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2024-07-11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精选11篇)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篇1

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从事教育教学快2年的时间,收获颇多。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与有了自己新的认识与启发,也对于七中这个校园氛围渐渐地产生无法磨灭的情感。

担任班主任也快2年的时间,对于管理班级问题自己一直都在学习与实践里积累经验。对于问题学生,我发现平时了解与关注的时间更多,接触多了,对于他们这样的群体,有时候自己觉得没法入手让他们能够有实质性的改变。

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与问题学生交流的主要对象。

重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问题学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为“问 题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问题学生问题由来已久,且已是深层的、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应享有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教育。教师不应抱怨他们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而应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身心发展上的问题,从人的心理上全面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同样的欣赏和期待,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或将他们分别隔离开来,分散到不同的班级,控制他们的接触,以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尊重自己,并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融合到其他普通学生群体中,共同学习生活,并依靠群体合作的力量,逐步解决他们的问题。

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解放学生,为他们创建开放的管理模式。改变一下管理模式,解放学生,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自我管理,自我磨砺,也许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加强教育的协调、沟通与整合,为“问题学生”逐步建立社会大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协调整合的思考。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整个社区都有为他们提供教育支持的权利和义务。假如将所有的教育力量都整合起来,为他们创建一种有效的社会大教育体系,无论何时何地对他们的教育都不出现空白,那么,“问题学生”的问题也许会减少、变小、消失。

重新审视学校处理方式,避免粗暴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出轨行为,这也是学校应该反省的。很明显,当学生出现过错时,学校有时会采取过激的惩罚措施。本来是属于教育批评的范畴,学校却暴露其隐私,公开处理。尤其在学生早恋问题上,措施非常过激,让学生转学或警告处分等。这一“非法宣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自尊和名誉受到伤害不说,更有可能是留下心灵上的创伤,给成长过程造成难以摆脱的阴影。

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学生因为年幼缺乏自制,不能理解这种对自己的不公,更容易激起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的道路。有的学生在受处分后,离家出走几个星期、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度日。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认为,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使“问题孩子”失去了自信、自尊,甚至生活的希望,而她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一切。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给有过错的学生再加以打击,而应给予宽容和引导,教会他们正视自己的过失,认识什么才是健康而积极的人生。只有走出阴影,才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在明媚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当我们耐心地审视今天的教育,教师的自我实现越来越明显,而教师的自我实现应在提升育人理念和师德上狠下功夫,而不是以损伤学生的自尊为代价的自我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教育就是在一天天地减少学生身上的错误。允许学生出错首先要承认生命的差异在这种爱的感染下,再差的学生也会在出错中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班级为了比平均分,一些老师不是以不断提高“问题学生”的自信为突破口,而是拼命地从“问题学生”身上去“挤”去“压”,这种教育只会给“问题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障碍,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烦恼,使“问题学生”增加更多的“问题”。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允许出错,出错也是教育。

让学生的“问题”在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提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篇2

为了评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正误。下面, 我们把要讨论的范围定在具有正常智力水平且学习内容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知识的学生。那么对于这些学生, 所谓 “教的好”和 “教不好”的评价, 亦即进步与否的评价, 就不能只看某一学科, 更不能用一个学科的考试分数评价整个教师团队, 这样的评价对那些教育效果显著的学科及其老师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客观的。

那么, 单就某一学科而言, 是否就可以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进行评价呢? 换言之就是 “在单一学科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种说法。我们认为即使是这种说法, 其是否合适还要具体分析, 其适用范围也是受到限制的。因为评价学生在某一学科是否进步, 不能只关注其学科的考试分数的高低。对于学生的评价, 除了这一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之外, 还应该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反应有很多种形式, 比如: 有的感兴趣、愿意学, 有的不感兴趣、不愿意学; 有的学得快得分高, 有的学得慢得分低; 有的进步快, 有的进步慢。鉴于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学科时尚且表现出如此多的差异, 我们又怎么能只拿考试分数这一种标准一刀切地评价教师呢?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既如此, 是否 “在单一学科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说法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呢? 也不尽然, 这还需要分以下四种情况看:

第一种情况, 学生从心底里对本学科不感兴趣, 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均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用权威逼迫学生学习本学科内容, 虽然学生大概也能在脑海里留下一鳞半爪的知识, 但最终也不会改变其在这一学科不感兴趣、不愿意学的本质面貌, 当然也不会改变其在考试分数的糟糕表现。此时用 “在单一学科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说法评价老师, 是否合适呢? 我们认为不合适。毕竟学生不是天才, 他也会有不愿学也学不好的一些知识,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有多种智力, 但并不是每种智力都拥有很高的优势。所以对于有些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的情况, 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用那句话来评价学科教师。

第二种情况, 学生原来对本学科不感兴趣, 现在经过教师多方教导之后开始对此感兴趣, 并且愿意学习本学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被激活, 就这一点成就来说, 学生是进步的, 教师是教得好的, 是有能力的。类似这样的学生, 我们教师需要更多的不仅仅是努力, 还有等待。因为后进生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 长久而不懈的付出终究会换来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只因其考试分数尚未提高而忽视其内在学习动机的转变, 也不能藉此评价教师教得不好。因为假以时日, 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 学生的兴趣和考试分数肯定会越来越高的。

第三种情况, 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 但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一般, 方法有限, 思想落后, 导致学生在学习本学科知识时出现 “吃不饱”的现象。更有甚者, 教师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进而导致学生在考试分数上增长有限或者不增反减。学生因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渐渐失去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用 “在单一学科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来评价教师才说的过去、站得住脚。

第四种情况, 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 教师也教得有声有色。此时, 师生之间相得益彰、如鱼得水, 教师乐在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学生乐在 “师者, 传到授业解惑者也”。师生之间合作顺利, 学生的学科成绩能保持较高水平, 而且在学习之余还能有所创造。老师教的更加自信, 学生的积极反应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这种师生双赢, 共同发展的结果正是教育各方一致期望的结果。这种情况与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正好相反, 师生之间没有相互埋怨, 反而是相互成就。

综合以上分析, 就某一学科而言, 学生若在本学科上不具有天赋, 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学, 那么无论学生的进步多少, 都不可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来评价教师。学生若由不感兴趣在受教之后到感兴趣, 由感兴趣到获得足够的发展, 这就更不能简单的用陈老先生的那句话来评价了。只有在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 但因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法、思想等原因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甚至淡化了学生的兴趣, 这时用那句话来评价才是合适的, 应当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 如何评价双方的作用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能否学好某一学科, 主要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在动机强弱,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性的, 是外在的。因此, 判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就需要从学生对该学科所持有的兴趣以及被激发的动机来评价, 而动机的强弱在于教师的影响。

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新认识 篇3

一、激发兴趣,首当其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知道,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要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目的教育,并尝试实行柔性管理,营造宽松环境。首先是基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以前教师是“为教而教”,现在要变成“为学而教”。还有,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个性较强,渴望被重视,也渴望成才,民主意识很强,故柔性管理要引入体育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对待不同素质和不同地区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及需求,给予不同的“待遇”。因为每个学生爱好不同,各个学校条件也不一样,各个地区的学生是不同的,而我们却用同样的课程来实施体育教育,当然会使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如果教学内容丰富,可供教学选择的教学项目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在此基础上,要多向学生介绍体育常识和一些体坛新闻,使体育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二、准备互动,靓丽风景

体育课开始前,准备活动必做。以往的准备活动,无非是跑步和徒手操,时间一长,教师懒惰,学生麻木。中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所以我们的准备活动要改进。作为体育教师,要用多变的准备活动来增添体育课堂的色彩,比如增加有趣的游戏、健身操和街舞等活动内容,总之社会流行什么,我们就介绍什么,就做什么。教学实践证明,多变的准备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感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还能树立他们的信心。在设计准备活动时,老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准备活动的设计中来,如设计游戏、制定规则、编各式各样的舞蹈等等。学生通过搜集准备活动的素材,学会了加工整理,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更加能够培养他们合作和探究的精神。自己设计的准备活动,大家做起来都非常珍惜,因为它融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聪明和兴趣。当然,在做准备活动方案时,老师要及时引导,使活动切合实际、积极向上,不应偏离教学内容和目的。

好的准备活动确实是体育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它能让学生动得安全、学得开心、玩得尽兴,能打通与教材内容之间的通道,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表扬批评,结合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且必不可少,同时也是对学生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注意表扬和批评的合理性、艺术性。

教师表扬要当众表扬,批评不然,应尽量避免当众,尤其不可轻易点名批评。微笑的表扬能给人以和善的感觉,批评时要注意严肃性,忌讽刺和挖苦、侮辱人格,更不可随意批评。表扬和批评,要适时和符合实际。一般情况下,表扬应及时,教师对学生公正的评定,会使学生信任评定,从而会不断提高。对批评而言,教学秩序较紧凑时,可采用延时批评和个别批评。如果问题严重,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应该及时批评,但不能言过其实,否则学生心理会压抑,对教师反感和厌恶。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表扬和批评方式,视情况而定,对症下药,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分清是非,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使其产生荣辱感,进而使他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全面人才,发挥体育作用

当今社会是以科学、技术和管理为三大支柱,而教育则是这个支柱的基础。学校体育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各国有所差异,但总的目标一致。“最全面发展”包括健康、学术、职业、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其中健康是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其他都难以发挥充分的作用。所以,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起着特殊作用。起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健身育心作用,即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2、教育作用,即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出好的道德品质,养成群体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3、陶冶情操作用,即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得到体育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人们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体育锻炼和健身成为时尚,可以修身养性、保持青春、延缓衰老,所以学会几种锻炼方法是必要的,也是终身受益的。4、文化传递作用,即让学生学得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掌握一些基础体育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和发展全世界体育打下基础。

我对人生的新认识 篇4

小时候,人生这个字眼是多么的陌生、抽象,每天都没有烦恼,玩耍便是生活的全部;上学了,慢慢发觉原来人生是这么的复杂、多变,有快乐,也有痛苦;大学了,思修课告诉我们,人生也可以很简单、明确,只要我们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

人生是什么?人生,一个朴实而深刻的字眼,人生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人生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人生如书,一本深沉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写好,读懂这本书。所以,我们一辈子的目标便是努力地写好,读懂这本书。

人生是一本书,人生观便是这本书的基调。基调好不好,正确不正确,便决定了你这本书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不一样,但大致还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2、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

3、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

4、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

5、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6、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显而易见,幸福主义人生观、乐观主义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才是我们 所应该追求的,才是人生这本书正确的基调。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所以人生观与人生价值观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要想有正确的人生观,必须要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端正人生坐标,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1、珍惜人生。是珍惜人生还是游戏人生,这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关于人生态度的一种选择。诸如信奉和推崇金钱万能的“拜金人生”;我行我素,不要约束的“潇洒人生”;玩世不恭、及时行乐的“游戏人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糊涂人生”;不惜铤而走险的“赌博人生”等。这些都是很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之所以会产生,归根到底是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倾斜,步入了人生实践的歧途。其实,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责任和义务的,应该认真履行,不能游戏;人生总是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特别是革命军人,对国家和人民负有神圣的使命,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地做好各项工作,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达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珍惜人生、热爱生活、努力工作,都是履行使命和义务的具体表现。当然,珍惜人生,并不否定勇于牺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勇于牺牲不等于不珍惜生命,珍惜人生也不等于苟活偷安。在革命军人的人生观中,勇于牺牲和珍惜人生统一在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中。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革命军人可以毫不犹豫地赴汤蹈火甚至献出生命,这是革命军人人生价值的体现;在工作、训练和日常生活中,革命军人格尽职守,勤奋努力,百般珍惜人生,认真对待人生,这同样是革命军人人生价值的体现。

2、选择乐观的人生。人生总会有酸甜苦辣,乐观还是悲观?这又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有人认为“人生如苦海”,“世事艰难”;有的人一遇挫折失败,就烦恼苦闷,彷徨悲观,甚至自甘沉沦,厌世轻生,这是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而又充满矛盾。成与败,苦与乐,灾祸与幸福,等等,常与人生相伴。这是客观事实,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它,正视它。同时,事物又是辩证的,生活中虽有假丑恶,但真善美总是主流;人生之路虽然坎坷崎呕,但艰难中包含着顺利,愁苦中孕育着欢乐,黑暗中透露着光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一些人之所以陷入悲观主义,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懂得这个辩证法。我们革命军人持乐观人生态度,就是以这个辩证法为基础,它指引我们笑对人生,正确地去承受生命历程中任何挫折和不幸;同时,勇敢地去迎接一切挑战,去解决各种矛盾和困难,并以此磨硕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在不懈地追求奋斗中,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能够战胜双耳失聪的打击,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创作出《英雄》、《命运》等辉煌乐章,就在于他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为神圣的音乐艺术事业而献身的人生观、价值观。

3、选择拼搏进取的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拼搏进取,赢得成功,还是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这也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人生态度的选择。有入觉得“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拼搏进取,难得成功,苦了自己苦家人,不值得,这实际上是一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我们作为革命军人当然不能持这种人生态度,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应该选择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被誉为我军“枪榴弹之父”和“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著名兵工专家吴运择,为了彻底改变八路军、新四军武器装备陈旧落后的面貌,冒着生命危险研制武器弹药,尽管九死一生仍矢志不渝,继续拖着伤残之躯锐意进取,为我军兵工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军以较小的代价夺取重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就是为我军兵工事业拼搏进取的一生。所以,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就难以克服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困难;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就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就不能实现我们的宏伟战略目标和远大理想„„在拼搏进取中,一个个闪光的足迹,显示着珍贵的人生价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会一帆风顺,成功也不会唾手可得,人生的旅途中还是会充满坎坷,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激励自己,明确目标:

1、人活着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人为追求自己幸福,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欲望,为了人生奋斗目标人必须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乐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每个人都要寻找的快乐。如没有斗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遭到世人种种手段而艰难生存。因此为使自己生活更幸福,必须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尽己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自己努力了,他去实现的过程心情就会快乐

2、人活着必须要有追求,如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将会迷失自己,会活得很空虚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其实我们要的很简单,我们要的只是幸福。幸福是什么,他没有具体的概念,也许是种感觉,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物质,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少,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但是精神上的富有,显得更重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意念是神奇的,只有精神富有,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要有物质追求,生活的质量才有保障,但不可以为物质所迷惑,物质的背后是对理想的执著。我们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做个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活洒脱点,人生时刻面临困境和挑战,敢于面对生活的波浪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时刻追备着,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为我们深爱和深爱我们的人好好活着

3、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无法回避不开心和痛苦的事,怎样让自己在经历这些伤心和痛苦后还能开心起来呢?我觉得真正快乐源自于对痛苦领悟,因为没有痛苦人生是无法感受到快乐的,我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它,理智地剖析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放弃,才懂得珍惜,才能记住该记,忘记该忘记的,才能剖析人生中的痛苦,让它成为你人生一种财富、一段经历、一份回忆、一种领悟而不是痛苦,这样我们就能坦然直视过去,坦荡人生快意人生,无悔人生,人生才有真正快乐,而不是逃避和掩饰,更不是强作欢颜。因为我相信,人生是要我们面对的,不是逃避,我们可以伤心但决不能沉溺和逃避

4、天天开心,无优无虑是人生生存意义?和惊天地一样,那就要事事想得开,把挫折乐观对待,把困难看简单.遇风躲起来,遇雨把伞带.让自己适应气候变化,让心情随时调整,只要坚信快乐是你的,开心就会与你相伴.人生的路不是这样简单,但你可以简单的面对,面对只要开心的现在.小的插曲,还要欣赏,听过品过,就要收起来,回味它的甜,丢掉无奈.相信开心快乐永远在你身边陪伴,愿你永远笑开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临的问题,而人生中烦恼也好像总是如影随形,不论你想得开想不开,日子还是天天过,开心不开心也是一天,人要学会调整心态,或用种心理暗示的方式来使自己愉快,想想你拥有的,别人没有的,知足常乐.学会快乐.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决定。生活是自己的 全看你自己如何选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应该是对世界有价值的,也就是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会留下一些对世界有价值、值得他人回味的东西,这样你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

对医院后勤工作的新认识 篇5

医院后勤服务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医疗临床一线,二是在医院就诊就医的病患者。

医院后勤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在基层临床一线,直接面对医生、护士、病患者,提供物质和服务保障,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工作环境往往又脏又差;二是后勤工作突发性较强,医疗临床一线急需什么,就要第一时间提供什么,不能拖缓、怠慢;三是工作层面比较广,而且繁琐,大至基建维修工程,小至一针一线,包罗万象;四是后勤工作给人的印象是一份又苦又累的工作,后勤人员地位低,收入少,工作心理压力大,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往往被人歧视。

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医院后勤已经成为集管理型,技术性,知识型为一体的专门学科。这个也是医院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必须坚持为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服务,特别是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服务上门、收送物品上门、及时有效地保证各种供应、主动到科室进行巡检维修工作等。后勤工作人员要深入门诊、病房和科室,听取医护人员和病患者意见,做到想临床之所想,急临床之所急,为临床提供全面、周到、优质的服务;要强化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有作为才有地位,只有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赢得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好评。

二、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后勤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水平、能力的高低。为此,一要培养和引进有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后勤专才,更好为临床提供相关服务;二要提高原有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三要开展法制教育,树立安全意识,重视医院安全生产和保护病患者的人身安全;要做好基建维修、物资采购等方面的透明度,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平、廉洁、依法办事。

三、不断强化成本核算。

由于后勤工作直接与财务物资打交道,而且开支较大、项目较多,讲究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效益,是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因此,在物资采购方面要按程序办事,货比三家,降低成本开支;要健全各项招标采购制度,做好各项物资采购管理;要坚持技术进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以最优采购为原则,节约能源消耗。

四、不断强化监督考核。

管理模式转变,医院如何加强监督、检查、考核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切合医院实际的考核指标,严格临管,保证服务,确保医院各项业务工作规范、有序运作,为临床一线和病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勤保障服务。

每个员工都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岗位,要有“今天工作不努力 , 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在任何公司任何平台上都起不到作用,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更得不到想要的薪水。

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篇6

中国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而台湾政治经济地位特殊,这些都迫切地要求两岸关系得到缓和,台湾能早日统一。在此,我们小组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更深层次分析两岸关系为主线,以如何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为目标在武汉科技大学校园开展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通过考察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及旅游方面知识的了解来展开,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同学生见面。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题目针对性十分强,第1-3题有关历史,由应晗璐同学负责;第4-5题关乎经济,由李莹同学负责;6-8题是政策问题,包括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双向政策,由赵承健同学负责;9-10题是关于文化娱乐和旅游方面的内容,由万碧霞同学负责。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面向全体武科大师生展开,主要在学生中进行,同学们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停留在一个模糊而又较低的层次。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认识的主要来源是各类社会媒体,其中包括台湾电影电视剧及歌曲等文艺内容和新闻以及网络资源。我们小组此次调查的目的便是了解并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对两岸统一的企盼程度,在此基础上寻求方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其对此认识的深化,为两岸统一做贡献。

二、基本经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各大社会媒体和网络,《海峡两岸》这一节目直击两岸热点,分析十分透彻,我们从中获益良多。而日益健全的网络系统又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使我们能迅速并准确掌控两岸格局动态。而历届学生的问卷调查无疑是我们的经验基石,在此基础上我们借鉴并吸收经验,就当前台湾问题的不断演变而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查方案。

三、问卷调查后得出的存在问题和今后建设方向

通过两天的问卷数字采集和内容分析,我们小组成员从各自负责的版块对两岸问题做出了一些见解。

历史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历史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而一个地区的历史与它其他方方面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个地区的经济、人文、教育、宗教信仰等的发展通通离不开它的历史,所以要了解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

这次的调查问卷中有三道题诗关于对台湾历史考察的,一道是古代史,两道是现代史。针对第一题:“台湾是何时开始与大陆进行的第一次官方交流?”,问卷答案的正确率只有26.5%。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这是我们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正式开始,这个题反应出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古代史缺乏一定的了解。

第二题:“清政府何时将台湾设为行省?”,问卷调查的正确率更是低的可怜,只有16.3%。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三道题中正确率最低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清政府对台湾的统治并不了解,而这是台湾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三题:“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咋哪个城市建立了台湾的党组织?”,问卷调查的正确率是28.6%。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个问题的正确率略显高,但是还是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给出了正确答案,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近代史及台湾早先的党组织不是很了解,这是一个里程碑,我们应该铭记。

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兴趣和新闻上,而是对我们祖国和领土的关怀上,台湾问题也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所以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加强对台湾历史的认识。

经济

台湾问题是影响我国的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可是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的理解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做了这个问卷调查。而在经济这一方面。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可以解释很多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并且经济交流也是体现两岸关系和两岸交流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因此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经济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事非常有必要的。

台湾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在这几个时期中,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为台湾的经济发展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大陆对台湾民众的考虑,大陆方面给台湾方面许多方面的照顾,但是没有达成一定的规模和规范。就在中国要与东盟国家合作,形成10+1,以及日本和韩国也将加入而形成10+3,而在组织中,中国又处于主导地位,台湾考虑到将要被边缘化的危机问题,与大陆方面协商,最后形成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问卷调查中的第四个问题,49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约2%)对此问题非常了解,26人(52%)对此问题有所了解,又21人(约42%)对此问题了解甚少,只有一人(约2%)对此事是从未听说过而不知道的。

情况还是比较了乐观的,但还是存在有人对此问题的一无所知,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对台湾经济的了解事很有必要的。我们的目标应该做到尽量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一些台湾经济,尤其是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少部分同学对此问题非常了解,避免有同学对此问题一无所知。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把祖国与自己紧密相连系,同呼吸共命运。不能嘴上说关心台湾问题,而实际上很少去了解台湾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组员谈论,一致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谈台湾的认识程度:

1.出海报,将一些台湾的时事新闻张贴在公告信息栏;

2请讲师做有关台湾方面的讲座,让同学们听一听大师们对台湾方面的看法;

3播放有关台湾方面的一些节目。

政策

一直以来,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高度关注的复杂的政治问题。如今,为解决台湾问题,两岸政府都采取了相关政策,而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很是棘手。台湾问题发展到今天,已不只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也不只是两岸能否统一与何时统一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否应该全面关注时政,及时了解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忧天下之忧呢?

根据“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了解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台湾问题认识程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台湾问题相关政策的认知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五题中2008年11月4日,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的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使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变成了现实。可是此题正确率仅为28%,这些数字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海峡两岸的政策问题关注、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六题调查马英九上台后做出了哪些重大事件,结果显示,62%同学知道答案A事件,68%了解“陈江会谈”事件,而其他几项重大事件普及率并不高,绝大部分同学对此了解程度不深。

第七题考察和平发展的三大要素,正确率是48%。互信、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发展的主线,围绕这一原则,大陆和台湾关系呈良性发展状态,尤其是马英九上台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阻碍更大地减小了。

第八题台湾为抵制大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统一公投的“台湾问题决议案”(64%了解)、改国币、改国语,删除“中国”字样(46%了解)、“台湾正名、国家制宪”运动(34%了解)、出境护照加注“台湾”二字(38%了解)。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部分大学生对台湾及大陆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多,关注度过低。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台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台湾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生命线,海洋运输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已由过去的地区性大国正在向世界性大国迈进,使得台湾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和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存与发展方面,台湾是中国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通往各大洲海上运输线的战略中枢,失去了台湾,中国将失去海洋,失去了海洋就失去了海上贸易安全,国家经济发展就将受到限制,也就失去了民族富强的希望。在国家安全方面,失去了台湾,中国的海军将被禁固在自己的内海,美日台建立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将对中国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使中国处于十分被动的战略态势。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失去了台湾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在内部,西藏、新疆、甚至内蒙古都有分裂出去的危险;在外部,某些国家将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属于中国的海域和岛屿,这决非危言耸听。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台湾问题的本质及其现状,从而激起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兴趣。

在学校里,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了解台湾问题。比如,在学校里开设台湾问题透析选修课,关注时事;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台湾问题知识普及团日活动,做知识新人等,通过这些渠道来引导大家关注台湾问题。

文化娱乐及旅游

近年来两岸三通在制度上早已实现,实际落实情况也是振奋人心。我个人认为,两岸关系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情况是非常乐观的。

在第九题“下列哪些来自台湾?”中,A选项海角七号得票32(64%);B选项听说11(22%);C选项不能说的秘密24(48%);D选项盛夏光年4(8%);E选项李安14(28%);F选项朱延年5(10%);G选项贾静雯27(54%);H选项林青霞17(34%);I选项侯耀文4(18%);J选项李敖30(60%);K选项王蒙2(4%)。从这一数字结果来看学生对于台湾的文化娱乐还是很感兴趣的,近年来台湾偶像

剧在大陆的热播无疑大大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最后一题是问答题,你能列举出台湾的哪些著名景点吗?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希望去哪里?在这一题中,一半的人对台湾日月他那情有独钟;对阿里山和台北感兴趣的同学都占10%;高雄、101大楼和台湾故宫博物馆分别占票6%、4%、4%;此外,天涯海角、大排档、玉峰、澎湖、基隆、妈祖庙、中正纪念堂、新竹、台南,浊水溪等也纷纷出现在学生的答案中。

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却因美国等霸权主义的干涉而迟迟未能得到解决。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这使得两岸交流成为必然。我们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加深,双方的误解和矛盾也必将随之冰释,文化娱乐和旅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出口。大陆人民尤其是大学生对台湾的偶像剧和歌手青睐有加;台湾人民对于大陆的风景名胜以及传统文化也是十分尊崇,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四、参考文献:

《联合国2758号决议》(2001年4月20日)

《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民国六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国家统一纲领》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篇7

1. 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 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

《反思教育》 (下面简称报告) 面对世界新的挑战, 提出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 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总的精神如报告导言中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 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在教育和学习方面, 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 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 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 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 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 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报告提出未来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报告强调经济发展必须遵从环境管理的指导, 必须服从人们对于和平、包容与社会正义的关注。报告认为, 人文主义方法可以让教育辩论超越经济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作用, 应对全球学习格局的变化。

教育和学习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 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要将通常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进来, 包括妇女和女童、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年人以及受冲突影响国家的民众。这将要求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法。由此, 报告提出, 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

2. 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

关于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解, 报告在最后一章作了详细的解释。我认为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是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报告强调教育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平等, 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报告提出:“根据当前形势重新审视教育权。”指出:“国际发展讨论常常会将教育作为一项人权和一项公益事业。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 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他各项人权。”这意味着国家要确保尊重、落实和保护受教育权, 除了提供教育之外, 还必须成为受教育权的担保人。报告批判了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报告认为, 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报告说:“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 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众多国际发展讨论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理念。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 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 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 应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

二是强调教育的共同利益。报告认为, “共同利益”可以定义为:“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互相交流的各种善意, 例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报告认为, 共同利益的概念超越了个人主义的社会经济理论。共同利益不是个人受益, 而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的事业。在界定什么是共同利益时, 强调参与过程, 知识必然成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指出, “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这意味着知识的创造、控制、获取、习得和运用向所有人开放, 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报告批评了教育私有化, 并为知识的私有化趋势担忧。报告说:“教育是社会平等链条上的第一环, 不应将教育出让给市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 国家要确保教育权的落实。

三是强调多样性、多元化。报告认为, 共同利益的含义必须根据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关于幸福和共同生活的多种概念来界定。共同利益有多种文化的解读。因此, 在尊重基本权利的同时要承认并培养关于环境、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多样性。教育作为共同利益应该具有包容性。因此, 必须探索主流知识模式之外的其他各种知识体系, 承认并妥善安处其他知识体系, 而不是将其放在劣势地位。这里指的是各种社会、民族, 特别是弱势群族的文化知识体系。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过去人们总是用工具理论来解释教育。教育要么是作为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 要么就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 缺乏对教育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缺乏教育对人的本体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的确离不开政治和经济并要为它们服务, 但教育更是人的权利, 同时只有个体人得到发展, 才能为政治经济服务。

3. 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报告认为, 面临当前的社会挑战, 学习方式需要改变, 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习既是过程, 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既是手段, 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 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报告批评当前国际教育讨论张口闭口谈学习, 但“主要关注的是教育过程的结果, 而往往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关注结果, 主要是指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面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教育要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同时, 报告认为, 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 需要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过去, 把教育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是制度化的。但是人的许多学习是非正式的。“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到的许多知识并非有意为之。这种非正式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所以要重视非正式学习。

报告提出要“反思课程编排”, 强调人文主义课程和多元化课程, 反对一切文化“霸权”、定型观念和偏见, 把课程建立在跨文化的基础上。

当今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消息和知识的途径、交流方式。报告认为, 数字技术为表达自由创造了更多机会, 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个人信息涉及隐私和安全等重要问题。需要用法律和其他保障措施来防止数字技术的误用。“在这个新的网络世界里, 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新一代‘数字国民’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应对现有数字技术乃至今后更新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4. 学校教育和教师不会消亡

在数字化、互联网时代, 学校和教师起什么作用?会不会消亡?报告的回答是否定的。报告提到, 现在有些人认为, 由于电子学习、移动学习和其他数字技术提供了大量学习机会, 学校教育没有前途。但是报告认为, 正如富尔报告和德洛尔报告中说的, 虽然知识的来源改变了, 人们与知识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也改变了, 但正规教育系统变化缓慢。因此, 报告认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没削弱。学校教育是制度化学习和在家庭之外实现社会化的第一步, 是社会学习 (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 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 作为一种社会经验, 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 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及辩论的方式来学习。”这一段话, 既说明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又说明当代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不是个人埋头读书, 而是需要与同伴和老师共同学习。

当然, 数字化、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学习空间, 给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带来挑战。报告介绍了慕课 (MOOC) 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和特点, 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教育机构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格局, 实现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让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 而且这种互动要从幼儿阶段开始, 延续终生。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篇8

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行为问题认识与态度的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提高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行为问题的认识和转变态度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锦州市两所小学的家长1000名和教师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所小学为实验干预组,另一所小学为对照组.对实验干预组研究对象进行行为问题知识系列讲座和宣传教育10次.自行设计行为问题知识问卷,测评小学生家长、教师对行为问题的认识、态度和知晓率.结果实验组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师更多地赞成找专家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与教师沟通等处理行为问题的`方式与态度.结论转变小学生的行为问题首先要提高成人对行为问题的认识,家庭和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作 者:刘 任甫 高显会 作者单位:锦州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辽宁,锦州,121001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年,卷(期):18(3)分类号:B844.1关键词:小学生家长 教师 行为问题 认识与态度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篇9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多一点肯定加鼓励好呢,还是动辄就批评刺激,甚至是惩罚,以求给孩子动力?在一些教师的意识中,似乎只要初衷“都是为了学生好”,无论怎么做都是没错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听到太多这样的教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教师为了教育好学生操碎心,费尽力却往往事与愿违。

教育学规律告诉我们,教育的动机好,并不等于教育的效果好,要有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有一颗爱心外,更取决于正确的教育方式,方式不同,教育效果会大相径庭。

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儿童处于成长的初期阶段,他们相对弱小、稚嫩、心灵脆弱,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热情,渴望被成年人和社会所承认,在初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们最需要成年人特别是他们崇拜、爱戴的教师的牵引、帮助和鼓励、认可,给他们以成长的信心和力量,而这时来自成年人过多的否定、训斥,极易使他们成长的信心遭受挫折,“天下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教育者。”为了孩子的成长,国家的未来,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班级里一个学生的一盒水彩颜料被人割破并扔到了厕所里,当我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他的身影,一定是他,一定是他旧病复发,但我没有用严厉的口吻训斥他,而是温和地询问他最近有没有犯错误。这个特殊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敏感地觉察到老师在怀疑他,他流着泪说,这件事不是他干的。我对他说:“好,老师相信你,如果真不是你做的,老师会为今天对你的怀疑道歉。”后经查实,确实不是他所为,而我也没有食言。一次,他偷拿了同学的五本游戏带,悔恨交加,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对不起,今天我想向您承认一件我本不应该做的错事,老师,也许您已经知道了,可我还要说,那天我到同学家玩,我顺手拿了他家的游戏带。今天,我左思右想,深深地知道自己错了,我鼓足勇气才写了这篇日记。老师,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不愿意到办公室,因为那里有别的老师,您放心,我会尽快还给他的,我一定会改正错误的。我写给他的评语: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今后可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老师相信你。事后,我亲自带他到丢失游戏带的同学家赔礼道歉,归还游戏带,并一再请求那位同学及其家长不要把这件事张扬出去,给这个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事后,他抱着我哭了好久,说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就是我,最尊重他的人也是我,最让他受感动、也是他最佩服的人还是我。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踏实做一个让老师骄傲的好孩子,不然,就是对不起我。

从这个特殊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适时地鼓励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进取的信心;而对学生的信任,理解或宽容,又使他们不断地自觉修正自己的错误,塑造自己的形象,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鲁迅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脑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一般人的用脑量只占整个脑细胞的10%左右,即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也不过使用了大脑的25%左右。从儿童品德的发展前景来看,也是不断循环上升而永无止境的,即使幼时道德上有一些毛病的孩子,在改正过来以后,也能逐渐达到至善的境界,这就促使教育者克服一切困难去教育孩子,孩子的感觉是敏锐的,他们会以努力学习和积极进步的行动来回报教育者对他的期望的。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篇10

400米跨栏跑属于短跨项目,但相对而言,它又是短跨项目中距离最长的运动,虽然400米跨栏跑的栏架比较低(男子91.4厘米,女子76.2厘米)[4],过栏并不十分困难,但是栏间所跑距离和全程跑的距离较长,对步长、节奏和专项耐力要求很高,按传统的短跨理论,将其划分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4]。显然这种划分从理论上无可非议,但在现代竞技体育精益求精的今天,这种划分尚不够细致,在实践中无法从理论上真正对教练员安排战术和运动员分配体力起到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400米跨栏跑提出了新的阶段划分认识,希望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400米跨栏跑。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男子八名运动员的有关资料来源于马西米里亚洛.迪特罗依洛、莫里齐洛.马里尼《2000年奥运会男子400米栏比赛的分段分析》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年第1期,女子八名运动员的有关资料来自于邬爱迪《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栏技术点评》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第3期,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学处理,详见表1,并查阅有关跨栏理论的文献资料。

2.2 数理统计法

Spss for windows 12.0 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2.3 聚类分析法

根据运动员比赛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运用R型聚类法,提出阶段划分假设。

2.4 主成分分析法

为了验证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原始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有效性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传统400米跨栏跑阶段划分理论

查阅了国内大量与400米栏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只有在文超编写的《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关于400米栏是这样进行阶段划分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从起跑至下第一栏);途中跑(下第一栏至下第十栏);冲刺跑(下第十栏后至终点的40米)。除此之外,尚未找到关于400米栏阶段划分的详细资料。

3.2 对400米跨栏跑新的阶段划分假设的提出

3.2.1 计算男女八名运动员决赛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系数 (表2、表3)

注:栏后时表示下第十栏到终点所用时间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注:同表2

3.2.2 根据男女八名运动员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阶段划分

依据皮尔逊相关系数理论,结合上表的相关系数值,对400米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系数进行R型聚类,当∣R∣>0.80时为高度相关,0.70<∣R∣<0.80时为次高度相关,0.40<∣R∣<0.70时为中度相关,∣R∣<0.40时为低度相关。结合跨栏跑的连续性特点,第一、二、三栏0.400.80为高度相关类;第十栏及栏后用时0.70

3.3 对阶段划分理论的分析论证

3.3.1 从运动生理及跨栏跑的理论知识,对阶段划分理论进行可靠性验证

依据能量代谢的特点及现代运动训练的规律,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400米栏的加速距离比较长,从起跑至第3栏属运动员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阶段,在第3栏时达到最高速度,由于400米跨栏跑的距离较110米跨栏跑长,因此,对起跑反应时的要求不像110米栏的高,该阶段与成绩的相关性相对较低;所以相关系数均小于0.70;在第4-6栏时运动员保持高速水平状态,此时栏间跑距离已占全程一半,对运动员的成绩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段成绩与总成绩呈次高度相关(特别是第5栏P<0.05),有研究指出,女子在第5栏后的名次可能已是比赛的名次,尔伯.埃尔.罗斯(美国著名的田径教练)也提出在日常训练中要反复进行前3、5个栏的训练,这是整个比赛战略中的关键所在;在第7-9栏,正处于弯道转入直道阶段,这时大多数运动员的速度普遍下降,但在这个阶段如果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好,将对提高比赛成绩和最后名次起到决定的作用,因此该阶段分段成绩与总成绩表现为高度相关(P<0.01);第10栏-终点属于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运动员的比赛名次已基本确定,冲刺阶段的好坏只是影响到比赛的成绩好坏,所以该阶段的分段成绩与总成绩为次高度相关(P值均<0.05)。由此,从理论上将上面的聚类结果符合比赛的实际情况,是可靠的。

3.3.2 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法,对阶段划分理论进行有效性验证

根据对运动员分段成绩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且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0.4),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计算R阵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对因子采用方差正交旋转,建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判断(表4、表5)。

对男女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方差正交旋转后,将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归类(表4),则400米栏全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男子0.821—0.917(女子0.831—0.948),包括第7、8、9栏;这个因子有较大的因子载荷量,在该因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显著的代表性意义,根据400米跨栏跑的项目特点,把这一因子命名为途中跑因子2;第二阶段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男子0.810—0.964(女子0.835—0.902),包括第4、5、6栏,把这一因子命名为途中跑因子1;第三阶段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男子0.763—0.892(女子0.789—0.881),包括第1、2、3栏,反映了运动员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能力,这个阶段对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节奏和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把这一因子命名为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因子;第四阶段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男子0.814—0.850(女子0.800—0.845),包括第10栏及栏后用时,反映出运动员的冲刺能力,把这因子命名为冲刺跑因子。

另外从方差旋转后整体解释的变异数(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来看(表5),第一类分段因子的特征值男子4.816(女子5.910),贡献率男子43.785%(女子53.729%);第二类分段因子的特征值男子2.522(女子1.940),贡献率男子22.930%(女子17.637%);第三类分段因子的特征值男子1.566(女子1.318),贡献率男子14.237%(女子11.978%);第四类分段因子的特征值男子1.087(女子1.108),贡献率男子9.879%(女子8.073%)。

由此可以看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高度一致,在主成方分析中,根据各因子的贡献率得出各阶段的重要性依次为:途中跑因子2>途中跑因子1>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因子>冲刺跑因子。

4 结论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传统理论对400米跨栏跑的阶段划分不够细致,无法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践训练中起到理论指导。

2.本文的假设—对400米跨栏跑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第1—3栏);第二阶段(第4—6栏);第三阶段(第7-9栏);第四阶段(下第10栏及栏后用时),经验证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实践。

3.四个阶段在比赛中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第四阶段

参考文献

[1]邬爱迪.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栏技术点评[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11-13.

[2]马西米里亚洛.迪特罗依洛、莫里齐洛.马里尼.2000年奥运会男子400米栏比赛的分段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32-34.

[3]王新宝,赵雪敏.世界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成绩模式特征分析[J].田径,2006,(3):22-23.

[4]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42-351.

[5]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9-203.

[6]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24-256.

[7]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出版社,2005:178-194.

教学札记--对问题学生的新认识 篇11

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

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发展, 加强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学习不是以理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的, 而是依靠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进行的。具体的过程是“感知 (具体语言文字材料) ———概括 (将接收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抽象概括, 得出知识的结论) ———应用 (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 ”的认识过程。所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 设计具有可理解性、一定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活动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素质、有一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的沟通、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能力都需要培养及提高, 这些都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以知识的讲授为目标, 更要通过创新设计活动方式, 让学生接受知识, 形成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语言问题开始,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始, 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也会使学生由兴趣进而探索, 使学习动机变得稳定与持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学大纲》将中职语文实践界定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 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须是“语文”的活动, 活动应以“实践”为主要特征, 并且要有很强的“综合应用性”。依据这一界定, 可以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阐述为:以课程目标为核心, 以学生直接经验, 以及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生活为基础, 以学生主动学习、直接体验、综合应用为基本方式, 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情境活动。

实践活动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活动性”为突出特征。实践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积极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交流, 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均是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的”这一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言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 它必须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学习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精神教育 (或职业素养养成) 的融合, 着重解决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所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姓“语文”。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发展特长, 培养个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大多数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 自己选择内容形式, 自己组织, 独立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主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以及主动意识, 是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想基础。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本身只是手段, 要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 使每项活动都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实效, 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情感熏陶、一般知识等的发展。

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显著特点。开设语文实践课要与学校其他课程有机地结合, 发挥语文实践课的整体功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它要求课程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现学科的整合。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 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 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 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 学生还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落实大纲要求, 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与作用, 它要求教师从教育改革的实质出发, 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再进而组织、实施。那么, 该如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大纲精神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呢?

转变教学模式: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在旧的模式下, 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的教学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 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 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让学生自己先去查找相关资料, 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通过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表现、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课堂成为学生质疑创新的舞台。教师的身份由“演员”向“导演”转变, 教学模式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例如, 以前讲授古诗的时候, 教师总是喜欢“三包”:包找资料、包讲课、包总结。课前忙得团团转, 课中滔滔不绝, 课后不甚放心, 唯恐落了哪一节没讲。学生就像一个瓶子让教师装个够。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但教师累, 学生也苦不堪言。改革教学模式, 可以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课, 诗人的生平、背景材料, 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诗歌的内容及抒发的思想感情, 可以通过创设意境, 以同类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引导、赏析, 让学生自我领悟。这样的效果是:学生在顿悟的过程中理解透彻, 感受到美的愉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余文森教授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所以, 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机械地复制知识, 而应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师, 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多考虑如何把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自如。教师就像游泳教练, 既要告诉学生游水的要领, 让学生下水自己游, 还要随时跟踪, 把握水中情况, 以便指导;而学生通过实践, 可以掌握要领, 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选择、纠正、丰富、再创新。应摒弃那种“教师讲课照本宣科, 洋洋洒洒口干舌燥, 学生听课埋头笔录, 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

改变评价体系:由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结果定命运, 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 于是, 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 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 人为地加大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 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 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数论, 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 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找到用武之地, 培养自信心, 燃烧闪光点。所以,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应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的方式, 强化过程控制, 加强形成性评价, 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回自信心, 激发前进的动力, 实现自我价值感的回归。考核的方式应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又要根据各专业特点设计考核方案, 才能实现学科整合, 发挥学生的所长。所以, 设计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活动方案, 让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活动的方案, 落实语文的各项能力指标, 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素质及能力。

总之,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应把握好大纲精神, 落实大纲的要求, 应把语文知识、方法、技能与学生个体的智慧、经验、情感及体验联系起来, 多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机会, 让语文教学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提供条件。

摘要:从理论角度出发, 阐释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与意义, 并从认识的层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强调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的转变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课,新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川.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9) :57-61.

[2]安淑春.高职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1) , 32-34.

[3]佟强, 张素云.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专业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5) :78-79.

[4]许耘.理解意义把握原则突出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0) :25-28.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优秀教案《紫藤花(手指点画)》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新的一天开始了句子