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共7篇)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篇1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事实论据的运用
一、概念: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如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名著等,因为这些材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因而也可以作事实论据。
二、论据运用的基本要求
1、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
请作简要分析。
刘备为求贤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拜访,他失望了。正是面对挫折失败时的坚强,使刘备成为一代君王。
(摘自2008年高考四川作文《壁虎 蜘蛛》中心:用事例阐述坚强的话题)
阅读思考: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与论点是否具有一致性,而归。第二次也不如他意。第三次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确:作者用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来阐述坚强这一话题,显得过而不是他的“坚强”。
2、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这段文字选择梅兰芳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是否够典型?
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也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于牵强附会,因为“三顾茅庐”所体现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明确: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睛,使其灵动,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很有说服力。
思考:
要体现材料的典型性,是否只有选用名人事例最好?
明确:事实论据并不仅限于名人事例,热点时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例等,无论来自政治、经济、军何愁“无米下锅”?
赏析高考优秀选段:
近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人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地。杀人犯是我们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且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心。当他们的天空塌事、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倒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
有,这些人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也必然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伸出援手,点燃一根蜡烛,赶走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怕是再难寻了。以往一份调查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排斥、甚至轻视农民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最近一份调查中,大多数孩子倾向于断绝与一切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人”。我们究竟向他们传输了什么样的邻里观念、待人方式,以致让他们修炼成了“小治安员”?
------
“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不屑地一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肩膀时,收到的是每一个邻居的微笑。
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
2010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3、新颖性——首先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其次指那些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却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将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下面选笑,但有些网友却默默地帮助他,让他与弟弟团聚。“犀利哥”
文的用例是否新颖呢?
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明确:选文所用的事实论据典型新颖。虽然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但体现伽利略人格缺失的忏悔书让熟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我们倍感新鲜。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下面所用的事实论据新鲜吗?为什么?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明显的风格:既不是程派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
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平庸”,以安详为风格。
2005年高考北京作文《说“安” ——京剧琐谈》
明确:
选段所用的事例新鲜。作者是一位热爱并熟悉京剧艺术的学生,他巧妙地将题目“说安”化为“说京剧的安详”,自如地用上了自己所熟知而多数考生陌生的京剧材料,在考场上自然脱颖而出。
思考:
论据应力求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才算新鲜? 明确:
论据的新鲜并不单纯以时间来判定。一般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在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一些疏于思考的词,千人一面。这样的素材时代感虽强,但在考生的滥用套用下已不新鲜了。
倘若你了解某一项知识,倘若你擅长某一门技艺,你尽可以考生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相关人物颁奖词,以致用例时众口一根据题意大胆地让它为考题服务,因为你的体验会比别人更独
特,更深入,所以,这样的论据能让人耳目一新。
三、怎样概括材料,使之成为恰当的论据?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这一材料长达七百多字,请以“善良是温馨提示:
结果)。
善良是我们的路标
位于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1814年3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考古探险队从英国伦敦出发,进入了“死亡之海”,这支考古队的队长叫詹姆斯,他年过花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当时进入沙漠后,考古队经常能碰到许多死亡者的骸骨。每当看到这些骸骨,詹姆斯总会让大家停下来,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选择高地挖坑掩埋起来。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詹姆斯还会在这些简易的坟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
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考古队的行程。于是,队员们对詹姆斯的意见都很大,他们抗议道:“我们是来考古的,可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人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为论点,将它概括为150字左右的论据。概括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实在太多,他们不断地掩埋这些骸骨,詹姆斯却固执得很,他恳切地对队员们说:“每一堆白骨,都曾经是我们的同行。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的骸骨暴露在荒漠呢?”詹姆斯虽然这样说,最后也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他开始化繁就简,把许多骸骨合葬在一起。
一个星期后,詹姆斯带领考古队顺利进入了沙漠中心。在这里,他们挖掘出了足以震惊整个世界的异常珍贵的文物。但是,平静的沙漠里先是刮起了黑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他们随身携带的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也失灵了。结果,这去考古队在沙漠里转了好几天,也没能走出去,食物和淡水却开始匮乏。队员们纷纷开始写遗书,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
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大家看着他,都迷惑不解。詹姆 最后,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留下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而他们是第一支走出这片荒漠的考古队。
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这支考古探险队的每一正发他们兴奋地将收获装上骆驼,准备离开时,灾难却发生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詹姆斯突然说了一句:“不要绝望,斯说道:“我们沿着那些坟墓走!”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大家。个队员都有这样感慨地说道:“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答案示例:
十九世纪初,英国一考古队长詹姆斯在率队穿越撒哈拉沙漠时,不惜消耗时间,将沿途所见的死亡者骸骨掩埋,并在墓前插
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后来,当他们在沙漠中迷路时,正是那些“墓碑”帮助他们走出了这片“死亡之海”。善良成了这支考古队走出死亡、走向生命的路标。阅读下面选段,思考:用作事实论据的材料是否得当?请简要分析并修改。
语言是风,沟通是帆。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谢绝了不少记者。
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他,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却没有效果,就对那位英国女士说:“你看了《围城》后,可能会像吃了一只鸡蛋那样,觉得不错,但是,你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于被钱老的妙语说服了。
明确:
即便材料不长,也要切合论点进行剪裁。视,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震动。但是钱钟书先生不愿被人宣传,凡是和中心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一定要叙述具体,交代完整。要围绕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要体现自己的感情倾向和评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论据与论点油水分离。概括材料时,价。
选文欲以“语言是风,沟通是帆。”为论点阐述语言与沟通的关系,但作者在叙例时,只是把这个故事照搬下来,并没有围绕论点对素材进行剪裁,未能凸显“语言”与“沟通”的关系。
修改示例: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拒过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点评:
作者没有照搬素材,而是根据话题“语言与沟通”选择要素——钱钟书的妙语,并指出其巧妙之处——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还告诉我们这一妙语的效果——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这样的概括有力地支撑了论点。思考:概括材料时,可添加描写吗?
阅读下面选段,思考:用作事实论据的材料是否得当?请简要分析并修改。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农业科学界中普遍存在着
野生稻不可以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一位敢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具备颠覆世界权威常识的胆色;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农民的眼中含着丰收的笑意,注视着这满地的“黄金”。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这杂交水稻的常识在他手中推陈出新;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他让全国人民的米袋满了起来。
明确:
选段本应针对论点,概述袁隆平如何不懈付出,挑战常识的。但文中“一介农夫-----最是风流”这段看似精彩的描写,用在这里明显是画蛇添足,与“常识”毫无关系。而且,选段除了这段描写文字以及题句外,其余的文字全出自“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如此用例,丧失了自我的思考,实不足取。
温馨提示:
运用时,应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播撒知识,收获富足。一片片油灿金黄的杂交稻在秋风中摇摆,议论文中的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
修改示例: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当时的农业科学界中普遍存在着野生稻不可以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袁隆平这位敢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顶着巨大压力,不顾个人得失,只管埋头耕耘,靠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简陋的工具,在6年间用1000多个品种作了3000多次杂交试验,进行了上万次测验,终于宣告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展现出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浅谈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篇2
关键词:论据 选择 运用
议论文以其观点的鲜明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成为高中生写作的常选文体。高质量的理性文章一直受到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据高考阅卷场的相关分析资料得知,高考中考生选择议论文写作的约占七成,这充分说明议论文写作在高考作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一些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选用的事实论据不能紧扣论点,与论点缺少必要的内在联系,因而影响了表达效果。究其原因,是这些同学虽然知道要用事实说话,却缺少对论据与论点联系的把握。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对学生分析论据,从而把握论点与事实论据之间的关系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事实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要密切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必须满足一致性、典型性和新颖性这三个基本要求。
(一)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有理也得守规,这一点古人就做得好。
屈原被贬,他有罪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虽然君主把他流放了,但他却守规了,遵守了君主的指令,他去了贬谪之地,如果他不守规,而是奋起反抗,他人头早就落地了,成了历史长河的一滴水,淹没在历史之中,而屈原也就不是那为国而自沉于汨罗的屈原了,他也就无法表忠贞之心,流芳百世了。(摘自2009年高考江西作文《有理,也得守规》)
在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试题是要求考生针对蔡铭超拍下兽首铜像又拒绝付款的行为发表看法。屈原可谓中国人的精神标杆,他的忠贞爱国的情怀为世人所敬仰。但选文中用屈原遵守君主指令,去了贬谪之地的例子来证明“有理,也得守规”,实在牵强。文中还说屈原如果不遵守指令而奋起反抗,就无法表忠贞之心而流芳百世,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事例作为论据材料,就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只有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比如,想了解屈原,可读他的作品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经历,把握其精神实质。
(二)事实论据的典型性
要体现材料的典型性,是不是一定要选用名人事迹最保险呢?其实不然。那种选用大量的名人事迹的写作方式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热衷于剪贴、套用的应试窍门中丧失自我的思考。目前许多老师授给学生的提分“法宝”,就是学生只要熟背几个名人事例,到考场上根据题意粘上关键词就可以套用,而且屡试不爽,以致于人们有“苏轼材料通吃2007年高考十省市作文”的说法。然而,长此以往,那丰富的事例,流畅的语言背后将会是苍白的思想;如此写作,文章中必然无“我”。
事实论据无论来自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何愁“无米下锅”?所以,重要的不是背诵名人事迹,而是鼓励学生开拓视野。
(三)事实论据的新颖性
论据应力求“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才算是“新鲜”?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运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
论据的新鲜并不单纯以时间来判定。一般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些疏于思考的考生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相关人物的颁奖词,以致用例时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这样素材的时代感虽强,但在考生的滥用套用下已不新鲜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收集写作材料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纵深的挖掘,,让老材料也能用出新意。
二、运用材料要灵活变通,一材多用
议论文中的论据材料是为阐明论点服务的,叙述材料为论据时要紧扣论点,对材料进行恰当的剪裁或合理的变通。根据论点的需要,我们可以对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或事迹进行叙述,也可以选择材料的某一情节或某个重要的生活片段加以概括,还可以把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充分拓展……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围绕论点叙述论据的目的。如孙子膑脚这个事例,如果用来证明论点“感情会影响理智”,可以这样叙述论据:
孙膑有难得的军事奇才却惨遭膑脚之祸,是因为他太相信奸诈的师弟庞涓所致, 同窗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无法理智地看到庞涓阴险的用心。
如要用它来阐述“轻信他人容易受害” 的观点,论据叙述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聪明如孙膑者,却恰恰忘了一句重要的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他对庞涓有一点戒备之心,如果他意识到轻信他人会有潜在的危险,那么,他便不会陷入庞涓设计的圈套,从而招来髌骨被剜的大祸。
任何客观材料所包含的意义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我们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灵活运用, 得到不同的结论。当然,选择最能证明论点的角度叙述材料,要求考生不能忽视论据材料的典型性,所举的事例要有代表性、权威性。
三、对论据的分析要恰当
分析论据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挖掘议论深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恰当的分析,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能使论据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要由个别事例的分析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的高度, 以揭示出普遍的规律和意义,从而让作者的观点令人信服。那么,如何恰当分析论据呢?
(一)因果分析
如果是陈述结果或原因的语段,可引导学生作因果分析。论据陈述的事例一般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必有其缘由,深入挖掘原因能增加论据的说服力;若论据陈述的是原因,则可以推测其结果。能突显论据和论点的紧密联系。
(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举出两方面具有可比性的事例,让读者辨别其异同或高下,显示比较对象的优劣差异,造成反差,让人们从比较中明辨是非。从而揭示出论据所叙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例如:
2004年的夏天, 当希腊足球队队长扎格拉基思举起欧洲杯的时候,全世界都震惊了。本来只是欧洲三流球队的希腊队却连连打败法国、捷克、葡萄牙这样的传统强队,从而登上欧洲之巅,一夜间“乌鸦变凤凰”。然而,又有谁知道, 为了这胜利,希腊人比别人多付出多少汗水。当托蒂还在镜头前展示他的新球鞋时,希腊人早已开始了训练; 当齐达内和亨利在酒吧喝酒时,希腊人已坐在录像机前,研究下个对手;当贝克汉姆为拍广告而摆pose时,希腊人已在健身房开始了他们的力量训练……(2007年高考《用努力改变自己》)
考生选用了“希腊足球队”与“法国、捷克、葡萄牙这样的传统的足球强队”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阐明了“勤奋”、“懈怠”及其相应的结果,从而让人们懂得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三)假设分析
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语段,可引导学生从事物或现象的反面作假设分析。列举事例后, 紧接着提出与之相反的假设,并证明如果情况与论据陈述的相反就不会有某种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这样做可以弥补真实事件的不足, 留有想象的余地,启发读者思考。
(四)辩证分析
对列举的事例有所褒贬的语段,可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这样可使说理更全面、深刻,避免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
辩证的分析可以训练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深层次认识,把握住材料的消极与积极性,从而使论证更加合理、严密而有深度,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五)解说分析
如果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句子或古诗文的语段,可引导学生作解说分析。解说本身就是对论点的阐述。例如: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 最大的智慧便是保持冷静。孔子说:“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冷静, 才能找到自身的位置; 只有立足于自身的位置,才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文章对孔子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的解说, 就证明了“最大的智慧便是保持冷静” 这个观点。
当然,分析论据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去探讨,但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巧妙地设置好分论点,恰当地使用论据,从而使议论文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
教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篇3
1、事例论据的选择(简要讲解)符合论点(事例要能够证明论点)
典型(事例要有代表性,能揭示本质内涵)真实、准确
2、事例的运用
问题一:下面是以“挫折磨砺人生”为论点的一个段落。同学们阅读之后讨论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 材料一)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 家居里夫人,她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居里夫人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的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她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更显示了她高尚的品德。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明确:
事例有些内容虽然符合“挫折磨砺人生”的观点,但也可用来证明“勤奋”、“执著”、“淡泊”“无私”等多方面的观点,这则材料没有扣住观点。叙述不简洁,没有侧重,没有找准事例与论点的切合点。
练习:简化居里夫人这则材料,有所侧重地扣住观点。
由此小练习设问:我们在叙述材料的时候怎样才能扣住论点呢? 归纳:
①找准事例与论点的吻合点,有所侧重。②大胆取舍,语言简洁、概括。
问题三:大家再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想想它的侧重点是什么,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如果换一个角度,还能论证什么观点?(材料二)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使强秦对赵国不敢轻举妄动。
明确:显然,这段话叙述的重点在蔺相如的宽容。
练习:
1、如果我们把侧重点放在廉颇身上,可以证明什么观点?又该怎样叙述呢? 扣住“知错必改”方面的观点,侧重叙述廉颇如何负荆请罪的过程和结果。
2、这则材料还能论证什么观点?又该怎样叙述?
由此,会给我们什么启发?一则材料可以有多侧面,可论证不同的观点,这叫一材多用。材料三:一材多用:多角度、多层面发掘 写作文要有素材,怎样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素材,怎么将一则素材有效用到立意不同的作文中呢?高考优秀作文为我们做了示范。以“苏轼”为素材
①2004年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惟有忘记。因此让人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③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艰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薄、豁达和开朗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苏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的长河。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⑤2005年湖北卷感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
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少有的智者,民生社稷、江山兴废,他牵挂于心,“入”出沉甸甸的责任和举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不会忘记肩头的重任。然而,力不从心时,他也懂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于当“出”,他的睿智甚至常常表现在这样简洁纯真的话语之中,好一个潇洒豁达的才子。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段落,你从后面的分析示例中学到什么方法?(材料四)
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要怀着执著的信念,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不断超越自己。世界球王贝利一生共踢进两千多个球,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射门。然而当人们问他所进的球哪一个最漂亮时,他却说:“下一个。”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他所导演的影片多次获金鸡奖、百花奖,有的还得了国际奖。而当人们问他对哪一部电影最满意时,他的回答却是:“下一部。”一个是世界球王,一个是著名导演,正因为他们具有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才登上了事业的顶峰。他们不愧是真正的强者!试想,假如缺乏这种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贝利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球星的,谢晋也成不了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像世界球王贝利和著名导演谢晋这样在学业上堪称登峰造极的大师级人物尚且时刻不忘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作为本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青少年一代,又岂能满足于刚刚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归纳:方法1——分析原因,正面论证观点
方法2——假设推理,反面论证观点 方法3——类比推及,联系实际论证观点
小结:这只是最常见的几种方法,还有许多优秀作文可供大家借鉴参考,关键在于要学会根据论证需要灵活运用。议论文的重点在于讲道理,事例是为道理服务的。熟悉的事例可以非常简洁,重在后面的分析,只有分析到位了,才能把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揭示清楚,文章才有说服力
强化练习:仿照上面“材料三”的语段。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为观点,写一个不少于400字的议论段落。具体要求: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1+材料句2+正面分析句+假设反面分析句+联系实际分析句+结论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这句名言道出许多志士的心声。处境越艰难,就更加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放弃自己远大的理想,就是多少伟人毕生追求的。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原野的铁血男儿。当汉使谋反事败,在匈奴的威逼利诱下,他进退两难,最后他坚定自己的志向,毅然拒绝折节叛国。屈原身居高位,处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即使同僚的排挤,身处险境他也不曾随波逐流,最终被放逐。一位使节,一位官员。虽然都是身处逆境,面临着危险,但他们都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志向。苏武不被“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允诺动摇,也不曾为放逐荒野而胆颤。屈原在腐朽黑暗的官场中,不顾自身安危,系天下百姓,与恶势力勇敢斗争。他们无疑是成功的,苏武因坚定志向最终成就气节,造就伟大。屈原因坚定理想赢得垂青千古。试想,苏武屈服于匈奴,甘为富贵弃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荣归和永远的铭记。假使,屈原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也就不会留下这(?)千古嘉语。如今,我们也需要这份坚守,无论身处境况如何,都需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永不言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需你我铭记,时时存心。
1、偌大的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黑点,它的周围还有大片的空白有待开发利用,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丰富“点”的背景,使黑点灵动起来,变成雄鹰的锐眼或巨龙之睛;也可以把这个黑点想象成不足与缺陷,然后去设法弥补。沿着这两个方向联想,都可以使黑点产生质的飞跃。并据此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感悟点,然后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很好地写出来就是了。
2、这个黑点只所以显眼、突出,是有白纸作底色、作背景,背景一换,恐怕就没有这个效果了;反过来,这张白纸如果没有黑点的点缀,也不免单调乏味。从二者这种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出发,可联想到的自然现象有蓝天与雄鹰、草原与骏马、大海与帆船、黑夜与火把、沙漠与绿洲、绿叶与红花等,可联想到的社会现象有平凡与伟大、失败与成功、缺点与优点、邪恶与正义、瑕与瑜、恩与怨、好与坏、繁与简、主与次,甚至胖与瘦、丑与俊、动与静、闲与忙等,在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任意一个,都可化大为小、变笼统为具体地完成本次作文。
3、拿出一张有黑点的白纸,人们往往只见点而不见纸,不管是本能、习惯还是思维定势,我们都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联想到如下的子话题:观察社会,只见黑暗腐朽不见发展进步;观察别人,只见鲜花掌声不见汗水付出或只记怨不记恩等;观察自己,只见劣势不见优势、只欣赏成功而不懂失败的价值、扩大痛苦淡化幸福等等。在众多的子话题中选中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然后不计其余、集中笔墨阐述清楚即可。
作文选择该如何论据考场 篇4
问题1:请问写作文怎样才能有文采,又生动,有具体,有吸引大家的眼球呢?而且,写作文的时候少扣分,题目新颖,不离题目,作文创新,只要一说这个题目就会写,写透一个题目,跟别人不一样呢?
回答:写作中,尽量不要有眼高手低的习惯,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切入点要小。审好题,立好意,找对好的切合点,再辅之以严谨的结构和契合主旨的事例以及优美的语言,作文自然会妙笔生花,达到预期效果。在写作前,可以打好腹稿,列出结构提纲,紧紧抓住根据文题提炼出的关键词。写文章前,一定要先拟题目,不可后补题目,写作过程中,时刻围绕关键词,结合题目。
问题2:写作时怎样选好材而又不离题?
回答:注意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对素材的思考。很多同学都想当然的以为素材积累就可以了,不会用即使把唐诗宋词全部背下来又有什么用?所以生活中的事或是书中的素材看到了要进行思考:这个材料可以用到什么文题中去,并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慢慢就可以锻炼提升对素材的应用能力。
问题3:要怎样选择新颖的题材,像我们学生没经历多少又怎么把普通的题材写的不一样吸引老师的眼球呢?
回答:所有人都在赞颂庄子的隐逸逍遥,你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逃避现实,我们应该积极出世,为社会、为更多的人服务,这就是立意新颖。反弹批判,多元视角。首先务必是审题上和立意上下功夫,把题审好,立意好了,拟定一个漂亮的题目,具体事例上主要是多角度、新颖,要学会一材多用,那些用烂的素材,不用也罢。事例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在审题时,提炼出一个相关的关键词,看这个事例在新颖的前提下,能不能说明你所立观点的正确,更好的为你的观点而服务,引用事例时,根据我们审题所提炼的关键词,我们的题目,适当对引用事例进行评价,文章自会充实起来。
问题4: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生动呢?如何用“线”来贯穿一篇文章?
回答:首先务必是审题上和立意上下功夫,把题审好,立意好了,拟定一个漂亮的题目,具体事例上主要是多角度、新颖,要学会一材多用,那些用烂的素材,不用也罢。事例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在审题时,提炼出一个相关的关键词,看这个事例在新颖的前提下,能不能说明你所立观点的正确,更好的为你的观点而服务,引用事例时,根据我们审题所提炼的关键词,我们的题目,适当对引用事例进行评价。在审题时提炼出一两个词汇放旁边,写作时注意,他,可以就当成我们的线!
问题5:考试中论据如何选择才能使文章更加有理有据呢?
回答:在平时要加强素材积累,并且注重对素材的整理,针对素材也要如审题一般吃透素材所蕴涵的道理能否和主题契合。另一个就是论据的活学活用和包装,要学会同一材料应用到不同文题的方法。
问题6:每次考试写作文,到后面总是为了凑字数,但字数少的作文我却能写好。应该怎样把作文写长写好呀?
回答:小作文能写好,说明你并非对文题把握不到位,而问题可能是出现在描写和论述上。你可以在平时练习写小作文时,多谢时事评论,多谢新闻评论,练习对事物的描写,这样考试时有了平时的.积累,就可以让作文言之有物。行文前还要有针对性的梳理一下行文思路,知道每一处要写什么。
问题7:平常的作文总是赢得高分,但是在考场上却总是作文丢分严重。如何才能提高我的考场作文水平和临场发挥能力呢?
回答:考场作文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文章的中心明确,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确定的主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知道你的写作目的;不该详细描写的部分过于详细,应该详细的一笔打过,这样写的详略安排出现了问题,需要根据主题安排叙事重点,如果叙事重点出现问题会影响文章的中心。给你的建议是,你在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注意审题、立意、以及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后的考试会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准备好了,考试时就能好一些。
问题8:怎样写作文才能写的更生动?怎样更吸引老师的眼球呢?作文一般要按怎样的顺序来写?30分的作文,想只扣1,2分,要怎样写呢?
回答:从语言和立意上多下功夫。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对文中所用事例的评论。譬如在咱们前几期我就讲过,别人都在赞颂诸葛亮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我们亦可批判他事必躬亲,不给下面的人以锻炼机会。致使“蜀后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悲惨结局;所有人都在赞颂陶潜归隐田园,我们可以批判他不为世事,如都如此,中国梦何以实现?中国何谈复兴之路?立意新颖合理且深刻,自能博得老师眼球。
问题9:作文水平停留在2年前的状态。对于老师讲的记叙文的要素不能很好的运用,有时候一篇文章就好像没有中心似的散乱无章,我想问,怎样才能改变我的现状呢?
回答:明白一个问题,记叙文是干嘛的?写人、叙事、抒情。文章开头是为了引用,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抒情。有了这个写作思维,文章再加入细节对人物刻画,结构严谨些,就不会显得散乱。
问题10:在写作中我总是写好一段,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然后看一遍作文再写一段可以和开头相呼应的结尾,其实我知道对于思路窄这个问题多阅读多留心观察就会好的,可我很少会去怎么做所以作文分数总是在30左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回答:写作前你肯定要首先对文题吃透,并对行文思路进行构思,刚开始你可以把要写作的提纲列一下,确保思路的明晰、不乱。亦可从材料提炼出一两个关键词,放在旁边,写作过程中时时的看着他们,确保能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写什么。阅读的积累是有必要的,但更必要的是思考,毕竟积累不是死记硬背,碰到一些优秀事例时我们要思考一下可以应用到什么题目中去。还有就是对现实的思考,一花一世界,世间万物都可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主要是两个词:思考与情感!
问题11:我的考场作文写得总是抓不到中心,因此作文连连失利,而且我写的考场作文很平凡,应该怎么做呢?
回答:写作中,尽量不要有眼高手低的习惯,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切入点要小。审好题,立好意,找对好的切合点,再辅之以严谨的结构和契合主旨的事例以及优美的语言,作文自然会妙笔生花,达到预期效果。在写作前,可以打好腹稿,列出结构提纲,紧紧抓住根据文题提炼出的关键词。写文章前,一定要先拟题目,不可后补题目,写作过程中,时刻围绕关键词,结合题目,这样就不会有跑题的现象发生了。
问题12:我正学议论文,考试时论点论据总是分不清该在什么时候出现,找出的论据总是走题,记忆中不知如何选择论据,总是找不出合适的道理和例子来证明。该怎么办?
回答:亮出观点后就要对论点进行论证,如何论证呐?论据就该上场咯!论据的选择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论据的思考和积累,平时注意对人物等素材的积累并思考,思考可以用到什么样的作文中去,其二,要学会对论据进行包装,活学活用。一个论据可能适合用到不同的文题中去,譬如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论据我们可以写立志的重要性,也可以写什么时候立志的重要性,七老八十立志还能行吗?还可以谈为谁立志的重要性。
问题13:考场作文中论据该如何选择?怎么立意呢?
回答:论据的选择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论据的思考和积累,平时注意对人物等素材的积累并思考,思考可以用到什么样的作文中去,其二,要学会对论据进行包装,活学活用。一个论据可能适合用到不同的文题中去,譬如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论据我们可以写立志的重要性,也可以写什么时候立志的重要性,七老八十立志还能行吗?还可以谈为谁立志的重要性。立意要使文章言之有物,且是自己擅长的,从审题上多下功夫。多关注三文(文字、文学、文化)。
问题14:论据是越多越有说服力吗,在一般的议论文当中,选择几个论据比较合适?
回答:多显繁杂,议论文论据3个最佳。
问题15:论据着重于记叙还是着重于描写呢?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篇5
(上课,起立,坐下。)
同学们,高一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第三单元的写作话题是宽容。宽容是近几年社会上谈论比较多的话题,有人还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宽容网站。如何写好以宽容为对象这一话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3页,快速浏览【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板书课题)。阅读时,自认为有收获的地方请圈上。
5分钟后,我又要求学生在课本材料中划出: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例论据(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设计的有关宽容的5道作文练习题,再次组成小组让大家讨论。在明白设题要求后,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去搜集有关这个话题的材料,同时构思自己作文的立论角度。
一周后,我用一节语文课进行快速作文比赛来检测学生,从而达到本单元写作教学的目的。我综合5道作文题的要求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以宽容为对象,回答课本95页上第四大题的问题,任选第一大题中的名言一句作为自己文章论题的结论。立论角度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还附有题目提示,如:
宰相肚里能撑船
能帮人就是帮己
不计前嫌成大事
„„
同时还公布了评分要求:(按高考作文70分)
一、40分钟800字,书写工整,记42——50分;
二、题目新颖,不出现宽容二字,或自拟的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记10分;
三、运用的名言能符合论证观点的,记10分;
下课铃声一响,全班48位同学,47位完卷上交了。
浏览、批改完学生习作,我兴奋极了!本次作文不仅按要求达到了训练目标,而且特色习作比比皆是。不仅尝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的甜头,也激发了实施新课标改革语文教学的兴趣,更坚定了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
附林倩同学的习作予以抛砖引玉。
大度之隐忍
连江三中高一五班林倩
佛说:净扫其室,隐忍宽容,其价值之所在也。
------题记
惟宽容可以得人。
唐太宗时期,魏征一大忠臣也。忠言逆耳利于行,几度向唐太宗进谏,按常理而言如若是君王必有天子之架,贤臣之言必有扰其心之时。
可是唐太宗他有大度之心,对于魏征的进言并不恼火,而是下马迎谏,如此君臣之礼,古往今来能有几多,世人对唐太宗的治世之道叹之赞之。此可谓天下之人归心其下矣!
惟有宽容可以释其人。
曾有一寓言:两人分乘国马和骏马并架而行,俊马咬伤国马之长鬓之颈,使其流血不止。段章至此。常人必言“骏马难此其咎矣,国马之主必杀之”圣人曰“人善则其马亦之矣”。寓言的下文如是说“国马若无其事,仍然行走自如。骏马回家后却浑身颤抖,水草不沾,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伤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托圣人之言,马之主人然此之宽容,其马必也顺之。寓言末演为:”国马牵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一只懂得宽容的马因其德释放了另一只伤害它的马的心灵,使这只马解脱心中的禁锢获得心灵的安慰,就这样一个宽容救了一只抑郁伤身的马
可见,宽容之心是难得的救命药啊!
假若唐太宗无宽容之心,无法容忍魏征之谏,那么,天下又怎么会有此段君臣佳话呢?如有,却一定是历王一样的昏君只弭谤也,终其安能求得天下顺之从之呢?
国马固危居于骏马之上,可是越是处于颠峰之上的就越要懂得生存之道,没有宽容又谈何生存之计量。
伟人的邓小平,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位令人信服的人,就在于她有隐忍之心。文革的他上山下乡,心甘诚愿当工人农民。他不管是当上党中央的领导,还是与平民一起劳动,都活得坦坦荡荡。最后他总结经验,力举改革开放,为全国人民拓宽了致富之路。这难道就不是宽容隐忍之成就??
一个人的小小误伤,你就断定是其想谋杀,想夺取,想独享江山,那么身为君王的不是一日都不得安眠了吗?而宽容就是信任他人,所谓得人心必得天下也!!
生活中我们有小心眼的时候,可是每当我们为别人犯下的错而烦扰时,不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使得自己天天在不开心中度过,试问,这又何必呢?
宽容有很多,只要你的一句:“没有关系。”“这又算得了什么了”“不用当心,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与人共处时懂得这些,那么生命便精彩无限!!
惟宽容得人心,惟宽容为人道之崇尚也!
作者写后留言:写完一看表才用了38分钟,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习惯,作文要一气写完,完卷后要从头再看一遍,当即在文后写上感受,于是我写下了下面的话:
“宽容,是当今一直流行于现实社会中的习惯用语,可是,真正行使它的人却极少。论证宽容,我从历史名人入手,就是要阐明一点,古人、古物尚且如此,然而作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我们,又怎能拖其后腿呢?所以我写下了此文以之呼吁!
点评:
不到40分钟,一个高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习作真叫人佩服!作者还别出心裁,用文言句式作分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之道理更加明白,加之用魏征、邓小平等历史名人作论据,由此文章的中心得以升华。作者还用词字字珠玑,可见功底之厚。(韩永风)
附:写作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九十四页)
一、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在证明的过程中适当的运用下列语句:
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篇6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让生活低配一点儿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许套作。
低配生活的高贵
泰勒·斯威夫特说:“生活不是如何在暴风雨中生存,而是如何在雨中起舞。”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资源和配置决定的,而低配生活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贵。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在剩余价值未得到利用的今天,低配生活塑造了作家毕淑敏的纯朴与善良。她说,电脑虽然方便快捷,然而一不小心就会中了病毒,把芯片里的稿子全部丢失。所以,她喜欢只用一支笔,只摆一盏茶来书写对人情冷暖和对自己孩子的教诲。毕淑敏女士的书畅销于全国各地,自己也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前列,然而她坚持不为家里购置新的电视、电脑等。蜗居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跑跑步,手握一只笔,她便像伫足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一样,获得了人生的大境界。曾经的居里夫人、鲁迅,不也正是在这样的低配生活里为人类作着贡献吗?在我看来,正是这样的生活造就了他们的勤劳与真实,性格的朴实,乃至高贵。
低配生活培养了周恩来的节省习惯,周恩来曾是国家总理,然而他从不利用公款吃喝,有时候没钱了还得让妻子邓颖超给大家请客,从而为一个国家节俭风气的形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追溯周总理节俭习惯的成因,除了与他所处的年代和自身经历相关外,更多的是他为自己营造的低配生活起了作用。如果他生活中处处都是高端的电子设备,手里拿着那个年代最先进的传呼机,那么他还会在一些小地方节约吗?低配生活不仅为我们节省我们不需要花费的资源,更培养了我们生活的态度与习惯。高配生活可以表现一个人财力的雄厚,却不能展现出它的主人品格的优劣,而最终能使我们高贵的还是低配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习惯。
低配生活是一种乡村音乐,一种重复简单却也恬淡的美。是炊烟袅袅、空气微甜,草木生香;是白米黑炭、长凳方桌;是一种贵重的宁静,让那些万年不用的资源物归原主,让自己的心灵如种子一般低入尘埃里去,让生活开出高贵的花儿。
【考场得分】43分
内容:观点明确,本文围绕“低配生活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贵”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为充实。评分20分。
表达:本文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评分18分。
发展:文章材料较为丰富,能够在生活层面上揭示“低配生活”与“人生高贵”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评分5分。
【场外分析】V
本文是议论文,从审题立意到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观点不太准确,缺乏严密性。从作文材料来看,命题指向“崇尚低配生活”,而本文作者却将“低配生活”与“人的高贵”生硬地联系在一起,观点显得不太严密。因为“低配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人的高贵”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必然。
第二,论据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选取了毕淑敏、居里夫人、鲁迅、周总理等人物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还是有一定论证力度的。
第三,论证不太准确。文章在围绕论点,对论据进行分析、阐述的过程中,有自相矛盾、强加因果、臆想杜撰的嫌疑。如毕淑敏的富豪榜的排名,居里夫人及鲁迅的低配生活的形态,周恩来不使用“传呼机”等。
【跳级升格】
泰勒·斯威夫特说:“生活不是如何在暴风雨中生存,而是如何在雨中起舞。”现代社会,多元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身份标签,进而追求更高的生活配置,以致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殊不知,功能的繁杂,高级的生活配置,未必是一件好事。简约些,可能会更让人感到舒心,让人产生对生活的美感。而这,正是简约之美。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在剩余价值未得到利用的今天,我们应该降低生活配置,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轻松。日本有一个品牌“无印良品”,意思是“沒有商标的好东西”。事实上,他们卖的日常用品都很简约,从颜色到样式,从材质到功能,都从消费者实用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没有过多的重复和累赘,这样简单实用的物品,反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为颜色单一,更容易让物品融入家居环境;功能单一,更容易体现专精的价值。
在无数种的颜色中,黑白两色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颜色,然而谁又能说由这两种色彩构成的世界不美呢?在巴黎时装展上,由黑白两色为主色调构成的时装,永远是最经典的。中国的国画,运用毛笔的钩转提捺等不同的技法,仅用黑白两色便可画出万千气象。《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富春山居图》的悠远,齐白石虾的灵动,徐悲鸿马的力量……充分说明了黑白两色的无穷魅力。简约,才是一种美。
中国文化独树一帜。唐诗的空山新雨、宋词的晓风残月,散文的言外之意、小说的铺垫伏笔,京腔的咿咿呀呀、昆曲的袅袅余音,无不说明:简,不仅是生活的逻辑,更是文学艺术的灵魂。毕淑敏文字的清新朴实是一种简,鲁迅文字的犀利泼辣也是一种简,在文学艺术中,处处存在着简,处处彰显着美。
“大道至简,大仁至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因为高配置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穹顶之下,人心日渐疏离,诚信虚无,我们从此变得复杂。而低配生活是一种乡村音乐,一种重复简单却也恬淡舒心的美。是炊烟袅袅,空气微甜,草木生香;是白米黑炭、长凳方桌、亲情围座……让那些万年不用的资源物归原主,让自己的心灵如种子一般低入尘埃里去,让生活开出高贵的花儿。
简于自然,行于简朴——这,就是简约之美。
【跳级要点】
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相比,修改几乎是颠覆性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提升。
一、立意。将原作就事论事的立意(生活之中的“简”),提升为“简”是一种“美”。
二、论述重点。根据立意,文章的论述由生活开始,重点论述“简”在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呈现方式及其所呈现的美、美的原因(即“道”),使文章显得更有逻辑性,更有深度。
三、事例的选择。改文删除了原作论证力不强的几个事例,如居里夫人、周恩来等,补充了时装、中国画、唐诗宋词等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例子,使文章显得更有文化味,更有品位。
四、语言表达上。将原文部分散句改为了整句,如文章第4段,这样使行文更顺畅,更有气势,从而增加了论证的力度。
【应考攻略】
一、审题要准。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首先,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次,要符合材料或命题的意图。
二、立意要深。立意要注意:首先,不要只是就事论事,要对材料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层的思考;其次,在贴近写作材料或题目主旨的基础上,尽量体现自己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对宗教、哲学的参悟。
三、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要体现文化味。首先,尽量选取人生、生命、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更能反映文化某些特征和内涵的人或事;其次,对一般的人或事,在分析解读时,尽可能阐释出它们在人生、生命、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意义;最后,叙例要简,重点在于分析其意义。
四、语言要“美”。要学会使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让文章更有气势,增添感染力;同时,在写作中,要尽可能让文章显现理性。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篇7
一、事例组成段落角度:单例成段式和多例组合式
1.单例成段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事例为文章的一个段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将事例内涵全面概括阐述,充分地证明论点。如2008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一篇满分作文片断:
青虫破茧成蝶,是因为生命航线中安排了破茧这一艰苦航线。海龟伸头探路,是因为生命航线中预定了尝试并躲避敌人的路线。
可是人总是要干预他们。好心人拿剪刀剪开茧,可蝶已无力再展翅高飞;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成群的小龟无力再见到自己的父母。于是我们才明白: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的生命航线是指向自然,远离世俗的。不明的君主改变他的航向,可陶潜只上任不足百天,便辞职归隐。世俗的利欲不适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当他回到自己生命航线时,不免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不免由衷感叹:“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悠然自得,恬淡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我们不能改变。
【简析】考生在简单地分析完材料后,非常简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然后用单例成段的方式展现了陶潜的事例。文章先引用陶潜的诗句表明陶潜的正确的航线是什么,接着写不明的君主却要改变他的航线的结果,最后又写陶潜回到自己的航线上的表现,文章用一个段落将陶潜的事例充分展开,对比鲜明,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2.多例组合式:就是一个段落中列举多个事例。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一个段落中可以叙述所选取的不同角度的事例,不仅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而且可以多方位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组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详叙组合式和略叙组合式。(1)详叙组合式。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的一篇满分作文片断:
遭遇挫折时,我们不要轻易说“不”。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人生的黄金时代——21岁的时候,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双腿瘫痪了,从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人生。双腿瘫痪,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来说,该是多么多么沉重的打击啊!瘫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史铁生坐着轮椅,痛苦地徘徊在地坛公园里,有时真想以死来了却此生。是他的母亲,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女性,给了他深沉的爱和生存下去的勇气,让他没有轻易说出那个“不”字——不活了,而是选择了走文学创作的道路,毅然拿起笔来,去描写丰富多彩的人生,去刻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给迷茫的人以启示,给痛苦的人以鼓舞,给空虚的人以充实。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像史铁生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西汉的司马迁,在遭遇宫刑以后,他没有轻易说“不”——我不想活了,而是忍受这奇耻大辱,继续他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的曹雪芹,在家道中落以后,过着三餐都吃不饱的日子,这时他没有轻易说“不”——我过不下去了,而是刻苦地写作,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了《红楼梦》,成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假如他们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都轻易地说“不”,选择“不再活下去”,那么后人还能知道司马迁、曹雪芹、史铁生这些光辉的名字吗?世人还能享受那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吗?中国的文学史还能像今天这样熠熠生辉吗?
【简析】文章采用多例详叙组合的方式展现所选取的中国古今两个时间段上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司马迁、曹雪芹三个事例,每一个事例都紧扣论点详细叙写了他们遭遇挫折时都没有轻易说“不”的做法与带来的结果,这们使得文章极富说服力。
(2)略叙组合式:就是组合在一起的每一个事例都简略叙述,多采用排比的方式或整散句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好处是事例叙述简洁,句式整齐或多变,使文章显得富有文采。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坚强”的一篇满分作文片断:
坚强是古人成功的阶梯。古人身处逆境却成就一番事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坚强的光芒。仲尼“韦编三绝”的故事家喻户晓;匡衡“凿壁借光”的事迹妇孺皆知;“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的美谈大家也耳熟能详,这些坚强的伟人用坚强的力量克服物质生活的贫乏,终于成就一番事业。【简析】文章论据叙述非常简略,运用排比的方式展现了仲尼、匡衡、苏秦、孙康的故事,这种展现方式,事例让人觉得熟而不俗,即使文章简略,同时又有文化底蕴。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面”上概括时。
二、事例运用句式的角度:复句式和单句式
1.复句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将论据材料用不同关系的复句来展示出来。常用的关系复句有:转折关系型、因果关系型、条件关系型、假设关系型等。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语意重点突出,能更充分地突出论点,材料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1)转折关系型。这一类型的叙述中经常用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像“虽然„„但是(却)„„”或单用“但”、“却”等。如:
夏洛蒂〃勃朗特奇特的一生布满了崎岖与坎坷:亲人离世,家庭贫困,但她没有对生命说一个“不”字,她集中精力,历尽困苦,终于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简〃爱》,终于英国文坛上享有崇高地位。(2008年高考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简析】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的事例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展示出来,尤其用一个转折词语“但”突出叙述出了她在这种艰难条件下没有对生命说一个“不”字所产生的结果,有力地突出了论点。
(2)因果关系。这一类型的叙述中经常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像“因为„„所以„„”“正因为„„所以„„”等。如: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有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司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搬弄是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2008年全国二卷《精神的三间小屋》)
【简析】作者用因果复句叙述了未充分思考的庞涓与司马懿两个反面事例和阿基米德与卡文迪许两个正面事例,即使事例叙述非常简练,同时又显得论据丰富。
(3)条件关系型。这一类型的叙述中经常用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像“只有„„才„„”“只要„„就„„等”。如: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臵,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经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却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才有了嵇康的片林打铁,广陵绝唱,才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高呼,才有了刘伶抱栏杆而舞,把盏而歌的吟唱。(2008年全国二卷《精神的三间小屋》)
【简析】作者用“只有„„才„„”的条件关系的形式将嵇康、阮籍和刘伶这三个事例扣紧论点简洁地展示出来,即使句式整齐,又显得材料丰富。
(4)假设关系。这一类型往往有正例反设和反例正设两种类型。材料叙述中经常用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像“如果„„就„„等。如:
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成功的甜头只属于敢于尝试的勇者,如果一个人对任何都轻易说“不”,那么他就不可能抓住成功的机遇,更没有机会登上胜利的顶峰。在2004年雅典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如果在落后0:2的劣势下泄气,没有勇于挑战对方的信心,那么胜利就永远无法成功获得。(2008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简析】作者将2004年雅典奥运赛场上的中国女排作了正例反设,阐明了轻易说“不”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的观点。
2.单句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将论据材料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展示出来。好处是行文简洁,可以将多个同类事例列举出来,增强文章材料的丰富性。如: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2008年江苏卷《好奇心》)
三、事例运用修辞的角度: 排比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以排比的形式将多个材料组合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论点。好处是句式整齐,使得文章富有文采。如: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会着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总是由自然而生,与自然中生灵万物有着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2008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简析】作者将三个事例分别用一个单句的形式叙述,然后用排比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即使材料叙述非常的简洁,又使行文句式整齐,文采斐然。
四、事例运用人称的角度: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材料这是常用的方法,前文所举基本都是此角度,不再赘述。好处是客观性强,让材料自己说话,实证性强。
第二人称展示材料,好处是让人感觉亲切,抒情性强一些,更能体现作者的倾向性。如: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生命,因为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战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2008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
【简析】作者用第二人称叙述了陶渊明、庄周、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和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四个事例,用与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方式非常鲜明地展现了他们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原因,水到渠成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议论文事例论据展现方式远不止上述几种,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材料叙述完后观点都应呼之欲出,扣紧论点叙述材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原则。
议论文中事实论据概述的原则:
1、不违原意
2、简洁明了
3、有所侧重 例:《面对挫折》(节选):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面对挫折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的品格,也使巴尔扎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也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而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却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上帝给了他世间最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他积极、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你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 挫折,不是失败的理由,只有在大风大浪中依然扬帆勇往直前的小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谈“高度”》(节选):
当一位登山运动员在6400的高度悠然下山时,还很干脆地回答:“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能够攀登到的最高处。” 有人为他没能再攀高一点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而感到惋惜,我也为他感到惋惜。我们都有过跑长跑的经验,当长跑跑到一定的时候,身子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整个人就像面临死亡似的难受。可是一旦越过了极限,跑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高度”,一个考验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高度”。你跨不过这一“高度”,你就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而一旦你越过了这一“高度”,说不定你或许就成了伟人。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可是巴尔扎克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他具有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越这一“高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使他的作品永垂青史的吧?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他遇到了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该感到万分的痛苦。可他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当人们看到他时,他正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曹雪芹晚年生活没有着落,连饭都吃不饱,在一般人看来他该为生活奔波,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哪还有闲工夫搞什么小说创作,可曹雪芹却跨越了生活艰难的“高度”,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
愿你不要被你面前的“高度”吓倒,做一个勇于超越自己的极限的英雄!《面对诱惑》(节选):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著作。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凯勒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相反的,如果禁受不起外界的诱惑,就难以保持自我,难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网络游戏会诱惑你,网上聊天会诱惑你,歌星影星会诱惑你,淫秽读物会诱惑你,色情场所会诱惑你,名牌商品会诱惑你,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会诱惑你……如果你不能以顽强的意志保持自我,今天受这个诱惑,明天受那样诱惑,你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
(上面三个论题,“面对挫折”、“谈高度”、“面对诱惑”,同时运用巴尔扎克、曹雪芹、西西弗斯三个人的事例,紧紧围绕全文中心论点对事例有所侧重地进行概述分析,并善于点化,)
训练1: 事例紧扣论点有所侧重地概述 题目:《谈“伯乐”精神》
论点:奖掖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
材料: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病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感叹。一匹千里马,无缘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一个人才被无端埋设,能不令人惋惜吗?所以当代领导者应该学做伯乐争做伯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发现人才多举荐人才。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哪有傅抱石这只千里马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
探讨病因和处方。
病因:照抄材料,没有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剪裁。
处方:找准徐悲鸿发现人才这个吻合点,进行扩充,对无关内容要略述概述
展示修改后的文段:
著名画家傅抱石因穷困不得不卖画为生。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徐悲鸿眼睛一亮拍案惊呼,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这只千里马终于找到了纵横驰骋的疆场,找到了建功立业大好时机。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训练2:依据论点分析材料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塌实、衷心敬业。根据以往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中心论点:分数重要,但分数背后的素质更重要。)
例文: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塌实、衷心敬业。根据以往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由此可见,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它背后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因果分析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该警察局领导的头脑发热,也不是他们的有意炒作,更不是对高分者的偏见。而是因为他们深知,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人的素质、特质才是最重要的。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假设分析法:试想一下,如果录取的是分数在前面的那部分人,不能说他们的工作就一定做得不好。但时间一长,也许他们就会心生抱怨,耍点小聪敏,做些投机取巧的事情。这样的话,就会给本就繁忙的巡逻工作带来更多的麻烦,甚至给警察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正反对比分析法:该警察局的做法确实有违常理,但细想一下,也不无道理。分数高的当然有很多优势,也定能把工作做好。但正因为他们占有优势,很有可能会抱怨工作环境的不如意;或计较待遇的不合心。一旦有更好的工作,会毫不留念地离开。而分数低的则不同。正因为他们没有优势,他们反而会更加珍惜这份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把工作做得更好。
例文五: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正例)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反例)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叙例”简洁鲜明)试想,一个内心....................... 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议例”点出本质,揭示与观点的相通点)(2007年满分作文 湖南考生《诗意地生活》)
在这个文段中,作者选用了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薛蟠两个事例进行对比,一个是心“如水般澄澈”,一个是“浑身散发着酒肉臭”。论据形成正反对照,然后简洁分析点睛,这样一对比、一分析,两个人内质不同,生活品位自然迥异。论据很好地论证了观点,令人信服。
【规范议论文例文】
眼光
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罗丹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我们身旁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有多少动人的画面啊!可是,我们忙于世务,匆忙地赶路,匆忙的眼光无法看到这些美景。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花就应该那样鲜艳,草就应该那样嫩绿,人性就应该那样善良,于是,心中的那份触动和敏感随着匆忙的眼光悄悄丢失了。于是,便有了生活枯燥乏味的感叹。海伦·凯勒尽管双目失明,但她并不缺少欣赏的眼光,发现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这是因为她内心深爱着这个世界。可见,以爱心做基础,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就会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多么美丽,心里就会充满阳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二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那些原本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体操运动员桑兰,祸从天降,一夜之间由一个灵活好动的女孩变成无法动弹的病人。面对灾难她没有退却,反而活得更加精彩,这也是因为她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推荐阅读:
第六周作文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12-21
事实论据的选择原则05-16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07-28
高中议论文论据素材:选择11-28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论据跟事实论据09-21
付出获得成功的论据12-01
刚正的议论文论据06-15
企业家成功的故事论据08-27
珍惜的议论文论据素材05-29
母爱的议论文理论论据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