贡献。

三、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坚实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应当在充分研究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人才培养特点及实际情况,使该专业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农业环境污染问题较严峻,农村生态环境较复杂,这就要求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反复试验及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使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方面所要执行的内容有:第一,精简如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理论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操纵生态学软件的能力。第二,某些课程如污染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安排学生参观野外生态观测台站。第三,着重培养学生对环境因子的测定调查能力,尤其是让其掌握生物个体生长指标测定和生物分类技能。第四,拓展校企共建实践平台,营造基于行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多参加建设一线的实践活动。第五,通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治理措施。第六,通过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来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SRF),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第七,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如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吸收生态学研究生参与申请并开展一些中国青年生态环境资助项目。

四、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的生态学专业课程,由于课程内容、体系和特点的不同,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等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不同课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由于生态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较多,可以根据学校的特点及所处的区域生态特点,布置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专题让学生查阅国内外水平较高的文献,并撰写课程论文及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述,并相互展开讨论,教师给学生打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地处湖北,湖北虽号称“千湖之省”,但却面临湖泊面积萎缩之困和湖泊功能退化之劫,恢复生态学这门课,就可以让学生讲述国际前沿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案例等。这些授课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制作幻灯片的技巧,还能使学生对生态学相关课程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印象更加深刻。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如农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遥感应用、自然地理学等课程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课或安排学生实习,明确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具体措施,依托农业院校特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根据生态学部分课程特点,建立长期的符合农业院校生态学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五、优化课程内容

目前生态学专业课程所包含内容大致为: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一些高校应当根据农业院校的特点和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对课程研究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如华中农业大学的生态学课程应增加湿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相关研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要素及水循环过程、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与景观生态、污染生态与农业安全生产、城郊农业生态等。其他农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地域生态特征有针对性地增加内容。高等农业院校最大的特色学科是农业学科群,属于生命科学学科群的组成部分。如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农业学府,其农业学科不仅覆盖面广,且较有特色,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较多,因此,该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较有优势。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方向,高等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当有所侧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的办法思路要是与综合性大学类似,培养的学生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院校的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应该突显农业院校的优势,同时与其他高校生态学优点相结合,解决农村生态破坏问题,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就业方向,因此,其在教学计划上要侧重于生态环境类课程的设置。生态环境类课程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分析论方法,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类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接近自然,体验和感悟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之处,这与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办学思路相契合。另外,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重点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相当高,而我国很多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生态环境知识有关。因此,结合农业院校的优势,增加生态环境类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将来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院校的学科背景,为了有效结合农业学科与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培养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生,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内容等方面探讨农业院校办学特色,试图使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得到优化,构建以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的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其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特色,农业

参考文献

[1]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等.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1):86-89.

[2]李旭霖,王继芳,崔德杰.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理科教育,2013,(3):104-108.

[3]万大娟,董洪梅,朱佩娟,等.生态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81-282.

[4]鲍晓艳,盖志毅.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院校必须加大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3-65.

农业生态学 篇8

国家能源局所推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与光伏扶贫政策,让光伏农业搭上加速前进的快车。专家认为,如果大规模推广,光伏农业五年内将达到人民币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强劲动力。

金从土地生,农户增收快

光伏与农业结合的最大优势是,通过对农业空间的立体利用,克服了光伏发电行业的用地制约。光伏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改变土地的使用属性,即土地原来是农业用地,仍主要用于农业。光伏农业电站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根据土地属性及特点,在不改变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利用农业设施发电,进而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附加值。

在光伏与农业结合的各类项目中,光伏农业大棚的应用最为广泛。它结合了太阳能发电、智能温控、现代化高科技种植等技术。太阳能系统所发电力可供智能控温与灌溉、补光等功能使用,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剩余电量还可回售给电网公司,创造额外收益。立体式的开发让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所创造的财富让农户享受到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福利,真正做到了“金从土地生”。

绿色无污染,节能又减排

作为光伏农业大棚大家庭一员的“太阳能加温大棚”项目,将太阳能加温系统与农业设施大棚有机结合,实现农村能源与农业生产无缝对接,改变了以往农业设施大棚冬季依赖煤、电等常规能源加温的模式。通过太阳能系统加温,可提高大棚温度4-5℃,每个大棚1个取暖期可节约标准煤近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2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约0.2吨。

光伏大棚提供充足热能,

减少煤炭消耗

煤炭消耗量的减少、污染排放量的降低,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光伏与农业结合所产生的巨大效力,试点的成功经验将会向更广阔的范围普及,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农业本身的积极改变,更是转变思想,利用光伏技术为生态环境所做的可贵努力。光伏农业的普及必将会影响更多相关行业的光伏推广,形成多行业合力为环保做出贡献的局面。

薄膜来助力,推进新生态

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让光伏农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其中,汉能轻质化薄膜发电组件,因其充分满足大棚的承载条件和自身良好的透光性,勇当先锋,为许多农业项目带去了阳光的力量。汉能在山西、四川和安徽建设的光伏农业项目就是三个典型的案例。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曾是历史上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现如今因交通、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汉能为永宁县带来的总装机43kW、占地面积达5亩的轻质光伏组件,将有效地缓解农业用电的迫切需求。在并网后通过余电上网获得国家补贴,还能获得收益。一“省”一“挣”,省的是农业资金;挣的是科技之光沐浴后,古城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就在前不久,汉能将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的新型温室大棚项目带到了安徽省安庆市的独秀山旅游区,建立起首个汉能光伏农业示范基地。这一行动是汉能积极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化、打造特色型光伏生态农业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安庆市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改变传统农业落后局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大举措。

上一篇:梦想励志诗歌下一篇:让我感受到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