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精选10篇)
生态农业 篇1
创新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的必要性,水土资源短缺和口益凸现的环境问题将会长期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农业正在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农业革命。从理论探索到发展模式改进,至今仍开展的轰轰烈烈,理论的多元化和生态农业类型的多样化非常显著。
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上的口益完备、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十五”期间,我国启动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诞生出一批样板与典型,在不少示范区取得了很大成功。
然而,由于配套机制不完善和技术模式上的不成熟性,中国生态农业在国家整体层次上远未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效果。同时,在面对资源环境挑战等方面,中国生态农业与国际替代农业既具有共同特征,又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本质特征、追求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有质的不同。
因此,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开展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对深化中国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和保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观念、技术和管理等层面。在观念上,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在具体贯彻生态农业政策时,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然注重突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不到真正保障,做法上实际与常规农业并没有实质性差别。
在技术上,生物性农药、生物性肥料、可控释肥料、可降解农膜等新型替代材料整体仍处于试验阶段;生物防治、水肥联合调控技术、节肥技术、环境自净技术等新技术,还缺乏大规模示范推广,实践中小范围样板示范与治理,大范围
却在继续损害环境的现象还时而可见。在管理层面上出现的问题较多,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完善,技术规范和生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中形式主义、名不符实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己经加入了wTo,农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农业正在探索一条节本增效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双赢道路。因此,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推进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探索、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是改善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
理论体系创新 C概念剖析 至今,中国生态农业的科学边界尚不十分明确,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沟通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相关概念在各阶层的理解还不很统一。国外出现的各种替代农业类型,尽管在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针对石油农业导致的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因此,国外生态农业的重点集中在资源低消耗、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上,产量高低并不是第一目标。中国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原理,以生态、经济、社会等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与国外提出的生态农业相比,中国生态农业不排除人类的能动作用,不排除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品的应用,注意因地制宜和全面发展,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系统的可持久性,注重中国农业的传统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理论体系的缺陷 中国生态农业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完善与形成阶段。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有些过于理想化、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二,中国生态农业地域性理论和发展阶段性理论还很薄弱;第三,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体系中还有待进一步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对经济学和社会学规律的吸纳。时代呼唤能融入指导农业生产的多学科体系的新的生态农业理论。
生态农业 篇2
1.1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
农业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发展起来的, 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它从有机体与环境关系角度为农业提供一些原理与观点。例如资源负担原理、食物链原理、能量金字塔原理、十分之一定律等等。生物体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 这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也是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小麦、棉花多分布于北方冷凉干燥的环境, 水稻、甘蔗则多分布于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工农业结合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 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不足和生态失调等反效果。
1.2“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 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人力、畜力和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相结合, 不排除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施用工业化肥、生长剂、保水剂等, 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转化;在植物保护方面, 尽量采用耕作措施和人工措施防治农田病、虫、草害, 积极研究高效、低毒、无残毒的化学农药, 把农药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采取食物链加环的方法, 发挥生物能转化效率;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等非矿物能源的利用。
2 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农业生态实际是农业生态学, 是研究人为干预下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的科学。农业生态研究的就是这种人为干预或控制下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为人类调控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 它是一个专门的学科, 侧重于原理的探索和规律的追求。“生态农业”从字面上看, 它本身是一种农业类型, 它和旱地农业、能源农业、有机农业等一样, 是一个以特殊方式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 生产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是不能分离的。
3 新时期中国推行的生态农业建设
3.1 中国生态农业的类型
无论什么样的生态农业模式, 都是在一定区域的土地类型上进行的, 无论其规模如何, 它们都是一个农业生产的系统, 并且是一个结构和功能都优化的生态农业系统。依据各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中国的生态农业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生态农业系统。
1) 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根据各类生物群落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考虑到不同的生物对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等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组合, 最终实现不同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类型。
2)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一种按照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系统。
3) 主要因子调控的生态农业系统:针对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 采取人为措施对其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加以调控和治理。
4) 区域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系统:在一定区域内, 运用生态学规律, 提高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 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中国生态农业模式案例探析—以贵州从江县为例
中国幅员辽阔, 沿海较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从而使得两者的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模式选择和发展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本文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总结了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 对本省同类型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2.1 从江县区域发展概况
从江县全县山地面积2 963 km2, 占总面积的91.34%, 坝子面积64 km2, 占2%, 河流滩涂面积占4%。从江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山地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8.4℃, 森林覆盖率65.13%。从江县属珠江水系, 支流纵横、水源丰富。通过资料研究发现, 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 耕地资源相对缺乏, 且以梯田为主, 粮食生产难度极高, 产量低。
3.2.2 从江县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模式
1) 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模式:从江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稻鱼共生、玉米同收的生态农业模式, 根据稻鱼鸭共生的原理, 在稻田养鱼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生产经营。
2) 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农业模式:从江县因地制宜地生产发展高品质、特色农产品, 加强产业化建设, 一方面减少了粮食生产的压力, 另一方面促进了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发展。
3) 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农村沼气建设已经成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沼气起着连接种植与养殖、生活与生产用能的纽带作用。
4) 旅游业的发展:从江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 由于相对闭塞的环境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 从江县拥有独具特色的苗族、侗族的民俗文化, 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
3.2.3 从江县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总结
从江县根据该县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模式积极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增长, 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根据这些问题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 存在大面积的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 某些模式的应用推广比例在不断减小, 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形成多方面的参与机制;其次, 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不大, 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差, 应在优化农产品内部结构的同时建立各产业的农民协会, 改善基础设施;最后, 农村劳动力减少, 交通不便利, 一些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又需要农民从生活习惯上作出改变,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支持措施,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建立完善的后期保障服务体系。
3.3 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目前, 中国农业已经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全面推动小康社会的发展建设, 社会对农产品和食物上的要求不仅是满足数量上的需求, 更多的是从农业生态环境和食物安全方面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做更多的系统研究, 使科技顺利地融入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当中,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 对土地盐渍化、作物病虫害、环境污染等进行动态研究;应用卫星成像系统, 辨别农作物病虫害, 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情况恶化。
中国农业应建立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模式, 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本身的系统能力, 减少人为和药肥的投入, 改变其现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提高资源环境的综合利用率, 最终实现走生产安全可靠且高质量的农产品与生态环境健康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结语
生态农业建设利用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 寻求农村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最终使我国生态建设发展既不同于西方的生态农业, 也不完全是传统农业的回归, 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生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是中国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的初步发展, 但现阶段我国要全面推行生态农业, 还存在诸多障碍因素, 因此要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推广力度, 建立生态农业信息网络, 规范农村和农产品市场,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以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福生, 周发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J].农业技术经济, 1998 (4) :6-8.
[2]张宝文.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在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 17 (2) :1-5.
[3]陶战, 郑向群, 成卫民.我国十五期间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 16 (3) :1-7.
[4]骆世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 1997 (1) :38-41.
[5]信乃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过去与现在[J].中国科技论坛, 1999 (1) :1-5.
[6]CONWAY G1 The doubly green revolution[M].Suffolk:Penguin Books, 1997:142-149.
[7]骆世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 1997 (1) :38-41.
[8]董全, 等.面向21世纪的西方生态学[J].科技导报, 1996 (2) :45-50.
[9]GLIESSMAN S R.Agroecology: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M].Chelsea:Ann Arbor Press, 1997.356-366.
品牌农业+生态农业 篇3
2000年,只有18岁的岳纲亮进入淇县宏运化工厂,任职为供应科长。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在事业正风光时,他将目标转向了农业行业,成立了任淇县联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几年来,岳纲亮多次被市、县政府评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县劳动模范。个人事迹多次被大学生村官报、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日报等中央、省、市多家媒体报道。
淇县联发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7月,位于淇县北阳镇新庄村,注册资金1000万元,社员363户,流转土地3500亩。合作社拥有占地630亩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一个,园区内有年出栏1万头标准化养猪场1个、日光大棚10个、小拱棚140亩、露天蔬菜240亩、良种培育基地190亩,蔬菜年产量达到4000余吨;拥有占地287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一个,是一家集畜牧养殖、特色蔬菜种植、绿化苗木培育、良种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2013年,被鹤壁市政府列入鹤壁市现代农业三年推进计划中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后荣获省级种植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省林业示范合作社、省农业示范合作社、省供销社系统“五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示范社等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市、县、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社员增收、土地增效为目标,以发展“猪一沼一菜”为重点,以发展品牌农业、有机农业为核心,逐步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合作社组建了高标准的农产品检测室,配备了专业人才,并与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功引进多个适应市场的新品种,注册了“鹤和”商标品牌,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及ISO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正在进行。同时,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合作社规划的3000立方米的大型冷库已完成规划,2400平方米蔬菜分拣包装车间也将开工建设。
2013年,合作社积极响应鹤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投资2700余万元,以每亩不低于1100元的价格在京珠高速公路沿线淇县北阳镇段流转土地2870亩,种植了大叶女贞、速生法桐、速生白蜡、垂柳等各类绿化苗木50余万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基地建成后,年可出圃优质绿化苗木30余万株,年收益可达900余万元,可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民种植绿化苗木。
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林下种植,以短养长,不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林地小气侯,促进了林木健康生长,提高了林地生产率,并有效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基地林下已种植芦笋300亩、白芷200亩,防风200亩。蔬菜600亩,目前长势良好。近日,合作社还将继续在林间种植中药材,种子已经到位,正在整理土地。合作社林下经济的发展可带动当地1000多户参与,户增收入每年达1000多元,并为当地农民创造2000多个就业机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6年5月,在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考核组进驻淇县,针对淇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进行考核的同时,岳纲亮开始学会如何使用一亩田拓展销售渠道。在以往,岳纲亮只能通过自己积累的人脉主动出击,销售合作社的农产品。但当他开始熟悉使用一亩田平台,并通过了实名认证和企业认证后,他的实力也得到采购商的认可,每天都有五六个优质采购商与他取得联系。
截止到目前,一亩田已经为岳纲亮带来了很多采购订单。他相信,生意是靠诚信和热情点滴积累起来的,非常感谢一亩田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岳纲亮认为,对于合作社来说就是建设美丽家园,发展休闲农业。下步,他将结合合作社实际,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态文化传承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采用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利用3000亩的“天然氧吧”,投资3900万元,聘请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高标准规划建设USR沼气池1200立方米,沼渣储存池1800立方米;智能化水肥调节灌溉中心294平方米,育苗联栋温室5280平方米,池塘2万平方米;鸡粪和秸秆发酵棚、鸡粪加工车间及仓库等共1500平方米;林下蚯蚓300亩,蛋白饲料加工车间、蚓粪加工车间、管理及仓库等共1350平方米。配套主要生产设备42台套,以及供水、供电、办公生活等辅助生产设备设施。在此基础上拉长产业链条,给产业赋予文化的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养殖、种植和休闲旅游协调的综合发展格局。总之,就是把合作社建设成“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典范,是让农村人乐享其中,让城市人心驰神往的所在。
“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期望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多到合作社进行调研和参观,多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给予更多帮助和指导。”岳纲亮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人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设生态安仁 篇4
http://2010-4-13 9:41:19红网字体: 【大 中 小】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总面积约1462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区,现有耕地面积42.35万亩,森林面积121.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3%。生态环境良好是安仁县最大的优势,农业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农业生态功能,强化农业经济功能,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一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加快建设生态安仁,展现山清水秀的生态安仁魅力。
一、夯实基础,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和农村能源建设。
以项目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作。围绕农业生态环境优化抓建设。高标准建成江河湖防护林、工业防污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绿化带等一批新的造林基地,调节农业生产小气候,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质量。建设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业食品“三品”基地,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源,以典型引路,大力实施“三清”工程,形成秸秆—养殖—沼气—有机农业、秸秆—食用菌—有机肥—无公害生产等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全县规模养殖场开展清洁化生产,基本实现沼气净化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建设。
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努力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消费者“放心”,尤其要抓好食用地产农产品,重点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同时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工作。加快农业企业标准(含地标)的制定,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强化全县农资市场和“三品”基地的监管,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从基础性工作抓起,坚持“三品”标准指导、督促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调优结构,提升生态农业产业水平。
整合资源,放大特色,强力推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建立农业内部合理的生态平衡,提高生态农业效益。种植业是农业基础产业,与农业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要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种植业水平。在布局上做到“一个确保、五个扩大”,即确保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扩大蔬菜面积,扩大特经特粮,扩大优质饲料牧草,扩大设施栽培,扩大立体高效种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构建优势特色产业带。
四、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选定一批符合或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单位,加大从源头抓质量工作的力度,做到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进一步完善扶优扶强的奖励政策,对于被评为名牌产品的“生平米业”、“天扶菌业”、“豪峰茶业”等农业企业,要增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名牌无形资产,为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以名牌为纽带,进行联合兼并,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围绕区域特色经济的建设,通过产业和品牌的聚集优势,努力打造一批区域生态农业特色品牌,以壮大安仁农业经济实力。
五、拓展功能,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进一步加快大石国家森林公园申报步伐,充分发掘渡口丹霞地貌、龙海温泉的资源优势,把安仁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扩大农家乐接待点,进一步规范农业旅游的服务和管理,提升农家乐档次,使广大市民享受“吃、住在农家”的农业风情游,做到“乐在农家、富在农家”。
六、科教兴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三更新”工程,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积极示范推广粮油、蔬菜、特经特粮、林业园艺、畜禽及特种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轻型、省工、节本、高效和无公害生态农业技术。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程,开展生态农业和相关基础知识培训,增强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本领。积极开展农业科普宣传,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七、引进“三资”,积极培植外向型市场竞争主体。
生态农业模式 篇5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生态农业对联 篇6
下联:归舟破浪锦鳞满仓。
上联: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下联: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上联:古色古香仁义农家本古朴;
下联:无毒无害礼信待客更无私。
上联:古镇展新貌笑迎四方贵客;
下联:农庄飘果香诚邀中外嘉宾。
横批:欢迎光临
上联:丽日悬天腊尽春回华厦美;
下联:神州翘首山呼水唤游子归。
上联:林木成荫无山不绿;
下联:沟渠结网有水皆清。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人寿年丰喜事多。
上联:农庄种养,总是洁新奇珍鲜,游园皆胜景;
下联:宾馆经营,不忘仁义礼智信,待客似亲人。
上联:清晨无论春夏秋冬,渊明在此;
下联:农庄不分东西南北,朱熹于斯。
上联:山青水秀风光好;
下联:人寿年丰喜事多。
上联:生产致富送走一穷二白;
下联:勤俭节约迎来万紫千红。
上联: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奔小康;
下联:好政策频出涌进农家变黄金。
上联:休逸浮云存旷志;
下联:闲舒春色漫吟诗。
上联: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
下联: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
上联:渔歌晓呼红日出;
下联:风帆暮载锦鳞归。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池间河畔鸭大鹅肥。
上联: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下联: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上联:祖国风光莺歌燕舞;
下联:侨乡面貌月异日新。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草绿竹青月色明。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流水云开月色新。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琴声酒香月色清。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日暮竹青月色新。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日暮芳香月色清。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日落水清柳色新。
上联:渔歌晓呼红日出;
下联:月色花落东风起。
上联:渔歌晓呼红日出;
下联:月色春笑青山在。
上联:渔歌晓呼红日出;
下联:牧笛春待白云归。
上联:渔歌晓呼红日出;
下联:月色风吹彩云归。
上联:祖国风光莺歌燕舞;
下联:侨乡面貌月异日新。
上联: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下联: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上联:专业承包百业兴隆家家有存款;
下联:联产计酬五谷丰登户户有余粮。
上联:政策入心化春雨;
下联:汗珠落地夺丰年。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池间河畔鸭大鹅肥。
上联:渔歌晓呼红日出;
下联:风帆暮载锦鳞归。
上联: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
下联: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
上联:新人新事新风尚;
下联:好风好雨好年成。
上联:生产致富送走一穷二白;
下联:勤俭节约迎来万紫千红。
上联:生产随春长;
下联:幸福与日增。
上联:山青水秀风光好;
下联:人寿年丰喜事多。
上联:人勤三春早;
下联:地肥五谷丰。
上联:人民江山春风万里;
下联:社会主义幸福千秋。
上联:勤俭人家先致富;
下联:向阳花木早逢春。
上联:鸟鸣花艳春光好;
下联:人寿年丰喜事多。
上联:履洪涛如平地;
下联:拥大海作良田。
上联:六畜兴旺;
下联:五谷丰登。
上联:六畜兴旺;
下联:二气雍和。
上联:林木成荫无山不绿;
下联:沟渠结网有水皆清。
上联:丽日悬天腊尽春回华厦美;
下联:神州翘首山呼水唤游子归。
上联:红旗飘海上;
下联:渔歌庆丰年。
上联:和风吹绿柳;
下联:时雨润春苗。
上联: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下联:富国家富集体富社员富了又富。
上联:敢教荒山成林海;
下联:誓把沙滩变绿洲。
上联:点点轻舟腾巨浪;
下联:阵阵渔歌卷春风。
上联:地暖花长发;
下联:村幽鸟任歌。
上联:堤外波光万里碧;
下联:海上渔舟千担银。
上联:春妆祖国春不老;
下联:喜看侨乡喜气多。
上联: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下联: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上联:春到山乡处处喜;
下联:喜临农家院院春。
上联:乘风扬帆渔歌腾浪;
下联:归舟破浪锦鳞满仓。
上联:乘东风踏平万里浪;
下联:扬海螺威震九重天。
上联:槽边不乏千里马;
下联:仓内常存万石粮。
上联:爆竹传笑语;
下联:腊梅吐幽香。
上联:百业兴旺日;
下联:五谷丰登时。
上联:爱国丹心昭日月;
下联:兴邦壮志赛风雷。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月上枝头花小梅香。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窗外梅花月白风清。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月上枝头雪红梅香。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月上枝头花白书香。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月上枝头花红春香。
上联:宅边屋角瓜黄菜绿;
下联:月上枝头雪白梅香。
上联:勤俭人家先致富;
下联:清廉门第未脱贫。
上联:勤俭人家先致富;
下联:和睦门第未脱贫。
上联:勤俭人家先致富;
下联:清廉门第未成功。
上联:勤俭人家先致富;
下联:清廉门第更繁荣。
上联:勤俭人家先致富;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篇7
1 当前造成农业污染的根本原因
1.1 农药化肥造成污染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 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 农民也更加重视化肥的使用, 很少使用有机肥料, 这样就造成了土壤的本质结构和特征发生了变化, 土壤板结而且土壤里面的有机物质逐渐减少。而且化肥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 很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并沉淀, 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与此同时, 若化肥中的废氮流失到河流、湖泊等地区, 会形成当地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 这样水体中就会缺少氧气, 鱼虾逐渐死亡。据有关资料表明,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江河湖泊都受到了富营养化, 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除此以外, 不合理地使用化肥, 严重污染到了地下水源, 使得地下水的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成分显著上升。过分使用农药也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不仅威胁到农作物, 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2 畜禽养殖造成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而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 极易造成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在人口密集的集约化饲养场, 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集区, 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 危害直接, 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 畜禽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1.3 城市垃圾和污染企业造成污染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 很多城市已经将重污染企业设立在郊区或者农村地区。但是, 受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 部分乡镇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投入力度不够, 基本上未采取相关保护环境的措施, 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的现象到处可见。虽然有些企业被当地部门查处, 但是迫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压力, 并未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整顿, 最多就是交点罚金就解决了。长此以往, 对当地的农业、林业、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 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大大恶化。
1.4 农用地膜造成的污染
如今, 农膜覆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农业中,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增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即使用的局限性强, 再加上很多地方使用的方法不合理, 所暴露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一般而言, 农膜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薄膜残片会漂浮在空中, 这样就导致大气中固体含量增高, 致使农村白色污染上升;农膜在燃烧的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对环境有害的气体, 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威胁。
1.5 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造成污染
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 农村的人畜粪便, 各种生活污水往往任意排放, 夏天里嗅气熏天、污水横流, 苍蝇蚊子大量滋生, 这也是造成农村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2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近年来, 明集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粮丰林茂, 北国江南”作为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全力实施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工程, 打造现代种植业和现代畜牧业2个“一体两翼”的生态农业格局, 即种植业以良种繁育为一体, 以蔬菜和林果为两翼;畜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一体, 以肉鸭和肉牛养殖为两翼的发展模式。
2.1 围绕“一体两翼”, 打造3大特色产业基地
该镇在做好“苏桥苑”牌西红柿和奶牛养殖这两篇文章的同时, 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种植以及肉鸭、肉牛养殖, 形成双翼振翅, 比翼齐飞的格局, 努力打造3大特色产业基地。
2.1.1 打造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形成了以苏桥村为中心的宽体大棚、钢架大棚, 防虫网等春暖式大棚种植基地, 和以里六田村为中心的冬暖式大棚种植基地, 镇政府积极出台奖励政策, 对于新建大棚每个棚给与10000元奖励, 仅这2个村今年新增大棚70余个, 面积达到53.33hm2。
2.1.2 打造优质林果生产基地
大力引进名、特、优品种, 以段桥村为中心, 在高洼村、罗圈村发展藤木一号、黄金嘎啦、爱宕梨、绿宝石等200多hm2高产优质林果种植, 积极打造山东省高产林果示范基地。该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种植户每667m2补贴100元, 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今年新增林果面积133.33hm2。
2.1.3 打造优质高产奶牛养殖基地
依托爱德现代牛业 (邹平) 有限公司, 利用高产奶牛品种资源, 通过集成性别控制,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等系列现代先进生物繁殖技术进行高产奶牛 (犊牛) 生产, 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大力促进养殖向小区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利用扩内需资金, 对全镇22处奶牛小区进行嫁接改造, 建设标准化、现代化奶牛示范小区, 目前该镇奶牛存栏量达到1.05万头。
2.2 依托“农企对接”工程, 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为了促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该镇依托全县开展的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 培植农业龙头企业, 力促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依托种植产业和畜牧产业优势,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通过龙头企业的加工转化,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好伊怡乳业、福海科技、爱德现代牛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搞好农企对接,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山东伊怡乳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购进7条生产线, 目前该项公司拥有10个自控奶牛养殖小区, 奶牛存栏量达4000多头, 实现了集中饲养、统一管理、机械化挤奶和统一收购, 日产鲜奶达20多t。山东爱德现代牛业邹平有限公司积极开发胚胎移植服务, 共向社会提供5000多头良种奶牛, 完成胚胎移植2000余头次, 户均增收2000多元。
2.3 展专业合作组织, 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该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积极推行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领办专业合作组织, 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组建方式, 积极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服务。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完善运行机制, 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更好地维护行业秩序和农民权益。截止目前, 该镇有蔬菜、农机、沼气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家, 受益农户达到1500农户。
2.4 资金扶持力度, 促使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该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力度, 这“一体两翼”铺平路子, 夯实基础。投资3500万元对0.33万余hm2耕地进行了开发整理, 沉砌沟渠40km, 打机井400眼, 铺设道路100km, 新增林网面积0.24万hm2, 植树造林160万棵。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杏花河、丰收沟等主要沟渠的清淤工作, 形成了“田成方, 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生态农业格局。
明集镇农业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水源充沛。近几年, 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 着力建设了菜椒、韭菜、芸豆、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肉鸡、蛋鸡、生猪生产基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把围绕为城镇服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济, 作为贯穿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 明确提出“三调、一高、两带动”的目标。“三调”就是把品种调良, 结构调优, 规模调大;“一高”就是强占科技制高点;“两带动”就是市场带动和龙头带动, 力争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格局。目前, 该镇已遂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养格局。4大种植基地, 6大养殖基地相继形成, 规模不断扩大。
摘要:主要介绍了当前造成农业污染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 明集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粮丰林茂, 北国江南”作为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全力实施远程教育“农企对接”工程, 打造现代种植业和现代畜牧业2个“一体两翼”的生态农业格局, 即种植业以良种繁育为一体, 以蔬菜和林果为两翼;畜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一体, 以肉鸭和肉牛养殖为两翼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新思考 篇8
一、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农业之“生态”难体现。从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空有“生态”之名,其实与“生态”理念的内涵相差甚远,以至于形成了“生态”一词名不副实的尴尬局面。一部分农产品种植者或经营者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不惜丧失道德,使用过量的化学制品和农药,造成了当前多数的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如毒韭菜、毒豇豆、毒豆芽等,农产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2.经营项目单一,缺乏创新理念。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通过生态农业旅游来发家致富,在经营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对经营方式、理念、项目等纷纷效仿,出现了经营项目单一的问题,进一步造成了区域重复度提高、深层次开发欠缺等多种情况的发生。以农业生态旅游中的采摘和观光等项目为例,多数农户的农作物种植种类高度雷同,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3.经营项目分散,缺乏专业性能。农业项目和旅游项目并没有做到充分地结合发展,如农作物的种植、生产等项目和旅游业当中的种植体验项目、生态农业项目等相互分离,还有很多旅游目的地建立生态旅游度假村,大力提高服务水平,与农业项目联系不大。正如上文所说,经营项目单一,缺乏创新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旅游项目的进行,缺乏足够的专业性能。与此同时,旅游者难以真正享受到生态农业旅游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实质,农村经营者也无法获取更高的实际效益。
4.管理制度疏漏,缺乏有效规范。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多方面的管理问题,如对旅游者和经营者的约束与规范,多数农村地区在这两方面的管理制度存在极大的疏漏,直接造成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此外,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使得生态农业旅游各类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如基础设施管理、安全监督等,很难保证旅游区域内旅游者的安全。
5.配套设施简陋,缺乏高效服务。我国农村普遍经济实力不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面临严峻的基础生活问题,农村村民还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生态农业旅游是不二选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其配套设施建设落后,村民素质不高,缺乏高效服务。如在旅游区域内经常可以看到道路等基础设施破烂不堪,致使旅游交通不便;相关娱乐、休闲、餐饮等配套设施简陋;农村村民未受到系统地专业性的培训,旅游服务质量低下。生态意识薄弱,缺乏保护理念。
二、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1.突显生态,重点建设。在现在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规划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合理经营农业项目与旅游项目,使之尽显生态示范,并且进一步扩大生态示范的建立范围,提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多样化。可以通过农业生态园的观光业务,打破原有沉闷的项目建设,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征以及“绿色产出”优势;第二,针对“生态”这一理念,建设相关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并行发展项目,并进行重点建设,努力培植“精品”,增强特色优质产品的开发能力。如建立旅游区生态和农业用具化石展馆,不仅可以充分体现“生态”理念,还可以让经营者与旅游者共同感受到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社会效益。
2.保持特色,勇于创新。生态农业旅游之所以能够在高速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得以发展,就是因为其具有与其它旅游形式所不同的特点,即拥有自然风情、本土特色以及乡村人情。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充分结合,必须要保持自身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首先,在经营方面。生态农业旅游应尽可能努力创新,一改传统农业旅游中观光、体验、采摘等单一的经营项目,进而推出更新更能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如在各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融入文化和艺术气息,提高旅游精神高度,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在技术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建立生态农业旅游胜地,将效益旅游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建立了各类技术栽培,引领健康时尚生活,促进旅游区的特色化发展。
3.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势必要以自然和经济规律为根本要素,以全局规划为重要目标,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关键方式,才能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统一布局。首先,科学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旅游园,充分挖掘现代生态园中的丰富内涵和资源,健全旅游路线设计方案、明确旅游区分工、增加产品结构等;其次,准确进行整体定位与科学思考,加强对生态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规划力度,建立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和谐局面,提高旅游吸引力;最后,合理规划旅游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布局,将生态农业作为农业旅游的基础,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文化内涵。
4.完善管理经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应当从管理制度和服务培训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首先,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为制度,规范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旅游区域内所涉及的各项旅游与农业项目运行管理落到实处,并且对经营工作者和旅游者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其次,在服务培训方面。利用专业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文化与职业素养,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5.农业与旅游并行发展,提高其附加价值。生态农业是生态旅游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基础条件,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农产品的消耗量,由此增加了旅游附加值,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这则带来了更多的农业价值。因此,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之间必然有结合发展的支点,两者相互依赖而又相互独立,具备并行发展的能力和条件。通过“生态”理念的植入,创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产品种类和样式,在此过程中,应当力求“生态”一词名副其实,避免以“生态”为旗号的欺骗行为发生,不利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调查问卷 篇9
亲爱的甘露镇居民们:
你们好!我们是华东交大的在校生,我们现在在做的是一份关于甘露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需要了解一下大家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看法,此次调查问卷采取匿名填写方式,希望大家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如果给您带来任何不便,我们在此表示真诚的歉意。在此,我真诚的感谢大家对于本次调研的支持,谢谢!
1、您的性别:
A 男B 女
2、您的年龄段:
A 18岁以下B 18–30 C 31–45D 46–60E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 小学及以下 B 初中C高中D大专E大学及以上
4、您所从事的农业活动:
A 果业B 苗木生产C 养殖业D其它
5、您对生态农业了解吗
A 了解B不是很了解 C 没听说过
6、您觉得政府对发展生态农业宣传力度
A 很到位B有宣传,但还不够C基本没有
7、当地政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激励措施
A 有很多激励措施 B有,但还不够C 基本没有
8、您所从事的农业活动在本地有没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A 有,很完善 B有,但不是很完备 C 基本没有
9、您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本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B 农民理解、配合不够C 村干能力不足
D 资金技术等资源不足 E 缺少带头能人F其它
10、您认为本地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A 农业发展为主,加大工业发展力度
B 工业发展取代农业主导地位
C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更加生态化,技术化
D 其它
11、您认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对发展生态农业有何影响
A 有积极作用,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B 有消极影响,工业上产生的垃圾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C 两者都有,但积极作用多
D 两者都有,但消极影响多
E 两者之间没什么联系
12、本地工业垃圾如何处理
A 随意排放
13、生活污水如何排放
14、生活垃圾去向如何
A 随意堆放
15、农户的人畜粪便及污水如何处理
A 随意堆排放
16、您采取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A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B 使用生物农药C 使用高效低毒新农药D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
17、您如何施农肥
A大量施撒化肥
D施有机肥
18、养殖场禽畜粪便及污水如何处理
A随意堆排放B 入沼气池资源化C制作有机肥D其它无害化处理
19、本地的企业大多数集中于哪些行业
A 果业、林业、养殖业B 纺织服装产业C电子电器D新能源E物流服务F其它补充()
生态农业 篇10
关注的是生态、安全问题,并作为市场的首选目标。同时,国际贸易已把食品安全及其生态环境作为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的根本条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生态农业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吸收传统的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使其具有生态合理性、资源利用高效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特点
生态农业是在农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产生的生产转型模式,目的是推进和维护农业生产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生态农业是保障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本质,强调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强调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持续性。因此,要求在结构上,体现多层次、多产业复合;在效益上,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在资源利用上,体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充分发挥资源自然生产潜力,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
(二)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农业。生态农业既吸收了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又吸取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生态技术和新方法,如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和废弃物的再循环率等,通过现代管理协调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及其保护关系,以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生产力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生态农业是从生产到消费环环相扣的标准化农业。生态农业从源头开始,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备、销售和出口等各个环节,都是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根据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标准,包括土地、水、投入品、技术、设备、基础设施、产品及其包装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并从田间、基地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建立了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检测检验、层层把关。
(四)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和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农业把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方式为手段,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实现种养加、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发挥生态农业多样性、层次性、区域性的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国务院领导多次指出:“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践证明,粗放型、掠夺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将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
农业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还在以每年500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15%,1/3的国土受到风沙威胁。全国平均每年旱涝灾害造成1000万吨粮食损失和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污染正向整体蔓延。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弃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8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染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10年前增加了1.6倍。由于大量工业污水排放入海、入江,每年造成渔业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全国农药年使用量已达120万吨以上,农药的50%左右进入土壤、水体,污染农田面积已达1.36亿亩。地膜、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污染也呈加剧趋势,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态恶化对农产品的污染加剧。据农业部对工矿企业区、污灌区
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典型调查表明,其污染超标率达18.5%。许多城市郊区和公路沿线的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造成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每年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退货的达500多起。
农业生态恶化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每年以200万顷的速度增加。
由于生态恶化造成自然灾害频繁,由上世纪50年代每年1000万至2000万公顷发展到90年代的每年3000万至5000万公顷。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的频率越来越高。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出现新的趋势,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温饱阶段,人们追求的是“吃得饱”,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只追求农产品产量;二是总体小康阶段,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好”,表现在饮食结构上,肉、蛋、奶消费比例明显增加;三是全面建设小康阶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敏感,不仅要求“吃得饱”、“吃得好”,更加追求“吃得科学”,特别关注食物对人健康、营养、安全和生态的要求,关注生产环境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特别是对农产品生态、安全问题需求,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三)发展生态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生态农业,能够缓解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对于适应气候变化有着明显优势;能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治理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污染;能够改善广大农民居住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推动相关领域产业循环发展,使农业融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之中。
(四)实施生态农业是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需要。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可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收入大幅度增加。据有关部门调查,常规小麦、绿色小麦、有机小麦亩均净收益比为1∶1.29∶3.38,玉米为1∶1.14∶1.39,茶叶为1∶1.5∶4.3。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现阶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然选择。
(五)发展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内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产品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性绿色食品消费浪潮和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同时兴起,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门槛越来越高,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些趋势表明:以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走生态农业发展路子,是世界各国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共同选择。
发展生态农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整个国民经济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伴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全过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可以归纳为“四个制约”。
(一)发展阶段制约。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生态农业观念淡薄,要彻底转变农民千百年来重产出、轻生态生产行为的惯性,必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我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各地实践看,一些地方发展生态农业仅局限于小规模试点,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还较少。
(二)潜在风险制约。在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面对工业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面临多种污染物的危害,有的源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的源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有的人为非法添加,消除风险隐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技术支撑制约。一是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不够。广大农村缺乏农业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二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不够。目前,我国登记使用的农药有600多种,列入国家药典的兽药有1500多种,每种都有严格的使用技术规范。有关调查显示,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兽药时,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指导,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掌握程度更为有限。三是严重缺乏自主创新的检验检测设备。当前,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四)管理保障制约。农业生态环境工作基础薄弱,行政监管力量、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普遍存在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础差,工作水平低,尤其是基层检测机构表现更为突出,常常出现“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等问题。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情况屡见不鲜,缺乏市场动力机制。生态农业建设初期,普遍缺乏资金投入。
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支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效发展机制,使投入的资金和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一)积极宣传生态理念,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生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200美元,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安全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更加青睐生态农产品,使农业生产者更加自觉地发展生态农业。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梯次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要根据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一要着眼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二要着眼于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三要着眼于消除潜在危害因素。东部发达地区,要重点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恶化和农产品污染。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主要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
(三)大力强化科技进步,加快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要从生态农业涉及学科多、领域广的实际出发,培养和组建高水平的生态农业科技队伍,长期跟踪研究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要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要编著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合理使用方法,强化生产指导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